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拟人化的卡通》教案

2024-05-30

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拟人化的卡通》教案(共8篇)

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拟人化的卡通》教案 篇1

1教学目标

1、通过表现拟人化的卡通形象,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夸张的创作手法增强卡通形象的感染力,增加艺术作品情趣的造型能力。

2、通过欣赏、设计等学习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及创造能力。促进学生形成与发展健康的心理素质。

2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美术基础不齐,喜欢动漫,他们学基本掌握了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了解了中外优秀美术作品的文化价值,学习习惯比较好,对美术的学习兴趣也比较浓厚。在绘画技巧上显得较成熟,线条也十分流畅,但画风呆板,缺少童趣,画面内容不够丰富。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夸张、拟人化的创作手法创作出拟人化的卡通作品

教学难点

卡通形象的塑造与表现。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目标

通过表现拟人化的卡通形象,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夸张的创作手法增强卡通形象的感染力,增加艺术作品情趣的造型能力。

4.1.2学时重点

教学重点通过夸张、拟人化的创作手法创作出拟人化的卡通作品

4.1.3学时难点

卡通形象的塑造与表现。

4.1.4教学活动

(一)先学

1、向日葵摇头微笑着;

2、矮小而年高的垂柳,用苍绿的叶子抚摸着快熟的庄稼;

3、密集的芦苇,细心地护卫着脚下偷偷开放的野花;

4、连每一根小草都在跳舞。(王蒙《春之声》)

上面这些例句中,“向日葵”、“垂柳”、“芦苇”、“樱花”、“小草”等有生物当作谁来描写赋予它们一些动谁的动作和思想感情

(二)新课讲授

1、看动画片卡通形象,图片找一找它们的共同之处。你喜欢哪个卡通形象为什么

2、看课件怎样把动物,植入拟人化。板书总结。(老师点拨,学生相互补充,老师总结)。

(三)后教老师示范演示把四组不同的素材提供给学生。

(四)、自学检测

1、利用老师提供的素材把它们表现得像人一样非常可爱。穿着衣服,要把动植物拟人化就要让动物出穿上衣服,把动物画成人必须让它做人做的事情,说人的话。

2、四组进行比赛。

(五)评价学生作品

老师,同学进行小组,个人作品评价。

色彩,形象

《拟人化的卡通形象》教学反思 篇2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一课课,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面入手进行教学的:

首先,注重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卡通形象的外部形态,感受他们的结构特点,并针对其五官、身体、形态等特点通过夸张、拟人化的手法,创作出富有情趣及创造性的卡通作品,体验卡通形象的设计过程,提高绘画能力。

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拟人化的卡通》教案 篇3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了解综合版画的艺术特色。

2、结合多种版画技法,创作一幅有情趣的作品。

3、在创作过程中,培养学生寻找生活中美的元素,培养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综合版画的技能技巧。

教学难点:材质与技法的选择与构思。

教学准备:各种可以制版的材质、油墨、水粉色、调色盘、纸等

教学过程

一、教学准备:检查用具准备

二、游戏导入

1游戏,大拇指上涂上少量颜色。(注意控制水分)在一张废纸上印出指印。

①看一看能不能印得出来。

②可多印几个看看会不会发生改变,同桌之间也可比较一下有什么异同。

③想一想这种纹理有什么特点呢?

这个就是指纹,指纹在人的一生当中基本上不会发生变化,不同的人指纹相同的概率也很小,大概只有万分之一。所以这在古代也是一个重要的法庭证据之一,用来辨别一个人的身份,但是现在科学技术发达了,人们有更先进的方法来辨别。(DNA检测)它的准确度可达百亿分之一。

2、提问:生活中除了指纹之外,还有哪些物质也有它们各自特有的纹理呢?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各种材料:瓦楞纸、纱布、果皮、树叶……

揭示课题:用各种材料来制版

三、讲授新课

作品赏析

1、欣赏冯兆平《海静潮初落》观察画面中木纹、网纹的巧妙利用,猜一猜这些特殊肌理效果的制作材料分别用了什么?

2、课本中的学生作品,通过对作品的对比展示,介绍多种风格与特点的版画作品。

3、你还能发现哪些新奇有趣的制版材料?它们能够运用到哪些形象的表达上面呢?学生间相互交流。

技法研究:综合版画是一种风格多样、技法灵活的版画形式,可以根据画面需要选择多种技法。

四、制作过程

1、画稿选择一个你喜欢的题材设计一个画稿。注意选择突出凹凸特点的题材。

2、制版用剪刀或刻刀把造型的各部分剪下,用胶水贴在底板上。

3、印刷铺上纸后均匀的磨平。(中间可看看印刷的效果,如果不够再涂墨印刷,注意纸的位置不能移动)4、完成

五、艺术实践

提出作业要求:根据本组采集到的制作材料,选择一个主题,进行综合版画的创作。

以组为单位或尝试各组相结合,合作完成作品。

六、教师辅导教师指出共性问题,并作个别指导。

七、展示点评

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拟人化的卡通》教案 篇4

美术教案

(第二学期)

六年级

小白

第1课 明暗与立体

课时:2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了解明与暗的关系学习简单的素描。教学重点:铅笔的使用与表现方式。教学准备:石膏、范作、幻灯。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阶段

1、欣赏素描画。

2、讨论立体感的产生原因。

3、物体的明与暗。

三、新授阶段

1、明与暗的产生原理。

2、模拟明与暗的关系与变化。

3、素描中的明与暗的分解。

亮面、灰面、明暗交界、反光、暗面、投影

4、素描的神奇表现力。

5、简单示范、步骤。① 构图观察。

② 描线。

③ 调整。

⑤ 调子、排线。

⑥ 整体、局部——局部、整体

⑦ 微调

6、欣赏大师的素描作品。

四、学生作业

1、构图草稿。

2、素描调子。

五、巡视指导

六、课后小结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回顾阶段

① 构图观察。

② 描线。

③ 调整。

⑤ 调子、排线。

⑥ 整体、局部——局部、整体

⑦ 微调

三、学生作业

1、上调子、排线。

2、由线深入。

3、层层叠加。

4、远近观察。

四、点评展示

五、课堂拓展 1、3D效果的视觉素描。

六、总结反思

第2课 寻找美丽的踪迹

课时:1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认识和发现生活中、大自然中的美。教学重点:美的感受与美的特征。教学准备:范作、幻灯。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阶段

1、什么是美?

2、视觉的美与心情的关系。

3、让我们去寻找美。

三、新授阶段

1、大自然的美。① 自然的风景

② 自然的天气

③ 自然的植物

⑤ 自然的动物

⑥ 自然的和谐

2、生活中的美。

① 美的装饰 ② 美的生活

四、课堂拓展

1、用相机记录下你寻找到的美。

2、分享美的图片和美的心情。

五、总结反思

第3课 记录色彩

课时:1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认识发现自然中光线作用下的色彩变化,感受色彩的魅力。教学重点:尝试运用多种方法表达对色彩的感受。教学准备:范作、幻灯。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阶段

1、看视频,感受光线下色彩的变化。

2、初步了解光和色的关系。

三、新授阶段

1、自然界中的光和色。① 视频展示

② 图片展示

2、结论:自然中的景物会在光的不同照射下,产生不同的色彩变化。

3、美术作品中的光和色。① 色彩的体会。

② 色彩的情绪。

4、理解光和色。

5、色彩的对比与调和。

6、表达光和色。

四、学生作业

1、构思草图。

2、上色完成。

五、巡视指导

六、点评展示

七、收拾整理

1、运用水彩水粉的学生保持桌面的干净整洁。

八、总结反思

第4课 雕刻的乐趣

课时:2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了解雕刻工艺的材料、工具、程序及其艺术特点,感受雕刻工艺的美。

教学重点:雕刻的技法和要领。教学准备:范作、幻灯。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阶段

1、欣赏雕刻作品,感受雕刻的魅力。

三、新授阶段

1、雕刻的表现方式。

① 圆雕:是三维立体的造型,观察者可以从不同角度看到物体的各个面。

② 浮雕:雕塑和绘画结合的产物,是平面上凹凸起伏的形象。

2、分析雕刻作品的艺术特点。① 出示一件雕塑作品并进行分析。② 对比不同的雕塑作品。

3、雕塑的制作工具。

① 泥,石头

② 麦克笔 ③ 雕刻刀

4、简单示范创作。① 麦克笔画草图。

② 开始雕刻。

四、学生作业

1、感受雕刻的乐趣。

2、练习雕刻的刀法。

五、巡视指导

1、指导学生学会用工具。

六、课堂拓展

1、生活中用到的雕塑艺术。

七、收拾整理

1、保持桌面整洁。

八、小结反思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回顾阶段

1、回顾雕塑的制作方法。

2、再次了解雕塑的工具及其运用安全。

三、新授阶段

1、雕刻中的创意。① 镂空法 ② 浮雕法

2、雕塑的发展。

3、各个年代的雕塑欣赏。

四、学生作业

1、尝试做一个简单的雕刻作品。

五、巡视指导

1、注意学生工具的安全使用。

六、收拾整理

1、保持桌面整洁。

七、总结反思

第5课 浮雕

课时:2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利用雕刻的简单技法,用泥板制作浮雕。教学重点:了解浮雕的风格和立体雕刻的区别。教学准备:范作、幻灯。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阶段

1、什么是浮雕。

三、新授阶段

1、泥浮雕的工艺。

2、泥浮雕的作用。

3、泥浮雕的欣赏。

4、我们也来制作泥浮雕。① 揉泥

② 拍泥板

③ 割泥板边

⑤ 窗框

⑥ 刻画

四、课堂拓展

1、美丽的浮雕艺术。

五、小结反思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回顾阶段

1、回顾浮雕的制作方法。

三、新授阶段

1、欣赏范例

2、材料的检查和准备。

四、学生作业

1、分组合作。

2、构思作品。

3、分工合作。

五、巡视指导

1、注意学生工具的安全使用。

六、点评展示

七、收拾整理

1、保持桌面整洁。

七、总结反思

第6课 画扇面

课时:1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运用中国画的笔墨技法画扇面。教学重点:能够体现中国画的特点。教学准备:范作、幻灯。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阶段

1、中国的扇子。

2、古代的扇面。

三、新授阶段

1、扇面的风格。

2、扇面的特点。

3、不同扇面的不同配色。

四、学生作业

1、制作扇面。

2、绘制扇面。

五、巡视指导

六、点评展示

七、收拾整理

1、保持桌面和教室的整洁干净。

八、总结反思

第7课 工笔花卉

课时:1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认识工笔画,并用毛笔学习工笔的勾线。教学重点:工笔画的用笔和各种常用笔法。教学准备:范作、幻灯。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阶段

1、看看这些画,他们是什么画?

