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活动吹泡泡的科学

2024-08-24

科技活动吹泡泡的科学(共12篇)

科技活动吹泡泡的科学 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吹泡泡的方法,感知不同形状的工具吹出来的泡泡都是圆的。2.能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体验吹泡泡的乐趣。【活动准备】

(一)材料投放:铁丝制作的不同形状(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吹泡泡工具若干,泡泡水的容器人手一个。【活动过程】

一、以吹泡泡引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一)引导语:小朋友们喜欢吹泡泡吗?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来玩吹泡泡。

二、示范吹泡泡的方法、讲解吹泡泡的注意事项。

(一)示范玩法:先用吹泡泡工具能泡泡水,让它变成一面小镜子,再用嘴轻轻吹。

(二)讲解注意事项:嘴巴与吹泡泡工具不要靠得太近,不要对着其他小朋友吹。

三、幼儿第一次探索:用圆形铁丝框吹泡泡。

(一)幼儿自由吹泡泡,教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泡泡的形状并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二)讨论:用圆形吹泡泡工具吹出来的泡泡是什么形状的?

(三)小结:用圆形吹泡泡工具吹出来的泡泡是圆形的。

四、幼儿第二次探索:用三角形铁丝框和正方形铁丝框吹泡泡。

(一)幼儿自由吹泡泡,教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泡泡的形状并鼓励幼儿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

(二)讨论:用三角形、正方形吹泡泡工具吹出来的泡泡是什么形状的?

(三)小结:用三角形、正方形吹泡泡工具吹出来的泡泡与用圆形吹泡泡工具吹出来的泡泡是一样的,都是圆形的。【活动延伸】

会吹泡泡的牙刷 篇2

可充气卫衣

HYPNOS可充气帽卫衣是美国设计师JoshWoodle的一个创意发明,在小编看来,它可是世界上最棒的瞌睡神器了。为什么小编这么自信地说呢?因为这件“特别”的卫衣的帽子里面藏着一个充气枕,需要的时候拉出其内置的管子来吹上几口,帽子就能变得松软有弹性,无论你是躺着,还是靠着,又或者是想和你的好伙伴头碰头依偎,它都能让你舒舒服服地享受打盹的惬意。

功能强大的可对折菜板

这是一款好玩又好用的强大菜板,它叫bambleu。没错,真的可以用“强大”来形容它。看似与平常无异的竹制菜板可是很了不起呢,仅用简单的金属折页就能将四大功能熔为一体,真正实现了小身材大用途。

你肯定好奇了,它有哪四个功能呢?咱们一个一个地讲:

1.普通菜板:这很容易理解。将菜板平铺使用即可。平铺着面积大一些,适用于食材量较大、想将食材分类等情况。

2.迷你菜板:将菜板对折,变身小面积菜板,在食材量较少的情况下使用。这样收纳起来也会更方便,面积立即小一半,放哪儿都省地方。

3.变端盘:菜板平铺使用,切完食材要下锅时,通常人们会将食材先装盘,然后再下锅,因为体积大的菜板端起来不方便嘛。但用bambleu就不一样啦,菜板一折将切好的食材倒入锅中,既省了时间,又可以少刷一个盘子。如果你很怕溅油,可以将有食材的一面向外,绝对安全可靠,再也不用一手盘子一手锅盖啦。

4.拍蒜:不是吧?这菜板是要逆天了!对,它确实能做到。将洗好的蒜瓣放到菜板的一侧,将另一侧折过来,用力一压,就这么简单、任性!

当然,设计师的审美也是很赞的,提供了明、中、暗三种竹色给用户选择,相信总有一款色能与你家的厨房搭调。

大班科学活动《吹泡泡》 篇3

教学准备1、大记录表一份、吹泡器一罐。2、吸管、筷子、花片、圆管积木、漏勺、勺子、肥皂水、抹布每组若干。

教学过程一、“吹泡泡”场景引入 1、出示吹泡器,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样小玩具,认识吗? 你们喜欢吗吹泡泡吗?你平时的吹泡器是怎样的?其实我们生活中也藏着很多小物品、小工具可以当吹泡器,今天我们一起把它找出来,好吗?

二、出示并介绍各种工具及记录表,幼儿猜测并记录1、大家一起来看看,我给你们准备了什么工具? 2、出示认识记录表。(重点认识猜测的图示与实验结果的图示)3、幼儿猜测,师生共同统计并做记录。 请个别幼儿猜测并上台记录。你为什么会这么想呢?

三、幼儿操作验证并记录 1、小朋友的猜想都不一样,那到底对不对呢?我们可以自己去试一试,验证一下! 2、幼儿操作尝试,教师指导。(重点指导花片和漏勺)3、比较猜测和尝试后的结果。 师:跟你的猜想结果一样吗?实验完成的小朋友可以回座位跟你旁边的伙伴分享交流一下你的实验结果。你发现在这些工具中,哪些可以吹出泡泡呢?师生共同验证记录在大记录表上。4、小结你发现在这些可以吹出泡泡的工具中,他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吗?教师总结:这些有可以吹出泡泡的小工具都有共同的地方,就是它们都有洞洞,这些洞洞有个名字,我们叫它“镂空”。因为它镂空,所以可以吹出泡泡来。5、生活中还有那些小工具也有镂空的洞洞可以吹出泡泡呢?

小班科学《吹泡泡》活动设计 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生活中很多地方能产生泡泡。2.初步了解使用洗涤用品能制出泡泡水。3.乐意参加科学活动,体验到吹泡泡的乐趣。活动准备:

1.《泡泡不见了》的音乐,PPT。2.一次性杯子,吸管,各类洗涤剂。活动过程:

一、播放《泡泡不见了》的音乐,吸引幼儿兴趣。师:你们听到了什么?泡泡是什么样子的? 小结:泡泡是圆圆的,有大有小。

二、观看PPT,了解生活中很多地方能产生泡泡。师:除了吹出来的泡泡,你还在哪里见过泡泡?

三、动手实验,验证使用洗涤用品能制造出泡泡水。1.介绍准备好的各种洗涤用品。2.说明实验的规则和要求。

师:在实验时,把管子放在杯中蘸一下,然后轻轻在管子的另一头吹一吹,看看能不能出现泡泡。注意,不能把水吸到口中。

3.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实验结果。

小结:像洗洁精、洗衣粉、肥皂等洗涤用品都可以用来制造泡泡水。活动延伸: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吹泡泡 篇5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吹泡泡

活动目标:

1、知道肥皂的特征和用途,学会使用吹泡器吹出泡泡。

2、尝试用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吹泡器吹泡泡,感知不同形状的吹泡器吹出来的泡泡的特性,并能用语言的方式表达泡泡的形状。

3、喜欢吹泡泡活动,体验成功吹出泡泡的乐趣。

活动准备:

肥皂水一盆,用铁丝自制的圆形、方形、三角形吹泡器、杯子等。

活动过程:

一、初步了解肥皂的特性和用途。

1、教师:小朋友洗手需要什么呀?肥皂有什么用?

