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

2024-07-04

论我国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精选8篇)

论我国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 篇1

--提升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探讨

单位:中铁快运股份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姓名:苏华 摘 要:针对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各类货物运输和物流服务市场的开放,物流企业应紧紧围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这个中心,从物流企业的战略策划、组织结构、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等方面全方位、系统化推进现代物流一体化进程,以适应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需要,为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物流;竞争力;组织结构;人力资源;企业文化

我国加入WTO后,各类货物运输及与之相关的仓储、加工、包装、配送中转等物流服务市场,将完全对外开放,中国物流已逐步融入市场经济体系和经济全球化进程。面对物流竞争格局的急剧变化,根据现代物流的发展和当前宏观经济持续增长、煤、电、油运紧张的情况,物流企业应围绕“提升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这个中心,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提升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就是立足物流企业,超越客户需求,认真分析市场,在公司的优势领域做到最好;通过健全企业组织结构和人力资源体系,优化企业资源配置;通过全方位完善一体化管理,实现优势扩展,占据现代物流的主导地位。

1、提高物流企业的战略管理

物流企业的战略管理与别的行业不同,要在市场调研、分析和预测的基础上,确定并不断调整企业的发展领域和方向,确定科学的物流发展战略。

(1)健全研究机构,加强企业战略的研究。成立物流战略管理委员会,全权负责企业战略的调研、落实和调整工作。在对国外市场环境、物流业发展状况、目标市场、客户需求和竞争对手情况进行详尽调研和分析预测的基础上,根据企业情况,发挥比较优势,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战略:①凭借自身的技术优势、资源优势和协调能力,占据现代物流产业的主导地位;②致力于成为国际及国内、省内知名大中型企业的战略伙伴;③以现代综合物流供应链管理模式,确立在物流领域中的战略领先地位。

(2)明确战略发展思路。充分发挥政府政策支持优势和自身比较优势,迅速切入未来在物流市场属于重要地位的资源建设(如铁水中转港、内陆口岸中转港等),形成支持综合物流服务体系建设的强有力支撑,逐步完善基于先进信息网络技术、拥有强大服务能力的综合物流体系;建立具有一流水准的高质量服务体系,最大限度进行企业资源整合、优化物流流程、提高效率、节约成本,提升客户价值。

(3)制定实现战略目标的具体措施。①强化物流节点建设。投资或参股具有独特经营优势或物流基础资源建设或项目。②强化协调能力建设。通过综合物流服务信息系统建立项目的科学管理制度、物流资源管理体系、客户关系管理和客户服务中心。③强化综合物流服务能力建设。以资源整合为重要途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追求卓越的综合物流方案策划能力和运作管理能力;充分发挥综合物流信息网络技术优势,优化物流操作、规范服务标准,逐步形成满足客户需求、响应及时、运作灵活、规范统一、质量稳定的综合服务体系。

2、设计物流企业的组织机构

(1)保持组织结构与物流战略环境的动态适应。根据企业所处物流环境,拟用适当战略,使企业组织结构与物流环境保持高度适应,从而确保企业对外界信息的快速反应,物流企业组织结构的适应机制如图1所示。

图1物流企业组织结构适应机制图

(2)采用矩阵制和两级管理相结合的三维组织结构。物流企业的三维组织结构由专业职能部门、地区管理机构和物流服务事业部三重指挥链构成。围绕物流项目的开发、规划及供应链的设计、组织等重大问题,高效协调3个方面的力量,克服了职能部门相互脱节、各自为政的现象,不仅使资源保持了较高的利用率,也提高了组织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各种专业人员在一定时期内为完成同一项任务共同努力,培养了公司员工的合作精神和全局观念,且在工作中不同角度相互激发,相得益彰。

(3)分支机构日常运作管理的组织结构。分支机构行使部分物流职能,设置订单处理人员或需求预测人员,这部分人员实行矩阵式管理,业务上受总部指导,而行政上由分支机构管理。区域物流中心和分支机构物流部门处于同一个级别,统一由总部管理。分支机构处理订单为有效订单后,由信息系统根据设定的规则自动安排发货指令传递到区域配送中心。总部主要负责除日常订单处理以外的物流管理,对特殊需要审批和协调的订单则由总部处理。

3、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1)兼职培训师制度。把各部门的物流业务骨干联合起来组成兼职培训师队伍,使员工的专业素质提高,专业知识得到更新。培训和受训员工都能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实现公司“更专业、更全面”的业务要求。

(2)与高校手合作,建立教学实践基地或和物流实验室。利用院校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方面的优势,为物流企业需要解决的市场分析,、发展战略、资源优化、系统规划设计、运营管理、绩效评价和信息化提供技术支撑;利用其在教学、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为物流企业输送专门人才,建设一支物流职业经理人队伍,培训一批在交通运输、仓储、包装、港口、海关、配送中心、物流中心、分拨中心、物流信息平台等不同物流领域的专业管理人才与专业工程人才。

(3)建立多层次的职业教育体系,满足物流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4)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加强人才培养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5)直接引进专业物流人才。

4、完善现代物流一体化管理

(1)抓好物流信息整合,用信息化带动物流现代化。物流企业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企业内部流程改造,积极探索物流立体式、一体化管理,大力推进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建立健全网上支付系统和物流配送管理系统。

在信息流的引导下,物流企业能为客户设计最合理、最优化的物流链,通过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物流信息系统,可以对整个物流过程进行全天候实时跟踪控制,既降低了物流成本,又使 公司的服务质量得到充分保证,进一步提升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优化供应链管理。物流企业应始终以提供一流的供应链管理作为自己的基本要求,采用条码技术对货物进行动态管理和跟踪;采用先

进的物料搬运设备和识别系统,提高搬运效率,降低货损货差等,并通过实施分销资源规划、制造资源规划、企业资源规划、顾客关系管理、准时制(JIT-Just-in-Time)、电子数据交换等技术为整条供应链上的制造、存货、运输、选址等活动做有序安排,统筹考虑,从而提供优质的第三方物流服务。

(3)满足客户个性化物流需求。物流企业要根据不同物流消费者在企业形象、业务流程、产品特征、顾客需求特征、竞争需要等方面的不同要求,提供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物流服务和增值服务。如针对某钢厂铁矿粉用量稳步上升,铁路运输需求量日益扩张的情况,考虑到钢厂矿粉堆场小、卸车速度慢且卸车成本高,为保证铁矿粉的供应,为客户独一无二地、特别定制了特种铁路运输工具,大大提高了卸车速度,加快了车辆的周转,年节省装卸成本达300多万元,并减少了矿粉转场费用。

(4)以精品式物流服务吸引客户。对处于激烈竞争环境下的客户企业,物流企业应构筑最符合客户要求的精品物流体系,向客户提供能产生最大效益的组合方案,并建立互利互益的合作关系,谋求共同发展。如浙江某知名物流公司得知某电厂或某钢厂要修建,当项目还处于可行性研究论证的阶段时,就为其提供免费的物流咨询、策划、优化供应链设计等服务,通过提供前期服务,厂方肯定会优先考虑将物流服务外包给该公司。

(5)不断增强物流服务功能,开展大集成。物流企业要充分利用公路、铁路、内河、海运、航空等各种运输方式,为客户提供仓储、加工、包装、中转、代理、连锁销售、城市配送、分销、国际货代等各种方式的物流服务,并为客户在物流规划、模式设计、运输管理仓库管理、信息技术支持和管理方面提供最优解决方案。并与不同的物流企业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形成战略大联盟,提供最优的物流链,完成一条龙、一站式的综合物流服务。

5、推进物流企业的文化建设

物流企业文化要有利于供应链的管理,有利于提供最优的物流方案,使物流链的每个环节从整体上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核心价值观要以顾客为中心(顾客友好型、灵活性)。永远不对客户就“不”是物流服务的基本价值观念。物流体系运行的目标是为了服务于顾客,其存在的惟一目的也是为顾客创造价值。世界级企业的优势也在于此,它们利用快捷而富有弹性的物流系统,去满足不断变化中的顾客需求。

(2)服务观要体现速度性、责任感、供应链的整合性等。如联邦快递的“使命必达”;TNT的“我们不断致力在物流和快件等方面提供一应俱全的产品和服务,矢志让业务长足发展。”

(3)创新观方面要体现不断进取和完善。物流企业在发展中会不断面对 新技术、新需求、新情况,因此,必须不断创新、不断开发并完善物流服务功能。如UPS根据商业发展及顾客需求的最新趋势,提出“致力于资本与电子商务服务的领导性的提供者”。

(4)市场观要体现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客户产品的竞争力,与客户共同创造价值,最终共同成长。

(5)合作观要体现多赢合作无极限,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都是战略伙伴。

快速发展现代物流业是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迫切需要,对于提高我国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优人资源配置,改善投资环境,增强综合国力具有重要意义,作为物流企业就应当责无旁贷地起到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论我国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 篇2

1 市场营销策略从4C理论到4R理论的演变

在现代企业竞争格局日趋激烈的环境下,消费者行为的偏好不断变化,营销理念也在不断地发生变革。市场营销领域的相关学者基于4P理论的基础,分别从4C、4R角度来研究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例如,以舒尔兹、劳特朋教授为首的一批学者提出了以追求顾客满意为目标的4C理论,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Customer)、满足顾客需求的成本(Cost)、顾客购买的方便性(Convenience)、顾客与企业的沟通(Communication)。本世纪初,美国纽约“消费者关系全球策略公司”主席艾略特·艾登伯格在《4R营销》一书中又提出了以消费者忠诚为目标的4R理论,即关联(Relativity)、反应(Reaction)、关系(Relation)、回报(Retribution)。于是,一个全新的营销理论诞生了。

