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人教版语文教案

2024-09-07

二年级人教版语文教案(通用11篇)

二年级人教版语文教案 篇1

备课时间:、8、20备课教师:李亚楠课型:新授授课时间:

课题 5一株紫丁香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识记本课的生字。

教学难点:通过对课文的诵读领悟,体会紫丁香传递出的师生之间的深厚情谊,培养学生尊敬师长的思想。

一株紫丁香,是孩子们的一片心意,是对老师的问候与感激。当你正伏案备课的时候,可曾想到:几个小伙伴踮起脚尖走到老师窗前,种下了一株紫丁香。芳香四溢的淡紫色小花布满全株,那就是一张张学生的笑脸在向你致意。一阵微风吹来,伴随着浓浓的花香,同学们真诚的爱送进了你的心田。读着这首活泼清新的小诗,我们会觉得心里很甜很甜。这样的诗情画意,在滋润着我们的心。这炽热的童心,将激励着我们把这绿叶和花香的情意,化成无尽的关爱送给天真可爱的孩子们。这株紫丁香,不仅是孩子们送给老师的一份珍贵的礼物,更是一首值得老师久久吟诵的师生情意的颂歌。

紫丁香也叫丁香花,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春季开花,花小,有白、深紫、淡紫、蓝等颜色,有香味。宜种植于房前屋后、草坪、树林边缘,也可植于道路两旁,也可盆栽或切枝瓶插。

媒体

使用 播放生字、词等。

计 5一株紫丁香

学生→老师

绿色的枝叶 做伴

风里沙沙 消除疲倦

盛开的花儿 感谢

深厚的感情

标 1、通过课前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课上教师引导等方式能够正确认读本课“株、踮”等8个生字。

2、通过自主观察、相互交流、教师指导、描红仿写等方式能够在田字格内正确书写本课“休、伸”等10个汉字,大部分学生能够达到美观书写。

3、通过各种形式地读,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对课文的诵读领悟,体会老师工作的辛苦,从而激发尊师爱师的感情。

4、通过对图片的观察和课文的朗读,在欣赏诗歌中,培养语感,树立起尊敬老师的心愿。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课前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课上教师引导等方式能够正确认读本课“株、踮”等8个生字。2、通过各种形式地读,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对课文的诵读领悟,体会老师工作的辛苦,从而激发尊师爱师的感情。3、通过对图片的观察和课文的朗读,在欣赏诗歌中,培养语感,树立起尊敬老师的心愿。

课时

重难点 1、识记本课“株、踮”等8个生字,重点识记“疲”、“倦”。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在朗读的过程中树立起尊敬老师的心愿。 课前

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

环节 教学过程 调整与补充

教师活动 落实目标 学生活动

一、谈话导入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三、朗读感悟

四、拓展延伸 1、谈话:小朋友们,当百花齐放时,你最喜欢什么花?

2、(出示紫丁香图片)这是什么花,你们喜欢吗?有一群小朋友非常喜欢它,用它作为了礼物送给了老师,这是怎么回事?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3、出示课题:一株紫丁香

引导学生识记课题中的生字“株”。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再来读一读含有生字的句子。

3、课件示含有生字的词语。

4、引导学生回顾自己已经掌握的识记生字的方法。

5、同桌交流自己的识记方法。

6、全班交流。

再次读字。

7、出示含有生字的句子,巩固识记生字。

桌子太高了,我要踮起脚尖才能拿到上面的东西。

我牵着妈妈的手,来到新种的一株小树旁。

今天妈妈很疲倦,一到家就困得睁不开眼了。

奶奶住院了,家里除了我没有别人。

8、再次读文。

1、学习第1小节

(1)教师范读,板书“我们”

(2)同学们是怎样走进小院栽种的?

他们为什么要“踮起脚尖”?

(3)指导朗读。(引导学生体会孩子们踮脚尖轻轻种下紫丁香想给老师带来一份惊喜的情感。)

2、请你们自由读课文2-5节,思考:他们为什么要种紫丁香?

(1)学习第2小节

师:为什么呢?

师:都什么时间和老师做伴呢?(引导学生用书上的词语来回答。)

师:“夜夜”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师:你们知道老师每一个夜晚都在干什么吗?

小结:老师每天晚上都这样工作,多辛苦啊!谁能读好这一段,把这个意思读出来。

(2)学习第3小节

师:种下这株紫丁香,还为了什么?

师:“疲倦”是什么意思?

师:晚上,绿叶的歌唱能够帮助老师消除疲倦,还有什么能帮老师消除疲倦?

你们也为老师唱一支歌,帮助老师消除疲倦吧!

(3)学习第4小节

师:种下紫丁香,还为了什么?

师:你能给“挂牵”换个词吗?

师:你能说说说说自己和老师之间发生的相互挂牵的小故事。

教师可以适当说一说自己在假期对学生的挂牵。

师:小朋友,你们心里对老师有怎样的感情呢?谁来读读这一节,表达出你对老师的感谢。

(4)学习第5小节

课件示插图。(引导学生说出什么时间,谁在做什么?)

师:是啊,夜已经深了,老师仍然没有休息,此时你看到这样的场景会对这位老师说些什么呢?

师:文中也有一小节内容是同学们对老师想说的话,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3、学完课文,你再来看看这株紫丁香,觉得它怎么样?

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再来读一读这篇课文。

4、老师也想读一读,师引读读课文。师读:老师--

布置任务:以“老师,我爱您”为主题,可以用图画、做手工、讲故事、朗诵诗歌等形式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感情。

通过课前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引导等方式,认识本课8个生字。重点识记“疲”、“倦”。

通过对课文的诵读领悟,体会老师工作的辛苦,从而激发尊师爱师的感情。

1、生自由畅谈。

2、生说。

3、生齐读课题,识记生字“株”:

生说说识记这个生字的方法:形声字、借助偏旁记等。

1、生自读课文。

2、自读、指名读。

3、自读、同桌互读、齐读等。

4、预设:熟字加偏旁、熟字换偏旁、减一减、利用形声字的特点等。

5、同桌交流识记生字。

6、提出自己记不准的。

预设:院、除对比记忆。踮:借助偏旁识记。疲倦:结合字义识记。牵、困:加一加。

同桌互读、展示读。

7、自由读、指名读。

8、再次读文。

1、学习第1小节

(1)学生思考:这株紫丁香是谁种的?

