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滤实验(实验报告)

2024-09-13

过滤实验(实验报告)(精选8篇)

过滤实验(实验报告) 篇1

过滤实验 一、实验目的1.熟悉板框压滤机的结构。

2.学会板框压滤机的操作方法。

3.测定一定物料恒压过滤过程中的过滤常数 K 和 q e,确定恒压过滤方程。

二、实验原理

过滤是一种能将固体物截流而让流体通过的多孔介质,将固体物从液体或气体中分离出来的过程。因此过滤在本质上是流体通过固体颗粒层的流动。所不同的是这个固体颗粒层的厚度随着过滤过程的进行而不断增加。因此在势能差Δ(p+ρgz)不变的情况下,单位时间通过过滤介质的液体量也在不断下降,即过滤速度不断降低。过滤速度 u 的定义是单位时间、单位过滤面积内通过过滤介质的滤液量,即:u=dV/(Adτ),式中 A 代表过滤面积 m2 , τ代表过滤时间 s,V 代表滤液量 m3。

影响过滤速度的主要因素除势能差、滤饼厚度外,还有滤饼和悬浮液(含有固体粒子的流体)性质、悬浮液温度、过滤介质的阻力等,故难以用严格的流体力学方法处理。

比较过滤过程与流体经过固定床的流动可知:过滤速度,即为流体经过固定床的表现速度 u。同时,液体在细小颗粒构成的滤饼空隙中的流动属于低雷诺范围。因此,可利用流体通过固体床压降的简化数学模型,寻求滤液量 q 与时间τ的关系。在低雷诺数下,可用康采尼(Kozeny)的计算式,即:

L K a ddqu   1)1(2 23 对于不可压缩的滤饼,由上式可以导出过滤速度的计算式为:)(2)(e eq qKq q rv ddq 式中:q e =V e /A,V e 为形成与过滤介质阻力相等的滤饼层所得的滤液量 m3 ;r 为滤饼的比阻1/m2;v 为单位体积滤液所得到的滤饼的体积 m 3 /m 3;μ为滤液的粘度 Pa·s;K 为过滤常数 m 2 /s。

在恒压差过滤时,上述微分方程积分后可得:q2 +2qqe =Kτ。

由上述方程可计算在过滤设备、过滤条件一定时,过滤一定滤液量所需要的时间或者在过滤时间、过滤条件一定是为了完成一定生产任务,所需要的过滤设备大小。

在利用上述方程计算时,需要知道 K、q e 等常数,而 K、q e 常数只有通过实验才能测定。

在用实验方法测定过滤常数时,需将上述方程变换成如下形式:

eqKqK q2 1  因此,实验时只要维持操作压强恒定,计取过滤时间和相应的滤液量以τ/q~q 作图得直线。读取直线斜率 1/K 和截距 2q e /K 值,进而计算 K 和 q e 的值。

若在恒压过滤的时间内已通过单位过滤面的滤液 q 1,则在τ 1 和τ 2 及 q 1 至 q 2 范围内将上述微积分方程积分整理后得:)(2)(11 111eq qKq qK q q      上述表明 q-q 1 和(τ-τ 1)/(q-q 1)为线性关系,从而能方便地求出过滤常数 K 和 q e。

三、实验装置和流程

1、装置 实验装置由配料桶、供料泵、圆形过滤机、过滤机量筒及空气压缩机等组成。可进行过滤、洗涤和吹干三项操作过程。碳酸钙(CaCO 3)或碳酸镁(MgCO 3)的悬浮液在配料桶内配制成一定浓度后,为阻止沉淀,料液有供料泵管路循环。配料桶中用压缩空气搅拌,浆液经过过滤机过滤后,滤液流入计量筒。过滤完毕后,亦可用洗涤水洗涤和压缩空气吹干。

2、实验流程 本实验的流程如下图所示。图中给出了两套装置的流程。

四、实验操作步骤及要点

1、正确安装滤器,防止泄露 2、检查料液阀、恒压阀、排气阀是否关闭。记录清液槽液位初值。

3、通过料液阀维持缓冲罐中一定液位。

4、排气(用容器在排气口挡一下)。

5、一旦有清液流出,立即开始计时。

6、排气结束,打开恒压阀,开始恒压过滤。记录此刻清液槽液位并秒表交替计时一次。此后,液位每上升一定高度记录一次液位值并秒表交替记录一次。

7、当清液流量很小时,实验结束。

8、关闭料液阀,关闭恒压阀,打开排气阀减压。

9、回收滤饼,清洗滤器。

五、实验数据记录

过滤物系:轻质碳酸钙 圆板过滤器直径:内径 150mm 过滤操作压强:0.07MPa

序号 时间间隔(s)间隔中的滤液量

(mL)

1(恒压前)

8.53 660 2 10 560 3 10 420 4 10 370 5 10 300 6 10 320 7 10 226 8 10 234 9 10 200 10 10 180 11 10 190 12 10 184 13 10 170 14 10 176 15 10 170 16 10 162 17 10 160 18 10 140 19 10 138 20 10 138 21 10 148 10 126 23 10 120 24 10 100 25 10 96 26 10 90 27 10 92

六、实验数据处理

序号 时间间隔Δτ(s)间隔滤液量ΔV(m3)△q

m3 /m 2

累积滤液量V(m 3)累积 q

m 3

/m 2

累积时间τ(s)(τ-τ1)∕(q-q1)

