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文化进校园

2024-05-09

太极拳文化进校园(共8篇)

太极拳文化进校园 篇1

一、目的和意义

1、推广太极拳,其实质是推广太极文化,进而推广中华传统文化。太极拳运动是我国传统文化领域中的一颗璀璨的奇葩,是一门科学,爱因斯坦说过:“科学永远是一门写不完的书。”我们也可以说:“太极拳,是一门永远钻研不完的科学。”太极拳运动已吸引了整个世界,且太极拳为我国武术国粹,因此,在全校师生中普及太极拳运动,了解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有着深远的意义

2、针对我校师生体质现状,以太极拳练习为抓手开展全校文化素质运动。练习太极拳除可达到强身健体作用外,可陶冶情操,培养我校中小学生高尚人格,为培养较高级人才奠定基础。

3、经常进行太极拳的学习和锻炼,不仅能促进我校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培养他们的良好心理品质,而且可以丰富学校校园文化的内涵,提高学校品位,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二、培养目标

1、在教师中掀起练习太极拳运动的高潮,提高教师的基本素质,了解太极拳文化的精髓,提升教师每天的生活质量。

2、通过教师的练习影响并带动全校学生的练习热潮。

学生通过阶段学习,人人拥有一定的太极拳理论基础,掌握较扎实的基本功及太极拳基本竞赛套路。

3、主要内容:学习陈氏太极拳十九势。定期举办太极拳交流研讨活动,提升我校教师的水平,有效的服务于太极拳教学工作中去。

三、组织实施:

我校的太极拳进校园活动将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1、第一阶段:教师学习普及阶段(四周)

时间从2014年10月13日----------2014年11月9日。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要在教师中全面普及及开展太极拳教学工作,到本阶段结束,行政、班主任、体育老师、生活老师要掌握陈氏太极拳十九势的基本动作和套路。

2、第二阶段:学生学习普及阶段(七周)

时间从2014年11月10日----------2014年12月28日。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要在学生中全面普及及开展太极拳教学工作,到本阶段结束,所有学生要掌握陈氏太极拳十九势的基本动作和套路。

3、第三阶段:开展太极拳展演比赛活动。

我校安排展演时间在2015年元月。比赛时,要求各班选手们全神贯注、动作一丝不苟,每个姿势都力求标准到位,一招一式丰满圆润、绵延不绝,尽显太极拳刚柔并济、绵长柔缓的特色,而且动作舒展大方,矫健有力,体现了太极拳博大精深的内涵实质。班主任老师也要和本班同学也一起参加了比赛。

4、第三阶段:全员巩固提高阶段

时间从下学期开始。本阶段的主要任务一是充分利用体育课、大课间活动时间积极组织学生强化训练,促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太极拳基本动作。二是及时发现学生太极拳演练中存在的问题,对不规范的动作进行纠正,促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从本阶段开始,我校开始建立长效机制,组织学生利用课间操或下午的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太极拳集体演练。

四、时间安排:

1、从10月13日开始,中小学体育老师生活老师每周星期

一、星期三,星期五早上7点50到8点50分学习太极拳。直到11月9日结束。

2、从10月13日开始,中小学行政和班主每周星期

一、星期三,星期五晚上19点到20点是学习太极拳时间,直到11月9日结束。请各班主任和行政人员调好晚自习的课程。

备注:在这个学习太极拳时间里没有课的老师都可以去学习太极拳。

太极拳文化进校园 篇2

1 博大精深的太极拳和文化

拥有三百多年历史的太极拳,其文化渊源流长,富有深厚的哲学思想。不同学者对太极拳有着不一样的理解,有学者认为,太极拳是通过身体语言表达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及人的思想感情的武学艺术。也有学者说,太极拳是人们追求、得到身心自由的一种方式。无论怎样理解,太极拳都体现了一种传统哲学的“和谐”思想。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承载着人们和谐思想的太极拳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和谐始终是太极拳文化的核心。和谐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旋律,在世界蓬勃发展的热潮中,人们正在寻找一种符合时代潮流的,协调的,正确的,全面的和谐发展之路。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以及人自身的和谐等成为社会关注的前沿问题,太极拳不论从技术还是从理念上,都无处不在地培养着人们和谐思想的形成,体悟和谐的伟大成就,演绎和谐的经典价值,追求和谐的高尚理念。而对于太极拳来讲,和谐是它的文化命脉,是其技术的核心。缺少和谐的太极拳,就一定不是中国太极拳,因为所有的技术根源都脱离不了“和谐”。太极拳既是一个传统体育项目,又是一种典型的和谐文化载体。太极拳是一门艺术,是一门典型的和谐艺术,它高度体现了中国人的生命观与运动观。处处体现着东方文化的神韵之美,和谐之美,成为中国和谐文化的经典。

博大精深的太极拳文化,体现了人们对和谐的追求,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追求人与社会的融洽和睦,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宽容大度,追求生命中青春常驻。太极拳文化不是中国文化的全部,但其拥有的哲学文化内涵与和谐文化理念,是其长盛不衰、蓬勃发展的根源。

2 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校园和谐文化建设

校园和谐文化就是民主办学的理念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校的观念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就是学校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各种矛盾得到正确处理,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安全稳定得到长久维护;就是学校领导、管理人员、教师与学生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学校发展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就是学校各项事业实现迅速良性发展,师生员工的物质文化生活切实得到改善和提高,使优者更优,困难与弱势群体得到尊重和支持。

和谐已成为时代进步的象征,成为社会前进的动力,成为学校追求的目标。学校作为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首要的任务就是要保证自身的和谐,而和谐的校园文化是支撑校园和谐的精神纽带。因此,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和谐的助推器,是世界和平稳定的坚实基础。

3 太极拳和文化在校园和谐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3.1 太极拳和谐思想有助于师生和谐理念的形成

对称、和谐是自然界的根本法则,也是太极拳的最高境界。练习者要处于刚柔相济、开合相寓、虚实转换、快慢相间等一系列对立统一状态。劲力上也讲究前发后塌、逢上必下、逢左必右,以维持自身平衡与和谐。学习这些太极和谐哲学,有利于师生在校园内形成和谐思想,从而指导他们的言行,促进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这种和谐思想,要求师生与社会建立一种和谐统一的关系,这种和谐观,能十分容易地转化为追求社会和谐的人文观,即人与人之间应建立一种友好亲善、和平共处、互帮互助的平等关系。这种和谐的思想,为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身心健康教育提供了深刻的思想基础。

