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善道路安全问题

2024-06-13

在改善道路安全问题(共7篇)

在改善道路安全问题 篇1

路桥081 20082201019 摘要:本文通过对乌鲁木齐市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状况及事故数据的调查、分析,对比国内其他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状况,开展了对乌市现阶段交通特点、交通安全技术特征以及发展趋势的分析,从交叉口交通组织、交通标志设置、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等方面提出对乌市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的改善措施。

关键字:道路交通安全;交通事故;改善;措施

Urumqi city road traffic safety improving tentative plan ChengQiaomeng Road and Bridge 081 20082201019

Abstract: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city road traffic safety conditions and accident data in urumqi, comparison with other domestic urban road traffic safety situation and conduct of urumchi present traffic characteristics, traffic safety technical features and development trend are analyzed, in terms of intersection traffic organization, traffic signs Settings,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rail transit proposed in terms of urumqi city road traffic safety measures for improving.Key word: road traffic safety;The traffic accident;Improvement;measures 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加快,城市交通也面临着新一轮的调整规划。目前,由于城市交通结构的不合理、城市交通需求与交通供给的失衡以及微观道路布局不当等原因造成我市交通拥堵现象十分严重,交通事故频发。因此,立足于“效率优先”的观点,研究并建立一整套交通方式结构、城市道路资源优化的理论和方法,对于科学制定我市交通工具发展的政策,有效指导我市道路网络资源的配置建设,缓解日趋严重的城市交通拥堵局面,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乌鲁木齐市道路交通现状

乌鲁木齐市是新疆的首府,城市面积为1.2万平方公里,全市常住人口用地狭长而分散,东西长40km主要是工业基地和对外交通用地,南北长活、行政、商业用地。

175万,流动人口50万,总人口约占自治区人口的11%。乌市城市布局为“集团式多中心”结构,30km主要是生

乌鲁木齐市路网总长550km道路面积总计600万平方千米,其中主干道54条88km,次干道33条111km,支路110条350km,快速干道一条22km。道路交叉口1809个,其中主要路口182个。市区主要交叉口车流量约为3000辆/小时,个别路口交通量高达6000辆/小时。平均行车速度24km/h。市区道路主要集中在天山区,沙依巴克区,新市区及水磨沟区。伴随着乌鲁木齐市发展的日新月异,天山区、沙区这两个中心城区出现了人口密集、人口就业过度集中、用地紧张建筑密度过高、住宅拥挤、中心区交通压力大、人居环境恶化等问题。

根据乌鲁木齐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数据显示,到2010年,乌鲁木齐机动车保有量已达302866辆,而私家车保有量达163645辆,占据了“半壁江山”。目前,乌鲁木齐车辆仍在以平均每年17.4%的速度增长,而主要干道通车里程的增长速度每年不及4%。如果按照这样的增长速度,预计到2012年,乌鲁木齐机动车保有量将达42万辆左右。乌鲁木齐的道路里程约2700余公里,全市各类机动车停车位(公共停车场、占道停车位、商场门前停车位)约1.2万余个,缺7万至8万个停车位。

乌鲁木齐市停车场建设滞后,占道停车现象严重由于社会公用停车场建设滞后,一些工程项目在当初修建时对停车需求考虑较少,尤其是在一些大型服务性区域内,客流量大,解决停车难度大,致使占用道路停车现象越来越严重,使本不宽裕的可用道路变得更加紧张。

如今,乌鲁木齐很多市民一出家门就会看到交通拥堵、车排长队的场景。而随着私家车不断增长,乌鲁木齐城市交通每天面临着拥堵的重负。乌鲁木齐市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状况

乌鲁木齐市和全国其他大中城市一样,普遍存在着道路拥挤、车辆堵塞、车速下降、延误增加、交通事故上升、交通污染严重等现象。如何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已成为各级政府和市民普遍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据统计,2007

年上半年,乌鲁木齐市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362起,造成93人死亡、333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28.09万元,与06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数上升7.74%,死亡人数上升50%。据了解07年上半年乌鲁木齐道路交通事故多集中在天山区、沙区、新市区、水区四个中心城区道路上,私家车辆发生事故80起,致17人死亡;非营运车发生事故68起,致22人死亡;3年以下驾龄肇事者发生事故数79起,致17人死亡,分别较上一年同期上升29.51%、88.89%。低驾龄机动车驾驶人的驾驶技能不高,实际处置路面紧急情况的经验严重不足是引发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表1为乌鲁木齐市1993年-2002年交通事故指标数据。

表1 1993年-2002年乌市交通事故指标数据

年份 车辆数死亡人万辆车事故起受伤人经济损(辆)数(人)死亡率 数(起)数(人)失(万

元)78196 85297 91890 97411 104857 109238 114074 118831 127641 143043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197 250 235 249 297 253 232 274 238 256

25.2 29.3 25.6 25.6 28.3 23.2 20.3 23.1 18.6 17.9

889 968 1118 1128 1148 1219 1855 1768 1517 1328

676 732 866 776 803 890 1020 1368 1373 1351

250.5 307.9 262.5 344.5 341.6 291.6 438.3 413.1 315.6 238.3

从表中可以看出,自98年起乌市各项交通事故指标趋于好转,这主要是近年来乌市城市道路交通基础设施水平有很大提高的缘故。

表2为国内部分城市1999-2001年万辆车死亡率对比情况:

表2国内部分城市1999-2001年万辆车死亡率对比情况 地点 年份 1999 2000 2001 15.8 14.1 12.6

17.1 30.4 27.3

23.9 24.6 25

54.8 30 45

20.3 23.1 18.6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乌鲁木齐

从表中可以看出,乌鲁木齐市万辆车死亡率较国内其他城市是偏低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1)乌鲁木齐市较国内其他城市机动车辆少,特别是自行车少,这是乌鲁木齐市交通的一大特点;

(2)乌鲁木齐市较国内其他城市地广人稀,虽然市区人口密度也很高,但城郊人口密度小,人车混合交通情况少,而内地城市城郊人口密度大,道路两边集镇多,行人、非机动车、机动车混合交通情况严重。

(3)近几年来乌鲁木齐市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水平有很大提高。影响道路交通安全和畅通的原因

影响道路交通安全和畅通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交通供需矛盾日益加剧。随着客、货运量和机动车保有量的增长,道路建设和安全管理设施远远满足不了形势发展,这是导致交通事故发生风险机率增加,道路拥挤堵塞明显增多的—个重要原因。

(2)城市路网结构不合理。公路质量低,通行条件差;城市道路瓶颈路、断头路、畸形交叉口多。因道路维修、自然灾害及其他突发事件等引发的交通堵塞时有发生。

(3)道路交通工具总体构成不合理,安全性能差。人车混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的交通方式直接影响了道路通行效率和安全。

(4)违反交通法规现象十分普遍,交通秩序不好。国民的整体交通法律、交通安全和交通文明意识不高,道路通行秩序差。

(5)政府管理道路交通的整体水平不高。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没有把道路建设和交通的发展放在城乡发展,特别是城镇化进程中优先考虑的战略地位,交通发展与城乡发展、城镇化进程不相适应。

(6)交通的战略考虑尚待改进。改善乌鲁木齐市城市道路安全的措施

道路交通安全的改善,应从多方面入手,加强管理,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道路交通环境。4.1 交叉口交通组织优化

交叉口是城市道路网的咽喉,是交通堵塞和事故的多发地。因此,解决城市交叉口的交通拥堵及安全问题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重要环节。而解决城市交叉口的交通拥堵及安全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如何合理地进行交通组织。

交通组织优化是指在有限的道路空阔上,科学合理地分时、分路、分车种、分流向使用道路,使道路交通始终处于有序、高效的运行状态。对于交叉口的交通组织优化的基本要求是:尽量扩宽路口增加进口导向车道和出口车道,使之与路段行车道的通行能力相匹配;尽量在车道渠化上做到寸土必争,在信号配时上做到分秒必争,不让路口出现空闲面积和空闲时间;尽量简化标线和信号,使之能明确地突出空间路权和时间路权;尽量地完善标志信息,使驾驶员有充分的反应时间。

