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智能”理论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2024-05-22

“音乐智能”理论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精选7篇)

“音乐智能”理论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篇1

上海市西延安中学音乐教师 / 华超英

摘自:《上海市西延安中学》

前言

多元智能理论的创始人美国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指出:人至少有七种智能,即: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和自我认识智能。并认为:音乐智能与其它智能在人的发展中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他在《多元智能》一书中谈到艺术教育特征时说:人类的智能训练有两种方式,即非正式学习活动方式和正式的学校训练方式,而后一种方式在当今世界占据着主导地位。由此可见,作为基础教育的中学音乐教育则是培养中学生音乐智能的主要途径。那么,音乐智能的培养与学生的全面发展又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新的《音乐课程标准》作了清晰的诠释:“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的形成,对于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加德纳从心理学研究的角度出发,提出音乐智能由三种音乐能力构成,它们是:(1)音乐的感知能力,即能辨别一种艺术形式内部的差异(其中自然包括音乐的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2)音乐的创作能力,即音乐创作的意识、音乐表现中的创造性成分;(3)音乐的反思能力,即从自己或其他艺术家的感知和作品后退一步,寻求领会这些感知和作品的方法、目的、难点和达到的效果。

加德纳提出的这三种音乐能力,不仅为确定中学音乐教学的具体目标指明了方向,也为中学音乐教育效果的评价构建了理论与操作框架。以下就本人学习加德纳有关音乐智能理论的体会,结合多年中学音乐教学的实践,谈谈自己是如何培养与训练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音乐创作能力以及对音乐的反思能力的。

一、如何培养与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心理学认为:“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对事物个别特性组成的完整形象的反映,是一种包含着组织与选择的主动的反映。”音乐的个别属性包括:音高、节奏、力度、速度、音色等,人对音乐的感觉就是通过听觉通道,对这些音乐的基本要素产生感觉。然而,音乐是上述基本要素的结合体,对这些基本要素的整体感觉,就是对音乐的知觉,将音乐的感觉与知觉结合起来,就称为音乐的感知觉。显然,要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就必须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音乐概念与技能。但是,这不是音乐艺术教育的全部,苏珊.朗格认为:真正的音乐感知是把形式统觉为能动的东西。对作品完整形式进行感知之时,就是开始赋予形式以艺术。加德纳指出:“艺术的学习仅仅掌握一套技巧和概念是不够的,艺术是一种深度个人化的领域,学生在这个领域中将进入自己和他人的感情世界。”那么如何来实现这一目标呢?加德纳说:“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在艺术作品中表现出来的艺术家个体的思维方式,包括实践艺术家、艺术评论家和艺术作品文化背景研究专家的思维方式”。根据加德纳的思想,我在音乐教学中主要采用了两种方式:

第一,借助其它艺术形式感知与欣赏音乐这一抽象的艺术形式,即:通过对多种艺术形式的欣赏,来帮助学生理解不同艺术形式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特点与内涵的理解。例如,在中华民族器乐曲《春江花月夜》的欣赏教学中,我在对该作品风格、旋律、特点等简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诵读刘方平的《月夜》:“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便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以及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的部分诗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明月。”同时,让学生欣赏表现《春江花月夜》的美术作品。通过欣赏诗与画来丰富学生的表象,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使学生在欣赏音乐作品时,进入到一种音乐与想象情景相互交融的意境之中,从而培养学生的音乐思维,提高学生对音乐艺术的感知能力。藤守尧在其《审美心理描述》一书中说到:“想象就是通过把感知到的完形或是大脑中存储的现成图式加以改造、组合、冶炼、重新铸成新的意想的过程。”由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加德纳所说的“我们是采用认知的方式进行艺术教育的”这句话了。

第二,如何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即加德纳所说的,要教会学生能辨别一种艺术形式的内部差异。为此,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我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让学生体验中西方音乐在表现同一主题时存在的差异。例如,在《月夜》单元教学中,我让学生先自己去欣赏中国音乐《二泉映月》、《春江花月夜》和外国音乐德彪西的《月光》,并体验它们在表现形式、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方面的各自特点,而后在课上概述出中西方音乐所存在的文化差异。有同学说,中国这两首音乐根据曲名就可感知音乐表现的特定情景,而欣赏中也不难理解音乐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而外国音乐《月夜》则像西洋拉弦乐器的弓弦运用,是完全自由开放的,因而音乐表达的情形似乎更曼妙而富于遐思。更重要的是通过发现差异,使学生由原来对音乐的一般感知而深入到了对相关音乐文化的思索与鉴赏。其二,是让学生感受同一音乐题材因采用不同表现方式,是否会产生不同的心灵体验。例如,在音乐作品《梁祝》的教学中,我让学生课外自主欣赏不同的演奏版本,如:小提琴协奏曲、二胡演奏曲、钢琴曲以及琵琶独奏曲等,并请学生在欣赏后谈体会,有的学生说:“我还是喜欢小提琴协奏曲,因为小提琴音色优美又具抒情性,加上管弦乐队协奏,表现力非常强。”也有学生说:“我更喜欢二胡演奏曲,因为我学过二胡,听着这深情的音乐,我能体验出演奏家那娴熟的指法与弓法中所隐含的丰富情感。”还有的学生说:“我较喜欢琵琶独奏曲,因琵琶的音色悠扬动听,扣人心弦,而且《梁祝》是我国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用民族乐器来演绎,更能体现其内涵。”可见,学生在感受音乐的差异中,在获得独立的审美体验的同时,音乐的鉴赏能力自然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二、如何培养与提高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

