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镇水利机构改革中 云南

2024-05-25

在乡镇水利机构改革中 云南(精选10篇)

在乡镇水利机构改革中 云南 篇1

2007年7月3日,云南省水管体制改革工作现场会议在云南普洱市召开。受水利部长陈雷委派,建管司孙继昌司长参加会议并对云南省水管体制改革情况进行了调研。陈雷部长9月1日在云南水管体制改革调研报告上作出批示:这份调研报告很好,有情况、有总结、有分析、有对策。云南地处西南边陲,经济实力并不强,为何云南在水管体制改革方面能走在前头,能在全省范围内落实“两定”和“两项经费”,他们的经验和做法很值得全国各地学习、借鉴。看来,只要领导重视,政策到位,加大力度,扎实工作,就能够把水管体制改革不断引向深入。

自2002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后,云南省水利厅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文件精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积极调查研究,注重试点探索,在全国率先基本完成国管水利工程改革任务,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

一是各地水管体制改革方案全部出台。全省16个市(州)和有改革任务的129个县(市、区)全部出台了水管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二是理顺了国有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国有1028件水利工程全部理顺管理关系,分类定性了管理单位性质,明确了管理权责,健全了管理制度。

三是基本落实了“两项”经费。全省水管单位公益性人员支出基本落实(4900多万元),落实维修养护经费比例达70%(三年累计落实1.5亿多元),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约36%)。

四是同步推进水价改革。对374个水管单位进行了水价改革,其中189个已执行新的水价,每年增加水费收入5300万元,年节约用水近1亿立方米。

五是妥善处理改革与稳定关系。妥善安置分流人员263人,建立了4263名职工养老保险(落实比例约60%)。通过水管体制改革,云南初步建立起符合省情、水情的分级负责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精干效能的水管单位运行机制,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和水费计收方式,规范的维修养护资金使用管理机制,以及支持改革的相关政策保障体系。

云南作为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特别是全省129个县(市、区)中有117个县(市、区)靠转移支付,能够在短短几年时间取得上述成绩和进展,率先基本完成国管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任务实属不易。其主要经验和做法是:抓住了“组织领导、政策配套、检查指导、考核奖惩”四个关键,搞好了“试点先行与整体推进相结合、水管体制改革与水价、水利投融资等水利改革相结合、深化内部改革与争取外部支持相结合、锐意改革与妥善安置分流人员相结合”等五个结合,思路清晰,措施得当,推进有力,对推进全国水管体制改革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相较全国其他地方,云南水管体制改革具有以下六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采取有力措施,较好地解决了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经费问题。云南在推进水管体制改革中,以畅通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经费渠道、规范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资金使用为抓手,研究制定了维修养护资金分级筹措办法,自2004年起设立了省级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岁修资金,并出台了《云南省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岁修资金项目安排及使用管理试行办法》,每年从省级水利建设基金中拿出30%的资金重点用于补助全省中型及以上公益性水利工程和部分贫困县小

(一)型水利工程的维修养护,促进了各地积极开辟资金渠道,着力落实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经费。如保山市隆阳区将区内4座中型水库公益性部分的维修养护支出50万元纳入区财政预算,实行报帐制,节余部分滚存使用。丽江市永胜县将县级水利建设基金的40%专项作为工程养护资金。三年全省共落实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资金1.52亿元,较好地解决了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经费来源问题。

二是理顺管理关系,整合管理机构,较好地解决了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不顺、职能不清、权责不明、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等问题。云南在推进水管体制改革中,认真落实《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确定的分级管理原则,将全省国有1028件水利工程(其中,169座大中型水库、445座小

(一)型、208座小

(二)型水库及206件其它国有水利工程)逐一理顺管理关系,明确管理权责;本着精减机构、提高管理效率的原则,将全省829个国有水管单位整合为451个,每年减少财政支出3000多万元,实现减员增效的双盈目标。如普洱市对城区周边原由电力、农业、环保等部门管理的5座水库进行集中统一管理,成立城区水库管理局,其编制内人员基本支出由市财政负担,既精减了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又提高了管理水平。通过理顺管理关系、整合管理机构等改革措施,较好地解决了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不顺、职能不清、权责不明、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等问题,为促进水利工程管理规范化、专业化,充分发挥水利工程效益提供了体制和机制保障。三是建立健全养老保险制度,妥善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关系。云南在推进水管体制改革中,注重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一方面,积极开辟新的就业渠道,妥善安置富余人员;另一方面,通过建立健全水管单位职工养老保险制度,鼓励富余人员自谋职业。各级财政每年安排出专项资金,不但为水管单位职工建立了养老保险,而且为分流人员也建立了养老保险,很好地解决了分流人员的后顾之忧,人员分流压力大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改革几年来,妥善安置富余人员263人,为4263名职工建立了养老保险,没有发生一起职工上访事件,妥善处理好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四是同步推进水价改革,增强了水管单位自身造血功能。水价改革是水管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云南省在推进水管体制改革中,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节约用水、公平负担的原则,对374个水管单位进行了水价改革,其中189个已执行新的水价,每年增加水费收入5300万元,年节约用水近1亿立方米,初步建立起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和水费计收方式。通过水价改革,不但增加了水管单位水费收入,增强了自身造血功能;还改变了过去“大锅水”、“福利水”、“无

在乡镇水利机构改革中 云南 篇2

和人员分流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为扎实有效做好乡镇机关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和人员分流工作,我再简要强调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认清形势,增强做好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工作的信心。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和人员分流工作,是2001年省委、省政府就安排部署的一项重要工作。三年来,县委、县政府和有关部门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基础性工作,但只是做了一些制订政策等室内工作,为此次的人员分流奠定了坚定的基础。省委、省政府对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和人员分流工作非常重视,在去年11月召开了全省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和人员分流工作会议,今年4月11日又在xx市召开了部分县市区主要负责人参加的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和人员分流会议,省委常委xxx亲自到会并作了重要讲话,会上灵璧和其它等工作后进县市,受到了点名批评。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和人员分流工作,是深化农村税费改革的需要。只有把机构精简了,把人员减少了,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工作效率,才能从根本上控制农民负担反弹的势头。所以,中央把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作为一项重要措施列入今年的1号文件。因此,做好这项工作是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是中央的部署,我们必须消除顾虑,坚定信心,义无反顾地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在这次乡镇事业单位人员分流过程中,要着力解决好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消除畏难情绪。现在有些乡镇的领导同志,因为分流人员都是自己的老部下,都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出过力、流过汗,对分流人员有着同情心理,对人员分流工作有畏难情绪。许多分流人员参加工作时,一身朝气,青春靓丽,在即将被分流出去时,是满脸皱纹,甚至是满头白发,他们多年来为了农村改革、发展、稳定付出了艰辛 1