2 物流企业营销现状及改革的必要性

2.1 物流企业营销现状分析

物流企业是从传统的生产和销售活动中分离出来的服务供应商,通过高效率、低成本的物流服务将整个产销供应链连接在一起。提升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在于如何将各个物流要素有机整合,很多学者通过研究提出了不同的营销模式,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整合营销、关系营销和电子商务营销。

2.1.1 整合营销

整合营销是指物流企业利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手段将利益相关者整合为自身资源,再将整合的自身资源转化为企业价值,并返回给利益群体,从而实现流通环节的整合。物流企业通过资源整合后不但可以提高企业运作效率,而且可以提高与分包商的产业价值链的系统协同效率,增加顾客价值特色,更好地为顾客提供服务,达到效益和效率的最大化目标。

2.1.2 关系营销

关系营销强调在企业与客户之间建立一种长远的相互依存的关系,即强调营销网络的竞争,而不是单个企业的竞争,培养并维持与顾客的良好关系。这一营销模式要求企业以客户的需求和利益为重,树立主动服务意识,关注客户的价值取向和消费偏好,对客户信守承诺,并对客户的服务有针对性地进行及时调整,在保证原有服务质量的基础上不断推出新的服务品种及增值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

2.1.3 电子商务营销

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电子商务营销已经成为现代物流环境下的新型营销模式。其显著的特点就是网络互动营销,顾客的欲望和需求可以通过网上交流,使客户真正参与到整个方案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来,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以上三种营销模式运用自身专业物流营销功能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增值服务,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客户需求,从而实现了物流企业与客户的长期共同利益。

2.2 制定物流企业营销策略的必要性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物流企业处于越来越复杂的生存环境,面对需求多样而且变化迅速的买方市场,寻求能够保证其长期维持市场核心竞争力的营销策略,是每一个物流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

(1)通过营销决策,提高物流企业市场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争取客户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证企业的利益。

(2)通过营销决策,促使物流企业创造新形式、新内容的服务项目,使企业与客户共享物流服务所创造的价值。

(3)通过营销决策,有利于增加物流企业的知名度,提升企业品牌形象,增强客户对企业的信任感,获得更多物流服务机会。

物流企业只有利用各种营销手段,实行营销策略的最佳组合,才能提供整套的优质高效的物流营销服务,实现物流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3 提升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营销策略

3.1“客户+关联”的市场开发策略

与客户建立关联有助于企业提供更适合市场需求的物流服务,更透彻地了解顾客并与顾客建立密切关系,同时有针对性地为顾客提供其自身以外的增值服务,吸引更多的潜在消费群体,使企业拥有的顾客数量和品质得以提升,从而提升企业竞争力。

3.1.1 建立客户本体关联

建立客户本体关联指以客户为导向,结合企业服务特性,运用有效方式与客户建立关联。除基础服务的特殊设计外,进一步掌握客户实际需求,为客户创造性地设计各种交易结构,还可以为重要客户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产品或服务,甚至为顶级客户进行专有性的投资,实现企业营销的个性化和优势化,充分体现企业服务的渗透性和客户关系的忠诚性。

3.1.2 建立服务需求关联

随着物流业的发展,客户对服务标准要求越来越高,能否建立高效、完善的物流服务供应链成为物流企业成败的决定因素。物流企业应从自身出发,将产业资源、客户资源和竞争者资源三方面资源整合起来,尽可能深入触及客户企业销售计划、库存管理、订货计划、生产计划等整个经营过程。同时利用物流电子商务平台对客户进行区分和管理,客户也可以利用平台对企业定制的服务进行跟踪。让客户充分相信企业的物流服务,促进双方合作的进一步深入,形成营销优势并保证客户的稳定性、积累性和发展性,获得持续的竞争力。

3.2“便利+反应”的快速反应策略

快速的市场反应机制,能够让企业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市场需求信息,及时做出战略调整。当物流企业面对客户提出要求时,能以最快的速度、最便利的方式提供所需服务或产品,只有做到便利、快速,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的位置。物流企业实施这一策略,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

3.2.1 建立高效的物流信息系统

信息技术能够实现数据快速、准确的传递。物流企业通过引入信息快速交换的EDI技术、资金快速支付的EFT技术、信息快速输入的RFID技术和网上交易的电子商务技术建立方便、快捷的网络信息服务系统,提高订货、采购、仓储、装卸、运输、配送等业务的自动化处理水平,为物流公司更好地设计物流服务方案。

3.2.2 提供物流信息增值服务

对物流企业来说,为客户提供一个通畅、高效、安全、经济的物流信息至关重要。所谓物流信息增值服务,是建立在传统的基础物流服务之上并用来促进基础物流服务进一步发展的一种现代物流管理手段。物流企业可以通过专业化物流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充分利用专业化物流设备、设施,发挥专业化物流运作的管理经验获得物流信息,从整体、全局来合理配置安排资源,做到物流、信息流的通畅,提高市场反应速度。

3.3“沟通+关系”的关系营销策略

美国营销协会也指出:关系营销是一种为了同客户和其他重要的“企业利益分享者”建立长期良好关系的手段,是一个与客户、竞争者、客户的客户、政府机构和社会组织等发生互动作用的过程。其核心是建立和发展与这些公众的良好关系。企业需通过沟通来构建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

3.3.1 情感沟通

企业与公众关系能否稳定发展,情感沟通是很重要的因素。物流企业要努力适应客户的情感,与客户建立长期战略伙伴关系,以此来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双赢。让利益相关者从关系中获得情感满足,有利于协调矛盾,融洽感情,培养忠诚的客户。

3.3.2 信息沟通

信息沟通是双向的,企业与客户进行沟通,及时适应市场变化,才能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与员工进行沟通,了解员工的需求,才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与其他社会组织进行沟通,才能构建和谐的氛围。企业只有获得广泛的信息交流和信息共享,才能融洽各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从而赢得他们的支持与合作。

3.3.3 跟踪反馈

物流企业既要关心客户的需求,又要注重客户关系的维护。因此,物流企业需要根据顾客的反应来了解顾客对物流服务的态度。通过跟踪服务及时反馈信息,积极改进产品和服务,及时采取措施以消除关系中的不稳定因素和不利因素,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从而获得长期、稳定的客源。

3.4“成本+回报”的利益双赢策略

对于企业而言,成本优势是其发展的关键,而追求回报是其发展的动力。物流营销的价值在于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更多的客户资源,最终达到双赢的效果。

3.4.1 实施成本领先策略,降低物流成本

物流企业可以通过专业化的优势实现规模效益,根据各种物流活动的要求在全社会范围对各种物流要素进行整体的优化组合和合理的配置,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物流要素的作用,实现规模经济,使物流作业趋向大宗货物处理,大大提高物流系统的效率,形成良性循环,降低物流成本。

3.4.2 实施集中策略,降低客户成本

物流企业与生产、销售企业建立长期、稳固的合作伙伴关系,结成利益共同体,为正常开展物流业务提供保障。良好的服务质量和较低的成本会给客户带来莫大收益,客户会主动让出一部分利益来回报物流企业的优质服务。物流企业也只有与利益共同体建立合作联盟,才能共享资源、共创收益,从而更好地控制成本,创造价值。

总之,4C、4R二者之间不是取代关系,而是补充、完善、发展的关系。4C营销策略是站在客户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的,没有完全从企业整体运作的角度考虑问题,也没有完全从营销的核心目的去分析问题。4R是物流企业营销的核心,是在4C基础上的创新和发展,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才能扬长避短,指导营销实践,才能在激烈的物流竞争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摘要:物流营销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是一种专业化的营销。面对需求多样而发展迅速的物流市场,寻求维持市场核心竞争力的营销策略,是每一个物流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4C+4R理论能较好地运用优化和系统的思想去整合营销,文章探讨了如何将二者有效结合起来提升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问题。

关键词:物流企业,4C理论,4R理论,营销策略

参考文献

[1]皮圣雷.4RCP综合营销模型研究[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09(22).

[2]丹下博文,姜旭.关于现代物流与市场营销的建议[J].中国流通经济,2011,25(12).

