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反思与总结

2024-07-04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与总结(共12篇)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与总结 篇1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习惯

1.抓住关键,从教师教学入手,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诱人的情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采用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形式巧妙的引入课堂。可以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气氛。比如,讲解诗歌鉴赏课时,我先从分析流行歌曲的美妙之处开始,引起学生的向往,再讲解诗歌鉴赏知识,学生学习的效果便很好。这种以俗解雅的方法,在教学中显得轻松风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复习语文的兴趣。“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真的能化“压力”为“魅力”,让“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学生学习语文的消极心理就可逐渐消除,而走向积极。

2.必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变被动为主动。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课堂上有自主的学习与思考的时间与空间,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比如每节课在课堂上我都让一两个学生上台发言演讲,然后再请一两个学生上台针对同学演讲发言,发表评价。还有在自读课文的教学中,尽量以问题形式让学生充分讨论,共同解决。这样就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主体参与的感觉,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充满着活跃的气氛,个个踊跃讨论,积极发言。但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让学生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阅读分析的方法要领,改变旧的学习状态,不是被动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而是主动地掌握和运用知识。3.培养学生的几个小习惯。

其一,记的习惯。掌握科学的记忆习惯。科学的记忆方式,无论是联想法,还是其他,记住一条,适合自己就是最好的,把记忆和时间联系起来,考试要在一定的时间内,其实生命的基本单位不是时间吗?一定把学习任务和时间联系起来,而且要及时复习,语文不是短时间能出成绩的,但是不要以为一次的好成绩,就忘乎所以。

其二,爱读书的习惯。读中外名著或伟人传记,不要以为名著就是买来放在那里看封面的,而伟人传记,则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特点,旧时的说法文以载道是之。培养健全的人格,而且学生那个年龄可塑性大,伟人的感染力、教育力,学生与大师为伍、与伟人为伍的时候,很多教育尽在不言中,一旦形成习惯,学生会终生受益。从应试来说,也有其现实意义。其三,动手的习惯:就是写的习惯。很多的学生背诵了不少,口中的话滔滔不绝如绵绵的江水,可是写得时候却如挤牙膏一般,那么平常就写写日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通过日记可以看出一个学生很多方面的问题。不要以为大作家都了不起,其实还不是都写出来的。

其四,向别人学习的习惯: 善于向别人学,甚至要会“偷”学啊,三人行,必有我师。终身学习的好习惯也要有的,现今的竞争,让我们不再有“铁饭碗”了,而从实际来说也是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其五,怀疑,好问的习惯。改编一个笑话,为什么嘴在耳朵前面啊,就是让你问的,让耳朵在后面好好听的。

4.注重语文的渐进性,通过设置阶段目标,带给学生成功的喜悦。信心是人们完成任何一项工作的重要心理因素。信心对于高中学生更为重要。高中考试频繁,情绪波动大,一旦哪门学科有两次考试“滑坡”,马上就自暴自弃,这时,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改善学生作为学习者的自我概念是非常有必要的。从简单问题开始,如注音、改错别字、找反义成语、名句默写等,容易得分,甚至容易得满分,使学生的自信心得到极大的增强。再逐步过渡到现代文阅读、诗歌鉴赏、作文等难点上。使大部分学生排除了畏惧心理,从而,提高成绩。这样学生在阶段学习中有了收获感、成就感,尝到了学习的甜头,他们学习语文的胃口就会增加。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与总结 篇2

一、创造性地运用在语境中学词汇的教学方法

通过语境来进行词汇教学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方法, 但教师可以运用创新思维去组织课堂, 因不同的文章题材创新教学方法, 赋予课堂新的氛围。例如, 课文教学时不要提前枯燥地讲解单词, 首先让学生通读整篇文章, 对课文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 然后, 让学生根据上下文揣摩生词的词义, 教师最后再提供生词在文中的正确词义。之后, 让学生结合一定的情景对所学词汇进行进一步练习。例如, 笔者在讲解BookI Unit8 First Aid时, 运用图片加声音, 让学生通过感受fire engine (消防车) /ambulanc (救护车) 来猜测所学新词;通过电影片断剪辑 (猫和老鼠Tom and Jerry) , 让学生体会小鸟和老鼠看到会飞的猫时那种心惊肉跳的get in a panic的感觉, 并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讲解unit9 Saving the Earth中的复杂句式时, 笔者则用了这样的方式:“老外”的“转弯抹角”, 课文:If the world becomes less unfair…猜猜看:Little Mary is no less active than she used to be.高考小练兵:98NMET Passage C:Most of us tell much the same white lies, harmless untruths that help to save trouble.这样, 学生就知道在什么情景下使用哪些词语来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再加上高考语境的强化, 从而明了语境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 体会地道的英语环境, 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二、“流行歌曲英文唱, 名篇名著原声观看”, 培养学生学习词汇的兴趣, 不断扩大词汇量

西方著名教育家柏拉图在其著作《理想国》中提出“寓教育于游戏”, 要求不强迫孩子们学习, 主张采用做游戏的方法教育孩子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们有了兴趣后, 学得自然快, 记忆也必然长久。但学好英语, 仅靠掌握课本上的单词是远远不够的。作为教师, 一定要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 从中汲取大量的课外词汇, 培养他们良好课外词汇学习习惯, 激发他们对词汇学习的兴趣。根据课本的编排, 笔者先后给学生们听过马丁路德金的“I have a dream”, 让他们感受到演讲时的氛围和名人原味英语的魅力;为他们放“海底两万里”的电影片段 (高二下册Unit12 Fact and Fantacy Reading Jules Vern:The Father of Science Fiction) , 边看课本内容边欣赏, 并且进行影片消音回放, 让学生根据情节读课文内容, 并进行配音比赛, 最后颁发最佳英语叙述奖;在学习“Humour”这一单元时, 则通过引导学生表演“憨豆先生”和卓别林的无声喜剧片段, 为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于学生喜欢的一些流行歌曲, 笔者则找来对应的英文歌曲, 让他们在课余学唱 (友谊地久天长, 吻别等) , 使他们体验到语言与音乐结合, 年轻的心声与知识融合的独特交响乐曲, 由此, 这种交响曲的反复歌唱就成为了他们心头挥之不去的独特知识乐章!

三、换个眼光看学生, 换种方式评价学生, 引导学生快乐地学习

我们知道, 对于学生的闪光点, 西方老师是毫不吝惜表扬的。在课堂上, “Well-done”“wonderful”“great”“terrific”这些让人倍受鼓舞的词汇经常从他们嘴里脱口而出。而中国的学生们, 即使是高中生, 他们中也有很多人胆小, 缺乏信心, 不善表达, 且很少得到他人的肯定。有位哲人说:“人最本质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学生的一技之长得到赞扬, 一己之见受到赞赏, 一个行为得到赞美, 乃至老师的一次亲切微笑, 一个期待的目光, 一个信任的点头, 都会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都可以强化其上进心, 甚至对他们的未来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例如, 《读者》上有一篇文章, 题目叫做《我以性命担保她行》。文中的父亲面对老师对女儿的日益严厉而又千篇一律的评价, 面对女儿的消沉和日益厌学, 在百般无奈之下, 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将女儿送往国外。结果怎样呢?奇迹发生了, 好消息不断传来。看看美国老师对女孩的评价吧:数学老师赞扬她有数学特长;法语老师称赞她有语言天赋;指导老师赞扬她是个不同寻常的女孩;而英文老师则认为她有人格的力量, 并且说:“我以人格担保她行!”仅仅三个月的时间, 那个垂头丧气的、厌学的女孩消失了, 出现在父亲面前的是一个正在全面发展, 甚至有点出类拔萃的女孩。通过这篇文章, 笔者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每学期除组织学生进行“单词记忆积分大赛”外, 还把每节课的单词检查情况予以计分, 半学期汇总一下, 为学生发奖状和奖品, 有时甚至将大红喜报寄到学生家里去。很多同学已经由原来的“怵”单词, 变成了“爱”单词, 出现了下课结组记忆和上下学路上背单词的喜人情形, 学习氛围更加浓厚。

