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形势与政策的认识

2024-06-16

我对形势与政策的认识(共10篇)

我对形势与政策的认识 篇1

我对《形势与政策》课的认识

来到大学后,从大一到大二,我们每个学期都要上这么一门课------《形势与政策》,讲述的是中国已经国外的的政治,经济,社会等等的事件。经过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我对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有了更深刻、更全面、更真实的了解,虽然只是短暂的4次课(共8节课),但却使我受益匪浅,感触良多。我对它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使我认识了什么是《形势与政策》,弄清楚了他们关系,我想这形势就是我们面临无形的推人前进的压迫感吧!而政策就是我们的按照客观事实制订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吧!它们的关系就是互补互促进的关系吧!

《形势与政策》课是一门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为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阵地,是我们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我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了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更好地贯彻落实了中央的有关精神,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以高校培养目标为依据,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紧密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对大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它的草本任务是通过适时地进行形势政策、世界政治经济、国际关系草本知识的教育,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及时了解和正确对待国内外重大时事,使大学生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下有坚定的立场、有较强的分析和适应能力。

热点问题是形势的发展变化中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有时形势(尤其是国际形势)受偶然性囚素影明而发生突然性的较大变化,由这种变化引发的、产生一定程度影响的问题,我们称之为热点问题这一部分内容业然也遵循形势发展变化的大趋势和总的变化规律,但由于时问的不确定性、突发性及受偶然因素的影响.因而在一段时期内有其自身的特点。

第1页

我 对 《 形 势 与 政 策 》 课 的 认 识

《形势与政策》教育是国际国内形势变化的要求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国际敌对势力与我争夺下一代的斗争尖锐复杂;国内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和发展的黄金时期的矛盾凸显时期,我们的思想观念受到一定的冲击。在复杂的形势面前,我们面临着许多矛盾和困惑,亟需教育和引导,特别要加强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引导我们从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高度认识自己,把握自己,帮助我们拓宽视野,开阔胸襟,立志奋斗。从这个意义上看,加强《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是形势变化的客观要求。

我们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敏感、勤于思考,但科学思辨能力不强,容易受到各种思潮的侵蚀。加强《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使之更贴近社会现实和学生思想实际,既对形势与政策以及重大事件进行理论阐述,又针对学生思想实际进行指导,帮助其正确分析认识党和国家面临国际国内形势以及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这对提高我们思想政治素质、坚定其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信念具有重要意义。

高校要完成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历史使命,必须认真学习《形势与政策》课,使其实现帮助我们形成科学的形势与政策观,掌握科学分析国内外形势的方式、方法,正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定信心和决心、积极投身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最终目标。培养出数以千万计的思想觉悟高、精神面貌好、人生价值科学、社会追求高尚的人来影响国家的未来。

我们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可塑期。在复杂多变的形势下,我们的自身发展也呈现出一些不协调,如对事物反应敏锐但分辨是非能力较弱;重知识技能而思想修养略显欠缺等,我们也因自身发展的不协调易受各种不利因素影响。这就需要不断加强学习《形势与政策》课,从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出发,帮助我们全面、正确、准确地把握形势、认识事物,实现自身全面协调发展。关注世界。当今世界飞速发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过去了。

第2页

我 对 《 形 势 与 政 策 》 课 的 认 识

地球村里的变化日新月异。生在当代,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岂能做那四角的书柜?抛掉陈旧的观念,拥抱外面精彩的世界,才是我们应该做的。其次,青年是推动社会和历史前进的一支重要力量。无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还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历程中,青年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大学生是青年中,知识层次较高,最具潜力,最有创造性的群体。因此,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人生价值取向,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未来,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的全局。再者,当今国内外形势风云变幻,进入 21世纪的中国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当代大学生也面临着深刻的国内外环境,所以,在高校大学生中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正视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坚定信念,振奋精神,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学校开设的《形势与政策》课非常必要。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开阔胸怀视野、增强责任感和大局观十分重要的方面,它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了世界,认识了中国,认识了我们与世界的差距以及我们自身的不足,使我在思想上迈进了一大步。关注世界。当今世界飞速发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过去了。生在当代,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抛掉守旧的观念,放眼外面精彩的世界,才是我们应该做的。当今国内外形势风云变幻,进入21世纪的中国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当代大学生也面临着深刻的国内外环境,所以,在高校大学生中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正视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坚定信念,振奋精神,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我们认识到,形势与政策左右我们的发展,对我们具有重要意义。史有“识时务者为俊杰”,今应为“适时务者为俊杰”。社会历史的大发展已决定了个人发展的最大环境、最大上限,制约着可选择度,决定着大学生成功的机率,影响很具体,也很深远.因此,我们应学会认识和把握形势与政策。形势是制定政策的依据,政策影响形势的发展。我们必须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灵活变通,具备

第3页

我 对 《 形 势 与 政 策 》 课 的 认 识

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依据个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努力奋斗,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拓展素质,不断提高个人能力,打造出“诚、勤、信、行”的品牌大学生;利用形势与政策,为我所用,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胆识,“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利用形势与政策,实现自我大发展。树立一个远大理想,做一个成功人士!

