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情-贵州发展

2024-08-20

贵州省情-贵州发展(通用7篇)

贵州省情-贵州发展 篇1

如何吸引外资?

贵州包括整个西部地区提出的关于大投资、大开发的发展战略,切合实际吗?

任何国家经济发展、地区经济发展,都要靠三个拉动:一个是投资拉动,一个是消费拉动,再一个是出口拉动。贵州的人均GDP处于全国的末位,所以要在很短的时期内依靠强有力的内部需求的拉动,是比较困难的。而贵州的出口又处于劣势地位,对贵州来说,大投资战略是一个最重要的选择。

开发西部,就需要大的投资。但这个投资的钱从哪里来?由于国家土地政策的拉紧,地方政府从买卖土地中得到的资金会越来越少,这是一个大的趋势。整个西部外资投资环境改善了,外资会逐渐进来。我们营造怎样的环境,使那些意向性的资金变成实实在在的投资?这是一个大课题,值得研究。

在软环境上下工夫

研究贵州的投资,关键是研究钱投到哪去,投什么东西,投什么项目。贵州的经济发展状况,实际上包含房地产、药业、食品业和矿业。

I think:营造一个好的投资环境,是西部解决引进大量资金实行大开发的重要前提。东部产业转移到西部,这是必然的,因为所有投资者都要考虑投资成本,降低成本是所有投资家、企业家思考得很重要的问题。贵州有资源,有劳动力,有很好的通道(长三角经济带和珠三角经济带的大通道,贵州省政府已确立把贵州建设成为物流大基地),但许多企业却进不来,因为我们的产业政策有问题,产业结构不太合理,拿不出好的项目。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们现在吸引投资的基础性障碍已经在逐渐萎缩消失,关键是我们要营造投资环境,在软环境上可能下更大的功夫。

做足姿态才有投资

“软环境”就是:办事效益高,融资和投资渠道比较通畅,审批环节周期不要太长。

贵州现在资本形成在GDP占的比重比较高,投资弹性系数很低,投资的转换率也比较低。但对于西部地区来说,仍需要有大量的钱来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和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之中,否则很难实现快速增长的目标。我们怎么去吸引投资?对于贵州来说,要做好硬件和软件设施的准备。有钱的人未必会轻率的把钱投入到这里来,如果我们做足了姿态,也拿出很多的政策,引资是不成问题的。

贵州的投资环境软肋

观念落后

制约贵州经济发展的因素,主要是观念的落后,因此民营经济发展不够快。在市场准入这个问题上,贵州明显落后,在电力、资源方面,民营企业进入是非常难的。

比如:一些银行的行长,他们总觉得,如果贷款给国有企业,项目最后搞砸了,最多认为这个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不够。但如果贷款给民营企业,项目出了问题,就认为银行跟民营企业有什么勾当,最后把这件事上升为很大的政治问题。虽然我们讲了很多年,对于民营企业一定要一视同仁,国家也有正式的文件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但是真正落到实处,很不容易。这其实是一个观念的问题。

中介服务发展滞后

在现代社会发展中,政府、企业和中介这3架马车,是拉动社会发展的缺一不可的主要力量。从现代社会角度来说,中介社会发展完善与否,是衡量一个社会是否进步的重要标志,特别是在欠发达欠开发的省份,如果中介服务跟上去的话,它会发挥相当大的作用。但是贵州在这方面做得不太够。那么多年来,贵州的招商引资主要还是靠一条腿走路,就是由政府牵头,政府操办,政府实施。几百万的招商引资,主要还是从政府的这个角度来考虑的,民间的力量没有发挥作用。

政府招商有很多弊端,一些领导出于某种原因,总是喜欢拍板,喜欢拍胸脯,拍完胸脯之后,他过两年就走了,而那个项目要搞三四年,留了一大堆的法律问题,到最后谁也不来处理,成了烂摊子。

诚信和政策

民营经济是贵州跨越式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增长点,现在贵州都是靠国企、靠银行、靠政府的投资,社会资本进不了垄断行业,所以贵州的产业发展很慢。要解决政府的投资环境问题,首先把政府的职能转变。

政府讲不讲信用,政府官员说话算不算数,企业的诚信怎么样,大家是不是都在坑蒙拐骗,搞恶性竞争,这些东西实际上构成了一个地区的投资环境的基础性因素。如果诚信的问题不解决,其它问题都很难解决。所以一定要有诚信作为基础,投资环境才会从各方面不断得到改善。

贵州省情-贵州发展 篇2

我国的学者在很早时期就开始了对我国的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研究,并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理论体系。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和金融的发展程度不同,因此两者之间的相关影响也因地区而出现差异。早在2006年我国学者冉光和等人对我国东西部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东部的金融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同时具有长期和短期的互为因果关系,但西部地区金融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促进只有在长期的单向关系,没有短期的因果关联。从冉光和等人的研究可以看出,由于西部地区相对于东部地区发展较为落后,故金融发展对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只能呈现出长期的联系,而无法在短期内对经济增长产生快速的影响。但是由于东部和西部的各个省份也存在着不同的差异,故我国的学者姜烨、林毅夫(2006)年基于分省级面板数据的研究成果表明,相互匹配的金融结构与经济结果将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我国学者对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研究表明,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时从长期发展来讲的,而且这种促进是以存在与经济增长相匹配的金融结构为前提的。上述的研究都是从地区和各省的发展层面上来进行分析的,而我国学者周波(2007)利用协整分析方法研究了1978~2005年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数量关系,结果表明,政府在对支出进行控制及贸易开放化后,金融深度和金融体系的资金运用成为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相比于以上学者专注于从全国领域和宏观层面上来对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研究。刘玲(2010)使用计量经济学理论和模型,实证分析了新疆地区的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关系,结果表明:它们的关系在新疆地区表现为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它们之间存在较为严格的格兰杰因果关系。而新疆地区与贵州地区在一定程度上有一定的相似之度这主要体现在地域、人文、以及处于我国经济发展落后的区域。刘玲采用计量经济学理论和模型来对新疆地区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积极作用,给本文研究贵州省金融发展对贵州省本地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

二、贵州省目前的发展状况

贵州地处于我国的西南腹地,与重庆、四川、云南、广西接壤,是西南交通枢纽。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全省地貌可概括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四种基本类型,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由于贵州独特的地理位置,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了贵州省本地的经济发展。但是贵州省的经济发展并没有受到地理位置的一直影响,在加上我国政府对贵州省经济发展的重视和政策上的扶持。贵州省从1978年以来,地区生产总值由46.62亿元发展成为2015年的10502.56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翻了225倍,贵州省本地的经济增长迅速。由于从1978年到2015年的时间跨度过长,所以本文所选的数据为2000年到2014年贵州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数据。

