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法学研究生自述

2024-08-12

北大法学研究生自述(通用6篇)

北大法学研究生自述 篇1

北大法学研究生自述

2009年4月7日,北京大学法学院公布了法律硕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我有幸榜上有名。家人、朋友、同学皆为我高兴,我自己也暗自庆幸,终于可以把一路走来心中的无限担忧像灰尘一样轻轻地掸掉。

对于考研,我习惯把它比作一次战争,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尽管没有血与火,没有杀戮,但一样充斥着残酷的竞争,充满了风云变幻。无论如何,考研的成败对每个具体的人而言,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们的人生!考研又是一场攻坚战,不仅需要我们全力以赴,需要我们具备足够的实力,还需要我们拥有巨大的勇气和必胜之信心!这些都是赢得考研之战的前提条件。

鼓足勇气,选择心仪的学校和专业

在正式投入复习之前,考研人首先得想好自己到底应该报哪个学校,并考虑是否继续考本专业。这一问题虽然应该慎重考虑,却也不能耗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在选择学校方面,大家都想去考一个尽可能好的院校,然而考虑到自身实际和对信息的掌握情况,很多人都会存在不少顾虑。想报考一个好的院校,又担心万一失利,一年之功白费;而如果求稳,一方面在几年之后的就业方面可能会存在较大差异,另一方面如果自己复习得很好也考得很好,可能会有些许遗憾。对于这个问题,我的主张是:若无特殊情况,则应鼓起勇气报考自己心仪的院校。考研是一次大比拼,近一年的时间也不短暂,如果自己能够下定决心,敢于坚持、勇于拼搏,是大有可为的!

也许有些同学会考虑本科时的成绩,我觉得这可能会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对于考本专业的考生。大家想想,本科阶段学得怎么样,是不是与自己在本科阶段的学习态度及其他因素有关?从历年的考研结果来看,有很多本科时成绩并不太理想的同学能够考得很好。事实上,我们每个人很多时候都会呈现出各种差异,多半是由于意识、计划、具体行动方面的差异所引起的。而考研无论对谁来说都需要有超前的意识、具体可行的计划,并能坚持不懈,这才是最为关键的因素。

2008年,我在选择学校的时候,起初定了两所院校:北京大学和中国政法大学。但不久之后,我最终鼓足了勇气,确定报考北大。事实上,不论是考北大的哪个专业,竞争都异常激烈,敢于报考北大的人,自然也有非常之心。我一直告诉自己:“一定能够考上,一定能取得优异的成绩!”此后漫长的备考过程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始终没有动摇过一定能够考上北大的信心。现在回想起来,信心真的非常重要,虽然在最终结果出来之前,很少有人有必胜的把握,但这信念能够帮助我们克服不少困难。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还需要坦荡的胸怀,就算是考不上研究生,我们也还可以去工作,因为我们已经上了大学,完全具备工作的能力。心情不好、郁闷的时候这样想一想,可以缓解紧张和消极的情绪。

报考专业要扬长避短,根据个人的特长和兴趣,结合报考学校的情况具体分析,做出选择。就现实的情况而言,数学对于不少考生都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对我而言也是如此。我之所以考法律硕士,一个重要原因是不考数学。我本科学的是经济方面的专业,北大法律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硕士所设置的很多课程都是与经济有关,如金融法、财税法、房地产法等,这对我而言比较有利。

北大法学入门帖 篇2

田舍知郎

北大法学研究生考试的复试成绩已经公布,录取结果已有定论,大多院校的调剂工作也都基本接近尾声。2011年考研的大幕已经拉开,新的战争开始了。

在此时此刻,估计很多学弟学妹都没谋划着新一年的梦想呢,作为一个过来人,在此给大家提供些信息。

一、北大法学硕士研究生概况

1、学制及学费

北大法学硕士研究生为两年制,自09级开始,全部为公费,但没有生活补贴,且住宿费自理(法学硕士基本住校内),1020元。

按照09级的要求,修够了31个学分了即可毕业,没有发表论文的要求。

2、就业行情

鉴于国内就业行情不好,北大也受影响,但是基本上就业与国内其他院校相比,还有有优势的。从大面上看,考国家公务员的比较多,但是录取比较少;地方公务员也仅限于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其他地方的公务员对北大考生来说,吸引力不大。

律所,尤其是外所和国内大所(金杜、君合、大成等)还是比较吸引人的。但是现在金杜等大所尤其是君合一般不怎么招人,想进内所的也很难,在这一点上,本科出身好,英语水平高的考生显然占优势。外所,北大也是很少有人能进。

国企,大型国企的号召力还是蛮强的,一个是因为工资比较高且相对问题,一个是基本上能解决户口,因此,很多人都选了国企。

相对而言,国际经济法、经济法、民商法、商法等私法专业比较好就业。

3、未来发展

法学硕士主要是为博士培养苗子。

每年法学院都会有五个直博的名额,竞争相当激烈,一个是因为不用考博,一个是因为直博的话可以少读一年。

至于交流生,北大的交流指标还是很多的,而且学校都不错。想出去交流的考生,选择北大无疑是个不错的决策。

3、专业设置

北大的专业设置比较齐全,硕士来说一般招收以下专业:

民商法学、刑法学、宪法行政法学、国际经济法学、国际法学、经济法学、商法学、(民事、刑事)诉讼法学、知识产权法学、财税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法学理论、法律史等专业。其中,民商法学与商法学分开,独立考试。

4、招生人数

北大法学院法学硕士一般招生100人(不含少数民族计划、西部志愿等),其中保送60人,公开招考40人。但是从09、10年两年的招生情况看,北大法学硕士的保送生质量令老师不满意——本来招收六十个保送生,往往面试的时候老师都会毙掉很多人,以至于出现保送指标空缺。这些空缺的指标直接转给了公开招考的考生——09年公开招考52人(12个指标为保送生空缺所致),10年招收47个,道理一样。

具体各专业招生人数,各位考生自己上北大法学院官网去看。

二、考试方式

自2009年开始,北大考试方式开始改革。有十项全能模式改为非常六加一模式。

1、考试科目

北大法学硕士09年改革后,分为综合卷和专业卷,各占150分。其中综合卷考试科目为:民法学、刑法学、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学、宪法学;专业卷

呢,则只考各个专业的专业知识。

2、试卷结构

自09、10年的情况看,六门课的分值分别为:民法学、刑法学、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学各占30分;宪法学、刑事诉讼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各占20分。

从结构与分值上看,公法占据了三分之二的卷面及分值。

3、考试题型

北大考试没有客观题,全部为主观题。

主要题型为:简答、论述、案例分析;其中宪法、刑法、民法会出现案例分析(10年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竟然出了一道案例分析),至于简答、论述,各个科目都会出现。

4、复试比例及分数线

复试比例是150%,即如果刑法学招收六个人的话,那么九个人进复试,但是这九个人的成绩受制于法学院的分数线,假如九个以上的考生分数过线,那么前九进复试。如果只有六个人过法学院的分数线,则只有六个人进复试——复试比例与院线,二者以低者为准。至于分数线,英语一般为50,专业课一般为90;两年的复试分数详见下表:

2009http:///,这个论坛的法学版和北京大学版中有不少高手发布的考试经验贴,无疑是一处很好的信息收集地。

但是一定要有鉴别力,这里有些抱怨帖、起哄帖、恶搞帖、无聊帖等等,一定要注意鉴别。

七、共勉

考研,是一场战争,是综合实力的展示与较量。

要相信,我能!