2、教师:我们怎样洗手?手上擦了肥皂搓搓会发现什么?

二引导幼儿吹泡泡,激发幼儿兴趣。

师:用气筒给气球、皮球充气,能吹出鼓鼓的大气球和大皮球,我们的嘴巴也能吹气吗?(可以)启发幼儿在自己的手上吹气,感知嘴巴能吹出气体。

教师示范用圆形吹泡器吹泡泡,再请个别幼儿吹泡泡,观察泡泡形状。

三、尝试探索用不同形状的吹泡器吹泡泡,感知泡泡形状。

师:(出示圆形的吹泡器)用它吹泡泡能吹出什么形状的泡泡?(圆形)

师:(出示正方形的吹泡器)用它吹泡泡能吹出什么形状的泡泡?(正方形)

教师示范用正方形的吹泡器吹泡泡,让幼儿看。

师:你看到的泡泡是正方形的吗?(不是,是圆的)

师:那猜猜三角形的工具吹出来的泡泡会是什么样子的?

师:(出示三角形的吹泡器)用它吹泡泡能吹出什么形状的泡泡?(三角形、圆形)

请个别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吹泡泡器,尝试吹泡泡,感知泡泡的色彩、大小和多少。并交流自己吹泡泡的发现。

师:你用什么形状的吹泡器,你吹出的泡泡是什么形状的?(幼儿自有讨论、发言)

www.hoing.net

教师小结:我们不管用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吹泡器出泡泡,我们吹出的泡泡都是圆形的,它和吹泡器的形状没有关系。

四、让幼儿自主选择吹泡泡器,进一步感知观察吹出泡泡的形状,探索发现吹泡器的形状与吹出的泡泡形状的关系,体验成功的乐趣。

五、延伸活动:

印票票,吹泡泡 篇6

上月初,官方制造业PMI为53.2%,环比升0.1个百分点;而里昂证券的版本是51.8,11个月升至高位,中国经济继续稳步复苏。7月15日,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6月新增贷款1.53万亿元,远远超出此前市场预计的1.2万亿元左右的规模。从宏观数据看,信贷规模、M1、固定资产投资等数据都达到7前所未有的规模。有经济学家预测,如果现在不采取紧缩政策,明年将有经济过热的风险,那时采取严厉的紧缩政策,对经济会造成更大的伤害。不过,主流的观点和中央保持一致,现在经济回升势头还不稳固,刺激政策现在不能退出。

不过一些微妙的转变也已经出现,央行在刚结束的年中工作会议中,将下半年工作重点定为“一保一防”,即保增长,防通胀。这意味着对经济下滑忧虑已减,对股市,楼市中资产价格的过快上涨,以及远期流动性过剩触发通胀戒心大增。

股市持续走强,高估值阴影渐浓

在6月22日到7月20日的21个交易日里,上证指数上升386点,涨幅达到13.42%。从去年10月28日1664点大底,到7月23日3331的反弹新高,2009年以来无一月下跌,大盘指数已经翻番。

明年之前不会有太多的收紧措施,中国经济复苏和资产泡沫的出现当前已是一种“大同”看法。但其中并非没有风险:股市持续强势上涨,由此也可能引发决策层的担忧,旨在防止市场过热的政策或在随后出台,例如提高并潮边征收印花税,既平抑市场投机气氛,又纾解财税之困。宏观调控政策微调信号加强,很可能将使投资者更加趋于谨慎。

当前市场估值已经不低,截至7月23日,沪深两市总市值升至22.86万亿,沪市PB28A8倍。根据上年年报统计,市盈率超100的个股已达372只。这种情况下,上涨的主要逻辑来源于对未来的预期,其一是经济复苏,其二是企业盈利增长;但上涨的直接动力还要加上投资者的情绪驱动。几个月以来,持续的超预期信贷增长不断支撑乐观情绪,A股的反弹曲线显得格外陡峭,这样的反弹速度显然难以持续。当复苏已成定局,市场又需要开始寻找新的“故事”来支撑上涨。尽管股指仍旧维持向上的态势,尚无迹象显示市场转折已经到来,但一波短期调整在预期之中。

从技术面的角度来看,同样预示着一波调整可能到来。在新浪开博的职业投资人刘镇,因为准确预测了6100点和1600点大顶和大底而声名鹊起。在近日央视证券资讯频道“投资我主张”栏目中对记者表示,以1600到2100作为一个基础波段进行纯技术分析测顶,第一个基础目标是3074现在已经达到,第二个目标是极限目标3510点。当前获利盘越来越多,风险也随之增加,若拒绝回调则有可能消耗趋势的力量,这意味着将会出观转势,年内行情或将走完。

但短线交易机会仍旧存在:一是随着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出台,传媒板块有望走强,二是受负面消息打压下跌或近期上涨乏力的估值洼地,因其更为安全,例如金融板块和制造业中游企业股票。复苏已不再是预期,接下来继续把目光投向盈利回复迅速,业绩持续提升的板块和企业。今年1至4月中小盘股票行情占主导,5月至今大盘股拿过接力棒,开始继续拉升股指。风水轮流转,接下来的行情里大盘股定会遭遇瓶颈,值得在8月份格外留意。

与大盘股相关的还有以ETF等指数基金,众所周知,指数基金持有指数成分股,其业绩取决于指数的走势。近期新指数基金发行频繁,基民认购热情高涨。指数基金热销给市场注入新的活力,推动大盘向上;但换个角度来看,这也提醒投资者应时刻保持冷静。一般说来,基金公司的营销策略会紧跟市场机会和热点,例如基金公司普遍提倡的定投,还有去年上半年大量推出的债券型基金,都给投资者带来了丰厚回报。但有的时候,市场热点聚焦的品种也可能正处在风险迅速积累期,例如2007年下半年屡屡创造天量认购记录的4只QDII基金,正赶在7海外市场见顶前夕推出。

指数基金的劣势在于,基金经理几乎不做选股和选时,市场下行时跌幅较大,投资者必须自行判断趋势来进行投资。因此更适合在估值合理时入市的长期投资者,以及对市场把握较好的资深投资者。定投也是相对稳妥的指数基金投资方式。

在“非理性繁荣”中弄潮?

