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的灶台-诗歌

2024-05-06

外婆的灶台-诗歌(精选6篇)

外婆的灶台 篇1

她好像有神力一般,什么都会,什么都懂。

逢年过节,外婆总是最忙的那个。她会提前一天就买好所有的菜,然后第二天,天蒙蒙亮就开始张罗着,洗菜,杀鸡,切肉……我就跟在外婆后面,里里外外地跑,直到打碎了一个杯子或是放走了狗,这个时候,我往往会被外婆赋予新的任务——折元宝。怎么说呢,其实和折纸船差不多。但元宝是亮闪闪的,纸船是不亮的。要折的元宝可多了。大约两摞一厘米的锡纸,全部要折成元宝的样子。我有了事干,自然也就不跟着外婆跑了。折的这些元宝最后都会分成几堆烧给祖先。

祭拜祖先的时候,外婆有很多讲究。

在这些问题上,我是不敢顶撞外婆的。

蜡烛,鱼头摆放的方向,包括筷子的朝向,酒杯与酒杯的间距,一行要摆几个,诸如此类,个个都有讲究。尤其是用膳期间,是绝不能碰凳子的,哪个小孩不小心擦到了凳边是要被打屁股的。这段时间,全家老小都要来拜祖先。同时要说一些愿望和保佑的话,祈祷平安幸福。外婆没上过学,但她特别会说,我们一家就外婆的话最多。同时,外婆会为祖先们倒两次酒,这酒其实是用红糖水调的,却也有模有样。等一切都结束了,蜡烛没燃尽也不急着吹灭,就把它们连着刚供奉过的菜一起挪到灶台上。

潜移默化中,我对外婆的灶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我看来,那是全家唯一的福地。因为全家的饭菜都来自那里,哪怕是烧一壶水,也离不开灶台。

外婆家的灶台上错落地镶嵌着三口大锅和一口脸盆大小的小锅,竖着烟囱。烟囱一词总能让人想起炊烟袅袅,想起“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诗词里美丽的意境。这个平凡人家的灶台,由于经年累月的使用,烟囱上布满斑驳的黑色印记,或浓或淡,如同外婆脸上的褶子,或深或浅,藏着岁月写下的故事。灶台上的锅比现在的不锈钢锅大得多,我还记得每年过年,外婆把大锅拿下来时,堆积了一年的草木灰,错乱地半悬在大锅后面,于是就有了外婆拿着厚硬板纸,在院子里卖力地清洗锅子的场景。

到了过年时节,灶台可就更热闹了,锅里或炖着肉啊、鱼啊,或翻炒着花生、苞米等,长辈们在灶台前忙活来忙活去,小孩子们在灶台前偷探着半个脑袋,瞅准锅里的熟食一把抓了塞嘴里跑开,年味也就在这忙碌闹腾中弥漫开来。临近年边,外婆总会把灶台里里外外打扫一番,再诚心诚意地供奉上些食物,请灶神,佑平安。这时,不懂事的小孩说了不该说的话,常会被外婆训斥几句,孩子心中便渐渐对灶神和灶台多了一份敬畏,对食物多了一份珍惜。我猜想,以前往往是一大家子住在一起,人口众多,平日里家中主勺的那位妇人要操持一大家子的口粮,知道辛苦,知道饭食来之不易。比如我外婆,在灶台前忙活时,常常一个锅煮着饭,一个锅熬着汤,还有一个锅炒着热腾腾的菜。

对我来说,灶台上我最爱两样东西。

一是锅巴。锅巴可不是那么好做成的,必须要饭烧得刚刚好,在白米饭的周围才会有一层金灿灿的锅巴。火过旺,锅巴就变成黑炭了;火过小,根本结不了锅巴。这锅巴可以直接吃;也可以弄成小块保存在罐头里,想吃了,拿出来,开水一泡,别提有多香了。

二是烤番薯。番薯一定要自己种出来的才好吃,烤的时候也不能太贪心,要选中个。大了怕心没熟,小了怕只吃到个壳。这番薯要用带着余温的灰烬慢慢烤,烤出来才香。心急是绝对吃不到的。小时候,外婆做完晚饭,便会偷偷留几个番薯在零星的火堆里。这事是不能让哥哥他们知道的,倘若知道了,我一个女孩子家是抢不过他们的。外婆烤番薯没有固定的时间点,但她总会在开饭前提醒我留个小肚子。

不夸张地说,我的童年就是在暖暖的灶台上度过的。

我想许多许多年以后,闭上眼睛,我依旧能感受到火苗欢腾跳跃的温度,能看见外婆忙碌的身影。

(指导教师:刘旭)

