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2024-05-04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共8篇)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篇1

一、“偷梁换柱”:从平铺直叙到情境创设

在作业的设计中, 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形, 一个数学问题在相对封闭且理想化的数量关系中, 被直截了当地叙述出来。这样的作业设计语言生硬、提问刻板, 是导致数学无趣无味、造成学生机械学习的因素之一。

作业设计可以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 创设既富有童趣又能引发思考的情境, 通过“偷梁换柱”将问题“预埋”在情境之中, 让学生有解决的愿望和要求。如, 在学生认识了直角之后, 教师设计了这样的作业:小明和妈妈去为窗户配一块玻璃, 妈妈想知道一块玻璃的角是不是直角, 手头却没有现成的工具。爱动脑筋的小明利用地上的一张圆片纸, 迅速地帮妈妈解决了疑问。请问小明是怎么做的?这样的设计, 不仅改变了以往作业标准化的冷面孔, 在学生心目中, 作业变成了极富情趣的智慧之旅。

二、“金蝉脱壳”:从远离实际到贴近生活

作业设计要注重将问题的引入与生活联系起来, 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数学的存在和作用。

如, 在学过小数乘法之后, 教师设计了这样的作业:2008年2月26日小明双眼患红眼病, 妈妈当天就买回了两盒盐酸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给他进行治疗。使用之前, 小明仔细阅读了药品说明书:【用法用量】每日4~5次, 每次1~2滴;【药液含量】5ml:15mg (以左氧氟沙星计) ;【生产日期】20070305;【有效期】两年。如果每滴药液大约是0.05ml, 小明每天最少滴入药液多少ml?最多滴入多少ml?这两盒眼药至少可以用到几月几日?这样的作业设计和日常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 体现了生活性、趣味性和综合性, 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一种乐趣。因此, 教师必须努力去捕捉、获取和积累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让作业设计从远离实际到贴近生活, 如“金蝉脱壳”, 使得教师设计作业的理念发生根本性变化。

三、“抛砖引玉”:从单向封闭到多元开放

数学的开放题是相对传统的封闭题而言。开放题一般有解题策略开放、题目答案开放、所求问题开放等几种类型。开放题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 激发学生探索、发现的创造意识。

如, 在学习了长方体的体积计算之后, 教师设计了这样的作业:一张长80厘米、宽40厘米的长方形铁皮, 请你用它做一个深10厘米的长方体无盖铁皮盒, 你打算怎样设计方案?先画出草图, 再求出铁盒的容积。这是一道开放题, 不同学习层次、不同思维水平的学生对它有着不同的理解和不同的想法。通过这一题目的训练, 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思维, 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一定的发展。因此, 教师要努力突破教材的束缚, 敢于创新, “抛砖引玉”, 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探索的机会, 留给学生足够的发展空间。

四、“点石成金”:从单调乏味到趣味融融

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善于挖掘数学本身的趣味因素, 通过巧改导语、变换题型等方式吸引学生, 继而促进学生兴趣的迁移。

如, 在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后, 可以设计这样的一道“小蝌蚪找妈妈”的游戏性作业:小蝌蚪想去找他的妈妈, 他只知道妈妈家的门牌号是89号。可小蝌蚪到了妈妈居住的小区一看, 原来这里的门牌号都是一些加法算式, 你能帮助小蝌蚪找到妈妈吗?这样, 就把一道计算题与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融合在一起, “点石成金”, 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提高了运算的技能和写作业的兴趣。

五、“各个击破”:从整齐统一到因人而异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篇2

【关键词】小学数学 作业设计 作业价值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9-0137-01

新课标中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数学作业内容应该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使其变得有意义,有挑战性,要让学生能主动应用所学解决这些问题,要让学生做作业的过程变成有意义、生动和自主的过程。”作为教师,我们的使命之一就是用自己的智慧,为学生设计出优秀的作业。

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使其成为自己技能的重要途径就是作业。作业也是教师用来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作业完成的质量可以反映出学生对所学掌握的程度。因此,提高作业质量,可以有效提高教学的质量。

在新课标要求之前,我们对于作业注重的是其内容的规范和统一,这样虽然让作业有效强化了“教”,但忽略了作业对学生的重要作用是帮助学生的知识、能力、思想、价值观得到生成和提高。为了满足新课标的要求,在优化作业设计上我做了一些尝试,并取得了一定效果。

一、作业设计应有趣味性

前苏联的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所显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在学习中意识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会到创造的快乐,为人的意志和智慧的伟大而感到骄傲,这就是兴趣。”因此,要唤起学生对作业的兴趣,要从作业的设计入手,要让作业变得生动起来,让学生对作业产生内需,而不是为了应付差事。例如,在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后,我设计了“一共有几朵花”的作业:周末,小明去公园玩,花坛里种着许多美丽的鲜花,这些鲜花按照行列顺序整齐的排好了,你能帮小明算出一共有多少朵花在花坛里吗?这样就可以把枯燥的计算题融入情景小故事中,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下,可以轻松掌握计算的技能。

二、作业设计应有生活性

数学应用于生活,又来源于生活,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作业设计时要从生活中寻找素材,让学生能运用课堂学到的东西,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意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使学生主动的想去学好数学,把数学的学习从枯燥的学业要求,变成一种内在的需求。例如,在教学“元、角、分与小数”后,我设计了作业:①同学们看看自己还缺哪些文具?②放学后去小卖部了解这些文具价格,并购买所需文具。③算一算一共要多少钱,如果有找零,找了多少?④结合今天购买文具的经历,完成一篇数学日记。通过设计像这样的作业,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同时又应用在生活之中,让学生越发意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