我们可以采用交叉口交通渠化设计。渠化交通是指在平面交叉口设置交通标志、标线和交通岛等,引导车流和行人各行其道的方法。组织渠化交通可以有效地解决城市道路上的交通拥挤和阻滞,提高行车能力,保证交通安全。[1] 渠化的主要目的是规范车辆的行驶,减少车流的冲突,保护行人和非机动车。通过合理地进行渠化交通,可起到如下作用:[2](1通过渠化,车辆可以被限制在规定的路线上,有效规范了车辆和行人的运行轨迹,避免产生混乱、拥挤和交通事故。

(2使相交的交通流以直角或近似直角相交,不仅缩短了交叉时间和距离,还减少了交通事故的产生。

(3通过调整进口车道数目和宽度,对进入交叉口的车辆进行速度控制,防止因速度过快而发生交通事故。

(4通过渠化交通,可以为转弯车辆提供较好的行驶路线和条件,为行人提供安全岛。4.2 精心规划设计,完善道路交通设施

城市道路的设计要在规划基础上结合交通组成、道路功能及环境保护等综合要求下进行,要结合每一路段的具体情况及沿街建筑功能合理地确定道路的各组成部分。对于繁忙的城市干道,应适当关闭一些出入口或不使支路、街坊路与其连接,适当延长分隔带断口,适当减少周围建筑(尤其小型商店门市在路侧带上出入口,以减轻横向交通干扰。城市干道还要合理布置公交停靠站的位置及形式,设置足够数量的路外停车场,以备车辆合理安全停放。

为保证人、车安全、畅通,结合道路具体情况,城市道路上应完善各种交通标志,标线,合理布置各种交通岛防护栏杆等设施。人行道出人口设计要按照残疾人保护法的要求,设置供残疾人行走的斜坡形路缘石形式等。另外,交通管理设施还应提高现代化水平,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设施,加强交通管理现代化。

交通标志是通过用图形符号和文字来传递特定信息,进行交通安全管理的指示设施。交通标志给司机及行人以确切的交通情报。正确地设置交通标志,可以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调整车辆运行秩序,引导司机和行人的行径,使道路发挥最大的使用效率,达到安全、通畅、低公害、节能的目的。

在交叉口用于渠化交通的交通标志通常有:指路标志、导向车道指示标志、禁令标志和掉头标志。交通标志的设置有以下原则:

(1根据客观实际设置

各类交通标志都有自身的含义,有一定的设置条件,使用中应根据实际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合理设置,以达到交通通畅和行车安全的目的。

(2交通标志应设在司机和行人易见的位置

交通标志既可设置在中央分隔带内及行车方向的右侧人行道边,也可设置在车行道上方。同一地点需要几种标志时,可以安装在同一根立柱上,但交通标志不宜超过三块。

(3交通标志的照明

交通标志除少数仅白天起作用外,多数标志昼夜都起作用。交通标志应设在照明条件较好的位置。

交通标线是在道路行车车道的路面上用瓷砖、金属片或油漆等方法,标出车道线、中心分隔线等,从而达到管理和引导交通流向的作用。交通标线的设置应根据交叉口的形式、交通量、行车道宽度、转弯车辆的比例、非机动车流量与比例等因素,综合考虑后进行设置。其需遵循以下原则:

(1单向交叉口机动车道的数量,不应小于与其相连路段上的车道数。(2在交叉口驶入段的车道内,应设置导向箭头、标明各车道的行驶方向。(3导向车道线与停止线连接,其最小长度为30m。4.3 发展城市轨道交通

乌鲁木齐市城区有170多万人口,这样的特大城市原则上应以快速轨道交通为骨干,但是由于乌市地处内陆地区,经济还不发达等原因,公共交通方式仍然采用传统的运量不大的公共汽车。而乌市在一天的客运高峰期间,客流相对集中、流向大致相同,低运量的交通工具已远远不能满足市民的出行需要。这是造成城市交通拥挤和交通事故频发的重要因素。市民迫切需要一个快捷、安全、舒适的城市交通环境。

2l世纪乌鲁木齐市城市交通应逐步建立以公交为主体,快速轨道交通为骨干,各种交通方式相结合的多层次、多功能、多类型的城市立体化综合交通体系。而发展大、中、低客运量相互匹配的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客运交通工具,将是实现上述远景目标的一项重大技术决策措施。为了缓解城市交通拥挤的局面,不是仅仅靠修建几条道路、拓宽或改善管理就能解决问

题的。现代城市需要有一个与其现代化生活相适应的现代化交通体系,要形成一个与城市发展布局高度协调的综合交通格局。要把长远规划目标同近期调整改善结合起来。做好与城市交通量基本相适应的道路网络系统,逐步改善常规公共交通的服务管理质量,有机地配合综合交通规划,拓展空间利用条件,重点发展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公共交通网络,积极引入具有大、中客运的地铁和轻轨交通方式。这是解决乌市城市交通问题的根本出路。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建设,是一个城市建设史上最大的公益性基础设施,对城市的全局和发展模式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其建设是一个涉及面广、综合性很强、投资周期长、技术要求高的系统工程。特别是对经济还不发达的乌鲁木齐市,它的建设是城市发展中的百年大计,因此,怎样做好乌市城市的轨道交通规划、编制原则和创造需求条件,以及一旦轨道交通项目按规划建成后,是否能有效地发挥城市交通的整体效益,是否能促进土地的有效开发利用,这些都是当前急待探索和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综合交通规划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与城市功能区划、城市用地开发以及城市设计、城市环境生态保护等方面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乌市的轨道交通建设做到实事求是、健康有序地发展,并保证乌市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投资都很高昂,即使是经济发达城市,在策划建设地铁或轻轨项目时,也是保待极其审慎的态度。建设部规定人口在1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可以考虑修建轨道交通系统,至于是地铁还是轻轨,或两者相结合。则要看城市的经济实力和其他相关因素进行科学分析和论证。概括地说,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应按以下五个方面来决策。(1)确定轨道交通规划

任何城市在没有认真做好轨道交通网络规划之前,就提出一条线路方案的项目建议书,将被认为是没有根据和不科学的。因此,轨道交通项目申报立项前,必须做好综合交通规划和轨道交通专业交通规划,并被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后得到确认,才具备了法定的基本条件。(2)确定规模

建设部有关文件规定,轨道交通线路近期高峰小时单向客流量达到l~4万人次时,可建设轻轨交通;当近期高峰小时单向客流量达到4万人次以上时,才可建设地铁系统。因此,根据乌市城市交通的实际客流情况和调查分析,高峰小时形成l一4万人次的客流现象较普遍,所以,中等客运量的轻轨交通系统已能满足兰州城市公交客运的要求。(3)建设标准问题

乌市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已立项,建设标准选择是否适当,将对后期造价有很大影响。有的项目工程预算时是一个数额,等到工程决算时造价成倍增长,这其中不乏盲目追求高标准的因素。建设标准是一项严肃而举足轻重的关键问题,涉及的因素很复杂。就单纯从技术角度来考虑,只要达到安全、实用、经久耐用和造价低廉的要求,就是建设控制的基本标准。而那些追求过分装饰,处处设标志性工程,以及脱离现实的舒适度要求和贪大求全的布局,在我市经济条件还不富裕的情况下是不宜考虑的。(4)确定封闭程度

确定采用全封闭、半封闭,半封闭的线路还需要确定封闭的比例,一般在高峰单向1.6万人/小时以上就要考虑全封闭。(5)确定架设方式

封闭方式确定后,就需确定地下、地面、高架的不同架设方式。乌市财力比较薄弱,为节省投资,可按以下原则来考虑,不封闭区段一般可采用地面线路,封闭区段则可按以下顺序决策,即:优先考虑地面线,如地面线无条件封闭,则再考虑高架线,如高架线有困难的区段才考虑选择地下线。加快乌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步伐,不但能提高城市交通整体效益,解决乌市城市客运问题,提高市民生活质量,还能改善我市投资环境,而且也是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首要前提,还为乌鲁木齐市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了基本保证。4.4 加强教育提高公民交通意识

各级主管部门要大力加强交通法规、政策及有关交通安全知识的普及教育工作,要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宣传媒体进行专题宣传,并要有计划地深入各单位进行调查分析和专题讲座宣传,尤其要加强对中小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通过宣传教育,形成全社会都重视交通安全,人人自觉遵守执行交通法规的良好氛围。4.5 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加大处罚力度

