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规划工作接种率调查总结

2024-05-15

免疫规划工作接种率调查总结(通用12篇)

免疫规划工作接种率调查总结 篇1

在2008年免疫规划接种率调查及相关工作检查中,按照《免疫规划考核指标》对全市其中的八个乡镇卫生院进行了检查,现将检查结果总结如下:(此结果结合每月疫苗接种情况)

一、疫苗接种率

卡、簿、证符合率99.10%;卡介苗接种率100%:乙肝首针及时率100%;是脊灰疫苗基础教育接种率100%,加强91.67%;百白破疫苗基础接种率98.75%,加强接种90.83%;白破疫苗接种率75.00%;麻疹疫苗基础接种率97.50%,加强接种率95.40%;乙肝疫苗接种率100%;五苗覆盖99.25%。

二、疫苗、注射器、冷链管理

领取、发放登记项目齐全、使用正规无浪费。

三、儿童入托、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

全市儿童入托、入学接种证查验率100%;补种率100%。

四、问题分析

通过这次调查发现,部分乡镇对免疫工作重视与管理不够,对免疫规划工作投入甚少,对村级频次下降,对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疏于管理,入户调查人员不足,严重制约免疫规划工作的顺利开展。全市各乡镇免疫规划工作开展不平衡,对村屯管理质量不高,特别是扩免新增疫苗种类的增加,存在个别村医对免疫工作松懈、怠慢、积极性不高等现象。

五、下一步工作意见

1、加强各职能部门的相互配合,促进免疫规划工作顺利开展。

2、提高乡村医生责任心和不业务水平。

3、加强各单位预防接种人员的投入及预防接种工作的重视。

4加强对乡村级接种单位督导的频次。

免疫规划科

免疫规划工作接种率调查总结 篇2

1.1 一般资料

调查对象:1周岁、4周岁、7周岁儿童。调查内容: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三联制剂、麻疹疫苗、乙肝疫苗五苗全程接种覆盖率、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 建卡建证率, 接种卡、证符合率、不合格接种原因及加强免疫情况。

1.2 方法

1.2.1 方法

按照容量比例概率抽样 (PPS) 方法抽取38个行政村, 每个行政村分别随机调查1岁组、4岁组、7岁组20、15、15名儿童为调查对象。以行政村卫生室左侧第一名调查对象开始, 向前左方向为调查方向, 不走回头路, 对象样本不足时, 按同样方法抽取下一个自然村继续进行, 直到样本满足为止。采取询问家长、查看接种证和接种底册、查看儿童卡疤, 现场调查完成后再到乡镇卫生院农村卫生工作站逐一核对接种卡的方法进行。

1.2.2 标准

根据《预防接种规范》及《河南省预防接种方案》的规定, 合格接种率判断:有接种证、卡者以接种证记录为准;无接种证但有接种卡者, 以接种卡记录为准;接种证和接种卡两者均无者, 判断为未接种 (对每名儿童的判断标准只能选择接种证或接种卡一种方式, 不能一种疫苗以接种证为准, 另一种疫苗以接种卡为准) 。必须同时符合以下标准才判断为合格接种:①有准确的出生年、月、日和接种年、月、日记录;②免疫起始月龄正确;③接种针 (剂) 次间隔不少于28d;④基础免疫在12月龄内完成;⑤内容填写齐全, 记录清楚, 不缺项。

2 结果

2.1 基础免疫

2.1.1 建卡、建证率。38个行政村共调查1900名适龄儿童, 建卡率为99.83%, 建证率为97.76%。在卡、证齐全的儿童中, 卡、证符合率为91.18%。

2.1.2 疫苗接种情况, 详见表1。

n=760

2.2 加强免疫

详见表2。

n=570

2.3 不合格接种率

各种疫苗不合格接种原因依次为卡、证记录不符, 超期接种, 免疫起始月龄提前, 间隔时间不符。OPV主要是免疫起始月龄提前, 卡证不符;DPT主要是超期接种, 卡证不符和起始月龄提前;MV主要是卡证不符, 超期接种和免疫起始月龄提前;HBV主要是卡证记录不符和超期接种。加强免疫主要是接种记录不清, 卡痕不明显, 详见表3。

3 讨论

3.1 流动儿童管理

影响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的因素主要有:一是我国流动人口增加迅速, 流动儿童群体庞大, 来源复杂, 常随父母打工频繁迁移, 且很大一部分是超生家长存在回避和恐惧心里, 接种地点不能固定, 二是部分流动儿童家长文化程度低, 对儿童预防接种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缺乏主动性[1]。本次调查结果显示, 流动儿童存在的问题较多, 在卡、证资料不符及超期接种的儿童中80%来自于流动儿童和计划外生育儿童。流动和计划外生育儿童已严重影响了免疫规划疫苗的免疫接种率, 使这部分人群成为传染病、多发病爆发于流行的高危人群[2]。

3.2 基层免疫规划经费投入不足

《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规定, 一类疫苗由政府承担费用。但由于地方政府财政紧张, 配套经费远远不能满足免疫规划工作的需求。此次调查发现, 部分乡级防疫保健人员的工资待遇很低, 要靠自身创收来弥补;乡村医生待遇更低, 基本上没有什么待遇, 预防接种工作完全是义务。导致他们有直接经济效益的工作积极去做, 没有经济效益的工作就应付了事。部分村医不愿承担计划免疫工作, 弃医他图。严重影响了免疫规划各项措施的落实, 造成免疫接种质量下降, 合格接种率降低。

3.3 预防接种知识的培训及宣传

调查结果显示部分居民对预防接种知识了解很少, 不知道孩子出生后都应该接种哪些疫苗、何时何地接种, 接种疫苗的作用及接种后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更是一无所知。因此, 家长不能自觉带孩子到接种门诊接种疫苗, 个别家长还拒绝为孩子接种疫苗。家长的不理解、不配合这一现象在超生儿童、流动儿童及偏远地区表现得更为突出。

乡村两级预防接种工作人员不能严格按照《预防接种规范》要求操作, 对河南省预防接种方案不能很好地掌握, 导致对象筛选错误, 初始月龄提前和针次间隔缩短 (小于28d) 。这是造成本次调查"五苗"合格接种率低的主要原因。

参考文献

[1]张鑫培, 章兴祥, 等.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调查[J].中国疫苗和免疫, 2009, 06, (3) :278.

