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学校共青团工作要点

2024-07-24

2009年学校共青团工作要点(共7篇)

2009年学校共青团工作要点 篇1

2009年海林学校共青团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深化理想信念教育、就业创业、素质拓展、志愿服务“四大系列”活动,服务大中学生的学习、就业和成长成才需要,努力推进学校共青团工作向纵深发展。

一、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大力加强大中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1、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扎实推进青少年理论武装工作。深入实施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工程。广泛开展“祖国发展我成长”主题教育。结合“五•四”运动90周年、“建国60周年”,广泛开展“两史两情”(党史、团史,国情、市情)学习实践活动。用祖国60年辉煌成就激发广大青少年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大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教活动,通过培训、专题辅导、办刊办报、举办比赛等形式,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青年,引导广大团员青年牢固树立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2、以“科学发展•青春畅想”主题活动为抓手,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要把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作为我市学校共青团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主线,统揽学校共青团工作。开展 “科学发展•青春畅想”学习大讨论等主题活动,通过组织报告会、座谈会、主题团日、知识竞赛、征文比赛等活动,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全面学习、认识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努力成为科学发展观的忠实践行者。

3、深入开展志愿者义工活动,让学生在服务中得到锻炼。今年要重点完善学校志愿服务中心(站)的管理制度,丰富学生志愿服务项目。志愿服务中心(站)要加强硬件建设,做到有固定标识、办公场所、服务项目、有稳定志愿者队伍、有管理制度。要充分利用广播台、电视台、校园网、公告栏等途径,广泛宣传志愿者的先进事迹,让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成为广大青年学生生活的一种时尚。7月份,以“青春建功新农村”为主题,开展全市大中专学生暑期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二、以素质拓展为统揽,切实服务青少年学生成长成才

4、深入开展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不断建立健全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的各个项目,完善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策划工作的制度,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加强创业实践行动示范基地建设,不断拓展活动项目,提高青少年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月份,启动大学生职业能力模拟竞赛系列活动。

5、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大力弘扬文化、艺术、体育、科技为主要内容的校园文化。要组织学生参加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动漫设计大赛等科技创新活动,引导青少年学生学习创新知识,激发创新热情。要通过读书会、演讲会、征文比赛、知识竞赛、礼仪研修训练等活动形式,促进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12•9”期间,举办全市校园文化巡礼活动。

6、加强团学组织的青少年维权能力。认真承担好协助政府管理青少年事务的职能,深入推进青少年维权工程。加强青少年自我保护教育。要广泛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周”活动、“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宣传教育”活动、“青少年远离毒品”行动和“6.26国际禁毒日”系列活动,加强学校团学组织服务青少年健康成长。

三、以强基建制为推动,进一步推进团学建设工作

7、加强团学干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团干培训,创新团干部培养模式,通过举办学校团委书记专题培训班、学生团干培训班等,努力建设一支业务精、素质高、能力强的学校团干部队伍。切实加强团干部作风建设。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调查了解不同青年学生个体和群体的具体需求,真正把青年学生的利益代表好、实现好。4月份,举办学校团学干部素质拓展培训班,8月份,组织高校团干部开展先进地区学校工作考察活动。

8、加强民办学校团建力度。进一步推进民办学校团建工作,提高民办学校对共青团的认识,扩大民办学校团组织的覆盖面,使民办学校团的工作成为共青团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力争在1年时间内在已建党组织的民办学校中全部建立团组织。

9、加强团属阵地建设。要组织办好团刊、团报,建设好团的广播站、大学生艺术团等宣传、活动阵地。对于现有的阵地要改善设施,丰富内容,加强管理,健全制度。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依托城市、社区、乡村、企业,加强学生教育基地、实践基地和创业基地的建设,为青年学生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创造条件。

2009年学校共青团工作要点 篇2

一、健全和完善国家标准化体系,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要突出重点、合理布局、协调发展, 全力推进涵盖一、二、三产业, 科学、协调并符合我国实际的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重点抓好基础、通用、方法、管理、强制性标准和重点领域国家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加快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向标准转化, 推进信息化、工业化发展,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加强农业和服务业标准化工作, 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

1.加大农业标准化工作力度, 适应建立现代农业和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需要

(1) 健全农业标准体系。

加强农业投入品质量安全, 深加工和高附加值农产品、农产品生产与加工良好操作规范等标准的制修订。配合农资打假工作, 加强肥料、饲料等投入品安全控制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加快动植物卫生、生物安全、检验检测技术、出入境安全防控等标准的研制。

(2) 加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和管理。

以推动大宗作物区域化布局、园艺产品集约化生产、畜牧水产规模化养殖、农业产业化经营为重点, 组织对示范区项目进行抽查, 着力提高示范区的建设管理水平和辐射带动作用。加快示范区建设, 推动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等率先实行标准化生产。继续对基层农业管理人员和技术推广人员开展农业标准化培训, 发挥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信息平台的作用, 实行示范区动态管理, 提升示范区建设管理水平。

(3) 积极做好第二批良好农业规范试点的管理工作。

联合国家认监委在总结第一批良好农业规范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 对第二批试点工作开展检查。

2.加强食品、消费品安全和涉及公共安全、生产安全方面的标准制修订工作, 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服好务

(1) 进一步健全食品标准体系。

各部门加强配合, 尽快健全食品标准体系, 重点是认真分析现有食品检测方法标准, 完善食品检测方法标准体系。加快乳品质量安全标准制修订工作, 进一步健全乳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配合全国打击滥用食品添加剂和非法添加物整治工作, 着力组织开展食品添加剂产品标准和检测方法标准、食品中非法添加物检测方法标准的研制工作。加强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标准研制工作, 制定食品接触材料中相关物质迁移量的检测方法标准。开展食品标准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 包括食品生产管理和控制、食品检测方法以及食品接触材料等领域。

(2) 加快消费品安全标准制修订。

推进消费品安全标准规划研究, 重点做好直接涉及安全的产品标准和检测方法标准的制修订, 推动家用电器、玩具、家具、纺织品、服装等重点领域标准体系的完善。认真研究国外发达国家消费品质量安全标准, 建立消费品安全标准预警机制和快速反应机制, 加强消费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建设的组织协调工作, 构建结构合理并与国际标准相协调的消费品安全标准体系。

(3) 加快制定涉及公共安全、生产安全方面的标准。

落实《2008~2010年全国安全生产 (部分工业领域) 标准化发展规划》, 制修订一批矿山安全、冶金、有色金属等领域急需的安全生产标准。继续跟踪研究联合国《化学品分类和标记全球协调制度》和欧盟《关于化学品注册、评估、授权与限制的法规》, 完善我国危险化学品管理标准体系。积极推进交通安全、特种设备和民爆领域标准研制工作, 加快制定一批管理和生产急需的通用和基础性国家标准。

3.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标准化工作, 为节能减排提供技术支撑

(1) 落实《2008~2010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标准发展规划》, 抓好节能、节水、节材、节地、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废旧产品及废弃物回收与再利用、清洁生产等8大领域重点国家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2) 加快制定建材、煤炭、纺织、造纸等重点耗能行业的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等国家标准, 抓好用能产品能效标准、高耗能产品能耗限额标准和用水器具水效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完善节能减排标准体系。