三、新授阶段

1、中国画的种类。

2、工笔画和水墨画的区别和联系。

3、工笔花卉。

4、工笔画的笔。

5、工笔画的勾线技巧。① 起笔

② 运笔

③ 收笔

四、学生作业

1、学习勾线。

2、学习上色。

五、课堂拓展

1、用狼毫、白云笔临摹完成一幅工笔作品。

2、工笔与水墨的搭配。

六、巡视指导

七、点评展示

八、收拾整理

1、保持桌面和教室的整洁干净。

九、总结反思

第8课 我设计的服装

课时:2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尝试设计一套漂亮的服装。教学重点:了解设计的概念,并初步懂得设计。教学准备:范作、幻灯。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阶段

1、什么是设计。

2、什么是服装设计。

三、新授阶段

1、简单了解服装设计的起源。

2、服装设计的作用。

3、中国服装的发展。

4、现代服装的多元化。

5、服装设计的步骤。① 构思

② 草图

③ 手绘稿

④ 样稿 ⑤ 成品

四、课堂拓展

1、用生活中的各种材料来设计服装。

六、小结反思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回顾阶段

1、回顾服装设计的步骤。

三、新授阶段

1、服装设计的展示与欣赏。

2、构思的来源。① 大自然风景

② 可爱的动物

③ 生活的细节

四、学生作业

1、绘制服装的草图。

2、制作立体造型的服装。

六、巡视指导

七、点评展示

八、收拾整理

1、保持桌面和教室的干净整洁。

九、总结反思

第9课 图文并茂

课时:2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用连环画或者插画的方式表现自己编的故事。

2、学会欣赏和运用图文并茂的创作方法。

3、感受画面搭配故事的创作乐趣。

教学重点:怎么自编故事,画面怎么才能生动好看。教学准备:幻灯、范作、图文漫画书、实例、绘画工具。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阶段

1、看漫画并观察画面特征。

2、画面上有图像和文字两个部分构成。

三、新授阶段

1、什么是图为并茂。

2、图为并茂的形式有哪些? ① 单幅插图

② 多格漫画

③ 分格漫画

3、欣赏经典著名的漫画。

4、现代的图文并茂形式。

① 更丰富

② 更自由

③ 更鲜艳

5、漫画里的故事,有什么特点?

6、怎样编故事。

四、学生作业

1、分组

2、讨论

3、编故事

六、巡视指导

七、说故事大赛

八、互评总结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回顾阶段

1、回顾故事的情节和设定。

三、新授阶段

1、根据故事画画。

2、选择故事关键重点的部分绘画。

3、选择表现形式。

4、选择表达的方式。① 单格

② 四格

③ 八格

④ 多格

5、颜色与内容。

6、主题与背景

四、学生作业

1、草图构思。

2、描线上色。

六、巡视指导

1、指导学生正确描绘自己的想法。

七、点评展示

1、展示叙述最清楚也最漂亮的作业。

八、课堂拓展

1、图为并茂的形式发展。

九、总结反思

第10课 宇宙之旅

课时:2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运用形状、色彩等造型元素来表现宇宙情景。教学重点:大胆想象与小组合作并运用不同方法和材料。教学准备:幻灯、实例、绘画工具、手工工具。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阶段

1、看视频感受宇宙的美。

2、你想去宇宙旅行吗?

3、你会坐什么样的交通工具?

三、新授阶段

1、认识宇宙飞船。

2、了解有关宇宙飞船的相关知识。

3、分析宇宙飞船的作用和功能。

4、欣赏不同的宇宙飞船。

5、设计师眼中的宇宙飞船。

6、制作宇宙飞船的材料。① 纸盒

② 瓶子 ③ 各种装饰物 ④ 其他材料 ⑤ 颜料

7、分组讨论

四、小结反思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回顾阶段

1、回顾宇宙飞船的设想。

2、检查材料准备情况。

三、新授阶段

1、材料分析与特征。

2、材料组合的方式。

3、看一看其他同学做的宇宙飞船。

4、讨论与认识。

四、学生作业

1、分组构思。

2、选材制作。

3、分工完成。

六、巡视指导

1、指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

七、点评展示

1、展示最有创意和漂亮的飞船作品。

八、收拾整理

1、收拾自己产生的垃圾,保持桌面和教室的干净整洁。

九、总结反思

第11课 奥运精神

课时:3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了解有关奥运的知识,认识什么是奥运精神。教学重点:奥运相关的宣传设计知识。教学准备:幻灯、实例、绘画工具、手工工具。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阶段

1、看视频——《运动会上》

2、你看到了什么?这是什么活动呢?

3、世界著名的体育盛会——奥林匹克运动会。

三、新授阶段

1、说一说你对奥运会的认识。① 运动 ② 比赛 ③ 盛大 ④ 交流

2、认识奥运会。① 奥运会的起源。

3、奥运会的历史。

4、奥运会的发展。

5、奥运会的核心精神——奥运精神。

6、奥运精神的意义。

7、奥运的历史作用。

8、你对奥运有什么新的体会。

四、学生作业

1、回去收集有关奥运的宣传资料。

五、小结反思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回顾阶段

1、奥运的基础知识。

2、检查材料准备情况。

三、新授阶段

1、你们收集的宣传形式中有哪些?

2、奥运会的宣传。

3、宣传的方式。

① 媒体宣传:广播、电视。

②平面宣传:招贴、海报、DM单、画册、传单。③ 口号宣传:口号传播、歌曲宣传。④ 形象宣传:多形式主体统一宣传。

4、在众多宣传方式中,用的最多的是哪种。

5、感受奥运宣传的魅力。(视频或图片)

6、讨论小结:你对宣传有什么样的感受?

四、学生作业

1、下去了解平面宣传的内容。

七、小结反思

教学过程:(第三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回顾阶段

1、宣传的作用。

三、新授阶段

1、认识宣传设计中的——平面设计。

2、平面设计的种类。① 招贴 ② 海报 ③ 传单、DM单

④ 画册

⑤ 宣传符号、标志、图形

3、宣传的目的与作用。

4、宣传的统一性与多样性。

5、人性化宣传与强加式宣传。

6、招贴海报的设计步骤。① 构思 ② 草图 ③ 创意 ④ 设计 ⑤ 反复修改 ⑥ 制作 ⑦ 完成 ⑧ 使用

四、学生作业

1、招贴。

2、海报。

3、其他。

七、巡视指导

八、点评展示

九、总结反思

第12课 二十年后的学校

课时:2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了解校园规划并对学校进行设计。教学重点:建筑设计的简单步骤。

教学准备:幻灯、实例、绘画工具、手工工具。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阶段

1、看平面图。

2、分析学校的平面图。

3、建筑设计。

4、建筑的功能性和设计感。

三、新授阶段

1、看一看其他学校的平面图。

2、看一看其他学校的照片。

3、对比分析。

4、想象未来的学校。① 功能 ② 设计

③ 风格

5、步骤 ① 画图 ② 立体造型

四、小结反思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回顾阶段

1、学校的未来联想。

2、检查材料准备情况。

三、学生作业

1、分组。

2、构图。

3、画图。

4、制作。

四、巡视指导

1、指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

五、点评展示

1、展示奖励合作默契和表现不错的小组。

七、总结反思

第13课 毕业啦

课时:1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运用

教学重点:建筑设计的简单步骤。

教学准备:幻灯、实例、绘画工具、手工工具。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阶段

1、毕业演说。

2、学生生活总结。

三、新授阶段

1、毕业照——有意义的毕业照。

2、制作毕业照的背景。

3、构思讨论。

4、材料准备。

四、学生作业

1、分组。

2、分工。

3、制作。

4、合作加工。

5、装饰。

6、开始拍照。

五、巡视指导

1、指导学生注意拍照的构图和创意。

六、点评展示

1、展示奖励合作展示最有趣和意义的小组。

七、总结反思

第14课 电脑美术——电子报

课时:1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了解电子小报的基础组成要素及板式安排。教学重点:用电脑软件如何制作电子报。教学准备:幻灯、实例、电脑。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阶段

1、看图分析。

2、电子报的认识。

3、电子报的组成要素。① 标题 ② 图像 ③ 文字 ④ 排版设计

三、新授阶段

1、电子报的设计软件。

2、认识软件的基本功能。

3、基本操作。

4、制作方式。① 构思 ② 制作 ③ 输出

四、学生作业

1、根据主题收集素材。

2、构思制作电子报。

五、巡视指导

1、指导学生学习利用电脑工具的组合运用。

六、点评展示

1、展示制作最好的学生给予奖励。

七、保存文件并关闭电脑

八、总结反思

第15课 我国古代建筑艺术

课时:1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认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教学重点:建筑的不同风格认识。教学准备:幻灯、实例。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阶段

1、课题导入。

2、了解古代建筑艺术的基本法则。

三、新授阶段

1、欣赏中国古代建筑。

2、分析发现建筑的风格。① 外观造型 ② 建筑结构 ③ 群体布局 ④ 装饰色彩

3、小结:中国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四、课堂拓展

1、欣赏故宫之美。

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拟人化的卡通》教案 篇5

六年级下册

逸夫教育集团美术教研组 第1课

多种多样的现代建筑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中外著名建筑,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外建筑艺术的特色及其高超的建筑设计水平,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类的思想感情。

2.通过欣赏,让学生了解建筑是一种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艺术,在服从功能需要的基础上,表现出各自不同的艺术风格,从而使人类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3.通过了解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培养和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建筑是美术的一个重要门类。它不仅是单纯的技术科学,而且是带有一定(有时则是极高度)的艺术性的综合体。建筑是一种在三度空间中存在的具有体积、平面、线条、色彩等因素的立体作品,与雕塑有某些相似之处,再加上它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始终与雕塑、绘画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一般都习惯把建筑归入“造型艺术”的范围。

正因为建筑具有技术与艺术的双重性,所以,它作为上层建筑,和其他艺术一样,总是反映一定时代的社会精神面貌、情趣和理想,也是人类文明的象征。许多优秀的建筑,不仅是建筑艺术的典范,而且是民族的骄傲和城市的象征,如中国北京的天安门、故宫,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等。

二、欣赏图片 1.人民大会堂 [中国] 人民大会堂建成于1959年。它反映了新中国建立十周年期间建筑艺术的新水平,吸收了西方古典建筑的一些手法与中国古典建筑的形式,但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经过改造,体现了自己的面貌。

人民大会堂正面有12根高25米的浅灰色大理石门柱,在联体上也以柱廊相连,顶部为琉璃檐,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2.悉尼歌剧院[澳大利亚] 悉尼歌剧院的设计师伍重,运用象征性手法,把整个建筑设计成像一艘乘风破浪的大帆船,具有十分鲜明的艺术个性,也使这一建筑成为澳大利亚悉尼市的重要标志。该建筑建成于1973年,外形像巨大的贝壳。从四面八方看,它都是一个漂亮的立面造型,甚至从飞机上看也很美观。建筑师将歌剧院的音乐厅、歌剧厅、餐厅的上方,覆盖了三个像贝壳又像白帆的大屋顶。该建筑由两个既分离又相互联系的部分组成,其一是挂贴石片的平台和基座,其功能包含了汽车人口、工作场、排演室、更衣室以及各种服务设施;其二则是一系列庞大的拱顶或“薄壳”覆盖于两个厅堂及前面的餐厅上。

