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性学力结题报告

2024-07-13

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性学力结题报告(精选4篇)

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性学力结题报告 篇1

一、课题的提出

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中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二十一世纪是经济时代,人类已进入信息化社会、学习化社会,因此,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发展是摆在每个学生面前的迫切课题。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扶着小孩子走路,目的是要他学会走路,而不是替他走路。”知识经济是二十一世纪的经济主流,会学习的人才能成为时代的弄潮儿。“教会学生学习”已成为当今世界流行的口号。

我校“优化学法指导,培养创新能力”镇江市立项课题已在二00二年六月顺利结题。通过此课题的研究,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了多种学习方法,并能综合运用各种学习方法进行系统分析,进行自主学习,本课题的提出就是上一课题的延伸,在此基础上,解决选择学习方法的问题,让学生学会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最终达到“学会学习”。

二、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课题的界定

学力是指一个人的知识水平以及在接受知识、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方面的能力。综合性学力是指基础性学力、发展性学力、创造性学力的复合。

所谓元认知,就是“关于认知的认知”,是指人们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具体地讲,就是指在课堂这一特定的活动中,学生自觉地调动,选择元认知知识,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监控调节,从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具体指:教给学生的元认知知识,积累学生的元认知体验,训练学生的元认知监控能力。从广义上讲,元认知能力属于学力范畴,通过元认知能力的培养,旨在使学生不仅能学、会学,而且使学生具备在未来能够自我生存和发展,并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的能力。

本课题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一种新的途径,为教改提供一个新的方向,以“三个方向”教育理论为指导,坚持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针,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养成良好的习惯,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元认知能力的培养,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性能力。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

1、现代认知心理学。人的元认知能力,是一种高级认知活动。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识,它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在人们的各种活动中,元认知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监控、调节功能。有关实验证明,元认知与思维品质(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存在着困果联系。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学生的学习活动可分为目标系统、材料系统、操作系统、产品系统和监控系统几大部分,其中监控系统处于支配地位,对其他四个系统起着协调控制作用。而学习的监控系统的最重要核心成分就是自我监控。

2、系统理论。从系统理论角度分析,学习活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存在着许多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因素,其中既包含学生主体方面的因素,还包括学习环境方面的因素。任何学习活动的效率高低、效果好坏直接取决于这些因素是否合理、有效、协调地发挥出积极作用,这就要求学习主体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对学习系统中的各有关因素进行积极、主动、科学、合理的调节、控制,从而使它们协调一致地对学习活动起积极的推动、促进作用。

3、当代教学论。当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是教的活动的主体,学生是学的活动的主体,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构成的教学活动,便是主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教学过程的本质就是教师引导下的学生以认识活动为主的身心全面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能纠正传统教学的弊端。

(三)研究的目标和任务

通过本课题研究,课堂教学的效率将会大大提高,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定能学会学习方法,掌握学习的策略,综合学力将得到发展和提高。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将会探索到学生的综合学力的优化途径,创造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教师的教学水平定会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具体研究目标是:

(1)学生掌握并能灵活运用问题解决中元认知的一般思维程序。综合性学力得到全面提高。

(2)教师掌握并能灵活运用各类问题解决中的元认知的优化策略和常用的训练方式。教师业务水平得到全面提高。

(3)构建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和思维训练的方式,深层次地推进素质教育。

(四)研究的对象

本课题研究定位是实践应用性研究,研究的对象是两个方面:

(1)各学科不同教学内容的元认知策略及其训练方法。

A.解答应用题的元认知策略及其训练。

B.分析短文的元认知策略及其训练。

以上述两个子课题为突破口,取得阶段性研究成果,再向其它教学内容和其它学科辐射推广。

(2)元认知策略训练与综合性学力培养的研究。含下列子课题:

