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烹饪教学中的应用

2024-05-13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烹饪教学中的应用(精选10篇)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烹饪教学中的应用 篇1

[1]李谨瑜,柳德玉,牛震乾.课程改革与老师角色转换[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

社,2003.[2]周卫勇.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论文题目: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烹饪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任务驱动教学能体现烹饪教学的特点,更适合培养高素质的应用人才。本文论述了务驱动教学法的基本情况和开展任务驱动的操作程式,并以“宴席菜肴制作”这一任务开展了详细的说明委托期刊之家网发表论文认证800099353。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 教学操作程式 任务驱动 交流

在烹饪课程的教学当中,常规的方法是教师手把手地灌输知识内容,学生则囫囵吞下这些硬灌进来的内容。这种教学模式抑制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压制了学生学习的创造性,当然是要被淘汰的。那么,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呢?鉴于烹饪技术的教学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中级烹饪技能的人员,即中级烹调师、面点师等。因此,必须鼓励学生敢于动手,勤于实践,从而培养学生对烹饪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烹饪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这样,本人从多年的烹饪教学经验中,认识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相对独立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性,同时根据烹饪课程的特点,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烹饪教学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翟编辑修改发表论文QQ:1452344485。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意义

任务驱动是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方式。其方法是: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都是围绕着一具目标,基于几项任务,在强烈的求知欲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又产生新的任务。这种教学法,特别适用于烹饪课程的教学,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相对独立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操作程式

1.设计好任务,这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关键环节。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的教学是发展性的教学,因而我们的课堂应是自主学习的课堂。由此决定的任务的提出,应是由师生共同讨论或学生根据自身需求自主提出,这样,任务符合每个学生的兴趣和个性需要。这种教

学才是受学生欢迎的,学生才能完全根据自己内在的需要去探究和学习。任务设计是关键环节,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通过创设的问题情景,把所要学习的知识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任务当中,使学生完成任务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教师在这一教学过程中也能丰富自身的知识。

2.注意要分析任务,这是任务能否正确执行的前提。任务设计后,教师不要急于讲解,否则又进入老一套的教学模式了。而是先让学生讨论,分析任务,提出问题。提出的问题,最好是由学生提出,由教师适当启发和引导。而这些问题中,有很多是以前没学过的,即隐含了新的知识点,这也正是教师要求学生去解决的。如在学习宴席点心配制要注意筵席的主题(迎宾、婚嫁、作寿、祝贺、交际、告别等)一经确定,就要围绕主题来构思制作点心。如结婚宴席的点心可安排鸳鸯配合,喜字蛋糕、四喜饺子等,表达对新郎的美好祝愿。祝寿宴席若配置寿面、寿桃、寿字蛋糕,用鹤鹿同春,花草结顶,寿翁定会喜上眉梢。团圆宴席上如配上当地传统名点,将会使游子更增添一分思乡之情。总之,宴席点心应与宴席的主题紧扣,使整个宴席菜,点相互辉映,高潮迭起,使宾客食趣盎然。

3.合理分组完成任务,这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部分。问题提出并设计好了执行的过

程后,学生就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方法、各种手段去完成任务。学生可以选围绕任务展开,查阅资料,尝试探索。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更要鼓励互相合作,共同来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同样以宴席点心配制与制作为例,要考虑到宴席点心是在筵席这个特定的环境中配置运用的,其应比普通点心好吃,好看,技术性强,可调节、变换口味,增添宾客在进步过程中的情趣,使宾客在美食的同时得到美的享受。宴席点心必须制作精细,小巧玲珑;宴席点心必须具有口味多样化的特点;宴席点心的形态,配搭应多样化宴席点心在配搭的变化要做到如下几点:(1)点心品种与菜肴相结合;(2)主要品种与衬托品种相结合;(3)简单品种与复杂品种相结合;(4)甜咸味品种与复合味品种结合;(5)有馅品种与无馅品种相结合;(6)象形与几何造型品种相结合;(7)干点与汤点品种相结合;(8)不同加温方法的品种相结合;

(9)多种色彩的品种相结合;(10)传统品种与创新品种相结合。宴席点心必须色泽淡雅、荤素搭配、遵从宾客的风俗习惯和饮食特点。除了这些操作知识以外,还有很多其他的操作都是需要学生去处理和解决的。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学生可以先去查有关资料、书籍,当然,也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反正,最终目的就是学生通过操作,制作出的宴席点心能在宴席菜品的组合中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4.注重及时展示品尝交流,这是学生知识的提高阶段。学生完成一项任务后,一定要及时交流,展示、讨论并评点,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反馈和评价。这是知识形成和提高的重要阶段,同时也能极大地促进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学生操作完成宴席点心后,教师选出三、四组点心,由大家一起来品尝评论,说出可圈可点之处,并由学生本人来说明制作这组点心的意图及本人的操作重点。另外,其他学生对这组点心操作有何疑问之处,也可提出来,由制作点心的学生来答疑。最后,由教师指出这组点心制作中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之处。下面以“宴席菜肴的配置与制作”为任务来探讨任务驱动教学的实现。

(一)前期准备

1.宴席菜单的制定(菜肴的配置)

2.宴会的准备工作

(二)活动过程

1.布置任务

(1)教师向学生布置标准为1000 元/桌元旦婚宴的制作的任务,并提醒学生注意婚宴的制作前后要考虑的问题;(2)说明“婚宴的制作”任务的要求:以组为单位,一周完成,将整桌菜肴制作并展示和品尝。

2.分组讨论,制定计划学生以自愿结合的方式分成若干组,每个组推荐一名同学为组长。根据制定的婚宴菜单来讨论菜肴的配置,然后进行分工并制定小组的宴席制作计划。

3.搜集信息,调研市场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烹饪教学中的应用 篇2

课题: 《编写显示指定学生档案数据的程序》,这节课是45分钟的新课,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遵循教学规律,渗透课改精神,实现有效教学。从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五个方面对这节课进行说明。

一、学情分析

( 1) 知识储备: 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对数据库操作的知识,能够独立编写顺序语句程序,但从未接触其他结构语句。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在课前下发任务书,在任务书中把这节课的判断双分支语句做了非常详细的解释,方便学生做好课前预习。

( 2) 思想动态: 计算机专业学生逻辑思维活跃,性格活泼开朗,对实践性知识的学习比较感兴趣,但学习的主动性不够积极,自信心不足。因此在教学过程设计中教师使用任务驱动法来唤醒学生的主动意识,鼓励大家大胆动手,使大家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 通过能够完成一项任务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并在制作和评价过程中尽可能多使用表扬的话来激励学生。

( 3) 未来方向: 计算机专业学生主要以升高职考大学为主,考取理想的大学是教师们的最终目的。所以教师在教学内容上选择2009年中职升高职考试中技能考试题“编写显示指定学生档案数据的程序”,并有意提醒学生这是高考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材分析

1. 教材地位与作用

教师使用的教材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数据库应用基础—visual foxpro》,是根据教育部最新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及应用专业数据库应用基础课程编写的。

