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计划表

2024-06-29

初中语文阅读计划表(共10篇)

初中语文阅读计划表 篇1

一、搞好语文阅读教学的意义

阅读教学是我校本学期教学教研的重点工作。阅读能力是学生能力的重要体现。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对提高学生包括人文素养在内的综合素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转变教学观念,搞好阅读教学,对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拓

宽学生的思路、提升学生的境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进而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

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施及安排

(一)、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得有一桶水。”教师是搞好阅读教学的主导因素,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是搞好语文阅读教学、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的基本

保证。

1、教师要积极学习语文新课程标准和语文教学法,深入研究教材,不断提高

理论水平;要虚心学习借鉴外地学校语文教学改革和语文阅读教学的先进经验,深入研究文章写作的技巧和阅读的要领,扎扎实实地上好语文阅读课,搞好语文

课堂教学,抓好学生的课外阅读,在培养学生能力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上多下工

夫。

2、教师要广泛阅读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及其他文章精品,坚持写读书摘记、读书体会和“下水作文”,体会写作的甘苦,积累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阅读经验、写作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和听说读写能力,增强阅读指导和写作指导的科学性。

(二)、充分发挥作用。

1、认真开设好语文阅读课,扩大学生的阅读量。要充分利用好学校的图书

室和阅览室,保证学生有图书可以借阅,有一定数量的报刊可供学生阅览。学生

要及时做好读书笔记,丰富读书积累。(读书笔记的内容可以是名言警句、精美

语段摘抄,内容摘要,也可以写自己的读书感受、心得体会等),教师要认真组

织好学生的读书阅览活动,要在读书方法上给学生以具体的指导。

2、要认真组织并开展好中学生课外名著阅读活动、读书报告活动和读书阅

览活动。⑪要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每学期保证让学生把教材中开列的2——3

部名著阅读好,还要让学生阅读一定数量的报刊。(除学校阅览室保证要有足够

数量的报刊供学生阅读外,还要发动学生自觉自愿地订阅一些报刊)。②要发动

学生自觉自愿地贡献出自己购置或家藏的图书,建立班级图书角,供学生相互借

阅。③要通过开展读书报告活动、阅读知识竞赛活动、读书笔记展评等活动,来

促进中学生课外名著阅读活动和读书阅览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3、要进一步加强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积极改进阅读教学的方式和

方法,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认真贯彻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认真贯彻落实语文课程标准6——9年级学段阅读教学的目标要求。阅读教学研究要根据语文、英语课程标准6——9年级学段阅读教学的目标要求,分年级段(六、七、八、九4个年级段)、分类型(精读课文、略

读课文)、按文体特点(即文章的体裁特点,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

文、小说、散文、诗歌、戏剧、文言文等)进行阅读教学研究和课例研究。

阅读教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①阅读教学如何贯彻落实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

理念、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的目标要求。②阅读教学中如何组

织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③阅读教学如何进行扩展阅读和大

量阅读的实验。④研究针对不同类型、不同文体特点的课文所采用的课堂教学模

式和教学方法。⑤阅读能力都包括哪些要素?阅读教学的重点是什么?⑥阅读教

学中如何强化训练以达到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⑦阅读教学中如何进

行读书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并掌握精读、略读、浏览的读书方法。⑧精

读、略读、浏览三种读书方法各有什么特点?其目标要求是什么?在阅读教学中

如何指导和训练学生逐步学会和掌握这三种读书方法。⑨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操作

运用“四步精读法”和洋思中学“先学后教”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⑩阅

读教学要认真学习借鉴先进的教改经验和教学方法,积极探索语文阅读规律,改

进课堂教学方法,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

率。

三.阅读计划六年级】上学期补读小学阶段尚未读过的童话、寓言和故

事,如《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以及各类

故事等,有条件时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报刊杂志;下学期阅读《繁星·春水》、《爱的教育》∥《西游记》等。

七年级】上学期阅读《鲁滨逊漂流记》、《格列佛游记》∥《水浒传》;下学期阅读《朝花夕拾》、《童年》∥《骆驼祥子》等。

八年级】上学期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名人传》;下学期结合总复习训

练,让学生广泛接触各类优秀作品。尤其是当代优秀文学作品、科普科幻读物和

政治、历史、文化各类读物贯穿于各年段阅读活动去。

初中生课外阅读计划

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课外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第二课堂越来越引起大家的关注,但初中生的语文课外阅读现状实在令人担忧。特别是农村学校学生,存

在的主要问题是面窄、时间短、量少、不得法。60%多学生喜欢看卡通、漫画、言情、武侠小说,超过了其他类型的人数,文学名著除了课本上讲到的外知之甚

少,而阅读科技类书籍及报刊杂志的学生更是少之又少。中学生每天阅读时间少

得可怜,42%的学生平均每周阅读2小时以上,25%的学生平均每周阅读1

个半小时以上,28%的学生平均每周阅读l小时,甚至还有15%的学生每周阅

读时间不足1小时。对于鲁迅、冰心、老舍、曹雪芹、吴承恩、施耐庵、安徒生、格林这几位作家的作品,阅读过的学生所占的比例较高,但我们了解到,其实,对于这些名家,他们也仅仅看过少量的几篇文章,根本谈不上深入的了解。此外,对于一些外国作家,却只有少部分学生阅读过。可见,学生的阅读面较为狭窄,阅读的深度也不够。因此,如果语文教师在注重课内阅读的同时还不加强课外阅

读的引导、督促、指导工作,那么,语文教学只会走向死角,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也只是一纸空文。

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开阔学生视野,发展

学生智力并形成学习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课堂教学和教科书固然重要,但

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内容上传授的知识都是很有限的,它们的任务主要也只能是起

示范和引导作用,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来自大量的、有效的课

外阅读。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

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课外阅读,在学生面前展现了一个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奇妙世界。它指导学生认识人生,热爱生活;它召唤学生张开思考的风帆,在书海中遨游;它启迪学生仰以察古,俯以观今,寻求信仰的力量、精神的支柱;它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发展个性,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语文新课程

标准解读》:“初中生要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

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可见,课外阅读举足轻

重。

那么,如何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以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呢?