三、作业设计应有层次性

新课标中指出了这样一个要求:“数学的课程要顺应现阶段义务教育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要能适应不同学生个体自身个性发展的需求,让每个人都能得到良好的教育,让不同的学生能在不同的起跑线上都获得良好的发展。”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分层布置作业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分层布置作业不仅能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差异,还能有效帮助其提高自身的水平,正视自己能力上的不足,全面的了解、评价自己,使自身素质得到良好的发展。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在布置作业时,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设计出有深度,多层次,适应不同学生层次的作业,从而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需求,做到因材施教,让不同起跑线上的学生都能得到提高,让每个学生的潜力都能充分的发挥出来。

在教学实践中,我运用了两种分层法:一种是按照作业的量来分层,另一种是按照作业的难度来分层。按作业量来分层,主要是可以让接受能力较慢的学生增加一些偏基础的练习,同时让接受能力较强的同学少做一些基础练习,从而保证通过基础练习巩固所学又不占用过多时间。作业的难度分层则是根据学生掌握能力的差异,将作业设计出不同的难度系数,让学生自由选择。这样可以让不同起跑线上的学生都能很好的完成作业,感受到作业的乐趣。在“面积”学习之后,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作业。一层:小张的客厅长10米宽8米,小张家客厅的面积是多少?二层:小张的客厅长10米,宽比长少了2米,小张家客厅的面积是多少?三层:小张客厅长10米宽8米,如果小张要在客厅铺上,长10分米宽8分米的瓷砖,一共要多少块才行?之后让学生自行选择一道适合自己水平的题目去做,这样每个同学都能体会到成功之后的喜悦,增强学生们对数学的学习信心。

四、作业设计应有灵活性

教科书上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些作业,对于这些内容,教师要能将其灵活的运用起来,根据需要可以将其改变成作业。可以修改题中的数据,或者材料的关系等等。例如,在学习“四则运算”后,我让同学用挑选过的仅剩余1-10的扑克牌来做游戏,从牌中抽出4张,通过思考,运用+、-、×、÷、()将其得出结果是24。通过这样灵活的作业,不仅能让学生有效巩固所学,还能培养其灵活的思维。

数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要根据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设计适合学生当前年龄特征的作业。改变以往作业是课堂附属的地位,要通过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学会运用、掌握技能。让枯燥无味的作业成为一件快乐的事,使学生产生内需,从而爱上作业、爱上学习,为数学的教学提供生机和动力。

参考文献:

[1]李彦,文春蓉.新课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问题与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1,(10)

[2]黄军兰.对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与优化的几点思考[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32)

小学数学课堂作业优化设计 篇3

一、教学内容

五年级上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

二、教材分析

教材编排在揭示倍数和因数概念时,是让学生根据现实情境列出乘法算式,利用乘法认识倍数和因数。在找一个数的倍数时,也是让学生运用乘除法知识,探索找一个数倍数的方法。本节课是在学生学过整数的认识、整数的四则计算、小数、分数、负数的认识等知识的基础上展开学习的。本课知识的学习是以后学习公倍数与公因数、约分、通分等知识的重要基础。学好这部分内容,对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数学探索能力,解决实际问题都有重要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认识自然数和整数,联系乘法认识倍数和因数.在1-100以内找到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2、在找数学信息,分类,解决问题等活动中。有条理的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阅读课本,提高自学能力。

3、在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中,对数的世界认识保持兴趣,给未来的数学探索活动增添动力。

四、教具准备:空白卡片 若干数字卡片

五、课前交流

师:上课前我们先轻松一下,猜几条数字谜语好吗?七上八下(猜一分数)2.不三不四(猜一小数)3.一五一十((猜一整数)生:7/8 3.4 510 [设计意图]课前激趣,唤起学生对数的回忆

师:从猜谜语中可以看出同学们课外知识很丰富。能不能说一说,你们的星期天都是怎么过的? 生:看书,听音乐,逛商场(老师适时和学生交流)

师:你们的星期天都很有意义,那我们来看看淘气是怎么过星期天的。这里有一篇淘气的数学日记,日记里还有很多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数学内容呢。

六、教学过程

活动

一、创设情境,结合情境,认识自然数和整数。出示:数学日记(每小组一份)淘气的数学日记:

淘气的星期天

今天是星期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看望奶奶。我们先去买点东西。爸爸开着车,每小时跑60千米,半小时就到了商场。下到-1楼的超市。商品好丰富啊!每千克2元

每千克18元

每千克11.4元

每千克30元

鸡翅

猪肉 虾

咦!我最爱吃的橙子怎么没有了?没关系,还是买点奶奶喜欢吃的东西吧。(1)从这篇日记中,你能找到了哪些数?小组内交流,记录员记录在卡片上。(2)你能帮淘气选购吗?你选购的商品需要多少钱,把算式记录下来。

(1)从这篇日记中,你能找到哪些数?小组合作,记录在小组的空白卡片上。(小组操作)[设计意图]小组合作,同伴相互启发和交流,挖掘日记中数的资源。

一个小组在前面操作,在黑板贴出数字卡片:60,30,-1,6,4,5.8,3.6,2,11.4,2.5,18,0.5,1/2,0。

师:这么多的数,淘气带我们走进了一个数的世界。看这些数,都有以前学过哪些数呢? 生:小数,分数,整数,负数。

师:这么多的数,看上去有点乱,就按以前学过的数把这些卡片分一分,各小组继续操作。(交流学生的分类)

(动手分一分,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进行条理的思考,主要把小数和分数分出来)