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加德纳所说的音乐创作能力,是一个值得思考探究的问题。首先,我认为:这里的音乐创作不能理解为通常意义上的音乐创作,即按规范的音乐创作程式创造出新的有价值的音乐作品,而应理解成学生的音乐创作意识,以及在他们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创造性思维。再者,我认为要利用多种教学手段,结合艺术教学的各种形式,为学生创设能激发创作欲望及发展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情形。

音乐欣赏教学是中学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也是一种相对静态的教学形式。将单纯的音乐欣赏与适当的艺术实践及创作活动结合起来,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音乐的创作意识乃至创造性思维。例如: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师生在对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等简介了解后,并在聆听这些作品的基础上,如果再通过师生共同试唱或试奏代表性的乐句、乐段,将更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音乐作品所欲表达的主题思想,感受音乐作品的艺术魅力及人文价值,而进一步要求学生进行自由创作也就成为了可能。譬如让学生为某一段音乐填词,或者反过来为诗歌、散文、小品、舞蹈、图画选择或创作相应的乐曲、乐段等。我曾在欣赏乐曲《梁祝》后,在师生共同吟唱音乐主题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主题音乐创作并表演小品《梁祝新传》,学生对此则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与创作热情。他们用浙江方言填词演唱主题音乐,并用电子琴融进爵士元素进行伴奏;在人物形象与内容表现上,又以卡通动物造型,拟人化的演绎现代梁祝的“草桥结拜”。纯真活泼而不失审美趣味,富浓郁民族情韵的表演,不仅体现出学生极具睿智的艺术创意,也激发了学生对音乐这一艺术形式进行再创造的兴趣。课后,同学们饶有兴致而感慨地说:“我们很乐于参与这样动静交融的音乐欣赏教学。感谢老师给予我们艺术创造表现的机会,并让我们收获了更多”。

此外,随着当前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在音乐教材与教学形式的选择上有了一定的自主空间。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组织更为合理有效的教学活动。例如,在音乐欣赏教学活动中,为了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造意识,我让学生围绕音乐欣赏教学的主题内容,课外自行选择收集相关的音乐资料,在课中进行推介并共同欣赏交流。例如:在初二新教材《乡韵》的教学中,学生们选择了《向天再借五百年》、《精忠报国》、《家乡》、《唱脸谱》等音乐资料在课内一起鉴赏,甚至同时以他们自己的舞蹈、武术和绘画相诠释。而后,他们又在对所选资料的整理与分析中,创造性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有一位同学说道:“京剧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因戏歌的传唱被我们青少年所接受。但据悉,我国各地有很多剧种却在逐渐失传。我认为,如果进行适当改革或把它们拍成影视动画剧,并用戏剧的主题音乐填词作为影片歌曲传唱,再将传统与现代的演唱方法有机结合,就能让这些传统文化得以流传,甚至发扬光大。”还有同学充分发挥了批判性思维说:“现在有些歌手用奇异的唱法来处理演唱一些具有严肃题材的歌曲,不仅破坏了歌曲原有的意境,而且显得没有格调。”从学生们活跃的交流中可以看出,组织进行更为合理有效的教学活动不仅拓宽了学生音乐欣赏的视界,更是激发和培养了他们创造性思维的意识与能力。当然,学生的想法不一定全面,但从中却反映出了他们乐于思索、敢于批判创新的创造性精神。

三、如何培养与提高学生的音乐反思能力

加德纳在探讨有关艺术教育的几个基本观点时,曾提出过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 艺术是一种实在的知识呢?还是认知与元认知的形式? ” 从心理学上讲,元认知就是个体对自我认知过程的认知,它包括个体对自己认知过程的意识、调节与监控;从音乐智能来讲,加德纳所提出的音乐的反思能力就是音乐的元认知能力,它包括个体对艺术家的作品的评论,也包括个体对自己音乐感知与理解能力的反思与评价,即:反省自己是否理解作品的创作目的?是否了解作品的创作方法?是否体验到作品的效果等?

根据元认知理论及音乐反思能力的含义,我在音乐教学中十分注重对学生音乐反思能力的训练与培养。例如,在《进行曲》类音乐的教学中,我要求学生进行课外音乐的拓展学习,在注意聆听和收集社会生活中各种进行曲的同时,关注各类进行曲的特点并予以分类。更为主要的是,要学生谈学习的心得体会。一位同学在所写的心得中,首先描述了进行曲创作的历史沿革及其功能,并将其分为两大类,即: “ 表演性进行曲 ” 和 “ 实用性进行曲 ”,又对每类进行了举例说明,并概述了各类进行曲的特点。而最后他写到: “ 我突然发现鉴赏音乐并不像我原先想象的那样简单,而是有着相当的文化蕴涵于其中。以前我一味追求流行音乐的潮流,现在开始才对音乐的本质有所注重和认识。” 又例如,经过《月夜》单元的音乐教学,一位同学这样写到: “ 通过这一主题的音乐教学活动,不仅使我对音乐有了更全面的理解,而且让我懂得了生活中,不仅仅只有流行音乐才能感动我,其实许多富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乐曲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它能带你进入另外一种不同的境界,让你领略到一些截然不同的景象,开启你思绪的大门,因此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 从上述两位同学的自述中,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在感知与欣赏音乐作品的过程中,已开始对音乐的本质与内涵进行思索,同时就自我原先对音乐的理解进入了反思。显然,在思索与反思的过程中,学生的艺术认知能力、审美能力,对音乐的反思能力以及人文素养都得到了提升。

