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 树叶找家

2024-08-26

大班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 树叶找家(通用14篇)

大班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 树叶找家 篇1

树叶找家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树叶找家

作者:庞金霞 来源:寿光市文家街道新世纪幼儿园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自然的浓厚兴趣并喜欢探索自然奥秘。

2、进一步加深对常绿树和落叶树的认识,能通过树叶的不同区分常绿树和落叶树。

3、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比较、判断能力。

[活动准备]

课件 常绿树和落叶树的树干各一棵、树叶若干 《小树叶》磁带

[活动过程]

一、音乐游戏《小树叶》

1、师:“天气好冷啊,北风老头鼓起腮帮子使劲一吹,小树叶会怎么样?小数叶都离开了妈妈,飘呀飘,飘呀飘……”师幼随音乐一起自由游戏.“小树叶,你要飘到哪里啊?”“小树叶转了圈,飘到了滑梯上、蹦蹦床上、草地上……”大风吹来了,小树叶是怎么飘的?风渐渐小了,小树叶又怎么飘了?风停了,小树叶怎么样了?

2、组织幼儿入座。师:“小树叶飘呀飘,有点累了,它们都轻轻地飘到了小凳子上。”

3、师幼谈话:“小树叶为什么要离开妈妈?”

二、认识落叶树

1、引导孩子回忆对落叶树的认识。“秋天,天气渐渐变冷了,小树叶会怎么样?会慢慢变黄,冬天一到,小树叶会怎么样?纷纷离开了妈妈。树妈妈变成什么样子了?一直是这样吗?什么时候不是?会变成什么样?”

2、教师小结:“冬天过去,天气会渐渐变得暖和起来,春天来了,树妈妈就会长出新的叶子来。像这样春天树叶发芽,秋天树叶变黄,冬天树叶全部落光的树,我们给它起了一个名字,你猜一猜叫什么?叫它——落叶树。”

3、引导幼儿回忆自己见过的落叶树。“想一想,你见过的落叶树叫什么名字?”(柳树、杨树、梧桐树、法桐、石榴树、柿子树、合欢、莲子树、玉兰、槐树、银杏树、樱花树……)

三、认识常绿树

1、师:“小朋友见过这么多的落叶树,是不是所有的树都是落叶树呢?你知道什么树不是?(冬青、松树、柏树……)”

2、教师小结:“对!除了落叶树之外,还有一种树一年四季都有绿叶,它在落叶的同时长新叶子。人们也给它起了一个名字,你知道吗?对!叫——常绿树。”

四、区分常绿树和落叶树的树叶的不同

1、引导孩子观察树叶的不同。师:“在寒冷的冬天,为什么落叶树的树叶全部落下来,常绿树的树叶不全落下来呢?它们的树叶一样吗?落叶树的叶子是什么样子的?常绿树的叶子是什么样子的?老师收集了这两种树的叶子,我们来仔细的看一看、摸一摸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常绿树的叶子是硬硬的、光滑的、厚厚的、有水分;表面有蜡质。落叶树的叶子是软软的、粗糙的、薄薄的、没有水分)。

2、教师小结:无论我们在马路边看到哪些树,即使我们不知道它的名字,但我们可以根据它的树叶的样子来判断它是常绿树还是落叶树。请小朋友让你的树叶宝宝躺在小桌子上睡一小觉。

3、出示魔术盒(各种叶子),引导孩子判断它是什么树上的叶子,是常绿树还是落叶树。

师:“老师这里还有很多小树叶,请小朋友看一看这片树叶像什么?它是什么树上的叶子?是常绿树还是落叶树?”也请个别孩子来取叶子,魔术盒,告诉我,这片树叶是什么?魔术盒怎么不说话不告诉我?小朋友谁来告诉我?

五、游戏:《树叶找家》

(声音:小树叶,你在哪里呀?)

(1)、出示一棵落叶树的树干,“我是落叶树,我的树叶宝宝又大又薄,表面没有蜡质,天气变冷了,北风把小树叶都吹跑了,我只剩下光秃秃的树枝了。我的脚好冷啊!小朋友你能帮我找到树叶宝宝吗?(音乐响起,幼儿把落叶树的树叶放在落叶树上。)“”

(2)、出示一棵常绿树的树干,“谢谢小朋友。我还有一个好朋友,它是常绿树,它的树叶宝宝有的很厚,有的像针一样细,上面都有一层蜡质,保护着树叶中的水分。宝宝不怕太阳晒,也不怕被风吹。一年四季都是油亮亮的。小朋友你能帮它找到树叶宝宝吗?(音乐再次响起,幼儿把的常绿树的叶子放在常绿树上。)

六、根据树叶的特征区分常绿树和落叶树

1、师:“谢谢你们!小朋友真厉害,帮树妈妈把宝宝都找到了。不知道树妈妈高兴吗?你问问她。树妈妈说很高兴,谢谢小朋友,我还有很多朋友呢,不过我不知道它是落叶树还是常绿树,请小朋友帮我判文档仅供参考

断一下吧”

2、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判断。“这是什么树?它是落叶树还是常绿树?为什么?”

七、了解树叶的用处

师:“小朋友现在能根据树叶的不同来判断见过的树是常绿树还是落叶树了。树叶的用处不小呢!你知道树叶还有什么用处吗?(树叶为大树制作养分,为人类释放氧气、提供食物、挡风遮阳、做树叶面具、烧火、书签……)”

八、欣赏树叶粘贴画

1、师:“原来树叶的用处这么多呀!我知道它还能变成非常有趣的图案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2、出示树叶粘贴画,引导孩子欣赏。

[活动延伸]

师“你觉得这些画漂亮吗?那我们到院子里捡自己喜欢的树叶,让我们用能干的小手把树叶打扮的更漂亮吧!”

大班科学教案:彩色的阳光

活动目标:

1、了解阳光有不同的颜色组成,知道阳光有红色、橙色、黄色、绿色、青色、蓝色、紫色七种颜色。

2、探索观察七种颜色的方法,并通过涂色表现自己的发现。

3、产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小镜子人手一面,多棱镜每组一面。

2、装水的玻璃瓶若干,水盆4~5个。

3、画纸和油画棒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看阳光,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阳光是什么颜色吗?我们一起看一看窗外的阳光吧!

师:你们看到的阳光是什么颜色的?(个别幼儿说一说)阳光真的像你们说的是这种颜色吗?

二、了解探索阳光的材料。

师:老师这里有很多的材料,看看它们是谁呀?(幼儿说说材料的名称)用这些材料可以干什么呢?(幼儿自由交流)

三、利用材料探索阳光的颜色。

1、教师引导幼儿利用多种材料亲自动手探索发现七彩的阳光。

探索一,将水盆放在阳台上,给每个小朋友一面小镜子,让幼儿将小镜子斜放在水里,玩一玩,看一看能发现什么?随即交流自己的发现。

探索二,让幼儿看一看阳光下的玻璃瓶,还能发现什么?幼儿自由交流后在集中交流。

探索三,引导幼儿利用多棱镜观察阳光,看一看有什么新发现?引导幼儿继续交流自己的发现。

2、教师与幼儿一起得出结论:阳光是有红色、橙色、黄色、绿色、青色、蓝色、紫色七种颜色组成的。

四、引导幼儿用油画棒记录阳光的颜色。

师:小朋友今天真能干,自己在玩中发现了太阳的光芒是七彩的,我们一起来画个七彩的太阳宝宝吧!

