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计师《审计》备考题

2024-08-19

注册会计师《审计》备考题(通用7篇)

注册会计师《审计》备考题 篇1

1.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进行审计时,一般无须专门对期初余额发表审计意见。在以下对其含义进行的各种表述中,不正确的表述是()。

A.如期初余额存在影响本期报表的重大错报,则应在审计意见中反映

B.如期初余额不存在影响本期财务报表的重大错报,则无须在审计意见中反映

C.无论期初余额是否存在影响本期报表的重大错报,都应在审计意见中反映

D.即使期初余额存在重大错报,也可能不在审计意见中反映

2.下列各项关于期初余额审计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如果与期初余额相关的会计政策未能在本期得到一贯运用,并且会计政策的变更未能得到正确的会计处理和恰当的列报,注册会计师应当出具保留意见或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

B.注册会计师在执行财务报表审计时,必须对期初余额发表专门的审计意见

C.注册会计师应当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充分考虑期初余额对所审财务报表的影响

D.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已获取的审计证据,形成对期初余额的审计结论,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其对审计意见的影响

3.如果被审计单位未能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的会计制度的要求,在财务报表中对关联方和关联方交易进行充分披露,注册会计师应根据其对财务报表的影响程度,出具()的审计报告。

A.标准无保留意见

B.保留或者无法表示意见

C.保留或者否定意见

D.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

4.注册会计师接受委托审计A公司2009年度财务报表,在对关联方及其交易的审查过程中,如果合理预期不存在其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注册会计师应当()。

A.直接视为审计范围受到限制,发表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B.就对财务报表具有重大影响的事项向管理层获取书面声明

C.直接视为审计范围受到限制,发表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D.直接视为审计范围受到限制,发表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

5.最不可能存在以前尚未识别的关联方的情况是()。

A.以市场公允价格出售紧俏商品

B.大量购入并不需要的材料或滞销的商品

C.采用预付货款的方式采购市场上并不紧缺的原材料或商品

D.收取大量的货款却迟迟不发货

6.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注册会计师在针对关联方及其相关交易的完整性实施审计程序时,为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询问了前任注册会计师并了解到有关关联方的相关信息,此时直接可以得出关联方及其相关交易的披露是否完整的结论

B.只有企业当年发生了关联方交易,才需要在报表附注中披露有关关联方的信息,否则没有变化无需每年披露

C.上市公司的股权登记机构是工商登记机关

D.通过查阅股东会和董事会的会议纪要以及其他相关的法定记录可以帮助注册会计师识别被审计单位的关联方

7.下列不属于针对会计估计实施的风险评估程序的是()。

A.了解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中有关会计估计的要求

B.评价会计估计使用的主要假设是否有合理的依据

C.复核前期财务报表中作出的会计估计的结果,或对其进行重新估计

D.了解管理层如何识别需要作出会计估计的交易、事项和情况

8.资产负债表日后至审计工作完成日之前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可能为注册会计师审计会计估计提供审计证据,以下关于复核期后事项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注册会计师对期后发生的交易或事项的复核可能减少甚至取代对管理层形成会计估计过程的复核和实施的其他审计程序

B.复核期后事项可能为会计估计提供结论性的审计证据

C.注册会计师采用复核期后事项为审计会计估计提供审计证据可以在任何情况下使用

D.注册会计师对期后发生的交易或事项的复核可能替代在评估会计估计合理性时运用的独立估计

9.下列关于独立估计说法正确的是()。

A.由于做出独立估计需要花费注册会计师很多资源,所以独立估计会降低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效率

B.由于独立估计独立于被审计单位之外,所以无法印证被审计单位所作的会计估计的合理性

C.注册会计师在运用独立估计时只能是自行做出独立估计,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D.注册会计师可以自行做出独立估计,也可以从其他渠道获取独立估计

二、多项选择题

1.在首次接受业务委托时,注册会计师审计期初余额,应当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确定()。

A.期初余额不存在对本期财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的错报

B.被审计单位一贯运用恰当的会计政策,或对会计政策的变更做出正确的会计处理和恰当的列报

C.上期期末余额已正确结转至本期,或在适当的情况下已做出重新表述

D.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2.下列关于期初余额审计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注册会计师应当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充分考虑期初余额对所审财务报表的影响

B.期初余额就是指期初已存在的账户余额

C.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已获取的审计证据,形成对期初余额的审计结论,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其对审计意见的影响

D.注册会计师一般无需专门对期初余额发表审计意见

3.注册会计师如果认为期初余额对本期财务报表存在重大影响,但无法对其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则应当对本期财务报表发表的审计意见为()。

A.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

B.保留意见

C.否定意见

D.无法表示意见

4.下列选项中构成企业关联方的有()。

A.该企业的母公司

B.与该企业受同一母公司控制的其他企业

C.对该企业施加重大影响的投资方

D.该企业的联营企业的其他投资方

5.注册会计师正在考虑对关联方进行审计,以下各项审计程序中()可能识别出关联方交易的存在。

A.查阅股东会和董事会的会议纪要

B.复核投资交易

C.复核对债权债务关系的询证函回函以及来自银行的询证函回函,以发现担保关系和其他关联方交易

D.执行交易和余额的细节测试

6.下列属于会计估计的有()。

A.对应收款项估计坏账准备

B.对存货估计存货跌价准备

C.交易性金融资产根据期末公允价值调整

D.在建造合同中确认收入及费用时采用完工百分比法估计完工进度

7.在()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可以自行作出独立估计或从其他渠道获取独立估计,并与管理层作出的会计估计进行比较。

A.如果被审计单位未建立与会计估计相关的控制政策和程序,注册会计师无法通过复核和测试管理层作出会计估计的过程验证会计估计的合理性,也不存在能够印证会计估计的期后事项

B.被审计单位建立了健全的与会计估计相关的控制政策和程序

C.如果具备专业胜任能力

D.如果复核和测试管理层作出会计估计的过程以及复核期后事项不足以为注册会计师审计会计估计提供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8.当复核和测试管理层作出会计估计的过程时,注册会计师应当按照下列()步骤实施审计程序。

A.评价会计估计依据的数据,考虑会计估计依据的假设

B.测试会计估计的计算过程

C.将以前期间作出的会计估计与其实际结果进行比较

注册会计师《审计》备考题 篇2

一、强化协会监管制度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是财政部领导下的一个半行政半自律的机构, 它的职责是服务、协调和管理三个方面。服务是指协会应该维护注册会计师的职业权益, 反映他们的意见要求, 关心他们的成长发展, 解决他们的困难问题;协调是指协会要协调与会计师事务所有关的外部和内部关系, 为会计师事务所开展业务创造良好的客观环境;管理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指作为同业组织行使的自我管理;二是由主管财政机关委托、授权协会行使某些管理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行政职责。财政部作为宏观控制的主体, 其职责是“监督”, 而非领导, 所以应尽量下放权利, 将协会的职责落到实处。如果过分争夺权利, 只会加大权利分割, 不利于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管理, 不利于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的提高。应借鉴国外协会的做法, 中注协和地方注协应建立起了包括上市公司年报审计披露监管制度、“炒鱿鱼, 接下家”监管制度、执业质量检查制度、业务报备制度、谈话提醒制度、注册会计师年检制度、惩戒制度、诚信档案制度等相关制度, 强化协会的监管制度, 切实提高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

二、改善外部执业环境

(一) 法制环境。

审计的基本职能是经

□文/张李

济监督、经济鉴证和经济评价。实现基本职能的手段是获取审计证据, 对照审计标准, 得出审计结论, 表达审计意见。良好的法制环境会鼓励、支持审计人员独立行使审计职权, 保护审计人员的利益, 激发审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从而提高审计质量。由于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让被审计单位认识到审计的重要性和严肃性, 积极配合审计人员, 提供客观真实的财务资料, 使审计人员能客观、公正地发表审计意见, 提高审计质量。

(二) 社会环境。

审计涉及到许多组织和个人的利益, 也会触犯一些组织和个人的利益, 因此审计工作需要得到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如果人们能够充分认识到审计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热情支持审计人员, 则会有利于审计质量的提高 (如在一些取证工作中, 理解与不理解、支持与不支持, 会导致截然不同的审计结果) 。应向人们宣传审计的重要性和意义, 让人们不断学习和了解审计工作, 支持审计工作, 积极配合, 才有利于审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 提高审计质量。

(三) 文化环境。

文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审计质量。全社会文化程度的高低影响着人们对审计的认识和理解, 进而影响着审计作用的发挥, 影响着审计的实施范围、方式和内容。被审计单位的管理人员的文化程度高低直接影响着审计信息的利用, 从而影响着审计监督作用的发挥。审计人员文化程度的高低也直接影响着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文化环境不仅影响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审计信息的社会效用, 而且在客观上也构成了提高审计质量的必备条件。