论我国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 篇3

关键词: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项目管理;供应链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7)28-0102-03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建筑业得到了持续快速的发展,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不断加强,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更加显著。建筑产品的生产具有:单件性,流动性,露天高空作业多,周期性较长,机械化、自动化水平较低,劳动强度大,协助关系复杂等特点。鉴于自身特点的局限性建筑业仍然存在成本不断上升,材料费用居高不下,资金周转慢等缺陷。面对僧多粥少的建筑市场提升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传统产业获得新生的必由之路,因此必须对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优化以增加利润,实施建筑企业资源物流供应链管理。

一、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也称核心能力或核心专长。是指明显优于并且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的、能够满足客户价值需要的、使企业在某一市场长期保持竞争优势、获得稳定收益的独特能力。因此,建立和提升核心竞争力对于建筑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及其重大的意义,建筑企业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系统地建立和提升核心竞争力。

1.明确企业战略定位是建立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前提。因此,建筑企业应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实力,明确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从企业发展的全局出发而制定出较长时期的总体性的谋划和活动纲领。

2.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积极推行项目管理是建立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条件。建筑企业规章制度一般包括组织管理、人事管理、劳动合同管理、财务管理、经营管理、科技管理、项目管理等制度。建筑企业必须以项目管理为重点,强化过程控制,推进管理创新。

3.培养学习型组织、构建企业文化为建立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提供强大动力。加强人力资源职业能力建设,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4.核心技术是建立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建立科技创新体系积极应用新技术。

5.学习精益生产理论,构建供应链管理是建立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新动力。精益生产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根据其在“国际汽车项目”研究中,基于对日本丰田生产方式的研究和总结,于1990年提出的制造模式。基于内部的团队式工作方式,在外部企业密切合作的环境下,无限追求物流的平衡是精益生产的真正核心所在。为了实现企业的经济目标使企业利润最大化,在提升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同时则必须发展供应链管理,挖掘内部潜力、开源节流、降低物耗、减少非生产性开支努力,实现工程项目的最佳效益。

二、企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概述

物流(Logistics)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物流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t)是指为了以最低的物流成本达到用户所满意的服务水平对物流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物流管理以快速反应、最小变异、最低库存、整合运输、产品质量及生命周期支持等为主要目标。对建筑企业而言。施工原材料就是物流管理的主要对象之一。

供应链(Supply Chain)是生产及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客户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络结构。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是用于有效集成供应商、制造商、仓库和商店的一套方法。使生产出来的产品能以恰当的数量在恰当的时间被送往恰当的地点,从而实现在满足服务水平需要的同时使系统成本最小。凡是对成本有影响并在满足顾客需求过程中起作用的环节都在供应链管理考虑之列,供应链管理的目标是整个系统的效率和成本效益,供应链涵盖从企业战略层到战术层、运作层的活动。

建筑企业供应链是指从业主有效需求出发,以总承包商为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中标开始至施工、竣工验收以及售后服务的将材料供应商、工程机械设备供应商、分包商、业主等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性网链结构模型。建筑企业供应链管理主要包括计划、合作及对业主、分包商、供应商等各方之间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的有效控制以及对建筑生产过程、当事人关系等的管理以达到降低工程总成本满足业主要求的目的。

信息流过程:从业主流向承包商、建筑设计院、监理公司,然后流向供应商最后流向生产厂。

资金流过程:从业主流向承包商然后流向分包商、供应商最后流向生产厂。

三、构建建筑企业供应链管理的主要因素

1.建立良好的建筑供应链管理战略

影响供应链管理绩效的原因有很多,根据 Deloitte 咨询公司的研究报告影响供应链管理绩效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大部分企业有供应链管理的计划却没有正规的供应链管理战略。

建筑供应链管理战略的主要内容包括:

(1)改革建筑企业的经营思想采取横向一体化的战略培育核心竞争力;

(2)进行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

(3)与合作伙伴特别是材料供应商和分包商建立战略性的、长期的、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

(4)共享信息,供应链管理的优势在于使供应链内各节点企业能共享信息,通过信息共享建筑供应链上的各方能及时调整生产和经营使工程项目以最低的成本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应用先进技术特别是 IT 和计算机技术;

(5)建立良好的供应链管理体系和绩效度量机制。

2.培育核心竞争力,开展业务外包,组建虚拟企业

核心竞争力是在一个组织内部经过整合的知识和技能,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的能带来超额利润的独特的能力。例如作为电脑行业直销的先驱Dell公司开创了电子商务化物流的先河,具有高度柔性的订单信息流驱动的物流管理能力以及建立在直销模式上的低成本配件供应与装配运作体系的实施能力就是Dell的核心竞争力。

建筑供应链中的节点企业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必须在建筑供应链中具有独特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就必须根据自身特点专门从事某一领域、某一业务,将非核心业务外包给其它专业的分包商才能将企业的内部资源集中在核心业务上。建筑承包商如果自己具备包括桩基础、玻璃幕墙、钢结构等在内的众多专业性较强的施工设备和施工班组常常会造成闲置造成较大的浪费;另一方面,将业务分包给专业分包商往往能以较低的成本取得更好的效果(工期、质量等)。而且承包商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总包管理上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虚拟企业是指两个或多个拥有核心能力的企业或项目组依托信息网络资源,以业务包干等形式独立完成策略联盟的某一子任务块,通过共享彼此的核心能力,使共同利益目标得以实现的统一体。虚拟企业能把各自相对分散的技术和管理优势组合成更为强大的竞争优势,建立起一种新型的战略与结构有机结合的经营管理模式,以适应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竞争,可以创造出超出行业水平的利润率。彼此结成战略联盟,共同完成建筑工程,体现了强大优势:一是虚拟企业更适应变化多端的国内外市场环境。二是虚拟企业把各成员企业的核心能力整合,可充分利用每个企业的资源。三是各成员企业只承担自己最拿手的工程任务,可以保证质量,减少风险,缩短工期。

3.进行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

实践证明,当新的观念被引入,新的计划将执行时,人们抵制变化。因此供应链管理必须进行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这主要包括转变领导层观念,对职工(特别是管理人员)进行培训。

领导者的素质和能力是企业管理水平的决定性因素。因此领导层的观念对于一项新的制度、一种新的管理方法的实施是至关重要的,供应链管理也是如此。我国许多大型的建筑企业脱胎于计划经济体制奉行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模式。这种万事不求人的陈旧的管理思想使建筑企业成为一个封闭系统,它将大量的资源投入到不擅长的辅助性业务上,削弱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开放式的现代企业模式相差甚远。因此建筑企业的领导人有必要认识到从纵向一体化向横向一体化转变的意义,通过实施供应链管理将企业配置资源的视角从企业内部扩展到企业外部为企业提高专业化程度、扩大主营业务的市场份额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建筑企业需要对职工特别是管理人员进行技术和知识方面的培训,包括:读写能力、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会计和财务、合同管理、协作能力以及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也要改变员工的观念,要使员工建立合作的、共赢的意识,与合作伙伴相互信任、加强交流,通过合作对自己的工作不断加以改进。

4.利用客户关系管理,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CRM 系统是“以客户为中心”作为企业经营理念的新型商业模式,是一种以“客户关系一对一理论”为基础对市场、客户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实现资源共享,能对个性化需求的市场做出快速响应进而增强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承包商通过建立 CRM 系统可以与业主实时进行信息交流,能尽快掌握业主的需求,而业主能实时掌握工程项目的进度、质量等信息。在这里客户的概念可以扩展到设计院和监理方。建筑企业必须了解和服务于客户,为客户创造全新服务、全新价值,以换取长期的客户忠诚度,并与客户建立长期互惠互利的关系,进而创造企业效益。

建立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是供应链战略管理的又一重点,也是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的核心。供应链管理的关键就在于供应链各个节点企业之间的连接和合作以及相互之间在设计、生产、竞争策略等各方面的协调。合作伙伴关系考虑如何选择外部合作伙伴、如何同企业建立和管理伙伴关系,成功的合作伙伴关系促使合作各方积极关注伙伴的成功,并同他们一起努力提升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战略伙伴关系通常能在长期内给供需双方带来收益。

5.信息技术与电子商务的应用

信息技术的应用是推进供应链中信息共享的关键,如 EDI(电子数据交换)、E-mail(电子邮件)、IE(网络技术)、CAD(计算机辅助设计)、DATE Exchange(数据交换)等信息交换技术已经在许多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并且产生巨大的影响。但是建筑企业信息化程度较低。因此建筑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应该特别注意信息技术的运用。根据《New Analysis In New Civil Engineer》一文对信息的有效管理可以节省 25%的建设成本。因此在正确的时间从正确的来源取得正确的信息已经成为建筑企业的一项最重要工作之一。

电子商务在建筑业的应用实现了项目管理的电子化、信息化、实时化和规模化,提高了项目管理的效率、降低项目直接成本和管理成本,引起建筑企业营业额和合同额的大幅增长。同时网络可以使整个建筑业进行高度快速的资讯交流,有助于增进建筑企业职工间的沟通、改进工作过程、改进服务质量、提高职工的生产率、增加顾客满意程度、减少运营成本等。电子商务在为建筑业带来巨大效益和效率的同时,也为实现建筑企业横向联合生产模式提供便利,有利于企业采用供应链管理。

6.供应链体系的建立

要实现从传统向现代化供应链管理的转变,必须对企业内部产品供应、定单采购、生产、运输、库存、销售及服务等环节进行最优化整合。建筑企业是复杂生产的企业,工期长、队伍杂,对于采购、运输、库存都应该有一套相对完善的系统。供应链涉及资金、企业资源计划(ERP)、库存管理、计划分享、物流、运输、采购、存货补充、有效反馈响应以及质量管理。

在实际运作中供应链管理存在着安全性、法律法规、协商时间、主动性限制、淘汰性机制等现实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为了规范供应链管理必须采纳严格标准的供应链协议。此外,还应建立合理的供应链管理的绩效测量评价系统与激励机制。

四、结束语

面对广阔的国内国际市场、激烈的竞争环境和飞快变革的时代,建筑业机遇和挑战并存。要想在竞争中赢得企业的发展,获得更多的价值回报,就必须切实的建立和提升核心竞争力。而我国的建筑企业有其特殊的行业特点和历史背景,应当立足于自身,从企业现有的资源着手,构建物流供应链管理,系统科学的来建立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实施物流供应链管理,更快更准的抓住信息资源,提高应变能力。通过对物料的零库存管理,可以大大降低流通成本,以更快捷、简便的流通渠道提高动态能力。同时实现了同步化运作,增强了企业的信誉度和用户的满意度。

作者单位:集美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刘伊生.建筑企业管理〔M〕.北京:北方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

〔2〕马士华,林勇,陈志祥.供应链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3〕董俊.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建立和提升〔J〕.山西建筑.2006,2:203-204.

