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监督协管交流材料

2024-06-22

卫生监督协管交流材料(精选5篇)

卫生监督协管交流材料 篇1

卫生监督体系是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省各级卫生行政机关进一步转变观念,转变职能,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深化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加强卫生监督体系建设,提高卫生行政执法能力方面取得明显进展。但是,卫生监督体制改革与体系建设还存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不平衡,使卫生监督工作在基层存在空白和盲区。为加强基层卫生监督工作,将卫生监督体制改革与发展成果惠及城乡居民,我省积极开展农村卫生监督试点,探索基层卫生监督协管的工作模式和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基层卫生监督协管制度。

一、我省卫生监督工作基本情况

安徽省位于华东腹地,跨长江、淮河中下游,承东启西,是长江三角洲地区无缝对接的纵深腹地。全省总面积13.96万平方公里,户籍人口6675万,7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农村。省辖16个地级市,105个县(区)。2010年生产总值(GDP)1.2万亿元,城镇化率38.7%。随着我省经济快速发展,截至2010年末,全省有医疗卫生机构、集中供水单位、公共场所、消毒产品生产企业、采供血机构等各类监督管理服务单位82354家(其中,各类医疗机构22694家,卫生院1445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730个,村卫生室15636家),从业人员36.8万人,各类职业病危害用人单位7877家,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数30.7万人,现患职业病人数1.9万人,各级各类学校15852所,日常卫生监督任务特别繁重,且卫生违法行为多发,2005年至2010年全省卫生行政处罚案件87938起。而全省共有各级卫生监督机构126个(其中省级1个、市级

17、县区级108个),卫生行政机关及卫生监督机构所有卫生执法人员只有3151人,卫生监督力量和资源严重不足。

二、开展试点,总结经验,探索基层卫生监督协管工作模式

(一)开展农村卫生监督协管工作试点。

2007年5月,我厅根据卫生部《关于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和《关于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有关要求,选择政府重视并积极支持农村卫生监督协管试点工作、卫生监督机构工作成效明显、乡镇防保站和村卫生室功能比较健全的县区21个,组织开展农村卫生监督工作试点。试点主要任务是:探索农村卫生监督管理模式、工作运行机制和经费保障机制;探索乡镇卫生监督派出机构的设置、职能和规模;探索建立乡镇卫生监督检查员制度、村卫生监督信息员制度。全省不统一工作模式和工作方式方法,鼓励各试点县(区)因地制宜地探索适合本地实际情况的农村卫生监督体制和工作模式,为全省出台统一政策,推广农村卫生监督试点工作提供示范。

2008年12月,全省农村卫生协会卫生监督专业委员会成立并组织召开了全省农村卫生监督工作座谈会,总结农村卫生监督工作试点经验,21个县区就农村卫生监督工作试点进展情况进行了汇报。各试点县区农村卫生监督工作模式归 纳起来分为六类:①在中心乡镇卫生院设立县区所直属的卫生监督派出机构+在一般乡镇卫生院聘任卫生监督检查员,派出机构工作用房由卫生院负责解决,3个;②在乡镇设立县区所直属的卫生监督派出机构,人员由县(区)卫生监督机构和乡镇卫生院共同组成,2个;③在乡镇卫生院增挂卫生监督派出机构牌子,人员由乡镇卫生院和县区所组成,1个;④在乡镇卫生院增挂卫生监督派出机构牌子,人员由乡镇卫生院组成,10个;⑤在乡镇防疫所增挂卫生监督派出机构牌子,人员由防疫所组成,1个;⑥在乡镇卫生院聘任卫生监督检查员,5个。21个试点县区中,有11个县区在乡镇设卫生监督检查员外,还同时在村卫生室聘任了卫生监督信息员。至2011年国家卫生监督协管项目实施前,至少有14个试点县区还在继续开展农村卫生监督工作,形成良性循环的有肥西县、铜陵县、岳西县、歙县、颍东区5个,这5个县区采用的工作模式为:在乡镇卫生院设立卫生监督机构且人员由乡镇卫生院组成,或在乡镇卫生院聘用卫生监督检查员,都在村卫生室聘任了卫生监督信息员。

