江苏省泰州市2010年历史中考试题

2024-05-18

江苏省泰州市2010年历史中考试题(共9篇)

江苏省泰州市2010年历史中考试题 篇1

吴涛最后整理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50分)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20分)请注意: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1分)..1.“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这首诗中赞颂的历史人物是()A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宋太祖 2.贞观初年,西行前往佛教圣地天竺求取佛经精义的唐朝高僧是()B A.鉴真

B.玄奘 C.晁衡

D.郑和 3.下列货币中,哪个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A

交子 会子 美元 英镑 A B C D 4.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东,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元世祖忽必烈为了有效地统治全国,建立了()C

A.分封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军机处

5.下列各项内容,按相关不平等条约在中国近代史上签订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B

①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②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③割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③②① 6.叶圣陶在一则日记中写道:“课毕后阅读报纸,见志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党所据,新军亦起而相应„„从此而万恶之政府即以推倒,亦未可知也。”日记反映的重要事件是()A

A.武昌起义

B.南昌起义 C.西安事变 D.渡江战役 7.有关以下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叙述,正确的是()A

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是其导火线 ②“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是其斗争目标 ③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④它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某电视台组织了一次“追寻历史足迹”活动,途经卢沟桥和山东的台儿庄等地,是为了纪念()C

A.北伐战争 B.红军长征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9.南京是历史文化名城,近代以来,见证了中国历史的风云变幻。下列史实不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A

A.八国联军侵华 B.中华民国成立 C.日本法西斯制造屠杀惨案 D.国民党政权覆灭

10.右面的邮票是为了纪念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胜利召开而发行的。关于这次会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 A.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讨论建立新中国的有关事宜 B.会议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

C.会议制定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会议选举产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11.1956年对中国人民来说是“非同寻常的一年”。在这一年,新中国取得的主要成就有()C

①“大跃进”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发动起来

②基本完成三大改造,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 ③中共八大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取得了重要成果 ④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2.“文化大革命”中,身为国家主席的刘少奇被诬陷为“叛徒、内奸、工贼”,惨遭批斗,失去人身自由。这突出表明文革期间()A

A.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 B.国民经济发展缓慢 C.教育科学文化事业遭到严重摧残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3.1993年后,大批国有企业积极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出现了邯郸钢铁总厂等一批先进典型。这表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B

A.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加强国家干预经济 D.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14.马克思说:“希腊的内部极盛时期是伯里克利时代,外部极盛时期是亚历山大时代。”“希腊内部极盛”的主要原因是()C

A.对外交流频繁 B.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 C.民主政治达到极盛 D.农耕文明发达

15.名画《蒙娜丽莎》典型地表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时代精神和人格力量,是一部伟大的人文主义作品,主要表现在()B

A.达·芬奇成功地运用“圣像图”的画法

B.它歌颂世俗人生,以人性反对神性,以人权反对神权,表现人性的美 C.达·芬奇将解剖学、透视法和明暗转移法运用其中 D.它充分体现了神权的力量 16.“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对于以上材料的解说不正确的是()C A.该材料摘自《权利法案》 B.限制了国王的权力 C.体现了孟德斯鸩的“三权分立”学说 D.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17.林肯是美国历史上最受人民爱戴的总统之一。他在美国历史进程中的主要贡献是()B

A.领导美国赢得独立 B.维护国家统一,废除黑人奴隶制度 C.领导美国赢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D.使美国经济复苏 18.提出了生物进化论,从根本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的英国生物学家是()D A.哥白尼 B.爱因斯坦 C.牛顿 D.达尔文 19.右图为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其中影响1921~1925年变化的主要因素是()B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20.二战后,西欧国家逐渐走上了联合发展的道路,由欧洲煤钢联营到欧洲共同体再到欧盟的出现,说明西欧国家联合的趋势是()B

A.西欧国家之间的矛盾已完全消除 B.由经济合作走向经济政治一体化

C.由政治合作走向经济联合 D.西欧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已无差别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30分)21.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绵延不绝,成就辉煌,对人类进步做出了伟大贡献。阅读有关材料,回答问题。(7分)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针对社会急剧的变化和发展,有识之士纷纷发表各自的看法 和主张,逐渐形成儒家、法家、道家、墨家、兵家等许多学派,史称“诸子百家”。(1)材料一中,各个学派问相互争论和批判,又相互影响,形成了什么样的学术繁荣局面?其中儒家学说从哪一时期开始被确立为封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2分)材料二 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文明与发展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尤其是公元1000年后的宋元时期的几项重大发明对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与进步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

(2)列举传入欧洲并对近代世界产生深刻影响的两项宋代科技成就。(2分)材料三 清朝赵翼说:“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3)材料三中提及“李杜诗篇万口传”,其中被称为“诗圣”的诗人是谁?明清时期独领风骚的文学形式(体裁)是什么?(2分)材料四 孔子学院在全球开设的速度,引发了世人包括中国人自己的惊奇。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全球新增100多所孔子学院,覆盖了50多个国家和地区。“现在已经不是我们要推广,而是各国的大学争着要办,挡都挡不住。”

——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回答: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怎样的现实意义?(不超过20字)(1分)21.(1)百家争鸣;汉朝;(2)印刷术;指南针;(3)杜甫;小说;(4)言之成理即可。22.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自此,中国社会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 族百余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历史也由此拉开了大幕。100多年来,中国经历了求索与奋斗,告别了曾经的苦难,正以崭新的面貌融人世界。阅读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有关解说词,回答问题。(8分)探索篇

以1861年1月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成立为起点,中国近代第一次由清政府主导的自主 探索开始了,史称洋务运动。……残酷的现实证明,洋务运动无法实现其目的,不是中国现代化的方向。

戊戌变法它在政治上是具有君主立宪的目标和理想,在经济上呢,它是推动了民族的工商业的发展。(1)洋务运动提出的口号是什么?从戊戌变法政治和经济主张看,维新派代表了哪一阶级 的要求?(2分)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的结合。一些倾向于社会主义的知识分子,开始在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集合起来。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2)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有何重大意义?(2分)有人说,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推翻封建帝制的孙中山,为中国打开了思想进步的闸门;建立起新中国的毛泽东,让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而挽救了社会主义的邓小平为中国找到了一条使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道路。

(3)毛泽东为建立新中国,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探索出了一条怎样的正确革命道路?(2分)跨越篇

2007年7月1日,香港,这个中国近代百年沧桑的特殊见证者,以它在回归祖国10年中所走过的历程骄傲地告诉世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航船早已驶出了1840年的海面。两年后,澳门也将迎来回归祖国10周年。

(4)香港、澳门的回归,是邓小平提出的哪一创造性构想的成功运用?(1分)感悟篇

(5)回首过去的100多年,历史发生了沧桑巨变,走出了一条清晰的轨迹。一个有着灿烂文明的民族今天渴望再创辉煌,有许多历史经验应该去继承和发扬,请你写出其中之一。(1分)22.(1)自强、求富 ;资产阶级;(2)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3)井冈山道路;工农武装割据;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三者任选其一)(4)一国两制;(5)只要写出其中一点即可。

23.今年是世界博览会在中国上海的举办之年,也是鸦片战争爆发170周年。鸦片战争使中国面临“千古未有的变局”,上海成为近现代中国与世界联系的桥头堡。阅读有关材料,回答问题。(8分)材料一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时,清政府自以为“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并下令关闭沿海其他口岸,只留广州一个口岸对外通商,并以《防夷规条》限制外国人在华的活动。

(1)根据材料一,鸦片战争前清王朝推行怎样的对外政策?鸦片战争后,上海是在哪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的?(2分)材料二 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了第一届世界工业博览会,……引擎、水力印刷机、纺织机械向参观者展示了现代工业的发展和人类焕发出的无限想象力。天时、地利、人和催发了第一届世博会在英国的诞生。

(2)根据材料二,结合当时英国的国情,试从经济(或科技)的角度说明英国能够成功举办第一届世博会最主要的原因。(2分)材料三

蒸汽机车 第一批国产“解放”牌汽车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 多利(3)1992年,为纪念一位航海家发现美洲500周年,西班牙政府在塞维利亚举办了世博会,把博览会的主题命名为“发现的时代”。请问这位航海家是谁?中国馆展出四大发明及一些最新的科技成就等,被评为“五星级展馆”。材料三中哪一展品最有可能在中国馆展出?(2分)材料四