2. 课程内容

这节课选自第五章第三节“编写显示指定学生档案数据的程序”,这一课是判断双分支语句( 即if语句) 的新授课。

3. 教学目标

基于对学情的分析及教材的理解,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确定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 1) 知识与技能: 了解if语句的基本结构; 掌握if语句的用法,并能够使用if语句进行编程。

( 2) 过程与方法: 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通过查阅资料,研究讨论,了解if语句的相关知识。

(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团结合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 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及学情,教师确立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如下:

( 1) 教学重点: if语句。

( 2) 教学难点: if语句的使用方法。

( 3) 教学关键点: 任务分析及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自主体会和总结。

三、教法与学法

1. 教法

这节课遵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自主探究为主线的教学。因此,教师主要采用了任务驱动法。

2. 学法

这节课在指导学生学习时,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在欢乐轻松的氛围下完成了任务。

四、教学过程

教师从组织教学、知识回顾、呈现任务、探究任务、评价展示、归纳总结、课后作业七个环节进行阐述:

1. 组织教学环节: 师生问好,检查学生出缺席情况。

2. 知识回顾环节: 5分钟。

提出两个问题,要求学生上台演示:

( 1) 从键盘上接受任意字符串放入变量“a”中。

( 2) 查找学号为“005”的记录。

由于这两个知识点是上节课内容,所以学生很容易完成,而这两个知识点是这节课能用到的知识。

这个环节通过两个学生的操作演示,既可以巩固旧知,也为这节课学习做好铺垫。

3. 呈现任务环节

教师利用学生升高职的欲望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学习。在课堂上教师是这样做的: 现在老师有一道2009年中职升高职的考题,大家想不想试试,看自己能不能做出来?”学生踊跃回答: “想! ”教师用课件打出此题目: “编写显示指定学生档案数据的程序”。

紧接着教师对任务进行描述:

同学们来看这道题,编完这个程序后,要完成如下任务( 这时,用已编好的程序在教师机上给学生演示) : 运行程序,输入“002”显示“002乔丹95”,输入“003”,提示“该学号不存在”。运行完程序后,打开数据库表让学生观察,然后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析任务。

教师问: 拿到这个任务我们首先第一步应该怎么做?

学生回答: 打开表。

教师问: 第二步呢?

学生回答: 从键盘上接受学号。

教师问: 第三步呢?

学生回答: 查找指定学号记录。

教师问: 第四步呢?

学生回答: 显示结果。

教师问: 那同学们知道怎么查找到呢?

这时部分预习的学生回答:

用if语句判断再输出。

就这样教师和学生一起制定了实施任务步骤。

这一环节通过高考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任务描述,使学生更加具体地明确了这节课的任务。采用师生共同分析,让同学们利用已熟悉的知识进行具体内容的分析,既温习了旧知,又确定了这节课的重点知识。

4. 探究任务环节

任务书在课前已经下发,课上下发数据库,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任务,老师答疑。在这一环节采用分组讨论教学,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课前下发任务书,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了学生完成任务的成就感。两种教学方法结合,在讨论中学习,难点自然就会迎刃而解了。制作过程中多说鼓励的话,以此来激励学生。

5. 作品展评环节

要求每组作品提交,并下发评分表,教师展示每组作品,然后根据评分表对每组作品进行点评,同时也让学生根据考评表给各小组打分并上交考评表,课后由教师整理合分,下一节课公布。

在这一环节中通过作品的交流评价,学生们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同时也张扬了学生的长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的自尊心得到满足。

6. 归纳总结环节

教师主要采用了师生共同总结的方法,学生能总结规范的就肯定学生,不规范的教师给予修正。

师: 通过完成刚才的任务,相信大家也对if语句已经有所了解了,那么谁能告诉老师if语句的基本格式是什么?

学生回答:

If〈条件〉

语句1

Else

语句2

Endif

师: 非常好! 给予肯定。那么谁能解释if语句的流程呢?

学生不会组织语言,有个别人回答不完整。这时,教师说: “相信大家心里都知道怎么回事就是不知道怎么说,那么还是由老师给出标准答案吧。

If语句的执行过程是: 当条件为真时,执行语句1; 当条件为假时,执行语句2。if是结构的起始标志,< 条件 >是逻辑类型数据,else是两条分支的分隔标志,endif是结构的结束标志。”

在这一环节,采用师生共同总结归纳的方法,明确了这节课的知识点,规范了学生对知识的表达,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7. 课后作业环节

为了巩固课堂所学知识,锻炼学生能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新的程序中去,选取了if语句的另一个有代表性的实例,让学生课后研究制作。判断输入密码是否是“123”,是“123”显示“正确”,否则显示“错误”。在这一环节,用一个实例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锻炼学生的举一反三能力。

五、教学反思

( 1) 这节课以任务为主线,重视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为学生打造良好的学习平台,让学生体验成功,感受学习的乐趣。

( 2) 讲做结合,在课堂上坚持精讲多做、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学习的原则,充分体现“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理念。

( 3) 课后作业的布置考虑全面,既有传统作业的巩固,又有应用所学知识对新知识的探究。

摘要:在全国新生人口逐渐减少的形势下,生源是许多职业学校面临的问题,而学生素质的全面下降更是中职教师必须面对的严峻问题。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的教学需要,必须创新。任务驱动法的出现正好解决了这一问题,它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自信和成就感。通过任务驱动法教学的案例展示了任务驱动法在中职课堂上的实施步骤和方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烹饪教学中的应用 篇3

【关键词】任务单教学;烹饪教学;小组讨论

烹饪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且极具创造性和时代发展特点的专业,其主要目标是培养为餐饮行业所需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教学过程中,只有结合专业和生产实际,同时贴近现实生活,引入餐饮行业的工作任务、工作场景以及职业行为,才能顺利实现教学目标。任务单教学模式具有合作性、实践性、支架性、导向性、真实性和交际性特征,其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旨在从任务着手,通过示范讲解和操作中的指导,引导学生完成任务,进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更加适应将来工作的需要。笔者在烹饪专业教学中利用任务单教学模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一、分析学情,精心设计任务单

为了保证教学有效性,在设计任务单之前,应仔细分析学生情况和相关教材,把握教材内容重点和特点,认识材料的重要性,对学习内容进行准确定位,从而设计出高质量的任务单。根据素质教育要求,任务单教学模式是发展性的教学,这也就决定了任务单的设计和提出要由师生共同讨论或学生根据自身需求自主提出,教师可根据学生学习基础、思维方式、学习习惯、发展需求、最近发展区、成长空间进行任务单的设计,保证任务符合学生个性需要,做到因材施教,这样才能使学生根据自己内在去学习、去探究,才能实现知识的延伸和拓展,从而促进自身全面发展。设计任务单时,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组织,在适应烹饪专业要求的内容中选择实验操作较集中的内容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自己动手操作过程中学会研究。比如“布袋鸡”制作,教学时可设计一下几个实验任务:一、制作时选用雏鸡、当年鸡还是老鸡?为什么?二、如何宰杀活鸡?三、叙述整鸡出骨的步骤。四、所用“八宝馅”的配比原则。五、填装“八宝馅”和“布袋鸡”过程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六、如何计算成本和销售价格?七、如何设计装饰?