泪花中的外婆诗歌 篇2

那些被您诉说的往事

还在风中吟哦

受过如此多的苦难

不怨恨出生的不幸年代

小小的女儿身因贫瘠遭弃

拽一朵蒲公英随天意落降

新家给了乳汁呵护的温暖

如果就这样成长是多美幸福

梦刚刚抬脚又转变了方向

黑夜荒野路无数条好似魔鬼的爪心

逃不脱命运的纽扣,我说您一定很恐惧

不,你说比恐惧更可怕的是饥饿与寒冷

莲花落。曲不离板板不离曲一家一户挨门而过

腔调委婉动听抑扬顿挫我有点着迷

阿婆原是天生的艺人大字不识

却读懂这人间辛酸寒凉的文字

年岁久了一切切风淡云轻娓娓语

故事里的主人公跨越半个世纪的殇

电灯电话楼上楼下无法想象的口号

逐一实现你满足疼爱的儿女有了儿女

时光总是吝啬,未来及......我禁不住哭泣

我们想念外公外婆诗歌 篇3

外公今年100岁,外婆90岁了,记得外婆冬天过逝的外公几个月后也陪伴外婆走了,外公是

长沙九之堂的一名职员,外婆是一名乡村主妇

外公外婆的家在湘潭县麦子石万利大队镇南村

当时万利大队有一所学校名叫万利小学

妈妈就在那里教书 妈妈教数学自然唱歌还有图画

我们三姐弟平时跟妈妈一起住到学校

礼拜六礼拜天还有寒假暑假回外婆家

外公名叫陈敬清,外貌清瘦矍铄。外公和我们在一起的时间很少

退休后我们在一起的日子多些了,外公话少耿直善良能写能算

规矩多,外公总是教我们早睡早起,有空就要学习

做些简单的劳动,外公教我们平时坐有坐相、站有站相

吃饭时不能走动,一定要端起碗来不可在碗里随便搅拌

听妈妈说,过苦日子的时候当时粮食好少人们吃不饱

有时候外面的野菜都摘光了,外公为了节省粮食把节省下来的粮票寄给

正在株州二中读书的妈妈,妈妈长胖了可是外公因食物太少患了水肿病

我们敬佩我们的外公,他身上闪亮的光芒是我们的榜样,照亮我们前程的方向。

外婆名叫刘顺银,外婆和我们的时间比较多一些,我们仨姐弟是

外婆妈妈和舅舅带大的。外婆温柔脆弱,相貌漂亮。她一生勤劳朴实,任劳任怨

外婆做事慢条斯理,不停不息,外婆的个性遗传到我身体里。我们最喜欢

外婆和舅舅种下的屋后的菜园,那里是我们小时候玩耍的小园林,那里的宝贝可多呀

留住灶台间的火光作文 篇4

又到春节了,我回到了奶奶家,看着通往家乡的柏油马路,一切的一切似乎变了,却又似曾相识。直到看到那熟悉的灶台,我才知道,一切依旧。

小时候,我生活在奶奶家。那时候的我,常常上天抓鸟,下河摸鱼,无一不通,整天在村子里疯来疯去,小小的村庄溢满了我的欢声笑语。那时的我成了奶奶最繁忙的“工作”,她必须一刻不停地跟在我的身后,像我的`一条尾巴。奶奶说只有在她烧火时,我才会安静地待在她身边。家里的灶台是用土搭的,一口硕大的铁锅架时常在上面。奶奶说这土灶的年头可长了,我爸爸没出生之前就搭了。记忆中,我总爱在奶奶烧火的时候,依偎在奶奶的怀里,看着奶奶时不时地向灶里添加木柴,灶中的火舌贪婪地触摸着锅底。不一会儿,就能闻见锅里飘出的阵阵饭香。

冬日的早晨,天亮得很晚,在阵阵轻微的声响中,睡眼惺忪的我看向厨房。果然,灶台间亮着火光,光亮把奶奶的身影投到灶台后的墙上。她只专心地看着火势,仿佛世界上再也没有任何事可以影响她了。家中的饭菜由奶奶承包,每每吃进嘴里,总有一种难以忘怀的味道。即使之后我回到城市,也再没有尝过比那更好的味道,不知道是因为灶台的缘故,还是因为奶奶。

我太久没有仔仔细细地看过奶奶的面庞了,仿佛是突然之间发现她的头发白了,腰也弯了,像村子湖边那一棵老柳树。这时我才意识到,时光在她的身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