高中语文教学总结与反思 篇3

一、早下手,抓反复

语文是一门积累的学问,靠短期强化往往收效不大,况且从高一到高三,学生的各科学业难度逐渐加深,学习压力也越来越大,年级越高就越难在语文上投入很多精力,所以,学生要在刚入学时就抓紧对语文的学习。如:刚开学,我就分发了一套文学、文化常识和古诗词名句、名篇摘录的材料,让学生在空余时间背诵。为了克服遗忘,我将这部分内容定为每学期开学摸底测验的必考内容,让学生在反复复习中加强记忆。在文言文语法知识上,我采取的是一步到位的教学策略。即在一开始就让学生彻底弄清楚文言文语法规则。第一篇文言文的学习就让学生自己归纳文中的各种语法现象,这样做虽然在一开始占用了较多课时,但几篇课文下来老师就不必再专门进行语法方面的教学了,学生的文言文学习便有了较快的发展,为后来的大量阅读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二、加强教学基本训练,搞好常规教学

抓好常规课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所以我们教师特别注重抓好常规课教学。

1.教师应在刻苦钻研深挖教材的基础上,每周按学校要求每个年组按固定的时间集备一次课,备课时统一目标、重点、难点、关键。教师在备知识的同时,还要备人,因为备人是至关重要的,这就要求各位教师要掌握所教班级的整体水平,了解每个学生的实际水平,做到对症下药,量体裁衣,不断增强备课力度。

2.课堂教学。努力贯彻“三主”原则,尤其重视训练为主这一环节,在这一过程中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授课,发扬教学民主,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

树立大语文观,全面进行大语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学到知识,提高能力。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材的精练、实用、高效,教师的聪明、才能、努力,教育环境的舒适等外因,最终只有通过学生自觉主动的学习活动才能起作用。因此,这一学年我通过各种比赛、评选活动来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学习诗歌单元我在班里就开展了诗歌朗诵比赛,学习唐诗、宋词就开展了“唐诗大战”、“决战宋词之巅”两个活动,学习古文单元就举行了“联合对抗”活动。这些活动进一步帮助学生养成了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学生基本能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了。

四、分解大目标,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俗话说,“信心是成功之舟”。自信心是人们完成任何一项工作的重要心理因素。自信心对于高中学生更为重要。高中学生考试频繁,情绪波动大,若某科成绩连续出现“滑坡”现象就容易自暴自弃,这时,教师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改善学生作为学习者的自我概念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时,我们教师不妨搞一些小的专题性竞赛,如注音、改错别字、找反义成语、名句默写等,对高分获得者及时表扬和奖励,因为教师的“表扬和奖励”代表着一种“权威”的认可,它能够使学生的自尊心得到极大的满足,使学生的自信心得到极大的增强。学生学语文,最怕的是作文、现代文阅读和诗歌鉴赏。因此在开始进入诗歌鉴赏复习阶段,我采用了分解法进行教学:了解诗歌的常识——鉴赏诗歌的形象——灌输诗歌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训练答题步骤——品味诗歌语言。最后,每人上交一篇关于谈诗歌鉴赏技巧的小论文。经过几周的训练,学生觉得“诗歌鉴赏也没有什么好怕的”。但是,有一个普遍现象值得重视——学生的阅读量有限,鉴赏水平较低,必须让他们多做练习,否则,理论并不能很好地指导他们的实践——准确鉴赏诗歌,这才是真正的难点。但无论怎样,我通过做这样的分解工作,使大部分学生排除了畏惧心理,这一点,仍然是有效的。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奖励可以提高学习效果,至少不会降低其效果”,“奖励是人的一种本能性的追求”。学生在阶段学习中有了收获,有了成就感,尝到了学习的甜头,他们学习语文的欲望就会增加。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高中的学生也有不按时完成作业或者抄袭作业的现象,针对这种问题,教师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另外,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要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与总结 篇4

准十中初三语文组 郝淑娟

2013年10月21—10月23日,我有幸参与了准民中、世纪中学结对进行的初高中学段衔接交流会,听、评了两校十余名教师的课,感受颇深:教研完全可以结合本地区实际问题来进行,我们的每位老师都可以是教学第一线的“专家”。再结合目前我校初三语文教学的实际,我做了以下总结和反思。一 活动收获总结

1、初高中教师要互相了解彼此的学段目标。从课堂来看,高中的教学要求在初中的基础上更进一步。但是,初中和高中的语文教师对自己执教学段的语文课程标准一般都比较了解,但对另一学段的课程标准就有些忽略了。因此,在语文教学的初、高中的衔接上往往会出现盲点,甚至会出现互相埋怨的现象。

2、高中学段的课堂,注重学习目标的达成,一般一节课问题设置和重点不会多,但非常深入,围绕课堂主题设置环节,不贪全面,不生枝蔓,干净、利落,集中力量突破要点,对教材深入分析、理解透彻。

3、高中的课堂时间,利用率很高。一些较长的、较难的课文也只是用1-2课时解决,这要得益于刨去枝桠,直奔主干的教学方式。围绕某个重点有效开展听、说、读、写训练,把黄金的45分钟全部用在“刀刃上”值得欣赏。

4、高中的课堂注重文化素养的累积,文言文、现代文哪怕是新闻,都引入大量的文献、视频、典籍、故事,以读助读,突破了理解关,丰富了文化底蕴,濡染了思想情感。

5、高中的教师,有着深厚的基本功,对于教材的理解和驾驭,取舍和运用,都站在较高的层次,巧妙地寻找每篇文章的切入点,从而引导学生快速的把握解读,牵一线而动全身。

6、世纪中学的老师们善于引导学生总结、运用方法,如筛选信息的方法,疏通文言的方法,赏读重点句深层含义的方法等,做到了教学有法。

以上是我对比初中学段的课堂,获得的启示,那么,反思我们的教学,又有哪些不足呢? 二 学段衔接的反思

1、语法教学在初、高中差异较大,初中课标要求“淡化语法”,不是说“不教”,应该是“随文而教”,进行阅读教学时,把语法的知识融入其中,让学生对语法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2、文言文教学,应避免单纯为应试而将具有人文性、思想性的古代思想文化精髓,支离破碎成一堆

通假、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宾语前置等等,要注意整体的品读、汲取精华为后阶段高中的学习打下基础,做好相应的衔接。

3、听过了高中的课(虽然是高一)再来反观我们的教学,文本肢解地碎、杂,一篇课文里的知识点生怕有遗漏,总想面面俱到,不敢裁剪、不敢舍弃,结果是面面不到且效率低下。

4、课堂要有深度、广度,尤其是初三,课上的太浅显,久而久之就会让学生形成阅读浅表,不做深入思考的陋习,进入高中,怕是有吃不尽的苦头。

5、尽量培养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将课内外练笔打磨成一种习惯。

此外,我认为还有一些初中学段的优良的东西,我们还应该继续保持。初中学段要鼓励学生广泛参与课堂,大胆自由的表达;要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甚至允许尝试、允许失败;要继续侧重夯实基础,广泛阅读,留有充足的读书时间;课堂在扎实有效的前提下,尽量创新、新颖些,只有这样才可以让我们的学生对语文学习少一些功利,多一些兴趣。