(4)结合材料四回答,20世纪90年代,上海迎来了怎样的发展机遇?世博会在上海举办,你认为会对泰州带来什么积极的影响?(2分)23.(1)闭关锁国;《南京条约》;(2)经济:世界第一强国或者日不落帝国;科技:工业革命的完成。(3)图片三;(4)开发与开放浦东新区;只要有利于泰州经济、科技和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即可。

江苏省泰州市2010年历史中考试题 篇2

请以“感谢阅读”为题, 写一篇文章。

要求: (1) 文体自选 (诗歌除外) 。 (2) 不少于600字, 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3) 书写工整规范。

【解题】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 命题者启发考生重视阅读的用意显而易见。

就选题内容而言, 应该重点写阅读对人生的作用, 进而写出值得感谢的原因。“阅读”可以作为“名词”, 也可以作为“动词”, 比如“阅读”了父母的辛劳, 在于点滴细节的感受, “我”要感谢;“阅读”了“自然”的呻吟, 在于用一种敬畏的心理对待自然, 那就要与“自然”和谐相处, 我们要感谢;“阅读”了“社会”的美丑, 在于用道德去占据心灵的高地, 我们要感谢, 从这个方面看, 考生不仅可以写出生动精彩的记叙文, 还可以写出饶有见地的议论文。总之, 写作的题意至少要体现三个方面:一是阅读 (感谢的基础) , 二是阅读对阅读者有益 (感谢的理由) , 三是表示感谢 (感谢的情意) 。

就考场作文而言, “感谢阅读”具有明显的分层选拔功效。中低档作文往往有这样两类情形:一是偏重于介绍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内容, 然后谈论“感谢”之情, 写成读后感之类的作文;二是偏重于描述如何获得所“阅读”的书或文章, 只在作文末尾草草表达“感谢”之情, 写成一篇偏离题意的不合格作文。“感谢阅读”高分作文的“高”也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考生一定是个爱好阅读、注重积淀的学生, “感谢阅读”的文题使他 (她) 有亲切感、成就感, 从而文思迅疾, 行文流畅, 尽享阅读之后、写作之中的快感;二是这样的文题使他 (她) 有如鱼入水之感, 能够调动积淀与感悟, 写出有灵性、有温度的佳作, 与一般考生目之不及、论之不深的作文有明显的区分度。

【范文】

感谢阅读

泰州一考生

安静地阅读, 让细碎的文字如纤弱的藤蔓缠绕在我心灵的深处, 然后在某一时刻, 化为无形的宁静与坚韧, 成为人生的憬悟与升华。

浅吟低唱

临近中考, 课业负担少到近乎没有。我的心里反而像落下一片空白, 那迫切与烦躁的心情似火般将要燃烧起来。母亲是懂我的, 一眼就看穿我的心事。晚上, 床头边多了两本书, 铁凝和迟子建的散文集。

迟子建的文字是如此富有灵性, 她的每一篇散文都丰富地蕴含了小桥流水般的温柔细腻。

使我的心倏然沉静的是那一篇游记散文《西栅的梆声》。夜晚, 我能闭目感觉到寂静之中的梆声是多么质朴而纯粹, 打更的人一定带着满身的安详与平静, 将西栅的夜晚演绎得如此无瑕。她感受到了心灵最本真的回音。是的, 在迷失的世界里, 沉淀下自己的心, 处变不惊, 安然面对。

原来, 这就是人生的真谛?我们无需多看重成败得失, 只要注重当前的耕耘, 寻求一份自己的充实与心安。

感谢宁静的声音从阅读中注入心扉, 原来寻常心是如此富有哲理。

坚忍之歌

体弱多病的我在考前着凉感冒, 于是优柔的我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与未来。窗外的树一天比一天繁茂, 而我却一天比一天心忧。

父亲将他那本珍爱的《我与地坛》交到我手中, 灿烂一笑:“坚忍的生命从不需要叹息。”

史铁生的坚忍诠释了生命的硬度与弹性, 而在这之中, 我找到了丢失的勇气与无畏。史铁生完美地进行了蜕变, 这样一种完美的蜕变令我一震, 心中的那个坚毅的我拍案而起, 怒吼着向不完美的生命发起挑战:“怕什么, 这就是你, 这就是你的生命!”

如此, 坚忍的声音从阅读中激越地蹦出来, 给我以希望, 给我以勇气, 给我以“好好活下去”的信念。

我的阅读有父母陪伴, 在那一片广阔的天地中, 有细腻的沙滩, 有微醺醉人的月光, 有奔腾汹涌的巨浪, 有搏击风雨的海燕……

江苏省泰州市2010年历史中考试题 篇3

“吃”可能是我们接触最多、关注最多的字眼之一。吃、穿、住、行里,“吃”为先。爷爷爱吃咸,爸爸爱吃甜;江苏人爱吃米,山西人爱吃面;“吃”,能折射出社会生活,说不定还蕴含着哲理和文化呢。

请在“吃”后面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文字,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题目:吃_________

示例:吃西瓜、吃的趣事、吃食堂的日子、吃的变化、吃在扬州、吃瘪、吃香、吃亏是福。(不必受示例的限制,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填写其它文字。)

要求:①除诗歌以外,文体不限。②不得抄袭。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思路点拨】

国以民为本,民以吃为先。“吃”是一个非常贴近生活的话题,一日三餐,因为吃的内容、情景、过程各不相同,演绎出多少有趣、动人的故事;因为吃的地域、时代、人群各不相同,体现出多么丰富的文化景观。

本题包括导语、题目、示例、要求四个部分。导语对“吃”的意义作了解说,帮助考生正确理解题目;题目规定了本题是半命题作文,“吃”后面的部分需要考生自己去补充;示例由实到虚,帮助考生打开思路;要求方面,对文体作了限制,同时强调了诚信原则。

半命题作文写作的关键是补题,补题决定了文章的文体、选材乃至结构、立意。为了帮助考生补题,题目给出了8个示例。聪明的考生一看这些示例就应该明白,写作成败的关键是能否从示例中巧妙突围。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尽量不用示例。如果不动脑筋,从示例里挑一个来写,很容易和别人的文章撞车。从对阅卷结果的统计来看,考生写得最多的是第一个示例“吃西瓜”,几乎占到15%;其次是“吃的趣事”。以这两个示例为题写作的,最高分也不过56分(满分60分)。以所提供的示例为题写作的,无一获满分的。

二、巧妙借鉴示例。即从各个角度借鉴示例的补题方法。示例囊括了词和短语,短语包含了动宾、动补、偏正等诸多类型,这为我们恰当拟题提供了思路方法。比如,第一个示例是“吃西瓜”,这是夏天里最惬意的一件事。据此我们可联想到春天、秋天、冬天各个季节里让人感到最惬意的“吃”,拟题为“吃桃”“吃梨”“吃烤山芋”等。再如,第八个示例是“吃亏是福”,如果你不同意这一说法,认为吃亏未必是福,一味忍让只会让坏人坏事更加猖獗,那么你可以拟题为“吃亏未必是福”。

三、抛开示例,以我为例。直接从自己的生活里搜寻适宜的体验和感悟,提炼出精彩的题目,绝大多数满分作文都属此列。如《吃咸肉的两个月》《吃,要有真性情》《吃相》《吃意盎然》《吃尽离愁苦》《吃不了,兜着走》《吃奶》等。

以下是两篇精选的满分作文,供大家借鉴赏析。

【佳作展评】

吃咸肉的两个月

老家的人都爱吃咸肉,简直成了一大“嗜好”。男人们从地里劳作回来,往长条椅上一坐,高声喝道:“弄碗咸肉来!”不一会儿,女人们便端出早就准备好的饭菜,红黑色的咸肉和青绿色的蒜苗儿一起躺在大瓷盆里,红绿相映,让人顿时食欲大开。(细致地描绘,有动作,有声音,有颜色,有情趣。)大姑父有一次竟一口气吞下了半碗肉,着实让人大吃了一惊。

我却是个例外。在吃这方面,我像我妈,对咸肉,没有太大的兴致。也正因为如此,每当家家户户都忙着买肉腌制准备过年的时候,我家依旧是一派悠闲的景象。

搬到城里后,老家的亲戚们都争着往我家送咸肉,家里两根两米长的木棍,正好派上了用场。每到腌咸肉的季节,这两根木棍上便挂满了腌制好的猪的各个部位,有小姑送来的“后座子”、大姨送来的“蹄膀”……(多么熟悉的情景,多么温馨的画面。)

送得最多的就是小姨了。她家并不富裕,公公中风在床,又要翻盖新房,小姨和姨父整天忙里忙外的。外婆见到妈妈,总是说:“你和生荣 (我舅)要多帮帮小丫头呢!”(“小丫头”的称呼里,包含着焦虑、怜惜、关爱之情,也可见作者体察之细微。)

因为爸爸在外地工作,我和妈妈就是天天吃咸肉也要两个月才能吃完,何况我吵吵嚷嚷着不愿吃,就更不知什么时侯才能消灭掉了。青菜炒咸肉,我只用筷子挑几下(动作中见情绪,用语传神。)青菜,然后将筷子一放,就回房去了。面对我的消极反抗,妈妈只能连声叹气。

三月桐,花似雪。(明为写景,暗为叙述的推进。)在梦幻般的枝头,开满了白色和粉红色的桐花。漫步桐林中,感到春天又到了,紧随而来的又将是那怎么也吃不完的咸肉了。不过,这时的我长大了些,也明白一些事理了。看着这一排排的咸肉,我就会想,它们身上凝聚着亲人的几多关爱哟!

