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下册教学总结

2024-06-11

九年级历史下册教学总结(共11篇)

九年级历史下册教学总结 篇1

时间过得飞快,一转眼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圆满结束了,回顾本期的历史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千方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方法,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思想,注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营造师生平等、互助合作、共同探究的教学氛围。认真创设历史情境,让历史贴近学生、贴近生活,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历史教学联系实际生活,提高学生学史用史的能力、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历史书籍,上网收集、查询历史资料。关心、了解、爱护每一位学生,做到因材施教,注重帮助学困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本期学生面临升学考试,思想比较复杂。针对学生实际,我通过各种方式全面了解学生,加强师生沟通,开展赏识教育。及时反馈信息,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耐心细致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积极引导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掌握知识、提高历史学科能力,不断进步。

利用各种辅助教学手段,优化历史课堂教学增强直观效果,提高学生兴趣。积极开展活动课教学,通过活动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认真抓紧、抓好历史常规教学工作,做到开学有计划,期末有总结,课课有教案。平时,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钻研教材,研究教法,结合实际写好教案。尽力上好每一节课,向40分钟要质量。课后,及时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

创新历史复习方法,提高复习效果。本期在学完新课后,重点抓好历史总复习教学。一是重新梳理以前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二是进行专题归类复习;三是利用往届考卷辅助历史复习;四是讲练结合,搞好阶段复习检测;五是教给学生好的复习方法,进行学法指导。

九年级历史下册教学总结 篇2

一、以人为本, 温情教育

目前有一种很时尚的说法———人性化管理, 是由现代行为科学演变出来的一种新的管理概念。随着知识时代的来临, 合理开发人的内在潜能已成为现代管理的重要课题。人性化管理是一种以围绕人的生活、工作习性展开研究, 使管理更贴近人性, 从而达到合理、有效地提升人的工作潜能和提高工作效率的管理方法。笔者套用这种理念, 把以学生为本, 以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为手段,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以达到高效教学效果称为“人性化教育”。通过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 笔者深深体会到历史与社会是一门感情学科, 学生对这门学科有感情了, 才能学有所成。而要使学生对这门课有感情, 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是教这门学科的老师有人情味!无论是课堂上还是课外都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 将之有机渗透到教学实践中去, 从每一件小事做起, 切实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比如, 笔者任教所在地是农村, 大部分学生家长有给子女送饭菜的习惯, 有的家长一到教室门口就大喊学生的名字, 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 而有的家长则默默地等在门外, 浪费了大量时间, 同时也由于家长候在门外而使学生无心听课。于是笔者每接一批学生便规定:以后如有家长来送菜, 学生可以不跟老师打招呼, 只要悄悄走出去以最快的速度跟父母见个面就回教室继续听课。另外, 课堂上如有学生临时要上卫生间也可不必报告, 快去快回即可, 此举从根本上关心学生的需要, 富有人情味, 深得学生欢迎, 师生感情也大为增进。

二、活跃气氛, 营造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能够把少年拴在你的思路上, 引着他们通过一个个阶梯走向知识, 这是教育技巧的一个重要特征。”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是最有效的, 因为有压力的被迫学习是一种痛苦, 而轻松愉快的自觉学习则是一种享受!笔者有一句口号:社会课上回答错了不脸红!因此胆子再小的学生也敢举手发言, 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无拘无束, 可以畅所欲言, 思维能够被最大限度地激活, 创意的火花就会不断闪现, 正如古人云:“乐思方有思泉涌。”而教学语言更是教师开启学生心灵、引导学生开启知识宫殿大门的金钥匙,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 它“在较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马卡连柯则说过这样的话:“同样的教学方法, 因为语言不同, 就有可能相差二十倍。”教师用幽默的方式阐述严肃的真理, 比直截了当提出更能为学生所接受。生动幽默的语言充满睿智, 极具感染力, 能紧紧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 笔者的课堂上时常充满了欢声笑语, 45分钟在不知不觉中度过。在此基础上营造各种情境, 继而诱导学生在阅读中品味, 在愉快中记忆, 在思考中创新, 在失败中反省, 在探索中提高。

三、大胆创新, 灵活施教

“一个学生便是一个世界”, 每一届学生都在发生变化, 如果教师抱着“以不变应万变”的念头, 用多年的老经验和压制手段, 消极对待满脑子“肯德基”“因特网”, 嘴边挂着“帅呆了”“酷毙了”, 在家是“小皇帝”“小公主”却又初具独立意识的初中生, 显然只会四处碰壁。教师应该敞开心扉, 以平等的心态和学生交流, 只有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 知其所想, 给其所需, 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他们喜闻乐见的教案, 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 采取适合学生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的教学方法, 才是学生最为欣赏的。比如学生不交作业, 一般的教师肯定认为其学习态度不端正, 轻则批评重则惩罚, 但笔者每接一批学生就会立下一个规定:如果学生某天不想做社会作业可以不做, 只是事不过三, 但当学生想做了就得全力以赴不能敷衍了事, 否则要受罚;教师布置了三道作业, 学生可以做两道或一道, 但要表现出最佳水平, 否则就取消特权;下发新的学习资料时, 笔者从不把后面的答案撕下来, 并且规定当学生觉得需要参考一下时允许看答案, 不算抄作业。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一定要说话算话, 赏罚分明。也许有人认为这样的做法不可行, 但实践证明, 效果很好!用学生的话来说是:“人心都是肉长的, 老师如此相信我们, 在这样的老师面前耍无赖会觉得不好意思!”

四、赏识学生, 宽容以待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 而在于唤醒、激发、鼓舞。”每一个赏识的目光、每一句鼓励的话语都是师生情感沟通的催化剂, 教师充满激情的一句赞扬有时能让学生找到自信, 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也会因为教师的亲切而连带喜欢上他 (她) 的课。教师的宽容大度更能感化学生的心灵, 外国有句俗语:年轻人犯错, 连上帝都会宽容的。更何况是孩子呢?学校是一方净土, 孩子的心灵是净土中的净土, 在这片洁净的土地上没有邪恶的种子, 有的只是天真纯洁和无心之过, 所以教师要允许学生犯错。这个学期开学不久, 笔者就发现坐在后排的一名男生上课时经常传递纸条, 笔者多次用眼神示意他停止这种行为, 但他照写不误。笔者不动声色, 有一次等他写得差不多了就绕过去一把把纸条拿过来顺手放进讲台上的一只袋子里 (其他学生都未发觉这一举动) , 然后若无其事地继续上课, 这名男生顿时坐立不安, 那魂不守舍的样子使笔者意识到纸条上的内容对他来说非常重要而隐秘。笔者一边讲课一边琢磨着该怎么处理, 快下课时, 趁着其他学生正在做作业, 看着他那无奈又焦虑的眼神, 笔者决定原谅他这一次, 于是当着他的面把没有看过的纸条撕碎扔进垃圾桶, 只对他轻轻说了一句话:“不要再有下一次。”他长舒一口气, 使劲点点头, 从此在课上认真听讲, 积极举手发言, 认真完成作业。笔者通过这件事认识到:宽容是一种拯救!

