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人亲子关系调查报告

2024-05-05

中国成人亲子关系调查报告(精选6篇)

中国成人亲子关系调查报告 篇1

前 言

中国前 言中国劳动力迁移表现为特殊的“候鸟型”。,全国登记的外出务工暂住人员达到8600万人,其中5900万为跨省暂住人员。时隔六年,该数据持续上涨。庞大的流动劳动力致使“空巢家庭”现象频出。与父母分隔两地?爱父母在心口难开?中国成人亲子关系如今又呈现何种态势?腾讯新闻《事实说报告》联合德芙随机调查2万多在线用户,用理性的数据描绘中国成人亲子关系现状。

你有说爱尴尬症?

此次调查中,有78.1%的男性被调查者没有对父母进行过“我爱你”、“你辛苦了”等爱意的表达;女性被调查者中,该数据为64.7%。由此可见,儿子更不容易开口对父母表达爱意。另外,无论男女,对母亲说“爱你”的比例都远高于对父亲说“爱你”。

除此之外,有74.6%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对父母是心存感激但是不好意思对父母说“肉麻”的话。而且,“经常”向父母表达爱意的群体,认为“不好意思表达”的比例仅为23.9%,远低于“没有说过”、“只向父亲或母亲说过”的比例。

数据显示,61.5%的被调查者理解父母希望听到来自子女的爱。但随着年龄的增加,子女越来越会认为父母是不太需要我们对他们表达爱意的。尤其是“50岁以上”年龄段,认为不需要表达的比例高达30.3%。不过,子女的看法并不能代表父母内心的想法。在表达爱意方面,四川重庆的子女说爱指数最高,东北次之,中西部地区则相对较低。火辣辣的川妹子和高大的东北汉子,对父母也是如此温情!

在联系父母的主要原因的调查中,有超过半数的子女是为了了解父母的近况。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加,“了解父母的近况”越来越成为子女联系父母的核心原因。与之相反,年龄越大,我们越不会因“诉苦”而联系父母,尤其是“50岁以上”年龄段,这一数据低至0.3%。不过,在联系父母的持续时间上,有65.9%的子女每次与父母联系不足10分钟。

你和父母的爱变味了?

小时候,我们都会希望父母能够陪我们吃饭、陪我们去游乐园。父母如果说工作太忙,我们也会小小的抱怨。如今长大了,有近五成的子女在节假日或周末会陪伴父母,但是仍有50.8%的子女很少和父母在一起。在“小时候,父母都会抽时间陪我”的群体中,仍有32.6%的被调查者如今“很少和父母在一起”,该数据与“和父母在一起时间大于假期1/2”的比例(30.1%)接近。

周末、假期,我们或许太忙,没有办法陪伴父母,但类似春节或中秋这样的.重要节日,只有48.3%的被调查者“一定会回去陪父母”。而且,18-25岁年龄段“很少回家”的比例最大,为15.1%。

Tips:工作、学习、前途对我们来说或许很重要,但对爸妈来说,我们才是最重要!多抽点时间陪陪爸妈吧,就像小时候他们陪我们那样!

小时候,孩子的生日是一年中重要的日子,父母也会用各种形式庆祝子女的生日。但数据显示,有25%的被调查者如今是不记得父母具体生日的。不过,另一方面,如今,有23.5%的子女嘴上不会说,但心中会默默夸奖父母是“帅哥、美女”;有18.1%的被调查者也表示,不仅会在心中夸父母,也会大胆说出来。

Tips:“小帅哥”、“小美女”!年少时,父母经常夸我们的话,也大声对父母说吧!这样爸妈才会听见呀!

朋友圈,这个我们可以允许不熟识的人融入的空间,却有20.2%的被调查者会把父母屏蔽在外。不过,数据显示,37.5%的被调查者屏蔽父母是害怕父母操心。当然,“不想让父母过多干预自己”(22.6%)也是屏蔽朋友圈的重要原因,而且,“18岁以下”因为“怕父母干预自己太多”而屏蔽父母的比例最高,为30.0%。

Tips:给父母在朋友圈里留一扇窗吧,毕竟这是他们了解你近况的为数不多的途径。

最熟悉的陌生人?

