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考题及答案

2024-06-23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考题及答案(精选6篇)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考题及答案 篇1

1.1938年,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最早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重要命题的是()。

A.刘少奇

B.毛泽东

C.周恩来

D.陈云

参考答案:B.毛泽东

2.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性飞跃,产生了()。

A.两大理论成果

B.一大理论成果

C.三大理论成果

D.四大理论成果

参考答案:A.两大理论成果

3.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

A.战争与革命

B.和平与发展

C.改革与开放

D.冷战与备战

参考答案:B.和平与发展

4.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实践基础是()。

A.十年“文化大革命”

B.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

C.中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经验教训

D.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转换

参考答案:C.中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经验教训

5.苏东剧变的根本原因是().A.苏东领导人的错误路线造成的政治**

B.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

C.苏东各国没有及时地成功地对苏联模式进行根本性改革

D.在与西方国家的经济军事竞争中陷入十分被动的境地

参考答案:C.苏东各国没有及时地成功地对苏联模式进行根本性改革

6.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A.发展

B.以人为本

C.全面协调可持续

D.统筹兼顾

参考答案:B.以人为本

7.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

A.解放思想

B.理论联系群众

C.实事求是

D.与时俱进

参考答案:C.实事求是

8.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B.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C.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D.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参考答案:D.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9.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

A.发展

B.革命

C.阶级斗争

D.维护世界和平

参考答案:A.发展

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

A.发展中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要经历的起始阶段

B.发达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要经历的起始阶段

C.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要经历的起始阶段

D.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 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所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参考答案:D.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所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简答

1.试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和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原因。

参考答案:发展生产力: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初级阶段:时代特点

初级阶段理论的含义包括两个方面:即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

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原因:

(1)要用相当长的时间发展生产力,去实现别的许多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建立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2)要用相当长的时期来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3)当前的时代特点和国际环境,也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经历更长的时期。

2.试述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根本任务。

参考答案: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本质是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1)大力发展生产力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根本观点(2)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3)是对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历史经验的总结

3.试述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参考答案: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实践:检验真理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

第一,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

第二,它是正确制定并贯彻执行党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

第三,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论述

1.试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参考答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含义,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一步同中国革命建设的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十分丰富,主要有: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紧密联系中国的具体实际,创造性地制造出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升华唯理论,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优秀的文化土壤之中,和中华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表现出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了科学的学风,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作业二: 单选

1.改革和发展的前提是()。

A.四项基本原则

B.依法治国

C.社会公平

D.社会稳定

参考答案:D.社会稳定

2.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大约需要()。

A.10年

B.50年

C.100年

D.300年

参考答案:C.100年

3.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是()。

A.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B.实现四个现代化

C.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现代化

D.实现工业化

参考答案:A.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4.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A.实现共同富裕

B.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C.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参考答案: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是().A.社会主义国家决定的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的C.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 D.邓小平理论中确定的参考答案:C.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6.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占主体地位的经济应当是().A.私营经济

B.个体经济

C.公有制经济

D.外资经济

参考答案:C.公有制经济

7.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A.政企分开

B.党政分开

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D.建立企业经营机制

参考答案: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8.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

A.基本方略

B.基本纲领

C.基本路线

D.最高纲领

参考答案:A.基本方略

9.首次把基层群众自制制度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基本范畴的是()。

A.党的十五大

B.党的十六大

C.党的十七大

D.党的十四大

参考答案:C.党的十七大

10.我国的国体是()。

A.人民民主专政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参考答案:A.人民民主专政

简答

1.试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关系。

参考答案:十六大明确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2)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2.为什么要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是如何体现的?

参考答案: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是由公有制的性质和它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决定的。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公有制经济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同社会发展方向相一致

(2)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

(3)公有制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柱,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和国家实行宏观调控的重要物质基础。(4)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满足社会成员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劳动人民经济上、政治上主人翁地位和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不可缺少的物质保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的主要体现在:(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2)国有经济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3.如何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参考答案:在三者关系中,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改革是动力,正确处理三者的关系要把握以下原则:

(1)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稳定。

在政治和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在改革和发展的推进中实现政治和社会的长期稳定。(2)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改革胆子要大,但步子要稳。

(3)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人民群众是改革发展的主体和动力,是稳定的力量源泉和深厚基础。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工作路线。让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给老百姓看得到的实际利益。

论述

1.试述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

参考答案: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指出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优越的主要标准。

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相适应,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看它是否适应当时当地生产力的要求,能否推动生产力的发展。(2)提出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

突破了长期以来只是把解放生产力同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革命联系到一起的认识,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仍然有一个解放生产力的问题。

(3)把社会主义社会基本基本矛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统一起来。邓小平在明确肯定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基础上,强调了就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和确立根本任务的一致性。他指出,生产力发展水平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的途径是发展生产,为此必须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4)指出了解决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是改革。通过改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严重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等,来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作业三: 单选

1.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是()。

A.一部分人先富

B.大多数人富裕

C.先富带动后富

D.共同富裕

参考答案:D.共同富裕

2.目前我国调节个人收入的税种主要是()。

A.个人所得税

B.企业所得税

C.增值税

D.营业税

参考答案:A.个人所得税

3.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人民民主专政

B.民代表大会制度

C.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参考答案:B.民代表大会制度

4.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

A.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B.人民当家作主

C.民主集中制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参考答案:B.人民当家作主

5.我国的民主党派是()。

A.在野党

B.执政党

C.参政党

D.在朝党

参考答案:C.参政党

6.社会建设的重点是()。

A.经济建设

B.改善民生

C.政治建设

D.文化建设

参考答案:B.改善民生

7.“一国两制”的提出当初是为了解决()。

A.台湾问题

B.香港问题

C.澳门问题

D.港台问题

参考答案:A.台湾问题

8.我国新时期的外交战略是()