五、学生评鉴, 师生双赢

学生评鉴近年来比较流行, 但它通常只作为学校行政部门的一项管理手段, 受到上级领导的青睐, 对于学校教师和学生实际意义不大。学校在实施学生评价的过程中, 管理主义的倾向大行其道, 评价的教育价值却常常被蒙蔽。国内外许多研究都只是把学生评鉴运用在高校中, 而笔者所指的“学生评鉴”是指九年级学生根据自己的标准进行的一种自我评价和对任课老师的教学表现所作的书面评价, 还包括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下面摘录几段评鉴以飨读者:

(1) 进入初三以来, 我对社会这门学科的兴趣越来越浓, 学起来也比其他科目轻松, 林老师上课很有趣, 总是面带笑容, 鼓励我们举手发言, 让我们学到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她的教法也别具一格, 看似东拉西扯, 其实句句点到中心, 让我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上课。

(2) 这段时间的学习让我学到了许多知识, 自己出题目的方法真的很不错, 从一开始的50多分到80多分, 从讨厌历史到喜欢历史, 虽不能说成绩很好, 但有很大进步, 我要继续努力, 争取更好。建议多一些师生互动也许效果会更好。

(3) 老师, 现在已经是全面复习阶段了, 这些天你都在给我们练习定角度的题目, 作为课代表, 我觉得有义务向你提出:我们也应该多练选择题, 特别是有些较灵活的题目。关于PRED方面的题目我还是比较薄弱的, 大多数同学也是如此, 希望老师再找几个综合性强从多角度考虑的题目给我们练。

这样的评鉴还有很多,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借助学生评鉴来客观全面地认识自身在教学中的优点与不足, 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学生评鉴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这种师生间的良好沟通有利于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有利于体现教育公平, 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说出心里话以及对教师的希望, 以此来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取得的教学效果非常好。

初中九年级历史教学体会 篇3

关键词:历史教学;问题导向;自主性;归纳演绎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5-0181-01

在初中九年级的世界史教学中,我们首要的任务是破除学生因对世界史的陌生而产生的畏难情绪,并培养起学生对世界历史的学习兴趣。首先,我们要告诉学生们,《世界历史》这本教材的编写体例和我们已经学习过的《中国历史》大同小异、异曲同工,整个历史发展主线也同上所述,是按照马克思主义唯物历史观的原则来编写和排定的:历史主线和文明发展顺序遵循原始社会及氏族组织的演变————亚非欧的奴隶制文明和青铜时代————采邑制及亚非欧的封建化————古代东西方的战争及文明交融————古代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欧美的资产阶级革命与殖民扩张————工业革命————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等这一历史主线。再结合我们已经学习过的中国历史的主线: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农业文明————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和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与革命————新民主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进行横向比较,让学生在横向比较中找到那种熟悉感,因熟悉而破除陌生与畏难情绪,同时也明确了九年级世界历史的学习主线,对学习世界历史有了一个宏观的轮廓概念。同时,在具体的日常历史教学中,我们教师还要注重精细备课,精细化地进行教学设计,注意方式方法,既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要抓住知识重点,做到历史课堂既欢声笑语,又知识严谨,主题突出。

第一,我们要创建问题导向型历史课堂。问题导向型课堂的优点在于能突出教学重点,帮助同学们集中思维重点和思考视角。比如在教学四川教育出版社的《世界历史》(上)第一课《人类的形成与文明的曙光》时我是这么引导学生学习的:“请同学们先把课文通读一遍,读的时候拿着笔,在你们认为应注意的地方做好标记,这是同学们的任务;老师的任务是在黑板上写出几个问题,等同学们通读完课文后,我们来一起追寻答案,好吗?”我板书的问题是:1.人是从何而来的?2.原始人类使用什么工具?和已学过的中国境内的原始人有何异同?3.原始社会组织是如何演化的?4.原始社会后期出现的贫富分化预示着什么?我们已学过的中国山东境内的大汶口人晚期墓葬所体现的贫富分化又预示了什么?他们有何异同?当学生第一遍通读完课文后,我引领他们带着问题去寻找答案,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很快解决了问题,但有一部分同学对已学过的《中国古代史》的内容已经陌生,回忆不起我国山东大汶口人的贫富分化状况及当时情形,我就帮助他们解决了这一问题。最后,又让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把课文通读了一遍,我再请同学们畅谈学习心得体会,很多同学都说到了“原来《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是如此的相似:石器时代,氏族组织,贫富分化,阶级产生,国家就要出现”等观点。在讲《中古日本与阿拉伯国家的兴起》时,我亦“如法炮制”:首先给自己下任务:提问题;给同学们下任务:通读课文并拿着笔勾画圈点,通读完课文后我们一起去“追寻”问题的答案。我提出的问题是:1、日本是哪时候进入奴隶制时代的?那时我国处于哪一历史时期?这说明了什么?2、日本是哪时进入封建时代的?通过什么变革进入的?我国又是哪时候进入封建时代的?两相比较,这说明了什么?3、对于阿拉伯,你们知道些什么?请列举出来。阿拉伯的兴起跟哪一宗教有关?学生们通读完课文后,基本都能确定这几个问题的答案了,就是关于“日本进入奴隶制时代的公元3世纪我国处于哪一历史时期”仍不甚了了,我是这么做解答的:“公元220,曹操之子曹丕废汉献帝自立,东汉帝国灭亡,三国时代开始。请问:‘公元220年处于哪一世纪’?”学生们经过思考,都答出:“公元三世纪”,并都表现出自然而然的恍然大悟的表情。我再追问:这说明了什么,请讨论后作答。同学们经过讨论后,并结合日本在公元646年经过大化改新才进入封建时代的史实,得出结论:古代中国比日本先进得多,日本是我们的学生等观点。更有善于总结归纳的学生指出:“古代中国不论哪一文明形态都比日本先进得多,出现得早,日本正是借鉴和学习了中国的先进文明形态后才进行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变革,才得以不断进步。甚至可以说,古代中国的很多文明形态,比世界上其它国家和地区都出现得早,水平更高”。对于如此精绝的回答,我和其他同学都回报以热烈的掌声以示感谢和激励。

第二,作为九年级历史教师,我们还要直面中考,直面现实,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做好历史知识体系的储备工作。历史是由很多个历史时期、很多历史人物、很多历史事件交织发展而来的,我们初中阶段学习的历史属于“简史”性质,有很多个知识点需要学生去学习,去解决,去记忆,去掌握。如果我们历史教师不能引领学生学会综合思考、归纳分类、总结整合这些知识点的话,我们自己和学生都会有一种越学越散、一盘散沙的感觉。我们学习历史就像沙里淘金,在千年历史长河中,从很多金沙中不断筛选出一个一个历史知识点,并把它们融化提炼,做成一个一个的知识板块,归纳总结成历史知识体系,做好知识储备,才能养成学生综合思考、归纳总结的习惯,习惯成自然,自然成能力。比如学习了《古希腊雅典的民主政治》和《近代欧美资产阶级革命》这些内容后,我们就要引导学生善于去分析和比较古希腊雅典的民主政治与近代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后英国、美国、法国等确立的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异同,并从欧美近代民主政治体系中追根溯源,找到古希腊雅典民主政治的“影子”和基因,并“倒查”追寻近代欧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与欧洲中世纪工商业城市和自治城市的关联。通过纵向比较,综合思考,定向分析,我们既能把已经学过的有关联的知识板块联系起来,同时,这也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分析比较、归纳总结的知识体系整合过程。