青年是推动社会和历史前进的一支重要力量。无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还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历程中,青年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大学生是青年中,知识层次较高,最具潜力,最有创造性的群体,因此,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人生价值取向,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未来,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的全局。当今国内外形势风云变幻,进入21世纪的中国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当代大学生也面临着深刻的国内外环境,所以,在高校大学生中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正视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坚定信念,振奋精神,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与深远的历史意义。学校开设的《形势与政策》课非常必要。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开阔胸怀视野、增强责任感和大局观十分重要的方面,它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了世界,认识了中国,认识了我们与世界的差距,以及我们自身的不足,使我在思想上迈进了一大步。

我对形势与政策的认识 篇2

作为新课堂模式的重要组成部件, 导学案必须发挥应有的作用, 来支撑新课堂的运行。导学案还有别的称谓:指南针、方向盘、导航仪、路线图、施工图等, 我还用过“渡船”这个意象来描述导学案。

一份好的导学案, 既能承载三维目标、学习过程, 也能呈现学法指导和课堂流程、课堂形态。甚至可以说, 导学案是折射教师教育观、教学观、生命观的“镜子”, 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导学案。

然而, 遗憾的是, 导学案在一些学校的具体操作中发生了严重的“异化”, 再次“沦落”为应试教育的捕兽“陷阱”, 成为升学必备的有效工具。

目前导学案的主要设计误区有:设计思路教案化;知识习题化;学习设计的共性化。

我们必须清楚, 新课堂模式是“学中心”, 围绕“学什么、如何学”建构, 传统教学的核心是“教中心”, 强调的是“教什么、如何教”。如果说传统课堂中的备课是备教学目标、备教学进度、备教学方法, 那么, 基于导学案设计的新课堂则要求“新三备”:备学生、备学情、备学法。新课堂模式要求借助导学案引导学、促进学、发展学, 而不是牵制学、控制学、囚禁学。导学案设计的教案化, 是教师传统教育教学观念的直观反映, 观念不更新, 这样的导学案无非是换了名字的“教案”而已。

导学案的设计要求“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然而, “问题”和“习题”概念的混淆导致导学案陷入异化误区。必须指出, 市场上流行的各种导学案, 都呈现出这方面的重大缺陷。“知识问题化”又称为“碎片化”学习, 这样的学习往往只重结果不重过程, 既体现不出探究问题的过程与方法, 也没有深层次的情境设计, 只是把教材内容简单地编写成一道道习题, 甚至机械地照搬教辅资料。在有些学校, 以前是学生学课本, 现在是学生学导学案。正确的做法是, 按照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 注重学习的内在关联, 从体验和认知途径出发, 注重整体性知识架构, 其追求不仅是“学会”, 更看重“会学”。

真正的学习是从学习者的差异出发, 强调、尊重和满足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和体验。然而, 传统的备课和时下流行的导学案编写流程, 都是教师基于学习者的猜测和教学评估而进行的, 缺少真正的“学生主体”性设计。尤其是那些“拿来”的导学案, 因为完全脱离了“校本校情”, 所以缺乏应有的开放性、互动性、创生性, 丧失了导学案原本应有的价值。

仔细分析, 导学案之所以存在这三个误区, 根源主要在: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有待转变;对学习者的学习、生活、成长规律缺乏真正的研究和认识;教师对新课堂的驾驭能力不足。所以教师应该努力做到以下三点: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我将其称之为“三本”, 即“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以学为本”的教学观、“以生为本”的学生观。

认识学习者的成长方式。只有从学生出发, 按照学生的“个性化”方式, 让学生通过“体验”, 找到自己的“兴趣中心”, 才能让真正的学习发生在学生身上。认知的方法是感知——分析——综合, 认知的途径是表象——属性——实质。

提高驾驭新课堂的能力。学生是教学的最大资源, 对教师而言, 应该充分放手, 将学生带入学习情境, 发动学生自学。

一旦导学案囚禁了学习者的思想, 扼杀了学习的个性, 那么它便名副其实地成为了课堂教学中的又一个“凶器”。杜郎口中学崔其升校长曾私下讲, 导学案现在已成为除教师霸占课堂外的又一“毒瘤”。能否取消导学案?我可以这样回答:取消导学案一定是未来课堂进一步改革的趋势。我甚至可以说, 取消导学案将是第三代课改的最主要标志之一。

如果没有导学案, 将如何组织学习?我设想的新课堂基本流程是:教师出示学习目标——组内研究学习目标, 形成个体学习方案——围绕学习方案进行独学、对学、群学——展示、反馈。

我对形势与政策的认识 篇3

关键词 高职形势与政策课 教学方法 考核形式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Understanding on Vocational College Situation and Policy Teaching Reform

FAN Yarong

(Department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Lanzhou Petrochemical College of Vocational Technology, Lanzhou, Gansu 730060)

Abstract In this paper, a method to reform vocational college "Situation and Policy" course teaching for a new exploration, with the reform of teaching methods, course evaluation form also made a corresponding reform program.

Key words vocational "Situation and Policy" course; teaching methods; assessment form

1 對形势与政策课课堂教学过程的改革

总体来讲,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过程设计方案的理念是,教、学、做相结合;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一方面是教师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视频教学等手段,经常选用典型的源于课外的案例,通过PPT展示给学生;把从电视网络上下载的与课本内容紧密的法制节目,通过视频展播给学生,直观形象,便于学生的理解与接受。另一方面,在教学中采用互动式教学,角色倒置等教学方式,安排学生课堂讨论、时政评论、读报评说、辩论。布置课外课题研究,课堂进行成果展示等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应以学生为主,教师起指导作用。通过整个教学过程的实践,完成我们的教学过程,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具体有以下一些环节和步骤:

(1)教学介质是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以多媒体课件,视频图文并茂展示讲解。形式与政策课程的特点决定,不可能用传统的教学设备去完成。教师也不可能通过黑板提供大量的板书来传递丰富的信息, 因此传统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教学方法难以满足教学的需要。而多媒体教学不仅能通过文字、图形、声音、视频等信息载体及时给学生提供丰富、立体的信息,又能为学生提供更好、更多样化的交互方式。