A.两个中间地带

B.独立自主、维护和平

C.一边倒

D.另起炉灶

参考答案:B.独立自主、维护和平

9.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于()

A.三十年代

B.四十年代

C.五十年代

D.六十年代

参考答案:C.五十年代

10.“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

A.一个中国

B.两制并存

C.高度自治

D.积极促谈

参考答案:A.一个中国

简答

1.中国为什么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参考答案:走和平发展道路,就是要把中国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中国的发展同世界的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与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结合起来。(1)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

(2)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

(3)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2.试述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参考答案:(1)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

从我国实际出发,依靠自己的力量,同任何国家友好相处,不允许任何国家损害中国的尊严和主权。

(2)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3)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

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立足点: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4)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3.试述新时期新阶段对台方针和政策。

参考答案:新时期新阶段对台的方针和政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提出反对和遏制“台独”是新形势下两岸同胞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2)提出两岸关系现状的定义,丰富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内涵;

(3)提出构建和平稳定发展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理应成为两岸发展的主题;(4)强调和平统一工作也要体现以民为本、为民谋利;

(5)制定反分裂国家法,将中央对台方针政策法律化。

论述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参考答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意义: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3)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深化,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升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2)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切实维护和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3)有利于进一步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考题及答案 篇2

一、开卷考试的意义

开卷考试对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 适应素质教育对创新型、实践性人才培养的需要。

由于这门课的内容较多, 闭卷考试学生记忆的任务量繁重, 为了减轻学生负担, 题目相对简单, 大部分内容为书上现有答案, 在命题过程中表现出重书本知识的机械记忆轻理解、综合运用和深层分析, 致使学生的思想受到束缚, 创新能力得不到发展。尽管学生学到了扎实的基础知识, 但是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技术和经验, 以及独立思考、大胆探索、有新观点、新见解的创新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和锻炼。学生只需要考前猛背, 就能考试过关, 甚至会出现平时认真听讲的学生考不过平时不上课的学生, 所以造成一种错觉:上课不用听, 到时猛突击就行了, 最终学得的知识支离破碎, 考完几天就什么都忘记了, 达不到考核目的。开卷考试省去学生背诵的大量时间, 可以用来拓展课外知识, 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等, 以及拓宽学生视野, 增长学生才干,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开卷考试的题目具有开放性、综合性、现实性, 要求学生视野开阔、能独立思考、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深层次分析现实问题, 要求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它与知识经济对人才思维灵活、视野开放、具有创新能力的要求相适应, 与素质教育的目标相适应。

2. 开卷考试推动了政治课的教学改革。

长期以来, 围绕“应试”这根“魔棒”, 政治课的教学改革总是迈不开步子, 缺乏实质性进展。开卷考试的推行, 解除了政治课所受应试“魔棒”的束缚, 让思想政治课教师放开手脚, 大胆地进行各项教学改革尝试, 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 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拓展学生的知识空间, 为实现政治课“知识、能力、觉悟、行为”相统一的目标创造条件。

3. 减轻了学生负担,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促进了学风建设。

开卷考试免去了学生死记硬背的繁重任务, 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使学习和考试变得更加轻松, 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更加有利于学风建设。

二、开卷考试对教学的要求

开卷考试不但没有对教师降低教学要求, 弱化这门课的地位, 反而对教师管理学生、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开卷考试”。

有些同学听到“开卷考试”的消息后, 错误地认为开卷考试只是照抄书本, 因而放松了平时的学习。任课老师一定要加以正确引导, 教育学生认识“开卷”只是考试形式的变化, 并不意味着教学要求的降低, 考试难度的降低, 反而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更高, 所以学生丝毫不能疏忽和放松学习, 平时要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对学生学习的监督检查。另外对开卷考试题型的变化, 考查学生能力的变化及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都要给予必要的引导。

2. 要求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面和敏锐的观察力。

开卷考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 因为开卷考试的特点之一是开放性, 出题比较灵活, 涉及面较宽, 综合性较强, 联系实际较多, 所以要求教师不但要对基本理论有深刻的理解, 对内容进行系统的讲解, 而且要有开阔的视野, 广博的知识面, 敏锐的观察力和应变能力, 经常关心时政, 联系现实, 针对某一个问题讲出自己的观点, 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给学生树立起独立思考、敢于创新的典范。

3. 注重教材的纵横联系, 变片面教学为整体教学。

在闭卷考试中, 对某一处的知识点考查的内容较多, 因此有些教师注重某一章某一节的教学, 在讲课中对某一章某一节的内容讲得较详尽、透彻。学生对单个知识点的把握较好, 但综合起来就不知所措。但是在开卷考试中, 综合性的题目较多, 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整体把握能力和综合能力。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这一变化, 除了讲清单个的知识点外, 还要对教材的前后联系、知识点的融会贯通讲清楚, 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以不变应万变,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应变能力。

4. 应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

开卷考试题目比较灵活, 要求学生灵活多变, 平时养成勤于思考、灵活应变的能力。因此, 要针对教材中能拓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地方进行研究和探索, 设法让学生多思考, 激起学生的思维兴奋点, 使他们于无疑处生疑, 产生新奇感和探索感, 向广度和深度发展。教师要注意设疑、质疑,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 以多种方式启迪学生独立思考, 开拓创新, 敢于表述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三、开卷考试对学生的要求

开卷考试不但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 对学生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1. 基础知识要扎实。