3.巴黎蓬皮杜艺术文化中心[法国] 此建筑建于1977年,位于距巴黎圣母院、卢浮宫不到一公里的老巴黎市中心区。它是一个设备完善的棚屋,系由层层的均匀空间,从外部以一个自由的结构框架支撑而成。整个建筑物不论平面、剖面及立面均能予以改变,以应付一切不可预知的变化。这样一个可以不断改变的构造,就像是一个钢铁组合的工具箱和一个可以攀爬的构架。建筑物有一半埋在地下,其余部分依照南北轴方向安置于雷纳大道旁,使广场能隔绝噪音与烟尘,同时也保持了雷纳大道的特点。柱梁、楼板、管道全部暴露在建筑物外面。临街的立面挂满了各种设备管。朝向广场的立面还有一条粗大的透明圆管,从地面蜿蜒而上。因此,建筑物的外观管道交叉重叠,复杂多变,而内部结构简单大方。数十年来,它已成为工业化色彩十足的人类新文明的标志性建筑。

第二课时

三、叙述感受

要注重视觉效果的感受,启发对生活的联想,达到升华情感的目的;从造型、结构、色彩、环境等方面对建筑作品进行分析。学生学习建筑艺术的基本知识,了解建筑艺术的形式美法则,并运用到对建筑作品的评述之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尝试,培养他们敏锐的视觉意识,能够对建筑作品做出积极的反应,并保持自己独特的审美趣味,创建他们认可的教学情境。

四、分析建筑物的特点

五、教师解惑

六、总结

现代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建筑家们广泛运用高科技成果和不断更新的建筑材料,以现代观念和崭新的思路来营造功能齐全、造型简约、寓意深刻和风格多样的现代建筑。本教材从欣赏导人,以不同类型、风格的经典建筑为对象,分别从造型结构、光影变化、色彩及环境等方面加以提示,启发学生进行联想,引导学生用体积、空间的认识方式感受优秀的建筑作品的魅力。本课所选用的中外建筑作品就是精彩纷呈的众多现代建筑中的一部分。这些现代建筑以它们崭新的形象、独特的魅力展示在人们面前,昭示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七、评价

1.通过欣赏中外现代建筑图片,学生对建筑中技术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这一特点是否有了初步的认识。

2.学生能否用自己的语言把欣赏中的体会与感受表达出来。

广场、大连广场、法国巴黎协和广场等现代广场,用直观的图像让学生迅速理解广场的含义。同时开拓学生眼界,启发学生的思维。

二、欣赏分析

赏析图片时,要从广场的整体布局介绍到局部,重点赏析雕塑。可以从广场的文化特色(历史、艺术、政治、经济等)、建筑风格、整体布局、表现手法、材料使用、色调处理、环境效果、社会效应等几个方面做介绍。着重赏析它的中心建筑与雕塑,为创作做好铺垫。

三、创新设计

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设计时,帮助学生共同挖掘自然与人文特色,并注意对城市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的保护,将其融人设计构思中。

小模型的制作宜采用易定型、易加工的材料,可以尽量运用色彩、质感与实物相近的材料制作模型。

在一般条件下,建议以纸制材料和陶泥为主(一堂课以一种材料为主),这两种材料的可塑性都很强。用泥做模型,可以用捏、掏、挖、堆等手法,作品立体感很:强,做完后还可以再进行涂色、镶嵌等加工;用纸也能制作立体、半立体模型,可以通过折剪、折叠、重叠、压制、弯曲等造型手法,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加入“挖、刻、插、接”等手工技法,提高学习难度。教师可以先进行一件作品的示范。在示范过程中,教师着重讲授雕塑的制作手法,强调空间上的分布应聚散有致,主题应突出,让学生学习、思考和借鉴。练习前,可以让学生用语言初步阐述设计方案,或用绘图的方法表现出来。

第二课时

四、手工制作

可以根据材料的类型、学生的兴趣将学生分组,分小组准备陶泥或纸张等雕塑材料,围绕一个设计方案分工合作,最后组合成一件较大型的作品。例如,大家可以在一块大纸板上先绘制一幅:简单的城市广场效果图,然后再分别制作广场中的物件模型,如中心建筑、雕塑、喷泉、电话亭、长椅、路灯、音响、地砖等,摆放在图纸上,形成沙盘式的立体图纸。教学时,可以要求每个学生只需完成广场的中心建筑和雕塑模型,也可以建议学生分组进行合作,4~6人为一组,每组同学共同设计,再进行分工,分别制作广场的个件,如中心雕塑、路灯、长椅、喷泉、垃圾桶、草坪、树木、健身器材等,组合成一个富有特色的城市文化广场。’鼓励同学们把本课制做的雕塑作品进一步完善,在本班和其他班级之间进行交流展示。引导学生学会接受和理解他人的艺术作品,提高合作交流能力。

这是一个把学生原有认识反映出来的课程。学生的设计可能会比较简单,可是会对以后的学习有所帮助。教师应该充分挖掘出学生作品中的优点,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勇于表现。

五、展示交流、评价

鼓励同学们把本课制做的雕塑作品进一步完善,在本班和其他班级之间进行交流展示。引导学

生学会接受和理解他人的艺术作品,提高合作交流能力。

教师应该充分挖掘出学生作品中的优点,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勇于表现。

第4课

长大后的我

教学目标:

1.能运用以往所学的人物动态知识,自然顺畅地表现人物的动作。

2.使学生能根据创作主题,合理选择色调、背景、创作手法等,体验创作的乐趣。3.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积极报效祖国,热心服务公众。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课前可以播放一些对社会有贡献的人物的工作影像,让学生感受到满足他人的需求、对社会的奉献就是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好方式。另外,还可以用谈话、讲故事等方式,让学生天马行空、无拘无束地展开想象,触发他们对未来的热切向往。

二、谈一谈

让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从事的职业以及最向往的生活方式,并且说出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过程、步骤,在学生的脑海中积累创作的元素。

三、创作

教师要注重学生以往所学技巧的综合运用,如:构图、色调、创作手法、人物表情与动态等。教师可以结合一些学生作品的欣赏来完成这一任务,把欣赏与创作有机地融为一体。同时,作品也集中体现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二课时

四、作品欣赏

在作品欣赏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体会示范作品在主题、构图、创作手法上的不同之处,为学生作业的丰富提供有效参考;欣赏之后,教师可以对学生所表现的题材、内容、环境等做必要的提示或要求,使学生创作时,目标更为清晰。

五、、评价

1.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运用多种绘画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对创作主题有独特见解的学生要多鼓励。

2.将学生的作品看成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既可以整体评价,也可以把教师对作品的要求或者评价的各项指标细化,具体指出哪方面比较突出,哪方面做得不够,最让人感动的是什么„„在每一幅作品中寻找闪光之处。

否便于提拿;(⑦)是否符合消费人群或拥有者的审美习惯和兴趣爱好;(⑧)成本是否得当„„ 在设计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从两方面人手:一是运用现成的物品进行改装,这种做起来更简便,省去了折叠立体造型的烦琐过程,同时,如果运用得当,也能体现“巧”字;二是根据所要包装物品的外形特征进行折、叠、包、裹等,其制作难度或许会比前者难一点,但它的可塑空间更大,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开发。

要体现包装设计的巧妙,第一需从材料的选择上多下工夫,媒材要服务于被包装的物品,使其体现出可爱、自然、优雅、热情、超前等不同情调,同时展现出不同区域的民族文化和设计者的兴趣与爱好;第二需从装饰设计上多下工夫,指导学生设计时要尽量与所用的材料风格相吻合,以便完整地体现设计者的构想。

四、作品展示

五、评价。

1.根据作品的风格、材料、外观设计、悦目程度等设立不同项目的奖励,如:最佳选材奖、最富创意奖、最佳设计师、最受欢迎奖等,尽可能找到每件作品的闪光之处,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将教学活动的主题继续下去,让学生之间、亲友之间、师生之间互赠礼物,并且让得到礼物的人给赠送者回寄一封书信,信上对礼物以及包装进行评价,将教学延伸到课堂之外。

第7课

我的留言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掌握一些简单的装帧常识和装订方法,并能合理地运用到制作中。2.使学生能运用各种手法和材料,设计出有个性的新颖的作品。教学重难点:装帧留言册。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先组织学生开一个简单的“毕业Part”,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离别的感受和今后的憧憬。在活动中,教师可以指定部分同学做记录,将大家表达的主题分类记下来。

毕业的时刻总是令人难舍难分的。在毕业即将到来的时刻,总有许多感慨、许多祝福,留在同学之间、师生之间。本课以毕业留言为课题的切人点,组织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有纪念价值的物品,让学生把老师的教诲、同学的友谊留记在册。这本留言册将锁住同学们童年的记忆,给欢乐的小学时光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同时,也巧妙地将思想、道德、情感教育融入到美术活动中来。

二、讲解装帧的历史以及装帧的几种方法

●卷轴装又称卷子装,它是早期的图书装帧形式,与装裱好的书画相似。在长卷帛书、纸书的

左端安装木轴,旋转卷起。

●旋风装在一素纸长卷上面依次粘贴书页,每页正反两面书写文字,展开长卷可翻页阅读。这种装订特点是外表仍为长卷,里面却是错落有致的书页,实为介于卷轴装和经折装之间的一种装订形式。

●经折装又叫梵夹装、折子装。将图书长卷按一定宽度左右折叠起来,加上书衣,使之成为可以随时展读的册子。历代刊刻佛经道藏,多采用这种装订形式。古代奏折、书简也常采用这一形式。

●蝴蝶装将每页书在版心处对折,有文字的一面向里,再将若干折好的书页对齐,粘贴成册。采用这种装订形式,外表与现在的平装书相似,展开阅读时,书页犹如蝴蝶两翼飞舞,故称为蝴蝶装。蝴蝶装改变了沿袭千年的卷轴形式,适应了雕版印刷的一页一版的特点,是一重大进步。

●包背装将印好的书页版心向外对折,书口向外,然后用纸捻装订成册,再装上书衣,由于全书包上厚纸作皮,不见线眼,故称包背装。

●线装线装书是传世古书籍最常用的装订方式。它与包背装的区别是,不用整幅书页包背,而是前后各用一页书衣,打孔穿线,装订成册。

三、外观设计

四、设计装订方案

先征集老师、学生的“毕业赠言”,从中挑选一些比较好的内容进行主题设计和创作,或者先召集全体同学模拟召开“毕业联欢会”,说一说自己即将毕业的感受和心情,根据自己的感受或对未来的憧憬进行有创意的设计。

第二课时

五、具体制作

1.组织学生根据发言的主题进行留言册的设计。

在设计初稿时,教师可以提供一些优秀范例供大家参考;提示他们如何将设计意图体现在设计外观上,还可以就地取材,将无生命的材料变成有生命的作品,使留言册看起来更为丰富、有趣,充分展现每件作品的魅力。

2.根据每个人设计的留言册的外部造型,进行较为合适的内页设计(见书中图解)。内页设计形式多样,要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外观设计的装饰风格,根据主题思想和个人爱好选择绳、线、钉等材料进行装订,这样才能确保留言册既美观,又实用。