(3) 完善地方和企业节能标准审查备案制度, 加强各地节能减排标准工作的调查和研究, 指导企业按照《企业节能标准体系编制通则》的要求, 建立节能标准体系。

(4) 继续开展替代能源标准体系研究工作, 推动太阳能、氢能、海洋能、生物质能、风能和地热能等相关标准的研制工作。重点做好甲醇燃料、二甲醚和车用乙醇汽油调和油等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加快推动变压器节能降耗技术、变频调速技术, 废旧电工产品回收和再利用等标准的制修订, 推动节能目标的实现。

(5) 完善循环经济标准体系, 推进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建设。加快循环经济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逐步完善循环经济标准体系。加强对已批复的试点工作落实情况的跟踪、督促和指导, 出台《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建设指导意见》, 逐步规范试点的申报、审批和考核等工作。

4.加强高新技术和信息技术标准化工作, 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

(1) 编制《高新技术标准化发展规划》, 加强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广播电视技术、电子元器件、工业现场总线及工业无线技术、检测仪器及仪表、纳米技术、特高压交直流输电等领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标准的制定, 力争主导有关国际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加强广播电视和通信领域自主创新技术标准的整合, 发挥数字电视、手机电视、移动多媒体广播、3G、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数字版权管理等技术的优势, 争取在国际标准制修订当中有所突破。

(2) 开展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社区信息化、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共享等标准体系的建立与应用, 促进我国社会信息化的协调发展。

(3) 探索标准化领域军民合作的新思路、新机制, 开展具有我国自主技术的“北斗”卫星导航与授时系统在导航、授时、通信基站定时、电网定时等民用系列技术标准的制定工作, 保障国家安全, 积极将我国标准提升为国际标准。

(4) 推进全国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 加强示范区建设模式的研究, 为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做好服务。

5.加强传统产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为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奠定技术基础

(1) 抓好《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发展规划》的落实, 开展重要标准的研制, 重点完善数控系统、农业装备、绿色制造和再制造等领域的标准体系, 加快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步伐, 促进制造业和信息化的融合。

(2) 加强与拉动内需密切相关的交通、电力、机械、建筑等行业用的特殊钢材标准的研制, 重点开展高速铁路用钢、汽车用高强度钢、高磁感取向硅钢、冷镦钢丝等高档关键品种钢材国家标准的研制, 促进钢铁产业结构升级。

(3) 配合汽车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 开展节能、新能源、安全、环保和回收利用标准的研制, 完善汽车标准体系。

(4) 开展大型化、高技术、高性能、高附加值等高新技术船舶的开发、设计与建造, 主力船型优化及共性基础技术, 船用机械、船舶舾装、大型游艇及渔船等领域标准的研制。

(5) 开展油气田勘探开发、采油采气、油气储备、油气长输管道系统、石油设备、高品质燃油、高性能工程塑料、有机硅等方面新型合成材料标准, 轮胎安全性能、涂料和胶粘剂有害物质限量、橡胶和塑料再生利用、废弃化学品处置等领域标准的研制。

(6) 开展有色金属出口贸易相关标准、矿产品分析方法标准, 以及节能材料、废料综合利用标准的研制, 提升我国有色金属标准在国际贸易中的影响力。

(7) 启动建筑材料质量安全标准体系研究, 重点开展碳纤维、高强度聚乙烯纤维等高性能复合材料, 人工晶体材料, 保温隔热材料, 工业玻璃和特种玻璃, 特种陶瓷等领域标准的研制。

6.推进服务业标准化工作, 为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服务业服好务

(1) 健全服务业标准体系。落实《全国服务业标准2009年~2013年发展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 分部门、分领域编制年度计划, 抓好生产性服务业和民生性服务业重点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2) 加快制定第三方物流、物流作业、物流管理、冷链物流、仓储技术与管理、快递服务等运输业领域标准, 提升物流的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水平。

(3) 积极开展电信服务、互联网信息服务、广电服务、地理信息服务、软件外包服务、计算机服务等信息服务领域标准的研制, 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

(4) 配合金融市场体系建设, 大力开展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产品、服务和管理标准的研制, 完善金融领域标准体系。

(5) 继续推动住宿餐饮、连锁经营、二手货、批发与零售、拍卖、广告会展等商贸领域标准的研制, 提升改造商贸流通业。

(6) 加快公共服务领域国家标准的制修订。加强对国外公共服务领域相关技术法规和标准研究, 立足我国国情, 围绕行业发展方向, 构建教育、体育、计划生育、劳动保护、人才服务国家标准体系, 促进我国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

(7) 加快公共安全、司法鉴定、地名、社会救助、社会保障、减灾救灾等公共管理领域国家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配合行业部门管理, 保障各项公共政策的贯彻落实。

(8) 完善旅游、体育、气象、婚介婚庆、社区工作、残疾人康复辅具等居民服务领域国家标准体系, 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9) 启动创意产业等新兴服务业领域基础研究和前期研究, 根据行业发展实际需求, 以科研带动标准化水平的提升, 适时制定国家标准, 规范行业发展, 满足社会发展对标准的需求。

(10) 按照自愿申请、地方推荐的原则, 部署和抓好一批“服务业标准化”和“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试点工作。抓紧制定并发布《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实施细则》、《服务性组织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等相关配套规定, 保障试点建设的顺利进行。

二、着力加强标准化工作宏观管理, 健全标准化工作闭环管理体系

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完善国家标准化工作机制, 落实四抓, 即:抓战略、抓规划、抓协调、抓落实, 着力提升工作和管理水平, 增强标准化工作的有效性。

1.加强标准制修订全过程的管理和监督

(1) 加强技术委员会的建设和管理。

科学合理设置技术委员会, 避免交叉和重复。重点做好《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管理规定》的宣传和贯彻, 规范技术委员会的管理, 完善技术委员会工作情况跟踪和动态管理制度, 明确技术委员会责任和义务, 增强责任意识, 推行技术委员会奖惩机制和退出机制, 提高技术委员会的工作水平。

(2) 加强对标准立项的审查。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 突出重点领域, 做好年度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的组织和立项审查, 及时编制和下达计划。充分发挥标准化专家的作用, 做好标准制修订项目的可行性研究, 确保标准立项符合实际需求, 减少重复交叉。进一步规范标准的立项程序, 完善国家标准制修订网上申报系统, 继续做好网上征求立项审查意见的工作, 广泛收集和听取行业主管部门及社会各方面意见, 提高国家标准立项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3) 强化国家标准制修订的质量监管。

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标准制修订管理确保国家标准质量的意见》, 健全标准制修订全过程的责任制, 落实有关各方的责任和义务, 保证标准内容科学合理和文本规范。严格对标准报批稿的质量审查把关, 及时处理标准制修订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完善国家标准制修订管理系统, 加强标准制修订各阶段的动态监管, 确保制修订过程的公开、公平和公正。

(4) 完善国家标准的维护机制。

完善国家标准制修订系统的运行维护, 及时更新数据, 确保数据准确。加大经费支持力度, 组织开展国家标准定期复审工作, 做好复审和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的有效衔接。完善标准实施的信息反馈制度, 建立高效畅通的标准实施信息反馈渠道。选择一批重要国家标准, 开展实施情况的调研, 实现标准制修订过程的闭环管理, 缩短标龄和制修订周期。

(5) 加强强制性国家标准的管理。

修订强制性标准管理规定, 完善强制性国家标准管理的工作机制和运行程序, 严格强制性国家标准立项、起草、征求意见、审查和批准发布等各阶段的程序和要求。加强强制性国家标准实施情况的跟踪和信息收集工作。做好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对外通报工作, 试行强制性国家标准即时翻译配套工作, 提高强制性国家标准的科学性、权威性。