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篇4

一、俄国十月革命

1、革命爆发原因和背景:一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苦难;(了解)

2、二月革命时间:1917、3(俄历二月)(了解)

3、二月革命结果:-沙皇专制统治,出现两政权并存工人士兵苏维埃,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重点)

4、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重点记忆)

二、十月革命的经过

1、爆发:(识记划线部分)

2、胜利:1911月71917年11月8日凌晨,攻占冬宫

34、措施:A、政治上: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

B、经济上: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企业收归国有,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

C、外交上:同德国、奥匈帝国议和,退出一战。(了解)

5、迁都:彼得格勒→莫斯科

6、巩固政权:经三年国内战争,1920年取得胜利

7、3年国内战争(1918-1920),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内容:实行余粮收集制,征集农民手中的粮食和其他农产品,对中小企业实行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

8、十月革命的性质及意义

(1)、性质:第一个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重点)

(2)影响(意义)A、是人类历第一个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B、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C、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D、开辟人类历史的新纪元。F、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9、请比较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的不同。

名称 时间 性质 革命任务 结果

二月革命 1917年3月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沙皇专制统治 出现两政权并存

十月革命 1917年11月 无产阶级革命 -临时政府统治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如何区别“沙俄”、“苏俄”和“苏联”?

(1) 沙俄:1547-1917年,指的是二月革命前沙皇统治时期的俄国。

(2) 苏俄:1917-1922年,指的是十月革命后至1922年苏联建立前的苏维埃俄国;

(3) 苏联:1922-1991年,指的是1922年12月,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后的简称,1991年苏联解体。

(4)俄罗斯:1991——现今

一.列宁时期的探索 经济上: 实行新经济政策(19)

1、背景⑴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⑵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经济⑶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满(重点)

2、内容⑴农业方面:取消余粮收集制。⑵工业方面: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一些中小型企业。⑶贸易方面:恢复自由贸易。(了解)

3、成效⑴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⑵巩固了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

政治上:1922年苏联成立。(1922-1991)

最初加入4国: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

4、思考:苏联经济政策的调整给我们什么启示?经济政策的制定一定要从基本的国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不断调整经济发展战略。

二.斯大林时期的探索

1.经济上:⑴实施第一、二个五年计划⑵重点:进行重工业的建设,进行农业集体化建设

2、政治上:斯大林模式1、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3、特点: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4、评价:(有何利与弊?)

⑴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对苏联工业化和国防力量的加强发挥了重要作用

⑵但这一模式也具有严重的弊端:第一,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第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忽视质量;第三,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损害了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第四,经济发展粗放,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

5、历史启迪:⑴制定经济政策时,要从实际国情出发,实事求是;(2)保证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协调发展, (3)经济发展过程中,要与时俱进,不断调整经济发展的战略(4)要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改革经济管理体制。(5)社会主义建设应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第二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西方世界

第3课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一.巴黎和会

1、时间: 191月至6月

2、目的: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的世界作出安排。

3、.地点: 巴黎凡尔赛宫

4、参加国: 27个战胜国

5、主宰国: 英.法.美(三巨头)

5、结果:签约

①《凡尔赛和约》(对德和约)②对其他战败国和约 《凡尔赛和约》的主要内容:

领土:由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

军事: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拥有空军,陆军人数不得超过10万;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

政治:德国承认并尊重奥地利的独立。

赔款:由协约国设立“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

殖民地: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和会的性质:是战胜的帝国主义列重新强瓜分世界的一次分赃会议,从《凡尔赛和约》关于殖民地问题的规定最能体现出来。

6、对中国的影响:《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这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引发了反帝国的五四运动,中国政府代表最终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帝国主义列强实行的外交政策是实力外交政策,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国际地位低下,在外交上没有任何权力,任人宰割。

7、(启示:属于强权外交,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要提高综合国力等。)

8、作用:凡尔赛体系建立1919年~1920年,战胜的协约国集团同德国、奥地利、土耳其、保加利亚等战败国分别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8、国际联盟建立

时间:1920年1月 地点:日内瓦 主宰国:英、法

实质:英法控制下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

地位:是世界上第一个国际性的政治组织。

二.华盛顿会议

1、背景: 美日在亚太地区矛盾尖锐

九年级历史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篇5

本学期我担任九年级1、2两个班的历史教学工作,为了更好的完成新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使以后的工作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顺利的进行,特制订本学期的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一.目的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了解世界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逐步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以及应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扎实系统地复习掌握好整个初中阶段的历史基本知识,为即将到来的中考做好充分准备,争取在中考中考出好的成绩。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讲授的《世界历史》下册,基本内容分为两部分。1.1917—1945年是十月革命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时期。2.1945年9月“二战”结束至今,是世界的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过渡时期。

以上内容,即是本学期新授的内容,另外,对初中三年的历史学习进行系统的复习更是这个学期的重要使命。

三.学生情况分析

两班的学生学习基础不平衡,存在的差生较多,所以本期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以便他们能够顺利通过中考。

四.教学措施:

1.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法环境。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理解分析回答问题,倡导学生参与教学,积极探索探究性的学习方式。

3.加强辅导,协调班级发展,以便每个学生顺利毕业、升学。

五.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新课教学:其中

第1---7周 18课时 讲授《世界历史》下册5---19课 第8周 3课时 指导基础训练

第9周 3课时 期中

第二阶段:总复习,其中:

第10-11周,6课时复习中国古代史

第12-13周,6课时复习中国近现代史

第14-15周,6课时复习世界历史

第16-17周,考前强化训练。

教师:洛万民族中

学覃芳芳

岳麓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 篇6

九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1

一.教材分析:

本期为九年级下学期,教材为《世界历史》下册,内容包括整个世界现代史部分,时间从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至20世纪末期。

(一)、基础知识部分包括:

1917年的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始了世界现代史时期。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国家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使资本主义世界在战后得到了短期的相对稳定,但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严重地打击了资本主义世界。为了摆脱危机,美国实施了罗斯福新政;意大利、日本、德国先后法西斯化。法西斯国家的疯狂侵略和英、法、美的绥靖政策,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以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而告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亚洲一系列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战后时期,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有了飞速发展,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瓦解。战后,在美国扶植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成了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对社会主义国家采取“冷战”甚至局部战争的政策,形成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对峙的局面。争取世界和平,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成为当代国际面临的重大问题。20世纪四五十年代,出现了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开始了第三次科技革命。同时,文学艺术得到迅速发展:反映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觉醒的亚非拉的文学艺术开始勃兴;在资本主义世界的文学艺术领域里,产生了各种流派,反映了社会的复杂面貌。

(二)、思想教育部分包括:

世界现代史教学,结合教材内容,注意向学生进行下列思想、观点和品德教育: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思想;社会发展的观点;改革奋进的精神;事物互相联系的观点;阶级观点和历史观点。

(三)、能力培养部分包括:

通过世界现代史的教学,培养学生的下列能力:在阅读教科书的基础上,对教材内容进行归纳、概括,编出提纲;简要记录教师讲课的内容要点;编出历史大事年表;在世界历史地图中,找出历主要国家的地理位置,填出教材中叙述到的主要国家、重要城市和重大战役的地点;在课堂讨论和小组讨论中,根据教科书或课外历史读物所提供的史实,说明自己的观点,并能对其他同学的发言发表意见;概述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事迹,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作出简单的分析和评价;比较类似的中外历史事件,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并作出简单的结论;联系当今世界和社会生活中遇到的某些重大问题,运用所学的世界历史知识,加深理解。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一)、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即了解世界现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以及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

(二)、要求向学生进行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教育,尤其是社会发展规律教育;进行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进行道德情操教育;培养学生具有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人类的和平、进步事业而献身的历史责任感。

(三)、要求教会学生初步掌握记忆、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和表述历史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德、意、日的法西斯化;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开始;第二次世界大战;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美国的霸权政策;欧洲、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第三世界的兴起;世界时局的新变化;现代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四.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学习历史课程的学习经验,能基本掌

握对基础知识的学习方法,因此重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理解、分析、综合能力,并切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本学期还要进行初中毕业考试,怎样帮助学生复习巩固以取得良好的成绩也是本学期的工作重点。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一)、课堂教学必须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全面完成历史教学的三项任务。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教学内容要突出重点;补充的内容,要适合学生年龄特征,要适度,不加重学生负担。

(二)、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讲究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以利于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要注意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还要注意同一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内容之间,中外历史之间,历史学科和其他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以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四)、要充分运用历史地图、图画、图表,还要积极创造条件,运用多种现代教学手段,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为了巩固教学效果,必须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复习和考核,复习要抓住线索,突出重点,弄清概念,活跃思路;考核要注重思想性和基础知识、基本能力。

(六)、课堂教学要和课外教育相结合,以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更好地完成历史教学任务。课外教育包括阅读通俗历史读物和参观、访问、调查等。

六.教学进度安排:

九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2

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历史学科教学质量为中心,坚持教育创新。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

以我校整体工作计划为指导,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形成先进的课程结构和创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着力打造高效课堂,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弘扬中国和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注重培养学生中考的应试能力。力争中考历史及格率达到65%以上,达优率在40%以上。

三、学情分析:

我任教的两个班,从上学期的教学情况分析,(1)班优生教多,但后进生也多,也就是说学生成绩两极分化严重。大部分学生思路比较活跃,但是学困生厌学情绪严重,且基础知识不够扎实;(3)班整体较沉闷,只有个别成绩优秀的学生愿意动脑思考,其他学生遇到问题存在严重的等靠思想,自己解决问题比较困难;但(3)班整体素质还可以,只是达优率不高。目前这两个班整体的中考气氛都不浓,没有紧张感和学习的迫切感。

针对以上情况,本学期我将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培训和教育,认识到中考的重要性和迫在眉睫的紧张感,使学生尽快进入状态,并尽快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上重点注重对基础知识的巩固,多注重对基础知识的强调,反复记忆及训练,再次基础上,对部分学生进行拔高训练。

四、复习计划:

(一)复习要求:

1、认真研读《历史新课程标准》与《考试说明》,切实把握中考历史的方向。

《历史新课程标准》与《考试说明》是历史教学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和准绳,是供复习时使用的主要参考资料。明确考试的范围要求、内容、要求,逐个单元、逐个知识点,逐条逐项地落实知识点。

2、仔细研究教材,落实基础知识和主体知识。

中考试卷相当数量的题目来源于教材,即便是综合题也是基础知识的加工、组合和拓展,只有讲好、学好、用好教材,发挥教材的优势,挖掘教材潜能,才能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历史学科的基础知识和主体知识是最基本的历史知识,它包括了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线索等。基础和主干知识是载体,是分析问题的依据,是理解、思考问题的依托,是解决问题的工具。为了更有效地记忆、掌握基础和主干知识,教师要教会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和线索,教会学生全面系统地阅读教科书,熟练使用教科书中提供的目录和大事年表,教会学生善于归纳和总结知识之间横向和纵向的联系与对比等。

(二)具体工作:

(1)、备课:

针对九年级的复习课,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理清单元阶段特征或专题特征,由学生自主完成基础知识的梳理。第二步,由讨论思考题组成。针对单元重点和近年来中考的试题,教师设计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题目。疑难点,尤其是热点、预测到的考点问题由老师引导分析、作出解答。第三步:巩固练习。学生完成本单元的试题,教师有针对性的讲评,巩固本单元知识的作用.这样通过上面几个环节,“梳理”、“探究”、“训练”三环节完成。第四步是课后反思。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相互交流,查漏补缺,共同进步。

(2)、上课:

高质高效的上课,在课堂上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随着命题思想的逐渐转变,中考改革的不断完善,对九年级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复习课,我们必须要从“细讲”过渡到“精讲”,讲要讲出新东西、新意境;从“演员”过渡到“导演”,充分发挥教师的“导”的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我们要教给学生主动学习的方法,要“授之以渔”,重点、难点问题要讲深讲透,把大量的剩余时间还给学生,提高学生的自主性,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限度的提高自习效率,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

(3)、习题与试卷训练:

科学的布置作业,体现层次性、代表性、典型性、针对性,力求做到举一反三。第二、要精选习题与试卷。强化训练主要体现以下原则:

①、适量性原则。事实证明,学生所做习题,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精做一定量的习题为。九年级阶段的复习,时间紧,任务重,学生的学习时间非常有限,为了在短时间内限度地提高学习效益,在选题过程中,要坚持适量性原则。要精选习题,让学生获得的学习效益。

②、整体性原则。本学期的复习阶段分为两个轮次。第一轮复习依据中考历史新评价按章节顺序进行知识梳理,指导学生完成每单元的基础知识;第二轮复习进行历史专题训练与综合卷测试。选题要突出热点、联系现实,以达到综合训练,提高能力的目的。

③、适应性原则。注重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把握,注重学生在知识迁移、问题思考和解决过程中表现出的能力、态度、价值观。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和能力的形成。

④、梯度性原则。同一年级或是同一班级的学生,在学习方法、知识水平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因此,在选题过程中,要坚持梯度性原则。保证做到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任务要求,做到激励尖子生让其吃饱,关注中等生让其吃好,兼顾学困生让其消化得了,充分落实分层次教学的原则。

(4)、研究典型试题及评析,把握命题方向。

研究试题是探索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途径。要明确中考历史的命题趋势,试卷讲评要重视学生的薄弱环节,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查漏补缺。引导学生关注命题意图,了解解题方法,找出解题规律。