3.2 太极拳“顺应”思想有助于锻炼师生的意志品质

“顺应”不是逆来顺受,是一种随曲就伸的太极和谐思维方式,是适应艰苦环境的坚强意志,是灵活变化的处世哲学。

师生练习太极拳时,能从中感受太极推手的“舍己从人,随屈就伸”、“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虚”、“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王宗岳《太极拳论》)这些经典法则要求师生们在练习太极拳时,不管对手处于什么位置,也不管他们处于什么样的形势,都最终能够视不同的情况而从容、积极主动地应对,化有形为无形,达到攻守平衡,这就是“顺应”。“须要从人,不要由己。从人则活,由己则滞。”(武禹襄《太极拳解》)这种“顺应”既反映了和谐的思想,又体现了“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区别对待”的思想。师生们在练习太极拳过程中、在推手中将深深地体会到这种“顺应”,它不是盲目的对抗,不是绝对力量的抗衡,而是应坚韧主动地持自身和谐。和谐则生,和谐则能和睦相处。只有这样,老师与同学、同学与同学之间才能达到融洽相处,形成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3.3 太极拳“心静”思想有助于净化师生的心灵

太极拳的静有几方面的含义,即神静意和、速度均匀、形态静止、气息顺畅等”。李亦畲先生的《五字诀》开篇论道:“一曰心静:心不静则不专,一举手前后左右全无定向,故要心静”。心不静,则自身不能完整一气不说,并且还容易造成自身的散乱。所以,平心静气,才能真正体悟到太极拳的“心静”思想,才能独居“世外桃源”而不受社会繁杂的影响。太极拳对心静的追求是自始至终的,师生对太极拳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只有这样才能在复杂的环境中安心读书。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心静不仅是练太极拳的要求,也是思考、行事、待人处事的需要。只有心静才能在读书时真正钻进去,才能把事情考虑清楚、做好,才能避免承受那些冲动的惩罚;只有心静,方能平和,才能净化自己的心灵。所以,太极拳的“心静”哲学思想能够有利于净化师生的心灵,能够促进校园和谐文化的建设,能够促进大学生心理的健康与和谐。

3.4 太极拳“内”、“外”兼修的文化思想有助于促进师生身心和谐

教师忙于工作,身体素质逐年下降,为了晋升职称,科研压力增大,心理负担越来越重;学生忙于学习,身体健康水平降低,感情空虚,就业压力,导致学生心理承受力降低。校园自杀事件频频发生,体质健康状况每况愈下,说明师生们的身体和心理没有达到和谐统一。通过太极拳的学习与练习,不仅能够强身健体,还能够修炼内心真气,从而达到身心和谐。

因为“形神兼备,内外兼修”是太极拳的基本特点。《十三势行功心解》中有“内固精神,外示安逸。”《陈式太极拳论分类语录》中有“精神贵乎蕴蓄,不可外露圭角。”内练精、气、神,外练筋、骨、皮,内外兼修可培养大学生的健康体魄和精神面貌,有利于塑造稳重、成熟的大学生性格。

所以,在校园这一安静的环境里学习太极拳,从太极拳内外兼修的文化思想中吸取精华,潜移默化中感受太极拳文化的魅力,体悟太极拳文化的特有功效,促进师生们身体的健康,心理的安逸,达到身心和谐的最高境界。

4 打造太极和文化为特色的校园和谐文化品牌

西班牙著名剧作家哈辛托·贝纳文特也曾说过:“文化是理解与沟通的良师”。太极拳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太极拳文化在其发源地走进大学校园,有着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而且有利于陶冶学生们的思想情操,有利于增加学生们的智慧,有利于同学们之间的沟通交流,有利于打造以太极拳文化为特色的地方校园和谐文化品牌。

太极拳是一种健身方法,一种修养,一种生活方式。太极拳在校园里的普及与推广,有利于校园和谐文化的建设。如何在中原高校把太极拳打造成地域特色的健身文化品牌,是一项值得研究的课题。因为中原是太极拳的发源地,太极拳在中原大地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社会热效应,中原高校应该充分利用地域优势,挖掘太极拳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瑰宝,在校园里大力推行与普及太极拳。建设特色校园和谐文化,应该在校园里:宣传太极文化,营造太极氛围;简化太极套路,推行太极体操;定期培训教师,掀起健身热潮;开设太极课程,制定长效机制;编排太极技巧,汲取太极精华。只有这样,才能使太极拳在校园和谐文化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

5 结语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太极拳的和谐理念与价值,是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是太极拳文化精髓的集中体现,是一笔珍贵的民族传统文化遗产。太极拳虽然不能给我们提供构建和谐校园的现成答案,但它却可以为当代大学生与学校环境、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和谐相处提供理论参照。作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载体的太极拳能为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提供精神动力,为建设和谐校园作出独特的贡献,能使每一个习练太极拳的人体认与感悟和谐的魅力。

参考文献

[1]李觉民.太极拳的最高境界[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10.

[2]余功保.上善若水:中国太极拳名家对话实录[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3.

[3]邱丕相,王岗.走进主流社会的中国太极拳文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12):1063~1065.

[4]王国志,邱丕相,郭华帅.太极拳:一种体认和谐的典型音符[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9(1):64~67.

[5]田桂菊.析太极拳的文化价值观[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5):43~45.

[6]王岗,郭华帅.太极拳:一种典型的水文化[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3):81~86.

[7]周湘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思考与对策[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9:338.

太极拳文化进校园 篇3

【关键词】太极柔力球;进小学校园;意义

最近几年,很多学校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一些危险性高的体育运动能少就少,体育教师在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也都在积极寻找一项运动,既能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又能让学生的损伤尽可能的小一点。所以,太极柔力球进入了我们小学校园的体育课堂,这种运动主要是将球类运动和太极拳结合在一起,运用音乐节奏的带动而进行一种球类运动,这种运动对身体的危害性较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小运动对学生身体的损伤,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的参与其中,充分感受到运动的快乐,太极柔力球主要分为竞技套路和健身套路,本文主要针对健身套路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1教学方法

1.1示范法

在正式学习之前,体育教师应该进行动作示范,把整套动作全部做完,给学生留下一个整体的印象,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教师再进行示范分解教学,在教学分解过程中应该根据每一个动作的实际特点采用不同的示范方式,根据太极柔力球的基本套路进行教学示范,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注重背面和侧面的教学示范。

1.2 直观教学法

太极柔力球运动套路基本上可以概括为一个弧形接着一个弧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想象不到这种技术套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的利用图示、小黑板和录像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通过形象的动作,主动去研究太极柔力球的动作套路,从而使体育教学课堂活跃起来。