三、实证分析

对于贵州来说,考虑到本地独有的地理位置以及长久以来发展落后的情况,贵州省的技术创新能力还是相对比较弱小,无法在短时间内成为促进贵州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主要假设资本积累为促进贵州省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那么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则主要体现在储蓄率和储蓄的投资转化率上。因此根据上述因素和数据来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一)模型的构建

经过以上分析,我们选取了一些影响经济增长的金融因素建立计量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本文选用RGDP来表示实际GDP增长率,从而来说明经济增长;FIR是金融规模指标,在本文中表示为M2/GDP;FE是金融效率指标,表示为贷款/存款;FSS是金融储蓄结构,表示为居民储蓄/全部存款,根据上述有关于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的相关指标来构建所需要的实证计量模型。

其中,δ是解释变量的影响系数,μ是随机变量。通过查找贵州省统计年鉴和银行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从中可以得出贵州省的居民储蓄占贵州省本地存款的比例也就是模型中的FSS从2000年到2014年这段时间内就一直徘徊在0.5左右;这说明了贵州省的全部存款中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居民储蓄。而FIR、FE和FSS是度量金融发展水平和金融效率的相关指标,它们主要通过影响储蓄率和储蓄的投资转化率从而来影响经济增长。

(二)实证分析

本文运用软件Eview5.0对贵州省2000年~2014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实证所用的数据全部来源于贵州省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局、银行统计年鉴。

首先对模型中的变量进行平稳检验,模型中的变量RGDP、FIR、FE、FSS并没有拒绝原假设;序列存在单位根。由于它们是平稳的时间序列;故存在时间趋势;对模型的变量进行一阶差分,而模型中的变量则都拒绝了原假设,从中可以说明它是平稳的,可以继续运用一阶差分后的数据对模型进行协整检验。

对模型进行协整检验后,可以得到以下的结果:在95%的置信水平下,模型中的变量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变量之间存在着共同的随机趋势,这说明它们存在协整关系。故可以根据检验所得出来的结果来得到下列等式:

最后继续对模型中得出的影响系数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经过研究发现,滞后4期和5期的贵州省RGDP、FIR、FSS之间的关系比滞后1期时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在滞后4期的时候,95%的置信水平下,贵州省的金融相关比率FIR是GDP的格兰杰原因,并且贵州省的金融储蓄结构FSS是GDP增长率的格兰杰原因;在滞后5期,95%的置信水平下,贵州省的金融效率指标FE与贵州省的GDP增长率之间存在单向的格兰杰原因,并且贵州省金融储蓄结构FSS和GDP增长率也存在双向的格兰杰原因。

四、结论以及建议

通过上述的实证分析,贵州省金融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贵州省本地的经济增长起到了促进作用。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互为格兰杰非因果性检验中的格兰杰原因。但目前而言,贵州省的金融发展还不是促进贵州省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贵州的金融发展还不是很完善,相比于全国来说要落后于平局水平,而这与贵州省本地长期以来处于贫困落后的状态是分不开的,但是最近几年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和贵州省本地政府采取的一系列因地制宜的措施,为贵州省金融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在未来贵州省金融发展将会更进一步的促进贵州本地的经济增长。而针对有贵州省大力发展金融业,希望通过金融业的发展来更进一步的促进贵州省经济增长。针对贵州的具体情况来提出两条建议:1.认真执行货币信贷政策,保持货币供给的适度增长。2.完善金融机构,建立多元化金融机构体系,大力发展本地区金融机构,使得本地的金融机构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增强其对经济的贡献力度。

参考文献

[1]林毅夫,姜烨.经济结构、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发展——基于分省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金融研究.2006-01-25.

[2]刘玲.试证新疆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改革与发展.2010-03-25.

[3]冉光和.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区域差异——基于东部和西部面板数据的检验和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6-02-28.

贵州省情课的教学方法创新初探 篇3

[关键词]省情教学方法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3)08-0117-02

贵州省情(以下简称“省情”)是贵州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贵州省教育厅要求全省高校开设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该课程开设几年来,对提高贵州高校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加强大学生认识贵州、了解贵州,培养大学生热爱贵州、立志未来建设贵州的思想感情等方面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省情”课的开设受到全省高校师生的普遍欢迎。但在“省情”课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课程的教学效果。为了进一步提高“省情”课的教学效果,迫切需要对该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深入的改革。

一、对贵州省情课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的重要意义

创新“省情”课的教学方法是进一步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需要。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中发[2004]16号文件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要大力“开展基本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对大学生“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上述国务院精神的指导下,教社政[2005]5号文件中对高校思政课教的教学改革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坚持开拓创新,不断改进教育教学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倡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教学。要研究分析社会热点。要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新颖活泼的形式,活跃教学气氛,启发学生思考,增强教学效果”。中央政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心和重视,不仅给全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而且将有力地推动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工作的深入开展。

从近几年“省情”课的教学实践来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不少老师还是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有的教师要么照本宣科,缺乏创新,要么是责任心不够,敷衍塞责。很多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及丰富的教学资源都没有充分利用起来。致使有的学生在课堂上不是心不在焉,就是埋头看自己的书或是玩弄手机,更有甚者干脆逃课。据贾孝敏、李孝梅的调查,虽然超过80%的学生认为这门课的开设很有必要或有必要开设,但仍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对任课老师感到不满意,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认为从这门课中收获很小或没有收获。这应该说问题的根源是教师的教学方法欠妥。“省情”课既是一门开阔大学生视野的人文通识课,也是一门培养大学生高尚情操的思政课,该课程开设的目的是:“使贵州省普通高校在校大学生全面、深入地认识和了解贵州这片充满希望、大有作为的热土,从而发自内心地热爱家乡,并从先辈开发建设贵州的历程中吸取力量,增强自豪感、责任心和自信心,激发出热爱贵州、建设贵州的巨大热情。”要在较短的教学时间内实现思政教育的目标,必须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因为教学不仅仅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道德情操、进行德育的过程。鉴于“省情”课的教学在形成和塑造学生高尚情感、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方面的重要作用,亟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

二、创新贵州省情课教学方法的尝试

(一)专题讲授法

贵州省情作为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它的内容体系与教学目的既不同于其它思政课,也不同于一般专业课。什么是省情呢?熊宗仁认为:“省情是一定历史时期影响一个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因素的全面科学的概括和抽象。它包括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历史文化传统和科技教育水平、人口状况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参与国际国内竞争的比较优势和比较劣势等等。”可见“省情”教材涵盖的内容极为广泛,简直可谓关于贵州的一部缩微的百科全书。面对如此丰富广博的知识内容,如果不采用专题讲授法,就很难抓住重点,突出主要的教学内容。