开卷考试并不意味着什么都不用背了, 一些基础知识还是要牢牢掌握的, 否则开卷考试就是失败的。基础知识是最基本的东西, 学生只有掌握了基础知识, 才能谈得上运用, 谈得上创新, 谈得上独立思考。熟能生巧, 只有夯实基础, 才能运用自如。如果基础知识不牢固, 一切都谈不上。

2. 要系统复习, 做到融会贯通。

有些学生认为开卷考试不用再系统复习了, 只要能在书上找到答案就行了, 实际上开卷考试不但要复习, 而且要系统复习。因为开卷考试的题目较大, 一个题目往往会跨几个章节, 如果不进行系统复习, 所学知识凌乱琐碎, 遇到大的综合题目就会束手无策。所以, 开卷考试更应该注意知识体系的构建, 理清章与章之间、节与节之间、这个问题与那个问题之间是什么关系, 这样遇到题目才能迅速找出所需要的知识, 答起题来才能系统有条理。

3. 要具备更开阔的视野, 学以致用。

开卷考试的特点之一是开放性, 题比较灵活, 知识面比较广, 联系现实生活较多, 所以要求学生有广阔的视野, 平时大量阅读与这门课有关的文献资料、时事政治, 多看新闻、报纸, 多进行思考, 尤其是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要联系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学会独立思考。

此外, 为了使考试更加开放, 除了卷面由闭卷改为开卷外, 还可以适当增加平时成绩的分值和比重。这样就能做到重视平时的学习过程轻最后的考试结果, 而不是一考定结果, 有助于加强学风建设。但是加大平时成绩的分值, 要求教师有责任心。平时成绩的给分一定要有根有据、要具体, 比如出勤占多少分, 实践教学占多少分, 讨论课占多少分, 课堂表现 (即听课状态) 占多少分等, 制定出具体的指标就能做到给分有据, 不失公平, 不流于形式。

四、结语

综上所述, 开卷考试不但没有降低要求, 弱化这门课的地位, 而且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创新能力, 拓展学生视野和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符合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对教师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也起着导向作用, 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 值得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尤电土.开卷考试呼唤开放式教学[J].陕西教育, 2003, 10:20.

[2]杨卫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方法探讨[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 12, 20, (4) :140-142.

[3]陈荣坚.开卷后的政治课教学[J].陕西教育, 2004, 9:30.

[4]裘东明.浅谈思想政治开卷考试及教学[J]科教文汇, 2007, 2, (下半月刊) :109.

[5]史增强.思想政治课“开卷考试”的思考[J].山东教育, 2000, 35:45.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考题及答案 篇3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阶段性作业1 单选题

1.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是_____。(5分)(A)毛泽东(B)邓小平(C)江泽民(D)胡锦涛 参考答案:A

2.毛泽东认为,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根据,是认清_____。(5分)(A)谁是我们的朋友(B)谁是我们的敌人(C)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D)中国的国情 参考答案:D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_____。(5分)(A)实事求是

(B)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C)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参考答案:A

4.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目的和归宿都是_____。(5分)(A)突破条条框框的束缚(B)实事求是

(C)破除封建迷信的重要性(D)批判主观主义 参考答案:B

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这里的“本”、“基”、“源”说到底就是_____。(5分)(A)发展先进生产力(B)发展先进文化

(C)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D)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参考答案:C

6._____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实际领导地位。(5分)(A)延安整风(B)党的七大(C)遵义会议

(D)党的七届三中全会 参考答案:C

7.对实事求是首先做出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并把它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的是_____。(5分)(A)邓小平(B)毛泽东(C)列宁(D)江泽民 参考答案:B

8._____代表党中央在党的七大上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理论上作了进一步的阐述。(5分)(A)毛泽东(B)邓小平(C)刘少奇(D)周恩来 参考答案:C

9.明确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的是_____。(5分)(A)毛泽东(B)邓小平(C)江泽民(D)胡锦涛 参考答案:B

10.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表明_____。(5分)(A)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可以不断变化的(B)马克思主义没有需要始终坚持的原则(C)马克思主义是向实践开放的、不断发展的科学

(D)马克思主义只能让理论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发展,而不能反过来推动实践的发展 参考答案:C

多选题 1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主要回答了_____。(5分)(A)什么是社会主义(B)怎样建设社会主义(C)建设什么样的党(D)怎样建设党 参考答案:C,D

12.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证明,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在中国发挥指导作用,是因为_____。(5分)(A)它是科学

(B)中国的社会条件有了这种需要

(C)它同中国人民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发生了联系,实现了结合(D)它被中国人民所掌握 参考答案:A,B,C,D

13.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它们是_____。(5分)(A)毛泽东思想(B)邓小平理论(C)科学发展观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参考答案:A,D

14.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_____。(5分)(A)体现时代性(B)把握规律性(C)保持先进性(D)富有创造性 参考答案:A,B,C,D

1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_____。(5分)(A)科学发展观(B)毛泽东思想(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邓小平理论 参考答案:A,C,D

16.毛泽东深刻阐述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以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对党的思想路线作出系统的哲学认证的著作是_____。(5分)(A)《反对本本主义》(B)《实践论》(C)《矛盾论》(D)《改造我们的学习》 参考答案:B,C

17.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因为_____。(5分)(A)毛泽东在延安时为中央党校题了“实事求是”四个大字(B)它是反对主观主义、经验主义、教条主义的

(C)它是同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联系在一起的,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思想武器(D)它是同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形成过程,同中国共产党基本理论建设联系在一起的 参考答案:B,C,D

18.邓小平在真理标准讨论过程中,提出了_____。(5分)(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真理标准讨论的实质在于是不是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C)真理标准讨论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和命运的问题(D)“三个有利于”的理论 参考答案:A,B,C

