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市场物业管理

2024-05-18

专业市场物业管理(精选9篇)

专业市场物业管理 篇1

1.系统化管理

虽然专业市场整体上都是经营同类商品,但是各个店铺都属于个人经营,不同品牌、不同商品间的竞争引起的“自我主张”,如果管理不善很容易给人以杂乱的印象。这种不良印象,不但直接减少了商主的利益,不利于专业市场本身的发展,也会影响物业管理公司,乃至开发商的声誉,而且会造成城市宏观规划政策的失调。因此,它是一个复杂的连锁性的反应链。故必须重视系统化的管理。也就是说,各个店铺的宣传特色无论如何夸张,都必须以专业市场的建筑特点、风格和文化氛围为基调,不能影响到专业市场这个主要的舞台。这就要求,专业市场在建设之初,就要邀请物业管理公司介入,在建设过程中就渗入物业管理公司的诸多管理经验,使建设既注意所建市场的整体统一性,又注意塑造稳定的文化特色。另外,各个商铺在装修时,要求其必须配合所在市场的文化主色调,使市场形成一个“分而不散”的有特色的实体。即通过统一化的视觉识别系统和统一的文化氛围,来塑造物业统一化的商业形象,以扩大市场的知名度。

2.行政管理与专业化管理相结合商业市场人多事杂,要搞好管理,不仅需要物业管理公司的专业化管理,也离不开当地政府相关部门的配合管理。特别是物业管理公司,对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政策起着上传下达的作用,市场经营的好坏也对城市环境建设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双方有着共同的利益和发展目标。这将促使专业市场物业管理公司与政府相关部门,就管理方面不断沟通,促进市场的运营和发展。

3.管理过程要始终贯穿经营思想

物业管理公司的微利性,决定了它要有所发展,就必须重视经营,提高声誉。最主要的是,物业管理公司要抛开以往物业管理就是单纯劳动服务的思想,把专业性和技术性作为公司谋求生存发展的最根本途径。对于各业主、租赁商主,除了提供按照合同约定的日常服务以外,还要充分分析业主、租赁商主的特点,在一切为了业主,兼顾公司利益的原则下,也可对其增加几项有偿性服务。比如为了吸引更多的顾客光顾市场,联合商主开办各种促销活动;为了提高和规范商户的经营管理意识和服务意识,不定期地举办各种经营类讲座;为解决商户的后顾之忧,如果有条件也可以针对商户建造食堂、休息场所等。还有,产权的多元化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往往会造成业主、商户的频繁更替,给管理造成很大难度,如合同未到期的商铺转租等。基于这样的情况,可以考虑成立有偿性的转租、策划等工作。这不但使物业管理公司获得一定的收益,更主要的是使物业管理公司能够较早地获得业主或商户人员变更的信息,便于了解商户经营中的问题和存在的困难,从而实施有针对性的管理。再者可以通过调查,在经营商户自愿的情况下有偿为商户提供接送孩子上学服务等。

这样的一系列做法既方便了商户,又增加了物业管理公司的经济效益。同时,也是物业管理公司走向正规,不断树立经营理念的一个标志。

4.管理中,对人体现服务为本、对事体现依法为准

首先,专业市场物业管理属于商业物业管理,较之住宅小区等的物业管理,对于服务性的要求更高。因为服务对象是以经营为目的的商户,在为商户提供管理服务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协助商户一起为顾客打造一个整洁、舒适而且具有统一商业形象的规范化的购物环境。因而对于物业管理公司来说,更贴切的服务群体不是商户,而应该是顾客。物业管理公司从长远的目标着眼,应该把物业管理公司的发展与广大商户的利益密切联系起来,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商户的发展和利益。只有商户有利益,有发展,才能促进市场整体的发展,提高市场的知名度。物业管理公司的收入也才会稳步提升,因而也是物业管理的成功。

其次,管理中还要事事体现法治原则。中国目前处于市场经济的中后期阶段,市场经济本身又是一种法律经济,因此,在经营管理中贯穿法治和法律意识尤为重要。特别是经营商户中,有的是业主,但很大一部分是租赁商户,他们来自四面八方,人多事杂。如果不坚持法治,不细化规则,将是一盘散沙,很难运营。具体来说要做的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重视管理服务的合同文本,详细注明双方的责权利,以免日后引起纠纷。

第二,通过《业主手册》、《物业管理服务合同》、《市场管理规则》、《装修管理规定》等文件,对业主及商户进行规范管理,明确业主、物业管理公司、承租户之间的责权利关系。

第三,在市场内对业主和商户不断宣传法律知识,使之不断地渗透给商户,以约束和监督其经营合法。如在市场内义务宣传《产品质量法》、《卫生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都是教育和促进商户树立法治意识,达到防患于未然,使市场逐步走向正规和成熟的做法。5.安全管理

在日常的服务中,因为是商业物业,人多事杂的特点决定了在物业管理过程中,安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主要包括治安管理、消防管理、车辆管理和业主、商主的档案管理。这其中又数档案管理最为重要。下面就业主、商主的档案管理方面的重要性略展开分析。