(2)在课堂互动式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设计构想。老师的主要任务是引而不发,激起学生思考的波澜。也就是教师的目的主要是引导学生思考这一专题,引发他们的兴趣点和关注点,再进一步提出问题,引发他们去解决,去探究。

(3)在教学的具体环节中,主要是在课堂上努力创造一种专题讲座与热点评说、课堂讨论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氛围。真正让广大学生在形势与政策教学的课堂上提高关注时事、分析动态、理解政策、表达观点的能力。在教学中,就某一个专题而言,学生主要是参与发言,点评、讨论;教师主要是要点讲授、就学生的发言、讨论纠错,就学生疑惑的问题答疑。

(4)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时间的分配大致是1:1的比例。当然,时间分配也不是绝对的,有时会因专题的内容性质影响,教师占用时间的多了;或者会因为学生参与时出现的错误和疑问多,教师讲述的时间长了。而有些专题,可能学生关注得比较多,参与讨论发言的积极性比较高,人数比较多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占用的时间就会多一些。这时教师要适时引导,组织好课堂,不要让讨论偏题,控制好方向就行。

(5)在课堂教学中始终把握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进行教学。无论教学过程如何设计,一定要围绕形势与政策的教学难点重点和教学目标实现,这是根本。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国内外重大时事,全面认识和正确理解党的基本路线,重大方针和政策,认清形势和任务,掌握时代的脉搏,激发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主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珍惜和维护国家稳定的大局,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发学习、健康成长。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及时了解和正确对待国内外重大时事,使大学生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下有坚定的立场、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和适应能力。

2 形势与政策课堂教学的课后延伸

形式与政策课教学不仅在于课堂教学,实际上学生课外去关注事件的动态,跟踪关注事件的发展,思考回味课堂学习内容更重要。因为无论设计多么合理科学的课堂教学,它的时间总是有限的,在限定的时间内不可能完成所有的知识点的学习,也不可能涉及到所有的观点。这就有必要引导学生利用一定的课外时间,去学习弥补这些欠缺。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以布置课题研究的形式,引导学生去学习。一方面,课题研究问题的题目可以布置得外延大一些。让学生有自主选题的空间。比如就中美关系问题探讨,学生选中美关系发展的几个阶段,现状,未来的预测或选择某一阶段作为课题研究都是可以的。另一方面,要求学生研究报告的形式也可以多样化。可以制作图文并茂的PPT课堂给大家展示讲解;也可以撰写研究报告文论和专题讨论稿交给教师。

通过课堂教学的课外延伸,学生要去完成教师布置的课题,首先,就要思考选择研究的方向,也就是选题。然后,收集相关资料,阅读资料,筛选资料,整理和分析资料。这个过程也就是进一步学习和关注知识,开阔视野,认识了解形势政策的过程。最后,撰写出有一定深度的专题研究报告,通过讲解表达自己的思想。

形势与政策课堂教学的课后延伸,通过布置课题研究的形式,有助于教学任务的保质保量完成,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而且对于实现高职院校学生人才培养目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高职院校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自我展示的能力。而这一目标,通过课外研究环节得以很好的实现。

3 形势与政策考核形式的改革

教学方法和模式的改革和创新,要求本课程的考试方式也要随之变化,否则,教学模式的改革效果大打折扣,失去了它的创新性和吸引力。

笔者一改传统的笔试考试方法,主要采用过程性考核的方式。过程考核分两部分,一部分是课题研究报告(70%);另一部分是考勤发言时政评论等(30%)。第一部分,在教学中采取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在所讲的专题中,选出3~4个专题做研究。也就是撰写课题研究报告或制作图文并茂的PPT将自己的研究展示讲解给大家。教师可以根据课题研究报告的内容的充实性(50%)、观点的创新性(20%)、资料的准确性(30%)对研究报告打分,总分100分。第二部分是根据学生课堂讨论、时政评论、读报评说、辩论的参与情况及考勤记录过程考核成绩,这部分成绩由教师评阅掌握,该部分成绩的高低要以讨论记录为依据,总分100分。期末成绩的依据就是每个同学课题研究报告的平均成绩€?0%+考勤时政评论课堂发言等成绩€?0%。

过程考核的考试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带来明显的压力,也带来动力。学生期末考核参数综合而多样,整个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参与都是期末成绩的依据。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学习、课后研究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张旭新.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探讨新的教学形式——对形势与政策教学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导刊,1999(10):58.

[2] 周亚东.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应体现灵活性增强实效性[J].教书育人,2010(12).

我对形势与政策的认识 篇4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起,我国就开始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等领导人又继承老一辈革命家的外交思想,根据时代主题的转换和国际形式的新特点,进一步丰富拓展了我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思想。在此之后的20年,经过的不懈努力,中国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建立起正常的外交关系,并启动了加入现代世界体系的进程。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是我国对外交往活动的根本准则,是在外交实践中探索出来的处理对外关系的根本依据。严格按照这一政策准则办事,既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又有利于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

而如今的中国日益强大,中国的国际地位和经济实力在不断提高,中国的发展正逐渐成为世界其他各国的焦点。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下,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处境与国家利益。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看,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至关重要。

一、加强理论建设

要紧密结合中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和国际趋势,加强对国际关系和中国外交的系统性理论研究,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国际关系理论和外交理论。这要求我们既要不断发掘中国“以和为贵”传统文化的潜力,也要汲取世界上先进的理念,兼容并蓄,融会贯通,形成既有中国特色又易为外界理解接受的国际关系理论。我们要扩大我国的国际话语权,加强对和平发展道路的理论研究,充实其理论内涵,增强其说服力和影响力,争取更多国际理解和认同。