〔4〕叶少帅,杜静.建筑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关键因素〔J〕.建筑企业管理现代化,2003,4:5-8.

〔5〕蔡依平,杨瑾.电子商务导向的建筑企业供应链管理研究〔J〕.上海管理科学,2006,2:20-22.

论我国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 篇4

我国保险企业核心企业竞争力分析

本文试图运用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研究并分析我国保险企业的状况,因此,我们首先要对什么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即何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然后在此基础上罗列出保险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要素,以此为基础而提出有效途径提高保险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何为企业核心竞争力

虽然由于各位学者所着眼的角度不同,得出的定义也不完全相同,但是关于核心竞争力定义的探讨,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什么是竞争力,二是什么是“核心”的竞争力。什么是竞争力呢?简单说来竞争力就是在同一个市场环境下企业能够做的比其他企业更好的能力,是由由外及内多个层次构成的,越深层次的竞争力一般来讲持续的时间越久也越稳固,而内层次的竞争力往往是内层次竞争力产生的基础和原因。所以核心竞争力是一种竞争力,它会对企业的竞争优势具有比较明显的直接或间接的作用。同时,核心竞争力的“核心”具有“相对性”,它是竞争力众多层次中的某一层或几层,是相对的“核心”。这种相对的核心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限制下成立的,特别是时间范围。

所以综上所述,基于前人的研究和以上的讨论,本文提出的核心竞争力定义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独有的并且是难以模仿的,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较为稳定的,依托于企业的整体并且在企业各种资源与能力要素的整合协调下产生的能够使企业在较长的时空范围内保持竞争优势的竞争力体系。

(二)保险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要素

保险企业与所有企业一样,都是企业组织的形式,其核心竞争力定然有着与所有企业一样的共性。但是由于其经营方式以及所处行业环境等与其他行业企业有很大不同,因而体现在核心竞争力上也有着一定的差异。保险企业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保险企业无法通过市场分割或垄断为基础建立起核心竞争力;其次,保险技术或产品无法中请专利,竞争对手是否能够推出同质产品完全取决于竞争对手的模仿能力和对市场的把握判断,而保险产品创造的价值不仅取决于保险产品的设计还取决于基于保险产品的服务质量和内容,模仿者完全可以凭借更增值和优质的服务来战胜创新者,因此,单纯以某一新产品来构建核心竞争力

等方面。保险公司的经营以风险为中心,风险具有不确定性,其发生收益以及损失的概率以及金额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并月_这种不确定性山于保险公司业务对象的广泛性而更加的明显,因此与一般制造业企业不同,保险企业的风险管控能力是重中之重,管理好了风险也就使企业在获得较高收益的情况下能长期存续,它反映了企业高效安全运用资金的能力。

(4)企业文化

保险产品本质上是一种服务,企业对于客户而言有更多的专业知识积累和信息优势,客户在谈判中往往处于劣势的地位。这就使客户在交易时往往保持着怀疑的态度。而且,部分保险公司在业务操作中违规操作如强制退保或不规范操作等也影响了大众对保险公司的认识,影响了保险公司的形象。因此,保险企业要创建能让客户信任企业的文化,在为客户提升价值的基础上获得自身的利益。

包括对现有产品的建议以及潜在的尚未被开发的需求,这些都会成为企业产品改进和创新的重要信息。本研究中认为提升我国保险企业市场开拓和维护能力的方法有:注重客户关系管理提升客户的忠诚度,通过对销售渠道创新和对渠道之间的冲突进行管理降低内耗增加竞争力。

(三)树立诚信与服务的企业文化

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产品创新能力、市场开拓能力的提高对我国保险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他们的提高受企业文化很大的影响。企业文化对于一个企业的成长具有最持久的作用,企业的动力和员工的凝聚力都来自于企业的文化,企业文化就是伴随着企业的发展而产生改变的。甚至可以说企业的所有经营活动都会受企业文化特点的影响。因此,树立诚信的、能够凝聚员工并且能够获得客户认可的企业文化是提升我国保险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条件。建立诚信的以客户为中心的企业文化,首先我国保险企业要建立提高服务质量的策略和措施,在策略和措施的执行中规范员工的行为,久而久之便会形成顾客至上服务至上的企业文化。

其中,提高我国保险企业服务质量的具体措施可以包括:(1)加强企业员工的培训,提升员工的职业道德素质和客户之上的意识对于提升服务质量具有很重要的作用。(2)提供专业化和系统化的保险服务。售前、售中及售后都要注重提升服务的质量。

参考文献:

论我国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 篇5

【摘要】:伴随知识经济和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世界进入了新的竟争环境,这种环境表现为超强竞争和创新的特点,规模经济等传统的竞争优势在21世纪的竞争格局已经不再有效了,核心竞争力是构筑企业竞争力的中流砒柱,是赢得市场竞争的最重要的力量,发展企业核心竞争力成为市场竞争成败的重要因素,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己经成为分析企业有效竞争和成长的重要工具。本文讨论中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培育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观念、方法、途径。迅速发展核心竞争力,走出盲目求大的误区,实行以人为本、以创新为动力,能够有效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关键字】: 核心竞争力 培育 创新 提升

一、核心竞争力与中小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国中小企业在近年来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但是随着新的产业领域被开拓,众多企业多从高利润、快发展时期进入了微利时代。企业中原来被高利润。快速发展掩盖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

中小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我国中小企业近几年取得迅速发展的原因或者说增长的动力主要来源于比较竞争优势,而不是持续竞争优势,而持续竞争优势来源于核心竞争力,因此我国中小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

缺乏明确的战略定位。明确的战略定位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我国许多中小企业长期以来养成了重战术、轻战略,依赖经验决策的思维定式,导致经营方向迷失,领域模糊,盲目性、投机性、随意性特点突出,制约了其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无明确的战略定位主要表现为盲目多元化经营和低成本扩张,分散了有限资源,增加了经营风险,损害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

技术创新能力弱,信息化水平滞后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从事传统行业,研发资金很少,技术人才匮乏,导致技术创新能力低,产品质量差,竞争力弱。另外,中小企业对信息化建设不重视,信息化水平相对滞后。

企业家素质偏低,人力资源匮乏由于中小企业发展大多源于街道、乡镇企业,创办者多为缺乏教育背景和工业生产经验的劳动者,素质偏低。企业家的素质状况,决定着企业的用人观。目前,比较普遍的情况是用人上唯亲是举,冲不破家庭、血缘、亲缘和地缘等限制,导致优秀人才无法进入企业,再加上中小企业本身没有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引进、培育和利用机制,使企业内部失去竞争机制,导致人才缺乏。

没有形成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我国中小企业的治理结构多是家族治理,其组织管理模式是权力集中的“家长式”管理,企业所有者事必躬亲,忽略公司的长期战略规划,各级存在较强依赖性,管理人员缺乏积极性与创新精神。部门划分边界不清、岗位职责不明,管理混乱。缺乏合理的激励机制,使组织成员逐渐丧失责任感、主动性。

二、核心竞争力对中小企业影响的分析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内涵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使企业在某一市场上长期具有竞争优势的独特的内在能力资源。它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新产品研发、售后服务和各种决策中形成的独特的技术、文化或机制优势,并依托这种优势所产生的巨大的资本能量和经营实力。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得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的基础,其本质内涵是让消费者得到真正好于、高于竞争对手的不可替代的价值、产品、服务和文化。

塞斯内克提出独特竞争能力的概念。使人们开始关注企业在某些方面具有所谓独特竞争能力, 但用这种独特性或非独特性与否来限定或描述竞争能力缺乏重点, 独特竞争能力并不能区别哪些是, 哪些不是居于中心地位的竞争能力, 从而为企业制定培育竞争优势的战略带来难题。而核心竞争力概念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非常重要, 因为他们不必对企业所具有的竞争力给予关注, 只需重点注重核心竞争力的培育。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价值

一般来说,核心竞争力具有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成本和价值,这一认识可以扩展到企业可利用的所有内部和外部竞争能力。企业所选取的用于生产过程的核心竞争力体系与以能力为核心体现的技术、知识,在决定购买或分配投入要素的决策中发挥作用。

企业面对的成本结构由两部分组成:直接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对近期目标来说,利用竞争力的成本可以看做是交易成本,从外部购买产品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生产成本,但同样会影响企业的决策和购买竞争能力,必须考虑交易成本。这些不同类型的交易成本的高低,有助于决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真实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可用于比竞争对手更廉价的水平开发、生产和分配产品的优势竞争能力,但如果在降低交易成本方面缺乏有效的手段,则可能会丧失这种使用这些能力的条件。而且,为了利用现有能力,企业必须开发在经济体系中并不存在或由于拥有的企业不愿意或不能提供而买不到的新的核心竞争力。另外,企业有时甚至在自身拥有的竞争能力相对于其它企业较差时也不得不把一些要素的生产内部化。换句话说,当考虑到企业的总成本状况时,局部核心竞争力的欠缺就会凸现,甚至会被认为是的决定性战略因素。

不能从战略应用需要的角度考虑,是企业无法从其核心竞争力中获得最大效果的阻碍因素。企业应采取的行动主要依赖于企业在操作过程中的优势,甚至是劣势竞争能力所处的位势。即如果由于企业现在不能获得互补性能力而使诸项能力得不到有效利用,最好的行动是自己开发所需资源,不论这是否超出了企业经营的核心产业。从另一方面看,向拥有较优互补性资源的企业转让或出售权限可能是获得适宜利益的最佳方式。