师:分数和小数我们暂不研究。今天我们主要研究这些数。这些数到底是什么数呢?打开书,把课本第2页中间两句话读一读。

生:像0,1,2,3,4,5,6,...这样的数是自然数.像-3,-2,-1,0,1,2,3,...这样的数是整数.师:阅读课本的时候,要细心体会课本每一处的意思。包括标点符号。像0,1,2,3,4,5,6,...这样的数是自然数.这里的省略号是什么意思? [设计意图]指导读书的方法)

生:表示还有很多很多,比如说7,8,9,10,1000,10000等,继续数下去,数不清。

[设计意图]从书上给的0,1,2,3,4,5,6等几个特殊数的认识推广到更多,培养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

师:像-3,-2,-1,0,1,2,3,...这样的数是整数.这个…呢? 生1:也是还有很多,比如:4,5,6,10,100等。

生2:我补充一下,还有-4,-5,-6,-7,-10等等这样的负数。[设计意图]通过学习的迁移把认识自然数的方法迁移到认识整数。师:你理解的很正确。对比这两句话,还能发现了什么? 生1:自然数都是整数,整数有些不是自然数。生2:-1,-2,-3这样的负数就不是自然数。生3:整数包括自然数,自然数是整数的一部分。

生4:自然数是从0开头的,整数在0的前面还有许多比0小的负数。

师:你们真的很善于发现,太了不起了。看黑板上这些数,哪些是整数,哪些是自然数。生:除去分数和小数,都是整数。把整数里的负数去掉,就是自然数。[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对比发现自然数和整数的关系。

师:数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的商品信息,你能帮淘气选购一样商品吗?需要多少钱呢? 生1:买5千克梨多少元? 5×4=20(元)生2:买3千克西瓜多少元? 2×3=6(元)生3:买1千克葡萄多少元? 3.6×1=3.6(元)……

师:可别小看可别小看这些乘法算式,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内容倍数和因数就在这里。刚才已经有了阅读课本的经验,继续读下去,不懂的地方提出在小组内讨论。你的桌子上有一个助学卡,小组可以按照上面的提示自学。记录员记录下来。附助学卡:1.读一读笑笑的话。你知道了什么? 2.读一读智慧老人的话。你知道了什么?

3.自己写一个算式,在小组内说一说(记录员记录下算式)4.关于倍数和因数,你发现了什么?(老师参加其中的一组观察学生的活动)小组汇报:

生1:5×4=20(元),20是4和5的倍数,4和5是20的因数。我们知道了倍数和因数。生2:我们只在自然数范围(0除外)研究倍数和因数。我们知道了研究范围。师:那刚才黑板上的三个算式哪个不在我们的研究范围之内? 生:3.6×1=3.6(元)不用研究。

生:4×5=20(元),2×2=4(元),18×5=18(元),2×6=12(元)(我们小组说了这些算式)生1:关于倍数和因数,我们发现,积是乘数的倍数,乘数是积的因数。生2:我们发现一个数的倍数有很多个。……

师:你们完成的太好了。看来集体的力量是伟大的。继续研究下去,你会有更多的新发现。

[设计意图]安排学生自学课本,自己通过阅读知道什么是倍数和因数,一改由“扶”到“放”的方法,把学习内容交给学生,老师参与其中的一组,了解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师:我们来找一找,下面哪些数是7的倍数?(2 7 14 17 25 77)说一说你的想法。(学生汇报)

生:2不是2的倍数,因为它还没有7大。生:7是7的倍数。因为1×7=7 生:14是7的倍数,因为14÷7=2 师:14÷7=2怎么能说明14是7的倍数呢?刚才不是发现积是乘数的倍数吗?这里没有乘法呀?这里有些不太懂,你能说明一下吗?

生:14÷7=2没有余数,有余数的就不行。师:你举个例子说一说。

生:比如17÷7=2…3,17就不是7的倍数。生:我补充一下,14÷7=2可以看成2×7=14 师:哦,明白了。其他同学明白了吗?不懂的可以向他提问。用除法也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7的倍数。谢谢你把这个方法跟大家分享!(继续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判断一个数是否是7的倍数的方法。会用乘法和除法两种方法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倍数。师:你还能找出7的其他倍数吗? 生:70,700,7000,770….师:这么多,能说完吗? 生:说不完。

师:一个数的倍数是无限的,通过刚才读书知道,可以用什么号来表示? 生:省略号。

[设计意图]体会7的倍数是无限的。

师:那给你一个范围,在100以内找出所有7的倍数可以吗?(交流)生:7,14,21,28,35,42,49,56,63,70,77,84,91,97 师:同意他的意见吗?你找的既没有重复也没有遗漏,一定有什么方法吧。生1:每次加7。

生2:我用乘法口诀,从1乘7开始往后算。生3:从它的1倍找起,有次序的找下去。

师:太了不起了,我们探索出了找一个数倍数的方法。会找一个数的倍数了吗? 生:会了。

师:找出100以内所有6的倍数,写在练习本上。

生:6,12,18,24,30,36,42,48,54,60,66,72,78,82,88,92,96。(从找7的倍数推广到找一个任意数的倍数,探索到找倍数的一般方法)师:(反馈,找一个同学的作业展示。)和他做的一样吗? 生:一样。

师:学会了找一个数的倍数,那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帮这些数找家。这里是“4的倍数”的家,这里是“6的倍数的家”。你们桌上的信封里有一组卡片。找试试看,哪一组愿意到前面来做。学生操作。

生:12和48不知道送到哪家,要不就放中间吧,算两家的。生2:我有个办法,把这个圈改一下,改成中间有交叉的部分。

师:你这个办法好,把这两个圈都往中间画,有了一个共同的部分,让12和48在这里,算两家的。[设计意图]用一个游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在做游戏的过程中渗透公倍数的教学,也用图直观的渗透集合思想。