大班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 树叶找家 篇2

一、切实激发幼儿记录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记录兴趣的培养,要积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氛围,从学生的个体差异出发,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科学的记录氛围,进而激发并保持学生记录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创造性。 首先,教师可以在科学探索活动的各个环节为学生提供记录的机会。在幼儿园教学中,教师会为学生设置各种各样的活动,比如区域活动、晨间活动以及户外游戏活动,在开展这些活动时,学生会不可避免地被活动中的某些事物所吸引,但是幼儿的兴趣以及注意力会很容易被转移,当他们发现另外一个比较有趣的事物时,就会将先前的所见全部忘记,为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安置观察记录表或者是观察记录本, 当学生有所发现时,就可以及时地记录下来。其次,不断丰富幼儿的记录方法。 当前,记录大班幼儿科学探索活动的方法有很多,比如个人记录、 小组记录以及具体记录等,它要求教师从教育教学、学生需求的角度出发,为学生选择正确、科学的记录方法,真正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提供适宜的记录表,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记录

有效的记录是新形势下大班幼儿教师教学的重点, 这就要求教师教学中必须提供适宜的记录表, 为此, 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 针对不同的活动要采用不同的记录表。 如全封闭式的记录表就不应用于个别化的学习活动中,因为在全封闭的记录表中,学生根本得不到自由发挥的空间, 这时教师能够用到的就有全开放记录以及半开放的记录。 比如教师在讲授与“ 磁铁”有关的知识时, 如果只是简单地让学生记录一下哪些物体有磁性, 那么学生的活动就会很快结束, 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发现磁铁的更多有趣的现象。( 2) 针对不同的阶段,要选择不同类型、不同形式的记录表。 众所周知,教师所选的不同的记录表有不同的用处,教师要做的就是对活动的各个层次进行分析,然后选择适合这个阶段的、能够实现学生发展的记录表。 ( 3) 记录的内容应遵循由简到繁的原则。大班幼儿最感兴趣的话题就是操作摆弄的过程,这种由简到繁的记录过程,不仅能够提高幼儿对枯燥的知识的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记录能力以及科学的学习态度, 最终提高并巩固学生的记录能力。

三、注重幼儿记录的全过程

在幼儿记录过程中,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记录,及时发现幼儿记录中存在的问题, 确保幼儿记录方法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 首先,教师要不断引导幼儿,帮助幼儿观察、感知并体验身边的事、 物,做到尊重幼儿的同时实现提问的开放性。 新时期,教师与学生的身份更多地倾向于平等, 这时教师就自然而然成为幼儿记录的支持者、合作者以及欣赏者,而不是传统教学方式下的教学主导, 这既是新形势下教育教学对教师提出的更高水平的要求, 也是教师不得不重视的问题。 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提问一些有趣的问题,比如苹果为什么会落到地上、爆米花是怎样制作出来的等,让幼儿主动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是实现学生发展的前提。 其次,不断鼓励幼儿,让幼儿学会创造性地记录信息。 记录信息的方法有很多, 但在学生记录的过程中如果仍旧采用传统陈旧的那种记录方式,就会降低学生记录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 为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让学生学会用自己喜欢的、创新的方式去记录科学探索活动, 这种创造性的记录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幼儿观察时不同的内心感受以及想法,是学生独特思维的呈现。

一言以蔽之,大班幼儿科学探索活动记录的方法有很多,教师要做的就是不断向学生介绍这些有效的记录方法, 让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记录学习工作中, 这既有利于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 也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生活以及学习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让学生成长为高素质、能力强的综合性人才,进而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摘要: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创新能力等成为学校以及教师最为关注的问题,因为大班幼儿会渐渐观察到事物或者事物之间的发展以及联系,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发展。但目前大班幼儿教学中还存在诸多问题,这就要求教师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不断地帮助学生探究并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实现学生的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大班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 树叶找家 篇3

关键词:科学活动;辨别能力;注意力

一、为什么要培养辨别能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指出:“科学领域目标的表述使我们强烈地感到: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不再是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是注重儿童的情感态度和儿童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得到重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这说明在幼儿的科学学习中,辨别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现在很多城镇中的幼儿教育,只重视文化知识的教授,忽略幼儿能力的培养,不注重幼儿亲身实践与探索带来的直接经验与趣味性。约束幼儿的好奇心与动手创造的能力。在开展科学活动中,我们要加强幼儿辨别能力的培养,让幼儿更好、更充分地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异同,更直观地去进行操作以获得直接性经验。

二、如何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辨别能力

以大班科学活动“辨别面粉”的教学为例。

1.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面粉的特征,能在四种白色材料中辨别出面粉。

(2)学习如何使用记录表进行对比分析。

(3)感受实验的乐趣,体会到探索的快乐。

2.教学准备

面粉、面团、淀粉、奶粉、绵白糖、水、透明塑料杯、抹布、记录表、蜡笔、PPT课件。

教学材料来源于日常生活,面粉、淀粉、奶粉与绵白糖这四种操作材料从外表看来很相近,但是它们本身的性质差别很大,通过简单的操作就能反映出它们之间的差别。为了让幼儿更好地进行辨别能力的提升,还准备了记录表与蜡笔,是为了让幼儿能通过观察、比较与分析记录表,辨别出各种材料之间的差异与联系。

现代教学中信息化与多媒体教学的运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这节活动中也运用了多媒体课件PPT,在课件中可以更直观地讲解面粉的产生,以及实验材料的分析,帮助幼儿进行辨别。

3.教学过程

(1)运用教具进行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各种面食图片,吸引幼儿注意力,并引出面食是由面粉做的这一主题。通过提问:“面粉是由什么做的?”引导幼儿进行思考,进一步讲解面粉的产生,了解面粉的特征。渗透教育粮食来之不易,教育幼儿爱惜粮食。

(2)创设生活情境:科学来源于生活,与生活息息相关。在这节活动课中,创设以制作新年美食时小红的烦恼为背景的情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幼儿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在接下来的实验中,更好地观察与记录。

(3)进行实验,完成实验记录表,辨别“真假”面粉。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在科学学习中,幼儿直接感知,通过动手操作来切身感受实验的过程,通过实验材料在实验前后的变化来获得直接经验。在实验中,鼓励幼儿大胆地去尝试,采用摸一摸、尝一尝、闻一闻等不同的感官去感受,并运用实验器材进行科学探究。在活动中需要完成记录表,并用自己的方式去描述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在实验结束后根据记录表可以描述出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再分小组讨论或实验去验证和辨别出真正的面粉。

三、培养幼儿辨别能力的几点建议

在大班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辨别能力方面,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教学目标明确

在目标中应含有能力目标。课程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目标要考虑到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能够达到的最近发展区。明确的目标是培养辨别能力的前提。

2.幼儿亲身的实践与检验

幼儿的思维特点决定了幼儿要通过亲身实践进行科学学习。只有亲身实践,幼儿才能获得直接经验,通过经验的比较、分析来提升辨别事物的能力。幼儿亲身实践获得的直接经验由于幼儿本身知识能力的限制,需要教师来帮助他们进行验证,以获取正确的直接经验。

3.记录表的合理运用

在科学活动中,记录表的运用很普遍。根据本节课的特点合理运用记录表,可以帮助幼儿清晰地整理出要展示出的事物特征,运用对比、分析等方法,让幼儿更加科学的进行逻辑性的辨别。

4.家庭资源的利用

科学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幼儿与父母在一起的时间较长,父母的言传身教是教师所不能代替的。把问题抛给幼儿,让幼儿在生活中与父母共同探究,寻求答案。对于幼儿在生活中辨别能力的培养有着很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幼儿园大班科学小树叶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观察树叶的特征,简单了解树叶的外形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