核心竞争力的获得和运用也会因市场竞争的位势发生变化,这对企业战略有重要影响。在一些企业中,技术或管理上的变革可能会给企业带来长期、深远的影响,所以,核心竞争力的不可仿制性会有所改变,并迅速扩张到其它类似的企业。近几年日本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先例。通过使组织变革着眼于“灵捷生产”和其它质量控制技术,日本企业70年代、80年代在家用电器、汽车和40论企业核心竞争力其它产品方面超越了发达国家企业的长期突出优势竞争能力。同时,日本企业在半导体等领域中能够通过发挥优势使自身的加工竞争能力处于领先地位,虽然发达国家的企业早期在这些领域的开发中处于领先地位,但他们未能获得持续的利益。90年代年后,具有更长发展历史的美国企业夺回他们失去的在汽车业和半导体工业上的部分市场份额时,进一步证明了日本企业竞争优势的短期性。

最近这十年,美日企业之间的竞争差距越来越大,美国企业在各方面显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日本企业的组织和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比美国企业更易于被模仿,或者说美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更具有独创性。

(三)影响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因素

核心竞争力实际上就是隐含在核心产品里面的知识和技能或是它们的集合,它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新产品研发、售后服务等一系列经营过程和各种决策中形成的,是由具有自己独特优势的技术、文化或机制所决定的巨大的资本能量和经营实力。包括核心技术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对外影响能力和应变能力。其本质内涵是让消费者得到真正好于、高于竞争对手的不可替代的价值、产品、服务和文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中心刘迎秋研究员等研究结果指出,中小企业竞争力日渐显著,但仍存在一些因素制约中小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外部因素主要有:市场结构直接影响着中小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商务成本的高低是决定中小企业竞争力大小的一个要因素。土地、资本、劳动力价格、信息、与政府管理部门的交易费用共同构成企业的商务成本。商务成本是否有竞争优势已成为地区经济是否有发展潜力的考量标准。市场化程度的高低是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的一个制约因素,其中金融市场化程度是一个地区经济市场化程度的集中反映。调研表明,凡是金融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也较小,中小企业的竞争力也较强,反之中小企业的竞争力较弱。公共政策和制度环境对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具有直接影响。政策和制度上存在的地区性差异,在客观上造成了不同地区中小企业竞争力的差异。制约中小企业竞争力提升的内部因素主要有:中小企业产权结构与治理结构仍不尽合理。创新能力的高低制约着中小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人才和人力资源短缺是制约进一步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中小企业面临的一大问题是注重企业总资产规模和销售收入的迅速扩张,忽视企业盈利能力的提升,忽视效率的提高,不自觉地走了一条外延型、粗放式发展道路,这一发展模式严重妨碍企业竞争能力的提升。这是我国现阶段企业做大后如何进一步做强,即进一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所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

(四)核心竞争力对中小企业发展的影响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取得和保持竞争优势的源泉,核心竞争力观念对企业管理,尤其是对企业的战略管理理论与实践都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

首先, 核心竞争力理论认为, 企业之间的竞争, 虽然表现为企业最终产品之间的竞争, 但从深层次分析,都是企业素质间的竞争。企业长盛不衰的根本因素是企业自身的素质, 或者说, 对于企业的竞争优势, 企业内部条件比其面对的外部条件更具有决定性影响。企业获取超额利润和保持长期竞争优势的关键就在于自身的能力、资源和知识积累。企业若能把注意力集中到自身上来, 以创造可持续的竞争优势为战略目标, 不断提高企业自身的素质, 就能确保在竞争中长盛不衰。

其次, 在企业发展目标上, 核心竞争力理论提倡集中的原则, 它强调企业要把自己的物力、人力、财力投向企业的经营管理关键环节上去, 而对非关键环节要求做到合格, 达到正常运转状态即可。只要关键环节得到强化, 就能带动其它环节的提升。从竞争的角度考虑, 一个企业方方面面的工作不错, 只能保证企业的一般竞争力, 仅能具备一般的竞争优势, 只有企业在某一关键性竞争力比竞争对手优越时, 才能使企业具备独特的竞争优势, 才能获得长期的竞争主动权。

再者, 核心竞争力的理论认为, 企业首先要做强。企业只有较强了, 才有条件做大, 即便是受条件限制,无力做大, 中小企业仍然可以通过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来取得独特的竞争优势, 保持长期的竞争力主动权, 获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利润回报。因此, 核心竞争力对于中小企业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三、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途径

(一)、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途径与管理

每个企业由于自身的资源和环境不同, 其拥有的各种能力与别的企业存在很大的区别性。因此, 每个企业由于自身的能力都具有或多或少区别于他人的核心竞争能力。核心能力能量‘的大小则取决于企业各方面能量的大小和匹配性从木桶理论来看, 任一方面能力的过小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客观上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处于不断演变的状态。因此, 为增加核心竞争能力从而获得竞争优势, 企业就必须从主客观方面努力, 通过有效的培育, 较快地壮大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

核心竞争力是新经济条件下企业所有竞争优势的源泉。不重视核心竞争力,甚至没有核心竞争力,将会给企业带来诸多风险。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具备的一种综合性能力,它具有很强的延展性,不注重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往往会把目光过多的停留在现在的事业上,而忽视了更好的发展商机。因此,企业要想获得长期稳健的发展,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培育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尤其是企业的领导层要把这项工作放到关系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上来,从企业的各项投入上去做好本企业的长远战略规划,企业战略规划解决的是企业长期发展的方向性问题,会对企业的发展进程起到很好的牵引作用,只有切实的去重视企业战略规划的制订和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工作,才能形成长期和有效的核心竞争力。因此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对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培育:

合理定位。首先, 中小企业在创建初期, 就应集中资源从事某一领域的专业化生产。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在技术、产品、销售、服务等诸多方面与同行的差异, 这将是构成今后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在市场需求多元化的今天, 企业进行差异化经营与管理是必然的。要寻找自己的潜在能力, 正确估计自己的能力, 了解自己的资源实力和创新能力, 建立自己的比较优势, 逐步构成支撑这种优势的潜在核心能力。

积累经验。中小企业尤其是民营中小企业员工的技能相对较低, 经验相对较少, 而积累经验主要包括员工个人知识技能水平, 以及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与知识技能结构等的积累。可以通过培训, 对外合作以及在实践中学习来全面提高员工的知识技能, 中小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经验是企业的宝贵财富, 丰富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能够凭籍的优势之一。有些企业, 之所以能以比较少的投人而成功地进行技术改造和创新, 长期的技术管理方面的知识与经验无疑发挥了重要作用。而知识技能的学习是个持续、动态的过程, 尤其是在当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 知识更新周期大大缩短, 企业外部环境不断变化的情况下, 职工个人和企业都必须重视知识技能的更新与提高, 以及知识结构的重组。

完善技术体系。技术体系是一个由一系列配套的技术专利、技术诀窍、设施装备和技术规范组成的, 包括硬件和软件的相互联系、协同作用的有机系统。它既包含以技术知识为表现形式的隐性技术资源, 也包括以核心产品为表现形式的显性技术资源。企业的技术体系, 通常以一项或几项关键技术为核心, 企业的技术优势,往往就体现在这些核心技术上。开发与有效利用这些核心技术, 常

常能为企业建立竞争优势奠定基础。拥有先进的技术体系, 既有利于提高企业的近期效益, 又能有效地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 同时亦有利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

组织管理体系的建设。通过各种规章制度和组织系统体现的对生产经营和研究开发活动进行组织、激励、控制的体系, 其中规章制度是企业管理体系运作的载体。管理体系起着将这种分散的人力技术资源集中组织起来、协同工作, 形成整体优势的重要作用。在面临市场竞争的条件下, 管理体系是否合适, 取决于它是否有利于企业有效地利用这种资源参与市场竞争, 包括是否有利于企业的技术创新。因此, 要有效地适时地进行组织创新, 以配合技术创新的需要。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的基础, 也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种无形因素。企业文化主要是人的文化, 中小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 企业文化普遍薄弱, 所以一定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一种推崇学习的企业文化将会激励管理者们寻求持续不断的进步, 并且从企业全局的角度来看待如何更好地创造价值与削减成本的问题。在培育一种推崇学习的企业文化时, 将奖励制度与促进学习的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或许是最重要的一步。加强文化建设, 一是要有物质激励, 包括工资激励、产权激励和工作福利二是要有工作激励, 包括工作内容和直接相关的任务特征激励三是要有职业发展激励, 包括专业发展激励和职务发展激励四是要有文化激励, 包括专业团队精神、领导风格激励以及参与管理激励。

客观上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处于不断演变的状态。从发展的角度看, 企业核心竞争能力都存在一个由小到大的过程, 也就是说, 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积累起来的。因此, 为增加核心竞争能力从而获得竞争优势, 企业就必须从主客观方面努力, 通过有效的培育, 较快地壮大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企业主客观的努力是获得或增加核心竞争能力的必要条件。不同于实物资产的管理, 核心竞争能力这种无形资产的培育与管理只能是“ 软” 方式的管理。这意味着企业需要使此概念渗透于每个管理者与员工的内心深处。

(二)、创新才能形成有生命力的核心竞争力

“创新”是一个企业生存、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基本形式,也是一个企业不断适应环境、实现自我超越的必然过程。由于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创新已渗透到了经营管理的每个环节和各个角落。管理者已经逐渐认识到,企业单靠成本、生产率或规模的优势打价格战已远远不够了,必须靠价值的优势打创新战。可以说,创新的意义、地位和作用从未像现在这样显得如此至关重要。企业的长期成功必须依托于不断更新的有生命力的核心竞争力,而实现竞争力更新的惟一途径就是创新。