姨父重新找了份工作,小姨也开了家小卖部,生活终于滋润起来了。我心甘情愿地吃了两个月的咸肉,也一次次地从中咀嚼出了亲情的味道。(点题。)

原来,咸肉竟也是如此的美味可口啊!(“原来”,表达恍然之悟,和前面对咸肉的态度、情感形成对比。在对比中升华主题,收束全篇。)

【阅卷者说】

第一眼看到这篇满分作文,感觉作者的书写并不漂亮。但一读到“往长条椅上一坐”,我的眼睛就亮了起来,马上意识到这是一个“厉害”的考生。本文有两点很“厉害”:

一是文字中散发出浓郁的生活气息、芬芳的泥土味道,让人陶醉。文字背后隐藏着作者对生活敏感而细微的体察,传达出对生活发自内心的欢喜和热爱之情。

二是在叙述技巧方面,无论是转折、过渡,还是推进、呼应,都比较从容自然,不生硬,不做作。

吃奶

(标题很有新意,吸引人看正文。)

记得在一本书上看到过这样的一段对话:两位老人互问对方最爱吃什么,两人竟不约而同地说出了“吃奶”。没什么可害羞的,这话一点也不可笑。(文章一开头就很严肃。两位老人相同的答案,耐人寻味。)

吃着妈妈的奶长大的孩子是幸福的,给孩子喂奶的妈妈也是幸福的。几乎每个妈妈在少女时代都曾发过誓,以后绝不会干那事,而当那一刻真的来临时,又都不会有丝毫的犹豫……(平常的语言里,有着深刻的内涵。)

一次在街边,看见一个小宝宝正在妈妈怀里吃奶,那样的安恬。我想她此刻一定很幸福吧!她一边吃一边不时地动动小脚,那是一种怎样的惬意啊!回到家,我问妈妈,我是不是吃她的奶长大的。妈妈先是一惊,接着骂我没良心。我不好意思地挠挠头,憨憨地笑了。(两处细节描写。街边母亲喂奶,自然流露出真情;孩子动动小脚,场面美好温馨。“我”与妈妈的对话,朴实真切;“我”挠头憨笑,惹人喜爱。)

事后,便在心里埋怨自己怎么竟忘了母乳的味道。可事实上又有多少人记得呢?(推己及人,问得好!)

尚在吃奶的孩子自然是不知道感谢喂奶的妈妈的,可已经长大的我们怎么竟也渐渐淡忘了妈妈的哺育呢?妈妈为我们精心准备饭菜,我们不屑一顾;妈妈生病了,我们只会耍一下嘴巴功夫;而对妈妈充满关心的唠叨,我们竟感到厌烦。(由吃奶到对母爱的感受,角度转化巧妙、自然。)

是的,很多时候,人们只有在亲身经历过后才知道世事的艰难,很多人只有在做了父母后才知道母爱的伟大。可是我们等不起!很多事情,逝去的永远逝去了,忘记了的就很难再想起。如同母亲的奶水,这可是我们得以生存的动力呀,可我们竟渐渐淡忘了。(在畅快淋漓地表述时,不忘扣题。)

记得在游玩双乳峰时,导游问我们那山峰像什么,有人说像包子,有人说像馒头,然而竟没有一个人能联想到母亲的乳房。(看似闲笔,实则将论说的范围进一步扩大,突出这种情况的普遍性。)

每一位母亲在给自己的孩子喂奶时,都是腼腆的,但不是犹豫的,因为她的心里埋藏着博大的爱!(“都是腼腆的,但不是犹豫的”,多么简洁而富有概括力的语言。“每一位母亲”,由个体扩大到群体。)

你吃过妈妈的奶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请不要忘了奶水的甘甜,也请不要忘记拥抱给了你生命并滋养你生命的那个人!(结尾既照应开头,又深化了主题,富有力度又充满温情。)

【阅卷者说】

笔者在阅卷时发现,考场作文写“吃”什么的都有——吃肉、吃鱼、吃苦头、吃亏、吃闭门羹……可选材最奇特的,当数这篇文章了。“吃奶”,多么独特的标题,一下子就吸引了我们的视线。越往下读,感受越深。

文章没有华丽的包装——没有题记,没用小标题,没有“日记体”“剧本式”“药方式”等形式上的创新,而是用朴实无华的语言,用看似平淡的叙述,表现出深情而动人的主题——母爱。

江苏省泰州市2010年历史中考试题 篇4

1、商鞅受到秦孝公的重用,推行改革,提振国力。这件事发生在

A.商朝

B.西周C.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

2、下图为唐朝“三省六部”制示意图。其中,中书省的职责是

A.监察百官

B.起草政令 C.审核政令

D.执行政令

3、魏源发愤编著《海国图志》,宣传“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直接触发他去编著的原因是

A.鸦片战争的爆发

B.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 C.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爆发

4、某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在百度搜索引擎中先后输入了“李鸿章”自强”“求富”江南制造总局”等关键词。由此判断,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5、陈独秀说:“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洁、旧理论、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文中“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是指 A.平等、自由

B.自由、民主

C.民主、科学 D.科学、平等

6、据周恩来的侄女周秉德回忆:张学良问.联蒋抗日行吗?周恩来立刻答道,可以,只要他放弃攘外必先安内,只要他能够同意合作共同抗日,我们就能跟他联合。这历史场景出现在下列哪一事件中? A.南昌起义

B.遵义会议

C.西安事变

D.万隆会议 7、1964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向某试验现场发贺电:“这对美帝国主义核垄断、核讹诈的政策是一个有力的打击,对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是一个极大的鼓舞。”这一贸电是为了祝贺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C.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成功

D.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顺利升空

8、下图是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的新闻照片。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谦洒而豪放的大笑,被西方媒体描述为:“震碎了议会大厦的玻璃!”乔副部长开心大笑是因为

A.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中日恢复邦交正常化 C.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香港回归祖国

9、下列城市中,于1980年被设置为经济特区的是

A.上海

B.广州 C.福州

D.深圳

10、《蒙娜丽莎)是文艺复兴时明的著名作品,它的作者是

A.但丁 B.达·芬奇 C.达·伽马 D.莎士比亚

11、“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的典故表明英国国王的权力受到了约束。这一约束的法律依据是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民法典》

12、牛顿被后人誉为“现代科学之父”,他最突出的成就是

A.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 B.提出了“相对论” C.建立 了经典力学的完整体系 D.创立了进化论

13、下图是某学校九(1)班同学的课本剧演出单。据此可知,该剧的主人公是

A.克伦威尔 B.华盛顿 C.拿破仑 D.林肯

14、促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事件是

A.大化改新 B.1861年农奴制改革 C.明治维新 D.十月革命 15、1919年召开的巴黎和会最终签署了

A.《马关条约》 B.《辛丑条约》 C.《凡尔赛和约》 D.《九国公约》

16、在法国启蒙运动中,把教士称为“文明的恶棍”,骂教皇是“两足禽兽”的思想家是 17、1940年与1913年相比,苏联重工业增长14.5倍,轻工业只增长3.9倍,农业总产值仅增长41%、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这种状况与下列哪一政策或模式有关?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罗斯福新政 D.斯大林模式

18、下图为1925-1945年美国失业率曲线图。造成A段失业率急剧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A.美国内战 B.第一次世界大战 C.经济大危机 D.美苏“冷战”