在父母生日的具体时间的调查中,女性爸妈生日都知道的比例为73.9%,远大于男性的50.8%,这可能与女性天生感情细腻有关。有趣的是,在“只知道母亲生日”的结果中,男性的数据为7.9%,女性为7.5%,两者不分上下,所以,知晓母亲生日的心,是没有性别差异的。

数据显示,有11.4%的女性一年给父母买礼物超过六次以上,这说明女儿更喜欢给父母买礼物。而且,无关收入,在为父母挑选礼物的时候,有60.9%的被调查者会考虑“父母的喜好”,而“价格”、“使用寿命”等因素,考虑的概率都不足3%。不过,月收入超过8000元的被调查者群体中,考虑“品牌”的因素的比例会随收入的增加而逐渐增加。

数据显示,28.1%的被调查者不太了解父母日常生活的困扰。而子女认为父母日常生活遇到困扰的前两名分别是“科技产品的使用”(37.0%)、医疗保健(10.4%),而且,父母年龄越大,子女认为“医疗保健”方面的困扰比例也越来越大。除此之外,有49.2%的被调查者会因为“父母的不理解”而向爸妈发脾气,这一数据随着子女年龄的增加会有所降低。而因“自己任性”和“烦心事”向父母发脾气的比例相差不大,分别为22.0%和20.3%。

在父母身体情况调查中,父母身体极差却从没有带过父母体检的比例高达57.6%,而无论父母身体情况如何,每年都会带父母体检的比例仅为7.4%。

另有数据显示,学历越高的被调查者越乐意与父母分享趣事,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被调查者经常分享的比例为40.7%,是“初中学历”经常分享(21.4%)的比例的近两倍。除此之外,因为“父母听不懂”而不会与父母分享趣事的被调查者中,“研究生及以上”人群的比例最低,为8.9%。

Tips:或许,父母想要分享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一种与你交流的心情。

陪伴是最无声的爱

数据显示,有39.5%的被调查者认为“工作或学习太忙,没时间”是自己对父母关爱不够的重要原因,“没有意识到父母需要我们的照顾”的比例为36.4%,紧随其后。或许也是因为“没时间”的原因,有近七成的子女手机中都有父母的照片,而且50岁以上比例最多。

Tips:睹物思人不够美丽,关爱爸妈不会占用你太多时间,一个电话、一个问候,他们就会心满意足!

父母如山,让我们依靠。但时光会在他们脸上,也会在他们身体上留下痕迹。数据显示,有35.7%的子女是在“父母身体出现变化”之后,才意识到爸妈开始依赖我们。而对于女性来说,有11.2%的女性是在“有了自己孩子以后”开始意识到,这一数据是高于男性被调查者(7.7%)的。做儿女的,心中其实是挂念着父母的。未来一年,有40.7%的子女是希望能够多多陪伴父母的。而且,父母年龄越大,子女想要陪伴的愿意更强烈。

Tips:或许,我们也会害怕时光太快,对父母还有很多话还没说够!

算法附录

12月16日,《事实说报告》联合德芙推出中国成人亲子关系调查问卷,通过网络传播与发酵,共回收有效问卷2万份。

中国成人亲子关系调查报告 篇2

社会心理学家用亲密关系一词指代彼此都很依赖的关系。所有的亲密关系都包含三个共同的基本的特征。其一, 在相对较长的时间里不断地频繁接触。其二, 亲密关系包括了各种不同的活动或事件。例如:在父母或者朋友关系中, 人们讨论不同的话题, 经常在一起分享各种各样的活动或者兴趣。第三, 在亲密关系中, 人与人的相互影响是很强的。例如:我们可能很快忘记一个推销员的冷嘲热讽, 但是却会在几个星期里对父母或者好朋友的片言只语耿耿于怀。从心理学角度分析, 亲子关系困惑或者障碍是这些社会事件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Aron和Smollan在1992的研究发现, 在亲密关系中, 一个人会逐渐将对方看成是自己的一部分。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相互关系, 是家庭人际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亲子关系的正常与否决定着大学生社会化过程是否顺利, 是否会引发心理障碍或缺陷, 也决定着大学生社会化程度可能达到的水平。虽然大学生已经离开父母和家庭, 但亲子关系仍然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方面。本文希冀从心理学角度对亲子关系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 试图从揭示中国大陆大学生亲子关系现状及其亲子关系内涵与功能的特点入手, 对中国大陆大学生亲子关系进行初步的研究, 从而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心理学研究的依据。