19.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是_____。(5分)(A)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条件(B)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归宿(C)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统一于社会实践(D)解放思想就是大胆探索客观规律 参考答案:A,B,C

20.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_____。(5分)(A)立党之本(B)执政之基(C)力量之源(D)强国之路 参考答案:A,B,D

阶段性作业2 单选题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回答的问题是_____。(5分)(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B)什么是社会主义改造、怎样进行社会主义改造(C)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D)什么是发展、怎样发展 参考答案:C

2.确定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_____。(5分)(A)遵义会议(B)中共七大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D)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参考答案:B

3.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国内的主要矛盾是_____。(5分)(A)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B)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

(C)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D)中国人民同国民党残余势力与帝国主义之间矛盾 参考答案:C

4.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_____。(5分)(A)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B)实现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实现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参考答案:A

5._____在中共八大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实行“三大主体、三大补充”的设想。(5分)(A)毛泽东(B)刘少奇(C)周恩来(D)陈云 参考答案:D

6.我们今天讲一切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其中最大的实际就是_____。(5分)(A)人口多,底子薄(B)地区发展不平衡

(C)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农业人口仍占很大比重 参考答案:C

7.主张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毕其功于一役”的主要代表是_____。(5分)(A)陈独秀(B)瞿秋白(C)王明(D)张国焘 参考答案:C

8.毛泽东明确地把官僚资本主义列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对象之一的著作是_____。(5分)(A)《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B)《论人民民主专政》(C)《新民主主义论》

(D)《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参考答案:D

9.1956年我国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开始进入_____。(5分)(A)新民主主义时期(B)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C)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参考答案:D

10.下列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说法中最准确的是_____。(5分)(A)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准备阶段(B)不是一个完整的社会形态(C)具有两种社会形态的因素

(D)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时期 参考答案:D

多选题

11.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活的灵魂是_____。(5分)(A)实事求是(B)群众路线(C)独立自主(D)党的建设 参考答案:A,B,C

12.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主要法宝是_____。(5分)(A)土地革命(B)统一战线(C)武装斗争(D)党的建设 参考答案:B,C,D

13.中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主要条件是_____。(5分)(A)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及现代工业初步发展(B)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壮大(C)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D)有力的国际因素

(E)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建立 参考答案:A,B,C,D,E

14.低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包括_____。(5分)(A)加工订货(B)统购包销(C)个别企业公私合营(D)经销代销 参考答案:A,B,D

15.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各种非社会主义因素是_____。(5分)(A)私人资本主义经济(B)个体经济

(C)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中的私人成分

(D)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参加国家政权(E)资产阶级思想以及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 参考答案:A,B,C,D,E

16.历史证明,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十分成功的,因为_____。(5分)

(A)我国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B)我国在这一变革中不仅没有造成生产力的破坏,反而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C)我国在这一变革中增强了人民的团结,得到了人民的普遍拥护(D)我国在这一变革中没有引起巨大的社会动荡 参考答案:A,B,C,D

17.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_____。(5分)(A)共产主义思想领导的文化(B)民族的文化(C)科学的文化(D)大众的文化 参考答案:A,B,C,D

18.中共四大提出的重要思想是_____。(5分)(A)土地革命(B)统一战线(C)无产阶级领导权(D)工农联盟 参考答案:C,D

19.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在于_____。(5分)(A)领导阶级(B)时代条件(C)指导思想(D)革命前途 参考答案:A,B,C,D

20.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进程中必须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的原因有_____。(5分)

(A)中国革命的敌人十分强大(B)无产阶级人数太少

(C)农民和资产阶级是革命的主要力量(D)民族资产阶级有革命的要求(E)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参考答案:A,B,C,D,E

阶段性作业3 单选题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_____。(5分)(A)科学发展观(B)毛泽东思想(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邓小平理论 参考答案:B

2.邓小平在党的哪次会议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科学命题_____。(5分)(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B)党的十二大:(C)党的十四大(D)党的十五大 参考答案:B

3.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问题是_____。(5分)(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B)“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C)“发展才是硬道理”

(D)“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参考答案:A

4.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是_____。(5分)(A)《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B)《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方针的决议》(C)党的十三大报告(D)党的十四大报告 参考答案:C

5.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_____。(5分)(A)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C)城乡矛盾

(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参考答案:A

6.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是_____。(5分)(A)高速发展生产力(B)共同富裕

(C)各尽所能,按需分配(D)让一部分人富起来 参考答案:B

7.邓小平指出“发展才是硬道理”,硬就硬在_____。(5分)(A)实现国家统一要靠经济发展(B)维护世界和平

(C)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要靠经济发展

(D)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都要依靠发展 参考答案:D

8.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进行全面概括的是_____。(5分)(A)十二大(B)十三大(C)十四大(D)十五大 参考答案:D

9.下列不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征的是_____。(5分)(A)是由***转变为多党执政的历史阶段(B)是由农业国逐步转变为工业国的历史阶段

(C)是科技教育文化由比较落后转变为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D)是由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转变为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 参考答案:A

10.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战略的出发点和归宿是_____。(5分)(A)综合国力(B)人民利益(C)增长速度(D)统筹发展 参考答案:B

多选题

11.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首先的人权是_____。(5分)(A)公民权(B)生存权(C)发展权(D)政治权 参考答案:B,C

1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涵义是_____。(5分)(A)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B)我国不是社会主义社会,还处于向社会主义的过渡阶段(C)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 参考答案:A,C

13.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_____。(5分)(A)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B)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C)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D)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参考答案:A,B,C,D

14.初级阶段长期性的根本决定因素包括_____。(5分)(A)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B)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C)建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D)全体国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参考答案:A,C