2、认识枯叶和绿叶,通过动手实验,发现枯叶和绿叶的区别,培养幼儿的求知欲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初步了解树叶在生活中的`作用,知道茶叶是树叶的一种。

活动准备:

1、枯叶和绿叶;

2、石臼、擀面杖、剪刀、鹅卵石、记录表;

3、茶叶包一个、茶壶、热水、布;

4、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随音乐《小树叶》进入活动室。师:孩子们,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天到了,天气渐渐凉了,小树叶发生了什么变化?你知道它们是怎样飘落下来的?(幼儿可以用语言、动作等表现)让我们一起来和小树叶跳个舞吧!(教师一边和幼儿舞蹈,一边洒落树叶,幼儿每人捡起一片树叶。)

二、运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幼儿直观、形象地了解树叶的外形结构及每部分的作用。

1、引导幼儿初步了解树叶的外形结构。师:“叶宝宝是由哪几部分组成?”,教师演示树叶外形结构的课件,使幼儿知道大多数树叶是由叶柄、叶片、叶脉组成。

2、幼儿讨论,初步了解树叶每部分的作用。师:叶宝宝是由叶柄、叶片、叶脉组成的,那他们对叶宝宝来说都有什么用呢?(幼儿讨论)教师演示树叶每部分作用的课件,向幼儿分别讲解叶柄、叶片、叶脉的作用。

三、通过幼儿动手实验,发现绿叶和枯叶的区别,培养幼儿的求知欲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如果叶宝宝从树上落了下来,慢慢地它会发生什么变化?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小结:使幼儿知道叶宝宝离开了树妈妈,就会一天天地干掉,枯死,变成一片枯叶。

2、教师出示一片枯叶:枯叶和小朋友手中的绿叶有什么不一样呢?(引导幼儿从颜色、形状等方面回答)教师介绍记录表,教会幼儿记录的方法。幼儿选用桌上的工具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教师提问:谁来说说你刚才是用什么工具,发现了什么秘密?小结:使幼儿明白枯叶与绿叶的根本区别:易碎、不易碎;没有叶汁、有叶汁。

四、使幼儿初步了解树叶在生活中的作用。

1、师幼讨论,初步了解树叶在生活中的作用。

2、教师变魔术,知道茶叶是树叶的一种。小结:茶叶是一种特殊的树叶,它可以泡水喝,对我们的身体非常有好处。而且有些树叶可以制成药材,给人治病;有些树叶可以制成树叶食品、树叶饮料,有利于人体健康。

五、活动延伸

大班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 树叶找家 篇5

大班音乐歌唱--小树叶

活动目标:

1、理解歌词内容,感受两段歌词表达的不同情感。

2、能初步结合两段歌词不同的感情色彩,运用“缓慢、跳跃、坚定”的歌声表现歌曲,进行有感情地演唱。

3、体验小树叶的勇敢。学做勇敢的小树叶

4、熟悉()歌曲的旋律,理解歌词内容,跟唱歌曲,提高学新歌的兴趣。

5、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初步掌握()的玩法,学习按游戏和音乐的要求,相应的按节奏变换动作,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重点:

理解歌词内容,感受两段歌词表达的不同情感

活动难点:

能初步结合两段歌词不同的感情色彩,运用“缓慢、跳跃、坚定”的歌声表现歌曲,进行有感情地演唱。

活动准备:秋天树模型一个,小树叶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出主题出事树模型。

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一棵什么季节的树?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树叶都黄了,这个时候如果秋风吹来了,你猜树叶会发出什么声音?

听上去像“沙沙”的声音,就像在唱歌一样。那我们就一起来学小树叶唱“沙沙”声。

“33332 55553”

二、教师范唱①秋风吹来的时候,小树叶除了会发出声音,还有可能会怎么样?

会从树上飘落下来。小树叶离开了妈妈,飘呀飘呀飘向哪里,不知道会不会孤单害怕,现在老师就来问问小树叶。

教师范唱第一段小朋友们也跟着老师一起来问一问小树叶吧幼儿跟唱②你觉得小树叶会害怕吗?

那我们来听听小树叶是怎么说的。

教师范唱第二段。

小树叶是怎么说的?

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小树叶?(勇敢)所以这一段唱的时候应该怎么唱?(要勇敢)③这首歌有两段,表达了小树叶不同的心情。你来听听两段有什么不一样。

教师完整范唱。

第一段讲的是小树叶离开了妈妈十分难过,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唱?(连贯,缓慢)第二段讲小树叶勇敢坚强,我们又用什么样的声音来唱?(断顿`跳跃)

三、幼儿跟唱你喜欢这片勇敢的小树叶吗?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做一回勇敢的小树叶。

幼儿人手一片树叶,边做动作,边学唱歌曲。

分组唱。

请个别幼儿上台唱四、活动延伸请幼儿将手中的树叶进行涂色,画上花纹,将它装扮在树妈妈身上。

附件:

秋风起来啦,秋风起来啦,小树叶离开了妈妈,飘呀飘呀飘向哪里,心里可害怕。

小树叶沙沙,沙沙沙沙沙,好像在勇敢地说话,春天春天我会回来,打扮树妈妈。

教学反思:

歌曲《小树叶》是一首情感丰富的拟人化的歌曲,生动地表现了小树叶积极乐观的形象。歌曲把大树比作妈妈,树叶比作孩子,充满了童趣,也洋溢着人间的温情。歌曲要求孩子唱出了树叶宝宝对大树妈妈的不舍和期盼来年春天归来的乐观。由于歌曲的两段歌词表达两种不同的情绪,因此歌曲的学习是采用分段教学的方法。第一段表现了小树叶离开妈妈后的不舍与害怕,第二段表现了小树叶春天归来时的乐观情绪,为了让孩子们体验这种情感,我采用到方法配合曲调进行肢体动作表演和歌曲内容展现丰富的表情,在我的带动下,幼儿表现积极,以热情饱满的情绪表演“小树叶”。本节课是学唱歌曲,我并没有刻意以教唱为主,而是在幼儿亲身体验,直观感知、创设情境中去感受小树叶对妈妈的爱,让孩子们在表演唱中获得了最直观的知识。歌曲中有一个难点:“春天我会回来打扮树妈妈。”这句话孩子们不好理解,我没有特意去解释,而是以一种欢快的情绪带动幼儿情绪,来促使孩子对歌曲的理解。这首歌曲唱起来很美,孩子们很喜欢,只要一吹风,孩子们听到树叶在响,就会情不自禁的唱起《小树叶》这首歌曲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大班音乐活动教案《小树叶》含反思这篇文章共4370字。

相关文章

《大班教案《小精灵的舞》含反思》:大班教案《小精灵的舞》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音乐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感受旋律优美的意境,愿意用语言和动作表达自己的感受,初步感受和表现乐曲愉快的性质,学会根据图谱理解作品的节奏、结构,提高音乐感受力,学会设计小精灵不同的舞蹈动作,并大胆进行表演,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小精灵的舞》含反思教案吧。

小老鼠找家: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 篇6

最近小朋友谈论的话题经常是关于狗帮主人看门,猫捉老鼠,鸟捉虫等等及其一些动物帮助人的故事,于是我结合主题《动物世界》之《我与动物交朋友》设计了本次活动,让幼儿懂得帮助他人会使人快乐,激发幼儿乐于助人的情感。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根据画面进行初步的判断,想象。

2、运用自己的语言,大胆地讲述,培养幼儿认真倾听别人讲述。

3、懂得帮助他人会使人快乐,激发幼儿乐于助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

1、 房子图片5张(1号房没有门和窗,2号房没有瓦片,3号房倾斜有裂缝,4号房完美可是隔壁住着小猫,五号房外形完美。)

2、 图画一张,伤心老鼠头饰一个,开心老鼠头饰若干。

3、 金牌30块

4、 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图画,启发幼儿讨论:老鼠为什么不开心?