2.加强行业标准的管理

(1) 开展行业标准的清理。

在摸清行业标准和行业标准计划项目情况的基础上, 根据WTO/TBT规定的五个正当目标和我国产业发展的需求, 对现行强制性行业标准和推荐性行业标准分别进行清理, 整合标准体系, 解决行业标准的老化、滞后以及行业标准之间、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的重复交叉问题。

(2) 加强行业标准备案管理和协调。

要严格执行《标准化法》的规定, 认真履行对行业标准的备案手续, 及时协调和处理标准之间的交叉重复问题。

3.加强地方标准化工作

(1) 加强地方农业和服务业标准化工作。

围绕地方特色和主导农产品, 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重点, 完善地方农业标准体系。继续开展省、市、县三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 优先安排产业化程度较高、辐射面较广、农民增效明显、富有地方特色的项目, 重点扶持出口基地标准化生产示范项目、优势产品区域化种植 (养殖) 示范项目。对有条件的地区, 积极推广“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标准化试点工作。加强与涉农部门、技术推广机构合作, 逐步形成示范与推广有效衔接的农业标准化示范推广网络体系, 提高标准化生产、管理的覆盖面。按照地方政府对服务业发展的要求, 构建适合地方特色的服务业标准体系;进一步推动服务业标准的实施, 促进地方经济结构调整和服务业的发展。

(2) 突出特色制定地方标准。

要加大地方特色产业标准的研究力度, 围绕地方政府工作重点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突出地域特色和优势, 加快地方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为地方及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3) 帮助企业建立和完善标准化体系。

巩固和推广企业标准体系建设过程中的成功经验, 帮助有条件的企业建立健全以技术标准为主体, 包括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在内的企业标准体系。积极引导企业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 出口产品要按照进口国的标准和要求组织生产。对已获得标准化良好行为称号的企业适时开展复审和抽查工作, 推广企业标准体系建设的成功经验。

(4) 加大标准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

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的特点, 重点开展相关强制性标准实施情况的检查, 并逐步建立标准实施反馈机制, 为标准的修订和复审提供依据。

(5) 进一步完善企业产品标准备案制度。

认真贯彻落实《企业产品标准管理规定》, 做好企业产品标准备案管理工作, 严格企业标准备案程序, 强化企业对企业标准的责任。

(6) 加强地方标准化技术机构建设。

要加大人、财、物等各方面的投入, 加快技术机构的建设。充分发挥标准化技术机构的作用, 加强标准科研, 积极参与标准制修订工作。加强区域标准化技术机构之间的合作, 实现标准信息的共享。

(7) 有目标的参与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制定。

加强标准化人才培养, 组织和推动企业、技术机构等力量积极承担国际和国内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标准制修订和标准科研项目, 参与国际和国内标准化活动。

(8) 加强标准宣贯和培训。

充分发挥各类媒体的作用, 及时宣传涉及安全、节能减排、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等领域重要标准的意义和内容, 动员全社会自觉实施标准并积极参与监督, 为标准的实施营造良好的氛围。组织做好重要标准的培训, 进一步增强企业的标准化意识, 帮助企业准确理解和使用标准, 培养企业执行标准的自觉性和能力。组织力量, 宣传标准化工作的先进典型和工作成果, 提升标准化工作的社会影响力。

(9) 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对标准化工作的支持。

各地标准化主管部门要定期向地方政府汇报, 加强协调, 积极推广各地的成功经验, 争取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 确保标准化工作的持续有效开展。

4.加强标准化科学研究工作

(1) 加强标准化政策法规研究。

加强对宏观管理、长远发展、综合改革、制度建设等涉及全局性、战略性重大问题的研究。积极探索加快标准化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切实增强标准化工作的前瞻性、科学性、有效性和协调性。抓紧做好企业产品标准备案管理规定、强制性标准管理规定、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管理规定、国家标准英文版管理规定等一系列与《标准化法》配套的规章、规范性文件的起草和修订工作, 为提高我国标准化工作总体水平提供法制保障。

(2) 进一步加强标准化科研工作。

开展重要国家标准前期研究、国际标准化相关研究, 以及标准化基础研究工作, 重点加强关键技术标准尤其是强制性标准的前期研究、标准制定中的实验验证研究以及符合性测试研究。强化“关键技术标准推进工程”和公益性行业标准专项等标准化科研专项实施全过程, 特别是立项和验收两个关键点的管理。逐步建立和完善项目管理及支撑工作体系, 健全工作制度, 明确各方职责, 充分发挥有关方面的作用, 确保项目总体目标的实现。加强标准研究与标准制修订工作的衔接, 加强项目研究单位与标准技术组织之间的联系, 促进科技成果特别是自主创新成果的产业化。

5.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1) 发挥我国作为ISO常任理事国的作用, 增强我国在国际标准化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积极承担ISO/IEC技术委员会主席和秘书处工作, 争取连任ISO技术管理局、IEC理事局和IEC标准化管理局成员, 进一步提高我国在国际标准化组织管理层的工作水平。建立对国际标准化活动的紧密跟踪制度, 着力提高我国以P成员参与ISO/IEC国际标准制修订工作的质量与水平。

(2) 根据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有关政策, 进一步开展国际标准化重点领域的分析和研究, 着手制定我国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发展战略, 有重点、有步骤地提升我国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水平。

(3) 推动具有中国特色和技术优势的领域进入国际标准化工作领域。重点开展信息技术、高压直流系统、能效、可再生能源、汽轮机、纳米材料、中医药、茶叶、烟花爆竹和竹藤等领域国际标准的提案和相关技术委员会的建设工作, 争取更多中国标准成为国际标准。

(4) 在巩固既有合作机制的基础上, 积极开展与加勒比海地区、上海合作组织成员、非洲地区等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加强与ISO的培训合作, 对我国现承担ISO技术委员会及分技术委员会的主席、秘书等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提高我国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的质量。加强高层专家人才的培养, 探索与欧盟合作培养等方式, 提高我国在国际标准化组织高层职务上的竞争力。

6.发挥各方作用共同推进标准化工作

(1) 加强与部门和行业的沟通和协调。

在充分发挥各部门积极作用的基础上, 切实落实标准化统一管理模式。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着力解决标准化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 形成一个稳定、顺畅、高效的标准化工作管理机制。各行业部门和协会要积极主动发挥作用, 从国家利益和全局出发, 加大对标准化工作的支持力度, 真正做到行业标准之间、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之间的协调统一。

(2) 积极推动企业参与标准化工作。

鼓励企业自主创新, 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转化为标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 提高企业参与制订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能力。特别是要从人员培训、资金、项目等多方面积极创造条件, 加大支持力度, 鼓励更多的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化技术机构秘书处或召集人的竞争, 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

(3) 充分发挥各级科研机构在标准化研究方面的骨干作用。

加大重要基础标准和方法标准、强制性标准和重点领域标准的研究力度, 加强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分析及标准化应对战略的研究工作, 为标准化工作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4) 加强标准出版发行工作。

加快标准出版发行速度, 进一步加大打击盗版力度, 有效保护标准版权。加强对国际标准化组织有关标准版权保护政策的跟踪研究, 尽快建立电子版国际标准的国内销售渠道。进一步完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子全文免费阅读”系统和标准网络销售服务系统, 为社会提供便捷的标准信息服务。