(2)预设:踮起脚尖。

预设:怕打扰老师,想悄悄的给老师一份惊喜。

(3)自由读、指名读。

2、生自读课文。

(1)学习第2小节

预设:和老师做伴。

预设:夜夜。

预设:每一个夜晚

预设:备课、写教案、学习等。

指名读、齐读。

(2)学习第3小节

预设:消除一天的疲倦。

预设:就是很累、很累。

生试着说。

男女生分别读

(3)学习第4小节

预设:感谢老师对我们的挂牵。

预设:牵挂等。

生叙说故事。

生认真听。

指名读、小组齐读等。

(4)学习第5小节

学生根据教师提示描述图中的内容。

生自由说。

齐读。

3、生:觉得更美,更香了。

自由读。

4、生接读后半部分。

明确任务,并小组合作交流,进行展示。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生字再现、反复认读、组词说话等方式对本课生字词进行复习巩固。2、通过自主观察、相互交流、教师指导、描红仿写等方式能够在田字格内正确书写本课“休、伸”等10个汉字,大部分学生能够达到美观书写。

课时

重难点 在田字格内正确书写10个生字,重点指导心字底的写法,大部分学生能够达到美观书写。 课前

准备 生字卡片、田字格

教学

环节 教学过程 调整与补充

教师活动 落实目标 学生活动

一、复习巩固

二、指导书写

三、拓展延伸

1、出示生字卡片。

2、指导背诵,课件示课文内容并指名请学生回忆填

我们栽下一株紫丁香,

让绿色的枝叶夜夜和老师做伴;

让沙沙的绿叶儿声帮老师消除疲倦;

让满树盛开的小花感谢老师挂牵;

让花香飘进老师的梦里,伴随老师梦乡。

1、出示要求书写的生字。

2、观察字,并提出需要注意的地方。

3、师范写。

4、师巡回指导。

以“老师,我爱您”为主题,可以用图画、做手工、讲故事、朗诵诗歌等形式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感情。

复习生字,巩固并交流识字方法

重点指导心字底的写法。

1、生认读生字,并试着扩词。

2、学生根据课件提示试背课文,小组背诵、展示背。

1、生认读并组词。

2、生认真观察,并提示大家要注意的地方。

预设:心字底的写法。牵字中间部分是秃宝盖。困中木字的写法等。

3、生认真看。

4、生练写,同桌互相提意见,并根据意见再次书写。

生自由展示。

授后反思:

二年级人教版语文教案 篇2

一、课程目标与内容标准

义务教育阶段语文的阶段课程目标与其他学科是有所不同的, 它将课程目标与内容标准融合在一起, 阶段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是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来说明的。

二、本册教材的内容结构

本册教材内容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 设计了八个专题, 围绕专题以整合的方式安排了八组教学内容。它们依次是:春天里的发现;奉献与关爱;爱祖国、爱家乡;用心思考、勇于创造;美丽神奇的大自然;培养优秀的品质;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走进科技的世界。

本册共有32篇课文。为体现与中年级教材的衔接, 安排了4篇略读课文, 它们是:《卡罗尔和她的小猫》、《充气雨衣》、《玩具柜台前的孩子》、《阿德的梦》。略读课文只编排了两项课后练习;有识字任务, 没有写字要求。

三、教材特点与编写体例

1. 围绕专题整合教材内容。

如第三组, 简短的导语点出了本组的专题──爱祖国、爱家乡。接着是四篇课文:《日月潭》、《葡萄沟》、《难忘的泼水节》、《北京亮起来了》。每一篇课文都为学生们展示了一个地方的特色, 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 感受祖国山河的秀美, 民风的淳朴。

2. 教材更具有时代感, 更贴近儿童生活。

本册教材新编选的课文, 占全部课文的一半以上。有描写美好春光的《找春天》, 有发生在春天里的故事《小鹿的玫瑰花》, 有奉献爱心、关爱他人的《泉水》、《雷锋叔叔, 你在哪里》等, 它们洋溢着浓厚的时代气息, 蕴含着丰厚的人文精神, 密切联系儿童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 既能使学生学习语言, 又能使学生在思想上得到启迪, 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3. 突破传统呈现方式, 增强教材与学生之间的亲和力。

本册教材, 无论是单元前的导语、课后的练习, 还是“语文园地”安排的学习活动, 都尽量避免以“问题”或“要求”的方式呈现, 而是以自读自悟的形式或者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学习与练习的内容, 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

4. 课后练习重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培养语文实践能力。

本册教材的课后练习, 一般是4道题。每一课后面一般都有的题目是“我会认”、“我会写”、“读一读”或“读读背背”, 体现了低年级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和基本要求。除了上述题型外, 多数课文后面还安排了词或句的练习, 引导学生接触各种语言现象, 感悟语言, 积累语言。

5. 创设“我知道”、“宽带网”两个全新栏目, 搭建拓展知识的平台。

从二年级下册开始, 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我知道”, 在“语文园地”中设置了“宽带网”。设计“我知道”的目的是:给学生一些与本课内容相关的知识, 并引导学生主动地了解与本课有关的信息。“宽带网”则是拓宽学生语文学习的时空, 引导学生通过快捷、方便的途径, 获取与本组学习内容相关的资料, 从而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四、教学建议

1. 识字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对识字写字教学的建议是: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 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 注重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 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

2. 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 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针对这一建议, 我以本册教材第三单元为例, 谈谈我对阅读教学的几点建议。