19、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的事件是

A.德国突袭波兰 B.苏德战争的开始 C.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D.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20、20世纪50—70 年代,日本经济保持着9.6%的高增长率。这除了日本自身的努力外,还得益于哪一国家的扶持? A.美国 B.苏联 C.中国 D.法国

21、扬州城建城之初被称为

A.江都 B.维扬 C.邗城 D.广陵

22、刘细君嫁给乌孙国王,成为“万里和亲第一人”。这件事发生在

A.汉武帝时期 B.唐太宗时期 C.元世祖时期 D.明太祖时期

23、“身经乾嘉文物鼎盛之时,主持风会数十年”,被当时的知识分子“奉为山斗”的是A.鉴真 B.史可法 C.郑板桥 D.阮元

24、他是高邮人,是中国当代文坛影响深远的作家、剧作家,著有小说集《晚饭花集》、文学评论集《晚翠文谈》等。他是

A.朱自清 B.江上青 C.吴征镒 D.汪曾棋 25、2012年5月8日,扬州取得的有突出影响力的成就是

A.荣获“联合国人居奖” B.扬州泰州机场正式通航 C.润扬长江公路大桥正式通车 D.宁启铁路扬州火车站建成

26、(8分)品读经典,穿越时空,历代先贤的智慧和情怀会在你的心灵中慢慢沉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人通过著书立说实现了文化的薪火相传。据不完全统计,从西汉到清代,古代中国人留下的典籍有18万种,236.7万卷,涉及经学、史学、地理、法律、医药、诗歌、农学等丰富的门类。在文化传承中,中国人的“书”也从单调的竹木简演变成了图文并茂的图书。

——摘编自肖东发《中国古代出版印刷史专论》

材料二 历经几千年的风雨,中国人的文化风味都留在了一部部厚重的典籍里。

——摘编自《影响中国历史的三十本书》

材料三 《建国方略》是孙中山先生的《孙文学说》《实业计划》《民权初步》三本著作的合称。通过对一系列革命挫折的深刻反思,孙中山先生从思想、经济和政治层面对未来中国进行了系统化的设计,字里行间表达出他博大的革命胸襟和深沉的家国情怀。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带着理想未成的遗憾溘然长逝,弥留之际,口中仍念记着“和平、奋斗„„拯救中国”。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中国人“文化的薪火相传”主要依靠什么途径?结合所学知识,中国人的“书”从竹木简演化为图文并茂的图书,主要得益于哪些重要的发明?(2分)(2)根据所学知识,填写材料二书目中①、②两处被隐去的信息。(2分)(3)某位书友建议将(本草纲目)列入《影响中国历史的三十本书》,你觉得好不好?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2分)(4)依据材料三,我们阅读《建国方略》时,除了解孙中山先生的思想主张外,还应从他身上学习什么优秀品格?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对优秀的传统文化典籍应该持怎样的态度?(2分)

27、(9分)科技创新推动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不断扩大的生产需求成了瓦特等人进行蒸汽机改进的动力。1800-1850年间,性能不断提升的蒸汽机被运用到英国的各种动力机械中。

——摘编自霍伊斯、弗伯斯《科学技术史》 材料二 1900 年。电力工业开始成为美国现代体系中的重要部门。1910 年,美国电话增加到700万台,出现了无线电广播,无线电发展到电子管时代。20世纪初,美国出现了最早的电影院。

——摘编自刘绪贻、杨生茂《美国通史》

材料三 今天,网络计算机为人们提供了更为广阔和便利的交流空间,人们能够在瞬间弄清楚自己需要的东西在哪里,自己生产的东西哪里有需求。一个地球村出现了,世界范围内的经济交流空前密切。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请回答:(1)据材料一,找出推动瓦特等人进行技术创新的原因。持续的技术创新使英国的社会生产进入了什么时代?这一时代,英国的史蒂芬孙在交通工具方面有什么重要发明?(3分)(2)据材料二,1900年前后美国的工业生产中出现了什么新动力?人类社会又进入了什么新时代?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个发明与创造成就突出的美国科学家。(3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网络计算机是哪一次科技革命的成果?“一个地球村出现了”反映了怎样的经济发展趋势?(2分)(4)综合本题所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对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认识。(1分)

28、(8分)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跟着中国共产党走,人民才能得幸福.国家才会更富强。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人数及党员人数

——选编自新华网 材料二 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党的“八大”在这样的历史关口召开,开始了我国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摘编自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断的伟大实践,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伟大飞跃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摘自《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展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江苏省泰州市2010年历史中考试题 篇5

【作文原题】

三、作文。(60分)22.请以“慢下来,会精彩”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3)书写工整规范。(4分)提示:点此可查看2017年泰州中考语文试卷 【优秀范文】

【范文一】慢下来,会精彩

你若有一个不屈的灵魂,脚下就会有一片坚实的土地。——题记

滴滴快车、动车、出租车„„我们一路换乘各种交通工具,风驰电掣,终于来到了神往已久的革命圣地——大渡桥。

一下车,我就拉着爸爸的手,向泸定桥狂奔而去。

可是,当我的身影真正出现在大渡河的铁索桥前的时候,我却停下了脚步。头顶是炎炎的烈日,脚下是深深的江水,一座凌空悬起的吊桥,横跨山谷之间。我已经完全被吓傻了,一步也迈不出去!

“不要怕,慢慢来!”爸爸握住我的手,温和地给我鼓劲,拉着我走上了吊桥。

刚一上桥,桥便猛烈地晃动起来。我们像是大海里就要被浪潮掀翻小舟,又像是在狂风中到处翻滚的落叶,在摇摆中完全身不由己。我想狂奔过去,早日离开这危险的境地,可是又被恐惧震慑了心房。

“没事,慢下来,不着急„„”爸爸的声音沉稳而有力,让我心下安定。我看看前方,深深呼吸,默默给自己打气,然后鼓起勇气,慢慢迈出腿去。

一路上,爸爸一直攥着我的手不放。

风在耳边柔柔吹拂,像是温情的抚慰,又像是低低的勉励。一步、两步,我迈着颤抖的步履,像蜗牛一样,小心翼翼地“爬行”在高悬山崖的钢丝上;一步、两步,吊桥在脚下轻轻晃动,仿佛在呼应我们迈步的节奏;一步、两步,我们的步履越来越稳,越来越轻松;一步、两步,当走到吊桥末梢,我已经觉得自己是凌空飞行小鸟了。

回头望去,才发现,慢下来之后,那万丈深涧,也不让人害怕了;那根根铁索,也显得圆润柔和了;那吊桥的摇摆,仿佛变成了轻盈的舞蹈;那涛涛的洪流,如同诗人轻吟低唱。当一切困厄走过,当恐惧变成云烟,世间的宁静是如此美好。

不知怎么蓦然想起过去生活的林林总总,每一个重要的时段,小升初、钢琴比赛、体育中考„„都有爸爸陪伴在我身边。每一次,都是他传递给我力量,让我不要急躁冒进,让我有安定平和的心态面对一切,让我懂得慢下来,会精彩的道理。是的,既然不是雄鹰,没有一飞冲天的力量。那么就要学习蜗牛,用坚忍的意志一步一步慢慢地攀上心中的顶峰,体会那独特的精彩。

我用力地搂着爸爸的膀臂,高兴地在如诗如画的大渡河畔慢慢前行。

我仰着头对他说:“爸爸,我们慢慢地尽情地欣赏这一路的精彩吧!”

【范文二】慢下来,会精彩

“啪”地一声,我重重地摔倒在台阶上,脚踝处钻心的疼痛让我一阵眩晕。

去医院一查,骨折了,这就意味着我必须卧床休息至少两个月!什么?两个月?这怎么行?我的课怎么办?但医生一脸平静地说:“凉拌!”手术后,只能卧床休息,昔日健步如飞、忙得像个陀螺的我,一下子慢了下来。

好吧,我屈从于命运的安排,既然生活慢了下来,我就可以从容流连身边的风景,我看桃花缓缓开放,娇艳登场;我看银杏初探世界、展开扇叶;我为蟹爪兰开出娇艳的花朵而欣喜,我为茉莉散发出淡淡的幽香而沉醉。我欣赏茶花的轰轰烈烈、热情奔放,也钦佩翠竹的亭亭玉立,不惊不诧,它们用美丽的花朵,醉人的芬芳陪伴着我,让我沉静低徊,让我忘却疼痛,让我吟哦感叹。

慢下来,去感受大自然的馈赠,生活倒也平添了一份雅趣!爸爸和妈妈医院里的精心陪护,让我倍感温暖;外公外婆不顾年迈,把精心搭配的三餐送至床边,让我万分感动;同学好友的探望,让我心情愉悦。

慢下来,感受着人情的点滴温馨,生活多了许多感动温暖!

