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一起成长

2024-09-12

让我们一起成长(共10篇)

让我们一起成长 篇1

史晓引

当布置了“读书”这个任务,我才认识到:读书所带来的那种充实和冲击是巨大的。读书,让我们充实;读书,让我们成长。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对窦老师这本书的一些认识。窦老师是“新生代”特级教师的领军人物。她倡导的“三个超越”的教学思想,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先进理念。

第一个超越是“超越教材”,在教好原有教材的基础上,窦老师精选了300多首古典和现代诗词,200多条古今格言,她要求学生掌握100多个寓言故事,200多个典故,1000多条成语,通过各种巧妙的方法,用几年的时间把这些语言的精髓引入孩子们的精神世界。300、200、1000,仅仅这些数字就令我们叹服不已,扪心自问,我们会这样去做吗?而窦老师这样做的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学生的识字量和阅读量大大增加,听说读写的能力大大超出同年级学生。

第二个超越是“超越课堂”。“以社会当课堂而不是以课堂当社会”,这是窦桂梅追求的教育境界。为此,她奋力打开传统语文教育封闭的篱笆,把语文教育引向生机勃勃的大自然,引向丰富多彩的大社会。窦桂梅请学者、教授、专家来学校做讲座,带领学生参加社会服务劳动,参加社会团体举办的各种活动。她还经常带学生逛书店,看展览,看《焦点访谈》等节目,鼓励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采访,并做相关的社会调查活动。班级组成了记者团,采访同学、老师、家长以及社会人士。学生们自己动手编辑了《萌芽文集》、《诗画文集》以及《发现父母》等校内杂志。

第三个超越是“超越教师”。“师生共同成长而不是拔苗助长。”窦桂梅说,引导学生超越教师,实际上是教师的一种自我超越。教师应该放下架子,与学生一起去探求真理,发现真理,开创教师和学生真正平等的对话平台。在教学实践中,窦桂梅会鼓励学生上台当老师,敢于和老师平等对话,敢于挑老师的错误,敢于提出和老师不同的见解和观点。我羡慕,能做她的学生,真是幸福啊!看了那么多关于窦老师的文章,尤其是关于她和她的学生之间的故事,两点最深的感受就是:自信和童心。也正是窦老师之所以成功的根源所在吧。

一:自信

记得窦桂梅老师是一个出身于农村的孩子,但她始终坚信“我是重要的”,没有屈服于命运的安排。为了能走上教育第一线,做一名“真正”的小学老师,刚刚师范毕业的她,去找校长、找教育局领导,希望能把她留在教育第一线。为了能上一次公开课,她主动请领导和老教师们来听课,有缺点不气馁,把它当作前进的动力,在这样不断的改进中,自身的教学素养得到了全面的提升。对照自已,刚走上三尺讲台时,我对领导的随堂听课表现得十分紧张,因为总是对自己没有信心,脑子里老是想着“要是上不好,肯定要挨批评的”。所以,有时也想主动请领导来听自己上课,为自己指正,但往往又缺乏这样的勇气。“自信使人自强,适当的骄傲使人成功”窦老师就因为拥有充分的自信,她的潜能和才华才得以充分的发挥,也正因为自信,她才得到了“高峰体验”。她不断地追求成功、设计成功,更重要的是她努力去撞击每一个可能成功的暗点,最后终于擦出成功的火花。

二:童心在闪耀

让我们一起成长 篇2

站在国家的角度, 过去一年,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超过7.5%, 物价涨幅低于3%, 粮食生产实现“九连增”, 农民增收实现“九连快”,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创9年来新高, 稳中有进的宏观形势, 让发达国家也感到羡慕。具体到普通百姓, 人均收入增加了, 医保水平提高了, 居住条件改善了, 大大小小的变化, 累积成实实在在的进步, 化为对新一年真真切切的期盼。

一元复始, 常常是梦想开始的时候。

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 这些平凡的梦想汇聚起来, 便是个人的命运、社会的脉动、国家的方向。十八大将它们写入党的报告, 绘成发展蓝图, 定为国家目标, 刚刚过去的2012, 这个中国社会进程中具有标志意义的年份里, 世界聆听了亲民务实的“中国好声音”, 13亿人拥抱属于自己的“中国梦”。

这是我们共同造就的梦想。自晚清以降, 几代人泣血追求, 无数人热血奋争, 莫不为国家强盛、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百年激荡, 三十多年变革, 我们应当充满自豪, 复兴之梦在我们的奋斗中前所未有的切近;也应当时常自警, 历史的接力预示更多责任、更大挑战。这是一个孕育着无数难题但却越来越走向富强的中国, 是一个日益遭遇成长的烦恼但又始终顽强向上的中国, 是一个背负沉重的历史包袱但却充满发展激情的中国, 是一个必须面对各种风险但却从来不乏变革勇气的中国。身处这样的中国, 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完成现代化的使命, 更有能力实现民族复兴的梦想。

回望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多年, 大体每10年是一个段落, 每一个段落又有一个共同特点:开头都遇到严峻挑战乃至重大危机, 但我们沉着冷静、把握得当、因应适宜, 最终都成功扭转难局、开创新局。站在2013年的起点, 放眼下一个10年, 金融危机依然波诡云谲, 大国博弈不断走向纵深, 处于快速上升期和深刻转型期的中国, 有木秀于林的骄傲, 也有风必摧之的烦恼;有长风破浪的自信, 也有不进则退的忧患。我们深信, 危机是改革的契机, 挑战是成功的砺石, 只要我们善于抓住机遇, 勇于开拓进取, 敢于迎难而上, 被动就会变成主动, 后来完全可以居上。

国家好, 民族好, 大家才会好。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无论是富裕梦、公平梦、成功梦, 还是小康梦、强国梦、复兴梦, 所梦所想, 百年一脉, 必须靠团结奋斗, 靠实干兴邦。让孩子们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 将这些美好的期待化为现实, 离不开每一个人的辛勤付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奋发进取、开启新局, 在未来的道路上, 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才能让变化更大一点, 让问题更少一点;个人努力、社会协力、国家给力, 才能让进步更快一点, 离梦想更近一点。

