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是班级管理的基础

2024-05-21

爱心是班级管理的基础(共8篇)

爱心是班级管理的基础 篇1

2005年我带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二中工作,几年来我时刻感受着和谐校园的温暖,感受着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的呵护,和大家一起分享教育的快乐。回想这几年的工作,我深感:爱心激励是教育最宝贵的资源。下面,我结合工作实际谈谈有关爱心激励在班级管理方面的话题,以就教于各位专家和同行。

一、爱心激励是增强班级管理实效的最佳方式。

只有爱,才有教育的春天;只有爱心激励才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最佳途径!爱在班级管理中不是空洞的说辞,爱心激励在教育管理实践中更多地表现为:强烈的责任、顽强的毅力、持久的耐心、适度的宽容、静静的期待、科学的引导、积极的评价。

根据学校工作安排,我在高三开始管理高三(11)班。接班以后,通过与学生谈话和观察,很快就发现了班级建设中的很多问题:大多数学生缺乏学习信心、班级缺乏凝聚力、部分学生十分顽劣、少数家长对学校教育存在观点上的根本分歧等。毋庸置疑,表扬几乎与他们无缘,在班级评价中批评成为一种常态。面对这个对批评已经麻木的集体,洞察学生心理世界,我认为渴望成功与进步是人人共有的思想,我想他们最渴望的东西恐怕就是爱心激励了。在最初的班级管理中,我坚持找学生谈话,在短时间内找每个学生谈一次话,在谈话中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并给以适度的表扬,在表扬后及时提出老师的期待和要求,表扬让学生冷静地走进自己的内心世界,表扬与激励让师生关系变得融洽。随后班级的每点进步都是从表扬中而来,实践证明:爱心激励是解决教育问题的一把金钥匙。

二、准确定位是增强班级管理效果、保障爱心激励长效性的必要准备。

对岗位透彻认知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定好位才能履行好职责,班主任工作定位应该包括:给班主任自己定位,给学生个体定位,给班集体定位,给管理定位。站在完成高中教育使命的高度,高三关系着学生一生的前途和命运。高三管理不容丝毫马虎,尤其是高三一线的班主任。我给自己定位是:人梯、父母、朋友。给学生定位是:成长中的孩子。给班级定位是:求稳定、谋发展。给管理定位是:用爱心激励建设优秀班集体、让我班每个孩子为就读二中而自豪!只有对工作充分认识,对问题透彻了解,才能保持对工作的持久热情,增强爱心激励的信心。

三、科学规划班级管理、分解管理目标并分步实施,让学生在渐进中体会成功的喜悦、增强成长的信心。

教育管理没有定法,但却有规律可以遵循。我认为高三管理不仅是高

一、高二管理的继往开来,更应该是探索适合高三状况的有别于高一高二管理的创新与发展。无论是学生的生理、心理、思想、人生价值观、世界观,还是学生家长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我们的学生这一教育管理对象似乎在一夜间发生了巨大变化。面对这些变化,我认为班主任必须尽快研究班级情况,出台工作计划,并组织学生学习认知,使班级管理快速明确责任、明确目标、明确工作的步骤并找到管理的切入点才能不误学生成长。

暑期上课期间,我制定了班主任工作计划。让学生明确班级建设的整体目标、阶段目标和13条工作措施。将高三班级管理分为五个阶段、五个建设目标。第一阶段:八月份,纠偏(入格)阶段。这一阶段的管理目标是:严明纪律树正气,统一思想正班风,认知规律促学风,形成“早晨读书声朗朗、晚自习宁静致远”习惯,逐渐消除各种陋习。学生开始学习,认知行为规范。第二阶段:九月到十二月,夯基阶段。这一阶段的管理目标是:突出薄弱学科的学习,缩小班级间成绩差距。学生重视学习,行为规范;第三阶段:元月到四月,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管理目标是:加强各科辅导与交流,推动各科全面发展。学生潜心学习,行为模范。第四阶段:五月,冲刺阶段。这一阶段的管理目标是:重视应试技能培养,平衡各科学习关系,关注学生身心变化。学生有序竞争,阳光备考。第五阶段:六月,送考阶段。这一阶段的管理目标是:学生报考零差错,考试准备充分,参加高考和谐。学生明确班级建设的阶段目标,有利于他们根据班级建设的实际来确定自己的目标,进而激发自己树立理想,看到希望,感受成长,奋发图强。

四、抓好日常管理工作,让爱心激励成为班级管理的主旋律。

为加强对学生管理,实现不同阶段的工作目标,日常班级管理必须从学生实际需要和乐意情感认同的角度来确定各项措施,我主要进行了七个方面的探索:

1、开展班情诊断与研究,找出学生中的问题。“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开学以来,我从解放学生思想入手,共进行三次问卷调查,加强学生认知,引导学生懂得行为规范,明白应该怎样做。其调查内容涉及到:学习规范、生活规范、卫生规范、人际关系、守法意识、生命意识等内容,能最大限度指导学生明辨是非,加强自省。工作中,问卷调查将教育引导放在学情的调研中,有效避免对学生的正面说教,学生愿意说真话,多了合作、少了对抗。事实证明,问卷与自评让不少学生从内心深处加以认识并逐渐走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2、进行家校交流,引导学生与家长交流,将合力放在家校的交流中。“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积极发现学生优点并及时表扬,对普通班的教育管理尤其有用。不仅老师表扬,还要调动家长进行正面激励。三次问卷,三次问卷反馈、三次自评反馈,我们都要求学生交给家长知晓并签字回收,大多数家长能认真对待此事并在家长留言中写下对孩子的期待,给予孩子前进的动力。如此频繁的调研和签字,其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老师与家长对其进步的高度期待。实践表明,近五十天的引导与交流,家长对学校教育满意,对学校教育也更加支持,部分家长对学生的教育水平也有很大提高。家校联合让我班全体同学在自信中自强,在自省中重生,在激励中成长,自律自省能力明显增强,感恩之心明显倍增。