专业市场物业管理 篇2

作为一名从事了十多年智能建筑工程检测工作的机构领导,从内心深处希望政府主管部门关注、介入智能建筑工程检测领域的工作,不管是从政策层面还是标准层面去认可、规范相关的工作内容。回顾智能建筑工程检测领域的发展,我们走过了从市场认知——业主认可——政府部门介入管理三个阶段。但是从全国范围来看,各省市相关行政主管部门针对这个专业检测领域的“管与不管”、“管多管少”方面的差别还是很大,以山东省为例,行业主管部门从很早就关注检测领域。从鲁建设字[2002]9号文到鲁建发[2010]10号文都明确指出了“建设单位必须将智能建筑工程进行检测,系统检测报告作为工程竣工验收主要依据之一”,这体现了政府部门的高屋建瓴,但是就像很多国家出台的条例政策一样,此类政策性文件如果没有相应部门去具体落实,它也就仅成了政策层面的一个工作依据而已,更谈不到将该领域的检测工作纳入到建筑工程工作序列中来。因而对我们的具体检测工作起不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与此同时,有些地区的行业主管部门看到了检测工作的市场需求,并有意识地去管理规范本地区的检测市场。但往往制定规则的人不一定懂专业,对检测工作所涉及的系统、检测机构的基本准入条件、验收报告的有效性要求等问题掌握不够。正是由于这些先天缺陷使得检测市场出现了很多的问题:第一,将GB 50339-2013《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内多达十几项的检测内容,演变成只是针对综合布线链路的测试验收强制性要求,浪费了很多的市场检测内容。第二,检测机构准入条件宽泛,机构之间实力悬殊、机构性质类别多样。鱼目混杂的检测单位投身到这个领域,势必带来检测取费的恶性竞争,破坏了检测工作的严谨性、公正性,让多年以来形成的行业自律和价格体系消失殆尽。第三,建设单位对检测工作的认知由前几年刚刚建立起来的基于“质量把关”为核心转变成了应付行业质检部门的备案要求,有将良好市场前景转化为鸡肋产业的态势。

政府部门的简政放权,国家层面经济发展放缓并结合目前存在的一系列市场信号,让我们不得不认识到一个问题:应该尽早放弃期许政府规定检测工作强制执行的依赖,加强行业内自律和规范;以行业协会为主导,全面推动全国范围内智能建筑工程范围内的各个领域的同仁协同发展,共同应对目前经济形势下滑所带来的市场不景气等一系列生存问题。具体而言,笔者有以下几点想法:

(1)在政府主管部门对检测领域的推动和管理乏力之时,行业协会应该建立自己的检测机构认可体系,并且在全国智能建筑市场上厂商、集成商和业主单位的影响力基础上打造国家智能委认证的市场认可度。

(2)制定严肃的具备竞争力的检测机构准入门槛,一方面为各省市行业主管部门审批检测机构树立标杆。另外一方面精简检测机构的数量,保证现有检测机构的市场份额和收益,并且进一步加强机构之间的强强联合,以应对不久即将到来的外国检测机构的冲击。

(3)行业协会在年度的评优评选活动,应尽可能多地融合系统集成商和检测机构的参与。让检测机构扩大市场信息获取渠道的同时也让各大设备品牌厂商和系统集成商感受到检测机构的服务性本质,从各自企业核心价值方面认可检测机构介入为其所能带来的实惠和好处。

(4)行业协会在国家政策层面积极推动智能建筑工程检测工作纳入到工程序列中来,这是最有效的提高检测工作社会地位的方式。

(5)行业协会主导制定全国范围内的一个检测取费标准体系。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因素,该体系不可能制定唯一的付费标准,但可以广泛通过各地区检测机构的市场调研,形成以大区或省市为单位的地区性收费依据,以此规范检测领域取费混乱、低价竞争的市场模式。

专业市场物业管理 篇3

关键词: 市场营销 职业化 班级管理

随着目前市场上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师应该更新教育理念,将职业化管理应用于班级管理中,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市场营销专业可以参照企业的运营模式,以班级或者小组为单位创建创业团队,增强课堂的实践性。将整个班级以公司的模式进行管理和运营,建立健全组织管理机构,不再使用传统的班长、学习委员等进行班级管理的构建,以总经理、财务总监、人力资源部经理等企业化的名词作为班级管理的运作体系,并且根据不同的岗位进行明确的分工。通过这样的班级管理实践,将市场营销的理念贯彻落实到每一个人,最终达到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目的。

一、职业化班级管理的必要性

目前,企业和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职业技能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以书本知识和理论知识为主的教育理念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在市场营销专业中,将职业化管理应用到日常班级管理中,有利于树立学生的择业意识。从大学初期就开始培养学生的专业理念,不仅调动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使班级环境与企业环境更趋近,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各大高校应该重视职业化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职业化班级管理,顾名思义,就是将企业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应用于日常班级管理中,实现企业文化与班级文化的对接。进行职业化的班级管理,有利于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在职业化班级管理中融入企业惯用的激励机制和奖惩措施,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实现班级的高效管理[1]。

二、职业化班级管理的组织模式

在班级管理中借鉴企业的组织模式,将班级中的学生分成若干个营销团队,每个营销团队中设立一个主管,对营销团队的各项事务进行管理,并且设立总经理、财务总监、人力总监等相关部门及职务。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进行团队之间的竞争与合作,以此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团队意识。

三、职业化班級管理的措施

职业化班级管理在市场营销专业中的应用和实践不仅需要班级内部的协调和努力,更需要外部条件的支持。首先,学院要对职业化班级管理进行经费的支持。实践费用由学生和校方共同承担,以促进职业化班级管理实践的顺利进行。其次,无论是校方还是教师,都要给大学生提供创业环境,支持大学生在校内或者校外进行创业实践,并对他们的创活动加以引导,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最后,教师们要积极参与学生的创业团队,对大学生的创业项目和财务运营进行相应的指导。在学生的创业过程中,与他们一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保证大学生创业实践的顺利进行。同时,各创业团队要不断地进行竞争和合作,在竞争与合作中寻求发展[2]。

四、实行市场营销的模拟实践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的市场营销专业以理论知识为主,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不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没有鼓励学生进行创业,更没有采取模拟企业管理组织形式的方式,对学生专业知识上的漏洞和不足加以指导。