要知道,坚持就是胜利!

要懂得,珍惜时光!

美丽的未名湖、高贵的博雅塔、雄壮的图书馆、浑厚的红楼、伟岸的西门,这就是魅力北大!通往北大的道路,很长很远,很坎坷,很泥泞甚至充满了陷阱。但是,北大不是神话,不是传说!只要努力,任何考生都可以!

最后,祝愿各位学习愉快,考试顺利!

范广宇-北大元培-法学 篇3

通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北京大学36楼249寝室 100871

联系方式: 010-627664***03

Email:

一、教育背景

·北京大学元培学院2007级本科生,预计2012年拿到法学学士学位

·高中就读于辽宁省本溪市第一中学,2006年物理竞赛辽宁省赛区一等奖,保送入北大

二、工作经历

·家教经历:高中文科数学,初中高中物理

·2008校团委社团文体部部长助理:在新生文艺汇演中负责道具,毕业晚会负责道具,一二九大合唱中负责麦克,北京大学艺术特长生和棋牌特招生考试的招录辅助人员,北京大学110周年校庆负责音响,影音工作室负责录音、编曲、作曲等音频制作工作。2008年10月随北京大学《一流大学从澡堂抓起》剧组赴上海参加首届中国校园戏剧节,负责音响和麦克两项工作,帮助修理道具摆放布景。

·2008班委:除组织班级的常规聚餐出游外,还牵头组织过“寝室杯”篮球赛

·2008学术交流会创办人:组织喜欢学术讨论的同学每两个星期讨论一个学术话题,时间绵延4个学年,该活动形式在元培学院引起足够重视。

·2009学科委首任秘书长:学院党委新成立了一个学生学术科创委员会,聘任我担任第一任秘书长,作为总负责人。学科委建立了一个学术兴趣会刊《见闻录》,管理了若干科研基金,组织学生的学术讨论会和读书会,请若干老师举办了多次学科交叉论坛。

·2011元培十周年院庆联系人:联系韩国首尔大学的老师和同学,确定会期和流程,接洽其来北京大学元培学院参加通识教育论坛。

·2010海淀法院实习:时间一个半月,在海淀区人民法院民三庭,负责整理起诉材料、发传票、邮寄、办理公告、起草判决、开庭笔录、整理卷宗,经常旁听审判。

·2009年冬辽宁省本溪市中级人民法院实习:调查笔录,旁听审判,整理卷宗

·2011法律诊所:为apple公司在中国的供应商使用正己烷造成工人工伤的情况向apple索赔,为工伤赔偿先行支付制度起草细则,我负责进行资料检索、legal research和深度访谈

三、社会实践以及志愿服务

·2008北京奥运会奥运会北京大学安保志愿者:巡逻和执勤

·2008残奥会鸟巢观众服务志愿者:观众引导和观众服务

·2009中影集团农村数字电影放映:暑假赴陕西省延安市考察中影集团负责新农村建设中数字电影流动站的情况,走访了4个县区,直接与农民交流,并形成报告。

·2010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寒假参观了其研究机构,并与其领导座谈,在其知识产权部门实习了十天。·2010山东邹平县考察:赴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考察了长星集团、西王集团、魏桥创业集团以及农村合作医疗的情况并形成报告。

四、学习成绩及获得奖项

·在法学院排名53/227民法,刑法,行政法,宪法,诉讼法,国际法,法理学,经济法,知识产权法·院级社会工作奖、三好学生

五、个人基本情况

·爱好和特长:唱歌和吉他,以及广泛的体育和乐器爱好,阅读范围广,对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都有涉猎。喜欢归纳总结和深入地系统性地思考,性格内敛深沉。为人诚信,正直,谦虚,刻苦勤奋,成绩优秀。有强烈的事业心;工作严谨细致,有原则性

跨校跨专业考北大法学 篇4

本内容凯程崔老师有重要贡献

(一)从决定考法硕开始

我也算是名牌大学热门专业的学生,本应安分守己考本系研究生,毕业以后当大学英语老师或做翻译,过滋润的小资产阶级生活。只因为自己太理性太逻辑,再加上天生的好奇和一点点野心,我从大二就决定跨专业考研。几番摸索之后,我骑着自行车去了中国政法。凯程在2014年北大法学考研中录取8人,其中2人勇夺细分方向状元,3人复试第一名,北大法学院作为国内最好的法学院,培养了大量的人才,包括总理,凯程对法学的理解,具有独到的优势,三级法是北大法学考研的法宝,并且北大法学专业课6+1,凯程都有全面而应试性的辅导,集训营提供了最强的专业课和公共课保障,也是凯程法学成功的保障。第一次去中国政法读者服务部,我显得极为羞涩胆小,要知道我对法律可是一无所知,看着琳琅满目的法律书籍,我真不知如何是好。无意中看到人大编的《法硕联考指南》,说是针对非法律专业的,如获至宝,欣喜若狂。我战战兢兢地结了帐,抱回寝室慢慢嚼。

因为英语专业也特别多,整天写paper做representation,学习法律的时间非常有限,断断续续,花了半年多时间才把联考指南看了一遍,懵懵懂懂的。其间去北大听了一次民法学课,未料旁听的人比北大本校的学生还要多,夏天酷热难当,又要长途跋涉,身心都十分疲惫,于是便不再去,自己在图书馆闭门造车。后来才知道,法硕指南编得实在太滥:为了划清与法学的界限,编者企图通过删减内容使其简单化,其结果是体系不完整,说理不充分,逻辑性不强,我们这些外行人看起来味同嚼蜡。理解起来及其困难,只好死记硬背,又没有老师教,学得非常痛苦。

到大三上学期结束,法硕的书已经翻得很烂,新鲜感已然没有,剩下的工作就是把它背起起来。没想到期间发生了很大变故。先是听说考法硕的人奇多无比,后又传来某名牌法学院法硕专业不受重视:上大课,学的都是本科的内容,而且听说法硕毕业的不能考博(我现在也不知到底能不能考)。再到后来,哀风四起,法硕的名声每况愈下:几乎没有公费,学费太高,不能贷款。我自己后来看到法硕的考研题,确实十分幼稚,实在没有什么挑战性(现在也许不同了)。本来一起考法硕的同学纷纷转行,最后系里只有我一个人死守阵地,骑虎难下。放弃法律,十分不甘心,因为我毕竟花过苦功,而且我真得很喜欢法律;考吧,又觉得法硕这个专业实在没什么前途,充其量也只能吓唬一下门外汉(当然,这只是当时的形势和我那时的看法)。一句话,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当时我怎么也没想到改考法学:现在想来,应当是潜意识里对自己没有自信,认为一个从未接受过法学教育的人是不足以与听了四年法律课的法律专业本科生竞争。

(二)去年五一,决定改考北大法学

据说决定跨专业考研的人,一般有三种情况:上届有师兄师姐考上的先例;有认识的倒是或研究生;或者其大人介绍。其实总结起来,考民们在做选择的时候偶然性很大,并非总是很理智。据说理性的方法实现作一定量的泛读,选择自己所喜欢的专业,然后才确定学校,询问书目。我去定专业时,倒是理智的,选择学校却是较偶然的。有一位师姐认识北大法学院一位师兄,也是我们学校考过去的;当时她跟我提起,正值我被法硕纠缠得十分痛苦时候。我那时候想,反正考上法硕自己也不会快乐,为什么不博一下呢?要考就考个最好的,北大法学院声名远扬,就是她了。