3、加强班干部培养,重视发动学生带动同学自我管理、科学学习,将老师的眼睛长在学生的心中,将规则放在学生的行动中。班干部队伍培养中重视方法引导与灌

输,给予适度的管理权限。在班上公开干部职责和要求,倡导民主管理。要求学生将班干部看成班主任助理。班干部有了权威,个个认真履职,大胆工作。为抓好学习中心,将各科科代表纳入班干部管理和方法培训,要求学生将科代表看成科任教师助理。各科科代表在学习委员的领导下,都能出色地担当老师教学助理的工作,基本做到了自习有任务,各科学习任务能平衡。教师抓课堂教学,学生干部配合老师协调各科关系抓好空档自习时间,尽力消除“无事便生非”的现象。加强班干部培养提高了学生自律能力和自我认知觉悟,我班学生在老师、家长等多方监督下班风建设走上了一个新台阶。10月份我班被学校评为 “文明示范班级”。11月我班几个寝室获“文明寝室”称号。

4、开展文明创建工作,用目标激励引导学生前进。没有明确的目标,就失去了前进方向,我反对“只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的学习方法。为促进学生行为习惯的优化,让学生迅速走上高三备考的正轨,我们正在开展着以“促进自我发展,创造锦绣前程”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为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创造良好的休息环境,我们正在开展着以“温馨、文明、健康”为主题的寝室创优活动;为迅速推进学习成绩提高,结合月考质量分析,我们实施工作重点的转移:以学风建设为中心;围绕“建设‘安静、干净、竞争、进取’育人环境,创造和谐学风,培养创新人才”这一主题,开展“创一流学风,求最大发展”的促学活动。

5、科学工作方法,增强管理的耐心和毅力,让学生时刻感到老师的关爱和期待。为了让问题学生能够转变,必须有充分的耐心和毅力准备。凡事说理在先,道理讲透。要求学生做到的,班主任必须率先做到。对待学生的犯错,要有打 “持久战”准备,;对待问题学生:允许学生犯错误,不容许犯同样的错误。对待屡教不改的学生更要多一些耐心和期待,适度的宽容、静静的期待也是一种不错的教育选择。教育学生相互间用放大镜看优点,彼此帮助和扶持。不伤害学生自尊,不用座位变相歧视学生;发现学生优点进行即时公开表扬等。面对各种反复出现的问题,我坚持将激励放在平时的谈话中,将尊重放在教育过程的始终。

6、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考试成绩,防范学生丧失信心,鼓励学生增强斗志。

在我看来:普通班由于多种原因,学困生面临的困扰比重点班要多得多。在现有的教育评价机制下,高三普通班学生出现问题的主要来源是学习信心不足。培养学生信心难,丧失学习信心易。尤其是学困生在开始努力学习阶段,对学习竞争认知不足,考试中无法体会成功,思想波动摇摆不定,弄不好就会走回头路,最终失望产生绝望。面对每次不理想的考试成绩,老师必须及时引导,让学生认识平时考试的意义,明确备考的长期性、艰巨性,让学生认识到“竞争并非是比谁努力,而是比谁更努力”的道理。面对学生困难,要有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及时帮助学生重新分解学习目标、分步实施,将爱与激励适时给予学生尤其显得十分重要。通过考后反思和总结,让学生在激励中尽力做到如下几点:重拾学习信心;引导学生重视把握备考的科学方法和技巧;反思平时学习,主动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与老师交流的习惯;

重视学习与应试心理,重视身体素质的提高等。考后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和生活细节,及时进行思想疏导而鼓励学生增强斗志,其意义深远!

7、适时调整工作重点,让共识激发师生情感共鸣。

目前,我班班级建设逐渐转入到第二阶段:夯基阶段。此间,我在学生中再次开展关于学习理念、学习习惯与方法、学习心理、学习行为状态等方面的问卷调研。根据问卷调查反映的情况分析,我班学生存在的主要矛盾便是学习基础不扎实问题。为此,我班正在开展着力于“营造优良学风、培养创新人才”为主题的班级管理工作。在这一阶段,班级管理工作突出“抓基础、重落实”六字方针。努力实现如下工作目标:狠抓学生学习习惯规范,加强学生学习方法引导,增强学生学习信心,加强各种辅导与交流,推动各科全面发展。

爱心是班级管理的基础 篇2

关键词:爱心,培植,教育,基础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为有爱, 我们才有耐心;因为有爱, 我们才会关心;因为有爱, 我们才会贴心。培智教育更需爱心, 爱心是培智教育的基础。

一、爱心是培智教育的动力

由于智力因素的影响, 智障学生表面上像正常人, 但得不到正常人应得的关心和照顾, 还常常受人责骂、冷落、歧视。如果我们教师能真诚相待, 关心、呵护他们, 那么, 培智教育就成功了一半。这些智障学生往往表现异常, 如有的不讲卫生, 有的不听话, 有的表情麻木等等, 这形象会给人一种不良的看法, 正常人就不愿接近。我面对这样的学生, 首先是从心里接受, 接着投给一个微笑, 再和他们说一些道理。教师心中有爱, 就不会嫌弃这些学生的不良表现, 从而也会满怀信心从事培智教育教学工作。我班学生邢志颖, 到校的第一天就是鼻涕满面, 流的太多时他就用袖子擦几下。我实在不忍心看, 赶紧去买了包面巾纸放在讲台上, 抽出几张给他慢慢擦, 可他不领情, 用小手一甩, 把纸甩落了。我再次去抽出纸, 边擦边告诉他要讲卫生, 并教他怎样擦。他脸上慢慢地露出了笑容, 我深深感知到:这是爱的作用!心中有爱, 教育就有动力。爱是火, 她能把生活中的坚冰融化;爱是蜜, 她能使一颗苦涩的心品尝到甘甜;爱是水, 她能让龌龊的灵魂得到净化。爱是培智教育的动力, 是我们从事培智教育的第一步。