师:回顾一下,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自己在这节课里表现的怎么样呢? 生:知道了自然数和整数。倍数和因数,还学会了找一个数的倍数。生:我在小组里发言积极,觉得自己表现不错。

师:在数的世界里,还有许许多多有趣的知识等着我们去探索。今天我们只是采撷到数海里的一朵小浪花。以后,大家将领略到更多的数中奥秘。今天的课就上的这里。[设计意图]养成回顾反思的习惯,并能对自己做合理评价。

七、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课题小结 篇4

杨巧红

本课题前期研究活动开展以来,我们课题组按照课题研究方案,进行有序研究,收到良好的研究效果。我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都体会到“一刀切”作业布置形式,弊多利少,如作业肤浅,优等生吃不饱,如作业设计有难度,学困生咽不下去,很难长进。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优的发展”,我们将作业进行分层次设计,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设计不同程度的作业,依据学生分层情况匹配每一层的作业,以便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让不同的学生能获得 不同的需求。《数学新课程标准》 中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 得到不同的发展。”通过研究,能体现了“分层作业、分层评价、分层教学”实验在“培优”和“辅差”方面的优越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做作业的态度都得 到了良好的改观,学生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生的情感、兴趣、意志、习惯等非智力因素得到了健康的发展,学生的自主意识创新意识有了明显增强。作业分层设计首先将学生分层研究,在对学生的情况比较全面了解后,根据学会僧的知识和能力水平,根据学生的差异和需要,对学生进行分层,划分为学有余力的学生、中等以上的学生、中偏下的学生、暂差生或学困生,然后确定不 同的训练目标,运用适当的练习策略,进行不同的训练和辅导,借助各层本身的 力量促进每一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其次是课内练习分层设计,结合课堂实际情况,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差异,设计学生的课堂练习时,我们从内容上要求设计富有层次性,能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要随时调整练习的要求。如在教学《7的乘法口诀》时把作业设计成一个“自助餐”,改变了以往的命令式、强制式,让学生有一个较为宽松的作业氛围,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较好地参与作业,培养数学能力。

A、必做题

1.星星餐:写出每道题的积及相应的口诀。

4×7=()

7×6=()

口诀:()

口诀:()

5×7=()

7×3=()

口诀:()

口诀:()2.月亮餐:填上合适的数。

()×7=42

7×()=35

()×4=28

7×()=49 B、选做题

太阳餐:想一想,能填几?

7×5+7=7×()

7×7-7=7×()

以上练习,不同层次的学生按不同的要求完成。基础差的学生和基础中等的 学生要求完成 A 类的两道题目,学有余力的学生则选择 A 类中的两道题目和 B 类的一道题目。作业分层布置,既能调动学有余力那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兼顾到中下生,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

另则是课堂作业分层设计,我们对各个层次学生在认识与情感等方面设计不 同需求的作业,对低层次学生设计低起点,补台阶,多鼓励的;对中层次以上学生设计有变化,有综合,促发展的作业。包括计算练习的作业层次、空间与图 形练习的作业分层、统计与概率练习的作业分层、实践与综合应用练习的作业分 层等等。例如学生家庭作业的分层布置,允许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根据他们自己的学习情况“自主”地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这样做既减轻这一部分学生家 庭作业的过重负担,增添了他们完成家庭作业的积极性,为他们自主完成作业增 加了信心和乐趣,提高了作业质量;同时也对纪律差、厌学学生完成家庭作业创 造了可能。纪律差、厌学学生,他们不是做作业的时间太多,而是不肯做家庭作业,他们要么抄袭其他同学的家庭作业,要么就干脆不做家庭作业。造成这样的 问题主要原因是他们学习态度不好,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没有积极性。课堂上根本不听,而且自由散漫现象严重,他们不仅自己不学,还严重地影响他人的学习。对于这些学生,我们布置的家庭作业可以是与传统的作业有差别的:我们根 据学生好奇、求知欲强、学习从兴趣出发的特点,结合数学本身独具的内容丰富、趣味性强等特点,努力挖掘各种内在因素,创设情境,诱发激励学生完成家庭作业的兴趣,因此,教师要设计的家庭作业应该是比较容易完成的。

再则是学生多元智能作业的设计研究,这也为本课题的开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我们在明白学生的智能结构存在差异,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根据学生不同智能结构组成优势设计呈现方式及解决问题途径多样化的不同层次的作业,如: 文字式、图表式、实物式、语言式等数学作业内容,并设计解决问题途径图样的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与评价策略 篇5

摘要:小学数学作业不仅是对课堂学习内容的巩固和重温,也是对学生能力培养、习惯养成的一次锻炼。因此,小学数学作业要考虑到学情特点,老师要设计出富有趣味性、层次性、重点突出的作业,并对作业完成多样性、多元化的评价,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评价

新课改要求教师教育教学要考虑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在留作业时要以“自主、探究、合作”方式为主,以此提高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和乐趣,让学生在快乐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因此,广大小学数学老师要钻研作业的设计与评价策略,并切实运用到教学实践中。

一、作业设计和评价的功能

作业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是一种有效的补充手段。可以帮助老师掌握孩子的课堂掌握情况。通过完成作业,孩子们可以反思、回忆课堂的内容,同时,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对生活常识的认知有限,认字水平还处于低层次,作业大多由家长协助完成。那么,老师在留作业时首要锻炼的就是孩子的自主能力、动手能力和协同互助能力。通过完成作业,来帮助孩子完成幼儿向少年的过渡。老师也可以通过批改作业来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以及个体学生的差异,更好的设计课堂节奏、内容,帮助孩子增强自信心和能力的培养。