2013年已经开启。让我们一起成就梦想, 把个人的生命与历史的潮流交汇, 将人生的旅程与时代的进步融合, 用2013年的日日夜夜, 成就一个更加美丽的中国。

让我们一起成长 篇3

日子在脚下踩出平静的声音,在某个清晨的镜子里,看见微笑,熟悉而陌生的微笑。

蓦然发现我们已渐渐长大。不知从什么时候起,14岁这个字眼已时常挂在嘴边。曾几何时,认为14岁是那么神圣,只知道那时我们长大了,可以飞得更高更远。而此时,当我真正要面对它的时候,突然感到一种莫名的手足无措。我担心自己是否能够充分理解14岁这一平凡数字所蕴藏的丰富内涵。

曾经苦涩的日子,在回忆的画面里,已酿成芬芳。每当夜晚迈着轻盈的步伐姗姗而来,白昼的繁荣和喧闹渐渐销声匿迹,我常常陷入无边的回忆之中。那曾经许下的愿望与美丽的诺言,那执著的坚持与不懈的努力,都化为幸福的叶片,被我精心收藏。

时间从指间不经意地弹落,往昔的格子爬满了蜘蛛的足印。它正在里面结网,把每一个格子都尘封起来,只是有的地方密密麻麻模糊难辨,有的地方稀稀疏疏明朗清晰。这种感觉是用灰土裹着的黄金,如果不去品味,便永远不知道它的真正价值,那就是成长的故事。

成长是一道色彩的流程。飘去了鲜艳的连衣裙,飞走了粉红的蝴蝶结。一身校服,一围凝重的色彩。不见了童话书上多彩的封面,看到的是教科书一脸的严肃。堆积的课本一如大山的深沉。一切浮躁归于沉静,昔日绚丽的色彩只去装点青春的梦境。

成长是缓缓流淌的溪流。悄然地,我们就长大了。学会了坚强,学会了坦然。同时,也学会了修饰与包装。似水流年,流走了少年的纯净与质朴。

让我们和学生一起成长 篇4

摘要:“当代学生美好人性的塑造并不需要什么高超的教育手法,融洽的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成年人的善良、民主、宽容、仁爱,这一切,就是美好人性生长的最适宜的土壤。失去了它们,任何教育都将是徒劳的。”所以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我们只要遵循这些教育规律,真正落实我们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让老师的心和学生的心走在一起,真正做到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和学生同呼吸,共成长,我们的教育就会离成功不远。在现实教育过程中,经常会发现我们的教师发这样的牢骚:“现在的孩子真是一届不如一届,越教越没劲!”其实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问题的关键是该如何面对现实,在找准正确方法教育学生的同时也应该学会自我更新,向专业化发展。和学生一起成长是做好我们今天的德育管理和教学工作值得探索的一条有效之路。关键词:融洽的氛围 和谐的师生关系

前段时间拜读李希贵老师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书中有这么两段话:

“和学生平等地坐下交流,才知道他们并不是小孩子。其实,他们有好多想法,甚至不乏真知灼见。”-----我们的学生是有思想的灵动主体。

“当一个孩子感受到来自成年人世界充分尊重的时候,也就是他的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开始的时候,也就是一个人的心智自觉开启的时候。这样的成长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的成长。”------走进学生心田的教育才是有效教育的开始。

面对我们的高考目标,我们的教育管理一直为其“保驾护航”,然而,透过这似乎“紧张有序”的高考备战,作为我们从事德育管理的每位工作者似乎已经看到了隐藏其中的低效率和学生严重的思想焦虑和厌学情绪,这不得不让我们在思考一个问题,“我们应该怎样进行教育管理才能达到教育目标,真正实现素质教育?我们能不能走出一条在目前既定高考方针不变的情况下既完成高考任务又能少花时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效率,完成我们的素质教育目标。”

从我国古代圣人孔子,到近代教育家陶行知,再到当代的教育家李希贵他们都提出了教育的本源问题,其中李希贵老师是这样说的,“当代学生美好人性的塑造并不需要什么高超的教育手法,融洽的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成年人的善良、民主、宽容、仁爱,这一切,就是美好人性生长的最适宜的土壤。失去了它们,任何教育都将是徒劳的。”所以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我们只要遵循这些教育规律,真正落实我们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让老师的心和学生的心走在一起,真正做到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和学生同呼吸,共成长,我们的教育就会离成功不远。在现实教育过程中,经常会发现我们的教师发这样的牢骚:“现在的孩子真是一届不如一届,越教越没劲!”其实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问题的关键是该如何面对现实,在找准正确方法教育学生的同时也应该学会自我更新,向专业化发展。和学生一起成长是做好我们今天的德育管理和教学工作值得探索的一条有效之路。

一、把自尊还给学生 把威信留给自己

班主任每天都要和学生接触、交往。如何正确处理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班主任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点。这种关系处理恰当,其它的工作都会顺利完成;反之,工作中只会处处受阻,使班主任工作一直处于被动之中。

人们常说,教育学生要恩威并施。有些班主任在班级工作中虽然“施”了不少“恩”,但就是缺少“威”。他们并不是不想“威”,而是“威”不起来,也就是在学生中树立不起自己的威信。原因何在?我想,这里的关键问题是:他们没有摆正树立威信与尊重学生的位臵。

要把学生放在首位,只有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才能建立自己的威信。

学生由于缺乏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经验,又因为理性思维的不成熟,容易引起冲动,因此,在学习生活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缺点和错误。班主任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充分理解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身处地地来思考一下问题。学生出现错误,班主任不要早下结论,武断处理,要允许学生说明原委,允许学生思考,允许学生改错。

二、情感上,我们应该赏识自己的学生,欣赏信任才能走近他们内心的深处

“不要用成年人的是非观念来判断学生,不要轻易使用道德的标尺来衡量学生。在教师的心目中,不应该有坏学生,应该信任你的学生!-----李希贵”