网购的一大堆书,终于有时间可以慢慢翻看了。我跟随着余秋雨先生的《千年一叹》来了一次探访世界文化遗产的旅行,从古希腊到埃及,从中东到南亚,一路走来,一路收获。我慨叹于古希腊、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文化的堙没,自豪于我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至今传承;揪心于中东地区的恐怖、杀戮,庆幸于我们祖国的安定、祥和;惊诧于巴基斯坦的贫困、印度的恒河里死亡的气息,感受着我们祖国的富足、安康!

一本书,就是一次精彩的精神之旅,《追风筝的人》让我感受到战乱给伊拉克人民所带来的苦难,《查令十字街84号》让我感受到书信带给人的神奇力量;我品味着王安忆笔法的细腻,我沉醉于严歌苓视角的独特,更感受着余华笔端的沉重。

慢下来,拥书入怀,便怀抱了一个缤纷多彩的美丽世界!

一次意外的伤害,却让我体会到了慢下来的精彩。或许那个健步如飞、忙得像个陀螺的我,早就该慢下来,去等待草萌花开,去体会人世情爱,去感受书本里的多彩世界。

好在也不算迟,好在时光正好,我可以慢慢试着去学会慢下来生活,感受这慢下来的精彩。

【范文三】慢下来,会精彩

战马飞驰一日千里,它获得驰骋沙场的快走踏清秋,却失去漫步平地的采菊东篱下;沙鹰翱翔直冲云天,它获得翱翔天际的鹏程万里敌惊寨,却失去驻足俯瞰的石龙蜿蜒盘高冈;瀑布飞溅飞珠溅玉,它获得拍击石岸的流朱沸穹石,却失去细水长流的碧水浣苔清。错过的美景,难道不可惜吗?让我们放慢脚步吧!

周围的一切仿佛是按了快进的键,来来往往的人只一味的向前走。似乎有一双手推着人们无法停留,一个声音高喊着快快快!为何要让自己的人生整天沉浸在超负荷的快节奏里。我却回应道:“请放慢脚步!”

我是越来越忙碌了,对于家人的亲切关怀,总报之以冷漠的神情。餐桌上匆匆地扒几口饭,然后身离开,投入自己的学习,留下家人孤单的身影;卧室里,飞快地敲打着手中的键盘,对家人的问候却匆匆地敷衍,留下一旁呆立的家人满脸的落寞,而自己在幽暗的房间里也显得孤寂漠然。终于父亲提出意见了:“你可以慢慢来,没有什么可急的。”父亲的话让我豁然开朗,我应该放慢脚步。

我们何不放慢脚步,去享受与家人聚餐的喜悦,接受家人关怀的温暖?何不放慢脚步,去收获这份被冷冻的亲情?

时光荏苒,我们早已被繁琐的学习搅得身心俱疲,此时的我们,是否会渐渐回忆起儿时的纯真。记忆的幕布被缓缓拉开——清晨,太阳刚露出火红的舌,孩提的我就兴冲冲地到田野里踏青,看着泥土地上因松软而拱起的仿若一朵朵绽开的花,就会淘气地往上重重地踩上一脚,望着那凹陷下去的小小的脚印纯真的笑了起来。就在这简单的一踩一踩中,太阳也徐徐爬上了高高的天空。叫来伙伴一起吃着简单的青菜萝卜,谈论着谁家的鸡又下蛋了。在晚上,若赶上时运好的时候,还可以那个网捉那发光的小虫。可此时的我们,还有这份闲情,这份纯真吗? 我们何不放慢脚步,去重拾这份纯真,收获这份童趣?

既然向往着在夏日的午后静静品尝清淡雅致的香茗,既然向往着于竹林深处卧看飘飞的云彩,静听清脆的鸟鸣,既然向往着在曲径通幽处漫步高歌,采撷矢菊,那么,就放慢自己的脚步,享受这份清幽淡雅。

【范文四】慢下来,会精彩

霓虹大街上车水马龙,来往行人神色匆匆,汽车鸣着响亮的喇叭飞驰而过,这城市似乎总有做不完的事。每天两点一线,大脑时时刻刻在高速运转,可每当入了夜,总会想起已故的人和那段慢下来的旧时光。

记忆里的那人似乎还在抱着儿时的我,坐在粗糙木椅上唱曲摇蒲扇,偷偷在我怀里塞个红包说能买颗糖。那时爷爷的大院子里有好多好多的菜,清早起来总会看到爷爷拽着长长的水管听着评戏给它们浇水,橘红色的阳光都被揉进了湿漉漉的泥土。我卷起袖子跑到里面去看那带着晨曦的水珠,揪下一片菜叶再埋到地里,爷爷只是微微地笑着,可是连时光都变慢了。

三月三惊蛰月沿海多蚊虫,咬得我大大小小的包,一路烦躁一路提着小铲一路挠,小杂草故意挂在我裤脚,爷爷挽起衣袖为我涂上绿莹莹好闻的风油精,嘟囔着帮傻笑着的我摘下颗颗草刺。整理罢起身摸摸我的头:走,妮儿,咱俩吃火烧去。随后爷爷牵起我的手,慢慢走出铺着青石板的林间小道。

盛夏的蝉声落了一地,我踩着骄阳的影子蹦蹦跳跳地跑去爷爷的大院,拉着爷爷的衣角央他给我买冰沙。公园门口卖炸串阿婆的保温箱里总是有凉丝丝的冰。阿婆望见我们,大老远就招招手,揭开保温箱的盖子,斟了满满一杯红彤彤的果汁,又舀上一大勺冰递给我。我咬着吸管一下子就喝光了塑料杯里晶莹的汁水,晃着腿坐在大大的树荫下嚼着嘎嘣脆的碎冰渣,看爷爷和阿婆唠着家长里短,偷偷把吃不完的冰倒在墙角的小花上,慢悠悠地晃荡着过完一个暖暖的午后。

公园的小池塘边,爷爷装好鱼竿架起小伞,我照例被爷爷调鱼饵时的香味俘虏,甩出了一道弧线的浮标摇摇晃晃,我就看微风吹皱池水,看浅底几条小鱼游荡,看落在爷爷肩上的温柔阳光,最后提了一尾鲤鱼回家丢进盆里,想着会在奶奶锅里出现的冒着咕嘟咕嘟气泡的鱼汤,舔着嘴唇慢慢溜去找锅子了。

躺在床上的我缓缓睁开眼,无奈想起爷爷已去数载,我已经不能再与爷爷共同享受那段旧时光,只好把这悠悠岁月藏在心间去面对这飞快的世界。

【范文五】慢下来,会精彩

站在时光的倒影里,看梦与生活的交织无常。在匆匆的光阴里,回首驻足观望,你会在不经意间发现,还有那点滴的刻骨铭心在你曾经上演的故事里呆笨地停滞着,仿佛在提醒你,这一切,不曾被时光冲淡

它背着坚实的盔甲,慵懒的在冬日的午后沐浴阳光。我轻轻地往他的小屋中递了些鱼虾,它便慢慢地探出头来,不慌不忙地品尝这午后的茶点。惬意地闭上双眼,把头微微缩入盔甲中,做起了好梦。我呼吸着温热的空气,手捧香茗,看着阳光下油亮的盔甲,它褶皱的皮肤,绿的那样的亲切,我看着它,嘴角45上扬。就这样,阳光,午后,我和它,构成了一幅别样的和谐。

日光渐渐昏黄,它在一个充实的午觉之后苏醒过来,已是傍晚。我似乎感觉它在找寻我的踪迹。我停下手中的笔,俯下身,摸了摸那纹理分明的盔甲,它被晒得有些微微发热。我用手接了些许的水,洒在它身上,它像是在享受,一动也不动。这个午后的时光就这样像是巨大的砂砾还不愿从窄小的颈口下来,变得如此的缓慢。

每天放学归来,我都会像是完成任务一样去看看它。倾诉忧虑,分享快乐它成了我生命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它是我的朋友,甚至是这个家庭的一分子。

江苏省泰州市2010年历史中考试题 篇6

八年级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

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追溯历史,中华民族摆脱屈辱“站起来”,开始有“尊严”的历史是在A.中华民国成立后B.新中国的成立后C.抗美援朝的胜利时D.一五计划完成时