创造良好的道路交通条件,离不开健全、快速、高效的管理机制和执法队伍。对于交通违章现象要根据具体情况严厉处罚。常见的违章现象除批评教育外,也要加大处罚力度,进行罚款,实践证明,加大处罚力度,是有效的管理措施;另外,对行人、车辆交通违章现象,情节严重者可采取进学习班进行短期学习的办法等。总之,要有效地治理道路交通的违章现象,严格执行处罚是关键。结论

综上所述,城市道路上存在的各种问题,降低了道路的通行能力,影响了交通秩序和交通安全,诱发交通事故的发生,破坏了道路空间环境,使道路这一城市居民活动空间的各种功能得不到有效发挥。改善城市道路交通条件和环境状况,必须结合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和道路现状,提出合理的改善方法。对任何城市而言,道路的拓宽速度永远赶不上机动车的增长速度,拓宽道路解决拥堵是不现实的,必须大力发展公共交通。通过今年来乌鲁木齐市政府和各相关部门的努力,乌鲁木齐市的交通现状已得到较好改善,希望在积极投入资金进行公共交通设施建设的同时,能采取更多更有效的措施来挖掘现有道路的潜力,使资源得到更高效率的利用。

在改善道路安全问题 篇2

安全为消费者关注因素

中国车联网市场的启动始于通用汽车公司率先推出的OnStar服务, 之后其它厂商相继推出自己的车联网业务, 包括丰田、雷克萨斯、日产、宝马及荣威。消费者对汽车具有通信连接功能感兴趣, 但对嵌入式连接系统却缺少支付意愿, 这反映在中国消费者购车时不看重车联网系统。

Strategy Analytics在2012年5月针对中国购车者进行的研究结果显示, 品牌、车辆类型和安全系统被认为是最重要的购车决定因素。

中国消费者对汽车安全性的浓厚兴趣是有道理的。中国不仅是世界上最大和增长最快的汽车市场, 其高速公路死亡率在全世界也是最高的。

政府举措

目前, 与汽车相关最重要的政府举措, 聚焦在推动电动车的发展和限制汽车的购买与使用。但中国在全球汽车销量市场的领导地位, 以及本土车厂实施最新技术的强烈愿望, 都将不可避免地推动相关通信连接系统的采用, 以解决中国汽车产业面临的三大核心问题——汽车尾气、道路拥堵和高速公路死亡率。

政府对交通管理、减少拥堵和降低尾气排放等方面有着强烈的意愿, 尤其是在降低高速路死亡率上。然而, 汽车行业在追求汽车通信连接性时却没有受到监管机构的监督, 因为政府尚未围绕上述目标针对汽车通信连接性提出一个明确愿景。

政府欢迎基于用量的保险 (UBI-usage-based insurance) 模式的推出, 仅此一项, 就有可能为采取更广泛的举措奠定基础。由美国联邦政府推广的UBI措施预计最终将有助于缓解交通拥堵和尾气排放。研究表明, UBI计划的参与者少开车, 因此减少污染。

通过发布UBI保险标准, 中国的监管机构已经向基于汽车通信技术开发措施以改变司机驾驶行为方面迈出第一步;而车内的UBI模块可以用于搜集交通探测数据, 以提供交通信息服务, 所以, UBI的部署将提升交通数据质量。

本土和国际交通信息公司正在迅速向市场推出交通信息系统, 这将有助于开发更先进的交通管理策略。因为没有大数据解决方案处理基于汽车探头和其他来源的海量交通数据, 以提前和实时应对交通挑战, 中国政府只能简单的采取车辆限行方案。诸如Tom Tom、高德、世纪高通和INRIX等企业正在构建基础交通信息, 基于此可构建智能交通系统 (ITS) 。

中国或成全球领先试验场

中国的交通状况是糟糕的, 在国际新闻播报中经常可以看到中国严重拥堵的报道。另外, 每天有数百名中国公民死于高速公路上。市场对先进安全系统的需求存在, 同时, 中国比世界其它任何地方可以更快地挽救更多的生命。

Strategy Analytics的中国调研结果显示, 中国购车者对安全系统的需求很高, 对安全系统的支付意愿也很高。通过传感器和车载相机收集并在云平台分享数据, 中国有可能在车联网汽车安全系统方面引领全球。在大多数情况下, 车载安全系统是并不起眼, 且不具有通信连接功能的单个产品, 但对车道保持、盲点探测和防撞系统推广需要的攀升, 将推动具有通信连接性的安全系统的创新应用。

通过智能手机跟汽车连接的Tethering方案和嵌入式解决方案将助力开发更高级的安全系统。随着汽车销售和生产向中国转移, 全球主要车厂的实验室也将他们的研发和设计工作转移到中国。业界领先的安全工程师在全球哪儿能找到像中国这样一个严苛的测试环境, 以及这样有意愿和需求的客户群?中国有望成为世界领先的带通信连接性汽车和安全系统创新的试验场。

现今中国市场车厂的车联网战略很碎片化, 主要聚焦在娱乐信息系统及部分安全和安防应用。但中国消费者跟西方发达国家的消费者一样并不接受基于月租费的车联网服务模式。

道路交通安全改善策略浅析 篇3

关键词:道路交通;安全系统;改善策略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674-3520(2014)-02-00196-01

1.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主要因素和特点

人、车、路、环境是构成道路交通系统的四个要素。每个要素都对道路交通的安全造成重要的影响。交通事故是这四个因素相互关联、共同作用的结果。我国的道路交通事故在这四个因素的影响下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第一,“人”包括了机动车驾驶员、也包括非机动车使用者和行人。其中,非机动车使用者和行人的违章行为造成的交通事故,占所有交通事故的三分之一。这体现出道路使用者的交通素质较低,行人随意横穿马路,非机动车闯入机动车道等现象时有发生。而电动车的违规、超速更是成为了城市交通的重要隐患。此外,驾驶员的酒驾、疲劳驾驶也是导致安全隐患的一个重要因素。第二,“车”包括了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车辆因素对安全的影响最大的就是车辆的制动性。第三,“路”包括道路以及道路的相关设施。我国的道路交通的典型特征就是混合交通,很多城市的各车道之间缺少隔离带,甚至缺少必要的分道标志,这直接导致了路上各种车辆与行人混行,造成了交通事故。第四,“环境”,整个社会环境包括了政治、经济、教育、法律等要素,一般而言,交通安全的发展与经济密不可分。

2.对道路交通安全的评价

通过以上对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的现状以及主要因素的分析,我国的道路交通安全情况主要呈现出以下态势:第一,交通事故不断增长,虽然今年来国家相关部门采取了很多有效措施,也遏制住了事故继续增长的趋势,但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内因并未消除,机动车仍然快速增长,而道路通车里程的增幅远跟不上机动车增加的增幅,道路使用者的法律意识淡薄。第二,道路交通事故的危险性不断增高。多年来,我国的道路交通事故发生数量以及伤亡人数,一直高居世界第一。

3.改善道路交通安全的策略

根据“人”“车”“路”“环境”四个要素,结合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的现状,改善道路交通安全的策略应结合多学科知识,如信息管理、土木工程、管理工程、机械工程、人体工程等多个领域,来系统的研究改进和完善现有的交通安全管理体系[1]。

3.1改善道路条件

要研究道路就要将道路的安全防护、照明条件、道路等级、功能划分、路面条件以及附属的工程技术条件等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考虑。改善道路条件有以下几个措施:第一,注意路的线形组合,要注意改善道路的平面线形,截弯取直,消除道路两边的障碍物,确保视距;直线道路不应过长,两旁景观也要有所变化,以减少司机的视觉疲劳。第二,要根据交通量、组成情况、使用功能和安全行车的要求来设计道路的路幅,合理设计行车道、分隔带、路肩等的形式与尺寸,做到一致性、连续性。第三,注意路面防滑的处理。第四,对路面交叉处要采取多种措施,考虑到车流交叉、交织运行,以及方向和速度改变等容易影响驾驶员反应的因素,在交叉处增大视距、渠化转弯行驶、进行交通管制、减缓纵坡等措施;而高架路匝道的进出口的变速车长度不足,出口形式和方向的设置等,也应该被列入安全考虑的因素。