高中化学总结与反思 篇5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因此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熟悉初、高中全部教材的体系和内容。明确哪些知识点在初中已经基本解决;哪些知识点初三教材中出现但中考不做要求,高中教材中没有出现但做要求;哪些知识点在初中未解决,应在高中拓宽和加深,做到心中有数。初、高中教材衔接要注意把握时机和尺度,通过相关知织的衔接要让学生能从更高层次上来准确理解初中化学知识,要力求做到对今后学习化学有所帮助。

二、教学方法的衔接

进入高中后,教师要抓住学生生理从少年向青年转变,学习心理自“经验记忆型”的被动接收知识向“探索理解型”主动学习知识的转变时期,在教学方法上则应更多地采取启发式,激发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所学内容。

1.为了能顺利地开展高一年教学工作,教师应在通览教材、大纲的同时,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搞一次摸底测验,了解学生学习的现实情况。摸清高一新生的心理变化情况和素质情况。对过渡阶段必须采取有力措施,让学生尽快克服心理障碍,鼓励学生经常反思自己,改进学习方法,以在较短时间内改变学习上“不适应”的情况。

2.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科素养。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求知欲的源泉,是思维的动力,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高一新生正处于不成熟

向逐步成熟的过渡阶段。一个实验、一个人、一件事、一本书都可激发起他们心中的热情。因此,在化学教学中要发挥实验的优势,使学生一开始就“迷”上化学,并将学习兴趣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同时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图表、图片、教学模型等直观材料,结合当前社会热点,让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经济有着重要的联系,以此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学生觉得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化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要学好化学必须有脚踏实地、勤奋苦读的态度。

3.善用启发式教学。不管采用什么教学程序和方法,“启发式”都是必要的。因为它使教学过程成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培养良好的习惯,发展思维能力。高一时,教师要注意对学生阅读习惯,作业规范,实验规范的教育。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中学教学的根本目的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一个循序渐进、逐渐提高的过程,不同阶段不同教学内容担负着培养不同种能力的任务,教师应抓住各种场合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

三、学习方法的衔接

高一年教师有责任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使之适应学习,学习方法的正确与否是决定能否学好化学的重要一环。实践证明,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是一项艰苦的劳动,要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决不能操之过急。在高一对学生铺设的问题台阶不要一下子就很高,要使他们能上得去,以防发生两极分化。要通过耐心细致的引导,教会学生从比较中学习,发现相似,寻求规律,逐步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严密性。在做和练中,不断找出好的学习方法。课堂上教学生学会某些知识,是为了课外学生会学更多的知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应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应结合课本各内容给学生各种知识予具体指导。

高中月考总结与反思 篇6

高中第一次月考总结

“思维方式决定做事行为,做事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比尔·盖茨的一席话令我对人生又有了新的感悟。

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的总结,但每次结果却没什么大的变化。成绩的不见好转,说明我自己在思想上存在问题,所以当务之急并不是解决成绩,而是思想上的问题,因为这将关系到我一生的命运。

成绩问题的确很让人头疼,不过路是自己选的,问题也应由自己来承担,针对单科存在的问题还是应该系统的分析。

这次考试语文试卷得了104分,放在高一高二的确是个高分,但对于高三来说,语文110分以下的成绩都是低分。汉语作为母语,每个人在思想中都已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模式,所以要人为的改变这种模式确实有点困难。语文卷总的来看,影响成绩的还是选择和作文,这就涉及到一些基础知识,基础知识丢分,我个人认为还是比较好弥补的。我还是很有信心在第二次月考中突破110分的~

数学自古以来就是文科生的弱科,但这个社会又是一个弱肉强食的社会,如果你不强,就注定被人吃掉。所以我还是选择无条件的提升数学成绩,针对此次考试,数学卷子综合来说还是比较简单,但因马虎未审清题意,所以丢了许多不该丢的分。此次数学考试,就我个人看来124分是正常分数,因为这124分都是基础分,最次也得过120分。上高三以来我的数学成绩一直是班级里最好的,但这次的失误令我十分懊悔,希望没有令数学老师失望,下次月考,我会拿回本属于我的东西。

英语常被中国人看作第二种语言,但在经济发达、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英语早已成为了中国的第二种母语。汉语、英语不过关,很难在社会上生存,此外还必须掌握日语或法语第二门语言。香港大学的面试更是以英语为交流方式,由此可见,英语对于我们这些90后来说非常重要,必须无条件的学好英语。

政史地一直被人们视为小科,但自分文理以来,政史地就已占据了半片江山,想要考高分,政史地绝不能缺腿。可我现在还仅仅是拘泥于及格„ 首先在基础上我就很不过关,所以受题的难易程度影响很大。感觉基础上的问题是最好解决的,只要付出时间与努力就应得到相应的收获,但事实证明,并没我想得那么简单。上高中以来,欠下了太多的债,现在想一次性还清的确很不现实。现在我所能做的就是坚持,不放弃。正如政治说的那样“做好量的积累,抓住时机,促成之变”。

已经在路上,就不要忘记出发时所说的话。是否还记得当初许下的承诺,是否还记得当初夸下的海口。做人应做到“无悔”,已经到了这步田地,结果怎样,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过程,我们到底为人生积累的多少的财富。从高考考场走出,是否敢对自己说“我无悔”,如果能,那就没有对不起这三年的努力,就不会给自己的人生留下遗憾。

知识没能学会,但做人我们还总是要学会的。所以说思维方式很重要。

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为自己的人生积累财富,不要放过每次学习的机会,知识无处不在,我们应该懂得探索。每个人都应有自己的追求,不然这真是一个失败的人生,锁定目标,专注重复,永不言败。

人的一生就好比在拍一部电影,有的人把自己看成是电影的观众,享受着无穷的乐趣,沉浸在那虚幻的世界中;有的人把自己看作电影的主角,主演着人生的点点滴滴,将自己的“力量”发挥到极限;而我将自己视为电影的编导,影片的剧情由自己决定,因为我不想做那无知的观众,也不想做那失败的演员,我要导演自己的人生,拍好这部电影,因为我不想给自己留下遗憾,因为我要做到真正的无悔。

思路决定出路,态度决定高度。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自己的命运应由自己来主宰。我要做成功的编导,为自己的高中生活画上圆满的句号。所以我一定要加倍努力,不为自己留下遗憾。当从高考考场走出时,我一定会昂首挺胸的对自己说“我无悔”!!

高中第一次月考反思

高一本次月考的考查范围是必修一第一专题和第二专题的知识,也涉及到第三专题的一些知识。对于这次月考,我感慨颇多。现把本次月考情况分析如下:

一、成绩方面:

我教的三个班中,学生成绩从62分到111分不等。二班考得较好,及格率在四个重点班中名列第一,平均分也超过四个重点班平均分0.61分;四班成绩和二班相比稍差,这大概和班级调整有关,班内一次进了十名学生,老师和同学一时还不能适应;一班成绩最不理想,相当一部分学生考试不及格。

二、存在问题:

从这次月考中,我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很多,有些学生选择题失分较多;有些学生不会做笔答题,特别是不会运用文学术语;有些学生作文字数不够;有些学生上课不会听课,不会做笔记,卷面不整洁等等。

三、具体应对措施:

面对这种种问题,我该如何去应对?我知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绝非一日之功,首先还是要从思想入手,解决思想问题,让他们对语文足够重视。只有重视了语文学科学习,才能投入课堂听课,才能主动学习。目前学生还是缺乏这种劲头。

基于这种现象,在未来的教学中,我要及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辅导,通过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授课进度。课堂内巧妙引入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容,有效利用时间。还要多做个别学生的思想工作,避免因为这一次考试的失利而失去学习兴趣!