我让奶奶帮我做一碗面,她二话不说便答应了,慢慢地走到灶台边,像我记忆里的一样:取锅、接水、烧火……只是动作略显笨拙。看到那熟悉的火光,我不禁湿润了眼眶,直到尝起那碗面,我才又想起那熟悉的味道。原来,这就是奶奶特有的味道。

母亲与灶台 篇5

一方灶台,承载了一个家的温暖,也见证了母爱的伟大。在外漂泊愈久,思乡随之愈浓,几回梦见母亲在灶前煮炒最可心的饭食,思家的情愫,总在母亲温馨的灶台盈萦盛开……

——题记

记忆里老家的灶台是用土块堆积起来的长方体,在表面刷一层厚厚的红土皮子,抹的油光滑亮 ,上面一左一右正好可以安两口大锅,下面鼓风用老式的风箱。灶台的一边放着一口大水缸,如果冬天天冷的话,还会摆上一口盛满酸菜的缸,旁边堆积一些晒干的麦秸,荞麦秸,是灶膛里生火用的。

灶台上也摆放着一些常用的炊具,而且都是些必备用的炊具,随着岁月的洗礼,这些被母亲洗涮干净的炊具,也抹上了深深的色彩,逐渐和灶台的颜色浑然一体,绝对不是铁锈,而是岁月的痕迹。摆在灶台一脚的锅铲子,汤勺,漏勺,还有洗锅用的笤帚刷子无意间散发着亲切的味道,那是母亲长期做饭与灶台锅具,柴火磨合出来的味道。它们与锅日夜相伴,彼此在岁月流逝里为我们做出最可口的饭菜。在我的记忆里,那一把刷锅的笤帚,母亲换了又换,已不知换了几次,用到最后只剩个笤帚柄的时候,母亲才让它和灶台依依告别。

由于母亲没有女儿,所以嘛,帮母亲做饭以成了我这做长子的专属权。每次做饭或者蒸馒头的时候,我在一旁打下手,主要是烧火,那时候我可爱烧火了,一边烧火一边看金庸,古龙的小说,是最美的一件事。不过有一次差点酿成火灾,记得那时候母亲要我烧开一锅开水,我一边烧水一边看书,由于金庸小说里的故事情节太吸引人,不知不觉忘记了添柴,导致灶膛门口未燃烧完的火薪掉落在旁边的干柴了,顿时燃起了熊熊大火。当我发觉的时候燃烧的很大,我被吓傻了,不知所措的杵在一旁发呆,母亲正好赶过来,及时扑灭了火,如果母亲不回来,那天可能厨房就烧没了,现在想起来都后怕。

那时候家穷没有盘碟,多用大白瓷碗装菜。故乡餐桌上最为常见的就是洋芋菜。母亲把切好的洋芋条,红葱段放在一边,用条锅铲挖少量凝猪油,再用调羹滴几滴胡麻油,甩落温热的锅里。洋芋菜炒至半熟,母亲开始掺水,用长柄塑料瓢舀水,“嘁喳”两声,母拿着勺子,滴了复滴,意犹未尽……锅里油少,那年头没有钱买油,所以多放水不会将菜烧焦。家乡的水甘甜纯美,洋芋又是纯天然绿色食品,母亲信手炒出的洋芋菜菜仍异常鲜美。

记得小时候刚学着帮母亲烧火的时候,看着灶膛里燃烧的熊熊大火,却不知怎样去添柴,只是一味的往里面塞干柴,本来烧的很旺的火,顿时被我这样一顿猛塞,压的死死的,不见一点火焰,只见浓浓黑烟直往外冒,熊的我眼睛都睁不开,在一边咳嗽干着急。母亲在一旁看着我如此狼狈的样子,就对我说“火心要空,人心要公”,要把柴火支起来烧,那时候不懂得母亲说的这句话,在我的理解上就是柴少添点,让火空心。我按照母亲的说法开始添火,在灶膛里掏出多余的柴火,用火棍子把干柴支起来,让火空心,看着火还着不起来,一世情急忘记了旁边的风箱,直接用嘴对着灶膛口吃气,突然,火苗从灶膛口猛的一下子蹿出来,顿时闻到一股头发烧焦的味道,我赶紧跑到一旁的镜子上一看,眉毛,头发被烧的散散乱乱。现在有时候回想起来,想想当初狼狈的样子,忍不住的笑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也逐渐明白了母亲说的那句话:柴火中间空起来才能使火能接触到更多的氧气和空间,让火烧的更旺;做人应该把公道放在首位,才能无愧于心。