(q-q 1)

m3

/m28.53 0.00066 0.03737

0.00066

0.03737

8.53

0.00056 0.03171

0.00122

0.06907

18.53 315.40179

0.0317110 0.00042 0.02378

0.00164

0.09285

28.53 360.45919

0.0554810 0.00037 0.02095

0.00201

0.11380

38.53 392.50000

0.0764310 0.0003 0.01699

0.00231

0.13079

48.53 428.18182

0.0934210 0.00032 0.01812

0.00263

0.14890

58.53 448.28680

0.1115410 0.000226 0.01280

0.00286

0.16170

68.53 482.58197

0.1243310 0.000234 0.01325

0.00309

0.17495

78.53 508.79630

0.1375810 0.0002 0.01132

0.00329

0.18627

88.53 537.26236

0.1489010 0.00018 0.01019

0.00347

0.19646

98.53 565.70285

0.1590910 0.00019 0.01076

0.00366

0.20722

108.53 588.75000

0.1698510 0.000184 0.01042

0.00384

0.21764

118.53 610.19944

0.1802710 0.00017 0.00962

0.00401

0.22726

128.53 631.93202

0.1898910 0.000176 0.00996

0.00419

0.23723

138.53 650.46034

0.1998610 0.00017 0.00962

0.00436

0.24685

148.53 668.31081

0.2094810 0.000162 0.00917

0.00452

0.25602

158.53 686.01114

0.2186610 0.00016 0.00906

0.00468

0.26508

168.53 702.63551

0.2277110 0.00014 0.00793

0.00482

0.27301

178.53 721.43801

0.2356410 0.000138 0.00781

0.00496

0.28082

188.53 739.36047

0.2434510 0.000138 0.00781

0.00510

0.28863

198.53 756.16832

0.2512710 0.000148 0.00838

0.00525

0.29701

208.53 770.27911

0.2596510 0.000126 0.00713

0.00537

0.30415

218.53 787.16575

0.2667810 0.00012 0.00679

0.00549

0.31094

228.53 804.17012

0.2735710 0.0001 0.00566

0.00559

0.31660

238.53 823.67701

0.2792410 0.000096 0.00544

0.00569

0.32204

248.53 843.07876

0.2846710 0.00009 0.00510

0.00578

0.32713

258.53 862.76378

0.2897710 0.000092 0.00521

0.00587

0.33234

268.53 881.42994

0.29498

解:

间隔滤液量ΔV=0.66÷1000=0.00066m3

q  =AV =215.0 785.000066.0=0.037372 3/m m

累积滤液量32 100122.0 00066.0 00056.0 m V V V       

累积2 32 1/ 06908.0 03171.0 03737.0 q q q m m       

累积时间τ=8.53+10=18.53s

11q q  =03171.010=315.358

q-q 1 =0.06907-0.03737=0.031712 3/m m

七、实验结果与分析

1.将表中数据描点,根据直线的斜率和截距求出 K 和 q e,并写出恒压过滤方程。

由作图 可 知,直 线 的斜率 和 截距分 别 为 1971 和 205.6,即K1=19712/m s,)(21q qKe =205.6s/m。得 K=-410 07.5  s m /2,2 3e/ 015.0 q m m 

求得恒压过滤方程为:.205 q-q 1971q-q-111 )

(  2、用最小二乘法求斜率和截距并求出 K 和eq,与图解求出的比较。

答:设 x y    

则  =] x)[(] y)[(2 2)

(平均平均平均平均平均xx xy=1971

 =平均平均x-y  =205.6

K= s m / 10 07.52 4-

3、本实验如何洗涤滤饼? 答:采用横穿洗涤法,洗涤液穿过两层滤布及整个厚度的滤饼,流径长度约为过滤终时滤液流动路径的两倍,而洗涤液流通的面积又仅为过滤面积的一半。

4、本实验如何吹干滤饼?

答:随着过滤时间的增加,被截留在滤网上的固体杂质越来越多,使滤饼厚度不断增加,这样过滤阻力增大,罐内压力升高,当压力升到一定值时需要排渣,停止向灌内输

入待滤液并将压缩空气经溢流管吹入罐内,将罐内待滤液压入另一台过滤机或其他容

器内,并吹干滤饼。

过滤实验(实验报告) 篇2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有机化学实验”作为化学专业一门独立的课程, 其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实验, 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尊重自然与事实并进而归纳总结的科学态度与方法。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 学会正确选择有机化学实验的合成、分离、提纯和分析鉴定的方法。通过实验, 培养学生观察现象,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机合成过程中所得的产物往往不纯, 其中常夹杂一些反应副产物、未作用的原料及催化剂等, 纯化这类物质的最常用的方法就是过滤及重结晶。过滤及重结晶是有机化学实验中必须掌握的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实验技能。

2 实验目的

1) 熟悉减压过滤和热过滤的实验操作。

2) 掌握重结晶的基本操作。

3) 熟练掌握重结晶法提纯固体有机化合物的原理和方法。

4) 练习普通过滤、抽气过滤和热过滤的操作技术。

3 实验原理

固体有机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与温度有密切关系。一般是温度升高, 溶解度增大。若把固体溶解在热的溶剂中达到饱和, 冷却时即由于溶解度降低, 溶液变成过饱和而析出结晶。利用溶剂对被提纯物质及杂质的溶解度不同, 可以使被提纯物质从过饱和溶液中析出。而让杂质全部或大部分仍留在溶液中 (若在溶剂中的溶解度极小, 则配成饱和溶液后被过滤除去) , 从而达到提纯目的。

在进行重结晶时, 选择理想的溶剂是一个关键, 理想的溶剂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1) 不与被提纯物质起化学反应。

2) 在较高温度时能溶解多量的被提纯物质 ;而在室温或更低温度时, 只朗溶解很少量的该种物质。

3) 对杂质的溶解度非常大或非常小 (前一种情况是使杂质留在母液中不随提纯物晶体一同析出;后一种情况是使杂质在热过滤时被滤去) 。

4) 容易挥发 (溶剂的沸点较低) , 易与结晶分离除去。

5) 能给出较好的结晶。

6) 无毒或毒性很小 , 便于操作。

在几种溶剂同样都合适时, 则应根据结晶的回收率、操作的难易、溶剂的毒性、易燃性和价格等来选择。

4 实验操作

4.1 溶剂的 选择

在重结晶时需要知道用哪一种溶剂最合适和物质在该溶剂中的溶解情况。一般化合物可以查阅手册或词典中的溶解度一栏或通过实验来决定采用什么溶剂。

溶剂的最后选择, 只能用实验方法来决定。其方法是取0.1g待结晶的固体粉末于一小试管中, 用滴管逐滴加入溶剂, 并不断振荡。若加入的溶剂量达1m L仍未见全溶, 可小心加热混合物至沸腾 (必须严防溶剂着火! ) 。若此物质在1m L冷的或温热的溶剂中已全溶, 则此溶剂不适用。如果该物质不溶于1m L沸腾溶液中, 则继续加热, 并分批加入溶剂, 每次加入0.5m L并加热使沸腾。若加入溶剂量达到4 m L, 而物质仍然不能全溶, 则必须寻求其它溶剂。如果结晶不能自行析出, 可用玻璃棒摩擦溶液液面下的试管壁, 或再辅以冷水冷却, 在使结晶析出。若结晶仍不能析出, 则此溶剂也不适用。如果结晶能正常析出, 要注意析出的量, 在几个溶剂用同法比较后, 可以选用结晶收率最好的溶剂来进行重结晶。