二、利用兴趣教学,适时导入任务单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任务单教学模式是建立在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基础上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充当学生的引导者和咨询者,利用兴趣教学,适当导入任务单。因此,在设计好任务单、确定了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后,教师不要急于讲解,可先利用图书馆资源、互联网资源、多媒体课件、烹饪操作实验室等进行引导,注重营造轻松、民主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讨论、分析任务,并在启发和引导下提出问题。学生学习兴趣被激发后,教师可抓住时机,将任务单展现给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为下一步任务的学习打下基础,真正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习效果得以有效提升。

三、鼓励学生探究,分组完成任务

烹饪专业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动手能力要求很高,而这些能力的培养都需要在练习中完成。在任务单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任务难易程度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形式既可以是独立思考,尝试探索,也可以是小组合作,尝试练习,通过尝试探索和练习来发现自身不足,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通常,在任务单教学过程中,我们倡导相互合作,教师可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由学生选出一个小组长,给每个小组分配相应的任务,由小组长带领小组成员进行探究学习,对于完成任务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由小组成员共同分析讨论,找出解决方法,进而共同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比如宴席点心的配置与制作,其技术性强,必须精心制作,搭配和口味都要求多样化,还要色泽淡雅、荤素搭配、遵从宾客风俗习惯和饮食特点,由于学生个人能力有限,宴席点心的制作需要学生共同去处理和解决,这个时候小组合作的方式就发挥着巨大作用,学生之间通过共同合作,制作出的宴席点心才能在宴席菜品组合中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四、注重小组讨论,加强互动交流

任务单教学模式是自主学习模式的一种,小组讨论这一环非常重要。教师应时刻注意小组讨论的开展情况,观察小组各成员,必要时对小组成员进行调整,使小组成员之间在基础知识和认知水平相当的情况下找到共同发言点。任务单完成之后,每个学生都会有自己的体会和心得,教师应引导每个小组根据自己任务的完成情况及时总结,参照课后思考题进行相关理论知识和方法的具体应用,以强化对概念、方法的理解,还应引导各小组之间进行互动交流,学生之间彼此分享心得。随后,进行成果展示和评点,教师要及时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合理评价,同时,给予学生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的机会。仍以宴席点心的配置与制作为例,任务完成后,每组可各派一名学生讲解所展示的宴席菜肴是如何配置的,其他小组同学可针对该组菜肴配置提出不同建议,之后各小组之间相互品尝并提出建议,畅谈完成任务的收获与体会,最后由教师从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的角度进行总结,指出各组点心制作中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五、结语

总之,任务单教学模式在烹饪教学中的应用将静态教学变成了全体学生共同参与的开放式教学,让学生逐渐变成知识的构建者和学习活动的主人,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性和个别性,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这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使更多学生成为为现代社会所需的人才。需要注意的是,在设计任务单时,应充分考虑学生实际情况,分析学情,使学生个性与学习内容相匹配,保证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朱能军,周珠法,李臣.基于工作任务的“烹饪营养”项目课程开发[J].职教通讯.2011,(14):4-6

[2]吕猛.巧用任务单教学模式构建中职学生成才之桥[J].成才之路.2013,(12):17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烹饪教学中的应用 篇4

当前我国的教育正处在深化改革的阶段,为能够有效的提升教学质量及效率就必须要能够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以此来激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方式已经和现阶段学生的需求不能得到有效契合,所以通过新的教学方法的应用,能够促进计算机教学的质量及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

一、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教学中应用作用分析

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对学生的各种能力的培养与提高都有着促进作用,并有利于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得到灵活的调控。主要就是计算机的学习任务是由老师进行设计的,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也在教学的目的及内容上都进行了明确化,教师能够对学生的任务完成程度来了解学生自身的学习情况,这样对学生的及时指导比较有利[1]。同时也能够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为学生是在没有压力的学习氛围中进行做任务的,是结合学生的需求来完成的,这样学生每完成一个任务就会更加的自信,从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促使学生进一步的学习。

二、计算机教学的主要特征及任务驱动法的实际应用

(一)计算机教学的主要特征分析。

计算机的教学中对其软硬件的的教学内容更新的速度较快,这些都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有着重要的关系。随着科技的进步,使得在计算机的软硬件方面的变化也比较的迅速,这些对计算机教学的内容就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些软件或者是硬件自身都有着生存期,所以一旦过了这一生存期就会被淘汰掉,在学校的学习内容和社会的所需不能得到有效的契合,这就培养学生在知识的获取上要能够通过自己的有效学习方法,对知识进行拓展。

(二)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对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设计要遵循相关的原则,这样才能够将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主要就是可操作性原则、适宜性原则、趣味性原则、渐进性原则、真实性原则等。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可操作性这一原则,任务驱动教学的方法主要是为了能够方便学生动手操作,从而有效的掌握知识,所以动手操作要比学生观看老师示范要有效,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将知识得到切实的掌握。

计算机教学中的任务驱动法要按照相关的流程进行有效实施,这样会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起到保障作用)。

首先就是要对计算机的学习任务进行剔除,这样可在情境设计下进行完成,情境的创设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般是将以往的知识作为桥梁,循序渐进的通向新知识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能够在已知的知识上进行对实际问题加以解决,并能够发现新的问题。而这些新的问题正是所要学习的,对任务的提出要尽量的真实,也就是在可操作性上要强,这样才能够真正激发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例如:将Flash动画制作作为计算机的教学任务,对其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就能够发现新的问题,这样老师就要能够采取动画演示的方法使其简单方便的了解问题的根本。讲解到引导层动画的知识点过程中,可通过屏幕进行演示霓虹灯的闪烁等动画,进而来说明引导层动画的简单性,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之后老师要暗示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完成动画效果。

这样就能够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有效的加强,在学生进行操作的过程中,老师要在一旁进行观察指导,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了解,这样对知识的循序渐进的传输就有着促进作用。然后就需要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究或者是和学生进行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在这一过程中老师要注重知识的融合性,要将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得到重视,在这一过程中可对学生进行分组讨论,通过这一方式能够综合性的提出自己的建议或意见。

再者就是对任务主体的选择,这样对学生的个性培养就有着很大的帮助,学生按照自己的喜好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还能够将所学知识在实际的操作当中得以应用。这对学生的操作能力及创新能力都能够得到有效培养,从而达到计算机教学的目标。完成任务之后要进行及时的讨论及评价,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学会交流和分享完成任务的成果,在自我展示上能够得到有效加强[4]。评价方面老师要能够在具体的任务完成效果上实施评价,对优点进行肯定,不足之处要进行及时纠正,通过评价能够让学生知道自身的不足与优势,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进步。

三、结语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烹饪教学中的应用 篇5

摘要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计算机教学中匮乏无力,任务驱动式教学方式在计算机教学的应用已充分显示出其优越。文章对任务驱动式教学法进行了描述,分析了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优势、并对任务驱动式教学方式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教学设计。

关键字任务驱动式教学 任务设计 实施步骤

一、引言

计算机学科是一门新兴的学科,然而很多计算机任课教师受传统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影响根深蒂固,仍采用传统的讲解式和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只重视知识共性的灌输,忽略了作为“主体地位”学生能力个性的培养。知识在老师与学生之间单向传输,使得学生失去了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探究式教学法。最早是美国教育部1993 年提出,进入21 世纪任务驱动式教学法被教育界普遍的认同。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是一种非常适合进行计算机课程教学的教学模式。任务驱动式教学要求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必须参与具体给定的任务,让学生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带着虚拟的任务进行学习,来维持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就感。