A.不同年级段元认知训练的序列研究

B.语言活动的元认知性质研究

C.学业不良学生的元认知特点研究

D.元认知训练促综合学力的研究

三、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2.6-2001.12)确定课题,编制方案,申报立项,组织开题,理论学习。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02.1-2005.1)完成各子课题研究,完成语、数《精品教例荟萃》各一册,《元认知训练序列及方法例谈》三本书的编写、出版。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05.2-2005.6)写好研究报告,收集整理材料,组织结题活动。

(二)具体的做法

(1)制度建设

a.教研组保障。教研组围绕“元认知课题”研究展开活动,每周一听,听取同行元认知实践,每周一评,大家都来谈谈自己的所思所得,并写成书面材料。

b.教科研之夜保障 每周四晚,学校领导挂帅,教师人人参与学术沙龙,交流从其他报刊杂志上学到的元认知知识。

c.月考核保障。每月月考核,专门就“元认知课题”研究评分,包括:论文、上课、教研等

d.理论学习保障。要求每位教师撰写学习笔记,每周至少一篇。

e.评优评先保障。在“元认知课题”研究上作出特殊贡献者予先评优评先。

(2)各阶段具体措施

①改革备课,吹响课题研究的序曲。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关键,是将课题研究落实到课堂的关键。改革备课,强化三要,将课题研究落到实处。

一、要胸有成竹。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打无准备之仗。针对学校元认知课题研究,在教学设计时,每堂课至少有一处课题研究点,做到上课时胸有成竹。要求分栏备课,写出自己元认知课题研究的策略。

二、要循序渐进。对认知课题的研究要根据不同的年级段来螺旋式上升,要有一个渐进过程,否则就成了一盘散沙。从学习领会自己任教学科的大纲精神;把握年级段的学科教学特点;充分地梳理本学期教材的内容和特点;单元备课;知识点备课;编写每节课的具体操作的教案,是一个系统过程。

三、要集思广益。众人拾柴火焰高,发挥集体的智慧,走从集体备课到个体创新的路子。每周一次集体备课,以备课组为单位,把教材分析和元认知课题怎样实施为主要讨论对象,进行活动,要求有发言,有记录,有成效。学期初由各备课组组长上报有关集体备课的内容,安排计划,平时不定时地抽查、巡查,学期末上交有关材料,完成对各备课组的定性分析。

②改革上课,奏好课题研究主旋律。

首先,课题研究引领学校教**流。开设元认知课题研究课。一是教给学生知识和经验。

如对兴趣、爱好、能力等个性心理方面的知识以及对记忆、理解、注意、想象等认知过程的认知。经验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行自我监控所获得的体验、经历的知识的总和,如学习活动的策略、适用的条件和范围等。二是指导学生把握控制点。控制点是指个体对影响和决定自己行为和活动的原因的看法,有内控和外控之分。如果总是倾向于把自己的学习活动及结果归因于自身的内部因素,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努力能控制学习的进程和结果,这样的学生属于内控型。事实证明,内控更有利于学生的自我监控与调节。因此,要让学生多从自身找原因,适应环境,改变自身。三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效能感。所谓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人对自己能够进行某一行为的能力的相信程度,它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其学习行为的自我监控、管理、调节过程。引导他们总结“我比原来进步了多少”,鼓励他们增强勇气,树立信心,战胜困难。

要求学校教师每学期至少上一次课题研究探索课,分语数条线活动,每周一听,听课时人人发言,上课教师就本课堂课题研究设计意图,评课教师就本课堂课题研究个人见解作为发言内容。

其次,课题研究吸引专家前来指导。教师上课后将教案形成案例,除了自我剖析,还请丹阳进修学校、教研室等诸多领导专家修改、撰写专家点评,听取专家意见。

再次,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辉煌。我中心校每年五月的课题研究公开课,由六位教师执教,其中经过两次试教,注重实践研究,向全乡教师展示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一年更比一年优。特别是二00四年十月的“课题研究进课堂赛课”活动真可谓万紫千红总是春,形散而神聚,使大家对元认知课题研究又往前迈了一大步,有了质的飞跃。