六、评价

1.能否选用合适的纸材,综合运用以前学过的美术知识,设计出一本具有自我收藏意义的留言册。

2.留言册外形设计、封面和内页装饰是否有特色。

1黄洋界保卫战发生于1928年8月30日。湘赣两省敌人纠集四个团的兵力,乘毛泽东、朱德率领的红军主力远在湖南桂东欲归末归之机,对井冈山根据地发动第二次“围剿”。红军以不足一个营的兵力,在人民群众及地方武装的支援配合下,凭借黄洋界天险,英勇奋战,顽强抵抗,经过一天的激战,终于击溃了敌人,取得了黄洋界保卫战的伟大胜利。雕塑《黄洋界保卫战》表现的是红军战士和赤卫队员齐心协力、居高临下、奋勇抗击来犯之敌以及保卫黄洋界、保卫井冈山、保卫红色根据地的战斗情景。

四、认识雕塑

●圆雕:是指立体的、不经过造型压缩的具有三维空间的雕塑作品,它要求适合四周观赏。●浮雕:是介于绘画和圆雕之间的一种艺术形式,无论是高浮雕还是浅浮雕都是将体积压扁的一种雕塑技法。

●雕塑从功能上可分为纪念性雕塑、装饰性雕塑、园林雕塑、陵墓雕塑、架上雕塑、章牌雕塑等。

●雕塑从形式上可分为圆雕、浮雕(高浮雕、浅浮雕)、镂空雕(透雕)和彩塑等。

五、评价

1.在课堂教学中,同学们是否对欣赏活动感兴趣,是否认真观察和欣赏雕塑作品,是否认真探索,是否积极发言。

2.通过教学,学生是否了解雕塑的各种表现形式、表现手法和材料。在欣赏作品《井冈山会师》和《黄洋界保卫战》时,学生是否能结合自己查阅的资料,讲述“井冈山会师”和“黄洋界保卫战”的故事,并能对雕塑作品表现的红军战士动态、精神面貌及心理活动展开联想。3.通过教学,同学们是否受到了思想教育。

第10课

写意山水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学习中国画的写意山水,初步了解中国山水画发展的概况,并对其材质、形式和内容有所认识。2.让学生通过对中国山水画作品中表现的传神与魅力特点的欣赏,提高审美能力和分析作品的能力。3.使学生通过本课学习,感受到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和家乡的感情,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以欣赏山水图片和以山水为内容的音乐片为导人。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文人墨客都为祖国的锦绣山河所倾倒。画家们走遍三山五岳、大江南北,搜尽奇峰打草稿,创作了大量的山水画作品,以至于山水画逐步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画科,与花鸟画、人物画形成中国画的三大画科。中国的山水画既表现了自然景物的景观美,同时又包含着画家对大自然的审美选择和情感寄托。诗人和画家们善于将自己的思想感情融人被描写和描绘的对象之中,追求诗和画的意境,做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二、欣赏

黄宾虹的《溪山深处》,画家以浑、厚、华、滋四字来体现造化的内美,即把大自然画得雄浑、厚重、华美、滋润,以此透露内在的生生不息之意。此画山石树木融为一体,同时又觉浓密之极,厚重之极,层次非常丰富,仿佛深层之中蕴含着一种意象。学生在欣赏时,着重感受画面的朦胧美,注意品味中国山水画的用墨既分明又融洽的笔墨特征。画家独到的笔墨,实现了传达造化“内美”和“神韵”的理想,同时也把中国画的笔墨特征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另一幅写意山水画《山村飞瀑》是画家李可染的作品。李可染是继黄宾虹之后最具当代性的山水画家,他的卓越之处在于用传统笔墨形式表现崭新的精神气象,是能够同时兼顾传统与写实的当代画家。《山村飞瀑》一扫逸笔优雅的文人积习,用浓厚的墨形成基调,一股清泉瀑布飞流直下,急促撞开沉I;司的墨色,探索“光”与墨的变化。画面构图饱满,山势迎面而来,瀑布浓缩为一条白色的裂隙,画家用沉涩的笔调一寸一寸地刻画出绵绵密密的山峦并深人到画面的每一个角度。他的写意山水画的特点不但画“所见”,而且画“所知”、“所想”,从写实的“写意”跃入重在理想的境界,让人体验画山有骨、画水得韵、重墨不薄、苍笔不枯、润笔不浮和笔墨层次的变化,以及整体气势和生命的节奏感。第二课时

三、展开讨论

以“我看到的山水和画家表现的山水”为题展开专题讨论,通过对比,认识、了解画家是如何用笔、用墨表现山水的,从而达到认识、了解、学习中国画勾、皴、染、点等技法特点的目的。

四、技法示范

勾,用不同浓淡墨勾出山、石的轮廓;皴,用淡墨皴出山石的结构,表现山石的凹凸起伏的质感;染,用淡墨渲染山石的立体感;点,用不同的墨点丰富山石的结构。写意山水注重意象,在研习古人山水画传统时多一些理解和意会,山水画动人的意境离不开大自然的美丽景色(树木、云、溪等)。

教师可以演示山水画用笔方法,如中锋、侧锋、逆锋的运笔效果。表现云和水多用中锋,’画出的线条轻盈流畅。而表现树木则多用逆锋,画出的线条则苍劲、雄健。要画出一幅好的山水画,线条一定要刚柔相济,有质有韵、韵是线条运动的韵味、韵律、节奏,表达主观的精神。质是描绘客观对象的真实写照。

在强调用墨方法时,可以让学生先体验破墨法,即浓破淡、淡破浓、水破墨、墨破水、色破墨、墨破色的效果,也可用泼墨法来体现水和墨浓淡相宜的层次。让学生体验中国画用笔用墨的妙趣。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回忆、欣赏临摹体会用笔方法,达到从技能学习提升到美术文化学习层面,运用绘画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促进祖国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5画家,又是革命战士,他们以刻刀为武器创作的木刻版画作品对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以其特有的魅力唤醒了无数有良知的中国人。

二、尝试体验

第一步先教使用刻刀,这个阶段主要让学生熟悉木版画的刀感,掌握用刀的方法、技巧; 第二步是赏析优秀木版画作品,开拓学生眼界,提高审美水平,为创作打下基础; 第三步进行创作版画的学习,以开发少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为最终目标; 第四步引导学生交流学习,展示作品,进行自我分析和相互评价。

三、技法

木刻讲究刀法,握刀的姿势很重要,一般为一手握刀,一手扶刀,相互制约,稳固刀口。刻痕效果分别为平口刀粗犷奔放、明快果断;三角刀精妙人微、刀法多变,体现力之美;圆口刀舒缓粗拙,富有韵律、节奏。第二课时

四、欣赏分析

引导学生创作,可以从画稿开始,首先把自己的想法画出来,绘制在板上,要注重画面既简洁又富有趣味性的设计,省去繁杂细节,突出主要轮廓。然后根据画面内容,选择合适的刻刀进行刻画,用刀要注意力度均匀,通气连贯;印的时候,油墨要滚均匀,纸要覆盖平整,木蘑菇压印时要处处到位,力度合适。教师可以现场演示或运用多媒体课件解析一次木版画的制作步骤。

提醒学生在发现油墨不足时,不要将整张纸掀离版面,应及时补充,局部修改。

在创作过程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欣赏各自作品,交流体会与建议。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建构一种全新、开放、自由的相互学习的关系。

五、探究创新

六、展示评析

1.是否积极参与活动的过程,体验到成功的喜悦。2.是否能自己创作想象丰富、趣味十足的作品。3.是否了解木版画的特点,掌握木版画的制作过程。4.是否了解不同刻刀的使用方法和表现效果。

5.作品是否体现木版画的特点,构图是否合理,是否有美感。

七、课后拓展:作为更深一步的学习,还可向学生介绍其他种类的版画,如丝网版、石版、铜版等,开阔学生的眼界。

第13课

现代陶艺

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初步了解陶艺的历史、价值、艺术形式和基本特点,了解陶艺的装饰技巧,了解阴干、素烧与釉烧、彩烧的制作工艺。

2.理解并熟悉陶艺的制作流程,掌握陶艺泥条成型、泥板成型和徒手捏制的方法,能根据不同的制作方法创造性地制作小型的陶艺作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陶艺塑造方法的学习与体验。

教学用具:泥、泥塑工具(可以使用专业成型工具,也可以用其他相似材料代替)。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陶(瓷)器作为一种生活用品,广泛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吃饭的碗、喝茶的杯、煲汤的钵、插花的瓶、存钱的罐等。我们自小就摸着各种不同风格和样式的陶瓷器长大,在无意识中形成了对陶(瓷)器的直接观感。我们日常接触的陶(瓷)器虽然未必具有艺术晶的性质,但却为我们建立了品评陶瓷制品好与坏、精与粗、雅与俗的基础。所以,留意一下我们会发现,没有一种艺术晶能像陶(瓷)器一样深入寻常生活。

二、欣赏分析

《陶艺——人物》(作者罗小平)本件作品,以大张薄泥片运用卷、压、叠、摁的手法及朴素的原始熏烧工艺为形

式语言,体现了“气韵生动”、“以形写神”的美学原则。作品的造型特征与成型手段

朴拙,既浑然一体,又富于变化。

《陶艺——犀牛》(作者周国桢)作品体现了“朴素就是美”的艺术真谛,它脱掉了华丽的外衣——颜色釉,是用一条条泥土盘筑而成的,让至善至美的泥土与火焰烧结凝集的“力”,直接占据空间与视觉场,效果有如汉代石雕一样粗糙有力,富有质感。回旋起伏的泥条错落有致,形成似与不似的视觉效果。《三彩绞釉射猎俑》

唐三彩是一种盛行于唐代的低温釉陶器,以黄、褐、绿为基本釉色,人们习惯地把这类陶器称为“唐三彩”。唐三彩器物形体圆润、饱满,主要有人物、动物和日常生活用具。三彩人物和动物的比例适度,形态自然,生动活泼。在人物俑中,武士肌肉发达,怒目圆睁,剑拔弩张;女俑则高髻广袖,亭亭立玉,十分丰满。动物以马和骆驼为多。

三、技法展示

手捏法一一就是将泥团随意地捏出造型,因为随意性大,所以手捏法深得小朋友的喜爱,在低年级的泥塑课中使用最多。

9和鉴赏能力,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讨论、赏析作品。

3.教师是否能够提示、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学生能否用中国画的写意方法,大胆地进行花鸟画练习。

第15课

肖形印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古老汉字的起源,甲骨文、金石文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探研古印的审美价值和实用价值。

3.培养学生对古印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二、古字古印欣赏

古老的篆刻作品——古印是书法、绘画和雕刻三结合的艺术,它的特点是以篆书的笔法、雕刻的刀法和绘画的章法三者综合在印章上,虽只有方寸天地,却是一个广阔的艺术世界。在篆刻艺术中,由于汉字独特的造型结构而有了字形、笔画及间架结构的千变万化,于方寸之间便可演绎出许多精彩的形式与内涵,表现出艺术家们别具一格的情趣爱好与审美追求。篆刻也是一种欣赏艺术,其文字在印章艺术造型中的抽象美,如有的像临风的大树,有的像陡峭的山崖,有的像千年的古藤,有的则像人在翩翩起舞,千变万化,使人产生联想,从中得到一种美的享受。