二、爱心是培智教育的活力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智障学生由于智力发展比正常学生落后, 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会经常受到一些挫折, 很容易自己看不起自己, 慢慢形成了孤独等不良心理。所以我们培智教师要把爱心和关怀以及激励带进课堂, 把爱和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个弱智学生, 在课堂上始终面带微笑, 积极营造愉快的课堂气氛。弱智学生的心理比较单纯、脆弱、敏感, 他们也很容易得到满足, 所以, 培智教师的一句赞美的话语, 一张微笑的面容, 甚至一种说话的语气足以让他们感到高兴, 因而教师在课堂上既要以一个慈母的爱心去关心、爱护和帮助弱智学生, 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 及时给予他们充分的肯定和赞赏, 经常用:“xx同学, 你真棒!”“再来一次, 你能行!”“你回答得很正确, 若是声音能再哄亮点, 就更好了。”“你还没有想清楚, 是吗?没关系, 再想想!再慢慢想没关系的。”等语言来激励学生, 这样一些充满爱心和充满智慧的话语, 能够化解学生在课堂中的尴尬和畏怯的心理, 从而使学生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去;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能够帮助学生纠正学习中的错误, 便会自然而然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活力。除此之外, 教师也可以及时给予智障学生掌声或小红花等, 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给予物质奖励, 让学生以最佳的学习心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使培智教育充满活力。

三、爱心是培智教育的潜力

我们培智教师要以人为本, 尽管智障学生都有各自的缺陷, 但也有各自的潜能。我们就应该找准每一个学生的病根, 针对每一个学生的特点构建潜能开发与补偿康复相结合的课程教学模式。我们教师要善于捕捉、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 挖掘他们潜在的能力。在广泛的生活、学习、劳动和活动中寻求他们所喜欢的、他们所需要的训练内容, 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鼓励他们做, 并适时做些指导, 使每个弱智学生的优势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不过, 这也就需要爱心。

具有爱心的培智教师会根据不同学生的需要, 根据不同教学目标, 根据不同教学内容, 选择不同教学方法。如:集体教学, 学生互帮学习, 个别教学等。这样, 尽管教师辛苦, 但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满足智障学生个别化需求, 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潜力。教师的爱心可以驱使他们积极主动去思考、主动探究。因此, 培智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用爱心充分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这样, 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就会在爱心的吸引下慢慢得到强化;学生学习习惯就会在爱心的驱动下慢慢形成;学习的能力就会在爱心的触动下慢慢提高。学生在这种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中, 既提高了学习的信心和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又激活了思维, 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在的能力, 从而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 发挥出了学生自身最大的潜力, 真正把“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一课堂教学思想和理念落实到实处。

爱是班级管理工作的基础 篇3

爱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当这种需要不能得到满足的时候,人就会感到悲观、失望、心情苦闷。对于处在成长中的学生来说,对爱的需要更迫切、更强烈。尤其对于寄宿生来说,他们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的,班主任老师就成了他生活中的重要人物,因此,学生自然而然地把爱的希望寄托在老师身上,那么班主任老师就应该像学生父母那样关心、爱护、体贴和帮助学生。如果学生爱的需要得到了满足,爱自然成了学生成长的动力,他们就会对老师产生一种依恋,把上学读书看成快乐的事,从而在愉快的状态下学习和生活。因此,班主任要时时刻刻关爱自己的学生。

在实际教育活动中,可能有不少教师自觉不自觉地形成了一种定势,即偏爱品学兼优的学生,不太关注甚至忽视了中等以下的学生。这种思想或做法显然是不妥的。作为一名班主任,应该拥有博爱思想。孔子说“有教无类”,对学生的关爱更应如此,我们既要关爱品学兼优的优等生,更要关爱中等生与后进生,而不能允许有被师爱遗忘的角落。从某种意义上讲,那些中等生与后进生更加希望得到老师的关爱与赏识,这一点可以从他们平时的言行中观其一斑,甚至在他们的一些非正常言行中都潜藏着这样的动机。如果班主任对这部分学生关爱不够,就可能造成这些学生心理失衡,自暴自弃,进而影响整个班级和谐而全面的发展。

关爱学生是班主任感情的崇高境界,班主任对待学生的感情只有升华到爱的高度,才能对学生的教育行为步入到无私的境界。班主任对于学生的关爱,肯定都希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能有所进步,有所发展。但是,育人工作是一项极为复杂、艰苦的系统工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我们一定要持之以恒,不可急躁,否则,极易产生“恨铁不成钢”的态度,或者会产生事与愿违的结果。因此,班主任与学生沟通一定要推心置腹,将心比心,力争达到共鸣的理想教育效果。

当班主任能将爱渗透到对学生的整个教育活动中,那么班级管理便成功了一半。

用爱心管理班级 篇4

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有个十分精彩的比喻:要像对待落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学生的心灵,就如同露珠,需要老师加倍呵护。

关爱学生。我认为关爱是教育的本源和灵魂,缺失关爱,一切教育活动都会变成机械、呆板的教条和形式主义。有了关爱,教育才会有活力,才会有生命。教师要从内心树立起爱心,爱学生的个性和差异,是教育的“真爱”;爱聪明、爱分数、爱长相是教育的“假爱”;爱家长的地位、爱财物是教育的“错爱”。教师要使学生在感受爱的同时,能够心存感激、心怀感恩,能够带着一颗爱心走出校门,能够积极地去创造爱、付出爱。构筑起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的和谐社会。

一、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这里讲到的“平等”就是指对待每一位学生,要做到一视同仁,不可有任何的偏见,不然的话,就很难与学生进行交流了,那教育就更谈不上。还有值得注意的是,教育教学和与学生谈心一定不能摆出师长架子了,不可厚此薄彼,而要一视同仁。要多与学生进行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这样往往会发现,站的角度不同、了解的情况不同、认识问题的方法和出发点不同,就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

二、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一般来说,学生的行为表现很能反映一个学生的内心世界,因为他们还处在少年时期,不懂得掩饰自己的内心世界,这给我们教育教学一个很好了解学生的机会。要多观察学生的变化,了解学生的变化,及时有效地发现学生中的异常现象,做到学生情绪没有爆发之就给予制止。小民是我班的一个后进生,他是单亲家庭随妈妈生活,其母亲生性要强,但小民每次都是让他的妈妈失望,于是家庭暴力便成了家常便饭,直至有此他放学后没有回家,他妈妈实在找不到了,于是打电话给我,我们出去找了一个多小时还是找不到,打电话到同学家也是没有消息,这下全都慌了,正准备报警,他从旁边的小巷子里钻了出来,原来他一直躲在那儿,所有的事情他全清楚,这时她才明白妈妈是很关心他的。后来,有机会我就陪他一起回家,了解他最近的思想状态;有时候去他家家访,了解最近他在家的表现等等,现在小民已经慢慢成长,特别是他知道为妈妈做家务,努力减少妈妈的负担。