2、教师戴上伤心老鼠的头饰,以伤心的口吻说:

3、启发幼儿帮帮老鼠的忙,为老鼠找房子。

出示1——4号房子,布置在活动室四周,让幼儿分散自由观察。

提问:

①这座房子怎么样?

②你觉得合适吗?

③为什么?

4、组织集体讨论:

①这四座房子怎么样?

②适合小老鼠呢?

③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不适合呢?

5、出示5号房子,引导幼儿进一步围绕问题观察讨论。

提问:

①看看这座5号房子怎样?

②住进去安全吗?

6、引导幼儿想办法帮1——4号房子修理好。

7、出示开心老鼠,表扬小朋友帮它选择了舒适又安全的房屋,并送小礼物,让幼儿体验互相帮助的快乐。

大班科学活动:插花 篇7

科学活动“插花”, 是我们对导向式教学活动进行的一次尝试。“插花”来源于生活, 先抛给幼儿一个明确的任务———“插花”, 让幼儿围绕任务去尝试探索, 从中发现问题———“怎么插花瓶都会倒”, 教师激发幼儿解决问题的欲望———“怎样使花瓶不倒”, 并提供材料支持幼儿完成。探索过程对幼儿很有挑战性, “任务=材料+创意”在活动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活动目标

1.通过比较, 发现物体不易倒的原因。

2.探索多种使物体不易倒的方法, 培养探究的意识。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初步形成大胆质疑、积极探索的意识, 并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每组矿泉水瓶、娃哈哈瓶、塑料花、泡沫块、小石头、橡皮泥、各种盘子、盖子、硬板等若干。

活动过程

一、抛出任务“插花”, 发现花瓶易倒, 引起探索兴趣

1.师:老师做了很多花, 想请小朋友帮忙把花一朵一朵插在花瓶里 (矿泉水瓶) 。

2.教师请一幼儿将三朵花插在瓶子里, 提问:花插在花瓶里, 出现什么情况? (花瓶很容易倒)

二、初步探索使“花瓶”不易倒的方法, 在比较中了解不易倒的原因

1.师:今天带来的花瓶都是容易倒的, 我们要想办法使花瓶不易倒。我给你们准备了很多材料, 等会每人拿一朵花插在一个花瓶里, 请你们用最短的时间使“花瓶”不易倒。如果你成功了就请你贴上自己的号码, 将花瓶放在花坛上 (地面有条线) 。

2.幼儿自由探索, 教师观察。

3.幼儿操作后交流。

师:风来了, 要看看谁的花瓶比较稳固。 (用纸对每个花瓶扇一扇)

预设:

幼儿行为一:同样装了石头, 一个倒了, 而另一个不倒。

教师的对策:拿出来比较。

师:刚才用了同样的风力, 为什么都装了石头的花瓶, 一个倒了一个没倒呢?

幼:因为这个瓶子石头装得比较少……

师小结:对, 石头装多了就比较重, 能使花瓶更稳固。

幼儿行为二:用光碟, 一个放上面, 一个放下面。

教师的对策:

师:这两个都是用了“光碟”。这个为什么倒了, 而这个不倒呢?

幼:一个放在上面, 一个放在下面。

师小结:对, 重的放在上面反而更容易倒, 而粘在下面使花瓶的底盘变大了。

三、探索多种使“花瓶”不易倒的方法, 培养探究意识

1.师:桌上还有很多材料, 这回要请你想出跟刚才不一样的方法去试一试, 你可以使多个花瓶站稳, 比比谁想的办法最有创意。在花瓶上也贴上自己的号码。

2.幼儿自由探索, 教师指导。 (孩子可以想出两个以上办法)

3.交流讨论。师:我们来看看你们都用了哪些办法。

预设:

幼儿行为一:会用多种材料, 探索出不同的使花瓶不易倒的方法。如:增加重量、使底盘变大、将花站直。

教师对策:考虑进入下一环节“探索不借助材料, 使花瓶不倒”, 对幼儿提出更高的要求, 发展他们的逆向思维能力。

幼儿行为二:大多数幼儿都采用增加重量一种方法。

教师对策:调整计划, 改变原先预设的第四环节, 改为在教师的启发下, 幼儿继续探索用不同的材料使花瓶不易倒。

四、不借助其他材料, 探索使花瓶不倒的原因, 发展幼儿的逆向思维能力

1.师:现在桌上就只有许多花和花瓶, 你们有没有什么办法使花瓶不易倒?

2.幼自由探索。

3.展示几种成功的方法。如:将几束花插在一个瓶子里, 将小瓶放在大瓶里再插上花。

大班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 树叶找家 篇8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2A-0093-02

在科学探索活动中离不开对事物或科学现象的观察,观察是获取周围世界信息的基本方式,是儿童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科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索问题,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参与探究活动,让他们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采用的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我国心理研究工作者姚平子发现:5~6岁的幼儿,也就是幼儿园大班的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观察的目的性、精确性、持续性、逻辑性也逐渐提高。由此可见,大班是培养和发展幼儿观察能力的最佳阶段。在教学中笔者总结了提高幼儿观察能力的四点经验。

一、耐心等待,自主观察

意大利瑞吉欧幼儿教育创始人马拉古奇说过:“教师必须尽可能减少介入,介入得以一个有效的方式重新开始意见的交流并恢复幼儿的信心。因此,介入前必须衡量清楚,不可过度介入,不可推翻幼儿正在进行的事物。与其牵着幼儿的手,倒不如让他们靠自己的双脚站立着。”在幼儿科学探索活动过程中,教师要用敏锐的双眼去分辨什么时候需要教师介入引导幼儿观察,什么时候需要教师让幼儿自主观察。

在“有趣的指纹”活动中,幼儿乐乐按老师的要求将十个指头的指纹印上印泥,并按顺序印到纸上,然后用放大镜开始观察。她先观察左手中指的指纹,发现中指的指纹是“弓形”的,于是很高兴地在记录表“弓形”一栏写上“1”,接着开始观察食指指纹,看了一会就自言自语地说:“咦,也是弓形的。”她就把刚才记好的“1”擦掉,写成“2”,在接下来的观察中,她都是随机、无序地观察,她把左手中指指纹观察了两次,却忽略了小拇指,并不停地更改记录表上的数字,总是数不清三种指纹的数量,显然她缺乏有序的观察经验。观察了一会,乐乐丢下放大镜,开始左右张望。教师从乐乐紧皱的眉头中发现了她的着急和无奈,却不急着给乐乐提示,而是向她指指旁边的幼儿小小。乐乐看到旁边的小小在边观察边念念有词:“一个箕型,两个箕型,三个箕型……”乐乐专心致志地观察着小小的行为,看到她从左到右按顺序把十个指头都观察完了才在记录表“箕形”那一栏填上数字,接着又开始重新从左到右用放大镜寻找“斗型”的指纹。乐乐看到这里,马上拿起放大镜模仿小小的方法先观察左手的指纹,边观察边数数,很顺利地就把“箕型”和“斗型”的指纹找出来并做好了记录。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没有在幼儿遇到困难时急于介入,而是不动声色地观察幼儿的行为,给幼儿提供足够的观察时间,让幼儿自己掌握有序的观察方法。如果教师当时就将操作方法告诉幼儿,或许幼儿会更早更顺利地完成任务,但失去了通过自己的观察获得经验的机会。由此可见,教师的静默观察不是袖手旁观,而是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用足够的耐心等待幼儿在探索中主动观察、发现,从而使幼儿获得直接的体验,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