非理性的繁荣是1996年底时任美联储主席的格林斯潘在华府希尔顿饭店演讲中,谈到当时美国金融资产价格泡沫时所引用的一句名言。这句话掷地有声,第=天引起了全球股市振荡,史称“格林斯潘振荡”,但是两周之后,全球股市迅速收复失地,等到真正泡沫破灭的时候,发生在四年之后。期间美国股市不断创新高,投资人的热度沸腾,投机风气鼎蛊,知名的股市分析师甚至喊出道琼指数会上五万点的说法。

7月份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金岩石先生在“2009下半年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发布会上,再度提及非理性繁荣,并认为特定时候非理性繁荣持续的时间会超出人们的预期。格林斯潘讲非理性繁荣时,纳斯达克刚刚突破1000点,四年之后5000点,然后一年半跌到1200点。纽交所是6500点,四年之后12000点,然后跌回到6000点。

他还表示,尽管每一个人都厌恶泡沫,但行动上却变成泡沫制造者。人们在追逐财富的同时,每一个人都在自觉或者不自觉的追求着泡沫,这种泡沫集中表现在大众参与的两大投资市场,楼市和股市。两大投资市场之间存在互补,当房价落底开始反弹的时候,房产持有者对财富贬值的恐惧消失,会增大对股市的偏好。当股市出现破位上升的时候,流入房市的资金也必然放大。

中国经济能够领先全球复苏,因为我们的印钞票的速度超过其他20国。信贷投放大幅度加速,更意味着货币流通速度的加速。通胀事实上已经出现,我们之所以感受不深,是因为产能过剩的客观存在,导致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尚处在低位,货币的大幅增长直接体现在资产价格膨胀。“印票票,吹泡泡”,这可能是未来一段时间里中国经济的状态。一方面虚拟经济作为晴雨表意味着我们正在走向复苏。但是同时也要看到,虚拟经济的复苏压抑了实体经济复苏的血脉,很可能使得复苏一波三折。

与虚拟经济相关的,还有城市化概念的股票。如果从制遣业主导的出口导向型,变成城市化主导的内需导向型,在资产价格膨胀的过程当中,中国会完成一个产业结构的调整。金融和地产是最大的受益者。

当我们的政府用股市和楼市分配财富的时候,参不参与弄潮是个值得每个人掂量的问题。“机会不断的来,它只给聪明人。暴利永远存在,但是它只给活着的人”金岩石如是说。

甲型H1N1流感没有沉寂

英国甲型H1N1流感人数忽然飙升,新增五万五千感染个案,成为全球流感重灾区。由于甲流延至夏季依然没有消散迹象,专家估计入秋之后,全球甲流疫情将爆发另一次高峰。英国医学界最悲观的估计是,今年全英将有30%人口受感染,最多六万五千人病发死亡。

英国目前人口约六千万,按以上计算,三成人感染的死亡率为0.36%。不过,按照安永市场研究机构(Ernst&Young's Itemclub)的预测,甲流可能在未来六个月肆虐,英国人口感染率或高达50%,而死亡率为0.4%,这个数字比医学界的估计更悲观。

科技活动吹泡泡的科学 篇7

活动目标:

1、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吹泡泡,发现只有是镂空的材料都容易吹出泡泡。

2、培养幼儿根据自己的猜想有目的的进行验证的能力。

3、体验通过实际操作,获得知识和本领的愉悦情感。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记录卡、幼儿用笔吸管、筷子、花片、积木、漏勺、勺子、肥皂水视平转换仪 磁带 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在《吹泡泡》的音乐中,一起进入活动室。

师:我们都很喜欢吹泡泡,那可爱的泡泡们在阳光下五颜六色,大大小小,真漂亮呀!

今天,我们一起来玩吹泡泡吧!

2、出示各种材料,并讨论。

(1)师:平时,我们都是用吹泡器来吹泡泡的,可是今天,大家一起来看看,我给你们准备了什么呀?

(2)出示记录卡,幼儿猜想。

师:老师还带来了一张记录卡,并把这些材料画在了卡上,请大家一起来猜猜,你觉得可以吹出泡泡的,就在“猜一猜”这一个格子里打上勾勾,觉得不可以的就打上叉叉。

3、幼儿猜测,教师巡回指导。

4、讨论、介绍幼儿想法。

(1)师:谁来介绍自己的猜想?

请一到两名幼儿上台介绍。

(2)师:你为什么这么想呢?有没有和他不一样的猜想?

(3)师生共同讨论,并统计在教师的记录卡上。

师:我们一起来侃侃,你认为吸管可以吹出泡泡的请举手。(依次统计各个材料)

二、幼儿操作。师:小朋友的猜想都不一样,那到底对不对呢?老师也不知道,但是我们可以自己去试试!

请大家拿着你的记录卡,把每一样材料都去试一试,并且马上把结果记录在“试一试“这一格内。

1、幼儿操作尝试,教师指导。(.本文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重点指导花片和漏勺)

2、比较猜测和尝试后的结果。

(1)师:谁愿意来和大家分享你操作后的结果?

有没有不一样的结果?

请有持不同意见的幼儿上来再次操作比较。

(2)师生再次讨论,统计在教师记录卡上。

师:在我们小朋友操作了过后,你觉得吸管可以吹出泡泡的请举手。(依次统计各个材料)

三、总结

1、谁来告诉我,你发现在这些材料中,那些可以吹出泡泡呢?他们有什么特点吗?

教师总结:这些有可以吹出泡泡的材料都有共同的地方,就是它们都有洞洞,这些有洞洞的材料有个名字,我们叫它“镂空”。因为它镂空,所以可以吹出泡泡来。

2、结束部分。

师:我还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大家看看它们能吹出泡泡吗?为什么?

想知道它们吹出的泡泡是什么样子的么?我们一起到户外去试试看吧!