1.开展销售大赛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各个团队之间开展销售大赛,每个销售团队可以选择一种或多种产品在课余时间进行校内或者校外的销售。以月或者学期为单位,进行销售成果的评比,对业绩好的团队进行奖励,对业绩不好的团队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让大学生将学习和实践相结合,培养他们的团队认知和专业技能。每个营销团队选择销售项目之后,要对相关的负责教师提供文字形式的报备,并且完善销售团队内部组织机构的构建。

2.模拟电话营销

教师组织学生在期末开展电话营销大赛,模拟电话营销,掌握电话营销的技巧,并评选出大赛的前三名,予以奖励。学校可以与相关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参与电话营销,在实际工作中丰富理论知识,完善职业技能[3]。

3.模拟招聘

市场营销专业教师要重视从各方面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定期开展模拟招聘活动,对学生在模拟招聘中的表现进行点评,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在应聘过程中的不足,并加以完善。

五、结语

职业化的班级管理在市场营销专业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把企业的管理理念融入日常的班级管理中,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责任感,有利于大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职业化的班级管理是市场营销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将企业的管理理念和企业文化应用到日常班级管理中,满足大学教育的课程改革要求,有利于专业型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申长永.市场营销专业实行职业化班级管理初探[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1):95-97.

[2]曹秀海,王新波.高职院校职业化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与实施[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2):214.

专业市场物业管理 篇4

摘要:跨世纪以来,伴随着时代互联网经济的空前繁荣,电子商务也呈现一派春季盎然的景象,赢得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网络购物也引领时尚的光环不断丰富人们多彩的生活,物流企业作为时代的幸福使者,给世人带来美好生活的同时,也带动各大高职院校物流专业教育空前的繁荣发展。为满足、推进市场深度发展的需求,有关物流专业如何应对市场管理人才战略物的话题成为各大高职院校瞩目关注的焦点。本文结合物流管理专业应对市场人才战略的教学纠结、物流管理专业应对市场人才战略的对策思考两个层面,给予粗浅的探讨与思考。对专业教改与物流管理人才战略市场应对探究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

关键词:教学改革;物流管理专业;市场人才培养;应对探究

与其他专业学科相比较,物流管理专业重在突出专业理论性与实践性,尤其在市场应对面前,对综合能力的综合培养寄予学生较高的期望,而学生受管理知识领会潜在狭隘的理解所限,而结果导致物流管理教学工作问题不少,纠结不断。

一、物流管理专业应对市场人才战略的教学纠结

(一)专业教学的实践纠结

尽管存在资金、场地等方方面面的因素,而我们主观重视不够的因素影响,是导致实践性教学未落到实处的直接原因。综合而言,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是较为复杂的一门项目课程,对多领域涉学科知识均有涉猎,如,交通学、财会学、管理学以及决策学等多领域知识,之所以多有涉猎,其目的性就在于培养市场物流综合型人才,培养学生致力物流生产与管理的市场应对能力,让学生走出校门即可胜任企业的重托。因此,如何培养学生专业实践性作为职业教育的首要课题,位列是教学工作之首。然而,实际教学当中,却未让我们得偿所愿,实践教学尚未得到足够重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社会实践严重脱节,关门教学,凭老观念,不是与社会需要链接,导致的最终结果,往往会是学生实践能力较差,刚毕业就失业,学无所用,难以满足市场对合格人才的需求。

(二)教育观念的滞后纠结

重点体现在教师身上。教师作为课堂的育人主体,其素质的高低甚至一言一行,对教学成果都会产生直接影响。作为管理要求高、专业性的一门学科,抛开教学管理姑且不谈,而市场的需求性与应对市场的紧迫性,不能不引起教育工作者的深度反思,我们的教学成果与市场在一步步拉大差距,形成一种鲜明的反差。目前,国内众多专业学校对此项工作的落实行动迟缓,甚至尚未起步,长此以往,专业教学工作必定大打折扣,不堪回首。因此,教育观念的问题不可小觑,有必要引起高度重视,须施以重手,重点加以解决。

(三)教学方式的无助纠结

概括而论,就是教学形式单一。目前在国内物流管理实际教学当中,偏执于传统、因循守旧的教学方法仍大行其道,教师安于充当教学的教育主体,热衷于课堂的教学主导地位,高满堂灌,“讲多讲少在我,听与不听由你”的观念表露无疑。这种填鸭式教学,以老师问中心,不是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学习积极性很难得到激发。

二、物流管理专业应对市场人才战略的对策思考

(一)开展教学内容改革

传统物流管理专业对多领域广有涉猎,倘若每门课程均皆无巨细详细深入,徒增教学压力,也让学生身心疲惫,学习恐惧心理,失去全面学习的兴趣。通常来讲,专业学生的.学业应重在专业,物流专业学生应突出物流管理学科的学习,辅助性学科可以辅助性地学习。因此,基于减轻学生学业负担考虑,必须对物流专业教学工作做出科学合理的安排。以切实保证实际教学成效,就需要结合教学实际,进一步学科内容改革。

(二)强化实践课程落实

物流管理科目专业强,不仅需要理论知识扎实打基础,更要培养学生较强的应用与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切实培养学生理论基础的前提下,要积极为提供、创设更多参与实践的机会,使学生们在时间的基础上仅以完成认知过程的蜕变,通过实践不断巩固专业理论,逐步锻炼专业技能,为将来走入社会打好理论与实践双基础,真正把学生培养成顺应市场需求的合格物流人才。同时学校要走出去、引进来,多同大型的物流企业联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与实践机会,要带着问题下车间,进仓储,把课堂的心得即时嫁接到业务当中。并让学生及时掌握到物流企业的时代性变化,及时更新应有的专业知识储备。

(三)夯实教学方法改革

顺应时代的发展需要,进一步韩式教学方法改革。结合实践让学生上讲台,让市场教案登课堂,全面开展问答式、讨论式、案例式于影视类教学方法改革。问答教学在于教师提问、学生作答,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课堂;讨论教学主要才分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并基于小组讨论展开课堂大讨论,让课堂动起来,让死知识变成活教材,让学习气氛活跃起来;案例教学就是结合物流专业的特点,带领学生进企业、下基层,让知识和社会实践有机的对接起来,在具体业务一线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全面加强专业学习与实践的针对性;影视教学及时通过图像与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将枯燥的专业知识形象生动地展现课堂,使学生对理论知识更加容易接受,打通阻碍理论与实践链接的绊脚石,从而有效融会贯通于专业实践活动当中。

参考文献

[1]李洪心.电子商务概论[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孙丽芳,欧阳文霞.物流信息技术与信息系统[M].电子工业出版社,.