下一步用什么方法让学生学习语文,而且使他们愿学语文?我想采用鼓励法:当看到学生有点进步时,我大加表扬;当看到学生生字、生词和诗文记得好时,我在全班鼓励;当发现学生能够齐答问题时,我也要大加赞扬„„

我以后尽量用课件上课,在每一个幻灯片上尽量多打内容,将课讲细讲透,减少写粉笔字的时间消耗,多增加课堂练习。语文成绩的提高关键靠平时的积累。对此,我有一些想法:

1、一定要让学生动手写,尤其是重点与难点。通过这种形式把应掌握的知识梳理一遍,同时也达到了记忆的目的。

2、重视教学反馈,及时了解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以及作业完成情况。

3、鼓励他们拓展积累课外知识,提高阅读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以适应当今高考。

我要用老师的“勤”来弥补学生的“惰”,对他们多督促。我相信只要努力,学生的成绩一定会提高!

【更多相关内容推荐】

>>>高中月考总结

>>>高中月考反思

>>>高三第一次月考总结

>>>高一月考总结与反思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反思与策略 篇7

一、学生学习词汇的障碍

首先, 许多学生在初中阶段没有掌握好音标, 读音不准, 更谈不上掌握单词的构词规律;其次, 部分学生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 致使单词记不住, 加上未能及时复习所学词汇, 随着高中词汇量的增大, 英语学习障碍越加明显。再者, 有些学生缺乏自信心和意志力, 面对一次次不如意的成绩, 产生了厌学英语的情绪, 又进一步增加了学习的困难。

二、教师在词汇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 教师习惯于从自己出发来设计、安排词汇教学活动, 形成以自己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课堂上大多是逐一地讲解词的含义和各种用法, 认为只有学生记住课文中出现的所有单词才能达到教材的要求, 而未能对单词进行分层次教学, 且缺乏学法指导。

三、解决策略

教师应该转变观念, 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中心, 巧妙运用各种教学策略, 注重学法指导。

1. 强化音标、音节学习

大多数单词的读音都是有规则的, 强化音标学习、总结字母、字母组合在单词中的发音规律, 才能让学生做到见形能读、听音能写。如, 教gratulation时, 让学生根据音节把它分成四个部分gratu-la-tion来记忆, 而不是采用g-r-a-t-u-l-a-t-i-o-n逐个字母记忆方式, 这样, 就能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单词记忆能力。

2. 传授构词规律

传授给学生一些常见的前缀、后缀以帮助他们记忆单词, 如, 前缀dis-, un-, re-等;后缀-ful, -ment, -tion, -ness, -less等, 许多前缀改变的是词意, 后缀改变的是词性, 掌握了这一规律, 有助于学生扩大词汇量。

3. 培养学生的猜词能力

注重教会学生如何猜测生词:首先界定生词的词性, 然后根据上下文猜测其意。如, Fly to the great city of Shanghai and in the evening sample traditional Shanghai food.根据画线词的词性及其后的traditional Shanghai food可以推出sample意为“taste” (品尝) 。

4. 利用多媒体进行词汇教学

利用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进行词汇教学能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强化其对词汇的理解和记忆。如, 教M2Unit 4 Lesson 4 Virtual Tourism时, 利用多媒体呈现Auckland, New Zealand的地理风景图片, 引出本单元词汇seaside, suburb, volcano, harbour, surfing等, 加深学生对单词的记忆。

5. 利用联想法进行词汇教学

观察单词的词形或发音的一些特点, 产生奇妙或有趣的联想, 帮助学生学习与记忆单词。如, quiet (安静的) :字母e“安静的”呆在里面, quite (很, 相当地) :字母e“很, 相当地”调皮, 跑到外面玩耍。这样, 学生就不会混淆这两个单词了。积极尝试与使用联想法, 大大增加了学生词汇学习的愉悦感。

6. 利用对比法进行词汇教学

教师应及时对词形、词义相近的单词加以比较、归纳及引申, 并有针对性地在具体语境中进行操练和强调, 以引起学生的特别注意。如, adapt, adopt;advice, advise;hard, hardly等许多单词常被学生混淆, 及时加以对比可以帮助学生加深认识, 避免写错用错。

7. 分层次进行词汇教学

现行高中英语教材的词汇可分为三个层次: (1) 课程标准中规定要掌握的核心词汇, 要求学生掌握并灵活运用; (2) 话题拓展词汇, 只要求听懂、会读; (3) 因行文需要而出现的词汇, 只要理解就行。因此, 教师既要讲透核心词汇, 又要对非核心词汇进行有效的辐射, 做到词汇学习的明晰化、重点化、核心化。

总之, 教师在进行词汇教学时应注重学法指导, 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 巧妙运用各种教学策略, 并不断进行总结与运用, 才能向单位时间要效率, 得到事半功倍的结果。

摘要:就词汇教学中教与学双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 并针对如何有效进行词汇教学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词汇,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学法指导

参考文献

[1]付咏梅.谈高中英语的词汇教学的不足和对策.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10 (10) .

[2]徐林.Paraphrase在公共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中学外语教与学, 2010 (10) .

高中语文教学方式与反思研究 篇8

一.如今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

1.死记硬背下的高中语文教学

高中学生为了能够更好的备战高考,很多教师想要让每一位学生储备更多的基础知识,就要求他们每天背诵一些基础知识,小到成语来源、解释以及各种语法等,大到各种散文、文言文和议论文等。有的高中语文老师甚至鼓励学生去背诵现代汉语词典,这样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和词汇量的储备,但是这样的教学模式对学生来说只会起到短暂的记忆效果,并没有变成潜意识的知识储备在学生的大脑中,时间一长就会被忘得一干二净。

2.通过题海战术来巩固和提高语文知识

高中生每天都要面对各种各样的辅导书、练习题,甚至有些老师还会鼓励学生去背各种类型的语文知识,但是担心他们背完一段时间之后又会忘记,进而安排了大量相关的练习题,让同学们去做借以巩固已背诵的基础知识。这样的教学方法表面上看是可以的,但是得到的却是事倍功半的效果。通过背诵记住了一些语文知识之后,还要进行举一反三的练习,再加上每天同学们都要做很多的练习题,这样的教学模式对学生来说简直是一种摧残。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其它的教学方法也是值得讨论的,例如对相关知识的反复讲解,并且讲解过程中很少给学生思考的机会,为了不拖延课程时间,直接选择让学生记答案。这些教学模式很难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的学习以及学校的教学是不利的。

二.对高中语文教学方式的反思

1.坚决杜绝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

每位高中生都要面临高考所带来的巨大压力,而高考又是考验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储备情况,因此,要想让学生更容易的积累语文基础知识,而又不会死记硬背,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多下功夫。与其它学科相比,语文教学还具备一种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语文属于我们的母语,我们每天的交流都在使用它。所以,在每天的语文教学中,老师尽可能的用语文知识来与学生进行交流,让同学们在每天的日常交流中掌握一些与语文考试相关的知识。除此之外,教师在每天的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例如,告诫他们以后不要通过死记硬背去掌握那些枯燥的语文知识,只要你们多读一些文章,注意其中词汇和语法的使用情况,然后时间长了就能熟记在心了。这样的学习方法不仅可以促使学生对相关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而且还能锻炼学生提取重点、要点的能力。

2.了解学生个性,激发他们对语文教学的兴趣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了解和掌握他们的个性和特点,并制定出合理的教学方式,以更好的激发他们对语文教学的兴趣。同时一个自由开放的教学课堂可以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他们的思维能力。不同的学生其个性和特点也是千差万别的,他们具有各自独特的智能因素,老师要对他们的个性差异给予关注,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通过对他们的闪光点进行挖掘,这样才会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人才。每一位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也是不一样的,作为教师要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关注他们生理和心理的变化,并对他们进行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例如在讲解《廉颇蔺相如列传》这篇文章时,因为该文章属于文言文,并且文章比较长,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于是在讲解到“完璧归赵”这一节时,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情节让学生来扮演,老师充当导演的角色,给学生们留出一定的时间来思考,同时也可以充填一些语言到表演中来,尽最大可能恢复当时的历史情景。这样就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对该段内容的学习热情,并愿意主动出谋划策,设计相应的任务、动作和语言等。这样做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日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以平等为原则,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学