(四) 工作环境。

审计的工作环境是指审计人员在被审计单位的工作条件以及被审计单位对于审计工作的理解、支持与配合程度。审计虽然是一种高层次的综合性经济监督活动, 但它又是一项规范化和程序式的常规性经济监督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讲, 接受审计的单位不一定有管理上的问题, 没有接受审计的单位就不一定不存在问题。因此, 这就要求人们在充分认识审计作用的前提下, 以一种正常的心态来接受审计主体所依法实施的审计作业, 并对其工作给予良好的合作、支持与配合, 不可人为地给审计人员的工作设置障碍, 从而保证审计人员能够在正常的工作环境下, 按照正常的工作程序实施审计作用, 保证审计证据搜集上的全面性以及审计结论的客观公正性。

(五) 人际环境。

审计的人际环境是指审计工作人员自身思想、业务、心理素质所确定的其与同事及被审计单位的领导和群众之间合作共事的氛围。它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有赖于审计人员的个人品质、对于审计职业的奉献精神以及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如果他们这方面的能力缺乏, 就难以与被审计单位的职工以及审计同事处理协调好工作关系, 就不能迅速地打开审计工作局面, 就难以取得被审计单位领导和职工的信任, 就难以得到审计同事的支持, 那么就必然会给其顺利实施审计作业带来一定程度的困难, 因而必将对审计质量产生影响。

三、完善会计师事务所内部管理制度

由于会计师事务所是以人力资本为主的知识密集型服务行业, 注册会计师的专业水平及工作态度将对事务所的发展起关键作用。因此, 在事务所进行内部治理时, 除了要有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 管理中更应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 使刚性的结构与柔性的理念相得益彰, 这样才能使事务所显出勃勃生机。合伙制事务所是我国的必然选择, 但由于目前采用合伙制的事务所并不多, 已有的合伙制事务所在管理上也是存在较多的问题, 面对国外事务所进入我国的严峻局面, 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应通过强化内部管理, 积极应对, 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一) 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组织结构。

目前, 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内部人员主要由主任会计师、副主任会计师、部门经理、注册会计师、业务助理及其他工作人员构成。采用的是所长负责制和董事会 (或管理委员会) 领导下的主任会计师负责制。但这些人员在事务所内部的责任、权力划分不明确, 即尚未建立合理的内部组织结构, 因此我们应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 建立明确的内部组织结构, 按不同等级确定各自的责任、权力, 并与其薪酬相挂钩, 逐步形成主任会计师或首席合伙人领导, 其他合伙人分工负责的管理体制。另外, 如何对事务所内部治理机制进行设计与使用, 最终取决于收益与成本比较。由于每个事务所的业务特征、人力资本构成、所处地域文化背景的不同, 事务所本身的文化传统及内部成员的行为方式也迥异, 因此全世界也不可能有一个标准、规范的事务所内部治理结构与相应的管理制度。我们只能在借鉴其他成功事务所的基础上, 发现其成功、有效的原因, 结合自己的特点来寻找对自己最为有效、也最为经济的治理机制。

(二) 建立一套完整的内部管理制度。

“四大”国际会计公司走过的道路表明, 事务所各方合伙人必须树立平等互利的观念, 在管理和决策时, 应沟通协商达成共识。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对各合伙人的权利、责任、义务、利益有明确的制度保证和契约保证基础上的。在健全的制度保证下, 所有合伙人及其他成员都必须承担合伙协议和事务所规章制度上规定的义务, 在事务所内形成一个共同抵抗风险的责任体系。我国目前已采用合伙制的会计师事务所, 在内部管理上还是相当的薄弱和落后, 为了有效地规避风险, 应建立一套完整的内部管理制度, 合理划分合伙人之间的分工与责任, 妥善解决合伙人与员工之间的矛盾, 保证服务质量控制及合理地进行利益分配。

1、人事管理制度。

会计师事务所是以人力资源为主的知识密集型企业, 内部管理主要是对人及人所做的工作进行管理, 因此事务所如果没有规范的人事管理制度, 也就不可能有规范的财产管理、质量控制制度, 就无法激励合伙人的工作热情、留住优秀人才、保证服务质量、促进事务所发展。在人事制度中, 应形成各层次人员的责、权、利相结合的管理机制, 妥善处理两个关系, 即合伙人之间的关系和合伙人与员工之间的关系, 并把这些内容在合伙章程及其他相关制度中明确规定。在目前的合伙制事务所中, 合伙人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 主要表现在利益分配、业务质量控制、员工聘用等方面, 这都是由于人事制度不明确造成的。因此, 在合伙人关系中, 应强调以专业水平、职业道德、经验阅历、组织协调能力的高低作为管理合伙人评选的首要条件, 在重大问题决策中, 应有明确的表决程序和通过标准。如吸收新人作为合伙人, 是否要全体合伙人同意才能通过, 还是只要过半数或三分之二合伙人同意就能通过, 管理合伙人是否有一票否决权?在表决时, 是按出资比例、业务量来确定投票数, 还是按专业技术水平的高低来确定, 或是单纯按人数来确定呢?这些都应该明确。对入伙和退伙问题也应做出相关规定, 尤其是对合伙人退休年龄的规定, 由于注册会计师行业是知识密集型的行业, 当合伙人到了一定年龄后, 可能会出现力不从心的现象, 如不退休就会引起其他合伙人的不满或争议。最后, 还有合伙人之间的责任分工一定要明确, 以免出现推诿或扯皮。如果这些没有在人事制度中明确, 就会引发许多矛盾。此外, 许多事务所改制为合伙制后, 许多员工普遍感到工作压力大了, 但收入却低了, 怨声载道。因此, 合伙制事务所应建立合理的人事管理制度, 在人员聘用、工资福利与保险、培训与开发人才、考核与晋升等各个环节形成一套完善的制度, 让努力工作的员工感到有希望成为合伙人, 充分体现公平、公正、公开、激励的原则。

2、财务管理制度。

在合伙制事务所里, 合伙人出资后所形成的财产属共同财产, 归全体合伙人所有。对合伙财产的管理、使用和处置, 事务所应形成相应制度。另外, 目前合伙制事务所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利润分配, 由于合伙人出资多少各不相同, 而其他注册会计师没有出资, 如在分配时, 采用按资分配原则, 就容易造成分配不公, 引发纠纷。因为事务所的运作, 主要是通过注册会计师的专业知识提供服务来取得业务收入, 而不是靠资本运作增值产生效益。合伙人出资最重要的意义是作为法律上承担责任的物质保证。因此, 在进行利益分配时, 应实行按劳分配为主, 按资分配为辅的原则。

3、民主管理制度。

事务所内应设立合伙人会议或管理委员会, 妥善安排领导结构, 形成民主议事制度。事务所的领导不能过于分散, 事无大小, 一律全体合伙人开会讨论决定, 造成效率低下;也不能一人独断专行, 不充分发挥其他合伙人的作用, 导致领导或决策失误。在管理中, 应坚持平等互利、资源共享、义务共担、一致对外的原则, 建立合伙人之间的信任与密切协作关系。

4、质量控制制度。

由于合伙型事务所承担的风险较高, 更应建立事务所严密的质量监控体系, 提高执业质量。通过科学严密的执业质量责任制, 把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每一个部门、每一项业务上。在控制机制设计时, 尤其要注意合伙人与合伙人的风险控制, 合伙人与员工之间的风险控制。要在执行具体业务的助理人员、项目经理、部门经理、主任会计师之间划清责任, 明确职责范围和权限, 真正把执业规则和三级复核制度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黄世忠.安然事件对注册会计师监管模式的影响.中国注册会计师, 2002.2.

[2]郭振山.引入系统工程观念实施全过程业务质量控制.中国注册会计师, 2002.7.