③改革方法,打造课题研究的品牌。

一、打造教科研之夜。我们把每周四晚上命名为“教科研之夜”,让教师有了一块完全属于课题研究的时空,利用教科研之夜的时间,由曹志林主任统一安排,语、数教研组长协作或去图书室阅读有关书籍,或召开学术沙龙,或说课评课,或师徒交流,或论文宣讲等等,早安排,早准备,有记录,有考勤,有实效。

二、打造专家效应。请进来,走出去,学校让一些中青年骨干教师外出听课,回来谈收获,把课题研究随课改主流前进;又请进专家来校作讲座,特别是专门请了南京师范大学的谭顶良教授专程来校作元认知讲座,使广大教师对元认知有了更透彻的认识。

三、打造课题研究书刊。每月末每位教师上交一篇课题研究论文或教学案例随想,对所交文章进行评比,择优印发《延陵教研》的月刊,提高了教师进行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将元认知研究成果汇编成《学会学习》一书。

④改革渠道,发展课题研究的阵地。

争取家庭、社会配合,培养学生元认知能力。影响学习元认知能力的环境因素还包括社会文化价值观、家庭养育态度和方式以及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等。因而,培养学生短文分析中的元认知能力,也需要得到家庭、社会的配合。我们专门召开了学生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实验课题的内容、目的,希望家长能积极配合,在家中注意培养学生短文分析中的元认知能力。同时我们也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得到社区单位的大力支持。

四、实验的效果及分析

(一)学生方面

1、实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对四(1)班学生实验前后的数据显示: 实验人数:45人

明确学什么 知道怎样学 合理评价自己

实验前 23 8 7

实验后 43 38 3

5数据证明:对学生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元认知能力培养,其产生的效果明显高于“自然状态”下的能力培养。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形成对学生的潜能开发很有意义,学生逐步从“学会”转为“会学”;自学能力明显增强,个性特长也得到充分发挥。

2、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习惯。

由于学生是有计划地学习,再加自己有了一定的监控能力,并从学习中获得了一定的乐趣和欢乐,因而自我学习的习惯也就养成了。

3、实验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

实验使学生养成了“自控”能力,使心灵不断充实、完美,达到了自律的最高境界。通过动机、情绪、意志、自控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心灵不断得到净化,抗挫折的能力不断增强,战胜困难的毅力得到磨练,自控教育让学生懂得了丰硕的果实,要用自己的汗水与勤奋去获取。学生通过一系列元认知能力的培养,心理素质、思想行为不断提高,学生学习自觉性高、抗干扰能力强,成了自己的主人。

4、实验树立了学生的自我意识。

首先是认识自我,对自己的性格、气质、兴趣、能力等有了中肯的认识,知道自己的不足与长处,从而扬长避短。其次是悦纳自我,实现自我的价值,树立自信。再次是反思自我。

(二)教师方面

1、实验使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提高

为了使实验取得成效,我校教师要学习科研理论,不断反思,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在实验中也使自己的水平和能力不断提高。自控教育的过程也成为教师不断更新知识,不断创新的过程。

2、实验使教师的教育观念得到转变。

本课题研究,教师的教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理解,发展学生的个性,学生得到主动,学得科学,学得快乐,教师教得轻松,教得灵活。

3、实验使教师的教学方法得到优化。

实验变“教师言”为“学生学”,课堂上七嘴八舌,众说纷纭,再不是从前那种冷冷清清,教师一言堂了。学生成了学生的主人,与他人共同讨论,其乐融融。

4、实验使教师的科研能力得到增强。

针对本课题,广大教师在不断学习思考,实践过程中,科研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针对新问题,采取新策略,探讨新方法,增强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