五一期间的一个阴沉的下午,我按学兄开的书目,到北大一个书店把书都买了。总共有十几本教材(加上后来买的专业课专著,总共将近二十本),沉甸甸的,放在我那破箩筐里,沿途摇摇摆摆,好不容易才拉回宿舍。这是距离2002年考研只剩半年多的时间了。

(三)经验之谈

考北大法学最难之处在于综合课考的科目太多,主要法律都考到了(法理,宪法,法制史,宪法、行政、民法、民诉、刑法、刑诉,再加上专业课),而且没有指定书目(其实内部是有的)。直到暑期北大法学考研班开课,我也没把书看完一遍。不过我悟性还不错,上课倒也还听得懂,做笔记也没落下。

跨校跨专业已经很难,选择北大法学,可难上加难。从第一次买法律书时开始,我就意识到自己走上了一条极其艰苦的道路。跨专业考法学是很痛苦的,到最后就已经不是兴趣的问题了。首先是法律材料浩如烟海;其次是法律书籍更新速度太快,书又太贵。而且很多书匆匆看还行,买回来细读,才知道倒买错了,可是不少教材大同小异,却各有所长,为了安全起见,你又不得不尽数买回来。

没有接受过正式法学教育,而仅仅通过自学参加考研,毫无疑问是很吃亏的。很多东西我看不懂,有没有老师可以问,我只好查看多个版本、不同作者的书,斟酌对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的分析和论证,以此来加强自己的理解。这个方法很费劲,却颇有效,很多疑问,我都是通过这种方法弄明白的。

没听过法律课的另一个超级大劣势就是不知道那些内容是重点,哪些是法律考试中喜欢考的,哪些是有争议一般不考的。我花了很长时间研究合同发愤论,后来听说北大不考合同法分论;我绞尽脑汁要把刑法个罪名的法定刑记住,后来才听一位学兄说法定刑在法律考试中一般不考。毕竟,谁记得书那多数字呢(当然,对于一个学法律的人来说哦,研究合同法分论和记住法定刑都是应当和必要的,但对于像我这样分秒必争跨专业的考生来说确实极大的浪费了)

如果说经验的话,我始终觉得自己的学习策略是正确的。学法律我先从法律开始,法理理论性很强,而且不具体,学起来很费劲,所以很多人自学者宁愿先学民刑等部门法学。我先学法理,很多东西并不理解,完全靠死记硬背的方法搞定。后来一个接一个地写部门法,很多记住但不理解的法理迎刃而解;而且法理中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具体部门法的理解上,大有裨益。我部门法学的很快,大概归功于先学法理的缘故。部门法的学习,我都是先看目录,在短时间把全书浏览一遍,然后再仔细研读个章各界,而且每完成一部分,我都要回到目录上,研究其在整个体系中的位置,地位,以及其和其他章节的关系。一句话,学法律要善于从宏观上把握,注意建立一个逻辑体系(结构图,知识树),然后宏观微观交互进行。想来很多学友都有相似的看法。

(四)备考历程

我五月份决定考北大法学开始买书,八月份参加了北大法学院的法学考研辅导班。我是个喜欢闭门造车的人,从来不相信什么辅导班,培训班。不过有考上的师兄极力推荐我报,说是信息量十足。据说报北大法学考研班的未必能考上,但不报是肯定没戏。一起上北大法学考研班的就有一千多,坐在我周围的很多人是第二次考北大法学了,很令人佩服。据说有考三年的,参加考研班的笔记都有好几个版本,真可谓契而不舍,百折不挠。上考研班的时候,我每天6:30起床,坐公交车到北大,上一上午的课,中午稍一休息,下午继续上,过得很routine,并不像许多学友所说的有那么多的感触和想法。唯一值得一提的是其间认识了几位考友,后来一直保持联系,互通信息,交流心得,从中受益非浅。

我并不认为考研的过程有多么的心理痛苦,这或许是因为我本来对法律很有兴趣的缘故吧。不过我依然保持规律的生活,有节奏,每天都有新的目标和计划,心无旁鹜。为了考研,我这学期放弃了很多东西。英语从大三起就没有什么突破,学了两年日语,连假名都没认全,说起来别人都不相信。我一时平生第一次知道什么叫混。每次日语考试我都是考前的几天猛攻一下,最后都能得个七八十(虽然排在倒数几位,但是我已经很满意了),考完以后全部忘光。因为期末考试之后就是考研,我根本不敢花时间准备这场无关大碍的学期考试,最后只好作弊。我从小到大考试都很诚实,这一回一路作弊下来,倒也没失过手。有什么办法呢,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为了集中精力实现某一目标,有时就的作一些不合法却颇合理的事了。

有人认为北大法学院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结构不合理。批评得最多的是其“通才培养模式”,对考生的要求过于苛刻。我不同意这种看法。首先,认为北大要求通才的观点本身就不恰当。2001年北大考核三门

(一)所报考的专业

(二)综合课1(法理、中国法制史、宪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三)综合课2(民法、民诉、刑法、刑诉)。除了所报考的专业课外,考生还要准备另外其他八个科目,这些科目都是最基本的法律知识和基本部门法,对于一个要从事法学研究的人来说,涉猎本专业外的其他部门法知识当然是必须的。很难想象预科对刑法民法等部门法知识结构不清楚的人在法律方面会有多深的造诣。法学各个学科之间虽然都有自己特定的研究范围,但法学作为一级学科,其各个二级学科之间是有内在的共同的原理和研究方法,是可以相互借鉴的。有比如说你研究宪法,如果光埋头研究宪法条及相关宪法文献,我认为也是不够的,宪法专家应该适当涉猎政治学、社会学等领域才能全面看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纸上空谈。当然这种要求对考生来说有点过分,操作起来也很困难。实际上北大对宪法与行政法专业的考生也没有这种要求。我完全相信,某些人对某个法学学科有偏爱,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深入的研究,但如果法律各学科没有学全,那么他的知识结构是不完整的,对他将来的学术研究是很有坏处的。你也许会说,我所有法律都学过,只是觉得考研不应该考。那么我要说,既然你都学过,怎么还怕别人考你呢,这证明你根本就没学好,所以心虚。如果考研试卷中没有该学科的考题,我相信不会有人会花时间去准备的,所以本学科以外的法律知识也不会很牢固。其实专业课考不好,上北大也没有希望,因为毕竟专业课所占的分值最大(100)。北大专业课外的综合课的考题虽然也不是很容易,但考的都是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广而不偏;题目虽然灵活,但只要熟练掌握教材,也不至于不知道从何下手。

我自己是非法律专业的考生,准备综合课耗费了大量精力,但始终不敢因此而怨天尤人。其实最后的失败,也是由于专业课的缘故。我学法律的时间很短,考前半年还没有决定报考的专业,上考研班的时候,只学过法理、刑法、民法,其他科目从来就没学国,刚开始想考法理,后来学了行政法,很有兴趣,到十月份(据考试还有四个月)才决定改考宪法与行政法;而且因为要准备综合课,专业课投入的时间并不是很多,只略比综合可多注意些罢了。我是南方人,一直都不是很适应北方的气候,特别是北京的风沙粉尘多,搞得我很难受。我经常欢宴几,长期要地眼药水。医生说我疲劳过度,眼睛才会患病的,我听了很我很无奈。不过到考前一个月,我确实在拿身体健康做赌注了。