努力,把他们分流出去,县委、县政府也深感同情。但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和人员分流是中央的决策,是省里的部署,不抓不行。所以,乡镇在召开分流人员会议时,对他们的工作要给予充分肯定,要把他们多年来的成绩讲够讲足,要把政策完全地交给他们,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二是要克服与己无关的思想。一些县直部门认为基层机构的人、财、物三权都在乡镇,对这项工作有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不能积极配合乡镇抓好这项工作。三是要克服求稳怕乱的思想。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和人员分流是一件绕不过去的事情,是一道必须跨越的关口,去年不办今年办,而且必须在5月31日前办好。太华书记说:“这项工作如果哪个地方是大象屁股推不动,我去推;如果哪个地市领导不重视,我去找他谈。”而且省委、省政府决定,5月31日前此项工作完成与否,将与财政转移支付直接挂钩。我县的干部职工工资有50%左右要靠省里转移支付,如果我们没有按期完成改革任务,省里就会扣拨我们的转移支付,这无疑是断了后路,逼着你勇往直前把这项工作抓好。希望各乡镇各部门把思想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要求上来,做到全县一盘棋,上下一条心,齐心协力,共同做好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和人员分流工作。

二、按章办事,透明操作,确保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和人员分流工作稳妥进行。一要贯彻按政策办事的原则。对这次的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和人员分流工作,省、市都有明确的政策规定,县里也制定了具体的实施办法。前不久,县委、县政府又对一些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操作办法。各乡镇各部门要严格按政策办事,绝不能优亲厚友,厚此薄彼。在改革分流过程中,县四大班子领导不论是我还是其他领导同志都不会为任何人打招呼、批条子,由人事、编制部门按章操作。任何情义在这次人员分流中都不能有一丝一毫的体现,要坚决做到按政策办事。二要贯彻公开透明的原则。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和人员

2分流工作,要坚持阳光作业,透明操作;对上岗、分流人员,要张榜公布,接受监督。人事、编制部门要安排专人进行咨询解答,乡镇也要安排人员负责解疑释惑工作。三要贯彻无情改革、有情操作的原则。每一项改革都要触及一部人的利益,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也不例外,也会使一些人下岗。在前期工作中,县委、县政府已最大限度地利用了上级政策,最大限度地争取对分流人员的支持。但改革是严肃的,不改革、不分流是不行的。各乡镇在改革过程中,一定要耐心地说服教育,做好分流人员的思想工作。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对于这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任何不负责任的乱答复都是不允许的。目前,有个别乡镇的负责同志对分流人员不是在做思想和解释工作,而是鼓动他们到处找。在这里我明确地告诉大家,这件事到任何地方去找都是没用的。前几天有几个乡镇财政所分流人员先后跑到合肥和北京,到人事厅和人事部去找,被上级机关劝了回来。省里也规定,对因人员分流而引起上访的,不计入这个地方的上访总量。这说明,省里对人员分流的负面影响是已经做了充分准备。县委、县政府对人员分流引发上访也是有充分准备的,但不能因为有了准备,就允许你乱答复、鼓动分流人员不讲道理的乱找。如果发现乱答复引起不稳定,县委、县政府将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乡镇机构改革 篇3

乡镇是我国最基本的行政单位,承担着管理辖区内各项政治、经济和社会事务的职能,在整个行政体系中占有非常特殊的地位。随着时代的发展,乡镇机构进行了多次的乡镇机构改革,但是陷入了“精简—膨胀—

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乡镇政府职能越位、错位现象仍然相当严重。新时期,中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同时随着新型城乡关系的建立、国家农业税费体制改革的实施、农村综合改革试点的全面铺开以及受乡镇人员多元化等因素的影响,对乡镇机构改革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一、乡镇机构改革的必要性:

(一)、乡镇机构改革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政府机构作为上层建筑,它的职能和机构设置应该是同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政府机构也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推进乡镇机构改革,理顺关系,分清责任,切实解决现行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这既是贯彻中央精神,加强地县乡党政机关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建设文明、高效、廉洁的党政机关的重要措施,又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二)、乡镇机构改革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农村改革不仅涉及经济领域的改革,而且涉及政治、社会、文化等领域的改革,是一次重大的制度创新和社会变革。农村改革需要解决好基层政府职能转变、机构精简、富余人员出路等问题;需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和城乡利益关系,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合理配置;需要农村干部转变旧的工作方式,处理好与农民群众的关系,善于在发展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条件下与农民打交道。这些问题涉及面广,政策性强,需要做深入细致的工作。因此,积极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已经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

二、乡镇机构运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政企不分

中国乡镇机构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后,社会各个方面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乡镇政府由计划经济对企业全面管制逐步转变成有意识的交由市场引导,但是政企不分的情况仍然存在。这种状况使许多乡镇企业不能真正成为独立的法人主体与市场主体,为权力寻租留下了腐败的空间,并进一步强化着乡镇行政权的极度扩张。

(二)政社不分

在我国的社会服务与社会管理方面,“政社不分”、“以政代社”的体制问题仍然非常严重。单一的行政化倾向,使得社会服务和社会管理方面的工作始终刚性有余而柔性不足,政府的经济成本、政治成本和道义成本居高不下。

(三)政事不分

政事不分表现在政事职责不分、政事权力不分、政事组织不分、政事管理与运行方式不分。从总体上看,事业单位改革远远滞后于政府改革与企业改革,传统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深层次问题尤其是政事不分问题并未解决,行政事业一体化特征依然突出。

(四)乡镇机构功能失调

由于转轨与接盘的脱节,改革后的乡镇机构的工作效能并没有达到“减人、减事、减支”的预期效果,而是出现了“减人、废事、费支”的恶性循环。乡镇政府职能“缺位”和“错位”并存,乡镇管了许多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事情,而应有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没有到位,为“三农”服务的能力较弱。

三、乡镇机构改革的难点:人员精简与分流

乡镇政府机构改革时最头疼的问题是富余人员分流渠道少。目前绝大多数市县乡政府下辖的事业单位都人满为患,一些事业单位现有人员工资发放都成问题,根本无力接纳新人。因此,富余人员难以真正分流,是乡镇机构改革难点;每次改革最终结果是人员回升,导致每次改革总是出发点很好,结果却是不尽如人意,进多出少,人员精简仍未走出历史怪圈。

四、乡镇机构改革难点的成因分析

行政体制改革的难题主要在于机构改革中的操作性困难与行政人员对行政体制改革的观念性和行为性滞阻,这实际上构成了行政体制改革的最大阻力。深究乡镇机构改革人员分流难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府利益悖论