一.保证阅读时间养成良好习惯

叶圣陶先生作过的一个估算:初中学生一个钟头可以阅读一万字,即使费点

心思的,一个钟头也可以阅读5000字,一本大约10万字的书,每天只读一个钟

头,20天就可以读完,一年可以读18本,中学三年可以读54本,再加上两个

假期,以八个星期算,每天读三个钟头,三年又可以读24本,总共78本,78000000

字。这样我们不仅能完成上面所列的阅读内容,还有时间反复咀嚼精华,不断深

化。所以“只要坚持不懈,成绩是很可观的”。虽然我们没有叶先生所讲的那样

充足时间,但我们可以让学生保证每天30分钟读书,为了不让这一点流于形式,要求学生们每天阅读课外书不少于2000字,作不少于200字的读书笔记,摘录

你认为写得好的精彩语段、章节,并让家长、同学监督签字。“学生并非不愿读

书,也并非真的没有时间”。如果合理利用时间,确实对学生良好阅读状态的保

证,阅读氛围的形成,对培养阅读兴趣及学生之间的交流探讨,对课外阅读的带

动都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选择适当读物提高阅读质量

语文课外读物的选择必须符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必须与学生的文化层

次、思想水平相适应,必须适应学生的发展需要和时代的发展。回首人类文坛,群星闪耀,文学作品浩如烟海;审视当今出版物,鱼目混杂,美丑同在。怎样从

这既多又杂的作品中,选出品位高、质量好的书,使学生获得有益的知识营养和

精神食粮呢?

刚刚由小学升入初中的学生仍爱幻想,这就意味着他们仍爱读带幻想的故

事,如童话、科幻小说等,好奇又是他们的一大天性,因此可推荐他们读一些探

险和探秘的故事;此阶段,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还可读一些具体形象的故事、寓言等。初二年级,学生们的思维已开始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想发展,特别是初二年级下学期及初三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已占较大比例,学生的审美

情趣,审美水准已有较大发展,对事物的认识水平也有较大提高。此阶段推荐学

生阅读一些千古传诵的经典美文,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

素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

现将初中阶段的课外阅读内容指导列表作一参考:

年级课内名著导读课外读物推荐

初一年级(上)《爱的教育》《伊索寓言》《繁星》《春水》寓言、民间故事培养阅读兴趣与能力

初一年级(下)《童年》《昆虫记》《鲁滨逊漂流记》《哈利波特》等

激发丰富想象力

在上课的过程中,结合教学,向学生推荐与课文有关的文章或书籍,如教《从

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时,就让学生看鲁迅的《朝花夕拾》;上《音乐巨人贝

多芬》时,推荐他们阅读《名人传》,教《荒岛余生》时,让他们阅读《鲁滨逊

漂流记》等等。这样学生从这些书中扩大了眼界,增长了知识,也加深了对课文

内容的理解,尝到了课外阅读的甜头,就主动找书阅读了,有时候不要老师去介

绍,他们就能把有关课文的章节内容了解得清清楚楚。

为了让学生感受时代气息,便于近距离赏析模仿,可以推荐他们阅读的期刊

杂志,如:《读者》、《青年文摘》、《小小说选刊》等。

不得不引起语文教师重视的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形式,以丰富的内容体现出得天独厚的优势,作为

教师更应该引导学生在紧跟时代脚步的同时,提高自身修养,在时尚开放的网络

文化中汲取营养,在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中健康成长。

三.指导阅读方法争取最佳效果

读思结合,特别是集体之间的交流探讨,对于阅读内容的深入,阅读氛围的营造,阅读习惯的养成都起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放声读,将书面语言转化成口头

语言,这是最普通,也是用得最多的一种组织形式。因其方便灵活,自主性强,深受师生欢迎。但初中学生(特别是初一学生)自觉性不太高,如对这一方式把

握不好,容易流于形式,学生读书只是应差事,导致学生对所读材料缺乏深入的思考,“读而不思则罔”。所以读与思相结合,也就是能对所读书的思想内容有所感悟。我们经常利用语文阅读课或实践活

动课让同学们把前一段时间阅读完的作品就其“怎样写的”各抒己见,可以是一

部作品的不同方面,如《格列佛游记》的大胆想象,幽默的语言,对当时社会和

人类自己的反讽批判,也可以是不同作品的同一方面,如通过比较《围城》和《骆驼祥子》体会钱钟书和老舍的不同语言风格;通过读《名人传》《童年》谈谈怎样做人等。

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与作者、文本与生活之间实现着多种视界的融通,因此,要鼓励学生随时记下“智慧的火花”。一批注摘抄。这基本是与阅读同步完成的,可不要小瞧这些小笔墨,它往往是探寻某个关键问题的钥匙,是发现知识宝藏的洞口,是大彻大悟的前奏。至于摘抄,可建议学生准备阅读记录本以便识记和整理,书读得越多,摘抄也越多,老师可以每星期检查一次,养成习惯就好了。二是写读后感。读完一本书,总有自己的想法,鼓励学生把这些想法及时地有意识地记下来,就是读后感。这是批注摘抄的深入和细化,是实现学生与文本、学生与作者之间的对话。三是对作品进行再创造:仿写、续写、改写、扩写、缩写、故事新编„„我们每学期利用作文课至少安排三到五次这种专项训练,既可以展示阅读效果,又能调动同学们进一步的阅读积极性。如指导学生把《泰戈尔诗选》中的一些小诗改成散文,仿《朝花夕拾》中的文章写家乡的风土人情,想象自己就是小说中的主人公,续写一段故事,故事新编有《阿廖沙来到我们中间》、《新西游记》、„„在各种类型的写作中,学生既丰富了原作品又加深了自己的理解。对原作的再创造使他们不自觉的模仿原作的语言风格、叙事技巧,潜移默化地领悟了阅读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反过来由于亲身体验了写作的甘苦,才更易于感悟语言大师们驾驭文字的高妙。