(5) 充分发挥协会等中介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努力探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服务用户的新思路、新办法, 全方位开展国际国内标准化信息咨询, 利用标准化手段帮助企业、优势产业和出口产品应对国外技术壁垒, 为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服好务。

(6) 加强条码代码工作。

采取有效措施, 支持条码代码加快发展壮大。健全物品编码与自动识别技术应用服务体系, 为社会提供优质的公共信息查询服务。加强代码数据库的动态维护, 进一步提高代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重点抓好四件大事, 奠定标准化事业科学发展基础

1.加快《标准化法》的修订步伐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积极配合国务院法制办, 抓紧《标准化法》修改工作。根据新形势和新任务的需要, 进一步明确四级标准的制定范围, 理顺标准管理体制, 适应一、二、三产业发展的需要;完善标准制修订工作的运行机制, 强化闭环管理;明确各方责任和义务, 特别是强化企业对企业标准的法律责任。

2.加快制定国家技术标准战略发展纲要

积极争取国务院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尽快形成报送国务院的纲要草案。进一步明确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措施以及今后十年的重点项目规划。

3.加快国家标准化体系工程建设

全面启动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工程, 会同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行业协会等, 按照国民经济分类原则, 分析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适用性和协调性, 明确标准制修订重点领域, 制定一系列关键技术标准, 研究标准化技术组织布局的系统性和有效性, 用3年时间分阶段构建服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标准体系、标准化技术组织体系、国际标准化工作推进体系以及标准化保障体系, 整体提升我国标准化水平。

4.加强国家技术标准资源服务平台建设

2009年学校共青团工作要点 篇3

一、继续加强教育地方性法规建设。积极配合省人大、省政府法制办公室做好修订《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办法》的立法调研和草案起草工作。国家《教育督导条例》出台后,适时启动修订《陕西省教育督导规定》的立法调研和草案起草工作。

二、积极推进政务公开。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陕西省政府信息公开规定》,按照《陕西省教育厅政务信息公开实施办法(试行)》的规定,切实做好依申请公开政务信息工作,提高机关工作的透明度。进一步完善《陕西省教育厅行政管理事项工作规程》,并切实抓好实施工作。

三、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完善审批程序、方式,提高审批效能,逐步实行一个部门的行政审批一个窗口对外。厅监察室要加大对行政审批的监管力度,重点加强对擅自设立行政审批事项、改变行政审批条件、增加行政审批环节以及“批而不管”等行为的监督。

四、不断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按照《陕西省教育厅关于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实施意见》(陕教政[2006]19号),继续深化行政执法责任制,规范和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各处室(单位)要把行政执法责任制落到实处,工作到人,责任到人,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

五、认真做好规范性文件备案工作。切实落实《陕西省规范性文件监督管理办法》的各项规定,不断完善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审核、备案审查、公示制度,提高规范性文件质量,维护法制统一。

六、做好教育行政复议工作。认真履行行政复议职责,积极受理行政复议申请,依法办理行政复议事项。认真执行上级行政机关的复议决定。

七、切实做好法律事务办理工作。充分发挥法律顾问作用,积极办理有关诉讼和非诉讼法律事务,促进机关依法行政,维护机关合法权益。

八、抓好依法行政培训。结合教育系统“五五”普法规划,开展机关公务员法律知识培训,组织好2009年度处以上公务员法律知识考试工作,适时举办依法行政培训班。及时办理行政执法证件。

2009年学校共青团工作要点 篇4

(征求意见稿)

2009年下半年工作中,校团委将遵循《共青团云南大学委员会2009年工作要点》的整体工作部署,在认真总结上半年工作各项经验和不足的基础上,按照品牌工作有深化,重点工作有发展,常项工作有成效,创新工作有突破的既定工作思路,努力在和谐云大的构建中实现团学工作的新突破。

一、大力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突出思想引领

1、明确思想引领的根本任务。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主题,继续推进“我与祖国共奋进”主题教育,组织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我与祖国共奋进”红色经典歌曲合唱比赛。通过主题团日、班会、专题宣讲、形势报告、演讲辩论、参观考察等形式,引导团员青年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青年学生。

2、推进“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以团中央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大纲”为蓝本,制定“云南大学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大纲”,构建科学规范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体系。充分发挥青年团校的干部人才培养功能,制定团校课程体系,面向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学生骨干,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理论学习和培训,尝试与马列研究院合作,实行聘请专业教师、专职团干任课制度,逐步实现学生骨干培养的常规化、长期化,努力培养一批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起来的理想信念坚定、综合素质全面的大学生骨干。

3、树立团员青年的先进典型。继续组织开展“感动云大人物暨云大单项奖学金”评选表彰活动,评选云南大学十大“创新人物”、“道德风尚人物”、“文艺人物”、“体育人物”,深入挖掘身边的先进典型,凸显典型事迹的时代内涵,充分发挥典型在团员青年中的示范辐射作用,引导当代大学生坚定信念,乐观进取,自立自强,奋发成才。

二、狠抓团组织建设,推进新型团支部建设,做好共青团中央基层团组织建设试点工作

基层组织和基层工作是共青团履行根本职责的主要载体,是实现共青团各项职能的基本途径,也是共青团的全部活力的根本标志。今年,我校共青团成功入选由团中央直接

项相关考核和总结工作。

继续深入开展大学生就业见习基地完善和大学生实战创业、大学生模拟招聘大赛等组织工作,通过进一步搭建大学生创业就业平台,切实地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工作,同时在实践中更好地锻炼同学。

认真做好2009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相关总结工作,形成总结材料上报团省委。

五、进一步推进网络团学工作的开展

按照中央对网络团学工作“积极发展、有效利用、加强管理和建设”的要求,进一步加强云大“新青年”网校、云大BBS和“校领导在线”网络平台建设,试运行云大新青年门户网站。进一步加强对学生意识形态的正确引导和教育,丰富同学网络文化生活,通过不断寻求贴近学生的工作方式,固守网络思政教育主阵地。

六、切实推进各项常规团学工作

1、做好2009级迎新工作。

2、继续加强校团委自身队伍建设、制度建设和内部财务、办公设备和场地的管理,提高整体战斗力。

2009年学校共青团工作要点 篇5

第1期

共青团中央学校部编2008年2月14日

2008年共青团学校工作要点2008年共青团学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团的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以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为主线,以培养一大批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和服务大学生成才就业为重点,深化“大中学生素质拓展计划”,逐步构建团队一体化分层教育体系,进一步巩固在全团的基础性战略地位,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学校战线团的工作和建设实现新发展。

一、突出抓好理论武装工作,不断提高广大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中央8号、16号文件为指导,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学生头脑,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1.开展大学生“永远跟党走,争做新一代”主题教育。利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举办北京奥运会、迎接团的十六大召开等 — 1 —

契机,继续在高校学生中广泛开展“永远跟党走,争做新一代”主题教育,采取生动有效的形式,引导大学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了解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与祖国共奋进,自觉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2.深化中学生“迈入青春门,走好成人路”主题教育。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坚持“点面结合、注重普及”的原则,着眼于增强中学生的爱国情感、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全面深化“迈入青春门,走好成人路”主题教育。在“五四”、“十一”前后举行“迈入青春门”仪式、成人宣誓仪式,集中组织适龄中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探索和创新活动形式,吸引更多的中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