(二)城市社区卫生监督协管工作探索

在我厅的统一指导下,合肥等市于2007年高标准﹑严要求地启动创建卫生监督工作站工作,同时加大对卫生监督站考核力度,深入开展创建合格卫生监督站工作。目前,卫生监督工作站已在街道社区充分发挥网底和前哨的作用,是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政府和群众的认可。合肥4个市辖区中,卫生监督工作站运行良好的蜀山区、包河区,其卫生监督工作站为区卫生监督所派出机构。

(三)规范和加强卫生监督协管人员管理

各地卫生行政机关在加强卫生行政执法工作的同时,在未能增加编制的情况下,积极探索,从农村和基层从事公共卫生工作的人员中,不同形式地聘任了“卫生监督检查员”、“卫生监督协管员”或“助理卫生监督员”,协助做好农村和基层的卫生监督工作。他们虽然在身份和职能上有别于卫生行政执法人员,但工作和生活在基层,能够及时掌握卫生监管相对人的基本情况、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提醒相对人纠正违法违规行为、协助开展卫生监督管理工作。针对各地选聘人员的选聘方式、证件式样、称谓、工作职能和管理工作等方面不尽一致的情况,我厅于2008年制定了《安徽省卫生监督检查员管理办法》,规范和加强了对这部分人员的管理工作。

(四)适于我省情况的基层卫生监督协管工作模式 基层卫生监督协管工作试点的主要经验是,卫生监督协管工作不是帮忙,而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自身的一项工作任务,应有专人负责;农村卫生监督协管工作成功的关键是充分发挥乡镇卫生院的卫生管理职能,而城市基层卫生监督协管工作则比较复杂,区卫生监督所直属派出机构可能更适于完成卫生监督协管工作。试点遇到的主要困难是经费不足。

卫生监督协管人员(卫生监督检查员和卫生监督信息员)均是当地人,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与辖区内各生产经营业主和从业人员较为熟悉,容易与他们进行沟通和交流,法制宣传更加方便有效、信息掌握更加及时准确、全程代理为民办事。聘用乡镇卫生监督检查员和村卫生监督信息员,充分发 挥他们的上述优势,构建牢固的基层卫生监督协管体系,是现阶段有效解决监管力量薄弱,全面推进卫生监督工作的有效举措,亦是一件为民利民便民的实事好事。

三、明确职责,分工协作,理顺卫生监督协管运行机制 2011年,国家加大支持卫生监督工作力度,将卫生监督协管服务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建立健全基层卫生监督协管制度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为了充分利用好卫生监督协管项目每个常住居民每年1.28元的补助,让老百姓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我厅根据医改政策,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的相关要求,在总结前期基层卫生监督协管工作试点的基础上,明确在卫生监督协管项目实施过程中,要依托基层公共卫生体系建立健全基层卫生监督协管制度,形成县(区)、乡、村三位一体的信息通畅、反应迅速、监管有力的卫生监督协管长效机制。

(一)合理分工,明确职责。

卫生监督协管涉及管理者、协助管理者、管理相对人三方4个参与者(卫生局、卫生监督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相对人),既不能把卫生监督协管简单看作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职责,也不能否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卫生监督协管服务上的主导地位。

1、各县区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是实施卫生监督协管服务项目的监管责任主体。要按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相关政策和《安徽省卫生监督协管服务规范》要求,结合辖区实际,制定落实卫生监督协管服务规范的工作方案,建立健全各项协管工作制度和管理规定,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卫生监 督协管工作创造良好条件。组织卫生监督执法人员和卫生监督协管人员认真学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相关政策、卫生监督协管服务规范以及项目实施方案。结合本地实际,参照《安徽省卫生监督协管工作绩效考核细则》,制定辖区内卫生监督协管工作绩效考核细则。

2、县区级卫生监督机构是业务指导和协助项目管理的责任主体。各县(区)卫生监督机构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卫生监督协管工作的业务指导和培训,每年培训不少于2次。按照卫生监督协管工作绩效考核细则,每季度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卫生监督协管服务情况进行1次考核。