四.实施多元评价促进阅读理解

教师每周一次适当地检查学生的阅读记录本,形成评优奖励的制度。在课外阅读组织指导中,也可尝试让学生自己选择阅读伙伴,并组建课外阅读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开展阅读或交流,并进行多种形式的评比,以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这种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的竞赛,不仅引发同学们的良性竞争,还有利于同组成员间的相互鼓励,维持对课外阅读的长久兴趣。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我们知道,只有尽量为学生提供展示他们阅读成果的舞台,让他们有一种成就感,才能更好激励学生多读书。因此,我们常常开展“手抄报比赛”“古诗朗诵擂台赛”“优秀读书笔记展评”“读书征文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在活动中树立自信,培养兴趣。

初中语文阅读计划表 篇2

关键词:阅读习惯,阅读感悟,创新思维,阅读计划,趣味教学,阅读热情

众所周知,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版块,阅读可以增长学生的知识,扩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新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阅读的重要性,所以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那么,如何对学生进行阅读教学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

一、教师应该着重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其阅读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般学生对其感兴趣的事情都能够自觉地投入进去。而在语文教学中,首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笔者经常依据不同班级的不同学生,结合所讲授教材,运用多种多样的授课方式来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让学生喜爱读书,把读书当成一种享受。比如,在授课时,我们经常设计多种教具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乐中学,既深刻学习了课文,又提升了学习兴趣。比如,在讲《核舟记》时,笔者就把自己刻好的一枚核桃带进了课堂,并把本文做成了动画,双管齐下,让学生们兴致盎然的学习,产生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师在课堂上运用趣味教学法,让学生参与到阅读中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学习起来往往具有不可思议的效果。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运用有趣的方式教学。除了要持之以恒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外,笔者在阅读教学和课外阅读中,还注意让学生在快乐中体验阅读,比如歌曲大联唱、歇后语大比拼、我来出谜语、口诀编编看等,多种多样的形式让学生的阅读兴趣大增。今年暑期,我让学生阅读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在留作业之前,我用多媒体对这本书进行了总体的评价,并请他们跟我一块儿欣赏了开篇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恢弘的气势让学生们很震撼。话题一转,笔者又指出,这是一部雅俗共享的巨著,里面也有一些诙谐的歇后语,如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等。经过这三个兴趣激发的环节,学生对这部书已经是迫切想读了。开学后,学生不但积累了几十条歇后语,而且还专门开了一场“三国故事会”,比一比谁读得最好,讲得最精彩,起到了非常好的阅读效果。

二、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学,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这一活动的主体,必然要发挥主体的能动作用。作为教师,我们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鼓励学生自学。阅读作为语文学习的一贯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也不例外。阅读教学中,也要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以学生自学阅读为主,老师加以引导,通过学生自己阅读、自己思考,努力去解决问题。教师要帮助学生选择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教导他们阅读的方法,通过激发他们自学阅读的兴趣,并最终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做为教师不要操之过急,要指导学生坚持阅读,在阅读的同时学会思考,学会自己发现问题,有不明白的可以查阅相关的工具书或者和老师去探讨,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探究和解决问题。由于学生通过自己努力去解决了问题,所以他们就会产生一种成就感,并且能更好地感悟作者写作时的情感,长此以往下去,学生必然会充满阅读的激情,并最终养成自学阅读的良好习惯。

三、教师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启迪学生的阅读感悟

良好的作品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操,可以洗涤学生的心灵。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与作者的情感结合在一起,相互交融,并最终感悟作者的创作意境和情感呢?这是我们语文教师必须关注和重视的问题。首先我们必须要引导学生学会在阅读的同时去思考,论语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考是获取知识的原动力,只有通过思考,学生才能更好地体会作者的写作情感和创作意境。其次我们教师还要启迪学生在阅读中进行感悟,在阅读过程中,对作者优美的语言和丰富情感进行赏析,通过对作者意境的把握做出自己的感悟。阅读教学就是使学生在阅读中思考、讨论、反复体验、不断理解、受到启迪并最终感悟的过程。我们教师就要在阅读教学中教会学生学会思考的方式和方法,养成思考的习惯,并且最终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师要提倡学生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传统的、陈旧的阅读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教学的进程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教学模式必然呈现多元化和创新的模式,作为语文教学的一贯重要组成部分,阅读同样如此。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尝试,着重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阅读是学生学习的起点和基础,要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创新思维能力。作为语文教师,要要求学生反复阅读文章,同时认真思考,并且要认真做出阅读笔记,在笔记上作出自己欣赏的内容和自己的感想和评价,以及所发现的问题。对于弄不懂的问题,可以找同学进行讨论,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和探讨,解决问题,加深理解。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不但要进行指导,同时也要适当地参与进来,有目的的诱发和鼓励学生多向性的思维和多元性的讨论,提倡学生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五、教师要教育学生注重积累,学会制订阅读计划

提高学生阅读水平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个不断重复、不断积累的缓慢的过程。作为教师,我们要教育学生不要心急,要注重阅读的积累,通过不断的积累,最终达到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要想教育学生注重积累,我们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学会制订阅读计划,学生可以依据老师推荐的书籍和文章结合自己的兴趣,制订出详细的阅读计划,具体到周、月、学期等环节,比如我在这周要读什么书籍和文章,读多少,能掌握和理解多少,等等,然后到了周末、月末和期末对自己的计划完成情况进行检查,看自己完成了多少,如果没有完成,原因是什么,如何改进计划,等等。同时语文教师也要指导学生利用图书馆和网络等方式,通过这些方式收集自己需要的资料和书籍。一般来说,初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应该在260万字以上,并且每学年必须阅读最少三部名著。学生可以通过对计划的指定和完成的过程完成对阅读学习的积累过程,其实积累的过程本质上就是一个不断阅读、不断思索、不断掌握和不断收获的过程。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诵读、做笔记、记卡片、剪报刊、课外阅读和测试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积累和梳理,并最终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篇3