3.树立和宣传学生中的优秀典型。团中央将进一步发挥“中国大学生五四奖励基金”、“中国中学生正泰品学奖”的示范导向作用,评选表彰一批品学兼优、表现突出的优秀学生典型,为大中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各地各高校团组织要重视并加强优秀学生典型的发现、推荐、表彰和宣传工作。要改进评选方式,进一步发挥网络的作用,扩大优秀典型在广大学生中的影响力。

二、深入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着力培养一大批青年学生骨干

以《“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纲要》为指导,以各高校团委为工作主体,加大力度,夯实基础,扩大规模,努力培养一大批理想信念坚定、综合素质全面的大学生骨干。

—2 —

1.构建全国、省级、高校三级联动的培养格局。团中央面向全国主要高校招收200名左右的优秀学生骨干,举办第二期“中国大学生骨干培养学校”,进行为期一年的培养。各省级团委在去年启动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创新,形成各具特色的工作项目和载体。重点推动“培养工程”在各高校的普及和规范,普遍建立“培养工程”种子库,把各类优秀学生骨干纳入培养范围,建档立册,跟踪培养。实行自上而下的备案制和自下而上的推荐制,三级联动,分层推进。

2.进一步改进培养方式、完善保障体系。着眼于增强“培养工程”对学生骨干的吸引力和针对性,坚持集中培训与实践锻炼相结合,同时为学生骨干参与对外交流、志愿服务提供更多的机会,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能力。建立辅导教师队伍,完善辅导教材体系,确立一批培养基地。建立对学生骨干培养的评价考核机制,促进学生骨干更好地成长和发展。主动争取党委组织、宣传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及高校的支持,形成推动“培养工程”的合力。

三、不断推进“大中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促进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和就业创业

大力实施“大中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广泛开展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学术科技、校园文化等活动,积极服务于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和就业创业。

1.分层次、分阶段推进“大中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按照职业生涯规划、素质拓展训练、建立评价体系、强化社会认同等“四环节”和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科技学术与创新创业、— 3 —

文体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技能培训及其它等“六板块”的总体要求,结合各高校团的工作的实际,坚持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互通互动、互补互融,分步骤、有重点地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逐步推行“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形成“素质拓展计划”的有形载体,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求职就业。以促进中学生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适应中学课程改革的要求,完善“中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操作模式,推广成功经验。

2.广泛开展各类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结合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等契机,广泛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和中学生暑期“四个一”社会实践活动。着眼于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鼓励大学生结合“三下乡”活动到基层开展挂职、就业实习等实践锻炼。积极参与“志愿中国?人文奥运”活动。进一步探索中学生实践教育的内容和模式。

3.完善校园科技创新活动体系。总结十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成果和经验,启动第十一届竞赛的筹备工作。筹办首届全国高职院校“挑战杯”技能创新大赛。开展第五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评选表彰和第二届“未来杯”全国中学生创意设计竞赛,完善“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励基金”工作格局。

4.进一步活跃校园文化。启动第三届“中国大学生校园文化节”,开展全国高校优秀学生社团评选活动,组织大学生校园歌手比赛和校园文化系列论坛,把校园文化节办成展示素质教育成果和大学生青春风采的缤纷舞台。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活跃中学生课余生活。—4 —

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积极组织各类学生课余体育活动和体育竞赛。

5.积极帮助大学生提高就业创业能力。通过组织报告团、座谈会、励志讲座等形式,进一步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自觉面向基层就业。组织更多学生参与就业见习、实习活动,聘请“大学生就业创业导师”深入高校开展政策宣讲和就业辅导。组织开展第六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努力为大学生创业开辟更多途径、创造更好条件。

四、切实关心和帮助困难学生,积极促进校园和谐稳定

充分履行共青团服务青年和维护青年合法权益的职能,找准位置,发挥优势,关心和帮助有困难的学生,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1.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集中开展“服务青少年月”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切实做好元旦春节期间慰问和帮扶经济困难学生工作。积极整合社会资源,通过设立奖助学金等形式,为更多学生提供资助。继续评选“大学生自强之星”,激励更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立自强、奋发成才。积极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和服务。

2.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实施“心理阳光工程”,举办第五届“5〃25”中国大中学生心理健康节,编写发放《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手册》。充分发挥网络和学生社团的作用,为大学生提供更好的心理辅导和咨询服务,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和自我教育活动。

3.代表和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参与学校有关学生事务的决策,拓宽代表和维护学生权益的渠道。密切 — 5 —

关注与青年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焦点、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做好诉求反映工作。指导学生会组织依法有序地代表和维护学生的正当权益。

4.积极做好维护高校稳定工作。高度重视敏感时期和重大活动期间的校园稳定工作。进一步完善信息反馈、校园舆情分析监测等机制,及时掌握学生动态。在各级党委统一领导下,做好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等工作,促进校园和谐稳定。

五、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大力加强学校团的自身建设

充分认识学校共青团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机遇,坚持巩固与创新并重的原则,着眼长远,大力推进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和理论建设。

1.加强普通中学和高校团的建设。进一步突出中学共青团工作的基础性作用,切实做好团员发展、团员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组织基础;依托中学生团校加强中学团员教育。开展中学生骨干培养的试点工作。高校要进一步巩固班级团支部建设,活跃班级团支部工作,同时探索新的建团模式,深入开展团员意识教育活动。依托大学生业余党校,加大推优入党工作力度,为党组织源源不断地输送新鲜血液。

2.加强民办和职业院校团的建设。民办高校团的建设要填补空白点,形成符合民办高校特点的组织建设体系。联合教育部门进一步提出关于加强民办高校团的建设的意见,推广民办高校团建工作经验。推动普通高校与民办高校团组织实行结对互助。规范高等职业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团的建设,积极探索符合职业学生特点的团的工作—6 —的新路子。

3.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制订学校团干部培训规划,利用各级团校等培训机构开办培训班,通过集中学习、参观考察、课题研究等方式,帮助广大学校团干部进一步掌握团的基本理论、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完善学校团学工作信息化平台建设,加强团干部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促进基层团组织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4.加强学联、学生会(研究生会)和学生社团建设。加强对学联、学生会的指导,增强工作活力及在学生中的影响力,巩固在学生组织中的主体地位。召开全国学联第二十四届第三次全委会。落实团中央、教育部关于加强学生社团建设的意见,引导其规范发展,纳入团委、学生会工作格局。加大学联组织与港澳台学生组织及国外学生组织的交流,以对港澳台交流为重点,认真实施相关工作项目,积极拓展新的交流渠道。

2009年学校共青团工作要点 篇6

(征求意见稿)

为保证全年各项工作任务的贯彻落实,团省委决定,2011年继续对全省普通高校共青团工作实行考核。按照《共青团山东省委2011年工作要点》和《2011年山东共青团学校工作要点》的基本内容,参照《共青团山东省委2011年考核意见》,特制定本细则(成人院校、高职学校、民办高校参照执行)。

一、加强青年学生思想引领工作

1.主题教育。充分利用建党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等重要契机,开展全省大学生“庆祝建党九十周年”系列活动和“我与祖国共奋进”主题教育,有特色,有实效(10分);开展好全省大学生“永远跟党走,信仰代代传”宣誓、“与信仰对话——万场报告进校园”、“党史我来讲”主题团日、“庆祝建党90周年大中学生原创动漫游戏大赛”、“追寻红色足迹”大学生暑期主题社会实践等重点活动(10分);全面深化“迈入青春门,走好成人路”主题教育,举行18岁成人宣誓仪式(3分);广泛开展“我是团员我光荣”团员重温入团誓词、新团员入团集体宣誓等主题教育(5分);以“爱我中华”为主题,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2分)。