考北大法学最难之处在也考试的科目太多,而且每本书都要达到熟背的程度(当然不是死记硬背)。不管你喜不喜欢法律,要把这么多本书稿定都是极耗时间和精力的一件事情。民法、民诉、刑法、刑诉、行政法与行诉、宪法、法理、法制,再加上政治,要半年内搞定,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我每天七点起床,十一点半休息,中午休息到一点,下午到晚上十一点除了吃饭,就没有停下来过。我喜欢运动,但最后也只好放弃。工作时间长,工作量大,饭量小,又缺乏运动,我知道长此下去,身体肯定会吃亏。但有时候你不得不作一个选择。我想,如果要倒下去的话,希望等到我考完最后一科再倒下吧。

虽然身体不支,我的精神却是没有问题的。我思维仍然清晰,干劲更足了。会出现这种状态,连我自己都觉得奇怪,或许是因为我在这种做自己喜欢的事的缘故吧。

(五)决战北大

从报名到拿到准考证,一切都过得比较顺利。我的学校离北大较远,每天打车或打的是很不保险的,所以我决定住旅馆,没想到人满为患。后来经过几重关系,住到了北大历史系研究生的宿舍。学兄们都很照顾,因为他们已经放假,所以专门给我们开了一间宿舍。同住的都是考北大的,有考经济研究中心的、考传播学院的,也有考中文和计算机的。考试的顺序是政治、英语、专业课法学、综合课法学

一、综合课法学二,第一门考的是政治,虽说背的东西多,但到了考的前一天晚上,大家已经无暇看书了,只是互相交流自己所认为的考试重点,结果当然出奇的一致。“三个代表一定考”,“以德治国一定考”(某考研导师的口头禅)。考试的结果证明这些预言都是错误的,今年考研避开了热点,考的题目虽然不难,却出乎人的意料之外。

考政治的前夜我睡得很香,政治的考题做得很顺。巧的是,论述题的第一题居然考的是对毛泽东及毛泽东思想的评价。考试前夜关灯睡觉前,同考的朋友偶然提起他能把《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邓小平对毛泽东的评价背诵出来,他背给我们听,我很感叹,只是觉得考的考的可能性不大,没想到居然考了。想来他的答案应该和标准答案无疑了。中午休息了半小时,喝了溶咖啡提神,赶赴第二场考试:英语。听力做起来还算顺,只是到了笔试精神便恍惚起来,浑身开始冒汗。我心里想,完了,准是感冒了。这回要死在英语上了,奇怪的是流汗过后,居然浑身舒畅起来,我早早就把选择题做完,翻译和写作都打草稿,争取做到完美。交考卷的时候,我是踌躇满志的。

当天晚上,我几个月以来自虐式的学习终于得到了惩罚。我开始头疼,发烧,虽然思维还算清晰,复习已经不可能了。这对考法律的人来说是致命的,因为要背诵的内容太多,如果不能在考前浏览一遍以恢复记忆,几个月辛辛苦苦记住的东西很可能会突然想不起来。从理论上讲,这是由于缺少“线索提示”而出现的所谓“信息提取失败”现象,短时间内记忆大量的材料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对付他的最好办法是考前复习一遍,把知识点窜起来。简单的说,哪怕只是看一眼,也是有用的。

第二天的两门考得都不是很有感觉,专业课出题很出乎我的意料。考完就知道不好。下午的综合课虽然全部都做了。但有好几道题是胡诌的,我根本就没背到,但估计及格应该是没问题。

当天晚上我身体好了许多,一直复习到凌晨两点,把几本大书都看了一遍,才安心入睡,第二天考试果然碰到好多看过的题目。(顺便提议下,我把大部分书都搬到北大,装了满满一行李箱,大家都不以为然,觉得考前一天不可能复习得了那么多书;我只好告诉他们这只是学科特点不同而已。事实上,考试前我确实把书看了一遍,虽然每页停留的时间不超过一秒,但是因为先前已经背得烂熟,只是恢复一下记忆,所以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最后一科考完我几近崩溃,考得好不好我已经无所谓了,总之一切都结束了。我当时唯一的想法是:不会再有第二次了。

(六)反思前的我思——后记

人每时每刻都是在作选择,然而最痛苦的选择莫过于放弃唾手可得的好处去追逐渺茫的希望。放弃英语专业,选择法律,我始终没有后悔。学习法律,我才明白了人类知识可以如此浩瀚,社会与国家可以这样运行,思维可以如此逻辑和严密,历史文化可以如此积累和生成。每学习一个新的部门法,我都是怀着强烈的好奇心的,很多书都是五六百页,字典一般,需要一页一页看完。有时竟也对自己的毅力感到差异,因为那么多的书都是在短时间,在没有任何人的指导下弄懂的。即使将来没有从事法律工作,学习法律过程中培养的超强自学能力也将使我终身受益。

一个人不经历重大的失败是很难成长起来的,世界上最大的痛苦莫过于于你竭尽全力,历尽艰辛追逐自己想要的东西,却不可得。当初选择考北大法学的时候,很大程度上就是抱着经历失败的态度:考上当然是好事,没考上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自学法律不到两年,跨学校跨专业,每门课都及格,仅以两分之差没有上线,我不应该有什么后悔的了。备考的时候虽然豪情满怀,今日的失败也不是毫无意料的。打电话询问录取结果的时候,法学院教务处办公室的老师问了我的分数,还很仔细的查了一番,然后对我说,“很遗憾,没有。”当时我出奇的平静。后来我才知道,法学院今年的复试分数线各个专业都不同,320到处330不等,宪法与行政法就是最高分数线330。如果当初我选法理学不改,现在就能参加面试了。对我来说,法理还是宪法与行政法是无所谓的。

平静是一时,而后是持久的,缓慢的郁闷。其实我的身体很虚弱,大四的最后一个学期我没再看法律书,每天看一些闲书,打球,上网,好吃懒睡,努力使自己强壮起来。回想自己四年来就没怎么休息过,大一大二学英语,大三大四学法律,节假日打工挣生活费,整天忙忙碌碌,早起晚归,一点空余时间都没有。来北京四年,居然没有去过故宫和天坛,想来很是遗憾。最后一学期我经常自己一个人出去玩。一个地方玩一天,读景物介绍,一个人慢慢游荡,仔细品味,感觉很不一样。这样过了几个月,身体恢复起来,心情自然不同,于是又重新踌躇满志了。

我现在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不管你做什么样的选择,千万不要在自己脆弱的是后做决定。那样的话,等到身体强壮,心情恢复如常以后往往后悔。我考第一次的时候是绝对没有想过要考第二次的;现在翻以前旧书,买新的法律书,一年前是怎么也没有料到的,有时自己都感到惊讶,暑假第二次上北大考研班,很多面孔是熟悉的。我旁边做的一位,也是第二次考了,他告诉我他认识的俩个考宪法与行政法的女生,今年都考上了。我听了很是佩服,自叹不如。然后他说:“你知道吗,人家一个考了两年,一个考了三年。”我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现在已经在一所普通大学教书了,课很多,空余时间有限。今年考试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动,我考的专业综合课增加了经济法和国际经济法,平白有多了五六本书,单位让不让考,放不放人姑且不论,边工作边考研有多少把握就很难说。我现在心情很平静,每天看新书,复习旧书,看论文,努力提高自己的法学理论水平。第二次考研,已经不像第一次那样浮躁,每天平静地学习和思考。其实我们在努力之的时候,没有人向我们保证必然功成名就。怀着必胜的信念去追逐极难达成的目标,过程可能是快乐的,却未必是持久的。我真的不知道一个新的环境会给我多大的影响,但我是始终坚信,一个人可以变态,可以另类,可以冒险,但总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对待工作、学习和生活。

北大经济法学考研参考书目一览 篇5

本文系统介绍北大经济法学考研难度,北大经济法学考研就业,北大经济法学考研学费,北大经济法学考研辅导,北大经济法学考研参考书五大方面的问题,凯程北大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特别申明,以下信息绝对准确,凯程就是王牌的北大考研机构!