4.2 溶解及趁热过滤

通常将待结晶物质置于锥形瓶中, 加入较需要量 (根据查得的溶解度数据或溶解度试验方法所得的结果估计得到) 稍少的适宜溶剂, 加热到微微沸腾一段时间后, 若未完全溶解, 可再次逐渐添加溶剂, 每次加入后均需再加热使溶液沸腾, 直至物质完全溶解 (要注意判断是否有不溶性杂质存在, 以免勿加过多的溶剂) 。要使重结晶得到的产品纯和回收率高, 溶剂的用量是个关键。虽然从减少溶解损失来考虑, 溶剂应尽可能避免过量; 但这样在热过滤时会引起很大的麻烦和损失, 特别是当待结晶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很大时更是如此。应为在操作时, 会因挥发而减少溶剂, 或因降低温度而使溶剂变为过饱和而析出沉淀。因而要根据这两方面的损失来权衡溶剂的用量, 一般可比需要量多加20%左右的溶剂。

4.3 结 晶

将滤液在冷水浴中迅速冷却并剧烈搅动时, 可得到颗粒很小的晶体。小晶体包含杂质较少, 但其表面积较大, 吸附于其表面的杂质较多。若希望得到均匀而较大的晶体, 可将滤液 (如在滤液中已析出结晶, 可加热使之溶解) 在室温或保温下静置使之缓缓冷却。这样得到的结晶往往比较纯净。

有时由于滤液中有焦油状物质或胶状物, 使结晶不易析出, 或有时因形成过饱和溶液也不析出结晶。在这种情况下, 可用玻璃棒摩擦器壁以形成粗糙面, 使溶质分子呈定向排列从而形成结晶, 此过程较在平滑面上迅速和容易;或者投入晶种 (同一物质的晶体, 若无此物质的晶体, 可用玻璃棒蘸少许溶液稍干后即会析出晶体) , 供给定型晶核, 使晶体迅速形成。

4.4 抽气过 滤

为了把结晶从母液中分离出来, 一般采用布氏漏斗进行抽气过滤。抽滤瓶的侧管用较耐压的橡皮管和水泵相连 (最好中间接一安全瓶, 再和水泵相连, 以免操作不慎, 使泵中的水倒流) 。布氏漏斗中铺的圆形滤纸要剪得比漏斗内径略小, 使紧贴于漏斗的底壁。为盖住滤孔, 在抽滤前先用少量溶剂把滤纸润湿, 然后打开水泵将滤纸吸紧, 防止固体在抽滤时自滤纸边沿吸入瓶中。借玻棒之助, 将容器中液体和晶体分批倒入漏斗中, 并用少量滤液洗出粘附于容器壁上的晶体。关闭水泵前, 先将抽滤瓶与水泵间连接的橡皮管拆开, 或将安全瓶上的活塞打开接通大气。以免水倒流入吸滤瓶中。

布氏漏斗中的晶体要用溶剂洗涤。以除去存在于晶体表面的母液, 否则干燥后仍要使结晶玷污。用重结晶的同一溶剂进行洗涤, 用量应尽量少, 以减少溶解损失。洗涤的过程是先将抽气暂时停止, 在晶体上加少量溶剂。用刮刀或玻棒小心搅动 (不要使滤纸松动) , 使所有晶体润湿。静置一会儿, 待晶体均匀地被浸湿后再进行抽气。为了使溶剂和结晶更好地分开, 最好在进行抽气的同时用清洁的玻塞倒置在结晶表面上并用力挤压。抽滤后所得的母液, 如还有用处, 可移置于其它容器中。较大量的有机密剂, 一般应用蒸馏法回收。如母液中溶解的物质不容忽视, 可将母液适当浓缩。回收得到一部分纯度较低的晶体 , 测定它的熔点 , 以决定是否可供直接使用 , 或需进一步提纯。

4.5 结晶的干燥

抽滤和洗涤后的结晶, 表面上还吸附有少量溶剂, 因此尚需用适当的方法进行干燥。重结晶后的产物需要通过测定熔点来检验其纯度, 在测定熔点前, 晶体必须充分干燥, 否则熔点会下降。固体的干燥方法很多, 可根据重结晶所用的溶剂及结晶的性质来选择。常用的方法有如下几种:

空气晾干: 将抽干的固体物质转移到表面皿上铺成薄薄的一层, 再用一张滤纸覆盖以免灰尘玷污, 然后在室温下放置, 一般需要几天才能彻底干燥。

烘干:一些对热稳定的化合物, 可以在低于该化合物熔点或接近溶剂沸点的温度下进行干燥。实验室中常用红外线灯或烘箱、蒸气浴等方式进行干燥。必须注意, 由于溶剂的存在, 结晶可能在较其熔点低得很多的温度下就开始熔融了, 因此必须十分注意控制温度并经常翻动晶体。用滤纸吸干:有时晶体吸附的溶剂在过滤时很难抽干, 达时可将晶体放在二三层滤纸上, 上面再用滤纸挤压以吸出溶剂。此法的缺点是晶体上易玷污一些滤纸纤维。

5 实验步骤

5.1 仪器、药品

粗苯甲酸、活性炭、循环水真空泵、恒温水浴锅、热水保温漏斗、玻璃漏斗、玻璃棒、表面皿、抽滤瓶、布氏漏斗、酒精灯、滤纸、量筒、沸石

5.2步骤

5.2.1 溶解、脱色

用台秤称取3.5g粗苯甲酸, 放在250m L烧杯中, 加入150m L蒸馏水, 加热至沸腾, 直至苯甲酸溶解。若不溶解, 可分次再适量添加少量 (2~3m L) 热蒸馏水, 搅拌并加热至接近沸腾令苯甲酸全部溶解。如溶液有颜色, 则应先撤去热源, 待溶液稍冷却后, 加入1g的活性炭于溶液中, 煮沸5~10min, 脱色。