15.经济建设、改革开放、四项基本原则的相互关系是_____。(5分)(A)经济建设是中心(B)改革开放是动力(C)四项基本原则是政治保证(D)四项基本原则是目的 参考答案:A,B,C

16.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_____。(5分)(A)突出了生产力的基础性地位(B)突出了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C)在动态中描述了社会主义本质(D)在目标层次上界定了社会主义本质(E)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 参考答案:A,B,C,D,E

17.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在于_____。(5分)(A)实现共同富裕(B)不存在两极分化(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D)消灭剥削,消除阶级 参考答案:A,B,D

18.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_____。(5分)(A)是因为过去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有些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B)是因为过去对什么是社会主义不清楚(C)是邓小平理论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D)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最根本的经验教训 参考答案:A,C,D

19.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主要论点有_____。(5分)(A)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解放生产力(B)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根本要求

(C)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命运(D)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 参考答案:A,B,C,D

20.实现共同富裕是_____。(5分)(A)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本质内容(B)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C)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D)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 参考答案:A,B,D

阶段性作业4 单选题

1.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_____。(5分)(A)以人为本(B)统筹兼顾(C)全面协调可持续(D)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答案:A

2.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_____。(5分)(A)发展(B)改革(C)创新(D)效益 参考答案:A

3.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是_____。(5分)(A)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B)建立合理的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协调发展(C)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D)加强人才工作,建设人才资源强国 参考答案:C

4.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是_____。(5分)(A)分配公平(B)再分配公平(C)教育公平(D)保障公平参考答案:C

5.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是_____。(5分)(A)一个中国(B)两制并存

(C)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D)反对任何国家的干涉 参考答案:A

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_____。(5分)(A)经济的发展(B)政治的民主(C)文化的繁荣(D)党的领导 参考答案:D

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是_____。(5分)(A)坚持科学发展(B)坚持改革开放(C)坚持民主法治(D)坚持以人为本 参考答案:D

8.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放在第一位的必须是_____。(5分)(A)世界和平与安宁(B)各国之间的友好关系(C)国家的主权和安全(D)建设和谐世界 参考答案:C

9.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根本问题始终是_____。(5分)(A)“三农”问题(B)教育和科技问题(C)基础设施问题(D)工业化问题 参考答案:A

10.2006年3月,全国人大十届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指出,“十一五”时期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关键是要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_____。(5分)(A)“ 三个代表 ”(B)科学发展观(C)可持续发展的观念(D)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参考答案:B

多选题

11.“三步走”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包括_____。(5分)(A)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B)到20世纪末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90年翻一番(C)到20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D)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 参考答案:A,B,D

12.党的十六大提出在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是因为_____。(5分)(A)我国还只是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B)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小康(C)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不全面的的小康(D)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E)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参考答案:A,B,C,D,E 13.十七大报告对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其中包括_____。(5分)

(A)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B)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C)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D)城镇人口比重明显增加 参考答案:A,B,C,D

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第三步目标关键的10年,在这14.从现在到2010年,10年中,我们要_____。(5分)(A)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B)人口控制在14亿以内(C)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

(D)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参考答案:A,B,C,D

15.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是_____。(5分)(A)生产发展(B)生活宽裕(C)乡风文明(D)村容整洁(E)管理民主 参考答案:A,B,C,D,E

16.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是_____。(5分)(A)广合作(B)全方位(C)宽领域(D)多层次 参考答案:B,C,D

17.邓小平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因为改革是_____。(5分)(A)为了解放生产力(B)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C)引起经济、社会生活、思想观念等一系列重大变化(D)要对原有体制进行根本性改革 参考答案:A,B,C,D

18.突出强调的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客观依据和历史依据是_____。(5分)(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靠发展来不断巩固和推进的(B)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伟大的历史使命(C)发展是开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的必由之路(D)发展是应对世界形势新变化的需要

(E)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一条重要经验 参考答案:A,B,C,D,E

19.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是_____。(5分)(A)党在新时期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B)中国的第二次革命(C)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

(D)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参考答案:A,B,D

20.发展之所以成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因为_____。(5分)(A)发展是坚持党的先进性的要求(B)发展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要求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考题及答案 篇4

1.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实践证明,如果离开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懈探索,离开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指引,我们的实践就会陷入盲目性,我们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和失败;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意志和愿望,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强大精神力量;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其每一表现中都带有中国的特性,带有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使其在中国进一步民族化和具体化。概括地说,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使马克思主义“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表现出来。

3.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第一,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毛泽东思想正是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第二,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第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进入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后,尽管我们所面临的时代主题、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没有根本性的改变,但是国际、国内和党内的情况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党所肩负的历史任务、党的自身状况,都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逐步将治党治国治军新的经验加以概括和总结,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4.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1)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在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中,有着丰富的内容: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等等。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上述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2)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重大理论成果。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文化、党的建设等方面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又是需要进一步丰富发展的科学体系。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个重大理论成果。它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紧密结合新的实践,把治党和治国、执政和为民结合起来,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第二章思考习题与参考答案

1.毛泽东是怎样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 1938年,他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所作的政治报告中,在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任务的同时,借用我国古代成语“实事求是”来提倡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态度。

为了统一全党思想并为制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奠定思想基础,在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从思想路线的角度,系统地阐述了坚持实事求是的重要性。经过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了确立。

2.邓小平、江泽民和十六大以来党对,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有哪些新的贡献?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中国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邓小平首先抓住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这一关键环节,大力提倡实事求是。