3、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提供卫生监督协管服务的实施主体。卫生监督协管工作推行基层一体化管理,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实施卫生监督协管服务的责任主体,其负责人是卫生监督协管服务的第一责任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解决卫生监督协管服务的工作场所、办公用品等工作条件,综合考虑人员编制、协管工作量、服务范围及人口,确定1名以上专职卫生监督检查员具体做好卫生监督协管工作,在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聘任1名卫生监督信息员,进一步明确分工,责任到人。

4、卫生监督协管人员是协管服务工作的具体执行者。卫生监督检查员主要履行卫生监督检查职责,无行政处罚权,其检查记录可作为案件来源,要依照《安徽省卫生监督检查员管理办法》取得《卫生监督检查员证》,被聘任后,其人事关系和工资关系不变,工作上实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县(区)卫生监督机构双重管理,在履行职务时,着装整齐,主动出示证件。卫生监督信息员原则上是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负责人,负责所在区域卫生监督协管信息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协助开展卫生监督检查。卫生监督协管人员要积极学习掌握协管服务技能,努力提供规范服务。

(二)建立机制,协调一致。

在合理分工、明确职责的基础上,要建立密切协作机制,充分整合和利用县区级卫生监督所、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相关医疗卫生单位现有卫生资源和各自优势,协调一致的做好卫生监督协管工作。

1、动力机制。辖区内所有居民对卫生监督协管服务的需求,是做好卫生监督协管的动力。要面向居民大力宣传教育,积极、科学开发居民合理需求,开展居民知晓率和满意度调查,查找卫生监督协管服务中存在的不足。

2、整合机制。以县区卫生行政部门为整合中心,县区卫生行政部门要建立健全卫生监督协管工作的管理组织,制定协管工作流程、工作制度、例会制度、工作职责、卫生监督协管人员守则和绩效考核、资金管理、信息公开等各项制度,明确工作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制。围绕做好卫生监督工作,依法维护卫生秩序这个共同利益,加大培训,增加认同感和相互依赖性。

3、宣传教育机制。建立健全卫生监督机构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双向交流机制,县级卫生监督机构加强对基层的技术指导和培训,鼓励卫生监督执法人员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服务,鼓励卫生监督协管人员到卫生监督机构跟班学习。加大宣传力度,每个协管员都是宣传员。

4、绩效考评机制。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监督协管服务完成情况进行绩效考核。充分发挥考核结果在激励、监督和资金安排等方面的作用,考核结果与经费补助以及单位主要负责人的考核和任免挂钩,作为人员奖惩及核定绩效工作的依据。对卫生行政机关及卫生监督机构卫生监督协管工作完成情况,已纳入2011全省卫生行政执法工作综合考核。

5、分配激励机制。采取预拨加结算的方式,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卫生监督协管服务工作量、服务范围及人口数确定预拨基本资金,并根据绩效考核结果结算资金分配,及时足额拨付专项资金,保证基层卫生监督协管服务工作顺利开展,激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多摸底、多建档、多巡查、多报告、多宣传,规范地开展协管工作。

6、纠偏控制机制。市级卫生监督机构对县区每年开展1-2次稽查考核,规范执法行为和协管行为;省卫生监督所对全省各地卫生监督协管服务落实情况进行督导评估,及时发现并纠正协管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偏差。发挥农村卫生协会卫生监督专业委员会交流平台作用,促进相互学习提高。

7、保障机制。各级要建立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卫生监督协管项目的经费保障机制,在预算中足额安排本级财政应当承担的卫生监督协管服务专项资金。

(三)卫生监督协管服务项目开展情况

为加强卫生监督协管工作,按照卫生部《关于切实落实监管职责,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工作的意见》(卫 监督发〔2010〕103号)、卫生部财政部《关于做好2011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通知》(卫妇社发〔2011〕37号)要求,我厅下发了《关于建立健全基层卫生监督协管制度做好卫生监督协管项目的通知》(卫监督秘〔2011〕600号),对协管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一是抓住卫生监督协管服务项目实施契机,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确定1名以上专职卫生监督检查员,建立健全基层卫生监督协管制度;二是制定了《安徽省卫生监督协管服务规范》;三是明确分工,落实卫生监督协管工作任务;四是要求各地制定落实方案,建立各项工作制度,摸清监管对象本底资料;五是加强对卫生监督协管工作的培训和稽查考核,加强项目资金管理。目前,我省所有县区均开展了卫生监督协管服务项目,经问卷调查81个县区,截至目前,79个县区制定了相关工作制度和管理规定,74个县区对公众开展了协管服务宣教,共对协管员开展培训210次,42个县区设立了专职协管岗位,聘任专职协管员1033人,74个县区设立了兼职协管员岗位,兼职协管员11511人。