五、北大经济法学考研参考书是什么

北京大学没有指定经济法学考研考研参考书目,凯程老师根据多年的辅导经验及学员反馈,推荐北京大学经济法学考研研究生参考教材如下: 综合卷:

王磊老师《宪法司法化》《选择宪法》 张千帆老师《宪法学导论》 郭自力《中国刑法论》 陈兴良《规范刑法学》 魏振瀛老师《民法》 潘剑锋《民事诉讼法》 汪建成《刑事诉讼法学》 姜明安的《行政法学》 专业卷: 经济法总论:

《经济法学》张守文主编 《经济法学》张守文著

《经济法总论》史际春、邓峰 金融法:

《金融法概论》吴志攀著 《金融法》吴志攀、刘燕 财税法:

《财税法学》张守文

《财税法专题研究》刘剑文 《税法原理》张守文

刘剑文、熊伟《税法基础理论》 竞争法:

吕明瑜《竞争法学》 王晓晔《竞争法学》 邵建东《竞争法学》 会计法:

刘燕《会计法》 企业与公司法学:

甘培忠《企业与公司法学》

以上参考书实际复习的时候,请按照凯程老师指导的重点进行复习,有些内容是不考的,帮助你减轻复习压力,提高复习效率。

四、北大经济法学考研辅导班有哪些? 对于北大法学考研辅导班,业内最有名气的就是凯程。很多辅导班说自己辅导北大法学考研,您直接问一句,北大法学考研考研参考书有哪些,大多数机构瞬间就傻眼了,或者推脱说我们有专门的专业课老师给学生推荐参考书,为什么当场答不上来,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辅导过北大法学考研,更谈不上有北大法学的考研辅导资料、考上北大法学的学生了。

在业内,凯程的北大法学考研辅导非常权威,基本是考北大的同学们都了解凯程,尤其是业内赫赫有名的北大法学,50%以上的学员都来自凯程教育的辅导。凯程有系统的辅导讲义和应试题库与解析,也有系统的考研辅导班,及对北大深入的理解,在北大有深厚的人脉,及时的考研信息,不妨同学们实地考察一下。

三、北大经济法学考研学费及方向介绍

北大经济法学考研学费总额1.6万元,学制2年,按学年缴纳学费。北大经济法学考研专业方向如下: 01.经济法理论 02.财税法学 03.金融法学 04.竞争法学

05.企业与公司法学

06.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学 其考试科目如下: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

一、202俄、203日、253法、254德任选一门 648经济法学 871法学综合卷

注:考试科目③满分为150分,内容涉及5个部分,每个部分30分:经济法总论;财税法学(含财政法、税法);金融法学(含银行法、证券法、会计法);竞争法学(含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企业与公司法学。考试科目④法学综合卷考试内容包括:宪法、行政法、刑法、刑诉、民法。

二、北大经济法学考研就业怎么样?

作为名牌院校的北京大学,本身的学术氛围好,有良好的师资力量,人脉资源也不错,出国机会也不少,硕士毕业生社会认可度高,自然就业就没有问题。2014年北京大学硕士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7.86%。就业率居于全国同类专业院校的首位。

法学专业是朝阳学科,从社会需要来看是大有发展前景的。随着国家经济、科技和社会的发展,我国法制建设也处在一个迅速发展和逐步完善的时期,特别是我国“入世”以来,社会对法律专门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各经济组织、律师事务所对法律专门人才的需求尤为突出。在法学类专业中就业率最高的是经济法学。主要到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和经济管理工作。

一、北大经济法学考研难度大不大,跨专业的学生多不多? 最近几年法学考研很火,特别是北大这样的名校。北京大学2015年经济法学考研研究生计划招收11人,招生人数相对较多,从这方面来讲考研难度不大,北大经济法学考研专业课复习较为容易。在考研复试的时候,老师更看重跨专业学生的能力,而不是本科背景。其次,考试科目里,法学综合本身知识点难度并不大,跨专业的学生完全能够学得懂。即使本科学法学的同学,专业课也不见得比你强多少(大学学的内容本身就非常浅)。所以记住重要的不是你之前学得如何,而是从决定考研起就要抓紧时间完成自己的计划,下定决心,就全身心投入,要相信付出总会有回报。在凯程辅导班里很多这样三凯程生,都考的不错,主要是看你努力与否。

六、北大经济法学考研复试分数线是多少

2015年北京大学经济法学考研复试分数线是340分,政治、英语不低于50分,专业课不低于90分。本专业复试比例为150%。复试阶段进行专业面试。面试采取抽签口答的方式。考研复试面试不用担心,凯程考研有系统的专业课内容培训,日常问题培训,还要进行三次以上的模拟面试,还有对应的复试面试题库,你提前准备好里面的问题答案,确保你能够在面试上游刃有余,很多老师问题都是我们在模拟面试准备过的。

七、北大经济法学考研专业课复习建议

为了帮助广大报考北大法学的童鞋们复习备考,凯程考研特分享如何看专业书,供大家参考!北大经济法学专业是不指定考试范围不指定教材的,这其实是北大法学院一向的风格,在本科阶段,各种课程也是没有所谓的统一教材的,老师最多是提供一系列参考书,而上课也没有哪位老师是拿着书本照本宣科的,所以复习时看什么书也成了考研时首先遇到的重大问题。和有考研经历的师兄师姐们多交流,参加比较好的辅导班都是不错的选择。凯程考研请的都是北大法学院牛人,同时凯程考研自身也搜集了较多的可靠信息,因此在这里能够获取到关于北大考研的最新动态和可靠的复习指导,这对于成功是事半功倍的。凯程北大法学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会带领同学们熟悉重要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熟悉法条的作用主要是:(1)可以和教材的论述互相印证,加深记忆。例如,几个诉讼法教材上的很多论述其实看法条会加深理解、更加明确。(2)可以补充教材已经落后的部分。大家知道,很多教材已经出了好多年了,新法都已经有了,但旧版教材并没有更新。凯程老师讲课时会帮助同学们结合最新法条,修改教材中落后的论述。大家放心,凯程北大法学讲义都是法条注释型的,有时直接看法条感觉更清爽。(3)法条也是训练案例分析能力的前提。做案例时你要是能直接答上几条中国的现行法,老师立即就会觉得你基础确实不错的。