二、研究方法

研究抽取陕西 (长安大学, 西安理工大学, 咸阳师范学院) , 河南 (河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北京 (北京邮电大学) , 吉林 (东北师范大学) 四省六所大学的1072名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其中男性458名, 女性614名。采用台湾李美枝教授的《人际关系重要内涵量表》、《亲近差序等级关系轮》和自编的《大学生个人状况问卷》对当代大学生亲子关系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研究。《大学生个人状况问卷》主要包含大学生的性别、家庭出身、年级、专业文理, 是否独生、父母的文化程度及职业状况等。《人际关系重要内涵量表》包含喜欢、亲近感、权力三个内涵因子和顺从、认同、利他三个功能因子。《亲近差序等级关系轮》是根据费孝通的“团体格局”对“差序格局”的思想提出的, 费认为亲子关系可以对象的不同进而分为亲疏不等的关系, 它是以自我为参考点, 向外圈圈扩散 (越向外关系越疏) 之类似同心圆波纹的人际或者社会关系网络。如下图示:

三、研究结果

调查结果发现, 当代大学生把父、母放在同心圆靠近自我中心位置前两位的百分数分别为6.4%, 57.5%和6.9%, 67.9%。

男性大学生和女性大学生在对父亲的亲近感 (F=5.740, P<0.05) 和顺从 (F=9.423, P<0.05) 方面差异显著, 女性大学生对父亲比男性大学生更亲近, 男性大学生对父亲比女性大学生更顺从。两者对母亲的亲近感 (F=26.194, P<0.01) 、喜欢 (F=5.943, P<0.01) 、顺从 (F=8.865, P<0.05) 、利他 (F=6.924, P<0.05) 方面差异也显著, 其中女性大学生在亲近感, 喜欢, 利他方面均比男性大学生表现突出, 而男性大学生比女大学生更喜欢母亲。

来自城镇和乡村两个不同生活环境的大学生在对父亲的顺从 (F=8.480, P<0.05) 和利他 (F=6.709, P<0.05) 方面表现差异显著, 其中来自乡村的大学生比来自城镇的大学生更顺从、更利他些。而在对母亲的权力 (F=5.307, P<0.05) 方面两者也显著差异, 来城镇的大学生更服从于母亲的权力。

大学生亲子关系在年级间 (F=3.915, P<0.05) 差异显著。进一步做事后检验发现, 一年级和二、三、四年级学生间在对父亲的喜欢这个纬度上差异显著。

在亲近感 (F=5.633, P<0.05) , 喜欢 (F=10.712, P<0.05) 、权力 (F =14.924, P<0.01) 、认同 (F=9.581, P<0.05) 、利他 (F=9.528, P<0.05) 这五方面, 单亲家庭的大学生和非单亲家庭大学生均有显著性差异, 其中非单亲家庭大学生均比单亲家庭大学生对父亲在这几方面表现突出。同样对母亲而言, 在喜欢 (F=6.132, P<0.05) 方面单亲和非单亲大学生也表现出显著性差异, 非单亲家庭大学生更喜欢母亲。

四、讨论和分析

台湾的李美枝教授指出, 费孝通的团体格局的概念提出的中国人有两个重要的概念, 其一是人际关系, 表示人与人之间的亲疏远近。不同于西方人的用独特特质界定人, 中国人用关系界定人。其二是两人关系的亲疏远近。他认为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相互对象, 这是个普遍常识。所以李教授用六个同心圆来表示自我与其关系的亲疏远近。在我们的研究中, 当代大学生把父、母放在同心圆靠近自我中心位置前两位的百分数分别为6.4%, 57.5%和6.9%, 67.9%。由此可以看出, 父母和当代大学生之间的亲密关系依然是其人际关系中的重要部分。这同时也反映出当代大学生和父母的关系状态普遍是良好的。在研究中, 我们还采用了开放式问卷调查, 其结果也得出相同的答案:大多数的孩子都表示其和父母的沟通良好, 基本上是至少有两个礼拜会给家里打一次电话, 有的甚至在父母身边的时候和父母沟通不多, 但是上大学后相应有了很好的沟通, 而且会把自己的一些心里话告诉父母。