二、任务驱动式教学描述

在任务驱动式教学中: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都是围绕一个目标,基于几项任务来完成的,适合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相对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是课堂任务的设计师,是学生学习的咨询者、指导者、辅助者;学生才是教与学活动中真正的主体。

具体的说就是,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上或师生共同收集一些富有趣味性的`信息、内容,由教师对新知识建构和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而巧妙设置任务,把知识、理论性内容溶于实际任务中去,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去学习新知识,感受新方法,形成新技能,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师的任务是指导学生如何去完成任务,并适时向学生介绍需要了解与掌握的概念、思想和方法。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在这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了操作技能,开拓创新,于是他们也就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三、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优势

(一)以“给定任务”为牵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实践性强,强调动手、设计能力。采用传统的讲授法,大量的时间用于基本概念的讲授和理论的理解。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开展教学,通过制定可行的任务案例,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而是将所学新知识和技能蕴涵在“任务”中,通过对“任务”的分析、讨论,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经过对新知识的学习和亲自上机设计、调试、运行,最后成功完成“任务”,建构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与技能。

(二)以“自主学习”为主线,促进团队协作能力任务驱动式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围绕着教师给出的“任务”进行自主探索学习,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可以向老师、同学、书本、网络寻求帮助,运用所学知识,通过实践进行设计、调试和运行等操作,体验成功与失败,从而实现对知识的正确理解,探求问题的最终解决方法,最后归纳总结得出系统的知识结构以及学习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能力。

任务驱动式教学一般采用“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意见交流”、“互帮互助”等形式,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促进学生之间沟通,让学生学会表达见解,学会聆听他人意见,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荣誉感,增强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协调能力。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烹饪教学中的应用 篇6

经过历代学者的悉心经营,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已形成一个较为完备的知识体系,而古代文学课程教学也遇到了一个瓶颈期——学生在学习中缺少主动发现问题,主动探究的学习热情,同时由于课程学时的缩减,教师在课内讲授的内容有限,学生学习效果不是很理想。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探究,同时拓展课外学习,让课外学习成为课内学习的有效补充。这些问题也一直是我们讲授中极力想解决的问题。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中的应用,也让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找到了新的突破口。

一、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中应用的必要性

中国古代文学课的主要内容是讲授中国两千多年来文学发展的历史、历代重要的作家作品以及重要的文学现象和文学知识。这门课程是在大学阶段开设的,在各个院校一般开设2~4学期不等。如今的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处在信息时代下,传统“满堂灌”式的讲授模式亟待注入新的教学方法,唯有如此,才能让这门古老的学科在新时期让更多的年轻学者喜爱。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由教师设计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知识。教师扮演的角色是设计师、指导者、辅助者。而在此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是任务的承办者,运用自己已有的经验发现问题,在发挥自我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在教师的指导下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始终处于学习与探究的状态,而教师与学生又始终处于良好的多维互动模式中,在这种模式中学生能更好地对课程产生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习效果。

1.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如今大量电子信息的冲击下学生更喜欢关注时尚变换的信息,而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中一些在我们看来很有魅力的篇章对于学生来说却没有多大的吸引力。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师需要精心设计任务,让学生带着好奇心走入教师精心创设的任务中,在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过程中,学生深入学习情境之中,随着任务完成的逐步深入,学生会不自觉地被古代文学现象、文学作品所吸引,会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地去完成任务。因为大多数学生都有对美的感悟、都有不断学习探索知识的愿望,一旦在情境的引导下深入任务,他便想要在这个自己所付出辛苦的任务上去继续探索,去探索某种文学现象或作家作品所体现的文学内涵。在完成任务之后,学生在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过程中,教师可适当设立激励模式,这样在学生每一次完成任务之后都会有一种满足感,久而久之,会转变为一种主动学习的.内驱力,进而产生对学习的兴趣。

2.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增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

传统的中国古代文学课堂中,教师一般是“独白式”的讲授模式,学生被动参与或根本不参与,课堂中较少有互动。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学生在每一次接受任务、完成任务、接受评价的过程中都要与教师有互动,教师在全过程中基本是扮演着导师的角色,亦师亦友,这样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会有很多。学生既能享受到教师一对一的辅导,又能感受到教师对自己任务圆满完成的期待,在此影响下,学生会对教师设计的任务甚至这门课程都特别用心,以此教师可以真正还课堂给学生,让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在互动中学习。

3.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拓展学习内容

在教改的“春风”影响下,很多课程培养方案都做了修改。中国古代文学的课程学时也作了压缩,这样设计到底科学与否我们暂不做评价,但是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面对知识含量极大的课程内容,教师在课堂内讲授的内容极其有限。如何让学生学到更多的内容呢?任务驱动教学法的采用就可以拓展课内学时,教师设计任务,相当于学生在课下与教师一起备课,一起互动,一起学习,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

二、 任务驱动法教学设计技巧

教师首先要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学生。很多教师自己设计的任务自己都不感兴趣,如果与学生换位自己都不愿参与,这样的任务学生也不会配合你。在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技巧:

1.任务难易程度适中

教师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设计任务时,难易程度要适中,要符合学生的接受特点。太简单的任务难以激发学生的挑战性,太难的任务学生又不愿意承担。所以一般教师可先由外围去导入,然后逐步以阶梯式递进的方式去接近核心知识,这样符合学生接受规律。如讲到屈原与楚辞,教师可先让学生搜集有关屈原所处时代楚国的政治经济外交等情况,接下来搜集屈原的生平思想,让学生在课堂中彼此分享,然后再逐步去接近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这样学生在逐步推进的任务中逐步获得知识与成就感,最后接近核心内容讲解时就已经将外围知识都消化了,那么教师讲解就事半功倍了。

2.任务设计要知己知彼

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独具匠心、知己知彼,知道学生最关心最感兴趣的是什么。这样教师在课堂中与学生沟通会更有效,教师布置的任务学生也会更加配合。如教师可在所代课班级先创建一个微博群或QQ群,像一些让学生做的微作品评论或举办的实训活动VCR,就可以在微博群里分享。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评论或小论文或是一些其他的作品在微博中被点击、被其他同学分享,这样会激发学生的成就感,让学生逐渐对教师布置的任务感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并完成任务。

3.任务设计采取小组合作模式

一个人再优秀不会有一个团队优秀,团队一起完成任务可以彼此相互监督、相互促进,而且团队合作可以增强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同时集思广益。所以教师在设计任务时最好采取小组合作模式,这样小组成员间相互监督相互带动,可以更好地完成任务。

三 、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阶段可分为任务导入、任务实施、任务评估阶段。

1.任务导入阶段

教师在导入任务时要精心设计,要让任务导入能引人入胜,能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如讲到《诗经》这一章,将学生最耳熟能详的诗作展示给学生,这样首先在《诗经》与学生中间搭建起沟通的桥梁,学生接受任务时,因接触到自己所熟悉的诗歌,会有小小的自信感,同时对他们即将学习到的内容会更有探索的热情。