专业市场物业管理 篇5

个人基本简历
姓名:- 国籍:中国 无照片

目前所在地: 广州 民族: 汉族
户口所在地: 湛江 身材: 173 cm?65 kg
婚姻状况:未婚年龄:30 岁
培训认证:  诚信徽章: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
人才类型: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销售经理/主管:业务员 采购专员 业务员 市场销售/营销类
工作年限:2 职称:中级
求职类型:全职 可到职-随时
月薪要求:3500--5000 希望工作地区:广州 深圳 东莞
个人工作经历:  -3 ---2001-12 在广州市东兴百货行 任业务员  主要任务开拓和维护广州市二批商和商场网络,销售公司产品(高露结系列牙膏。立白等日用品)

——在健力宝集团。。任业务主管    主要负责管理业务员日常工作。。和维护开拓分销商二批网络。工作地址(深圳市)

2003——2007在广州市顺丰饮料厂。。区域经理。。负责广东省粤西粤东地区经销商开拓和维护等的所有销售业务工作。货款的回收。。等。。(保险勿扰}

3月至2月在广州市丹奇化妆品厂任大区经理。负责陕西省广东省的经销商的开发和维护。。带领团队做好品牌的推广工作。(保险勿扰)谢谢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金桥管理干部学院
最高学历:大专 毕业-2001-07-01
所学专业一:经济管理/市场营销 所学专业二:
受教育培训经历:-9 ~2001-7       广州市金桥管理干部学院     经济管理 毕业证  计算机中级证

1994-9 ~-7        湛江市遂溪县杨柑中学       高中    毕业证

 
语言能力
外语:英语 一般
国语水平:优秀 粤语水平:优秀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本人做事踏实认真。。乐观自信,善与人交住,有良好的合作和奉献精神。市场开拓能力强。。

人无义不聚。。无信不立。要想得到好的回报。。必需要努力的付出。本人能熟练操作OFFICE办公软件,持机动车驾驶证C1牌。愿向有挑战性的销售业务工作。

详细个人自传
尊敬的领导:

你好!感谢你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审阅我的资料。 我想加入你公司成为销售业务员或区域经理一员。

我是一名大专生(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出来工作6年多, 我一直注意提高自身各个方面的素质。  我工作积极 全力以赴认真做到策划能力谈判能力提高的同时也得到同事的信任和尊重。 我很注意与集体成员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我不断培养自己真诚务实的交际能力, 我用我的成绩,为人、 从一个普通业务员做到区域经理。我工作积极踏实勤奋得到领导的好评 。

世有百乐然后有干里马, 我不敢自比明珠更不敢自诩才智超群, 但我有一颗极强的事业心有坚韧的.毅力顽强的意志拼搏的精神敢于直面困难,接受挑战, 在积极进取和勇于开拓中塑造一个崭新的自我。 我坚信凭着我对专业的掌握和不断社会实践, 凭着对事业的执着追求, 我相信我能够在团结文明向上的集体中在领导和诸位同仁的帮助下, 竭绵薄之力再添辉煌。

怀赤诚以待慧主, 持经论以事明君。 我愿尽我之才学尽忠职于贵公司 , 我会用百倍热情对待, 还你一份理想的成绩。最后谨祝贵单位事业蒸蒸日上,  并向您和贵单位全体员工致以诚势的敬意。 此致:

求职人:李燕军

专业市场物业管理 篇6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市场需求,人才培养模式,分层培养

我国旅游教育经历了一个从小到大, 不断发展的过程, 形成了中职、高职、本科和研究生 (硕士、博士) 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 为旅游业输送了大批专业人才, 对促进我国旅游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据统计, 截至2008年底, 全国共有高、中等旅游院校1, 775所, 其中高等院校810所, 中等职业学校965所;2008年旅游院校在校生为844, 604人, 其中旅游高等院校440, 038人, 旅游中等职业学校404, 566人。旅游业的发展速度和旅游人才的培养能力在供需总量上是大体平衡的, 在宏观层面上是基本协调的。但在人才市场上, 旅游专业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和旅游企业找不到人才的现象却比比皆是, 呈现出单体失衡——微观失调的状况。

一、旅游业人才资源状况分析

(一) 高级人才匮乏。

旅游行业缺少的高级人才主要在旅游企业高层管理、高级导游、旅游电子商务、旅游资本运营、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旅游规划、景区开发等领域。由于旅游业带有明显的服务性和时效性, 同时实践性和商业赢利性较强, 因此, 企业、政府、学校的“短视”行为严重。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大, 企业力图节约成本, 不愿在职业培训上多投入;旅游学科相对地位不高, 学校投入少, 师资力量薄弱, 科研跟不上, 也很难培养出高素质人才;而产业发展过快使政府重设施建设, 轻人才培养。