政府既是行政体制改革的执行者和推动者,又是行政体制改革的直接对象。事实上,有很多乡镇机构不光远离了农民的利益,而且也远离了国家的利益,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一个以自我权力扩张为后盾,谋取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最大化的利益实体。乡镇政府自我权力扩张和自我利益膨胀,不仅成为加重农民负担的重要因素,而且阻断了中央或上级政府的政令,降低国家支持农民的政策效益。

(二)传统观念影响

传统观念的影响对乡镇机构改革也存在着重大的影响。传统行政观念认为:政府的行政权力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地深入并控制社会的全部领域和各个层面。乡镇管理机构是连接广大农村社会与国家权力体系的最基层的控制枢纽。国家权力的运作形式决定了乡镇机构的工作异常繁复和艰难。加上乡镇大量行政事务并未减少,因此精简人员就变得异常艰难。

(三)改革措施不配套,经费不足

机构改革不仅仅是机构和人员的裁减,而是一项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机构和人员的精简,虽然能够在一时取得较大成绩,但如果没有相应的配套措施,改革的成果只能是昙花一现。由于乡镇经费的相对不足,经费紧缺的矛盾日益突出现。在改革不配套和乡镇经费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使精简人员与分流人员不能够获得稳定的生活来源,因此这成为乡镇人员精简与分流的严重障碍。

五、乡镇机构人员分流对策的探讨

由于行政体制改革对于经济体制改革的适应性特征以及受政治体制改革的制约,行政效率的提高和行政结构、功能两个层面上的改革,都必然受到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影响,要实现乡镇机构改革顺利进行,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政府职能转变

转变政府职能,改变传统的全能型政府,对于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具有重大意义。要转变政府职能,就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上层机构权力下放:政府应广泛采用授权或分权的方式进行管理。理顺乡镇党委、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与乡镇政府的关系,为行政改革提供来自权力之间的监督与权利对权力的监督,从而将自上而下的行政压力与自下而上的政治压力结合起来,更有效地推进乡镇行政改革;第二,培育乡村市场经济体制:从市场方面看,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完善,但其中的乡村市场经济还处在刚刚起步阶段,政府在培育乡村市场经济体制上方面,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改善乡村市场交易的硬体条件,如乡村交通、通讯等体系;(2)加大力度建设乡村交易的软体环境的建设。

(二)人事制度的改 人事制度改革,是乡镇机构改革的重要内容,是乡镇机构改革人员分流的重中之重。要通过改革,努力营造一个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环境,建立起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有效激励、严格监督、竞争择优、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为建设一支符合“三个代表”要求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提供制度保证:(1)、实行乡镇机构改革要引入竞争机制,实现乡镇干部的知识化、年轻化;(2)、精简机构和人员编制,精简机构,减少人员编制,是衡量机构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志;(3)、制定优惠政策,精简富余人员。

(三)加强立法与监督

在乡镇机构改革中,我们要依照法律法规,界定乡镇职能。在依法治国的大环境下,要逐步精简乡镇职能,将不必由乡镇政权履行的职能或乡镇政府不必履行的职能减去,如义务教育的职能归并到相关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维护社会治安的职能归并到政法公安部门,完成财政收入的职能归并到财税部门等等。

(四)建立科学合理的制度,完善行政运行机制

乡镇机构改革自查报告 篇4

根据区委办发[2011]58号文件精神,我乡党委、政府针对我乡实际情况,扎实开展乡镇机构改革工作,现将此项工作汇报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我乡机构改革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坚持转变政府职能,创新政府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政府机构设置,精简机构,提高行政效率,构建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乡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同时,进一步健全政务公开制度,加强群众监督,实现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

二、扎实推进机构改革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

根据乡镇机构改革要求,我乡通过召开专门会议,制定了《后官寨乡机构改革实施方案》,并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乡长任副组长的机构改革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责任,确保机构改革工作顺利实施。

(二)机构设置情况

我乡严格按照区委办发[2011]58号文件精神和乡镇换届要求,有力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工作,设置我乡政府工作机构和事业单位。党政机构设置5个办公室:即为党政综合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人口和计划生育办公室(加挂公共卫生工作办公室牌子)、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加挂人民武装部牌子);事业机构按6个设置,为农业服务中心、农经财政服务中心、社会事务服务中心、文化服务中心、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动植物疫病防控和农产品质量监管服务中心,设置进一步规范化。并对新的中心制作了机构牌,落实了办公场所,事业单位登记工作正在进行落实,落实后正式启用新印章。

(三)人员编制情况

区上核定我乡行政编制22名,另核定各后勤事业编制2名。核定我乡直属事业单位事业编制45名。根据以上要求,我乡对现有人员进行了摸底,现实有各类在职人员共计172名,其中党政群机关在职人员25名;事业单位在职人员45名;其他人员102人(三支一 2 扶、进村进社、支农援村、就业援助、一村一名大学生、岗位合同工、聘用人员等),同时,将所有人员重新分配到各事业中心。

(四)进一步理顺职责关系

本次机构改革,坚持树立以农为本的理念,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进一步强化了政府的服务职能,做到了我乡行政管理与服务职能的有效衔接和良性循环。例如成立了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进一步突出了计划生育机构的服务职能,为进一步增强育龄妇女优生优育理念,提高生殖保健服务水平提供了机构保障;成立的文化服务中心,能够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提升群众文明程度。

三、存在问题及建议

(一)、按照区委办发2011(58)号文件,将我乡按照二类乡镇核定,核定行政编制22名,另核定各后勤事业编制2名,核定乡直属事业单位事业编制45名;但乡镇换届期间,区委将我乡按照一类乡镇对待,设置领导职数11名。

(二)、人员配备不到位。从乡镇机构设置来看,共有8个中心站所,但我乡仍有动植物疫病防控和农产品质量监管服务中心没有配备副科级主任。

乡镇机构改革竞聘报告 篇5

我参加竞聘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政治上积极上进。本人在工作、学习、生活中能够不断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了立场坚定、旗帜鲜明、积极进取、对工作始终保持着满腔热情。二是经过多年的实践锻炼,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培养了自己多方面的能力。能说,能干,能协调,能干成事,参加工作年来,多项工作得到了领导的肯定和认可。三是有一定的创新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爱学习、爱思考,工作中注重发挥主观能动性,超前意识强,有利于开拓工作新局面,认真负责,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四是经历过农村艰苦生活的磨炼,培养了自己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性格;深感人生不易,富有人情味,颇具同情心,乐于助人。这些正是团结同志、做好工作的基础。如果这次竞聘成功,我将和其他同志一道,发扬爱岗敬业、勤奋好学、吃苦奉献、团结协作的精神,扑下身子、默默无闻,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园满完成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在今后的工作,我将努力做到:

首先,进一步加强个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思想修养和业务本领。继续发扬爱岗敬业、勤勉好学的精神,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努力把自己锻炼成一名政治合格、业务过硬、作风优良的干部职工。

其次,准确定位,发挥自己的优势,搞好服务,与其它同志一道,齐心合力搞好工作。工作中,敢于吃苦,勇于奉献,坚持务实,不断创新,既讲团结,又求协作,扑下身子、默默无闻,圆满完成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

再次,遵纪守法,严于律已,在干部群众中保持良好的形象。努力做到严格要求,严格制度,严守秘密,严守纪律,在工作和生活中处处发挥带头作用。

如果我没有竞聘上,我也决不灰心丧气,这说明我在某些方面的条件还不够成熟,我一定勤奋努力,一如既往的干好本职工作。

谢谢大家。

乡镇机构改革之管见 篇6

乡镇机构改革的方向应该是,通过转变乡镇政府职能,精简机构和人员,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工作重点应该是重新界定乡镇政府职能,根据职能需要,严格规范乡镇机构和岗位设置,重新核定乡镇行政和事业单位的编制,大力整合事业站所,调整布局,综合设置。有条件的走企业化、社会化的路子。撤并重复设置、职责任务萎缩、长期不出成果的事业单位。把乡镇政府的职能切实转变到加强行政管理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上来,使乡镇政府减少对经济和社会事务的直接管理。同时,规范乡镇机关、事业单位的职能,搞好职能定位,将机关承担的技术性、辅助性、事务性、服务性工作交给事业单位,将事业单位承担的行政管理职能收归行政机关。此外,合理划分“责、权、利”,理顺条块关系,对设在乡镇的直接为农业生产和农村工作服务的事业单位,实行以乡镇管理为主的体制;对实行区域性建设和管理的事业单位,实行条块结合、以条管理为主的体制。

一、乡镇党政机关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和特点,按照便于统一领导和管理的原则,撤销党政机关内设结构,以有利于乡镇履行职能,有利于更好地为农民服务,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为最终目的,科学设置职(岗)位,将工作任务直接分配到人,各负其责。在对乡镇政府职能进行分解、界定的基础上,实行 “干事”和“助理员”制,明确“干事”、“助理员”的工作职责。不同“干事”、“助理员”职位的公务员,按照职责分工,在相关乡镇党委、政府负责人的领导下,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实现“职、权、责”的有机统一。就会能够有效理顺乡镇党政之间的工作关系,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党的领导和行政运行机制,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二、乡镇事业单位要调整布局,规范名称,按照事权、财权和人权相统一的要求,理顺条块关系,改革现行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真正赋予事业单位法人地位,推动事业单位社会化进程。要坚持市场取向,遵循市场规律,引入竞争机制,办好社会事业,变“养人”为“养事”。围绕农村经济建设,适应农村改革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积极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要从改革现行管理体制入手,对现有的事业结构进行科学分类,实行多样化的分类管理。要按照推进事业单位社会化的要求,明确职能定位,划清政事范围,真正实现政事分开。在机构设置上,要结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有利于健全事业机构的整体服务功能,建立多种形式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乡镇机构改革会议讲话 篇7

一、审时度势,加快全省奔小康进程

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确立了到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要围绕这一目标展开,全国的形势怎么样,全省的进程怎么样,时刻都要有清醒的认识,我们最近考虑的重大民生政策也都由此而产生。下面,我分几个方面向大家介绍一下:

一是全国各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展情况。关于小康社会的评估标准,国家统计局曾先后制定过几个指标体系,尤其是对原来的指标体系进行了修订,目前这一新的指标体系包括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活质量、民主法制、文化教育和资源环境等6个方面、23项具体指标,基本上可以对小康社会进程进行综合衡量,是一个直观的指标体系。根据这一指标体系,20全国小康社会的进程是74.6%,比的72.7%提高了1.92个百分点。分区域情况来看,东部省份总体进程是83.5%,尤其是北京、上海等地已经达到90%以上,东北地区达到了77.6%,中部地区也达到了72.4%,而西部地区只有66.2%,差距还是比较大的。西部省份中,内蒙古、四川、重庆基本上是在70%至80%之间,高于西部平均水平。

二是陕西省小康社会进程差距在什么地方。经我们自己测算,陕西的小康社会进程为71.92%,国家公布的在69%左右,其差距主要是对社会保障人群数量的统计不一致。这几年,除国家规定的社会保障政策外,我省很多地方自费推进社会保障改革,由于在不断推进,因此存在统计数据滞后的问题,总体来说,处于69%到71%之间,高于西部平均水平,但是比东部、中部、东北等地区还是有差距的。那么差距在什么地方?在年的6项指标中,经济发展程度是64.05%,比20提高了2个百分点。社会和谐程度是82.98%,提高0.73个百分点。生活质量实现程度74.32%,提高2.85个百分点。民主法制实现程度是89.95%,提高1.51个百分点。文化教育实现程度为66.51%,降低1.1个百分点。资源环境实现程度为63.1%,提高3.35个百分点。从6项指标来看,我们主要是在经济发展、文化教育和资源环境等三个方面有差距,所包含的具体指标,其中人均GDP、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城镇人口比重、居民人均收入、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文化产业占GDP比重、单位GDP能耗、常用耕地面积指数、环境质量指数等方面差距比较大。那么,到20我们在西部能不能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呢?根据这几年的情况看,仍有几项指标有困难。一是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指标体系要求大于50%。二是城乡居民收入的比例,全国是3.3∶1,我们是4.1∶1,而且还在逐年拉大,到年指标体系要求小于2.8∶1,按通常做法是达不到的,必须采用超常措施来解决。三是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要求大于5%,我省2008年的统计结果为2%多一些。四是平均受教育年限,目前是8.42年,能否如期实现大于10.5年的要求,对我们这个教育大省也是一个挑战。五是环境质量指数,指标要求达到100%,我们目前只有62%,任务十分艰巨。所以,按通常的情况来推测,仅仅采取常规的办法来推进,到2020年这些指标都是难以实现的,必须下决心用超常措施加以解决。