教学《日月潭》可以以读带讲, 在读中感悟。对一些词句的理解, 不能以词解词, 应该让学生多读, 自读自悟, 读中感悟, 读中理解词句。

教学《葡萄沟》可以设计多种活动来引导学生读书。揭题后可以让学生提问题, “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哪些地方说出了好?”然后围绕问题进行合作学习, 再用各种形式读出喜欢的情感, 最后把自己喜爱的句子抄一抄。

教学《难忘的泼水节》可以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学生对伟人的事迹不太了解, 我们可以利用插图, 让学生仔细观察周总理和傣族人民身上的服饰、手里拿的器皿、身上挎的乐器。通过这些细节的观察来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共庆泼水节的欢乐气氛。

教学《北京亮起来了》时, 由于学生识字量比较大, 有很多新的词语可以结合图来理解。引导学生积累和运用生动优美的词句。

五、评价建议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第一学段只对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进行评价。

1. 识字写字。

汉语拼音能力的评价, 重在考查学生认读和拼读的能力, 以及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纠正地方音的情况。评价识字要考查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 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 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识字的能力。不同的学段应有不同的侧重。

2. 阅读。

阅读评价要综合考查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 考察其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以及阅读材料的选择和阅读量。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

3. 口语交际。

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应重视考查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意态度。评价必须在具体的交际情景中进行, 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 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

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二年级人教版语文教案 篇3

[关键词]单元 整合 备课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1-064

语文教学要真正还学生“轻负高效”的学习面貌,教师就要整体把握内容,获得阅读感受,迁移学习方法,拓展课外阅读,从而寻觅出一条省时高效,深受学生喜欢的学习路径,培植学生语文学习的动机与能力。

一、聚焦核心内容

人教版语文二下第六单元的课文,故事内容生动有趣、感人肺腑,既有绘声绘色的人物语言、动作的描述,又有惟妙惟肖的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确定这单元的核心教学内容需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学段目标

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突出强调了以识字、写字、朗读为教学要义,侧重考查学生能否通过朗读和想象等手段,大体感受作品的情境、节奏和韵味。低年级课文教学无须太多理解,教师要把力气花在指导学生识字、写字、朗读以及适当的积累运用上,要创设各种机会,设计有趣、有效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自主识字、有效朗读、规范书写、积累词句,并能在课内有效运用。

因此,有了课程阶段性目标的指引,就可以将语文课程的“是什么”转化成语文教材的“教什么”,从而确立起以识字、写字、朗读、积累为核心内容的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价值体系。

2.单元导语

核心教学内容的选择不仅要有学段意识,更要有指向这一组课文的教学共性。而“单元导语”就好似一个瞄准器,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它体现了编者意图,是教与学的出发点、着力点。第六单元是一组关于写人叙事的文章,通过具体的事例来展现人物的品质。单元导语在主题上立意鲜明:“从古到今,有许多品质优秀的人。有的人十分谦虚,有的人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有的人孝敬父母、关爱他人……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做品质优秀的好少年。”导语提供的信息与课文内容前后呼应,导语的指向也奠定了学习的基调:抓住“人物的优秀品质”,推敲人物的言行与内心活动。其实质就是让教材心理化,让教材更具可教性。因而,单元导语是不可忽略的备课要素。

3.文本特质

核心内容的确定要考虑学段目标、单元主题的统领,实施顶层设计,但同时要兼顾每一个文本的特质。这就好比木工制作家具时,虽“胸有成型”,但用料、美工、做法,仍需细细考究、独具匠心。一个文本有其独特的价值内涵,它的意义是在某个领域中被确定的,关键就要看教者能否从纷繁复杂的语言现象中抽丝剥茧,摄取精魂。如《画家和牧童》一课,故事在塑造戴嵩这个人物时用了这样的语言进行生动的刻画:“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有钱的人还争着花大价钱购买。”足见戴嵩声名远扬。再看:“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表现了戴嵩轻车熟路、深谙绘画之道,画技不凡;还有:“围观的人看了,纷纷夸赞。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画活了,画活了……”这样形象直观、立体化的语言,凸显了戴嵩画技的高超,是开启儿童理解与想象最好的媒介。好的故事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转折,赫赫有名的画家居然也会有出错的地方,当牧童公开指出戴嵩的错误时,大画家虚心接受的态度为故事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就是基于文本特质的个性化的言语结构,其对比、冲突的情节铺展深入文本内核,也使得戴嵩的形象跃然纸上、深入人心。

仔细研读本单元其他几篇课文,都有这样意想不到的情节变化和精彩的语言描写。如《我为你骄傲》,围绕事情发展的顺序组织文脉,两张便条的构思还原了故事蕴涵的人性之美,“像兔子一样飞快地逃走”“很不自在”等“言语秘妙”的发现强化了儿童的内心体验,实现了现实中的我与文中的“我”的精神相遇,自然形成了对言语所蕴涵的语用意义的理解。故事,正因为有了有趣的情节才有了耐人寻味的意义。故事的核心价值在于情节和语言。

二、整合教材资源

从资源入手,领悟编者情感,是准确把握教材重难点,设计有效教学的依据。本单元围绕“人物品质”,分别在导语、插图、泡泡语、课后练习以及小资料中体现了编者的价值取向。如每篇课文的“泡泡语”就是很好的对话素材。像“大画家戴嵩多虚心哪!牧童敢向大画家提出意见,也很了不起。”这样的对话指向人物的客观评价,体现了文本的精神主旨。“老奶奶为什么要写‘我为你骄傲’呢?”“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这些学习提示提纲挈领,叩击着文本的关键点,直面文本的核心内容,完全可以拎出一条统整全文主线的关键问题,从而引发认知冲突,展开言语交际。而每篇课文的课后练习均围绕“朗读”或“默读”这一训练目标展开,从内容和形式上凸显了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整合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因而,这个单元的设计落脚点为:利用“泡泡语”设置问题情境,展开对话过程,确立读、悟、习的课堂教学基本结构,联动学生个体、语言实践与人文思想的相互融合,让学生在识字、朗读与表达中有所启迪,有所收获。

三、优化教学设计

1.情境解词:言语积累结构化

情境解词即根据词语构造规律或者几个词语间的内在联系,融合文本具体语境,借助情境化的教学手段刺激学生记忆,由此建立起新旧知识间的联结,扩展记忆容量,促进学生的词汇积累,构建形象灵动的词语教学。

第一组词:纷纷夸赞 称赞 赞扬(选自《画家和牧童》

(1)同样是夸赞的意思,课文连续用了几个近义词,你能找出来吗?