免疫规划工作接种率调查总结 篇3

【摘要】目的 研究少数民族金秀瑶族自治县儿童免疫规划接种率。方法 各乡镇对于远离卫生院的村委进行调查,以入户随机抽查的方式对29名符合要求的儿童展开调查基础免疫接种率,同时他们免疫卡、证上的接种情况记在调查表中。如该村委会调查儿童人数缺少,则可以从邻近村委抽调至规定人数。完善免疫接种率的核查工作以及各村委的接种卡中适龄儿童加强免疫情况。结果 1、单种疫苗接种率偏高,排除长垌乡的A群流脑(96.55%)、忠良乡 甲肝(96.15%)、三江乡 甲肝(85%)、大樟 甲肝(95.65%)等接种率,其余各乡疫苗的接种率高达100%。单苗合格接种率:排除乡镇:罗香乡:A群流脑(82.76%)、甲肝(77.27%)、六巷乡:乙脑(79.31%)、甲肝(89.66%)、三角乡:乙脑(86.21%)、长垌乡:乙脑(79.31%)、A群流脑(89.66%)、三江乡:甲肝(80%)、金秀镇:A群流脑(89.66%)外,其他乡镇疫苗的合格接种率均在90%以上;2、金秀镇(60%)、桐木镇(85%)、头排镇(90%)、三角乡(85%)、三江乡(80%)、忠良乡(70%)、六巷乡(60%)、大樟乡(90%)、长垌乡(60%)、罗香乡(70%),金秀镇、三江乡、六巷乡、长垌乡、忠良乡、罗香乡的五苗全程合格接种率均未达到85%的标准;3、加强免疫接种率,麻疹类:除江乡(92.86%)以外,其余均在95%以上;百白破:均达到90%以上;糖丸:排除金秀镇(6.67%)、三江乡(87.50%)、罗香乡(50%)外,其余均在90%以上;白破:排除头镇排接种率在90%以外,其余乡镇的接种率均较低,其中金秀镇、长垌乡、罗香乡没有接种[1]。乙脑:排除三江乡(58.33%),其余各乡镇均在90%以上。A+C流脑:排除桐木镇、头排镇,其余各乡镇均未到达90%。结论 目前各乡镇疫苗接种中,合格接种率低的单疫苗为乙脑、A群流脑以及甲肝,多数由于接种不合格;五苗全程合格接种率较低,60%的乡镇未能达到85%的标准,多数由于卡、接种证资料不完善;大部分乡镇在糖丸、白破、乙脑以及A+C流脑方面的加强接接种率低[2]。

【关键词】金秀瑶族县儿童免疫;规划接种率;调查分析和研究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4-0216-02

接种率是反映区域接种情况的有效凭证,对于防疫部门来说,也有利于对于接种率常规报告的错误进行纠正,从而完成整体免疫接种的进展反映,特别是对于免疫空白的问题,往往需要相关的防疫部门以及其他部门进行落实和完善,以便于区域的防疫工作的完整评估[3]。而本次研究中,主要针对2014年少数民族地区金秀瑶族自治县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进行调查,详细的调查结果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区域信息

调查区域为金秀瑶族自治县,该县包含10个乡镇,每个乡镇抽取一个远离卫生院的村委进行调查,因此本次调查共10个乡镇[4]。

1.2 调查对象

本次研究主要是针对10个目标乡镇随机抽取29名儿童进行调查,年龄范围为2~3岁,其中2岁组含儿童146例,3岁组含儿童144例,两组儿童的人数无显著差异[5]。

1.3 调查方法

乡镇对于远离卫生院的村委进行调查,以入户随机抽查的方式对29名符合要求的儿童展开调查基础免疫接种率,同时他们免疫卡、证上的接种情况记在调查表中。如该村委会调查儿童人数缺少,则可以从邻近村委抽调至规定人数。完善免疫接种率的核查工作以及各村委的接種卡中适龄儿童加强免疫情况[6]。

1.3调查内容

建立EXCEL表,记录2014年全县基础免疫接种率情况(即单苗合格接种率及五苗全程合格接种率)、加强免疫接种率情况。

2.判定标准

2.1 基础接种判定标准

要求免疫起始不能低于疫苗的免疫初始月龄;此外剂次间隔时间正确符合规定标准;在12月龄内完成疫苗的全程接种记录完整:在电脑中需包含出生日期、接种日期、疫苗批号、厂家、接种者姓名等有效信息,有卡有证的以证为准,有卡无证的以卡为准。

2.2 接种率标准

对于乡为单位而言,除去乙肝疫苗首针24小时接种率高于85%以外,其余疫苗的接种率要大于90%;五苗全程合格接种率要大于85%;加强免疫标准:儿童麻疹类疫苗接种率要高于95%;百白破疫苗、乙脑、流脑等接种率要高于90%[6]。

3.结果

3.1建证、建卡情况

在抽样的290名2~3岁儿童均持有卡、证,持有率高达100%[7]。

3.2 接种情况

根据所有疫苗以及剂次接种情况显示,所有乡县的接种率都保持在90%以上,若以县为单位,则调查儿童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为94.83%,详情可见下表表1:

3.讨论

通过以上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目前乡镇在疫苗接种方面还存在较多的问题,主要可以总结为一下三点:1、存在漏种问题,案例:六巷乡1名3岁儿童未能完成乙脑第二针疫苗接种,情况了解为该儿童为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卫生院曾屡次通知,但是依然没有家属带领至接种点完成接种;2、卡证不相符,存在错误[9]。本次调查显示,目前两个乡镇都查出1例卡证不符的情况,主要体现在接种时间的矛盾;3、异地接种现象,一些乡县由于划分较近,从而出现异地接种情况,也让各乡镇的信息录入一时难以到位。以上问题的根本原因可以归结为,乡镇的强免工作不到位、防疫人员缺乏责任心,区域管理与划分缺少科学性。

对于以上问题来说,我县主要通过五个方面进行完善和改革:1、卡证核查改革,主要体现在截至2014年10月31日,各乡镇卫生院完成对2009年9月1日—2012年8月31日出生儿童的接种证和接种卡的信息对比核查,保证接种的及时性以及信息的准确性;2、实行查漏补种,即对自身辖区的1至3岁儿童进行信息核查,如果存在漏种问题,要及时补种解决;3、接种时间调控,保证针次的间隔时间,避免出现提前或者延后接种问题;4、重点对幼儿园地区进行接种查验,特别是一些新入托的儿童,发现疏漏,必须及时补种、补证;5、加强辖区儿童的关注,特别是留守儿童,完善免疫的规划和人口流动的记录[10]。

参考文献:

[1] 纪文艳,刘维祥,苗良,虞睿,刘东磊,吴疆.2011年北京市常住儿童常规免疫接种率调查结果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2,11(11):858-862.

[2] 魏秀芳,张伟,郭人今.2012年新疆博州儿童扩大免疫规划接种率调查分析[J].疾病预防控制通报,2013,04(02):74-77.

[3] 王艳梅,朱宝,黄蓉娜,杨汝沛,曾莉,郑珂. 2013年成都市预防接种门诊儿童接种率调查与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5,02(02):119-122.

[4] 莫桂琼,苏健海,张丹丹,梁晓丹.2013年港南区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调查分析[J].应用预防医学 ,2014,10(05):290-291.

[5] 薛小妩,蔡立强.免疫规划儿童免疫接种率调查[J].临床合理用药,2014,02(02):93-95.

[6] 黄嘉迎.何慧萍.胡术贤.华卫平.梁剑辉.清城区2009-2013年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调查[J].热带医学杂志,2014,07(07):958-961.

[7] 张少新,田菊贵,赵立志,李志,许秀琴,陈戈.新疆农三师儿童免疫规划接种率的调查分析[J].中外医疗,2014,12(35):77-78.

[8] 沙吾拉西·热加甫,甫尔哈提·吾守尔,玛合木提江·库尔班,艾合买提江·依明.叶城县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疾病预防控制通报,2015,02(02):17-22.

[9] 蒋静,严毅,田滔滔,体荟,徐英.宜昌市城区1~3岁儿童十年间免疫规划“五苗”接种率调查分析[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4,05(05):760-762.