常言道:“欲晓之以理,须先动人以情”这句话道出了情感与教学的关系。班主任只有对学生倾注真诚的师爱,用欣赏的眼光关注你的学生,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自觉、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诲,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在这种孕育情感的氛围中取得进步,体验收获。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在一起会取得共同的进步。前几日读到两则关于家庭教育的事例让我感触颇深。一则是:杰克小时候因为口吃受人嘲笑,过度的自卑让他变得萎靡不振。他母亲对他说:“这不是什么缺陷,只是你心里想得比嘴巴说得快而已。别急,慢慢来!让我们一起努力,我想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你的嘴巴将说得和你心里想得一样快!”杰克就是现在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总裁杰克.威尔士。他将自己的成功归结于小时候母亲对他的鼓励、赞赏和耐心等待。另一则事例是:有一天,玲玲兴高采烈地拿着一张数学试卷跑回家,一进门就喊:“爸爸,我今天数学得了100分了。”爸爸正忙着,说:“你没看见我正忙着吗?再说,有什么好看的,你早该得满分了,别的小朋友不是经常得100分吗?你要注意保持成绩,别骄傲啊!”玲玲本来是想让爸爸来夸奖自己一番,想和爸爸一起分享自己的快乐。没想到,爸爸的一瓢冷水泼得她一点兴致都没有了。也许,爸爸的本意是想告诫玲玲“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可是殊不知他说话的方式和语气却严重地挫伤了一位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想想我们的学校教育又何尝不是这样。为了孩子聪明,老说孩子笨;为了孩子快,老说孩子慢;为了孩子仔细,老说孩子粗心……我们在自觉不自觉中夸大着孩子的缺点。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赏”,含欣赏赞美之意;“识”,是肯定认可。所谓赏识,就是教育者(家长、教师等)充分肯定学生,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使其不仅有勇于进取的信心,也能有不断进取的动力。赏识,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激励。詹姆斯研究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因而不管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激励的存在至关重要。每个孩子,都好似是由一粒种子长成的小树,小树还要长成大树。但是,并不是每棵小树都能成为栋梁之材。是我们的态度,决定了他们是伟大抑或平庸、成功抑或失败。回顾我们现行的教育,其根本弊端就是抱怨。老师时不时地对学生进行挖苦、讽刺,结果严重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降低了学生的自我评价,并对自信心的形成产生不良影响。而众多的事例表明赏识教育不失为一种成功教育。尤其对我们职业高中的学生,赏识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职业高中的大部分学生学习基础比较差,在日常的管理中要多树立他们的信心,不能一味的追求成绩,要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那么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如何实施赏识教育呢?

首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任何评价都应以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发展为出发点。通过评价,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无论是在教学还是各种活动中我们把要求适当降低一些,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稍加努力就有进步,从而培养起他们的兴趣和积极性。其次愉快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施赏识教育的主渠道。创设愉快和谐且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氛围容易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学习动机。对学习上取得的进步充满信心,能从与老师、同学和教学内容的交互活动中得到乐趣、获得启迪。如果每天晚上放学前学生整理自己的东西时说:“我真高兴,明天又能上某某课了。”那么我们的教育离成功就不远了。相反,如果一位学生对老师说:“老师,我不想在学校呆了,在这我连死的心都有!”那么,我们的教育肯定过存在不小的问题。我们要关注每一位学生,走进每一位学生的心田,与他们共同成长,才能发现每块田地的生长情况。再次,赏识教育也要有度。帮助学生增强自信是必要的,可过了头学生就可能狂妄自大,咄咄逼人。学生犯了错,在不伤害其自尊的前提下实施一点惩罚,也是很有必要的。盲目地肯定优秀的学生,说他们很有希望,无疑只会增长他们的傲气和狂劲。赏识教育可以使那些有着自卑感,自尊心差的学生胆小内向很少被老师和同学注意的学生个体奋发向上,锐意进取。赏识如阳光,可以让我们的学生在爱的激励中自信而快乐地成长。

三、管理上,从小事入手,用最平凡的事件来影响教育学生

“教育必须从细节入手,然后才能塑造出注重细节的学生。正是这些细节在点点滴滴润物细无声地塑造我们孩子的心灵和品格,修养和气质。-------李希贵”

(一)思想教育,平凡朴素显真情

在本学期初,我接管了高二机械1班的班主任工作,我一直认为班级的好与差并不是由“先天”决定的,一个班主任给它一个什么样的定位,他就具有什么样的特色。这个班的学生男生多女生少,学习成绩差距很大,后进生群体人数很多,有很多的学生都产生了辍学的念头,甚至有的学生就是为了满足家长的要求非常不情愿的在这儿上学,如何转变他们的思想,增强学生们的凝聚力,组建良好的班风是作为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我利用开学的第一天通过与每位学生“拉家常”式的谈话与他们交流,谈学习,谈生活,谈理想,谈方法,谈自己的不足与需要改进的地方,谈的东西都很实际,都是平凡中的小事,语言很朴实,没有任何的大道理,学生听起来非常能接受,这就给他们一个最初的班主任的印象,在他们眼里,这位班主任“人情味”还行,他们就会产生想接近你的想法。接着在此基础上,一系列班规班纪出台了,所列之制度皆是源于他们日常的学习生活之必须注意的规定,再通过大家的一致讨论、表决,最终形成了学生们心服口服乐于接受在后期管理卓有成效的班级管理制度。

(二)养成好习惯,小事润物细无声

在接下来的班级管理中,我还是从学生平时的行为入手进行教育。将近60名学生生活在一个班集体中,除了要求学生学习之外,纪律和卫生是班务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教室内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卫生环境的建设也是我们班级工作非常重要的内容。老师说教是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要通过学生的日常行为来进行引导,在有些时候,“严厉”不一定管用。首先,我从自身的细节入手,只要进入班级,就先检查班级的卫生,遇到废纸,我自己捡起来,每天进入教室近十次,我就捡十次,接着在我的影响之下,再通过制作表语 “人心齐,泰山移,班级卫生没问题”贴在墙上;针对纪律问题,其实影响一个班级纪律的关键就是有限的几个同学,我通过“死盯硬磨”连续找其谈话的方式进行思想教育,再加上“但求日积月累,收获于细微;不要左顾右盼,专注于自我”和“最美的年龄,为最纯的梦想,尽最大的努力”的标语来对学生的学习信心和意志力的培养进行教育。同时结合他们在教室内的纪律和卫生表现,搞一个“拒绝陋习,走进文明”的集体签名活动,这样就将学生的思想教育与生活中的细节问题统一起来。良好的习惯也将会慢慢养成的。

学生的成长固然需要老师的引领,但归根结底是学生自己在成长,我们永远无法替代他们的成长,我们要做的就是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条件,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研究能力,探索出适应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走近他们内心的深处,赏识信任学生;从小事入手,与他们同呼吸,共成长,用最平凡的事件来影响教育学生,引导他们正确地走好自己的路。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有责任让每一位学生成长成才。愿:我们携起手来共乘赏识之风,捧起关爱之情,燃起信心之火,和学生一起成长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所进步!