在音乐《吹泡泡》中跳出活动室。

教学反思: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要让孩子在玩中乐,乐中学到更多知识。”而本节课的选材也正是迎合幼儿的心理、年龄特点。故而课堂上表现出一种主动、积极、其乐融融的场景,达到了教学目标。

不足之处在于幼儿玩得还不是那么尽兴,考虑到时间关系,教师只好在幼儿兴趣点最高时,终止了游戏,进行小结本次探索活动。通过这点,让我认识到,不要一味的遵循原则,有时候可根据孩子实际课堂情况做以灵活多变的调整,这样又会起到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

小班科学:吹泡泡 篇8

1.体验探索和成功的乐趣。

2.能运用多种感官感知、辨别清水。

3.能把自己的发现大胆地表述出来。

活动准备

1.在日常活动中已感知过清水的特性。

2.每组四只透明杯子,内装清水、糖水、白醋、牛奶;一只盘子内装若干小勺。

3.彩色玻璃小球或彩色橡皮泥若干。

活动过程

1.辨别哪杯是清水。

——请幼儿猜猜四只杯子中哪杯装的是清水。

——幼儿分组实验,运用多种感官感知、辨别哪杯是清水,看看与自己的猜测是否一致。

2.交流分享。 ——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是请什么帮忙才找出清摹

——眼睛看一看:牛奶是白色的。鼻子闻一闻:气味酸酸的,一定不是清水。嘴巴尝一尝:甜甜的是糖水,淡淡的、没有味道的是清水。

——我们用眼睛看一看、鼻子闻一闻、嘴巴尝一尝,就能知道哪杯是清水了。眼睛、鼻子、嘴巴一起合作,本领可真大。 建议1.在辨别哪杯是清水的时候,应注意先让幼儿实验、感知,再一起交流、分享结果。

2.根据实际情况,还可以增添盐水、白酒等多种无色透明的液体供幼儿感知和辨别。

“吹泡泡”妙用 篇9

一、了解“泡泡”是前提

语文课堂要想用好教材中的提示语,首先取决于教师对提示语的理解。只有了解了提示语的编写意图,才能为自己使用教材和达成教学目标奠定基础。

1、语言平易近人,善于点拨。课文中的“泡泡”以对话交谈的方式,用平易近人的口吻,让人在如坐春风中享受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用循循善诱、一路点拨、耐心启发的提示语,让人在黑暗中摸索时感到眼前豁然开朗。例如,“咱们去找一些成语故事读一读,好吗?好。我还要把故事中的生字做成卡片,留着复习用呢!”(二上《识字4》)以同伴对话的形式提醒学生进行拓展阅读,积累巩固新知,学生倍感亲切。

2、内容丰富多彩,功能全面。①提示在语言样式的典范处。例如,“风娃娃,我知道人们为什么责怪你。”(《风娃娃》)“我也想到过别人没有想到的事。”(《想别人没想到的》)这类提示语以学习伙伴的口吻叙述在某些方面有心得和发现,话虽少,但很有感召力。②提示在重点内容的理解处。例如,“课文中三处提到了‘万年牢’,这中间有什么联系呢?(《万年牢》)像这类提示语能有效引导学生感悟文本。③提示在生动情景的描述处。例如,“我仿佛看见了‘雨后春笋’的画面。”(《乡下人家》)这样的提示语能引导学生充分展开想象,拓宽思维。

二、活用“泡泡”是关键

1、活用提示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①激发兴趣、自主阅读。文中提示语提出了学习的要求和内容,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发现和探究,不断积累学习语文的方法。这种全新的教材呈现方式,增强了教材的亲和力,使教材成为了学生喜爱的学本,为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条件。例如,《秋天的图画》一课中的提示语“我想画秋天的果园。我想捡几片落叶做书签。把咱们的作品带来,办个展览吧!”语言生动活泼、富有感染力和导向性,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对秋天美景的憧憬。小伙伴亲切的话语,引导学生注意保持和大自然的联系、课内和课外的结合。孩子们兴趣盎然,激励着他们课后继续观察生活、观察自然,主动地积累语言、运用语言,逐步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习惯和能力,巧妙地把学生引向自主学习的殿堂。②读中思考、学会质疑。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往往要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如能学会质疑,这对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极为有利。例如《一面五星红旗》一课中的提示语“这时‘我’可能会想什么呢?”学习伙伴的话引领着孩子们联系上文思考人物丰富的心理活动。这样的提示语引导学生在读中质疑,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边读书边思考。渐渐地,学生的问题意识就增强了,良好的自主学习基础也随之奠定。③凭借提示、促进理解。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所以我们应当充分重视提示语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把“学习伙伴”中的“我”当成自我,跟随它的脚步,去学习,去想象,去思考,去发现,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阅读活动的不断深入,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

2、活用提示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①激发想象、发展思维。课堂上我们借助新教材中的提示语,创设特定的情境,让学生人情入境地放飞着自己的心灵,任思绪飞扬,让创新涌动。例如《月球之谜》课文开头有一处提示语“人们都会有哪些遐想呢?”利用这一提示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想象和探究的兴趣。还如《称象》一文在课尾处提示:“我再想想,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这类提示语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学生的思维。②填补空白、大胆创新。教材中有许多带有省略号提示语,是为了给学生留出想象的空间,填补思维的空白,以此鼓励学生大胆体验,大胆创新。

三、会吹“泡泡”是目的

1、在疑问处学会吹。在疑问处吹,就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正象爱因斯坦说的“提出问题往往要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在题目旁边吹泡泡,《燕子专列》里,有学生吹个“燕子会飞行,干嘛坐火车?”的泡泡,起码他对“专列”理解了,起码他会赶紧去读课文,寻找答案。

2、在展示处学会吹。新教材注重让孩子们展示。孩子们也喜欢展示自己。展示是一种自信,是一种学习,是一种成功和快乐。“我终于查到鹿的部首了”,这是学生在展示自己的发现和发现中的快乐。经过努力得到的特别快乐,记忆也特别深刻。“我知道放羊人为什么后悔了”(《亡羊补牢》)。学生已经读懂小故事里的大道理,也能亮出自己的观点:亡羊补牢——为时不晚;亡羊补牢——为时已晚。如果再让他们寻找一下“不晚”与“已晚”的事例,岂不是收到了很大的教育后果了吗?

3、在发现处学会吹。《语文园地》中有一个“我的发现”训练项目,意在鼓励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学习,发现一些词与句的规律,并在今后学习中运用这些规律。在“发现”处吹出来的“泡泡”也很多。在《荷花》翩翩起舞旁吹出“这样的词我能说好几个”。在《南辕北辙》中“你上哪儿去呀!”旁吹出“这个标点用得有点特别。”在《路旁的橡树》第2节“工程师批示未来的路要铺在哪里,工人们就往土里埋进排水管。”句子旁吹了个“我发现‘哪’用错了。”

4、在感悟处学会吹。文中许多“泡泡”引導学生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体会人物感情。小朋友也学会运用迁移,吹出了像“英子真坚强!”“盘古真了不起!”“这把斧头真害人!”“这楚国人太固执了!”透过这些“泡泡”,老师就知道他们理解课文的深度,为何而感,悟出什么。

中班科学教案吹泡泡 篇10

中班科学教案吹泡泡

活动目标:

1、运用各种感官感知泡泡的特性,了解不同的工具吹出的泡泡都是圆的。

2、让孩子正确使用吹泡泡的方式。

3、在探究活动过程中体验发现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师收集的各种形状的吹泡泡工具,一次性杯子若干。

2、视频课件

活动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出示课件。(出示“吹泡泡”工具,并提问)

师:昨天,老师出去玩的时候发现了一件很好玩的事情,就把他照下来了,小朋友想看看吗?