(2)三个词语意思相近,但有一点不同,谁知道?

(3)“纷纷夸赞”表示很多人夸戴嵩,“纷纷”表示多的意思。那如果表示不停地夸奖别人,可以用AABC的词语形式说吗?

(4)齐读:连连称赞 啧啧称赞 频频称赞……

第二组词:走走停停(选自《三个儿子》

(1)你们来读,老师来演。这桶水到底沉不沉?看你们怎么读。

(2)沉吗?你从哪儿看出很沉?(学生自由交流,聚焦“走走停停”)

(3)怎么看出走走停停就是表示水很沉呢?(联系课文内容)除了关注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再看词语的结构,有什么发现吗?

(4)哦,两个叠词相加强调了水很沉很重,妈妈拎得很辛苦。我们再来想几组AABB形式的词。

(在学生自由交流的基础上,出示“园地六”中六组同样形式的词语,指导学生读中积累)

低段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对词语的理解要设法从字面的抽象解释转化成具象的演绎,让机械孤立的语词扎根文本、触及内心。如艺术化、表演式、联想式的解词方式,都试图从词语本身抽取其特点、本质或者基本的东西,联结组块,产生聚合,以此来丰富学生的积累,促进学生言语的发展。

当然,本单元识字模块也可采用情境化手段,通过课题、图片、游戏、语境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归类识字,并通过排列组合等游戏进一步强化形声字的特点,引导学生依据特点区分形近字、同音字,掌握辨析方法,提高汉字使用的正确率。

2.情境对话:言语理解立体化

案例:《三个儿子》

(1)小朋友读书真认真!那么,在课文中你看到了几个儿子?用手势告诉我!

(2)答案是一个儿子的同学,和课文中的老爷爷想到一块儿去了。看,老爷爷也是这么说的——

(出示:“三个儿子?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

(3)这样说,妈妈可不同意啦,明明是三个儿子,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见一个?再去书中找一找,三个妈妈分别是怎么说的?

(4)根据学生回答,依次板贴关键词:A既聪明又有力气 B好嗓子 C没什么特别

(5)孩子聪明又有力气,嗓子好听,最高兴的当然是妈妈了,想想妈妈会怎么夸自己的孩子呢?(引导学生加上提示语入情入境地读)可是第三个妈妈却没什么可说,想想她此时的心情,也来加个提示语读一读。

(6)这不是三个儿子吗?明明是三个呀,你们怎么说只有一个呢?是和老爷爷一样眼花啦,糊涂啦?(不是)是被第一个儿子迷住了?(不是)是被第二个儿子的歌声陶醉了?(不是)难道是他?什么特点都没有的,是他?(是)为什么?

至此,教师由“泡泡语”延伸开一条清晰的教学主线,在感悟“三个儿子”和“一个儿子”的矛盾与统一后,再以“议儿子”“赏儿子”“悟儿子”的大写意、叠加式的结构组织教学,顺势把情感体验引入朗读实践中,以期达到语言、表情、心理三位一体的朗读效果。在最后一个环节的“悟儿子”中,结合第8自然段的表演读,再铺设一个情境对话的玄机:“哎哟,好辛苦啊,三位妈妈,此时你心里在想什么?你看,他来了——”出示第三个儿子的做法。“明白了,明白了,你们看到的一个儿子原来就是他!此时,这位妈妈还会像你们所说的是垂头丧气地说吗?是失望地说吗?那你就在这位妈妈面前,用上提示语夸夸他的儿子吧!”自然而宽松的因势发展,集中而完整的训练主线,形成了简约而丰盈的课堂效果,为学生的言语理解提供了立体化的场景。

同样,本单元另几篇课文都可以构建情境对话的言语实践板块。如《我为你骄傲》可聚焦两张便条的内容来引发故事冲突:一张被水打湿了的便条上到底写了什么?老奶奶为什么要给小男孩写便条?上面写着“我为你骄傲”吗?《画家和牧童》可围绕故事结局“一个著名的画家却向一个牧童拱手致谢”来设置问题悬念,引发认知冲突,激起话语诉求。《玩具柜台前的孩子》可创编故事结尾:当售货员阿姨再次见到小男孩时……话题的建构要不断策划“唤醒、满足与转化”学生内心需要的语文活动,这样才会扎实活泼地帮助学生建构他们自己的情感、思想和语言。

3.语境推衍:言语表达整体化

语文课重在学习语言表达。低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要达到规范妥帖,教材就是最好的例子。

案例:《画家和牧童》

(1)戴嵩的画技真是高超,你看,商人在称赞,教书先生在赞扬,我们来分角色读一读。

(2)随机点拨:这位商人,你为什么要连说两个“画得太像啦”?(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形式)

(3)你觉得怎样的画才是“绝妙之作”呀?(板书:绝妙之作)

(4)如果你当时也在场,你会怎样夸赞他呢?别急,我们先去词语“加油站”加加油。出示其他词语——“上乘之作,神来之笔,活灵活现,出神入化,栩栩如生”,请小朋友用上这些词语夸一夸戴嵩的画,大家可以自己夸,也可以学学课文里的样子夸。

(同桌练习——指名夸——全体起立夸)