专题讲授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在尊重原教材的内容特点和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根据新确立的主题来安排、补充和组织教学内容,尤其注意补充一些具有说服力的经典素材。该教学法具有很强的逻辑性、系统性和研讨性。本人在贵州省情课的教学过程中,曾将全书内容辟为六大专题,即“秀美富饶的贵州”、“悠久灿烂的历史”、“魅力无限的贵州民族及民族文化”、“快速发展的经济”、“欣欣向荣的社会事业”、“美好的贵州未来”等,这六个专题囊括了贵州省情的基本方面和主要内容。这些专题的确定及教学内容的编排得到了同行的认可。

在“省情”课的专题教学中,在确定教学内容时注重突出贵州的地方性、民族性和独特性。另外,在每个专题的教学中尤其注重乡土文化资源的利用。因为在“省情”教材中,很多方面只是点到为止,运用这些乡土文化资源能使讲授的内容更加丰富、生动,使讲课内容有血有肉,不至于产生空洞乏味的感觉,从而增强讲授的趣味性、生动性和感染力。

(二)学生参与法

让学生参与到“省情”课的教学中来,既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革新,也是因为现实条件提供了可能性。在“省情”课的教学内容中,有不少方面特别适合采用学生参与讲述的教学方法。比如,在讲授“特殊的地理环境”这一教学单元时,拿出一定的时间由学生介绍自己所在地区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贵州各地在地理地貌、气候特征及自然资源等方面差异很大,由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介绍自己家乡自然地理及资源状况,不仅学生有话可说,而且每个学生都能积极而又充分地表达自己。通过学生生动形象的讲述,学生能对全省各地的地理环境产生全面的了解,同时能获得如同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对教学内容产生深刻的印象。再如在介绍“贵州民族及民族文化”这一节时,同样采取了让学生参与讲述的方法。贵州是一个少数民族众多的省份,各民族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让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介绍本地区的民族文化,可以充分展现出不同民族的文化多样性、差异性和独特性,学生们对丰富多样的贵州民族文化也易于理解和接受,其教学效果比老师一人独自讲述要好得多。

学生参与教学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让学生讲授,其二是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学生参与法既利于师生间的互动,也利于学生间的互动,它可改变长期以来单纯由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教学方式,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参与教学,教师并不是坐视不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起着引导和启发的作用。在这种教学方法中,教师首先要提前布置任务,提出教学要求,设置好一些关键性的问题,并告诉学生查找资料的方法,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找资料、去分析和思考问题,在此基础上做好自己的讲述准备。大学生思想活跃,乐于参与也善于表达自己。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能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视频辅助教学法

多媒体在教学上的广泛应用为视频辅助教学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近几年来,与贵州省情有关的视频数量相当可观,为该课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可视资源,如文化共享工程《走遍中国》关于贵州的系列片,制作精美、内容丰富、民族特色鲜明、解说言简意赅,是了解贵州不可多得的教育宣传片。综观近几年来出现的有关贵州省情的视频,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一是关于贵州自然地理风貌的视频,二是关于贵州民族民间文化的视频,三是关于贵州历史文化的视频,四是对贵州的重要城市宣传介绍的视频,五是关于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及综合系统介绍的宣传片等。这些视频内容多层次全方位地展示了贵州省情,大大弥补了书本上简单陈述的不足,而且大多数视频时间在半小时以内,很适合在课堂上讲完教学内容后穿插放映。

在“省情”课教学中引入视频辅助教学也是深受学生喜爱的教学形式。众多精彩的视频为学生认识贵州、了解贵州提供了一个新的窗口。学生普遍认为,用视频辅助教学更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不仅是因为许多视频内容新鲜、知识丰富,是教材中不曾有的,而且是因为融声、像、色、光于一体的视频可以为学生提供多重刺激,使课程产生强烈的感染力,从而改变过去在课堂上仅凭听觉获取知识的方式,加深了学生对讲授知识的记忆,增强了对贵州省情的理解,在寓教于乐中增长了知识,因此教学效果明显,深受学生欢迎。

[参考文献]

[1]贾孝敏,李孝梅. 贵州省高校贵州省情的教学现状和对策探讨[J]. 咸宁学院学报, 2011,(7):150.

[2]樊豫陇. 现代教学论[M].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6.

[3]熊宗仁. 贵州省情认识的理论探讨与历史评述[J].贵州社会科学,2002,(4):27.

[责任编辑:雷艳]

贵州省情教学要求 篇4

第一章

论 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节

特定的地理条件对贵州发展的特殊影响

一、“天无三日晴”的气候特点对贵州发展的影响。掌握其有利和不利影响

二、“地无三里平”的地貌特点对贵州发展的特殊影响。掌握其有利和不利影响。

三、贵州的发展必须严格遵循山区客观自然规律。这部分内容需要结合实际掌握。

第二节

各族人民共同为贵州的开发做出了历史的贡献

这一节主要掌握贵州人民在农业、纺织业、制陶业、矿冶业、酿造业及交通运输、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突出表现。第三节

美好发展前景

一、封闭是贵州落后的真正原因。了解这部分内容。

二、“人无三分银”的历史一去不复返。掌握基本概况。

三、贫穷和落后仍然是贵州的主要矛盾。

四、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掌握贵州发展潜力。第二章

特殊的地理环境 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节

自然环境

一、喀斯特典型发育的地貌特征。重点掌握喀斯特地貌的特征和类型。

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宜人气候。掌握气温、降水和日照等气候条件的优势。

三、处于长江和珠江上游的河流水系。掌握乌江,赤水河,南、北盘江和红水河的特征。

四、类型多样、肥力不高的土壤条件。掌握贵州的主要土壤类型和耕作条件的特点。

五、种类繁多、分布呈现过渡性的生态植被。了解贵州植被的种类和分布特点。

第二节

组合态势良好的自然资源

这一节中的能源、矿产、生物、旅游四大资源属于本章重点掌握内容,需要全面掌握。

一、水煤结合、水火电互济,优势突出的能源资源。

二、组合态势良好、开发前景广阔的矿产资源。

三、种类繁多、具有广泛利用价值的生物资源。

四、独特优美、旅游价值极高的自然旅游资源。

第三节

行政区划

一、建省前的区划沿革。了解该部分内容。

二、建省至解放时的行政区划。了解本阶段行政区划的演变。

三、解放后的行政区划。掌握贵州的行政区划现状及各市州地的区域特点。

第三章

悠久的发展历史 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节

从古夜郎到贵州

一、以“观音洞文化”为代表的史前文化。掌握“观音洞文化”的特点和地位。

二、古夜郎的兴起。了解该部分内容。

三、郡县制在夜郎地区的建立。了解该部分内容。

四、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发展。掌握隋唐时期的“土流并治”,以及经制州、羁縻州和藩国的概念。