四、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打算

(一)基层卫生监督协管制度建设中遇到的问题

1、工作进展很不平衡。全省少数地方对卫生监督协管工作认识不足、行动迟缓、敷衍塞责;有的有畏难心理,工作思路不清,措施不力,工作无序,人员多为兼职。

2、县区卫生监督所卫生监督执法人员和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监督检查员的素质和结构难以适应形势和任务的需要,并且随着改革的深入和人才断层的加剧,这一问题将更加突出。

3、乡镇卫生监督协管经费按人口数分配方式不利于调动卫生监督协管人员积极性,建议改变县域内分配方式,最大限度调动卫生监督协管人员积极性。

(二)下一步打算

1、大力宣传,使用好卫生监督协管经费。卫生监督工作是政府依法管理卫生事务的重要内容,要争取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有利于卫生监督工作发展的舆论氛围。加强与财政部门沟通,使用好卫生监督协管经费,尤其是保证对农村卫生监督协管工作经费拨付,做到不占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原有医疗和防保专项经费。

2.继续完善基层卫生监督协管制度建设,做到人专责明绩显。随着卫生监督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基层卫生监督协管工作发挥的监督网底作用越来越明显,为此,必须毫不动摇地继续加强和规范卫生监督协管工作,做到人员专职、职责明确、办事高效、设备齐全,同时卫生行政部门要组织加强工作考核和稽查,及时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监督协管工作的水平并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3.严把人员准入,建立精干优化的卫生监督协管队伍。卫生监督业务性较强,必须建设成一支既熟悉专业知识,又熟悉法律法规,业务精干、纪律严明、作风过硬的卫生监督检查员队伍。因此要以国家将卫生监督协管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契机,严格卫生监督检查员准入,加强卫生监督协管队伍规范化建设。对新增人员设置准入门槛,择优聘用,同时加强培训,提高卫生监督检查员工作水平。

4.强化卫生监督信息化建设。紧密结合国家卫生信息试点项目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加强县(区)卫生监督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卫生监督信息化建设,提高卫生监督的信息收集、处理和报告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

5、进一步探索农村卫生监督管理模式,尝试在区公所、旅游景区等地设县区卫生监督所派出机构,做到人员专职、经费和机构落实,不断探索基层卫生监督工作新经验和新思路。进一步梳理、细化职责分工和完善协作机制,规范卫生监督机构指导培训和考核评估工作。

妇幼卫生工作交流材料 篇2

全面提高全市妇幼卫生工作质量

妇幼卫生工作是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2014年,在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在全体妇幼保健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市妇幼卫生工作紧紧围绕两降一提高(降低孕产妇和儿童死亡率,提高住院分娩率),以做好基本妇幼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依托,以落实国家重大妇幼公共卫生项目工作为抓手,深化改革,强化管理,有力地推动了全市妇幼卫生工作的开展,使全市妇女儿童健康水平稳步提高。现就我市的工作做一简要汇报:

一、近期所取得的成绩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妇幼卫生工作方针,坚持妇幼卫生的公益性,以《母婴保健法》为依据,以两纲为目标,以两个系统管理为核心,以项目为抓手,以解决妇女儿童健康突出问题为重点,以改革创新运行机制为动力,积极推动城乡、区域妇幼卫生工作均衡发展,切实体现妇幼卫生服务的公平性、效率性和可及性,整体推进了妇幼卫生事业健康协调发展。