二、进行战略研究

要紧密结合我国外交实践,加强对国际形势和我国外交工作中重大战略性问题的研究。我们既要重视国家安全战略、对外战略、外交战略这些重大的战略性领域,也要加强对国际格局、大国关系、气候变化等战略性问题的研究。要善于见微知著,增强研究的前瞻性和预见性,从国际形势的动态变化中看全局、抓趋势、找规律。

三、积极引导公众

我对形势与政策的认识 篇5

与传统方法相比,新型城镇化更强调内在质量的全面提升,也就是要推动城镇化由偏重数量规模增加向注重质量内涵提升转变。相对于过去的粗放式用地、用能,现在要从思想上明确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之路的重要性;过去的城镇化主要依靠中心城市带动,现在更强调城市群、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配合发展的必然性。而解决区域间城镇化水平差距过大的问题是加速新型城镇化进程的重中之重。就从我的家乡海南省来说,海南的资源禀赋和政策条件决定了海南的城镇化不能以工业化作为动力而必须走一条非工业化主导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所以海南的城镇化首先要确定两个目标,即解决农村农民发展问题、提高收入,并解决地方经济发展问题。其实际做法便是将劳动密集型的热带农业变成农民的产业,进而使得农民得以就业,从而实现农民向市民的转变,而非单纯的将农村人口变成城市人口,这样看似高速的发展会带来相当多的问题,要用一个更长的时间来解决。海南的城镇化是将全省作为一个整体对全省的城乡空间、产业布局等进行统一规划,并按新型城镇化的有关理念提出琼北海口经济圈和琼南三亚旅游圈的区域化发展的具体路径。海南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强调生态、环保、低碳,大力发展海洋产业,同步实现蓝色崛起;大力推进三沙市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业、海洋产业的发展,发挥三沙市在宣示国家主权方面的独特作用。

海南省新型城镇化的推进有利于其破解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也就是要由偏重经济发展向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转变,要由原来城镇化过分依赖城市建筑用与城市用地的扩张改变为同时结合农业现代化、现代服务业等的多力支撑体系。加速新型城镇化,必须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从而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要把解决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在城镇就业和落户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放宽城镇户籍限制,使在城镇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农民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真正融入城镇。要研究农民原有耕地和种植作物,使他们有相应的启动资金发展热带农业产业。对目前大多数进城务工农民来说,要切实改善他们的就业、居住、就医等基本生活条件,并解决好其子女就学问题。我们还应该积极探索建立公共租赁住房制度和进城务工人员住房保障制度。

我对媒体的理解与认识 篇6

媒体这是一个概念广泛的词语,在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理解。比如,在化学领域系“媒质”之意,在机电领域为“导体”,而在数学领域又是“中数”的意思。然而我们通常所说的媒体,则是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的,通俗一点就是指一系列的传播工具,像电视,报纸,杂志等。

人类传播从语言到文字经历了几万年,相对的从口头传播到文字传播亦是相当漫长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媒体作为人体能力的延伸,大大的提升了传播者的传播能力,使信息传播能够到达更为广阔的的空间。同时,不断进程的演变提供了不同形式的传播模式,各类媒体都有符合自己的特点的表达方式,就好比报纸是文字而广播则是语言一样。媒体带给人们的影响是巨大的,受传者不仅能够通过媒体以相对便捷的途径了解外面的世界,更重要的是能够给他们带来主观世界的的变化,影响人们对周围人情和人性的看法,进而影响其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就好比说这个社会的流行时尚。没有媒体的作用是万不会成为时尚的。

媒体的这些传播信息,引导社会舆论和提供娱乐的作用都是对社会有利的一面,然而,万物都不是完美,有正面就会有负面,它的负面在于它传播的内容参杂了太多的人为因素,媒介环境可以轻而易举的被虚拟塑造出来,所以它的真实性便遭到了质疑;并且,它强大的传播功能,在传播那些不良信息方面也同样适用,这就给社会带来的了文化的衰退。随着经济的发展,其带来了社会的信息化步伐,网络等作为新兴的事物也越来越盛行。这是人们的好奇心对新兴事物的追求的结果(当然,新事物的优点也是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我们网上购物,而不是一直都是去商店慢慢看;我们网上下载文件,而不是总是去书店或图书馆寻找;我们网上听歌看视频,而不再是买碟或是看电视,凭电视台做主。当然那些有特殊要求,比方说歌迷或是偏爱纸质书等一类的人除外。

这就是新媒体。

20世纪后期,新起了大量的以数字、网络等技术为渠道以及电脑、手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的传播形态,它们被称为新媒体,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之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外的新的媒体形态。目前比较热门的新媒体有很多种,比如说数字电视,直播节目,博客,播客,门户网站等。它们有更快的传播速度和传播范围,同时在传播形式上又种类丰富,文本、视频和音频之间也能任意转换或兼而有之,并且已成为了一种跨国界的全球化媒体。

然而,当新的媒体的产生吸引了大批人群的眼球,而这个新的媒体又不足以强大到使传统媒体消亡的时候,媒体之间的竞争便明显的激烈了许多。传统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以及新媒体与新媒体之间。就比如,各家杂志之间或是杂志与报纸之间有竞争,报纸与网络争抢消费人群,各种门户网站之间同样相互竞争。这种状况的形成是必然的,不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而已。