(二) 专向人才缺乏。

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导致行业分工的细化, 如会展策划与管理、旅游投资分析、休闲度假管理、多语种导游、航空与游艇服务、探险与漂流、工程保障、培训教师等。尤其小语种导游、会展策划、西部旅游、景点开发、市场销售、环保技术、项目设计与推广、工程维护、电子商务等人才更是紧缺, 在这些专向人才中, 有的在短时间内无法培养, 有的限于学校目前实力无力培养。专向人才的缺乏主要是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脱节, 在培养目标、教育模式、实践环节上千篇一律, 岗位针对性不强, 专向技能不突出。

(三) 新人缺乏技能与经验。

目前旅游院校人才培养和市场脱节比较严重。作为旅游产业发展的新生力量, 毕业生进入旅游企业后显现出职业技能和经验缺乏, 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又要求毕业生离开校门就能顶岗, 以节省企业的时间成本和培训成本, 这种矛盾的存在也就导致毕业生不好找工作, 即便找到也干不长久。由于这些新人对旅游行业的陌生, 他们对旅游业发展所需要的新型知识、交叉知识、前沿理论也了解甚少, 知识能力的复合程度难以达到企业的要求。

二、旅游院校人才培养状况分析

(一) 人才培养结构不合理。

截至2008年底, 旅游院校在校生为844, 604人, 其中旅游高等院校440, 038人, 旅游中等职业学校404, 566人。高校与中职学校的在校生数几乎接近, 这种教育结构不尽合理。在高、中、低各教育层次中应由少到多形成一个“金字塔”, 而在实际运作中却形成了“纺锤形”, 即高层次人才和服务一线的人才培养在数量上相对于实际需要的少, 而中间层次的人才培养在数量上却比实际需要的多, 尤其是本科生数量偏多。所以应有计划地扩大中职、高职学生的招生比例, 逐步压缩本科生的招生比例, 适度扩大硕士生招生比例和本硕连读范围。

(二) 培养目标“高而全”倾向。

培养目标过高是很多院校在人才培养中共同存在的问题, 尤其是本科层次。一些院校总想成为培养“总经理”、“企业家”的摇篮, 过高的目标在实际培养过程中无法落到实处, 造成了学生眼高手低、动手能力差的普遍现象。

培养目标过宽也是常见问题。一些院校培养目标定位不准, 总想培养面面俱到的“全才”, 课程设置过宽, 导致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就业意向不明确, 难以学以致用。事实上大多数企业需要的是能够独当一面的专业人才, 而非所谓的“通才”。旅游教育要充分考虑用人单位的标准, 开展“订单式”教学, 培养更多的专门、专向人才。

(三) 人才培养实践能力薄弱。

旅游产业的高速发展, 必然需要大量掌握一技之长、服务意识强的操作员工, 而在旅游人才培养中普遍存在“重理论、轻技能”现象, 比如有的导游专业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连当地景点都没去过, 最后考取导游证就以为可以带团了。由于课程设置上忽略或不太重视实践环节, 许多学生毕业后不能在短时间内达到上岗要求。高层次人才虽然需要量不大, 但却关系着企业成败, 影响着行业发展。在高层次人才培养中闭门造车现象十分严重, 研究生和优秀本科生们在象牙塔内潜心研究理论, 几乎没有企业经历和实践经验, 到企业后不能解决具体问题, 更缺乏市场意识。

三、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面临的问题

(一) 生源整体素质偏低, 起点不一。

生源是构建人才培养模式的物质基础, 也是完善人才培养模式的突破口。目前, 我国旅游教育的生源类型较杂, 包括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普通初中毕业生、普通高中毕业生等, 而其中大部分则来自普通高中。这三类学校由于办学方向不一致, 生源素质存在差异。中职、高职学生文化基础和专业理论水平还偏低, 但是专业技能水平相对较高;我国普通高中没有进行职业教育渗透, 相对于中职学校来说, 高中生的文化基础较好, 但是专业知识与技能起点为零。我国各类旅游院校招收不同起点、不同素质的学生, 没有统一考试, 没有统一的入学标准。普高生源参加全国统一高考, 凭文化课成绩入学;职校生源参加对口招生考试, 凭文化课、专业课成绩入学;中职、普高在与高职衔接的过程中又缺乏过渡教育。面对生源结构复杂、水平参差不齐的群体, 旅游教育要构建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显然难度较大。

(二) 培养目标定位不准。

无论是教育部门, 还是学生家长, 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认识都存在偏差。社会公众对旅游教育培养哪一个层次、哪一种类型的人才, 毕业以后去向如何, 均模糊不清。从政府与教育管理部门这一方来讲, 为了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 在旅游院校的扩大招生中表现出一定盲目性, 忽视了旅游院校的客观实际和承受能力, 缺乏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特殊性的分析和把握。

(三) 教学环节尚未脱离学科体系。

主要表现在:我国高职教育专业设置仍然延续或套用原高等专科教育的专业结构体系, 没有进行充分改组, 专业结构布局未作全面调整;高职院校基本沿用本科院校的专业设置和结构模式, 是本科模式的“压缩饼干”。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 而旅游教育课程基本还是延续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三段式课程模式, 技能训练放在专业课学习之后的最后一学期集中进行。这点与教育人才培养规律不相适应。与“三段式”课程结构模式相适应的课程结构体系是按科类构建的, 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技能训练内容都是按科类组合的, 适合培养学术研究型人才, 而不适宜培养技术型、技能型人才。

四、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

旅游产业对人才资源的需求呈金字塔形分布, 位于塔尖的是高级人才, 顺次为中级人才, 接着是数量众多的初级人才。各层次的人才需求除了数量上的差异外, 对业务规格的要求也不同。因此, 各层次人才不仅在培养目标上要有所区分, 更要在培养模式上有差别。