案例分析对于学法的人来说,也应该是个基本功吧。但从凯程老师了解的情况来看,绝大部分同学都很打怵案例分析。但学法的人不分析案例怎么行呢?对于民法、刑法、行政法,凯程老师推荐法律出版社张能宝的《案例分析专题研究》,国际经济法大家可以看看知识产权出版社的一本《国际经济法教学案例》或类似资料,对于法理、宪法(比如考过的河南种子案),需要大家适当看看几位北大老师的论文以及一些热点动态。凯程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同学们做一个典型案例分析和前沿问题导读。

当然,还是基础知识最重要。北大是考过一些前沿问题,但这不是考试的重点,大家不要觉得自己一定要在这方面拉开档次——基础永远是最重要的,凯程老师建议同学们在复习过程中结合凯程远程视频辅导,这样有利于增强同学们的基础知识。

八、北大经济法学考研复习方法解读

(一)参考书的阅读方法

(1)目录法:先通读各本参考书的目录,对于知识体系有着初步了解,了解书的内在逻辑结构,然后再去深入研读书的内容。

(2)体系法:为自己所学的知识建立起框架,否则知识内容浩繁,容易遗忘,最好能够闭上眼睛的时候,眼前出现完整的知识体系。

(3)问题法: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总结成问题写出来,每章的主标题和副标题都是很好的出题素材。尽可能把所有的知识要点都能够整理成问题。

(二)学习笔记的整理方法

(1)第一遍学习教材的时候,做笔记主要是归纳主要内容,最好可以整理出知识框架记到笔记本上,同时记下重要知识点,如假设条件,公式,结论,缺陷等。记笔记的过程可以强迫自己对所学内容进行整理,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有效地加深印象。第一遍学习记笔记的工作量较大可能影响复习进度,但是切记第一遍学习要夯实基础,不能一味地追求速度。第一遍要以稳、细为主,而记笔记能够帮助考生有效地达到以上两个要求。并且在后期逐步脱离教材以后,笔记是一个很方便携带的知识宝典,可以方便随时查阅相关的知识点。(2)第一遍的学习笔记和书本知识比较相近,且以基本知识点为主。第二遍学习的时候可以结合第一遍的笔记查漏补缺,记下自己生疏的或者是任何觉得重要的知识点。再到后期做题的时候注意记下典型题目和错题。

(3)做笔记要注意分类和编排,便于查询。可以在不同的阶段使用大小合适的不同的笔记本。也可以使用统一的笔记本但是要注意各项内容不要混杂在以前,不利于以后的查阅。同时注意编好页码等序号。另外注意每隔一定时间对于在此期间自己所做的笔记进行相应的复印备份,以防原件丢失。统一的参考书书店可以买到,但是笔记是独一无二的,笔记是整个复习过程的心血所得,一定要好好保管。

北大法学研究生自述 篇6

宪法——周叶中那本红皮。王磊可能好几年不出宪法题了,现在的命题老师应该是张千帆,因此以前只靠一本《宪法的司法化》就能应付考试的时代结束了。张千帆自己也出了本书,叫《宪法学原理》吧,但好像和考研要求的风格不太一样,我自己用的还是周叶中的书。还有,宪法一有风吹草动,大家最好还是注意一下,我就准备了04年修宪专题来对付。今年的“人权入宪”也被我压上了。

行政法——我用的是姜明安的自考行政法教材。这一本就够了。姜老师的大红皮行政法刚出了第2版,大家应该看看。行政法最重要的是那几个成文的法,如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行政处罚法等。对行政法新出的部门法,大家应该认真准备。例如今年我就对《行政许可法》做了专题总结,做案例分析时用到了一部分。今年新出台的《公务员法》等大家也该注意。

刑法——陈兴良的《规范刑法学》,一是这本书的总论写的比双杨那本深,二是分论也比较新,三是陈兴良老师对考研命题的影响力显然超过杨敦先老师(杨春洗老师已不幸仙逝)。综上三点,我没有用双杨的《中国刑法论》,而是用了《规范刑法学》。还有,刑法一定要学会给自己找重点罪名看,挑20-30个就够了,谁也不可能把400多罪名都整明白吧。

刑事诉讼法——汪建成的书。上辅导班的时候,汪建成老师说自己要去耶鲁大学当一年访问学者,但我还是用他的书当基本教材。那本书短小精悍,我很喜欢。但如再补充一些政法大学出的刑事诉讼法教材(政法的刑事诉讼法是现在的NO1,教材也非常全)的资料就更好了。但是,从这几年命题的风格来看,做北大的刑事诉讼法试题,单纯靠教材肯定不行,一定要补充一些论文和前沿问题才行。我就用了陈瑞华老师的书,对今年出的“检察官的诉讼地位”和刑讯逼供的题答得很顺手。当然,大家又不能仅仅守着陈瑞华的书。我的复习对策是,上一些比较好的学术网站看一看,对刑事诉讼法的热点问题(如我国刑事诉讼法几项基本制度的完善问题、证人的保护问题、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超期羁押的对策等等)有个大致的了解,并分为20-30专题,每个专题可以收集一篇你认为比较好的论文(不一定是北大的),记住要点,在对照陈老师的基本理论,加以润色。这样,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基本就逃不出你压的范围了。

国际法——白桂梅的人大远程教育的《国际法》。关于白老师,我上辅导班的时候听说,她04年最后给大家讲了40个知识点,一个也没有考到。这证明了北大的老师确实只是给你进行法学的辅导,而不是考研的辅导,是不可能漏题的。因此,寄希望于辅导班漏题的人是不可能的。05年,她也是给我们推荐了一些书,但我都觉得不好:王铁崖的书,我觉得晦涩难懂,知识点不连贯,而且一些理论有空白,比如说近年一些题完全找不到答案;端木正的国际法我也有,但我只是把它当作参考书,而没有细看。白桂梅老师编的人大远程教育的《国际法》则简明易懂,知识点都很明确的列了出来。当然,准备国际法必须有对国际政治的敏感度,今年的“联合国宪章的修改程序”就与联合国改革,小日本要入常有关,可惜我没有想到。

民法——魏振瀛的《民法》,我还补充了人大王利明的《民法》。

民事诉讼法——潘剑锋的《民事诉讼原理》就够了。潘老师的考题基本不离书。法理学——周旺生的蓝宝书,一本也就够了。但至于像今年的“论述在中国建立判例法制度对法制建设的特殊重大意义”这类的题,一方面应该好好把握蓝宝书上关于两大法系区别这一部分,另一方面还应该看看北大其他一些法理学老师的专著、论文。

经济法——经济法是非常不好把握的。我在对北大04年考研试题的分析中认为,北大的经济法仅限于经济法总论、财政税收法、企业公司法、金融法和竞争法。现在看,这个论断还是成立的。我在初试之前用的书是杨紫煊的《经济法》、盛杰民刘剑文合著的自考教材《经济法》、甘培忠的《企业与公司法》、张守文的《税法原理》和吴志攀的《金融法概论》。原以为准备得非常充分了,可考试时一看到“我国公司法的商业判断规则”和“何谓税收优先权制度”,当时我就觉得花在经济法上的时间白费了。在准备复试的时候,我一方面全面更新装备,又买了刘剑文的《财政税收法学》、朱崇实的《金融法》、种明钊的《竞争法》、刘剑文的《税法基本理论》和人大版的经济法(第2版),认认真真读了一遍张守文的《经济法理论的重构》,同时针对经济法不仅考察教材(或者说是不考察教材)的特点,我又在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期刊网上收集了大量有关经济法的热点论文。通过对教材和论文的双重把握,我的复试还不错。我的经历说明:对经济法来说,考研的人必须准备论文来应对。