(5)看的人都在夸,这就是——(板书:纷纷夸赞)这么多人称赞他的画,可见他的画画得太好了。难怪说——戴嵩是唐朝著名的画家。

这一个夸赞的场景从侧面烘托了戴嵩画技的卓越。教学时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一个继续推衍的语境,让学生经历当下文本的生活,抒发自己的情怀,成功地“破译”由形式和内容组合成的语境信息,逐渐丰满对人物的认识并积累内化为有效的语言,实现言语表达训练的整体优化。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篇4

1、会认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喜欢秋天,体会对秋天的景象和勤劳的人们的喜爱、赞美之情。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秋天。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字卡、词卡、挂图、小黑板

教学时数:一课时

第一课时

1、演示课件:演示课件或出示相关内容的风光图片:看图说说这是什么季节?你看到了什么?教师板书:秋天的图画。

2、启发谈话。秋姑娘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你们找到她了吗?说出自己观察到的秋天的景象。就让我们在这迷人的景象中走进《秋天的图画》吧!(板书课题)

自读

1、自由读课文。标出课文共有几句话?

2、指名分句朗读,读后评议。

3、小组合作读,要求读正确。

识字

1、出示生字卡片,自由认读。

2、借助生字卡片,同桌互相检查读。

3、小老师领读。愿意当教师的同学到前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带同学认读。

4、交流识字经验。把自己好的识字记字方法讲给同学听。

5、多方式检查读。

朗读

1、小组内读,说说自己的感受。

2、寻找自己喜欢的学习小伙伴,读喜欢的句子。

3、比赛读,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丽、灯、波、浪。学生认读。

2、观察生字特点,交流写时注意的地方。

3、教师示范,学生评价。

4、学生练习,同桌互相评价。

练习

1、出示课后“我会读”,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练习读。

2、说说句子描写的画面。

拓展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我们也搞一个“颂秋天”作品展,可以像学习伙伴那样画秋天,用落叶做书签,还可以写句子、儿歌、小诗赞美秋天,等等。在班会上我们上台展示、介绍自己的作品。

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作、字、劳、苹。学生认读。

2、教师范写,学生观察。

3、学生练习,同桌评价。

板书设计:

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

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

1秋天的图画勤劳的人们

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

高梁举起燃烧的火把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设计我着力突出了以下三个要点:

1.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上课伊始,通过帖画的出示,引出给画面配音朗读的任务,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主动读书的积极性。

2.强化语文教学以读为本的理念。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自由读、想像读、评价读、加动作读、齐读、为画面配音等多种形式、不同层次的朗读,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积累,在读中学会读,同时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

3.积极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假如教案 篇5

同学们,今天满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幅连环画。

你知道连环画讲的什么故事吗?对,就是神笔马良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神笔有关的文章,请认真看老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新授

1、如果作者有一支马良的神笔,她会画些什么呢?请大家轻轻地翻开课本108页,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好的地方要多读几遍。

2、识字

小朋友刚才读的特别投入,瞧,马良用他的神笔写下了这些词语,自己先来读一读 小老师读

开火车读

词语都会读了,生字能行吗?请同学们拿出字卡,同位两个自学生字。自学时请注意:

1、同位互读生字,读准字音

2、同位互相交流识字方法。开始吧。

同为两个学完了,老师要考考大家了,(手里拿字卡)你能读出来吗? 这些字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

谁还能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住其他字。谁能说说“泣“这个字为什么是三点水? 谁有好办法一下记住两个字。下面我们来玩字卡游戏吧,我说你找。

生字都会读了,我们来写写字吧。

“良“,你在哪个字中见过这个字,对,浪花的浪字去掉三点水,写在田字格中间。点写在上中点的位置竖提的收笔也写在竖中线上,而且要写的有力,最后一笔捺要写的舒展。书空 在树上描一个写一个。“食“注意观察这两个字你有什么发现,对,良加上一个人字头就是食,最后一笔捺变成了点。书空 在书上描一个写一个

3、同学们,如果我有一只马良的神笔,我要画些什么呢?快读读课文的第一小节吧。课件出示第一小节。谁来说说会画些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画呢?

是啊,有了这红红的太阳,小树们你感觉怎么样?(回答)请你带着这种感受自己再读读这一小节。谁想来试试。阳光暖暖的照在身上多舒服啊,你再来读一读。我们一起带着这种感受读读第一小节。同学们,第一小节你能背下来吗?自己先来试一试。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4、就这样,小树在红红的太阳照射下更加枝繁叶茂,鸟妈妈带着她的宝宝们把家就安在了这棵小树上。请你读读第二小节,想想如果作者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他又会画些什么?出示:自己读课文,想想作者用神笔画了什么?为什么。谁来回答

同学们你们为小鸟画了这么多好吃的东西,谁来把这个好消息告诉鸟妈妈?我听出来了,你很高兴的告诉了鸟妈妈,同学们,请你带着你的体会自己再来读一读第二小节。出示:

2、朗读体会。谁想读一读。同学们读的这么投入,老师也想来读一读了。我们一起读一读吧。

同学们,第二小节你能背下来了吗?出示:背诵课文。同位两个试一试。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5、有了红红的太阳,小树才能茁壮成长,有了小朋友的帮助,小鸟才能自由自在的飞翔。那西西又有什么困难呢,下面请小朋友自学第三小节。出示要求。刚才我们就是按照屏幕上的步骤学习的一二小节,请大家按照这个步骤自学第三小节。(学生自学)

如果作者有一支马良的神笔,它会为西西画些什么呢?是啊,多么有爱心啊,谁来把这个好消息告诉西西。你再来读。我们一起来读。小朋友刚才读的这么投入,课文肯定背下来了吧,我们一起试一试。

6、老师给你们配上好听的音乐,我们一起用最好听的声音读一读吧,一起试着背一背。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认识10个生字,会正确书写9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读好课文,并会根据课文情境想像伊琳娜听了朗志万的话后可能会说些什么。

3、使学生初步懂得“不能迷信别人说的话,凡事都应该自己动脑筋思考或实践一下,科学发现就是从我们身边开始的,要做生活的有心人”。

【学习重点】认读、会写文中生字;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意识,培养探究问题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实验引入

教师拿出一个装着大半杯水容器,问:现在我要将这个苹果放入杯中,你们猜想一下,会有什么变化?假如放入别的东西呢?