5.2.2 热过滤

在脱色的同时准备好热水漏斗、菊花滤纸以及烧杯, 并在热水漏斗中加入热水, 加热待水接近沸腾时, 放入折叠好的滤纸, 并用少量的热水润湿。然后, 对上述热溶液进行热过滤, 绿叶用烧杯收集。在过滤过程中应用小火加热保温以免冷却析出晶体, 妨碍过滤。滤完后, 再用少量 (1~2m L) 热蒸馏水洗涤滤渣一次。

5.2.3 结晶

将所得的滤液充分冷却, 使之结晶析出。

5.2.4 抽滤、洗涤

按装置图装好抽滤装置, 进行抽滤, 抽干后, 用玻璃钉或玻璃瓶塞压挤晶体, 继续抽滤, 尽量除去母液, 然后进行晶体的洗涤。即先把橡皮管从抽滤瓶上拨出, 关闭循环水真空泵, 把少量蒸馏水 (作溶剂) 均匀地洒在滤饼上, 浸没晶体, 用玻璃棒小心地均匀地搅动晶体, 接上抽气泵, 抽滤至干, 如此重复洗涤两次。

5.2.5 干燥晶体

取出晶体, 放在表面皿上晾干 (适当不吸水的产品) , 或在100℃以下烘干 (可根据重结晶所用的溶剂及结晶的性质来选择, 常用的方法有空气晾干、红外灯或烘箱烘干、用滤纸吸干或置于干燥器重干燥) , 称重, 最后把赝品倒入回收瓶, 计算产率。

6 注意事项

1) 在热过滤时 , 整个操作过程要迅速 , 否则漏斗一凉 , 结晶在滤纸上和漏斗颈部析出, 操作将无法进行。

2) 洗涤用的溶剂量应尽量少 , 以避免晶体大量溶解损失。

3) 用活性炭脱色时, 不要把活性炭加入正在沸腾的溶液中。

4) 滤纸不应大于布氏漏斗的底面。

5) 停止抽滤时先将抽滤瓶与抽滤泵间连接的橡皮管拆开, 或者将安全瓶上的活塞打开与大气相通, 再关闭泵, 防止水倒流入抽滤瓶内。

参考文献

[1]兰州大学.有机化学实验[M].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70-80.

推荐一种化学实验减压过滤装置 篇3

关键词:化学实验:减压过滤;负压引流器

文章编号:1005—6629(2009)04—0014—01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C

在一般的化学实验中,过滤是最常见的分离固——液混合物的基本操作。如果采用常规的方法过滤。则过滤速度十分缓慢,延长过滤时间,所以实聆者一般都愿意采用减压过滤的方式。另外某些过滤操作还必须采用减压过滤的方式,因为减压过滤不但可以加速过滤,缩短过滤时间,还可以把沉淀扪吸得比较干燥。在减压过滤中通常要用到真空抽气机域水泵,它们除了必须要消耗一定量的水们电力等资源之外,而且由于真空抽气机价格很高,所以在一些普通高等师范院校和中学难于普及使用。曾有人研究过微型化学实验减压过滤装置,但是在常规实验中却难于推广。

针对上述常规减压过滤的弊端,我们对化学实愉中的减压过滤装置进行了研究。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在化学实验中使用医用“负压引流器”代替真空抽气机或水泵作为减压过滤装置,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负压引流器”主要用于外科手术后伤口积血、积液的引流,通常采用医用高分子聚乙烯材料制成。我们使用的是江苏省扬州市华祥医疗器械厂生产的负压引流器。

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

其中:A、B两处为负压引流器的加压点,挤压A、B可以排除装置内的空气或液体。c为乳胶导管L的末端,用于与抽滤瓶连接。D为负压引流器的吸气口,E为负压引流器的排气口,在排气口上、配有一个塑胶塞G;F为乳胶导管L上的止气夹。 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1)首先将乳胶导管末端C与抽滤瓶连接,关闭止气夹F,然后拔出排气口E上的塑胶塞G。

(2)用手挤压A、B两处,排出负压引流器内的空气,随后将塑胶塞G塞入排气口E,再打开止气夹F.此时抽滤瓶和负压引流器连通,均处于负压状态。

(3)减压过滤开始,如图2所示。

(4)过滤完毕后,撤掉负压引流器,取出滤液和沉淀。

实验证明,该减压过滤装置具有如下优点:

(1)这种减压过滤装置所用仪器成本低、易于得到、易于组装,有利于化学实验的实施和普及。

(2)过滤物的处理操作过程与常规减压过滤原理相同.但使实验过滤操作手续变得方便、简单。

(3)实验中不需要电能和压力水,符合国家提倡的“节能减排”原则,有利于降低减压过滤实验的成本。

实验一 实验报告 篇4

实验名称:Winsock编程接口实验 实验类型: 验 证 型

一、实验目的

 掌握Winsock的启动和初始化;

 掌握gethostname(),gethostbyname(),GetAdaptersInfo()等信息查询函数的使用。

二、实验设计

实验内容:

1、编写程序能同时实现对多个域名的解析。比如在控制台输入:getip 对应的IP地址列表。

2、编写程序获取并输出本地主机的所有适配器的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MAC地址。

根据实验内容编写程序:

1、对相关域名进行解析,利用gethostbyname()完成解析,用到的结构体为:

struct hostent{ char FAR*

h_name;char FAR* FAR* h_aliases;short

h_addrtype;short

h_length;char FAR* FAR* h_addr_list;}

得到的IP地址列表由h_addr_list存储;

2、利用GetAdaptersInfo()函数获得本地主机的相关信息,通过IP_ADAPTER_INFO结构体返回所需信息。

IP_ADAPTER_INFO的定义如下: typedef struct _IP_ADAPTER_INFO {

struct _IP_ADAPTER_INFO* Next;

DWORD ComboIndex;

char AdapterName[MAX_ADAPTER_NAME_LENGTH + 4];

char Description[MAX_ADAPTER_DESCRIPTION_LENGTH + 4];

UINT AddressLength;