“音乐智能”理论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篇2

1 中学化学的教学中体现出的多元智能理论

1.1 关于语言智能

语言智能是能够让人充分发挥自己的口头或者是书面语言才能的一种才能, 化学中有许多的概念、化学符号、反应原理还有化学方程式等都与语言智能密切相关, 因此培养学生的语言智能非常有必要。

1.2 关于数理逻辑智能

数理逻辑智能说的是个人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旨在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中学的化学课堂上可以着重对学生这一方面的培养, 因为在化学的学习中有非常多的计算题目和需要逻辑分析的问题, 学生大多数需要自己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就需要学生有优秀的逻辑思考能力, 以便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关于空间感知能力

空间感知能力是指个人的空间想象力和对于立体图形的设想思维能力, 感知虚拟的图像的能力。在化学中学生十分需要这种能力, 因为化学中有很多的原子分子结构, 无法用语言来描述, 很多时候需要学生发挥空间想象能力, 这一点老师也无能为力, 只能注意对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引发学生兴趣, 多锻炼。

1.4 关于肢体运动智能

肢体运动智能是指个人的知识实践能力和应用理论能力。中学化学中有很多的实验, 需要学生亲自动手去做, 所以对于学生动手能力的要求也不容忽视, 这就需要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对自己感兴趣的事多动手, 不要只限于了解理论知识, 在书本上看世界。

1.5 关于人际交往智能

人际交往智能是指与他人的交流沟通能力, 中学的化学实验有时候是要求团队合作的, 这就需要在实验的过程中, 团队成员进行协作讨论, 有时候面对突发情况或者没有预期的实验结果, 还需要与老师进行交流, 这需要良好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需要在生活中逐渐培养。

2 中学化学教学过程中体现的培养学生多元智能的方式

2.1 教学手段引入多媒体等工具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对于教育工作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多媒体教学已然成为许多高校教学的必备手段。如果能够合理使用多媒体, 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 而且能够更直接地教学, 对于学生的空间感知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的培养都有很大的帮助。比如说, 以往老师对于分子原子结构的讲解都是基于板书的形式, 但是学生很难形成直观的感受, 印象并不深刻, 缺乏立体感。引入多媒体教学之后, 抽象难以理解的概念变得更形象真实, 学生的理解也更为深刻。还有一些化学实验是比较危险的, 如果在课堂上直接进行操作危害性极大, 应用多媒体教学能够直接观察实验的现象, 对于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感知能力很有帮助。

2.2 应用多元评价方式的想法

基于我国目前的教育方式还是应试教育, 学生的能力是用成绩来衡量的, 这样严重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从多元智能理论方面来讲, 对学生的评价应该从多个方面来看, 考试成绩不能说明一切, 教学课堂中的表现往往更能说明问题。如果老师能够在日常的教学中注重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 并对学生们的能力培养侧重面进行肯定和教育, 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 并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最后的评分体制也应该多样化, 不仅包括考试成绩, 而且应该包括综合能力, 主要是对平时的课堂表现和动手能力等进行评价。比如学生进步较大的, 也可以进行适当的鼓励加分, 不断地鼓励学生积极进取, 增强学生互相学习进步的愿望, 在竞争中逐渐提升自己。还可以加入学生之间的互评, 这种互评应该从多个方面进行, 并从不同渠道、形式, 在不同实际情景下进行, 做到评价的真实可信, 帮助学生识别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更好地认清自己, 引导学生学会扬长避短, 进行自己的个性化建设发展。

2.3 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教学方法也可以进行拓宽, 以加强学生学习的兴趣。首先是实验探究法, 化学中有很多的实验现象和抽象的理论, 如果仅仅通过老师的讲述, 很难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冲击感, 必须通过实验产生直观印象, 以展现一些物质和反应的特性, 这也对学生观察智能和肢体感知智能有很大的帮助;其次, 问题讨论法也是很重要的教学方式。老师会在课堂上提出很多问题, 如果只是个人思考, 有时候会局限在一种想法里, 反之如果能和同学们进行交流沟通, 彼此合作的话, 思想的碰撞往往会激发出很多新奇的想法, 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 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们能够积极主动地思考, 培养了学生的人际交往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 益处颇多;最后还有范例讲授法。化学的基本概念是后续学习化学计算和化学用语的基础, 这个过程的学习不仅包含化学学习的基础知识, 还包括化学学习的技能。因此教师在此过程中要注意范例的列举, 这样才能让学生对要领的掌握更形象具体, 不然只是枯燥地讲授方法、步骤和规范, 老师就算讲授得再清晰, 学生还是不会掌握得很好。

3 小结

多元智能理论自引入中国以来, 一直扮演着不容忽视的角色, 如果能在充分了解该理论的前提下, 结合中国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不断研究探讨, 一定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不仅对于中学化学的教育来说受益良多, 而且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摘要:本文主要对多元智能理论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究, 在运用学生优势智能教学的基础上, 重视自然观察、人际关系、自知内省等弱势智能的发展, 以促进学生智能得到全面、主动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并期待在教学质量上有所提高。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中学化学,应用

参考文献

[1]江鸿燕, 黄都, 梁彩胜.多元智能理论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以教学《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醇》为例[J].广西教育B (中教版) , 2013 (8) :12-14.