师:这些小朋友在做什么呢?

师:他们吹出的泡泡都是怎么样的呢?你们想不想吹泡泡?

二、在“玩”中体验泡泡的特性。

让幼儿利用教师准备的吹泡泡工具(主要是圆形工具)边玩边探索。

师:小朋友看看老师手里的这个是什么呢?(出示吸管)

师:那吸管可以用来做什么呢?(喝水、吹泡泡……)

师:小朋友有没有发现这些吸管有什么不一样?

师:那现在我们就用这些不同形状的吸管来吹泡泡看,会发现一些什么秘密?

(教师启发、引导、扶持幼儿,将幼儿的探索推向深入,激起幼儿探究的欲望。)

三、带领幼儿讨论

师:刚才吹泡泡好玩吗?

师:那玩的时候发现什么秘密了没有?

小结:泡泡是圆形的,对着太阳是五颜六色的、有大有小、掉在地上有时是半圆的、吹泡泡的工具是圆形的等等)

师:吹泡泡的时候,你们发现的共同特点?

小结:吹泡泡的工具是圆形的,吹出的泡泡是圆形的。但是,用不同形状的工具吹得泡泡也是圆形的。

师:咦,刚才我们吹出的泡泡怎么现在都不见了?

小结:原来泡泡容易破呀!小结:今天玩得开心吗?吹泡泡的时候我们发现了那么多的秘密,回去的时候记得告诉我们其他小朋友哦。

四、结束。

还想玩吗?看看我们还能不能发现其他的秘密。中班科学教案吹泡泡

活动目标

1、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吹泡泡,发现只有是镂空的材料都容易吹出泡泡。

2、培养幼儿根据自己的猜想有目的的进行验证的能力。

3、体验通过实际操作,获得知识和本领的愉悦情感。

活动准备

1、音乐:大家一起拍拍手

2、记录卡、幼儿用笔、吸管、筷子、花片、积木、漏勺、勺子、肥皂水。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在音乐中,一起进入活动室。

师:我们都很喜欢吹泡泡,那可爱的泡泡们在阳光下五颜六色,大大小小,真漂亮呀!

今天,我们一起来玩吹泡泡吧!

2、出示各种材料,并讨论。

(1)师:平时,我们都是用吹泡器来吹泡泡的,大家一起来看看,今天我给你们准备了什么呀?

(2)出示记录卡,幼儿猜想。

师:老师还带来了一张记录卡,并把这些材料画在了卡上,请大家一起来猜猜,你觉得可以吹出泡泡的,就在“猜一猜”这一个格子里打上勾勾,觉得不可以的就打上叉叉。

3、幼儿猜测,教师巡回指导。

4、讨论、介绍幼儿想法。

(1)师:谁来介绍自己的猜想?

请一到两名幼儿上台介绍。

(2)师:你为什么这么想呢?有没有和他不一样的猜想?

(3)师生共同讨论,并统计在教师的记录卡上。

师:我们一起来侃侃,你认为吸管可以吹出泡泡的请举手。(依次统计各个材料)

二、幼儿操作

1、师:小朋友的猜想都不一样,那到底对不对呢?老师也不知道,但是我们可以自己去试试!

请大家拿着你的记录卡,把每一样材料都去试一试,并且马上把结果记录在“试一试“这一格内。

2、幼儿操作尝试,教师指导。(重点指导花片和漏勺)

3、比较猜测和尝试后的结果。

(1)师:谁愿意来和大家分享你操作后的结果?

有没有不一样的结果?

请有持不同意见的幼儿上来再次操作比较。

(2)师生再次讨论,统计在教师记录卡上。

师:在我们小朋友操作了过后,你觉得吸管可以吹出泡泡的请举手。(依次统计各个材料)

三、总结

1、谁来告诉我,你发现在这些材料中,那些可以吹出泡泡呢?他们有什么特点吗?

教师总结:这些有可以吹出泡泡的材料都有共同的地方,就是它们都有洞洞,这些有洞洞的材料有个名字,我们叫它“镂空”。因为它镂空,所以可以吹出泡泡来。

2、教师:我还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大家看看它们能吹出泡泡吗?为什么?

想知道它们吹出的泡泡是什么样子的么?我们一起到户外去试试看吧!

在音乐中跳出活动室。中班科学教案吹泡泡

设计背景

中班科学活动《吹泡泡》我是用巧妙的方法引导幼儿生成和建构的主题。在幼儿“玩”的过程中,我以玩伴的身份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借助“你们发现吹的泡泡有什么秘密”这个开放性的问题,与幼儿有效地互动自然生成了这个主题。目的在于保持幼儿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使他们从小就善于观察和发现;让幼儿们真正理解科学、热爱科学,达到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学习目的。

活动目标

1.学会吹泡泡并了解泡泡的特性。

2.知道不同形状的吹泡棒吹出的泡泡都是圆形的。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及体 验吹泡泡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泡泡的特性(易爆 透明 七彩色)

教学难点:通过操作实验验证不同形状的吹泡棒吹出的泡泡都是圆形

活动准备

教学准备:泡泡水 不同形状的吹泡棒(△○?□☆)自制或购买

活动过程

一、出示泡泡枪,同时打出许多泡泡,幼儿说出名称,引入课题。

二、教师讲解泡泡水、吹泡棒,认识各部分名称。重点讲解泡泡的吹法,幼儿学习。

三、操作实验:

利用圆形吹泡棒练习吹泡泡,并在吹的过程中观察泡泡的特点。

大大小小的圆形 透明 七彩色 容易爆破

四、教师小结并让幼儿知道:圆形吹泡棒吹出的泡泡是圆形的。

五、逐一出示其它不同形状的吹泡棒(△?□☆)幼说出名称,教师再次设疑,引起幼儿探索与思考兴趣:那么想一想,它们吹出的泡泡又会是什么形状了?