(一) 高级管理研究型人才实行“学产研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旅游业对高级人才的要求是能够站在前沿引领行业发展, 能够开发潜在资源, 能够创造企业效益, 能够规范和制定行业标准。从职业分布上来讲包括教师、理论研究者、高层管理者、高级顾问、高级策划师、高级导游等;从学历分布上来讲主要集中在硕士以上及优秀本科生。对于高级人才的培养:理论素养是基础, 开拓能力、创新能力、驾驭能力是重点, 采取知识学习、理论研究和行业深度参与有机结合的培养模式。

1. 知识学习。

要力争从根本上掌握产业运作规律, 从宏观上把握行业发展的脉搏, 从前沿上积淀深厚的知识底蕴。

2. 理论研究。

应着眼于行业发展过程中的前沿问题、难点问题、空白点问题, 采取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的方式, 力争从宏观和中观层面推动行业发展。

3. 行业深度参与。

目前高级人才的缺乏一方面是数量少, 另一方面是高学历者缺乏企业工作经验, 尤其在企业运营、资源开发方面基本上是空白。因此, 高级人才的培养必须通过横向课题研究、企业见习、校企合作等方式深度参与企业的实务运营, 训练宏观驾驭能力和中观调适能力。例如四川省政府与四川大学旅游学院共同合作成立了四川省旅游管理学院, 旨在培养西部高级旅游人才。

(二) 中级管理服务型人才实行”教学经营一体化”培养模式。

旅游业对中级人才的要求是熟悉企业的运作, 能够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率先垂范, 调动基层员工积极性, 保持企业稳定, 提高服务效率。中级人才从职业分布上来讲包括:中层管理者、中级导游、策划师、咨询师、高级厨师等;从学历分布上来讲主要集中在高职高专和一部分本科。对于中级人才的培养, 专业技术是基础, 经营能力是重点, 在培养模式上专业教学与在实习企业经营应作为一个整体来运营, 为专业教学创造一种职业氛围。

1. 教学进程。

改变传统的先理论学习、后集中实习的进程, 按照能力的形成规律, 将不同的理论课程和相应的实际运用组合起来, 形成不同的教学阶段 (可以是自然学年, 亦可跨越) , 时间灵活控制。每阶段增加一个2—3个月的实践学期, 既是对已学理论的应用, 又是在实践中发现问题, 以进一步为解决问题而继续学习。整个进程的学习训练从基础到高级, 从简单到复杂, 从单一到综合, 使学生理论运用得当, 能力稳步提高。

2. 教学内容。

打破传统的按学科体系设置课程的模式, 根据职业岗位的分类确定功能模块, 如酒店的前厅模块、客房模块、餐厅模块;景区管理模块;导游模块;旅行社模块等。将不同教学内容通过组合形成不同的学生能力模块, 这样既有利于按阶段实施教学与经营一体化的培养方案, 又有利于学生专向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目标的确立。

3. 实践组织。

根据教学内容和进程的设计, 实践教学组织难度有所增大, 学校应采取校企联合和自建实习企业相结合的办法来实施一体化教学, 主干专业、品牌专业应建立实习企业, 学生实行轮岗轮训制, 保证学生得到从职员、领班到经理各个岗位的职业体验。例如, 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的教学楼是完全按酒店的模式设计建造的, 学生在校学习、生活、举止谈吐、衣饰一律按酒店工作实践要求严格训练。其他专业可与相应企业合作, 实行分阶段分岗位实习, 部分优秀学生可能到中层管理岗位实习。

(三) 初级服务操作型人才实行“工作本位学习”培养模式。

旅游业对初级人才的要求是掌握熟练的技能和技巧, 拥有良好的服务意识, 吃苦耐劳, 熟悉并热爱本职岗位。初级人才从职业分布上包括初级导游、企业基层服务员和基层管理者、厨师、推销员等;从学历分布上来讲主要集中在中职和一部分高职。对于初级人才的培养, 服务意识和职业道德是基础, 服务技能是重点, 在培养模式上宜采取工作本位学习的方式。

1. 工作本位学习与学校本位学习。

所谓工作本位学习是由企业为主实施, 提供指导人员, 与学校合作制订培训计划, 让学生接受一般工作能力的教育, 培养积极的工作态度和受雇能力。而学校本位学习是以学校教育为主, 理论课、实训课均在校内完成了, 只在毕业前半年到一年在企业实习。当然, 学校教学内容与经营、服务一线最新知识、技术、工艺相比尚有距离。

2. 以工作岗位为基础建立柔性课程结构与内容体系。

在制定教学计划时, 应统筹“工作”和“学习”的需要, 兼顾岗位需要的灵活性和专业学习的稳定性。根据专业培养的要求确定必修课程, 组成专业学习的主干课程群, 在此基础上安排适应若干职业岗位需要的选修课程, 通过企业管理者、员工和学校指导教师三方共同合作, 开发出帮助学生 (准员工) 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职业技能的“定制”课程。

学校要充分依托行业和企业优势, 建立广泛的实习就业基地, 在为企业提供劳动力的同时, 也利用企业的环境及资源。教学组织中采取工学交替的学习方式, 学生既是学校的学生, 又是企业的员工;老师一部分在学校教学, 一部分在企业参加实践。这样的课程结构和教学组织在设计思想上体现了服务学生、服务企业的理念, 课程结构与内容具有更强的柔性, 使学生在工作中完成学业、提高技能;工作本位学习对接了企业培训和学校教育, 这样培养出的初级人才更符合企业的要求, 也更适应行业的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余昌国.旅游高等教育发展中值得关注的两个问题.旅游学刊, 2004, (19) .

[2]孙根年, 张孝存.西方各国旅游教育的最新趋势与特征.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2004, (21) .

[3]贾玉云, 谢春山.中国旅游教育研究的述评与展望,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 (6) .