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准备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特别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重要意义。以这一讲话精神为指导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1992年,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是保证我们党永葆蓬勃生机的法宝。进入21世纪,江泽民强调,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他更明确提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2004年1月,胡锦涛在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要贯彻落实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2007年10月,他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提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我们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3.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有哪些?如何理解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 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为:“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无论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还是理论联系实际,都是实事求是的具体展开。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要坚持实事求是,就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实事求是还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的内容。坚持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做到实事求是,必然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党的领导人在不同时期对思想路线阐述和发挥过程中,分别强调或解放思想,或与时俱进,或求真务实,都是根据不同实践环境和具体任务,针对在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所提出的重点要求,其目的和归宿,都是实事求是。它们既反映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的一脉相承性,又体现了结合实践发展在具体表现方面的时代特征。

4.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的精髓?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其精髓都是实事求是。一方面,正是由于把握和运用了这个精髓,才有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和发展,才有了十六大以来的理论创新;另一方面,这个精髓,又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这个精髓,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形成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规划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和一系列以“两手抓”为重要内容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确立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等等。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续坚持这个精髓,在改革发展稳定、经济政治文化、内政国防外交、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新的发展战略;构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理论,提出“三个代表”要求并把它同党的先进性联系在一起,从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进一步贯彻这个精髓,紧密结合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坚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着力点,扎扎实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坚持以搞好先进性教育活动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第三章思考习题与参考答案

2.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毛泽东1948年《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这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新民主主义革命不能由任何别的阶级和任何别的政党充当领导者,只能和必须由无产阶级充当领导者。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实现对各革命阶级的领导,必须建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的统一战线,这是实现领导权的关键;在同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时,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保持党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这是坚持领导权的基本策略;建立一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农民为主体的强大的革命武装,是保证领导权的坚强支柱;加强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是实现领导权的根本保证。3.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新民主主义政治纲领的主要内容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的主要内容是: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的主要内容是: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4.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 必要性在于: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了在内部没有民主,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没有和平斗争的条件,只能走武装斗争的道路。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土地问题,农民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而中国革命的敌人又占据中心城市,革命只能在农村发动集聚力量,最后夺取政权。

重要意义:第一,在实践上,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被证明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惟一正确道路。第二,在理论上,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做出了独创性的贡献。第三,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在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斗争中,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问题的典范。

第四章思考习题与参考答案

3.如何认识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上,有两个事实是世界历史上各种革命大变动中罕见的:一是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没有造成生产力的破坏,反而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二是这样的变革没有引起巨大的社会动荡,反而极大地加强了人民的团结,并且是在人民基本上普遍拥护的情况下完成的。这些情况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的确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胜利。

同时,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也出现了一些失误和偏差。主要是“在一九五五年夏季以后,农业合作化以及对手工业和个体商业的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但是,不能因为出现一些失误而否定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意义。列宁说:“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因此,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也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历史巨变。正如邓小平所说:“我们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搞的成功的,很了不起。这是毛泽东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个重大贡献。” 4.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实现以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主体,完成对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为两翼,是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明确要求。实践证明,党坚持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工业化同时并举的方针,对于在深刻的社会变革中保持社会稳定,逐步改善人民生活,推动社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都采取了区别对象,用不同的办法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中国的这场巨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没有对生产力的发展造成破坏,而且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进行和平改造。在社会主义改造之前,无论是资本主义工商业,还是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所有制,都具有私有制的性质。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方面,用事实向农民表明合作化的好处和给农民带来的利益,使农民拥护党的政策。手工业者的情况和农民基本相同。同时以和平赎买的方法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并把对资本主义企业的改造和对资本家个人的改造结合在一起进行。对资本家实行团结、教育和改造的方针,不仅稳定了资本家的思想,提高了他们的认识,保证了改造的顺利进行,而且将几十万资本家改造成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成为社会主义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干部。这不仅保证了社会的稳定,而且极大地促进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第五章思考习题与参考答案

2.怎样全面、准确地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 首先,为了推动全党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邓小平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其次,认真领会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同时又赋予社会主义以新的含义和时代内容。它的基本内涵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一个十分明显和突出的特点。邓小平强调: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其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指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目标,并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阐明了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

最后,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意义。其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从主要强调关于公有制、按劳分配等特征,进一步深入到理解实现共同富裕这个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目标。其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为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开辟了广阔的前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紧密地结合起来,揭示了实现社会主义本质与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4.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第一,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要发展生产力,必须注重发展科学技术这个第一生产力。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

第二,科学技术不仅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发展生产力的决定因素。科学的本质是创新,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

科学技术实力和国民教育水平,始终是衡量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每个国家走向繁荣昌盛的两个不可缺少的飞轮。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指导下,党中央相继提出了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战略。

第六章思考习题与参考答案

2.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从根本上说是由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建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决定的。

(2)近代中国特殊的历史条件,决定了我国只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在我国,要改变生产力发展水平落后的基本状况,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实现现代化,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

(3)社会主义所要求的物质技术基础,是随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经济和社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提高的。当今世界生产力迅猛发展,我们所要实现的现代化,肩负着更为艰巨、复杂的任务。我们必须经过很长的初级阶段才能进入生产力比较发达、社会主义制度比较成熟的阶段。

(4)牢固树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性的观点,有助于我们从根本上克服急躁情绪,克服各种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坚持党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和各方面的方针政策,埋头苦干、脚踏实地地完成初级阶段的各项任务,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5.试述我国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第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从中国国情出发,提出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构想。1987年,党的十三大把邓小平“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构想确定下来,指出,我国经济发展战略部署大体分“三步走”: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l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第二,我国在提前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和第二步战略目标之后,为了把第二步战略和第三步战略很好地衔接起来,党的十五大把第三步战略目标进一步具体化,提出了三个阶段性目标:21世纪第一个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10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21世纪中叶建国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从而使“三步走”的战略和步骤更加具体明确。