2.任务实施阶段

在此阶段,教师在任务设计时,可以采取一些新鲜的模式。如接下来讲到诗经的内容时,有爱情诗、战争徭役诗、宴飨诗等,可让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分别展示各自所收集的诗经作品,然后可分阶段进行《诗经》诵读大赛、《诗经》作品赏析座谈会、《诗经》记诵之星大赛、开心状元之《诗经》微电影创作等活动。这些实训内容的展示时间可灵活掌握,丰富学生业余生活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熟悉《诗经》作品,掌握《诗经》作品的艺术特色,增强鉴赏《诗经》作品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3.任务评估阶段

当学生任务完成后,教师评价首先要认真、及时。教师的评价要在学生期待最热切时给予,此所谓合时,因为学生一般在提交了任务之后,最渴望教师能最快给予回复,这时的及时回复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其次,评价要适当,既不能打击学生积极性,也要指出学生的不足;最后,评价体系要有针对性。教师在设计评分标准时可从应知、表达、创新、团队合作等方面分情况进行评价。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烹饪教学中的应用 篇7

关键词:任务驱动,护理教育,教学法

自2011年3月护理学升级为一级学科后, 护理学教育理念对护理教育赋予了新的任务, 即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各种综合素质的培养[1]。然而, 当前的护理教育则过分强调技能和知识, 缺少的正是对护生综合素质的培养[2]。因此, 为了使高等护理教育适应本专业的发展需要, 推动中国护理事业的持续发展, 护理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改革的重点既需要优化现有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以促进教师、学生、、教教学学内内容容和和教教学学环境的有机融合, 也需要改革现有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以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任务驱动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3], 以教学任务为中心, 使学生通过完成任务的过程学习知识和技能,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4]。以“任务为主线, 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为基本特征的任务驱动法, 其教学特点正是要求学生完成若干个具体的任务来达到教学目的, 对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具有突出的优势, 因此符合目前护理学科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1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特征

任务驱动教学法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 对其研究则始于80年代, 90年代被介绍入我国, 引起我国学者的关注。目前, 任务驱动教学法已经得到部分教学研究人员和学科教师的认可和采用, 其实践研究主要集中在各级专业院校, 如机械类、商贸类、电子类、医护类、金融财会等专业课程都有开展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践探究。虽然, 各专业领域的学者对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认识和理解存在差异, 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操作步骤上也有所不同, 但香港教育署在一份英语语言教育计划中明确提出, 任务驱动教学应包含5个特征: (1) 任务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2) 任务有一个适当的情境; (3) 任务要考虑学习者的思维和行为模式; (4) 任务活动要导向任务作品的产生; (5) 学习者在任务完成后能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整体框架。

2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护理教学中的具体实施方法

基于以上共识, 目前护理教学过程中实施任务驱动法的具体步骤可以概括如下。

2.1 创设情景, 导入任务

按照教材与教学大纲要求, 以达到教学目标为目的设计任务, 并根据提出的任务创设教学情境。设计任务时应该以学生已经具备的知识为基础, 让任务具有可实践性和可操作性[5]。

2.2 分析任务, 提出问题

于开课前1周左右给学生布置任务并将学生分组 (每组8名~10名学生) , 先让学生自己讨论分析任务, 并思考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可能遇到哪些需要解决的问题。教师在分组前应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情况有充分了解, 而不应简单地按照座位、学号或寝室分组, 应该根据“组内异质, 组间同质”[6]的原则分组, 以避免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参差不齐等因素影响到各小组之间的竞争和组内合作学习的开展。

2.3 任务分工, 组员协作

对完成任务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组内分工, 让学生带着问题查阅相关资料, 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 鼓励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 通过不同观点的碰撞、补充与修正, 让学生制定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2.4 完成任务, 展示交流

让每组学生代表汇报任务完成情况, 并鼓励小组间相互提问, 以帮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表现自我, 提高语言表达与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则根据学生任务完成情况, 补充讲解。

2.5 评价总结, 强化学习

巩固并总结学习内容的知识要点。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创新思维的闪光点, 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以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并增强自信心。

3 对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学效果的评价

护理研究者在评价任务驱动法教学效果时, 主要包括以下3方面。

3.1 对课程满意度的评价

研究者在评价护生对课程满意度的评价方式主要采用了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 且仅有单玉香等[7]对自制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进行了报告。由于暂缺统一可靠的调查工具, 测量的效度和信度有待进一步研究。

3.2 评判性思维能力的调查

在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结束后, 对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评价主要采用彭美慈等修订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 中文版”, 该问卷具有可靠的信效度。评判性思维, 自20世纪80年代引入护理领域以来, 现已被认可为护士核心能力之一[8], 是护士进行临床决策和解决问题的思维基础[9]。提高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 有助于护理从业者在复杂临床情景中灵活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做出合理判断及最佳决策, 为服务对象提供安全高效的护理。

3.3成绩考核

成绩考核包括理论和实验操作两部分。理论考核均以传统试题为考核内容进行闭卷考试, 而实验则按照统一的操作流程和考核标准进行评分。对学习的评价应该是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以及知识、能力的综合评价[10]。因此, 在今后的试卷设置中除了应该增设开放性问题之外, 还应进一步关注对护生人文素质的综合考核[11]。在操作技能的考核方面, 则不应该一味遵照传统的操作流程, 按部就班完成每一步骤, 而需增加临床实践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事件, 以考核护生灵活应变能力, 以应对复杂的临床环境。

另外, 对教学方法效果的评价不仅应重视近期评价, 还应该积极引入远期效果的综合评价体系, 如护生参加相应临床实践的情况 (包括学生、带教老师以及病人三方对护生职业能力与综合素养的评价) 等。任何护理教学改革的目的都是围绕提高护生综合专业能力而进行的, 因此, 护理教学改革在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 应该以增强护生临床实践能力为最终目的。

4 小结

绩效技术在任务驱动教学中的应用 篇8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加以引导的一种教学方法。目前,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教学改革中受到教师的欢迎和推崇。然而事实上在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1)任务设计方面:任务难易把握失度,任务的设计缺乏层次,未能激发学习者兴趣;任务目标不够明确,缺乏可操作性,使学生的学习放任自流,难以收到应有的成效。(2)小组协作方面:小组合作存在虚假性。要么小组成员各自单干,小组形同虚设;要么个别能力强的学生帮小组其他成员或其他组完成任务[1]。(3)评价方面:重视任务完成的结果或作品的评价,忽视任务解决过程的评价,评价缺乏灵活性和个性化[2]。(4)沟通方面:任务执行期间,师生间缺乏持续的沟通;任务完成后,教师对评价结果反馈认识不足,未能进行结果反馈。

如何在运用任务驱动教学的过程中解决这些问题?绩效技术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一、绩效技术简介