三、用心去感化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意志品质

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意志品质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素质教育中重要的一环。而班主任是学校进行教育工作最直接的参与者和组织者,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的直接参与者和组织者。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培养他们的自觉性与坚韧性,离不开与学生的心灵沟通和情感的交流,因此,班主任要用心去感化学生,努力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意志品质。

四、要学会倾听学生的诉说

过去,总是老师讲得多,教育得多,而学生只是一味地听着,包括犯错误时,学生也是只有听的份,实际上,到今天,这种观念要好好的改正过来了。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我们要学会和善于倾听他的诉说;当学生成功时,我们也要善于倾听,要满怀激情地与之分享成功的喜悦;当学生犯了错误是,我们更要细心地倾听,听听他是怎样来为自己辩护的。我班小颖刚开学一段时间整天郁郁寡欢,而且成绩下降厉害,我看在眼里急在心中,她原来是一个积极乐观且爱学习的学生,我知道她肯定有什么心事,于是利用一次家访的机会,我了解了事情的原因。原来春节期间她爸爸从三楼不小心摔了下来,人伤得比较重,她妈妈天天在医院里服侍她爸爸,所以她就在她亲戚家,生活得不适应,尤其是对爸爸的担心导致了她成绩的下降。了解到此事后,我把她的座位调整了一下和班长一起坐,我让班长花些时间给她补补,每周六我给她补英语,而且和她谈心,一段时间后,她的笑容逐渐多了起来,话也多了,成绩也有进步了。我看在眼里喜在心中。爱是良药。家庭不幸的孩子往往对老师的关爱有一种特别的渴望,特别是班主任。师爱虽不能代替父爱和母爱,但至少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学校生活的温情和暖意。这不只是一种爱的补偿,更是一种爱的启迪。一个感到人世间充满着爱的孩子,一定会走出心中的阴霾,鼓起勇气,乐观地面对生活。

五、做学生的朋友

班主任既然是一个班级的管理者和执行者,那么他们在学生中就要具有威信,这样的威信不是靠严、狠出来的,否则的话学生就惧怕了,这样学生怎会愿意与老师沟通交流呢?怎会能协助老师做好班级的管理工作?所以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不仅是师生关系,亦是朋友关系,这样师生才能相互融洽。在六年级第一学期,我刚接六(1)班班主任,与学生不太熟悉而且班上还有几个刚从外地转来的学生,为了能很快融入到学生中去,我就仔细观察,发现班上的几个男生特别喜欢谈NBA,于是我利用大课间活动的时间和他们一起打球,刚开始时他们有些拘泥,不好意思,后来我主动传球给他们,为他们做配合,当他们投球入筐后非常兴奋,甚至有一个学生和我拥抱。从此只要他们每进一球我都会和小队友们击掌,以示鼓励。在打球的过程中我还给他们讲解一些球队配合的战术,强调整体进攻,一段时间后他们的相互间合作也多,配合也有了默契了,那段时间班上的同学连女生也对篮球感兴趣了,而且他们把这种热爱转化到学习中去了,在我的课堂上他们每个人都能认真的听讲,遵守课堂纪律。

“付出总有回报”,相信你对学生用心的付出了,总有一天你会发现,原来学生是那么的可爱!

爱心是班级管理的基础 篇5

云南省化工学校

650500 尹相萍

摘 要:班主任对学生的爱心,是创建一个优秀班级的首要条件。此外还要有一套好的管理方法,注意培养学生们的集体荣誉意识。本文围绕这三个要点,论述了作者在二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所积累的丰富经验。其中爱心这一条主线贯穿始终,显示了作者的情怀。关键词:爱心 班级管理 集体荣誉

引言

把一个班级创建为团结、勤学、向上、奉献的优秀集体是每一个班主任的追求,管理好一个班级,需要班主任有一颗爱心,需要班主任有一套好的班级管理方法。需要班主任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意识。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就是用这三条来管理班级的,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1.爱心

爱是人类的一种基本需要。对于班主任来说,爱是与学生心灵沟通的桥梁,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金钥匙。要想取得教育的成功,班主任除了不断提高自身各方面素质之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学生无私的爱。热爱学生是班主任做好教育工作搞好班级管理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条件之一。

中专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入校时年龄都只有十五、六岁。一个个幼稚、单纯。我校90%以上的同学都是第一次从农村学校远离父母来到省城独立生活。因此班主任不但要关心他们的思想、学习、纪律,还要关心他们的生活和身心健康,不但要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还要承担起家长的责任。刚入学时,许多学生都有一些共同的问题:思乡、想家、生活不习惯。面对陌生的同学、老师、学校环境感到孤独、畏怯。这时帮助他们尽快熟悉新的环境、认识新的人是最重要的。在学生来校报到的第一天,我不管怎么忙,总是抽出时间到学生宿舍去看望新生,叫出他们的名字,说出他们家住什么地方,有什么特长等等(事先从他们的档案上进行了了解),使学生们感到惊奇、亲切,一下子拉近了班主任与他们的距离。在与同学交谈中,我向他们介绍学校的环境,学校的生活,附近有什么好吃的小吃、好玩的地方。到城里买东西要注意什么,怎样和商贩们讨价还价等等。以冲淡他们思乡的愁绪。让他们感到班主任既像父母又像朋友。为了全面了解学生,帮助学生,在新生进校的第一月内,我要求学生都要写“周记”,从第二个月开始写“月记”。通过阅读学生们的“周记”和“月记”,知道了学生所想,了解了学生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学生一对一地进行思想教育与生活指导,使他们很快融入新的环境,依靠新的集体。

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班主任要经常与学生交流,学生生活遇到困难,班主任要热情、迅速地给予解决。学生遇到烦心事,班主任要及时与他们谈心,帮助排除。学生病了,班主任要像父母一样及时送医,重点照顾。学生违纪、犯错误,班主任更要关心和有耐心,不疏远不歧视,用爱心去帮助教育他们。总之,我用自己的行为,让学生们感到了班主任对他们的爱,建立了我与他们的亲近关系,也奠定了有效的班级管理和教育的重要基础。2.班级管理