免疫规划工作接种率调查总结 篇4

【关键词】疫苗接种率 现况调查 分析

中图分类号:r18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1-387-03

为了解天门市免疫规划实施情况状,评价2004~2010年报告接种率情况,为加强免疫规划工作,有效提高接种质量提供依据。推动免疫规划工作深入发展,实现2012年消除麻疹和控制免疫规划疫苗相关疾病的目标,天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10年7至8月开展了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04年1月1日至2010年06月30日出生的所有适龄儿童(含在该地永久居住和连续居住满3个月以上的流动儿童)。

1.2 调查内容

国家扩大免疫规划疫苗基础免疫接种情况及按照国家扩大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规定应当完成的疫苗加强免疫情况。

1.3 调查方法及标准

1.3.1 方法 采取“五点法”在全市范围内随机抽取5个乡镇,即将全市按地图对角线划分,以城区为中心与城区相连的乡镇作为中,东、南、西、北,各随机选取一个乡镇作为本次接种率调查单位。每个乡镇以村为单位,按人口总数从小到大排序进行顺序编号,偶数号的村作为调查村。采用询问家长,查看接种证、卡和接种日期,查看儿童卡疤等方法进行。

1.3.2 标准

根据《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合格接种率:有接种证、卡者以接种证记录为准;无接种证,有接种卡者以接种卡记录为准;接种证和接种卡两者均无者,判断为未接种(对每名儿童的判断标准只能选择接种证或接种卡一种方式,不能一种疫苗以接种证为准,另外一种疫苗以接种卡为准)。必须同时符合以下标准才判为合格接种:(1)有准确的出生年、月、日和接种年、月、日记录;(2)免疫起始月龄正确;(3)接种针(剂)次间隔不小于28天;(4)基础免疫在12月龄内完成;(5)内容填写齐全,记录清楚,不缺项。

结果

2.1 基本情况

本次共计调查2004年1月1日至2010年6月30日出生、在本地居住超过3个月的儿童5726人,其中于2004年1月1日至2009年6月30日出生的儿童4762人,占83.16 %,作为本次评价接种率的适龄儿童;2009年7月1日至2010年6月30日出生儿童964人,占16.84 %,因未满12月龄,不作为“五苗”接种率评价对象,仅统计儿童建证建卡情况和乙肝疫苗首针接种情况。

2.2 建证、建卡率

建证、建卡率分别为94.91%、98.04%,从时间分布看,建证率逐年增高,建卡率保持在较高水平;从地区分布看,建证率从高到低依次为马湾、汪场、石河、拖市、杨林,但均低于省定98%目标。

2.3 五种疫苗的接种率、五苗全程覆盖率、扩免后新增疫苗接种率和卡痕率

12月龄内儿bcg、opv、dpt、mv、hbv接种率分别为99.71%、96.64%、95.70%、95.91%、97.80%,五苗全程免疫覆盖率为92.67%;扩免后新增mena、je、hepa基础免疫接种率分别为: 51.84%、62.63、51.96%;观察4323名儿童卡介苗接种疤痕情况,有卡痕者3924人,卡痕率为90.77%(表2-1)。

2004至2009年,各年份bcg、opv、dpt、mv、hbv接种率和五苗全程免疫覆盖率均在90%以上,卡痕阳性率在85%以上,不同年份间无明显差异(表2-2)。

2.4 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首针及时接种率

乙肝疫苗首针24小时内及时接种率97.99%(5611/5726);全程合格接种率97.80%(4657/4762 因2009年6月30日后出生儿童因至2010年6月30日未满1岁,故剔除)(表2-2)。

2.5 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乙脑疫苗、流脑a+c群加强免疫接种率

opv(2004~2005年出生儿童)、dpt(2004~2008年出生儿童)、je(2004~2007年出生儿童)、menac(2004~2006年出生儿童)加强免疫接种率分别为86.87%(1257/1447)、85.89%(3694/4301)、44.80%(1498/3344)、55.82%(1333/2388)(见表3)。

2.6 五苗不合格接种和未接种原因

2.6.1 不合格接种原因

根据合格接种标准判断,有284人次判断为不合格接种,占适龄儿童接种人次数的0.54%(见表4)。主要原因:卡介苗全部为超期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以未达到免疫起始月龄的提前接种为主,针次间隔不符次之,分别占脊灰疫苗不合格接种的76.40%(68/89)和17.98%(16/89);百白破三联疫苗以针次间隔不符为最,其次为未达到免疫起始月龄的提前接种,分别占百白破三联不合格接种的47.89%(34/71)和42.25%(30/71);麻疹类疫苗为未达到免疫起始月龄的提前接种和超期接种,分别占麻疹类疫苗不合格接种的57.41%(31/54)和42.59%(23/54);乙肝疫苗为超期接种和针次间隔不符,分别占乙肝疫苗不合格接种的80.36%(45/56)和19.64%(11/56)。

2.6.2 未接种原因

“五苗”未接种原因除儿童监护人表述不清外,脊灰疫苗、百白破三联疫苗、麻疹疫苗和乙肝疫苗未接种原因均以接种时孩子患病未去接种、孩子患病医生不予接种而事后没有补种为主,分别占未接种人次数的57.58%、58.97%、63.83%、66.67%;其次为怕接种反应、有人说接种不好、接种地点太远、接种时间不合适、家中无人带孩子去接种等缺乏积极性的因素,分别占未接种人次数的7.07%、11.28%、35.46%、9.88%(见表5)。讨论

3.12004年至2010年6月,全市平均建证、建卡率分别为94.91%、98.04%,建证率未达到省定98%目标。从地区分布看,5个乡镇均未低于省定目标,说明我市在适龄儿童的管理上存在不足,有待进一步加强、完善和提高。究其原因:一是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证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保管不善。二是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未落实,没有及时开展补证工作。三是辖区内0~6岁儿童主动搜索工作未真正落实,未能发现辖区内未建证儿童;平均建卡率虽然达到省定目标,但从地区分布看,拖市、石河低于全市平均水平。今后要加强预防接种卡证管理工作,及时为适龄儿童建卡、建证并建立和实施对入学、入托儿童查验接种证管理制度[1],尤其是要提高薄弱地区的建证率,统一卡证记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2]。

3.2 12月龄内儿童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联合疫苗、麻疹类疫苗、乙肝疫苗的基础免疫接种率分别为99.71%、96.64%、95.70%、95.91%、97.80%,五苗全程免疫覆盖率为92.67%,不同年份间无明显差异,表明我市原“五苗”基础免疫总体接种率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形成了一定的免疫屏障,为控制和降低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奠定了基础;扩免后新增的a群流脑2剂次接种率、乙脑减毒活疫苗、甲肝疫苗基础免疫接种率分别只有51.84%、62.63%和51.96%;通过调查,原因主要为:(1)2008年以前,我市a群流脑、乙脑减毒活疫苗和甲肝疫苗均为季节性接种,大部分儿童接种疫苗时没有携带预防接种证而没有及时填写接种记录。(2)纳入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前,a群流脑、乙脑减毒活疫苗和甲肝均属于二类疫苗,由监护人本着“知情、同意、自愿”的原则选择接种,部分儿童因各种原因没有接种或没有全程接种。提示扩免后新增疫苗的免疫接种是我市免疫规划工作的薄弱环节,暴露出我市免疫规划接种资料管理尚不规范,今后工作中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新增疫苗接种率。同时,进一步加强对预防接种资料、尤其是二类疫苗接种资料的管理。

3.3 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乙脑疫苗、流脑a+c群加强免疫接种率在44.80%~86.87%之间,远远低于省定目标,提示加强免疫为我市免疫规划工作的又一薄弱环节,今后免疫规划工作应重点加强。究其原因,一是部分基层工作人员对加强免疫工作不是十分重视,宣传力度不够,“预约、通知”没有落到实处,家长不知道还要打预防针;二是部分家长认为1岁后儿童抵抗力强了,对加强接种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不愿抽时间带孩子去打预防针;三是部分加强免疫接种信息未录入到接种证或卡上造成调查接种率降低。我们必须严格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基础和加强免疫并重[3]。