传统方式的单边教学只能达到语文学习的基本目标,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是不利的。在平等的原则下,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性教学并将重心放在学生的“思维互动”上。在进行高中语文教学时,教师既不能以活跃课堂气氛作为互动的尺度,也不能以活动的频繁与否作为互动的指标。加强师生之间“思维互动”的主要方式有:(1)在疑问和疑问的解释中进行互动。在讲解《花未眠》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先对作者川端康成以及与文章有关的艺术美、自然美等进行简单的介绍,然后让学生自学课文。在进行自学过程中,学生对其中的疑问要及时提出,并将难以理解的句子标出,这时问题就会接踵而至。对于作者凌晨四点起来为什么会说有种“哀伤的美”,有的学生认为花开就意味着不久的将来会死亡,因此作者会感到悲伤。而有的学生却认为这是一种错过的过程,我们也许错过了美妙的音乐和美丽的景色等,但是只要我们能够勇敢的活下去就会不断地发现美。为什么说“长次郎的茶碗、坂本繁二郎的画以及真正黄昏的天空显得尤为美丽”?,一些学生认为这属于作者本身的审美体验,作为艺术家就应该认真观察大自然,对自然进行准确的表现,让欣赏者真正从艺术美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为什么以前作者没有发现岚山的美,而现在却发现了?有的学生认为,这样会与文章的开头相互照应,说明在安静的环境下才能发现真正的美。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老师帮助他们解答了这些问题,文章中的主题思想、脉络等也就清楚的表现在学生的面前了。(2)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互动。例如《拿来主义》在谈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问题,可是8、9两段只字未提“文化遗产”,却谈什么“大宅了”之类的问题。可以请学生仔细阅读第9段,把这一段内容与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联系起来,想想“大宅子”、“鱼翅”、“鸦片”、“烟枪和烟灯”、“姨太太”分别指什么事物。学生阅读,分组讨论,全班交流,最后明确:“大宅子”指文化遗产,“鱼翅”指文化遗产中精华部分,“鸦片”指文化遗产中精华与糟粕互见的部分,“烟枪和烟灯”指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姨太太”指只供剥削阶级欣赏享用的腐朽的东西,是纯粹的糟粕。这里“大宅子”、“鱼翅”、“姨太太”并不难理解,对“鸦片”的含义可作适当启发:清末有些人吸食鸦片,身体垮了,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看来鸦片不是好东西,但鸦片作为药用,有很好的止痛效果,看来鸦片又是有用的东西;那么究竟应当怎样评价鸦片呢?想想文化遗产中什么样的作品与鸦片具有相似之处。明确了“鸦片”所指之后对“烟枪和烟灯”的含义也要作适当的启发:吸食鸦片时烟枪烟灯是工具,而鸦片则是吸进来的内容,联系文化遗产中某些不好的内容究竟是凭借什么才得以流传的,想想烟枪烟灯指什么。这样就明确了“大宅子”、“鱼翅”等所指内容之后要进一步明确拿来主义者对待这些事物的态度。

4.加强学生的情景式教学

为了不同的教学需求,可以加强对学生的情景式教学,具体方式主要有:(1)满足抒发情感的需求。情感是进行语文教学的基础,通过语言的情感来创设情境,不仅能够将相应的情感传输给学生,而且还能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2)满足抒发内容的需求。教师通过创设相应的情景,并准确的将教学内容导入其中,以确保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能力。例如,《荷塘月色》是一篇经典的写景美文。围绕“荷塘”“月色”创造意境,抒发情感。因此,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总体思路是由景入情,结合材料展开具体的鉴赏活动与学生互动,让学生运用比较法、炼字法进行景色描写的鉴赏,从而体会散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感受景中流露的淡淡的喜悦之情。要想对课堂知识进行很好的延伸就要多安排一些课外实践活动。普通高中新课标中明文规定了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多与现实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并在教学过程中多安排一些与教学实践相关的内容,同时教师也可以选择性的开展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之间、学生与社会之间进行一些互动,以不断丰富学生的阅历,增加他们的生活经验。

5.加强对问题的探究性教学

传统方式的教学并未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而如今的探索性教学围绕着学生来组织相应的教学,加强学生对问题的探究,并主动参与到知识的构建中。对问题进行探究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对相关语文知识进行发现的过程。因此,探究性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6.提高高中语文老师的综合素质

高中语文新课标中明文规定:“高中语文课程的教学要充分发挥其优势,不断培养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使学生在优秀中国文化的基础上塑造自己热爱祖国,献身人类的精神品质,并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作为一名高中语文老师,除了具备优良的个人人格外,还要具有深厚的文化修养和高尚的个人素质,以便能够更好的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在进行高中语文教学时,老师要对自己已有的教学方式进行反思,并不断对其进行探索、钻研和创新,以便能够找出一套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学习成绩的提高,更要加强全方位人才的培养。

高中期中考试总结与反思500字 篇9

一场场的考试接踵而至,原本喜爱玩闹的同学都舍弃了自己的课余时间,抱着辅导书拼命学习,以求在考试中立于不败之地。初三的脚步越来越近,我仿佛能听到中考的倒计时在耳边响起。的确,不久之后,我们将是这个学校最高的年级。但是,我们从未获得选择的权利,我们能做的,只是让自己适应这种环境。

这次期中考试的题目都是一些常规题,小作文的比重与往年相比明显增长。与以往不同的是,经过改革后的语文,已不再是背会书本就能取得好成绩的;现在的题,更侧重于考察学生的能力。

我对此深有感触。

前几年的作文总是一篇记叙,一篇议论,二者选其一;可是今年的作文却以“春天”为题,抒发自己对春天独特的感悟。由于主观思想的引导,临考前,我只准备了一篇议论文。当我看到试卷上的作文题时,大脑一片空白,情急之下临场构思了一篇记叙文,匆匆交卷。结果可想而知,作文只得了34分。

我到现在才明白,原来段老师说的“有备而来”是那么重要,正如战功赫赫的将军们从不会打无准备的仗,提前准备好作文素材,再根据试题加以改动,使文章更符合题目的要求,这样就不会“考场失忆”了。

如果你还没有成功,那就不要放弃努力。

这句话很多人都听过,却从未真正理解它的意思。其实,这里的“放弃”,并非指不采取任何措施,任事情的发展而坐以待毙;而是指发现问题,却一次次地躲避,不去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

有备而来,就是作文取得高分的最好方法。

希望下一次,我不会因为这种“放弃”而考试失利。

高中物理新课程实施的反思与总结 篇10

(一)重庆求精中学江绪华随着新课程在我校深入推进,一月来对高中物理新课程实施感受较深收获颇丰,新课程内容改变了过去的‘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加强学科之间的整合。主要特点有:

1.生动活泼,简明轻快,图文并茂。

现行教材用一些生动有趣的现象、故事、实验引人课题说明概念,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规律则通过使用实验探究引入,浅显易懂;大量漫画式的插图启发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甚至以图代文,寓教于乐。

2.课程标准的目的明确。

通过学习,学生应该达到:<1>增强对科学的好奇心,形成对科学的内在兴趣,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2>初步具备科学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善于表达沟通,具有合作的意识与能力;〈4〉勇于创新、敢于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社会责任感„„。所以新教材让学生既体会到科学探究过程的愉悦,又轻松学到科学的探究方法。