3.2加强管理,促进交通安全环境的优化

道路环境包括地形、交通流、道路周边环境、混合交通、交通干扰和气候条件等诸多方面。此外,交通环境的整体安全性、综合评价体系的建立,涉及到研究的方法、标准、规范等,也不容忽视。第一,重视交通管理的完善和交通工程设施的建设。标志、信号、通讯、标线等都是交通安全管理设施,交通安全的防护设施应该包括分隔带护栏、桥梁栏杆、各种路侧护栏等设施,以及隧道的照明、通风、报警、消防。应注重对交通事故多发地点进行鉴别和改善,对于达不到要求的交通标志以及其他安全设施要及时整改,对夜间易出事的路段增设照明设备或凸起路标。第二、重视自然气候对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对不利天气的行车进行管理和控制,完善预警机制和检测系统。第三,加强对交通安全管理政策的研究。第四,加强对交通安全管理机制的研究。加强对其他相关技术的研究。首先对交通安全信息的技术性研究。其次还要对交通安全管理信息的系统性研究[2]。

4.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发展趋势

①建立系统化的交通安全管理模式,从城市规划、安全宣传、技术应有等方面,对协同机动车驾驶者、非机动车行者以及行人的交通方式进行协同。从源头、全动态的控制模式,将会成为今后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发展的新趋势。

②建立社会化的交通安全管理模式。过程的控制和源头的预防是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两个基本环节。当前我国的交通安全管理主要实行的管理模式是公安负责过程控制,主管日常交通;交警部门负责源头预防;建设部门管道路停车以及停车场等交通设施建设。这种管理体制将各部门分割开来,造成责权模糊,管理缺位。对此,应积极探索更适合我国国情的新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模式,明确社会控制,建立社会控制机制。

③道路交通安全研究要基于社会心理学。交通违章的心理主要有无知心态,即习惯成自然;霸王心态,即只图个人方便;从众心态,即所谓的“中国式过马路”;被动心态,即有人管就守法,缺乏自制力。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规律,提高群众对交通安全的认可,提高自控能力。

结语

在改善道路安全问题 篇4

赖 华

潘丽

2(1湖南金湘建设集团 湖南长沙 410013)(2湖南万隆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湖南长沙 410013)

摘 要:现阶段,我国正处于公路发展的飞速时期,但在公路大建设、大发展的同时,施工安全事故屡有发生,尤其是重大安全事故。使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受到严重的伤害,因此必须引起公路建设者的高度重视。结合本人多年公路建设项目管理经验以及公路施工的特点,指出了公路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改善的对策。

关键词:公路施工;安全管理;问题;对策 前言

做好公路安全管理工作,必须先全面了解公路施工的特点并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公路施工特点概括为:线路长、点多面广、人员流动性大、劳动力密集、多工种交叉施工、作业方法多样性;手工操作多、劳动强度大、露天高空作业、受地理条件、地质情况、气候、自然灾害等影响较大;边运营边通车、建设工程项目时间跨度长、作业环境复杂多变、危险源多等行业特点,使得公路建设行业安全事故频发。公路施工安全事故的特点

事故统计分析表明,公路工程建设安全生产五大伤害事故依次是:坍塌事故、高处坠落事故、车辆伤害事故、触电事故、物体打击事故,这五类占所有事故总和的81%。我们在对安全事故进行总结时发现,事故主要集中发生在路基施工、隧道开凿施工、桥梁施工、高架桥施工等环节上。

公路工程有有很大的建设规模和复杂的自然环境条件,工程建设造成的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都是不可估量的。轻则人员受伤,材料财产受损;重则人员生命受到威胁,工程停工,工期延误。

公路最明显的一个特征就是事故发生突然,这种突发性也给安全防范带来了不少难度。不过即使事故突发难以防范,我们还是能够从中发现事故发生具有重复性,就是在一个事故点上不断的发生,比如坍塌、高处坠物事故发生率高,而且集中。这就给我们一个启发,即在一个事故点上发生一系列重复的事故,具有其内在的规律,只要我们把握其中的关键,就能够做好防范的措施。分析公路工程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从事故的原因分析,导致公路施工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为:人的不安全行为、施工设备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组织管理方面不利、工程分包管理问题。

3.1 人的不安全行为

<1>由于公路施工人员的流动性大,作业环境恶劣及薪酬方面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强,导致中青年人才流失,大专、本科生不愿到公路施工企业工作,造成技术管理人员断层。

<2>施工现场缺乏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和安全员,许多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人员及安全员身兼数职且专业水平不高,不能熟悉的掌握现行的规范和技术标准,使施工现场许多显而易见的安全隐患得不到纠正、消除,为日后的安全事故留下隐患。

<3>多数劳务人员来自农村,对施工安全常识知之甚少,这样即使遇到危险或施工漏洞的时候,施工人员也经常意识不到问题的出现。

3.2 施工设备的不安全状态

<1>施工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用于自身的老化、管理和保养不善也可导致出现故障,引发安全事故。

<2>公路建设工程的大多数设备长期露天工作,恶劣的环境条件对机械的使用寿命,工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都有非常不利的影响。

<3>从物的因素分析,机械设备在设计,结构和制造工艺上存在缺陷。机械设备的组成部件、附件、安全防护装置的功能退化等均可能导致伤害事故。

<4>施工人员业务素质低、操作不熟练、注意力不集中、导致误操作,引发安全事故。3.3 环境的不安全因素

<1>公路工程施工大多是在露天空旷的场地完成的,有些甚至是在悬崖、深谷、潮汐、海浪汹涌等处作业,环境相当艰苦,防护条件差,容易发生伤亡事故。

<2>人为的开挖坡角,削坡修理宜引发地质灾害等安全事故。

<3>公路建设还涉及到地下作业,即隧道开挖,随着隧洞的深入,作业场所发生变化,作业条件不断改变和恶化,灰尘、噪声污染严重,不但宜发生安全事故,而且宜导致职业病。

3.4 组织管理方面不利

<1>涉及的单位多,安全工作很少讲经济效益,很少与经济效益挂钩。

<2>企业发生伤亡事故,到底造成多少经济损失;不发生安全事故的经济效益无法得到体现。

3.5 工程分包管理问题

<1>施工安全管理必须正视普遍存在的工程分包问题,那种以包代管,包而不管的做法是工地安全管理上的最大缺失。

<2>光依靠分包合同中的安全责任条款来约束分包商,是远远不够的,不能指望管理水平不高,安全意识低下的现场作业队伍自身能够管理好施工安全。

<3>目前很多具有施工资质的单位只负责承揽业务,而实际施工作业任务由没有施工资质的外协作业队完成。改善公路施工安全管理水平的对策

改善公路施工安全管理水平主要应从完善安全管理机构、建立健全制度和制定措施、加强岗位培训,提高业务素质、编制专项的安全施工组织设计并落实安全技术专项措施经费上着手。

企业各级领导必须要正确处理好在生产、效益、进度与安全发生矛盾时,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成立以法人代表或项目经理为首、各分管领导、公司或项目部负责人、专职安全员组成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协调安全管理工作,齐抓共管,统一调配人财物资源,确保生产在安全的状态下进行。

建立、健全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将安全控制指标层层分解,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施工班组每周进行安全学习和组织安全大检查,召开安全会议。完善并全面推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组织全体员工学习程序文件,实行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使公路施工安全管理处于受控状态并不断持续改进。

从事特殊工种的人员,专业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并对施工企业的各级管理人员定期、定时、分批进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操作规章和国家强制性标准的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操作技能。

在高层次的人才培养和引进方面要有计划性、日常性、长期性、规范性,不断改善安全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提高业务综合素质。

施工项目部应在公路工程开工前,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有针对性地编制专项的安全施工组织设计,在设计中应当对相关数据进行计算、验算,附具相应的平、立面图以及详图,从技术方面保证施工安全,必要时组织专家论证,通过后实施。对安全管理薄弱环节实施的专项治理是预防事故发生的有效手段之一。