让我们一起成长 篇5

变小

0班:戈春晓

刚步入初中,离开父母独自生活,许多同学难免有些不舍,甚至感慨“童年一去不复返。”其实并非如此,校园生活乐趣多多。“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漫步操场,听着幼稚纯真的童音,不觉莞尔一笑,“快乐,总让我们一起变小。”

早操集合令

“同学们,快起床!赶紧起床洗漱,集合做早操„„”听听,室长的催人闹钟又准时响起“唉,大清早的也不让人多睡会儿。”我一边囔囔,一边摸索着穿衣服,待起床一看,寝室就只有我一个人孤独伫立,连室长也仍在床上做她的“黄粱美梦”。我正想发作,突然,电灯“啪”的一声被打开,紧接着便是一阵“狂风暴雨”,“都这么晚了,你们看看,快起床。”生活老师大发雷霆,两眼冒火,像红外线一样扫视着我们。而此时,我们就像一支被放在100℃下的雪糕,正在迅速融化。“什么?”室长反应最快,一边穿衣一边叫:“快,快起来。”接下来的一幕,简直可以用“狼狈不堪”来形容。“我的裤子呢?”“你穿了我的鞋!”我站在中间,一脸得意的笑。

午饭冲刺令

优美的下铃打响,“下!”老师大声说道,此时上午最后一节告以段落。“体委,什么时候吃饭啊?”一群男生围在体委桌前,一副可怜状。“还早着呢,再等十分钟。”“啊!我饥肠辘辘了。”“来,我喂你。”一女生拿着一团废纸,一脸坏笑。

时间蜗牛般走着,好容易踏上了吃饭的征途,眼看就要到食堂了,体委突然转身,“八”字眉紧锁,一脸严肃状。“快给我排好,队伍都成什么样子了。”“哎呀,快走哪!”“就是,不就这一会儿吗?”“快,前面又出来一个班!”一男生甚至趴到地上做可怜状:“体委,我饿的都能肚皮贴地皮了。”“解散!”体委终于不耐烦得下了口令。早已准备好的同学们以光速冲了出去。待我打好饭坐定,后面的班便以排山倒海之势冲进来,势不可挡。大家吃惊得眼睛瞪得比鸡蛋还大。“早到必有早到的好处”我们哄堂大笑。

睡觉慌乱令

“同学们,快集合回寝室。”“冲啊!”大家一路狂奔。冲到寝室,我一下子飞进浴室,小樊一回来便抱怨“怎么你每次都这快呀!快点,我们还等着呢!”“好啦——”,当我洗完澡得意地从浴室里出来开始洗衣服,其他人才慢悠悠回来。接着一个个一脸慌乱,争抢着洗澡、洗衣,弄得鸡飞蛋打。“熄灯,睡觉!“生活老师严肃下令。“哎呀,老师,我衣服还没洗呢,再宽限一会吧!”小郭哀求道。“快上床,要不出来站着。”见老师这样,小郭才好似一条毛毛虫,带着对那衣服的不舍,慢悠悠上了床。“扑„„”整个寝室一阵爽朗的笑声,那笑声宛如天籁在渺茫的夜空回荡。

回忆,真的如此美好。快乐,让我们慢慢变小。有趣的校园生活历历在目,我想我也与艾青一样把心寄予这里,我也会深沉地爱上这里。

重庆市商务学校初XX级10班

学生:曹智治

我曾见过蜜蜂酿蜜,它们如此辛勤劳作,制造了蜜酿;我也见过酿酒工人酿酒,他们为了酿酒而辛劳,换来的是陈年芳香的酒酿;古时多国战争期间,各国运酿把握时机,在不懈的努力下,终于抓住了时机,最终击败了敌人,取得了胜利。——酿!总是在百般努力之后得到的,但得到的“酿”又如此甜蜜、幸福。要是只见过“酿”,而没有见过制造“酿”过程的人,又何曾知道运酿“酿”之前的努力呢?

我回想起我那点点滴滴的童年,我那成长的足迹是多么漫长啊!——由这么多的一小步一小步组成!

那零零碎碎的成长足迹,多么像蜜酿中的一滴滴蜜汁啊!待到那生命的蜜汁溢出来时,你就会惊奇地发现——那酿出的蜜是如此诱人啊!

我是一个噬好阅读的人,我觉得阅读不仅可以丰富我的知识,还能陶冶我的情操,开阔我的视野。我读过许多名著——高尔基的《童年》,冰心的《繁星·春水》,老舍的《骆驼祥子》等„„我觉得我阅读的噬好就像一颗种子,而我阅读之时的忘我与喜悦就像那不会干涸的甘泉,一次次地漫湿我那求知若渴的心灵,使我心中的那颗噬好种子,不断生根、发芽。至今,我阅读到了书籍,觉得是多么满足与幸福呀!多么欣喜呀!——也许正如那蜜酿一样,需要先前多么的陶冶,就似那么多的辛勤,而得到的那蜜酿却又如此的甘甜、幸福。

如今,我的阅读噬好就好像在心灵之中长成了一棵苍天大树,不断地迫使我阅读更多的书籍,以汲取更多的精神营养滋补我的心灵,让我心中的大树不断地茁壮。

现在,我上了中学,找到了许多与我有同样阅读噬好的人,我们互相分享着彼此阅读的心得与体会,这种感觉,让我觉得流连忘返。

在校,发生了这样一事——我们在间玩耍,突然,发现了一个东西——一本作文书,看起来十分残旧,不知道是谁的。我即便随手翻了翻,就看见了一则让我记忆深刻的故事——一位母亲为了治好自己儿子的病,而四处奔波,当人们告诉他儿子得了不治之症时,她仍没有放弃„„这则故事勾起了我深深的回忆——上次,我发了高烧,恰好外面下了大雨,母亲见状很着急,就孤身一人把我背到了医院,在路上,母亲曾多次跌倒于泥泞之中,到医院之时,她的衣襟却被雨水打湿得湿透,回到家时母亲还感冒了。我知道母爱是伟大的,也是无私的,这次我深深的体会到了。

“谁言寸草心,抱得三春晖。”这是游子孟郊对母爱的赞叹。

我的成长足迹上,遍布鲜花,有的饱含喜悦,有的却饱含悲痛,那精神的蜜蜂采取了每一朵花的蜜,酿造了一坛多么令人忘返的“酿”啊!