3.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让学生在活动中“悟”,领悟科学的研究方法;在活动中

“行”,模仿科学家的探究过程;在活动中“学”,学习物理相关的知识。

4.教材难度降低,且更贴近生活,加强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整合,特别加强了数学和STS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物理与数学教学的整合,如:用数学图象描述物理过程;用数形思想分析图象包含的物理意义;用不等式证明物理量的大小„„

物理与计算机教学的整合,让学生积累了许多感性认识的材料,有助于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养成尊重事实、勤于动手和按科学办事的良好习惯。新课程让学生拓展了视野,丰富了学习经历和经验,更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5.教师“角色”的变化。

实施新教材的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教师不再是信息和知识的传播者、教授者,而只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最后才是解惑者。新教材给教师提供了展示自己能力的广大空间和机会。教师可以自主确定教学的方式,可以适当筛选或补充活动的内容,可以引用课本上的问题,也可以自行设计问题或由学生提出问题等等方式达到教学要求和目的。新教材给予了教师全新的体验。

作为物理教师要进行教学反思,固然依赖于自身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起来的经验,但是仅仅停留在经验的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教学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对教学行为的反思需要以一定物理知识的教学理论和专业学识为基础。

1.转变物理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新课标理念认为,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而这样的教学所蕴涵的课堂文化,有着鲜明的和谐、民主、平等特色。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要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要转变教学理念,还应加强对历史与社会教学理论的研习,如通过一些物理专业杂志或网络信息、博客论坛开辟的一些栏目的讨论,尽快更新教学理念,进入新的状态。

2.丰富物理专业学识

学科专业知识对于新课程的实施以及开展教学反思至关重要。高中物理教师如何提高专业修养、丰富专业学识呢?关键是多研读物理学名著、物理学史、物理学论文、物理著作等。这样不但能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分析史料、推理证明以及论断评价等研究方法。而且提炼物理学研究方法,为教学打下基础。

3.教学基本策略方面

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和学科专业基础上,物理教师还要在新课标指导下以课堂为中心进行以下教学反思,缩短适应新课改的周期。

(1)进行物理课案例研究,反思教学的可行性。

教学案例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偶发事件、有意义的、典型的教学事例处理的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探讨。案例研究的素材主要来看三个方面:一是研究自己的课堂,并从自己大量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一定的案例;二是观察别人的课堂,从中捕捉案例;三是在平时注意搜集书面材料中的案例。进行物理课案例研究,其实是一种教学反思,有助于我们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中更加深入研究物理教学。当代国内外教育界都提出,“教师即研究者”。教学反思中的“反思”,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教师的一种经常的、贯穿始终的对教学活动中各种现象进行检查、分析、反馈、调节,这无疑会促进教师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深入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通过反思意识到人的认识是从感性到理性发展的,那么知识的掌握也应该遵循这样的规律。

(2)物理课的听课、评课活动,能提升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听课作为一种教育研究范式,是一个涉及课堂全方位的、内涵较丰富的活动。全区各个高完中轮流承办的高中物理新课程研究课活动中同事互相听课、评课,自由度较大,通过相互观察、切磋和批判性对话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听课者对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留下详细、具体的听课记录,并做了评课,课后再与授课教师及时进行交流、分析,推动教学策略的改

进,通过“点评”活动,教师学会了评课,这在无形中会促进物理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

新课改中物理新课教学,我们一般采用“探究讨论式”教学模式,都让学生在实验室开展分组实验进行探究。每一堂新课的教学都安排“讨论与交流”环节,对于重要概念的教学更是安排多个讨论的题目,让学生去交流、去体验、去产生情感、去建构知识;对于复习、习题课我们是让学生在课余自主完成一定习题的基础上进行讲授式教学,这样可以增加教学容量、集中解决学生在应用知识时遇到的困难,保证双基的落实。我校每周安排3个课时,我们的教学进度不追求速度,几乎是一节新课搭配一节习题课。

一个月的教学实践也存在一些困或如(1)新课程的目标很高,而课时又太少,很难放开手脚让学生去进行探究,探究过程很难深入细致。(2)学生的讨论与交流很难控制,不但要控制讨论题目的数量和难度,还要实时控制讨论的深度和广度,更要控制好讨论的时间。一但控制不到位或疏于控制,教学内容将难以完成,要在课后再花时间去补。由于把课堂的时间大部分给了学生,教师如何利用好有限的时间就成为难题,哪些话该说哪些不该说,事前都必须想清楚,有时可谓做到了惜字如金,且语言的速度也要进行控制。(3)新课标对教师选取教学资源、处理教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为了达到课程目标,每一章都安

排了几个探究性实验,不少学校的实验室设备器材陈旧没有与新教材配套的要求设备,教师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现在的学生获取知识渠道众多,现有的认知水平难以估计,且认知水平差距较大。如在图象的教学中,我们提问“在现实生活中,你们看到了哪些图象?”,学生回答了,心电图、脑电图、股票图、资源分布图等等,这就出乎了我们的预料。作为物理教师还必须去关心相关学科的课程标准注重学科整合。

高中化学教学实践与反思 篇11

[关键词]高中化学;备课;课堂教学;实践与反思

刚步入教师行列的我缺乏经验但却因没有代沟的亲和力和满腔教学热情赢得了学生的喜爱。学生学习化学热情高涨,效果很好。十多年后,再观望我的课堂,学生神情漠然的,一脸茫然的,瞌睡朦胧的,我不得不花时间去维持课堂教学秩序;课后学生对作业提不起兴致,我又不得不花更多的时间去督促他们做作业,检查作业。我比以往更忙碌了,但学生学习化学仍然感觉困难重重;我比以往具有更丰富的教学经验了,但我的经验之谈学生毫无兴趣。面对当前的教学现状我不禁黯然神伤。静下心来想一想,我的每一堂课都尽心尽力,为什么我的课堂未能换得以往的一片生机呢?

不同时期的学生个体,在生理和心理上固然有差异,表现在学习方面确实也有不同。但我自身不可逆转的变化也由不得我再一成不变,老调重弹。高中化学也经历了数次课程改革,化学教学的目标和要求也有了新的变化。重新审视我的教学对象,重新理解教学的目标和要求,重新调整我的教学策略与方法已经刻不容缓。

一、我对“备课”的重新理解

课堂是教学的关键,然而我的讲课方式是否合适,讲授的知识是否合理,有否精确地运用情境,全面地熟悉学生,而这一切都要从深入备课入手。

(一)反思我的备知识

1.要进一步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系统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先从备知识反思。有一个这样的熟悉的场景,“当某人生病去医院,在不同科室之间走来走去却仍然不知道自己得了什么病的时候,直骂医院的医生无能,而其实大病通常都是采用会诊的方式来就解决,单一科室的医生很难让一个大病之人得到全面的康复,因为疾病往往是综合的结果,很少由单一原因导致”。同理我在备知识时停留在单一知识点的传授上,学生就超越不了单一知识点的学习,也就阻碍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转化和应用,我应该要把知识点放到整堂课、整个知识单元、甚至整个学科知识结构中去考量,这样学生对一个学期的知识有了系统的建构之后,再来审视自己没有掌握的知识点,困难迎刃而解就容易些,起码不至于“无从问起”。学科的核心知识和基本理念是不变的,对于我而言,十几年的教学生涯,已经将学科知识内化在个人的教学经验之中,关键在面向学生时即时更改。绝不能想当然地将自己的经验所得灌输给学生。

在高三元素化合物复习阶段,学生对单一的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知识点了解之后,一旦遇到几种元素化合物的综合问题,总是解决不好问题。那么根据学生的情况,我增设了几堂综合复习课,如元素化合物转化之非氧化还原反应,以氢氧化铝的两性为例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典型元素化合物之间一类转化的通性;以金属和非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为载体,展开元素化合物之氧化还原反应难点的突破。利用化学学科基本观念“转化观”引领学生建构化学反应知识系统。