二、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策略

小学数学作业应充分考虑少儿的心理特点和性格特点,作业设置要以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主,循序渐进的提高孩子各方面的能力。

1、注重激励,增强信心

小学生由于个体的差异,在学习数学方面会体现出接受能力快慢、做题难易上的区别。老师在留作业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不同层次,在留作业时需要将梯度拉开,否则难题会令接受慢些的孩子有挫败感,产生畏难情绪,从而对数学学习产生厌烦心理。因此,在留作业时,要增加灵活性,而且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多种思路多种解法,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主,增强学生自信心。

2、注重思路展现,回归数学本真

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该遵循教育的本真。“数学教学的潜在目的是思维教育”,因此,在留作业的时候,要充分考虑题目能够让学生充分展开思路,可以自由发挥。题目的结果可以是固定的,但解题过程一定是不唯一的,要让学生有自由发挥的伸展性,能够将自己的思路清晰的表述出来。养成一种良好的思维习惯。

3、围绕重点,精选精练

在新课改中提出,学生学习数学课程应该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是有张有弛的状态。那么反应在作业中也是难易交替的。因此,教师在布置习题时,要精挑细选,确保学生不做无用功,让个时段的习题都是围绕着课堂的重点展开,是对教学内容的增益和巩固。这样,不仅能够减少学生的负担,还能够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有成就感。

一、小学数学作业的评价策略

1、评价标准多元化

学生是有个体差异的,要尊重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这是小学数学老师的职责所在。那么,在作业评价中,也要体现出尊重、鼓励学生,而不是仅仅看中结果的对错。例如,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思路如果正确,要给予肯定,自己工整、书写规范应该加分;如果列式正确、计算错误给一半分数,如果字迹潦草、书写不工整要减分等等,这些都可以作为评价小项里,让学生每次做作业都有所提高。让他们呢看到成功的希望,也有进步的喜悦。

2、评价主体多元化

不言而喻,评价的主体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学生主体。老师批改作业可以直接的对其进行指导,学生们之间互相批改作业,可以互相取长补短,建立学生们的自主意识,也可以在思维体系上帮助其建立正确的评价观念。同时,学生自我检查、自我检阅也是一种评价,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中来,可以让学生们更快的进入到有效的学习状态中,加深理解学习中的不足和相关的知识点,达到评价的真正目的。

3、评价方式多元化

小学数学作业的分类有很多种,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作业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例如,当堂完成的作业,教师可以随堂巡视的形式评价,选择做题对且快的范例进行表扬。对于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老师可以采取面评的方式,一边评价一边讲解,及时纠正错误。同时,老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和亮点,及时的给予帮助和肯定。多种形式的评价也会增加学生的兴趣。

4、评价语言人性化

数学作业评价有很多种,除了对错之分,还可以在错误的地方加入一些提示性的符号,也可以用一些表示赞扬的红星、拇指一类的图案,提升学生的好奇和好胜心。单纯的对错只能让学生感觉到数学的非对即错,不能让学生提高对学习的兴趣。而人性化的评价,能够保护小学生们脆弱的好胜心,让学生在做作业中有一种被重视的成就感。是一种对学生情感和成长中的关怀。

5、评价时机恰当

一般情况下,给予学生的评价要及时。因为老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一般是对当天学习内容的一种巩固,学生在交作业的时候,教师如果及时的给予反馈,能够帮助学生清晰的掌握自己在哪些知识点上掌握的不好,教师也能够及时掌握个体的学习情况。但是,有一些作业评价需要有所延迟,这是处于保护学生个体心理感受的需要所做出的选择。因此,需要教师选择恰当的时机,足以评价的巧妙,以鼓励学生、激励学生为主。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初探 篇6

关键词:趣味性作业,实践性作业,探究性作业,合作性作业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学生学习内容的巩固和反馈的重要手段,其重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传统的作业机械重复,形式单一,枯燥乏味的重复练习只会令学生厌倦,造成了小学生不喜欢数学家庭作业,出现作业拖拉、少做甚至不做的情况,使作业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为此,我在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总结和借鉴了先进教师的经验,积极进行教改,探索设计有效的练习。下面我谈谈自己在探索过程中总结的一些体会。

一、设计趣味性作业

小学生天性好玩好动,喜欢新奇有趣的东西。学习也如此,如果能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题目或数学游戏,学生必然兴趣盎然,积极参与。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富有趣味性的作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参与者。作业的趣味性,依赖于作业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对于作业内容的理解。作业的呈现方式可以是语言的、图片的、模型的,也可以是实物的、操作的和体验的。

1. 画画作业。

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例如,在教学“美丽的花边”时,我给学生提供了好多现实生活中的花边,如衣服花边,板报花边,装潢设计中的花边……并布置学生模仿这些花边设计2—3个作业,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使他们受到了美的熏陶。

2. 生活性作业。

教师在作业设计时,应努力创设生活性的实际问题。例如学习了重量计量单位后,建议学生回家后称一称一千克鸡蛋大约有几个;再掂一掂一袋食盐、一个苹果大概有多重;还可以让学生上市场去先估一估某些物体的重量,再亲自动手称一称或看卖主称一称,验证一下。这样学生对物品重量才有实际感受,有助于他们更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

3. 游戏作业。

能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如学了20以内加减法后,可以设计“拿卡片”游戏,在卡片上分别写上1—9各数。小朋友一次去拿两张卡片,进行相应的加减计算,比比谁算得快,赢者加一分,并累计得分定输赢。这样让学生在“玩”、“乐”中获取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习积极性。