研究中发现大学生亲子关系存在性别差异, 其主要表现为:①女性大学生对父亲比男性大学生更亲近, 男性大学生对父亲比女性大学生更顺从。②女性大学生对母亲在亲近感、喜欢、利他方面均比男性大学生表现突出, 而男性大学生比女大学生更喜欢母亲。这些表明女性大学生和父亲母亲更亲近, 更能够体谅父母, 而男性大学生更屈从于父亲的权威表现的顺从些。该研究结论应该是中国文化背景下特有的, 可能由于一是中国传统的严父慈母形象所造成, 其次是男孩和女孩性格差异形成。在随后进行的开放式问卷就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女大学生交男朋友大多要经过父母的同意, 而男大学生在这方面的自主性高很多。

另外研究还发现, 不同生活环境的大学生其亲子关系存在显著性差异, 这主要表现为:①与来自城镇的大学生相比, 来自乡村的大学生对父亲更顺从些, 更利他些, 而来自城镇的大学生更服从于母亲的权力。②与单亲家庭的大学生相比, 非单亲家庭大学生与父亲的关系在亲近感、喜欢、权力、认同、利他这五方面均表现突出;同样对母亲而言, 非单亲家庭大学生也更喜欢母亲。这或许是由于中国是个传统的东方国家, 大多数家庭尤其是乡村家庭还是以父亲为一个家庭的主要支柱, 不论是家庭教养还是经济来源都是以父亲为中心, 父母之间的关系的平等性或许更差些, 而城镇的大学生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或许更能体现平等, 这些结论也在开放式问卷中得到体现:尽管父亲掌管家庭财政, 但是乡村大学生一般从母亲哪里索要生活费。单亲和非单亲家庭对父亲的感觉有很大的不同, 一直孤单度过的单亲学生缺乏对父亲是家庭支柱的感觉。这些都表明大学生的生活环境对亲子关系具有重要的内涵和意义。

从发展的角度来考虑, 随着年龄、年级、知识的增长、新的生活环境的熟悉和适应、人格的不断完善等, 大学生对和父母关系的看法应该更理性些。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 一年级大学生比二、三、四年级大学生在对父亲表现出更强的喜欢感, 在其他五个方面, 对父亲和母亲之间的态度都没有显著性差异。同样, 开放式问卷也证实了这些结论, 一年级的学生普遍和父母联系的紧密一些, 对父母的依靠更多些, 而高年级的学生更独立些、更理性些, 这些都表明了随着成长经历的增长、知识的增加, 大学生在很多方面和父母之间的关系趋于稳定。而且, 学校所在地离家庭的远近对大学生和父母间关系没有明显的影响。同时, 大学生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与其是否是独生, 及其专业性质之间也没有关系。在开放式问卷中, 多数大学生都认为其与父母的关系并没有因为时空的距离发生实质性变化。这些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当代大学生普遍具有了较强的独立性, 同时表明亲子关系的亲疏远近和空间关系等没有关系。

摘要:本研究采用封闭和开放问卷法调查了1072名当代大学生的亲子关系。研究结果发现:大学生亲子关系状况普遍良好, 当代大学生把父、母放在同心圆靠近自我中心位置前两位的百分数分别为6.4%, 57.5%和6.9%, 67.9%;大学生亲子关系状况在性别和生活环境两个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关键词:大学生,亲子关系,调查研究

参考文献

从张靓颖事件看中国式亲子关系 篇3

在信里我们看到,张靓颖被描述成16岁与有妇之夫勾搭的“小三”;十几年恋爱中冯轲多次不检点;而冯轲结婚的目的也是为了变更股份,占尽张靓颖的钱……

多大的怨恨,才能够使一个妈妈抖出一个个这样的隐私,公开让女儿和未来女婿难堪?

很快冯轲做出了回复,他申明:2015年已经变更财产为夫妻共同财产,婚讯是不小心被媒体爆料的……以及最重要的一句——“首先我要向靓颖妈妈致歉,让她巻入一场风波,社会对于八卦事件的追逐效应,将打扰到老人的生活。”

别说他装,因为张靓颖的妈妈,连为女儿装一下,都没做到。

愿意咽下一口气,去装,这成全的,是张靓颖的体面。

但从张靓颖妈妈将那封信发出那刻起,张靓颖的婚姻已经被大大地影响了。

她不能发声,因为指责妈妈,就是不孝。看热闹不怕事儿大的,会说她自幼缺爱,被这个男人下了降头;更严重的罪名是,自幼无父,孤母含辛茹苦把她拉扯大,如今翅膀硬了,有了男人便忘了娘,等着遭报应吧。