专业市场物业管理 篇7

关键词:高职教育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 市场需求 调查分析

面向社会,面向就业岗位,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是高职办学的基本原则,让学生学有所用,满足行业企业岗位需要,是高职教育必须首先要考虑的重要问题。高职教育只有了解行业需求、了解企业岗位能力要求才能培养出行业企业需要的人才,达到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建设,服务地区行业企业的目的。2012年12月,教育部颁布了《高等职业教育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教学基本要求》,指出该专业初始就业主要岗位是项目管理员(中小型项目经理助理),相近就业岗位群有:资料员、施工员、造价员、合同管理员、招投标员[1]。为了贯彻专业教学要求,更好地开展专业建设,2013年7月至12月,开展了对青海省建筑市场调研。

1 调研目的

了解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未来3-5年社会需求情况与发展前景;了解企业对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素质与能力的要求;了解企业对该专业知识与能力结构,课程体系与实践性教学内容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为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提供可靠依据。

2 调研方式

通过向青海省建筑施工企业发放调查问卷表以及与青海省本行业专家访谈方式进行。

3 调研内容

主要调查青海省建筑业企业对项目管理员(中小型项目经理助理)、资料员、施工员、造价员、合同管理员、招投标员的社会需求以及对岗位典型工作的需求。

4 调查结果

4.1 青海省建设市场基本情况 据《青海省统计年鉴》(2013年)统计:2012年青海省有各类建筑施工企业461家,其中建筑总承包企业287家,专业承包企业146家,劳务分包企业28家。在对其中的270家企业开展的调研显示,大型企业占6.3%,中型企业占19.6%,小型企业占63.0%,微型企业占14.1%[2]。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定位是:为青海省中小微型建筑施工企业培养从事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具备施工项目经理的基本素质,“懂技术、会管理”的复合型技术管理人才。本次调查在青海省占90%以上的中小微型建筑施工企业中展开。

本次调研发出调查问卷表80份,回收有效问卷64份。参与本次调研的14家企业中有38家私营企业(59%),21家民营企业(33%),5家国有企业(8%)。

4.2 青海省未来3-5年专业需求状况 未来5年建筑企业对建筑工程技术类专业的人才需求量约为每年2600人,并且呈逐年上升趋势。施工企业在岗位需求方面,对于土建和安装施工员的需求是最大的,约为每年500人左右,其他岗位需求每年约为300人左右。

4.3 青海省未来3-5年本专业相关岗位需求状况 调研结果显示:造价员岗位能力需求的94%表现为编制招投标文件、完成工程预算、结算工作;项目管理员岗位能力需求的94%是开展对工程项目的质量、进度、安全和技术管理工作;招(投)标员岗位能力需求的83%表现为协调各部门编审标底,起草标书,组织标底分析;对施工员岗位能力需求的88%是开展技术指导、质量管理,收集施工资料;对资料员岗位能力要求的88-95%是熟悉竣工验收资料体系构成,熟悉工程竣工验收资料的内容及其要求,做好工程资料的收集、清点、补充、整理工作;对合同管理员能力要求的93%表现为汇总汇报合同签订、执行情况,熟悉合同条款及基本内容,审查其完整性,信息化管理合同。

5 结论及建议

5.1 对本专业招生规模的意见建议 青海省目前开设“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院校有两所(青海大学和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每年有该专业毕业生95人左右(青海大学40人左右,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55人左右),鉴于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与建筑工程技术类专业的兼容性,认为该专业每年招生规模确定在100人左右较合适。

5.2 对本专业核心课程教学重点的建议 以上各岗位能力的培养通过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建筑及装饰装修工程计量与计价、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建筑工程质量验收与资料管理知识和能力领域的教学实现。根据调研结果,建议教学重点如表1所示。

6 结语

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需求决定招生规模是高职办学的基本规律。近年来,青海省教育厅和青海省住建厅高度重视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的发展建设,于2012年批准立项对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进行省级重点院校建设。应以此为契机,按照高职办学规律针对性地开展专业调研工作,增强专业培养的针对性,更好地对接行业企业需要,更好地支持地区经济发展建设。

参考文献:

[1]高职高专教育土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工程管理类专业分指导委员会.高等职业教育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2]青海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青海调查总队.青海省统计年鉴(2013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3]JGJ/T250-2011.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S].北京:中国建设教育协会,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4]苏延芬,王铭勇.青海农村民居抗震性能调查与分析[J].建筑科学,2013,9:13~16.

[5]李良宝,鲍婷,翟凤勇,张楠.普通高校本科生项目导向型教学模式研究——以工程管理专业为例[J].工程管理学报,2013,2:114~

118.

专业市场物业管理 篇8

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设置可行性市场调研报告物流业作为国民经济中的一个新兴的服务部门,近几年在我国发展非常迅速,人才需求也比较旺盛,物流人才已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巨大的人才供需差距使得物流几乎是一夜之间成为社会上的热门专业,至今国内已经有218所大学开设了物流类专业。未来的物流行业发展怎么,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为此,我们做了一次市场调查,来了解一下当前物流市场的状况。

一、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

统计数据表明,我国的物流业发展势头强劲,预计在今后几年将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但是相对于发达国家的物流产业而言我国的物流产业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而且,地域不同,物流行业的发展情况不同,总的来说南方及东部沿海城市物流业发展较快,内地发展较慢,其发展的主要特征有:

(1)企业物流仍然是全社会物流活动的重点,专业化物流服务需求已初露端倪。据中国仓储协会的调查:生产企业原材料物流的执行主体主要是供货方,占71%,第三方占21%;成品销售物流中,43%的执行主体是公司自身,21%是第三方,36%是两种形式兼用。商业企业物流执行主体74%为供货方,13%由第三方执行,公司自主的比例为13%。