第三,“三步走”战略的特点及意义。我国“三步走”的现代化发展战略,是党的第二代和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参考了国外现代化发展历史经验,总结我国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是对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的深刻把握,对现代化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这一发展战略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出发,坚持了雄心壮志与实事求是的统一;把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结合起来,坚持了经济发展和实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统一;明确提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坚持了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是指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纲领。

第七章思考习题与参考答案

4.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它的决定性作用不仅在于解决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推进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还要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打下坚实的基础。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发展和改革必须要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没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一切无从谈起。

第八章思考习题与参考答案

2.如何从理论上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第一,就其联系而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都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和要求。从资源配置方式看,都是以市场为基础性配置手段;从微观层面看,企业都是独立的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从经济活动看,市场经济规律起着支配作用;从宏观层面看,政府的宏观调控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来实现的;从经济运行看,法治起着基本的保障作用。正是由于市场经济具有共性,所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应该按照这些特征和要求来进行建设。同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的一切有益的做法和经验也都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吸收的,在这一层次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可以接轨的。第二,就区别而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又是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它们体现的是不同社会经济制度下的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与不同的经济制度结合就会体现出不同的制度特征。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结合,就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坚持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离开了这些特征就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则不具有这样的特征。坚持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最重要的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这是我们的创造性和特色所在。如果离开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就会走向资本主义。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在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上实现了哪些重大的突破和创新? 第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既包括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公有制经济,也包括非社会主义性质的其他所有制经济。没有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就不能确保我国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不能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和道路。没有其他所有制经济,就会脱离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脱离初级阶段的实际。因此,既不能因为公有制以外的其他经济成分不属于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而将它们排除在基本经济制度以外,也不能因为它们属于基本经济制度而认为也是社会主义经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能够把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初级阶段的现实要求有机统一起来,这在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上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和创新,更加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

第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体现了党对所有制理论的与时俱进。改革开放前,由于对基本国情的认识上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总认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只能由社会主义性质的公有制经济构成,即使允许非公有制经济存在和一定的发展,也只能是暂时的权宜之计。改革开放后,我们党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逐步深化,从称其为“公有制经济必要的和有益的补充”,到强调“公有制经济与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是一项长期的方针”,再到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的认识不仅在理论上有了重大突破和创新,在实践中也使我国进入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和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新阶段。

第三,建立怎样的所有制结构,实行怎样的基本经济制度,只能以是否符合“三个有利于”作为判断标准。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第九章思考习题与参考答案

7.怎样正确理解社会主义社会的民主、自由和人权?(1)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社会主义民主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是为广大劳动人民所享有的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是多数人的民主,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高形态的民主,它的本质就是人民当家作主,它和资本主义民主的最大不同在于广大人民群众翻身做了主人,获得了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权利。社会主义民主是真实的民主。

(2)社会主义自由解决了资本主义自由无法解决的最广大劳动人民群众实际行使自由权利的问题。劳动人民当家作主,政权在人民手中,这是最大的政治自由;公有制为主体,从经济基础上铲除了金钱对自由的束缚。与此同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开辟了人类自觉创造历史的新吮代,使人们在思想上获得了空前自由。

(3)人权作为权利的一般表现形式,是社会的产物。人权的基础是生命的生存和发展。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生存权和发展权是最根本最重要的人权。人权是具体的、相对的,不是抽象的、绝对的,与一个国家的政治状况、经济发展、历史传统、文化结构和整个社会的发展水平有很大关系。经济文化落后,即使有了先进的社会制度,人权的实现程度也会受到限制。

(4)民主、自由、人权,核心是民主。公民权利的实现和发展,都要通过国家政权,依赖国家政权。只有人民掌握政权,巩固和发展政权,人民才会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民主、自由和权利。

第十章思考习题与参考答案

3.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2)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从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丰富思想文化成果中提炼和概括出来的精华,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刻内涵的科学揭示。

(3)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树立共同理想,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掌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第十一章思考习题与参考答案

1.如何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一是要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以往任何其他社会形态标榜的社会协调与和谐,而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和谐社会。

二是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这四者是有机统一的,它们既有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又有各自的特殊领域和规律。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可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可以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提供重要条件。

三是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属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大范畴,两者是相互包含、相辅相成的。作为社会建设过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同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之后,还要继续为构建更高水平的和谐社会长期奋斗。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何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理论意义:

第一,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第二,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使社会建设成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具有同等地位的一个崭新层面。

第三,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现实意义:

第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部署,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第二,使社会更加和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切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切实维护和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考题及答案 篇5

考前思考题

实行闭卷考试,本专科通用。考试内容包含论述题2道,简答题4道,材料分析题2道。其中论述题、简答题来自下面的20道思考题中(主要从前14道题中选择),2道材料分析题分别涉及中国梦和2013年习奥会内容。

1.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形成 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2.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和重大意义?

3.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有哪些?如何理解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

4.为什么说革命、建设和改革都要走自己的路?

5.如何认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做出的巨大贡献?

6.中国为什么在20世纪50年代选择了社会主义?

7.怎样全面、准确地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

8.为什么说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9.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是兴国、立国、强国的重大法宝?如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统一?

10.如何认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11.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12.结合现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和按劳分配的理论对现实经济生活中个人收入出现差距的现象进行分析。

13.如何正确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14.依法治国的含义是什么?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何在?

15.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地位?

1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什么?

17.“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是什么?