5、实验使教师的教学成果辉煌灿烂。

通过实验,促进了教师教学成果的提升,元认知获奖论文总计52篇,拔尖人才人数达12人,各年级评优获得喜人成绩,其中市级获奖两节,片级获奖三节。

五、课题研究的反思

(一)“培养元认知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学力”是新课程的需要。

课题研究多方面与新课标相吻合,成了推进新课标的好渠道,通过课题研究,培养出自主、和谐、充满个性的课堂氛围,正是新课标所倡导的。

(二)“培养元认知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学力”是信息化社会的需要。

课题研究促进学生学习会计划,学会反思乃至学会学习,这正是信息化社会所需要的,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需要。

(三)“培养元认知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学力”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课题研究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学力,很好地把知识和能力联系起来,极大地推进了素质教育的发展,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基本能力,其中学力是其中之一。

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性学力结题报告 篇2

一、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 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能力。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自我意识是指人意识到自己的存在, 意识到自己的思维和行动的目的、计划及效果。它能对人的认识活动起自我定向、调节等作用。成功的教学不是灌输, 不是强制, 不是把学生的头脑当成装知识的容器, 更不是看教师讲得津津有味, 而是通过各种途径强化学生的自我意识。首先, 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 积极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 尊重信任学生, 使学生树立主体意识、自主意识, 摈弃“等、靠、要”的依赖思想, 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当学生提出的问题“简单”或“离谱”时, 教师要耐心倾听、鼓励, 消除学生的忧虑。其次, 教师应以问题为主线设计教学过程, 创设问题情境, 让学生在一次次“生疑—释疑”中螺旋式发展自我意识。教师可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布“疑阵”, 使学生进入“愤”“悱”状态, 自主提出问题。如教学《小数除整数》中的“3.5×5”时, 并先让学生计算35×5, 再把35改成3.5。学生便问:“这道题是小数乘整数, 它的意义是什么?”“怎样计算小数乘整数呢?”“积有小数点吗?”这些问题真实地反映了学生的认知需求, 教师若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探索, 有的放矢, 就能事半功倍, 使学生能学有所获。

二、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自我监控能力。

自我监控指个体主动分析自己的心理与行为, 调整自己的动机与行为, 以达到预期目标的自我实现的过程。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 人的需要可分为基本需要、心理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三个层次。小学生也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当学生解决问题遇到障碍时, 教师可用“期待法”, 引导学生逐步调节自己的心理、行为。第一, 引导学生正确地把握思维的起点与方向。遇到问题不盲目动手, 先对问题的条件、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审视, 再根据条件和问题分析从哪些方向入手, 确定解决问题的途径。第二, 引导学生自觉地对思维活动策略进行监控, 将采用的策略与目标进行对照, 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在分析比较中寻求最佳方案。第三, 引导学生对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心理、行为活动的结果进行评价, 确定是否需要调整、改进。比如学生用数方格的方法得出三角形的面积后, 教师问:“如果要知道一块很大的三角形地的面积, 怎么办?”学生有的说:“要把三角形转化成以前学过的图形。”有的说:“用我们手中的三角形纸片、直尺和剪刀等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这些回答说明学生已经正确把握了解决问题的途径。接着, 教师引导学生剪一剪, 拼一拼。大多数学生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出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 当发觉到拼成三角形不能解决问题时, 他们就自己调整思路, 重点关注拼成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并解决问题。

三、让学生自主反思过程, 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

反思是指主体自觉地对自身的认识活动进行回顾, 思考、总结。反思能促进元认知能力的提高。因此, 让学生掌握反思的方法, 养成反思的习惯是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自我调节等元认知能力的重要途径。反思可以是对解决数学问题中局部过程的反思, 也可以是对整体学习过程 (一般指一节课以上) 的反思。引导学生对一节课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 可以从学习内容入手。如:“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掌握了哪些知识?”可以对学习策略进行反思。如:“这节课我们学到了哪些思考问题或实验操作的方法?其中哪些方法较合理, 哪些方法较科学?”还可以引导学生从经验和教训方面进行反思。如:“你遇到数学问题, 是独立思考, 还是等待老师讲解?”“你在学习中有什么优点和缺点?”“哪些方面记忆最深刻?”反思, 能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能力, 促使学生不断地完善自我, 提高自我, 发展自我。