张靓颖的妈妈特意跟媒体强调,申明是自己一字一句写出来的,明知道女儿会难过,但她还是要写。

以爱为名的绑架,依然是绑架。

据悉,9月30日,张妈妈已在律师陪同下到朝阳法院递交了起诉书,事态再度升级。

没有阻婚成功的妈妈 只有将事情恶化的妈妈

我很少见过,母亲不同意女儿结婚,最后劝住了的。因为对于女人来说,爱情的力量太伟大了,哪怕是错的、盲目的。

张靓颖的妈妈说,这么做的目的是:我真的不能见着我的女儿以后悔恨交加,哪怕女儿因此记恨我。

我想说,假如靓颖的妈妈有一些社会阅历和认知高度,她应该知道,她用了最错的办法,去推动这件事。

即使妈妈说的一切都是真的,这封信,也只会让张靓颖坚定要嫁给冯轲的决心——嫁了是赌局,她还有50%的可能得到幸福;但不嫁是定局,她现在就已经变成了笑话。

假设靓颖将来婚姻不幸福,她悔恨交加的时候,不会在妈妈面前痛哭流涕,只会记得在这个被激发了叛逆,勇往直前的煎熬时刻,却只能对妈妈封闭心门。

母爱如性欲,是人类的本能。母亲学会如何去爱,爱得成熟、节制和高明,才是让孩子幸福的阶梯。

说女儿不成熟 妈妈就成熟吗

还记得2015年成都演唱会上,张靓颖逼婚冯轲的那刻吗?那眼神清楚表明,张靓颖对冯轲,是真爱。

不管张妈妈说的是对是错,根本不重要,因为婚姻是女儿自己的选择,是她要走的路。

就算冯轲已经解释,婚期来不及郑重告诉父母,但从张妈妈信中的字里行间,已经可以感受出母女之间深深的生疏。

张妈妈在信里写自己的苦心——“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但她却并没有真的理解这首诗的意思——父母看到远在门外的孩子回家瘦了,问他辛苦否,孩子低下头,不说话,不抱怨,不报忧。

孩子不报忧是对的,因为独立,就代表着承受。如果出走是选择,抱怨就不该是结果。

不管是与冯轲交往的细节,还是股权的分配,张妈妈心痛的是无法控制女儿。但一个30多岁的女人是没有办法事无巨细都听从妈妈意见的。

爱情对于成年人来说,只要自己可以承受结果,不触犯法律,那么与有情人做快乐的事,就别问是劫还是缘。

张靓颖年轻,爱得冲动,知道冯轲没离完婚,是分手过的。但那么多年过去,两人确实是清清白白在一起。

公司的事儿,牵涉到上市筹备、融资、战略转型,不一定是张妈妈这个年龄的人,可以透彻理解的。

但张靓颖还是给了妈妈足够的股份,最后也因为这个变更股份,激怒了妈妈。

在全球畅销书《无声告白》里,因为父母只会想着把自己的期望寄托在明星一样的孩子莉迪亚身上,最后孩子选择了自杀。他们爱着孩子,却严重忽略了孩子本身的立场;眼睛离不开孩子,却又控制得有心无力。

作为父母,对于成年的孩子,别轻易判断什么是对错,因为孩子未来所在的那个年代,你没经历过——能看到的,都不是未来。

你看得透对错,说过了,就走开,就放下,听不听是她的事——因为那是她的人生。但最怕的是你走极端——必须纠正,强制认同。

10月9日下午4点,张靓颖在冯轲的陪伴下,现身成都举办“张靓颖和她的朋友们音乐会”发布会。

她哽咽流泪:“我很喜欢我的人生,因为它很丰富。我觉得好的不好的都要面对、迎接、拥抱。不管发生什么样的事,我有无限的坚持和耐心去面对。”

父亲早逝独立养家、一夜成名流言四起,即将结婚母亲公开指责……想一想张靓颖这半生经历了什么,她还能这样说,这是何等的大气和悟性。

张妈妈说靓颖不成熟,可是,成熟从来不是非黑即白、区分是非的啊!成熟不是懂得更多,而是能容许不同。

中国式困局 分离即不孝

张靓颖妈妈在信里写到,最幸福的时光,就是“那段时光中,我们母女始终相伴,生活虽然清苦,但我们享受着幸福。”