四、中小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建议

21世纪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竞争日益激烈,企业的竞争已超出了具体的产品、服务升华为全球性的企业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对抗,世界各国无不把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作为企业发展的根本战略。目前,我国企业无论在技术、管理、人力资本方面还是在价值观念、创新意识、竞争意识上比发达国家相差还很远,特别是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我们一方面要建立我们的优势力量,把我们的人才建设好,另一方面要通过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方法,使我们真正拥有了核心竞争力同世界强国同场竞技。如何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找到不断提升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成为迫切解决的难题。企业核心竞争力问题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践的问题,还是一个历史的问题,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

个长期的发展过程。

(一)、大力推进技术创新,积极培育核心技术

建立以技术研发中心为主要方式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建设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内容,也是企业自我发展、提高竞争力的内在需求和参与市场竞争、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必然选择。建立企业技术研发中心的目的,就是要形成适应市场竞争要求和企业发展需要的企业技术研发体系及其有效运行机制,提高企业的市场反应能力、协调、运用资源的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发展后劲。大型企业都要建立自己的技术研发中心,不断加强技术研发力量,加大技术研发资金的投入,提高研发费用在销售收入中所占的比重,根据企业自身的技术特点和未来的发展趋势选择主攻方向,将自己的科研力量和经费主要用于核心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加快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主导产品。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应不断强化在核心技术上的领先地位,使自己的技术保持在先进的行列。在这方面政府有关部门要尽可能给予政策倾斜如规定研究开发投入可以计入成本等。一些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可与国外跨国公司合作建立技术研发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合作。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到世界科技开发的最前沿建立技。术研发机构,与合作者实现技术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

形成有效的技术创新机制,培养造就一支创新型的科研队伍。这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动力和源泉。企业人力资本的重心应向科技创新倾斜,给科研人员更多的自由,在工作方式、作息制度、经费开支等方面采取不同于一般员工的管理方法。企业要采取有效措施,建立一种灵敏高效的激励机制,使创新型科研人员能够脱颖而出。要深化企业的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真正使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要通过技术入股、岗位工资和建立重大奖励项目等多种分配形式,充分反映和体现科技人员实现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的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创新潜能和积极性。(二)更新竞争观念,重视价值创新

从竞争对手和市场空缺中寻找机会,建立自己的比较优势,并构建支撑这种优势的潜在核心竞争力。从竞争对手那儿寻找机会是指通过对竞争对手的分析,发现它们的弱点,发展自己的比较优势。从市场空缺中寻找机会则是指通过对消费者需求变化的分析,找到自己能够为消费者提供特殊利益的方式与方法,从而促进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

以顾客价值系统为导向,进行价值创新。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应以顾客价值系统为导向,以学习能力为基础,着力培育企业对顾客需求的预测和反应能力,迅速将新观念、新技术融入产品的能力,适应不同的经营环境的能力以及综合各种因素进行价值创造的创新能力。美国联邦快递公司在经营中意识到必须以最快速度、最优质服务将顾客所需要的商品送到手中,才是企业生存的唯一原则。为此,它吸收大型商场的商品管理技术,把邮件的发送时间、邮递路线、邮政编码及承递商等信息编入条码中,开发了一种“超级追踪器”,可获得邮件传递的全部信息。这项技术与邮递路线规划、邮件包装等其他技术结合在一起,便形成了公司服务质量超越于其他企业之上的快速传递核心竞争力。这种核心竞争力因其建立的基础是多项动态性技术的融合,而且始终围绕增加顾客价值这一根本出发点,所以联邦快递公司在今天的国际递送业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三)创造优秀企业文化,增强企业凝聚力

着力创造富有特色的企业文化。优秀的企业文化,都有鲜明的企业特色。一是观念特色。价值观念的培养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是全体员工思想和行为的准则,也可以说是企业的基因。一些著名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追求:IBM的三大价值观之一是“追求卓越”,微软公司的秘诀之一是“不断淘汰自己的产品”,中国的海尔集团,在整顿收编的企业时,最先派过去的不是财务专家或销售专家,而是“企业文化小组,@。可见,只有理念、价值观才能引领企业不断向更高的境界提升。二是行业特色。行业特色主要体现在企业精神上。一个企业独特的企业精神,只能从其创业、发展、开拓市场的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并成为企业的合力,体现企业的特色。企业精神的培育和发展,能够凝聚人心、激励斗志,成为企业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这种企业精神,既是凝聚员工,形成企业向心力和凝聚力的基础,也是企业宝贵的精神财富。三是品牌特色。从一定意义上讲,一个好品牌代表一个企业的形象,有的甚至代表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形象。有了品牌特色,才会产生品牌效应,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

(四)深化改革,造就真正的企业家

建立和完善企业家脱颖而出的市场机制。要造就真正的企业家,必须加快企业经营管理者市场的建设。为此,一要破除按选拔行政领导的标准来选拔企业家的牙惯思想,在企业经营管理者选任中,坚持公平、平等、竞争、择优原则。采取董事会聘任、社会招聘、民主选举等多种方式选拔企业经营管理者。努力使社会中最具备企业家素质和潜能的人从事企业家职业,逐步改变目前主要由行政主管部门任命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做法。二要创造条件,培育和建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库和企业家市场,最终形成企业家职业化和选择企业家市场化机制。三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确立企业家在社会生活中的政治和经济地位。政府决策应充分听取企业家的呼声和意见,为企业家参政议政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条件。对于业绩卓著的企业家应提高其社会地位和社会知名度。企业家的物质利益回报应同其经营成果相一致,可以通过年薪制、股票期权等使其与企业长期利益挂钩,并使企业家成为收入高,具有足够吸引力的职业。四要建立公正客观的评价机制。对企业家绩效进行公正客观的评价,是对企业家进行选拔、激励、监督的依据和标准,评价的主体应由政府主管部门转为董事会或社会的中介评估机构,评价的标准主要是企业的经济效益、资产运营情况和职工的劳动收入等。

五、结论

本文将核心竞争力理论与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实际结合起来,通过分析和性竞争力的本质特征,重点探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创新与提高。自此基础上,结合中国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决策与管理模式。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和怎么样去提升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但是我国许多企业还没有认识到在市场竞争中, 夺取胜利的最稳健的方式是发展核心竞争能力, 因此不少企业常常只是简单地将经营目标指向某一最终产品市场, 将企业看成是若干产品、事业和工厂组成的混合体, 而忽视了它们后面的决定性因素。目前我国许多企业的研究开发还只限于外围技术, 在产业核心技术上对国外引进技术有较大程度的依赖, 未能建立起自己的核心技术能力, 这使得我国企业在面临来自国外企业冲击时困难重重。核心技术能力不足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企业产品开发的周期长, 无法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要。

我国还有一种误区是企业存在短期行为, 当市场什么业务有利可图时, 大量企业就纷纷涌进。从短期看, 一些企业这种短视行为能带来一些利润, 但从长

远看, 由于缺乏核心竞争能力的培育, 大量国内企业只能风云一时, 在市场竞争中消失了。

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 篇6

专业论文

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

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

摘要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企业经营环境变得日趋复杂和不确定,竞争变得史无前例的激烈。无论是理论界,还是企业界,都在热烈讨论核心竞争力的培养问题,普遍认为构建核心竞争力的时代已经到来

随着物流业务市场竞争形势的日趋严峻,物流要稳定并扩大市场份额,就必须要加快发展速度,整合区域内的物流企业,精心打造物流“航母”,提升区域物流的“核心”能力,以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本文根据物流企业管理的相关理论,浅析了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相关概念,提出了构建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要素和途径。根据这些要素和途径,列举了几点提高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建议,试图以此为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借鉴和参考。

所谓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不易被竞争对手仿效的,并能给企业带来丰厚利润的独特的能力。是企业所有能力中最重要的能力,它的强弱决定了一个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和命运。

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更多的是体现为以客户需求为导向,通过物流资源整合,努力建设企业文化,开发人力资源,不断进行技术和管理创新,从而快速有效地实现客户需求的能力。

一、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要素构成分析

第三方物流是指由物流劳务的供方、需方之外的第三方去完成物流服务的物流运作方式。其功能是设计、执行以及管理客户供应链的物流需求。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有层次的系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要素包括:核心技术能力,应变能力,整合能力及市场把握能力。

(一)核心技术能力

核心竞争力的核心是企业的核心技术能力。物流企业的核心技术能力不仅取决于现有的物流设施设备的现代化水平,更重要的是企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业能够有效地将这些设施设备应用到提供的服务中去,提高服务水平,使技术资源转化为企业的技术优势。

(二)应变能力

企业应变能力是指第三方物流企业要随时根据物流市场供求状况的变化、需求模式的改变和技术革新进展而及时调整服务方式,这种应变能力是物流企业在快速发展的竞争环境中得以取胜的关键。第三方物流企业要想获得持久的生存能力就必须要不断调整企业的运营方式和提高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以适应物流需求向小批量、多频次发展的趋势。

(三)整合能力

整合能力作用在于通过管理过程的制度化、程式化,将企业的技术知识和服务技巧融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中。第三方物流企业组织效率的高低决定了企业将物流技术优势向市场优势转换的效率。现代物流尤其强调各个物流功能的整合作用,整合能力是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四)市场把握能力