四、让学生通过新旧知识迁移, 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能力。

数学概念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许多新概念建立在已有旧概念的基础上。在概念的引入环节, 利用学生已有的旧概念引申、推导出新概念, 可以强化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帮助学生建立概念体系, 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是系统的、完整的。而元认知知识包含对认知材料的认识, 如知道自己所获得的信息可能是结构良好的或结构不良的。所以, 由旧概念引入新概念, 帮助学生建立概念体系, 可以使他们对自己所学的知识产生结构良好的认识 (元认知知识中对认知材料的认识) , 从而丰富了学生的元认知知识。元认知知识中还包含关于策略的知识, 它是指学生认识到的进行认知活动存在的策略、方法, 各种策略的优缺点、应用条件, 以及解决不同的认知任务的最佳策略等。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关于迁移, 古代人们就已经相当提倡, 像“举一反三”、“由此及彼”等。所以, 迁移也是一种学习方法, 属于元认知策略知识范畴。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有意使学生产生迁移, 从而丰富学生的元认知策略知识。教师在概念的引入环节就可以通过促进新旧知识的迁移来培养学生元认知能力。例如, 学习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概念时, 可以由四边形引入, 形成一个小的概念体系, 四边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这样, 学生不仅对自己的认知结构产生了良好的认识, 而且产生了新旧概念的迁移, 丰富了学生元认知知识。教师在概念教学的引入环节通过复习旧概念来引入新概念, 促进了新旧知识的迁移, 丰富了学生的元认知知识。

五、让学生通过学生试误, 来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试误学习理论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桑代克 (Thormdike, E.L.1874—1949) 建立的, 他在“猫的迷箱”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试误学习理论, 他认为, “学习即联结, 心即人的联结系统”, “学习是结合, 人之所以长于学习, 即因他形成这许多结合, 这种联结是直接的、无中介的, 是在反复的尝试 (不断摒弃错误反应, 保留正确反应) 中所形成的”。学习者对同一刺激情境可能会作出多种多样的反应。当某一反应不能产生满意的效果时, 就会作出其他反应, 直到有一种反应最终导致满意的效果为止。学习者的学习之所以成功, 原因便在于此, 即通过试误, 人们可以知道“此路不通”, 从而另觅新途。小学生在数学概念形成的学习中, 常常有“误入歧途”的情况, 根据试误学习理论, 教师可以有意识地适当允许他们在“歧途”上行走, 然后再巧妙地引导他们发现自己的方法的错误, 这样学生就会明白。这个方法对于学习这个概念是行不通的, 产生了失败的体验 (元认知体验) , 然后考虑其他方法, 直到得出最佳策略为止。元认知策略知识中包含对解决问题的各种策略优缺点、应用条件的认识, 以及解决不同的认知任务的最佳策略, 所以, 教师有意让学生尝试错误, 也可以丰富学生的元认知策略知识。

例如下面这个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教学的片段:

师:刚才大家通过学习, 知道了周长的意思, 周长是有长短的。请判断一下这个长方形木框和这个正方形木框的周长哪一个长一些。 (出示两个木框)

生:长方形的周长长一些。

生:正方形的周长长一些。

生: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长。

师:现在有三种不同的意见, 谁能想出一个比较的方法来, 证明你的判断是对的, 让大家心服口服, 可以独立思考, 也可以同桌讨论。 (交流、反馈)

生:我想用一根绳子先“围”, 再量绳子的长度。

生:我想把长方形和正方形木框像自行车轮子一样“滚”一圈, 再量长度。

生:我想把这两个木框分别“拆”开, 接下来, 再量长度。

生:我想先量出它们边的长度, 再“算”出它们的周长, 再比较。

(学生对于一个问题产生多种解决方法)

师:大家想到的方法, 都可以求出这两个木框的周长, 也能比较出它们的长短。 (先对学生方法给予肯定, 接着设置问题) 如果要求一个长方形游泳池的周长, 用哪一种方法比较准确, 比较方便呢?