3.4 不合格接种原因以“未达到疫苗免疫起始月龄的提前接种、针次间隔不符、超期接种”为主,其原因可能为:(1)基层工作人员更换频繁,少数工作人员对免疫接种程序把握不严。(2)适龄儿童主动搜索工作没有落实,没有及时发现免疫不全儿童适时进行补种。提示我们应定期开展免疫规划知识培训,提高各级免疫预防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操作技能、管理能力和工作水平,促进免疫预防工作进一步向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4];儿童未接种原因中“怕接种不良反应、有人说接种不好、接种时间不合适、接种地点太远、家中无人带孩子接种”等缺乏积极性因素占有一定的比例,说明公众对预防接种缺乏科学的认识,今后应该进一步加大免疫规划工作宣传力度。

参考文献

免疫规划工作接种率调查总结 篇5

根据《文昌市2010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实施方案》和市卫生局工作会议精神,为实现消除麻疹目标,8月15日在全市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工作,现将我院开展麻疹强化免疫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按照市局安排,我院于8月17日成立了由院长亲自负责的麻疹强化免疫工作领导小组,在当地政府麻疹强化免疫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根据我院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实施方案和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出本乡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的实施计划;对本辖区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的计划、组织、培训、宣传、实施及协调工作具体负责,强化措施保证疫苗在冷藏条件下储存、运送、供应充足;事前对学校及托幼机构、村组所在地的接种人数进行收集摸底,完善了接种善后的处理工作。

二、加强技术培训,确保接种工作顺利有序

我院于8月15日开展了预防接种相关人员的技术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①强化免疫的目的、意义;②强化免疫对象、时间、指标;③组织实施;④宣传动员方法;⑤应种儿童摸底登记方法、要求和效果评价;⑥疫苗及相关物资的分发和储存运输;⑦接种现场的安排、人员配置、组织管理、接种禁忌症和接种技术;⑧免疫接种异常反应的监测及处理;⑨各种表格的填写和上报。

三、广泛宣传,普及疾病防控知识

我院从8月19日起利用场镇有利环境悬挂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横幅2幅、张贴接种宣传画20张(标语10幅)、办健康知识板报、墙报1处、积极联系村组干部宣传麻疹强化免疫知识等形式进行了系统宣传。

对于学校儿童相对集中的重点地区――我院积极联系学校,对全体师生进行了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的宣传工作,积极动员儿童家长带领孩子进行疫苗接种。

四、积极进行接种前摸底调查工作

为了准确掌握目标儿童人数,提前登记所有应种儿童,保证高接种率,我院在乡政府的支持下和计生部门、各村委进行密切配合,深入了解辖区目标儿童数。乡村医生会同村干部和其他村民委员开展摸底登记工作。特别要做好免疫规划工作基础较薄弱,流动人口活动频繁地方的摸底登记工作。学生摸底登记以学校提供的学生花名册为主。9月5日我院摸底调查工作顺利完成。一共摸底到接种对象有1806人。

五、规范操作,严格要求,确保接种工作顺利实施

我院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了定点接种的方式进行预防接种。9月11日至9月20日,在我院的预防接种门诊设立了固定接种点,在接种过程中得到了医院各科室医务人员的大力配合,在上级专家的监督下对学生进行了分班、分批次的接种工作,在接种时,严格执行相关的技术流程,对接种学生进行逐一登记,对使用后的一次性针管进行集中回收。对学龄前应接种儿童,通过采取反复通知和动员等措施,在预防接种门诊定时、定点独接种,并做好了登记。对于回收的使用后的一次性针管我院及时按要求进行了销毁。截至9月22日,我院共计接种1158人(含乡域外接种儿童133人),其中接种学生699人,接种学龄前儿童459人。因各类原因未种对象有648人(其中外出

21人,接种禁忌6人,临时接种禁忌391人,家长拒绝接种5人,其它门诊接种78人,其他原因139人。经统计我院基本完成接种目标任务,接种后无一例异常反应病历发生。

总之,我院在上级部门的领导下,提高认识,认真工作,严格实施,顺利完成本次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工作。为我镇疾病预防工作开了个好头,在今后我院全体职工踏实工作,为蓬莱镇的公共卫生事业不懈地努力工作。

蓬莱镇卫生院

免疫规划工作接种率调查总结 篇6

姓名:

工作单位:

分数:

一、填空(每空1分,共50分)。

1.疫苗包括:

未经指定的单位和个人 预防 接种工作。流动人口在 接受接种。

2.预防接种组织形式有、,预防接种前应询问受 种者的 以及是否有 等,并如实记录。任何单位或者 个人不得擅自进行。

3.可以在8℃以下长期保存的疫苗有、、、、。可以在-20℃—8℃储存的疫苗有、、、、。

4.进行预防接种时皮内接种的疫苗有,接种部位是 ;皮下 接种的疫苗有、、、,接种部位是 ; 肌内接种的疫苗有、、、;接种部位 是。

5.我国消除麻疹的目标:2012年麻疹发病率控制在,且,各医疗单位在发现麻疹病例或疑似麻疹病例时,对尚不 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应采取最快的方式进行快速报告,城市必须在 小时以内,农村必须在 小时以内报至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同时在 小时内寄出传染病报告卡。

6.确定接种部位时要避开、、、。

7.发热:分为轻度、中度 和重度。

8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按原因分类包括:、、、、、。

9.预防接种前,告知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以及注意事项,可采用书面或口头告知的形式。

10.两种减毒活疫苗 同时接种,如未同时接种时至少间隔 天。

二、名词解释(每个10分,共20分)

1.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

2.麻疹疑似病例:

三、简答(每个15分,共30分)

1.常见的AFP病例有多少种?写出AFP病例中5种以上最常见的疾病。

2.简述乙肝监测病例的定义。

填空题 1.1.一类、二类、不得从事、其居住地 2.常规接种、群体性预防接种、健康情况、接种 禁忌、群体性预防接种

3..乙肝疫苗、卡介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A群流脑疫苗、脊灰疫苗、麻疹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风疹疫苗、甲肝疫苗

免疫规划工作接种率调查总结 篇7

[摘要] 目的 了解乐山市乙型肝炎(简称乙肝)发病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用SPSS 11.5软件统计处理。结果 2001-2010年全市共报告乙肝病例15806例,死亡11例,年平均发病率47.15/10万,年平均死亡率0.05/10万。2001-2005年与2006-2010年前后比较发病率下降了2.17%;0~9岁组发病构成呈下降趋势,45~85岁组发病构成呈上升趋势;农民和离退休及家务待业等职业发病构成呈上升趋势,而工人和公职人员及儿童发病构成呈下降趋势。结论 应规范乙肝报告管理办法,加强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工作,开展预防乙肝的健康教育以降低乙肝发病率。乐山市乙肝发病率由上世纪90年代占乙类传染病发病的第5位,上升为2000年以来的第2位,成为严重影响乐山市人群身体健康的重点传染病之一。乙肝的流行不仅影响全民健康素质,也给社会、家庭及经济发展带来沉重负担[1]。乐山市1992年已把乙肝疫苗接种纳入了免疫规划,但由于当时的免疫规划是收费的,以自愿接种方式开展的乙肝疫苗接种工作,因此乙肝疫苗接种率比较低,特别是在农村地区更是开展的很少。2002年纳入国家免疫规划,才开始对适龄儿童进行免费接种,从这时候开始才在农村地区广泛开展,短时间内接种率得到较大提高。我国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有差异,特别在农村地区对收费疫苗接受度不高,接种率低,不能行成有效的免疫屏障,对人群来说,只有达到一定的人群免疫覆盖率,才能形成免疫屏障,对人群才有意义。利用乐山市2001-2010年乙肝发病疫情资料,分析流行变迁因素与规律,为政府制定防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疫情资料来源于《乐山市2001-2005年疫情资料汇编》和2006-2010年疫情年报,人口资料来源于《乐山市2001-2010年统计年鉴》。1.2 方法 对2001-2010年分为前5年和后5年,即2001-2005年与2006-2010年进行对比分析,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用SPSS 11.5软件统计处理。2 结果