而这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在各种媒体交互混杂的时代,在充斥着各种媒介的环境里,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传播信息已经呈现出一种爆炸的状态。我们依赖它们来获取各种各样的日常所需的信息,但同时,我们的生活也已经被媒体包裹的密不透风,路边的广告牌,电梯旁的液晶显示屏,各色的报纸杂志还有网络,以及让很多人讨厌的路边分发的一张张的宣传单,更多的还有电视节目里的广告信息。

这不仅是一种资源的浪费,更重要的是,人们需要从这多到泛滥的信息里面选取对自己有用的东西,这无疑也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是信息量过多带给现代人的负面影响。如今,我们在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还离不开传统媒体,它们在我们的生活里依然

我对形势与政策的认识 篇7

一、掌握初治肺结核短程化疗标准

1993年世界卫生组织出版了“结核病治疗指导方针”, 以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为基础的6个月短程化治疗方案, 1997年又根据各国在环境和资源方面存在的差异, 进行了修订, 推荐了不同类别结核病患者的标准化方案。我国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化疗方案结合自身的经验, 提出了我国推荐的标准化方案 (全国结核病防治手册, 1999年修订本) , 其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绝大多数患者能够接受并完成疗程, 在我国结核病控制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方案中药物的组成显示, 对结核分枝杆菌不同代谢状态的菌群, 即持续繁殖生长的A菌群、生长抑制的B菌群和间歇生长的C菌群, 均有杀灭作用, 能够防止药物耐药性的产生。治疗方案分强化期 (2个月) 和继续期 (4个月) 。强化期中结核分枝杆菌被迅速杀死, 使传染性迅速减少或消失, 患者症状明显改善, 绝大多数患者2个月内痰菌转阴。继续期主要是为了消灭残留的结核分枝杆菌, 防止复发。

二、处理好规范化治疗与个体化治疗的关系

经大量的临床验证, 肺结核初治短程化疗是可行的。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统一标准方案虽然被尽可能广地推行, 但实际上不可能覆盖至全部病例。笔者认为对少数以下几种特殊情况的患者, 宜采用个体化治疗。 (1) 家族中上一代家属曾因患肺结核去世, 若其下一代家属又患有肺结核, 是否适用短程化疗, 应慎重考虑;我们主张先做结核分枝杆菌的培养加药敏, 以发现是否存在原发耐药, 然后再决定治疗方案。 (2) 肺结核合并肺外结核、重症者应长程化疗; (3) 粟粒型肺结核应长程化疗; (4) 血行播散型结核性胸膜炎应长程化疗; (5) 肺结核患者合并肝炎者服用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产生药物不良反应的, 要根据患者可接受情况采取个体化治疗。 (6) 老年人的肝肾功能等生理机能减退, 标准短程化疗后易发生各种各样毒副反应, 宜采取个体化治疗。 (7) 有其他并发疾病, 如糖尿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艾滋病) 、免疫缺陷性疾病等。但个体方案的采用应严格掌握对象, 不能随意扩大范围。

三、个体化治疗的优缺点

初、复治患者不适用规范化治疗者, 应尽早进入个体化治疗, 选择适合该患者的最佳方案。个体化治疗是较理想、科学的一种治疗, 处理好规范化与个体化治疗的关系, 是一种积极主动控制肺结核的态度。

个体化治疗的优点: (1) 因人而异 (年龄、体重等) 可采取不同药物组合、不同剂量治疗。60周岁以上的患者, 一般只能给予标准化量的2/3, 80周岁以上者, 只给予一半量, 并且不管痰涂片阳性与否, 老年人一般均不给予吡嗪酰胺治疗, 避免引起肝、肾衰竭。体重50kg以上者比50kg以下者药量要适当增加。 (2) 因病变部位及疾病程度不同, 采取不同治疗方案。淋巴结结核一般治疗8~9个月, 骨结核1~1.5年, 粟粒型肺结核、血行播散型结核性胸膜炎治疗1年。 (3) 遇有不良反应, 可随时调整方案。在肺结核伴有肝炎患者中, 应根据肝炎病变程度及患者对抗结核药物肝损害敏感度, 合理选用一、二线药物, 以防出现严重肝损害。 (4) 根据耐药性不同, 合理选择药物。据调查我国大部分省结核分枝杆菌的毒力是强毒种, 复治方案制定, 以药敏试验为依据, 能提高治愈率。 (5) 肺结核并发其他疾病, 如糖尿病、艾滋病、免疫缺陷性疾病等, 在合理个体化治疗中一般加用免疫制剂治疗, 如卡介菌多糖、维卡、白介素-2等, 提高机体免疫力。个体化治疗的缺点是费用高, 与规范化治疗比较, 前者专业性指导多, 不便管理。

在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下的统一标准治疗方案是结核病治疗工作的关键和主体, 个体方案是结核病治疗工作的辅助和补充, 二者有机结合能进一步提高结核病的治愈率。但在采用个体方案时必须结合当地实际情况, 通过对治疗效果、可行性及费用进行综合评价后选择, 并应遵循结核病规范治疗原则, 避免随意化。

(收稿:2010-06-07修回:2010-07-12)

我对语文的认识 篇8

曾经我对语文的理解并不深刻,只停留在表面,从来没有思考过诸如学习语文的目的是什么之类的问题。一味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该背诵的背诵,该抄写的抄写。所以,语文到底是一门怎么样的学科,我并没有真正地理解,只知道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而盲目地学习。由于这种肤浅的认识和盲目的学法,我的语文成绩并不好,对语文这门课也不太感兴趣。