2.对联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时代性。下列对联中反映新中国成立的是

A.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B.改革开放同天异彩,经济建设共展宏图

C.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D.扎根农村干革命,志在全球一片红

3.主题探究越来越成为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下列图片片共同反映出的时代主题是

土地改革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

A.反对外来侵略B.进行三大改造C.发展国民经济D.巩同新生政权

4.1999年中央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后,又于2003年正式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列为国家发展战略。东北老工业基地形成于

A.国民党统治时期B.新中国成立初期C.一五计划时期D.文革时期

5.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创办了一批军事和民用工业,开启了近代经济工业化的大门。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改变落后的工业面貌,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标志性事件是

A.新中国成立B.一五计划完成C.土改完成D.三大改造完成6.右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出现图中B点到C点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建设没有计划性

B.当时自然灾害极为严重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文革’扩展到经济领域

7.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的获得者袁隆平一生致力于

杂交水稻的培育和研究,他培育出的优质杂交水稻

最高亩产700—800公斤。而l958年麻城县却出现了水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的报道。报道中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此报道严重属实B.我国的水稻产量在1958年出现高峰C.水稻种植和栽培技术在当时取得重大突破D.大跃进中的浮夸风现象 8.据统计在过去的l 3个月内全国共有18名省部级官员“落马”,近2万名公职人员被处理。体现了中央反腐力度之强,决心之大。而50多年前在河南兰考县却出现了一位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的好干部。他是

A.王崇伦B.罗盛教C.孔繁森D.焦裕禄

9.认真阅读下图所反映的现象,请你说出这种现象最应该出现在以下哪一时期

A.过渡时期B.一五计划C.文化大革命D.社会主义探索时期

10.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的土地政策经历了四次重的大变化,其中使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的是

A.人民公社化运动B.农业生产合作化运动C.十地改革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1.某校初二(1)班历史小组准备在历史课上作一个关于 “文化大革命”的主题发育,以下内容与这一主题不相适应的是

A.民主法制遭受践踏B.国民经济破坏严重 C.文化教育历经浩劫D.外交事业蓬勃发展

12.口号和名词往往是一个时代的见证。热播电视剧《父母爱情》中的“破四旧”“造反有理”“右派”“走资派”等口号和名词应出现在哪一历史时期A.新中国成立初期B.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3.国际舆论曾评价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这个“行动”是指

A.建立汕头等四个经济特区B.开放七个沿海经济开放区 C.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D.开放沿江城市 14.20世纪90年代我国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是

A.开发开放上海浦东B.建立沿海经济开放区C.将整个海南省建成特区D.建立深圳经济特区

15.1984年3月24日,55位厂长、经理联名在报纸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所谓“松绑”就是迫切要求

A.优先发展重工业B.扩大企业自主权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D.设立经济特区

16.假如你是一名导游,要带游客去南方参观我国的经济特区,你将带他去 A.广州B.上海C.汕头D.福州 17.改革开放30多年米,我国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是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C.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D.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18.邓小平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与毛泽东开创的农村包围城革命道路,两者最重要的相同点是

A.坚持走群众路线B.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C.从中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D.借鉴苏联的成功经验 19.民主与法制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保证,倍受历届政府的关注和重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取得的成就有

A.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1982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颁布D.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20.总书记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样总结:经过20多年实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但仍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难以形成的。那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哪一次重要会议上明确提出的A.中共十二大B.中共十三大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 2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后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A.民族平等B.民族团结C.各民族共同发展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2.1978年后,我国民主建设的进展令人振奋。其中有力地保障了城乡人民当家做主权利的是

A.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B.中央政治局会议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农村利城镇基层民主进一步扩大 2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首先开始于A.农村B.城市C.金融D.国有企业 24.右图是l992年深圳特区八家报刊同步推出的“猴年八评”,报纸宣传的是A.南方谈话

B.经济特区的设置C.中共十三大D.中共十四大

25.邓小平强调“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不要像小脚女人一样”,“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这些讲话应该是住

A.十一屑二中全会上B.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上C.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讲话D.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

二、史实与推论:本题共10分。

26.科学全面地解读史料,可以得出正确的历史推论。请对下面表格中的推论作出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三、历史时空:每空1分,共1 0分。27.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各项事业在曲折中发展,请你穿越时空亲眼见证我国时代的变迁。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一五”计划规定,五年内国家用于经济和文化建设的投资总额达766.4亿元,折合黄金7亿多两,全部基本建设投资的58.2%用于工业,其中又把88.8%用于重工业建设。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得到苏联政府的很大帮助。中苏双方谈判确定苏联帮助中国兴建l56个项目,这是“一五”计划工业建设的中心。但是,党仍然坚持和强调自力更生为主。

凡能自己解决的尽量自己解决。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简史》

材料二男女争登点将台,万千炉子一齐开。火花日夜无停息,赢得铁流滚滚来。炼铁何难复炼钢,超英赶美可非狂!手工操作君毋笑,中国人多力量强。

——中国农民诗(1958年)

材料三河南红旗人民公社办的公共食堂,将野菜和红薯那样的粗食,精心烹调成“山珍海味”,已经做到一个月九十顿饭顿顿不重样。

——《人民日报》(1958年11月6日)

请回答:

(1)“一无”计划期间,我国经济建设投资的重点什么?(2分)

(2)在实行“一五”计划过程中坚持的主要方针是什么?为贯彻这一方针,我国人民进行了怎样的努力?(4分)

(3)材料二反映出“大跃进”运动是以什么为中心的?材料三反映的是什么运动?(4分)(4)1958年我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左”的错误?(4分)

2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以来,已经有35个年头了。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能发生如此深刻的变化,我国能在国际社会赢得举足轻重的地位,靠得就是坚持不懈推进改革开放。

一一引自2013年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

材料二l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说:“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回过头来看,我们对邓小平同志这番话就有更深的理解了。所以,我们讲,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一一引自2013年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

请回答: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何时召开?该会议重新确定了什么样的思想路线方面?

(2)请你说说改革开放开始以后在农村实行了什么政策?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什么?(3)请你写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扩大开放的窗口。

(4)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外开放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影响。

(5)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中判断姓资姓社的标准是什么?南方谈话在当时有何影响?

(6)综合两则材料,你认为新一届领导集体将怎样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国梦?

2013—2014学第二学期期中检测

八年级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二、史实与推论:本题共10分。

26.(1)√(2)×(3)×(4)√(5)×(6)(7)×(8)×(9)×(10)×

三、历史时空:每空1分,共10分。

27.(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3)黄继光、邱少云。(4)王进喜、邓稼先。(5)资本主义工商业、1956年。(6)厦门、海南岛。

四、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28题14分,29题16分,共30分。

28.(1)重工业建设。(2分)(2)自力更生为主。(2分)全国广泛开展增产节约、劳动竞赛和技术革新运动。(2分)(1)以大炼钢铁为中心。(2分)人民公社化运动。(2分)(3)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急于求成,忽视客观的经济规律。(4分)

江苏省泰州市2010年历史中考试题 篇7

2010年高考江苏数学卷以“难”一炮走红, 吸引了众多的眼球.考生们对今年数学考题的评价, 集中为一个字, 就是:难!甚至有考生是哭着走出考场的.网络, 媒体评论铺天盖地, 批评之声不绝于耳, 网络上甚至出现了对江苏高考数学命题负责人的人身攻击, 再一次让教改一直处于全国前沿的江苏高考站在风头浪尖上.

一、2010年江苏高考数学试卷总体评析

2010年既是江苏省高中实施新课程改革后的第三次高考, 又是江苏省实施“五严”背景下的第一次高考.考查基础与考查能力并重, 坚持不断创新, 梯度明显, 区分度高, 运算量大.试题注重考查数学能力, 涉及考试说明中的五种能力和两种意识, 特别注意从多种不同角度进行分析研究, 引发多种不同的解法, 展示考生的各种能力.从考生的反映来看, 试卷总体难度“比预料中的要难一些”, 注重方法和数学应用能力的考查.

二、2010年江苏高考数学试卷的分析

江苏高考数学阅卷组副组长叶惟寅说:“今年的数学确实难!难在什么地方呢?考生之所以觉得难, 是因为试卷难点分布提前了.填空题中难点出现得早, 影响考生发挥和做后面题的效率, 从得分情况看, 6道计算题和去年的得分情况相差不大.试卷设计时没有考虑到考生的心理状况.” (《扬子晚报》)

1.填空题部分

试题第1-7题严格遵循《考试说明》以常见的方式表述条件与结论, 入手容易.