(5)、加强学生解题方法的指导,掌握答题技巧,规范答题语言。

进行解题方法的强化训练,提高学生的审题、构思、组织材料、解答问题的能力。通过自我测评,让学生了解试题类型、掌握解题方法、思路、技巧等。在练习和考试中都应注意审题、解题、答题的思路和方法。在审题过程中,要审题型和要求、审关键词、审时空范围,然后确定解答思路和答题方法,组织答案时还要注意文字表述的规范化,要用规范的历史语言回答问题。

(6)、关注重大纪念、社会热点和时政。

重视历史与现实的结合,注意历史的时代性,重视历史的史鉴作用。把握时代脉搏,关注国家及世界重大的纪念活动,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和时政问题,做到学以致用,能联系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分析、比较,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7)、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强化为学生服务的意识,让学困生学得轻松。在课堂上给予学困生更多的关注,在设计习题时,注意分层次和梯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一份春华,一份秋实,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我付出的是汗水和泪水,然而我收获的是那一份份充实,沉甸甸的情感。我将用我的心去教诲我的学生,我将用我的情去培育我的学生,无愧于我的心,无悔于我的事业。让我把一生矢志教育的心愿化为热爱学生的一团火,将自己最珍贵的爱奉献给孩子们,相信今日含苞欲放的花蕾,明日一定能盛开绚丽的花朵。

五、教学进度安排1、1—5周完成九年级下册新课教学。

2、6—9周结合中考历史新评价系统复习七、八、九年级的历史基础知识。

3、10—12周进行历史专题复习。

4、13—16周完成中考历史综合复习卷。

5、17周学生自己查漏补缺,自我调整,迎接中考。

九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3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以推行素质教育为方针,以《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为准绳,以教材为根本,突出复习过程和检查评价的落实: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指导和要求。不断变革教学方法,指导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不断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实现我校今年中考既定的总体目标作出应有的贡贡献。

第一轮“夯实基础”复习

1、复习时间:20__年2月上旬—4月上旬教学时间约9周2、复习内容: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部分,分单元,分章节,依据课程标准和考点要求复习,强化知识点,考点,夯实基础,培养基本技能。

3、复习方法:采取“滚动式”复习,依据课本、单元知识考试连前不连后,夯实基础,过好考点关。

第二轮“专题训练”复习

1、复习时间:20__年4月中旬—5月中旬。教学时间约5周2、复习内容:专题一、近现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史。专题二、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史。专题三、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革命和改革。专题四、近代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专题五、三次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专题六、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与民族解放运动史。专题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专题八、时事热点。

通过训练学习、复习、巩固基础、构建知识网络,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强化分块综合和专项知识训练,突破重点、难点,运用知识,检查堵漏知识盲点。

3、复习方法:采取分专题、分知识点复习法,以知识网络为线,专题分块复习和考试

第三轮“综合检测”复习

1、复习时间:20__年5月下旬—中考前。教学时间约3—4周。

2、复习内容:注重综合、适应性,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3、复习方法:综合检测、模拟训练,查漏补缺,加强应试技巧和解题方法指导。

二、检测安排

1、每轮复习后组织模拟考试。

2、月考

3、认真对待学校统一的检测。

三、复习措施

1、加强教法和学法研究,提高复习课的效率,规范复习课的教学,保证复习课的密度和质量。

2、抓住中考开卷的特点,提高学生能力

3、科学设计训练题,以点带面,举一反三,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解答开放性试题的能力。

4、实施因材施教原则,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复习时要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教学,分层指导,分层要求,使每个学生均有所获。

5、正面激励学生,力争目标实现。复习时,多给学生表扬,在自查中醒悟,在愉悦中上课,定期检测,及时调整复习进度和复习方法,盯准目标,确保目标实现。

九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4

一、指导思想

为了积极备战20__年中考,使历史复习做到有章可循,提高教学的质量,让学生的中考成绩更上一个新的台阶,特拟定该复习计划。

二、学生情况分析

从解题看,学生对于课本基础知识还比较薄弱,历史的综合素质离中考的要求仍有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学生的阅读分析、灵活运用知识、文字表达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此外,学生花在学习历史这门课程的时间不多,有部分学生主观题是不愿意去做,交上来的是空白卷。

三、备考计划

教学进度1、20__年2月—4月中下旬,完成第一轮复习;

2、20__年5月下旬前,完成第二轮复习;

3、20__年升学考试前,完成第三轮总复习。

四、复习计划及措施

第一阶段:系统复习,夯实基础。历史复习内容较多,一共考六本书,但课时少,虽然《中考说明》规定了考试内容,但历史知识是相互联系的,因此必须合理地利用时间,全面地有重点地复习,这样才能为学生奠定坚实的基础。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从容面对中考。为了更好地提高复习效果,我们在以课本为主的前提下,为学生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案,包括知识结构和习题两部分,知识结构使学生对本课内容有提纲挈领的认识,习题涉及所有题型,突出重点知识。使所复习的知识得到巩固,以提高学生的能力。结合《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以教材为本,全面复习,打好基础。

第二阶段:题型训练,熟悉解题技巧,注重应试能力的提高。基础知识掌握了,能力提高了,还要提高考试、答题的能力。特别是应试的技巧,通过近几年的教学,我们认为学生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审题,在平日练习和考试过程中一定要仔细审题,题目问的是什么要弄明白,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回答,千万不能草草看一眼就解答。

(2)对课本内容一定要熟悉,我们对学生的要求是,做选择题尽量不看书,材料题和问答题一定要看书。

(3)注意合理地安排考试时间。用时4周,在复习中,要特别重视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在中考历史学科中题型有选择题、材料题和问答题。其中选择题覆盖面广,能较全面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记忆能力和几乎所有层次的思维能力及思想品质,所占分值比重大(占了卷面40),从历年考试题目看,选择题难度值低,考的都是较为基础的知识,因此选择题力求学生不能丢分。学生在解题时要求学生抓住“题干”和关键字,理清题意后,运用正确方法进行解题,例如运用直选法、排除法、分析法进行选择。同样的,学生在做材料题与问答题时,也进行方法上的指导。

第三阶段:关注热点、小专题复习。用时4周。经过前两个阶段的全面复习,学生掌握的知识更为牢固,但知识相对会比较零碎和孤立。为了把知识学活、用活,还需结合教材,打破体系,比较对照,纵横联系,点面结合,进行一些小专题的复习,例如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史专题;新中国的外交史、三次科技革命等小专题。同时,历史是为现实服务的,学习历史最终是为了解决现实现世问题,在历年的历史中考试题中均涉及时政热点问题,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收集资料,例如周年事件、时政热点。引导学生把热点问题与历史问题联系起来,学会运用课本知识去解决热点问题。剩下的时间,就以学生复习,做一些有选择性、有针对性的模拟试题,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五、历史复习中注意事项