一、问题引导,默读静思

语文教学应当以语文为载体,通过文本语言,指向文本语境中的心灵,进而洞察作者的心灵,并引起自我的心灵感悟。读书必须调动多种感官才能产生最佳的效果,而手脑并动,读思结合,又是读书的最主要的方法。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对不懂的词语和问题在书上做好记号,并仔细推敲在指导学生领会文本的意旨时,要求他们针对一定的问题,仔细地、逐词逐句地、融会贯通地默读课文,通过圈画批注,细心研读文本,深入理解文本。教师要提醒学生边读边想:1.通过阅读文本,你明白了什么? 这是感知性的要求。 2.通过阅读文本,你想到了什么? 有什么收获? 这是体会性的要求。 3.通过阅读文本,你什么地方还不明白,产生了什么疑问? 这是批判性、创新性的要求。 通过问题导读,为学生创设一个宁静的环境,提供一个能阅读思考的时空,让孩子们的思维自由地徜徉在文字的海洋里,形成自己独特的感悟与理解。学生在默读时动动笔,圈圈、划划、点点、写写,手脑并动,读思结合,潜心会文,促进他们思想的生长和智慧的生成。 这是教师的分析讲解所无法达到的效果,也是各种“有声朗读”不可企及的境界,更是小组合作不能代替的学习方式。

阅读时,应大胆让学生去思考、去探究。当学生面对文章题目时,我们采用“激发学生已有相关知识”的策略,大胆让学生想象,请学生说出自己所知道的有关词语。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解放思想,解脱顾虑,敏于发现。作为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对于学生的想象和预测,无论价值大小,都予以肯定。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十分重要。记得一位身有残疾,曾对自己失去信心的加拿大小女孩,因老师的一句“我希望你是我的女儿”而激动不已,从此改变对人生的看法。如果我们更多的关注那些敢于大胆探究和想象的学生,势必会使这些学生体验到“发现”的乐趣。

二、以读为本,感悟语言

语文素养是课程标准的一个新的科学的概念,内涵十分丰富。它既包含语文能力又包含情感价值观。语文能力中的阅读能力,也不同于以往的以抽象概括为主的能力,而是包括语言的积累、语感的培养和思维的发展。阅读教学中,除了培养阅读能力,还有情感的熏陶、品德的修养和审美情趣的培养。所有这些都离不开悟,离不开用全部的心智去感受、理解、欣赏、评价文章中的人与事、景与物、情与思。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要学好语文,就必须提高悟性,悟性的高低往往决定着语文素养的高低。

悟,即悟心。悟,是要用心去获得某种感受,用脑去建立某种联系,用情去寻找某种共鸣,用意去探求某种规律。悟,根据其深浅,有感悟、参悟、顿悟之分。感悟,是建立在感觉基础之上的初步领悟;参悟,是在探究过程中对其规律的一种认知;顿悟,是在认识发生飞跃的瞬间所产生的茅塞顿开式的通透状态,它往往伴随着灵感的闪现。然而不管是哪一个层次的悟,都离不开阅读,离不开积累。

(一)自读自悟

宋代教育家朱熹说:“大凡读书,须是熟读熟读了则自然精读,精读后,理自见得。”学生通过朗读可以获得初步感受,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的课文老师可以以读代讲,学生可以以读代答。切实做到了在读中感知,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感悟,引人进入“得意者越乎语言,悟理者超于文字”的境界,真正显示了阅读课的本色。

(二)导读悟法

语文课就是要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锐感知力,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这一教学境界。我们小学阶段的课文中有童话故事、记叙文、说明文、小说、散文、诗歌等多种文体,如果学生能在课堂上习得不同文体的阅读方法,那么就为其进行课外阅读以及将来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手脑并用,彰显个性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始终是教育过程的主动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就要尽可能地在学习上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这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可以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彰显和发展。正确有效、科学合理地使用好学生的手,发挥好手的功能,让学生不拘一格动手操作,可以使他们不断地发现新问题。遇到不懂的词语,打开工具书后,发现词语的意思不一定是一个,怎么办?当然是联系上下文思考,让手脑并用,充分发挥作用。理解句子含义时,教会学生理解的步骤:1.解释句子的字面意思,特别是将句子中的难理解的词语揭示出来。2.联系上下文说出写作背景。3.体会作者为什么这么说。

四、爱学会学,归纳整理

教会学生系统整理知识的能力系统论的整体原理告诉我们,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语文教材以单元编排,每个单元都有其具体的教学要求和知识点。例如初中教材中的议论文知识点,分散于几个单元中进行教学,这就出现了一种情况:议论文的知识点在学生头脑中都是零散的,难以形成完整体系统。因此,只有教给学生系统整体知识,将分散于各单元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在头脑中形成议论文的整体概念,才能使学生真正具备阅读议论文的能力。 如先让学生弄清议论文三要素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使学生明晰三要素与议论文结构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弄清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分论点与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才能明白议论文的结构形式,再让学生明确议论文中论点提出的方法,让学生懂得论点的位置可放段首,也可放在段中、段末;论据则要让学生明确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的两大类; 论证方式可分为立论、驳论,分清立论是正面讲道理,多采用举例、讲道理,有时也采用比喻、正反对比论证,而驳论是驳斥错误、反动的观点,可分为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三种,多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归谬法。 这样,使分散于各单元的议论文知识点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整体印象。 在此基础上,学生自行将分散于各单元的记叙文、说明文知识点进行系统整理。

小学语文阅读计划 篇4

1、阅读时间:早晨7:00—7;30自由读。每周一节语文自习课为阅读指导课。语文教师做主题阅读的指导,指导学生读书方法,鼓励学生做读书笔记,自己解决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

2、阅读笔记:具体要求:低年级抄写好句好段,每学期不少于10篇;中年级以摘抄为主,兼顾练习写读后感,每学期不少于10篇;高年级以感想型为主,每学期不少于10篇。

3、背诵古诗:古诗背诵共计300首(选自《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篇目75篇》和《小学生古诗文诵读》)。阅读量一二年级两学期背诵古诗文50篇(段),三四年级50篇(段)。五年级六年级共60篇(段)(题目附后).