注册会计师《审计》备考题 篇3

关键词:审计失败;成因;审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07)11-0086-03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注册会计师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特别是进入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涉及注册会计师及会计师事务所的法律事件时有发生。这些事实告诉我们,我国的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要想健康发展,就必须树立强烈的法律责任意识,正视法律诉讼这一现实,探索审计失败成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一、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的成因

所谓审计失败,是指会计报表存在着重大错报或漏报,但注册会计师审计时没有遵守一般公认的审计原则而发表不恰当或错误的审计意见。美国“六大”会计事务所在发表的一份题为《美国的责任危机对会计师职业界的影响的形势报告》中写道:“诉讼费用和保险金已成为事务所第二大支出,为解决法律诉讼,美国会计职业界花费9%-12%的审计和会计服务收入,针对整个会计职业界的总索赔额近300亿美元。”因此,积极探索审计失败的成因具有重大的意义。[1]

审计失败一方面来自于企业的错误与舞弊行为,另一方面来自于注册会师自身的工作过失或欺诈。

(一)企业的错误与舞弊行为

注册会计师没有遵守一般公认的审计原则未能查出企业某些重大的错误、舞弊行为,给他人造成损失,可能会遭到企业及有关方面的控告,其原因是审计失败。

所谓错误,是指会计报表中存在的非故意的错报或漏报。即企业由于疏忽、误解等原因,在注册会计师所审计的会计报表中产生了错报或漏报。它强调的是非故意的差错。这种错误主要包括:(1)原始记录和会计数据的计算、抄写错误;(2)对事实的疏忽的误解;(3)对会计政策的误用。

所谓舞弊,是指导致会计报表产生不实反映的故意行为。即企业故意在注册会计师所审计的会计报表中造成错报或漏报。它强调的是出现不实反映的故意行为。这种舞弊主要包括:(1)伪造、变造记录或凭证;(2)虚报存贷;(3)隐瞒或删除交易或事项,如伪报收入;(4)记录虚假的交易或事项;(5)蓄意使用不当的会计政策;(6)关联交易。

对于上述企业的错误、舞弊行为,企业理应负直接责任和会计责任,注册会计师则只能负审计责任。注册会计师的职责是应当根据独立审计准则要求,充分考虑审计风险,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以合理确信能够发现可能导致会计报表严重失实的错误与舞弊。注册会计师只要严格遵守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保持职业上应有的认真和谨慎,并通过实施适当且必要的程序,是可以将会计报表中存在的重大错误、舞弊行为检查出来的。但是由于审计测试及企业内部控制的固有限制,不能苛求注册会计师发现和披露出会计报表表中的所有错报或漏报情况。也就是说,不能要求注册会计师对所有未查出的错报或漏报情况负责任。但值得注意的是,这并不意味着注册会计师对未能查出的会计报表中的错报或漏报没有负任何责任,关键要看未能查出的原国是否源于注册会计师本身的过失。[2]因此,注册会计师应在编制和实施审计计划时关注错误与舞弊,发现错误或舞弊迹象应及时作出处理,并考虑错误与舞弊对审计报告的影响。

(二)注册会计师的过失与欺诈

除企业的错误与舞弊是导致审计失败的一个方面外,注册会计师的过失和欺诈也是导致审计失败的另一方面,给会计报表使用者造成损失。

1.注册会计师的过失。所谓过失,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缺少应有的合理的谨慎。评价注册会计师的过失,是以其他合格注册会计师在相同条件下可做到的谨慎为标准的。当过失给会计报表使用者造成损害,注册会计师应负过失责任。一般情况下,注册会计师的过失可归纳为三个因素:一是注册会计师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的缺陷。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工作中的过失,往往与其所掌握的专业知识不足和所应遵循的职业道德准则的缺陷密切相联系。二是对客户的经营了解不够。注册会计师接受客户的委托,对其会计报表进行审计,以鉴证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是否进行了公允反映。如果注册会计师对客户的经营了解不够,就会发表错误的审计意见,导致审计失败。三是审计程序不妥。注册会计师发表正确审计意见的基础是必须遵循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搜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如果注册会计师实施的审计程序不妥,则会导致审计失败。

2.注册会计师的欺诈。欺诈又称注册会计师舞弊,是以欺骗或坑害他人为目的的一种故意的错误行为。行为具有不良动机和目的是欺诈的重要特征,也是注册会计师欺诈与注册会计师过失的主要区别。对于注册会计师而言,欺诈就是为了达到欺骗他人的目的,明知企业的会计报表有重大错误、漏报,却加以虚伪的陈述,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注册会计师因欺诈而造成审计失败,给企业或其他利害关系人造成损失的,按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应给予严厉的处罚。

二、注册会计师规避审计失败的策略

(一)有效规避审计风险

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审计风险面前麻木不仁、没有抗风险意识、没有抗风险能力。在每份审计报告产生前,要避免风险产生,进行审计风险预测(考虑报告是否存在风险因素)和审计风险的评估(风险产生的概率和损失大小),并考虑采用哪种方法可以控制和降低风险,在执业中保持高度的职业谨慎态度,把审计风险控制在最低水平。

(二)严格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执业

《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是注册会计师执行一般审计业务、出具审计报告的具体规范。在执业过程中必须做到:一是遵守职业道德规范,遵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并以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执行审计业务,发表审计意见。注册会计师对审计过程中知悉的商业秘密应当保密,并不得利用其为自己或他人谋取利益。二是应当按照审计计划对会计报表进行审计。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审计时,一般应采取抽样审计的方法,必要时也可采用详细审计的方法,通过检查、观察、查询及函证等以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三是在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后,应以经过核实的审计证据为依据,分析、评价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出具审计报告。审计报告中应说明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编制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及国家其他有关财务会计法规的规定,在所有重大方面是否公允地反映了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资金变动情况,以及所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是否遵循了一贯性原则。

(三)建立健全审计质量控制系统

审计质量是社会审计的生命线,审计质量的高低决定审计风险的大小,建立健全审计质量控制系统是保证审计质量的重要措施。对审计项目的主要环节,要本着保证质量、分清责任、互相制约的原则,实行项目负责人、部门经理、主任审计师检查审计质量为主要内容的三级负责制,对重大的审计项目必须实行审理会议制。

1.通过签订业务约定书进行控制。项目负责人的责任主要是检查委托人是否具备审计条件,向部门负责人提出是否接受委托的初步意见;部门经理的责任是根据项目负责人的意见确定是否接受委托,安排人员起草业务约定书,重大审计项目的约定书签订要由主任审计师负责。

2.通过组成审计小组进行控制。审计小组是履行协议的具体实施组织,担负着实施审计计划、汇总情况、起草审计报告初稿、整理资料等全过程。审计风险与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有密切关系,因此,组建审计小组时,即要考虑审计小组人员的业务素质,专业结构,也要考虑其政治素质、政策水平,是否廉洁公正等。

3.通过制定审计计划进行控制。审计计划的制定应能全面反映协议合约事项,明确审计内容、范围、目标、要求和时限,应符合有关的政策规定,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4.审计取证的控制。审计证据是审计事项真实性的佐证材料,其控制点:一是要控制重要问题取证的途径、目的、方式、方法、步骤等,取证应符合有的放矢原则,取证要完整,防止有证无用,有用无证的现象。二是对证据的真实、可信赖程度的控制,要求出处可靠、有效,同时出处单位、部门负责人必须签章认可。三是在资料汇总时要对证据进行复核,证据与证据之间如发现相互矛盾,必须进一步核实统一,保证审计语气的真实性。

5.审计工作底稿的控制。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工作的记录,是检查审计人员工作深度与广度的标尺,是编制审计报告的依据。因此,要对审计工作底稿完整性进行控制,对审计工作底稿规范性、合规性进行控制。建立三级审核制,即项目负责人负责全面审核工作底稿、部门经理审核报告中有关问题的工作底稿、主任审计师或业务分管领导应重点抽查重大问题的工作底稿。遇到专业性、技术性强的问题必须会同专业人员审核。

6.审计报告的控制。审计报告是审计工作的最后成果,体现审计工作的最终质量。因此要做到:事实要清楚、证据要确凿、引用规章要确切、措词要适当、文字要简练。为此,一是对报告形式的控制,如验资年检用审计查证报告,司法部门委托的案件用审计鉴定报告,咨询服务用咨询报告等;二是审计报告内容的控制,对写入报告的有关事实,必须逐一核实,必须有充分的政策依据。

(四)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后续教育

加强“两个教育”是为了提高社会审计执业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执业水平,有效地控制审计风险。因此,社会审计组织应当重视教育,站在战略的高度对待教育,把“两个教育”坚持下去,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提高审计质量,确保控制审计风险。

(五)深入了解客户的经营情况

一是对客户的业务活动深入了解,特别是一些特殊行业,如金融、保险、高科技企业。二是掌握客户所处的经营环境,对经济形势及行业情况深入认识。三是对客户的高层管理人员过去的背景深入了解。四是对客户的组织结构深入了解。五是对客户的产品、制造过程及设备深入的了解,不要对管理当局的陈述及声明给予过分的信赖。六是对客户的其他人员、管理机关或供销商的某些报告要加以研究和重视。七是对于客户内部审计成立的目的及开展工作情况要充分了解。