1.3徒手模仿

在球类教学过程中,都会采用徒手教学的方式进行,对于太极柔力球教学同样也不例外,例如,在进行太极柔力球左右摆动教学过程中,具体的做法是:保持两只脚在一个平行位置上,脚距略宽于肩部,髋关节尽量放松。含胸拔背,面容松弛,眼睛有神。以右手握拍为例,将球从身体的右侧托起,拍面抬到手臂极限高度,然后将球向着左侧做弧形引化摆动,在摆动过程中应该保证摆动的幅度与肩部同高,然后在反过来做相同的动作。在学习太极柔力球过程中,摆动是一个基础动作,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多做练习。

1.4 带球练习

在徒手练习熟练之后,就可以带球进行练习了,练习过程中要尽量保证球不能离开拍面,同时还要保证身体在正确的姿态下摆动。在带球练习过程中,人对球拍、球的合理控制是打好柔力球套路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开始练习过程中可以让眼睛盯着球,体会球在球拍中保持离心力和向心力的动态平衡。在熟练之后,眼睛不用时刻盯着球,用手就能体会到球拍与球的粘连,要让柔力球技术和谐地融入动作和音乐之中,使我们的身体和精神得到双重锻炼。

1.5具体动作采取特定的方法

太极柔力球融合了太极拳的动作,在教的时候可以结合太极拳的动作做些辅助练习。例如,第二节正面绕环中第三、四个 8 拍的动作和太极云手类似,可采用先练习太极云手。做法:云手动作与太极拳套路的云手要求和动作路线完全相同。练习时要求学生注意动作的完整连贯性,上下动作要协调一致,要以腰动带动手臂 动。动作要轻缓柔和,一动无有不动。细心体会太极运动整体协调运力的感觉。在教第三节左右旋转时,先学习左右转体 180°。左转 180°时以左脚的前脚掌为轴向左转体 180°,练习平稳后,再做辅助练习。

1.5.1双手上抱圆蹬转:双臂上举向上抱圆(双臂向两侧抬起,与肩同高肘关节弯曲),两手心对向身体的纵轴,并围绕身体的纵轴在左右脚的蹬转下,使身体向左和向右做 90°的扭转,提醒学生要以腰部的力量总揽全身,转动时上体要保持上抱圆的动作。

1.5.2带球左右旋转:这项练习主要是体会身体的旋转以及球拍对球离心力的控制,要求人、拍、融为一体,旋转圆润自 然,协调完整,为以后学习太极柔力球的高级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练习时左手拿球,右手持拍,左手将球向右抛入右手的球拍,然后左右摆动 2 拍,第三拍时已左脚为轴顺势带球向左旋转 360°后回位。第七拍则以右脚为轴顺势带球向右旋转360°后回位。在教第三节左右旋转第三、四个 8 拍时,应先让学会第三、四拍的动作。这个动作同集体舞的转体动作,先让学生 3 拍完成,熟练后再 2 拍完成。

1.6口令提示法

口令提示法是一种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完成练习、活跃课堂气氛而在健美操教学中加入一些调动性、指示性、警告性口令的方法。在学习《太极柔力球基本套路第一套》时,此方法运用的非常广泛,如第二节正面绕环时要提醒学生第三拍做顺时针绕环,第七拍做逆时针绕环;第三节左右旋转时要提醒学生第一8拍是第三、四拍左旋转,第二8拍是第二、四拍右 旋转。整套学完后,鼓励学生多创新、变换队形,熟练掌握太极柔力球基本套路的动作,并利用现代化的设备拍录下学生练习的动作,刺激他们练习的欲望,提高学习的兴趣。

2太极柔力球进小学校园的意义

太极柔力球作为一行全身运动性的体育项目,在运动过程中,可以是颈部、肩部、腰部肌肉以及腿部肌肉得到全面的均衡的锻炼,特别是在运动过程中弧形运动的变化比较复杂,随意性比较强,因此在训练过程中,对学生的神经系统机能和发展全面的思维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还能够锻炼学生的注意力。正确的太极球动作要以肩部为轴,肩部、肘部和手腕保持在一定的平面上,动作的完整性有利于静脉血液的流通和回流,保护心脏的安全。除了竞技体育之外,太极柔力球还可以参加到多种表演方式中,在音乐节奏带动下进行多组和单组的表演。因此,柔力球运动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锻炼需求。 在开展柔力球运动过程中,根据柔力球的特点,在学校内部大力开展这项运动,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因为学校运动场地不足带来的尴尬。太极柔力球运动不受场地的影响,只要有一小块区域就可以进行锻炼,在满足正常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也享受到了运动的快乐。

3总结

太极柔力球进小学校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促进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消除他们对运动的恐惧感,从而实现积极注重的进行体育锻炼,为学生打下终身锻炼的目标埋下坚实基础。太极柔力球进入小学校园可以把这项运动更好的延伸到家庭和社会中,能够使这项新兴的运动在社会和家庭中迅速的发展起来,为传统体育项目的迅速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开展柔力球教学过程中,学校应该积极的举办相应的比赛和表演,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要积极鼓励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想象能力,创造出多种玩法的太极柔力球运动。此外,太极柔力球也可以和学校的其他运动项目进行有效的结合,也可以将其作为学校体育运动会的传统项目积极的发展下去。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柔力球运动在小学校园的快速开展。

参考文献:

[1]宋丽.普通高校太极柔力球选项课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14,15(2):144-145.

[2]马雪丽.浅谈太极柔力球的教学方法及其进校园的意义[J].运动.2011,17(2):52-53.

[3]王飞.在中小学体育课中开展太极柔力球的可行性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3(2):65-66.

[4]熊传福.浅谈太极柔力球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的可行性[J].中学课程辅导.2014,23(3):99-100.

廉政文化进校园 篇4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校园盛开廉政花。

古往今来,有多少清正廉洁、务实为民的清官廉吏受到百姓的崇敬与爱戴,他们的形象深入人心,他们的故事久久传颂。君不见,一代清吏包公、于廉、海瑞的故事热映荧屏,久演不衰;人民公仆孔繁森、牛玉儒、任长霞的事迹震撼人心,影响甚广。是的,无论历史如何变迁,无论时代怎样发展,廉洁清正永远是时代的呼唤,勤政廉政永远是人民的期盼。

今天我谈的“廉政”,不是社会中吃喝玩乐的扼杀.不是贪污受贿的严惩,是校园里文明校风的廉政,也许有的同学认为这只是一种社会风气,与我们小学生有什么关系;其实不然,校园处处有廉政,廉政之花怎样才能永久的盛开在校园呢?