(一)加强组织领导,争取政策支持,促进妇幼卫生事业发展。

加强领导,落实政府在妇幼保健事业中的主导作用和公共责任。“十一五”期间,市政府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妇幼卫生工作的决定》和《关于开展免费婚前医学检查》的通知,市卫生局制定下方了《关于开展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工作的实施方案》、《xx市县级妇幼卫生工作绩效考核实施方案(试行)》、《xx市县级保健院公共卫生工作考核实施方案》。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入,我市将妇幼保健经费纳入公共财政的优先领域,努力建立制度化、递增式妇幼保健经费投入机制,妇幼保健经费逐年增加,落实了各项项目的配套资金 万元,至2011年12月底,全市所有妇幼保健机构恢复了全额拨款。卫生主管部门也把妇幼卫生工作列为本局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有效促进妇幼卫生事业快速发展。

(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进妇幼保健体系发展 各级政府把妇幼保健机构体系建设和妇幼保健工作纳入了当地的发展规划,一是加强保健院的基础设施建设,全市有五所保健院进行 了新建,有三所进行了扩建,xx市妇幼保健院迁建工程将于本月开工建设,xx县妇幼保健院院址迁建工程已纳入“十二五”规划,全市妇幼保健院的业务用房与“十五”同比增长50.1%,美化了医疗保健环境,基本满足了广大妇女儿童的保健需求;二是加快设备更新,提高医疗保健服务质量,各保健院一方面充分利用项目所配设备,另一方面采取各种方式跑资金,加快设备更新,至2010年底,万元以上设备与“十五”同期相比增加了141.13%,为当地广大妇女儿童提供了更优质的医疗保健服务。

(三)完善了县、乡、村三级妇幼保健网络 我市一直将妇幼保健三级网络作为基础工作来抓,全市三级妇幼保健网络基本建立。市妇幼保健院在坚持以保健为中心,保健与临床相结合的前提下,确保有专人从事妇幼保健管理和群体保健服务工作。目前,全市已基本形成以妇幼保健专业机构为龙头,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和农村基层卫生服务为依托,其他医疗卫生机构为技术补充的妇幼卫生服务网络。乡镇以上医疗机构妇产儿科设臵基本健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配备了妇幼保健人员。

(四)加强人才培养,妇幼保健队伍素质不断提高。

全市妇幼卫生始终坚持保健与临床相结合的发展方向,多渠道、全方位加强妇幼卫生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人才队伍逐步壮大。2011全市妇幼保健机构人员总数达792人,同比“十五”增长30%,并涌现出一批业务尖子和骨干;二是保健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全市妇幼保健机构高中级专业人员占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为45%,同比“十五”增长15%,本科及以上学历占专业技术人员的20%,三是学科 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市县、乡、村三级妇幼保健人员基本达到了年龄、学历、技术水平的优化组合,初步实现了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

(五)妇女儿童保健水平显著提高

十一五期间,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九县(市、区)基本健全了三级妇幼保健网络,配备了专兼职人员并落实了人员经费,紧紧围绕“健康出生、降低死亡、提高生存质量”这一主线,着力解决威胁妇女儿童健康的突出问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显著提高。全面完成了两纲目标,各项指标与十五期间同期相比均有明显改善,通过近年来的努力,有效降低了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各地积极开展妇幼卫生知识健康教育,明显增强了孕妇自我保健意识,加大贫困孕产妇住院分娩救助,确保母婴安全;加强孕产妇绿色通道建设,明显提高了县、乡两级产儿科急救水平。

(六)加强重点妇幼公共卫生项目实施,确保项目有效有序推进

一是重大妇幼公共卫生项目成效显著。从2010年第四季度到2011年第三季度,全市叶酸服用知识知晓率86.02%,叶酸服用率达85.01%,叶酸服用依从率87.00%;2011年1-10月份共完成住院分娩补助34419人次,住院分娩率97.12%,共补助经费1270.19万元,完成目标任务96%;完成宫颈癌筛查20000人,完成目标任务100%。严格执行艾滋病、梅毒、乙肝检测的各项政策,全年共检测HIV孕产妇/婚检妇女95419人次,梅毒检测孕产妇/婚检妇女95913人次,乙肝检测孕产妇/婚检妇女9669人,分别完成目标任务的119.27%、119.42%、120.23%。二是强化三级预防,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为加强出生缺陷预防,降低出生缺陷率。我市于2010年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展免费婚前医学检查的通知》,加大婚前保健工作力度,2011年婚前医学检查率为13.24%,与去年同比上升了13个百分点,同时加强孕期保健、产前筛查、新生儿疾病筛查等工作。2011年全市新生儿疾病筛查71694人次,筛查率达81%,全市出生缺陷率为3.38‰,与“十五”同期相比降低68.41%。