五、贵州名称及区划的由来。了解该部分内容,要求知道贵州名称的由来。

第二节

从贵州建省到贵州解放

一、贵州行省的建立。重点掌握贵州行省建立的意义。

二、屯田与贵州的开发。重点掌握屯田与贵州开发的关系。

三、改土归流对贵州发展的影响。掌握改土归流对贵州所产生的影响。

四、乾嘉起义与咸同起义。了解该部分内容,要求知道两次起义的概念。

五、震惊全国的“三大教案”。掌握“三大教案”在全国的历史影响。

六、辛亥革命在贵州。了解该部分内容。

七、中国工农红军在贵州。掌握中国工农红军在贵州活动的重要作用。

八、中共贵州地方党组织的发展。了解该部分内容。

九、国民党对贵州的统治。了解该部分内容。

十、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贵州。了解该部分内容。

第三节

贵州历史发展的新篇章

一、人民政权的建立与剿匪斗争。了解该部分内容。

二、土地改革运动。了解该部分内容。

三、“三大改造”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初步建立。了解该部分内容。

四、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掌握“一五”计划时期贵州的工作重点和成绩。

五、“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了解该部分内容。

六、“三线建设”对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重点掌握“三线建设”对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七、“文化大革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破坏。了解该部分内容。

八、拨乱反正,实现工作重点的转移。掌握怎样实现工作重点的转移。

九、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逐步扩大对外开放,大力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掌握进行了哪些经济体制改革。

十、坚持从实际出发,走符合省情的发展路子。掌握贵州符合省情发展的路子是什么。

十一、实施“三大战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掌握贵州90年代制定和实施的 “三大战略”的基本含义。

十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重点掌握实现西部大开发的总体目标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所取得的的阶段性成果。

十三、第四章

多民族团结互助的社会环境 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节

人口发展与多民族共同繁荣

一、历史上多次人口迁徙活动与多民族社会环境的形成。了解该部分内容。

二、当代人口发展与民族构成。掌握解放后贵州人口的增长情况;重点掌握当前贵州的民族构成。

第二节

贵州民族的主要特点

一、贵州民族的分布及居住特点。掌握贵州多民族交错杂居和一些民族成片聚居的分布特点。

二、贵州民族的语言文字状况。掌握贵州少数民族所使用的语言文字状况,以及彝族、水族的文字特色。

三、贵州民族的文化及宗教信仰情况。了解该部分内容。

第三节

民族区域自治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一、中国共产党在贵州的民族工作。了解该部分内容。

二、民族区域自治的推行。掌握目前贵州民族区域自治的现状。

三、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概况。重点掌握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

第五章

潜力巨大的经济发展基础 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节

经济建设成就显著

一、基本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了解该部分内容。

二、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掌握贵州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具体表现。三、三次产业结构趋于协调。掌握三次产业结构的演变过程并说明其协调的标志和意义。

四、主要特点。重点掌握贵州经济发展的特点。第二节

农业和农村经不断发展

一、农业生产有了较大发展。重点掌握贵州农业生产发展的具体表现。

二、农业生产结构得到调整。掌握贵州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及农、林、牧、渔业的发展概况。

三、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掌握贵州乡镇企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第三节

工业化、城市化和信息化稳步推进

一、新型工业化道路不断拓宽。重点掌握贵州工业发展的表现及工业结构的特点。掌握能源原材料工业、以国防科技工业为主体的机械电子工业、以烟、酒为特色的食品工业及医药制造业的主要特色。掌握贵州拓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成效。

二、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掌握贵州城市建设概况及城镇化步伐。

三、信息化水平迅速提高。掌握贵州信息化产业的发展特点。

第四节

服务业不断发展

一、服务业稳步发展。

了解贵州服务业的发展特点。

二、现代服务业继续拓展。重点掌握贵州旅游特色和线路。掌握贵州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现状。了解贵州邮政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及物流业的发展特点。

三、传统服务业适应能力更强。了解贵州商业和对外贸易业概况。第六章

蓬勃发展的社会事业 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节

一、教育发展概况。掌握贵州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人物和事物。掌握当代贵州教育发展阶段和特点。

二、基础教育。掌握贵州基础教育的发展成就。

三、高等教育。掌握贵州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

四、职业教育。掌握贵州职业教育的现状特点。

第二节

科学技术

一、自然科学与技术发展概况。了解贵州科学技术发展进程。掌握贵州科学技术发展现状。

二、社会科学发展概况。了解贵州社会科学发展进程。掌握当代贵州社会科学事业繁荣的表现。第三节

一、文化发展概况。重点掌握贵州各个时期的历史文化名人和突出文化现象。

二、文化发展成就。掌握当代贵州文化发展的成就。

第四节

卫生体育事业

一、卫生事业健康发展。掌握贵州卫生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

二、体育事业成绩显著。掌握贵州体育事业的发展现状及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和竞技体育所取得的成绩。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与构建和谐贵州 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贵州地方组织建设

分别掌握中国共产党贵州地方组织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廉政建设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第二节

贵州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和政权建设

掌握贵州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在以下几方面建设的工作概况。

一、地方立法工作。

二、人大监督工作。

三、人大代表作用的发挥和重大事项决定及重要人事任免工作。

四、地方政权建设。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地方建设

一、民主党派和工商联贵州省地方组织的建设与发展。掌握贵州的民主党派组织和工商联以及他们作用的发挥。

二、政协贵州省地方组织的建设与发展。掌握政协贵州省地方组织的职能作用。

第四节

构建和谐贵州

这是本章教学重点。要求结合实际重点掌握构建和谐贵州的主要工作体现。

一、扶贫开发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

二、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

三、环境保护成效明显。

贵州省情大题 篇5

由于受到岩石性质,地质构造和自然力的影响,贵州地貌区域差异明显。东部山地丘陵区;北部中山峡谷区;中部山原丘陵盆地区;南部山地河谷区;西南部山原丘陵地区;西北部山原山地区。

2.为什么说明代时贵州历史发展的只要里程碑?