记得小时候在老家,腊月二十三是祭灶的日子,也是小年,这一天母亲起的特别早,天还没有亮,就开始打扫庭院,收拾完庭院后,到灶台前上一炷香,献一小碟馒头,水果。然后开始忙碌一天的活计,根据故乡的风俗习惯,这天母亲在灶台上做一锅可口的浆水搅团,在炒一大碟子酸白菜。不过至今每次回家,逢腊月二十三,母亲依旧做浆水搅团,至于这天为何要吃搅团,记得母亲曾经说过,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以忘却了。这天晚上吃过搅团,天快黑的时候,母亲要我和弟弟跪在灶台前烧点纸钱,意思是送灶爷升天,母亲在一旁嘴里念叨着“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的口诀。

等到腊月二十七八日左右,农村就开始油炸东西,蒸年馍。炸丸子、炸油饼子、炸油条、炸荞面鱼等。这几天格外的忙碌,母亲总是起早贪黑,忙里忙外,准备过年的食物。母亲在这几天里,不管是蒸年馍还是炸麻花,油饼子,都先把做好的东西敬过了灶君,才可以一家人分享,美美地吃起来的。

现在,我不再相信这一些事情,但我还是会祈祷和跪拜,因为我在向每一个期待跪拜,都是在祈祷母亲的`平安,家人的平安。而每到新年的第一天早晨,我都会随着叔叔伯伯给村庄上的老人们拜年磕头去。一直在外工作,和村子里的老人家见面少了,而春节成了我和亲爱的乡亲们拉呱家常的最好纽带。走到哪里啊,我都忘不了淳朴的乡亲,忘不了生我养育我的黄土地。

如今,老家的灶台早就换成水泥砌成的了,上面也贴上了瓷砖,比原来干净明亮多了,也失去了往日的颜色,只是很少用了,让沼气灶,电磁炉替代了灶台。每每一进腊月,我就在心底默念着:寒假赶快来临吧,我要回老家帮着母亲蒸馒头包水饺去,再在灶台边拉起风箱,看着母亲在灶台旁忙碌的身影,然后慢悠悠地烧火,闻着熟悉的馒头香,感受着母亲的挚爱。

去年回家,看着母亲一如既往穿梭在灶前,手脚依旧利索,只是两鬓漫出几绺霜发,腰比以前更加弯了……

如今,生活殷实了,炒完菜后,节俭惯了的母亲仍不忘将锅壁的油星用饭或面汤过净,或是用馒头擦干净……

学校食堂油烟管道及灶台清洗方案 篇6

第一、二食堂油烟管道及灶台清洗方案

一、油烟管道长期不清洗的危害性:

经我公司施工人员对学校油烟管道现场情况的调查了解证实,该管道久未清洗,油烟管道由于在使用过程中,被油烟所污染,导致管道堵塞,这样油烟中的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就会长期滞留在厨房内,随空气侵入人体呼吸道,进而引起食欲减退、心烦、精神不振、嗜睡、疲乏无力等症状。与此同时,油烟管道成为厨房极大的火灾隐患,一旦有火星窜入油烟管道,极易酿成火灾。我们这次清洗的真正目的就是为了避免火灾的发生,同时给人们带来身体健康。

二、经我公司施工人员对现场的反复考察,推敲,特制定化学清洗与物理清洗结合的方式进行施工:

1、将需要清洗的厨房排风扇全部拆除,放于指定位置,并用塑料加厚薄膜、胶带将风口封住,避免烧坏电机。

2、在油烟管道下端安装变通式下水管道,直接将清洗管道的污水接入地下污水井,避免二次污染。

3、将油烟管道上端的顶盖拆除,便于直接作业。

4、将高压清洗机的进水管置于含有保型除油剂的大塑料桶内,出水口(水枪头)部分改装为旋转式喷头。为避免喷头由于压力过大在管道内不稳定,将其下端悬挂重物保持平衡,然后放置在垂直油烟管道内后开动机器,这样除油溶液就可以喷洒在油烟管道内壁,自上而下,直到一楼。压力大小可以根据清洗的需要进行调控。大约浸泡30分钟左右,在化学力的作用下,油垢自行脱落,反复冲刷多遍,再用清水冲洗。因每条管道内部中间有隔断,故每条管道清洗需多遍。

5、清洗完成后将拆除的排风扇安装完毕,基本保持住厨房内无污染。

三、工程工期:工期计划需要

天,施工时间为

四、油烟管道及灶台清洗收费报价:金额(元)清洁工具及药剂

人工费

税金

总计

五、备注:

1、需要贵单位无偿提供水电等必要的工作条件;

2、需要贵单位对现场已有损坏的东西如实告知。

扬州市隆飞后勤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上一篇:阿木古郎第二小学2013年度德育工作报告下一篇:定**·莫听穿林打叶声(宋·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