(七)依法服务,规范母婴保健技术服务行为。《母婴保健法》实施以来,我市加强了母婴保健技术服务的监督执法与管理。一是依法对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婚前保健服务,助产技术服务的人员实行了技术准入制度,坚持每年对从事母婴保健技术服务的人员定期进行培训、轮训,组织考试考核和发证工作,做到持证上岗;二是坚持每年对全市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机构进行督查考核,严禁非法执业;三是全面落实了《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与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规定》,规范了全市母婴保健技术服务,基本做到了持证上岗,依法服务。

三、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不到位

妇幼保健工作的公共卫生属性及特殊的社会地位尚未被政府及相关部门充分认识,妇幼卫生未能与其他公共卫生事业同步发展。妇幼保健工作具有社会性、外部性、特殊性、预防性等特点,它的功能与任务决定其特殊的地位。它主要面向占2/3人口的妇女、儿童群体,致力于农村基层、城市社区、家庭的健康保护,尽可能地把妇女、儿童这个脆弱群体的健康水平提高,帮助妇女儿童安全度过特殊期,把妇女儿童在特殊期的生命风险降至最低,特别是边远贫困乡村的孕产妇、婴幼儿能够享有最基本的卫生保健服务,这不仅是政府应尽之责,而且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内容。

(二)巩固三级妇幼保健网,加强妇幼保健队伍建设 虽然妇幼保健三级网络基本完善,但由于村级人员的待遇未能完全落实,网底极不稳定,导致许多妇幼公共卫生服务难以落实,妇幼 保健机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缺乏,业务技术水平还有待提高,内涵建设急需加强。专业人员结构不合理,特别是乡村妇幼人员学历偏低或无学历,技术水平不高,服务技术差,难以胜任基层妇幼卫生工作,不同程度影响了群众的信赖。

(三)发展不平衡

城乡之间、不同群体之间妇女儿童在享有妇幼保健服务的质量及可及性上存在显著差异,边远、贫困地区妇女儿童还缺乏必要的妇幼保健服务,流动妇幼人口、下岗女职工、无业女职工、计划外生育等群体妇幼卫生保健问题急需解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出现的这些新问题,使妇幼保健工作任务更加繁重,管理难度增加。

三、下一步打算

我们将以医改为契机,以“一法新两纲”为核心,继续坚持妇幼卫生工作方针,借卫生改革之东风,拓展妇幼卫生事业,争取更大的成绩与发展,切实全面改善全市妇女儿童的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一)提高认识,尽职履公

一是各妇幼保健院应坚持妇幼保健工作方针,充分认识到作为公共产品的妇幼卫生所体现的社会共享性、公益性、公平性等,充分认识到妇幼保健机构的履公职能;二是妇幼保健机构应全面贯彻落实《一法新两纲》的各项要求,切实履行公共卫生职能,做好各项妇幼卫生工作。

(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完善稳定网络体系

医疗市场竞争,实际上是知识和人才的竞争,由于我国处在转型期,很多制度尚待完善,导致用人单位人才引进较为困难,尤其是妇幼保健系统更为突出。因此建议如下:一是政府出台相关政策,给妇幼保健系统政策倾斜,以解决无编制或有编制不能使用的问题;二是加强妇幼保健人员,特别是基层妇幼保健人员的“三基”培训,建立科学的考评与激励机制,完善人才流动措施;三是加强妇幼卫生服务网络建设,稳定妇幼保健队伍,积极培养妇幼卫生专业人才,优化队伍结构,提高基层妇幼卫生队伍业务水平,搞好妇女儿童的健康管理,提高妇幼卫生质量。加强乡(镇)村医生管理,进一步加固妇幼保健“三级网”,确保降低孕产亡率、儿童死亡率和出生缺陷率,力求我市妇幼保健服务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三)科学管理,加强自身建设