一是在贵州建立了行省,使贵州正式成为省一级行政单位;二是在贵州大规模推行屯田,加快了贵州的开发,使贵州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3.描述贵州自然风光资源特点

山奇石秀,山石景观多;瀑布与峡谷景观多而壮丽;洞穴类型多,数量大,洞景美;森林美景多;河湖,泉水景观多,水质良好,景色美。

4.结合实际说明贵州国民经济的发展现状以及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

贵州克服了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国际金融危机,特大干旱的影响,全省经济仍然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2010年全省的GDP年增长率仍稳定在10%以上为12.8%,以全国平均值高2.5个百分点。

1949年,一,二,三产业增加值的比例为83.0:12.5:4:5.按比值大小排列为一,二,三。

1992年,三次产业排序为二,一,三,相应比例为35.9:35.7:28.4

2006年,为三,二,一,相应比例42.3:41.4:16.3

5.结合实际说明贵州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伟大成就。

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以“西电东送”为重点的能源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以“退耕还林”为重点的生态建设成就明显;以解决工程性缺水为重点的水利设施建设进展顺利;以“两基”攻坚为重点的教育事业取得显著成就;国民经济战略性调整取得积极进展。

6.描述解放后贵州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特点。

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使全省农业发展有了坚实的基础;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成效显著;农业产出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结构得到调整,形成了以粮食种植为基础,以畜牧业为重点,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的格局;农业产业化快速推进。

7.贵州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概况。

贵州省情总结 篇6

第一章

一、贵州的基本省情:欠发达,欠开发。

封闭是贵州落后的真正原因

第二章

一、地理环境

贵州是位于云贵高原东部

四川,重庆

+

云南——

贵州

——湖南

+

广西

海拔较高,纬度较低,喀斯特地貌的山区自然条件。1.喀斯特地貌典型发育的地貌特征。岩溶地教多。2.地势西高东低,又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

第一、西部大方县,织金县,普安县以西平均1500米以上,最高威宁彝族回族自治县,平均海拔2166米。最低东部玉屏县,平均541米。最高峰是西部赫章县的韭菜坪,海拔2901米。

第二、大方县、织金县、普安县一线向东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思南、江口、三穗、锦屏、榕江及荔波、罗甸。800-1500米

第三、沿河、思南、江口、三穗、锦屏、榕江及荔波、罗甸北界一线的东部和南部边缘地区。800米以下,最低东部玉屏县,平均541米。最低峰在东南部黎平县地坪乡水口河出省处,海拔148米。

一地貌特征:喀斯特地貌占61.9%广泛分布石沟、石牙、峰林、峰丛、盲谷、穿洞、竖井、凹地、天生桥、落水洞、跌水、悬挂泉、喀斯特湖。

地下溶洞、暗河、伏流、暗湖、石钟乳、石笋、石柱、石花、石幔、石瀑布、莲花盆、卷曲石。

二地貌类型:92.5%为高原山地和丘陵,山间小盆地仅占7.5% 1.北部大娄山,赤水和乌江分水岭1000-1500米

2.东北部有武陵山,乌江和沅江的分水岭,主峰为梵净山2572米,是联合国“人与生物保护区网”的成员。黔金丝猴的生存区。

3.西部有乌蒙山,山脉绵延于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赫章县、水城县、六枝特区,为北盘江、乌江、赤水河、牛栏江的分水岭。最高峰是韭菜坪2901米

4.中部有苗岭,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分水岭,主要山脉雷公山,2178米是世界十大森林旅游胜地之一“物种基因库”

大娄山

+ 乌蒙山——

苗岭

——武陵山

三、地理差异:

1.东部山地丘陵区,包括梵净山、雷公山以东地区。2.北部中山峡谷区,包括大娄山以北地区。

3.中部山原丘陵盆地区,包括黔西、织金以东,黄平以西,绥阳以南和镇宁、惠水以北地区。

4.南部山地河谷区,包括苗岭中段以南地区。

5.西南部山原丘陵地区,包括普安以南,望谟以西,南盘江以北地区。

6.西北部山原山地区,包括盘县、晴隆以北,黔西、织金以西地区。

二、气候

气温

1、年平均气温10-20 2.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3.最高温度区为南部、东部、北部河谷地区,铜仁最高42.5 4.低温区为北部地势较高地带,威宁最低18 5.避暑之都贵阳,凉都六盘水。降水

1.处于冷暖空气经常交锋区,最多在110-1300mm属于湿润地区、2.多雨区:

一、苗岭西段南坡,最多是晴隆。

二、苗岭东段南坡,最多是丹寨。

三、武陵山的东南坡。

3.最少威宁,赫章,毕节,其中赫章最少。

4.雨季:4月上旬到5月上旬自东向西到来。6-7月最大,水热光基本同步。

日照 在800-1600小时之间,形成阴雨多、日照少的独特天气。西多东少,西部威宁、盘县多,北部大娄山区的遵义、务川少。

气候的地域差异及类型

气候垂直变化明显,可分为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暖温带和中温带气候类型。

1.南亚热带:在红水河和南、北盘江河谷地带,农作物可一年三熟。

2.中亚热带:东、南、北三面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带,农作物一年两熟或三熟。

3.北亚热带:黔北、黔中和黔西南海拔1000米左右的广大地区,冬暖夏凉。

4.暖温带:在黔西、北海拔1700-2400米之间地区,冬冷而夏凉。

5.中温带:在黔西北海拔2400米。气象灾害

主要的灾害性天气有干旱、秋风、凌冻、冰雹、倒春寒、秋绵雨、暴风和大风。

四、处于长江和珠江上游

1.长江流域:牛栏江横江水系、乌江、赤水河綦江水系、沅江水系。乌江是贵州最大的河流。

2.珠江流域:南盘江、北盘江、红河水、都柳江水系。

五、类型多样、肥力不高的土壤条件 土壤有:红壤、黄壤、黄棕壤、山地灌丛草甸土、石灰土、紫色土、水稻土和旱作土。其中黄壤面积最大占38.6%,水稻土最少。

土壤耕作条件特点:

1.山地丘陵多、平坝地少、宜林地广、耕地少。人均耕地只0.7亩

2.耕地质量较差、中低产田土面积大、3.喀斯特土地面积大、生态脆弱、、耕地后备资源不足。土地石漠化严重。

4.林牧地质量不均、分布欠平衡。

六、错综复杂、分布呈现过渡性的生态植被。1.阔叶林

2.针叶林——最广

3.灌丛和灌草丛 4.沼泽与水生植被

5.竹林——赤水竹海

组合态势的自然资源

一、水煤结合、水火电互济、优势突出的能源资源。

1.水能资源:储存量居全国第六位,单位面积占有量居全国第三。2.煤炭资源:居全国第五位、六盘水、毕节最多。

二、组合良好、开发前景广阔的矿产资源

1.铝土矿:居全国第三位,主要分布在贵阳、清真、修文、遵义。2.磷矿:三大磷矿产区之一,居全国第三,主要分布在开阳、瓮安、福泉、织金,其中开阳最多。

3.重金石:居全国第一 4.金矿:居全国第十。5.锰矿:是三大锰矿集中产地之一,居全国第三。6.水泥原料 7.汞矿:居全国第一 8.锑矿:居全国第四。

开发利用的角度看贵州矿产资源有五个方面:

1.资源丰富、优势矿产显著。2.分布相对集中、规模大、便于开采。3.质量好、潜力大、远景好。4.共生伴生矿产较多。

5.资源丰歉不均、部分矿产短缺。

三、种类繁多、具有广泛利用价值的生物资源 1.植物资源

(1)森林资源:覆盖率为40.52%713.8万公顷。黔东南最多,六盘水和安顺最少。

(2)草地资源:占全省面积的24.3%,427.02万公顷,黔南和黔东南最多,贵阳和六盘水最少。

(3)农作物资源。

(4)药用植物资源:珍惜名贵药用植物有:珠子参、三尖杉、扇蕨、冬虫夏草、鸡(枞)、艾纳香6种。天麻、杜仲、黄连、吴萸、石斛被称为贵州的五大名药。

(5)野生经济植物。

(6)珍稀植物资源:珍惜濒危植物属于国家重点保护74种,一级保护:伯乐树、贵州苏铁、辐花苣苔、宽叶水韭、山冷杉、银杉、异形玉兰花、掌叶木、云南穗花杉、红豆杉、南方红豆杉。

2.动物资源

国家一级:黔金丝猴、黑叶猴、华南虎、云豹、豹、白鹳、黑鹳、黑颈鹤、中华秋沙鸭、金雕、白肩雕、白尾海雕、白颈长尾雉、白头鹤、蟒15种。

国家二级:穿山甲、黑熊、水獭、大灵猫、小灵猫、林麝、红腹雨雉、白冠长尾雉、红腹锦鸡等72种。

四、独特优美、旅游价值极高的自然资源

贵州的自然资源可归纳为“五多”的特点

1.山奇石秀、山石景观多。

梵净山、雷公山、万峰林、即有旱地石林又有水上石林、高山石林、洼地石林、灰白色石林、黑褐色石林,黄果树天生桥石林、银滩石林、修文回水石林、奢香石窗石林、兴义泥潭石林。

2、瀑布与峡谷景观多而壮丽。

黄果树瀑布、赤水十丈洞瀑布群、中东瀑布、马岭河大峡谷、乌江三峡、六广河峡谷、关岭花江大峡谷、黄平飞云大峡谷、开阳南江峡谷。

3.洞穴类型多、数量大、洞景美。

织金洞、龙宫、天河潭、晴隆大厂石膏巨晶洞、修文多缤洞、兴义飞龙洞、铜仁九龙洞

4.森林美景多,梵净山林海,习水原生林、茂兰卡斯特原始森林、大方百里杜鹃、赤水竹海、以及安顺九龙山、赤水燕子岩、遵义凤凰山、三都瑶人山、贵阳长坡岭、水城玉舍、龙里龙架山、雷公山、独山紫林山、瓮安朱家山。

5.河湖、泉水景观多,水质良好、景色美。

河流、湖泊、岩溶泉、和温泉。

赤水河、潕阳河、、杉木河、红枫湖、百花湖、万峰湖、草海、息烽温泉、剑河温泉。

十三个国家级风景区:1.黄果树、2.龙宫、3.织金洞、4.红枫湖、5.潕阳河、6.荔波漳江、7.马岭河大峡谷、8.黎平侗乡、9.紫云格凸河、10.铜仁九龙宫、11.赤水、12.毕节九洞天、13.都匀斗篷山——剑江。

行政区划

一、9个地级单位(4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两个地区),88个县(市、区、特区)(56个县、11个自治区、9个县级市、10个市辖区、2个特区),689个镇,114个街道办事处,757个乡,252个民族乡,1654个社区居委会,17672个村民居委会。

1.贵阳市 6区3县1市,南明区、云岩区、花溪区、乌当区、白云区、小河区、修文县、息烽县、开阳县、清镇市。

贵州

贵阳

铜仁地区

遵义市

毕节地区

六盘水市

安顺市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黔西南布衣族自治州

黔南布衣族苗族自治州

贵州发展历史

一、史前发展:黔西观音洞文化,古生物王国。北京周口店、山西西侯度、黔西观音洞 桐梓人、水城人、大洞人、兴义人、穿洞人。

二、史实时期:牂牁时代、牂牁国。春秋后期:夜郎国、赫章可乐遗址。秦汉郡县制,牂牁郡,汉:夜郎郡,土流并制,是民族大迁徙、大融合时期。苗瑶,百越,氏羌。唐宋元时期:土司时代,宋代确定贵州名字。

三、明朝:贵州发展主要时期,其主要标志:1.贵州建立行政省(1413年),是贵州正式成为省一级行政单位。2.大规模的屯田,形成屯田文化。重要的人物:奢香夫人。

四、清朝:改土归流,确定贵州疆域对贵州行政区划和行政建制作调整,贵州真正进入封建社会。产生两次反封建起义:乾嘉起义,咸同起义。

五、鸦片战争:

反洋教运动:青岩教案,开州教案,遵义教案。唤醒各民族人民反帝反封建的觉悟。

六、辛亥革命后处于23年的军阀统治,最后一个军阀是:王家烈。

七、中共在贵州有黎平会议、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南下息烽、威逼贵阳。震撼了国民党的统治,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八、建立人民政权:1949.11.15贵阳解放,1949.11.23贵阳市人民政府成立,1949.12.21贵州省人民政府成立。完成新民主主义改革的各项任务,恢复和发展国家经济。

三大改造: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三线建设:建成航天、航空、电子三大国防产业。

九、制定和实施“三大战略”

1.科教兴黔,2.开发带动战略,3.可持续发展战略

十、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全面深化改革 1.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和制度创新。2.以市场为向导稳步推进农村改革。

3.逐步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4.培育开放的市场体系。5.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6.建立和完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

7.改革福利分层制度,实行货币分层制度,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十一、西部大开发

1.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2.西电东输 3.退耕还林

4.以解决工程性缺水为重点的水利设施建设进展顺利 5.以“两基”攻坚为重点的教育事业取得显著成就 6.国民经济战略性调整取得积极进展。

第四章

一、人口发展

1.历史多次人口迁徙: 苗瑶、氐羌、百越、濮族 发配充军。

2.当代人口发展与民族构成

解放后人口快速发展,1949-2010年,全国户籍总人口由1416.4万增加到4189.00万。

2000.11.1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贵州登记的总人口3524.77万人,共有56个民族成分。世居民族有:汉、苗、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仡佬族、水族、白族、回族、壮族、蒙古族、畲族、瑶族、毛南族、仫佬族、满族、羌族。