(六)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以收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注册会计师实施审计程序要注意的重点有:一是适当动用分析性复核程序。由于注册会计师一般并不重视分析性复核程序,所以难以发现客户会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的异常变动。二是提高询问技巧。通常注册会计师对于客户内部控制的了解或问题的澄清,都是通过询问方式进行的。注册会计师要重视询问技巧,避免使询问变成简单的问答式会话,使询问程序流于形式。三是实施适当的审计程序。注册会计师在错误的时间及地点执行错误的程序,或使用错误的证据搜集方法,或使用证据的方法错误。如企业账上记录一笔未经正式订货程序的销货,而销货单上的单价相当高而数量少,经由海运送交国外顾客。注册会计师可能因检查运费单据以证明货物所有权已转移和存货已经出库,所以未能发现疑点。如果注册会计师曾经询问为什么选择以海运方式送交价高量少的货物,就很可能会怀疑这笔销货。四是对内部控制测试结果所发现的例外情况要加以重视。如注册会计师对实施内部控制测试结果所发现的例外情况重视不够或未作处理,因为他不希望内部控制功能不全的测试结果出现。内部控制测试的目的在于减少实质性测试,但是注册会计师人多受时间预算的限制,希望其测试结果支持原有内部控制良好的假设,纵然遇到例外情况,也难以扩大实质性测试范围,因为这样做很可能会超出时间预算而增加审计成本。六是正确评价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内部审计固然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但是注册会计师应如实评估内部审计人员的客观性及实际工作成效,适当利用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以大量减少自己的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的工作量。[3]

参考文献:

[1] 李冬平,黄德华,王振林."不清洁"审计意见、盈余管理与会计师事务所变更[J].会计研究,2001,(6).

[2] 王曙培.当前注册会计师作假的原因及治理对策[J].财会通讯,2000,(1).

注册会计师《审计》备考题 篇4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项目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未作规定的是()

a、采用借贷记财法b、记财本位币c、会计年度d、会计核算的对象和内容

答案:b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十条规定了会计核算的对象和内容,其中包括:款项和有价证卷的收付;财物的收发、增减的使用;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资本、基金的增减;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等。第十一条规定了“会计年度度自公历1月1日起至31日止。”第十二条规定“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单位,可以选定其中的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是编报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未对采用借贷记账法作出规定,故本题应该选择b项。

2、致权责发生制的产生,以及预提、摊销等会计处理方法的运用的基本前提或原则是()

a、谨慎性原则b、历史成本原则c、会计分期d、货币计量

答案:c

解析:谨慎原则是指在有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作出判断时,保持必要的谨慎,以不抬高资产或收益,也不压低负债或费用。历史成本原则是指将取得资产时实际发生的成本作为资产的入账价值,在资产处置前保持其入账价值不变。而权责发生制是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是指凡是当期已实现的收入和已发生或应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凡不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支付都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所以a、b不应当选择。会计分期的前提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北经营活动划分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又称会计期间。会计分期的目的是,将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成连续、相等的期间据以结算盈亏,按期编报账务报告,从而及时地向各方面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信息,由此便产生了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区别,以及预提、摊销等会计处理方法的运用无关,故d项不入选。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表述中,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规定的有()

a、企业可以不设立总会计师

b、各级财政部门可以自行制定本地适用的会计制度

c、企业有义务接受社会审计的监督

d、单位领导人领导会计机构执行《会计法》

e、单位领导人违反《会计法》时,触犯刑律的可追究其刑事责任

答案:a、d、e

解析:在会计法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部分,明确规定各单位要根据需要设置会计机构和配备会计人员,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和业务主管部门可以设置总会计师;会计法规定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由国务院财政部门制定,地方财政部门可以制定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具体方法或补充规定,故b不正确;会计法规定各单位有义务接受依照法律和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的财政、审计、税务等方面的监督,c不正确;会计法规定名单位领导人领导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和其他人员执行《会计法》,保证会计资料合法、真实、准确、完整,会计法规定单位领导人、会计人员违反〈〈会计法〉〉的有关规定,应当给予行政处分和或者追究其刑事责任。

2、下列项目中,违背会计核算一贯性原则要求的有()

a、鉴于〈〈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的发布实施,对原材料计提跌价准备

b、鉴于利润计划完成情况不佳,将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由原来的双倍余额递减法改为直线法

c、鉴于某项专有技术已经陈旧,将其账面价值一次性核销

d、鉴于某固定资产经改良性能提高,决定延长其折旧年限

e、鉴于某被投资企业将发生重大亏损,将该投资由权益法核算改为成本法核算

答案:b、e

解析:一贯性原则要求企业采用的会计政策在前后各期保持一致,不得随意改变。只有遵循一贯性,保持前后各期会计政策的一致性,才能对前后期间的会计信息进行比较、分析和利用。但是在以下两种情况下可以变更政策,一是有关法规发生变化要求改变会计政策,本题a项属于这种情况;二是会计政策的变更能够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更可靠相关的信息时,本题c、d项属于这种情况;而b项属于利用会计方法的变更调节利润,这是违反规定的;e项也是不符合会计核算一贯性原则要求的。

(三)判断题

1、如果某项资产不能再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即使是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也不能作为企业的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

注册会计师《审计》备考题 篇5

一、单项选择题(共4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企业在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时,依《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应收取的增值税额属于下列哪个会计要素?()

A.资产

B.负债

C.收入

D.费用

答案:B

2.资产负债表中“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的列示,体现了()的要求。

A.重要性原则

B.谨慎性原则

C.配比原则

D.客观性原则

答案:A

3.收款企业受理银行本票,经审核无误后,应连同进账单送交开户银行办理转账,同时借记“()”科目。

A.银行存款

B.银行本票

C.其他货币资金――银行本票

D.银行本票存款

答案:A

4.对于未达账项,企业应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进行调节。调节后的银行存款余额反映了()。

A.企业银行存款总账科目的实有数额

B.企业银行存款对账单上的存款实有数额

C.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的实有数额

D.企业可以动用的银行存款实有数额

答案:D

5.预付货款业务量不大的企业,可不设“预付账款”科目,在预付时,直接计入().

A.“应收账款”科目的借方

B.“在途材料”科目的借方

C.“应付账款’”科目的借方

D.“材料采购”科目的借方

答案:C

6.某企业结账前“坏账准备”的余额在借方,年末调整时应当()。

A.按该借方余额与年末应收账款估计的坏账损失数之和提取坏账准备,计入管理费用

B.按该借方余额与年末应收账款估计的坏账损失数之差提取坏账准备,计入管理费用

C.按该借方余额与年末应收账款估计的坏账损失数之和,冲减管理费用

D.按年末应收账款余额计提坏账准备,计入管理费用

答案:A

7.已经贴现的商业承兑汇票到期,承兑人与申请贴现企业均无力偿还票款。贴现银行将其作为申请贴现企业的逾期贷款处理。而申请贴现企业应作如下会计分录()。

A.借记“应收票据”科目,贷记“短期借款”科目

B.借记“应收账款”科目,贷记“短期借款”科目

C.借记“应收票据”科目,贷记“应收账款”科目

D.借记“应收账款”科目,贷记“应付账款”科目

答案:B

8.某企业1月1日乙材料账面实际成本90000元,结存数量500吨;l月3日购进乙材料300吨,每吨单价200元;1月15日又购进乙材料400吨,每吨单价180元;l月4日和1月20日各发出材料400吨。该企业采用移动平均法计算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则191月31日乙材料账面成本余额为()元。

A.7

B.75000

C.735O

D.80000

答案:C

9.在物价持续下跌的情况下,用后进先出法取代移动平均法计量存货后会使()。

A.期末存货价值升高,当期利润增加

B.期末存货价值升高,当期利润减少

C.期末存货价值降低,当期利润增加

D.期末存货价值降低,当期利润减少

答案:A

10.采购的原材料在途中发生的毁损,查明原因并报经批准后,其所负担的增值税额可计入()。

A.“原材料”科目

B.“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

C.“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

D.“管理费用”科目

答案:D

11.不受存货发出计价方法影响的是()。

A.生产成本、

B.销售成本

C.制造成本

D.采购成本

答案:D

12.企业对于从一个车间转给另一个车间继续加工的自制半成品的成本,应在“()”科目核算。

A.自制半成品

B.产成品

C.生产成本

D.制造费用

答案:C

13.下列应以重置价值计价的固定资产是()。

A.盘盈的固定资产

B.购入的固定资产

C.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

D.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

答案:A

14.某企业因自营建造工程需要,领用本单位生产的电机一台,生产成本为20000元,其中耗用材料10000元。对外售价30000元,企业产品及其耗用的材料适用增值税率均为17%,企业应作会计处理为()。