4. 实验的作业。

动手做小制作和小实验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技能,而且有利于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如:在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后,让学生用硬纸自制长方体或正方体,等学了计算体积知识后,再让学生算出自制的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这种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做一做,量一量,算一算,既让学生动脑思考,又让学生动手操作,将兴趣激发、思维训练、能力培养融为一体,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又如:在学习了“厘米和米的认识”后,让学生量一量家里的一些物品的长、宽;学习了“元角分的认识”后,布置学生到学校附近的商店调查一下商品的价格。这类家庭作业,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做家庭作业的积极性、参与性,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无穷乐趣。

二、设计实践性作业

数学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作业设计还应注意实践性,通过实践可以将课本中尝到的知识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开放式地储存信息,为学生的认知活动、语言活动和思维活动提供取之不尽的丰富源泉。把数学学习和运用结合起来,可以促进学生的情感、知识、智力、能力同步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许多学生害怕枯燥无味的计算题,那往往是因为教师让学生脱离了现实生活。其实,“数学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要解决学生的计算作业兴趣问题,一定要给学生创设活动情境,寓计算训练于活动之中,让学生在活动中应用中学习计算。如学习了《年、月、日》后请同学根据课上学到的知识,做一个自己喜欢的年历。在教学“时、分的认识”后,让学生自制一个钟面,通过动手设计制作,加深对时针、分针的认识,了解钟面上一大格是一时,一小格是一分,更真切地体会到一小时等于六十分。将丰富多彩的生活充实到学生的作业中,为数学作业注入了新的内涵,赋予了作业新的生命。

三、设计探究性作业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探究型作业旨在丰富生活体验、培养探索精神,提升综合素质。因此教师适当布置一些有探究价值的家庭作业,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诱发学生向高层挑战的求知心理,不仅仅有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更拓宽了视野。例如:教学“千克的初步认识”后,安排给学生的作业是:(1)去超市找一找1千克重的物品有哪些?(2)调查:一根火腿肠、一包方便面、一瓶矿泉水、一个鸡蛋等的重量。(3)和爸爸妈妈一起先猜一猜1千克的花生仁大约有多少粒?然后称一称,数一数。使学生能进一步了解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加深学生对数学价值的认识,使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同时,其思维在深度和广度上得到发展,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四、设计合作性作业

让学生学会合作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因合作意识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合作将是未来社会的主流,而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重要方式。新课程明确强调,学生的合作精神与能力是重要的学校教育培养目标之一,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要求学生必须加强合作、学会合作。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绝不能单靠课堂教学来解决。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要求有意识地布置一些能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的实践型作业,让课内合作学习在课外继续发挥作用,变“单干户”为“共同体”,使“合作完成”成为学生作业的重要理念。如:在学习了统计的知识后,我把家住得比较近的同学分成一组,要求利用课外时间对某路口的过往车辆进行统计,有的同学记录摩托车的流量,有的同学记录小轿车的流量,有的同学记录货车的流量。通过合作,学生较好地完成了作业。这样的活动给学生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也给我带来了围绕新课程标准如何在作业中体现的一系列思考。

总之,作业设计形式多样、不胜枚举,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深入课堂,给我们一线数学教师注入了新的血液,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新课程标准精神的指导下,如何设计学生的作业却值得我们探讨,有待于我们更深入研究,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002.

[2]高永敏.让数学课堂回归简单.2009, 3, 31.

[3]李静.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选择.2005, 1.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初探 篇7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兴趣;差异

作业作为让学生继续获取知识的延伸性学习,本身就是一种学习活动,我们要重视作业在培养学生能力、学习习惯等方面的作用,同时通过作业了解学生个性差异,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活动,这样作业功能就可以得到拓展。那么在教学的最后环节中如何设计小學数学作业呢?

一、增强作业的趣味性,让学生在快乐中完成作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程标准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为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业设计要摆脱机械重复的、枯燥乏味的、烦琐的死记硬背、无思维价值的练习。

学生作业质量不理想的原因很多,要想使学生取得大的进步,急功近利不行,即使是成绩优秀的学生也会时常遇到一些自己解决不了的难题。因此,教师可采取客观评价与鼓励评价相结合的批改策略,为学生指点迷津,鼓励上进。当学生在作业的某方面取得一定提高时,或者在困难面前没有表现出为难心理,且能按时完成作业时,即使他们没有全部完成或解答对,教师就应该不失时机地适度放宽评价等级,给予他们以大力的鼓励,让他们体会到不畏困难就会获得赞许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积极战胜困难的斗志。

二、体现作业的层次性,让每个孩子体验成功的快乐

学生之间的数学知识与数学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有层次的作业,让全体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都能得到提高。是教师必备的素质,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保证。

三、构建作业的开放性,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紧密联系生活,服务生活

学生学习的归宿是现实世界,而现实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往往存在于比较复杂的现实情境之中,它的解决,需要学生具有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因此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与现实性挑战性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以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引导学生会思考,善思考、乐思考,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学会创新。这样的作业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了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加深学生对数学价值的认识,使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同时,其思维在深度和广度上得到发展,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四、强化作业的合作性,让学生认识集体智慧的作用