1、加强复习的力度和广度,使学生更加熟悉课本,保证基础的方面少丢分。第一轮,全面复习,细化知识点,打好基础.即讲课时要注意课程标准的要求,要线索清楚,重点突出,逻辑严密,时间空间概念明确,语言精炼,并辅以条理化的板书.通过看、读、写、记等方式强化训练,一章一节的基础知识。第二轮,比较对照,纵横串连,辨异求同.经过系统复习,学生掌握的知识是更牢固了,但知识是零碎的、混乱的、孤立的,这一段复习要求师生双边互动,进一步使知识系统化,重新组合教材,进行知识归类,触类旁通.把已掌握的知识前后左右贯通起来,形成网络,把同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对外关系等方面进行联系,总结寻求历史事件的异同点,强化学生的对知识的掌握。

2、九年级下学期加大学生的练习量尽量寻找一些较好的材料,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多创设一些与生活情境相关的试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知识点,促使知识转化为能力,以史为鉴,评论古今,提高能力。

3、增加考试次数,把握好时间和解题速度,练练学生的应试能力。我们要指导学生紧扣课程标准扎实基础以课本为本全面系统地做到五看三抓,即看提示、看正文、看插图、看资料、看大事年表抓线索、抓网落、抓重点。

4、研究试题,提高作答技巧现在的历史试卷已经与时俱进了,人文语言的表述,时政热点的结合,图文并茂,让历史不再只是“古董”。于是,我们设计出类似的练习,培养学生学会愉悦读题,沉着思考,从容作答。作答时力求语言文字简洁,中肯、生动,而不是拖泥带水,更不能答非所问。同时,养成学生规范作答的习惯。

5、抓住有利时机,获取中考信息通过参加教研活动、上网并与同行交流的机会,多渠道获取中考信息

九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5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加强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努力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历史课的教学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对世界有更深刻的了解,本学期主要学习世界历史,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基本情况本期我任教九年级历史课,加上是毕业班,所以更加不能放松了,要为同学们赢取更多更宝贵的复习时间,将枯燥乏味的历史知识生动的讲述,学生就定能将历史知识学好。

三、教学目标

通过本学期历史学科的学习,培养学生了解世界的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比较中国与其它各国的差异,以此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四、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有19课,结合历年中考要求,重点为近代史以后的内容。每课的内容多,知识点多,且容易混淆,要记忆的图形也多,教师要教会学生理解,方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本学期讲授的《世界历史》下册,基本内容分为两部分。

1.1917—1945年是十月革命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时期。

①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标志着世界现代史的开端。二三十年代,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存在严重的问题。

②“一战”后建立的凡-华体系,暂时协调了列强之间的矛盾,但1929—1933大危机的发生,又一次激化资本主义世界的矛盾。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实现经济复苏和社会稳定,德国和日本建立了法西斯专政,分别成为欧亚战争策源地。

③德,意,日法西斯不断侵略扩张,而英法美推行绥靖政策,终于导致二战的全面爆发;世界各国人民展开了英勇的反法西斯斗争并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但二战给参战各国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同时,也对战后世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1945年9月“二战”结束至今,是世界的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过渡时期。这一时期:两极格局形成—演变—解体,随之向多极化过渡。世界经济快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增强。

四五十年代开始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推动社会生产力和世界经济的发展。也促使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加强。这给各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

和平和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五.教学措施:

1、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历史教学环境。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理解分析回答问题,倡导学生参与教学,积极探索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通过各种课堂训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3、制作历史课件,辅助历史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历史教学活动。

5、认真搞好中考历史复习,确保学生取得较为理想的成绩。

浅析初中九年级历史教学方法 篇7

关键词:初中;九年级历史;教学方法

一、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分析

首先,初中历史教学仍然受到应试教育的教育理念的影响,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接受处于一种偏离学习目的的状态。长期以来,初中历史是作为应试教育下不甚重要的科目存在的,课程设置和课堂教学相比于其他科目而言具有明显的差距,学生将历史科目当做可有可无的课程,从而极大地影响了教学质量。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学生积极性不高的影响而难以产生教学动力,教学效率低下。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难以对历史知识进行系统性及深入性的讲解。学生过分注重对于历史知识的硬性记忆,而无法对历史知识进行必要的理解及思考。这就使得教师在引导学生疏通历史知识的脉络时,遭到了学生不正确的学习态度的阻碍,不仅学生的接受效率低,教师的教学效率也难以提升。最后,由于受到教学手段的限制,教师难以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教学主要依靠黑板、粉笔和口述进行,学生不能形成对历史知识形象、直观的认知。由于不能以高效的手段展开教学,因此教师无法及时有效地向学生展现出知识的有效收益,长期下去,学生会认为历史知识并不重要,这极不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

二、分析初中九年级历史教学方法

1、讲述法。讲述法能将历史知识串联起来,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能充分运用于传授新知识,也能运用于复习巩固旧知识。讲述法一般可以分为叙述、描述和概述三个方面,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进行选择。需要注意的是,在运用叙述方法中要注重确切史实的运用,为学生会树立正确的历史形象;在运用描述方法中要注重生动形象和具体,以便吸引学生,让学生感受真实的历史场面,让学生如临其境,以加深对历史知识或现象的理解;在运用概述方法中要注重展现历史知识的全貌,为学生勾勒出系统的历史知识。

2、讨论法。讨论法是注重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跃课堂气氛的有效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在初中九年级的历史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发言,并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阐述学生的观点和看法,然后再在班级中证明观点的正确性,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和探究过程。讨论法在涉及到比较有争论意义或有探讨价值的教学内容中比较实用。

3、谈话法。谈话法是指教师和学生以谈话的方式进行教学,一方面促进了学生的思考、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另一方面也实现了师生交流,营造了和谐的课堂气氛,对于改进课堂教学手段和策略具有重要作用。

4、讲解法。教师通过讲解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政治制度、经济形态、法律条文、科技文化等内容,能够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框架,及时地将各种分散的知识串联起来,也教会了学生一套系统的分析方法,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有较大帮助。一般说来,讲解法主要有解释说明、举例论证、分析综合、对比分析等方法,教师可以视具体情况选择。

三、提升初中九年级历史教学水平的途径

1、加强初中历史教育科研,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现在的初中历史教师,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的现象虽然还有,但是比较少了,绝大多数都是专科或本科的历史学科毕业生。这些人,毕业时满腹经纶,但几年历史课教下来,一些人的知识水平不但没有增加,反而有所下降,仅仅停留在所教历史学科的一些知识层次上,嚴重制约了初中素质教育的落实。作为一位优秀的初中历史教师,应该具有追踪历史学科学术动态和学术研究的能力。通过加强初中历史学科的教育科研,提高创新思维能力,这是每位历史教师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平时无论是备课还是上课,甚至是测试,我们都要注意做到多一点历史研究,多用创新手法。初中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转变教学思想观念,从创新的角度加强教育科研,探索新的历史教学方法,变老师为“导师”,引导、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变“发问”为“答问”,师生互动,释疑解难;变“教教材”为“学教材”,创建民主、平等、互动、和谐的教学氛围。

2、充分运用初中历史课本,搭建创新思维教育平台。众所周知,“人类文化史就是一部创造史。”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无不蕴涵着创新的意识,创新精神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整个过程,创新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以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历史教材为例,历史教师可以利用课本中每节课后的“学习与探究”栏目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九年级历史教学过程中,应该明确掌握学生学习掌握的特点和历史教学的特点,从而明确初中历史教学的流程和具体的途径,采取更加如何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英.试探初中历史教学方法与技巧[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4).