这之中饱含着爱与生命的哲理„„

10班:林芝

翻开我那白色的日记本,就闻到了快乐的味道。小鸟的快乐是有一双翅膀,带到空中翱翔;小草的快乐是雨露阳光,使它茁壮成长;而我的快乐是困难坎坷,使我慢慢明理生活。

9月3日

今天我来到了中学,渐渐开始了我的中学生活,人生的道路真不是一帆风顺的。在路途中有着许许多多的绊脚石。想起第一天住校时的伤心,我并没有哭泣,而是在路途中有了新的目标。想起与家人分离的那一刻,我也想爸爸妈妈。但他们现在已经离开了我,要我一个人独自生活。这是无可挽回的事实。我要做的只有坚强,除了这个我想不到还有什么。也许人生真的如不同,如此的变换着。喜怒哀乐替换着人生中的每一天。

9月8日

经过几天的我,体会到了什么叫严师出高徒。也体会到同学们的积极向上,互相关心,互相体谅。至少在我的眼里,每个人对我是很宽容大度的,没有人因为什么小事就气的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或动不动就浮现出“绝交”这个强硬的字眼。每个人的心中有的是对大家的宽容,我为我身在这个集体而感到兴奋。也为我对别人微不足道的帮助而感到自己的渺小。

9月10日

想必大家都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对就是“教师节”。是老师们的节日,对于一个这样爱护我们的老师,对我们教导的老师,我们做错了事您又一次次教育我们该怎样做的老师,而您在大声教育我们后,您又一次次用手去抚摸您的嗓子,您的嗓子肯定很痛,我的心也感到很痛。您还让我记忆深刻的是,那天下午我我当时在扫地,或许我的心不在焉表现的真的怎么明显。你轻声的地叫我的名字,意示我过去。我的心里是何等得着急,怕您骂我,我的心跳得很是厉害。双眼甚至不敢跟您对视。我害怕您谴责的目光。站在台前双脚一直不停晃动。而您却温柔地对我说,我近段时间表现不是很好要努力,才能取得好成绩。而且我也想信你是可以学好的。我从这句话中得到了勇气。尽管到最后结果还是相同的,但我不会后悔,因为我为之努力过就不曾留下遗憾。夜深了,泪水伴我入睡。在梦里我看见了您微笑。

让我们一起成长 篇6

2015级大学新生开学典礼致辞:让我们一起成长

亲爱的2015级全体新同学,大家晚上好!

伴随着夜幕降临,郑州大学2015级新生开学典礼隆重开幕!我们迎来了来自全国30个省市区的13739名本科生、4632名研究生和来自世界36个国家和地区的306名留学生新同学。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向各位新同学表示热烈欢迎!向养育和培养你们的家人和老师表示崇高敬意和诚挚感谢!

河南地处中原,她不仅是第一人口大省、第五经济大省,更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大省。“中原”一词,代表的不仅仅是区位,更代表着中华文化;“中国”一词,最初指的就是以伊洛河为中心的中原地区。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也是中国主流文化和主导文化的发源地,历史上曾先后有20多个朝代定都于此,从而造就了悠久、厚重的中原文化;中国八大古都中,河南有其四。河南历史文化遗产丰富,地下文物全国第一,地上文物全国第二。中原文化历史灿烂,在这里产生了最早的汉字:甲骨文,最早的字典:《说文解字》,以及中国最早的诗歌集:《诗经》等。

郑州大学植根于中原大地。她起源于1928年的国立河南大学,建构于2000年原郑州大学、郑州工业大学和河南医科大学三所高校的强强联合,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计划”建设高校,也是一所具有自己办学历史与特色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

学校学科专业涵盖理学、工学、文学、医学、历史学、哲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农学、艺术学12个学科门类。现有128个博士点、261个硕士点;有108个本科专业、6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7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化学、材料、医学、工程4个学科(领域)ESI排名进入全球前1%;学校占地6540亩;现有在职工作院士7人、长期工作院士18人;学校拥有附属医院9家,开放床位2.2万余张。

从区位到历史,郑大的建设与发展形成了郑大独特的文化。正如前面提到的背景,这种文化包含了四个方面的基因:一是植根中原,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沉稳厚重;二是开放包容,来自全国30个省市区、来自世界64个国家和地区的同学们多元文化交融荟萃;三是多学科贯通融合,12大学科门类的均衡发展所带来的知识交汇、相互碰撞;四是历史积淀,原郑州大学、郑州工业大学、河南医科大学三校在自身悠久历史中形成的校园文化„„这四个方面共同构成了郑州大学文化的惟一,从而也塑造了郑大的办学特色和郑大人独一无二的精神品格。当大家走进四个校区美丽的校园时,不知是否感触和领略到这种文化的所在?

大家熟悉三字经中孟母的故事,“昔孟母,择邻处”,为了培养儿子,孟母三次搬家,择邻而处。今天大家选择郑大,不仅选择了郑大的学科和专业,更选择了郑大的这种文化。郑大今天欢迎你们,就是以郑大的文化涵养去滋养每一个郑大人,以“郑大的文化故事”讲述你们每一个郑大人的成长故事。

同学们,这就是郑州大学,是在未来三年、四年、五年乃至更长时间里陪伴你们成长的地方!在今年7月20日高考录取通知书签发仪式上,我对第一批签发录取通知书的同学说:“大学不轻松,大学要从容”。今天,利用这个机会,我来具体谈谈我对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大学为什么不轻松?

首先是学无止境,知识学习为大学之首要。尽管你们已经进入大学,但还必须好好地学习知识,别忘了你们是求知识来的。你们靠着已有的知识获取了大学的门票,但你们更要通过获得更扎实的知识功底去走向社会。我们说,郑大的新生都是优秀的学生,但我还要强调,郑大的毕业生都以基础知识扎实,发展后劲大而著称。当还没有完全适应大学生活的时候,你们必须面对繁重的基础课学习,这应该是大学给予每位同学的第一个考验。基础要打牢,首先是基础课要学好,本科生和研究生都要如此!在郑大,人才培养有标准、课程设置有体系、培养过程有计划,就是要给每个人塑造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当前,我们特别强调能力培养,但能力提升也是以知识的获取为基础,没有知识,也难有能力!