二、了解需求,支持观察

幼儿的个体经验、发展水平、个性特点各不相同,因此,在科学探索活动中,幼儿的观察能力也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对幼儿的观察行为作出正确的解读,并以恰当的方式支持幼儿的观察活动。

在“有趣的指纹”活动中,幼儿睿睿拿着两个放大镜翻来覆去地观察,一会儿重叠在一起,一会儿又分开。教师好奇地问:“你在做什么?”睿睿说想看看两个放大镜重叠在一起会不会看得更清楚。教师鼓励睿睿试一试。在反复观察和比较的过程中,睿睿发现两个放大镜重叠在一起并不能使观察物无限放大,只有将放大镜放在适当的距离,才能最清晰地观察物体。同样,在这次的操作活动中,教师发现幼儿阿哲的记录表是空白的,于是小声地询问:“你观察自己的指纹了吗?有哪些形状呢?”阿哲指着他印在纸上的指纹摇摇头说他没有指纹。教师仔细一看,发现他印的指纹都糊成一团了,根本观察不到指纹的形状。这是因为沾印泥的时候沾得太多了,所以印在纸上的指纹才会糊成一团。于是教师示范印了一个指纹,让他观察教师的动作。通过观察比较,阿哲发现沾印泥的时候要轻一些,印在纸上的时候要将指肚正面朝下用力压印,这样才能保证观察到的指纹是清晰完整的。当教师重新给阿哲一张纸时,他尝试印了一个指纹,发现效果很好,于是信心十足地将十个手指的指纹都印下来,并兴致勃勃地开始观察指纹的类型。

在科学探索活动中,幼儿往往会有一些与众不同的想法或做法,当教师发现幼儿的观察行为超乎预料时,不能根据自己的经验武断地进行阻止,而要通过询问等方式与幼儿进行沟通,了解幼儿的真实想法和需要,并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支持。

三、巧妙点拨,促进观察

在科学探索活动中,教师要在细致观察幼儿活动的基础上,根据幼儿观察的过程捕捉有利的时机,对幼儿的疑惑进行巧妙的点拨,鼓励幼儿进一步观察,从而获得相关的科学知识与经验。

在“会黏的水”活动中,幼儿康康在两块光滑的塑料板中间滴上水,发现两块塑料板就紧紧地黏在了一起,一不小心将沾了水的塑料板放到桌面上,塑料板和桌面也黏在了一起。偶然的发现让他特别兴奋。看到这种情况,教师顺势提问:“塑料板滴上水和桌面能紧紧地黏在一起,那是不是塑料板沾上水和所有的东西都能紧紧地黏在一起呢?”在教师的启发下,康康拿着沾了水的塑料板到处试,在试的过程中观察到塑料板可以和黑板、玻璃、椅面等紧紧地黏在一起,而与粗糙的墙面、表面有颗粒的地垫等无法黏合。教师继续引导幼儿观察:“为什么有的东西会紧紧地黏在一起,有的却无法黏合呢?它们有什么不同吗?”幼儿通过观察、触摸和比较,获得了“只有在两块光滑面中间滴上水,它们才会紧紧地黏在一起”的科学认识。可见,教师顺势引导观察的方式能让幼儿体验成功,又能激发幼儿对感兴趣的现象进行深入的观察。

四、梳理验证,深入观察

在科学探索活动过程中,幼儿由于操作时出现的一些问题或偏差,造成不同的观察结果,对比,教师不要急于去更正或告知正确的做法,而应顺着错误的原因,引导幼儿在交流验证过程中进一步观察,从中发现错误的原因。这比直接告诉幼儿“正确答案”更有意义。

在“会黏的水”第二课时的操作活动中,在幼儿已经获得“水是有黏附力的,在两块光滑面之间滴上水,它们就会紧紧地黏在一起”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提供了砂纸、草席、铁片、电光纸、塑料片、光滑板等材料,让幼儿进一步感知水的黏附力。在交流的时候,大家发现有的操作结果是不一样的。幼儿小雨在“光滑板和铁片”那一栏的实验结果是“X”,大家都说他的记录结果是错误的,认为光滑铁片和塑料板是能黏在一起的。为什么相同的材料会有不一样的实验结果呢?教师请小雨再次进行操作,并引导幼儿认真观察。小雨先在铁片上滴上一滴水,将铁片和塑料板合在一起,但是拿起塑料板后铁片就掉了下来。这时,有孩子马上说:“水太少了黏不住。”“哦,是这样吗?”教师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请小雨再次操作。这次小雨多滴了些水,并将铁片和塑料板压一压,然后拿起塑料板。没想到塑料板一立起来铁片就滑了下去。这时又有幼儿细心地观察到了小雨的手是抓在塑料板上的,马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铁片太重了,很容易掉下来,手要抓在铁片上,塑料板就会黏住了。”教师请他试了一下,塑料板真的紧紧地黏在了铁片上。幼儿在交流过程中还观察到了小片的电光纸沾上水无论和什么材料都能黏在一起。通过不断地操作、观察、思考、交流和概括,幼儿进一步掌握了水的黏附力与用水量的多少及物体的大小、轻重、质地等知识。

著名俄国科学家巴甫洛夫的座右铭是“观察、观察、再观察”,观察是一切科学成就的开端,观察是科学探究过程中一种基本的能力,贯穿于整个科学活动的灵魂。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是幼儿园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教师应该把这一目标渗透到各种探索操作活动中,并在这些活动中提供行之有效的支持策略,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

大班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 树叶找家 篇9

活动目标:

1、能根据画面表现的内容展开想象进行讲述,培养观察和联想能力。

2、学习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完整、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愿意与同伴分享交流。

活动准备:

1、图片5幅(1号房没有门和窗,2号房没有瓦片,3号房倾斜有裂缝,4号房隔壁有小猫,5号房外型完美)。

2、小老鼠图片一张(正面为不高兴的表情,反面为高兴的表情)。

3、各种小图片若干,如树、草、花、商店等。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表情不高兴的小老鼠,讲述故事引入。

(老师讲述故事: 小老鼠皮皮住在乡下一所舒适的小房子里,有一天,下起了一场大雨,把小老鼠的房子给淹没了,小老鼠没房子住了,它四处找房子,它找呀找,找到了1号房子,看了看,转身就走了;接着皮皮来到2号房子,走了进去,抬头看了看,摇摇头走了出来,不一会儿,皮皮又找到了三号房子,在跟前看了好久,最后还是离开了,向前走了不远四号房子出现了, 皮皮一见就激动地蹦起来,“吱吱吱吱,四号房子实在不错,我就要它,便从倏地一声钻了进去,刚进去一会,就看见皮皮全身缩成一团滚了出来,小老鼠找了四间房子,都不满意,到底是为什么?)

2、为幼儿提供1―4号的房子,让幼儿自由观察,交流看法。

师:小老鼠皮皮为什么不喜欢这些房子?