我们班就有这么一个真实的故事。有几位同学,因为没有完成作业被留了下来。老师让小组长监督,其中的一位同学从口袋里拿出1元钱,来买通小组长,小组长自然也收下,把老师的信任根本不当一回事。如此“以权谋利”的为官之道,在一位小学生身上出现,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心痛、深思吗?

我们生活在美丽的校园中,学校的腾飞与发展,离不开老师的辛勤工作,更离不开我们学生的刻苦学习。在生活中,我们要像周总理那样艰苦朴素。在学习上,我们要像张海迪那样拼搏进取。说到这我不能不提到我们的的老师。

“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晴雨。”正是我们园丁的真实写照。你看,从校长书记到班主任,从各科任课老师到后勤管理人员,他们无不是淡泊名利,清正廉洁,乐于奉献。对比社会上的腐败要案,对比生活中的贪官污吏,我们的老师总是那样甘于清贫,默默无闻,言传身教,是我们每位学生做人的榜样。

“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肩负着民族和国家的未来,我们的责任任重而道远,我们要“学习、学习、再学习”,用成绩回报老师辛勤的耕耘,用所学知识为社会创造财富。

作为学生究竟如何清廉呢?我想:日常生活中,我们要认真花费父母给我们的每一分零花钱,不要铺张,更不要奢侈;不要攀比,更不要所谓的名牌,要充实自我,踏实做好每一件事,不要乱扔杂物,更不要损坏公务,不要乱涂乱画,更不要折花损树。时时要有俭朴的意识,处处要有美化的环境。这就是我们尽本分能够做到的。

亲爱的同学们,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让我们去小恶而从善,积小善而成大德,只有这样廉政之花,才会在我们的校园开花、结果。同学们,老师们,春天的清风已经在我们身边吹拂,我们也期望着廉洁的清风吹遍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希望广大师生与廉洁诚信同在,与公正俭朴同行,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了解反腐倡廉的知识,阅读反腐倡廉的故事,学习反腐倡廉的人物,当营造廉政建设良好氛围的生力军.只要大家都能争做一个正直的人,“求公守信、崇廉倡俭”就会在我们的校园蔚然成风,就能为全社会的廉政文化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为祖国、为自己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

慈善文化进校园 篇5

关于小学阶段慈善教育的反思

对于什么是现代慈善观念,慈善如何融入日常生活,如何妥当地表达善意而不伤害别人的尊严,很多人还不懂得如何做,说明相关的教育还很不够。所以从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积极参与社会的角度看,对孩子进行慈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国外的许多中小学,考试成绩并不是评估学生素质的唯一标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参与公益活动的表现,也会被计入其综合素质评价。我们学校的慈善教育,应该把概念扩展到更大的“公益”层面,培养学生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的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和志愿活动,把孩子培养成合格的现代公民。

教育是慈善事业发展的根本,我国现行教育缺乏对于慈善的关注。以教育促发展,推进慈善事业的进步是必然选择。慈善事业发展的根本在教育。

慈善教育不仅是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爱心,以及相应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学生的这个教育经历,赋予学生一套关于慈善的知识与理解、技能与态度、价值与性向,让慈善成为每个人对社会尽责、与他人互助的一种生活习惯,从而形成一种“人人可慈善”的慈善文化。在现代文明的社会里,慈善作为社会美德和公民素质被广泛认同和崇尚.但是今天学校的慈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滞后于社会的慈善发展

中小学阶段开展慈善教育的意义:慈善是社会文明的象征,民众的慈善热情与行为是慈善事业的重要力量。而民众的慈善热情和慈善积极性是需要培育、需要调动的。民众慈善精神培育及慈善热情调动的根本途径在教育。教育可以育化民众的慈善意识,激发民众的参与热情;“慈善教育从娃娃抓起”,只要有爱心,不到4岁的孩子也可以参与慈善,也可以从慈善中得到幸福。慈善活动不分年龄大小,慈善教育永远都不早。

一滴水能反射出太阳的光辉,一分爱足以体现集体的温暖。爱心的捐助是责任、也是义务,是美好的情感,更是博大的胸襟。爱,因为关爱而圣洁;心,因为感恩而永恒。

前段时间,我校开展“落实科学发展观,党员助学献爱心”帮扶活动。我校每个党员帮扶一个家庭贫困的学生。在这项活动中,我校启动了阳光工程,为每个学生买了一个书包,每位党员为结成对子的学生准备了生活、学习必需品。扶一株幼苗,蕴一份春光;助一名学童,赢一片希望。我们从这一捐赠活动中,从老师的殷切希望中,看到了爱心、关心和责任心,看到了同学们报效祖国、回报社会的信心和决心。因为有了爱,就有了希望,在爱的阳光的沐浴下,学生们在茁壮成长。我们深信,第四小学的受资助学生一定会心怀感恩

生活中总是不能一帆风顺,但爱心总能给失落的心灵以坚强的力量。慈善教育一定要浸透孩子内心,要让孩子从参与慈善的过程中真正感受到快乐和幸福,这样慈善才能够真正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如果每个孩子都能从小种下慈善的种子,未来的公民社会也就有了希望

几个误区

慈善教育重在慈善参与。我们推行的“慈善一元捐”活动倡导让孩子们自愿捐出一元钱,重要的不在于捐款的数量,而在于孩子们的参与。现在有很多人认为做公益做慈善就是捐钱,如果自己并不富裕,似乎就没有了做慈善的条件。做慈善、做公益的方式有很多,捐款只是其中一种形式,慈善绝不等于捐钱。

我相信,如果孩子不断地参与此类的慈善活动,当她自己有钱可以支配的时候,她是会做出自己的选择的。

有爱就有希望

几年来,学校把“慈善文化进校园”纳入德育教育管理中。我们认为,最重要是教孩子们明白什么是爱心,什么是慈善,引导他们做一个有道德有爱心的人,然后再在实践中培养学子的爱心。例如,学校组织了小义工队,利用节假日到敬老院送关爱等。下一步,学校还将扩大慈善文化教育的范围,争取把活动铺开到社区,让孩子们到社区中奉献爱心 活动中我们注意到了感染和熏陶慈善文化,有爱心序曲、爱心歌曲、爱心图片、爱心故事、爱心剧场等单元,但总的来说,仍然是知识传授的模式。我特别希望慈善美德熏陶能以电影、动画片等丰富多彩的方式进入校园。回忆起当时与学生一起看《妈妈让我再爱你一次》,我和孩子们一起感动、流泪,那是最好的道德教育。