(生思考)

生:用“滚”、“拆”的方法行不通, “围”的方法太麻烦, 还是“算”的方法最方便。 (学生丰富了元认知策略知识)

师:“围”、“滚”、“拆”的方法有时有局限性, 算的方法最准确、最方便。

这个教学片段是为了寻找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学生对如何比较长、正方形木框的周长提供了不同的方法, 当然学生可以想出这么多解决方法是值得肯定的, 但其中有一些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复杂性 (元认知策略知识) 。这时, 教师没有直接指出这一点, 而是先对这些方法给予肯定, 接着提问:“如果要求一个长方形泳池的周长, 用哪一种方法比较准确, 比较方便呢?”使学生尝试错误, 发现一些方法的弊端, 确定解决这种问题的最适当办法, 丰富了学生的元认知策略知识。

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性学力结题报告 篇3

关键词:英语解题能力;元认知能力;培养;自主学习

一、问题的提出

要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就要提高解题的思维技巧。也就是要通过教师的教,使学生学会学习,即教会学生拥有根据自己的特点确立、选择、改进和调试正确的学习策略的能力。这种能力在学习心理学中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元认知能力。实验证明在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元认知能力,对于达成有效的教学是有重大意义的。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元认知概念是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弗拉维尔(Flevell)于1976年首先提出的,他指出元认知是一个人所具有的关于自己思维活动和学习的认知和监控。实际上,元认知就是人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研究表明,在基础知识水平相同、学习能力不同的两类学生之间,造成他们学习能力差异的原因是元认知水平的不一致。在元认知能力和学习成绩的关系上,元认知水平越高,则其学业成绩越好。由此推理,如果帮助学生提高其元认知水平,则可以使其成为一个成功的学习者,其学习能力、解题思维技能必定也会有所提高。

三、元认知能力的培养

1.自我提问、自我反思法

学会自我提问是元认知能力培养的重要举措。自我反思法就是让学生在难题、错题及一切问题前提高自我观察能力、自我监控能力以及自我评价能力,不断地促进学生自我反省及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笔者自从从事英语教育以来,要求并监督学生对错题进行反思,即写出正确做题的思路。很明显,认真进行反思的学生解题能力自然而然就慢慢提高了。

2.知识传授、授之以渔法

古人云:“授人以鱼,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不尽”。英语知识无穷无尽,花多少时间才能给学生教完?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达到不需多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知识传授法就是不同于以上训练的另一种方法。它主要是通过传授学习理论的有关知识,特别是关于元认知的知识,使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到元认知在学习中的重要性,自觉地将元认知运用于学习中,转化成为适用于自己的学习策略来提高自我学习效果。

四、解题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实现提高英语解题思维技能的目标

1.分析能力——即将复杂信息分解为不同的组成部分以便于识别和分类的能力

做每一道英语题目,都应该有分析的能力,例如英语阅读理解分析,翻譯句子分析,写作分析。而说到底,就是要加强句子分析能力。所以对教师来说,提高学生长难句分析理解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工作环节。学生平时背了不少英语单词和短语,但遇到长句时,就茫然不知所云了,主要原因是对句子结构分析不透,找不出句子的主干,分不清分句间的关系。有些题目,语句较长,看上去复杂,但结构并不复杂,学生对这类句子的理解,关键在于掌握一定的技巧,形成连贯的语义理解。其基本应对策略是“抓主干”(主、谓、宾),“把握重心”(中心词句),再对枝叶部分(从句及其他修饰成分)或并列结构进行理解。

2.有重点地浏览、抓关键词能力——挑选出相关或重要的信息而不会被无关和次要的信息所迷惑的能力

不少学生拿到题目后喜欢看到一半便自以为是写上答案。但现在的题目往往陷阱较多,如果不仔细研究题目,错误率还是比较高的。所以学生应该有抓重点浏览题目,抓关键词的习惯,不能盲目答题。

3.比较性分析能力——从几个选项中选出正确选项和比较信息做出正确选择的能力

这一点在做单项选择题时体现得尤为突出。学生答题时,一定要认真读题,排除干扰,不只看表面,要仔细分析整个句子所要表达的真正内容,对答案进行逐个筛选。例如下题:

She was going to arrive in Shenyang _______Tuesday,but she didn’t reach Jinzhou ____ Wednesday.