市场把握能力主要是指物流企业了解市场、开发市场、带动市场的能力,涉及到对市场发展趋势与客户的把握及对市场宏观经济形势的把握,是物流企业竞争力的外在表现。物流企业的市场把握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服务发展项目策划

服务项目策划是指物流企业通过市场调查研究,研究服务项目的目标客户群,对目标客户群的社会、经济、文化等特征做出了准确的界定,发现目标客户群的要求,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确定满足客户要求的服务项目策划方案。

2、营销定位

营销定位指物流企业在对市场做全面、深入、细致调查的基础上,对所提供的服务做准确的营销定位,一般由营销能力来反映,主要业务收入利润率等指标反映营销能力的细化指标。

二、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核心竞争力的强弱,决定了一个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市场竞争中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的地位和命运。在异常激烈和残酷的竞争面前,第三方物流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必须增强核心竞争力。

(一)建立一个高效的组织结构模式和先进规范的物流运作与管理模式。

我国多数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和其他类型的企业一样采用垂直型组织结构形式,在这种组织结构形式下,物流运作成本较高,效率低下,反应灵敏度低,不利于塑造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现代物流的发展要求企业对企业所有的物流活动实行一体化管理,建立以市场拓展为驱动的优质服务链,组织结构形式就必须过程化、扁平化转变,从而提高企业的反应灵敏度,降低运作成本战略联盟。

(二)建立先进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体系、激励机制

人才对于任何企业的成功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物流企业也不例外。从我国目前的人才结构可以看出我国的物流专业人才十分短缺,这就要求企业建立健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体系和激励机制,从内部培养、提拔与外部招聘获取企业所需人才,同时企业还要建立评价考核机制、激励和约束机制,奖励优秀,淘汰落后,建立良好的工作氛围,提高企业凝聚力,为每一位物流人才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达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目标,使企业团队发挥最大的效用。第三方物流企业高素质的管理团队应该在为顾客提供最满意的服务方面达成共识,树立与顾客达到共赢的思想。

(三)通过物流技术信息化,增强企业满足客户需求的能力

企业通过信息化管理,可以实现信息共享,使信息的传递更加方便、快捷、准确,更能满足客户的需求。由于第三方物流信息具有范围广、跨区域、时效性的特征,而且不同客户对信息的要求也不同,所以技术信息化尤为重要。通过物流技术信息化,可以增强企业满足客户需求的能力,表现在:

1、有利于促进信息的获取充分准确,促使整个物流活动合理化,满足客户降低成本的需求;

2、有利于提升物流服务能力,打破地域限制、时区限制,为客户提供更优质准确的服务,满足客户提高效率的需求;

3、有利于提高物流动作的透明度,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在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物流过程中,随时监控货物的状态和变化,满足客户掌握成本费用的需求。

(四)提供增值服务

我国多数物流企业系统应用等方面都难以与国外物流企业比拼,因而可以向精而专方向发展,在生产物流等物流某环节找突破点,开展物流服务创新。致力于提供物流某环节服务的增值服务,使之成为企业经营链条中具有独特核心能力的环节,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保持核心竞争力的三个要素

一个企业,要保持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高度重视以下三个要素:

(一)成本

对于物流企业而言,成本是指企业按照顾客的需求提供物流服务所需付出的代价,在能够满足甚至超越顾客的期望的前提下,企业的成本越低越好,因为在收入一定的情况下,成本与利润是成反比的。目前社会上,有很多企业往往不顾实际情况,大肆运用价格武器打压对手,尽管可能赢得项目,但是往往很难赢利,而且由于价格实在太低,还容易造成物流服务质量的下降。从长远来看,这种价格战也不利于物流市场的健康发展。不同规模的物流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在降低成本上下功夫,创造和保持自己相对于对手的成本优势,培养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二)质量

一般的制造企业生产的产品,如电视机,冰箱,彩电,其质量问题很容易界定,因为只要使用就知道质量如何。但是对于物流企业而言,物流服务质量的评价就不那么容易了,不可能用一部精确的仪器去测量,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只有客户和具体提供物流服务的一线人员才有权判定物流服务的质量,作为物流企业,如果遇到涉及有关特殊领域的物流服务,应该在一开始与客户洽谈的时候就认真负责地向客户详细说明,并让客户完全了解物流服务的全过程;在物流服务过程中,如果遇到影响物流服务质量的事件,要在第一时间通报顾客,让顾客做到心中有数,争取顾客的谅解,并同时采取各项措施,尽量挽回损失,这个时候也正是考验和体现物流企业物流服务能力的时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刻。

可以说,物流服务质量是物流企业的生存之本,是培养核心竞争力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物流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的提高物流服务质量,满足和超越顾客的期望,实现企业和顾客的“双赢”。

(三)客户服务

记得一位世界知名的营销大师曾经说过,“销售前的承诺、奉承,不如售后无处不在的完善服务”,这充分说明了客户服务的重要性。

我国目前的社会经济条件下,总的来说大家对客户服务的重视程度在逐步加强,客户服务意识也在与日俱增,但是在物流行业这个传统又新鲜的行业却还有待加强。在当今的物流发展大环境中,如果你的客户服务模式和别人一样,就很难给客户留下深刻印象,客户这次可以使用你提供的物流服务,那么下次客户也可以使用别人的物流服务,所以我们必须努力创造和培养具有自身特色的差异化物流服务。在确定客户需求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有这样的意识:我们不仅要像竞争对手一样不断满足客户的需求,同时还要善于发现并及时满足客户的潜在需求,超越顾客的期望;在物流服务过程,及时地通过各种方式与顾客保持实时沟通,想客户所想,从客户的角度出发,在不损害自身利益的情况下,以一切为了客户的利益为出发点,就能够取得客户的信任,为物流项目的开展和运作铺平道路;客户服务不仅止步于项目完成,我们应该定期对老客户进行回访和跟踪,增加老客户的好感,如果能够让老客户随时都感到你的存在,那么下次遇到物流项目的时候,你当然就是首选了。

总之,提高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的绝不仅是为了追逐短期利益并击败对手,其最终目的应是促进整个物流行业的发展,进而推进国家整体经济的进步。因此,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不能仅仅局限于物流企业本身,应从企业外部,从社会发展的高度审视物流企业生存的意义和发展的前景。其目的应是保持企业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状态,并有利于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论我国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 篇7

一、物流道路运输服务企业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

根据我国交通运输行政管理部门有关道路货物运输服务业业务范围的划分及其与物流的关系的界定,从事客货运输相关业务代理、客货联运、货物包装、仓储理货、货物配载、商品车发送、车辆租赁、运输信息服务等道路运输服务经营业务的企业称为物流道路服务企业。

核心竞争力是在企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形成的与企业组织结构和外部环境相适应的一种竞争合力,是企业在其生产经营的价值链活动中形成的一种适应于市场变化且不易被对手模仿的能力。核心竞争力主要包括核心技术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对外影响能力和应变能力,其本质内涵是让消费者得到真正好于、高于竞争对手的不可替代的价值、产品、服务和文化。其中,创新是核心竞争力的灵魂,主导产品(服务)是核心竞争力的精髓。

二、道路运输服务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物流道路运输服务企业从无到有,逐渐发展成长,显现了蓬勃的生机。但是与国外先进的物流道路运输服务企业相比,我国物流道路运输服务企业普遍规模小、经营管理粗放、总体服务水平不高。从道路运输服务企业核心竞争力现状来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企业战略意识淡薄,市场定位不明确

企业普遍存在着重战术、轻战略,依赖经验决策的思维定式。由于没有明确的战略意图和市场定位,导致了许多企业经营方向迷失,经营领域模糊,经营的盲目性、投机性、随意性特点突出。

2.创新能力差,物流服务水平不高

经验主义、急功近利的思想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企业的经营决策。

3.企业家平均素质不高

许多企业的法人和高层管理者来自社会其他行业,没有接受过全面、系统的工商管理培训,对现代物流服务的一些新观念、新方法、新技能认识还不够成熟。这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企业的创新。另外,企业家自满、停滞不前也是制约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一个关键因素。

4.缺乏高素质人才

目前,我国物流道路运输服务企业员工素质普遍不高,尤其缺乏专业技术人才和市场开发、管理、运作方面的人才,这些无不制约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

三、提升物流道路运输服务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

(一)战略定位是前提

首先,企业要科学、合理、实事求是地审视自己所拥有的各种资源的优势与劣势,对本企业已经拥有或将要拥有的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及其发展方向进行分析,并给予正确的定位。其次,要认真开展调查研究,用战略的眼光准确预测物流服务产业技术演变的发展变化趋势,把握市场,针对市场的变化及时作出正确的、灵敏的反应,争取扩大自己在市场中的份额。第三,要根据自己的优势资源,突出核心专长,保持市场竞争优势,针对特定的细分市场来确立具体的核心竞争力的培育目标以及获取方式。第四,要紧紧围绕自身的核心能力制定企业的战略发展规划,培育和提升与企业发展战略相一致的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使企业能保持长久竞争优势。

(二)拥有人才是基础

在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全过程中,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阶段都与人力资本的创新能力、管理能力、决策能力和技术能力密切相关,人才是物流道路运输服务企业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是实现核心竞争力优势的保障。一方面,要牢固树立“人力资源是企业第一资源”的指导思想,构建科学有效的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机制,使企业拥有一批具有战略决策、技术创新和营销管理能力的高素质核心人才;另一方面,可通过不断培训提高企业职工的整体素质,最大限度地开发企业的人力资源,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业务技术创新是关键