BYTE Address[MAX_ADAPTER_ADDRESS_LENGTH];

DWORD Index;

UINT Type;

UINT DhcpEnabled;

PIP_ADDR_STRING CurrentIpAddress;

IP_ADDR_STRING IpAddressList;

IP_ADDR_STRING GatewayList;

IP_ADDR_STRING DhcpServer;

BOOL HaveWins;

IP_ADDR_STRING PrimaryWinsServer;

IP_ADDR_STRING SecondaryWinsServer;

time_t LeaseObtained;

time_t LeaseExpires;

} IP_ADAPTER_INFO, *PIP_ADAPTER_INFO;

三、实验过程(包含实验结果)

1、分析题目,编写程序;

2、将编写的程序进行编译、运行,输入题目给定的内容,完成题目要求; 结果如下:

第1题:

第2题:

四、讨论与分析

思考题:

1、Winsock初始化的作用:只有调用了WSAStartup()进行初始化之后,应用程 序才能调用其他Windows Sockets API函数,实现网络通信;

2、函数原型为:

DWORD GetAdaptersInfo(PIP_ADAPTER_INFO pAdapterInfo,//接受数据的缓冲区

PULONG pOutBufLen

// 数据的长度大小);

3、域名解析时出现域名对应多个IP,原因:该域名存在于多个服务器。

五、实验者自评

通过本次实验,我掌握了Winsock的启动和初始化以及gethostname(),gethostbyname(),GetAdaptersInfo()等函数查询的使用,加深了以前对课本知识的认识程度。

六、附录:关键代码(给出适当注释,可读性高)

第1题代码:

////////////////////////////////////////////////// // GetAllIps.cpp文件

//#include “../common/InitSock.h”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pragma comment(lib, “WS2_32”)// 链接到WS2_32.lib //CInitSock initSock;// 初始化Winsock库

void main(){

char szMessage[256];// 取得本地主机名称

// 初始化

WSADATA wsaData;if(WSAStartup(MAKEWORD(2,2), &wsaData)!= 0){

exit(0);}

// 通过主机名得到地址信息

printf(“ Get IP::”);gets(szMessage);

// 获取主机信息

hostent *pHost = ::gethostbyname(szMessage);

// 打印出所有IP地址

in_addr addr;for(int i = 0;;i++){

char *p = pHost->h_addr_list[i];

if(p == NULL)

break;

memcpy(&addr.S_un.S_addr, p, pHost->h_length);

char *szIp = ::inet_ntoa(addr);

printf(“ 服务器 %s IP地址:%s n ”,szMessage, szIp);

printf(“服务器名字: %s n”,pHost->h_name);}

/////////////////////////// ::WSACleanup();

}

第2题代码:

// 获取并输出本地主机的所有适配器的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MAC地址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include #pragma comment(lib, “IPHLPAPI.lib”)

void main(){ // 定义变量

IP_ADAPTER_INFO *pAdapterInfo;ULONG ulOutBufLen;DWORD dwRetVal;PIP_ADAPTER_INFO pAdapter;

pAdapterInfo =(IP_ADAPTER_INFO *)malloc(sizeof(IP_ADAPTER_INFO));ulOutBufLen = sizeof(IP_ADAPTER_INFO);// 第一次获取适配器信息,得到ulOutBufLen的实际大小

if(GetAdaptersInfo(pAdapterInfo, &ulOutBufLen)!= ERROR_SUCCESS){

free(pAdapterInfo);

pAdapterInfo =(IP_ADAPTER_INFO *)malloc(ulOutBufLen);} // 第二次获取适配器信息,获得了pAdapterInfo信息

if(dwRetVal = GetAdaptersInfo(pAdapterInfo, &ulOutBufLen)!= ERROR_SUCCESS){

cout<<“GetAdapterInfo Error!”<

// 打印MAC地址信息、子网掩码以及网关

pAdapter = pAdapterInfo;while(pAdapter){

cout<<“MAC Address:

”;

for(int i=0;i

AddressLength;i++)

{

if(i ==(pAdapter->AddressLength-1))

{

cout<Address[i];

}

else

{

cout<Address[i]<<“-”;

}

}

cout<

cout<<“IP 地址:”<

IpAddressList.IpAddress.String<

cout<<“子网掩码 :”<

IpAddressList.IpMask.String<

cout<<“网关 :”<

IpAddressList.IpAddress.String<

cout<<“****************************************”<

pAdapter = pAdapter->Next;}

// 释放资源

if(pAdapterInfo){

free(pAdapterInfo);} cout<

实验报告格式--实验2 篇5

实验报告一、二、三、四、五、六、七、实验名称:分析PL0词法分析程序 试验目的  学习PL0程序的词法分析程序GenSym的实现过程  结合具体的程序了解词法分析过程 实验设备  PC兼容机  DOS操作系统或Windows操作系统  TurboPascal软件等 实验要求  独立完程序的分析过程  自己跟踪程序的执行过程  记录程序的执行过程  记录程序的运行结果 实验内容 实验过程记录 源程序

化工实验的实验报告 篇6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直流稳压电源的.功能、技术指标和使用方法;

2、掌握任意波函数新号发生器的功能、技术指标和使用方法;

3、掌握四位半数字万用表功能、技术指标和使用方法;

4、学会正确选用电压表测量直流、交流电压。

二、实验原理

(一)GPD-3303型直流稳压电源主要特点:

1、三路独立浮地输出(CH1、CH2、FIXED)

2、CH1、CH2稳压值0—32 V,稳流值0—3.2A

3、两路串联(SER/IEDEP),两路并联(PARA/IEDEP)

(二)RIGOL DG1022双通道函数/任意波函数信号发生器主要特点

1、双通道输出,可实现通道耦合,通道复制

2、输出五种基本波形:正弦波、方波、锯齿波、脉冲波、白噪

声,并内置48种任意波形

三、实验仪器

1、直流稳压电源 1台

2、数字函数信号发生器 1台

3、数字万用表 1台

4、电子技术综合试验箱 1台

四、实验数据记录与误差分析

1、直流电压测量

(1)固定电源测量:测量稳压电源固定电压2.5V、3.3V、5V;