三、知识性讲解

最古老的汉字是刻在龟板或兽骨上面的,也称甲骨文,主要用途是记录占卜的内容。甲骨文传达信息的途径是全方位的,在表形、表意和表音三方面兼而有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它的视觉审美价值一目了然。甲骨文造字中最具审美意味的形式是用两个或更多的“象形字”,女口“日、月”为“明”,“人、言”为“信”。这种“会意”或.“象形”的表达形式,介于“似与不似之间”,特别能引起人们的艺术想象。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书法作品,到了周朝和先秦时发展成为青铜文字和石刻文字,古称金石文。这时,汉字由甲骨文演变成为篆书。

第二课时

四、引入新课

教师可以在课前先刻一方自己生肖的肖形印章,然后印在自己的书籍上,或印在自己制作的小书签上。教学中可以向学生展示,或把这些小书签作为奖励学生的小礼物,使学生产生自己动

手做一做的想法。

五、提出作业要求

让学生选择适当的材料和工具,学刻一枚肖形印。在选择生肖图案时,提醒学生所选的生肖一定要简洁概括,并且生动可爱。在材料的选择方面,除书中石刻外,还可选择容易雕刻的石膏板、肥皂、橡皮等材料。

在制作中,教师要提醒学生安全使用刻刀之类的工具。肖形印没有正反的明显区别,为学生练习直接上稿的方式提供了便利。镌刻的方式有两种,实践证明:切刀的方式易于掌握,也更具有安全。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注意及时给予技术示范和辅导,随时展示制作过程中的学生作业,及时做出评价。

六、评价

1.在欣赏古字古印时,学生是否投入,观察是否细致,思维是否活跃,讨论是否热烈。2.学生是否对古老的甲骨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并领悟出汉字艺术的演变过程。3.学生能否创作一枚生肖印章。

第16课

毕业小展览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请柬、招贴设计的有关知识,体验设计的感觉,并学会用一定的方法设计制作一张有创意的请柬或展览招贴。

2.通过对毕业小展览的策划、宣传、工作布置的尝试,加强对整体宣传活动的理解与认识。3.通过与同学分工合作,提高集体协作能力,并感受集体的温暖和快乐。教学时间:4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畅谈感想

毕业之际,学生即将离开母校,学校组织举办一次小小美术作品展,作为留给母校的一份最好的礼物,这对学生来说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你有什么感想?

二、讨论方案

母校是我们成长的摇篮,我们在这里学到了许多知识,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方式、什么样的活动给母校留下一份美好的礼物呢? 学生讨论:你打算做些什么?

三、展示请柬、海报

教师可以课前准备一些不同形式的“请柬”设计作品和优秀的“招贴”作品,在课堂上展示设计作品给学生欣赏,或鼓励学生自己收集一些相关作品,激发学的学习欲望,让学生进行比较

3-与发现,初步了解请柬、招贴设计和展示设计要素。

第二课时

四、设计制作“请柬”“海报”

请柬,又称请贴,是人们在喜庆、节日及其他各种活动中请客用的一种简便邀请信。它既表示对客人的尊敬,也表明邀请者对此事的郑重态度。

请柬的格式:

1、在封面上写明“请柬”两字;

2、抬头写明被邀请者的名字;

3、说明活动内容、时间及地点;

4、署明邀请者的名称和发出请柬的时间,语言要简洁、明确、措词要文雅。招贴是指展示在公共场所的一种广告,它主题突出、语言简洁,能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从而达宣传目的。传播信息是招贴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工;能,要求具有真实性、艺术性和吸引注意力。

第三课时

五、布置展室

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如:(1)选择合适的教室或活动室;(2)收集到的学生作品要进行分类整理;(3)除了做好各项课前准备工作外,必须紧扣布置方案、选择分工这个环节,力争做到周全细致,使学生各显其能,各尽其责。教师应运筹帷幄,成竹在胸,方案策划时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各组提出不同的美化方案。在布置展室时,可以按教材中的提示,让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工可按展室的区域划分,如:墙壁装饰、黑板装饰、展台布置等。也可按工种划分,如:组装、张贴、书写绘画、摆设等,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和展示,不仅可以发展同学之间、师生之间深厚情谊,掌握制作装饰、美化环境、装点生活的知识与技能,同时还可使学生感受集体学习活动的愉悦和情趣,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第四课时

六、展示交流

七、参观评述

八、评价

1.学生能否在老师的引导下较为合理地策划出相关活动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案。

2.能否在设计请柬、海报时发挥创造性思维,巧妙地运用身边材料制作出有个性的请柬、海报招贴作品。

3.能否对自己的或他人的作品进行恰当的评价。在活动回顾评述时,应引导学生对活动过程中的感受进行总结。各组对本组美化布置进行自我评价,发表自己通过学习得到的直观感受和审美体验,再开展各组互评,对布置的形式和制作精美程度进行评述。教师的评价应围绕学生间的合作精神和获得的美的愉悦体验进行评述。

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篇6

【课时建议】1课时

【教程目标】知识与技能:简单了解有关雕版印刷的历史、制作过程与方法以及它的欣赏价值。了解民间传统年画颜色鲜艳浓烈、节日氛围浓郁、题材广泛丰富、画中情趣盎然的特点。了解门神的相关知识,感受其装饰与色彩的美感。过程与方法:能用欣赏中国传统绘画的方法去欣赏和解读年画,并能学习民间木版画的形式,根据门神的形象特点,运用对比色鲜明的色彩,设计、绘制一对门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民族传统绘画艺术,热爱生活的情感,增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培养学生对本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观念和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调查学习、了解古老的雕版印刷技术的制作方法、过程,以及它对复制和传播民间年画所起到的重要作用。通过欣赏、分析,了解年画的历史发展及作用,感受门神带给人们的威武、神奇的美感。提高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培养对本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观念和意识。

【教学难点】门神形象的构思设计。

【突破方法及模式】

本课运用直观演示法、联系生活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分析学生作品来突破本课采用合作学习模式、互动模式

【媒体使用】

师:多媒体课件、学生照片、学生作品等。

生:课本、卡纸或素描纸、颜料、水粉或彩色笔等。

【教学过程】

一、课前积累

1、收集有关门神、年画的资料、图片以及相关信息。

2、把收集好的资料进行统一整理,分类。

【设计意图】

通过查询信息,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为课程的顺利奠定基础。分类整理资料提高学生的分配能力。

二、导入新课出示课件

1、电脑展示图片网页

提问:同学们如果你们都想得到这张美丽的图片,你会用什么方法得到?

1、思考、质疑并回答

学生演示(复制——粘贴)当今社会是高科技发展的社会。我们每个人如想得到同样美的事物并不难,只需要利用“复制”就可以得到并通过“复制”把文化得以“传播”,既省时又方便。 2、学生互相讨论、交流:

那在古时候,人们想去传播文化他用什么复制的方法呢?

【设计意图】运用简单的电脑操作,使学生轻松的理解“复制”的作用是为了更好地“传播”。学生交流、讨论从而引发探究的欲望,产生学习的`动力。三、传授新课

揭示课题——复制与传播课件欣赏

1、了解雕版印刷的历史发展、制作过程。(教师做适当的补充)

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雕版印刷的国家,古老的文明正是靠着他们的“复制”才得以传播至今。

2、欣赏雕版印刷作品并引出木版画。

3、欣赏并总结木版画的制作过程、方法引出年画。

总:年画的制作工艺,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最早是全部以手工描绘的“生笔画”,后来发展为以定型样稿为底本,把透明白纸覆于其上,一张一张地照样拓描,叫做“过稿活”。这种工艺生产年画数量也很有限,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的需求。后来木刻印刷术引入画界。

【设计意图】了解雕版印刷的历史及相关知识,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了解书中文字进一步感受雕版印刷的艺术价值。欣赏雕版印刷作品引出木版画这一艺术形式。以及相关知识。

四、赏析探究

学习年画相关知识。

1、引导学生质疑。

提问:(1)年画有多少种形式?

(2)年画有什么内容?

(3)年画图案中的寓意及故事?

(4)年画在色彩上、题材上、构图上有哪些特点?

2、欣赏教材中的年画及教师课件展示的内容、不同形式年画。

3、了解四大年画之乡。(课件和实物)(1)天津杨柳青年画。(2)山东潍坊寒亭年画。(3)江苏苏州桃花坊年画。(4)四川绵竹年画。

以上四大年画之乡,在历史上久负盛名,被誉为中国“年画四大家”。 4、课件欣赏并了解有关“门神”的知识。(起源和发展)(1)同学们听说过或见过那些门神?(2)欣赏不同地区的门神。(3)门神有哪些特点?【设计意图】经过讨论,学习本课的重点。总结出年画鲜艳浓烈、节日气氛浓郁、题材广泛丰富、情趣盎然的特点。并了解四大年画之乡感受不同地方年画的区别与美感,了解门神的形象及特点,解决教学难点启发学生构思。

五、实践体验

1、教师演示:

门神的设计方法。

2、创作实践:

作业要求:设计门神的画像,并运用对比色大胆表现。

六、评价展示:

1、组织学生交流作品。

2、思想教育:

现在,保留下来的珍贵老版年画已经不多了,我们要懂得格外珍惜。

【设计意图】教师示范演示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拓展学生思路,鼓励大胆创新。培养学生欣赏、评价的能力。感受成功的喜悦。

七、板书设计:复制与传播示范课件

八、课堂反馈:

展评通过学习本课,学生从中了解有关雕版印刷的历史、制作过程与方法以及它的欣赏价值。了解民间传统年画颜色鲜艳浓烈、节日氛围浓郁、题材广泛丰富、画中情趣盎然的特点。感受其装饰与色彩的美感。

九、分层作业:

全体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信息,整理一份有关门神的调查报告,或设计制作一副门神的画像。

十、教学反思:

美术教案 六年级下册 篇7

湘教版美术教案 六年级下册

湘教版美术教案 六年级下册 第一课:请到绿色商店来 教学目标: 了解绿色食品的概念和基本特征,尝试为一种绿色食品做一个合理的包装设计。 掌握商品广告设计的基本要素和设计方法,为喜欢的产品做一个广告设计。 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发展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 感受艺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对艺术、生活的热爱及对生态环境的关注。 教学重点: 认识了解绿色食品,并对喜欢的物品做一个广告设计,感受艺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难点:广告设计的方法。 教学准备: 作业纸、水彩笔、油画棒、剪刀、胶水等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谈话: 1.同学们都渡过了一个愉快的寒假。 2.新学期的期望:又是一个新的学期开始了,同学们进入小学最后一学期的学习中。在这儿,我希望所有同学在新学期里有更大的收获,以优异的成绩来告别母校,升入初中学习。 3.新学期的要求:备好学具;爱惜书本;遵守纪律;认真作业; 4.奖惩办法:以小组为单位,争夺五星或红旗。(奖惩办法略) 一、谈话导入,了解包装重要性。 1.情境导入,了解包装的重要性。小明和小强到超市里去买零食吃,超市新进了许多好吃的新品种,你猜猜,他们会选哪些呢?为什么?(学生回答) 2.老师小结:物品包装非常重要,它不仅仅可以保护物品,还可以让我们了解物品的名称、内容、属性以及与其他物品的区别。图片展示并介绍:许多种商品摆在货架上.有无包装、普通包装和绿色食品包装三类。观察分析,认识绿色商品。 3.教师小结:有绿色标志的为绿色商品,特指无污染的安全、优质的商品,有利于人类的健康。 3.认识了解绿色食品标志和中国环境标志。说说标志中的形状,图形和象征意义。 4.举例欣赏一些绿色食品和物品。 5.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为你喜欢的绿色物品设计包装。 欣赏书中图片:普通包装的物品和绿色物品包装两类,绿色标志明显。 二、自主探究,掌握设计、制作方法。 1.基本要素 (1)小组讨论绿色食品包装应呈现的内容,每组代表总结。 (2)教师小结。绿色食品包装应呈现的内容:品名和产地等文字及相关图像、商标以及绿色标志等。 2.包装的设计与制作 (1)出示几种实物包装,学生观察并分析包装设计的要求和特点。教师归纳:简洁、醒目、美观。 (2)设计的方法 A.运用抽象图形或具象图形表现。运用抽象图形的设计可采取色块组合的方法,色块可分为点状、条状和块状,色块的形可采用几何形、随意形或简洁的自然形。运用具象图形的设计则可根据所要包括物品的形象、功能、属性等进行图形创意,要注意图形与文字、图形与图形之间视觉要素的对比和统一。 B.包装的装饰配色可采用强烈对比或柔和对比组合,还可以采用渐变的形式,包装的色彩设计应当与商品的属性相配合。 (3)制作 A.按照包装盒或瓶罐的大小进行裁剪,需恰当合理。 B.参照教材上的示意图,运用卷压、折叠、粘贴等方法进行包装。 (a)呈现绿色食品包装并用文字标示各部分。 (b)呈现多种抽象图形和具象图形的绿色物品包装。 (c)图形、颜色、文字搭配合理协调的包装和与其相反的包装。 三、创造表现。 1.作业要求:选出自己喜欢的物品,画一画简单的包装设计示意图。 2.教师巡视指导。 四、展示交流。 1.将学生作品张贴展示。 2.以自评和互评的方式进行交流。 五、拓展延伸。 1.欣赏世界各地有典型特征和特殊意义的包装设计。 2.课后通过上网查资料或去图书馆等方式了解关于包装的知识。 第二课时 一、谈话引入: 1. 上一节课老师布置同学们观察和收集街边、建筑物或商场里的广告设计,你们能谈一谈你看到的最感兴趣的一个设计吗?(学生回答、讨论) 2. 展示精美广告设计图片,让学生欣赏感受广告的奇妙世界,了解广告画的组成要素――图形、色彩、文字。 3. 引入课题――广告设计。 课件展示或回忆:各种精彩广告设计,并配有广告语的声音。 二、深入感知: 1.提问思考:它给你带来什么样的视觉感受,又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深入感知教师小结:创意新奇,精美别致,视觉冲击力强。起到宣传商品、吸引顾客的作用。 2.欣赏分析,了解广告设计的组成要素。 (1)商品的图形精美,有代表性。 (2)精彩的广告语,要求:简洁、准确、生动或诙谐。 (3)色彩视觉冲击力强,感染力充分。 3.制作过程: (1)构思:确定广告宣传对象(可以是学习用品、食物、服装等你所熟悉的物品),构思图画、文字内容和编排形式。 (2)构图:用铅笔准确地在图纸上设计底稿。 (3)绘制:选择上色工具,描绘制作。 4.游戏,启发思维。由一事物联想到相关的.另一事物。你看到了某某,想到了某某,同教材示意图。 三、尝试作业、反馈指导。 1.尝试制作构思草图。 2.教师分析典型作品,解决疑难问题。 (1)版画形式的合理。 (2)文字大小、颜色、字体与画面的协调。 (3)图形、内容、颜色与商品的匹配。 3.教师小结:广告版面的图形应与文字相巨配合、对比协调、形式均衡。 4.欣赏不同版面形式的作品。 (1)展示学生作品。 (2)图片展示:不同版面形式的作品及相对应的版式结构示意图。 四、创造表现 。 1.出示作业要求。 2.教师巡视指导。 五、评析交流,延伸应用。 1.讨论评议 互评:完成作业的同学将作业贴至展示板上,可自由欣赏作业,并与身边的同学说一说,评一评。 师评:肯定学生的精心制作,赞扬学生的大胆表现,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2.渗透环保意识,提醒学生保护环境和防止污染.通过改善人与环境的关系,创造自然界新的和谐。 3.鼓励学生布置绿色商店,进行模拟交易学生作业。第二课:城市灵光 教学目标: 能了解身边城市大家普遍认可的标志性建筑,对建筑艺术有初步的了解。 能结合课外调查,画出自己喜爱的标志性建筑;并能选择合适的纸张,尝试设计和制作建筑模型。 能进一步认识城市建筑艺术的魅力,培养感受生活,创造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了解城市的标志性建筑,画一画并尝试设计制作建筑模型。 教学难点:抓住特征表现标志性建筑和设计制作建筑模型。 教学准备: 作业纸、水彩笔、油画棒、剪刀、胶水卡纸等。 第一课时 一、欣赏导入: 1.欣赏书中图片:香港和上海的城市建筑,问:在这些画面当中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各种各样的城市建筑。) 2.其中你觉得很特别的建筑是?(引导生找出香港中国银行大厦和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教师做简单介绍:中国银行大厦:在大片闪烁着霓虹灯光的建筑群中,无论是高度。还是整体的风格造型,中国银行大厦都充分体现出了标志性建筑的独特风范和气势,为香港这座不夜之城增添了更加迷人的光彩。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高耸在迷雾中的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是这座现代化大都市的重要标志。雾色掩映中的东方明珠电视塔,与外滩的万国建筑博览群隔江相望,人称“大珠小珠落玉盘”的两个巨大的球体,以及仿佛马上就要划破云霄的高高的塔尖,突显出了它有着美好曲线的“身段”。 3.导入课题。建筑的艺术是生活的艺术,它见证了人类社会漫长而伟大的发展历程。优秀的建筑往往能成为一座城市的标志甚至象征,成为名副其实的“城市灵光”。板书课题:城市灵光。 二、交流感受: 1.讨论交流:同一小组的同学相互交换课前调查到的信息,分析这些建筑之所以成为所在城市的标志性建筑甚至城市象征的根本原因。 2.交流欣赏:每一组推选一位代表来介绍自己喜爱的建筑。强调抓住建筑的造型特点。 3.教师小结。 三、绘画体验 1.提出作业要求 (1)选择自己喜欢的绘画方式试着描绘自己喜爱

冀教版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篇8

教材分析:

刺绣艺术历史悠久,是我国传统手工艺中的一种。刺绣又称针绣、扎花、绣花,是以针穿引彩线在织物上运针刺缀,以绣迹构成纹样或文字。古代称刺绣为“黹”、“针黹”,由于多为妇女所作又称“女红”。“绣”与“锦”都用以代表美好,但二者又有不同,锦纹为平凹凸感,绣为高花,以覆盖面料形成花纹为特点。中国的刺绣,先是刺绣衣裳,逐渐扩展到刺绣起居用品;后来才上升到刺绣观赏品。所以直到现在,依然是分作两类,即刺绣生活用品和刺绣书画。刺绣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手工艺之一。明朝时产生了享誉世界的四大名绣:苏绣、粤绣、湘绣、蜀绣。发展到今天的刺绣工艺已相当精湛,各民族都有异彩纷呈的刺绣工艺。

本课选材民间传统手工艺--缝绣,不仅要学生了解刺绣作品,掌握缝绣的基本知识,还要他们在活动中感受我国民间传统艺术的魅力,激发对传统艺术的热情,使学生形成保护和发展民间艺术的意识,增强对生活的热爱。教科书上还展示了一些民间刺绣作品,这些作品造型有趣,做工精美,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够引起学生共鸣。另外教科书为学生出示了缝绣基本针法和制作过程的示意图,教师可利用示意图有效引导学生,更好地开展教学。

教学目标:

1.了解缝绣的基本知识。

2.能够掌握缝、绣物品的基本手法和步骤,能够完成简单的缝绣作品。

3.愿意体验用针线缝绣,养成耐心细致的劳动态度和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找同学说一说自己服饰上的图案都什么,这些图案制作上有什么不同?(有粘贴的、有印染的、有绘画的、有刺绣的)

二、欣赏民间传统刺绣

1、介绍四大名绣(四大名绣好在哪里,各有什么特点)

2、欣赏、讨论绣品的图案、颜色搭配、针法

3、说说绣品上的图案与生活中的真实图案有什么不同之处,颜色又如何?

三、演示绣品制作工序(课件),学生观察。

1、制作中应注意些什么?

2、用了哪些针法。

四、学生制作

1、自由想象,为自己的小手帕设计出符合自己心意的图案。

2、整体考虑布的运用,把图案绣在恰当的位置上。

五、作品交流

1、选出自己喜欢的绣品,并说出理由。

2、介绍自己的绣品和自己的收获。

3、说说通过本课的学习对民间传统手工艺,特别是缝绣工艺,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第五课 会动的曲轴玩具

教材分析:

曲轴在机械中的应用很广泛,我们可以利用它来带动其他一些机械部件,使机器不断重复相同的运动。飞奔的汽车、驰骋的火车,它们的车轮运动都是通过曲轴的这一特性来实现的。了解曲轴的工作原理,并尝试利用这一原理制作一件会动的曲轴玩具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本课通过观察、分析、探究曲轴的工作原理,引起学生兴趣,并尝试着把它运用到玩具的设计之中。教科书中展示有一件日本木制曲轴玩具,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这一玩具,使学生能够清楚地看到,曲轴玩具的内部结构、运动原理以及曲轴玩具的制作方法。从而,使学生对曲轴玩具产生极大的兴趣,引起动手制作的愿望。

教科书中用简图一目了然地介绍了曲轴的中段结构及形状--一个或多个“凸”状,又给出曲轴与连杆的几种不同连接方式,可作为重点带领学生分析认识。因为这几种连接方式能够提供给学生更大的想象和设计空间,运用哪种连接方式设计什么样的玩具,在学生的头脑中应该有一个总体的构思,具体操作起来才会顺利,不至于边想边做,最后漏洞百出,不可收拾。

教科书中的几个曲轴玩具范例可以比较有效地提示学生创作和设计,学生可以根据这些作品发展出新的设计方案,创作出更多样式的曲轴玩具。教师对这些范例的讲解,应从总体设计、制作过程、制作方法、材料运用、色彩谐调对比、图案装饰等多方面着手,使学生对这一课的学习有一个整体把握,在构思自己作品时做到心中有数。

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曲轴、连杆传动的原理。

2.能够运用曲轴运动的原理,制作会动的曲轴玩具。

3.尝试把科学和艺术巧妙地结合起来,并能够体验其中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导入:

在我省民间流行着很多非常有趣的活动玩具,如会翻筋斗的小猴,会摔跤的双人(又叫二鬼摔跤)等。这些玩具巧妙的利用皮筋、竹弓的弹性,使形象活动起来,加上滑稽可爱的动作,不仅深得孩子们的欢迎,就是成年人也爱不释手。

2、新授:

讲解及示范:

(1)先用硬纸片卷两个圆筒,长约7公分,直径为2公分。

(2)将圆筒用彩纸封起来,上下用纸团塞住,并用彩纸糊实。

(3)将圆筒粘贴或彩画成两个人物形象。

(4)用较硬的卡纸剪出两个上臂和四个下肢。

(5)上臂是两个人物共同的,要用细铁丝穿在两个人物身上,细铁丝的两端弯个圈,使上臂能自如活动,又不会脱落。

(6)将四个下肢分别装在两个人物身上,连接方法和上臂一样。

(7)用一根细线,最好是尼龙线,从上臂中间穿过,线的一端栓个小铁丝钩,另一端栓一根皮筋。

(8)玩的时候,把玩具一端的铁丝钩挂在一个固定的物品上,另一端的皮筋拿在手中,靠皮筋的弹性一拉一放,就会使两个玩具人摔起跤来。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小结:表扬优秀作业

第六课

学构图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构图的一般知识。

2、培养学生组织画面、安排画面的能力。

3、进一步加强学生锻炼、概括的造型能力。

教学重难点:构图的组织与安排。

教具学具: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导入:构图又叫布局或经营位置。一幅画如何安排好所表现物象的位置以及多种物象的组合关系是我们今天要解决的问题。

2、教师演示说明

中间太小 中间太大 偏上 偏下 偏左 偏右 适中

偏左上角 偏右上角 偏左下角 偏右下角 太分散 太紧凑

师:任何一幅画面的构图都存在着这13种基本变化,只有大小适当,位置适中,聚散合理的才是比较完美的构图。

3、静物构图与风景构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它们都有一个表现主题,而且都要把主题物象安排在画面的重要位置上,使之突出、明确、大小、位置、比例适度。

不同点:(1)静物是人为的在一定环境下摆放的物象组合,空间是有限的。风景属大自然的造化,无边无界,空间是无限的。

(2)静物构图所考虑的是如何将有限空间中的物象合理的安排在画面之中,而风景则要在自然中选取所要表现对象,即取景。

(3)静物的大小、位置、聚散关系比较容易判断,因为它相对集中、独立,而风景是连绵不断的无限空间形态,且形态变化万千,层层叠叠,透视变化也比较大。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静物写生

四、小结:表扬优秀作业 第七课

像艺术家一样创作

教材分析:

我们经常被一些艺术家的作品深深地打动——优美的风景、热闹的集市、熙熙攘攘的人群…… 它们之所以打动人,主要是这些作品都来源于生活,有些是艺术家对某一场景一触即发的灵感;有些是艺术家对生活深刻的感受和思考,并经过艺术提炼而成为作品;有些则是有了选题再去搜集素材、勾画草图、最后加工完成一件作品。无论是哪一种形式都是美术创作的一个过程。美术创作是从艺术构思到艺术传达的过程,与观察方法、思维能力和艺术技能的掌握有着密切的关系。只要我们认真地观察生活,动脑筋思考,并学习一定的美术创作技巧,就能创作出我们自己满意的作品。

教科书出示了艺术家孙为民创作《乡间七月》作品的草图和完成后的作品,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和感受艺术创作的过程。教科书第18页以《古镇赶集》为例,说明美术创作的一般过程:选题立意、收集素材、构图草稿、加工完成。教师可根据教科书提供的图片及自己掌握的知识逐个分析讲解,让学生明白艺术创作的过程及方法。并利用这一方法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创作自己喜欢的作品。教学目标:

1.了解艺术家创作作品的过程,掌握美术创作的一般过程。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尝试进行绘画创作。

3.明白艺术创作的艰辛,形成珍惜艺术劳动和艺术作品的习惯。

●教学伊始,教师可以搜集孙为民及其他画家的一些优秀作品供学生欣赏,使学生对创作作品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同时出示这些作品的创作草图。课前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去采访当地的画家,了解他们创作的过程及创作中的故事。让学生了解艺术家创作的艰辛,并对艺术创作产生浓厚的兴趣。

●艺术创作的四个过程需要教师逐个举例来说明,也可与学生互动,采用问答的形式来解决。

选题立意:教师通过分析事例,首先让学生明白什么是选题立意。一般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长期的生活积累,如:人、事、物、场景等激发了我们的创作灵感,有了创作的欲望,我们就会根据所要表现的内容确定作品的主题,表达自己的感受。另一种是作者已经有了选题及所要表达的意愿,根据自己的选题,去生活中观察、体验,搜集所需的素材,提炼加工,几易其稿,最后完成作品。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离不开对生活的观察、积累。任何一种艺术创作,都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师提问,学生讨论: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场景、人物和风景打动过你?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根据记忆描述给大家。讨论应该围绕着学生熟悉的生活以及最近发生的亲身经历的事情,包括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其中旅游和去游乐场是最能激发学生创作欲望的,表现师生、同学、朋友友谊,家人父母亲情是孩子们最乐意的,丰富的课外活动、庄严的升旗仪式、逛街、赶集、踏青、赏雪、观花,只要能启发学生讨论起来,这些熟悉的生活就能拓宽学生的创作思路,丰富选题的空间,学生也可以从中选题立意。

收集素材:有了选题就可以根据题目内容的需要去收集素材。收集素材的方式有很多种,教材中给我们介绍的是以速写的形式来收集素材。这是画家最常用的,也是比较适合我们的一种绘画形式。如画《古镇赶集》这一题材,那就要有一些市场上买卖的场景。为了使自己的创作丰富、鲜活、真实,就要亲自到市场上把你认为较生动感人的场景画下来。可以快速地勾画出人物的动态轮廓及道具。不作细致的描绘,也可以较翔实地把人物动态、神态、服装的样式、色彩、道具等具体形状,细致地画下来。这样画速写虽然费了一些时间,但是在创作中就会轻松一些,也会给你的创作带来更多的可参考内容。搜集素材是提高绘画能力,画好创作的关键,这就需要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勤观察、勤动脑、勤思考的习惯,随身携带速写本,把感兴趣的、能够激发灵感的事物及时地画下来。如果没带速写本,回家后可凭记忆把它记录下来。可以作为素材的事物有很多,可以是一两个有特征的人物、一棵古老的大树、一座历史悠久的建筑、一株美丽的花朵,也可以是生日聚会、旅游、植树等集体活动的场景。只要能够打动你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都可以作为以后创作的素材收集下来。这样长期坚持,在生活中收集来的素材,鲜活、生动,会给你留下难忘记忆,头脑中的画面也越来越多,创作起来就会得心应手。除了速写的方式以外,还可以在书上、网上搜集图片资料,阅读与题目有关的文章。这些方法都能够收集到丰富的素材,为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构图草稿:收集的素材只是一些小的片段,单个的人或事物。怎样把这些素材经过取舍、添加,构思成一幅作品,这还需要一个过程。构图草稿就是根据作者的构思把收集的素材加工整理成草图,要用铅笔,以便于修改,草图不用太工细,因为这是一个思考、探索修改的过程,要反复推敲,反复修改,直到自己满意为止。在勾草图的同时就要考虑到以什么样的绘画形式表现——水彩笔、水粉、水墨、版画?根据作品的题材选择合适的绘画形式。如:教科书中的《古镇赶集》就用了水墨的形式。这种艺术形式很好地表现了中国古镇古老、繁忙、热闹的景象,给人以亲切感。

加工完成:有了以上的准备工作,可谓胸有成竹,这时就可以充分地表现自己的作品。根据草图,运用不同的绘画形式,大胆下笔,细心收拾,完成作品。

●学生创作作品时,要鼓励学生选择自己熟悉的工具材料。在构图和设色上,要鼓励学生根据主题的需要,反复调整和尝试,争取使之最好地传达作品的主题和思想。

●最后作品的评价,主要从是否按照这个创作过程来进行的创作,以及作品主题、效果,以及是否充分表达了主题来衡量,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确定评价标准,不要过于专业,以免使学生产生挫折感,失去绘画创作的兴趣。如果条件允许,教师还可以把学生作品收集起来,和学生一起布置校园绘画作品展。

第八课

风驰电掣

教学目标:

使学生能画出生动的动态场面,并用简单的线条表现出动作效果。用特殊的手法表现风驰电掣的艺术效果。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教学重点:

表现人物(或其它事物)的动态场景。教学难点:

人物动作以及动态线条的的表现方法 教学方法:

用动画片中的一些经典形象的动态场景引导学生观察,从而得出画法。教学思路:

教具: 自制动态场景挂图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谈话式导入)

同学们,大家知道陆地上最大的动物是什么吗?(学生回答:大象)陆地上最高的动物是什么?(学生回答:长颈鹿)

那么,陆地上跑得最快的动物是什么呢?(学生回答:猎豹)出示挂图:

猎豹的速度可以达到每秒钟28米,真可谓是:风驰电掣。<2>进入新课: 板书课题:风驰电掣 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学生回答:形容非常迅速,像风吹电闪一样。)那么咱们今天就来学习绘画“风驰电掣”

画面是静止的,那么如何表现出一个事物的运动呢? 出示图片:

仔细观察图片,请大家说说,画面中是如何表现猫和老鼠的动作的?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 生动的人物形态

加上一些辅助的线条,表现块如风的速度。首先,我们来表现事物的动态:

例如:在百米冲刺的时候,人的身体是(停顿一下,让学生一起说)向前倾斜的。

那么,其它的动作呢?比如,在打乒乓球、篮球„„等等,试想一下,这些动作是什么样子的?

(找几个学生上台边说边画。)

(全体学生在下边各画一个动作。)

画好动作之后,我们还需要加上一些辅助的线条,表现人物(或事物)速度。那么线的走向应该怎么画呢? 思考:

比如:1.一个人往前跑,线条怎么画?

2.一个人从高空坠下,线条怎么画?

3.链球运动员抡起胳膊转的一瞬间,线条怎么画? 得出结论:线条必须按照人物动作的走向去画。课堂练习:

利用我们总结的这两条结论,表现一幅“风驰电掣”的画。学生作画。教师巡视指导。

拓展:

一些其他的动作效果:

小结: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风驰电掣”的动作,同学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多多观察,多多描绘。教学反思:

第九课

《光的艺术》

教材分析:

《美术》教材第十二册第九课《光的艺术》,属于设计•应用的领域。本课采用了一个特殊的创作条件“光”,整合了一些简单的创意、设计方法和媒材的加工方法。作品极具美感,可以装饰美化身边的环境。光的艺术 学生分析:

通过将近六年时间的系统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创作方法,具有了初步的设计和应用的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更广泛的关注身边的事物,并激起了解它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兴趣。设计思路: 光的艺术

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和感悟活动为主,在探究和感悟活动中不断生成问题并解决问题。主要的教学环节:欣赏范作 激发灵感——分析交流深入挖掘——大胆创意 勇于创新——畅谈构思 同伴评价——立足生活传承历史,从欣赏示范作品入手,先体验“光的艺术”带来的美感,引发学生对其创作方法的探究;然后尝试归纳总结,在进行合理的整合后开展自由的创作;创作结束后在畅谈自己的创作构思,邀请同伴点评作品;最后在了解和欣赏“光的艺术”在生活中的应用中结束本课学习。教学目标: 光的艺术

认知领域:认识与理解材料透光性强弱特点,合理的运用材料和方法,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能力领域:通过自主的探索及实验,掌握基本的造型表现能力。

情感领域:养成在创作中生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体验创作的快乐。

教学准备:

课前准备: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和示范教具;与学生交流并布置材料收集工作。

教学流程: 课前谈话:

美术课是一门十分特别的课,能激发创作的灵感,迸发创新的火花。在这里,我们一起寻找美、发现美、创造美、感悟美、传播美。

今天的美术课就让我们从黑暗中开始吧!请把灯关掉。

一、欣赏范作 激发灵感

没有了光,世界笼罩在一片黑暗中;没有了光,线条不见了;没有了光,形状不见了;没有了光,色彩不见了;没有了光,美仿佛也离开了我们。教师点燃蜡烛放在示范作品里,然后一一点亮其他作品。学生欣赏示范作品,交流、品评。

(“作品引入”是一种直观、高效的教学手段,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分析交流 深入挖掘

初问:欣赏了这么多美仑美奂的作品,你有什么想说的话吗?