六、幼儿操作验证结果,教师巡回提问。

七、根据幼儿操作回答,教师逐一示范验证结果。

八、小结:

原来不光圆形的吹泡棒吹出的泡泡是圆形的,其他形状的吹泡棒吹出的泡泡也是圆形的。泡泡真奇妙呀。

延伸活动:

去院子可以互相交换吹泡棒,再次感受吹泡泡的乐趣,在太阳底下观察泡泡颜色,玩抓泡泡的游戏。

教学反思

平时,经常看见公园门口有许多孩子在玩吹泡泡游戏,而他们的年龄大多都在3岁左右,一个个满怀喜悦的追逐泡泡,抓泡泡,比比看谁吹的多等,由此激发了我设计此节课的兴趣。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要让孩子在玩中乐,乐中学到更多知识。”而本节课的选材也正是迎合幼儿的心理、年龄特点。故而课堂上表现出一种主动、积极、其乐融融的场景,达到了教学目标。

小班科学《吹泡泡》说课稿 篇11

汉王镇北望幼儿园 王利娜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小班科学活动《吹泡泡》。我将从教材、学情、活动目标、活动重点、活动准备、教法、学法及活动过程等几个方面阐述我对本次活动的理解和认识。

一、说教材

《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本次活动源于小朋友在厕所用肥皂玩肥皂泡,引起其他小朋友的兴趣,本身泡泡是孩子们的最爱,也很具有趣味性。我选的这次教学活动非常适合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随着科技的发达,市面上也出售各种各样的泡泡水,泡泡器有的是圆形的,有的是异形的,它们吹出来的泡泡都是一样的吗?这个问题孩子们都非常感兴趣,同时也激发了孩子们操作与探索的欲望,因此,我选择了这节科学活动《吹泡泡》。

二、说学情

小班幼儿对吹泡泡很感兴趣,但只是因为喜欢玩才感兴趣,不会去思考里面的缘由,对于我提出的关于“不同形状的泡泡器吹出的泡泡都一样吗?”这个问题,幼儿会很疑惑,不知其所以然,以此激发幼儿浓厚的探究兴趣。

三、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活动设计的重要环节,它既是教育活动设计的起点,又是教育活动设计的终点,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我根据《纲要》中对科学领域的要求: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索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索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注重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注意面向全体,因人施教的原则。

因此,我制定了本次活动的具体目标。

1、通过尝试,感知不同形状的泡泡器吹出的泡泡形状相同。

2、积极投入活动,大胆猜测,并表述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发展学习的自主性。

3、感受参加科学活动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的重点:通过尝试,感知不同形状的泡泡器吹出的泡泡形状相同。

四、说活动准备

1、用铅丝圈成不同形状的泡泡器(正方形、圆形、三角形)若干个(保证幼儿人手一个)。

2、泡泡水、容器、毛巾若干。

3、大记录表一张。

4、正方形、圆形、三角形若干。

五、说教法、学法

1.教法:本次活动,我运用了游戏法、启发提问法、引导发现法、观察法。动手操作法等,对于这些方法的运用,我“变以往教学的传统模式--教师说教为辅,以幼儿为主体,我创设魔术猜谜的情境,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兴趣,并以”游戏"的方式贯穿活动的始终,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快乐中得到发现,得到知识,真正体现了玩中学、学中乐。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各个领域的知识有机的结合,另外,活动结构分为兴趣—猜想—探索—发现—体验五个环节,即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利用游戏实验得到发现。最后再次体验,不仅是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提高,更使孩子们爱上了这节活动课。

2、学法

活动中,我引导幼儿运用观察法、实验法、操作法、讨论法获得知识,因为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为幼儿创造了做实验的条件,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用眼睛去观察、去发现,并进行讨论及制作,从而全身心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上。

五、说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教师:小朋友们,我学了几个小魔术,现在想变许多会飞的礼物送给你们,猜猜会是什么?它会飞但没有翅膀。到底是什么呢?瞪大眼睛仔细看哦!教师吹泡泡,很多幼儿兴奋地去抓,课堂气氛活跃。

在这个环节中,我运用兴趣诱导法,操作法,演示吹出的泡泡给孩子们看,激发了孩子们对吹泡泡的兴趣。

2、依次出示各种形状的泡泡器,引导幼儿观察并猜想它们会吹出什么形状的泡泡。

你们也想吹泡泡吗?可吹泡泡要用到什么工具呀? 出示圆形的泡泡器。

问:你们看这个泡泡器是什么样子的?它能吹出什么样的泡泡呢? 我们这有一个记录表,把我们的想法记录在上面,好吗? 出示正方形的泡泡器。

问:你们看这个泡泡器是什么样的?它能吹出什么样的泡泡呢? 出示三角形的泡泡器。

问:你们看这个泡泡器是什么样的?它又能吹出什么样的泡泡呢? 通过幼儿的猜想更进一步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同时用记录表可以记录幼儿的操作前的想法与操作体验后的想法相对比,加深幼儿的理解。

3、幼儿试验用不同形状的泡泡器吹泡泡。

教师讲解活动的要求,提醒孩子要蘸满泡泡水,轻轻地吹,观察泡泡的形状,同时要注意卫生,不要把泡泡水粘到嘴巴上,吹完要用毛巾擦手。

在这个环节中,我运用了操作法,充分让幼儿感知、体验、探索不同泡泡器吹出的泡泡是否相同,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幼儿在吹泡泡的的游戏中自主观察泡泡的形状,摒弃以往教学中教师急于把答案告诉幼儿而忽略以幼儿为主的现象。

4、请幼儿各自讲解发现结果,教师再次验证并完成记录表。师:刚才小朋友都试验过了,来说说你们的发现吧!

教师分别请请拿圆形、正方形及三角形泡泡器的小朋友来说说自己的发现呢!并验证。

在这个环节中,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发现,并积极的进行表达,充分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将自己的发现记录在记录表中和之前自己的猜想做对比,进一步加深了幼儿的理解。

5、幼儿交换泡泡器再次体验结束活动。

师:原来这些图形宝宝吹出来的泡泡都是圆形的。接下来我们交换泡泡器,再来体验一下,看看它们吹出的泡泡是不是都是圆圆的呢!