“音乐智能”理论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篇3

关键词:多元智能;高中音乐教学;应用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霍华德·加德纳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之后便在教育领域引起了极大的关注,该理论改变了人们对于智能的惯性思维,使更多的教育工作者热衷于对这一理论的研究和实践探索。作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理论依据之一,该理论有着高度的教育改革理念和现代科学的前沿特质,在教育领域倍受青睐。对我国教育的相关理念和观点都有很大的改变和促进。据发现,目前音乐教育在高中教育中所占比重不大,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高中教育中的音乐教育应该拥有一套成熟完善的教学内容、体系和方法。对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李政道说:“科学和艺术是不可分割的,像一枚硬币的两面,谁也离不开谁。”说明艺术教育在育人中的重要性,多元智能理论对艺术教育在認知科学领域进行了探索,应该寻找正确有效的音乐教育方法,使音乐教育的独特魅力有所展现。

一、高中音乐教学现状

高中音乐在高中教学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分,不仅可以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而且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对学生长远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在教学时需要设计一套合适的教学方法,明确教学目标。目前高中音乐教学中还有很多缺陷,这里归结有以下几点:

1、教学目的不明确导致学习效率低下。目前大多高中音乐教学中没有明确音乐教学的开展目的,没有把侧重点放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培养情操方面,忽视对学生内心情感的熏陶。而且很多音乐作品并不实际,教师还没有正确把握学生的教学需求,不利于提高音乐课堂学习的效率。

2、教学内容单调,无创新达不到预期收获。高中音乐教学中统一的特点是,内容陈旧、混乱、跨度较大、毫无衔接。没有形成成熟而完整的体系,不能突出教学重点。学生很难对知识点进行完整把握。教学过程中,音乐老师还是传统教学中以知识灌输为主,学生为被动接受。音乐教学应该注重师生内心情感的交流,应该有相互体验的过程,才能了解学生的真正需要,使学生有所收获。

3、应试教育中的形式化教学模式导致教学水平低下。目前很多学校为了完成教学而教学,逐渐趋于形式化,忽视内容的深人挖掘,就算使用系统性教学,也很难提高其教学效率,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与个性化的培养和发展,导致整体教学水平低下。

二、高中音乐教学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的实施对策

目前来看,旧的教学体质已经不合时宜,所以新课程的改革中要求改变当前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也要有所转变。高中的音乐课堂,为的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对课堂内容必须有所要求,必须满足学生对音乐的需求,针对音乐知识和音乐鉴赏能力的改善措施有以下几点:

1、严格管理,设定教学目标。多元智能理论中的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个体,有着自身的智能和优势。要根据个体的特点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要满足每一个学生的需要,就必须达到全面教学,过于狭隘就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全部学生都能从中有所收获。所以制定面向全体学生,以全体学生为发展主体的学习方式是必要的。众所周知,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在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同时,致力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爱好,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陶冶情操,让学生在音乐的体验式学习中,可以有所收获,张扬个性,发展综合素质。多元智能理论的优势在于有效把握关键点,在音乐教学中,有侧重的培养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发展。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发现自我,充分挖掘个性,创造自我。

2、营造多元化课程。高中课堂学生数量普遍很多,要做到让每个学生参与其中,并且保持课堂主题的特殊性,学生必须具有主动性,课堂要有吸引力,在互动的过程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由于不同学生具有不同的特点,因材施教就越显重要,真正结合不同学生的个性特征。多元智能指导教学体系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理解理论知识,在设计多样化教学内容时,也需要加强学生对课堂的全面了解,提升学生智能的同时,充分满足学生好奇心,更有利于丰富学生对音乐领域的体会,养成主动思考、参与的习惯,从而提高其鉴赏分析能力。

3、建立新教育模式,促进发展。新的教育模式中,老师是在帮助学生学习,所以学生做为教学的主体,老师只起到辅助作用,这样一来,教师需要尽心为学生提供知识辅助。多元智能的学习模式致力于针对不同的学生加以培养。若以音乐作为智能,相关的培训工作就要起到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的作用。以全方位发展为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发挥特长,以达到促进学生智能发展的目的,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育在不断进行改革,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的教学模式越发凸显优势,在高中音乐的教学过程里,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导,在培养学生全方位智能发展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实践证明,多元智能理论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也能达到激发学生音乐潜能的作用。为了解决目前高中音乐教学中存在的教学目的不明确导致学习效率低下、教学内容单调、无创新达不到预期收获等问题,应该注重严格管理,设定教学目标,营造多元化课程,建立新的教育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音乐基础理论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篇4

摘 要:人对音乐的感受力在小学甚至学龄前就已经开始发展,是发展少年儿童音乐才能的最宝贵时期,学生喜欢唱歌、听音乐,教师应加以引导,培养学生具有鉴赏音乐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力,我们专职音乐教师当然应依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资源及教师本身的资源,对教材进行充分的挖掘,要使学生喜欢上音乐课,爱上音乐课。

关键字:音乐教学 小学音乐 音色 节拍 表现力

一、部分教师音乐教学的误区

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主要接受的传统的音乐教育,没有学习过通俗音乐,更没有研究过通俗音乐,有的教师认为通俗音乐艺术性不强,演唱方法简单且不规范,在教学过程中不提倡通俗音乐,甚至有的老师鄙视流行音乐,不允许学生唱流行歌曲,教师在教学上以教师为主体,强调民族和美声,单纯传授音乐知识和技能训练,课堂成了教师的舞台,整个课堂只是老师在唱,学生被动接受,没有学生参与,没有学生实践活动,因而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投有情感体验,课堂比较沉阎,学生喜欢的周杰伦、李字春、周笔畅、刘德华等等,有的学生还成为他们的粉丝;其次,书上有些的歌曲旋律起伏很大,学生唱高音上不去,初中阶段中学生正处于变声期,唱高音是强为其难,有的声音这个时候已经沙哑,再一个他们认为自己长大了,唱不好根难为情,影响自己的形象,有些老师在进行唱歌课的时候。只管自己一遍一遍的教,从不解决难点,学生该会的会了,该不会的还是不会,有的老师不随机应变,不改变歌曲的调,造成学生唱高音歌曲的时候很费力。[1]