4、课外“亲子共读”各班积极协调家长,与孩子共读一本书。题目(附后)

5、阅读各年级配套的《课外阅读》课本。做好阅读辅导,写好阅读笔记。

二、主要措施:

1、设立班级图书角。鼓励学生将自己的课外书进行分享,成立班级图书角,再由班级里的图书管理员进行借阅管理。

2、建立班级诗歌墙。选择学生喜欢的古诗,用壁报的形式,列出来。每周更换一首。

3、确立校图书阅览安排表。

4、开设阅读指导课。采用故事会、诵读优美文章、读书沙龙等形式交流读书心得,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5、开展主题读书节活动。通过好书推荐、校园书市、读书征文、评选“读书之星”“书香家庭”等活动,让学生与好书交朋友。

6、推进亲子阅读。通过家长会,让家长明确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能积极配合教师督促学生开展课外阅读。鼓励家长与孩子共读一本书。

7、各班结合班级情况和新课标要求,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目,制定好班级读书计划,将课外阅读活动扎实有效开展。

三、推荐书目

附录1: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

初中阅读课教学计划 篇5

一、活动目的:

1、以人类的先进文化影响学生,引导学生发展个性,健全人格。

2、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及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其终身发展打基础。

3、引导学生积累知识、培养语感,促进其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二、阅读任务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实际,参照语文版教材中“名著引读”评介的书目,遵循经典、循序渐进和课内外结合的原则,选定课外名著必读书目如下:

阅 读 书 目:《西游记》、《童年》、 《水浒传》、《鲁滨逊漂流记》、 《家》、《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上述书目要求全体学生按时按量共同阅读,教师进行统一的指导和评价。另外,推荐《三国演义》、《汤姆?索亚历险记》等数十部中外名著作为选读书目,鼓励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阅读。)

三、实施步骤

下面,以《西游记》为例来说明各部名著阅读的实施步骤:

㈠导读阶段(安排1-2课时)本阶段,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名著引读”的相关内容,并向学生补充导读材料,如作者生平,写作背景,思想内容及艺术特点简析等,让学生对作品先有个大体的了解,然后布置阅读任务、明确阅读要求、统一阅读进度。另外,教师还应指导学生掌握一些阅读长篇小说的基本方法。

㈡积累性阅读阶段(安排10周左右)本阶段要求学生以泛读为主,每周阅读十回左右的内容。每周设计作业如下: 1、摘抄语段:摘抄本周阅读到的精彩语段,并做简单点评; 2、内容概括:概括本周阅读的内容,不少于500字; 3、写读后感:每篇围绕一个中心来写,力求有自己的见解,不少于500字。(考虑到学生差异,不同程度的学生可以从以上作业中任选其二来完成。)本阶段,教师以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形成良好阅读习惯为中心目标,每周抽查学生作业并做有针对性的指导。在逐回阅读完全书后,安排1课时,由学生发言、讨论,教师归纳、总结,最终理清整部《西游记》的线索,把握故事情节。

六年级语文阅读计划 篇6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国民阅读意识的不断地提高,阅读推广工作已成为时代发展的需求和潮流。但是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越来越淡,因此,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已成为当务之急。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更好地开展书香校园的阅读专题活动,给每一个孩子一个愉快的阅读,我们六年级语文组特制定如下阅读计划。

教学工作目标及要求:

1、读书是一种乐趣,努力形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让孩子通过读书拓展自己的知识,使胸襟变得宽广.

2、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在阅读的各个方面都能有较大的进步。

3、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好的习惯伴随孩子的成长。

4、通过阅读有益的书刊让孩子们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人格,提高自己的科学和人文素养。

5、通过读书,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教材分析:

六年级已经是小学的最后一个学段,经过前几个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很多基本的知识,拼音和汉字都有了一定的积累,有些能力好的学生已经可以很好地进行独立的阅读,但是由于行为习惯和知识能力的差异,所以需要老师进行适当的指导。另外学生转眼就要进入初中,因此,进行口语交际的培养也是一种突破。

本学期推荐给学生的书籍有以下几个特点:

美丽的自然风物与人的美好心灵巧妙的结合,可以学生欣赏到不一样的风景,并受到情感的陶冶,让学生学会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爱护地球上一切美好的生命。

想象奇特,给孩子们不一样的艺术欣赏,保护孩子们的童真,开拓儿童的视野。

道德的教育更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让孩子们在这书香中感受它带来的独特感受,健康快乐地成长。

具体措施:

1、坚持每天中午利用午读的时间让孩子们静心阅读,品味书香。

2、坚持每个星期的阅读课让孩子们读自己喜欢的书,每次都有收获。

3、坚持每个月进行一次读书分享会,让孩子们一起交流和分享自己在书中的点点滴滴。

4、建议家长陪孩子每天有规定的时间进行亲子阅读,做好榜样,让孩子们在家也能感受阅读的魅力。

5、学会记笔记,写好随笔。孔子曾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与思的结合,能让孩子们的阅读有更大的收获。

6、每学期精读一本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内容及时间安排:

第一周:宣传推广阅读,制定好阅读计划,进行阅读课常规的教育,为阅读课的开展做好准备。

第二到五周:《狼王梦》阅读。

第五----七周:《绿墙上的安妮》阅读。

第七-九周:《我要做个好孩子》阅读。

第十到十二周:《青铜葵花》阅读。

第十三到十六周:《尼尔斯骑鹅旅行记》阅读。

第十七到十九周:《恰同学少年》阅读。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篇7

小学阶段, 学生积累了一定量的字词句, 具备了基本的阅读书写能力, 形成了初步的认知理解习惯, 但往往还不系统、不完善、不稳定。而初中生, 处于青春期, 是智力发育的黄金时期, 是塑造健康人格的关键时期。这一切都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并且, 语文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最好的学科之一, 重视阅读也就水到渠成了。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这阅读之“米”就是要给学生提供贴近他们的生活, 能给他们美的享受、心灵的震颤、增长知识的美文名篇。比如, 河北大学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中有一篇文章《父亲的谜语》, 通过猜父亲眼睛的谜语来表现深沉的父爱, 以谜语开始又以谜语结束全文。在教学中, 让学生谈感受时, 有一个学生发言说:“父亲的眼睛随女儿的心思变化, 女儿高兴父亲双眼笑眯眯的, 女儿有心事父亲的眼睛是忧郁的, 女儿远嫁他乡父亲的眼睛是浑浊的。女儿是父亲眼中的唯一, 那份爱是如此执著, 如此无私。”基于有人认识到了主题, 我就顺水推舟, 随即又问了面对那么爱你的父母你会怎么做、什么样的爱才是真正的爱等几个问题。这样, 在完成学习目标的同时, 又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认识。在教《合欢树》时, 找到史铁生的另一篇《秋天的回忆》进行对比阅读, 就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阅读不是灌输, 是阅读的主体一个思考的过程。要在读中发现问题, 思考解决, 在读中学习积累知识。想的越多, 知识的获得才会越丰厚, 视野才会越开阔, 思维才会越敏捷。在教学中, 除了利用好教材之外, 就是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这既丰富了学生的阅读材料, 又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每堂课, 我都给学生五分钟左右的时间, 由一个学生进行好书推介或是介绍自己的读书体会, 还可以是身边的感动。这样轮流下来, 一学期每个人的阅读量增加了, 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也有了用武之地, 积极性自然就有了。

我还在教室一角布置“阅读天地”, 把家里的好书带来几本, 还发动同学们也带来不同的书, 贴上标签, 有序摆放。要求每位同学有时间就主动阅读, 并写下自己的收获。周末时, 利用一节课时间, 大家一起交流读书体会。可以是书评, 可以是主题思想的提炼, 还可以是写作手法上的运用。我们把课余时间全部利用上, 同学们养成了阅读的好习惯, 开阔了视野, 增长了知识。同学们不再为作文缺少素材、缺少词句和缺少技巧而发愁了, 对学好语文, 尤其是作文能力的提高有了很大的帮助。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篇8

初中语文教学担负着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重任。要想使这几种能力达到较高的水平,需要一个持久的培养过程。能否把其中一个方面能力的培养作为突破口,从而带动其它几个方面能力的培养,最终达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呢?笔者一直在思考、在尝试。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探索中我终于悟到:自己之所以一如既往地热爱语文,喜欢写作,不正是得益于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阅读的好习惯吗?于是,我毅然选择了让阅读教学在课堂上独占鳌头,以阅读教学为突破口,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最终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

阅读伴随着人的终身,在阅读中能美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素养,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途径,因此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有这样的阐述:“阅读是学生的個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情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就要求阅读教学要改变原有的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以及“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阅读教学,建立起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以及自己对以往阅读教学不断反思的情况下,我尝试着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阅读教学改革:

一、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

我所在的学校每天都安排有早读课(四十分钟)。早读课上,我从不占用时间讲课,而是让每个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用心自由阅读。早读课成了学生的阅读天堂。每节早读的最后五分钟,我都会安排学生(轮流)推荐一篇佳作(课本内外均可),并陈述推荐理由。这是每天早读最令学生期盼和心动的时刻。即使在课堂上,我也尽可能让学生多阅读 。很多教师在阅读课上喜欢喋喋不休的讲述课文背景、作者介绍、分析课文等等,把一个接一个的问题作为诱饵,让学生统一到教参的标准答案之中,教师的讲解完全代替了学生的自主活动,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状态,一节课学生没多少时间去阅读。其实教师应千方百计地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给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在深入阅读时,要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调动各种感官,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学生在良好的个性化阅读氛围中,会有“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感觉,于是才能积极的思考,去把握、分析和赏析课文,使阅读成为个人化的行为,只有学生主动、自由地个性化阅读,才能在其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

二、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问难,鼓励他们大胆提问。

学生在充分的阅读中一旦形成了自己的阅读感受后,自然会提出很多问题。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之门的钥匙毫无疑问地是问号”。问题是思维的向导,当一个人有了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会激起求知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将改掉以解决阅读卷上关于文本的几个问题或老师提的问题为主的教学过程,重视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问难,鼓励他们大胆提问。同时注意引导他们由提一些不着边际、鸡毛蒜皮的问题过渡到围绕文章主要内容提一些有价值的问题。

有了问题,学生自然会急于寻求问题的答案,这就充分调动了学生探求真知,继续学习的积极性。对于问题,不急于分析、解答,也不马上进入讨论中,而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再进行阅读,“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当然,由于学生的个性特征、情感体验、家庭社会背景的不同,对同一事物自然会有不同的感受,因此我们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让学生能够尽情地发表自己的想法,可让学生在文中深有感触的地方作旁注,写上自己读后的感受、想法,或是发表议论。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同时得以锻炼。

著名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曾说过:“凡是教师能够讲述的、能够传授的知识,多半是死的、凝固的、无用的知识;只有学生自我发现、探索的知识,才是活的、有用的知识。”在以后的阅读教学中我不会再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变模式化阅读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变硬塞知识为自我发现探索知识。

三、赏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让每人都能读有所获。

《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确实如课标中所说的那样,我们面对的学生存在很大的差异。有的学生基础太差,字认不全,句读不懂,更不用说理解文意了;有的学生可能读完文本之后就能从文中提取信息,从整体上感知文意;更可能有一些能力超强者能从语言、内容、结构、写法上赏析评价文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指导自己的写作。所以我们在阅读教学中不应忽视学生的这种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要因生制宜。让能力较差不知从何读起的同学,能做到对文本进行以认读为起点的理解性阅读 ;能捕捉信息、整体感知的同学做到以质疑为核心的研究性阅读;能赏析评价的同学做到以借鉴为目的的欣赏性阅读。作为老师,切记:不论哪个层面的学生,教师都应对他们的个性化阅读给以充分的理解和赏识,让他们体会丰收的喜悦。