在每个工程开工前,项目部根据项目情况制定安全资料管理规定,规范资料管理程序,设立专门的工程安全资料档案室,配备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员专人负责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在工程施工的全过程中,无特殊原因不能调动资料管理人员。安全资料必须保持连续、真实、可信、完整的原则。

公路施工企业应采用专职安全员委派制,按工程施工的类别及规模,配备专职安全员,对项目部的专职安全员采用公司直接委派制,即项目部专职安全员工资、奖金、福利由公司直接发放到安全员个人,经济上与项目部脱钩,以充分发挥专职安全员的现场监督检查作用。结束语

施工安全事故涉及的范围广、原因多、突发性强,但我们只要提高思想认识,完善管理机构,健全安全制度,根据各项工程的具体情况,制订全面的有针对性的安全措施,狠抓落实,就能实现安全生产的目标。参考文献

在改善道路安全问题 篇5

1)台湾岛对亚太地区的政治也有着极其重大的影响。

台湾争端虽然是中国之间的事情,但由于在背后有美国日本势力的插手,所以问题变得格外棘手复杂.尽管美国一再声称不干预中国内政的要求,但美国在第一二岛链有关国家或地区驻有大量的军队,及其对远东地区所施加的重要影响,将使台湾问题更加复杂化。实际上,西方某些国家并不希望台湾问题解决,而是更希望能成为一个关键楔点,使我海上方向问题更加复杂。与此同时,日本也加紧与美国在军事、政治上的合作,以夺占亚太地区安全战略的制高点。日本自知势单力薄,竭力拖美国卷入,以达成其最终控制台湾出海口,占领钓鱼岛的目的。

2)钓鱼岛在军事上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它地处我国东海海域的中央偏南位置,如果作为一个永久性基地,则控制范围基本可覆盖我东海海域。如果台湾独立,那么中国将失去太平洋的出海口,被美日限制在东海;如果收复台湾,在岛上建立有远程预警雷达,则不仅可监视台湾东部,威慑美国日本,而且可以监视我国东南沿海各地,对这些地区安全提供有利保障。

3)收复台湾,当然也要收复钓鱼岛,否则台湾就会在日本的军事威慑下,中国的国防安全面临严峻的挑战,解决钓鱼岛问题,绝非仅仅涉及中、日、美,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还可能对我东南亚地区其他国家产生某种辐射影响,因为它的解决方式及其所产生的后果,将对南沙、东北亚等问题的解决产生重大的影响。

4)打破东亚战略平衡.解决台湾问题以后,哪怕中国继续采取“韬光养晦”的政策,美国在东亚的霸权也面临深刻的挑战。甚至大西洋体系都面临危险,俄罗斯和部分颇具雄心的欧洲国家将会盼望着这样一次解放。

天涯问答

有了台湾中国的海军才是蓝水海军

否则只能是近海作战 南沙 西沙 钓鱼岛就全部解决了

经济区又扩大600公里远左右

资源无数!美国失去了围困中国的最重要屏障 日本的西南多了一个中国的堡垒

扼守台湾海峡

卡住日本资源进出的脖子!越南印度也不敢再嚣张了 世界不会再低估中国的实力了 台湾不用选举了 可以专心搞经济了

台湾的电子企业回归中国了

中国的电子信息技术提高不止20年!

台湾的军备归中国了 美国的东西咱就可以好好拆开研究了!军事技术提高不止20年!中国在东南方向没有后顾之忧了

可以专心对付日本了!最重要的就是祖国终于实现统一了!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重要性

随着中国自身的发展以及国际和地区形势的变化,周边外交在我国外交全局中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从政治上看,周边是王国维护主权权益、发挥国际作用的首要依托。

从经济上看,周边是我国对外开放,开展互利合作的重要伙伴。

从安全上看,周边是我国维护社会稳定、民族和睦的直接外部屏障

百度知道

《理论参考》 2005年05期

参考文献(第十二章)发布人: 发布时间:2009-07-09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参考资料

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必读书目 毛泽东:《关于台湾问题》,《毛泽东外交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周恩来:《关于香港问题》,《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邓小平:《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邓小平:《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邓小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邓小平:《香港基本法具有历史意义和国际意义》,《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邓小平:《共同努力,实现祖国统一》,《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江泽民:《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胡锦涛:《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胡锦涛:《世代睦邻友好,共同发展繁荣——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人民日报》2003年5月29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告台湾同胞书》,《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台湾问题与中国统一》白皮书,《人民日报》1993年9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一个中国原则与台湾问题》白皮书,《人民日报》2000年2月22日。《反分裂国家法》,《人民日报》2005年3月15日。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中国台湾问题外事人员读本》,九州出版社2006年版。

参考文献

陈云林.努力构建 和平稳定发展的两岸关系——2006年新年祝辞[J].两岸关系 , 2006,(01)

[2] 孙亚夫:青年为构建和平稳定两岸关系搭起希望桥[J].两岸关系 , 2007,(01)

陈云林.期待两岸同胞共同努力续写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篇章——2007年新年贺辞[J].两岸关系 , 2007,(01)

陈云林.国务院关于台湾同胞投资合法权益保护工作情况的报告——2007年4月24日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上[J].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 , 2007,(04)

陈云林.在全国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联谊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J].两岸关系 , 2007,(05)陈云林.维护台海地区和平稳定 争取两岸关系光明前景——2008年新年贺辞[J].两岸关系 , 2008,(01)

陈云林.努力开创两岸和平关系发展新局面[J].理论参考 , 2008,(06)

李微明.共同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J].两岸关系 , 2008,(06)

共同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J].统一论坛 , 2008,(03)

共同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J].黄埔 , 2008,(04)

胡锦涛就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提出四点建议[J].台声 , 2006,(05)

陈述.和平发展是两岸关系的主题[J].时事(时事报告)(高中版), 2007,(05)

中台办、国台办主任陈云林就当前两岸关系发表谈话[J].两岸关系 , 2008,(05)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J].台声 , 2008,(04)

胡锦涛.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J].理论参考 , 2008,(06)

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 为两岸同胞谋福祉为台海地区谋和平[J].统一论坛 , 2008,(02)

陈云林.中台办主任陈云林受权宣布促进两岸交流合作、惠及台湾同胞的15项政策措施[J].两岸关系 , 2006,(05)

王毅.两岸三通书写历史新篇章[J].综合运输 , 2009,(01)

咏凌.两岸航空直航路漫漫[J].世纪 , 2008,(05)

陈述.和平发展是两岸关系的主题[J].时事(时事报告)(大学生版), 2007,(05)

李雪松, 刘彤.港澳回归后“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J].科学社会主义 , 2008,(01)强世功.“一国两制”的历史源流——香江边上的思考之七[J].读书 , 2008,(06)马进保.“一国两制”下的粤澳司法合作与机制构建[J].学术研究 , 2008,(10)沈本秋.试析美国介入香港事务:原因、影响与建议[J].国际论坛 , 2008,(06)

明廷权.台湾问题对于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影响分析[J].社会主义研究 , 2008,(01)

明廷权, 张奎力.解决台湾问题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应有之义[J].学术论坛 , 2008,(02)

郭震远.美国在台湾问题上扮演什么角色?[J].时事(时事报告中学生版), 1999,(05)

潘忠岐.美国对处理台湾问题主导权的争夺[J].国际经济评论 , 2002,(05)

潘忠岐.美国为何争夺台湾问题主导权?[J].科学决策 , 2002,(06)

邵沁妍.中国和平崛起中的台湾问题[J].西藏发展论坛 , 2006,(03)

郭震远.美国对台湾问题政策的调整[J].国际问题研究 , 2000,(01)

郭震远.2000年的美国总统选举与美国的对台湾问题政策[J].和平与发展 , 2000,(03)李雪松, 刘彤.港澳回归后“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J].科学社会主义 , 2008,(01)李敬煊.祖国统一与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J].社会主义研究 , 2007,(02)王曦, 李杰.台海问题的博弈分析:框架与均衡[J].世界经济 , 2006,(04)

刘玉霞.台湾问题的由来与现状[J].团结 , 2005,(03)

王曦, 李杰.台海问题的博弈分析[J].世界经济 , 2007,(09)

李立.宝岛台湾[J].统一论坛 , 2007,(03)

陈骅.解决台湾问题的棋牌思维[J].太平洋学报 , 2005,(05)