A.借:在建工程――自营工程20000贷:产成品20000

B.借:在建工程――自营工程21700贷:产成品2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1700

C.借:在建工程――自营工程23400贷:产成品2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3400

D.借:在建工程――自营工程25100贷:产成品2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5100

答案:D

15.长期股票投资在取得时应按实际成本入胀,下列项目中,不应包括在长期股票投资成本中的项目有()。

A.经纪人佣金

B.购买股票前已宣告发放的股利

C.税金

D.手续费

答案:B

16.A公司长期股票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7月1日A公司向B公司投资280000元,其投资占B公司具有表决权股份的60%。B公司实现净利润80000元,3月20日A公司收到B公司分派的现金股利35000元;则193月31日A公司“长期投资――股票投资”科目的余额为()元。

A.293000

B.269000

C.304000

D.280000

答案:A

17.在我国,对于商誉会计处理的原则是()。

A.一律不入账

B.外购商誉可以入账

C.外购商誉和自创商誉均可入账

D.只有符合条件的自创商誉才能入账

答案:B

18.企业的应付账款确实无法支付的,报经批准后,转作()。

A.营业外收入

B.其他业务收入

C.未分配利润

D.资本公积

答案:A

19.或有负债是指负债发生与否尚不确定,须决定于未来某一或更多事项的发生与否的负债。如()。

A.结转企业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

B.应收票据向银行抵押贷款

C.向银行贴现的商业承兑汇票金额

D.采用分期付款方式购入材料

答案:C

20.企业收到先征税后返还的增值税款时,应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科目。

A.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B.营业外收入

C.补贴收入

D.未分配利润

答案:C

21.下列行为中,不计缴增值税的是()。

A.将货物交付他人代销

B.设有两个以上机构并实行统一核算的纳税人,将货物从一个机构移送另一机构用于装配

C.将自产货物用于换取生产资料

D.将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职工集体福利

答案:B

22.下列行为中,其按规定计算出的应纳消费税额,不计入“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科目借方的是()。

A.以应税消费品换取消费资料

B.以应税消费品抵偿债务

C。以应税消费品对外投资

D.以应税消费品分配利润

答案:C

23.企业购买印花税票时,正确的会计处理是()。

A.借:财务费用***贷:应交税金

B.借:财务费用***贷:银行存款

C.借:管理费用***贷:银行存款

D.借:管理费用***贷:应交税金

答案:C

24.企业采用补偿贸易方式从国外引进设备时,所支付的进口关税与国外运杂费不计入()科目进行核算。

A.长期应付款

B.在建工程

C.原材料

D.固定资产

答案:A

25企业发行长期债券用于建造固定资产的,其发生的债券承销费,应当计入()。

A.应付债券

B.管理费用

C.在建工程

D.财务费用

答案:C

26.某企业年1月1日“资本公积”账户余额为100000元,均为企业在19进行股份制改组时存货资产重估增值部分,1998年12月20日,企业发生股权置换,再次进行资产评估,结果显示原存货资产减值200000元,同时企业固定资产增值100000元,假设企业当年未发生其他有关资本公积业务,则该企业1998年末“资本公积”账户余额为()元。

A.100000

B.0

C.100000

D.200000

答案:C

27.某企业用公益金购入住房分配给职工,房款已通过银行支付。企业应作会计分录()。

A.借:盈余公积――公益金贷:银行存款

B.借:其他应收款――应收职工购房款贷:银行存款

C.借:固定资产贷:银行存款

D:借:固定资产贷:银行存款

同时,借:盈余公积――公益金

贷:盈余公积――一般盈余公积

答案:D

28.工业企业成本计算对象的确定主要取决于()。

A.产品同性

B.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

C.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方法

D.会计准则的规定

答案:B

29.能够提供各步骤半成品成本核算资料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是()。

A.品种法

B.分批法

C.平行结转分步法

D.逐步结转分步法

答案:D

30.按现行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发生的销售折让的会计处理为()。

A.应确认折让商品的售出时间,冲减各售出时期的销售收入

B.属于以前年度销售的,计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账户;属于本年度销售的,冲减本年的销售收入

C.不论是属于本年度还是以前年度销售的.都冲减本期的销售收入

D.应作为本期销售费用

答案:C

31.企业短期出租固定资产的折旧费应计入()。

A.管理费用

B.制造费用

C.其他业务支出

D.出租企业不必计提折旧费用

答案:C

32.某股份有限公司购进一台设备,买价为300000元,净残值率为5%,使用年限为5年,企业选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而按税法规定,应用直线法计提折旧。则该项设备第4年账面计提的折旧额与按税法计提的折旧额之间的差额为()元。

A.-19000

B.-17000

C.-22000

D.19000

答案:A

33.企业净利润分配一般都包括:①弥补以前年度亏损;②提取法定盈余公积;③根据需要和可能,提取任意盈余公积;④提取公益金;和⑤向投资者分配利润五方面内容,下列关于分配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⑤

B.②―④―①―③―⑤

C.①―②―④―③―⑤

D.②―③―④―①―⑤

答案:C

34.下列业务不会影响现金流量的是()。

A.收回以前年度核销的坏账

B.收到银行存款利息

C.预支银行存款利息

D.计提应付债券利息

答案:D

35、某公司发行长期债券80000元,债券利息率为8%,筹资费用率为1%,所得税率为33%,则长期债券成本率为()。

A.5.14%

B.8%

C.5.36%

D.9%

答案:A

36.企业保留盈余资金成本的实质是一种()。

A.机会成本

B.固定成本

C.沉淀成本

D.实际成本

答案:A

37.某企业拟投资6000000元,经预计,该投资项目有效期为5年,每年现金净流入额依次为600000元,1200000元,1800000元,2400000元,3000000元,其投资回收率为()。

A.27%

B.28%

C.29%

D.30%

答案:D

38.根据现行会计制度规定,“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科目专门用于核算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的实际成本。其期末余额表示()。

A.尚未收到现款的分期收款发出商品部分的实际成本

B.按合同规定尚未实现销售的分期收款发出商品部分的实际成本

C.已实现销售的分期收款发出商品部分的实际成本

D.已实现销售但尚未结转的分期收款发出商品部分的实际成本

答案:B

39.在计算速动比率时,要从流动资产中扣除存货部分,再除以流动负债,其主要原因在于流动资产中()。

A.存货的价值变动快,

B.存货的数量不易确定

C.存货的变现能力相对较低

D.存货的质量难以保证

答案:C

40.下列各项指标,反映企业获利能力的指标是()。

A.已获利息借数

B.每股收益

C.现金比率

D.存货周转天数

答案:B

二、多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答案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少选,但选择正确的,每个选项得0.5分。)

41.下列会计处理中,符合谨慎性原则的是()。

A.坏账核算采用备抵法

B.对存货发出的计价采用先进先出法

C.对固定资产折旧采用年数总和法

D.对长期股票投资采用权益法

答案;A、C

42.下列支出项目中,属于资本性支出的是()。

A.预付年度保险费

B.购买某项专利权

C.购买机器设备

D.固定资产的日常维护费

答案:B、C

43.下列银行支付结算方式中,按规定可背书转让的是()。

A.转账支票

B.信用证

C.银行本票

D.银行汇票

答案:A、C、D

44.我国外币业务汇兑差额的核算原则是()。

A.企业在筹建期间发生的汇兑差额,记入开办费

B.资本汇率折算差额记入当期损益

C.货币性项目结算产生的汇兑差额,记入财务费用

D.与生产某项资产直接相关的汇兑差额,记入资本公积

答案:A、C

45.下列项目中,应计入委托加工材料实际成本的是()。

A.企业委托其他单位加工材料应缴的增值税(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

B.企业委托其他单位加工材料应缴的增值税(未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

C.委托方代收代缴的消费税(加工收回后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

D.委托方代收代缴的消费税(加工收回后直接用于销售)