到了高中,我对语文的理解发生了改变。这其中不乏当时的语文老师的教导和帮助,老师教给我们学习语文的方法。首先,要掌握好字词,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一定要及时查字典、问老师。其次,是短语,在学习好字词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短语。短语能很好地传情达意,特别是我们经常用到的那些短语,像“波涛滚滚”“万马奔腾”“置之死地而后生”“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些短语言简意赅,通俗易懂。多积累短语,多运用短语,对学好语文是非常重要的。再其次,是文章。在学好字词和短语的基础上,老师教导我们要重视学习文章,多读文章,多练习写文章,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散文、小说、杂记,各种体裁都要涉及。最后,要想学好文言文,就要多读文言原著。另外,古典名著,比如《红楼梦》《三国演义》还有一些比较有名的外国名著都需要读。这样,既学好了语文,又丰富了自己的课外生活,还让自己获取了更多的知识。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呢?

学习语文,还要学会写作,写作是语文学习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写作在语文高考满分150分中就占了60分,即使只从考试的角度看,我们也应该学会写作。当然学会写作和写好作文是两码事,学会写作很容易,但是要把一篇文章写好,那是非常困难的。初学乍练,就必须多看作文书,还要有足够的创新思维,人云亦云是写不好作文的,要想写好作文就要多观察、多留意自己身边的人或物,然后把他们记下来,每天写一篇日记是练习写作的最佳方式。

我们一定要先学会写作,写好作文,这样离学好语文这门课就不远了。写作既有趣又非常有用,如果一个人能时时刻刻地审视自己,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内心世界描述出来,那将是一片多么广阔的写作天地!通过写作不但能提高语文成绩,还能使人的心灵得到升华,它还是一门重要的与人沟通的工具:像书信往来、网络和现实中的联系、发表自己的观点等,哪样能离开写作,离开语文呢?

在高中语文老师的帮助下,我发现了学习语文的奥秘,感到学习语文是非常有趣的。通过学语文我获得了更多的知识,从而提高了个人的修养。我又感到学语文是轻松的,通过阅读大量的书籍,细细品味作者的写作意图,感受他们的酸甜苦辣,我或喜或悲,或惋惜或振奋,或感慨或激动,心情随着故事情节起起落落。我和书中的人物对话,沉浸在书中优美的自然环境中,听着闻着书中的鸟语花香,既陶冶了情操,也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这样想想,阅读是一件多么轻松的事情啊!

语文学习要重视写作。写作应以思想见长,应致力于在思想文化领域的突破,更多地关注深层次的历史、思想、文化的挖掘,进行理性的、建设性的表达。我们可以多写随笔以提高写作水平,随笔作为文学诸体裁中最灵活多样的一种文体,看重将叙事与思考完美结合。

学习语文没有捷径,只有脚踏实地,一点一滴的积累,才会学得更好,对学生而言,优秀的语文老师及其教法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语文欣赏能力、借鉴能力和表现能力。我的同事中不乏优秀教师,可我发现他们中间一些人写论文时连连词和结构助词都不会正确使用,这些问题都在说明当年语文教育的不足。如果离开读书和写作,想提高语文成绩和写作水平,那根本不可能。

我对形势与政策的认识 篇9

我对《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的认识

一、入学前的初步印象

在10年的夏天,我踏入了西安交大的校门,开始了我的大学之旅。在读大学之前,坦然的说,我根本没有听说过我所要读的专业,在填报志愿时,只因为有老师建议我报考这个专业,我才将其写入我的志愿表中。也许一切阴差阳错都是顺其自然,在我收到录取通知书时,我才意识到,我在将来的四年内要在装备上下功夫了。在我初步从网上了解这个专业时,发现好多都无法理解,好多都好像十分深奥,我都在想我在四年之后可以在这个领域生存下去吗?在别人问我的专业是干吗时,我都不知道如何回答,因为我确实不知道这个好长的名字代表着什么内容。我那时认为这是一个研究各种装备的专业,甚至有军事装备,当然,事后我才发现我错了。但有一点我猜对了,这是一个需要毅力,在科技研发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的专业。入学前,我怕这是一个冷门专业,可能毕业找工作有困难,这也是我的父母所担心的问题,毕竟,现在就业这么困难,而且这又是一个从来没听过的专业。这一切的疑问与猜测都是在入学前对这个专业的印象,而这一切都要等开学后才知道结果。

二、专业简介

从老师、学长、以及网上,我初步了解了我就读的这个专业,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主要以过程工业为专业背景。过程工业是指以流程性物料(如气体、液体、粉体等)为主要对象,以改变物料的状

态和性质为主要目的的工业,它包括化工、石油化工、生物化工、化学、炼油、制药、食品、冶金、环保、能源、动力等诸多行业与部门。过程工业所涉及的一些物理、化学过程,主要有传质过程、传热过程、流动过程、反应过程、机械过程、热力学过程等。正是这些物理、化学过程,构成了过程工业的生产过程。然而,要使这些过程得到实现,达到工业生产的目的,必需要有相应的过程设备。

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化学工程、机械工程、控制工程和管理工程等方面的知识,能在化工、石油、能源、轻工、环保、医药、食品、机械及劳动安全等部门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经营管理以及工程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的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物理、物理化学、化工计算、工程热力学、化工原理、流体力学、粉体力学、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及计算机控制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工程设计、测控技能和工程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掌握对化工单元设备及成套装备的优化设计、创新改造和新型化工装置技术开发研究的基本能力。