管理好一个班级,光有爱心是不够的,还必须有一套好的班级管 理方法。这样才能达到有效的管理,我的具体做法是:

2.1确定班级管理的目标

目标是方向,确定班级管理的正确目标是实行学生班级管理的基本条件。每接到一个新班,我首先是确定班级管理目标,而且让全班同学都要记住这个目标,让每一个同学都清楚了解自己在这个目标中的位置和责任。这样班主任在围绕这个管理目标开展工作的同时,也督促同学积极主动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引导大家为实现这个管理目标而共同努力。

2.2选好用好班干部

班干部是一个班集体的组织核心,是班级这个集体是否形成的重要标志,是班主任的左膀右臂。一个班是否管理得好,取决于是否有一支坚强有力、精明强干的干部队伍。为了调动全班同学的积极性,培养同学们的竞争意识,真正选出有能力、有思想,愿意为大家服务的班干部,我采用了每学期一次的班干部公开竞聘制。经过报名、演讲、投票、聘用等程序,选出班干部。班委选出后,由班主任组织召开班委会,明确每个干部的分工和职责,强调每个岗位所要注意的事项、工作方法、任务目标,然后放手让他们去干。在工作过程中,班主任要严格要求、精心指导,当好参谋。给每个班干部一个舞台,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班级的各项工作中得到锻炼。除此之外,每两月由班主任召开一次全班的针对班干部的民主生活会,对干部进行评议、总结,让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通过几年的实践,大家都觉得这样选拔和任用的班干部确实很得力,很优秀。我带的班有几届班干部都先后当上了学校学生会主席。沾化工艺05(1)班一次就有五个班委被选进我校学生会,并陆续都担任了主席及各部 部长,有的还被评为省级优秀学生干部,并入了党。

2.3制定科学、合理的班级管理制度

俗话说,没有规矩则不成方圆。邓小平同志也说过:“人管人,管死人,制度才能管人”。要想搞好一个班级的管理,就必须制定出既科学又严谨,而且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班级管理制度要尽可能科学、合理、全面,越具体越好。如学习成绩、纪律、卫生、集体活动、比赛获奖等等,都进行量化考核,并记入每个同学的操行分中。管理制度由班主任指导,班干部和学生代表依据学校有关规定拟出讨论稿,经过全班同学多次讨论、修订,得到大多数同学认可后定稿。管理制度制定过程也是同学思考、学习制度的过程。制度一旦确定,就不能乱改,应人人平等,严格执行。制度执行情况每周公布一次,既调动了同学积极维护制度的积极性,也起到了互相监督、互相约束的作用。通过制度来管理学生,能以理服人,也能使同学自已管理自己,自己约束自己。使班级人人争先,先进更先进。

2.4加强学风教育,注重科学方法的指导

由于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文化基础较差,不够自信。再加上刚由普通中学进到中专,有的学生对中专教师的教学方法不习惯,在学习上会有短期的不适应,甚至产生很强的畏难情绪。这时的班主任要着重帮助同学建立自信,克服困难。给他们讲“天生我材必有用”;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七百二十业,业业需人才。用优秀毕业生的成长事迹来鼓励他们。讲社会的用人原则,讲企业的大好形势,讲人生的目标与社会需求的结合,树立他们的信心。充分注意学生的自身优点,决不放过表扬与鼓励的机会。一点点地帮助他们找回自信,为他们创造一个团结互助、互帮互学、勤奋努力的良好氛围。利用班 会时间请他们的师哥师姐现身说法,提供他们的学习经验,学习方法等。班主任要经常与任课教师进行沟通,与任课老师一道加强对学生的学习辅导和方法指导,“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在我担任班主任的几个班级中,全部拿到了毕业证和国家职业资格证,而且有三分之一的同学在校期间参加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陆续取得了专、本科学历。应该说他们自信心的重新树立,与我和其他老师的教育与帮助是密不可分的。3.集体荣誉意识的培养

一个好的班级管理的过程,也是学生集体意识培养的过程。让同学们象自由电子一样在班集体这块大电场的作用下,朝着同一个方向运动,产生强大电流,达到集体团结向上的氛围。这也是班级管理的目标之一。

3.1团队精神和凝聚力的培养

利用集体活动如:军训、运动会、歌咏比赛、文艺晚会、辩论赛及班上组织的中秋晚会、春游等活动,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培养集体团队精神,增强集体凝聚力,这是建立良好班风的最好契机。对于学校或班级开展的集体活动、竞赛活动,班主任要尽可能地亲自抓。积极动员组织学生参加,并且要拼博进取、勇争第一。这不仅培养了全班同学的集体荣誉感,而且也为他们炼就胆识、展现才能、拼博贡献提供了绝佳的舞台。身处这个时代的青少年,个性张扬,争强好胜是他们的优点。作为班主任,要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自身优点,让他们在集体活动中发挥才干,得到锻炼,加强同学的互助与交流,加强团结,才能增强凝聚力,创建良好班风。在我的努力下,我们班的同学在学校组织的各种比赛中,不怕苦不怕 累,大家为了班级荣誉,顽强拼博,甚至带病参赛,使班级累获殊荣。这些成果也使大家明白了一个道理,不管做什么事,只要大家有集体观念,团结奋进,努力去干,就一定能够干好。