我省正处在加快发展的新阶段,根据发展态势和在全国所处的位次,2020年我们不但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且还应该在西部率先实现。目前,西部已有三个省明确提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分别是内蒙古、四川和广西,我省也应该创造条件提前实现这一目标。为此,我们组织一批同志专门进行了测算,如果到提前两年建成小康社会,我省小康社会进程将达97.87%,23项指标中有17项可以达到100%,有6个指标达不到标准,但还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如果全国都建成小康社会了,陕西没有建成,人民是不会答应的。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坚定信心,突出重点,扎实苦干,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在抓好其他工作的同时,要在以下方面下大功夫。一是加快发展服务业,扩大发展总量,优化发展结构。二是着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尤其是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缩小城乡差距。三是要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和产业,提高城乡居民素质,当然还包括缩小贫富差距等。

我特别要提醒大家的是,要经常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体系进行比较和衡量,看看我们到底进行到哪一步了,还在哪些方面存在薄弱环节,薄弱的程度如何?要做到心中有数,认识清醒,奋力赶超。当然,刚才讲的是2008年的数据,数据应该会好一些,因为我们去年的增长速度是13.6%,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也比较快,还加大了对教育、卫生等方面的投入,相信在这些方面会有一些较大改善,希望20数据出来后,大家能够认真对照一下,查找工作不足,加大工作力度。

二、同心协力,破解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三大难题

应该说,我省目前面临的发展难题确实不少,但最突出的就是我6月2日在省政府全体成员会议上强调的,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低、城镇化水平低、经济外向度水平低三大难题。到底低到什么程度,我给同志们介绍一下。

第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低。年我省经济总量在全国排第17位,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排在第18位,从表面看两者大体相当。但我省居民收入水平二十几年间排名都在20名以后,2008年还是22位,2009年才到目前的18位,也只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82.3%,差距还有3046元。农民收入则更不理想,从1980年到2008年一直在29位至27位间徘徊,2009年在全国排27位,去年和全国平均水平差距是1715元,仅相当于66.7%,而且差距还在逐步拉大,大前年差1400元,前年是1500元,去年扩大到了1700元。更重要的是,省内城乡居民收入比例高达4.1∶1,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十一五”以来,我省城镇居民收入年均增长12.2%,年平均增加475元,按这样速度测算,到大体上可以达到10278元。能否赶上全国平均水平,还需要付出很大努力。我省农民收入每年以13.8%的速度增长,年均增长347元,全国年均增长900元,我们到20大体上是7647元,占全国的72.2%,到时候城乡差距仍然比较大,达不到小于2.8的要求,能不能年均增长14.8%或者15.8%,必须采用超常措施加以推进。最近,省委、省政府研究了一系列民生政策,首先从企业开始,用制度来保障职工收入的增加。2008年我省企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是25223元,在全国排15位,但全国平均水平是28395元,我们只相当于90%,我省基本养老金水平位于全国第16位,达到1382元,是这几年提的比较高的,但还是不平衡,尤其是退休比较早的,工龄比较长的,参加养老保险比较晚的职工反而生活更加困难,我们将进一步加大投入,提高这些人员的收入水平。在提高公务员收入水平方面,也会拿出一些措施。只有企业职工、公务员等收入提高,才能带动社会水平的提高,促进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第二,城镇化水平低。去年全国平均城镇化率是46%,我省建设部门统计的是42%,公安厅按户籍统计提供的是38%左右。因为尽管有些人去城市居住了,但户籍问题没解决,随之带来了人员流动性大、管理困难等问题,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城镇化发展步伐,户籍制度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推进城镇化对提高农民的收入也是一个超常措施。北京一些研究机构研究认为,如果城镇化程度增长50%,能够促进农民收入增长7%。提高农民收入的主要渠道是,减少农民,发展三产。如果通过推进有条件的农村居民进城发展第三产业,使三产就业比重上升到39%,估计可以促进第二产业劳动者工资上升5.3%,这已经在四川灾后重建中得到了验证。

第三,经济外向度低。今年我省进出口总额达到100亿左右,增长速度比较快,但是仅占经济总量的1%,全省资金流动总量中外汇占的比例也不高,外资企业的增加值占经济总量的比重也不高,这方面我们还是有差距。

这段时间,我们主要围绕解决“三低”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尤其是解决城乡居民收入低、城镇化水平低方面有一些政策会陆续下发执行。希望大家从促进社会和谐的高度来认识这个事情,从战略上统一思想认识,从责任上统一行动,加大实施力度,已经出台的措施,必须精心操作,见诸于行动。比如,推进农民进城,我们喊了多少年,现在主要精神就体现在这个文件中,公安部门要尽快拿出城市居民和城市居住两个管理办法,过去农民进城要有两个条件,即固定工作和固定住所,现在我们一再强调要放宽条件,在城市有连续的工作和暂时的住所就可以享受城市居民政策。这一制度与我国的土地承包法是不违背的,在执行过程中一定要精心组织。对于退出享受农村政策的进城农民,要让他们享受城市政策,可以采取宅基地换取城市住房补贴、宅基地变耕地或置换城市用地指标等方法推进。农民退出农村,一定要有补偿,否则怎么退出。当然,目前的一些措施还带有尝试性,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解决“三低”问题,也需要上下协同,群策群力,省上出台了这些政策,市、县还有什么举措,只要有能力都可以做。我省在医改方面创造了神木模式、子长模式,得到了国际上的认可。各地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探索出好的经验和做法,然后我们在全省铺开。

三、精心实施,落实好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政策

乡镇机构改革是20xx年开始试点的,国家2008年部署,要求用二到三年时间完成乡镇机构改革。但由于考虑到我省需要换届和进行省、市、县政府机构改革等工作,乡镇机构改革一直在试点,现在到了下决心推进的时候了。而且经过试点,根据我省实际和城乡发展需要不断完善思路,现在的方案更加符合实际,更加成熟,可能不需要二到三年的时间,用二到三个月的时间就能完成,关键看怎么组织。这次乡镇机构改革有几个重点,大家一定要掌握好。

一是责任在市县,特别是在县委、县政府。乡镇机构改革怎样实施,怎样推进,很大的自主权给了市县。现在的乡和镇已经大不一样了,我们最大的镇有十万人左右,还用三四十个人去管理肯定不行,而最小的乡只有六百多人,目前的管理体制也已不适应了。因此,自主权还在县里,方案报到市里认可就行。

二是机构如何设置,由县委、县政府来确定。我们提出了一个指导性意见,二万人以上的镇要专门设立党建工作办公室,将党的建设、廉政建设、组织建设等都放在这个办公室,还要设立宣传教育办公室,文化站、中小学要管,还要加强农民思想教育工作。除了社会管理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外,这次还专门设立公用事业管理办公室,要按照城市的标准来建设和管理乡镇,每个镇都要有规划,要按规划建设,镇里的卫生、环卫、垃圾处理、文明村镇建设,包括乡村道路都由公用事业管理办公室来管。一万到二万人的乡镇,按三个机构设置,一万人以下按岗位来设置。