2.1 流行趋势

2001-2010年全市共报告乙肝病例15806例,死亡11例,年平均发病率47.15/10万,年平均死亡率0.05/10万。2001-2005年全市共发病8154例,死亡7例,年平均发病率47.67/10万,年平均死亡率0.05/10万;2006-2010年全市共报告7652例,死亡4例,年平均发病率46.63/10万,年平均死亡率0.06/10万。前后比较发病率下降了2.17%。10年间,2001年发病最低(31.02/10万),2005年发病最高(64.29/10万),近几年有所回落(图1)。2.2 人群分布

2.2.1 年龄、性别

2001-2010年乐山市乙肝发病最小年龄5个月,最大年龄85岁,10~40岁组发病构成占总数的69.34%,0~9岁组占1.82%,45~85岁组占28.82%。2001-2005年与2006-2010年发病年龄组比较见表1,0~9岁组发病构成前者占2.66%,后者占0.91%; 45~85岁组发病构成前者占23.36%,后者占34.63%。两时间段0~9岁组和45~85岁组之间发病构成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125.20,P<0.01)。说明近年来0~9岁组发病构成呈下降趋势,45~85岁组发病构成呈上升趋势(表1)。10年间男性发病占65.26%,女性发病占34.74%,男女性别比为2.20:1。

2.2.2 职业 乐山市的乙肝发病职业构成农民居首位,其次是工人,再次为学生;儿童发病构成最低(表2)。2001-2005年工人和公职人员(含医务人员和教师)及儿童等职业人群发病1772例,占总数的21.73%,2006-2010年发病1279例,占总数的16.71%;2001-2005年农民和离退休及家务待业等职业人群共发病4551例,占总数的55.81%,2006-2010年发病4854例,占总发病数的63.43%,两时间段工人和公职人员(含医务人员和教师)及儿童与农民和离退休及家务待业之间发病构成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86.55,P<0.01)。说明近年来农民和离退休及家务待业等职业发病构成呈上升趋势,而工人和公职人员及儿童发病构成呈下降趋势(表2)。

2.3 季节、地区分布 乐山市的乙肝发病无明显季节性,1月和3~7月略高于平均水平。发病数较多的地区主要是市中区、犍为县、井研县、五通桥区、峨眉山市和马边县,六区县发病人数占全市发病总数的76.25%。年平均发病率高于平均水平的依次为:市中区65.86/10万、犍为县51.54/10万和井研县47.22/10万。2001~2005年与2006-2010年比较,除市中区、五通桥区和峨眉山市发病率下降外,其余区县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上升幅度最大的为沐川县1.75倍,其次是马边县1.03倍,金口河区1.02倍。见图2。3.讨论

3.1 2001-2010年乐山市乙肝发病率比较平稳

2005年全市在中小学生中进行乙肝疫苗普种,经抗体筛查,部分乙肝病毒携带者被报告为乙肝病例,导致2005年乙肝发病率较其他年份略有上升。

3.2 0~9岁组发病构成呈下降趋势

由2001-2005年的2.66%下降到2006-2010年的0.91%,说明乙肝疫苗接种对儿童乙肝发病起到了一定的控制作用,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控制乙肝的效果已得到公认[2]。将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范畴是提高乙肝疫苗接种首针及时率最有力的手段[3]。乐山市1992年把乙肝疫苗接种纳入了免疫规划,随着免疫接种的规范化管理,新生儿接种率不断提高。提高12月龄内儿童乙肝疫苗全称合格接种率,可以遏制儿童乙肝发病上升趋势和降低全人群乙肝发病率[4]。学生乙肝发病构成呈下降趋势,可能也与1992年以来加强新生儿乙肝免疫接种有关。2006-2010年45~85岁高年龄组乙肝发病构成较2001-2005年出现显著上升,可能是:(1)2004年1月启动了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疫情报告的数量和质量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卫生行政部门加强了对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传染病报告意识增强,漏报减少、疫情报告的完整性、及时性得到提高。(2)乙肝实验室诊断技术敏感性的不断提高和逐渐推广使乙型肝炎检出率不断增加,以及部分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被报告为乙肝等因素造成乙型肝炎报告发病率增加。(3)乙肝病程一般较长,很难痊愈,慢性乙肝患者多次就诊,多次被报告,造成乙肝例重报。另外,是否还有乙肝经血传播和性传播增加导致乙肝发病率增加,值得进一步探讨[5]。应在增强传染病疫情监测系统敏感性的同时,规范乙肝报告管理办法[6],加强乙肝预防控制工作。3.3 非新生儿人群接种乙肝疫苗对乙肝的发病有明显的阻抑作用,可以降低人群乙肝发病率[7]

免疫规划工作督导总结 篇8

为贯彻国家《预防接种工作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的要求,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计划免疫科根据《市2007免疫规划工作督导方案》的要求于7月18日-8月3日对全市开展了常规督导,同时按市卫生局的要求于8月14日至17日对今年省疾控中心督导的部分预防接种门诊整改工作进行了督导。现将督导情况总结如下:

一、督导内容和方法

督导内容主要包括预防接种门诊的设置与管理、督导培训、经费的预算落实与使用、免疫规划的管理、基础资料的管理、预防接种的实施、冷链设备与疫苗管理、计划免疫监测和流动人口管理等方面的情况。

督导单位包括4个区疾控机构和6个工作难度较大的接种单位,同时在省级督导的单位中选取6个单位进行督导。

督导采取听取工作汇报、检查工作现场、查阅资料、询问有关工作人员和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

二、督导结果

(一)区级疾控机构督导结果

1、预防接种单位设置情况:全市4个区预防接种门诊基本按服务需求设置,但区省妇幼保健院和区卫生防疫站门诊管辖的居委会未做到明确划定,区卫生局则未发文对各接种单位管辖的地段给予指定。

2、区级对基层督导情况:今年各区基本按要求频次开展了对基层单位的督导,做得较好的是区和区。但4个区均未对新生儿入册情况和常规免疫查漏补种落实情况进行督导。区个别被督导单位未在督导表上签名,区未完成对产房接种工作督导。各区均没有将督导情况以文件形式反馈到有关单位。

3、经费预算与使用情况:4个区中区和区按《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要求上报了免疫规划工作经费预算。但4个疾控机构均未查到2007“免疫规划工作经费”、“冷链运转经费”和“查验预防接种证经费”的入账凭证。