2.学校共青团“红网工程”。适应信息化时代要求,充

情收集分析、引导社会观察、开展教育活动等工作(5分);建立春、秋季新学期开学大学生思想动态专项调查机制,并及时上报大学生思想情况(5分);建立联动应急机制和危机预警方案,在敏感期和重大事件发生期间,启动24小时值班制度和零报告制度,建立学校舆情信息观测点和舆情信息员队伍,指定专人负责舆情的整理上报工作(5分);对校园突发事件有应急预案,处置得当,上报及时(5分)。

二、竭诚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

1.校园科技文化活动。①积极设计承办第十二届山东省科技文化艺术节活动项目(15分)。②校园文化艺术活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创业观(3分);注重社团建设,举办社团文化节、社团文化展演,丰富大学生课余生活(5分);成立校团委指导下的大学生文艺团体,打造校园文艺活动品牌(3分)。③科技创新活动:广泛开展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科技创新竞赛等活动(5分);成立校团委指导下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团体,建立科技创新基地或设立创新奖励基金(5分);积极组织参加山东省第十二届“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第十二届“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山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和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评选等活动(省内特、一、二、三等奖作品分别加8分、5分、3分、1分,组织奖加5分;全国特、一、二、三等奖作品分别加10分、8分、5分、3分,组织奖加10分)。

2.社会实践活动。①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

“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建设工作,积极寻求企事业单位支持,规范运行管理,扩大建站规模(基地在上一年基础上每增加一处加3分);大力提高大学生见习率,促成部分学生在基地就业(5分);建立在学校党委领导下、团委与就业指导部门协同配合、各院系广泛参与的就业创业见习工作机制(5分)。

4.特殊学生群体帮扶。寒暑假期间,动员社会力量开展“送岗助学行动”(3分);做好元旦春节期间关心服务经济困难学生工作(3分);做好团中央及团省委各类成才奖学金和济困助学金的评选和发放工作(2分);建立本校大学生成才奖励基金或济困助学基金,开展奖励及资助活动(5分);实施团干部“1+1”帮扶计划,每名专职团干部帮扶一名特困大学生(5分);积极为条件成熟的大学生创业提供场地、资金、辅导服务,扶持大学生成功创业(5分)。

三、巩固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

1.共青团组织创先争优活动。大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扩大组织覆盖、提升组织活力,增强团员意识、发挥带头作用”为主题,以“四好、四带头”和“创建五四红旗团组织,争当优秀共青团员”为主要内容,深化共青团创先争优工作。(10分)。加强学校共青团规范化建设,团委机构、人员、经费独立设置(10分);专职团干部配备齐全,职级相称(5分);建立健全大学生推优入党的制度和机制,推优入党比例达100%(5分);积极探索基层团组织建设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形成理论创新成果(5分);民办高校

(5分);院系团委(总支)在院系主页设有专门的一级栏目开展共青团工作(3分);网站利用率高,信息全面,更新及时,深受学生欢迎(3分)。

2.网站信息报送。积极向“山东学校工作”网站上传信息(每1条校级综合信息加0.2分,其他信息加0.1分,总分30分,加满为止)。有专人加入山东共青团学校工作QQ群,上班时间保持在线,信息畅通(3分)。

六、其它方面的工作

1.积极参加全省高校团的有关会议、活动(5分);圆满完成团省委交办的工作(每项加5分)。

2.承办全省性活动、会议(20分);在全省性会议上作典型发言(5分);承办全国性活动、会议(30分);在全国性会议上作典型发言(10分)。

3.在全国(全省)没有分配数量指标的竞争性评比中获奖,优秀大学生典型(每次表彰10人以内的)(全国10分、省级5分),高校系统集体典型(每次表彰10个以内的,含活动组织奖)(全国10分、省级5分)。七、一票否决项目

1.团委不独立设置,与学生处或者其他部门合署办公的;团委独立设置但是经费或工作人员不独立配备的。

2009年学校共青团工作要点 篇7

关于印发

2009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云高工〔2009〕1号

(2009年1月16日)

各州、市教育局,各高等学校,各省属中等职业学校:

现将《中共云南省委高校工委、云南省教育厅2009年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学习,并结合本地区、本学校实际,切实抓好贯彻落实。

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是全国上下共同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挑战的关键一年,是我们实现全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的重要之年,也将是云南教育改革全面、深入开展的一年。各地、各学校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扎实抓好教育改革发展的各项工作,加快云南现代教育发展进程,促进社会和谐,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中共云南省委高校工委

云南省教育厅

2009年工作要点

2009年全省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省八次党代会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进一步提高质量,扩大规模,优化结构,提高效益,促进公平;建设现代教育价值体系、现代教育体系、现代教育设施、现代教育管理、现代教师队伍,加快云南现代教育发展进程,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现代教育发展进程

1.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云南现代教育发展的各项工作。按照省委统一安排部署,在全省教育系统积极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做到“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采取多种有力措施,加快推进以人为本、体现公平、促进和谐,使受教育者心智健康、能力提高,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引领时代进步的现代教育。

2.加强教育法制建设。全面修订《云南省实施〈义务教育法〉办法》,争取年内颁布施行。完成《云南省民办教育促进条例(草案)》的调研、论证、修改,力争年内报请省政府审议。全面落实教育系统“五五”普法规划,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校。

3.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配合有关方面尽快完成《中共云南省委关于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高校党建工作的意见》的修改工作,出台后抓好贯彻落实。力争出台《云南省高等学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办法(试行)》,做好高校领导干部选拔配备、后备干部的培养培训工作。开好、贯彻好全省高校党建工作会议,指导高校开展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加强教育系统党员、教职工教育。加强厅机关党的建设,做好厅机关支部调整、工会换届等工作,坚持和完善厅机关支部(总支)目标管理责任制。重视老干部工作。

4.继续加强教育系统反腐倡廉建设。认真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贯彻落实。认真贯彻落实惩防腐败的5年工作计划,建立健全反腐倡廉长效机制。认真执行中央纪委、教育部、监察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反腐倡廉建设的意见》,深入推进高校反腐倡廉建设。进一步加强纠风治乱工作,抓好规范教育收费,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切实加强对招生考试录取和涉及人财物等重点部门、重点岗位、重点领域的监督。加强审计监督,管好用好教育经费,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认真开展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推进校园廉政文化建设。从源头上加大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全面推进校务公开和政务公开。

5.加强现代教育科学研究。从切实提高教育软实力的高度,全面加强教育科研,特别要在现代教育研究等方面取得重大成果。总结和宣传新中国成立60周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云南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成绩与经验。开展《云南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年度监测评估,启动云南省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等的研究制定工作。

6.继续加大教育宣传,积极营造云南现代教育发展的良好舆论环境。改革教育厅新闻工作机构,充分发挥新闻舆论导向作用,加大正面宣传和舆论监督的工作力度,加强与省人大、省政协、新闻媒体等的沟通和联系,进一步加强先进典型宣传、教育政策解读、舆情分析引导和教育对外宣传等工作。

二、以“三生教育”为载体,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7.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深入实施以生命、生存、生活教育为核心的“三生教育”。以“三生教育”为载体,积极探索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的有效途径和方式。通过深入实施“三生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最终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塑造高尚的教育精神,构建现代教育价值体系,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落到实处。