A. on, on B. on, before C. on, after D. on, until

有些同学一看题目就立刻选A做答案,其实只要我们前后比较分析一下,就不难看出后半句是not…until句式,所以此题答案应选D。

4.归纳能力——按照属性,如英语语法规则,不同词性或各种句型等,具有辨别和归纳新信息的能力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规律和教育心理学的建构主义理论,只有对所学知识经常复习巩固,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对所学内容进行信息加工、建构,才能真正地掌握知识技能,并灵活运用到各类题目中。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必须具有自主归纳、总结的能力。

5.高级认知能力——把复杂的信息整合到已有的认知结构和长时记忆的能力

这一点在做完形填空时运用特别多。完形填空类考题是中学生比较难掌握的题型,它既考查学生的语法、词法、句法、习惯用法等英语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又考查学生对短文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所以这种题型综合性较强,因而难度较大。要求学生不但要有娴熟扎实的基本技能,还需要进行逻辑判断及推理,对题目信息进行整合、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平时多锻炼学生的高级认知能力。

6.敏锐洞察能力——弄清认知结构间的区别(包括新旧信息)和避免混淆或重复的能力

敏锐、迅速、准确地抓住重点是做英语题目的关键。有的学生做题不会动脑,缺少洞察力。不会考虑为什么会出这个题目,此题的考点是什么,是语法现象、某一句型词组还是词性的问题?很多学生觉得做选择题简单,但是做改错题就有点无从下手了,原因就是看不出错误。提高洞察能力需要有坚实的英语基础,还得加上平时的磨炼。

7.容忍能力——监控、改进思维和应付模糊或不清的信息而不会感到挫败的能力

在语言学习的听、说、读、写活动中,学生会不可避免地碰到不确定的或者有疑惑的现象。面对这些问题或自己的错误,有些学生能保持一种容忍的心态,并且克服困难完成学习任务。反之,有些人则感到焦虑、不安和烦恼,学习会显得越来越挫败。

鼓励学生使用这些以及其他一些技能去解决新问题或者检测是否有犯错误的地方,这样会有助于学生成为独立的学习者。

随着元认知理论研究的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学生学习能力的强弱、学习效率的高低与其元认知能力密切相关。这就给英语教师以启示,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元认知能力,加强解题的思维技能。实践证明,具备一定元认知能力的学生能自主地、有效地学习,并能主动提高自己的解题水平。掌握元认知学习策略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从学习者的内在作用的发挥来提高学习者的综合素质,是促进英语解题能力乃至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发展的很好的尝试。

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性学力结题报告 篇4

【关键词】元认知监控学习能力 高中通用技术课程 课堂教学

当今时代,我们应当树立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和构建学习化社会的教育教学理念,而学习个体进行自主学习及终身学习的基础是元认知监控学习能力。元认知监控学习能力,是学生实施自主学习行为的基础和重要条件,是要求学生对为什么学,能否学,学什么,怎么学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突出表现在学生对学习的自我计划、自我调整、自我指导、自我强化上。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正是为了提升学生素养,将学生培养成为掌握基本科学常识及通用技术的人才而开设的。在通用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元认知监控学习能力,为学生的个体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这同样也是有益于整个中华民族的大事。