三是要大力推进撤乡并镇。我省现有1560多个乡镇,而东部、中部的一些省份大部分农村人口比我们多得多,乡镇的数字在600到900之间,少数1000左右,我们的乡镇规模太小,形成不了城镇中心,推进城镇化、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的难度很大。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过去是管理农民,现在要服务农民,大力推进撤乡并镇,原则上不保留乡,陕南山区乡按25%的比例撤并,平原地区按照30%撤并。撤一个乡镇省财政补助25万,大体上全省乡镇保留在1000个左右,这与推进农民进城政策是相吻合的。现在许多村已经成为留守村,都是老人和孩子,我们要创造条件让农民不回去。今天为什么请书记、县长来呢?就是要统一思想,从城镇化的角度,从富裕农民的角度来认识这个问题,当然我们没有强制性要求。通过撤并乡镇形成的重点镇,是下一步城镇建设要重点扶持的。改革完成后,由民政部门统一办理手续。

四是其他的政策会相应跟上。包括经济适用房,我们提出市以上主要建廉租房和公共廉租房,省上加大了财政补助的力度。县镇重点是推广经济适用房,主要是给乡镇干部、公共服务设施的教师、医务人员解决住房,做到一户一套房。

五是本轮机构改革后要实行乡镇干部岗位津贴。机构改革什么时候完成,津贴什么时候实行,津贴标准省上确定,偏远和艰苦地方最高,按书记和镇长、副书记和副镇长、中层干部、一般干部分四档,由县委、县政府确定。乡镇机构改革只要我们准备充分,将会推进很快。

六是分流乡镇干部的去向。这次我们没有提出精简,编制以内的干部照常使用,如何调整是县里的权力,但是不能超编,不能额外进人。干部分流的第一个去向是,没有成立调查队的县,可以由这些干部成立调查队,每个县都要有;第二个去向是,带薪到村里去任职;第三是到公用设施为农民搞服务,特别是文化站之类的;第四是领办、创办为三农服务的实体,前提是服务三农。还可以采取其他途径进行分流,关键是把干部使用好。

乡镇机构改革主要是以上几个核心内容,希望你们结合省上这次出台的两个文件,把精神领会好。与此相配套的保障性住房等文件,我们还要开会研究,将来会有一些具体措施,省级有关部门很快会将有关文件和配套措施下发。各县委、县政府要加强领导,主要领导亲自抓,并要有机构专门协调相关工作。

同志们,这几项工作都是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民生政策,希望大家既要精心组织,加快推动,又要稳妥推进,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关系,通过这些政策的实施,促进我省长远发展。

乡镇机构改革总结doc 篇8

4月22日召开全县机构改革领导动员大会,23日我乡成立机构改革领导小组,制定了方案实施,召开了全乡机构改革领导动员会议。在县委、县政府的指导下,在乡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和机构改革领导小组的具体组织下,经过精心准备、宣传发动,临时人员分流、人员考核成绩汇总、人员定岗共经过五个阶段,机构改革已经完成,达到了预期目的。

一、机构改革的基本情况

县委、县政府下发了《关于全县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后,我乡严格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进行机关机构改革,并根据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多次召开乡党委和党联席会议,进行认真反复的研究,采取上下结合的方式,多征求意见,反复协商,结合我乡实际,拟定了机构改革方案。方案经批准后,我乡迅速进入角色,全面开展机构改革工作。4月底,认真完成前期准备组织工作。并成立了乡机构改革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完成了全部临时工作人员清退工作;完成了学习、宣传、发动工作,召开了机关机构改革动员大会,向干部职工传达了乡有关机构改革的精神和上级有关政策规定;通过组织谈话、座谈会等形式,做好提前退休、病退等有关人员思想工作,明确分流待遇,确保顺利完成人员分流工作;通过理论素质考试、民主测评、竞岗演说、组织考核等程序进行综合测评,将参加机构改革人员成绩进行排次并张榜公布,择化录取,全部程序公开透明,真正做到了公正公平。

二、主要做法和经验

乡镇机构改革内容多,涉及面广,任务重,时间紧,为了使改革工作与各项日常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乡党委、政府统一部署,改革领导小组精心安排,认真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各项改革工作,主要有四个方面特点:

1、切实加强领导,制定完善的方案,是搞好改革的关键。机构改革,是关系到全乡发展和稳定的一件大事,政策性强,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要求高。因此在改革过程中,乡党委、政府自始至终把改革作头等大事来抓,成立了由乡党委书记于杰任组长,党委副书记、政府乡长续秉秋为副组长,班子其他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确保机关稳定和改革中各项工作顺利推进。领导小组成立后,就对改革的有关政策和办法及乡机关人员的实际情况认真研究,反复斟酌,按照上级规定,结合机关的实际情况,制定成熟的改革方案,按照县里的要求对机构设置、人员编制调整、定岗方法及人员分流作出了详细的规定,对退休、内退和自用人员的清退还明确了比较优惠的政策,为改革取得成功奠定了基础。对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做到随时研究,及时决策,增强了工作的预见性和指导性。在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改革领导小组具体组织实施,每个阶段、每个步骤、每个环节都紧紧围绕改革方案,并安排得紧凑而又稳妥,保证了改革按党委的部署实施。

2、充分宣传发动,做好思想工作,是搞好改革的基础,机构变化,人员缩编,进退去留,都牵涉到干部职工切身利益。我们以稳定人心,保证机构改革顺利推行为出发点,及时开展 2 了疏通思想,释疑解惑的思想政治工作。首先认真进行了战前动员,召开了机构改革动员大会,就机构改革的重大意义,遵循的方针原则,实施方案步骤等给大家交了底,引导大家认真对待改革,使大家提高了认识,端正了态度,统一了思想,都感到改革是大势所趋,是时代的要求,是发展的需要,其次,对全体机关工作人员按类别进行深入调查了解,特别是对干部职工作思想动态进行了摸底分析,对机关工作人员能否适应转岗后新岗位的需要,特别是对可能列为退休、内退、让岗及分流人员的心里状态等一系问题,进行了认真研究,在此基础上采取了分口子交流谈心等形式,打消了许多同志的思想顾虑,使这些同志能够以大局为重,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以平和的心态对待改革。第三是通过大小会议,支部活动等各种机会打招呼,对大家讲清组织上既要坚持政策的严肃性,也要尽可能照顾一些同志的实际困难,让干部职工放下思想包袱。严细认真的思想工作和积极稳妥地组织实施,避免了大的思想波动,绝大多数干部职工表现出了讲政治、讲大局、讲团结、讲风格的高尚情操。