4、免疫规划的组织管理:各区疾控机构按照工作规范要求做到工作有计划、有总结。免疫规划网络运行由于网络故障问题致使区接种率报表及区的接种反应调查表无法进行网络报告。4个区能坚持计免例会制度,做得较好的是区和区,区上半年仅召开了2次例会。

5、学生查验接种证和补种情况:4个区均未按市卫生局和教育局文件要求启动2007年学校幼儿园查验预防接种证和补种疫苗工作。

6、计免资料归档情况:4个区中今年仍以区2006年资料归档较有条理,资料项目填写齐全,有目录、页码、编号。区则均存在“六本帐”有缺项,归档资料无目录、页码和编号等“老毛病”,如区的乙肝疫苗优惠卡回收副卡无月结、年结;区2006年“免疫接种的基础免疫接种情况统计汇总表和历年儿童免疫接种调查情况”均为空白;区的疫苗领发记录项目不全,冰箱温度记录与实际不符,除霜未做记录,且乙肝疫苗及其专用注射器部分进、销、存登记无月结、年结。

7、冷链与疫苗管理:2007年卫生部《疫苗贮存和运输管理规范》下发后,我市在疫苗运输、贮存、使用等环节的管理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各区疾控机构的疫苗管理基本达到《规范》要求,但因冷藏设备容量不足,普遍存在疫苗放置密度过大的问题。此外区个别疫苗未制作标签,二类疫苗运输温度记录有漏项;区冰箱中有过期疫苗、杂物,在冰箱门上存放疫苗。各区均没有按《规范》要求制订2007冷链设备补充更新计划并上报。

8、传染病监测与控制:各区均能按有关病种的监测与控制方案要求开展了监测工作,督导也未发现2007年上半年有afp漏报,各病种发病率控制在国家规定控制指标以下,主动监测、病例个案调查、采样均及时,除区“0”病例旬报表经常迟报及其辖区社区卫生服务站漏报外,其它各区均能及时完整报告旬报表。但、区主动监测医院科室,没有查到工作人员现场监测时所做的标记。有些单位仍使用旧的旬报表,如省委门诊、省疾控中心预防接种门诊、卫生院。个别单位发生病例,但未在旬报表中报告,如三江农场医院、市保健院、甲子卫生院。市医院2007年6月至督导时漏报旬报表。

9、免疫监测:各区按免疫监测方案的要求完成了大学生强化免疫效果评价的样本采集与送检工作,但健康人群免疫水平调查的样本采集与送检工作仅区完成,区和区2个承担省下达我市麻疹免疫成功率监测任务的区站也未完成采样与送检工作。

10、流动人口管理:各区已完成今年第一次流动人口儿童摸底调查,并将有关报表上报。和区2006按要求对流动儿童接种完成情况进行了考核与评价,但区未完成。

11、接种率考核:按《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要求区级每年必须进行两次接种率考核,与区已完成第一次,但区抽样人数不足,区则至今未开展。

(二)预防接种门诊督导结果

1、经费使用情况:2007年上半年各被督导接种单位收入凭证中均未能查到各区政府下拨的查验预防接种证专项经费和预防接种补助经费。可见各接种单位都在垫资进行常规免疫。

2、免疫规划工作的管理:被督导单位常规免疫运转正常,大多数接种单位都按计划安排有序地开展预防接种工作,并按要求参加区级计划免疫例会和上级技术培训。但有些单位没有按要求制订工作计划或完成工作总结,如新坡、美安卫生院、三江农场医院、社区卫生服务站,个别单位仍有专职人员未接受《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培训,如遵谭、石山、美安卫生院、坡博预防接种门诊、金盘第一社区卫生服务站。

3、基础资料归档:各接种单位已逐渐养成做好“六本账”归档的习惯,不少单位文书、科技档案资料开始统一建档。但有些单位仍存在档案无目录、页码、立卷、编号,“六本帐”中填写与实际情况不符、有缺项等问题,特别是青年路社区卫生服务站用练习本做乙肝疫苗接种帐目,苍西卫生室乙肝疫苗账物不符,甲子卫生院用铅笔填写六本账,而遵谭和美安卫生院2006年资料仍有多项未归档。

4、免疫接种实施:督导发现我市的接种实施更趋规范,不少单位对接种前告知、问诊、接种现场、器械和抢救药械的管理等环节有了明显的进步,如海滨、道客社区卫生服务站、坡博接种门诊。但也有些单位未认真落实预防接种前告知制度,如卫生院、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未按要求开展一类疫苗接种告知,农场医院、卫生院、卫生室未按要求开展二类疫苗告知;个别单位对安全注射重视不够,未使用乙肝疫苗专用注射器,紫外线消毒、酒精领用、更换及酒精瓶更换不够落实。

5、接种卡册和流动儿童管理:由于人口的流动性大,我市对接种册的管理困难较大,虽然市卫生局一直强化对接种卡册的管理,但仍存在不少问题。最突出的问题是不少接种单位的接种卡册未按时进行剔卡整理(每半年将已不在本区域接受免疫服务的儿童接种卡剔除另行保管),如社区卫生服务站、卫生室、卫生院、卫生室;其次为对流动儿童的迁入、迁出未注明,个别单位甚至未开展,如卫生院,有些单位则是未注明儿童迁入、迁出时间,如社区卫生服务站、卫生院、省保健院。此外还存在接种卡(册)填写不全,涂改,字迹了草,未填写批号、签名或签名不全等现象。个别单位未建立专门的流动人口接种卡(册)。

6、定期下地段摸底与查漏补种工作。在本次督导中发现各单位都已将下地段摸底作为常规工作来抓,大部单位有下地段工作的原始记录。但部分单位查不到记录,如等。有些单位记录过于简单不能反映下地段具体情况,如第一社区卫生服务站、预防接种门诊、和卫生院,有些单位下地段频次与要求差距大,如道客社区卫生服务站今年下地段仅有3次。

7、冷链设备与疫苗管理:督导结果表明我市各接种单位在疫苗的领购、冷藏与使用等环节的管理更趋规范,特别是在疫苗领购资质把关、运输温度监测、定期送苗、疫苗分批使用和开启疫苗使用时间标记等方面都有非常明显的进步。做得较好的有铁桥卫生院、道客社区卫生服务站、省妇幼保健院。但部分单位购置二类疫苗资质凭证不全或过期,如第一社区卫生服务站卫生院,特别卫生院二类疫苗运输无温度监测记录;部分单位账物不相符或部分账目不做记录,如第一社区卫生服务站、卫生院;个别卫生院疫苗使用管理不规范,如卫生院将狂犬疫苗、乙肝疫苗归药房管理,不但接种人员无资质证书,且药房冰箱未做温度监测、未建立疫苗使用账册。

8、流动人口管理:各单位都按时完成了上半年流动儿童来源及免疫状况调查,但对流动人口的查漏补种及接种册证管理的存在问题更为突出(如前述),如有些的单位未按一个月一次下地段的要求开展针对流动儿童的查漏补种工作,对辖区流动儿童的动向欠了解(如道客社区卫生服务站),接种册(卡)应种针次空白,也未注明未种原因;有些单位仅靠电话与儿童家长联系,电话联系不上则当作迁出处理而剔卡(如金盘第一社区卫生服务站)。