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汉族22198485人,占63.89%;各少数民族人口占36.11%。贵州常住人口为3474.65人。

二、民族的主要特点

1.民族的分布及居住特点:民族居住特点是多民族交错杂居和一些民族成片聚居。

汉族分布与全省各地:贵阳、遵义、安顺、六盘水;苗族主要分布:黔东南、黔南、黔西南,毕节、铜仁、,六盘水市、贵阳市郊区。布依族主要分布在:黔南、黔西南,安顺市、贵阳市郊区,六盘水市;侗族主要分布在:黔东南、铜仁地区玉屏侗族自治县、江口县、石阡县,万山特区;土家族主要分布在:铜仁地区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黔东南镇远县、岑巩县,遵义市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彝族主要分布在:毕节,六盘水;仡佬族主要分布在:遵义务川、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安顺市平坝县、普定县、关岭布衣族苗族自治县,铜仁地区石阡县,毕节地区黔西县;水族主要分布在:黔南三都水族自治县、荔波县、都匀市、独山县,黔东南榕江县;回族散居在:毕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黔西南兴仁县,安顺平坝县、普定县,六盘水市盘县;白族主要分布在:毕节大方县、威宁自治县、毕节市、织金县、黔西县、赫章县,六盘水市盘县;壮族主要分布在:黔东南从江县、黎平县,黔南独山县、荔波县;瑶族主要分布在:黔南荔波县,黔东南从江县、丹寨县、榕江县,黔西南望谟县;畲族主要分布在:麻江、凯里、都匀、福泉;毛南族主要分布在:平塘、独山、惠水;满族主要分布在:毕节黔西县、大方、金沙;蒙古族主要分布在:毕节大方县、毕节市、黔西县、金沙县、纳雍县,铜仁石阡县;仫佬族主要分布在:黔东南麻江县、凯里市、黄平县,黔南福泉市、都匀市、瓮安县;羌族主要分布在:铜仁石阡县、江口县。

二、民族的语言

拥有自己语言的民族:苗族、布依族、侗族、彝族、仡佬族、白族、水族、壮族、瑶族、畲族、毛南族、仫佬族。

苗族、布依族、侗族是由国家组织造的文字。“水书”是最古老的少数民族文字。

三、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概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贵州少数民族分别处在前资本主义的各个社会发展阶段。出多数地区社会经济属封建地主所有制外,在黔西北的部分彝族。苗族地区,还存在着农奴制残余,在黔南的瑶族地区还保留着原始公社痕迹。由于所处社会历史、自然地理条件和生产力状况不同,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甚至在同一民族内部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从事农业生产上,既有细耕作,也有刀耕火种、赶山吃饭的耕作习惯,甚至还有以狩猎为生的,所使用的生产工具是铁器、石器、木器。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手工业,但从事工商业的人数极少。由于生产条件差,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原始落后,生产力水平低下,少数民族生活十分艰辛,社会发展相对落后。

第五章

一、经济建设成就显著

1.基本经济制度的逐步建立和完善。2.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3.三次产业结构趋向合理。

二、贵州经济的主要特点: 1.生产要数占有出现多元化。2.生产要数利用的综合性增强。3.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型。4.增长动力因素尚不均衡。5.发展阶段向跨越型转变。6.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发生重大变化

三、农业生产有了较大发展 1.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 2.实行科教兴农战略成效显著 3农业产出水平不断提高

四、生产结构

1.种植业

2.养殖业

3.林业和生态建设

五、农业产业化快速推进 1.农业产业化的启动 2.农业产业化的规模

3.主导产业:(1)茶叶:湄潭,都匀,余庆,贞丰,晴隆。(2)蔬菜

(3)马铃薯(4)特色杂粮(5)水果(6)中药材(7)竹(8)养殖产品

六、新型工业化道路不断拓宽 1.工业经济总量快速增长

2.工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工业技术进步加快 3.工业结构加快调整

4.工业特色行业持续发展(1)能源工业和资源深加工(2)以国防科技工业为主体的装备制造业和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3)以烟酒为特色的食品工业:烟:黄果树,贵烟,长征,驰牌,桫椤,遵义。甲级:贵烟,遵义,云雾山,黄果树,有甲秀,乌江,银杉,朝阳桥。酒:茅台,习水大曲,习酒,茅台王子酒,茅台迎宾酒,金沙回沙酒,青酒,贵州醇,董酒,珍酒,安酒,湄窖酒,黔春酒,筑春酒。老干妈为中国驰名商标。(4).医药制造业(5)高新技术产业

5.新型工业化道路不断拓宽

第六章

社会事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

一、教育 1.古代教育

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出现第一所书院——沿河鸾塘书院。

王阳明龙厂悟道。

清代:各级官学69所、书院159所、义学301所。

中举者4300多人、进士600多人、贵阳赵以炯,麻哈夏同龢,1897年贵州学政严修改革古书院,将其更名为经世堂。

抗日战争:敌战区的部分学校迁入贵州:私立大夏大学、私立湘雅医学院、国立浙江大学、国立交通大学分校。本省成立:贵阳医学院、贵州师范学院、贵州大学。

2.文化

历史文化:屯堡文化、阳明文化、沙滩文化、长征文化。1907年周素园创办了《黔报》

贵州省情-贵州发展 篇7

(1) 2008年, 贵州省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为1.18亿元, 农机总投入5.2亿元, 使农机总动力达1 537.5万k W, 其中包括耕作机械12.8万台 (主要是微耕机) 、种植机械2 440台、收获机械近1.3万台、畜牧养殖机械40万余台、农用运输机械14.3万台、农产品初加工机械216.13万台、初加工动力机械103.25万台、初加工作业机械112.89万台、拖拉机及配套机械10.01万台、工厂化育秧设备21套以及农用温室8.3万m2。

(2) 2005—2008年, 农机总动力增长了52%, 耕作机械增长了194%, 种植机械增长了103%, 收获机械增长了1 151%, 畜牧养殖机械增长了28%, 拖拉机及配套机械增长了30%, 温室增加了516.6倍, 工厂化育秧设备从无到有。2008年机耕面积59.07万hm2, 机播面积3.18万hm2 (主要是水稻机插秧) , 机收面积7.25万hm2, 机电灌溉面积41.13万hm2, 机械植保面积14.25万hm2, 机械化脱粒300万t。