误差分析:E1=|2.507-2.5|÷2.5×100%=0.28%

E2=|3.318-3.3|÷3.3×100%=0.55%

E3=|5.039-5|÷5×100%=0.78%

(2)固定电源测量:测量实验箱的固定电压±5V、±12V、-8V;

误差分析:E1=|5.029-5|÷5×100%=0.58%

E2=|5.042-5|÷5×100%=0.84%

E3=|11.933-12|

÷12×100%=0.93%

E3=|11.857-12|÷12×100%=0.56%

E3=|8.202-8|÷8×100%=2.5%

(3)可变电源测量;

误差分析:E1=|6.016-6|÷6×100%=0.27%

E2=|12.117-12|÷12×100%=0.98% E3=|18.093-18|÷18×100%=0.51%

(4)正、负对称电源测量;

2、正弦电压(有效值)测量 (1)正弦波fs=1kHz;

(2)正弦波fs=100kHz;

3、实验箱可调直流信号内阻测量

过滤实验(实验报告) 篇7

初中学生在实验活动中, 积极性高, 好奇心、参与意识强, 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 如好动爱玩, 自控力差, 注意力不容易较长时间集中, 实验过程中喜欢动手而懒于动脑等。因为绝大多数学校的班级学生数量较多, 使得实验教学课堂气氛过于活跃、热闹而无序, 甚至教师难以掌控。这不仅降低了实验教学效率, 而且容易出现安全隐患。

如何既能充分调动、鼓励学生勇于实验、大胆操作、积极探讨, 又能使课堂教学收放有序, 营造良好的实验课堂科学研究的教学氛围? 除了加强学生实验课的课堂教学管理等措施外, 笔者进行了“精心编制实验报告、促进有效实验教学”的积极尝试, 从以下方面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

一、自编实验报告案例及评析

实验课可分为不同的类型, 如观察和鉴定性实验、演示实验、验证性实验、教师引导下的探究性实验、学生独立完成的探究性实验、模拟性实验等。不同实验课, 实验目标的侧重点也不完全相同, 概括起来, 包括如下方面:①引起学生兴趣和激发学习动机, ②巩固和深化习得的知识, ③培养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④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 ⑤学习水平的诊断性测试。因此, 不同的实验内容, 教师编制的实验报告风格也不尽相同。由于篇幅所限, 本文不系统阐述, 只列举如下案例简单说明。

(一) 观察鸡卵的结构

【活动目标】 (略)

【活动准备】 (略)

【程序和方法】

1.取一个鸡蛋, 感受卵壳对外力的承受能力 , 说明卵壳对 其内部结构有__作用。

2.将 新鲜的鸡蛋浸没在约 40℃的 水中 , 观察到__ 现象, 这样的结构对胚胎发育有__意义。

3.将 鸡蛋的钝端轻轻敲出裂纹 , 用镊子将破裂的卵壳连 同外壳膜去掉, 观察到卵壳下面的__和__, 气室在胚胎发育的过程的作用是__。

4.将 蛋壳磕打出一条裂缝后用双手掰开 , 将蛋清和蛋黄 一块轻轻地倒入培养皿里, 观察识别鸡蛋的主要结构。

5.根据观察和阅读内容, 填写下列表格。

6.雏 鸡是由__发 育而来的 , __和__能 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

【交流与反思】

所有的鸡卵都能孵出雏鸡吗? 为什么?

该实验报告对促进课堂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 (1) 实现实验内容和教师授课内容的良好整合, 体现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参与知识的构建过程。 (2) 以填空、填表题和问题的形式, 引导学生关注观察和实验的重点内容。 (3) 教师对鸡卵的结构和功能的教学设计思路是:小组同学通过自主学习, 即通过阅读教材、观察、讨论, 获取鸡卵的结构和功能知识。教师设计的知识表格能提高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的目的性与实效性, 并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有引导作用。 (4) 交流与反思的问题, 为学生利用通过实验获得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指导个人行为提供了条件和机会, 报告本身起到了评价和检测的作用。

(二) 观察人体的几种组织

【活动目标】 (略)

【活动准备】 (略)

【程序和方法】

1.制作脂肪细胞的临时装片。

(1) 在洁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

(2) 用解剖针或镊子在鸡腿上挑取少量脂肪组织涂抹于生理盐水中。

(3) 滴一滴染液后盖上盖玻片。

(4) 低倍镜下观察脂肪细胞。

(5) 绘制脂肪细胞轮廓图。

2.观察基本组织永久切片。

(1) 你观察的永久切片分别是__, __, __, __。

(2) 将你观察到的组织永久切片简单分类, 可以分为四类, 分别是__, __, __, __。

(3) 你观察的同一种组织中细胞形态__, 结构 __, 推测它们的功能__。

(4) 观察中发现不同组织, 组成它们的细胞的形态__, 推测它们的功能__。

【思考与讨论】

1.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什么是组织 ;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什么是细胞的分化。

2.尝 试用概念图的方式 , 表示细胞分化形成组织的相关 概念。

该实验报告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设计思想, 即让学生通过亲自观察和讨论, 自主构建组织和细胞分化的概念。这份报告的设计体现了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融为一体的创造性教学设计, 具有以下特色: (1) 选择鸡腿作为实验材料独具匠心。有以下好处:①鸡腿作为常见的学生喜爱的食物, 能引发兴趣, 调动学生观察的积极性。②鸡腿中的不同组织, 如肌肉、骨、脂肪、皮肤容易区分, 能引发学生对宏观上的差异和微观结构之间关系的兴趣与思考, 从而乐于观察。③先让学生选取脂肪组织制作临时切片和观察, 也是教师的独具匠心之处, 因为脂肪组织本身容易引发兴趣, 同时细胞容易挑取制作装片, 细胞结构典型, 容易观察, 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的同时, 帮助学生理解组织的概念。 (2) 学生在观察脂肪组织的基础上, 会对鸡腿的其他部分, 如肌肉、骨、皮肤细胞产生疑惑和兴趣, 教师巧妙地安排了学生继续观察其他几种组织永久装片的教学环节, 既能解决实物观察时间上的限制和操作上的困难, 又能让学生对这些看起来很微观的结构有宏观上整体认识, 同时通过报告中点拨性的问题, 边观察边思考, 理解组织的概念。不同组织归纳设计则体现了在教师的引导和讲解下, 师生共同对四种组织的相关问题进行总结和归纳的过程。针对本节课出现的概念名词多、容易混乱的困难, 教师最后设置的让学生绘制概念图的作业, 进一步巩固归纳课堂上习得的内容。由此可见, 该报告也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很好的学案, 能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自编实验报告需要注意的问题