(三)省级督导单位整改情况 针对省疾控中心发现的存在问题,我们对区的卫生院,区的、卫生院和区甲子卫生院等7个单位进行了督导。

1、区级督导情况:上述3个区中,截止市级督导之日,仅有区、区对部分单位整改情况进行了督导。

2、接种完成情况:为了客观评价这些单位的整改情况,督导组针对省级督导的村委会儿童的册上接种率和现场调查接种率进行了评估。总体而言,册上接种率低于现场接种率,接种率未达标者为甲子的麻疹基础免疫和百白破、乙脑、麻疹加强免疫,大致坡的乙脑加强免疫(在现场抽查过程发现漏种的儿童都已收到接种通知书),见附表。

3、摸底入册和查漏补种工作开展情况:这些单位普通没有按市级要求做到每月一次下地段开展新生儿入册登记并做好详细记录,有些单位即使下地段次数达到要求,但未做到挨家逐户摸遍整个地段;各单位均未严格落实市卫生局下发的常规免疫查漏补种方案,除大致坡卫生院在省级督导后按市级方案要求启动查漏补种工作外,大部分单位虽然也在不同程度上按各自方法开展了查漏补种工作,但也不了解市级曾下发此方案,区既未制定本级方案也没有转发市级方案,大部分单位查漏补种工作未达到市级要求。总体而言,近期各单位在查漏补种方面已经行动起来,在这些单位的门诊都有大量的乙脑补种人群等候接种。

4、接种卡(册)管理情况:本次督导的7家单位中仅永兴卫生院按要求做到定期整理接种卡(对长期外出和迁出儿童剔卡),对迁出迁入儿童有正确的标记,其它单位对此均未给予足够重视,不少单位接种卡上有迁出1-3年的儿童仍未剔出,个别单位对近1个月才迁入我市的儿童未注明迁入时间,接种卡填写项目不全(如接种者未签全名,疫苗批号、二类疫苗生产厂家未填写等)。其中尤以大致坡、甲子和石山卫生院问题较为严重。因此,接种卡册管理不善是现场抽查的接种率相以高于册上接种率的主要原因。

三、近期工作意见

(一)认真落实定期下地段摸底工作制度。下地段应做好安排、分片负责、责任到人,每个必须挨家逐户查遍所辖地段,及时发现新出生(迁入)和迁出儿童,并在接种册上做好记录和标记。

(二)按《市常规免疫查漏补种工作方案》要求认真抓紧漏种儿童的搜索及补种工作,查漏工作必须过细、有完整的工作记录,补种要及时,必要时可在流动儿童聚居地设临时接种点提供接种服务。

(三)认真做好学校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中发现的漏种儿童的补种工作。各区卫生局和疾控机构要认真落实学校(托幼机构)有关人员查验接种证的技术培训和督导检查工作,各接种单位要按照市卫生局和市教育局要求积极与辖区托幼机构、学校进行联系,做好辖区补种工作的计划安排并有序地完成。

(四)各区要加强对基层工作的检查督导,特别是常规免疫查漏补种、接种卡册管理、流动儿童接种管理、安全注射和疫苗冷藏贮运等环节工作的督导和检查,并切实指导基层单位做好整改工作。

免疫规划工作培训总结 篇9

一、背景

近几年来,我国相继颁布了相关的条例和规范,如《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及今年按照海南省的统一部署,我市将增加甲肝、流脑、麻腮风疫苗作为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对预防接种工作的实施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进一步加强我市免疫规划专业人员免疫预防规范管理,提高预防接种的服务质量,根据XX年培训计划开展了免疫规划相关培训工作。

二、培训内容

(一)免疫规划专业技术培训

1、培训内容

(1)常见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调查处理

(2)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60号令)

(4)疫苗使用管理

(5)冷链系统管理

(6)免疫接种的实施

(7)安全注射

(8)儿童计划免疫IC卡管理系统

(9)资料管理

(10)常规免疫接种率报表报告与要求

2、培训方法

课堂讲授。

3、培训对象

(1)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未取得计划免疫培训合格证的专、兼职计免人员。

(2)各医院产房从事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种但还未取得计划免疫培训合格证的工作人员。

4、培训时间和地点

(1)、培训时间:

(2)、培训地点:

5、主办单位

市卫生局。

6、授课人员

(1)省级计免专家授课。

(2)市CDC计免专家、业务骨干授课。

6、培训效果评价

培训考核,笔试由市卫生局统一组织,监考人员由市卫生局统一安排,考核结果报市卫生局,考试合格者由市卫生局颁预防接种上岗证。

(二)15岁以下乙肝疫苗补种技术培训

1、培训时间

2、培训地点:

3、培训对象:各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分管领导、免疫规划科

科长。

4、培训内容:海口市15岁以下儿童乙肝疫苗补种实施方案和甲型H1N1流感疫苗预防接种工作相关内容等。

5、培训方法:课堂讲授。

(三)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工作技术培训

1、培训时间

2、培训地点

3、培训对象

有计划免疫资格证但未参加过甲流疫苗接种技术培训的医护人员,包括产房、接种门诊的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心)、接种门诊等单位。

4、培训内容

(1)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相关技术。

(2)甲型H1N1流感疫苗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和处理。

三、培训效果

通过免疫规划专业技术培训班、15岁以下乙肝疫苗补种技术培训班和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工作技术培训班,我市免疫规划工作人员强化了免疫规划相关理论知识,同时业务水平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其中,免疫规划师资培训班共X人参加测试,全部培训合格,达到了培训的预期目标;15岁以下乙肝疫苗补种技术培训会共X人参加,参加人员认真学习了15岁以下儿童乙肝疫苗补种实施方案和甲型H1N1流感疫苗预

免疫规划工作总结 篇10

一、组织管理

我院成立了以副团长为组长,院长为副组长的免疫规划工作领导小组和预防接种副反应监测处理小组

二、常规工作

(一)疫苗接种情况

1、20xx年全团0-6岁儿童数298人,其中,常住是254人,暂住是44人,0-15岁儿童数是606人。全年共接种621人次,(其中卡介苗接种12人次,乙肝接种73人次,脊灰接种113人次,无细胞百白破接种146人次,白破疫苗36人,A群流脑疫苗接种77人次,麻类疫苗接种77人次,甲肝疫苗接种37人次,麻腮风疫苗接种25人,A+C群流脑疫苗接种46人次。)3月13日为学校7、8、9三个年级87人注射腮腺疫苗。3-4月全团范围内开展了2次的“脊灰”疫苗的强化免疫活动。第一轮共登记应服儿童178人,常住143人,

流动35人。实际服苗儿童191人,常住143人,流动48人;第二轮应服苗儿童202人,常住140人,流动62人;实际服苗儿童219人,常住140人,流动79人。常住儿童服苗率为100%。共服苗人数410人,无异常反应儿童。

2、20xx年持有接种证人数298人,本年度全团新出生儿童42人,常住儿童34人、暂住儿童8人,持卡人数42人,建卡、建证率100%

3、“五苗”全程接种250人.卡介苗250,接种率100%;人乙肝疫苗全程免疫250人,接种率100%;乙肝疫苗及时接种共抽查250人,及时接种239人,乙肝疫苗及时接种率为95.60%。

原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加强接种率;麻风腮接种率为92.46%;百白破接种率94.44%.脊灰糖丸接种率93.41%;白破二联接种率92.59%。

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情况;A群流脑接种率99.14%,甲肝疫苗接种率95.48%;A+C流脑3岁组接种率94.70%;6岁组接种率92.59%。