当初看《超级女声》的时候,张靓颖描述自己和妈妈相依为命的日子:妈妈等着驻场的自己回来,等得太久,张靓颖回去的时候,妈妈在煤炉边睡着了,熬的鱼汤都干了……

一个健康家庭对孩子是多么重要,因为假如家庭失去生态平衡,伟大的母爱,就是沉重的枷锁。

人类因为付出而期待回报,这个回报不一定是利益,也许是爱。

付出得越多,期待值难免会越大,这就是为什么影视剧里,我们总看到有妈妈教育女儿,单亲家庭的男孩子不能嫁,因为婆婆会把所有人生的价值和希望,都寄托在他身上。

对于张妈妈来说,半生坎坷,无尽眼泪,靓颖是她唯一的回报,是她所有的骄傲。

父母的失落和愤怒,有时候并非来源于我们与他人的关系,而是我们与父母本身的关系。

我们不像以前那么亲密了,你的秘密不会与我分享了,你不再用崇拜的眼神看着我,我的建议对你不再重要。你走进了一个全新的世界,那个世界什么都好,可惜没有我……

分离不只发生在物理距离上,更发生在心理距离上。而中国式的亲子关系,最大的痛点就是——分离,就是不孝。

父母口口声声说,要让孩子独立起来。但其实,当孩子真的彻底独立了,他们是无法接受的。

所以,张靓颖没有错,是我们,都搞错了——中国式的亲子关系里,最需要独立的,其实是父母们。

—转载自公众号:伊姐看电影(ID:eemovie)

中国成人烟草调查报告 篇4

每年,中国有超过 100 万人死于烟草导致的相关疾病。为遏制烟草流行,中国政府签署了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简称《公约》),于 年 1 月在中国正式生效。

20,将是《公约》生效十周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由此发布了《 2015 中国成人烟草调查报告》,全面展示我国居民烟草使用状况,客观评估各项控烟工作效果。

报告显示:中国烟草流行依然严峻,吸烟者总数上升,每日吸烟量上升。由于人口总数增长,中国现在的吸烟人数比五年前还增长了 1500 万,已高达 3.16 亿。吸烟者每天平均吸烟 15.2 支,与五年前相比,增加了1支。

但值得关注的是,二手烟暴露情况有所改善,特别是学校、卫生计生机构和政府大楼;公众对二手烟危害的认知有所提高;公众高度支持无烟政策。

然而,与相比,公众对吸烟危害的认识没有提高。数据显示公众知晓吸烟导致肺癌的比例接近80%,但知晓吸烟导致的其他疾病(中风、心肌梗塞和勃起障碍)的比例较低,分别只有 31.0%、42.6%和 19.7%。

低焦油卷烟危害的认识误区仍然存在。尽管大量科学研究表明:低焦油卷烟不会降低健康危害。但烟草公司长期以 来大力宣传“降焦减害”的错误观念,导致高达 75.5%的被调查者不能正确认识低焦油卷烟的危害。

此外,还存在吸烟者戒烟行为无明显变化,医生提供戒烟建议比例提高;烟草广告和促销仍广泛存在,烟草零售点成为重灾区;卷烟平均价格有所上升,但相对于居民的购买力,烟草反而变得更加便宜等等问题。

针对报告内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由此提出了建议:一、尽快通过国家级全面无烟法规;二、进一步提高卷烟税率,降低烟草消费;三、强化控烟宣传,力推图形警示上烟包;四、落实新《广告法》、完善《慈善法》,全面禁止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五、加强戒烟服务网络建设,提高戒烟能力;六、加大控烟投入,尽快制定十三五控烟规划,多部门共同协作投入控烟。

传播工作:3件作品获得控烟大众传播一等奖

记者获悉,由中国健康教育中心承办的.中国烟草控制大众传播活动7年来,通过组织系列活动,形成了强大的传播合力,在推进公共政策、引导公众舆论和社会行为规范、推动中国控烟履约进程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2015年 6月1日,北京最严控烟令实施。2015年中国的控烟行动,让大众印象深刻。“史上最严控烟条例”,“控烟令能否管住老烟枪”“北京凭什么向烟霾说不”……各方报道让人群的眼睛无一不被吸引到“控烟”上。