从第8题开始, 难度明显加大, 每道题所涉及的知识点和思想方法都很多, 题目出得都非常好, 对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很高, 10-14题均设置陷阱, 难度迅速上升, 并且运算量比较大, 考生不容易得出正确结果.尤其是第14题, 构造等腰梯形, 求其周长的平方与面积的比值的最小值, 将几何图形与函数建模相结合, 具有高度的综合性, 有思路, 深入难.学生明显招架不住 (尤其是文科学生) .

14道填空题中出现2道能力要求高一点的题, 学生还是可以接受的, 而出现4~5道能力要求较高的题, 考生反映试题难那是情理之中的.

2.解答题部分

解答题的六大题型基本没有变化, 难度不是想象中的那么难.可能学生在填空题上花费的时间太多, 做解答题时出现浮躁心理.

第15题将向量与解析法结合, 不难, 平淡中见功力.

第16题是立体几何题, 考查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及性质和点到面的距离, 改变了前两年的“两证”, 变为“一证一算”, 这这个题目出得比较意外, 很多学校不会复习这个知识点.第 (2) 题求点A到面PBC的距离, 要用等积转化法去完成, 基础差一点的学生可能要失分, 理科学生还可以用空间向量来完成.

第17题是三角应用性题目, 与2009年相比向前移动了两题, 源于苏教版数学必修5第11页习题第3题, 以三角形为模型考查应用意识, 难度不大, 主要考查三角函数中两角差的正切公式与基本不等式的知识.

第18题解析几何题型, 共分三小问, 第 (1) 小题考查轨迹问题, 轨迹问题我们有所预料, 2010年的《考试说明》典型示例中给出了一道直线与抛物线相交问题的填空题, 一道求椭圆方程及简单的求轨迹方程的解答题.第 (2) 小题求T点的坐标.第 (3) 小题求直线MN过定点问题.计算量大, 考生难以计算到底.

第19题是一道数列题, 考生大多无法转换, 数列一直是高中数学的一个难点, 这道题目又比较新颖, 很多考生无法下手.

第20题是道函数论证题, 非常难, 对于第二问, 考生基本上都放弃了.

后四道大题起点高, 思维难度高, 抽象概括程度高, 字母参数多, 运算量大, 审题困难, 学生来不及完成.

3.附加题部分

附加题四选二的题目是常见的简单、解法容易的题目, 两道必做的题目中一道考的是概率, 比较常规, 还有一题是难题, 考的是数学归纳法, 考生虽然知道原理, 但题目很偏, 基本上做不出来.

三、2010年江苏高考数学试题的启示

1.知识点讲解必须到点、到位

高考就考学生平时易混、易错、概念间不清的问题, 所以学生做题总有某些地方不能确定, 可见, 平时教学中必须贯彻“讲一个知识点就讲清讲透”, 到点、到位.

2.注重课本, 注重《考试说明》

高考中很多试题来源于课本中的例题、习题.如第17题来源于苏教版教材《数学》必修5第11页习题第3题.

通过分析2010年《考试说明》、认真研究近两年的高考试题、找出2010年《考试说明》中典型示例变化, 我们不难推测和把握好高考方向.如解析几何这一块内容, 前两年一直是考查直线和圆, 2010年《考试说明》的典型示例中出现两道题, 其中一道解答题涉及轨迹问题, 是不是预示着2010年要考轨迹方面的知识, 从今年的试卷可以证实果然考到轨迹.

3.提倡精讲精练, 摈弃题海战术

江苏的备考模式基本是题海战术, 题海战术可能对极少部分学生有效, 但对大多数考生绝对是一场致命的灾难.其结果必然是广种薄收, 甚至颗粒无收.一些学生考后愤怒的呐喊:“数学啊, 你这杀人不见血的神!”正是对这种模式的声讨和控诉.也再一次昭示我们“做题不在多, 理解则灵;难度不在大, 有意才行”.这对今后数学的教与学提出了新的挑战.

江苏省泰州市2010年历史中考试题 篇8

一、历史中考命题的特点及趋势

1注重基础性,突出“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学科能力的考查。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强调,历史课程应突出义务教育的基础性和普及性,为学生适应社会和接受高一级学校教育打下基础。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我们越来越认识到落实“双基”对实现课程目标,培养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对“双基”的考查放在首位已成为南宁市历史中考命题的共识,2009年命题的知识考查覆盖率达到应考范围的90%以上。同时,无论是选择题或是非选择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归纳、概括、比较、阐释等学科能力的倾向也较为突出。如:

例一《三国演义》里“借东风”、“草船借箭”、“连环计”的故事为人们所津津乐道,而它们都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战役相关联。这场战役是(

)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例二清朝末年有一位状元与众不同,他中了状元却不做官,毅然回乡创办企业,致力于“实业救国”。他是(

)

A荣德生

B侯德榜

C张之洞

D张謇

例三二战后期,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德国法西斯陷入苏军和英美盟军两面夹击的困境。2009年是诺曼底登陆作战多少周年纪念?(

)

A50周年

B55周年

C60周年

D65周年

以上三道试题覆盖了中古史、中近史和世现史,涉及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换算历史年代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考查基础性的目的很明显。

例四近代史上,西方列强多次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饱受欺凌的中华民族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初,西方列强对中国发动过哪些主要的侵略战争?请指出它们对中国近代社会造成的最主要影响。

(2)在侵略者的炮口震撼下,清王朝被迫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最能体现中国领土主权开始遭受破坏、更利于帝国主义对中国资本输出、最终使清政府变成“洋人的朝廷”的分别是哪一条约的哪一条款?

(3)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华民族进行了英勇抗争。请写出一例中国军民抗击侵略的史实,并说说近代中国人民抗争的历史作用。

这是一道覆盖教材好几课内容的综合论述题。命题以中国近代的屈辱史和抗争史为主线,着重考查学生对列强侵华及影响,中国人民抗争及作用等有关问题的理解、概括、综合的能力,试题体现了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对考查学科能力的要求较高。

2关注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以具有开放性的命题来考查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以及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崇尚科学、民主与法制的意识等人文素质。

著名历史学家赵亚夫先生指出,历史教育应当是“精神的历史教育”、“教养性的历史教育”,强调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历史新课程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历史课程的三维目标之一,是因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身作为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深远意义,也是历史教育社会价值的重要体现。值得指出来的是,在考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命题中,逐渐改变了过去说教式的方法,而是根据历史学习内容,适当地启发和引导(有时也适当地联系社会热点来设计试题)学生形成符合社会主流思想的态度与价值观,采用的是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法,更体现历史作为人文学科对学生素养形成的熏陶作用。如:

例五在宋朝要印刷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既经济又省时的办法应该是(

)

A雕版印刷术

B活字印刷术

C转轮排字印刷

D激光排版印刷

例六1931年,一位给人们带来光明的科学家病重的消息牵动着世界人民的心,几十位记者为他守夜,每隔一小时就对外发布一次消息:“灯”还亮着。请判断这位科学家是(

)

A瓦特

B法拉第

C爱迪生

D爱因斯坦

此外在材料解析题中,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说明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当时及后世历史发展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拿破仑战争的认识”等,说明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引导和考查已经深深地融入中考试题。上述题目对科技力量的导向,对杰出人物推动历史进步的肯定,实际上就是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及影响。

3重视历史课程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加强对这一目标的考查探索。

历史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有机联系的统一体,由于许多历史教师对教学“过程与方法”感觉颇为费解和不易操作,往往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忽略它,造成了教学目标的片面性。在命题中,我们利用中考作为教学指挥棒的作用,探索对这一目标的考查,以引导教师们重视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达到全面落实课程三维的目标。如:

例七为了牢记历史的教训,我们必须深入了解近代史上中国战败的原因。你认为除了课本以外,还可以查阅哪些历史资料来分析这个问题?

例八(09玉林市试题)通过以上的探究(注:指辛亥革命为主题的历史探究),你学到了什么历史学习的方法?