8.全面实施“三生教育”。从秋季学期起,在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实施“三生教育”,加强组织领导、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资源建设,改进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方法,做好督导检查和宣传,建立和完善全面实施“三生教育”的长效机制。在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考试中增加“三生教育”内容。积极探索和拓展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实施“三生教育”的途径。组织专家学者对“三生教育”进行理论研究,引导和支持广大一线教师开展行动研究,努力构建“三生教育”的理论体系。

9.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坚持立德树人,认真抓好中小学德育基本条件建设、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制度建设。以“三生教育”为主线整合德育资源,切实推进整体构建大中小学德育体系工作。以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主题,深入开展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月活动。改进文明学校评选管理办法,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继续抓好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的建设与管理,不断拓展校外教育阵地。做好实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新方案的各项工作,着力加强以敬业和诚信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

10.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进”工作,高质量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继续实施大学生成人成才工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工程和社会合力育人三大工程。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应对措施,加强形势政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加强高校专职辅导员队伍建设。

11.加强体育、卫生与健康教育、艺术教育和国防教育。进一步推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全面实施,大力推进“阳光体育运动”,开展好中小学体育工作专项评估。加强学校公共卫生与食品安全工作,建立健全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制度和预警机制,积极开展学校“禁毒防艾”工作。加强艺术教育教学管理,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艺术活动。加强国防教育和学生军训。

12.加强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养。推动普通话水平测试的信息化和规范化,扩大汉字应用水平测试试点。制定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测评体系,引导学校加强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训练和考核。开展中华经典语文诵读活动,推进省级、国家级语言文字达标示范校建设。

三、全面完成“普九”任务,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13.重视学前教育,关心特殊教育。加快学前3年教育普及步伐,规范并加快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为特殊教育学校所有学生提供生活费补助,实施好红河州等6个州市特殊教育学校建设项目,支持项目学校做好校舍新建或改扩建、教学基础设施改善以及教学康复训练设备购置等工作。

14.实现全省“普九”重大突破。大力扶持澜沧、鲁甸、镇雄3个县按规划“普九”,加强对“两基”攻坚的过程督导,确保全省129个县(市、区)全面实现“普九”。

15.继续抓好义务教育的巩固提高。继续开展“两基”复查年审工作,对2005年前实现“两基”的县的巩固提高进行抽查。积极做好“两基”迎接国检的各项基础工作。全面推进县级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促进县域内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协调健康发展。筹建云南省基础教育质量监测评估中心,开展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建立健全督学体系,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检查评估工作。认真研究解决城市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切实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重视并进一步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

16.落实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落实好“两免一补”各项政策,免除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学生学杂费,为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为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提供生活费补助,提高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健全农村中小学预算制度,强化财务管理。

17.积极发展普通高中。按照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的思路,促进各地积极发展普通高中。在扩大普通高中办学规模的同时,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扩大优质普通高中教育资源。积极探索将普通高中招生指标按一定比例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鼓励和支持民办普通高中发展。

18.力争启动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成立领导小组及相应工作组,制订实施方案及配套文件,积极向省政府申请课改专项经费,推进课改教师培训、管理者培训、考试评价、新课程体系构建、教材建设等工作。

19.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负担。制定下发并严格执行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负担的文件,从春季学期起,在全省中小学整体、同步推进“减负”工作。通过在全省中小学统一实行严格的“减负”办法、改革教育教学评价体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规范教辅材料选用、加强检查督促等措施,全面减轻中小学生学习、心理和经济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0.坚决推进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借鉴内蒙古等地经验,制定全省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召开工作现场会。以集中办学为方向,坚决撤并一师一校点,逐步取消代课教师,力争用3~5年时间,完成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将大姚县确定为全省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试点县,统筹学校建设资金,从政策和项目上给予支持。各州市要在本辖区内确定一个试点县,积极探索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工作。

21.开展基本普及十三年教育试点。按照分类指导、分类要求的原则,从1月1日起,昆明市14个区(市、县)、其他州市19个县(市、区)开展实施基本普及十三年教育试点工作。加强对试点工作的指导和督导,探索建立适应基本普及十三年教育的经费保障、管理、教师、评价、社会支持和参与等机制。

22.推进民族教育改革与发展。进一步做好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加强民族中小学管理。继续做好民汉双语教材的编译审定出版及发行使用。加强民汉双语教师培训。实施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继续做好明德小学项目建设。做好各层次教育对口支援。

四、加快建设职教集团,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23.全面贯彻落实《云南省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行动计划》。加快推进中等职业教育“七大工程”建设,继续扩大中等职业教育规模,力争招生人数达到22万人,在校生达到54万人。加强对高中阶段教育招生的统筹规划和统一管理,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24.积极推进和探索职教集团建设工作。新组建2个省级职教集团,指导、推动州市职教集团组建工作,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强职教集团建设,使职教集团在引领、推动全省职业教育发展中发挥突出作用。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校企结合、工学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就业能力,90%的中职毕业生获得“双证书”。

25.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改建扩建校舍与实训基地建设。促使昆明、曲靖、楚雄、普洱等地职教中心建设有首批学校搬迁办学。力争新增9个由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投资建设的职业院校公共实训基地,为争取国家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政策试点单位和国家全面推行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教育创造条件。

26.开展农村各类培训和成人教育,推进终身教育。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全年培训500万人次,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继续抓好扫盲工作,全省青壮年文盲率控制在5%以内。继续建设云南终身教育服务中心,推进终身教育体系建设。

五、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着力提高教育质量

27.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决定》要求,做好各项改革发展工作。督促、指导各高校完善落实5年改革发展规划,执行好与教育厅签订的目标责任书,做好定期与不定期的检查。

28.加强重点学科和科研平台建设。继续建好5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和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重点推进43个省级一、二类学科建设。做好国家和省级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规划工作和一批学位授权点的审核工作。争取新增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2个。积极争取和做好教育部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2个。大力推进省院和省校教育合作。

29.实施高等教育质量工程。新增20个省级特色专业,60门精品课程,新建10个本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个高职示范实训基地,2所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推动高校小语种人才培养项目建设和英语教学改革。

30.做好高校评估等工作。以迎接教育部教学评估为契机,进一步督促有关高校加强教学基础条件建设,加快符合要求的教师和教学管理队伍等建设。继续开展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积极发展和进一步规范现代远程高等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

六、加快教育国际化进程,增强云南办学特色

31.加大汉语国际推广力度。充分发挥我省地缘和亲缘优势,形成以高等教育为龙头,高等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并进的汉语国际推广格局。大力推动汉语进入南亚、东南亚国家中小学正规教育体系。申报建设2所孔子学院,2个孔子课堂,2个国家汉语国际化推广中小学基地,建立5个汉语国际推广中心。

32.积极推进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扩大招收外国留学生和外国学生规模,争取来滇留学生规模达到1万人,政府奖学金留学生规模达到500人。加大国际化人才培养力度,扩大出国留学规模。做好引进外国文教专家工作。加强学校国际化课程建设。切实做好中外合作办学工作,引进40个优质合作办学项目,到周边国家办学项目达到5个。启动11个国际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到印度举办云南教育展。

33.加强制度建设。修订《云南省招收境外华侨华人学生暂行办法》。出台《云南省非高等院校教育机构招收外国留学生管理办法》、《云南省各级各类学校聘请外籍教师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弥补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空白,使监管工作有法可依。