合作意识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合作是未来社会的主流。新课程明确强调,学生的合作精神与能力是重要的学校教育培养目标之一,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要求学生必须加强合作、学会合作。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绝不能单靠课堂教学来解决。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要求有意识地布置一些能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的实践型作业,让课内合作学习在课外继续发挥作用,变“单干户”为“共同体”,使“合作完成”成为学生作业的重要理念。在学习了统计的知识后,我要求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对学校附近村组家庭电器数量进行统计,有的同学记录该村电视机数量,有的同学记录电冰箱数量,有的同学电脑数量。作业中有的外出调查,有的只填统计表。通过合作,较好的完成的作业,这些既能给学生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也给我带来了围绕新课程标准如何在作业中体现合作的一系列思考。

五、渗透作业的综合性,让学生多角度、多领域地掌握知识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中,它与其它知识领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教师就数学教数学是永远不会落实让学生全面发展这一目标的。所以教学中只有精心设计出充满想象力的综合性作业,才能有效挖掘学生的潜能。

在学习了“角的分类”这节课后,我想到美术中的好多简笔画就是用非常简单的图形拼组起来的,因此给学生在黑板示范了一个,像这样用圆表示头部,用线段表示身体,用角表示四肢,一个站立的小人就画好了。然后激励学生:“相信你们一定能创作比老师这一幅更生动形象的作品来。”我让学生两人一组互相合作,互换角色,一个做动作,另一人画出来表示这个动作,并且说一说自己画中用了哪几种角。学生兴趣盎然,创作出跳高的、跳舞的、游泳的、跑步的等许多简笔画作品。练习中学生不仅能够把动作画出来,而且指出人物中的角的名称。

六、还要纠正以下错误认识

1.作业就应该是书面性的,认为作业不过就是写一写、抄一抄、算一算、看一看、背一背而已。作业沦为了考试的练兵工具,成为了挣高分的良好手段,钻进了“死学”、“死练”、模仿解题的“死胡同”。

2.作业的评价就应该是非错即对的:认为作业的评价就是划个对号或错号,在评价的情感性、过程性、互动性等众多方面少有涉及。

3.作业就该是由专家设计的:我们的教师一直习惯于从课本、参考书、练习册等资料中找题让学生做,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不承认学生的潜能,错过了教师自己、更错过了学生发展与成功的机会。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探索与思考 篇8

作业是学生学习的一项经常性实践活动,而批改作业则是教师对学生这一

实践活动的评价过程,也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数学作业是教学的一面镜子,或者说是师生交流信息的一个窗口。通过批改作业,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促进学生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智能,矫正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失误,弥补知识的缺陷,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另外教师可以通过此窗口获得信息,及时反馈,调整教学,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探讨“如何以新课标为依据,设计新型的数学作业”,“利用数学作业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能力,使之享受成功的喜悦”,成了当前课程改革的当务之急。然而,在对学生实际学习过程的调查中,笔者了解到:由于长期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学生的数学作业还未完全走出机械重复、单调封闭的误区。主要表现为:

(一)存在过多烦琐无思维价值的练习,致使学生应付式完成,不求甚解;

(二)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完全割裂,作业内容乏味重复,致使学生态度消极;

(三)作业形式单调内容单一,致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得不到培养;

(四)作业布置专制,学生无自主选择权,且不同层次的学生,作业练习无差异,导致部分学生“吃不饱”,另一部分又“吃不了”;

(五)一味强调独立完成,忽视了学生合作交流的需要,致使部分学困生对作业产生恐惧心理。以上种种现状都直接影响着作业的质量和效果,大大阻碍了学生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

一、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观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数学作业的布置也应体现这一基本理念,兼顾基础知识的巩固与能力的发展的双重目标,赋予作业新的生命活力,培养学生兴趣,发展学生能力,以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

二、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尝试

(一)从枯燥走向有趣

新课程呼唤有情有趣的数学,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学生学习的兴趣越浓,越有利于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针对学生这样的特点,我们设计的作业应力求形式活泼多样,这样才能激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进行作业和思考,并在过程中意识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会到创造的快乐。因此,设计的作业就要摆脱机械重复、枯燥乏味、无思维价值的练习,而要变得

“活”一点、“新”一点、“趣”一点、“奇”一点,通过多种渠道,把丰富知识、训练能力、培养情感寓于趣味之中,使之产生一种内部的需求感,自觉主动完成作业。

例如,五年级学完互质数的概念后,设计了这样一份作业:“一日三秋、三心二意、三令五申、三头六臂、四书五经、四通八达、五颜六色、五花八门、七擒七纵、七嘴八舌、十全十美、千奇百怪”这些数字成语中都含有两个数,哪些成语中的两个数是互质数?你能再举几个含有互质数的成语吗?

将数字藏于成语中,一下子使枯燥的找互质数的训练变得生动有趣。这样的作业既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又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妙趣横生。

二)从书本走向生活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的确,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用数学,生活中有取之不尽的数学教育资源。为此,把数学作业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常布置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作业,可以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让所学的知识得到继续拓展与延伸。

1.还原实际生活

新课标明确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进一步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学生的学习应脱离枯燥的、纯数学的、没有任何情境的学习。应将学习的内容放到具体生活情境之中去,让学生在具体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去学数学,解决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只有这样,才能激起学生创新的***,才能让学生向更高目标挑战。于是,我们在五年级学完比例知识后,设计了这样的作业:“小倩从超市买回一袋速溶果珍,可是冲调的不是太淡就是太浓,仔细阅读冲调说明后,才知道,要调一杯可口的果珍,可以在杯中加25克果珍,200克温水,调匀即可。小倩按照这个方法,果然调出了一杯可口的果珍饮料。一天,小倩的几个好朋友来玩,小倩立即拿出了大杯,在杯中加入了0.1千克的果珍,你知道小倩需加多少千克的水,才能冲调出可口的果珍来吗?”