答案:B、D

46.构成企业外购材料实际成本的有()。

A.买价

B.运输途中合理损耗

C.入库后的整理挑选费用

D.一般纳税人支付的增值税

答案:A、B

47.企业外购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包括()。

A.实际支付的买价及运杂费

B.支付的增值税进项税额

C.原供货单位的安装成本

D.购入后的安装成本

答案:A、B、D

48.我国现行会计制度规定,不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包括()。

A.所有未使用、不需用的固定资产

B.未提足折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

C.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出的固定资产

D.又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

答案:B、D

49.下列项目中,属于可辨认的无形资产是()。

A.商标权

B.土地使用权

C.专利权

D.商誉

答案:A、B、C

50.下列项目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是()。

A.用于集体福利而购进的货物

B.接受投资转入的货物

C.非正常损失的购进货物

D、购进固定资产

答案:A、C、D

51.企业缴纳的税金中不通过“应交税金”科目进行核算的是()。

A.土地使用税

B.印花税

C.耕地占用税

D.车船使用税

答案:B、C

52.一般纳税企业作为进项税额扣税和记账依据的凭证有()。

A.增值税专用发票

B.进口货物完税凭证

C.外购设备运输结算单据

D.免税农产品收购凭证

答案:A、B、D

53.下列支出项目中,应属于应付福利费开支的有()。

A.职工退休金

B.职工医药费

C.医疗机构人员工资

D.劳动保险费

答案:B、C

54.应付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实际发生的租赁费包括()。

A.设备的价款

B.设备的修理费

C.手续费

D.途中保险费

答案:A、C、D

55.“应付债券”总账科目贷方反映的内容包括()。

A.发行债券收到的款项

B.应支付的利息

C.债券折价的摊销额

D.债券溢价的摊销额

答案:A、B、C

56.企业资本公积的来源有()。

A.从净利润中提取

B.外币资本折算差额

C.资本溢价

D.汇兑收益

答案:B、C

57.企业一般盈余公积的`用途主要有()。

A.转增资本

B.兴建职工集体福利设施

C.弥补亏损

D.抵偿债务

答案:A、C

58.下列开支项目中,按规定应列入期间费用的是()。

A.技术转让费

B.业务招待费

C.职工教育费

D.违约金支出

答案:A、B、C

59.影响企业主营业务利润大小的因素有()。

A.管理费用

B.财务费用

C.销售费用

D.营业成本

答案:C、D

60.如果企业将积压的存货转为损失,将会()。

A.降低流动比率

B.降低速动比率

C.减少营运资本

D.提高现金比率

答案:A、C

61.资产负债表中,不能直接根据总账科目期末余额填列的项目是()。

A.短期投资

B.固定资产原价

C.长期投资

D.应付债券

答案:C、D

62.从企业财务管理的环节考察,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包括()。

A.筹集资金

B.投放资金

C.分配企业收益

D.进行财务分析

答案:A、B、C

63.普通股股票投资的优点是()。

A.投资安全性好

B.投资收益较高

C.能降低购买力损失

D.流动性强

答案:B、C、D

64.下列各项属于企业对外间接投资的是()。

A.购买上市公司的股票

B.收购某一企业

C.购买企业债券

D.与外商合资创建企业

答案:A、C

65.下列指标中,以现金流量信息作为计算基础的是()。

A.投资回收期

B.投资利润率

C.内含报酬率

D.期望值

答案:A、C

66.企业对所有者分配收益的形式通常有()。

A.现金

B.股票

C.债务

D.特种储备物资

答案:A、B、C

67.在实行“T+0”回转交易制度下,下列日期应为同一天的是()。

A.股利宣告日

B.股权登记日

C.除息日

D.股利支付日

答案:B、C

68.下列指标中,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是()。

A.流动比率

B.市盈率

C.存货周转率

D.已获利息倍数

答案:A、D

69.下列因素中,将导致市盈率下降的是()。

A.人们预期将提高利率

B.人们预期将发生通货膨胀

C.人们预期公司盈利将下降

D.人们预期公司利润将增长

答案:A、B、C

70.通过损益表可以分析企业的()。

A.盈利能力

B.偿债能力

C.营运能力

D.利润变动原因

答案:A、C、D

三、计算题[共两题,每题由4小题(单选)组成,每小题2分。]

(一)某企业12月25日购入一台设备,原价780000元,预计净残值30000元。按税法规定应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折旧年限为5年;企业会计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折旧年限为5年、假设该企业税前会计利润为6000见元,且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各年所得税税率为33%。所得税核算采用应付税款法。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各题。

71.19,该企业会计上计提该设备的折旧费用为()元。

A.150000

B.187200

C.180000

D.312000

答案:B

72.1998年度,税法允许该企业在税前扣除的该项设备的折旧费用为()元。

A.150000

B.187000

C.180000

D.312000

答案:A

73.1998年度,该企业应缴所得税为()元。

A.251460

B.198000

C.207900

D.2102769

答案:D

74.假设,该企业的税前会计利润仍为600000元,且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则当年净利润为()元。

A、402000

B.428650.8

C.321240

D.374945.4

答案:B

(二)盛世公司只生产一种产品――甲产品,在1998年度该产品单位售价为10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60元,固定成本为120000元,假设公司销售税金减免。1998年实际销售甲产品5000件。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各题。

75.盛世公司1998年度盈亏临界点销售量为()件。

A.1200

B.2000

C.3000

D.12000

答案:C

76.甲产品的单位边际贡献为()元。

A.30

B.40

C.60

D.100

答案:B

77.公司在盈亏临界点销售量和实际销售量下的边际贡献分别为()元。

A.120000和200000B180000和300000

C.0和80000

D.0和200000

答案:A

78.公司实际变动成本率和实际边际贡献率分别为()。

A.60%和24%

B.84%和40%

C.40%和24%

D.60%和40%

答案:D

四、综合分析题[共两题,每颗中6小题(单选或多选)组成,每小题2分。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少选,但选择正确的,每个选项得0.5分。]

(一)×公司(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是为生产专利产品A产品而于1998年1月由甲、乙、丙三个企业共同出资组建的,设立时由甲企业投入货币资金200万元,占50%;乙企业投入一项专利权,其账面价值35万元,协议确定的投资价值41.5万元,另投入原材料一批,投资作价585万元(其中包含增值税8.5万元),占25%;丙企业以设备作为投资,原账面价值120万元,已提折旧40万元,合同确定的投资作价100万元,占25%;

A产品的生产需要经过三道工序,×公司确定A产品的生产工时定额为50小时,其中第一、第二和第三道工序的工时定额依次为10小时、30小时和10小时。1998年共投入A产品700件,当年完工500件,年末在产品为200件,其中第一、第二和第三道工序在产品数量依次为100件、20件和80件。本年为生产A产品发生的直接材料费用为560万元,直接人工费用为266.4万元,制造费用177.6万元;发生的厂部管理费用118.4万元。年末完工产吕和在产品之间的生产费用分配采用约当产量法,生产A产品所需的原材料系开工时一次性投入。

1998年度,×公司实现净利润540万元,当年按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按8%提取公益金,向投资者分配利润100万元;使用公益金30万元购买职工住房两套,取得其所有权,款项已通过银行支付。另外,假设甲企业对×公司的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乙企业和丙企业对×公司的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

要求:根据×公司1998年度的上述资料,回答下列各题:

79.×公司收到乙、丙企业的投资时应编制的会计分录为()。

A.借:无形资产――专利权415000

原材料585000

贷:实收资本1000000

B.借:无形资产――专利权415000

原材料50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85000

贷:实收资本1000000

C.借:固定资产1000000

贷:实收资本1000000

D.借:固定资产1200000

贷:实收资本1000000

累计折旧200000

答案:B、D

80.×公司使用公益金购买职工住房所有权需编制的会计分录为()

A.借:固定资产300000

贷:银行存款300000

B.借:固定资产300000

贷:盈余公积――公益金300000

C.借:盈余公积――公益金300000

贷:银行存款300000

D.借:盈余公积――公益金300000

贷:盈余公积――一般盈余公积300000

答案:A、D

81.×公司第一、第二和第三各工序在产品的完工程度依次为()。

A.10%;50%;90%

B.20%;50%;90%

C.10%;80%;90%

D.20%;60%;80%

答案:A

82.×公司1998年期末在产品的约当产量为()件。

A.98

B.102

C.92

D.96

答案:C

83.×公司1998年完IA产品的总成本为()万元。

A.875

B.775

C.847.97

D.229

答案:B

84.根据本题所给资料,下列各项回答正确的有()。

A.1998年甲企业“长期投资――对×公司投资”账户的年末借方余额为420万元。

B.1998年两企业“长期投资――对×公司投资”账户的年末借方余额为100万元。

C.×公司1998年末的未分配利润为342.8万元。

D.×公司1998年末的所有者权益为810万元。

答案:A、B、C

(二)W公司为一般纳税企业,年12月31日的资产负债表如下:

该公司1998年发生的经济业务如下:

(1)购入原材料一批,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为700万元,增值税额为119万元,材料已收到并入库,货款尚未支付。该公司材料按实际成本计价核算。