二、倡导小学生在音乐欣赏课上视听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求知的兴奋感与成功感的结晶,是教师不断引趣、启发、练习、创造、反馈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说、听、唱、做、想等多项活动,把学生从简单低级的趣味性阶段,引向求知的乐趣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创设合乎实际的教学情境,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听、视等多种途径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三、引导学生主动的理解音乐表达的故事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年龄的特征.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吸引学生听音乐,真正地听进去。如:对于小学低年级儿童,聆听时间要短,或者是听曲子的一部分。同时要注意聆听前后的指导.以帮助并吸引学生理解音乐并产生聆听音乐的兴趣和习惯。例如,低年级听赏《龟兔赛跑》中龟兔的音乐主题,我先提醒小朋友们注意听一听乐曲中的哪些地方是表现乌龟的?那些地方是表现兔子的?小朋友们在认真地听完乐曲后,争先恐后地告诉我:龟的音乐速度慢、声音低;兔的音乐速度快、声音高,音乐是跳跃、欢快的。在听赏乐曲《口哨与小狗》时,我提问:“这段音乐描写的是什么动物?你是怎样听出来的?”学生在仔细聆听了音乐之后回答:“这段音乐描写的是小狗,因为有小狗的叫声。”低年级音乐欣赏应从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有情节、有形象的乐曲人手,通过欣赏一些音乐片段,有效地加深学生对音乐力度、速度、节奏、旋律等音乐要素的感受。而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有意注意相对持久一些,那么我们就可以让他们欣赏一些完整的曲目,并可以尝试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感受独立分析作品。

四、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音乐欣赏活动

由于小学生注意力不能持久。为培养学生专注地倾听、倾听、再倾听,还必须重视参与音乐的欣赏形式。从古至今人们以点头、拍手、晃身、歌、舞等等形式参与音乐,均被视为一种有价值的音乐欣赏形式。律动活动是帮助学生感知音乐的重要途径。通过律动活动在音乐――听音乐的耳与视谱的眼――运动着的身体――迅速反应的大脑之间建立起一种分析、交流、合作的密切关系.引起音乐、大脑与身体之间迅速而有规律地交流。它可以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尽情地表现。这种形式无论对高年级学生.还是对低年级学生都是具有吸引力的欣赏方式。[2]如:前面所提到的《龟兔赛跑》一课,在学生对乐曲有了初步感受之后。为了加深对音乐的直接感受体验.我要求学生用身体动作来表现音乐内容。让孩子们随着音乐“动”起来.听到慢而低的音乐就模仿龟爬行;听到高而快的音乐就学兔跳跃,孩子们在动中找到了情趣。在动中发展了想象.在动中愉悦了身心。我就是从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有情节、有形象的乐曲入手.通过音响对比,培养孩子们的音乐想象力,让孩子们在聆听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感受音乐,去理解音乐的诸要素。又如:小学高年级欣赏乐曲《瑶族舞曲》时,我设计以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的形式来进行欣赏教学。以打击乐伴奏来参与体验音乐.不仅调动了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使他们全神贯注。

五、尝试边听音乐边记随感

实践证明,随感对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音乐听力都有很大的作用。比如:欣赏歌曲时――要求学生听记出“使用了什么人声”、“运用了什么演唱形式”、“使用了什么音乐体裁”、“伴奏怎样”、“内容是什么”等,并对歌曲演唱的效果作出自己的评价 [3]。在课时不足的情况下。学生听记之后,教师可以宣布自己的标准答案,让学生对照,以便找出差距,不断提高。在听器乐曲时――要求学生听记“音乐主题”、“音乐分为几段”、“哪些是主题的再现”、“哪些是明显的对比”、“哪是主题的发展”等等。对于中、低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尝试让他们通过选择不同的色彩来表示自己对音乐情绪的理解,如:红色代表热烈、黄色代表欢快、蓝色代表舒缓等等:而听辨音乐主题时.可以设计请他们在听出音乐主旋律时及时举起自己的小手,等等。这样,学生就能把音乐深入地听进去.随着音乐欣赏课的进行,对音乐逐渐地知其所以然.掌握音乐表现的规律性,成为欣赏音乐的内行。

六、总结

音乐课程贯穿着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观,通过音乐的基础理论分析教学,使其达到让学生了解音乐的表现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上所述,仅是笔者在小学欣赏教学中的肤浅之见,谬误之处,请诸位专家、同行指正。

参考文献:

[1]韩拥军.浅析如何上好唱歌课[J].成功(教育版),2007,(2)25

[2]谢芳.浅议小学音乐课程的改革[J].小学教学研究,2008,(4)46-47,49

“音乐智能”理论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篇5

浅谈信息技术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朱衡霞

赣州市章贡区教师进修学校

[内容摘要] 音乐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是当前音乐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构建现代化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整合,要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利用多媒体现代化技术,以直观形象与视听结合的形式对音乐构成全新的诠释,使教师的教学观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有深刻的变化,从而打开学生学习音乐的通道,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促进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 信息技术 中学音乐 教学