国际经济法——邵景春远程教育的《国际经济法》、陈安的红白皮的《国际经济法》和司法考试指定教材中的国际经济法部分、王慧老师的《国际私法》。与经济法一样,国际经济法也是这两年才纳入考研范围,大家对它都不好把握。我也在它身上下了很大功夫。

当然,以上很多科我只列了一本书,并不代表我只看了这一本或只有这一本,只能说我认为这一本是最好的(只对考研而言),我还参考了大量其他的书,但仅仅是“参考”。

三、个人的学习方法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我只是把自己的谈一谈,大家随便看看,我姑妄言之,大家姑妄听之吧。还有,一个人如果考试成功,他可能会把他所用的所有方法都认为是使其成功的因素,换言之,他可能分不清哪些是好方法,哪些是效率低下、收效甚微的笨方法。例如现在的我,就不好认为我的哪些方法是不科学的,大家一定要鉴别,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虽然我很早就决定考研了,可认认真真看起书也就是从大三下学期三月开始的吧(之前收集整理大量的资料),三月、四月、五月,整整三个月,我的感觉就是老虎吃天,无从下口。花了5、6天看了宪法,觉得记得差不多了,又开始看刑法,等刑法看得差不多了,可发现宪法的东西全都忘了。复习的效率也很低下,那几个月,我一共才复习了宪法、刑法、国际法三科,就算期末考试时还复习了国际经济法和国际私法,那也才是四科(国际私法和国际经济法对05年考研只是“国际经济法”一科的内容),对法理、民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经济法、行政法等,我连书都没有摸过。我的基础本来就不好(大

一、大

二、大三上学期比较懒散,自习室都很少去,大二下学习又因为“非典”回了家,相当于度假了),这样下去能行吗?我经常问自己。

亚马逊流域的一只蝴蝶扇动翅膀,会掀起密西西比河流域的一场风暴。转机就发生在国际私法课堂上。我们的国际私法老师是王慧,王老师在上课的时候给我们每个人发了一份国际私法应知应会内容,上面非常详细的罗列了国际私法上比较重要的知识点,分别是名词解释、简答和论述(当然,只有题,没有现成的答案)。期末考试的时候,我为了背诵方便,花了整整一天时间把内容都整理了出来。后来,这份资料在法学院基本人手一份。有的同学开玩笑跟我说,我要是肯下工夫把每科都整理成这种形式,那考研还不是a piece of cake了。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我在暑假回家和回北京参加考研辅导班的这段时间(前后大约3个月,另外,我还不断不定期的整理新内容添加进来)里,真就把各科整理成了复习题的形式(唯一的例外是民法,民法我采用的是提纲式的复习方式,知识点太多了,没法完全展开)。我这么做是基于以下一些“理论”:

1,我收集整理的复习题包括:(1)我从各种途径收集的北大老师出的复习范围,比如远程教育那套书,书后都有一个复习范围,把每章的重点内容变成问题的形式提问,我把这些题的答案都整理了出来,再比如,北大法学院主页上有精品课程,老师也布置了一些练习题,这些题也是非常好的复习题;(2)还有北大历年的考研题,有些考研题,我认为还有再出一次的可能,也将它们整理了出来;(3)还有其他一些大学的历年考研题,有的非常经典,给人另一种不同的启示:原来这个地方可以这么命题啊!我也把这些题精选了一部分作为我的复习题,对照书本整理了答案。(4)其他一些法学考试的试题,比如法律硕士考试、自学考试。(5)我看书的时候,觉得有必要整理成答题语言或专项总结的地方。

2,之所以费这么大劲,要把书上的话整理成答题语言,是因为我认为:看书和考试并不能等同。一个人可能看了很多书,但如果他没有从答题的角度来整理自己的语言的话,一旦他答起题来,很可能还不如看的书不如他多、不如他深,但对考试比较有研究的人。而且,越是到了最后的冲刺阶段,你手里有一本自己整理的复习题,背起来会非常的快(我就是这样的,最后两、三个月,我把自己的笔记背了不下十遍,在短期内加深了印象)。另外,老师的命题也会有自己的局限性,他可能也会借鉴以上我说的复习题范围,因此,这样整理复习题,也是给自己压题。(事实证明,我的压题还是比较成功的,A卷10道题我给自己整理出了7道题,并在考试前都看了1遍)

3,这么做还有个好处,就是可以把两本以上的书整个在一份复习题笔记之中,更简明,更容易让人产生信心。比如说,税法的基本原则问题,张守文认为有3点,刘剑文认为有4点,我的笔记谁也别得罪,就把两者的观点给融合了。否则,一会看张守文的书,一会再看刘剑文的书,肯定会造成观点打架,最后可能哪一个也没有记清。还有一个好处,就是,笔记的主干是我用的基本教材上的内容,我还可以把大量参考书上的资料补充进来(我的笔记是电子版,因为要不断修改、添加,我也没有把它打印出来),这样下来,我的笔记可以说既融合了各家不同的观点,也融合了好几本书的精华(当然,基本教材有论述的地方依基本教材,没有的空白点用参考书补充),可以说是非常全了。

4,为了破除我在上文提到的复习局限性问题,我不断地补充新材料,比如我看书的时候又发现了某个知识点应当总结而没有总结,我会立即把把整理在笔记上。这样,每天都会有新鲜血液输入我的笔记,我的笔记就有生命了,而不再故步自封。这样做,也会促使我带着问题看书。

除了用整理复习题的形式来复习和冲刺外,我还为自己制作了试题分布来指导自己复习重点。北大考研要求十多本书,不知道别人怎样,反正我是没有办法面面俱到的复习的。因此,我想了一个投机取巧的方法——做试题分布。具体而言,首先我会把各科试题收集整理全,然后再把教材的目录整理出来,然后,把历年试题由从近到远的顺序分别编入教材每一章乃至每一节的目录下,这样,每本书的重点章节就一目了然了。到冲刺的时候,我就是只复习这些重点章节里的复习题的。考研嘛,本来就是一个放弃的艺术。一方面,你要学会放弃,一页书都不敢不看肯定是不行的,要放弃;但这种放弃不能是瞎放弃,只能是有艺术的放弃,必须在真正了解哪些是老师热衷命题的章节,哪些是老师根本就不理的章节后才作出取舍。

还有,大家不要忽视了案例分析题的训练。北大法学考研里出过案例分析的科目有民法、民事诉讼法、刑法、行政法、国际经济法等,很多人天天看书,缺乏对案例分析的训练。而案例分析实际上与司法考试要求的案例分析比较近,一方面要求你具备基本的法学知识,另一方面,你必须掌握很细的法条。而很多考研的同学热衷于各种理论,对法条的重视程度不够,因此在案例分析上栽了跟头。而案例分析是非常重要的,先不说什么学以致用,单在考研里案例能占60-70分!所以,大家一定要把案例分析当作一个大工程来抓,一方面多看法条,一方面,最好参考一本司法考试的案例书,学习上面的分析方法和答题语言,我用的是张能宝的书。(当然,我的今年的刑法案例算是完了,答得一塌糊涂,现在一提,眼泪都哗啦啦的。)