三、大一过后的认识

通过一年的学习以及在导论课上老师引导,虽然我还是不太清楚这个专业,但对于装备已经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对于这个专业有了一个模糊的概念,至少我知道我要学什么。记得第一次导论课老师初步介绍了这个专业,我才开始意识到原来我要学习的是一个典型的工

科专业,在我印象中,大多数工科专业都是与机器直接挂钩的,而在之后与学长的交流中,他们也调侃的说道我们专业以后就是烧锅炉、修空调的。不过,对于像我这样一个不太善于交际的人,和机器打交道确实也还可以。在与同学相处了许久之后,我发现有些同学对于这个专业好像并不感兴趣,有些同学甚至有一开始就想转专业的,他们口中无非就是电气、能动多么的好,而装备在西交王牌专业下多么暗淡无光。就在老师组织的与学长交流会上,有些人就直接提问如何转专业,而学长只是问了一句,为什么要转专业。其实就我而言,无论在哪个专业,只要在这一方面做的好,完全比一些吃香专业要混得好,何况在与学长多次交流之后,我发现学长们都对装备充满信心,加上老师对装备的肯定,我开始慢慢坚定了我的选择。记得老师在被学生提问这个专业好不好时,老师都是满怀信心介绍装备的前景、就业,这让我对这个专业也十分感兴趣。就在老师介绍我们接下来三年要学习的课程时,我又发现其实我们所学习的内容都是比较实用的,虽然老师只是着重讲了压缩机,但对于我们专业的未来前景充满了信心,不过听着老师讲这么深奥的知识时,我又有一点害怕的感觉,我在四年之后可以达到多少老师的水平。一年的学习时间就过去了,而我们只学了一些基础课,在看我的专业培养计划时,发现大二应该是十分重要的一个阶段,也是十分忙碌的一个阶段,在大一一年的适应之后,我觉得在装备发展是很有前途的,我会在剩下的三年内继续努力的探索。

四、毕业后应具备的能力

作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的本科大学生,我们要学习的课程有很多,从网上以及培养计划上初步包括:化学、物理、物理化学、化工计算、化工原理、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粉体力学、工程力学、机械设计、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化工装置设计、控制与管理技术等,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机械设计程设计、化工工艺及设备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流体力学实验、热力学实验、粉体力学实验、设备强度实验、微机测量与控制实验、化工装置实验等。

而在四年后我们要毕业,我认为我们必须掌握的知识和能力主要有:

1.掌握化学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控制工程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化工单元设备和成套装备的设计方法与控制技术;

3.具有对新装备、新技术进行开发研究与创新设计以及对化工装置项目进行成本评估与投资决策的初步能力;

4.熟悉国家关于化工装置设计、开发、研究、环境保护和安全防灾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化工装备与控制工程的理论前沿,了解新装置、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7.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作为西安交大的毕业生,我们离开母校之后也许选择的岗位与我们的专业会有一些偏差,但是我们所应该具备的能力远不应该只是专业上的能力,还应该体现在做人的素养以及人品上,大学教授的不仅是知识,还有做人的道理。我也相信西交,相信西交的老师会教授我们进入社会所必需的能力。

五、装备的就业前景

在对装备感兴趣之后,我就顺便在网上调查了一下装备的就业前景,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的就业前景是十分美好的,在新浪教育网公布的2008年全国应届本科生最容易就业的十个专业中就有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工资收入也很可观。09年,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本科就业率已达到全国第一名。

由于该专业已经渗入到航空、航天、原子能、材料冶金、化工、制药、石油、轻工、环保、食品等领域中真空技术和过程装备的设计与控制等诸多方面。可以说,只要是与化工设备机械有关的单位,该专业的毕业生都可以去就业。与化工设备有关的公司或者企业可分为三类:一类是化工设备制造企业,比如压力容器制造,空分设备制造;第二类是化工厂,该专业的毕业生主要是承担设备管理工作;第三类就是化建公司(专门负责建立化工厂),毕业生主要负责所建化工厂的整体规划布局以及化工设备的安装工作。就目前来看,大多数毕业生的去向都在上述三类企业之内。如果对设计方面比较感兴趣并且设计方面的功底比较好的话,可以选择到化工机械制造公司设计部门工作,但这里要强调的一点就是,同学们要对机械制图掌握的比较精,达到运用熟练程度,另外还要掌握一些常用的绘图软件,如CAD、3D max等。我国的化工类行业是相当繁荣的,并且一直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煤化工和石油化工基本上囊括了所有的化工企业,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学子可以在这两类企业中大显身手,很多毕业生分配到企业的管理机构工作,特别是在中层的管理方面突显出本专业的优势。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确实是一个有着明显优势的专业,它是我们西安交大的特色专业之一,是我校就业率较高的优势专业。通过和别的专业的对比,我发现我们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所学的课程比较多,给我们的学习造成了一些困难,但是相比于我们专业的重要性和就业率,我想这些都是值得去克服的。

我对社会心理学的认识与理解 篇10

摘要:《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个体社会心理现象指受他人和群体制约的个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如人际知觉、人际吸引、社会促进和社会抑制、顺从等。群体社会心理现象指群体本身特有的心理特征,如群体凝聚力、社会心理气氛、群体决策等。社会心理学通常采用的研究手法包括无干扰观察、准实验、自我报告等。学习社会心理学,理解类似于责任分散、从众心理、服从权威等社会现象。关键词:社会心理活动、社会行为、作用、人际关系