3、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上的细节部分讨论分析,指导幼儿联想小老鼠的心理活动,并学习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大胆讲述自己的理由。

4、出示5号房子,引导幼儿围绕问题进行观察并连贯讲述。

(1)你觉得5号房子小老鼠会喜欢吗?为什么?

(引导幼儿掌握一定的顺序进行连贯讲述)

(2)小老鼠看了看房子觉得不错,但看看房子周围又叹气了,为什么呢?“本,文来源:屈;老.师教;案网”它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吗?

(启发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讲述自己看法)。

5、为幼儿提供树、草、花、商店等小图片,让幼儿为小老鼠美化5号房的环境。

6、幼儿自由讲述自己布置的内容。

小老鼠高兴地住进新房子,并向大家表示感谢。

教学反思:

5~6岁幼儿口头语言表达的顺序性和逻辑性有了明显增强,而且能够自然、生动地进行描述。他们有强烈的语言要求,他们谈话的内容广泛,想象丰富。他们经常模仿大人的语气讲话,也乐于表演自己熟悉的故事情节,扮演游戏角色。依照《纲要》精神,运用教育新理念,建立民主、平等、和谐、合作、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力图打破传统看图讲述的教学方法,使幼儿在以自己为主体的和谐宽松的环境中,大胆自主地投入活动,得到发展。

大班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 树叶找家 篇10

小小气象员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小小气象员

来源:山东省农科院幼儿园 吴 茜

【设计意图】

自从班内开展观察天气,画气象、预报天气一系列活动后,孩子们的兴趣与日俱增。那么如何保持孩子们的兴趣并深化这一活动?我想到了孩子们最喜欢的动物。因为有些动物在天气变化前有着特殊的表现,并有一定的规律,能起到预报天气的作用。因此我将在本活动中引导幼儿学习一些根据动物的特殊表现推断、预报天气的本领。使幼儿懂得一些气象变化和动物习性变化之间的关系。我通过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使幼儿在愉快的气氛下获得科学知识,而且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提高探索天气奥秘的兴趣和能力,萌发爱科学的情感。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表现欲,提高其探索天气奥秘的兴趣,萌发幼儿爱科学的情感。

2、知道一些气象变化与动物习性变化之间的关系。

3、能根据动物的特殊表现来推断并预报天气。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气象牌(人手一份)

【活动重难点】

1、重点:

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引导幼儿去了解动物与气象变化之间的关系、奥秘。

2、难点:

(1)能举一反三并通过个别动物的表现归纳出下雨之前的天气具体变化特点;

(2)能运用新学的知识进行判断。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通过游戏,引出课题,引起幼儿兴趣。

导入语:孩子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森林动物园的小动物们送给我们大一班一份特殊的礼物,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快来找一找……对,一台大彩电,让我们一起欣赏电视节目吧!

(二)基本部分

1、向幼儿展示礼物,森林里的小动物都来了,它们在向我们打招呼呢,我们也来问候一下吧!“你们看它们玩的高兴吗?你是怎么看出来文档仅供参考

文档仅供参考 的?”(幼儿讨论)

2、与幼儿谈论天气,“你们看今天的天气怎样?那明天呢?我们怎么才能知道明天的天气情况呢?”(引导幼儿说出观看天气预报)

3、师:“电视台里的气象员是怎样播报天气预报的,谁能来模仿一下”,鼓励幼儿大胆模仿,教师给与肯定。

4、我们一起来听听电视台里的叔叔阿姨是怎样播报天气预报的?

5、向幼儿提出问题:

(1)刚才你们听到哪几种天气情况?(今天小动物给大家带来一个游戏,先来观察周围图片上的环境,然后贴上对应的气象标志,教师对幼儿的操作给与及时的肯定。)

(2)小朋友你们还知道哪些天气情况?(幼儿说教师出示气象图标)

(3)“刚才气象员在播报天气预报,那他们又是怎样知道的呢?

“气象员能根据气象仪器测出气温、风速等气象情况,可是农民伯伯不用气象仪器,不用收看天气预报也能知道明后天的天气如何,他们是怎样知道的,是谁告诉他们的呢?(幼儿充分讨论)

6、看一看——教师播放课件

(1)播放[蚂蚁上树]

老师:“它们是谁?在干什么?为什么要这样?”

——“听听小蚂蚁自己来解释。”点击[蚂蚁],“蚂蚁怎么说的?它们为什么要搬家?”

(2)还有一些小动物在天气变化之前也有一些特殊的表现。我们一起来看看。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分别点击四幅[图片](鱼儿上浮/蜻蜓低飞/燕子低飞/乌龟“冒汗”)。“它是怎样来预报的呢?”幼儿回答后,教师点击[动物的头部],检验幼儿的回答。

教师小结:“刚刚看了那么多小动物的表现,我们知道了下雨之前气候总有一些变化。有那些变化呢?(幼儿回答,如空气中水分很多、非常潮湿、空气很闷等)一些动物能感受到这些变化,所以就表现出一些反常的现象,人们掌握了这些规律,就能预知天气的变化了。”

7、听一听

“农民伯伯不仅能通过看小动物的表现来判断气象,他们还能通过听小动物的叫声来判断气象变化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①播放[青蛙知了]

“知了青蛙一般在什么时候叫?”教师用儿歌小结图片内容。点击[知了]学念儿歌。“天晴青蛙捉虫静悄悄,树上知了声声叫。天雨知了无声响,青蛙塘边呱呱叫。”

②播放[蜜蜂]学学小蜜蜂的歌“蜜蜂晴天去采蜜,早出晚归忙得欢;阴雨天气不出门,在家酿蜜不停工。”

③播放[鸡]“天要下雨,鸡不进窝”

8、学说心情预报,体验成功的快乐,争做小小气象员——通过听听、想想、说说心情预报,帮助幼儿理解他人情绪。

师:“心情预报真是太好了,老师这儿还有几位小动物,请你仔细观察一下,看看它们的心情怎样,可以用哪些天气情况来表示?”

请个别幼儿到电视机前做心情预报,体验小动物的心情。

师:“森林电视台不仅有天气预报,还有心情预报呢!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请配班教师播报心情预报:各位观众,大家好!我是森林电视台的主持人小机灵,现在播报心情预报,今天森林里大部分小动物心情晴天,只有狮子心情雨天,并伴有八级脾气。心情预报播送完毕,谢谢大家收看,再见!

师:“现在老师请你也来当回主持人,预报一下你喜欢的小动物的心情吧!赶紧和你的小伙伴先说说吧!”