教师如何参考和教材配套的实验报告手册, 编制适合自己的学生、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和自己的教学目标的实验报告? 从以上事例中可以看出, 编制或改编报告时应考虑如下问题。

(一) 报告内容难度要适宜。

利用实验报告的目的之一是提高学生学习的目的性、积极性和主动性, 因此, 报告内容在具有实验操作的指导性、学习方法与思维的导向性和实验能力的评价性等作用的同时, 难度要适宜。过难会让学生因感觉完成报告的沉重负担而产生抵触情绪。报告内容容量最好能随着实验内容的完成而在 课堂上完成, 或者课下只用少量的时间完成, 不加重学生课后的负担。

(二) 报告设计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实验报告往往会有如下栏目:实验目的、材料用具、方法步骤、实验结果、分析及结论、思考与拓展等, 这些内容都能够很好地帮助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实验内容。但是, 在体现以上内容的基础上, 教师自编的实验报告, 在细节上要有自己的特色, 即要符合自己的学生、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目标。换句话说, 能体现出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的教学设计思想应蕴含于实验报告的设计中。比如把某实验活动设计为验证性实验还是探究性实验?实验原理中的难点怎样体现和突破?实验方案某些环节, 如实验结果的纪录方式等是否由学生自行设计? 实验步骤中哪些环节是直接影响实验结果的关键性步骤, 怎样引起学生的关注? 若是多个探究性问题, 彼此之间该有怎样的铺垫? 实验报告中怎样体现对实验所获取知识的考察和巩固? 实验报告中哪些环节能体现对学生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检测?等等。如果教师在设计实验报告时适当地考虑了上述系列问题, 则教师的主导作用蕴于其中。

实验报告是教师编制的一份学案, 能够体现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活动。在报告编制过程中, 要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充分参与实验和研讨的时间与空间;报告各个环节内容的难度上体现递进性和层次性, 调动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三) 实验课的课后反思和实验报告的修正。

教师要根据实验课的教学实施情况进行课后反思, 如教师或学生实验提前准备时间是否影响到实验效果、实验器材是否为最佳匹配、 学生实验或教师演示实验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和处理的方法、实验课后实验器材的整理和收放是否容易出现问题?可能有哪些安全隐患?学生报告完成情况如何? ……根据这些情况, 教师要对试用的实验报告进行修正, 使其成为日渐完善的教学积累资料。

三、自编合理的实验报告能使实验课堂教学高效有序地 进行

由上述案例可以看出, 编制合理的实验报告, 能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利于落实教学目标, 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 ) 充 分 调动 学生学习的 积极性 和 主动性 , 实 现 实验 课 堂教学的高效有序。

1.督促作用和养成教育。因为报告难度适宜, 主体内容要求学生尽量课上完成, 下课后教师查收、批阅报告。有任务驱动, 学生在课堂上有一种紧迫感, 会认真关注老师所强调的实验的关键环节, 在实验间隔空隙时间里, 认真阅读报告的内容, 并积极思考, 避免闲暇时间做与课堂无关事情而造成课堂混乱的现象, 同时养成学生在实验课堂上严肃、认真、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

2.体现课堂教学的层次性, 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学生实验多为小组合作实验, 报告内容不仅给学生实验以具体指导, 而且任务明确, 促进小组同学在良好分工基础上的高效协作, 同时一些关键问题的设置往往由浅入深, 利于不同层次同学发表意见, 引发学生关注和思考。课上完成任务的紧迫感, 会督促学生相互交流和探讨, 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3.师生关系和谐融洽 , 课堂教学环节清晰、流畅 , 促进学生“在做科学中学科学”或“在学科学中做科学”, 主动获取知识的学习方式。传统的生物学单元课题的教学, 大多是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知识, 然后在实验室里进行有关的观察或验证实验, 往往是为了实验而实验。而上述案例中的实验报告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设计流程, 是教案和学案的综合。教师作为引导者和参与者, 和学生一起参与知识的构建过程, 结合报告, 学生紧跟教师的教学思路, 积极思维, 动手动脑, 体验科学研究和科学思维的方法, 勤于实验, 乐于探究。

(二) 提供评价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表现的有效方式。

由于报告的编制给了学生充分展示技能和思考的空间, 因此, 报告本身对学生有很好的评价作用。也因为, 在合理的引导下, 绝大多数同学的报告完成得很出色, 教师通过精心批阅和指点, 实验报告的反馈不仅能给学生切实的评价和修正, 而且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有很好的激励和指导作用。

总之, 如果每个教师都能大胆尝试和开发实验内容, 摸索出最佳实验教学和实验实施方案, 精心编制每一个实验报告, 实验教学就有了自己的特色, 生物实验课堂就能落地生根, 生物学科的实验教学就能高效有序地开展。

参考文献

过滤实验(实验报告) 篇8

关键词:电子技术综合实验 实验报告 模式

电子技术综合实验是弱电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实验课,包括电路实验、数字电路实验、模拟电路实验等。通过这些实验,学生能够学会基本电工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熟悉电子电路的测量方法,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结束后,书写实验报告是实验课的必须要求,是对实验课教学的书面考查。书写实验报告的过程能够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帮助他们树立学术意识,锻炼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他们将来总结研究资料,撰写科技论文等等。书写实验报告就是学生将来从事科学研究、工程技术等实际工作中撰写实验报告、研究成果报告及科技论文的模拟演习,这种能力的培养会直接影响到他们今后实际工作的能力和工作业绩。实验报告是培养科学实验分析总结能力的有效手段,也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功训练,它能很好地巩固实验成果,加深对基本理论的认识和理解,从而进一步扩大知识面。

因此,我们应当在实验课教学中重视实验报告的书写,帮助学生掌握实验报告的书写方法,建立一个比较规范的实验报告书写模式,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总结。