3.2培养团结、互助的高尚情操

我班张玉树同学在上二年级时不幸检查出鼻咽癌住进了医院,全班同学知道后都非常难过。这位同学家住离学校几百公里的白族山村,家庭经济条件很差,得了这种病保险公司又报销不了,怎么办呢?我们不能看着这样一位品学兼优的学生就这样回家,于是我组织全班同学帮助这位同学度过难关。在全班同学的积极响应下,我们在班里成立了“爱心班”。全班同学尽力捐助,还写了倡议书,号召全校师生伸出援助之手,用爱心来帮助这位同学。从校长到各位领导、老师、同学甚至到食堂的临时工都积极响应,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班上的同学受到鼓舞。在这位同学住院治疗期间,每周六、周日大家都组织去看望张玉树同学,并且还组织了学习好的同学帮助他补课,让他在治病期间完成学业。同时张玉树同学那种与疾病顽强抗争的精神也感动了全班同学和全校师生,大家都伸出手来支持、鼓舞着张玉树同学战胜病魔的决心。就这样张玉树同学在大家的共同帮助下,完成了所有中专科目的考试,以优异的成绩拿到了毕业证书,并成为了一名光荣的预备党员。学校也授予他为“战胜病魔的勇士”的光荣称号。从这件事上,同学懂得了什么是团结友爱,什么是集体力量。通过这件事我感觉我的学生长大了,成熟了,我们的班级已经成了一个生死相依的集体,我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自豪与感动。结束语

班级是学校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管理是否有效直接关系 到学校教育的成败,这一点现在已受到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我作为一个身处一线的班主任,多年来在班级管理中总结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带出了一个又一个的优秀班级。也多次被评为优秀班主任。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学生情况的不断变化,班级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我们只有不断实践、总结,不断创新,才能使班级管理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作者简介:

爱心是班级管理的基础 篇6

一、什么是“无为而治”?

“无为而治”,是老子提出并崇尚的一个著名的治国安邦的方针政策。《老子·三十七章》中写到:“道恒无为,而无不为。”

很多人以为“无为”就是无所作为,听从命运的摆布,是一种消极的处世观,实则不然。世界著名科学史专家李约瑟认为,“无为”的真正含意应该是“避免反自然的行为”。也就是不妄为、不乱为、顺应客观态势、尊重自然规律的意思。同时,它要求人们树立一种超脱忘我的思想观念,无私无欲,利于他人。

“无为”是一种立身处世、治国安邦的态度和方法,“无不为”是指不妄为所产生的效果。当我们按照万事万物自身的规律,顺应时代的潮流促其发展,万物自能“各复归其根”、“天长地久”、“没身不殆”,这样就达到了“无不为”的境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便是黄老“无为”思想治国安邦的一次成功实践。

改造自然如此,治国安邦如此,对班级的管理同样如此。班主任必须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遵从于教育管理的原则,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采用科学正确的管理手段,才能使学生达到“民自化”、“民自正”的境地。

二、怎样才能达到“无为而治”?

1、行不言之教

《老子·二章》中说:“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是以不去”。圣人以无为的态度来处理世事,实行身教重于言教的方法。这样万物就会自然生长而不去争谁是创始第一,蕃生繁衍而不据为私有,有所作为而不自恃己能,大功告成而不自己居功。正因为不居功,所以功绩永存。

班主任身教的作用自不必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道理每一个班主任都懂得,关键是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班主任有没有认识到自身言行举止的每一个细节都会成为学生品评、模仿的对象,稍有不慎,就会对学生造成不良影响。因此严格规范自身的言行,处处给学生做出表率作用,是班主任达到“无为而治”的先决条件。

对班主任的道德要求,首要的是“无私”,无私才能富有爱心,无私才能爱岗敬业,无私才能处事公正。无私的班主任才能造就大公无私、品行高尚的学生。所以《老子·五十七章》中说:“我无欲,而民自朴”,《老子·三十七章》中说:“无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同时,班主任考虑一切问题均应以学生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点。老子提出,最理想也就是德才最好的领导人要“圣人恒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得善矣……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班主任要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以学生的心为自己的心,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每一个学生都会非常在意班主任对自己的一言一行,所以班主任应该象对待自己的孩子那样来对待每一个学生。

老子认为,德才最好的领导人,即圣人也就是实行“无为之治”方针最彻底的领导人。

2、治人之术在于治心

佛家的《论心》里有这样一句话:“心乃万相之主宰。”治人之术,在于治心。心正则行正,每个学生的心态端正了,行为也就端正了,整体班风也就纯正了。因此,思想教育是达到“无为而治”的根本。

《老子·十九章》提出:“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所谓“弃智”,并不是指抛弃智慧,这里的“智”指的是阳奉阴违、玩弄心术、阴险狡诈、损人利己等不良心态。老子倡导回归到纯洁的本心,回归到一种安宁有序的自然生活和社会秩序中来,消除争强好胜、尔虞我诈带来的负面社会效应。

“弃智”是“无为而治”的基础,首先,班主任自己应坚持对学生的正面教育,从正面引导、说理,堂堂正正地对学生提出要求,而绝不能采用巧诈之术,骗取学生对班主任行为的支持。其次,班主任应该由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来消除学生的各种不良心理,使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坦诚相见、互相信任,友好合作,这样班级才能和谐,班级的工作才能顺利开展。

那么,思想道德教育即“治心”之术应从何处入手呢?应该从培养学生的仁爱之心入手。仁爱之心是一切道德品质的基础,当学生明白了“诸恶莫做,众善奉行”,“厚德以积福”,“爱人者,人恒爱之”“阴恶之恶大,显善之善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道理,并能身体力行时,人心何愁不正?班风何愁不纯?

3、择人而任势

《孙子兵法·势篇》谈到“择人而任势”,即挑选适当人才,充分利用形式。

班主任治理班级,不能事无巨细一概亲自过问,这样既增加了自己的工作量,又不能充分发挥班干的能动性、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也就泯灭了。聪明的班主任是“善假于物”的,他懂得提纲挈领、抓大放小的原则,他懂得使用人才、培养人才、利用班级整体力量的道理。

《老子·二十七章》中说:“圣人常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老子认为,要做到“无为而治”,领导者要善于发挥每个人的专长,爱惜人才,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世上没有无用之人,也没有无用之物。(班主任工作)能做到这点,就是一个高明的领导人,也叫做顺应自然之理了。魏书生常年在外讲学,而他所带的班级学生照样学习很好,班级活动也组织得很好,这便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行自我管理的成功案例。

因此,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一定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治”能力,利用两种力量达到“自治”的平稳。

一是得力的班干部队伍。班主任要在班级树立班干部的权威,给予班干部大胆管理的权力。班干部制定的管理措施只要是合理的,班主任都应予以认可。日常班级管理实行值日班长负责制、学生干部轮值制、重大事件班委会集体讨论制。班干部应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对全班学生进行有效管理。