其次是强魄健体,彰显生命的活力。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劳心劳力的过程,“虽然我们不能决定明天的太阳几点升起,但我们能够决定我们每天早上几点起床”“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大学要打好身体的底子,要增强体能,培养一种体育爱好,养成一种锻炼习惯。人的体质好了,自然就会有“精气神”,随之心胸也会更加开阔、学习的压力也就会变成动力。运动赋予我们的不仅是体魄,还“文明”其精神,让我们得到素养提升和心智历练。

最后是德才兼备,人的全面发展是根本。除了丰厚的知识,除了健康的身体,作为一个社会人,还应该有什么呢?大的方面说是你的社会意识与价值取向,小的方面说如待人接物与为人相处等等,所以说,人的全面发展是根本。如果说,高中阶段的成长标志是,获取知识并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那么大学的成长标志就是,专业知识的获取以及人格的基本成熟。今天一开始我就反复讲郑大文化,就是想大家在这种文化氛围中进行人格与价值的塑造,实现全面的发展。在这方面,我充分相信大家的文化自觉,但我还是要给同学们一个特别的提醒。从行政管理的角度讲,校长的责任是配置资源,但作为一校之长,最根本的任务,就是要引领和营造大学的文化,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有用之才,这就是办大学。这里我也给同学们出一个思考题,从迎新车上要求同学们给父母让座,到迎新周的观看阅兵式、校情院(系)情教育、校纪校规教育,以及两周严格的军事训练,不知道同学们感受到了什么样的信息?

怎样才能从容地上好大学?

首先是有理想。高尔基说过:“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能就发展得越快”。俞敏洪先生从小就希望穿越地平线走向远方,并谓之“穿越地平线的渴望”。唯有树崇高之理想,才会有明确清晰的奋斗目标,才会有攻坚克难的前进动力,这正是事业获得成功的保障。唯有立宏伟之志向,才不会吐槽大学里三点一线太单调、专业学习太枯燥,才耐得住寂寞,承受得了艰辛,为着自己的理想而奋勇拼搏、无怨无悔、矢志不渝。路漫漫其修远兮,士不可以不弘毅。

其次是有自信。自信是一种高贵脱俗的气质,是坦然豁达的心态,是百折不挠的精神。只有历经风雨、战胜挫折,才能赢得真正的自信,这是大学生活的“必修课”,也是一个人成长成熟的必经之路。大学不仅仅意味着光荣与梦想,还意味着不断的挫折与挑战,譬如专业学习的压力、毕业求职的艰辛等等。有的同学在挫折中丧失了自信、迷失了自我,而更多的同学却在挫败中强大了内心、战胜了自我,“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最后是要踏实努力。知足固然常乐,但绝不是不努力的理由。在刚刚过去的俄罗斯喀山游泳世锦赛上,郑州大学体育学院2010级学子宁泽涛勇夺男子100米自由泳决赛冠军,成为史上首位获得该项目世锦赛冠军的亚洲人。人们在惊叹他22秒完美表现的同时,却鲜有人关注到他十余年与泳池、伤病、挫折抗争的漫长历程。从一个瘦弱男孩到世界冠军,十余年的磨砺告诉我们,成长与付出往往同步,成功与拼搏永远同行。钱钟书先生在进入大学后的第一个宏愿就是“横扫清华图书馆”,正是因为数十年如一日的埋头苦读,才成就了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的一代大师。所以,希望同学们一定要坐得“冷板凳”,学得真功夫,做出真学问。

同学们,在历史与未来面前,我用15个字来概括郑大的成长发展之路,那就是“大学之综合”、“学科之特色”、“治理之现代”。“大学之综合”是我们走过的路,合校15年来我们完成了综合性大学的布局。“学科之特色”和“治理之现代”则是我们当下和未来努力的方向。我们将着力推进内涵建设,打造优势特色学科和一流学科,构建科研创新与创新驱动发展体系;实施综合改革,构建现代治理体系,寻求不竭发展的内在动力。

成长,是从幼稚走向成熟的人生经历,是一个从蜕变到涅槃的历练。在国家一流大学建设的新布局中,郑州大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能否站在国家发展的起点上,努力把握国家的节奏,把郑州大学带入一流大学的行列,我们——包括今天的每一位新同学,责任重大,使命光荣!9月3日,我受邀参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大会。当雄壮的国歌响起,当威武的三军走过,我深深感受到祖国的成长和壮大。你们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处于这个伟大的时代,作为一个大学,作为大学的每个人,必将担负民族复兴的神圣使命!

特岗,让我们始终走在一起 篇7

思念的你远在天涯

不知道这个世界到底有多大

但这里是我们永远的家

……

——题记

我是贵州人, 她是四川人;我们是同学, 是同桌, 是朋友, 是同事, 是爱人, 也是同志。六年之中, 我们有着三次都在同一单位上班的经历, 其中第一次和第三次都是特岗。

我们成为同事, 特岗“成人之美”

我们的第一份工作是特岗。在2006年大学毕业时, 恰逢国家实施“特岗计划”, 贵州要招聘3 000人, 我跟她都报了名。我们选择的是招聘人数最多的威宁县, 第一志愿岗位填报的是羊街中学。

经过一周的培训, 我们对教师这一职业和“特岗计划”有了更深的认识。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特岗计划”是中央实施的一项对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的特殊政策, 肩负着解决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县农村学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任……这样的培训, 使我们增强了做特岗教师的信心。

2006年7月18日, 我们成为同事。特岗“成人之美”, 使我们在毕业后继续走在一起。第一次以教师身份走进校园、走进教室、走上讲台, 心里有些兴奋、有些紧张, 因为我们由学生变成了教师。

走上讲台, 学生们肃然起立, 他们是昨天的我们, 而我们是今天的教师。此时此刻, 自豪自信之情油然而生。随着学生们一声“老师好!”我们深深地感到这三尺讲台, 其实十分宽大。倾刻间, 我们真正掂量到手中粉笔的分量。