这个环节是一个再次的探索和体验,通过自己亲身体验和动手操作,再次了解到不同的泡泡器吹出的泡泡形状都是圆形的。

六、设计亮点

本次活动我重视幼儿的动手操作和探索,并且重视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在本次活动中,我把幼儿作为主体,在活动中幼儿多次进行操作和探索,同时我为幼儿提供了多次发言机会,让幼儿自己说,给他们充分的时间,让孩子们自己去看,自己去玩,去探索,从而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及求知欲望,也可以说本次活动我和幼儿都在说,都在观察,都在发现。

总之,在整个活动中,我追求快乐、科学、宽松的活动气氛,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乐。

品类战略不是吹泡泡 篇12

《销售与市场·渠道版》2009年11期推出了一篇“重磅”之作—《“品类”泡泡:中国营销界的一场思想闹剧》。该文认为“品类营销理论在逻辑上站不住脚”,把开创新品类作为“创造市场奇迹的灵丹妙药”是“一个错误归因的谬论”,并且宣称,“结束品类的这个被错误吹出的思想泡泡,将精力聚焦到决定企业增长的关键价值链环节及要素上,守正出奇,才是今日中国市场中的大小企业由小变大的不二法门。缺乏这种洞察与能力的,规模再大,也不是笑到最后的保票。”

在此需要辨析的是,该文作者史贤龙先生对品类战略的指责有着很大的误解,是从表面、从现象出发而未深入到本质所导致的“错误归因”。正如不断有人把一些企业打造品牌的败局作为抨击品牌战略的论据,就连郎咸平先生也未能免俗,他说:“内地一些营销人员经常强调的品牌战略本身就是错的。因为品牌是战略成功之后的结果而不是战略目的……企业以品牌战略为主导的思想将会误导资源的运用而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郎咸平《蓝海大溃败》,东方出版社,2008,227页)

鉴于品牌战略与品类战略是紧密关联的,故本文主要对史先生的品类观进行澄清,顺便指出郎咸平先生品牌观的矛盾之处。

品类战略的源起与泡沫产生的原因

史先生说:“从2004年起,‘品类’这个词在中国营销界开始‘热门’起来”—为什么是从2004年开始呢?

2004年5月,定位论大师阿尔·里斯(Al Ries)在美国出版了营销史上划时代的著作之一《品牌之源》(The Origin of Brands),中文译本于2005年1月出版发行。该书被里斯称为“迄今为止我们所写的最为重要的一本书”,它以达尔文的进化论为类比,简单清晰地解释了打造品牌的过程,指出“打造新品牌的最佳方法就是开创一个新品类”。善于借鉴世界先进营销思想、紧跟最新营销发展动态的中国营销界敏感地认识到这一理论的价值,特别是不少“大腕”抛弃了门户之见,纷纷以极大的热情将之运用于对中国市场的解释和实践中,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是品类热潮产生的源头和背景。

诚然,如今标榜品类战略的营销策划与咨询公司越来越多,但由于普遍对定位论缺乏系统的、长期的研习,只是一知半解就迫不及待地把“品类”字眼塞入自己的报告里。在浮躁的心态下,品类战略的确掀起了一股危险的“泡沫”。史先生的批评可谓恰逢其时,遗憾的是史先生自己并没有弄懂品类战略的含义,因此有些话让人摸不着头脑,比如他说:“消费者在产生需求时,先想到对应的产品类别;购买时,选择自己喜欢的品牌,或接受促销,转换预期购买的品牌。这就是每天每时都在发生的消费现实,其中,没有发现品类认知驱动力这个‘心理魅影’。”怪了,“品类”原本就是“产品类别”的缩略,既然消费者购物时先想到的是品类,而品类战略的目标就是成为品类的代表,又如何否认品类认知对消费者品牌选择的驱动作用呢?试想如果可口可乐没有成为可乐品类的代表,有多少人会想起喝可口可乐呢?

杜鲁门有一句话说得好:“最值得学习的是那些你全部了解了以后才领会的东西。”史贤龙先生同他列举的“各种热闹的品类营销言论”一样,都没有掌握品类战略的三个要点。

品类战略的第一个要点:

品类的存在地点是心智

定位论所说的品类,是指某种产品在消费者大脑中所占的一个差异化位置。它与商家对商品进行分类的品类不是一码事,尽管两者有一定的联系,但实际上却有天渊之别。

存在于消费者心智中的品类是“真品类”,仅存在于货架上而没有进入消费者心智的品类是“伪品类”。前者在消费者心智中拥有一块“地皮”,谁能占有这块地皮,谁就能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品牌。比如酱油是一个传统品类,但长期在大多数消费者认知里只有一些区域性的小品牌、杂牌甚至没有品牌(小作坊),直到海天崛起,填补了酱油品类的空白,从而迅速成为酱油品类的全国霸主。后者每天都在产生,但它们仅仅是一种货品化产品,作为货架上的点缀,简单地存在着,在消费者心智中没有任何意义。比如一些厂家推出的饺子醋,尽管跟风者不少,似乎成为了“品类”,但在消费者看来并不需要为了吃饺子而专门准备一种醋,结果饺子醋的销售并不尽如人意,徒然使企业的资源分散而已。再如网络饭饭网络饼干、“他+她-”他她水(分男女的维生素水)之类,看似创意绝妙,实际上只是策划者的一厢情愿,而得不到消费者的认同,也就注定了它们如流星一样的命运。

正是对品类存在于消费者心智中才有意义这一点认识不清,史先生说:“如果对口味、包装、概念的创新就可以叫品类创新的话,那么现实里就不会再有品类一词了:每个产品实际上都有与其他产品不同的特点。”他还以“消费者需求的是产品(或品类),选择的是品牌,任何规模化的产品类别里都不可能只有一个品牌”为由,对品类创新的意义大打折扣。难道只有一个品牌独霸一个品类才值得去创建新品类吗?这显然是对品类开创者通过使品牌首先进入消费者心智而获得“先入为主”的优势不太理解。事实上,领导者要欢迎追随者,这样品类才能在心智中显得更重要,给品牌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同样,菲利普·科特勒先生也忽视了品类的心智性,他提出的“水平营销”提倡通过横向思维创新品类,与定位论只是“形似”,而精神相去甚远。

品类战略的第二个要点:

创造品类的手段是分化

里斯指出:“分化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每个品类都会分化成两个或更多的品类,为打造品牌提供无穷机会。”品类分化是品类战略背后真正的动力。

但分化是从已有的品类开始,向不一样的方向发展,否则就不叫分化了。它必然导致新品类与旧品类的竞争,因此一个品类不可能无限细分,新品类经常会杀死旧品类或使其退出主流,就像进化一样,新的物种会取代旧的物种的位置。如数码相机使传统相机奄奄一息,CRT电视正被液晶平板电视取代,而在平板电视领域,LED电视也正在对LCD电视发动进攻。因此,所谓没有竞争的“蓝海”是根本不存在的,再新颖独创的产品也要面对品类竞争,关键在于新品类在消费者心智中创造的“势”有多大、能维持多久。