(二)加强相关传染病的管理和AFP病例的主动检索

每月对团医院进行3次AFP主动监测。每旬按时将监测结果向师疾控上报,无迟报,漏报,全年未发现AFP疑似病例。

(三)查漏补种

今年对全团的适龄儿童开展了四次的查验接种证工作,对不合格的接种证进行了及时的更换。在春秋季开学时对托儿所、学校进行验证、补种工作,上半年验证人数72人,补证3人,A+C流脑补种16人,

百白破补种12人,麻腮风补种5人,下半年对全团小学和幼儿园开展了接种证查验工作,查验覆盖率为99.7%。查验儿童120人,持接种证人数189人,补证人数11人,漏种儿童人数(白破38人、A+C群流脑10人、甲肝4人),实际补种人数52人。6月12日对8月龄-6岁儿童麻类疫苗查漏补种19人。8、9、10月对在卡册脊灰0剂次儿童查漏补种11人次。

(四)儿童计划免疫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按照儿童信息管理系统的要求,,对20xx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儿童进行信息系统管理。

三、存在的问题和采取措施

1、要加强发热出诊病例监测,完成检测任务。

2、提高乙肝首针及时接种率。

3、做好20xx年以后的儿童接种信息录入。

4、加大卡证系统核查频次20xx年计划免疫工作总结工作总结。

5、完善上墙资料和纸版资料。

四、下年工作打算

1、与新医院建设同步,规范设臵预防接种门诊及办公室,打造示范接种门诊,添臵必要的软硬件设备,进一步规范上墙资料

2、稳定防保队伍,提高人员素质。防保组人员及所有村医都要加强接种技术学习。多培养责任心强、安全接种意识高、接种技术过硬、业务熟悉的接种人员。预检登记人员和接种人员要把好两道关,确保不出现提前接种,要及时通知儿童接种,确保不出现超龄接种。进一

免疫规划工作总结(共) 篇11

免疫规划工作是使用有效的疫苗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种,为辖区内易感人群提供有力的免疫屏障,以控制特定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并提高群众健康水平和卫生文明水平。2016年我镇免疫规划工作按照国家相关制度及有关条例有序开展。一.基础工作完成情况

1.院领导重视,建立健全免疫规划组织机构,免疫规划人员稳定,技术力量雄厚,定期参加上级有关部门的业务培训,掌握最新的免疫规划知识。疫苗接种后异常反应发生率为0。2.无接种事故发生,无脊灰发生。

3.我院按上级要求对疫苗按要求正确存放管理,认真填写出入库登记,疫苗使用的数量与接种人次数相吻合。每月对疫苗及注射器进行自查,发现过期、破损疫苗按要求处理。严格执行安全注射管理制度,冰箱温度保证在规定范围内,认真登记冰箱温度记录,定期除霜,保证疫苗贮存质量。4.主动与教育部门协调,摸清学校学生底数,做好小学新生入学查验工作,保证各儿童有明确的、详细的、正确的接种史,在疫苗供应充足的情况下进行补种。5.档案及信息统计管理工作,对上级下发的免疫规划相关文件、通知及各种资料认真做好收发登记,掌握免疫规划基础资料,分类存放归档。正确使用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及时录入疫苗领取情况及儿童预防接种情况,并上传信息平台。6.积极开展脊灰及麻疹疫苗查漏补种活动,按照上级部门的部署安排,积极参与脊灰及麻疹疫苗查漏补种工作,做好摸底登记及疫苗补种工作。二.特殊工作的开展

1.2016年3月发生的山东疫苗事件后,我科积极配合上级部门进行摸底排查,对全镇所有预防接种门诊往年二类疫苗的进销来去向逐一整理,摸底排查,并将排查结果以书面形式上报市疾控中心。后对修订的新的《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进行学习及培训,严格二类疫苗的管理。2.2016年5月,根据《山西省卫生计生委关于停用三价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的通知》要求,对所有接种人员进行转换工作培训及督导,对所有预防接种单位原有的脊灰疫苗进行清点封存,做到账物相符,并将封存疫苗送往市疾控中心统一销毁。圆满完成了脊灰疫苗转换工作。

3.2016年迎接市疾控中心组织的接种率调查,调查组由市疾控中心免疫规划科长带队,并由兄弟单位各科长一行六人组成,调查范围为全镇预防接种门诊全覆盖,内容涵盖了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人员配备,技术水平,免疫接种程序、安全注射及冷链运转,包括预防接种卡及接种证的填写及家长知晓率。调查以入户调查为主。调查组成员不畏艰辛、克服困难、严肃仔细,调查结束后,各成员就我镇免疫规划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逐一进行反馈讨论,对资料填写不全,接种不及时,家长知晓率低等情况提出了指导性建议。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我科将继续加强免疫规划科各专业人员的培训及职业道德和责任心教育,提高基层人员免疫服务综合素质。加大力度,以各种形式宣传免疫规划相关知识,提高群众知晓率,为我镇免疫规划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辖区内居民提供有力的免疫屏障。

2012年免疫规划工作总结 篇12

通过本社区卫生人员的共同努力,我辖区的免疫规划工作在去年的基础上取得了稳步发展,有力的保障了免疫规划工作在本辖区的正常进行。半年来,在区卫生局和各级领导指导下,根据区疾控中心的工作安排和目标管理的要求,我辖区2011年免疫规划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绩。现将2012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计划免疫工作是公共卫生工作的一大内容,2012年我们以继续抓好计划免疫工作为重点,严格按照年初计划和目标管理要求进一步完善儿童的接种率、建卡率、见证率和儿童接种覆盖率,对历年漏登、漏建接种的儿童尽量补齐,使各项计划免疫及接种工作顺利开展。同时对扩大免疫规划加大宣传和落实,使本辖区内适龄儿童能够及时接种。

二、本辖区2012年目前共出生新生儿44人,建卡44人,建证44人,并全部按照规定免疫程序进行疫苗接种,以确保适龄儿童进行疫苗的及时接种。清理往年掉、漏、建证、卡儿童,并按免疫程序要求进行疫苗补种,并同时建立证、卡管理,对流动儿童同样按照规定进行规范化管理和免疫接种。

三、宣传培训

2012年4月25日计划免疫宣传日,对计划免疫相关知识开展宣传和咨询活动,共发放宣传资料300余份。同时进行了扩大免疫规划知识宣传,重点对留守儿童及流动的人群,我社区还将加大宣传力度,努力将工作做到最好。

四、脊灰/麻疹查漏补种工作

根据脊灰/麻疹查漏补种工作安排,我们于4月初对辖区所有0-6周岁儿童进行了脊灰/麻疹查漏补种活动。本次脊灰/麻疹共摸底调查614人。登记接种对象239人,实际接种232人。于4月30日已圆满完成脊灰/麻疹查漏补种工作。

五、存在的问题:

1、本辖区流动人口较大,新生儿摸底不到位,建证建卡未能达到100%,”三证”未统一尤其是计划外生育的儿童,家长及其不配合,不愿及时接种,致使本辖区的接种率存在小幅度的下滑趋势。外出和外来人口的计划免疫管理工作艰巨。

2、扩大免疫规划覆盖率未达98%的标准

3.社区从事免疫规划的人员较少,专业知识水平不高,工作任务重。

六、下一步的工作

1.坚持对常规报表的审核、验收。

2.加大主动监测工作,积极主动按要求上报计划免疫针对传染病疫情。

3.继续做好下半年的预防接种证的查验和上级部门交办的其它工作。

新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2年6月13日

主题词:卫生 计划免疫 总结

抄送:

上一篇:大班数学有趣的对称下一篇:佛山高明区积分入学申请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