当然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还应做到因文制宜。首先我们要注意选择那些有思想性、文学性,并适合学生阅读的美文。之后还要根据文本特点区别对待,一定要改掉以应试为目的的架空分析式阅读模式。只适合读后作为材料积累的文章就坚决不能做无味的问题分析,可让学生多读几遍,整理记忆;思想深刻,理解较难的文章就要引导学生“钻”进文本,汲取精华;行文规范性强的文章就不要忽视阅读与写作的结合…… 总之,我力求让学生读每篇文章都有收获。创造灵活多样,不拘一格,讲究实效的阅读教学过程与方法。

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拓展学生的阅读面。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积三十年的经验,我确信学生的智力取决于良好的阅读习惯。”作为语文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喜欢阅读,尤其应让阅读成为他们的一种习惯。我着重从培养学生朗读和默读的习惯;培养精读和略读的习惯;培养爱读和多读的习惯;培养写读书笔记和心得的习惯入手。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计划 篇9

为了进一步拓宽学生语文学习的天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加学生的语文积累,让学生的心灵沐浴书香,为孩子的一生着想,为孩子的生命奠基,我校特别推出了“读名著、背诗文”活动。进而达到“加大阅读量,开拓阅读面,激发阅读情,降低理解度,提高阅读质”的总体目标。

二、具体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在阅读中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获得多种信息及独特体验,鼓励学生不仅要“读进去”,还要“吐出来”,更要“说开去”,进而在阅读时间、形式、速度、方法、内容等方面均能取得较大的突破。

2、在丰富学生语言积累的同时,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各学科的学习水平。

3、开阔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体现语文学习的开放性。

4、把“阅读教学”既作为提高教师教学素质的重要手段,又作为提升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载体。教师借助阅读手段,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最好伙伴,最佳的启迪者和组织者;学生通过阅读载体,使自己成为学习的主动求知者,资源交流的积极参与者,进而提高自学能力。

5、以读促说,以说促写,真正使“作文”和“阅读”相互交融,相得益彰,彼此成为深化优化课改实验的最佳支撑和组合。

三、阅读教学的管理

1、教导处负主责抓好阅读教学的管理,既要督促各班创建好阅读环境,又要定期开展阅读竞赛活动。

2、学校开放图书馆,班级成立图书角,做到共享阅读资料。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班级的阅读主题交流、阅读质量测试等各项活动。

四、阅读要求

(一)数量要求:

1、一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拼音读物为主);

2、二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万字;

3、三年级不少于20万字;

4、四年级不少于40万字;

5、五年级不少于70万字;

6、六年级不少于100万字。

7、每生每学期至少平均读五本书(包括假期)。

8、保证阅读时间:每周两节阅读课(每周五第七、八节两节校本课程时间),每月一次读书汇报会(每月的最后一节校本阅读课时间)。语文教师在阅读前,做必要的指导,指导学生读书方法,鼓励学生多读书,多积累,多抒发感想,多学以致用,自己解决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同时,鼓励学生每天为自己留有有半小时的自由阅读时间。

(二)速度要求:

低年级提倡朗读,每分钟不少于50至60字;中年级朗读和默读相结合,平均每分钟在100至120字;高年级提倡默读,每分钟为160字左右。

(三)内容要求:

1、童话:《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中外现当代童话等;

2、寓言:《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中国古今寓言等;

故事:成语故事、神话故事、中外历史故事、中外各民族民间故事等;

诗歌散文作品,如鲁迅《朝花夕拾》、冰心《繁星·春水》等;

长篇文学名著,如吴承恩《西游记》、施耐庵《水浒》、老舍《骆驼祥子》、笛福《鲁滨逊漂流记》、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罗曼·罗兰《名人传》、高尔基《童年》、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

当代文学作品,建议教师从“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以及近年来发表的各类中外优秀作品中选择推荐;

科普科幻读物和历史、文化各类读物可以由语文教师依据年部、班级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兴趣特点、年龄特征,结合时代特点进行年组商议,并选择推荐。

五、具体操作:

(一)阅读实践方面。

1、积累笔记:

(1)按照语文教材要求,积累相关课文的词、句、段、篇;

(2)三—六年级每周一次课外积累(与日记相结合),提倡围绕习作主题进行有所为的积累;

(3)三—六年级每月一篇读后感,建议内容包括摘录有教育意义或精彩生动词句段落,包括按照书中的故事情节、段落、层次进行综合提炼的主要内容,更包括写自己阅读后的心得体会(一月一次,每学期三次,汇报后在日记本上积累好,学期末学校进行抽测)。

2、背诵古诗词:

(1)必背篇目:

①一、二、三、四年级背诵古诗共计80首(选自《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一年级两学期背诵古诗16首,二年级两学期背诵古诗18首,三年级20首,四年级26首;

②五、六年级增设宋词背诵(题目附后),其中,五年级两学期共背诵宋词14首,六年级两学期共背诵宋词16首。

(2)推荐背篇目: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对于积累素质高的学生,进行相应的篇目推荐,以进一步增强其阅读积累的拓展面。

3、背诵古文:

(1)一、二年级《三字经》每学期背诵四分之一;

(2)三、四年级《弟子规》每学期背诵四分之一;

(3)五、六年级《论语》及古文。其中五年级上学期《学而篇》,下学期《为政篇》;为了体现中小衔接,六年级上学期背诵《论语十则》(初一课文)、沈复的《童趣》(初一课文)和周敦颐的《爱莲说》,六年级下学期背诵陶渊明的《陋室铭》和《桃花源记》。