初次接触社会心理学,使我对这门学科有了一定的认识,懂得了它的基本概念及所研究的范围,还有研究方法和发展阶段。学好这门科目是重要的,更应好好学。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和社会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受到来自两个学科的影响。主要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个体社会心理现象指受他人和群体制约的个人思想、感情和行为。如人际知觉、人际吸引、社会促进和社会抑制、顺从等。群体社会心理现象指群体本身特有的心理特征,如群体凝聚力、社会气氛、群体决策等。社会心理学通常采用的研究手法包括无干扰观察、准实验、自我报告等。学习社会心理学,理解类似于责任分散、从众心理、服从权威等社会现象。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的运用管理手段提高员工工作效率。而对于个人来讲,学习这门学科,使得自己能够更深入的了解人的行为动机、及社会对于个人认知行为的影响。也能够有效的帮助个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能够有更好的发展,比如适当的人际交往手段等。

但是,由于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广泛而复杂,研究者们所持观点至今仍不尽相同。因此,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定义。

西方社会心理学界对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大体可分为两类:一是强调社会心理学要研究人的行为,认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或相互影响所产生的影响的行为的科学。这种观点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在社会心理学中的体现。另一类定义则强调社会心理学应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或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作为研究对象。这类定义是社会学基本观点的产物。

前苏联学者安德列耶娃提出,“可以把社会心理学的特点相对地表达为:研究受所参加的社会团体制约的人们的行为活动的规律,已经这些团体本身的心理特征。”这种对社会心理学的认识强调的是团体对人的行为的影响。

我国社会心理学家认为,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应当包括4个要点:第一,社会心理学应以社会心理活动为研究对象,而不仅是行为或社会行为。第二,这种社会心理活动既包括个体的社会心理活动,也包括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第三,应该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们的相互作用之中来进行社会心理活动、社会心理现象的研究。第四,作为一门科学,社会心理学应该研究社会心理活动、社会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把它运用到实际活动中去,解决各种问题,而不能仅仅是现象的描述。

关于社会心理学的专题研究,从19世纪下半期就开始了。1860年有拉察鲁斯和斯坦塔尔关于民族心理学的系列论文出现;此后,塔尔德的《模仿律》西格尔的《犯罪的群众》、勒邦的《群众心理学》等著作陆续出版,为社会心理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1908年,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和美国社会学家罗斯分别出版了社会心理学专着,这标志着社会心理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和德国心理学家默德开创了实验社会心理学方向。虽然用实验方法研究社会心理学问题,可以上溯到1898年特里普利特关于社会促进的实验研究,但真正开创、推广这个方向的是奥尔波特和默德。在他们之后,实验社会心理学才开始在西方特别是在美国成了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流。

自从奥尔波特的著作《社会心理学》问世以后,社会心理学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1928年,瑟斯顿提出了态度测量法,把由托马斯和兹纳涅茨基开始,并成为当时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的态度研究,提高了一步;1934年,莫雷诺提出了社会测量法,用以测量群体内人际吸引和排斥问题;1938年,勒温把场论引进社会心理学,提出了个人生活空间或场的概念,认为行为是个人特点和情境因素相互作用的函数。20世纪40~50年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勒温的影响下,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群体影响和态度问题。

20世纪50年代,阿施等人开展顺从的研究。以霍夫兰为首的耶鲁学派发表了一系列有关说服的研究。费斯廷格提出了认知失调理论,这个理论成为60年代的研究中心。到了70年代,由海德的《人际关系心理学》一书奠定了基础的归因理论成了研究重点。80年代以来,认知社会心理学和应用社会心理学日益受到重视。

中国社会心理学在50年代以前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而存在过。早在清末民初,已有人介绍过作为心理学重要分支学科的社会心理学。20年代出版了勒邦的《群众心理学》、麦独孤的《社会心理学导论》以及奥尔波特的《社会心理学》等重要著作的译本,中国学者自己也编写了一些社会心理学著作。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课题随着时代的演变而有所不同。早期的社会心理学侧重于研究大型群体和群众的心理现象,如拉察鲁斯、斯坦塔尔、冯特关于民族心理学的研究;塔尔德、西格尔和勒邦关于群众心理的研究。这些研究者所提出的某些思想直至今天还有影响,如塔尔德的模仿律、勒邦的群体极端化和个性消失的思想等。

今天的社会心理学家强调从现场研究到实验室研究,或从实验室研究到现场研究,往复循环、相互论证。同时,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也为处理从现场获得的大量材料提供了方便,推动了社会心理学的进步。

正如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所强调的:“在现代科学技术九大部门之一的行为科学部门中,社会心理是一门重要学科。”的确,社会心理学在我们当代社会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例如,开展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可以帮助人们了解社会环境因素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通过对人的心理作用,达到增强人体健康和防治疾病的目的。

同时,这门学科具有很强的应用性。例如,20年代“霍桑试验”中士气与生产效率的提出,是为了解决当时工业生产之急需;30年代舆论、流言、种族和价值冲突等主题,是为

适应世界经济的萧条和社会的动荡不安之需要;40年代信仰、态度、民族性格等主题,是应第二次世界大战这需要;而五六十年代以后社会相对稳定和平发展,许多具有明显应用性的分支学科相继出现,既繁荣了社会心理学本身,又使它在社会生活需要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我们可以在各个领域体会到社会心理学的作用。首先,社会心理学能调动人的积极性。其次,社会心理学有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而健康的社会心理,则是社会风气文明内化的内在机制。因此,通过对社会心理现象的研究,正确引导人们实现观念和心理的变革,就能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最后,社会心理学有助于解决各种社会问题,为增进人民的健康和幸福服务。

这些就是我对社会心理学的认识一些简单认识与理解。

上一篇:半年读书会导播词下一篇:雨果《悲惨世界》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