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的整合,既是音乐学科自身教学的需要,也是信息化社会下音乐理论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与最终趋势。涉及到音乐学科,既要求音乐教师将信息技术整合到音乐教学中,使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紧密结合,又要使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充分发挥其作用。为此,我们每一位音乐教师就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思想和理论,不断地更新观念,掌握并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来推动音乐教学的进一步发展,担负起创新教育的重任,我想这是我们基础音乐教师的崇高职责。根据平日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整合:

一、激发兴趣,乐学善学

要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首先要使学生感受到音乐美。那优美的旋律,动心的节奏,诗化的意境,形成了音乐氛围特有的美感。随着流动的变幻的旋律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音乐之中,展开丰富的想象、联想,这样他才能体味到音乐那不可阻止的魅力,他才能进一步把对音乐的理解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美的升华才会随之而生。

我在教学中曾尝试着以层次分明、按角度顺序、动静结合的多媒体手段,再结合教材内容给学生讲析名著、名曲,收到很好效果。例如:欣赏柴可夫斯基创作的舞剧《天鹅湖》时,首先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欣赏到郁郁葱葱的森林、绿毯如茵的草地,幽静深邃美丽如画的天鹅湖,欣赏那从湖面缓缓移过的皎洁月光。欣赏那天鹅高贵典雅的身姿和安详自在的神态,为学生们营造了良好的视听意境。那伤感柔情的音乐,那诗情画意的场景映入学生的眼帘。学生们的心情也随之活跃起来,产生了丰富的想象力,大大充实丰富和调动了学生的兴趣。联想到那美丽的神话故事,仿佛看到了天鹅在翩翩起舞,变成了婀娜多姿的美丽公主。最后以坚贞的爱情战胜了恶魔。学生们边欣赏、边体验,感知音乐作品的艺术形象,接受潜移默化的艺术感染,培养了学生鉴赏音乐的素质。学生只有理解音乐,产生兴趣,用音乐要素去掌握作品的内涵,才能激发学生的真实情感。这对学生理解音乐,创造音乐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发挥主体,丰富想象

在传统的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对单一的听老师演奏(唱)或放磁带录音感到枯燥、单调,这样往往使学生在欣赏音乐时显得很被动,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老师的教学效果也难尽人意,而充满美感的MIDI音乐、文字、图片、动画、影像等多媒体综合信息,则能自然的调动起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会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去感受音乐的力度、节奏,体会音乐的意境。学生在欣赏优美画面和MIDI音乐的同时脑海里产 2

生种种丰富的想象,好像身临其境一般,定会激发起了强烈的音乐表现欲、创造欲。

在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这一课中,为了让学生能更快地了解小提琴协奏曲里面的各种乐器的形状结构和音色特点时,我通过电脑分别插播每一种乐器演奏的MIDI音乐片段,然后利用电脑展示每种乐器的图片给学生看,使学生对每种乐器从形状到音色都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这样学生在欣赏乐曲的过程当中,就能自然分辨出不同乐器的音色,从而更进一步的去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意境和情绪。在《梁祝》的欣赏教学中,我曾经对不同的班级做过这样的尝试:听磁带录音的班级注意力集中的学生占百分之六十,教学效果一般;而通过多媒体欣赏音乐的班级注意力集中的学生占百分之九十以上,教学效果很好。由此可见,学生对于MIDI音乐、文字、图片、动画、动态、视频等多媒体综合信息更感兴趣,能更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大胆实践,培养能力

审美鉴赏力是对审美对象的鉴别判断和评价能力。审美鉴赏是在深刻的审美领悟和品味中进行的,这不仅需要一定的美学知识审美素养,而且要有高尚的审美观念,审美趣味,审美理想和审美标准。利用多媒体技术与音乐的有机整合,不仅能达到上述要求和实现其目的,而且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音乐审美教育体系中,戏曲艺术是一种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具有其它的艺术所不可取代的美育作用。当今初中生普遍对戏曲不甚了解,对戏曲这一艺术形式所采用的夸张、想象、省略,以及装饰的虚拟性与写意性知之甚少。如果按传统的教学方式其效果不言而喻,学生一是觉得乏味不懂,二是茫然厌烦。但是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音乐课上教唱京剧是一个新课题。京剧的唱腔、旋律不同于歌曲,他固有的程式化的板式、唱腔、结构、演唱技术深奥而复杂,形成独特的演唱风格。况且不同的行当具有不同的发声用气方式,其吐字行腔,涌腔 3

方式和韵味也别具特色。多数学生对它丰富多彩艺术内涵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为了上好初中教材中《戏曲音乐》这一课,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戏曲的艺术魅力,感受戏曲音乐的艺术特点,培养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感情,在欣赏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以丰富的信息量将京剧中、不同行当、不同脸谱、以及不同戏曲家的演唱风格用最直观的手段让学生们欣赏。如:播放《空城计》、《赤桑镇》、《霸王别姬》、《智取威虎山》等片段,同学们面对如此丰富的戏曲画面目不暇接,不但聆听了不同剧种、不同行当的优美唱腔,又直观的欣赏了那五彩缤纷的戏剧服饰和具有夸张性的人物脸谱造型,以及抑扬顿挫的戏剧道白,了解了虚拟动作的程式,声腔的曲牌板式,分辨了不同行当中脸谱造型人物性格特点,大大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同学们主动登上了讲台参与模仿演唱,感受和理解到戏曲的内在美,更重要的是了解了戏曲艺术通过美丑的强烈对比,激发了学生的自我意识,加强了对美的憧憬追求和维护,对丑的憎恶嘲笑和鞭挞,体会到戏曲艺术的美育手段和高层次的美育地位。