开展了爱心义卖、日行一善、慈善捐助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慈善的力量。此外,该校还结合《慈善读本》的内容,在校内开展了征文比赛、手抄报比赛等,让学生在比赛的过程中加深对慈善内涵的理解。

“学校举办多种形式的活动,目的就在于让学生认识到,其实慈善就在我们身边。希望能培养学生们拥有尊老爱幼、扶贫济困、礼让谦逊、宽容感恩的良好品德和社会责任感。” 《慈善读本》。“通过阅读,学生们更加了解慈善的意义,把慈善的意识转化为行动,实践慈善。”此外,每个学科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会渗透慈善文化教育。

尽管学习《慈善读本》只有三个月,但是学生的慈善意识正逐渐形成。近日,该校一年级学生梁家浩被确诊患上神经性母细胞瘤。得悉情况后,不少学生捐出了自己全部的零用钱。“同学的慈善热情高涨,而不少家长更是自发组织捐款,并亲自将善款送到医院。”

在主题班会上,学生们更自编自导自演与孝德、慈善有关的小品、相声,并制订一系列感恩计划加以实践,把意识转化为行动。“过去总觉得慈善就是名人捐款、作秀,但是现在发现原来我们也可以做慈善。”六年级学生衷蕾很有感触。她还记得班上有一位男同学每次都不愿意捐款,原因是他觉得捐款没意义。但是,这个学期学校组织的三次捐款,他却变得乐于捐助了。“因为她知道自己每一次捐助对别人来说都是雪中送炭,所以他改变了他的想法

自开展“日行一善、日读一书”爱心实践活动以来,三年级学生吴艺星几乎每天都会做一件好人好事,哪怕只是随手捡起路边的垃圾等小事,“我希望从最小的事情开始,多做对别人有益的事情。”

学校号召学生们从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把这些善心义举用纸笔记录下来,与同学和父母分享,从而达到“一个学校教育一批学生,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的社会慈善效应。学校决定每年定期组织学生慰问镇内的低保家庭老人和困难学生家庭。

携手慈善,共创和谐

在大力提倡和实践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今天,慈善文化的巨大作用在于教而化人,逐步引导人们乐善好施,从同情、怜悯、施舍出发,不断提升人们的思想境界和对慈善价值观的认同,把帮助困难者视为一种社会责任,使贫者、难者、患者、残者、弱者得到物质的帮助和心灵的慰藉,让他们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分享到人间的温暖。”

慈善文化的普及与深化正在一代又一代人之间薪火相传。一个负责任的学校,不仅在专业领域享有权威,更要践行社会公益。作为农村留守学校的典范,梅小在传递科学知识的同时,也不忘肩负的社会使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汇聚点滴的爱心与善行,已经清晰的勾勒出学校践行社会责任的发展格局,并将公益写入学校的灵魂,未来,梅小的公益事业将走的更远!夜空之所以灿烂,是因为有无数明星的闪烁点缀 让我们以这次活动为契机,将爱心传递下去,让爱在我们的生活中开花,让爱在孩子们的生命里植根!让希望的种子在四小校园中生根、发芽,让充满爱心的花朵永远在四小校园中绽放!

回顾十年路

2006年7月,正式与北大附小建立手拉手学校关系 年九月,被省慈善总会授予慈善文化教育基地 2013年5月,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到校讲述慈善文化 2009年6月,二年级学生陈星受到各方捐款资助顺利完成心脏治疗手术继续就读

廉洁文化进校园 篇6

廉洁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应该发扬光大。自古以来,我们国就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之说。廉洁文化进校园就是要教育和培养我们们的下一代在德、智、体三个方面全面发展。

一、充分认识廉洁文化进校园的重要意义

青少年学生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希望,担负着建设未来的重任,无论他们今后从政、经商还是从事其他职业,都应该从根本上懂得“清正廉洁”的深刻内涵。近年来由于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以权谋私等消极腐败现象的影响,一些青少年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廉洁意识出现了一些异常的变化。在这种背景下,我们们加强对青少年的廉洁教育,就显得尤为必要。青少年学生的可塑性很强,我们们应该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只要我们们的廉洁教育引导得法、教育有方,廉洁意识就会在广大青少年中入心入脑,就会增强他们抵御各种消极影响的能力。孩子是家庭和社会的核心,子女监督是家庭和社会教育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某种程度上,子女监督能起到组织和社会监督所起不到的作用,对于父母能产生组织和社会力量所难以达到的影响。

二、坚持正面引导原则与可接受原则

对青少年进行廉洁教育,就是要从学生思想实际和心理需求出发,坚持教育形式的多样性、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和教育成果的实在性,使青少年学生从小树立廉洁思想,养成廉洁观念,奠定终身廉洁做人的品德基础。因此,对中小学生进行廉洁教育,一定要坚持正面引导的原则,通过宣传古今中外的廉洁典型、宣传当代勤政廉政的共产党人、宣传身边的廉洁代表等,让学生感受到党的伟大,感受到民族的光明未来。

教育和引导青少年学生从小树立廉洁意识,培养他们健康向上的人生理念和道德观念,是事关我们们国家和民族未来的百年大计,我们们一定会牢记使命、履行职责,不断加大廉洁文化建设力度,推进廉洁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在廉洁文化进校园上抓出实实在在的成效。

三、提高认识,消除观念误区

误区一:现在,部分教师对“廉洁文化进校园”的重要性的认识还存在许多误区:有的认为“教师没有贪污腐败的条件,不必要接受廉洁教育”。有的认为“腐败只和权力相关,廉洁问题是领导干部的事情,对教师及学生谈廉洁,进行廉洁教育无异于大人生病小孩就医,领导生病群众吃药”。有的家长认为“廉洁教育与学生不搭界,学生不可能有什么腐败行为,廉政是大人和官员的事,孩子还是以学习为主”。

误区二:有些人则认为,“廉洁文化进校园”就是在校园内挂几条宣传标语,在课堂上讲一些廉洁故事,在活动中渗透一点廉洁教育内容,没有什么深远意义,用不着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针对以上错误观念和片面化、简单化认识,为保证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顺利开展,就必须先解决好思想认识上的问题,消除观念上的误区,让广大师生、家长认识到廉洁教育的重要性。

对策:

1、端正“廉洁文化”和“廉政文化”的区别。“廉政文化”