(3) 技术创新体系。“十五”期间, 贵州省农机技术创新体系开展的工作很少, 贵州省山地农机研究所作为省级专业农机科研机构, 针对贵州省农机科研滞后的严峻现实, 制定了《贵州省山地农机研究所“十一五”创新能力建设规划》, 主要包括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和农机科技平台建设。农机科技平台建设正在积极争取申报项目, 并积极开展与省外农机科研所的项目合作和科技攻关, 对提高研究水平和人才培养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4) 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十一五”期间, 贵州省农机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加强了3个方面的机制建设。 (1) 运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将生产上主推的新机具列入购置补贴目录, 鼓励农户使用新的农机技术, 如插秧机等。 (2) 围绕政府着力发展的重点产业, 增加农机购置补贴目录内容, 提高重点产业机械化水平, 如茶叶生产机械等。 (3) 积极扶持发展农机专业化合作组织和农机大户, 通过赠送农机具和表彰奖励等活动培育其做大做强。

2 贵州省“十一五”农机科技发展情况

2.1 计划执行情况

(1) 技术引进、试验示范和人员培训情况。 (1) “十一五”期间, 贵州省农机系统重点围绕主要粮食和特色经济作物, 开展农机新技术和新机具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和人员培训工作。一是按照“稳点、扩量、巩固、提高”的要求, 继续全力抓好水稻机插秧百万亩示范工程的实施。二是继续组织实施马铃薯生产机械化示范推广, 贵州省已成为农业部农机化司确定的全国5个马铃薯生产机械化示范省区之一。三是加强玉米机械化收获的试验示范。积极与农业部门配合, 在示范点引导农民改变玉米种植习惯, 规范种植农艺以适宜机收, 使玉米机械化收获在贵州省取得新进展。四是加大茶叶生产机械化示范推广力度。选择15个茶叶主产县实施茶叶生产机械化示范推广项目, 每县投入15万元, 项目县已购置茶叶机械1 200多台, 茶叶生产机械化水平明显提高。五是因地制宜抓好农机化科技示范区建设。2007年, 农业部把贵州省金沙县、惠水县和乌当区3个县 (区) 列入全国首批100个农机化示范区。为使农机化均衡发展, 2008年贵州省农机局又确定了6个省级农机化示范区, 并制定了农机化示范区建设工作方案, 提出了主要农作物关键生产环节综合机械化水平较2007年提高8个百分点以上的年度建设目标。 (2) 烟草系统积极开展农业现代技术试验示范。从省外及国外引进了先进的烟草田间机械设备开展试验示范推广, 重点研究和引进烟叶田间生产机械化技术, 烟叶节水灌溉技术与成套设备, 工厂化育苗及机械化移栽配套机具和烟叶机械化采摘技术。开展现代烟草农业综合示范区建设, 促进了烟草田间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但引进的机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仍存在与贵州省的烟草栽培方式和土壤条件等不相适应的技术问题, 有待研究解决。 (3) 农机部门围绕贵阳市畜、禽、蛋、奶、花卉、蔬菜、茶叶、中药材和果树等重点产业进行农业装备技术引进和选型工作, 并开展相关试验示范推广。示范推广的主要内容是奶牛养殖小区的挤奶平台建设和废弃物处理设施及装备, 重点推广了大型饲料混合机、中小型饲料粉碎混合机和颗粒机、花卉和蔬菜温室大棚、养猪场沼气池以及发电设施等。

(2) 农机科研及人才情况。到2008年末, 贵州省农机化科研机构有6家, 其中省级1家, 共有科技人员116人。目前, 有4家从事试验示范推广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 贵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农机系也开展了农机项目研究。2006—2008年, 贵州省投入农机研究经费1 150多万元, 从事农机科研的高层次人才有博士1人、在读博士1人、在读硕士2人、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员1人及具有高级职称的20人, 开展科研项目25项。科研所和院校围绕贵州粮食作物和主要产业化项目开展科研工作, 主要研究内容及项目有马铃薯收获、优质茶采收、茶叶微波加工、茶叶揉捻自动化加工、油菜秸秆粉碎还田、油菜直播、小麦条播、便携式多功能收割机、牧草深加工、养殖废弃物利用、小型秸秆气化、田间配套机具及技术等, 到2009年底, 40%的课题已完成。贵航集团与贵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合作进行的采棉机技术装备研究与产业化项目, 已在贵州省科技厅工业类重大科技专项立项, 并获500万元经费支助。

2.2 存在的问题

(1) 引进机型不适宜贵州山地作业。如引进的玉米收获机因机型过大, 不适应贵州地区山地作业。另外, 引进的油菜播种机、烟草起垄机和马铃薯收获机等也因适应性问题没有解决, 推广受影响, 使贵州省实现农机化缺乏设备支撑。

(2) 农机与农艺脱节。贵州省现有的农艺种植制度均建立在劳动密集型生产的基础之上, 农艺过程缺乏对实现全程机械化的考虑, 如种植的宽窄行、栽培品种等不适合机械作业, 制约了农机的运用。因此, 要加强农机和农艺结合, 研究贵州省主要粮油作物、特色经济作物的全程机械化与关键环节机械化技术。

(3) 农机科研支撑乏力。表现为科技力量十分薄弱, 科技人员少, 高层次人才缺乏, 项目少, 经费少, 研究手段落后, 没有高水平的科技平台支撑, 缺乏创新团队和科技管理滞后等。

(4) 整体农机化水平低。2008年, 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不到10%, 农机总动力只占全国农机总动力的2%。

(5) 适宜贵州山地特点的农机品种少。目前, 贵州省普及率较高的机具是微耕机, 但适宜主要粮油作物的小型播种、田间管理和收获机械极少, 特色经济作物、中药材种植机械和养殖机械还没有。

(6) 农机化水平发展不平衡。遵义地区, 农机总动力占贵州全省的21.4%, 其次毕节、黔南和黔东南地区发展较好, 农机总动力分别占全省的13.6%, 11.3%和11.9%, 而其他地区农机总动力总和还不到全省的10%。

3 农机化科技发展的迫切性

(1) 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和稳定粮食生产都需要尽快发展农机化新技术和新机具。2007年贵州省农村劳动力转移近700万人, 农民收入的50%~70%来自外出务工;小城镇人口快速增长, 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粮食生产由于劳力的缺乏受到影响, 这些都将促进土地流转和集约化、规模化生产经营的发展, 主要粮油作物生产逐渐依靠农机已不可逆转。

(2) 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农业产业化需要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的高度集约化和成本控制, 只有通过机械化才能实现, 包括农产品的产前、产中和产后全过程的机械化。

(3) 加快建设现代农业, 持续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基本内容, 只有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才能使农民从土地上转移出来从事效益更高的二、三产业, 使较少的农户依靠机械化从事规模农业生产, 获取更高的农业收入, 促进现代农业的健康、可持续。

上一篇:人民政协工作创新下一篇:小学生感恩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