二、探究问题,学习生字

1、提出疑问:可是,有位叫朗志万(板书并随即学习生字“朗、志”)的法国科学家却提出了这么一个奇怪的问题:(出示)

一个杯子装满了水,再放进别的东西,水就会漫出来。如果放进一条金鱼,却不是这样。这是为什么?

(1)这个问题很长,谁能把这么长的问题读清楚?结合学习“漫”。

(2)如果当时你在场,听了这个问题,会怎么想呢?(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了解孩子们的想法,为下一步教学做准备。)

(3)想不想知道课文中的小朋友是怎么回答科学家的问题的?(引导读书,找一找文中小朋友对这个问题的不同看法。)

(4)反馈,引导深入理解。出示:

一个小朋友说:“因为金鱼身上有鳞。”

另一个小朋友说:“一定是金鱼把水喝下去了。”

伊琳娜觉得他们都没有说对,但自己又想不出道理来。她回到家里问妈妈。

①想一想,当时,他们三个人说话的语气,然后读一读。

②汇报朗读,并结合“鳞”、“伊琳娜”四个生字的教学。

你赞同谁的观点?并说说理由。(打开学生思路,了解学生的思维特点。)

(5)学习妈妈的话,理解其中的含义。出示:

妈妈说:“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①读好妈妈的话。

②说说对妈妈话的理解。想一想,妈妈为什么要这么说?

(6)了解伊琳娜的实验结果和教授这样问的目的。

①读第五节,尤其读好“哎呀,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一句结合学习“哎”字。

②读好伊琳娜生气时说的话,体会她当时的心情。结合学习“哄骗”一词。

③读读科学家的话,说说自己是怎么理解的?

出示:朗志万听了,哈哈大笑。他说:“我不是哄骗你们。我是想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伊琳娜听懂了科学家的话,你听懂了吗?

(7)平时你怀疑过大人说的话吗?为什么怀疑?(结合对学生的“大胆质疑、勇于探究意识”的培养。)

2、复习巩固生字,练习复述故事:

(1)看板书认读生字词语:朗志万伊琳娜

漫鱼鳞

哎呀哄骗

(2)试一试用上这些词语,说说今天学的故事。

三、小结提升

1、表扬同学们这节课的课堂表现。

2、谈谈老师与同学们学了这一课的收获。

3、能告诉我你们的收获吗?(根据孩子们的发言,加以整理学习本课所得,出示单元提示,再一次认识“做生活有心人,用自己的劳动和智慧去发现,去创造”的道理。)

四、练习书写

1、看田字格,说说自己难以写好的字或想提醒其他小朋友注意的字。

2、每个字写一个,教师巡回检查,抓住典型讲评。

二年级人教版语文教案 篇7

从“低位加起”是笔算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之一, 这在课改之前的人教版教材中均很明确。实践证明, 这一规范对提高笔算进位加法的正确率及学生的计算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 现行的人教版教材却对此做出了修改, 把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改为“既可以从低位加起, 也可以从高位加起。”

这一修改, 对小学数学教学来说, 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我们就此进行了教学实验。实验对象是小学二年级的两个平行班, 教学内容是100以内的笔算进位加法。实验规定, 在二 (1) 班教学时, 按照教材编排, 同时教学两种算法, 由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二 (2) 班虽然也教学两种计算方法, 但必须引导学生比较这两种算法的优劣, 并在此基础上做出规范:“笔算加法时要从个位加起”。

在课堂上, 由于知识正向迁移的作用, 两个班的学生都能由不进位笔算加法“既可从个位加起, 又可从十位加起”之经验, 很快得出了进位加法的两种计算方法。在 (1) 班教学过程中, 由于教师对两种算法的优劣没有倾向性意见, 最后选择从“高位加起”的学生占60%以上。在 (2) 班教学过程中, 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关于两种算法的优劣比较, 使学生充分体验到笔算进位加法从高位加起的不便, 最终确定笔算加法的计算方法为“从低位加起”。

一天后, 我们进行了课后测试, 发现 (2) 班除了个别学生因忘了进位出错外, 无其他错误, 正确率为98%, 而 (1) 班的学生除了犯有 (2) 班同样错误外, 还出现了15+27=312类的错误 (学生因先算高位, 个位进位的1不知如何处理, 直接写在了十位与个位之间) , 正确率为85%。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笔算进位加法如果从高位加起, 有两种算法。其一是先写好高位相加的结果, 当低位相加需要进位时, 再修改高位上的结果, 这种方法无疑是不方便的。其二是先算出高位相加的和暂时不写, 同时心算低位是否产生进位, 如果有进位, 加上进位得出高位的和。这种方法对思维能力的要求较高, 不适合二年级小学生。当学生选择用“从高位加起”进行笔算进位加法时, 往往会因思维能力不足, 而先写好高位相加的结果, 当低位相加进位时, 有的就顺手在高位结果的后面写上了低位相加的和;有的则是对计算法则理解不清, 当低位相加进位时, 不知如何处理, 而把低位相加的和直接写在了高位和的后面。

为了进一步探究笔算进位加法的教学模式, 我们又对其他几个学校任教二年级的教师进行了调查, 发现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对笔算加法“从十位加起”一般都避而不谈。

教材安排此教学内容的目的, 是为了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发挥学生在计算方面的个性, 开发学生的智力。然而实践证明, 这种做法可能会事与愿违, 不仅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反而给学生的计算思维造成了混乱, 也不为一线教师所接受。鉴于以上情况, 我们建议教材对此内容进行修订:在编排不进位加法的教学内容时, 出示“既可以从个位加起, 又可以从十位加起”, 而在编排进位加法时去掉“可以从十位加起”的说法。这样, 一方面可引导教师在进行不进位加法教学过程中, 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 开发学生的智能;另一方面, 可引导教师在进行进位加法教学过程中, 开展两种算法的比较和讨论, 使学生经历算法由多样化到规范化的过程, 达到既提高学生计算水平, 又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目的。

二、“用数学”的题材选择正确吗?