是侧重于对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从政、勤政和廉政进行的文化建设和教育活动,而“廉洁文化”所包括内容、涉及范围、教育对象更广一些,主要是面向全社会、全体人民进行全面的、全方位的廉洁教育。

2、把握宏观形势,搭准时代脉搏

“廉洁文化进校园”对促进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丰富校园文化的思想内涵、弘扬整个社会的廉洁文化、造就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四、坚持向榜样学习,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

孔子云:“其身正,毋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毋从。”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成长中有极大可塑性的未成年人,时代要求我们们教师廉洁从教;教师的道德表现能够影响一个学生的一生。作为教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身教必然重于言教。我们自觉地将师德原则、师德规范内化于心,扎根祖国教书育人的伟大事业!我们国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生执教,持俭守节,“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他的这种高尚的人格魅力,为学子们所敬重,为学子们所效仿,成为中国现代史上垂范世人的楷模。他的这种廉洁从教的作风,所产生的道德影响力,深刻地影响了一批又一批学生的道德情感和精神世界,使学生在敬仰中,默默地产生着思想和行为的自我们激励、自我们修养和自我们改造。我们也深受其影响,坚持大义为先,私利居次,自觉抵制社会“潮流”的冲击,抵制金钱、名利的诱惑,拒腐蚀、不取不义之财、非法之利,不贪受学生及家长的财物,不贪占集体与他人的财物,不沾染社会上的不良恶习,始终以廉洁的道德品行为学生及家长作出表率。用先进的思想武装自己,用进步的东西抵制错误的东西,保持思想上的廉洁。

五、公正从教,以廉明维护教育公正。

教师廉洁从教的另一重要要求就是要做到公正从教。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我们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学生的性别,民族,智能差异,家庭状况,学生及家长对自己的感情差别等而采取不同的态度。同时我们还坚持真理,能随时修正自己的错误,还真理以本来面目。在教育,教学中出现了错误,我们就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公开向学生说明,不强词夺理,不文过饰非,不误人子弟,做到知错就改,真正体现了教育的公平性,公正性。不说一套,做一套,严于自律,经常想一想,检查自己有什么不足和缺点,及时加以改进和纠正。

六、廉洁尚德,让廉洁文化浸润学生心间。

学生是祖国发展的后备力量,我们们把廉洁文化精神带进校园带进课堂,让学生从小就树立廉洁修身的意识。学生的养成教育并非朝夕之事,不是一两次集体活动或是几次思想教育就能见效的。这就需要为有效规范学生的诚信等行为,营造良好的氛围,我们通过开展“廉洁故事我们来讲”、廉洁自律八荣八耻的号召等活动加强学生的廉洁意识,让学生们在活动中,受到诚实守信、正直节俭、崇尚廉洁的教育,从小就树立起积极、健康、向上的道德情感、人生理念和理想信念,促进学生廉洁意识的有效形成。

曲艺进校园弘扬传统文化的思考 篇7

一、曲艺进校园成功的原因

以曲艺推广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在校园起到如此理想的效果, 究其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 曲艺作品当中, 包含大量的传统文化知识, 通过曲艺, 将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知识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受众群体。如骆玉笙先生的京韵大鼓名段《丑末寅初》, 作品中有“打柴的樵夫就把 (这个) 高山上”“寺里隐着山僧, 僧在佛堂上”“农夫清晨早下地”等描写, 犹如一幅生动古朴的画卷。同时, 它的腔调流畅, 节奏活泼, 短句大腔搭配巧妙。从悠扬婉转的唱腔中, 使人们得到充分的艺术享受。

其次, 大学生是青年一代的主力军。他们有兴趣爱好丰富、接受能力强、分布集中、互相之间交流广泛等特点。这使得曲艺在大学生人群中能得到快速、高效的传播。同时, 大学生的创新性使得传统曲艺在他们手中得到全新的释义, 使之焕发新的生命力, 得到更好的发展。近年来, 大学生自己创作、改编的曲艺形式非常之多, 如相声、快板、评书等视频作品在网上得到很多关注。大学生用自己的智慧, 正真做到了知识与兴趣相结合。

第三, 曲艺本身是用“口语说唱”来叙述故事、塑造人物、表达思想感情并反映社会生活的, 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首先, 曲艺表演是以“说”和“唱”为主要表现手段, 生动活泼, 简练精辟并易于上口。其次, 由演员装扮成不同角色, 以“一人多角”的方式, 具有简便易行的特点。其三, 曲艺表演的简便易行, 曲目、书目的内容多以短小精悍为主, 曲艺演员通常能够自己创作、表演。其四, 曲艺以说、唱为艺术表现的主要手段, 因而它是诉诸于人们听觉的艺术。其五, 曲艺演员必须具备坚实的说功、唱功、做功和高超的摹仿力, 从而博得听众的欣赏。正是由于这些特点, 使得曲艺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表演形式, 更容易被大学生所接受。

第四, 各曲艺形式经过千百年的发展, 在历朝历代艺人创作和改编中, 文本内容与表演形式都趋于成熟, 并不断与当代社会相联系, 使之更加容易被当代大学生所接受。不断地筛选、净化, 精华部分愈加凸显, 使得传统曲艺在传播传统文化时, 更加的纯粹。

二、曲艺进校园成功的意义

曲艺进校园, 是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措施, 对当今社会陶冶学生情操, 振奋民族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一) 曲艺进校园对弘扬民族文化, 增强青年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有重要意义

中国曲艺历史悠久, 内涵丰富。仍活跃在民间的曲艺品种有400个左右, 流布于中国的大江南北, 长城内外。历史都超过了百年以上。如相声、评书、京韵大鼓、扬州清曲、东北大鼓、山东快书、快板书、锣鼓书、山东琴书、二人转、十不闲莲花落、宁波走书、凤阳花鼓等。其作品中包含大量的民族传统文化。例如《单刀会》, 在各类曲艺作品中都有所展示, 但每种曲艺表现的都不一样。太平歌词的平铺直叙、快板书惊险刺激、大鼓书扣人心弦、评书更是跌宕起伏, 险象环生。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在不同曲种当中焕发出不同的色彩, 都源于中华民族的智慧, 是民族的象征。

(二) 曲艺进校园对是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有重要意义

当今社会, 要求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曲艺进校园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向学生展示传统文化的魅力, 以自发性学习为导向, 取代枯燥的宣传讲课, 用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文化传播。多数地区成立基地, 进行定点宣传。而大学生自发组织的表演, 也极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的热情, 提升大学生在艺术表演与美学鉴赏方面的能力。