(2)发生材料费用520万元,其中:产品生产直接耗用420万元、产品生产一般耗用80万元、企业管理部门耗用20万元。

(3)分配职工工资120万元,其中:支付直接生产工人工资90万元、车间一般人员工资10万元、企业管理人员工资20万元。工资已用现金支付。

(4)提取折旧100万元,其中,应计入制造费用的折旧为60万元,应计入管理费用的折旧为40万元。

(5)结转完工入库产品成本450万元。

(6)销售产品一批,产品成本400万元,销售货款600万元,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102万元。产品已经发出,款项已经收到并存入银行。

(7)销售材料一批,原材料成本80万元,销售货款100万元,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17万元,材料已经发出,款项尚未收到。

(8)对A公司投资占该公司有表决权资本的比例40%,长期股权投资按权益法核算,本年度A公司实现净利润200万元。实际分得现金股利30万元。

(9)应缴城市维护建设税8万元,其中产品销售应缴7万元、其他业务收入应缴1万元;应缴教育费附加4万元,其中销售产品应缴3万元、其他业务收入应缴1万元。

(10)本年内实际支付的利息50万元,全部计入财务费用。

(11)提取应收账款坏账准备8万元。

(12)用银行存款购入不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价值200万元。款已支付,设备已交付使用。

(13)出售设备一台,原价110万元,已提折旧40万元,出售所得收入80万元,发生清理费用2万元。款项均以银行存款收支。设备已清理完毕。

(14)提取已交付使用项目的应付债券利息12万元。

(l5)在建工程完工交付使用,价值140万元。

(16)摊销无形资产价值4万元。

(l7)计算应缴所得税24万元。本年实际缴纳所得税14万元,城市维护建设税6万元。

(18)提取法定盈余公积6万元,提取法定公益金3万元,拟向投资者分配利润20万元,款项尚未支付。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各题:

85.W公司1998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上“存货”项目由金额为()万元。

A.440

B.600

C.530

D.620

答案:B

86.W公司1998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上“固定资产合计”项目的金额为()万元。

A.1612

B.1600

C.1560

D.1740

答案:B

87.W公司1998年度“固定资产清理”账户借方发生额的内容包括()。

A.结转清理固定资产的净值70万元

B.固定资产的清理收入80万元

C.支付固定资产的清理支出2万元

D.结转固定资产的清理净收益8万元

答案:A、C、D

88.W公司1998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中下列项目的金额正确的是()。

A.“长期股权投资”项目为250万元

B.“未分配利润”项目为29万元

C.“未交税金”项目为102万元

D.“应付债券”项目为212万元

答案:A、D

89.W公司1998年度期间费用总额为()万元。

A.154

B.122

C.92

D.142

答案:A

90.根据资产负债表资料,下列指标可以直接计算的有()。

A.速动比率

B.流动比率

C.应收账款周转次数

D.存货周转次数

答案:A、B

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及其防范 篇6

一、审计风险的成因分析

1. 审计内容的复杂性。

现代审计主要是以会计信息为媒介的间接审计, 审计质量建立在会计反映的资料上。经济业务的种类和性质是多样化和复杂化的, 会计核算如所得税会计、期货会计、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合并会计、外币会计以及网络会计等远远超出了传统财务会计的内容。对这些业务的处理, 显然要比传统的财务会计更具挑战性, 更容易发生争议。需要审计人员根据实践经验进行职业判断, 一旦判断失误, 则可能要承担法律责任。

2. 审计技术的局限性。

现代审计的突出特点是在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评审的基础上进行的抽样审计。审计人员在实施抽样时, 不论是对被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检查, 还是对其账户金额真实性的检查, 都会遇到抽样风险问题, 再者, 在审计中审计人员对审计成本与效益的选择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在风险未暴露之前, 往往会注重成本的低廉, 注重随之而来的效益, 这也迫使审计人员采取更节省人力与时间的方法, 因此产生审计风险的可能性大大增强。

3. 被审计单位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不完善。

被审计单位的治理结构是否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直接关系到审计风险。如果被审计单位存在内部治理结构形同虚设、“内部人”控制现象、管理当局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有关人员相互勾结致使内部控制失效、内部控制设计不合理或执行无效等现象,则审计风险会加大。

4. 会计师事务所的不正当竞争。

一般情况下, 每一个会计师事务所都必须根据职业协会颁布的质量控制准则, 建立和执行本所的“质量控制制度”。有的事务所根本没有建立或执行自身的质量控制制度, 为了争取客户,采取降低收费的手法以吸引客户,导致事务所为了减少成本而简化审计手续,以致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时没能遵守职业准则的要求,从而加大了审计的风险。

5. 审计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我国注册会计师整体素质与客观要求还有相当距离。注册会计师的综合素质对执业风险的防范具有决定性作用,其道德素质、业务素质等,将会直接对审计结果产生重大影响。执业人员素质导致审计风险的本质原因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主观的故意,即明明知道审计项目存在审计风险,但由于受利益驱动,帮助客户通同作弊,从而导致问题的发生;二是主观的放纵,即明知审计风险很高,但由于疏忽大意,而不去避免,从而放任了结果的发生;三是客观的不可预见性,即由于审计技能原因,对存在的审计风险没有预见或在审计过程中没有发现问题。

6. 相关法律法规的有待规范。

审计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调整、变化,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而相关法律法规不相配套日益突出,导致审计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无法处理。[2]此外,一些法规政出多门,相互矛盾,造成事务所、注册会计师无所适从,也容易导致审计风险。另外,事务所本身不按规定标准收费,竞相压价,扰乱市场秩序,也是导致审计风险发生的重要原因。

二、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

1. 强化审计风险意识。

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对审计结论有着重要影响, 重视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是保证审计质量, 维护审计声誉的需要。可以通过建立健全全面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建立责任追究制度来加强风险意识, 明确审计小组、审计组长和审计人员各自的权力和责任, 要求审计人员严格执行审计规范, 将责任具体落实, 促进审计工作各个阶段和各级审计人员各负其责、各担风险。

2. 分清被审单位的会计责任和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

注册会计师在与客户签订约定书时,须写明委托方对提供资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负责等内容,并对全部审计业务均要求治理当局提交一份声明书,以防止委托方提供虚假证据;或者在委托方提供虚假证据,而由于其舞弊技术的高明并加以精心的掩饰,审计人员即便采取了标准的审计程序也没能查出的情况下,作为委托方应承担会计责任的依据。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协会应从保护注册会计师利益出发,不断地完善有关权利义务的法规,不断地与法律界沟通,使法律界能够认同审计责任的界定标准,帮助注册会计师反击那些毫无根据地扩大注册会计师责任的诉讼,进而影响公众对区分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的理解和认同。

3. 正确选择运用现代审计方法。

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时,要根据重要性和谨慎性原则,在合理评估审计风险的基础上围绕审计目标正确选择审计方法。一般而言,对内控制度薄弱的环节,或重大的事件,或审计风险较大的领域,应适当扩大抽样的范围和规模。反之应缩小抽样的范围和规模。也可以运用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它是以量化的风险水平为重点,强调针对不同客户实施个性化的审计程序,针对特殊的、不同的风险点,实施不同的程序,能够有效降低审计风险。

4. 加强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

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力度的加大,是有效防范审计风险的重要措施。比如,要制定明确的审计质量控制标准,建立严格的审批制度,实施高效的审计理论和方法学习制度等。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际贸易的加强,审计业务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此,应该加大力度研究防范审计风险的有效方法,以促进审计职业的健康发展。

5. 建立保障制度,增强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风险承受能力。

[3]时至今日,我国对会计师事务所已建立了审计风险基金制度,在某种意义上缓解了会计师事务所的风险压力,但是由于各事务所的风险基金积累存在差异,因而完全有可能出现实际承担的赔偿大于积累的情况。为此,我国应尽快参照国外建立风险责任保险制度,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另外,在执业过程中,会计师事务所应聘请熟悉法律责任的审计人员、有经验的律师共同参与商讨所有潜在的危险情况,一旦发生法律诉讼,有律师的参与也将使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参考文献

[1]王婉娜.审计风险的规避措施[J].对外经贸财会, 2006 (8) :23-24.

[2]余敬柱.审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对策[J].审计与理财, 2006 (12) :36-37.