消费者的需要是不一样的,这是品类分化的内因,企业发现并利用消费者不一样的需要创造新品类则是外因。品类竞争正是市场营销的生命所在。分化有多种战略形式—抢先战、进攻战、侧翼战、游击战。如河北小洋人妙恋是中国最早生产的果汁牛奶饮品,但受资源所限,它实施的是游击战,虽然产品在局部供不应求,但没有进入大多数消费者的心智,结果被娃哈哈发现商机,于2005年以抢先战推出“营养快线”,利用其销售网络优势加央视等媒体广告的重磅轰炸,成为果乳品类的垄断者。

与分化相反的方向是融合。不少品类创新热衷于把两个或多个类别的产品组合在一起,由于它们的品类名称或含义一般过于复杂,很难进入消费者心智,遇见强势的单纯品类的竞争,它们被选择的概率更低。如娃哈哈推出的“非常咖啡可乐”、“呦呦奶咖”、“啤儿茶爽”等,即使口味不错,也不可能获得多大的成功。有些厂家推出“空调热水器”,既是空调又是热水器,一物两用加上节能,难道不更好吗?可消费者还是愿意单独买空调、单独买热水器。TCL曾于2001年轰轰烈烈推出过一种叫HiD(家庭信息显示器)的产品,能看电视又能上网,当然,它没有像吴士宏女士宣称的那样“启动家庭信息时代”,而是随风而去了。

品类战略的第三个要点:

品类打入心智的武器是词汇

人们是运用语言认知世界并作为相互对话的基础的。因此,可以说,营销战是一场语言之战、词汇之战。品类战略克敌制胜的关键,就是企业能不能运用正确的(或合适的)词汇,使品牌和它所代表的品类打入消费者的心智。

最重要的词汇有三个:品类名、品牌名和品类区隔属性。如“五谷道场”是品牌名,“非油炸方便面”是品类名,“非油炸”则是这一品类的区隔属性,它简单地向消费者给出了选择此品类而非竞争品类的理由。再如冷酸灵抗过敏牙膏抗过敏、霸王中药洗发水防脱发、金嗓子喉宝保护嗓子等,它们选择的词汇好记、动听、易懂,都成为各自领域的“黑马”。

消费者买的是品类,品类的本质是满足人们需求的一种解决方案,品类的名称就是向消费者传播该解决方案的第一步。品类名称不好,要打动消费者可就费老力了。比如“热泵热水器”在中国诞生已有十来年了,虽然有美的、格力等大品牌加入,市场仍难以启动。果醋饮料也因一个“醋”字而令大多数消费者疏远。但对一个已经进入人们心智的品类,品牌名就很重要了。中国许多品类未能充分释放发展潜力,原因就是那些平庸的名字难以肩负起振兴品类的重任。如桂林辣椒酱、桂林米粉等传统品类,尽管吃起来不错,却一直没有出现一个好品牌名,以至如今仍未摆脱地方特产的身份。相反,贵州人爱吃辣椒,却有一个老干妈横空出世,竟提高了消费者对辣椒酱的接受度。

要指出的是,抢占品类而无属性,并不会赢得特别的优势,品类的成长依然缓慢。因为属性就是品类所代表的解决方案的核心要素。要是王老吉只定位于成为凉茶的代表,而没有提出“防上火”的属性,凉茶绝不会像今天这样畅销,换句话说,大多数顾客买的不是凉茶,而是“防上火”。然而,不少营销人忽视了聚焦属性,这也是导致品类战略效果不彰的一个重要原因。

郎咸平的“6+1”理论与品牌观

本质上,品类战略与定位并无二致,它是“定位”概念的另一种表达。里斯先生在《品牌之源》中说,他们关于打造品牌的“创意和观点经过时间的历练,显得更加精炼和炉火纯青”。从定位到聚焦,再到分化和品类,显示出定位论发展的轨迹。

史先生看出了品类与定位的关系,因此说“绝不是一个定位就决定胜局”,那么该怎么办呢?他开出的药方是:“品牌要想取得最后的胜利,只有始终专注于可持续增长的关键价值链环节及其驱动力,才能形成核心优势,最终取得压倒性的竞争优势。”

关键价值链?这个概念与郎咸平先生提出的“产业链6+1”理论有着相同的逻辑,就是在想象中把竞争的关键环节延长,而无视在现实世界并不是所有的经营活动都一样重要,如德鲁克所说:“领导者设立目标,分清优先次序,建立并维持这一标准。”如果没有定位,人们就无法取舍,也没有必要区分战略与战术了。

郎咸平先生指出,任何产业链,除了加工制造,还有6大软环节:1产品设计→2原料采购→3物流运输→4订单处理→5批发经营→6终端零售,是整条产业链中最有价值、最能赚钱的环节。他鼓吹“产业链高效整合”是消费、出口和政府投资之后拉动中国经济的“第四驾马车”。可惜,由于忽略了“品牌”这个灵魂,这套理论在现实中并没有多大的可操作性。因为没有品牌,要打通这6个环节,企业常常是白耗力气,就是勉强整合了也难以获得预期的利润。对此,无数生产商都有切身的体会—要想让超市把自己的产品放在货架上一个好的位置,就必须额外支付一笔费用。而通过分化创新品类打造品牌,则这6个环节都会为企业调动,运作起来就事半功倍,比如一些品牌就是通过新产品(或新概念)而招商成功,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郎咸平先生说:“品牌的建立是产业链高效整合的结果,而不是企业成功的原因,因此我们不能倒果为因。”实际上,“品牌的建立”与“产业链高效整合”是定位与配称的关系,两者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而非“因”与“果”的关系。

尽管郎咸平先生对品牌战略持否定态度,但是他在进行所谓的“行业本质”研究时,却不得不向案例所揭示的现实低头。比如他提出“势能”是“手机行业的本质”,认为手机企业要进入高、中、低端三个市场才会有丰厚的利润,所以手机企业要储存“势能”:首先不断地往上爬,把品牌拉得高高的,打入高端市场后再进入低端市场;“势能”储备越多,日后进入市场时越容易成功。郎咸平先生在此恰恰是强调“品牌战略”、以打造高端品牌(拉高)为首要目的。

营销是实践的学问。如果你缺乏实践,那就要多学习营销史,从别人的实践中学习,千万不要“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到头来,吹破的是自己的泡泡!

上一篇:商业保理业务管理办法下一篇:技术许可合同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