(三) 曲艺进校园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存多样性艺术有重要意义

传统曲艺发展至今, 许多优秀的曲艺形式在流传发展过程中, 由于缺少理论支持, 缺少年轻一代的继承, 正逐步趋于灭亡。如东北大鼓、辽东皮影、凤阳花鼓等曲艺形式都面临着“后继无人”的窘境。硕果仅存的几位表演艺人多数已过古稀之年, 有的甚至已经到了耄耋之年, 仍在进行表演, 只为了这门艺术不会失传, 着实令人心酸。曲艺进校园能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并爱上这些曲艺形式。通过自身的文化素养, 参与到曲艺理论的研究当中去, 保护艺术的多样性。

三、当前曲艺进校园活动中的不足之处分析

(一) 曲艺进校园活动广度较好, 深度尚且不够

而今, 曲艺进校园活动已经陆续开展了多年, 很多高校都举办了相应的活动, 组建了相关社团, 并进行宣传。虽然如此, 但是曲艺进校园的深度明显不足。

首先, 没有实现多种曲艺共同进校。真正走进学生中的曲艺形式很稀少、单调。多数为语言类曲艺, 如评书、相声等。而伴奏性和说唱形式的曲艺种类则出现“门前冷落鞍马稀”的困境。

其次, 没有对受众提出更深层次的要求。曲艺进入校园后, 只是成为“街谈巷议”的一件事, 没有发动大家去深入了解、学习曲艺。这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曲艺进校园的效果。

(二) 部分大学生对传统曲艺的认识上存在偏差

现如今, 部分大学生认为, 传统曲艺只是百姓无聊解闷的方式, 下里巴人, 不登大雅之堂。这种思想不仅不正确, 而且阻碍曲艺在大学生群体中更深广的传播。事实上, 传统曲艺注重作品的文学性与思想性, 其中包含许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蕴含着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道德准则, 不仅能提升个人艺术修养, 还可以提高个人道德素养。

(三) 高科技通讯设备对传统曲艺的冲击

互联网虽然为曲艺的传播提供便捷, 但对学习者的筛选能力是一个考验, 高校中应有相应的教师或社团组织者对此加以良性的引导, 培养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曲艺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蕴含大量的传统文化信息。认真贯彻落实弘扬传统文化政策, 实施曲艺进校园工作, 以曲艺为载体, 让传统文化推动新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摘要:十七大以来, 国家提出要大力保护并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曲艺也以此为契机, 走进大学校园, 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宣扬传统文化。曲艺进校园有着其独特的意义, 通过曲艺进校园推动传统文化是有效且持久的工作。

谈廉洁文化进校园 篇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1-0111-02

一、高度重视,整体谋划

“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在一开始并不能被学校全部教师所接受,他们认为廉洁建设是领导干部的事情,与普通教师和学生无关。为此学校举行了以“我看廉洁文化建设”为主题的教师论坛,让教师挖掘廉洁文化建设的内涵,寻找廉洁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结合点,以此统一全校教师的思想。通过学习引导,全体教师认识到了在学校开展廉洁文化教育是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是学校干部教师廉洁自律的需要。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霍懋征从教小学生养成讲清洁、讲卫生的习惯开始就注重渗透对学生的廉洁教育,要求学生不仅要手脚干净,思想也要“干净”。她86岁时,很多学生自发的去向她祝贺。师生见面,她的第一句话就问:“你们把手都伸出来,让老师看看还是不是像读一年级时一样干净?”她的学生都是几十岁的人了,很多是党和政府的高级领导,这时都顺从的伸出手让霍老师看。霍老师意味深长的说:“看到你们干干净净,我就高兴。”霍老师从教60年,她的学生中没有一个是因腐败问题被问责的。这个生动的事例告诉我们廉洁教育必须从小抓起。学生是清正廉洁的最佳宣传者,是清正廉洁的最好监督者,也是清正廉洁的最大受益者。目前,他们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发育时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正在形成过程中,在这个特殊的人生时期开展廉洁文化建设,使之从小就了解反腐倡廉的有关知识,树立“廉洁光荣,腐败可耻”和“一人不廉,全家不圆”的意识,培养正确、积极、健康的理想信念、道德观念、法制意识和社会责任,使“清正廉洁”成为每个人立身立业之基。所以,“敬廉崇洁”并不能简单的理解为不要贪污、不要受贿,它实际上包括了做人的最基本的道理、最基本的道德要求,使全体师生树立起积极、健康、向上的人生理念,培养清正廉洁、为公为民的社会责任感,清清白白做人、认认真真做事。在此共识上,学校又多次召开专题全校教师会,完成对教师的培训工作,具体制定“廉洁文化进校园”的实施方案,统一安排、统一部署、统一落实,确保了校园廉洁文化建设有序、有效开展。

二、挖掘内涵,明确内容

开展校园廉洁文化建设,首先要让全校师生明确廉洁文化建设的具体内容。通过全校教师讨论,联系学校实际,确定廉洁文化建设的内涵与内容。

廉政文化,是人们关于廉政的知识、信仰、规范和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社会评价的总和,是文化建设和廉政建设相结合的产物,是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课题。它反映了一个社会廉政建设的变化、发展和进步状态。其内涵应该是责任、公正、民主、正直、节俭、清廉、守法等。廉洁文化的内容主要包含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为民为公。“为民为公”对于成人,特别是国家的公职人员而言就是要摆正个人利益与党和人民利益的关系,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大公无私、服从大局。具体到学生身上,立足点就放在教育学生关心他人,多为别人考虑,胸怀宽广,不自私自利。

二是民主公正。民主,即培养学生与父母、长辈平等对话,提建议和意见,评论社会事务。公正,简单地说就是“正直,不偏私”。培养孩子的公正观念不仅有助于发展学生良好的与人交往的能力,同时也是他将来能够适应社会竞争、以良好的心态融入社会的根本。教会他们公正待人、公平处事,正确处理自我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

三是自律守法。自律是将社会的道德要求转化为个体内在的道德需要。作为学生,首先要教他们学会自省,经常能够自我检查,通过反思,认识自己,及时改正缺点。从小培养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感。守法,即让学生学习法律常识,培养法制观念,加强守法意识,维护国家法律的尊严感。

四是正直诚信。正直诚信即言行一致,待人真诚,有正义感。实事求是,办老实事,做老实人。把正直诚信的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实践,并内化为自身的道德品质。