四、丰富情感,情景交融

唱歌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内容,通过歌唱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旋律美、音质美、歌词美、意境美,如一首歌曲一遍又一遍地教学生唱歌谱,传统式的教学模式在新的形势下,是很难使其发挥特有的功能,与现代社会进步和发展是不相称的。但是我在教学生学唱歌曲《爱我中华》这首歌曲的过程中,打破了以往的一些教学模式,整个音乐课教学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及创新入手,让学生在充满情趣的歌唱、朗诵、游戏、创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表现欲望。在学唱前用多媒体直观呈现手段播放了由著名歌唱家宋祖英演唱的《爱我中华》这首歌曲,这首歌曲她唱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深受人民的喜爱,同时让学生们看到我们祖国日新月异腾飞变化及五十六个民族大团结的民族精神,和各族人民载歌载舞,喜庆热烈的场面,从而了解到了彝族的风土人情。同学们被这欢歌笑语所吸引着,引起了感情上的共鸣,拨动了学生们的心弦,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再 4

学唱时利用一字一音的特点,采用语言朗诵(用语言组合说节奏)模拟结构动作,创作节奏动作等多种方式层层推进环环相扣,同学们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不但会唱了这首歌,而且强化了热爱祖国的情感。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音乐教学,不仅提高了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音乐教学得以普及,在普及中提高,在提高中发展创新。

由此可见,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拓展了学生的创作空间。同时直观的视觉画面又易于理解作品,更为学生铺设了直接体验艺术美的通道,为学生们感受艺术作品的价值创造条件。学生们的身心获得了满足和并为之感到自豪。

总之,在学校素质教育不断发展的今天,丰富多彩的信息技术将得以更加广泛的应用,为学生的音乐学习创设了轻松、愉悦的气氛,展现了优美形象的效果。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对音乐的感受、想象、表现、创造等素质都将有进一步的提高,使音乐达到了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把美的种子撒入他们的心田,开出绚丽高尚情操之花,结出优秀的道德之果。

作者姓名:朱衡霞

单位:赣州市章贡区教师进修学校 职称:小学高级教师

邮编:341000 电话:0797-8301196

多元智能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篇6

一素质教育观下语文教学期待多元智能理论的应用

每个学生由于受到不同生活环境的影响, 存在着个体差异, 因此并非每个学生都具有相同的智能、相同的兴趣。语文教师要正确、科学地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 承认个体差异的存在, 在组织课堂教学传授知识时, 不必采用相同的方式。如果语文教师能够采用多种灵活有趣的教学方式, 那么就会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与互动之中, 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的机会。

加德纳认为, 语言是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一种卓越能力, 语言是使别人信服其行动过程的一种能力。因此, 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 可以有效地提高语言这种“人类智能的卓越范例”的能力。学生生活在优越的语言环境中, 他们可以拥有更多的机会进行说话训练, 无形中提高说话的逻辑性, 提高其辩论能力, 从而增强其自信与学习能力。具备良好的语言智能是学好任何学科的必要保证。然而, 很多教育工作者没有认识到语言智能对学生的重要性, 在以听讲为主的课堂上, 不仅忽视了让学生“说话”这种必备的技能, 而且没有让学生学会如何掌握听讲的技巧, 使学生不愿意参与学习, 进而造成了教学的失败。

二如何将多元智能理论运用于语文教学之中

1. 创设一个语文的学习环境

语文教师通过开展课堂讨论、实地参观与饱含激情的朗读等方式进行语文课堂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与质量。教师组织学生有感情地大声朗读课文, 不仅能够让学生体会到课文中所蕴含的哲理还可以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信心。教师通过认真聆听学生的朗读, 可以为学生树立有效倾听的榜样, 起到鼓励学生倾听的作用。听、说、读、写是学习语文应该掌握的最为重要的四个基础技能。语文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倾听习惯。倾听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工具, 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课堂上教师教授的重点知识, 提高其逻辑思维能力与学习能力。另外, 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勾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教师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增添学生的活力, 使其在繁重的课业负担下能够保持心情的愉悦, 享受学习, 并能够主动快乐地学习。通过了解伟人的生平, 学生可以反观自己, 寻找自己与伟人相似的品质, 弥补自己的不足并改正自己的缺点。

另外, 语文教师在每次讲完课后, 可以采用提问或者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课程的重点与难点,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应该为每个同学提供发言、辩论、阅读与写作的机会, 鼓励学生在课上积极发言, 在课下通过阅读有价值的文学作品来提高其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提高其语言智能。

2. 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

语文教师应该打破以往固定的班级教学模式, 组建学习兴趣小组, 培养学生的团队互助意识, 使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模式来接触更多的同学、更多的教学资源。教师有必要了解学生在语文的听、说、读、写方面存在的差异, 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

开展班级讨论、角色扮演和访谈等形式的活动可以有效地使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语文教学之中, 提高学生参与班级活动的热情与树立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在课堂讨论当中, 教师应该起主导作用, 把握讨论的大方向, 重视学生讨论的自发性与灵活性, 确保学生之间进行有意义的交流。教师应该在课堂讨论之初明确讨论目的, 提出学生参与讨论的要求与标准。教师在提出问题后, 应该给学生一段时间思考, 并控制学生发言的时间, 鼓励不爱发言的同学积极参与发言, 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整个讨论中, 确保讨论围绕着一个主题, 指出学生离题的言论并指导其发言要回归主题。在讨论结束之后, 教师应该进行总结与评价。