2.要进一步帮助学生识别知识轻重

有一次在期中考试后,学生甲向我诉苦“老师我这次考砸了。”我说“不会,你平时学得很好呀。”她说“我在考前把你教过的知识点全理出来了,可是时间太紧,我不知道哪些是重点?”就课堂而言,我的责任是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和区分知识的轻重,那么哪个“责任”上学生的需求更强烈呢?掌握更多的知识,没有我的帮助,学生自己也可以完成,只是进步慢一些;区分知识的轻重,如果只靠学生自己的经验,不但进步很慢,很可能难以完成,因为作为教师的我可以教几轮高中,学生却不大可能考几次高考,所以就教学效果而言,我帮助学生“选择知识”胜于“传授知识”。教材本身是针对中等学习能力的学生编写的,课堂上的学生却是多元的,为减少学生,就要对学习能力相对薄弱的学生的学习内容进行简化,把那些不是特别重要的知识过滤掉,减轻他的学习负担,重拾他们的学习信心。

化学计算让学生较为头痛,有些计算涉及很多反应方程式,让人无从下手;有些计算运用技巧性的元素守恒法、得失电子守恒法等。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舍弃那些过于技巧化的计算问题,先解决一类化学核心计算问题:分析反应原理,利用化学方程式带入数据或列方程组的计算。这样做以后,减少了学生在计算问题上的纠结和挫败感,逐步培养了学生的基本计算能力,在这基础上再发展计算应变能力。

(二)反思我的备情境

讲话或者上课究竟应该用谁的思路,这个问题我以前是想当然的。“我的课堂我做主”,但学生说这是他们的课堂。是呀,在课堂上若想自己明白,就用自己的思路,若想让学生明白,想让更多的学生明白我讲的东西,就必须结合他们的思路。怎么结合学生的学习思路呢?我想首先我应该好好地回忆一下自己的学生时代,回想自己学生时是如何学习的,尤其是对于自己没有兴趣的内容,当时自己是如何面对和克服的;第二是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给予学生充分的表达自我的机会,让他们说出在学习中的方法和思路,痛苦和幸福;第三是阅读与学生学习思维相关的书籍,特别是教育心理和青少年发展心理学,从中得到一些启示。教师作为一个人也会为自己滔滔不绝的讲课而自豪,但若是将更多这样的机会留给学生,想想学生会受到怎样的激励。

在高三化学教学中,我总会用离子方程式代替化学方程式,因为这更体现本质,而且我觉得离子方程式比化学方程式更容易表达。然而学生所表现的 不适应性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没有量变就达不到质变,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还是要建立在对化学方程式熟练书写的基础之上的。在事实面前,我们必须尊重学生的认识和需求。

(三)反思我的备学生

我一直认为学生是教师备课中最重要的内容,也是最难操作的,因为课堂上的学生自我的主观能动性是教师不能预设和强制的。备好学生的前提是对学生有全面的了解,那么,我是否对我的学生能够做到“如数家珍”?我熟悉学生,但就单个学生的,特别是对单个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现状的全面了解,那是不到位的,有客观原因,比如一个班级的学生数大多在50人左右,短时间内细致的了解情况比较难,更多的是主观原因,比如我更容易将自己的目光集中在表现好学或聪明的学生身上。这样对学生实际是不公平的,在今后的观察中我应该更客观、理性地看待并关注每一位学生。

在今后的备学生中,收集学生基本生活信息,并对学生具体学习情况与生活状况予以了解。通过与学生及学生家长的交流机会,以教学日志的形式将学生信息有序地整理与保存下来。借助理论学习了解学生学习阶段及特点,不管学生的成长目标多么高远,都必须起步于现实,并依托个体学生的学习潜能和成长规律。用一句话就是作为教师的我必须结识每一个真实的学生,这个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会很难,关键在于坚持,因为实践经验告诉我“课堂教学若根据学生的现场反应来展开,一定会更符合学生学习实际,效果也一定会更好。”

二、我对“向课堂要效率”的重新理解

(一) 一味向课堂要成绩“不可为”

向课堂要效率是我们经常听到的口号,但反思自己的实际教学行为,更直白的是向课堂要成绩。教师向课堂要成绩也不为过,那也是课堂效率的表現之一,但堂堂课都以挖成绩为目的,结果学生对学习的热情逐渐消退,自然离考试成绩越来越远。因为,一方面在一堂课里能够教授的知识是有限的,而且即使这些有限的知识,也不能保证学生当堂就能理解、消化与应用;另一方面学生并不全然是为了考试成绩而上课,上课对学生来讲更是一种生活方式,虽然每个学生希望这样的生活都能开花结果得到好成绩,但更希望生活本身更开心一些,他们不希望也不情愿牺牲眼前的开心去换取未来的成绩,当一堂课的“学习”任务让他们身心疲惫时,很多学生就会放弃这种学习过程和结果。

学生要学习多门学科,而优势学科必然是兴趣所在。化学要发挥自身学科的闪光点,挖掘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如在上含硅矿物与信息材料这一内容时,按考纲要求这一内容很简单,按教材内容介绍即可。但真正能够吸引学生的是该内容的课外拓展内容:光导纤维的工作原理;各种玻璃如防弹、钢化等性能如何获得。教师在很多时候就该与时俱进,与学生一起拓展视野。

(二) 强求学生在课堂完成学习任务“不可为”

虽然一堂课挖不出成绩,但成绩一定是通过一堂一堂的课获得的。课堂是教师传授知识最主要的地方,但不一定是学生学习知识最重要的地方,我们传授完知识后,学生有可能当堂听懂了,但要把这些听懂了的知识转化为自己掌握的知识,把自己掌握的知识转化为自己会应用的知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一般学生对听懂的知识的转化和应用并不发生在课堂,甚至有些学生在课堂没听懂,需要课后学习和领悟,所以我们在课堂上完成传授知识的任务后,不能强求学生一定要在课堂上完成学习、学会知识的任务。

教师在新课授课结束前总会设计习题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个别被提问的学生会很紧张,一旦错误就会被嘲笑,充满挫败感。相反,教师若能摆脱这种“任务观念”,在课堂内容总结的基础上,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或提出新的疑惑点,或是抛砖引玉提出更深层的问题,通过师生共同讨论,或是课后大家学习查阅,这样更能激励学生走得更远。

(三) 要求学生必有学科思维“不可为”

以前觉得化学课堂上学生就应该用化学思维思考问题,面对学生做错化学题时的一些奇怪想法很不可思议。现在回头想想,学生对某一学科的学科思维并不一定能在课堂中培养出来。因为一方面绝大多数学生学习一门学科,但并不依赖于这门学科,除了应付考试外,他并不需要学科思维,注意这样的学生是绝大多数而不是少数,另一方面学生的学科思维是通过教师的感染并对之进行模仿而得的,是学生自己在学科知识的学习和浸润过程中培育起来的,所以我们不能全寄希望于刚刚接手的学生解题就能表现出明显的学科思维,更不能寄希望于通过课堂传授强加给学生自己科目的学科思维,学生接不接受取决于学生自己,我们要宽容那些认为没有必要从而不愿意去培养自己学科思维的学生。当然若我们在课堂上通过自身学科思维的优化去影响学生,必然对学生学好这门科目是大有好处的。