七、积极扩大教育需求,建设现代教育设施

34.启动中小学排危攻坚工程。利用国家扩大内需的机遇,实施好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中职教育和特殊教育建设项目,争取更多中央资金的支持。利用教育部启动实施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的机遇,加大投入,力争用3~5年时间,排除现有中小学D级危房,在此基础上建立长效机制,推进中小学校舍标准化建设。在未“普九”县继续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解决未“普九”县校舍不足部分问题。

35.积极推进中小学实验教学及教育技术装备现代化。建设10个“实验装备及教学标准化示范学校”。加强中小学实验员的培训和指导。加强中小学实验教学的评价考核。完成2~3个“普及实验教学县”验收。

36.提高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应用水平。把远程教育与推动实施素质教育、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农科教结合等进一步紧密结合。加强云南省远程教育资源中心建设,启动实施小学英语、音乐等学科远程教学,开发制作“三生教育”多媒体教学光盘。继续做好各类现代远程教育项目的管理服务工作,做好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远程培训工作。上半年在全省7个县(市、区)推进“班班通”试点工程建设,力争下半年在边疆25县启动“班班通”工程建设。

37.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设施建设。建设包括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的统一的教育信息公开服务平台,全面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加快教育电子政务建设步伐,建立以教育厅政府网站为核心的云南省教育公众信息服务体系,推进“一站式”教育服务网站建设。完善教育系统公文流转、公文办理系统建设,提高教育系统办公自动化水平。进一步整合信息和网络资源,争取组建“云南教育电视台”,建设云南终身教育服务中心和“三生教育”网络。

38.加快推进部分在昆高校呈贡新校区建设。全年完成校区建设和教职工住宅新开工建设面积300万平方米,投资50亿元,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民族大学、昆明医学院及医高专、云南中医学院基本完成一期建设,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开始入住学生,入住呈贡新校区的学生共达5万人,教职工住宅建设全面施工。

八、深化教育改革,切实增强办学活力

39.推进办学和管理体制改革。促请云南省人民政府尽快出台《关于大力发展民办教育的决定》,大力发展民办教育。逐步建立民办学校主要管理者职前培训和持证上岗制度。建立完善民办学校年检制度。建立“示范性民办学校”评估机制。加强对民办教育的研究,适时成立云南省民办教育研究所。争取向民办高校委派党委书记和督导专员。推动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赋予学校更大办学自主权,全面加强学校现代管理。

40.加大投资体制改革。树立现代教育投入观念,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牢牢把握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宏观经济调控政策措施的精神实质,加大银校合作、招商投教力度。认真落实各项教育惠民政策。

41.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做好“三生教育”、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调整中小学布局、“普十三”试点等工作。实施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高中阶段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42.深化高校后勤改革。尽快出台深化高校后勤改革的文件。加强对高校后勤改革工作的指导、督促与检查,将高校后勤改革工作纳入省教育厅对高等院校5年建设目标管理责任书,分类、分步推进高校后勤改革。争取行政职能部门对高校后勤实体的优惠政策,扶持富有创新精神、以较快步伐走向社会的高校后勤实体。积极协调、努力促成有关高校后勤项目与企业集团等的合作。

九、全面加强学校现代管理,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

43.积极推进以人为本,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学校管理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学校现代管理。尽快出台相关文件。加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班子学校现代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建设。深化学校各项管理制度改革,构建办学规范、管理有序、监督有效、保障安全的学校现代管理制度。加强学校基础管理、全程管理和系统管理。加强学生学风、教师教风、领导者服务作风“三位一体”的校风建设。推进管理手段现代化。

44.加强现代大学管理。继续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党委领导、校长行政、教授治学、民主管理、自主办学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推行人员聘用制度和岗位设置管理,积极配合国家和省主管部门实施岗位绩效工资制。

45.继续推进中小学“三制改革”等工作。不断健全政策措施,更加深入地开展校长竞选、教师聘任、绩效工资的“三制改革”,推动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平稳实施。在中小学课程改革和各种培训中,加强中小学教师现代管理意识与能力培养。抓好校舍安全管理。

46.建设平安、健康、文明、和谐校园。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切实维护教育系统稳定。以教育部把2009年作为全国学校安全年为契机,加强师生安全教育和演练。与有关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快速有效处理校园突发安全事故。开展学校周边综合治理专项整治行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十、加强现代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师资整体水平

47.加强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推进五年规划的“5122工程”,全年建设10所省级示范性教师进修学校,培养认定200名中小学名校长、400名省级学科带头人、4000名省级骨干教师,各州市、县要相应开展此项工作。实施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特岗”计划,推动省各级财政筹集经费用于2006年招聘的“特岗”教师纳入当地教师工资统发,并将边疆、民族、贫困地区作为重点工作对象。

48.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教师素质。加强骨干教师培养力度,完善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大力培养“双师型”人才。组织教师参加国家级中等职业教育师资素质提高计划培训。开展第三次中等职业教育学科带头人和骨干专业评选工作。实施好教师特聘、特岗、特邀“三特”计划,继续组织全省各地聘请1000个年岗位特聘教师。

49.加大高校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实施“人才引进工程”,坚持“按需引进、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原则,采取团队引进、核心人才带动引进、高新技术项目开发引进、特聘岗位设置引进等方式,吸引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到我省高校任教、从事科学研究。实施“教学名师工程”和“高校师资学历提升工程”,新增10个省级教学团队,40名省级教学名师。积极推进国外访问学者和国内访问学者项目的实施。

十一、着力解决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努力促进教育公平

50.健全各级各类学校贫困学生救助机制。实施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力争建立公办普通高中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在校生资助制度。启动国家对中职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费教育工作,继续对中等职业学校全部一、二年级学生发放助学金。进一步做好高校学生助学贷款工作,全面启动我省大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认真落实国家和省的各项奖助学金政策。积极支持和鼓励农村学校开展勤工俭学活动。

51.切实做好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继续实施招生阳光工程,改进和完善招生录取管理,配合有关部门从严打击非法招生中介、招生欺诈等行为,在执行教育部“六公开”、“六不准”规定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招生录取工作透明度。推行平行志愿录取方式改革。认真做好云南大学自主招生试点。

52.加强和改进毕业生就业工作。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的文件。在各州市和高校运行“领导负责、目标管理、权责统一、绩效考核”为基本内容的新工作机制。配合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创业和基层就业的政策保障体系。大力推进毕业生资助创业工作。积极做好以困难学生创业就业能力提升为核心的助学育人基地建设。开通毕业生就业办公信息网和使用毕业生就业管理新系统,积极搭建信息平台,加强和完善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体系建设,拓展就业创业渠道。

十二、继续加强机关建设,创建和谐创新团队

53.继续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全面加强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领导班子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用科学的思维方式,科学的建设办法建设领导班子。在实践、工作、履职中建设,进一步增强领导班子凝聚力、创造力和执行力。加强领导班子履职效能建设,把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成果转化为履职效能。

54.继续加强机关建设。树立素质、发展、改革、履职“四种忧患意识”,加强基本职责、基本规则、基本能力“三基建设”。加强基本职责建设,更好履行监管、参谋、协调等职责,提高服务意识和水平。加强政治、经济、工作、生活等基本规则建设,增强规约意识,按规则办事情。加强基本能力建设,提高思维、决策、执行、语言、和谐等能力。

上一篇:古龙小说人物名下一篇:医院护士节活动策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