3、引入竞争机制,充分体现民意,是搞限改革的保证。人员定岗和分流是机构改革的难点和重点,也是机构改革成败的关键。改革领小组经过反复研究和认真推敲,对全乡30个行政岗位,39个事业岗位引入竞争机制,在全机关中公开实行竞争上岗。通过统一理论测试,民主测评,竞岗演说,组织考核,成绩公示等程序,一批素质高,能力强的干部脱颖而出,在新的工作岗位上走马上任。在此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扬民主,走 3 群众路线,根据优化人员结构的要求和每个干部的发展潜力,因职选人,人尽其才。这种凭党性用干部,以竞争任干部,靠群众选干部的作法,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产生了积极的效果,一是为组织上选人用人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二是为许多靠能力做事的人提供了机会,三是使机关人员产生了危机感和紧迫感,并激发了其提高自身素质的自觉性和信心,四是提高了选人用人的透明度,加快了政务公开的进程,五是增强了机关干部的民主意识,营造了民主氛围,增强了机关活力。

4、优化结构组合,转变政府职能,是搞好改革的目的。改进领导方法,创新管理方式,提高行政效率和工作效率是改革的要求。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规定,我乡乡镇机构改革核定行政编制30名,领导职数8名。其中,党政办公室编制6名,经济发展办公室编制10名,社会事务办公室(挂人口和计划生育办公室牌子)编制8名,社会稳定办公室(挂群众工作站牌子)编制6名。核定事业编制39名。其中,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编制6名,配备主任1名、副主任2名;财经服务中心编制9名,配备主任1名、副主任2名;社会事务综合服务中心编制8名,配备主任1名、副主任2名;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编制12名,配备主任1名、副主任2名;村镇建设服务中心编制4名,配备主任1名、副主任2名。

对公益事业和公共服务项目实行政府购买,在保证投入兴办社会公益事业经费不减,用途不变的前提下,将政府拨款逐步由“养人”为主向“养事”为主转变。通过改革,进一步理顺了 4 机关各部门之间的职责关系、职责范围和权限。

三、取得的主要成效

此次乡乡机构改革,按照“改革、发展、稳定”的要求,经过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圆满地完成了任务,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表现在:

1、精简了机关机构和人员编制。在这次机关机构改革中,我乡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科学合理的设置上报机关机构和人员编制,并严格执行县委、县政府下达的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数,行政人员编制30名,其中领导职数核定为8名,事业人员编制核定为39名。通过机构改革,我乡机关变得更加精干高效。

2、优化了机关干部队伍结构。在改革中,我们按照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在机构改革中明确了人员定岗办法,对中层干部和一般工作人员聘任条件、办法和程序进行了详尽地说明,经过竞争上岗和组织任命,机关干部队伍结构得到了调整,中层干部的文化层次得到了提高,本科、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半数以上。

3、促进了机关作风的转变。这次机关机构改革是一次震动,是一次教育,也是一次检查。改革动员大会,广大干部职工不仅积极响应党委,政府的号召,拥护、支持和参与改革,许多同志产生了危机感,激发了改革和竞争意识。在竞争上岗中,大家勇敢迎挑战,踊跃报名竞争,慎重选择岗位,认真准备演讲,自觉接受挑战,并表示如果能竞争上,一定努力工作,不辜负组织和群众的期望,如果落选也不泄气,更要刻苦学习,5 努力工作。在这次竞争上岗中,大家准备充分,演讲认真精彩,充分展示自己优势,通过竞争,许多同志受到了强烈的震动,感到危机就在自己身边,真正明白了今天不爱岗明天就落岗,今天不敬业明天就难以择业的深刻含义,工作作风发生了明显转变,在改革期间,机关劳动纪律、工作态度,工作效率都有明显的改革观,各部门工作井井有条,保证了改革中各项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4、形成了新的用人机制。这次乡镇机关机构改革为广大干部职工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干、展现优势、公平竞争的舞台和机会,也给部门提供了选拔人才的广阔天地,形成了良好的竞争激励机制,为择优选配干部、合理配备机关工作人员探索了一条新路子,为我乡机关建立新的用人机制积累了经验。

这次机构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虽然告一段落,担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一项长期的、需要不数深化的工作。这次机构改革中许多成功的作法,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探索了路子、积累了经验,我乡将借这次机构改革的东风,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民主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进程,不断为建立和完善现代行政管理体制打下基础。

乡镇机构改革情况的汇报 篇9

中共白马铺乡委员会白马铺乡人民政府

各位领导:

下面,我就白马铺乡机构改革工作情况作以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机构改革工作开展以来,我乡严格按照县编办的要求,按照顾全大局、遵守纪律、照章办事、促进发展的总体要求,狠抓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目前,机构改革工作平稳推进,各项工作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现就改革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加强宣传

全县乡镇机构改革动员大会后,我乡专门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政府乡长、党委副书记任副组长,抽调党委秘书、组织干事、政府文书为成员的机构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同时下设办公室,党委副书记兼任办公室主任,主抓此项工作,安排党委秘书专人办理具体业务。

乡党委十分重视这次机构改革工作,多次召开党委会、座谈会、动员大会等,制定了周密的工作计划,严格按照县编办的《乡镇机构改革方案》的要求,谨慎操作,保证了机构改革工作的规范运行。

与此同时,为了让更多的人明白这次机构改革的目的、意义和方法步骤,增加工作透明度,我们还利用板报、会议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做到宣传到位,人人知晓。

二、严格按照方案要求设置全乡机构

我们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下发的乡镇机构改革方案,对原有行政事业机构进行了整合,按照乡镇机构改革方案的要求,综合设置了4个党政工作机构,分别是:党政综合办公室,经济社会发展办公室,人口和计划生育办公室(加挂公共卫生工作办公室牌子),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加挂人民武装部牌子);设置了6个事业机构,分别是:农业农经服务中心、财政服务中心、社会事务服务中心(加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务所牌子)、文化服务中心、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动植物疫病防控和农产品质量监管服务中心。

截至目前,我乡新设置的行政事业机构已经全部整合完成并运行,悬挂了县编办统一制作的机构牌子,对其他机构和加挂的牌子进行了全面清理。

三、人员整合配置到位

我乡为三类乡镇,改革完成后,按照要求,我乡共核定行政编制18名,后勤事业2名,事业编制25名,领导职数7名:书记1名,副书记2名(1名兼乡长、1名兼纪委书记),副乡长2名,人大主席1名,人武部长1名。