(2)专业化物流企业开始涌现,多样化物流服务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一是传统的国有交通运输与仓储大型企业实行资产重组与流程再造,向第三方物流企业转型。二是民营的物流公司不断扩展,呈稳步发展态势。三是不少大型制造企业也把业务延伸到流通领域,建立专业的物流公司,向第三方物流发展。四是国际知名的物流公司加快在中国建立网络。

(3)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发展初具规模。目前我国已经在交通运输、仓储设施、信息通讯、货物包装与搬运等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物流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4)物流产业发展正在引起全社会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但缺乏统一协调机制。必要的政府部门间协调机制仍未建立,地区封锁、市场分割的体制阻碍

了现代物流应有的跨地区、跨行业、网络化特征和优势的体现,制约了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物流人才开发前景

1、物流人才缺口在扩大

根据权威部门统计的数据,我国的物流业发展势头强劲,预计在今后几年将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与此同时专业人才缺乏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在未来15年内,人才缺口达600余万人。我国加入WTO后,国内物流业迫切需要与国际接轨,现代物流人才的匮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瓶颈。随着进出口贸易的增长,给我国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的物流业提供了持续扩张的市场空间。物流业的发展已经成为衡量我国现代化程度和经济发展效率的重要标志。

近年来,扬州经济的迅猛发展,使扬州很快成为长三角的重要物流基地。长三角地区在港口、航海贸易方面占据优势地位,长三角地区对海运、报关、港口贸易方面的人才需求要比其他经济地区多。这些岗位要求从业人员有一定的从业证书,熟悉现代国际贸易、海运知识,有良好的英语沟通能力和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2、初级人才需求是主流

物流人才按等级来分,大致可分为高级物流人才、中级物流人才、初级物流人才和一般物流操作人员四类。高级物流人才位于企业的高层,主要负责企业整体目标的制订,起着总指挥、主持大局的关键作用。从调查的数据来看,占招聘企业招聘岗位的9%,招聘单位对这类人才的要求相当高。中级物流人才主要负责企业具体事宜的计划与指挥,一般的经理和主管属于中级物流人才。例如物流部经理、营运主管等。从调查的数据来看,占招聘企业招聘岗位的47%,招聘单位对此类人才的工作经验要求一般为5年左右。初级人才和一般操作人员属于执行层。他们负责具体事宜的操作。偏重于体力劳动。从调查的数据来看,占招聘单位招聘岗位的44%,招聘单位对于此类人才的工作经验要求一般1-3年。此外,一般只要求他们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熟练运用办公软件等。

三、调查结论

1、大力培养物流人才

物流人才是当前我国紧缺的人才之一,且随着经济和物流行业的发展,社会需求量还将扩大。社会巨大的需求量为高职院校提供了机遇,我们要借国家近两年大力发展高职教育的契机,加快专业建设,搞好软件及硬件配套措施,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人才。目前,在扬州中职校中,开设物流专业的学校少,而已开设物流专业的,如扬州高等商务学校也还正处于建设发展中,培养的物流人才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人才市场的需求决定了扬州的职业学校要大力投入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开发。

2、明确初级人才培养目标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扬州及周边地区的物流业刚刚起步,社会需求的主要为初级人才和一般操作工。培养合格熟练的操作人员正是中职学校培养人才的主要方向。因此,我们要确立培养初级人才和操作工人的目标,在三年的学校教育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操作能力,注重学生技能的培训,鼓励学生参加劳动部门举行的职业鉴定大赛,使每个学生都有拿到物流专业的资格证书和上岗证书,使学生工作后马上就能实际操作,避免工作后的再培训。

4、加大实训基地建设投入

专业市场物业管理 篇9

物业管理专业是根据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物业管理人才的迫切需要,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教育,为实现岗位从业能力而设置的.专业和专业课程的设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和实用性,注重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强化专业技能训练.物业管理专业主要培养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较宽知识面、较好英语听说能力和计算机使用能力、较扎实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较强岗位实践能力,体魄良好心理健康的物业管理、房地产营销类高等职业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物业管理是城市居民生活的基本需要.城市是人口的高度聚居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人口密度越来越高,给城市的人口管理与居住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这时,人们为了更好的工作,家居的安全和舒适成了生活的最基本的需求,如果这种需求得不到一定的满足,人们就无法安心工作同时心身健康也会受到影响.居住是最基本的生活需要,这印证了马斯洛的五个需要层次理论的前三个基本的生理需求.有需求就有市场,市场就是存在的理由.物业管理行业的应运而生,正是基于这种需求的基础之上生存和发展起来的.随着物业管理的市场化和专业化,人们不断地从物业管理中得到日益尽善的服务.一方面,物业管理行业的竞争导致了物业管理资源的再配置,使得物业管理公司不得不以提高服务水平来维持和增加自身的客户;另一方面,面对业主的服务要求和意识的不断提高,物业管理就必须不断地提高服务技能,不断地强化自身管理队伍来深化服务功能,才能使物业管理服务走向专业化道路.培养专业人才是物业管理发展的关键.物业管理就其行业特点来说,最大的投入是人力资源成本.物业管理是一种服务劳动,通过这种劳动获得社会资源的分配.然而,现代物业管理已经不同于过去的“ 看管式 ” 的管理,它要求管理主体要有更高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意识,才能适应现代城市居民不断提高的服务要求.再者,物业管理不仅要满足居民要求,还要配合地方政府的领导,适应当地的政治、法律和文化要求.因此,物业管理就迫切需要一支具备专业性的管理与服务人才,才能满足物业管理的需要,才能促使物业管理得到长足的发展.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较宽知识面、较好英语听说能力和计算机使用能力、较扎实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较强岗位实践能力,体魄良好心理健康的物业管理、房地产营销类高等职业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上一篇:一年级班级工作措施下一篇:加强班组建设,增强凝聚力,提高班组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