郭震远.台湾问题与亚太地区安全[J].国际展望 , 2000,(18)

苏格.美国全球战略与台湾问题[J].国际问题研究 , 2001,(04)

姚同发.两岸源远流长的史缘关系(一)[J].统一论坛 , 2008,(04)

郭震远.美国对台湾问题政策的调整[J].国际问题研究 , 2000,(01)高伟.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J].文教资料 , 2006,(32)

严安林.“三个有利于”——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精神体现[J].两岸关系 , 2003,(05)

郭麦珍.寄希望于台湾人民推动祖国统一进程[J].陕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 1999,(02)

中共中央对台工作会议强调加强对台工作领导 全面发展两岸关系[J].两岸关系 , 1998,(06)

鄂焕成, 谢跃东, 许剑.紧紧依靠台湾人民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 2003,(04)

和平.对台工作若干议题刍议[J].科学社会主义 , 2000,(01)

郝贵生.群众史观与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J].理论探讨 , 2005,(01)

白君堂.努力做好对台工作 促进祖国繁荣统[J].中州统战 , 2000,(07)

正确理解并尊重台湾人民的心愿[J].台声 , 1994,(03)

王宏光.论高等学校的对台工作[J].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 2005,(01)

武育香,.台湾问题与《反分裂国家法》[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1).谭蒙军,.论反分裂国家法的制定及其意义[J].前沿 , 2006,(01).许晶,.《与台湾关系法》与《反分裂国家法》实质之比较[J].前沿 , 2006,(03).张国强,.《反分裂国家法》的几个理论问题[J].安阳工学院学报 , 2005,(05).王兆国,.关于《反分裂国家法(草案)》的说明——2005年3月8日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J].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 , 2005,(03).尹生,.分裂·干涉·主权——《反分裂国家法》的国际法分析[J].当代法学 , 2006,(01).胡鞍钢,常黎,.两岸经贸关系对台湾的影响[J].国际经济评论 , 2006,(01).陈默.论《反分裂国家法》的立法理念[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 2005,(04).颜三忠,洪萍.论《反分裂国家法》的立法依据与现实意义[J].求索 , 2005,(10).花俊雄,.阿扁铤而走险[J].台声 , 2006,(03).郭隆隆.纪念《反分裂国家法》颁布一周年[J].国际展望 , 2006,(06)陈德民.《反分裂国家法》——两岸和平与发展的法律保障[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 2005,(04)吴为, 王家毅.反对和遏制“台独”的一把利剑——兼谈中国制定《反分裂国家法》的意义[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 , 2005,(02)

李松林.论海峡两岸对峙格局形成的原因[J].当代中国史研究 , 2006,(05)冯永川.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中的辩证法[J].党史文苑 , 2008,(06)

纪新青.“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科学构想[J].山东社会科学 , 2005,(12)辛旗,.2005年台湾政局及两岸关系综述[J].两岸关系 , 2006,(01).和平.论台湾问题的症结与前景[J].北京社会科学 , 2005,(04).吴能远,.2006年台湾政经形势与两岸关系[J].发展研究 , 2006,(02).欧阳奇,.试析当前对台统一战线的整合功能[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 2006,(01).汪道涵,.和平稳定、互利双赢是两岸同胞的共同愿景——2006年新年祝辞[J].两岸关系 , 2006,(01).修春萍,.美国台海政策的演化与当前的主要特点[J].两岸关系 , 2006,(01).陈斌华,.贾庆林:推动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J].两岸关系 , 2006,(02).曾润梅,.2005年两岸关系回顾[J].两岸关系 , 2006,(02).陈江玲,.解决台湾问题的新思维与新思路[J].岭南学刊 , 2006,(01).谭蒙军,.论反分裂国家法的制定及其意义[J].前沿 , 2006,(01)

汪澄清.《反分裂国家法》与两岸关系的新特点[J].两岸关系 , 2005,(04)赵敏.谈《反分裂国家法》的特点[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 2005,(03)吕忠梅.解读《反分裂国家法》[J].前进论坛 , 2005,(05)史评.一项遏制“台 独”的重大举措 ——透视《反分裂国家法》[J].老友 , 2005,(03)杨琳 , 黄海霞 , 史湘洲.聚焦反分裂国家法[J].瞭望 , 2005,(11)周才玉.认真学习全国“两会”精神 深入贯彻《反分裂国家法》[J].两岸关系 , 2005,(04)杨琳, 杨柳, 陈泽伟.以法遏“独”[J].瞭望 , 2005,(12)

5、中英文摘要

中、英文论文摘要内容应一致,概括论文的中心论题、基本观点、方法和结论,字数要求:200-400字以内;关键词是表述论文主题内容信息的单词或术语,关键词一般3到5个。

12、参考文献

按毕业论文正文中出现的顺序列出直接引用的主要参考文献。参考文献的标注应符合国家标准GB7714-87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文献为期刊的排列顺序是:编号、作者、文章题目名、出版年、期刊号、年份、卷号、期数、起止页码;文献为图书的排列顺序是:编号、作者、书名、出版时间、版次、出版单位、起止页码。示例:

[1].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文版,上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2].于宗先:《资产泡沫化与经济消长》,载《经济学动态》,2004年第6期。[3].中国人民银行:《各项贷款增速回升,储蓄存款明显增加》,载《中国财经信息网》(网址:http://cat.cfi.net.cn/),2004年12月13日。外文参考文献建议采用以下格式:

Eugene F.Fama, 1968.Risk Return and Equilibrium: Some Clarifying Comments.The Journal of Finance, Mar 1968, Vol.23 Issue 1, pp.29-40.Alfred E.Kahn,1998.The Economics of Regulation: Principles and Institutions.The MIT Press.参考文献数量不少于10篇。

13、文献来源引注原则

注释及参考文献均应源自第一手文献(含外文文献的中译一手文献),即不要用转载期刊或者转载网站上的文献,如《新华文摘》、人大复印期刊、中国期刊网刊载的论文等电子文献都是二手文献,不得直接引注。在转载期刊或者转载网站上发现的文献,务必查阅原发期刊,引注务必用原发期刊。

二、毕业论文各组成部分的内容要求

(一)封面

学校的名称位于封面上部顶端,其下为论文性质(即:本科生毕业论文),论文的题目位于封面中端,学号、姓名、学院、专业、指导教师、成绩、完成时间等分列两栏,位于封面底端,项目名需对齐。

(二)题目

题目,也称标题,是以恰当、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并且能够直接反映毕业论文的中心内容和学科特点。题目应力求简短精炼、明确得体、新颖醒目、文题相扣,题目长一般不超过20个字。

为了限制、缩小研究范围,更准确地表明研究对象、研究角度,或者,为了更为明确地突出研究重点,或者,为了补充研究的内容、扩展研究的范围。如有必要,毕业论文题目中可以使用副标题。

(三)摘要

摘要,也称提要,是以第三人称撰写、提供论文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的解释,简明扼要记述论文重要内容的短文。摘要是论文的缩影,是对论文的内容、观点、方法、成果和结论进行高度概括和浓缩,便于读者了解全文的梗概。

摘要在语言上应当短小精悍,提纲携领,言简意赅,重点突出。篇幅应控制在300字以内。摘要部分应翻译成英文(外文)。

(四)关键词

关键词是反映论文内容主题的词或词组,是从论文题名、正文或摘要中提取的能表征论文主题内容的具有实质意义的词语,关键词一般3—5个。

关键词的排列顺序,一般按词条的外延层次排列(外延大的排在前面)。

关键词应翻译成英文(外文)。

(五)目录

目录是论文中内容标题的集合。目录独立成页,与正文页码分开。包括论文中全部章节的标题及页码,含正文章节、参考文献、附录、致谢等内容的页码。

(六)正文

正文是毕业论文的主体和核心部分。包括:绪论、主体和结论三部分,正文一般还包括附加的文献、引证、脚注。

2010级本科生军事理论论文题

5、试分析解决台湾问题对改善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重要性 要求:

1、手写,论文认真、书写整齐、紧扣题意、层次清楚、观点明确、有理有据有例、语言流畅。

2、从以上试题中任选一题,每题不少于2000字,独立思考,可参阅资料,有摘要、主题词、有参考文献,有自己的观点和思想,抄袭和雷同者O分。

3、各班级课代表于2010年12月24日前把答卷送交给任课老师,各班级一定要按照学号顺序依次整理,并登记交卷情况。(封页)

2010级本科生军事理论论文卷

╳╳╳╳学院(系)╳╳╳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老师:

在改善道路安全问题 篇6

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副县长 曾其勇(2011年5月31日)

同志们:

刚才,远光同志部署了我县今年的“安全生产月”活动,向阳同志部署了我县道路交通安全秩序综合整治工作,大岭、吉隆镇和粤惠汽车运输有限公司、惠东县汽车运输总站的负责同志作了发言,六位同志都讲得很具体、针对性和操作性很强,我完全赞同,希望大家一定要高度重视,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正确把握形势,进一步增强抓好安全生产特别是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近年来,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尤其是道路交通安全工作,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不断加大安全生产、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道路交通硬件和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交通运输保障能力明显提高,公路养护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较大以上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得到有效遏制,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总体保持稳定。但从我县1—5月份各类生产安全事故来看,道路交通安全事故仍然是“第一杀手”,交通安全隐患还不同程度存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驾乘人员安全意识淡薄、法规知识缺乏,超速行驶、疲劳驾驶、短线客运超载、违法超车、酒后驾驶等违法违规行为突出。二是农村山区的道路

交通设施与国、省干线道路交通设施相比,标准不

一、差距较大,建设标准低、危险路段繁杂、安全防护设施和交通标志标线严重缺失,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三是各类车辆与日俱增、道路交通流量大,一些山区道路通行条件先天不足,农村客运市场不规范、农用车违法载人、黑车猖獗等问题屡禁不止,导致道路交通事故频繁发生。四是部分单位对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不够重视,存在侥幸心理和厌战情绪,责任落实不够到位,工作措施不够具体,监管工作存在漏洞和盲区。近段时间,全国、全省发生了多起道路交通安全事故,3月11日至16日仅仅6天时间,在新疆、吉林、西藏、山西等地接连发生4起一次死亡10人以上重大道路交通安全事故。这些事故充分暴露出一些地区运输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驾驶员和车辆日常管理不到位,道路交通安全监管工作存在漏洞,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力度不够等问题,教训十分深刻,值得我们反思。因此,各镇、各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认真分析安全生产尤其是道路交通安全形势,不能满足于暂时的成效,一定要看到安全生产及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常抓不懈,促进我县安全生产状况持续稳定好转,为构建和谐惠东、平安惠东、幸福惠东贡献一份力量。

二、层层落实责任,全力以赴地抓好道路交通安全秩序综合整治工作

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点多线长、涉及面广,各镇、各部门要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力争实现压降事故、保安全、保畅通的目标。

(一)抓责任,强整治。各镇、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对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把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摆在突出位臵抓紧抓好,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及时研究解决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层层落实责任,切实做到计划好、措施硬、考核严,形成一级抓一级,级级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县公安交警、交通运输、公路、安监等部门要加强沟通配合,进一步强化联合执法工作力度,以“创建文明县城”为契机,有针对性地开展交通秩序专项整治行动。要把整治道路交通秩序、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作为道路交通执法的重点,着力整治超速行驶、酒后驾车、无证驾驶、强行超车、疲劳驾驶、公路客运车辆超员等容易引发道路交通事故的严重交通违法违规行为,加大处罚力度,形成严管、严查的高压态势。要加大巡逻执勤力度,合理安排警力,提高巡逻执勤覆盖度,确保整治行动取得切实效果。

(二)抓安全,强管理。各镇、各部门要以开展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为抓手,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建立安全防控和应急管理体系,不断提高安全监管和应急处臵能力。各有关职能部门要加强道路交通安全源头监管,不定期地深入客运企业、客运车站、危险品运输企业开展安全督导,督促企业落实好各项安全监管措施和规章制度。同时,要强化源头管理,从人、车、路三个方面狠下功夫,筑牢事故预防的“第一道防线”。一是要加强驾驶人员管理。运输企业要加强驾驶人员的管理工作,杜绝驾车行使时使用手机、疲劳驾驶等行为发生。县公安部门要开展客运车辆、驾驶人员的集中排查工作,全面掌握客运车辆和

驾驶人员详细情况,对在交通违法记分周期内记满12分,多次违法记录未及时处理的客运驾驶员,要通报县交通运输部门,由交通运输部门督促客运企业对相关驾驶员进行教育,情节严重的应调离驾驶岗位;县交通运输、公安部门要督促客运企业对本单位的客运驾驶人员集中开展面对面的安全教育活动,提高他们的驾驶技能和安全素质。二是要加强车辆管理。县交通运输、安监部门要督促运输企业和客运汽车站建立健全并落实道路交通安全责任制,对安全生产责任不落实、不注重教育、违法营运、道路交通事故频发的运输企业,要责令其停业整顿,屡教不改的,要取消其营运资格。同时,县交通运输部门要会同公安局等有关部门,对各单位小型客车用车情况进行普查,督促相关单位严格执行用车登记等管理制度,严禁非专业人员私自驾驶;要成立由县公安、交通运输、保险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摩托车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联动联席会议,全方位做好摩托车的管理工作。三是要加强道路安全管理。县交通运输部门要尽快组织人员,对县、镇、村道路安全设施情况进行普查,查漏补缺,完善防护设施和交通标志、标线等设施,改善公路安全状况;县公路管理部门要加强公路巡查力度,及时修复损毁路面;县公安交警、交通运输部门要通力合作,摸清危险路段和事故“黑点”路面情况并上报县政府,按规范标准设臵好安全警示标志,消除交通事故重大隐患;县安监部门要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加大对危险路段的治理工作力度。

(三)抓配合,强宣传。县交通运输、安监、公安、城监等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责,加大监管工作力度,协调好、配合好、开展好道路交通安全秩序综合整治工作,不定期组织开展道路交通

安全检查,督促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加强内部安全管理,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全面落实各项安全生产措施;运输企业要进一步规范经营行为,开展经常性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真正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同时,要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自觉、深入地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营造关爱生命、杜绝道路交通违法行为的良好氛围。县公安交警部门要紧紧围绕“降事故、保安全、保畅通”的任务,广泛动员,精心组织,采取悬挂横幅、派宣传车等多种形式开展道路交通安全以及相关知识的宣传工作,确保取得实效。

三、认真组织开展第十个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 根据国家和省、市的工作部署,为组织开展好我县2011年“安全生产月”活动,各镇、各部门要按照县安委会的统一部署和《惠东县2011年“安全生产月”活动方案》,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积极落实各项工作,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一)充分认识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的重要意义。近年来,各镇、各部门在稳定全县安全生产形势、减少安全生产事故方面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我县今年前5个月发生的事故原因来看,多数事故是由于群众和企业员工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不足,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不到位,管理不到位和违规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安全规定等因素造成的,说明各镇、各单位开展安全生产宣传工作力度还不够,管理不够全面,安全责任和安全措施落实不够到位,以致于从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知识缺乏。今年6月是全国第十个“安全