语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 增添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为了演好角色, 就需要对课文进行精细阅读与记忆。只有在真正了解了课文主旨与意义的基础上, 才能够使学生将人物演得逼真。在进行角色扮演的活动中, 不仅开发了学生的心智, 更能使学生的多种智能得到开发, 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提高了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与质量。

三结束语

素质教育要求教育工作者在开展教学活动中能够有效地促进受教育者的个性健康发展, 使广大受教育者在自由自主的学习活动中发现自己的兴趣与特长, 通过多元化的方法学习到有价值的知识与技能。将多元智能理论应用在语文教学之中, 使学生体验到获得知识的快乐, 收获自信。

摘要:霍德华·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否定了人的认知是一元的, 指出单一的、可量化的智能概念不可能对个体进行恰当全面的描述。一个开放的教育系统, 能够促进人类全面而充分的发展, 尽可能地发掘每一位同学的潜在能力是教育的目的所在。将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语文教学之中, 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实际应用能力, 帮助教育工作者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语文教学,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孔晓珊.“多元智能理论”下的教学模式初探[J].北京教育 (普教版) , 2002 (7)

“音乐智能”理论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篇7

关键词:音乐智能理论 音乐教学活动 学前教育 实际应用

对于学前儿童来讲,学习音乐不仅能够锻炼他们的反应能力,同时也能够锻炼其人际交往的能力,除此之外,通过音乐表演中的动作变换以及乐器表演还能够让学前儿童得到肢体上的活动,对其身体的成长和发育也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将音乐智能相关理论应用到音乐教育活动中,能够提升音乐教学课堂的有效性,更好的发挥出音乐教育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对于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接下来,笔者从感知、创作以及反思三种能力入手,详述音乐智能在教育活动中的应用。

一、注重培养学前儿童感知音乐的能力

所谓感知主要指的是人们对于事物一些个别属性的理解,而知觉则是人们对于事物本身的整体形象的理解。音乐主要的几个个别属性包括节奏、速度、音高、力度以及音色等等,这些个别属性的结合体就是我们所说的音乐,而人们对各种基本要素产生的整体感觉就是对于音乐的知觉,人们把对于音乐的感觉和对于音乐的知觉统一起来就是音乐感知觉。人们对于音乐产生的感知觉一般都是依托于听觉渠道实现的,所以,学前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应用欣赏不同艺术形式的音乐作品的课堂模式让学前儿童对不同的音乐作品具有的特点产生理解和感悟。例如,学前教师让学生欣赏《八月十五月儿圆》这首歌曲的时候,首先应该让学生们仔细聆听歌曲中表达的内容,然后提出问题,八月十五的月亮和平时的月亮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引发学生的思考,增强学生对于歌曲的理解意识,最后再通过幻灯片的形式为学生展示八月十五的月亮以及其他时间的月亮形状,加深学生的印象。而在学习《闪闪的红星》这首歌曲的时候,学生聆听音乐以后,教师应该为学生讲述一些有关抗战时期的故事,让学生通过故事的吸引性加深对于歌曲的理解,同时也能够吸引学生歌曲学习的兴趣。

二、注重培养学前儿童创作音乐的能力

这里所说的学前儿童创作音乐的能力并不是指通常意义的音乐创作,并不是要求学前儿童按照一定的规范形式创造出全新的具有一定价值意义的音乐作品,而是要培养学前儿童本身的创作音乐的意识和能力,使得他们能够通过音乐教育建立起创造性的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结合应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创新教学形式,极大程度的激发学前儿童音乐创作的欲望。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听打雷的声音,然后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创作出风的声音、下雨的声音等,使得学生能够掌握不同声音的节奏模式。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同学生之间展开互动性教学,多让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注重培育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使得学生能够打下坚实的音乐创作基础。

三、注重培养学前儿童的反思能力

音乐的反思能力主要指的是个体对于一些艺术作品的点评以及个体对于自身创作音乐的理解能力和感知能力。比如,学前儿童在对歌曲《卖报歌》进行学习的时候,幼儿会感受到卖报孩子的勤劳和辛苦,自己也会受到影响变得勤奋起来,比如每天会像卖报孩子一样早早起床,不睡懒觉,如果自己的妈妈夸奖自己的时候,孩子通常会说:“我要像卖报孩子一样的勤劳,听爸爸妈妈的话。”通过对《卖报歌》的学习,学前儿童能够体验到歌曲中讲述的勤劳刻苦的精神,会对照自身,对自己的日常行为进行反思。最终使得学前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由此可见,音乐智能理论对于学前儿童的音乐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结语

音乐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来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学前儿童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用音乐智能相关理论不仅能够使得学前儿童健康的成长,塑造乐观、开朗的性格和敏捷的思维,同时也能够使得学前儿童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得到良好的锻炼,使其从小养成与人合作、与人分享的习惯。除此之外,在伴随各种音乐进行的动作表演活动和乐器表演活动中,儿童可锻炼身体各相应部分的大小肌肉骨骼和韧带,提高神经系统反应速度和协调能力,增强心肺等器官的耐受力。综上所述,在学前儿童的音乐教育过程中融入音乐智能理论对于提升其音乐素养和音乐能力,培养其自身的全面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基金项目:

本文为商洛学院教改项目,项目编号:15jyjx141。

参考文献:

[1]王玲.音乐智能理论在学前音乐教学活动中的实际应用[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05).

[2]王瑛.学前儿童音乐教学活动中的多元智能开发[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12,(02).

[3]白艳.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2012,(32).

[4]马方明.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与多元智能理论整合教学实践模式探索[J].艺术科技,2014,(05).

上一篇:病魔无情人有情倡议书精选优质文章下一篇:三年级校园一角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