二是全体学生。由全班学生共同制订《班级公约》,落实班级管理的各项措施,明确责任,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成立班级管理监督小组,负责检查值日班长、班委会成员的工作情况,定期对全体班干进行考核与民主评议。

依靠学生民主自治管理,班主任的工作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班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责任感与成就感增强了,班级管理稳定、有序了,班主任的工作量减轻了。一如老子所说:“功成事遂,百姓皆曰:我自然”。

4、治大国若烹小鲜

《老子·六十章》中说“治大国若烹小鲜”。治理国家,如同煎小鱼一样,不要经常翻搅,否则会把鱼翻烂。又说“民之不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不治。”老子认为,要使国家安定,统治者就不能以烦苟政务扰乱民众,就不能政令频出或者朝令夕改,而要坚守“清静”、“无为”的方针。否则,人民就会无所适从、怨气横生,这样就会影响社会稳定。文革期间政令频出、斗争不断,昨天歌颂的今天就要被打倒,令老百姓不知所措,人人自危,最后使国民经济陷于崩溃的边缘。

治班与治国一样,过多的举措、变换不定的要求不但会让学生无法可依,还会增加学生的负担,让学生生发怨言,不利于班级的稳定。班级的规章制度应简约明确,班级的规定、班主任的要求、对事件的处理等要保持连续一贯性,前后一致性,不能朝令夕改。这就要求班主任出言谨慎,工作的布置、规章制度的制定必须事先考虑稳妥,力争一次颁布到位,使学生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5、为政不可察察

《老子·五十八章》提到:“其政闷闷(宽大),其民淳淳,其政察察(苛酷),其民缺缺(不满意,抱怨)。”老子要求执政宽宏些,不要严苛。

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一些错误,有些错误只是阶段性的,教师如果过分追究,反而会起到强化的反作用。反之,适当的容忍和忽视会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学生会在错误中成长。班主任有时也要难得糊涂,对于学生的非主观性错误不要总抓着小辫子不放。

汉朝时光武帝查获了一些官吏与叛臣王郎勾结来往的几千封信件。光武帝当着他们的面把未拆开的信件和材料全部烧毁,他解释说,这样做是“令心怀不安的人放心”。班主任也应学学这种做事的风格,学会抓大放小,讲究治班策略。

6、“无为”的前提是“有为”

“无为而治”的境界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必须经过一个从“有为”到“无为”的过程。带班之初,班主任必须亲临一线,身先士卒,给予学生指导,为学生做出榜样。许多事情,班主任不得不亲自操刀上阵,待学生逐渐被领上路子,班主任还要陪同一程。

艺术家泼墨挥毫,可在瞬间成就一幅艺术作品,这是“无为”的境界,而之前“有为”的甘辛是必不可少的。班主任若想达到“无为”治班的境界,定然要在“有为”的阶段付出更多的艰辛。

三、“无为而治”的景致

《老子·十七章》中说:“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之;其次,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故信不足,焉有不信。犹兮其贵言哉。功成事遂,百姓皆曰:我自然”。

老子把从政的领导者分为四类:

一、最高明的领导者,人民感觉不到他的存在;

二、比较好的领导者,人民亲近赞美他;

三、较差的领导者,人民畏惧他;

四、最差的领导者,人民侮骂他。最高明的执政领导人总是那样深思熟虑,不轻易发表意见,功勋建立了,事业完成了,老百姓都说:“这本来就是我们自己干成的”。

班级管理的最佳状态,就是班主任能促使学生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使学生服从于校纪班规却没有丝毫被强迫的感觉。这样就形成了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和谐状态,在和睦的气氛当中师生达成和衷共济的认识,共同朝着既定的目标奋斗。高明的班主任通过“无为而治”,可以达到“以心治班”的境界、他与学生心心相印,他的意图学生心领神会,他往往一个眼神过去,学生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爱心是班级管理的基础 篇7

在班级管理教育中, 我们力求以爱心贯穿教育的始终, 教师以身作则, 科学管理, 科学育人, 坚持体验式学习方式, 以立德为先, 帮助学生树立做人的信念信心, 闯过考试的关口, 以端正的品行、优良的学业成绩进入社会, 在各行各业发挥自己的正能量。

一、引进心理学理念, 科学管理, 科学育人

努力提升自我素质, 坚持充电学习班级管理知识;学习相关心理学知识, 科学看待需要教育、提升的学生, 科学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成长规律, 正确引导、培育学生, 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教化的功能, 是教育的本质, 如何使教育走上正轨, 通过良好的教育使每一个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人, 这是每一个教育者, 应该深思熟虑的。在面对学生行为的不妥、过错时, 尤其应该从源头上找解决的办法。家庭环境、班级环境、社会环境等因素是不可忽视的, 需要从深处探究, 积极从改善学生生存环境入手, 推动学生思想的改变。

二、强化班主任自身素质, 坚持率先垂范

现代社会, 交通、通讯发达, 信息量大, 足以影响人身心发展的社会环境、因素良多。尽管如此, 依然应该坚持师道之尊严, 长幼之有序。尤其是教师,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 更应该意志坚定, 自觉抵御社会的负面影响, 加强自我修养, 修身养性, 涵养书香, 为下一代在生活和学习方面做出表率。在班级生活中, 要求学生做到的, 教师首先做到;学习生活方面, 力求真正成为学生的表率。光明磊落、心胸阔广、仁爱自律、平等待人、品位高雅, 这样才能以活生生的榜样, 成为学生的楷模。

三、以爱心为班级管理的主旋律

1. 满怀爱心, 表扬带动批评。 对学生多一份赞赏, 学生就会多一份认同;多一份亲近, 就多一份理解。每一个学生都有他的优点、长处, 作为班级管理者, 就要细心去发现、挖掘这些优点, 甚至在特定情形下, 要放大这些优点, 才能慢慢将德育的目标逐渐渗透到学生的灵魂深处。教师应该明确, 表扬了一部分学生, 那另一部分学生必然会心生羡慕, 心生动力, 这表彰无形中就是对的警钟。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 自尊心极容易受挫, 教师更应该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扬善, 从而达到隐性惩恶的目的。管理从爱出发, 学生会还给你一份敬爱。