生产月”,其主题是“安全责任、重在落实”。做好“安全生产月”活动对于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文件精神,普及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全体公民的安全意识,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实现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安定和谐,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各镇、各部门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高度重视此次“安全生产月”活动,积极组织干部职工参与,并以此为契机,狠抓落实各项安全生产工作,确保此次“安全生产月”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二)加强领导,明确任务,确保工作落实到位。各镇、各部门要按照县安委会制定的“安全生产月”活动工作方案和此次会议的工作部署,切实加强“安全生产月”活动的组织领导,相应制订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月”活动方案,落实工作责任,明确活动的目标、要求和任务,确保工作措施和要求落到实处。一要面向基层,发动群众参与。为使这次“安全生产月”活动取得实效,各镇、各单位要切实抓好本辖区、本单位“安全生产月”活动的宣传发动工作,面向基层、面向企业、面向职工、面向全社会宣传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的重大意义、活动主题和总体要求,使广大干部群众、企业职工及时掌握活动的主要内容和工作任务,从而积极、主动、自觉地参与到活动中来,把我县今年的“安全生产月”活动真正办成群众性安全生产教育活动。二要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各镇、各单位在制定安全生产月活动方案、部署和安排各项活动的过程中,要加强与其他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作,相互配合,形成工作合力,保证开展活动所必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到位。尤其是在开展“安全生产月”咨询活动、安全生产应急演练活动以及下基层服务群众、服务企业活动的过程中,要做到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密切配合,确保活动取得理想效果。县安委办要加强对各镇、各部门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的指导、督促,及时协调处臵开展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三要创新形式,确保取得实效。各镇、各单位要结合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围绕县安委会关于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所提出的各项工作内容,积极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要借鉴以往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的成功经验,探寻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的新形式、新方法,采取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宣传教育,以达到寓教于乐、家喻户晓的目的。各新闻媒体要充分发挥媒体监督作用,加强“安全生产月”活动期间的新闻报道,大力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知识;要通过新闻记者明查暗访,加强安全生产舆论监督。对依法依规生产经营、安全生产绩效良好、安全隐患整治工作落实到位的单位,要大力宣传和表扬;对非法生产或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但仍然生产经营的单位,要予以公开曝光,真正起到宣传、教育、警示的目的。

在改善道路安全问题 篇7

关键词:设计因素,线形,交通安全,必要性,措施

道路交通安全事故一旦发生,不但堵塞交通,甚至会造成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近年来,随着道路上汽车行驶量的迅速增长,各类交通事故发生率也随之急剧上升,然而影响交通安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人、车、路、环境及交通管理水平等。以前,国内外对交通事故的研究,并未从道路线形设计的因素考虑其责任后果,因而形成交通事故与之无关的假象,以致造成在设计过程中,往往偏重于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以节省工程量、减少工程造价和利于施工方面考虑甚多,而很少考虑其使用的安全性。如:弯坡路段平面与纵面线形的组合、平曲线长度等,规范也对其特殊问题考虑欠少等。

路、环境之间是否保持协调除了前两个因素以外,还包括道路本身的技术等级、设施。

1 道路设计因素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及成因分析

1.1 平面线形的影响与改善措施

1)直线可缩短路线距离,一般来说比较经济。国外规定,按70 s行程长度控制,但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变化万千,直线长度很难做出统一规定,只宜采用大半径曲线与直线相连接,变换种植不同树种及用不同风格的建筑物调整景观等方式来改变单调感,以利行驶安全。

2)平曲线。其形成弯道,汽车驶入弯道产生离心力,离心力使车轮产生侧滑,严重时会引起翻车。离心力的大小与转弯半径成反比,同时所受横向力越大,汽车越容易产生侧滑;驾驶员的行车视距变小,视盲区增大,事故隐患增多,尤其是曲率在10°以上时,事故率急增。因此,在设计平曲线半径时,应尽量采用大半径曲线,但最大不得超过1 km,同时在小半径路段要以醒目的标志提醒司机低车速行驶,提高行驶的安全性。

3)弯道个数。弯道是线形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弯道的过长直线是不可取的,但过密的弯道会造成交通环境复杂,有时使驾驶员因措施不及或稍有疏忽便发生交通事故。因此,有必要控制平面线形中的弯道个数。

4)缓和曲线。因此,应从三个方面去考虑:a.驾驶员操纵不感到困难;b.离心加速度变化率应限制在一定范围内;c.外侧车道边缘坡度不可过陡。此外,缓和曲线的设计应采用合理的形式,目前,我国公路中采用回旋线居多,这是因为回旋线是曲率半径随曲线长度增加而减小的曲线,这一性质与汽车在缓和曲线上以匀速转动方向盘,并与匀速行驶的行驶轨迹相符合。

1.2 纵面线形的影响

同向弯曲的竖曲线之间插入短直线,在视觉上形成“虎假凸(凹)形竖曲线”的错觉,而且行车操作也难,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如图1所示线形。

此线形在同向凹形竖曲线间插入一段长约200 m的直线段,由于错觉对上坡坡度估计过大,而采用加速度来冲坡。当下到坡脚AB时,因惯性作用会在直线AB上超速行车或驾驶员犹豫换档,一时操作混乱而易造成交通事故。

1)纵坡度。

长距离的陡坡对车辆行驶很不利,低档长时间的爬坡会引起过热,功率下降,下坡经常使用制动器,制动器温度升高,制动效果降低,冬季路上结冻时更不安全。因此,坡度过长过陡是引起事故多发的原因之一。据湖南1864线长坡路段近几年所发生的事故次数进行分析,得出坡度与事故相关系数为0.701。即坡度愈大,事故愈多。

2)合成坡度。

在小半径的弯道上,曲线处的最大纵坡并不是在路线的方向上,而是在纵坡与横坡之间的斜向位置上,即:i=i2+i2。汽车行驶在这种坡度的路段上,就可能发生沿着合成坡度方向下滑移动的危险而造成事故,特别是在结冰和泥泞的行驶条件下,慢驶或制动车辆时尤为突出。

2 立体线形组合设计的综合应用

2.1 平曲线与竖曲线半径大小要均衡

研究结果显示,当平曲线半径不大于1 000 m时,其竖曲线半径为平曲线半径的10倍~20倍,便可达到均衡。此时还可获得视觉与工程费用的平衡,其协调关系见表1。

2.2 平曲线与竖曲线重合

配合得较为理想的是线形使竖曲线起终点最好分别位于平曲线两头缓和曲线上,其中任何一点都不要放在缓和曲线以外的直线段上或圆曲线之内。但当平竖曲线都很大时,其位置可不受上述限制;若无法达到上述要求,且两者半径都小于某限度时,宁可采用把竖曲线移开相当距离位于直线上。

2.3 平纵线形组合设计中应注意避免的组合情况

1)避免在长直线上设置长的下、上坡的凹形竖曲线路段,这种路段易产生视觉的错觉而造成超速行车,导致发生事故。

2)在长直线段或长平曲线内,要尽量设计成直坡线,避免设置凹凸而看不见的线形,否则会使驾驶员感到视线产生折断,影响行车安全。

3)避免在平面上的变向点比纵面上变坡点多而形成对视觉的连续性和均衡性很不好的蛇形线。这种线形不利于行车安全。

4)避免在平面长直线段插入短凹形曲线,或在直线段上可以看到几个凸形竖曲线。

5)避免在一个平曲线内有几个变坡点(竖曲线)或一个竖曲线内有几个平曲线。

6)避免在凸形竖曲线的顶部和凹形竖曲线的底部插入小半径的平曲线。前者的线形组合将失去诱导视线的作用,使驾驶员在接近坡顶时才发现前面要转弯,造成急剧减速或因高速行驶而要突然变换行驶方向时措手不及;后者的组合容易使驾驶员把下坡看成上坡而导致高速行驶,造成交通事故。

7)避免在凸形竖曲线的顶部和凹形竖曲线的底部与反向平曲线的弯曲点重合。前者的线形组合在没有挖方边坡或植树辅助诱导行使车辆时,会使驾驶员直到接近坡顶才发现反向转弯;后者却为纵、横向排水不良的组合,易导致驾驶失误。

8)避免小半径曲线与回旋线相重合的线形。事故调查分析表明,这种组合的事故率最高,特别是凸形竖曲线更为不利。

3 结语

道路设计因素在事实上对交通安全有较大的影响,确有改善的必要性。

1)在道路线形设计时,除考虑主要的技术指标外,还必须从交通安全的角度加以重视,做到尽量降低影响,并把这种理念自始至终贯彻到整个设计过程中去。

2)平纵线形的各组成要素都会影响交通安全,但不良的平纵线形组合对交通安全影响更大。

3)设计中在考虑线形条件时,应注意把行车过程中驾驶员出现感知心理、判断心理、操作反映心里融入进去,以其对线形进行综合性的考虑,尽量做到线形设计,既符合规范要求,又能适应行车实际中的驾驶员心理特征。

4)道路设计是道路建设的基础,道路使用条件的优劣与道路设计有着必然的联系,利用设计理论和手段的措施改善行驶条件,降低因道路原因产生的交通安全影响有着更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作敏.交通工程学[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2]蒋承楷.道路勘测设计[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上一篇:中职 排版设计制作教学大纲下一篇:记英语单词的小窍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