[2] 吴立新.新课改下初中历史教学方法新探[J].学生之友(初中版)(下),2015,(09).

[3] 王玥.巧施教法,激活课堂[J].考试周刊,2015,(13).

九年级历史下册教学总结 篇8

本课以自主学习和问题探究为主要模式,积极开发和利用了学生课程资源,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尊重和发挥,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再现历史和分析探究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情感体验和思想认识的深化,教师的主体作用在课堂教学也能很好的体现,师生积极互动,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三维教学目标能够顺利落实。

⑴图文结合,开发课程资源。搜集整理教材、图书和互联网上有关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的`图片、视频、音频资料,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帮助学生在众多的资料积累中提取有效信息,更好第理解课程内容,为问题探究做好铺垫。如图片《巴黎和会》、《凡尔赛和约》、《国际联盟》、《巴华盛顿会议》、视频《巴黎和会》、《五四运动》等。

⑵问题展示,引领探究学习。在明确基本史实的基础上,结合教学重点合难点,展示探究问题,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在充分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揭示历史本质认识。如文本“巴黎和会与会国是否有平等权利?”“帝国主义大国的外交立场是否一致?”“巴黎和会关于中国山东问题的规定对中国历史有何重要影响?”“巴黎和会缔约的过程和结果反映出巴黎和会的实质是什么?”“巴黎和会对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有何影响?”“巴黎和会之后,为什么还要召开华盛顿会议?”“巴黎和会上列强存在哪些矛盾?凡尔赛体系能给世界带来和平吗?”“在华盛顿会议上起主要作用的是哪几个国家?”“为什么说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等等。

⑶创设情境,开展课堂活动。通过图文资料,以基本史实为依托,创设历史情境,组织开展课堂活动,培养学习兴趣,增强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实现课堂互动生成。

九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工作总结 篇9

庆城中学

史建妮

本学期注重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努力提高学生成绩。但感觉语文成绩并不乐观,今后还需要加大教学力度。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尤其是要提高学生的成绩必然要注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逐步提高学生语文成绩。

一、培养学生积极探究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各抒己见。在思考辩论中,教师穿针引线,巧妙点拨,以促进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教学中,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自然,懂得了知识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

二、认真做好作业批改和反馈工作。课后的作业能很好地反映学生课上的学习情况,因而本学期精选课后作业,并且及时批改,认真记分析学生的作业中存在的优缺点,并及时反馈,杜绝学生作业重复犯同样的错误。从而提高学生的作业质量。

有目的地做好作文指导和批改工作。作文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更是九年级学生考学的关键。学生一上作文课就愁眉苦脸,他们感到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本学期改变了上学期的做法,认真指导学生作文,鼓励他们多关注社会,观察生活,注意从生活中搜集素材,写出自已的真情实感。平时多给学生创造写作的氛围和写作的灵感,使他们真正地爱上作文。能写出真正的内容。课后加大作文批改力度,分析好学生作文中的优缺点,在反馈时让学生注意发扬优点,并改正缺点;在作文批改课上,让学生相互批改,使他们自己发现别人作文中的优缺点,以“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热情和作文能力,也提高了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

三、努力做好提优补差工作

在所教的班级学生中,有几名学生其它科成绩较好,但他们最不理想的却恰好是语文,为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本学期加大力度,做好优生的提高工作,主要措施如下:

(1)巩固基础知识,把七至九年级的语文基础知识进行有计划的巩固,加大字词的理解掌握。

(2)加大阅读能力的培养,有部分学生从未看过什么文学书籍,因此知识面太窄,平时做题理解能力上不去。本学期将有意识地指导他们阅读分析,鼓励他们广泛地阅读,拓宽他们的知识面,丰富他们的文学视野。

(3)提高作文水平,鼓励学生多写多练,力争三天一篇,并且保证质量。教师做到及时批改,并尽量找相同题目、相同体裁的例文让其比较,以扬长避短,提高作文能力和作文质量。

从成绩来看效果还可以,但个别优生考得不够理想。可见,语文学科的可变性较强。

四、结合相关文章,进行思想教育。

九年级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做为德育教育的好素材。因此,教材中合理地把握这些文章的特点进行思想教育。在各单元教学中,使学生体悟到人生奋斗的意义,感受人间的关爱与温情。从散文诗中,捕捉作家们的情感律动,去感受他们心灵的无限风光。保护自然是每一个人的责任,所以,通过选文的学习,增强学生对生存环境的忧虑与思考。学习古代感事抒怀,借景言情的名篇,学习他们高尚的品质、博大胸襟及远大的政治抱负。利用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其思想品质。一学期来学生的思想积极性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五、有意识地提高自身业务能力。

九年级历史下册教学总结 篇10

关键词:历史教学;归纳比较法;课堂教学效果;教学任务

九年级是初中教学的一个特殊阶段,由于临近中考,学生不仅仅要开展九年级正常的历史知识的学习,还要开展七年级、八年级所学历史知识的回顾复习,与其他任何时候的学习任务相比,九年级学生的学习任务是非常繁重的。为了在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同时保证教学效果,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要应用归纳比较。对繁琐的历史知识进行归纳比较,对于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就主要对九年级历史教学中的归纳比较法开展简单分析。

一、在九年级历史教学中应用归纳比较法的作用

我国的历史非常悠久,在错综复杂的历史事件背后是客观历史规律。开展历史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掌握相关的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更为重要的是要能够引导学生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作用推动历史前进的规律性有所认识,从而有效促进其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提升。将归纳比较法应用于九年级历史教学中,最为直接的作用就是有利于学生对于相关历史概念、历史事件、历史任务的区分。

例如,在俄国的历史上有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作为俄国历史上革命的两个重要阶段,二月革命是属于资产阶级革命,十月革命属于无产阶级革命,一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分不清楚这两个革命,有相当大一部分学生误以为推翻沙皇专制统治的是十月革命,为了保证学生能够对这两个历史事件的区分,应用归纳总结的方式,将这两个历史事件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学生就会发现二者之间其实存在很大区别,这样就有利于学生对这两个历史事件的区分。

应用归纳总结的教学方式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通过将各个具有关联性的历史事件进行归纳总结,学生能够在比较的过程中养成辩证地看待问题的习惯,并就比较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开展思考与评价,在此过程中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能力、综合分析能力都会得到有效提升。

二、九年级历史教学中归纳比较法的运用

1.对历史人物及历史概念开展归纳比较

初中历史学习的过程中,涉及很多历史概念,由于历史知识水平还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很多学生会对一些常见历史概念混淆,例如:君主立宪制与民主共和制、农奴与奴隶、半殖民地与殖民地、农民与农奴、垄断资本主义与自由资本主义、民主革命与民族革命、资产阶级与资本主义、改革与革命等。这些历史概念都是字面上看起来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实际上的概念是有很大差别的,一些学生由于看字面上的内容,很容易混淆概念,教师若能通过归纳比较的方法,将这些容易混淆的概念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学生能够了解到二者之间的本质区别,从而实现两种历史概念的准确区分。