对“绩效(Performance)技术”的界定,不同学者由于其实践经验和学科背景的不同有着不同的认识和看法。Rosenberg强调绩效技术的过程和方法:“绩效技术是一套用来解决问题或抓住机遇的方法和程序,这些问题或机会都与人们的绩效相联系。绩效技术可以应用于个人、小的团队或大的组织。”Benefit和Tate认为“绩效技术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首先识别绩效改进的机会,设定绩效标准,然后确认绩效改进的策略,进入产出分析,选择改进方案,保证对现存系统进行整合,评价绩效改进方案或策略的有效性,以及该方案的执行情况”。Stolovitch和Keeps认为,最有包容性的定义为:“绩效技术是一种工程方法,它通过确定绩效差距和设计低成本、高效率的干预措施,达到获得所期望的成效的目的。”[3,4]

我国教育技术学的学者也对绩效技术在教育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相关研究。其中,梁林梅在其论文中提出“绩效技术是一种整体性、系统化问题解决的工具、手段、程序、方法。它以组织的总体目标为导向,在分析绩效差距的基础上,制定最佳成本——效益的综合性问题解决方案,以此指导和推动组织的变革与发展,并对变革的结果进行评价,以便最大限度地改进个体、团体和组织的绩效。它不仅适用于商业和企业组织,而且同样适用于教育组织”[5]。

由此,笔者尝试将绩效技术应用于任务驱动教学中,并设计了相关的教学模式。

二、绩效技术在任务驱动教学中的应用模式

1.设计任务,确定任务目标

任务的设计应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前后相连,层层深入,并由数个微任务(mini-task)构成一串“任务链”。任务一般由任务目标、输入材料和活动三个部分组成。[6]通常任务驱动教学中的任务是由教师独自设计完成,缺乏学生的参与,未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师在设计任务时,可以结合设计任务的三个部分,让学生充分参与,进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1)确定任务目标。绩效目标模糊是任务驱动教学的大忌。只有让学生明确知道完成某一项任务后能够达到的目标,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清楚界定任务目标很重要。

(2)构成任务内容的材料。材料必须具有知识性,应以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为目的,使学生在一种自然、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景中学习,从而使学习不仅是局限于教材。教师先选取一定数量的材料,然后与学生一起进行材料的挑选,这样能够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和兴趣。

(3)设计基于这些材料的各项活动。在这一过程中,要始终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考虑,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活动。

2.绩效计划

绩效计划是教师和学习者根据任务目标、学习重点和小组成员的职责共同讨论,以确定学习者在整个任务执行期间应该完成什么工作和达到什么样的学习绩效目标的过程。在这个阶段,最关键的是教师与学生在学习的绩效期望问题上达成共识。在此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双向沟通、共同投入与参与是进行任务驱动教学的基础。

教师和学生沟通的内容包括:学生的任务目标是什么;各子任务要达到什么样的结果;各子任务完成的期限是什么时候;各子任务目标在绩效评价中的权重怎样;评判标准是什么;需要提供哪些资源和支持等。

为确保任务驱动教学的有效实施和学习质量,教师要关注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帮助学习者检视和反思自我,一起讨论制订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发现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

3.绩效实施与辅导

绩效实施与辅导指的是在整个任务执行期间,教师要对学生的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予以解决,并根据实际情况变化对绩效计划进行调整。该阶段是整个活动中耗时最长和最关键的一个环节。

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中常常忽视师生间持续的沟通和对学习者任务执行过程中的表现的记录。因此,在整个任务执行期间,应注意以下两方面:

(1)进行持续不断的信息沟通。通过信息沟通可以及时对绩效计划进行调整,可以根据学习环境中各因素的变化,及时对原定计划进行调整,避免影响任务的完成。通过信息沟通,可以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帮助和支持,避免学生遇到困难时产生厌学心理。同时及时的信息沟通也是对学生的一种激励,特别是学生在任务执行过程中遇到挫折或感到压力巨大时,教师的关心和支持也会使学生受到鼓舞。而且,通过沟通,学生可以及时了解到自己在哪方面做得比较好,哪方面还需要改善,这种沟通也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绩效信息的收集与记录。其目的是为下一阶段——绩效评价做准备。教师应从各个渠道收集学生执行任务的信息。收集的信息包括:任务目标完成情况的信息;来自同组成员的表扬或批评;任务执行过程中的突出表现;任务执行过程中有问题的表现。收集信息的方法包括:亲自观察、查阅任务日志、小组讨论报告、小组评价等。收集的这些信息将作为下一阶段——绩效评价的事实根据。

4.绩效评价

(1)多层面的评价。被评者可以获得来自多层面的评估意见,能够较全面、客观地了解有关自己优缺点的信息。

(2)持续的评价。评价应该贯穿整个任务的解决过程,结合绩效实施与辅导阶段收集的信息,从学生的参与态度、研究方法、技能的掌握情况、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情况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3)多样化的评价。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体现在对学习者的学习绩效进行评价,可采用纸笔测验、实验操作考查、小论文、调查报告、读书笔记、学习计划、作品展示、电子档案袋等多种方式[7,8]。

5.绩效反馈

通常任务驱动教学结束时,学生都能知道一个最终的评价结果,却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实际上,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关于自己学习绩效的建设性反馈。学习绩效的反馈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增加学生的自我成就感,同时可以引导学生找到维持或改进学习绩效的具体目标。

那么,绩效评价的结果应该如何进行恰当的反馈?教师应当抽出一定的时间与学生就绩效评价的结果进行反馈面谈。绩效反馈面谈是希望将绩效评价的结果反馈给学生,并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产生正面的影响,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因此,教师进行绩效反馈面谈时应评之有据,注重双向沟通,做好激励工作,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不能陷入互相辩论的误区。

三、结束语

绩效技术应用于任务驱动教学,可以有效地激励教师因材施教,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推动教学革新,完善教育评价模式,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加有效的、良好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 钟柏昌.任务驱动教学中的误区及浅析.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3(10).

[2] 吕美荣.计算机课“任务驱动教学”之问题及对策.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6).

[3] 张祖忻.绩效技术概论.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4] 王怀明.绩效管理.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

[5] 梁林梅.教育技术学视野中的绩效技术研究.华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

[6] 梅君芬.对英语任务驱动型教学方法的认识与思考.江西教育科研,2004(6).

[7] 陈女武,卢勃.信息时代研究性学习探讨.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3(1).