一、学生书写实验报告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校所有的弱电类专业均开设了电子技术综合实验课程,该实验课是独立于理论课程的专业基础实验课程,根据相应理论课程的教学进程在大一、大二阶段开设。在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学生对书写实验报告敷衍了事、实验报告不合格等现象,这里既有“学”方面的问题,也反映了“教”方面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抄袭实验指导书,把实验报告和实验指导书混为一谈,这种现象十分普遍。学生往往从实验指导书上摘抄几段或几个条目,再添上一些数据和简单的结论,就算完成了实验报告。

2.实验报告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实验报告是对实验过程全面、客观的总结,报告的核心特征就是实事求是。但是,很多学生书写实验报告时,对实验过程中应记录的实验条件、实验现象、测量数据和观测波形很不重视,实验记录潦草、零乱,有些随意修改数据,或照抄他人数据,甚至臆测实验结果。

3.不重视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由于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的测量精度等原因,实验数据必然存在一定的误差,但是学生不懂如何分析实验误差以及误差产生的原因,往往以“实验仪器精度不够”“实验箱的问题”等比较模糊的原因去解释,也没有对各种实验现象进行深入的讨论和研究,对课后的思考题一般不予作答,实验的体会比较肤浅。

4.实验报告书写不工整、不规范。很多学生交来的实验报告字迹潦草,条理不清,语言不通顺,数据表格、信号波形和符号不规范,很难读懂。

5.任课教师忽视了书写实验报告的教学。学生在进入大学前,一般较少接受书写实验报告的专门训练,他们不懂如何书写一份合格的专业基础实验的实验报告。由于实验内容多、课时少等原因,授课教师往往重视实验内容的教学,而没有专门教学生如何写实验报告。

二、电子技术实验报告的写作方法及基本模式

实验报告要真实地反映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还应对实验进行分析、总结和思考。实验报告一份技术报告,要求概念正确,文理通顺,表达清楚,文字简洁,图表完备,符号标准。报告内容应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所用的仪器设备和元器件、实验内容和结果以及分析讨论等。根据笔者近年来的教学实践,结合课程的实际情况,给出如下书写电子技术实验报告的基本模式和方法。

首先,做实验者应在实验报告的开头如实填写个人信息、同组实验者、实验名称、实验日期等信息,再认真书写以下内容。

1.实验目的。实验目的是实验研究的主要任务,它反映了学生通过实验应掌握哪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方法,学生应参考实验指导书,简明扼要地说明所做实验的目的。

2.实验仪器设备。电子技术综合实验离不开各种电子仪器和设备,学生应在实验报告中如实列出实验时所使用的仪器设备名称及其型号,如:信号发生器、万用表、示波器等,若实验是在实验箱上完成的,还应写明完成该实验所使用的相应电路模块。

3.实验原理。实验原理是实验的理论依据,是理论与实践的衔接,它是根据实验内容和实验条件,以理论为基础而设计的可行性实验方案。因此,学生应在认真阅讀实验指导书的基础上,详细论述实验原理,但不可长篇大论,力求简明扼要。例如:在“戴维南定理”实验中,等效电阻Req的测量方法有三种,学生应充分理解这三种测量方法,在实验报告中简要说明这三种测量方法及其优缺点。

4.实验内容及数据记录。“实验内容与实验数据”是实验报告的核心内容,学生应根据实验所采取的实验方法,如实叙述实验内容、实验步骤、观察到的实验结果等,并将测量数据填入拟好的表格中。说明实验步骤要条理清晰,填写实验数据要实事求是,不可臆测实验数据,也不得抄写其他同学的实验数据。

实验记录是实验过程中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写好“实验内容和数据记录”是以实验记录为基础的。实验过程中所测试的数据和波形必须和理论值基本一致,记录必须清楚、合理、正确,若不正确,则要及时重复测试,找出原因。实验记录应详细记录实验测试的数据和观测的波形以及实验中出现的现象,并初步判断实验的正确性;记录波形时,应注意观测输入、输出波形的时间相位关系,在坐标轴上对齐,准确读数。

通过实验测出数据后,通常要对实验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和整理,把实验数据变换成图、表、曲线或归纳成一定的表达式。在研究多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时,图、表更为直观。比如:在数字电路实验中常用真值表描述组合逻辑电路的输出与输入之间的关系,用状态表描述时序逻辑电路的输出和次态与输入和现态之间的关系;在模拟电路实验中,通常用曲线表示输出信号随输入信号连续变化的规律,如放大器的增益随信号频率的变化规律(即电路的幅频特性)。根据测量数据绘制曲线时,应注意:合理选择坐标系;合理选择坐标分度,标明坐标名称和单位;合理选择测量点及正确拟合特性曲线等。

填写测量数据的表格要规范,观测波形和各种特性曲线应根据实验数据在坐标纸上精确绘制。

5.结论与分析。实验过程固然重要,但如果做完实验不分析、不总结,那就达不到实验的目的。“结论与分析”是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科学总结,是实验报告的精髓,它是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学生应根据实验原理,认真分析实验数据,判断实验结果正确与否;计算测量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并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减小误差的方法。教师在授课开始时,应向学生讲授计算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的方法。

对于验证型实验,必须明确表明实验结果与理论是否相符;对于研究设计型实验,要明确叙述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案,说明实现设计方案的结果。

6.思考及建议。“思考与建议”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和探索能力的有效环节,学生可根据实验指导书给出的思考题进行新的思考和探索,阐明自己的见解,不必泛泛而谈。

三、结束语

书写实验报告是实验教学的重要环节,教与学两方面都应予以高度重视。教师应明确告知学生书写实验报告的格式、内容及规范,教会学生如何书写一份合格的实验报告,学生应按照实验报告的规范,认真书写每一份实验报告。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海燕,赵汗青,高兴海,刘玉波.改革专业实验报告?摇提高实验教学质量[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8,(1):30-31.

[2]马聪玲,饶汉文.谈谈如何书写实验报告[J].科技咨询导报,2006,(18):231.

[3]臧春华,等.电子线路设计与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9-11.

作者简介:肖洪祥(1965-),男,湖北武汉人,副教授,从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与科研工作。

上一篇:夜游福堤三年级作文下一篇:2024大学生就业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