李长宁在介绍2015年中国烟草控制大众传播活动时表示,2015年控烟媒体作品评选活动参选作品总量达11084部,控烟作品范围越来越广,水平不断提高;内容从单纯的烟草危害,扩展到控烟立法、公共场所禁烟、烟草广告、烟盒包装警示等,深度报道、新闻专题的比重不断上升。他指出,年中国控烟大众传播活动将继续动员和激励广大媒体积极参与控烟履约报道。

亲子关系-亲子关系也需要独立性 篇5

亲子关系也需要独立性

当家中的小生命降临后,父母会百般呵护,精心喂养,这自然不必赘述。值得提醒的是,当孩子开始有了自己的思考和独立意识后,父母就应该尊重他们成长的要求,给他们足够大的自由空间。可是一些父母常常忽视生命体成长的要求,对他们的关爱无微不至、甚至达到过剩的地步。有一名高一的男学生说,“我实在受不了妈妈的爱了,她简直对我管得太多了,我每天穿什么衣服,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休息,甚至我是否参加班级竞选,都一一安排和设计,对我的情况她要了如指掌,同学来电话她要先接听,每天要求我向她汇报思想。我几乎不能有自己的自由,我知道她是为我好,但我只想离家出走。”这名男同学的处境虽然不具有代表性,但多少反应了亲子关系中独立性要求的客观存在。这样的父母往往认为给孩子付出了那么多,还得不到孩子的理解,认为孩子不懂事,自己的很多牺牲将付之东流。这里我们要说的是,牺牲并不都是美德。爱到深处还适当,爱他人要从他人的需要出发,否则付出的爱将成为非接受之爱。

不当的爱,常常是缺乏信任和安全感的表现,我们强调有空间的爱才是幸福之爱。如果你不能给你所爱的人自由,你并不是真正地爱他。

亲子关系中断[范文] 篇6

“亲子关系中断”。通常来说,0-7岁的孩子,尤其是0-3岁之间的孩子,最好和父母在一起,受到父母的照顾。如果要和父母分开的话,分开的时间也不要太长。因为0-3岁的孩子,神经系统还没有足够的承受力,如果跟父母分离很长时间,会产生极度的恐惧,对孩子来讲是一个很大的情绪创伤。孩子长大之后,他/她内心的安全感,他/她与人连结的能力都会受到影响。

“铁脸实验”,把一群一两岁的孩子放在一个游戏室里,让这些孩子去玩,然后让妈妈全部出去。孩子玩了一会,发现妈妈不见了,就开始哭,开始叫。实验人员规定,这种情况下,不管孩子怎么哭怎么叫,妈妈都不要理他/她,妈妈都要拒绝他/她。这样几轮下来之后,突然有一刻,所有的孩子都不再哭了,都安静下来了。这时候妈妈再上来逗孩子,孩子的表情都成了“铁脸”,没表情了,麻木了,不理妈妈了。

实验到了这里,无法在进行下去,因为妈妈们投诉得很厉害。由此也可以看到,当小孩子被妈妈拒绝,被妈妈忽略,被妈妈不理会,离开妈妈的时候,遭到的创伤。

当孩子比较小的时候,你可以上班,可以出差,但是请尽量多的与孩子待在一起。你每次回家,最好多拥抱他/她一会。孩子在父母的怀抱里,感觉是最安全的。父母,尤其是妈妈,既是创伤的开始,也是疗愈的开始。

在孩子0-3岁这段时间,谁在照顾他/她,他/她就可能把这个人当成自己的爸爸妈妈。所以养育孩子,最好父母自己带;第二给自己的父母带,也就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带,再其次是给自己的兄弟姐妹带,比如叔叔姑姑;最次是给陌生人带,比如让阿姨带,让保姆带,而且父母也不经常去看孩子,这对孩子会是相当大的心理创伤。

问:如果创伤已经发生,怎样去弥补?

答:刚才说了,有一种方式叫“强抱”,紧紧地去拥抱孩子,不管孩子愿不愿意,你都去拥抱他/她。例如七八岁的孩子,调皮捣蛋,父母去抱他/她,他/她往往会把父母推开。但是你耐心一点,多抱一会儿,比如一个小时,你会发现孩子会软化下来,孩子其实很需要你。

问:如果早年有亲子关系的创伤,父母已经去世了,该怎么办?

上一篇:出纳试用期工作总结下一篇:小学班级的宣传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