[8] 王迎.远程学习者特征及其对学习绩效的影响.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烹饪教学中的应用 篇9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旅游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院(系、部):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工商管理学院 旅游管理专业

成广须 0814090102 张春梅

2012年10月21日

摘要

旅游英语属于专门用途英语,其注重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职业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理念与此不谋而合。在实际教学中,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引入课堂,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关键词:旅游英语;英语导游;任务驱动;课堂教学

新形势下,中国的旅游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而与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形成对比的是,导游人员特别是涉外导游人员极度紧缺。目前,许多大中专院校开设了旅游英语专业或旅游英语课程。旅游英语是旅游专业选修课程之一,旨在拓宽学生知识面,使他们对旅游业及相关领域有一定了解,以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英语的能力。该课程重点在于锻炼学生语言技能,使学生通过专题的形式了解旅游英语材料的翻译、英语导游服务、国内外民俗文化、自然人文景观等,从地域差异、民族差异、文化差异的角度来透视旅游文化和相关专业知识,突出中国旅游资源的历史和优势,为学生将来从事与旅游相关的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对于高校学生,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至关重要。

如何在实际的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任务驱动模式在旅游英语课堂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注重学生职业实践技能的培养。笔者认为在教授《旅游英语》这门课程时,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引入教学中,并结合当地风土人情,就地取材,将中国的风情地貌、旅游状况融入到任务驱动模式教学中,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概念界定

任务驱动的教与学的方式,能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情境和感悟问题的情境,围绕任务展开学习,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等,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学生主动建构探究、实践、思考、运用、解决、高智慧的学习体系。

1、简单介绍

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要求“任务”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建。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2、基本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以使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学生的学习不单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更应该是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通过新经验和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充实和丰富自身的知识、能力。

3、基本环节

(1)创设情境:使学生的学习能在与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需要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引导学习者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使学习更加直观和形象化。生动直观的形象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联想,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及表象,从而使学生利用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或“顺应”所学的新知识,发展能力。

(2)确定问题(任务):在创设的情境下。选择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任务)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立即去解决的现实问题。问题(任务)的解决有可能使学生更主动、更广泛地激活原有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分析并解决当前问题,问题的解决为新旧知识的衔接、拓展提供了理想的平台,通过问题的解决来建构知识,正是探索性学习的主要特征。

(3)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如需要搜集哪一类资料。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料等,强调发展学生的 “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倡导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和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

(4)效果评价:对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方面是对学生是否完成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的过程和结果的评价,即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评价,而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对学生自主学习及协作学习能力的评价。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特点和意义

“任务驱动”教学法最根本的特点就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定学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模式。通过实践发现“任务驱动”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一大败笔。

从学生的角度说,任务驱动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它从浅显的实例入手,带动理论的学习和应用软件的操作,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和兴趣,培养他们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一个“任务” 完成了,学生就会获得满足感、成就感,从而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伴随着一个跟着一个的成就感,减少学生们以往由于片面追求信息技术课程的“系统性”而导致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教学法带来的茫然。

从教师的角度说,任务驱动是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任务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为每一位学生的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了开放的空间,使课堂教学过程充满了民主、充满了个性、充满了人性,课堂氛围真正活跃起来。[5]

三、任务教学模式在课堂中的应用

旅游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合格的英语导游。一名合格的英语导游既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又要有熟练的业务素质。这里的知识储备包涵两方面,一是指对国家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概况、旅游景点典故的掌握;二是指流利的英语表述。英语导游在接待外宾时,要充分地将中国文化介绍给外宾,充当好“讲演者”的角色。此外,导游行业属于服务行业,英语导游除了做好文化的传达者以外,还需安排游客的吃住行、游购娱等活动。在此过程中,有各种各样的情况需应对,导游人员需培养熟练的业务应对素质。旅游英语课堂上,学生的能力培养从这两方面进行。在教学过程中,将任务驱动模式教学法融入到了导游专业知识和导游业务素质培养中,突出在“练中教,在教中学”。

3.1 导游专业知识培养中的任务驱动(1)素材搜集与主题发言 作为一名英语导游,要有渊博的知识,要努力追求“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境界。根据职能的划分,导游分为全陪、地陪和领队三种岗位。全陪侧重国家、省份概况讲解,地陪侧重景点介绍,而领队侧重出境旅游国、旅游地概况介绍。针对以上三种岗位工作过程中涉及到的专业知识,笔者认为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分配了相关资料收集任务,然后拿到课堂上归纳总结。以河北省的旅游资源为例,笔者给学生分配了以下资料搜集任务:河北省概况、清东陵、西柏坡、山海关的景点介绍。学生在课下通过网络、书籍、报纸等途径寻找关于这几个景点的英文资料。

(2)英语训练与模拟讲解

作为一个英语导游,流利的口语至关重要。在导游英语讲解过程中,涉及到许多专有名词和专业术语。笔者认为在实际教学中,按照导游工作中不同岗位的需求,给学生分配了模拟讲解的任务,鼓励学生多说多练口语。

以Unit13 City Tours 为例,这一单元主要讲述了银川、泸州、成都、重庆、西安等中国旅游发展比较好的城市。在讲述该单元之前,应该将班级分成若干组,每一组对应一个城市。让学生们课下去搜集该城市的相关资料,比如人文地理,历史,发展现状等,在课上的时候按照课本上的顺序。在讲Listening之前,先让银川组的同学用英语讲述关于银川的资料(也可以做成PPt),然后再按正常顺序讲课。这样对于学生来说,让学生有一定的学习任务、学习压力(不宜过重)地学习,既拓展了知识面,又相应地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能更充分的达到课程学习的效果。

3.2 导游业务素质培养中的任务驱动 导游工作涉及吃住行、游购娱。导游人员要有熟练的应对带团过程中吃住行、游购娱问题的业务素质。在课堂上,按照导游服务的流程:机场接待、沿途讲解、行程介绍、酒店入住、景点讲解、机场送别等环节,让学生制定接待计划,并分组模拟演示各个环节。通过该项训练,提高了学生的实战能力。

(1)接待计划与课堂讨论

将全班分为若干小组,分组完成接待计划。例如,今年是辛亥革命100 周年的纪念,可以给同学们出题目:假定旅行社将接待来武汉参观访问的法籍华人组成的旅游团,请给他们制定一个为期三天的接待计划。在小组任务中,每个同学都积极参与到其中并通过。最后一个环节的课堂讨论中,教师引导学生一一鉴别每种接待计划的合理性。

(2)随机应答与综合素质培养

在实际导游工作中,计划赶不上变化。真正的计划只存在于书中。实际工作中,面临突发状况,我们要有足够的应对能力。比如在去省博的参观途中,遇见堵车该怎么办?有客人对安排的餐不满意,想换餐怎么办?涉及到吃住行、游购娱的各方面问题我们都要了如指掌,这样面对问题时才能不慌不忙地应对。

四、结束语

在任务驱动教学中,围绕教学任务,教师尽可能提供真实的情境、典型的案例和海量的信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验各种活动,相互交流切磋解决问题实现任务的办法。在教学设计时要利用现代化教学媒体,充分发挥学习者自身的认知能力,调动他们原有的经验和知识,通过实践来理解接受新知识并建构相关知识。学生在任务型教学课堂中,自始至终通过完成具体的任务来学习旅游相关知识以及语言表达的情景方式等。在“干”中学,“用”中学的教学理念让学生能最大限度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锻炼了学生发现问题、解

决问题的能力[6]。因此,这种教学方法在应用性实践性强的旅游英语教学中值得推广。

五、参考文献

[1] 黄慧娟,毛亮青.ESP教学方法在高职旅游英语课堂中的应用研究[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 马祈春.高职旅游英语口语教学中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应用[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5).[3] 王方.情景教学法在高职旅游英语实训教学中的应用[J].太原大学学报,2011(3).[4] 朱文翠.“任务驱动”——旅游英语教学的有效方法[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0(6).[5] 来自任务驱动教学法百度百科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烹饪教学中的应用 篇10