五是清廉节俭。清廉,即清正廉明。培养青少年的清廉意识,既有利于青少年自身的发展,也有利于崇尚廉洁、打击腐败的社会氛围的形成。节俭是中华传统美德,让学生明白“俭以养德”的道理,学会珍惜物品,不浪费,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果实。

三、讲究方法,扎实推进

明确内涵后,具体的廉洁文化建设必须找到特定的载体,利用丰富多样的方式,进行积极有效的探索,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学校通过探索和实践,逐步形成了过“以专题教育为形式,以课堂教学为渠道,以学生活动为载体,以教育基地为依托,以家校社区为网络”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廉洁文化教育体系。

1.以提高教育效果为重点,扩大廉洁文化社会影响

廉洁文化进校园如果没有其他文化内涵作支撑就很难进入课堂,进入学生思想。学校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文化建设推动学校全面发展,不断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注入廉政思想内涵,逐步形成了校园廉洁文化建设特色,构建了与法律规范相协调、与现代教育发展相适应、与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相传承的廉政文化体系的廉洁文化进校园教育主题。

几年来,学校从学生实际出发,树立了上百块廉政廉洁标牌,设廉政廉洁走廊,建廉政廉洁广场,还开辟廉洁文化进校园橱窗,办廉洁文化进校园专刊,将学校的廉洁文化实施方案、办事程序展示出来,供全校师生学习,让廉洁文化在校园处处得到体现,使全体师生时时处处都能受到廉洁文化的熏陶,做到入脑、入心、入行。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革命领袖人物的优秀品格和高尚情操教育影响学生,结合廉洁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法制安全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家庭美德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紧密联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形成了教育合力,通过学校廉洁文化教育向社会和家庭辐射,进一步净化了家庭环境与社会风气。

同时结合“师德建设年”活动,将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推向深入。广泛深入开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做人民满意的教师”的学习实践活动,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利用教职工大会要求广大教师在工作中具备“四种意识”:教改意识、求实意识、竞争意识、质量意识;“四种精神”:敬业精神、奉献精神、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努力做到“四无”:无有偿家教、无排斥讥讽和体罚学生、无违规向新生推销助学用资料和其它商品、无不文明行为,做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

2.以开展廉洁教育活动为载体,发挥廉洁文化辐射作用

一是廉洁活动引领。为了加强廉洁教育,我们“请进来、走出去”,学校每年都组织党员干部外出学习,接受革命先辈的洗礼,并要求大家写出深刻的体会,订出自己如何把革命先辈的精神贯穿到自己实际工作中的打算。每学期都要请法制副校长为学生作一次廉洁教育讲座,法制副校长用大量的生动的事例教育学生要从小树立廉洁意识,长大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从政的做一个廉洁奉公的好领导。同时,学校经常利用班班通观看反腐倡廉的警示片,要求学生写观后感。还与监察部门联系,去参观检察院举办的廉政教育宣传展。学校还每年进行一次讲廉洁故事活动,加强对学生的廉洁教育。政教处每一学期都要组织一次讲廉洁故事比赛,首先在班级内演讲,每班推举两人参加全校比赛,学校设一等奖5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15名,给予奖励,要求下去后全体学生写心得体会,上交政教处。活动也是多种多样,读廉洁书籍、作廉洁书画、写廉洁心得、看廉洁影片、办廉洁板报、出廉洁专刊等,都是我校进行廉洁教育有效的措施。

二是廉洁典型示范。外面的典型要学,校内的典型更要学,自己身边的典型学起来更容易出效果。在今年全区的暑期教师集训大会上,我校师德标兵杜祖宝老师的先进事迹,感动了所有在场的人,很多人都忍不住流下了眼泪。杜祖宝老师廉政从教三十二年,担任班主任三十二年,在年级主任的位置上至今已是二十二年。他爱生如子,爱校如家,顾大家弃小家,许许多多感人泪下的事迹铸就了他平凡而伟大的师魂。学校以此为契机,在全校掀起了学习杜祖宝同志先进事迹的热潮。目前,老师们正带着深深的感动,以饱满的热情开创着新学期的大好局面。学生也在杜祖宝老师精神的感召下,决心更加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长大后做一个廉洁守法的人。

三是打造品牌深化。学校把廉洁文化建设融入在“一校一品”校园文化建设中,以此打造了廉洁文化品牌。学校邀请多位专家和领导到校进行可行性论证,最后确定打造关公文化,将关公文化打造成学校的特色,并将其很好地融入到学校廉洁教育活动之中。我们把关公精神概括为“忠、义、仁、勇、信、礼、智”,以此教育学生“热爱祖国有忠,团结向上有义,互帮相助有仁,奋进开拓有勇,诚实重诺有信,尊老爱幼有礼,勤学善思有智”。学校为着力打造关公文化品牌,大力实施“六个一”工程,即:编一本关公地方教材,谱一首涉及关公精神的新校歌,编一套关公武术操,每期进行一次关公精神讲座,定一条涉及关公精神的新校训,每学期树一批关公精神的典型。以上工作全部完成,部分内容已在接受省均衡教育验收时进行了展演。我们将科学地设计一套较为完备的教育程序,让关公文化教育常态化、序列化、深入化、扩大化,打造廉洁文化品牌,在我校营造了良好的倡廉崇廉氛围,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3.以建设特色文化为主线,深化廉政文化教育效果

学校把尊廉崇廉教育融入校园文化,不断扩大它的外延。结合校情,通过举办独具特色的名人班级文化,组织学生收集名言警句,创作廉洁诗歌、歌曲和童谣,征集丰富多彩的故事等活动,进一步开辟了校园廉洁文化建设新途径。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橱窗等硬件设施,将廉洁教育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有机结合,与教育政风行风建设、学校德育工作有机结合,将廉洁教育渗透到了课堂,渗透到教材中,渗透到了学校的团队、班会活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通过实施学生带家长、以家庭带社会为主要教育方式的“小手拉大手”计划,把廉洁文化教育覆盖到了每个家庭。通过“小手拉大手”活动,我校九(5)班有一个学生家长想请科任教师吃饭,以表达对老师教育子女的感激之情,同时请求老师对他多加关注和关心。该生知道后,坚决反对,说:这样是违规的行为,助长了腐败风气的形成。老师在课堂上专门给我们讲了廉洁的要求和意义,他们怎么可能去吃你的饭呢。他硬是把他爸妈的请客计划搅“黄”了。类似这样的事,学校还有很多。

上一篇:继承权证明书模板下一篇:《花的勇气》教学课程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