这里的学生穿着朴素, 但文明礼貌、学习勤奋;这里的领导朴实低调, 但关心下属、嘘寒问暖;这里的同事少出远门, 但埋头苦干、勤奋敬业……在他们的影响下我们开始慢慢适应教师的工作和生活。

2007年1月1日, 经过大学时的友好相处和工作后的深入了解, 我们喜结连理, 成为爱人。人逢喜事精神爽, 我们在工作上干劲更足。经过坚持不懈地努力工作, 我们所带的班级的学生英语期末成绩都很理想。通过兢兢业业地钻研教学, 在县里组织的教师专业知识考试中, 我们分别考了第一名和第二名。9月, 我升了职, 既负责七个课时的英语教学, 又承担电教方面的管理工作。

选择离开特岗, 重新寻找工作

也许是因为太顺利、太美好, 我们的日子在不知不觉中过得飞快。在担任特岗教师的第三年, 县教育局下发的文件里规定:特岗三年考核合格的年底转正, 不愿意留下来的予以办理辞职、提档、退发三金等手续。最后, 我们选择了离开。原因很多:水质不好、用水困难、交通不便, 现在总结一下就是我们年轻气盛, 不够珍惜, 信念不坚定, 对特岗教师这一职业不够热爱。

辞职后的上半年, 我们回到家乡, 计划着考家乡的公务员或是教师。我们同样积极备考, 结果却不理想。直到她怀孕, 我们才摆脱了那种学海无涯苦作舟的境地。我们商议着彻底放弃看书考试, 转向大城市务工。这时, 我们忽然顿悟:当初的选择是错误的。于是, 我们时常回忆做特岗教师时的点点滴滴, 越回忆越觉美好……但人不能靠回忆过日子, 要振作起来往前走。为了生存, 我们带着几千元的微薄存款来到贵阳。我奔赴各种招聘会及人才市场, 不是自己过于挑剔就是对方要求太高, 但为了妻子和即将出世的孩子, 我必须努力找工作。

标准一降低, 工作一大堆。我找到了一个打扫仓库的活儿, 利用休息时间还兼职打扫两个厕所的卫生, 尽管辛苦, 但我还是兴奋极了。

重新准备考试, 再次选择特岗

2009年11月, 我们镇实施并村计划, 重组各村委会, 并由原来的“草塘镇”更名为“猴场镇”。新村委会人员要采取公开演讲的方式竞选, 亲戚朋友们得知后, 便建议我们去试一下。结果很意外, 没有农村工作经历的我们票数在参选人中我排第一, 她排第二。看来, 还是大学生比较受老百姓的欢迎。但由于村委会只能在一家人里留用一人, 为了便于快当妈妈的她不再东奔西跑, 这个岗位便留给了她。

2010年1月5日, 我们的孩子出世, 我们心里更加踏实。3月15日, 镇里刚成立的劳保所临时招聘村协理员, 村支书第一时间送来消息, 我去报了名, 28日接到录用通知。于是, 我被安排到本村, 协助村委工作。就这样, 我和她又成了同事!

由于经济的拮据和对一份正式工作的渴望, 我们又计划着重拾书本, 准备考试。但考什么呢?思前想后, 我们竟不谋而合——特岗教师!人世间的太多事情就是这样, 绕了一圈又回到原点, 只不过这次我们比四年前多了些经历。也有人劝我们“好马不吃回头草”, 但我们还是决定“走自己的路, 让别人说去”, 只要我们自己心里清楚想要的是什么就好。接下来, 我们一边工作学习, 一边照顾孩子, 日子过得忙碌而充实、辛苦而快乐。

带着儿子赶考, 再当特岗教师

2010年6月, 又是全国各地特岗教师招聘的时候了, 我们发现了符合招聘条件的地方——宁夏。

7月14日, 我们带着6个月大的儿子, 风尘仆仆地踏上了北上的列车。笔试地点安排在中卫中学, 可我们是背着儿子进校园的。当时门卫看到我们的样子觉得奇怪, 在得知我们的情况后, 他当即联系学校的女性宿管员帮我们照看孩子。笔试结束, 我们立即赶到宿舍, 看到孩子睡着了, 宿管员阿姨正细心地看护着, 我们感动极了。

为了节省费用, 我们返回老家等待通知。8月14日, 带着7个月大的孩子, 我们第二次北上。当然, 这次的心情比笔试时轻松些。面试时, 我们把儿子交给了在海原三小当班的杨警官的妻子帮忙照看, 可没过多久, 孩子就哭个不停, 杨警官只好把孩子送到考场。我们赶紧请示考场的工作人员, 请求帮忙解决这个问题, 领导立即做决定, 给她和孩子安排了单独的考场——那个考场让我们永远不会忘记, 它让我们心里暖暖的, 当即我们就爱上了这些热心人, 爱上了这片黄土地。

8月30日, 海原县教育局正式下发文件, 公布2010年特岗教师招录名单, 我们赫然在列, 分在了关庄学区的中心小学。

宁夏一行, 我们遇到了太多好心人, 这也许就是冥冥之中的安排, 我们注定与特岗有缘!

三人在一起, 家就在哪里

到了宁夏, 作为外乡人, 时常被人问起:怎么会来宁夏?宁夏好, 还是贵州好?想不想回去?

怎么说呢, 万事皆有因缘, 缘来如云, 缘去如烟。宁夏、贵州比较起来各有所长:贵州山清水秀, 宁夏天高云淡。在宁夏, 你更能体会梁静茹的歌曲《宁静的夏天》中所传达的祥和与美好, 更可领略王维笔下“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的奇特而壮美的塞外风光。总之, 这里的政策更加风清气正, 这里的环境更利于我们成长。

来宁夏仅一年多时间, 我获得了很多的锻炼机会, 收获颇丰。2010年12月, 在学区举办的优质课竞赛中我获三等奖;2011年5月, 学区推荐我参加“海原县庆祝建党90周年‘党在我心中’主题演讲比赛”, 我喜获二等奖;2011年7月, 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我和她又成为同志了;2011年9月, 教师节来临时, 我被评为“优秀教育工作者”。如今, 我们的教学都越来越得心应手, 我们的孩子即将两岁半。在北方的天空下, 我们仨每天都过得很开心。至于想不想回贵州, 我们倒觉得:只要三人在一起, 家就在哪里。