物流道路运输服务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永立不败之地,必须不断培育和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是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并不断实施技术创新。物流的核心是为客户提供服务,即在现代物流理念指导下,企业要从战略上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目标,不断了解客户对物流服务的需求,根据需求变化,结合自己的实际,应用新技术、新知识去创新服务方式和方法,以提高服务水平去赢得客户和市场。

(四)差异化竞争是绝招

要了解客户需求,为客户量身定做专项服务。我国企业现代化程度整体上参差不齐,对物流服务的需求呈现出多层次特点,所以,物流服务企业就必须面对多层次的需求来规划物流服务,为目标客户量体裁衣制定服务策略。利用差异化竞争策略形成自己独特的优势,不断地推陈出新、灵活多变,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特,人特我转”,以便能够及时有效地抓住机会或规避危险,永保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五)企业文化是灵魂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一个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也肯定是拥有优秀企业文化的企业。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全球化、数字化、信息化步伐的加快,企业文化和价值观等无形资产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贡献也越来越大。抓好企业文化建设,尤其是建立学习型企业文化,是培育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实践证明,企业的发展依靠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来自于技术,技术来自于管理,而管理靠的是优秀的企业文化。没有企业文化,就谈不上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可以通过企业战略、组织结构、企业制度、企业风格、企业技能塑造核心竞争力。适宜的企业文化是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土壤和源泉,是塑造核心竞争力的灵魂。

总之,物流道路运输服务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长期稳定的发展优势,关键在于企业是否形成并保持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只有形成了核心竞争力,企业才会有立足之地,才能实现自身的跨越式发展。

摘要:物流道路运输服务企业核心竞争力是物流道路运输服务企业面对市场竞争的优势所在。就此,在阐述物流道路运输服务企业和企业核心竞争力概念的基础上,提出物流道路运输服务企业应进行市场定位,针对目标客户做好业务创新服务,提供增值服务;加强人才培养和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建设,提高企业的物流服务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提高,物流服务企业,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吴志红,等.浅谈如何培育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J].企业经济,2005,(2):90-91.

[2]吴葛,等.中国企业如何打造核心竞争力[J].科技与管理,2005,(4):95-97.

[3]胡恩华.企业核心竞争力及其识别[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8):86-87.

论我国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 篇8

关键词: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7)11-0049-02

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独特性和不易模仿性、延展性和持久性等特征,是形成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基础,对于企业发展具有不同寻常的战略意义。但是,我国广大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普遍缺乏核心竞争力,极大地影响了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和发展壮大。深入分析我国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中存在的问题,探索相应的对策措施,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存在的问题

1.对核心竞争力的内涵认识不准确。一是把企业竞争优势认作企业核心竞争力。竞争优势是企业在竞争中优于其他企业的表现,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竞争优势之“本”。虽然企业竞争优势也可以来自于企业一般性的竞争力,然而只有核心竞争力才能产生持续的竞争优势。二是把企业一般意义的资源认作核心竞争力。事实上,只有企业独自拥有的、处于核心地位的、有长远战略价值的资源,才能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来源。三是把企业某一方面的能力认作核心竞争力。实际上,只有同类企业所不具备、且难以模仿和复制的能力,才可能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企业战略意识淡薄,战略意图不明确。持续竞争优势的发挥需要与企业发展战略相匹配。企业战略意图表明了企业未来的前进方向、自己的业务定位、计划发展的能力。从目前来看,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重战术、轻战略、依赖经验决策的情况。由于没有明确的战略意图,导致许多中小企业经营方向迷失,经营领域模糊,经营的盲目性、投机性、随意性特点突出,难以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研究发展投入不足,创新能力差。根据调查,我国中小企业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平均水平不到0.4%,而国际企业界普遍认为,研发经费占销售额的5%以上,企业才有竞争力;占2%仅够维持;不足1%的企业则难以生存。我国中小企业研发投入的严重不足,阻碍了企业进行技术改进和创新,也影响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持续竞争能力的形成。

4.筹资能力弱。由于金融资源分布与企业布局不匹配,担保规模小,风险分散与补偿制度缺乏,多层次资本市场尚未形成,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比例不协调,加之中小企业管理基础薄弱,普遍缺乏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财务制度不健全,透明度低,资信度不高,借款少、急、频的特点,银行常常因中小企业信用信息不对称、贷款的交易和监控成本高且风险大而不愿放款,直接融资渠道又不畅通,使中小企业资金筹措能力一般较低,影响其业务的开展、核心能力的培育和核心竞争力的形成。

5.职工素质低。职工素质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核心因素,但是,我国中小企业普遍面临职工素质相对较低,优秀员工流动性大等问题,使得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缺乏相应的人力资源支持。

6.组织结构调整滞后,管理混乱。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信息在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企业信息化的发展,企业组织结构应向扁平化、柔性化方向发展。而目前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实行的还是传统的直线型组织结构,由于组织结构调整滞后,中小企业很难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同时,与大型企业及国外企业相比,我国中小企业的战略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营销管理等各个方面的职能管理比较落后。这使我国中小企业普遍无法通过卓越的、有特色的管理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不能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提供相应的管理支持。

二、我国中小企业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对策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熏受企业自身发展水平和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当前培育核心竞争力,主要应采取如下措施:

1.科学地制定培育核心竞争力的战略规划。核心竞争力是支撑企业持久竞争优势的战略性能力,它的培育必须依赖于企业的战略发展规划。因此,中小企业必须准确把握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准确预测和把握本行业产品、技术的变化方向及趋势,对可能发生和出现的重要事件、机遇和威胁,根据企业的优势和劣势及时做出灵敏和正确的反应,适时调整自身的战略发展方向,以应对行业机构、市场和竞争环境的不断变化,积累核心技术、市场策略及管理方法,从而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取得持久的竞争优势。

2.培育核心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技术创新往往是中小企业加快发展的关键,研究开发具有自身特色的新产品、新技术,能使企业在市场中获得先机。一个企业要在竞争市场中有立足之地,要培育和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熏必须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核心技术应该是独特的,竞争对手无法对其加以复制。中小企业在打造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熏首先要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核心技术是什么,即哪些技术是自己专有的、关键的,然后再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对其专有技术和关键技术进行开发和提升。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一是要注意以市场为导向,形成自身的核心技术,创新核心产品,从而占领和开发市场。二是要注重合作,通过以市场手段获得企业需要的核心技术源或掌握核心技术源的人才,建立战略联盟,兼并收购拥有企业所需要的技术专长的企业,克服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中实力不足的局限,将外来的不同知识有效地沉淀在企业内部,形成存在于企业内完整的知识体系,达到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目的。

3.建立合理的治理结构,创新企业内部管理。我国中小企业特别是国有中小企业活力不足,竞争力不强,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企业制度的束缚和制约,特别是产权不明晰、出资人不到位、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等,使得企业无力或无暇顾及和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中小企业必须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改造和改革现有和现存的企业制度,使之更科学、更合理、更规范、更现代化,为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提供制度保证。同时,中小企业要转变管理观念,抛弃经验式、粗放式、家长专断式的随意管理方式,进行科学管理,完善企业中的激励和监督机制,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以有效保障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4.实行优势基础上的专业化发展战略。对我国中小企业而言,核心竞争能力的选择和确立应是一个“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过程,不应追求各方面的优势,而应寻求一个或几个企业拥有绝对竞争优势的、可持续的、并且能真正为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平台。“专而精”是中小企业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基本战略选择。中小企业要发挥其“小”的特长,专注于一两个方面的优势形成核心竞争力?熏做强企业。中小企业要避免与大企业直接进行量的竞争,要从竞争对手和市场空隙中寻找机会,创造“先发制人”的优势,争取成为狭小市场的先入者。中小企业要彻底摒弃“小而全”的经营思想,形成“小而精”、“小而专”、“小而高”的专业化企业,真正做到与众不同,形成特色和专业优势。

5.创新企业文化。一种尊重职工、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是中小企业走向成功的重要因素。中小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注意培育独特的企业精神,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经营理念、价值观、道德观和精神风貌,促使企业全体员工团结一致,充满凝聚力和活力。中小企业要注意提高企业的学习能力,建立学习型企业和创造型企业。现代企业是一个学习型组织,企业发展的深层原因和最后决定力量来源于学习能力的提高。中小企业只有具备比对手更快更好的学习能力,在企业内部形成自觉学习、团队学习的氛围,不断吸收新知识、新技能,才能对市场变化做出快速的反应,适应新的环境和市场,及时调整自己?熏从而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

6.积极实施品牌战略。品牌以其难以替代的独占性、个性化以及良好的可继承性和延伸性,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有力武器。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品牌能够为企业带来巨大的利益,把品牌看成是一种宝贵的战略资本,把培育自己的品牌作为构筑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中小企业应当高度重视品牌的培育,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品牌战略,根据顾客的需要对品牌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运用整合营销沟通的手段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形成消费者对品牌的积极联想和认同,大力培养和维护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切实发挥品牌在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中的独特作用。

7.真正实行人本管理。要以事业留人,以感情留人,以待遇留人,尽可能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要引入合理的薪酬结构,如奖励、股票期权、退休金计划等制度,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发挥人力资本在研究开发、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关键作用,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提供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8.提高企业的融资能力。要通过增加融资方式、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构建多层次信用担保体系、突出解决中小企业担保难问题,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提升中小企业融资能力等途径,切实提高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为中小企业发展和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提供坚实的财务保障。

参考文献:

[1] 李柏洲,李晓娣,李海超,马永红.中国中小型高科技企业成长对策[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

上一篇:抓质量,讲诚信,树品牌,促发展下一篇:师德师风二级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