九年级历史学习过程中所涉及的历史人物是非常多的,再加上需要对前两年所学课程进行回顾,学生需要在短时间内接触很多历史人物,一些有着相似背景、相似身份的历史人物很容易被混淆。例如,学生都知道林肯与华盛顿是美国历史上两位著名的总统,但是很难对二者的历史事件作出准确的区分,针对这种问题,教师可以应用归纳比较的方法,将二者的人物背景、所经历的历史事件等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并给学生思考与发言的机会,让学生对二人作出评价,通过将二者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不仅有利于学生对二者的区分,弄清楚二者在美国历史上的地位,另一方面,在对相关历史事件进行回顾分析的过程中,学生对于美国独立战争及美国内战的理解能够得到进一步加深。

2.对同一历史时期的历史现象进行归纳比较

历史上同一时期世界各国所发生的历史事件是具有较大差别的,但是也存在具有一定相似性的历史事件,如,日本的明治维新与中国的戊戌变法,都是历史上有名的历史事件,但是二者在背景、内容、结果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为了促进学生对这两件历史事件的理解与区分,在此应用归纳比较的方法,把这两个历史事件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对于这两个历史事件的理解,从而对相关历史发展规律做出正确的评价,有利于其整体的历史学习效果的提升。

3.对同一类的历史事件进行归纳比较

应用归纳比较的方法对同类历史事件进行归纳比较,有利于引导学生在历史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例如,在学习我国近代化进程有关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将我国的近代化历史进程与西方国家的近代化进程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发现我国的近代化进程与西方国家相比既有一定的区别,又存在一定的联系。西方国家的近代化进程中,注重解放思想,在解放思想之后再确立先进的制度,然后促进科技的发展,我国的近代化进程非常注重对西方国家的学习,但是其近代化进程的发展过程与西方国家恰恰相反,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在近代化发展历程中,首先只看到了历史发展的表面现象,在不断的尝试之后才认识到本质,这一发展历程是与历史的发展规律相符的。

九年级历史学习过程中,涉及的历史概念、历史知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非常多,该阶段的历史学习主要是一个从知识积累到理解的过程,通过将归纳比较法应用于九年级历史教学过程中,通过对相关历史概念、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进行比较分析,有利于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点的总结与理解,对于教学成果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红艳.浅谈九年级历史教学中的“归纳比较法”[J].魅力中国,2014(9):214.

[2]王水琴.淺谈初中历史教学中比较法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3(5):56.

九年级物理下册教学工作总结 篇11

本人在本学期担任九年级物理教学,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按照开学初制定的复习计划,对物理学科进行全面的、有针对性的、有效的复习。我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变教学方法,努力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物理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收到较好的效果。使今年的中考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给九年级132班同学划上了圆满的句号。现将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提高自身思想修养和业务素质。

为了更好的把教学工作搞好,我坚持了每周一次的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自始至终把“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每天坚持收看新闻,翻阅报刊,关心教育改革动态,熟读教育学、心理学、教法等丛书,猎涉国内外教育专家及有关人士的教学、教研、科研论文,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以适应以新更旧的教育状况的需要,坚持以校为家,以教为乐,做到乐业、敬业、勤业,力争精业。

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和业务学习、教研活动为了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和业务学习、教研活,向同事们学习和交流取长补短。

二、精心备课全面了解和把握新课程标准。

通过学习我体会到新课程标准不同于以往的教学大纲,课前认真熟读新课程标准及新课程理念的相关资料,透彻理解并掌握新课程标准,力争在每节课前仔细阅读然后制定具体的教学方案,在上每个一节课前,精心准备、认真备课,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做到教学中有的放矢,不打无准备之仗。从一学期的教学情况来看效果较好,学生的各项素质有较大的提高。新教材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等都没有过多的束缚,充分体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课前查阅大量的资料根据学生的的基础制定教学计划、方案、教学设计等。

三、正确把握中考物理命题思路和方向,能有效的提升复习效果

中考命题以“中学生毕业考试大纲”的目标、理念、内容标准为依据,全面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要求。近两年的中考命题特点与2011年中考命题特点是: 1.突出基础性。

中考题特别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将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放在真实、生动、具体的情景下进行考查,使多个知识点融合在-起,要求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2.注重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生对问题情景的分析与解决过程来考查学生认识世界和理解世界的能力。

3.注重科学探究,注重过程与方法。

中考题更加注重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培养和发展,注重“过程与方法”。

4.注重考查学生处理和表达信息的能力。

中考题中通过文字描述、表格数据、数理图象、曲线或统计图、示意图等方式呈现大量的信息,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选择适当的方法,对题给信息进行处理、分析、综合。

5.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中考题特别关注环保、能源、可持续发展、等社会热点问题。此类题重视渗透科学、技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思想,突出科学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结合。

6.注重学科渗透和综合。

考题都比较注重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间的渗透与综合,注重不同学科知识内在融合与渗透,特别是人文思想的渗透。

7.注重开发和利用本土资源。

有了明确的命题思路和方向,我们通过制定复习计划、上复习研讨课、专题复习、复习反思等进行全面的、有针对性的、有效的复习。

四、激发兴趣和调整心态,稳步提升复习效果

九年级复习阶段学生的学习负担重,学习压力大,易出现“复习疲劳综合症”。在复习课上积极创设一些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特别在最后冲刺阶段要注意把学生的心理状态调整好,把握节奏,愉快复习,对待学生的心理问题,要努力做好针对性的疏导工作,力争使学生能以较好的竞技状态进入考场,发挥出他们的最佳学习和复习水平。

五、及时辅导,使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利用课前或课后时间,解决个别学生当堂课或课后作业中的个别疑难问题,随时随地解决,不积压问题;对于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的学生主动问耐心听,尽量照顾到全体学生。课堂教学的时间毕竟有限,学生的课外辅导也是必不可少的。课外辅导中,在保证学生身心健康的前提下,一方面我优生差生同时辅导,难题易题都不放弃,另一方面我也针对考试要求,按照不同层次学生要达到的不同高度进行针对性地辅导.辅导工作的时间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不过我本人已尽到了最大的努力,事实证明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六、加强实验教学,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遵循物理教学规律和物理学科的特点,以实验启动物理概念、定理、定律的教学。在演示实验中,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观察,启发积极思维,提示物理现象的本质。组织好学生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操作的能力、团结协作的的实验外,还利用电化教学设备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及远程教学设备开展物理实验的教学。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大部分学生能从实验现象中分析出实验目的、本质,初步具备了物理的思维品质和独立操作的能力,能独立完成此期书本所要求的实验,部分学生能创造性地运用实验设备设计实验解决实际问题。

七、、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怎样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我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物理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多鼓励肯定学生少批评学生。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对学生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促进教师严谨、扎实、高效、科学的良好教风及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

八、重视德育渗透,培养科学态度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向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和科学态度教育。着重,介绍了我国历史上和现代科技成就,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了其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团结协作的作风。

上一篇:一份有意义的礼物作文下一篇:在公司纪律教育学习月系列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路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