让我们在灾难中一起成长 篇8

此时此刻,生命高于一切,我们惟一祈求的就是人的生命。也只有在如此毁灭性的大灾大难面前,我们才能这般深刻地体味到生命的宝贵。正是基于对生命的无比尊重,让我们看到并冀望“多难兴邦”意义上的成长。

在政府的层面,中央政府此次在震灾发生后的快速反应,不仅赢得了国内民众的高度支持,也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政府的快速决策和全面的信息公开,为营救生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相较于过去的突发灾难,这无疑是一个长足的进步,从而也为今后政府的应急行为提供一个可资借鉴的成功范式。

在媒体层面,各路媒体深入采访报道的广度、深度和力度,都堪称实现了某种历史性的飞跃。地震发生后,中央电视台的两个频道、四川电视台以及成都电视台全部中断了正常节目的播出,对灾情和救援工作进行了24小时连续不间断报道,其他平面媒体和网络媒体,也将自身优势发挥到最大,向社会公众及时提供了最新、最全面和最细致的信息。这种强大的报道力度,充分体现了媒体的生命情怀和责任担当,让人动容。

更大的感动来自地震发生后所出现的一个个真情画面:“幼儿园老师舍身为孩子挡垮掉的水泥板”、“私人诊所医生拿出全部药品救人”、“成都出租车司机自发奔赴灾区参与营救”、“唐山某企业家包车组织员工和医务人员连夜南下”……正是由于灾民的自救互救、志愿者的主动援助、子弟兵的英勇奋斗以及全国人民以献血、捐款等方式所表达的关爱和援助,不仅最大可能地降低了灾难损失,也使灾区人民的心灵创伤得到了极大的抚慰。

从非典到雪灾,从西藏事件到圣火护卫,众志成城的力量一次次让人如此感动。这一次的特大震灾,更是让13亿中华儿女前所未有地紧密团结在一起。救灾是对所有爱国者的动员令,灾难会放大生命的脆弱与命运的无奈,同时也会放大人心的善良和团结的力量。

以生命的名义,让我们在灾难中一起成长。愿生命的逝去能唤醒所有国民对生命的尊重,善待生命就是善待一切,因为所有的一切在入的生命面前都是一文不值的。

让我们一起成长 篇9

【成功学之一:我很感激】

当我从每一个黎明中醒来,心里就充满了感激:

我很感激,父母给了我生命,给了我独一无二的形象;

我很感激,不管生活道路多么崎岖,生存环境多么恶劣,我都勇敢地存在着,努力地奋斗着。

我感激,命运给了我失败与痛苦,也给了我智慧和快乐。

我是自然界最伟大的奇迹。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我与众不同、无可替代、独一无二、举世无双。

我与祖祖辈辈一脉相传,又与子子孙孙息息相关,我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肩负着革故鼎新的使命。

我与动物最本质的区别就在于:我会观察,也能思考,懂得悲伤,渴望快乐。

我很庆幸,我看见过五彩缤纷的世界,思考过成败得失的人生,领略了生活的酸甜苦辣,分享过命运的悲欢离合。

我相信生命的价值,感悟了人生的真谛。我知道:人类与身俱来的使命就是追求健康、快乐和财富。每个人都有靠自己的才智成功的权利。我们存在的理由就是穿过无数的失败去赢得成功;在无数的痛苦中提取真实的快乐。

我知道,不管命运多么坎坷,成功就是努力比失败多一次,勇气比懦弱多一点,希望比迷惘高一层,快乐比痛苦强一倍。只要心存渴望,就能创造奇迹。

早晨醒来,我庆幸自己活着,心里充满希望;晚上躺下,我赞美自己充实忙碌的一天,内心满怀欣喜。我从不虚度年华,从不虚掷光阴,随时都心存梦想,随时都牢记方向。我知道,每天进步一点点就是成功的开始;每天学习一点点就是领先的开始。

我决不抱怨!因为一切牢骚都是无知和懦弱的表现。任何抱怨都无济于事,它只能使人意志消沉、思想偏激、心灰意冷、无所作为。我珍惜命运所赐予我的一切并善加利用,化干戈为玉帛,化消极为积极,化被动为主动,化不利为有利,化腐朽为神奇。

正因为我不屈不挠的毅力,我比许多人站得更高,走得更远,坚持得更久。也正因如此,我对世界看得更明白,对命运把握更准确。因此我的机会更多,道路更宽,收获更大,生命力更旺盛。

我很感激,无数次一筹莫展的时刻我没有放弃,我坚持,所以我成功。

我很感激,无数回痛不欲生的时刻我没有倒下,我反抗,所以我新生。

贫瘠的土地诞生顽强的生命,狭小的空间放飞高远的思想。我苦但是我奋斗,我痛但是我坚强。我感激生命的每一天,从不苟且偷生,从不随波逐流,从不自暴自弃;因而被人赞美,让人羡慕,受人敬重。

我很感激,我不会为昨日的成绩沾沾自喜,更不因明天的挑战畏缩不前。正如我的出生并不是最后的奇迹,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我要独树一帜,攀登我生命的一个又一个新的高峰。

奥运,我们一起成长 篇10

都说功夫不负有心人,然而运动会上,平时训练刻苦的我跳远没取得什么成绩,看到别的同学兴高采烈地捧回奖状,为班级争了光,我曾感叹过命运的.不公平,半个月的苦练都浪费了!可是后来,我想明白了:既使在奥运会上,参加比赛的运动员有几万名,然而最终能站在领奖台上的也只有那几百名佼佼者,你能说没有取得名次的运动员就白参加奥运会了吗?不,绝不能这样说,只要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就永远都不会留下遗憾,这就是奥运精神:重在参与。20的北京,我为你祝福,为你许愿,为你期待,为你加油,看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听着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的奏响,我要把心中最美的歌,最真的情,送给年的北京。热爱奥运,拥抱奥运,让我们的心与奥运梦一起飞翔。同学们,我相信,用我们今天的努力,一定会在明天把“中国”这两个字在全世界放大,用最鲜艳的色彩让东方这只昂首挺胸的雄鸡站在世人面前!指导老师:张晶

上一篇:领导干部防止利益冲突暂行规定下一篇:小班主题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