4、课内、外名篇佳作积累成诵,进而丰富自己的文学底蕴。

5、开放学校图书馆。

(二)阅读考核方法:

采取书面阅读竞赛和古诗文闯关相结合的方式。

1、书面阅读竞赛内容:文学常识、课内名篇佳作积累、课外阅读拓展等检测题。

2、古诗文闯关:会背各年级规定的必背古诗文及教材中所规定积累的课文片段。

初三语文上学期阅读计划(模版) 篇10

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让每一个学生都想读书、爱读书、会读书,养成热爱书籍,博览群书的好习惯,以便陶冶情操,获取真知,树立理想,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营造书香校园,为了使学生们的课外阅读走向有序和高效,特制订文学名著阅读计划如下:

一、活动目的:

1、让学生养成“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的好习惯,引导学生达到从“阅读”到“悦读”的境界,引导学生书香相伴成长。

2、开辟语文学习的更广阔的天地,提高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构建有特色的书香校园文化,构建最理想的成长文化生态。

3、引导学生积累知识、培养语感,促进其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二、必读阅读任务

1、九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背诵

2、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实际,参照语文版教材中“名著引读”评介的书目,遵循经典、循序渐进和课内外结合的原则,九年级上学期特选定课外名著书目如下:《水浒传》、《傅雷家书》、《培根随笔》(上述书目要求全体学生按时按量共同阅读,教师进行统一的指导和评价。

3、课外阅读推荐书目:

(一)、杂志: 《读者》、《杂文选刊》、《小小说》、《视野》、《中华散文》、《意林》、《微型小说》、《青年文摘》、《短篇小说》、《诗刊》、《散文诗》等

(二)、书籍: A.散文类

毕淑敏散文(备一本)

1.《异乡的天籁》(赵丽宏)2.《两代人的热爱》(华姿)3.《雅舍小品》(梁实秋)4.《林清玄散文》(林清玄)

5.《文化苦旅》(余秋雨)6.《守望的距离—周国平散文集》(周国平)

7.《墉精品书坊——花季卷》(刘墉)8.《一个人的村庄》(刘亮程)9.《人间草木》(汪曾祺)⒑《缘缘堂随笔》(丰子恺)B.小说类

1.《我们仨》(杨绛)2.《傅雷家书》(傅雷)3.《老猫》(季羡林)4.《窦蔻的年华》(窦蔻)5.《女生日记》(杨红樱)6.《我是农民》(贾平凹)7.《活着》(余华)8.《狼图腾》(姜戎)

9.《麦田里的守望者》(塞林格)

10、《彼得 潘》(杨玲玲)C.诗歌类

1.《普希金诗选》(普希金)2.《泰戈尔抒情诗选》(泰戈尔)3.《顾城诗集》(顾城)D、励志类

1.《目击中国100年》成勇 2.《斯蒂芬霍金传》迈克尔 怀特 3.《品人录》易中天 4.《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自传》 5.《哈佛铜像前的故事》王周生 6.《犹太名人读本》 E.名著导读类

1、《爱的教育》亚米契斯

2、《繁星》《春水》冰心

3、《哈克 贝里费恩历险记》马克 吐温

4、《童年》高尔基

5、《家》 巴金

6、《昆虫记》法布尔

7、《马克吐温中短篇小说选》

8、《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法)雨果

9、《契诃夫短篇小说选》

10、《莫泊桑短篇小说选》

11、《海底两万里》凡尔纳

12、《麦田里的守望者》(美)塞林格

13、《傅雷家书》傅雷

14、《培根随笔》培根

15、《欧·亨利短篇小说选》

16、《简爱》夏洛蒂 勃朗特

三、阅读要求

1、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阅读过程中,应适当在作品中对重点、难点、精彩语句作批注,还可将好句、好段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摘抄在《阅读札记本》上,每周两篇。

2、保证每周一定量的阅读时间与数量。可以因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异。

3、阅读时要思考。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阅读并不是仅仅把书看一遍,还必须要求学生对书中或文中的内容有整体把握,对文章的遣词用句、中心思想、写作方法、人生启迪等有比较细致的思考。

三、实施步骤(以《水浒传》为例)

(一)导读阶段(安排1-2课时)

本阶段,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名著引读”的相关内容,并向学生补充导读材料,如作者生平,写作背景,思想内容及艺术特点简析等,让学生对作品先有个大体的了解,然后布置阅读任务、明确阅读要求、统一阅读进度。另外,教师还应指导学生掌握一些阅读长篇小说的基本方法。

(二)积累性阅读阶段(安排10周左右)本阶段要求学生以泛读为主,每周阅读十回左右的内容。每周设计作业如下:1、2、3、摘抄语段:摘抄本周阅读到的精彩语段,并做简单点评; 内容概括:概括本周阅读的内容,不少于500字; 写读后感:每篇围绕一个中心来写,力求有自己的见解,不少于500字。(考虑到学生差异,不同程度的学生可以从以上作业中任选其二来完成。)本阶段,教师以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形成良好阅读习惯为中心目标,每周抽查学生作业并做有针对性的指导。

在逐步阅读完全书后,安排1课时,由学生发言、讨论,教师归纳、总结,最终理清整部书的线索,把握故事情节。

(三)探究性阅读阶段(安排2周左右)

1、分析人物形象(2周)本阶段安排学生精读有关情节,指导学生重点分析武松、鲁智深、林冲、宋江、杨志等形象,并以“我眼中的×××”为题写一篇作文,然后按学生作文所分析的人物形象进行分组交流,最后推荐出优秀作品展评。

2、了解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安排2课时)由教师开设一次“名著欣赏专题讲座”,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名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组织学生根据讲座指导,查找资料,完成一篇读书笔记,尝试分析小说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

(四)总结阶段(安排1周左右)本阶段准备开展《水浒传》影视欣赏、读书笔记展评、读书经验交流会等活动,一方面继续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帮助教师检测学生的阅读成果。

上一篇:二.专项扶贫资金报账程序下一篇:半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