18.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9.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考题及答案 篇6

一、处理好教材的目的与要求

处理好教材是上好课的关键, 不拘于成功的经验, 勇于探索, 是历史赋予的使命和探索科学追求真理的需要, 与时俱进, 不断创新是时代提出的要求。

处理好教材, 就是要站在统观全局, 把握整个教材的高度。对教材进行合理的科学的再安排。只有“会当凌绝顶”, 才会“一览众山小”。只有把握住教材的整体, 才能轻车熟路, 把教材处理得更加适合学生,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处理教材, 就是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 让学生懂得学习的方式方法。因为不同的学习方式会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目前高职学生的学习缺乏主动性、探究性、联系性, 学习的动机不稳定, 具有机会主义的倾向, 部分学生的学习认知能力不高, 学习习惯不良, 学习方法存在着单一, 效果不佳现象。因此, 以多种方式, 多角度处理好教材, 能让学生学活和提高学习兴趣, 为学习潜力的发掘提供坚实的基础, 使其终身受益。处理教材, 就是要化繁为简, 变难为易, 使教材更加简洁、明了、直观、逻辑更强。学生更加易懂易记, 删繁就简、深入浅出, 把头绪多, 复杂难懂的问题, 用清晰的线索、具体、实际的内容、通俗易懂的语言, 给学生讲深讲透。决不是减少课本的知识点, 相反, 对课本知识作适当的补充、拓展, 只要出处理得当, 不但不会增加学生的负担, 而且更能增加学生的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处理教材, 就是把死记硬背、机械记忆变为逻辑性强, 通过推理灵活掌握事件的核心内容, 注入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活的因素, 以培养学生处理信息、分析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处理教材, 应始终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和活跃教育对象的内在因素, 调动他们的自觉性, 探求结论的方法, 增强解决问题的信念和动力, 一切考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培养技能, 是处理教材的出发点和归宿。

处理教材要做到精而不漏, 简而不乏, 多而不滥, 条理明晰, 重点突出, 安排合理。要注意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性, 防止千篇一律、千人一面。

二、处理概论课教材的几点意见和建议

(一) 由因到果, 由果到因, 依照事物的发展规律, 理解事物变化的内在因素

考虑到概论课涉及的历史知识多, 具有多层次, 多方位的特点, 在讲授此类内容时应把历史事件的发展与现实有机地结合起来, 进行适当的类比。

如在讲解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的时候, 涉及到大量的历史知识, 政治课教师要讲明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改造的因果联系, 即正是因为有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才有社会主义革命, 前者是后者的必要准备, 后者是前者的必然趋势。而从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 必须有一个过渡期, 这个过渡就是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即新民主主义社会。这正如同高职学生在入学之后, 有新生入学教育期, 也是从高中生到高职生转变的过渡期。而高中期是高职生的必要准备, 高职生期是部分高中生的必然趋势与必然选择。

这种方法, 要注意知识的原始积累, 在分析原因以及进行类比时, 要注意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二) 对课文的内容适当增减, 扩大视野, 把已知、新知、将知三者有机结合起来

弄清事物的必然联系, 既丰富教学内容, 又体现知识的系统性。利用启发式教学。善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从不同途径解决问题, 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如讲授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中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时候, 我先以社会实践课的形式, 带学生参观柳州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然后在理论课课堂上, 运用处理过的教材展开讲解。我删减了马克思、毛泽东等马克思主义者对该问题的论述的历史沿革内容, 而是先讲明教材中“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基本含义, 再运用参观中的见闻, 增加了新知, 即:先进的科学管理、科学技术、科技人才是柳州国有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把将知渗透到教学中, 即柳州国有企业的发展需要的人才素质构成对今后高职生的知识、技能的培养有何影响, 高职生如何通过社会社会实践课的参观考察, 在理论课的课堂上, 明确自身的定位, 面对世界科技发展的大势, 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 面对汹涌澎湃的世界新科技浪潮, 高职生必须认清形势、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奋起直追, 从而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使教材的指导作用凸现出来。

(三) 统观全局, 通盘规划, 前后联系

站在整本课文的高度, 对教材重新安排, 使之浑为一体, 不局限于一章一节的内容, 把同一内容的各部分之间有机联系, 注意教材的承上启下。如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与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里均渗透有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思想, 如果以章节讲述, 不作重新安排, 学生难以形成一个整体概念, 难以理解记忆。我就播放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的生平事迹录像或是幻灯等视频、音频资料, 以人物生平事迹为专题形式讲解, 分析三者的生平、思想、实践成果的异同点, 增强了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理解, 坚定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四) 对争论较多、比较复杂的问题, 教材没有正面

提到而学生要求教师回答的, 要敢于应对, 并指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处理问题

思想政治课教学, 会涉及到一些比较敏感有争议的内容, 针对这些内容以及问题, 教材没有提到而学生又要求教师正面回答的, 教师不应回避或者敷衍了事, 应该敢于应对, 指导学生用辩证的唯物史观看问题。如对于极少数党员干部在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贪污腐败现象、目前出现的贫富两极分化现象等, 教材或者不提或者提到很少, 学生又比较关心和感兴趣, 教师不能回避, 必须正面指出:“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 任何一个社会、一个政党、一场改革、一个人物都有其优点与不足, 关键要结合历史背景, 站在历史的高度, 辩证地看问题, 看这些失误与不足在社会发展的历程当中起到促进推动作用还是阻碍消极作用, 唯此, 方能客观地给予评论, 树立科学的哲学观, 培养深厚的人文素养, 为今后的为人处世理性地看待处理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 对于《概论》课教材的处理, “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不管如何处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只要《概论》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生受益的课程, 该教材就一定能焕发出生机勃勃的活力!

参考文献

[1]于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模式[J].航海教育研究, 2007, (4) .

[2]中宣部、教育部教社科[2005]9号文件.

[3]魏晓文, 杨慧民.《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教学案例解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4]裴小燕.创新教育政治理论课教学探索[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 2006, (3) .

上一篇:小学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计划下一篇:[初任宝典]青年公务员,未来主人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