学生自由发言,营造自由、舒适的学习气氛。结合学生的发言内容,教师相机出示课题“光的艺术”。

再问:这些作品有什么特点?如:材料、方法等方面。

(问题的梯次提出,使学生的思维从初步感知走向深入分析,巧妙的突破本课教学的关键点。)

三、大胆创意 勇于创新

整理回顾:作品的材料的通光性强弱不同的特点和以前学过的各种方法的运用。提出要求:利用身边的材料、使用适当的方法来展现“光的艺术”。

在学生自由创作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广泛交流、汲取创作的灵感、大胆修正自己的构思。教师的辅导也应如此

(通过条件、材料、工具、方法四者的整合才能创作出精美的作品,学生间的交流有利于构思的优化组合。)

在创作的过程中,同学们互相学习、互相交流,激发出奇妙的灵感和精彩的创意。重点关注:哪位同学想介绍一下自己的创作构思呢?邀请同学给你点评价或建议吧!你打算把自己精美的作品用在日常生活中吗?

(以同伴评价为主的评价也是一种学生间相互学习的过程,同时关注作品的应用为下面的学习作铺垫。)

五、立足生活 传承历史

今天我们学习了“光的艺术”,也创作了美仑美奂的作品。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光的艺术”也被广泛的应用着。播放多媒体教学课件,了解“光的艺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在我们河北省有一种独特的传统艺术形式,它可以说是最早利用光来实现效果的一种艺术形式,在2006年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被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播放多媒体教学课件“唐山皮影”,一起来欣赏这种经历了两千年风风雨雨的独特的光影艺术吧!(既关注身边环境中“光的艺术”的应用,又注重了传统文化的渗透。)

从历史到未来,从艺术到生活,让我们用心去寻找美、发现美、创作美、感悟美、传播美。谢谢大家和我一起分享了“光的艺术、艺术的光”!

第10课:喜马拉雅

教材分析:

喜马拉雅山脉是世人瞩目的地方,它位于青藏高原的南缘,是中国与尼泊尔、印度、不丹、锡金等国的界山,山脉中段高峰林立,山脚下有玛旁雍湖和拉昂湖等著名湖泊。位于中段中尼边境上的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为世界第一高峰。

喜马拉雅山脉雄浑、神秘、壮美,是我们中华民族伟岸精神的体现,我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都为之骄傲!

本课是一节“造型.表现”课。是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和了解喜马拉雅山脉与珠穆朗玛峰的相关知识,分析和总结喜马拉雅的特征与精神内涵,寻找表现题材和确定表现手法等,体会艺术创作的过程。此课是在前面学习过《像艺术家一样创作》的基础上,设置的一节主题创作课,而且喜马拉雅山脉可表现的自然素材和精神素材都很丰富,表现手法也可以多种多样,所以本课的设置可以使学生更深入地体验和了解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

教科书第24页展现了喜马拉雅山脉的航拍图和珠穆朗玛峰的图片,第25页出示了喜马拉雅山脉的自然景观、风土人情和人类对喜马拉雅山脉的征服。相信这些图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以启发。

教学目标:

1.能够查找相关资料,比较深入地了解喜马拉雅山脉和珠穆朗玛峰的地理状况、气候特征、植被特点和风土人情等知识。

2.能够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并从中确定表现主题。

3.能够用自己认为合适的表现手法表现喜玛拉雅。

●课前教师可以让学生搜集有关喜马拉雅和珠穆朗玛的相关资料。教师应提前发一些问题卡,例如:你知道“喜马拉雅”是什么意思吗?喜马拉雅山脉在什么地方?形容一下那里的环境是什么样子的?山上都有哪些植物?珠穆朗玛峰在喜马拉雅山脉的什么位置?有多高?你对它了解多少?喜马拉雅周围生活着什么民族,他们有什么风俗习惯?人类在什么时候征服过珠穆朗玛峰,其他山峰被征服过吗等等。以便让学生查找资料时减少盲目性。

●教学中,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让学生相互交流“喜马拉雅”的相关知识。教师注意引导,避免知识角度过于杂乱,可以从自然地貌、植被特色、风土人情、民族友谊、登山探险等角度让学生描述和整理资料,在学生对喜玛拉雅有了一定了解后,鼓励学生确定要表现的主题。

●学生对“山脉”一词可能听说过,但是概念不一定十分清楚,教师可利用相关手段让学生了解它,如:通过摆放三角形纸板使学生理解山脉的概念,并通过纸板摆放方式的变化来演示山脉的走向变化(斜线形山脉、S形山脉、不规则形山脉等),这样学生能够较为直观地理解山脉。

学生的作品可以是平面的绘画,也可以是立体的手工作品。在表现技法上便于操作的有以下几种选择:①用线描的方式表现山脉的走向。②用蜡笔水彩的方法表现白雪覆盖的感觉。③用剪贴制作的方法表现山脉的层峦叠嶂(前后遮挡关系)等。

●从喜马拉雅所具有的高大雄伟角度而言,在创作的拓展上,可以有以下几种选择:①可以从生活之中寻找生活的“喜马拉雅”。例如,建筑方面,让学生说出当地哪幢建筑最宏伟壮观?那就是我们家乡的“喜马拉雅”。②可以从人物方面入手。例如,军人的形象在我们心中坚强、勇敢,那就是我们心中的“喜马拉雅”等等。

●在本课教学中,难点应该是表现内容与构图,教师可以让同学们在有自己创作思路的基础上,互相说一说自己打算用什么样的形式来完成。请其他同学提出意见和建议,想一想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表现“喜马拉雅”的伟岸气魄?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思路,鼓励学生尝试用自己独特的视角或新颖的方法去表现。

第十一课

我们的奥运

教材分析:

奥运会是全世界人民的一个体育盛会,奥运会不仅推动全球体育竞技活动的发展,而且对促进各国的交流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奥运会已成为一种积极向上、拼搏进取的精神,也成为世界人民追求和平,增进

友谊的盛会,更高、更快、更强是奥林匹克的目标,也是我们人类的目标。

奥运会对六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在他们的记忆中应该能找到奥运会的影子。因为,四年一届的奥运盛会,虽不可能亲历现场,但是媒体的广泛关注、人们热切的瞩目,都会耳濡目染。特别是2008年奥运会在我国隆重召开,这是中国百姓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中国人的骄傲。各种媒体的宣传,奥运场馆的营建,学校各种奥运知识的宣传和普及等活动,一定都会给同学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本课的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容易激发起他们对社会的参与热情和创作热情。

本课是一节“综合·探索”课,教科书呈现给我们的是将美术活动与社会活动结合起来,并融造型、设计活动为一体的综合形式。在这样的系列活动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探究,可以给学生很好的学习体验,在美术技能提高的同时,也促进了他们多种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本课共呈现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以奥运场面的情景图片为主,第24届奥运会的场面红火盛大,展示出人们对奥运的热情。其他图片力求生动、典型,以点带面,选取了我国申奥成功时激动人心的场面,刘翔在2004年奥运会上勇夺男子110米栏的冠军时激动人心的镜头。这是中国男子选手在奥运会上夺得的第一枚田径金牌。顽强的中国女排姑娘们再次夺得奥运女排冠军,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等等,这些典型的场面都给人们留下难忘的印象。这些都是学生创作的感性资料,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图片或资料加深学生的感受。第二部分,即学习活动一,设计吉祥物的范例图片较为生动,有利于进行教学提示。第三部分,利用造型活动传达自己对奥运的所感、所想,作品的呈现形式多种多样,可以立体造型也可以平面造型,在内容上既可以具象的表达,更可以抽象地去传递一种意念和想法。

教学目标:

1.感受奥运精神,能够用自己喜欢的形式传达自己的所感、所想。

2.进行奥运会吉祥物的设计,逐渐形成设计意识。

3.能够关注社会,有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意识。

搜集一些关于奥运的图片、知识资料和奥运会入场式、奥运健儿获奖国歌奏响时的激动人心的声像资料等。教师也可鼓励学生做好课前的资料搜集工作,倡导学生阅读有关奥运的书籍,了解有关奥运会的故事、图片、纪念物品等。从而在资料的搜集和准备中初步感受奥运精神,丰富学生已有的奥运经验。

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所感、所想,通过绘画等形式进行有意识地表达,这是本学段的要求。进行这样的造型创作,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创作激情尤为重要。也就是说学生的创作要有感而发。教师可以利用声像烘染气氛,调动学生的情感,教师可以播放我国运动健儿奥运夺冠、国歌高奏、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动人场面,让学生谈谈看到这样场面的内心的感受。声像资料直观生动,很容易激发起学生的情感。教师还可以利用谈话法,让学生谈自己知道的奥运事件,还可以结合学校开运动会激动人心的场面,谈谈自己的感受和心情。课上教师还可以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积极性,利用“奥运知识知多少”的竞赛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交流自己感兴趣的奥运知识,充实自己的感受。

学生有了充分的内心感受后,教师就应抓住时机引导学生进行创作。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确定要表现的角度。学生的感受是多方面的,提示学生应选取自己感受最深、最独特的视角。教师可以出示教科书中的学生作品引导学生分析,这些作品选取了怎样的角度,传递了怎样的意念,如果是自己又会有怎样的角度等。接着还要进行必要的技法指导,继续引导学生观察学生作品,看看小作者选取了怎样的表现形式,画面构图、色彩等因素是怎样围绕主题展开来的,如果是自己又会选取怎样的形式,在造型和设色上又会有怎样的考虑等。

本课是命题创作,所以在创作形式上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完成。小组合作时,教师还要针对小组的分组、分工等问题进行必要的指导,以达到学习的实效性。值得注意的是,学生的能力差异较大,教师还要针对学生创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帮助和辅导。例如,学生在进行运动场面的表现时,人物动态常常成为学生创作的难点等。

学习活动二是本课活动的完结,因此教学评价要注意完整性,不仅对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评价,还要针对学生整个主题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予以关注和评价。教师可以利用奥运主题展览等形式,进行广泛交流。还可以进行年级或校际的展览,向更多的教师和学生展示活动成果,宣扬奥运精神。

上一篇:辅导员职责与管理下一篇:初二开学计划作文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