(三)结束部分

教师向幼儿提出要求:我们这有几个小动物,一起来预报一下你喜欢的小动物心情吧!(幼儿表演,教师给与鼓励)

(四)延伸活动

让幼儿到户外,看看天、花草树木、小蚂蚁等,猜猜明天的天气,说说自己的理由。

(五)活动反思

我想从活动设计上的几个特点和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自我分析一下。

本次活动将天气和心情结合起来,巧妙地将幼儿感受别人情绪与天气预报联系起来,同时设计提出问题,让幼儿投入到情景中去,更好的体验和感受。

在设计此活动时,我考虑到这是个偏重语言领域的活动,于是我把幼儿的“注意听”与“大胆说”作为设计这次活动的重点,力争在问题的设计和提出上具有启发性、开放性。同时,注重了语言、艺术与科学不同领域内容的整合和同领域的不同方面内容的整合以及多种活动方式的整合。

活动过程中,我注意用我的语言和眼神与孩子进行交流,为他们创设了一种积极、主动的活动氛围,充分调动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老师的随机教育能力和指导性语言的运用,还存在许多的问题,我会在平时的日常教育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结合理论,努力使自己的摸索、实践过程缩短,以便自己不断地、迅速地得以提高。

这个活动,源于孩子们对天气的研究,但并没有结束在此次活动上。因为在进行这个活动前,我们生成了“小小气象台”“各种各样的天气”等话题的活动;在这个活动后,我们还要注意引导孩子们生活中去体验、感受别人的情绪,并学会去帮助别人。所以我觉得要想组织好一次教育活动更重要的是老师把握教育的系统性和主题活动连贯性的能力,及老师掌握心中大目标、控制眼前小目标和随机接受新目标的能力。深知自己的实践与理论还存在很大的距离,恳请各位领导和老师提出宝贵意见。

大班科学教案:彩色的阳光

活动目标:

1、了解阳光有不同的颜色组成,知道阳光有红色、橙色、黄色、绿色、青色、蓝色、紫色七种颜色。

2、探索观察七种颜色的方法,并通过涂色表现自己的发现。

3、产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小镜子人手一面,多棱镜每组一面。

2、装水的玻璃瓶若干,水盆4~5个。

3、画纸和油画棒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看阳光,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阳光是什么颜色吗?我们一起看一看窗外的阳光吧!

师:你们看到的阳光是什么颜色的?(个别幼儿说一说)阳光真的像你们说的是这种颜色吗?

二、了解探索阳光的材料。

师:老师这里有很多的材料,看看它们是谁呀?(幼儿说说材料的名称)用这些材料可以干什么呢?(幼儿自由交流)

三、利用材料探索阳光的颜色。

1、教师引导幼儿利用多种材料亲自动手探索发现七彩的阳光。

探索一,将水盆放在阳台上,给每个小朋友一面小镜子,让幼儿将小镜子斜放在水里,玩一玩,看一看能发现什么?随即交流自己的发现。

探索二,让幼儿看一看阳光下的玻璃瓶,还能发现什么?幼儿自由交流后在集中交流。

探索三,引导幼儿利用多棱镜观察阳光,看一看有什么新发现?引导幼儿继续交流自己的发现。

2、教师与幼儿一起得出结论:阳光是有红色、橙色、黄色、绿色、青色、蓝色、紫色七种颜色组成的。

四、引导幼儿用油画棒记录阳光的颜色。

师:小朋友今天真能干,自己在玩中发现了太阳的光芒是七彩的,我们一起来画个七彩的太阳宝宝吧!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11

1、通过操作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磁铁能吸铁的特性。

2、激发幼儿对磁铁吸铁现象的探索兴趣,发展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每人一个小篮子、一块磁铁;积木、积塑、螺丝帽、钥匙、回形针、硬币、纸张、布条、茶杯等物品。

2、带有磁铁的文具盒、书包等实物及一些图片。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寻宝“导入活动。

1、小朋友,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寻宝,但是去寻宝时我们小朋友都要带上一样东西才能寻到,我们看看我们要带什么东西进去?(教师出示磁铁)。磁铁有什么用呢?人幼儿自由说说。

2、现在小朋友们可以拿着磁铁进去玩了?你们看看会发生什么事?老师巡回指导。师:小朋友看看为什么磁铁吸不住这个东西啊?幼:因为它是木头的。师:朋友聪明,那你们看看磁铁为什么又不能吸住这个东西呢?幼:因为它是塑料的师:小朋友,你们玩好了吗?现在时间到了,你们去找个位子坐下来,老师请小朋友说一说刚才磁铁都吸了什么东西啊?幼:有钉子,有夹子,有瓶盖,有别针。

师:哇!磁铁的本领可真大啊!磁铁吸了这么多东西?那你们看看磁铁吸得东西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啊?幼:他们都是铁做的。教师小结:原来磁铁可以吸住铁的东西。

二、儿动手操作,发现磁铁隔物吸铁的特性

师:现在老师再请你们来玩一个游戏,现在每个小朋友一个人拿一个纸板,把磁铁上面的东西拿下来放在纸板里,你们再玩玩看会发生什么事?师:小朋友,你们说说看为什么这些东西在纸板上动起来啊?幼:因为纸板下面有磁铁。老师小结:小朋友真聪明!告诉你们磁铁还有一个秘密就是它还可以隔着物体吸铁,但是这些物体不能太厚。

三、创设情境,让幼儿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用途

1、刚才老师不小心把很多的别针掉进了这些沙子里,你们能不能帮助

老师想想办法捡起来啊?但是用手捡太麻烦了,你们有没有更好地办法啊?师:刚才我们刚刚学过了一个磁铁的特点,你们可以不可以利用磁铁来把老师的别针捡起来啊!谁来试试?啊!原来真的可以啊!

2、原来磁铁在我们生活中给了我们这么多的方便啊!那我们再来看看磁铁还有什么用处?教师出示铅笔盒,背包,磁性玩具 和图片引导幼儿观看了解。

四、活动结束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12

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的生活中出现了许多种类、材料、样式包装等各不相同的瓶子。平时的游戏中我发现孩子们对瓶子也有着极大的探索兴趣。于是我抓住了这个良好的教育契机,通过认识、感知、分类、操作、讨论、欣赏等一系列活动,让孩子了解瓶子的不同特征,知道瓶子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操作、讨论等活动,感知各种各样的瓶子及其功用。

2、了解各种瓶子与人类的关系,进一步增强环保意识。

3、学会与同伴相互协商,共同完成游戏活动。

活动准备:

1、环境创设:师幼共同收集各种各样的瓶子,在科学区内布置一个瓶子展览会。

2、知识准备:活动前与家长取得联系,请家长向孩子介绍家中所用瓶子的功用。

3、课前幼儿已经装饰好瓶乐器。

4、字卡:瓶子(图)、材料、包装、用途、形状

活动过程:

一、感知各种各样的瓶子

1、参观活动:幼儿观察瓶子,交流自己的感受,对瓶子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教:我们的科学区里有许多瓶子,今天我们举办一个瓶子展览会,请你去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

过渡:请大家挑选两个不同的瓶子坐下来,跟你的同伴说一说你的瓶子是什么样的。

2、认知活动:了解瓶子的不同特征

教: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所喜爱的瓶子。

3、小结:从大家的观察中我们发现,瓶子是各种各样的,它们的材料、包装、用途、形状等都不一样。

二、观察分类并讲述

1、根据特征进行分类

教:现在你们一小组商量根据其中的不同分分类,看哪组分得又快又好!

2、交流分类结果

教:谁来说说你们一组是根据什么进行分类的.?(用照相机拍下幼儿的操作过程)

3、再次分类

教:请大家再次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分类,看看哪组分得又快又好!

三、了解瓶子的不同功用

1、了解瓶子的功用

教:你知道这些瓶子都有什么用?(幼儿讲述)

2、了解特殊瓶子的功用

教:生活中,除了这些瓶子,还有哪些特殊的瓶子呢?他们都有什么用处?