摘要:“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本文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任务驱动教学思想的指导下,结合具体教学案例,探索在数据库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任务的提出、分析、实现与评价等环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的习惯,以达到增强学习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任务驱动;建构主义;数据库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法与数据库教学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有别于传统教学的新型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提倡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建构既是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同时又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主要特点是“任务驱动,注重实践”。它很适合计算机类课程比如“数据库”的教学,因为该类课程大多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同时由于这些课程知识内容更新很快,要求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与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才能适应信息时代与学科知识发展的特点。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数据库教学中的实现

(1)提出明确而适度的任务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前提

目标任务的明确对于今后的学习与任务的最终完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通过创设的问题情景,把所要学习的知识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任务当中,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达到理解学科知识、掌握技能的目的。设计精巧的“任务”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在融洽与和谐的情境中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任务的提出甚至可以由师生共同讨论或学生根据自身需求自主提出,这样的任务可能更符合每个学生的个性和兴趣特点,使学生根据自己内在的需要去探究和学习,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在Access数据库教学中,一般要求学生能根据一个实际需求完成一个数据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它强调从需求分析、数据搜集、数据整理、系统设计到系统实现全过程的参与。这是一个大的任务,它可以分成若干个小的模块或任务,随着学习进程分步骤完成。在设计时具体到系统的需求是实现工资管理还是成绩管理或联系人的管理等等,就可以由学生自己来决定了。当然系统的功能不能过于简单,一些基本的比如增加数据、修改数据、登录加密等功能是必须实现的,这个由考核细则决定。

(2)合理分解任务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关键

分解任务是将一个大的任务分成若干个分任务,再将分任务往下分,直到每个小的分任务可操作或执行为止。在这些分任务中,有很多是以前没学过的知识或技能技巧,即隐含了新的知识点,这时就需要引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究问题(任务)的欲望,教师就得使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创设任务情景,通过讲解、示范等多种教学方法,尽量不让学生对任务产生太大的畏难以致抵触情绪。教师要做到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在任务的分解过程中获取知识,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1实际上,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的过程就是不断分解任务的过程。例如,学生提出设计班级成绩管理系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联系实际不断地提出这样的问题:班级成绩管理需要管理学生的成绩,包括成绩的录入、成绩的修改、成绩的查询、成绩的备份、成绩的删除等功能;另外,班级的人数有变化时也得体现,比如有学生退学了或进了新的同学等,因此还必须有学生人数的增加、查询、修改以及删除等功能;在使用过程中有时需要打印表格的需求,所以还得有打印的功能;如果该系统规定专人负责,还需要规定用户名和登录密码,体现保密性等等。经过这样的分析,可以出来一个基本功能框架,如图1所示。

随着任务分析的深入细致,使整个系统功能不断完善,结构不断清晰。这实际上是将教学的内容拆解为一个个的“任务”,逐步地展示、布置给学生了。在学期末,综合每人的“任务”成果,制作出一个完整的管理系统。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出一些管理系统的实例以供参考,让学生产生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功能或任务是可以通过学习完成的。这样可以逐步消除对完成任务的畏惧感,树立信心,使教学过程得以顺利进行。

(3)通过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实现任务是任务驱动教学的重点

问题提出并设计好了执行的过程后,学生就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方法、各种手段去完成任务。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知识是个体主动建构的,无法通过教师的讲解直接传输给学生,因此,学生必须主动地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通过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来建构新知识的意义,完成一个个的任务。

自主学习是以自学为中心,由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独立完成任务。它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利用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景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比较简单或单一的任务学生可以采取这种学习方式完成,比如表和查询的设计与操作。协作学习是为了在个人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协商,以进一步完成和深化对主体的意义建构。通过这种协作和沟通,学生可以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开阔了学生的思路,产生对知识新的认识与理解。比较综合和难度较大的任务更多地需要借助协作学习方式,比如窗体的设计。

以学生管理系统为例,针对成绩的录入、查询与编辑等功能,涉及表、查询以及窗体等对象的认识、理解与操作;对于打印功能,涉及控件与报表的知识;用户登录与密码验证功能则涉及窗体与宏的知识内容等等。除了这些操作性知识外,还有其它的很多操作,需要学生去处理、解决。对于这些问题的分析与解决,学生可以先查阅有关的教材、资料,在上机实践中,逐步地理解、模仿、改造,进行自主学习;然后鼓励大家共享资料,相互讨论、交流,进行协作学习;遇到困难时,还可以有教师的指导与帮助,比如老师可以提供一些类似问题的解决方案等,以利于任务的实现与完成。

(4)学习效果评价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重要阶段

学习效果评价指学生反思问题的解决过程,相互评价或自我评价,教师适当做出点评,并帮助学生作归纳与总结。学习效果评价既是总结与提高的重要阶段,又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信心与成就感的绝好时机。当学生以个人成果(如一个实验报告或是一个功能模块)的形式完成某项任务时,已经建立了自己的认知结构,但还不完善,这时教师需要通过对其学习成果进行展示、交流、讨论、分析、评点,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反馈和评价。另外,学生每独立完成一项任务,都会获得一定的成就感,这时教师的及时表扬与鼓励,可以刺激学习热情与学习兴趣,增强自信,使其在不断地建构与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的同时,也提高自我认识与对自身的评价,让学生在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下不断学习、进步。

当学生完成了系统任务后,我挑选出几个同学的作品(尤其注意那些采用与教学实例不同的思路和方式制作的成果),对他们的设计成果进行展示,以鼓励创新。首先,由大家一起来评论

其优点,并由作者本人来说明模块功能及实现过程。然后,其他学生可进行质疑,或提出改进措施,还可展示自己的作品。这个阶段是学生最兴奋也最体现学生智慧与学习成效的时期,他们往往会提出一大堆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使大家豁然开朗。当然,有时像一个图片的摆放问题也要争论到底,这就需要老师进行实时控制,将讨论导入主要矛盾方面,使课堂在有序的轨道上进行。最后,由教师总评,着重阐明可学习和借鉴之处,附带点出需要完善的地方供大家参考。这样的分析与评价,既肯定了学生的成绩与可圈可点之处,也指出了一些缺陷与有待改进的方面,在刺激学生积极性与增强信心的同时,也让学生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学会谦虚谨慎,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结束语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不仅仅要“授之以鱼”,更强调“授人以渔”,强调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全面素质的提高,是对传统教学的发展,比较适合计算机类课程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通过引导,把握整个教学过程的内容、进度和方向,给学生以思考的机会和时间,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另一方面,教师要采取多种方式,激活思维状态,传授思维方法,提高思维能力,鼓励互相合作,进一步促成学生的意义建构,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总之,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下,提出明确具体的任务是前提,分析任务以形成一个个解决方案是关键,在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中完成任务是重点,最后进行学习效果评价、形成反馈信息是总结提高阶段。每一个环节都必须统筹安排,合理兼顾。

当然,任务驱动的教学思想是将新知识分解到一些任务中,难免忽略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为了克服此弱点,首先,任务的提出要把握好,注意从整体上统筹设计,使任务与任务之间、新旧知识之间产生联系。其次,在一个单元或一个章节的学习之后,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及时的总结归纳,以形成知识的系统性。这样,在任务的实现过程中才能不断加深对旧知识的巩固和理解,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建构,达到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上一篇:肺结核病防治知识健康讲座下一篇:maya提高性实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