人教版教材二年级上册“2~6的乘法口诀”例6的教学内容是通过图片来呈现的 (如下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例题的教学要求:在收集数学信息的基础上, 理解并掌握用乘法来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而刚刚上过的例5 (见下图) 也是一道用图片呈现的实际问题, 且涉及的数学知识为乘加、乘减两步计算。

教材怎么会把难的例题编排在前, 而把简单的、基础的例题编在后呢?《教师用书》是这样解释的, 例5属“式题”, 例6属“用数学”。“式题”与“用数学”的具体含义是什么?我们一时感到迷惑, 《教师用书》也没有具体说明。

当我们深入钻研教材后, 发现了其中的奥秘:

例5及其配套练习题全部是用图片呈现的, 图中反映的信息对列式有很大的引领作用。学生在解答练习题时, 面对着图片, 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是“几个几在相加”, 而且问题的答案是可以从图中数出来的。学生在解题时的思维属于直观形象思维, 由此可见, “式题”就相当于传统教材中的看图列式。

在例6的配套练习中, 虽然不少题目仍然是以图片为载体呈现已知条件, 但图片仅仅起着引起学生注意, 使题目形式活泼的作用。学生在解答练习题时, 需要通过想象、分析来确定其数量关系是“几个几”相加, 问题的答案更不可能从图片中数出来。解题时需要学生运用逻辑抽象思维来分析思考, 所以“用数学”就相当于传统教材中的应用题。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教材先安排“式题” (例5) 再安排“用数学” (例6) , 其编排思想是完全符合学生的思维水平由直观形象思维向逻辑抽象思维发展的脉络, 其目的是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和努力体现数学的运用价值。然而虽然教材编排的指导思想是正确的, 但“用数学”例题的题材选择却过于直观, 致使教师如不深入钻研教材, 将难以把握教学目的及教学重点 (据调查, 对于二年级“用数学”的教学, 90%的教师都是就例题教例题的) , 从而导致教学效果的低下。

课改之后, 为了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教材留有较大空白, 这本身无可非议。但一方面由于教师平常事务繁忙, 用于钻研教材、开发教材的时间与精力都很有限;另一方面有不少教师尚不具备开发教材的能力。为此, 轻视教材的作用, 盲目强调教师钻研教材、开发教材的做法极有可能会给小学数学教学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 是不可取的。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自测题 篇8

1.看谁先到家。

2.拉拉小车。

3.跳跳蹦床。

二、知识园

3.找一找,把序号写在括号里。

在上面的图形中,有直角的图形是(),有锐角的图形是(),有钝角的图形是()。

5.○○○ ○○○ ○○○ ○○○ ○○○

□□□

○的个数是□的()倍。算式是()。

如果○的个数是□的7倍,○应有()个,还要再画上()个○。

三、百花园

1.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汽车行进是(),车轮运动是()。

A.平移B.旋转

(2)下面的角中是钝角的是()。

A. B.C.

(3)今年豆豆5岁,妈妈35岁。到了明年,妈妈的年龄是豆豆的()倍。

A.8 B.7 C.6D.5

(4)下面的变化过程中,“平移”的有()次。

A.1 B.2C.3D.4

2.应飘到哪儿呢?

使计算结果最大:7791

使计算结果最小:8266

四、操作园

1.画出向左平移8格后的图形。

2.在下图中画一条直线,使图中有一个锐角、一个直角和一个钝角。

五、生活园

(1) 20元钱可以买多少只?

(2)50元钱买1只 和1只,还剩多少元?

(3)请你自己提出一个问题并解答。

六、智慧园

(1)在圆和正方形中,但不在长方形中的数是(),它是()的()倍。

(2)在长方形和正方形外的一个数是(),它是()的()倍。

(3)既在长方形与正方形中,又在圆中的一个数是(),它是()的()倍。

人教版二年级名师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3.欣赏月亮湾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理解词义。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月亮湾

出示生字卡片:湾wan,前鼻音,韵母是an,不是ang。

“湾”的意思本是指水流弯曲的地方,在这里,课题“月亮湾”是一个村子的名字.

2.齐读课题:月亮湾。

二、整体感知、检查预习

1.读词,指导读出感受

月牙一样的小河 缓缓的流着 清清的河水

灿烂的朝霞 绿油油的麦田 欢快的笑声

2.学习伙伴互读课文

三、细读品味、体会美景

1、推荐朗读好的同学与老师比赛读。

2、觉得月亮湾是个怎样的地方?带给你怎样的感受?把你认为最美的地方反复朗读,仔细体会。

3、说说你发现的最美的地方?

4、全班交流学习情况,尊重并鼓励学生发表有个性的独特的见解,教师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⑴“河水绕着村子缓缓地流着,一群群鱼儿在河里游来游去。”体会一群群鱼儿在河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开心的样子。

⑵“清清的河水倒映着小桥、绿树和青山。”理解河水的清,想象“倒映着小桥、绿树和青山”的样子。

⑶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灿烂的朝霞”是什么样子,再读读句子说说课文中什么像灿烂的朝霞。想象河边的朝霞是什么样子。谁能把这么美的桃花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⑷月亮湾真美呀!仔细听!你们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表述相机板书:

村子前面 小河 河上 河里 河岸 农田

村子后面 山坡 茶树 采茶姑娘

5、依照板书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边读边想象,把月亮湾的美丽景色在头脑中过电影。

四、说一说,感情升华

1、说一说:根据板书的提示把月亮湾介绍给大家,可以讲一个你认为最美的地方详细介绍,也可按顺序把月亮湾全部介绍给大家,还可以加上自己的语言和合理的想象。老师要邀请同学当小导游,愿意吗?要想当好一名好导游,必须认真准备。

2、自由练习,把课文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话。

3、在小组内交流。

4、指名当小导游。

5、参观完了,中外游客们会说些什么呢?