除了学习,大家要学会放松。天天在书桌前背书,反复与自己的遗忘曲线作斗争是很痛苦的。大家应该学会奖励自己。比如说,学习累了可以出去转几圈,一周去某个喜欢的地方远游一次等等。但不推荐男同学打游戏,打游戏这东西,既不休息脑子,还累眼睛,我们需要的是户外的新鲜空气。到了一定时期,好像是“复习疲劳期”吧,有的人就是学不进去。比如我在11月初和12月初各有一周左右,就是不想学习了。怎么办?那只好放纵自己了。11月初的那几天,我发现自己好像在学校学不下去了,于是就买张火车票,背着电脑和一些书回了家,在家里的感觉很温馨,好像又回到了高考的时候,我又能看书了。可到了12月,随着考试的临近,我自己给自己制定的复习计划远没有完成(这是我的一个毛病,永远完成不了自己的计划,可能是我的计划太僵硬了吧,再说,计划赶不上变化快啊),我又有点闹心了,于是我就在老家到处游走,天天出去转,这样转了1周,就又能回到桌前看书了。我没有好的方法来克制自己“复习疲劳期”的到来,干脆就放纵一下自己。过了那几天,人也就可以看书了。而且,也正是那几天的悠闲,让我觉得考研也不光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也有美好的时光可以回忆。

四、复试

1,我的专业选择——经济法

11月考研报名的时候,我填报的志愿就是经济法。当时报经济法的原因:一是自己比较了近两、三年的法学硕士入学成绩,在比较热门的国际经济法、民商法和经济法中,经济法是相对好考的(具体数字不列举了),尽管相差的并不大,但我还是更愿意求稳;二是北大经济法是国家重点学科(经济法有两个重点学科,一是北京大学,二是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会会长吴志攀(他现在仍是经济法学会会长,尽管他往往带国际经济法的研究生)、经济法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守文教授(他当选首届十大中青年法学家,现任北大法学院副院长兼党委书记,人长得帅,前途无量)、财税法学会会长刘剑文教授以及其他一批国内知名学者都在北大笔耕不辍,从我以后想投身学术的角度来说,北大经济法可以说是完美的选择了;三是经济法属于新兴学科,并不像传统的民法、刑法那样很难搞出新成果,同学也都认为,经济法的论文算是好写的,同时,经济法又不完全属于理论学科,在具备比较好的理论功底之后,出去搞些兼职并不困难。因此,经济法是对我这样一个既对理论感兴趣,又愿意学以致用的人的不错的选择。最后,经济法招的人也不少,原计划招15个,后扩招1个。

我报志愿的时候曾对民商和国际经济法都动过心,不过最后仍选择了经济法。民商也是既有理论又有实务操作的学科,也是考研的大热门。但一方面,民商经过长期的发展,理论相当完备,后学者想再搞出些名堂恐怕很难,而实务上,我更对公司法、金融法之类的实务更感兴趣。而北大的民商在学术实力上也确实不如人民大学等老牌民商强校。这些使我最终没有选择民商法。国际经济法也是考研的大热门,但是考研招的人实在太少,一共才招6个(后扩招1个),而且从考研、保送两方面考虑,国际经济法共招13个,其中本校保送3个,外校保送3个,考研计划招6个,后招7个。这样,很明显看出,北大的国际经济法的老师喜欢的是保研(本校加外校)的人。(经济法则共招18人,其中本校保送1个,外校保送1个,考研招16个,呵呵,证明经济法的老师更偏爱考研的人),而且国际经济法可能对英语的较高的要求,这点我也不行。

等到初试成绩出来后,北大法学院又给每个上线的人一次再报名的机会,我毫不犹豫的选择了经济法。

补充一点,经济法今年的初试成绩让我大跌眼镜,举个例子,整个大排名的前2名报的都是经济法,前10名有4个人报的是经济法,我的成绩在民商排第10(招19个人,后扩1个),在经济法却排倒第2(第14,招15个,后扩1个)。可见经济法今年一改往常不如民商、国经的势头,大大热了一把。这势头能否持续下去,我可说不好。

2,复试笔试和面试经历

北大今年招70多一点的研究生,有90多人来参加复试。可见,复试的发挥还是很重要的。我在3月7号晚上知道了自己的初试成绩,估计自己能参加复试了,于是从3月8号到4月26号复试前,我又兢兢业业的看了二十天书。(寒假过年和2月底回到北京时,我根本就没有心思看书,把初试背的基本都扔了)

复试与初试不一样,初试强调的是你知识的全面,因此没有太偏的题(除了经济法和刑事诉讼法外,你可以不看论文),而复试则考察你对你所报的专业的理解深度,因此不看论文是不行的。经济法复试笔试题是:

1,经济法学理论创新及其对法学研究的意义。(25)2,比较外商投资企业立法与公司法的异同。(12)3,如何判断公司董事是否履行了注意义务。(12)

4,从财税法原理角度分析我国农业税制度改革的合理性和合法性。(18)5,知识经济与规模经济对反垄断法市场支配地位理论的新思路。(18)

6,案例分析。你是某律师事务所律师。某大型国有企业为了股票上市而制造假账,有关中介机构都明知此事,其中就包括某律师事务所。股票发行1年后被证监会发现。假如:(1)你并没有直接参与制造假账,你是否会承担责任?如果是,承担的是何种责任?(2)证监会对已经发行的股票会采取什么措施?(3)投资者因为虚假陈述行为而受损,要求赔偿,试从实体和程序两个角度简要分析。(15)

这些题(除了案例),都是经济法理论上的热点,与博士入学考试题相比,也没有老师鲜明的个性,我因为准备了大量论文来应对复试,因此感觉答得很顺手。

复试面试的形式:每人不超过15分钟(实际上好像10分钟都是长的,进去后先做了简短的自我介绍,然后从一堆题里抽出2道题,不许准备,直接回答,答完后,老师可能对题进行补充提问(尤其老师研究的方向与那道题有关),当然,也可能不问了。如果抽的两道题中有不会的,可再抽1题,但打分的老师会给你扣些分。我抽到的面试题:1,银行对存款人的保护。2,最高额担保的含义。可以说,我抽到的题还真是挺简单的,答得也比较顺利。相比之下,有的同学抽到的是“外国公司职工民主管理模式”,有的是“计划和计划法的关系”、有的是“开放式基金与封闭式基金的区别”,有的是“中介组织在经济法律关系中的地位”。我当时就想,如果我抽的是这些题的话,那我可就算完了。

3,英语听力加试

05年考研初试英语中取消了听力,改为由各大学在复试中进行,北大也因此修改了复试规则:初试500分,占录取总成绩的70%;复试笔试占录取总成绩的20%,复试面试占10%。这三项加起来已经是100%。但英语再占3分,也就是说,录取总成绩是103分。可以说,听力到复试进行实际是对听力能力要求的退步,因为各个大学恐怕是不愿到复试阶段用英语听力来淘汰学生的(大家过关斩将的到了这个地步,容易吗!)。因此,听力的内容很简单,语速也就是高中时练听力时的说话速度,题型也不是填空等主观题,全都是选择题,一共是30题,这样比较方面计算成绩。还有,没有听力不及格取消录取资格等说法。

结语

上一篇:报销费用应该注意事项下一篇:建筑设计项目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