一、培养学生元认知监控学习能力的具体步骤

(一)教学活动开始阶段

在学习活动之前,教师应当要求学生能够做好学习准备,要求学生学会规划有己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也应当逐渐放手,由学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和规划学习时间。可以说,学生自主设置学习目标是自主学习者所具有的一个重要特征。在通用技术课程教学的某一主题学习或某一单位时间的学习中,教师应当在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方面加大力度,这个目标可以是认知学习的知识、技能、方法方面的,也可以是体验性、实践性学习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例如:在教授《生活与流程》这一教学模块之前,教师应当通过几个事例促使学生明确流程对生活的重要性,从内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确立自我学习目标。这样学生在接下来的教学环节中就会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并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同学习目标进行比对,衡量自己的学习效果。

(二)教学活动进行阶段

在通用技术课程学习活动过程中,教师应要求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学习、学习状态、学习行为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审视,自我调节,即通过观察和监视对学习进展情况和学习方向进行及时调整,使之不偏离原定的学习目标。教师可以建议学生对学习进展情况及时、准确、常规性的自我记录。通过对每一阶段学习结果的审视,不断反思学习过程与方法,学习结果与目标之间的差距来调整计划、策略,并利用和创造条件实现原预定的学习目标。

(三)教学过程结束阶段

在学习过程结束之后,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自我归因和自我补救是提高元认知监控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学生在回顾学习计划及其实施过程的基础上,对学习结果与目标进行自检自查,找出差距与不足,并对所学习的知识进行系统、全面的精练与概括;同时也对自身在认识提高、技能掌握、情感态度价值观变化等方面的总结。通过这一总结,学生对自身学习情况作出恰当评判,并根据评估的结果进行反思,为后续学习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二、培养学生元认知监控学习能力的几个策略

(一)积极转变教育教学理念

元认知监控学习能力是自主学习的基础,是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必备条件,而教师只有积极转变旧的教育教学理念,构建高中通用技术自主学习课堂模式,才有可能促使学生积极提升自己的元认知监控学习能力,进而培养出具有自我学习能力的人才。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促进者、反思研究者。教师应当适度的帮助学生学习,而非代替学生学习;最佳角度启发学生,而非压制学生;充分地相信和鼓励学生,而非漠视和怀疑学生。教师要充分发挥通用技术课程资源,研究教法、导法,努力提高学生效能感,促进学生进行自律、自导、自控式学习,形成良好师生关系,唤醒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二)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教师对学生元认知监控学习能力的培养,还主要通过培养学生自我效能感来实现。自我效能感是学生对自己是否有完成某项任务的能力的感知,它使学生关注自身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有效性,是学生进行元认知监控学习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变量。教师可以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采用以下方式对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进行培养:例如,教师可以在完成相应的教学模块后设计难度相当,需要一定策略的试题(题量不要过多),学生答完题后,教师让学生先估计自己在测验中可能得的分数,并对这个分数不太确定则加一分,比较肯定则不加减分数,非常肯定则加一分,这次测验的最后成绩就是原始分加入对自我判断的分数。这样训练几周后,学生对自我的判断会越来越准确,对于最后形成学生元认知监控性学习的习惯十分有效。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流程的设计与管理中来,如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时,可以放手由学生对小组活动进行自我管理。

(三)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学生在通用技术课堂学习中参与的主动性以及参与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因此教师要在通用技术教学过程中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巧妙设置情境问题,形成一定的的课堂竞争,使学生始终沉浸在对问题探索之中,获得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表现的实践机会,即给他们一个寻找答案的充分机会,这一点对培养学生的元认知监控学习能力特别重要。

三、结束语

新课程改革倡导一种新的学习理念,让大家通过协商来共生、共建一种自主、科学、开放的学习方式,力求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在更广阔的时空和更轻松的氛围中进行自主学习。高中通用技术是一门素质教育课程,教师应当努力在这一教学平台上,采用各种有效教学策略及手段,积极培养学生的元认知监控学习能力,帮助和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履行自己的教育职责,为国家提供更多高素质的人才,实现高中教育的根本目标而做出积极的努力和探索。

参考文献:

[1]息中平,刘朝晖.挑战与应答—20世纪的教育目的观[M].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

上一篇:教师党员党性自我分析下一篇:工资介绍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