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的重构分析 篇7

[关键词] 注册会计师制度安排政府审计

一、几个相关问题阐述

1.审计是委托代理理论的产物。从审计的发展史不难看出,审计的产生是以委托代理关系的存在为前提,旨在对受托经济责任进行评价、监督和鉴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中投资日趋多元化,财产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相继分离,甚至管理层内部也产生一定的分权制。为了解决受托方是否较好地履行了受托经济职责的信息不对称和契约的不完备性等问题,委托方出于时间、空间限制,专业背景和经济等因素影响,当无法亲自直接鉴定受托方的履约责任时,只有通过审计手段获得相关信息。

2.目前产权制度安排,注册会计师(CPA)事务所为营利性组织。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法》第四章〈会计师事务所〉有关规定,可以知道由CPA发起设立的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是独立的法人单位,具有典型的企业属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以注册资本为限负有限责任。为了生存对外要运用营销技巧争取审计市场,对内要缜密安排,严格核算审计成本和经济效益,依法按期纳税。因此,会计师事务所在设立程序、条件、运行模式,以及内外生存发展环境等方面具有典型的营利性组织特点。

3.审计信息具有典型的公共物品属性。在现代企业运营高度市场化的今天,企业的每一项经济活动都会涉及到政府、金融机构、债权人、股东、经营者等多种主体。企业经营业绩、财务状况的优劣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各利益相关者的影响并被其影响。因此不仅利益相关者—现实股东、债权人、政府等会关注企业的审计信息,而且太多的利益无关者也会关注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益和发展潜力,以期成为潜在的投资者。从这个意义上讲,CPA事务所制造的审计信息就演变成为一种公共产品,具有典型的公共物品属性。

二、目前CPA审计制度运营的现状及原因探析

自1994年1月1日《中国注册会计师法》开始实施,经过20多年的实践,现实注册会计师行业日益暴露出执业质量不高、社会公信力下降等诸多问题。基于上世纪90年代经济背景下的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制度安排已凸显出诸多弊端。

1.上市公司内部股东权利“虚化”,强制被动性需求导致审计质量下降。在西方,由于各利益相关者对审计信息的需求是自愿的,其自愿性的需求动机就要求审计信息必须保证真实完整性。而在我国,政府是审计信息的主要需求者。诸如企业上市、融资、贷款、发行股票、债券等重大经济活动,都需要政府审批决策。而决策的依据很大程度上就是CPA提供的审计报告。因此作为企业来讲,对审计信息的需求是基于政府法规约束而被动产生的。另一方面,由于政府控股主体的法人资格虚化,以及两权分离引起的大众股东权利“虚化”,会引发经营者误导潜在股东或非控股股东,造成审计委托与受托关系异化,进而操纵CPA出具虚假审计意见。由此基于被动性需求动机和审计委托关系异化,使得各方对审计信息质量的需求标准呈下降趋势。

2.出于生存需要,CPA为经济效益会牺牲审计质量。由于CPA事务所为营利性组织,所以其首要任务是生存和赚取利润。从经济学角度上讲,CPA获取利润有两种方式:第一,通过严格执行独立审计准则,制造出客观真实的审计信息产品,以此换得高的收入回报和审计品质的提升。这种方式需要付出高额的审计成本。其二,为迎合审计信息需求者的不当要求,妥协出具虚假不真实的伪劣审计报告。这种方式仅需付出较低的审计成本,仍然也可获得高额利润。显然针对我国对审计信息的功利性需求动机和行会监管乏力,以及违规成本低廉的现实,众多CPA事务所都会选择后者,以牺牲质量换取所谓的生存和效益。

3.CPA事务所的企业属性无法肩负起制造公共信息产品的使命。我们知道,审计信息作为一种商品,其使用价值即通过对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优劣评价,政府和股民依此进行投资决策。由此看来,审计信息产品质量的高低有可能影响到政府宏观决策和企业的生存发展,还会给各利益群体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引发区域经济危机和社会稳定。而现实中低廉的违规成本或根本无法兑现的各类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使得CPA事务所难以担负起制造公共信息的使命。

4.中注协的民间行会性质无法有效监管CPA。由于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官本位思想过浓,民间行会的社会影响力和监管能力十分有限。可以注意到,由于国情所致CPA的各类执业准则仍由政府官方制订并发布,这就在根本上奠定了CPA的政府管理体制。可以想见,中注协在行业准则制订权的缺失,必然会影响到从业人员管理以及该行业的战略发展。也正是由于准则制订权的缺失,也就使得中注协无法有效监管CPA。

三、重构CPA制度的政府审计模式

1.重构的原则与方向

(1)从审计信息的供给角度,CPA事务所应转换为非营利性组织,保证其审计结果不受经济因素影响。CPA事务所作为营利性组织的制度安排,在实践中由于审计委托双方遵循所谓的“等价交换”的市场法则,而客观上审计质量与审计成本通常成正比,在审计收费一定的情况下,事务所会尽可能降低审计成本,换得回报。只有将CPA事务所的生存动机转化为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产品而非营利,才能使其在审计信息的供给上所面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问题做出根本性的改变。

(2)从审计信息的需求角度,CPA执业活动应转变为公营性的政府行为。据调查显示,近10年来我国对审计信息的需求67.9%来自于国家强制性的法规等要求,而17.9%的审计需求才来自于股东会或董事会。显然,由于政府需要,同时按照产权理论“谁所有谁监管原则”,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和由民间资本构成的上市公司,当然应由其亲自进行审计。这样既可以减少审计委托的中间环节,最大限度地避免信息不对称和信息传递过程中的质量损失,也能保证出具的审计报告在广大股民中的权威性和可靠性,以促进社会稳定和资本市场的正常有序运作。

(3)审计信息的公共物品属性,要求CPA执业民间行为上升为政府行为。由于生产的审计信息具有典型的社会公共属性,因此政府本身就有义务和能力向社会公众公告公共服务产品。而且其良好的信用度和强大的国家机器有能力运用行政、法律、财税和司法等手段,再辅以严密的政府监管体系,来化解风险、补偿损失、承担后果。因此CPA执业行为转变为政府行为既是审计信息固有属性的必然要求,也是政府职能使然。

2.重构政府审计模式

(1)组织结构及运行机制。目前在中介市场上,企业为上市或融资等需要政府审批时,就从CPA事务所购买审计信息产品,交由政府审核决策。该模式的实质即政府勿需置疑地依托审计商品进行政府作为。为杜绝管理当局同CPA发生审计合谋,应由负责保障资本市场健康运转的官方机构—证监会负责组织审计事务。通过在证监会内部成立一个类似于履行行业管理职能的中注协的审计机构,将民间CPA组织起来,组成一个专家审计咨询团队,具体行使行政权力和专业管理的职能。当有需要审计时,由证监会根据不同行业特点在审计专家库中随机抽取若干执业CPA形成审计组进行审计。具体在开展CPA业务时,应遵循专业决策和专家治审的原则,建立专业审计官制度。即在专业决策上由CPA负责,当形成审计报告后由执业CPA签字并加盖行政公章,交由证监会。这样既保证了审计工作的专业含量,也体现和增强了审计报告的政府权威性。

(2)经费保障渠道。我们知道,证监会是政府下属的事业单位,其运转经费由国家财政供养。由以上的制度安排,庞大的执业CPA审计咨询团队的生存经费除必要的少量办公费用由财政给养外,其余发生在审计过程中的人、财、物等直接费用,可以通过在证券市场上以法律化的形式向有价证券的交易双方按照交易金额的一定比例收缴所形成的基金,来弥补必要的审计成本。这样既保证了有充分的经费来源,也在根本上彻底割裂了审计委托代理关系中衍生的利益契约关系,有力地保障证监会领导的CPA团队能够客观独立地开展审计业务。

(3)监督管理机制。要通过建立定期的审计信息公告制度,营造强大的社会舆论监督氛围,来督促政府诚信审计。所以审计信息不应仅限于企业发生重大经济活动时才审计并公开,而要对企业的财经状况定时对外公布。这样既可以避免被动需求使得审计功利化,同时也促进审计信息更公开透明,及时满足各利益相关者的知情权。另一方面,要运用缜密的法律法规和严厉的处罚措施,约束政府审计从业人员和CPA,以保证政府行为的严肃和权威性。还要利用党内纪律检查、行政监察等手段,严格执行渎职、行(受)贿官员问责制,甚至运用国家机器追究违规当事人行政、民事、刑事责任等举措,来敦促官员和CPA恪守职业道德,履行审计职责,客观公正地提供公允的审计信息服务。

参考文献:

[1]陈关亭:独立审计关系异化的分析[J].审计研究,2004(5):78-84

[2]张奇峰雷光勇: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的经济学分析[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6(4):61-67

[3]龙小海黄登仕: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的经济学分析:制度和机制设计[J].会计研究,2005(6):16-21

上一篇:作文 我多想和你说说话下一篇:《有几瓶牛奶》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