6、师生共同评议。

五、识字

二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 篇10

1.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意识,初步学会解决简单的乘法问题,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

2.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具准备

1.课件一套

学情分析

相同加数的加法,学生已有感性认识,相同加数加法,用乘法表示是学生难以理解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小朋友们,大家好﹗去过宜昌的小朋友请举手,能告诉我你最喜欢在宜昌哪里玩,噢,那真是一个好玩的地方,下一次我去玩请你们给我当导游好吗?那我先谢谢大家。今天我想带大家去数学王国一个好地方玩好吗?好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儿童乐园,希望大家能学得轻松快乐!. (板书课题:儿童乐园)

二、设置疑点,探索新知。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图片:《儿童乐园》插图1.

2师:图中的小朋友们玩得真高兴.在玩什么呢?生答

师:你能根据这幅画面提出数学问题吗.(小组内交流并列式计算)

3、学生汇报:要求每组提出最感兴趣的问题.

4、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选择有代表性的(板书:有多少人坐飞机?小火车上有多少人? 划船的有多少人? 坐椅子上休息的有多少人?)

(二)、合作探究,领会新知.

师:指名同学列式解决刚才的问题.

生:2+2+2+2=8(人)

师:同学们请看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呀?(加数相同)相同的加数是几?有几个?板书(4个2)像这样的加法算式我们还可以用乘法计算,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与加法有联系的乘法的知识针对2+2+2+2+2=8进行进行教学。师介绍如何列出乘法算式,读法与写法及各部分的名称. 板书:

(三)熟练算法,进行应用.

师:黑板上的另外几道题你能用乘法算式表示出来吗?请在草稿纸上试一试。

生:小火车上坐了多少人?

生:4+4+4+4+4+4=24(人)4×6或6×4=24(人)

师:女生回答的非常棒,列了两种算式,那谁知道算式中“6”是从哪来的?

生:“6”表示有6个4相加.

三、巩固练习.

㈠,摆一摆小棒:要求:摆出能用乘法算式计算的图形,并列出算式

㈡、填一填.㈠式是_____×_____或_____×_____.

1、9+9+9+9+9+9=表示_____个____相加,列乘法算式是____×____或____×____.

2、把下列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7+7+7=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

3+3+3+3=______×______ _或_____×_____.

1+1+1+1+1=______×或_____×_____.

8+8+8+8+8+8=______×______

5+5+5+5+5+5+5=______×______或__ ___×_____.

9+9=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

㈢、读一读.

2×3 4×67×38×2 3×5 4×4 8×1 2×9

㈣、看图列算式.

1.☆☆☆ ☆☆☆ ☆☆☆ ☆☆☆ ☆☆☆ ☆☆☆ ☆☆☆

加法算式:____________ 乘法算式: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

2.▽▽▽▽▽▽ ▽▽▽▽▽▽ ▽▽▽▽▽▽▽ ▽▽▽▽▽▽▽

加法算式:____________ 乘法算式: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

3. ◇◇◇◇◇◇◇◇ ◇◇◇◇◇◇◇◇

加法算式:___________ 乘法算式: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

4.画一画:根据乘法算式画图,有困难的请用小棒摆一摆2×3 4×2

四、深化练习

一、师:刚才学习中大家不难发现学习的问题都可以用加法计算出结果那我们为什么还要学习乘法,学习乘法有什么好处呢?

1、课件出示每组两人,有三组求一共有多少人?用加法___ 在用乘法列算式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

2、课件出示每组两人,有组求一共有多少人?用加法____________ 在用乘法列算式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

3、课件出示每组两人,有100组求一共有多少人?用加法__________ 在用乘法列算式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

五、课堂总结。

二年级人教版语文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体会加法的意义,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2.经历探索和交流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口算和笔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认真、书写工整的习惯,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习能力和学习情感,享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1.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2.掌握笔算的计算方法,能熟练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小棒、直尺

[教学过程]

一、铺垫引入

(一)复习

(1)开火车口算

30+40= 40+50= 83+5= 33+6=

20+60= 10+25= 21+30= 45+30=

(2)指名说说以下几个数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73、63、40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观察情景图,获得信息

师:学校组织二年级的同学去参观博物馆。看,他们来到了博物馆门前,小精灵明明正热烈地欢迎他们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情境图)

出示P11主题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说给你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全班汇报发现。(二(1)有35人,二(2)有32人,二(3)37 人,二(4)34人,每班由2名带队老师)

2.看图提问

师:你能根据图来提出数学问题吗?(生自由回答。)

师:有这么多的问题,关于二(一)班学生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有多少人我们如何解答呢?二(一)班和二(二)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呢?(学生独立思考。)

二、探究建模

1.出示:二(1)班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

小组合作,也可以请小棒来帮忙。

学生汇报:(1)用口算35+2=37。(2)用小棒,先摆3捆5根,再摆2根,合起来是3捆零7根,也就是37。(3)我使用竖式计算的,个位5+2=7,在个位写7,十位3+0=3,在十位下面写3,所以等于37。师生共同写竖式,再讨论总结列竖式应注意的问题。(数位要对齐,分开点写,用尺子)。

2.出示例2,二(1)班和二(2)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用你喜欢的方法解决第二个问题。选出比较快的人,说一说是用的什么方法。

3.用竖式计算应注意什么?(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的数写在个位下面,十位相加的数写在十位下面。)

4.出示课题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

三、巩固练习

完成P12和P13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板演笔算过程,同时教师巡视、指导,共同订正。

四、回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学会了什么?教师引导梳理。

上一篇:食堂采购人员安全责任书下一篇:办理居住证工作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