我乡行政事业机构统一设置后,根据原来党政工作机构和事业站所的工作特点和性质,在保证稳定的前提下,将工作人员区分行政和事业,经公示后报县编办审查备案后,所有在编人员按人员编制方案和实名制要求进行定编、定岗,定责,做到了“四有”即有地点、有岗位、有职责、有人员。并按新机构花名册健全完善了实名制管理。

四、积极探索管理体制和创新服务方式

按照这次机构改革的要求,我们探索实现事业站所管办分离的有效形式。建立健全公共服务机构,完善管理机制,提高人员素质,创新服务方式,发挥其主导和带动作用。培育扶持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着力提高组织化程度,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虽然我乡这项工作已基本结束,但在我们的具体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干部思想观念转变不到位。长期以来,乡镇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财政收入、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并且作为考核的硬指标,实行“一票否决”。现在,由“多予少取”变为“只予不取”,干部的服务意识跟不上。二是事业单位资金不足,无法添置服务设施,难以开展具体工作。如兽医站没有一家健全的医疗设施,群众养殖防病治病乱找兽医,对养殖业的发展影响很大。三是近几年分配到我乡的三支一扶、支农援村、进村进社、大学生村官等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人数20多人,达到我乡现有干部70人的三分之一之多,一方面造成乡上干部队伍臃肿,管理难度大;另一方面造成政府办公经费紧张。四是干部的技能培训力度不够。政府工作的重点转移到搞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面。现在的干部在农业知识上很欠缺,比如在果树作物技术、农机使用、科技发展上基础知识了解少,不能更好地指导农村工作。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要进一步强化不足之处,全面完善政府功能 ,实现各种资源的有效整合和优化配置,以确保我乡机构改革取得新的成果。

基于乡镇机构改革之研讨 篇10

新一轮农村税费改革以后,乡镇一级行政职能弱化,工作重心也发生了转移。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农业和农村工作需要,更好地服从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加快乡镇机构改革创新的步伐,建立一套与之相适应的乡镇机构运行机制。

一、乡镇机构设置现状

目前,乡镇党政机构设置基本沿袭计划经济时

代的模式,乡镇党委设书记、副书记和组织、纪检、宣统、人武等部门,还有青年、妇联等群团机构。政府设乡镇长、副乡镇长和工办、农办、多种经营、民政、水利、计划生育、财政等多个部门,政府各个部门都对应一个事业单位。人大设人大主席、副主席和人大办公室。除人大外,领导班子配备比例大多是1正3副,各职能部门基本配备2名专职干部,各乡镇行政编制设置大约在35人左右。

二、乡镇机构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是领导班子职数较多。乡镇领导班子的职数少的在十二个,多的达十七八个(包括主任科员)。过多的乡镇领导干部造成分工过细,决策缓慢,有的领导干部之间不能相互合作,人为地造成许多矛盾,严重影响乡镇整体工作的推进,甚至影响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二是部门设置不科学。乡镇党政机构设置多而全,机构重叠,职能交叉,工作上相互扯皮,影响工作效率,有的部门人员较多,但又无事可做,有的部门人员较少,但是事务多,疲于应付。三是财政负担较重。由于乡镇财政供养人员较多,财政不堪重负,保开门、保吃饭较难。四是干部综合素质有待提高。近几年,由于实行公务员制度,乡镇干部凡进必考,进口渠道收紧,后备干部跟不上,整体年龄偏大。学历结构不合理,虽然基本上都达到了大专文化,但文凭的含金量较低,与实际水平和工作需要有差距。

三、乡镇机构改革的思考

针对乡镇机构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围绕一个目标、狠抓两个关键、突出三个重点、落实四个到位,进一步深化乡镇机构改革。

围绕一个目标。即围绕建立精干高效的乡镇干部队伍的目标。乡镇干部队伍建设要坚持用最少的人干最多的事,用最精干的人干最艰难、最复杂的工作。

狠抓两个关键。即抓住用好的作风选干部和选作风好的干部的关键。在乡镇干部选拔上,坚决贯彻凭实绩论英雄的方针。多用公推公选的办法,选出群众公认的干部;多用“赛场选马”办法,选出具有真才实学的干部;多用末位淘汰的办法,选出能够经得起实践考验的干部;多到经济生产一线选人,选出能够服从服务经济发展的干部。通过用好的作风选人,选出那些具有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本领的干部。

突出三个重点。即突出党委、政府、人大三套班子建设。提倡交叉兼职,减少领导班子职数;提倡党政分开,增强政府活力;提倡“一乡一制”设置机构和配备人员,突出以人为本、依岗定人的理念。按此原则乡镇党委、政府及人大机构设置方案如下:

(一)乡镇党委机构设置。设党委委5名、部门2个,人员编制控制在10人以下,不设专职副书记。

1、党委书记一名(正科职),负责党委全面工作,指导和监督政府工作;

2、党委副书记一名(正科职,由乡镇长兼任)。

3、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一名(副科职),协助书记抓好党委其他工作,主要负责纪检监察工作;

4、组织宣传委员兼办公室主任一名(副科级),负责基层组织建设、宣传统战、党委办公室工作,协助书记抓好干部人事工作;

5、党委委员、人武部长一名(副科级),负责双拥、民兵、征兵等工作,协调联系党委、政府工作。

设置党政办公室,人员编制3人(正股或副股),具体办理文秘、组织、宣传、纪检、青年、妇联等党群岗位工作。采取交叉兼职的办法,个人职责由分管副书记和办公室主任研究确定,办公室人员平时各司其职,忙时分工不分家,共同参与工作。

设置综合治理办公室,人员为司法专项编制(正股),另配备工作人员一名(副股或办事员),人员编制隶属乡镇党群口子,服从上级对口部门和乡镇党委双重领导。

(二)乡镇政府机构设置。设正副领导职位3名,部门4个,人员编制控制在12人以下。

1、乡镇长一名(党委副书记、正科职),负责政府全面工作。

2、常务副乡镇长一名(副科职),协助乡镇长抓好政府全面工作,主要分管经济工作(包括工业、农业、三产、私个经济、招商引资等)。

3、副乡镇长一名(副科职),分管社会事业(包括文化、教育、卫生、民政、计生等)

设置经济管理办公室,主要职责是做好工业、农业、三产、私个经济、招商引资等服务工作。配备主任1名(正股),工作人员2名(副股或办事员)。

设置社会事务办公室,主要职责是做好文化、教育、卫生、民政、计生、村镇建设等管理服务工作。配备主任1名(正股),工作人员2名(副股或办事员)。

上一篇:解简易方程(一)(人教版五年级教案设计)下一篇:算法与程序设计说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