学生在这样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全身心投入,积极主动地思考,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走进现实生活

如果说,“还原实际生活”仅仅是一种生活情境的模拟再现,那么,“走进现实生活”则是让学生真正“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这也是数学课程改革所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过去那种一张纸和一支笔的作业已不能适应时代要求,学生再也不能被禁锢在课桌上。教师要创造性地设计作业,使学生在作业过程中自己走进生活、走向社会、去收集、去整理各种所需的数据,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得到数据,然后才能完成作业。如在学完《统计》后,让学生到家庭生活中,去统计家里一月的开支情况和家长的收入情况,并制成统计图表。又如在学习《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之前,布置学生去调查、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数,然后再到课堂上来交流。这样的作业使学生回归生活的“大课堂”,经过自己的调查研究、计算比较,分析概括,既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应用知识的能力。

(三)从传承走向探究

传统的教育往往只重视知识的传承,而忽略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传统的数学作业也往往只落实在白纸黑字上,压制了学生的灵活性、创造性的发挥,成为了一种“只有压力,没有魅力”的负担。事实上,“数学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只有当学生处在实践活动中时才能感悟出数学的真谛,逐渐养成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勇于创新的习惯。为此,在作业设计时,要根据教学的内容以及学生已具有的数学活动经验,设计一些以学生主动探索、实验、思考与合作为主的探索性实践活动作业,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体验、感受、探索、应用所学知识,自主完善知识建构,成为一个问题的探索者。

例如,学完比例知识后,让学生想办法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并把研究的过程、结果、问题记录下来作集体交流。学生自然想到利用比例知识测量旗杆的影子来求得旗杆的高度。这样的操作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感知,而且成为了探究、发现数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此时的作业已不再完全是课堂教学的附属,而是重建与提升课程意义重要内容;它不但激发了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更是从单一僵化的作业形式向自我建构的作业形式迈出了一大步。

(四)从被动走向主动

(1)“超市”式作业

学生的身心发展由于受先天禀赋以及后天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着差异。要想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师就必须采取作业分层的策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习题,品尝属于他们自己的“果子”。所以在设计作业的时候,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特点、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设计

“超市作业”。所谓“超市作业”,也可说“自助餐”式作业,是指像超市购物(或选择自助餐)一样,让学生在所罗列的作业中选取有能力完成的作业。给学生作业的“弹性权”,为每一个学生创设练习,提高,发展的环境,实现“人人能练习、人人能成功”。

(2)“自编”式作业

传统作业都是教师设计,学生被动完成,主动性得不到发挥,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切实转变自己的观念,让“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在作业的设计中,应充分

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尽可能让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我设计,自我控制,自我解答,真正让作业成为学生发展的需要,让作业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乐事、趣事。例如,小数乘除法的作业中计算较多,形式单调,学生往往不喜欢做这样的作业。在作业设计时,我把自主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收集生活中有关小数乘除法的例子并进行作业。有学生设计了这样的题目:“爷爷的药瓶标签上写着‘0.1mg(毫克)×200片’,而医生的处方上写着‘每天3次,每次0.4mg,服用8天为一个疗程’,请你帮爷爷算一下,爷爷的这瓶药,够不够2个疗程?”学生对自己“创造”出的习题很感兴趣,练习也更投入、主动。看来,从学生自己的需要出发,让学生当一回作业的“导演”,或许能有意外的收获。

(五)从个体走向互动

以往的作业都片面强调独立思考,没有将合作作为重要的素质来培养,如果设计能让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家长之间、学生和老师合作交流的作业,定能增强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如一些学生不能独立完成的作业,可以让家长参与到作业中来,这样学生既可以学到知识,又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得作业具有浓浓的“亲情感”。再如设计一些“我和妈妈比口算”、“我和爸爸妈妈比解应用题”等作业。让学生在这种具有亲情的环境中,学会交流、合作,让知识、技能、情感都得到发展。学生间合作的作业可以是做一项社会调查,办数学报之类的作业。在这类作业中,学生既分工,又有合作,大家出谋划策,彼此信任,互相帮助,在互动中促进了交流,在交流中学会了合作。

(六)从封闭走向开放,在开放中增强创新的意识

传统作业是制造标准件的工具,它给学生展示了这样一个误区,那就是任何数学题,它都具有完整的结构,包括适量的条件、惟一的答案、相对程式化的数量关系等。而现实生活中,几乎没有哪一个问题拥有的条件是恰好的,问题的答案有时也并不惟一。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适当改造封闭性练习,设计“开放性作业”,留给学生创新、发现的余地,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打破思维定势,让学生在“多种解法”或“多种答案”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如:一年级认识人民币后让学生把一张5元的纸币兑换成零钱。这样的开放题以教材为依据,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促使学生灵活调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通过不同的方式、选择不同的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面临的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不断品尝创新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创造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七)从单一走向综合,全面发展学生素质

学习的过程是育人的过程,也是思想受到影响、熏陶的过程,《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看来,数学应该由单一封闭走向综合,在设计作业时,可以多融合社会、生活的热点现象。学生在解题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以小见大,养成良好习惯,成为具有优良品质的人。

如:在作业中渗透节约用水的意识。“我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大家应倍加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据测试,拧不紧的水龙头每秒钟会滴下2滴水,每滴水约0.1毫升。小明在洗手后,没有把水龙头拧紧,当小明离开4小时后水龙头滴了多少毫升水。水资源的紧张,是我国乃至世界都面临的问题,提倡人人都节约用水,通过一些具体数据的体验,使同学们感受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无形当中注意到平常的行为习惯。

上一篇:有关学习钢琴的优秀英语作文下一篇:人大工作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