(四) 将课堂知识演绎更上一层

1.为课堂知识呈现添砖加瓦

教师在课堂上最需要完成的任务是尽可能把自己要传授给学生的学科知识演绎到极致。学生之所以要在课堂上听教师的讲解,是因为他不能完全搞懂教材上的学科知识,我们的任务不是把教材上的学科知识拿到课堂上重新讲解一遍,而是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情趣,用贴近学生生活和心理状态的各种方式,来重新演绎学科知识,还原其产生的背景,恢复其“前世今生”,通过对学科知识的介绍,让其从抽象走向具体,从平面走向立体,从固定走向生活化,从而尽可能实现让学生更容易搞懂学科知识的目的。

在学习氯气这一新课时,学生了解氯气有毒,但自来水厂却在用氯气消毒,他们充满好奇与担忧,教师可以借助视频让学生了解自来水生产流程。观看之后也可以让学生来评价这种生产流程的优劣,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2.给课堂成果展示提供机会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相对艰辛的活儿,如果把成就感完全寄托在考试成绩上,而考试又不考查全部学习内容,这样学生就不会感受到学习过程中的全部成就感,而且容易培养出学生面对考试时撞运气的心态,此外考试成绩总是有好,有差,一般只能让少数学生找到自信而打击多数学生。相比而言若可以使学生在课堂更多地证明自己学到了什么,是怎么学到的,这样不管掌握知识多还是少的学生都可以体会学习的成就感,更重要的是每位学生还可以在别人展示学习成果的时候有所收获。因此在课堂中为学生的自我展示和相互学习预留空间,是很好地帮助学生确证每天的学习成果、优化学习策略的方法。尽管这个过程与成绩无直接相关,却与民主的课堂氛围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直接关系。在课堂例题展示过程中,尽量减少用例题的方法去左右学生的思维,而要呈现学生多样的思维和方法,让学生自主判断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3.为课堂氛围民主化多花心思

因为学生一个人在家很难完成目前的学习任务,所以他们才需要到学校来共同感受学习乐趣和分享学习成果,并在班级的积极氛围中让自己坚持下去。因此我们要为学生学习学科知识提供信心,不能用学科教学专家的身份去打击学生;学生要从其他同学身上感受学习乐趣,不能以自己考得比别人好来标榜自己的成就,一旦陷入这样的评价标准中,学习就难以保持好的心情,谁能保证自己永远第一呢。因此要在课堂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我们就要多关注学生,多提供方法;学生要多在学习态度上相互打气,在学习方法上相互支持,在学习结果上少做攀比。如在化学课堂的最后设置一个悬念,让学生课后去思考,并有意识地将这一任务委派给某位化学学生,正因自己这一科的不足,他会比别的同学更用心地去准备,下次课堂的展示必然是成功的。这样就能很好地激发他学习化学的信心和兴趣。

一堂高中地理课的教学与反思 篇12

高一年级的学生形成了思维定势:地理课在高考中所占的分数比例并不高, 主要精力放在了语、数、英方面。由此, 学生在地理课上表现相对松散, 学习兴趣不浓厚。

基于此, 我一直希望在基础地理课程的教学中, 能够将一些地理知识传递给学生, 让学生认识到地理课在高中生涯中是非常有意义的。

在这个学期的学校公开课上, 我选取了“各种风的形成及特点”这一节内容。我认为越是身边熟悉的可感知的东西越能使学生感兴趣, 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教学过程呈现

(一) 备课———以学生为主体, 力求“动态备课”

我在以往备课时, 往往较多地考虑自己怎么上这堂课, 这必然使自己在上课时总是沿着自己的教学思路去“引导”学生, 却忽视了学生自己去钻研、领悟和感受的过程。这样的课堂环境, 不仅使学生觉得单调乏味, 也会大大降低教学效果, 更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格格不入。

要上好课, 必先备好课。备课通常分为三个环节:“备教材、备实验、备学生”, 我们把“备教材、备实验”称为“静态备课”, 而把“备学生”称为“动态备课”。很显然, 教师只有在备课时动、静结合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以学生为主体的“动态备课”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 在教学手段的选择上, 考虑到这块内容在教材中并没有特别详细地描述, 我首选了多媒体教学, 因为这样不仅使学生能直观、形象地了解各知识点, 也使学生在课堂的一开始就产生兴趣。教学手段一旦确定了, 那么我的备课也就顺理成章地围绕课件的设计展开了。

(二) 课件设计———力求主线清晰、界面简洁, 内容有创新

那么, 怎样才能让各个分散的知识点能够条理清晰地在课件中得以体现, 并在课堂中呈现出来呢?在最初的课件设计中, 我的设计思路仍然沿袭了原有的教学风格, 将所有的教学知识点以文字的形式在课件中一一罗列, 当然也加入了大量的有关于“风”的图片。整体看来, 课件内容已经非常详尽, 我也自认为设计得比较到位了。但是第一次课试教下来, 虽然完整地将各知识点都讲解完毕, 学生似乎也接受了这些知识, 但是课堂的互动性、学生的积极性却远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理想, 我的教学意图也无法得以体现。

我原本以为, 课件设计只有面面俱到, 才能让学生吸收到所有的课堂信息, 但课堂效果却并不尽如人意, 因为过多的文字和图片, 往往会分散学生的听课注意力, 学生分不清知识点的主次。由此, 我也得出了一个结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经常性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是无可非议的, 有时候也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但是在课件的设计上, 我们应当结合学生学情和教材知识的侧重点, 综合多种其他教学手法, 这样才能使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得益彰, 教学效率更高。

(三) 课堂亮点———让学生手动、脑动、心动

经过试讲后, 我对课件做了如下修改:首先, 在课堂一开始, 我提出了一个简单的问题———同学们知道风是怎么形成的吗?并辅以图片进行导入, 而正是因为这个问题很简单, 学生的注意力马上被转移至本堂课。大家纷纷回答我的提问, 课堂便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我将关于风的各个知识点进行整合, 并设定了不同的课堂训练方式, 设计了以下问题:风是如何形成的?风的分类及特点?你见过最大的风是在什么时候?在哪里?这样一来, 各个重要的知识点便有机地统一起来, 同时, 也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有趣。后来的再次授课证明, 这样的设计使得课堂衔接变得自然、一气呵成, 学生讨论、练习的空间大了, 听课反应自然也变得积极、主动, 当然, 对教学内容的把握也就更加到位了。

三、我的反思与体会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其实教师的教学亦如此, 能深入浅出地授课, 本身就是一项大学问, 需要不断摸索、借鉴和思考, 才能有所收获。以下是这次公开课之后, 让我感受最深的两点体会。

(一) 注重学生主体性发挥, 让学生状态“升”起来

在此次授课过程中, 我发现自己讲得还是有点多, 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发挥不够充分。以后更要着重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尽可能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发言。此外, 对于学生在课堂中的一些提问, 我没有及时给予回答和评价, 这有可能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能提问, 说明他们在思考, 教师应当适当予以引导。由此可见, 在备课的时候, 教师应当有意识地设想一些学生在听课过程中有可能会提的问题, 以便在课堂中进行回答, 尽量避免出现学生有问题而教师无法解答的尴尬。这些措施如果能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运用, 相信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很有好处的。

(二) 注重学生兴趣培养, 让课堂教学“动”起来

教师在教学中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使用新型的教学工具, 强调“动脑”与“动手”相结合, 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转化成直观具体的教学,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课堂, 让课堂真正地动起来。

通过这堂课, 也让我对自身的教学能力有了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 在以后的教学中, 我将不断学习和钻研, 改变固有的教学方式, 力求使自己在教学上有更大的突破。

参考文献

[1]章来均.谈职业高中的教学改革.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职业教育版) , 2009 (4) .

[2]苏维强.教学反思促我成长[J].人民教育, 2005 (7) .

[3]陈徐芳.新课改背景下的备课方式刍议[J].安徽教育, 2004 (11) .

上一篇:我的新同桌作文初一下一篇:2018年国家电网许继集团校园招聘应聘流程、提前批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