目前考查学生对历史学习过程与方法的掌握大致以上述题型进行。但从历史高考的反馈来看,已出现利用图片、文物等材料来让考生判断是属于原始资料或是第二手资料,以考查其对历史学习基本方法、途径的了解。这就提示我们对过程与方法目标考查的多样化要多加注意和研究。

另外,引导学生热爱家乡、了解家乡是乡土历史教学的主要任务,也是中学历史教学的组成部份,南宁市的中考较重视对乡土史内容的考查,也体现了一定的地方特色。但对此做法意见不一。所以目前我们对乡土史的考查仍然处于探索阶段。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南宁市中考历史命题的趋势就是以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为主要依据,进一步加强对课标的理解、把握和落实。

二、对初中历史教学及中考复习的建议

1要认真研究历史课标,理解和把握课标精神,依据课标来进行教学。提倡依据课标教学并不仅仅是看课标对内容标准(考试内容)的规定,而是要全面考虑课标的要求,如历史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及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等。只有全面地理解了历史课标,把它转化为教学行为,才是把历史

课程目标落到实处。在2009年历史中考阅卷中发现,学生对例四试题的第(2)问丢分严重。此题根据课标要求,通过分析三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说明它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从而体现论从史出的历史学习方法和概述能力。但不少学生却只知结论而不知论据,反映出历史教学中忽视课标要求的不足。

2夯实基础,注重历史知识多层次、多方位的联系。如上所述,把对“双基”的考查放在首位成为人们的共识,所以很有必要加强双基教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学好历史的基础,也是考试中能答好题目的前提。如例三试题考查二战诺曼底战役年代的换算,这是较简单的基本技能,结果有三分之一的学生错答。另外,教学中还要注重历史发展的因果关系、历史现象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这样学生才能较好地理解历史和把握所学的历史知识。

3要注重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能力立意是考试命题发展的主要方向,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必须强调对分析、比较、归纳、概括、评价等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如倡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鼓励探究式学习,要求学生收集整理历史信息、对历史事件发表自己的见解,撰写历史小论文等,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对历史问题的理解、概括能力。如选择题中考查对孙中山、康有为、严复等人的思想主张的了解及识记,但教材对他们发展资本主义的观点没有直接答案,需要从历史人物的言行中去理解,但学生对这一问题理解的欠缺,所以造成丢分严重。

4注重拓宽历史课程的情感教育功能和加强过程与方法目标的理解。在进行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同时,要充分发掘课程内容的思想情感教育内涵,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及熏陶。教师要注意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解题,教会学生在解读历史的过程中感悟历史,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要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要培养学生发现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

5加强对历史学科考试技能的训练,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考试技巧和解题方法,如针对考试中学生普遍掌握不好材料题的答题要求的情况,就要在教学及复习中予以注意和指导,并加强练习,使其在考试中能事半功倍。在选编练习题的时候,一定要从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不可过深过难,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和考试的自信心。

江苏省泰州市2010年历史中考试题 篇9

2009---2010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七年级历史试题

1.小刚为了深入了解和全面评价唐太宗,进行了探究性学习。下列为他的学习提供丰富而有效的信息的文献是哪部?[]

A.《史记》B.《汉书》C.《贞观政要》D.《三国演义》

2.封建时代读书人要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这一理想的途径是 A努力生产B经商致富C科举考试D从军立功

3.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中呈现的动画版清明上河图向人们展现了距今八九百年前哪座城市的市民世俗生活()

A秦朝咸阳B唐朝长安C北宋东京D南宋临安。

4.为今天我国省级行政区划奠定基础的是()

A西周的分封制B秦朝的郡县制C隋朝的科举制D元朝的行省制

5.”今我朝罢丞相,------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材料中的“我朝”是指 A秦朝B汉朝C唐朝D明朝。

6.中国人民历来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的决心,下列英雄人物的事迹,符合这一范畴的是①岳飞抗金②戚继光抗倭③郑成功收复台湾④康熙组织雅克萨之战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7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清朝设置台湾府是在哪位皇帝在位期间

A顺治B康熙C雍正D乾隆

8康熙、乾隆时期,丝织生产超过苏州、杭州的城市是()

A无锡B广州C南京D上海。

9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朝”八股取士”和清朝大兴”文字狱”的根本目的是

A防止人民反抗B压制知识分子C巩固君主专治D统一思想文化

10学完明清历史你认为下列标题中最符合这段历史特征的是()

A统一国家的初步形成B繁荣与开放的社会C政权的对立与民族融合D封建王朝的没落 11建筑是凝固的历史右图中的古桥曾被美国专家

称为”国际历史土木工程古迹”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它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大型石拱桥

B它设计科学,桥面平坦坚固实用

C它造型优美,雕刻装饰生动形象

D它是由唐朝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

12北京有着三千余年的建城史和850余年的建都史是全球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下列有关北京的介绍不正确的是()

A元明清三朝均定都于北京B故宫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 C秦长城、明长城交相辉映D鸟巢、水立方为古老的北京增添了现代气息 13西方学者肖奈说“直至十八世纪中叶,在中国刊印的书籍比在世界上其余地方所印刷的总数还要多。”这主要得益于我国古代哪一项技术的发明和普及()

A造纸术B火药C活字印刷术D指南针

14在一部反映唐朝历史的电视剧中,出现了以下场景,其中与史实符合的有()

①农民用童车浇灌田地②一次战争中双方使用火药武器③欣赏书法家赵孟頫的书法作

品,④一个人正在翻阅雕版印刷的金刚经。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是()

A《史记》B《资治通鉴》C《金刚经》D《天工开物》

16唐诗流派纷呈、风格迥异,下列诗句中风格与其他迥然不同的是()

A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B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C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D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

17词作以“征战”和“统一’为基调的宋朝词人是

A辛弃疾B苏轼C陆游D李清照

18明清是中国小说史上的繁荣时期。下列章节目录出自小说《红楼梦》的是

A唐三藏路阻火焰山,孙行者一调芭蕉扇B林教头刺配沧州道,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C金陵城起复贾雨村,荣国府收养林黛玉D陶恭祖三让徐州,曹孟德大战吕布下列有关石窟艺术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石窟艺术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B敦煌莫高窟是现存世界上最大的石窟之一

C唐朝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为石窟艺术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D石窟艺术是产生于我国的传统艺术。

20《步辇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作品设色典雅绚丽线条流畅圆劲,构图错落富有变

化,生动地再现了唐太宗接见少数民族使臣的情景。其作者是

A颜真卿B柳公权C阎立本D吴道子。

21对外交往是国家之间文明的交流,对外交往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动力。历史证明,任何国

家要发展,需要开放的对外政策,封闭、自守都是不可取的。读下图回答问题。

图一图二图三

请回答:

(1)图一中的历史人物是谁?后来与他的事迹为素材创作出了哪部小说?作者是谁?

(2)图二中的历史人物是谁?其航海活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图三的漫画反映了清朝乾隆年间出现的什么外交政策?用一句话概括这一政策给近

代中国在来带来了严重影响。

(4)图一到图三反映了我国古代对外交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22加强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维护国家统一是当前各族人民的共同任务。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正月十五那一天,公主答应来西藏。莲花大坝不用怕,百匹骏马迎接您。唐朝时藏

族被称为什么?西藏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的标志是什么?

(2)清朝统治者非常重视对西藏地区的管辖,请举两例史实加以说明。

(3)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历代政府不断加强对新疆的有效管辖。清政府在平定北部和西北部边疆的叛乱以后,采取了什么措施以维护国家的统一?

(4)清朝前期,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亚洲东部最大的国家。请将下面清朝疆域示意图填写完整。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德国经济史学家弗兰克在《白银资本>一书中说:”宋代中国在重要技术、生产、商业发展方面和总的经济发展方面尤为突出。-----自十一世纪和十二世纪的宋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和城市化方面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方。”

材料二:日本宋史学家宫崎市定认为:“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具魅力的时代。中国文明在开始时期比西亚落后的多,但是以后这种局面逐渐被扭转。

到了宋代便超越西亚而居于世界

最前列。然而由于宋代文明的刺激,欧洲文明向前发展了。”

请回答:

(1)各举一例说明宋代在科学技术和商业发展方面的先进性。

(2)你是怎样理解“由于宋代文明的刺激,欧洲文明向前发展了”这句话的?

2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材料二:

材料三:

窑湾古镇

(1)材料一中的大运河开凿于哪位皇帝在位期间?这一水利工程当时的中心和南北起点

在何处?

(2)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这一水利工程开凿的意义是()

A巩固隋朝的统治B有利于中外经济交流

C促进南北经济交流D结束了分隔,割据实现了大统一。

(3)材料二中,元朝为缩短江南到大都的距离,又开走了哪两段河道?

AB

上一篇:爱老婆经典的话下一篇:英语情景化教学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