(出示危险的瓶子图片)

四、瓶子演奏会

大班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 树叶找家 篇13

【设计意图】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在我选择的“算式宝宝找家”这个数学活动时,我是考虑到,老师们习惯于仅以幼儿认识事物是从具体到抽象这一特点为依据,只强调直观性。在活动我运用教具演示,并以此为基础讲解基本的数学概念,而实际上,幼儿数学概念的形成不是通过听老师讲、看老师演示所能解决得了的,必须通过幼儿自己主动活动的过程。“算式宝宝找家”我希望提供给幼儿充分的操作材料,再加以引导,一步一步深入,使幼儿真正在操作过程中去发现、归纳“算式宝宝找家”的特征。

大班幼儿的认知、操作、逻辑思维能力在不断提高;同时,他们不仅仅满足于老师所告诉的、所传授的,他们更希望通过自己的能力加以证实。因此,他们对操作比较感兴趣。目前,我班幼儿已经基本能单独进行图形、事物的一级分类,但是不能对事物图形进行二次分类。而且由于幼儿各方面的发展还不成熟,他们的对某一事物也许明白,却无法从具体转化为自己内在抽象的概念,所以通过本次活动能把自己对事物的外部特征的认识转为内在的、有规律的思考。

【活动目标】

1.学习按运算方法和得数的数目将算式归类,继续学习二次分类。

2.复习10以内的加减,能迅速、准确地进行加减运算。

3.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图(算式宝宝搬家)。

2.加减算是若干。

3.幼儿操作纸每人一张。

【活动过程】

一.集体游戏,导入活动

今天,算式宝宝要坐着火车去旅游了。小朋友,你们愿意来开火车吗?

1.现在请第一排的小朋友每人拿一张算式,请你算一下你是几号车厢,好吗?

2.幼儿“报得数”。教师出示算式卡片,粘贴在房子里。

二.算式宝宝,搬家归类(一)

过渡:火车宝宝排着队出去旅游了一圈,(.教案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真累呀!来到了家里休息。可是这么多的算式宝宝住在一个大家庭里,太挤了。它们很想分开住,但是可以根据什么来分呢?(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1.下朋友说对了,可以按照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来分。于是,算式妈妈又为算式宝宝们找了两座粉红色的房子,看一看,粉红色房子上发现了什么?

2.有“+”“-”号,那说明“+”号的房子里要住谁?“-”号的房子里又要住谁?

小结:有“+”号的房子里面应该住加法算式。有“-”号的房子里面应该住减法算式。

三.算式宝宝,搬家归类(二)

过渡:算式宝宝根据“+”“-”的符号,分别住进了有“+”“-”符号的房子里。可是宝宝们住在平房里面看不见远处的风景,于是,算式妈妈又为宝宝们造了楼房。

1.小朋友看一下,在楼房上你又发现了什么?

2.这些数字又表示什么意思呢?(对了,如果算式宝宝的得数是6,那么它就应该住在第6幢房子里,以此类推。)

教师小结:通过为算式宝宝搬家,让我们知道了,算式宝宝可以根据运算的方法和得数进行了两次分类。小朋友你们学会了吗?老师这儿还有很多的算式宝宝,它们也想分家,小朋友你们想帮助它们吗?

四.幼儿操作,巩固分类

1.请小朋友把你面前的作业纸上的算式宝宝根据运算方法和得数将它们进行分类在相应的房子里。

2.幼儿操作,教室巡回指导。

五.活动评价

今天小朋友们完成的都很好,算式宝宝们谢谢小朋友们的帮助。它们希望下次搬家时还要请小朋友们帮忙搬家,小朋友们乐意帮助它们吗?

【教学反思】

本次的教学活动《算式宝宝找家》,让幼儿充满兴趣的完成学习任务。在玩中认真地学,在学中快乐地玩。本次教学,我能把握住孩子的注意力与兴致是我最大的收获。在教学上还有令我深思的地方。目标达成度高的同时,似乎有一条无形的绳索,绳索的一头被老师牵引着,绳索的另一头是孩子正在一步一步完成老师早就设计好的路。在最后的一个操作环节中,老师设计的操作量比较多,这个也是我今后应注意的地方。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试讲教案 篇14

教学名称: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蛋壳”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对力作用于蛋壳凹面、凸面所出现的不同现象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2、让幼儿初步感知拱形面能承受较大力的现象,并了解其在生活中的运用。教学重点:通过操作让幼儿感知拱形能承受较大力的现象,体验发现问题、寻找答案、获得结果的快乐。

教学难点:初步感知拱形弧度的大小与所承受压力的关系,即拱形弧度越大,所能承受的压力也就越大。

教学准备:

知识准备:手指游戏:手指上课

物质准备:蛋壳(半个大小)2个/人,铅笔1支/人,小鱼片插塑5个/组(两人一组),小纸桥1份/组(包括制作纸桥用的纸条2条/组),小纸桥承重统计表1份/组,小托盘1份/组(内装幼儿每人或每组一份的操作材料),教师用一盘矿泉水、一个蛋壳(半个大小),一支记号笔,凹凸面图片、小鸡出壳、石拱桥、蒙古包、窑洞、隧道图片各1张(共6张)及教师用小纸桥承重统计表一张(记录幼儿实验结果用)。备

注:制作纸桥用的纸条大小及纸张要求:素描纸

纸条长:17.6cm;宽:2.2cm.大拱跨度:8.8cm;小拱跨度:12.8cm.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谜语:小鸡“远看黄澄澄,近看毛茸茸,叽叽叽叽叫,最爱吃小虫。”

(二)激趣导入,引导幼儿操作感知

1、谈话:小鸡从哪里来?怎样从蛋壳里出来?

出示小鸡出壳图片,讲解:小鸡从母鸡妈妈孵的鸡蛋中来,是用嘴啄破蛋壳出来的。

2、疑问:小鸡有那么大的力量把蛋壳啄破吗?

幼儿实验,尝试用笔尖代替小鸡的嘴巴在蛋壳里面(凹面)啄一啄,看看是很容易啄破吗?

3、再尝试另外一面(凸面),看看情况怎样?

4、教师总结:用笔尖代替小鸡的嘴巴在蛋壳的凹面啄,很容易啄破;而在凸面啄,却需要较大的力量。导语:这是为什么呢?我们来做个实验。

(三)实验:感受力的分散

方法:教师用实物演示,并结合图片讲解

1、小水滴滴到蛋壳凹面里,小水滴集合成一个大水滴,力集中,作用力就大;

2、滴到凸面,小水滴流到四周,跑掉了,力分散,作用力就小。

(四)知识迁移,了解蛋壳结构在生活中的应用

1、谈话:你在生活中见过什么像拱形的物体?出示图片石拱桥、蒙古包、窑洞、隧道。

2、设疑:它们为什么要制成拱形?说明其作用。

石拱桥:使桥面能承受较大的力; 蒙古包:阻挡风雪;

窑洞:减小土的压力,使窑洞比较牢固(黄土高原地带、陕北地区的建筑特色,窑洞内冬暖夏凉);

隧道:使衬砌承受较大的力。

(五)幼儿操作拱形受力实验

1、提出实验步骤与要求:

(1)用重叠比较的方法,证明纸桥的长短、宽窄相同;

(2)制作小纸桥:撕下双面胶纸,将纸桥有红点的一面朝上,将纸桥两侧的折痕对齐双面胶粘上,固定好,制成两座拱形弧度不同的小纸桥:大拱桥和小拱桥; 注意提示:将撕下的双面胶纸放入盒内,保持环境卫生。

(3)在两座小纸桥上分别放置小鱼片插塑,看它们各能承受几个小鱼片插塑;(4)将实验结果填入“小纸桥承重统计表”中;

(5)整个实验过程由两人合作完成,每人粘一座小纸桥,然后一人实验、一人记录,再交换角色,看两人的实验结果是否相同。

2、幼儿实验操作,教师指导

3、展示幼儿实验结果

上一篇: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几点分析论文下一篇:生命的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