2.平等看待每一位学生, 以学生的视角, 看待人事。无论学习成绩优秀还是较差, 无论家庭出身富裕还是贫困, 无论城市学生还是边远地区的学生, 都一视同仁, 平等看待。平等待人还包括蹲下来和学生说话, 因为每一个学生对社会、人生的看法, 是以他个人目前的学识水准为基础的, 要在处理问题时, 尽量从学生的水准出发, 多一些理解, 多一些认同, 多一份爱心, 在此基础上, 循循善诱, 谆谆教诲, 诲人不倦, 这比一味地说教更能让学生信服, 更能使思想教育生效, 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

3.换一种方式跟学生交流, 换掉居高临下的说教者面孔。在班级管理中, 教师作一定要比学生更善于掌控自己的情绪, 处变不惊, 细心、耐心、充满爱心地处理每个孩子成长中的事件, 以一颗仁爱之心, 哺育每一个学生, 使他们真正感受到来自教师, 即学校这个群体的关爱, 健康成长。班主任任何情绪化的一个举动, 都有可能在学生的生命里烙下痛疼的阴影。教师的职业, 要求掌控自我情绪的职业, 教师的温暖, 在于用爱点燃蒙昧的生命。一名成熟的合格的教师, 是能将关爱公正、公平地施与每一个学生的师长, 他能够客观地看待每一位学生, 发现他的优点长处, 帮助学生扬长避短, 改正错误;他能够积极主动地和每一位需要他帮助的学生近距离、有效地沟通, 出色地完成育人的任务。这就需要教师自身, 积极探索育人良策, 如何在教育过程中, 和个性迥异的学生, 近距离交流, 并使学生快速从内心深处接纳, 是值得探究的育人新课题。

四、坚持体验式学习理念, 高效推进德育教育

1. 活动中育人。 利用班会、第二课堂、社会实践、语文课程、历史课程等等契机, 强化德育内容, 强化德育认识。精心设计德育实践活动, 如实施感恩教育, 就将感恩的行动付诸于生活实践中, 让学生体验教师、父母工作的艰辛, 学会体谅他人, 学会尊重他人劳动, 学会爱, 学会诚信和感恩, 学会负责, 学会担当。促使学生在爱和被爱中成长, 培植青少年做人的信念、信仰, 使之学习有动力, 心灵有所依, 成为未来社会健康的中坚力量。

2. 环境育人。 借助于学校校园文化, 图书馆书籍组织读书活动, 培养书香班级, 使学生在传统儒家文化的熏陶下, 能够做到诚实、孝敬、仁爱、助人, 在班级生活中, 发挥出个人的正能量, 以自己微笑的面孔, 照亮别人, 以自己微小的变化, 带动集体的提升。

在班级张扬善行美德, 褒贬分明。建议学生收看“感动中国人物”电视片, 发现身边的好人好事, 记录、学习、表扬、倡导, 使类似的行为变为自己的常态, 使学生认识到真正的美, 绝不是名牌、豪华的服饰等外在的东西, 真正的美, 往往来自于灵魂深处———而每个人的品德、行为, 才是灵魂之美的核心, 才是人格魅力的所在。

爱心,班级管理的灵魂 篇8

一、重视德育,树立理想,形成良好的班风

聋哑学生都有一个共性,自私,任性,对问题认识片面,与社会缺乏交往,耐挫能力差。因此,自入校起,我就利用课上,课间,班会等一系列阵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远大的理想,鼓励他们努力学习,考上大学,报效社会。

为了使学生们感受帮人与被人帮都是一件快乐的事,我经常带领学生做好事,让他们从自身感受到助人为乐的快乐。很快,这种争先恐后做好事在学校掀起了一股热潮,看到他们的进步和成长,我感到特别的欣慰,而我班也多次被评为文明班级。

二、相信,尊重学生,使我班形成一支以身作则,认真负责的班干部队伍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班级管理上,我相信他们,尊重他们,以民主选举的形式,选出孩子们自己信任的班干部。这些同学关心班级,友爱同学,责任心强,成绩优异,乐于助人,有较强的组织能力,他们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全班同学,使班级形成团结向上的班风,在学习上形成你追我赶的学风。

同时还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处理班级中出现的问题,这样不仅提高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完善了自己的不足之处。

三、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每当学校有活动,如运动会,跳绳,拔河,文艺比赛等,我就鼓励同学们踊跃参加。他们为了共同的目标,努力争取,勇敢拼搏,为班级挣得了荣誉。通过这些活动,同学们彼此间增加了感情,体会到了集体的温暖和集体生活的乐趣,充分的调动了他们的集体意识,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班级的凝聚力。

四、并肩前进,共同进步

不管是哪个年级,哪个班都会有一两个差生。他们往往很自卑、胆怯,上课发言不积极,学习也没兴趣。为了改变他们的现状,我把更多的关心和爱都给了这些学生。我告诉大家,要多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难题,使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解除他们对学习的恐惧心理。班里有个学生,特别贪玩、厌学、挑唆同学做坏事,在学校影响很坏,也给班集体的管理带来了负面影响。经过多次的面谈以及和家长的沟通与交流,我发现主要是家长管理不得当。从我和他的谈话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脑子很聪明的孩子,我决定对他采取发现优点教育发。感觉他的组织能力很强,于是我让他担当班里的纪律委员,在这个岗位上,他渐渐的变得自信了。但是一个孩子的进步不是直线的,这中间会有许多次的反复,我也深深的体会到这一点。在此以后的一段时间,他的确有所变化,可是没过多久,他就忍耐不住了,在我出去學习的一段时间里,他又一次和老师顶架。回来之后,我并没有急于批评他,而是耐心的教育,终于使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向老是承认了错误,同时下定决心改正自己的缺点。我让他继续担任纪律委员,由于老师的信任,他工作起来比以前更加的认真了,另外我还指定了专人给他补课,抓住他头脑灵活的特点,给他创造表现自己的机会,最终他被老师和同学的真诚所感动,成了关心他人,遵守纪律的好学生。

上一篇:议论文作文及教师评语下一篇:我来做家务4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