妇幼保健机构应始终坚持妇幼保健工作方针,注重机构本身建设和科学管理,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内部运行机制。第一、根据实际情况,充实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大人事制度与分配制度的改革,重视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督查,保证各项工作有章可依,建立起制度化、人性化、规范化、科学化且具有生机活力的工作运行机制;第二、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努力改善医疗保健服务环境,添臵更新设备,不断提高服务能力。第三、加强医疗保健质量管理,认真实施医疗保健质控方案,以等级保健院评审标准为标准,以项目为抓手,全面提高妇科、产科、儿科、医技科室工作质量,规范全市母婴保健服务,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

(四)加强培训督导,提高服务技能

各级妇幼保健院要转变观念,切实履行妇幼卫生公共职能,充分发挥技术指导、培训等龙头作用,为各项妇幼保健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各级妇幼保健机构要分类分项开展培训,提高基层保健人员的服务水平与能力,确保妇幼卫生工作质量逐步提高。各县(市、区)要结合实际,明确任务、责任到人,进一步加强全市妇幼卫生工作的管理和考核,加强基层人员的技术指导和监督检查,不断提高基层服务技能。

(五)进一步加强妇幼卫生信息管理,提高妇幼卫生信息质量。

一是加强妇幼卫生信息队伍建设,保持妇幼卫生信息队伍相对稳定;二是加强妇幼卫生信息人员的业务技能的培训,不断提高专业水平;三是加快妇幼卫生信息的硬件建设,实现妇幼卫生信息的现代化;四是完善妇幼卫生信息管理制度与监控机制,确保妇幼卫生质量。争取在“十二五”期间实现省、市、县、乡、村网络直报,严格按照上级统一要求及时、准确、完整上报各类信息报表。

政协民主监督交流材料(定稿) 篇3

认真履职 全力做好政协民主监督工作

市地税局民主监督小组组长

(2012年8月22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我就市地税局民主监督小组工作开展情况作交流发言,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根据政协**市委员会向市级部门委派民主监督小组的通知,由我和市政协**副主任,市财政局***组成了市地税局民主监督小组。工作开展以来,基于市政协的正确领导和市地税局的大力支持配合,我们紧紧围绕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三大职能,以协商有序、监督有方、参政有度的工作理念为指导,以树立“四种意识”,注重“四种结合”,构建“三种机制”为重点,创新开展工作,认真履行政协民主监督职责,取得了阶段性的工作成绩。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深化认识,树立“四种意识”,为民主监督工作有序开展夯实思想基础

为确保民主监督取得实效,我们小组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增强了做好民主监督工作的能力。一是树立学习意识。我们

充分发挥小组成员单位的专业优势,为开展好市地税局民主监督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强化措施,注重“四种结合”,为民主监督工作落到实处拓展工作路径

在开展民主监督时,我们坚持了事实求是,从实际出发的工作思路,在工作中注重学习借鉴,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一系列民主监督活动。一是注重明查暗访与调查问卷相结合。工作开展以来,我们不定期到政务服务中心和市地税直属分局的办税大厅,从纪律作风、服务质量、服务效率等方面进行了6次明查暗访,没有发现地税办税大厅的工作人员有不作为、乱作为的行为,大厅工作人员着装整齐、仪表端庄、服务热情、用语规范、高效便民。7月20日我们在办税大厅随机给纳税人发放了30份问卷调查表,从问卷调查表反馈的结果看,纳税人对问卷调查表所涉汲的问题满意度为100%。在监督活动中,我们随机抽查了10卷行政执法案卷,随小组活动的市政府法制部门工作人员认真组织案卷评查,合格率为100%。二是注重座谈讨论与意见反馈相结合。7月25日下午,我们组织了**公司、**、***等10户**市纳税企业代表,围绕地税征收工作和意见建议进行座谈。各位企业代表从企业角度出发,对市地税局近几年来对促进企业发展所做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诚恳地提出了7个方面的建议。会后,我们及时和市地税局局长**交换了意见。市地税局局长****表示将尽快召开局党组会、局长办公会制定措施,对反

确定当年的民主监督工作重点,每半年和年底定期召开座谈会,听取市地税局的工作汇报,并对民主监督工作开展情况进行通报。二是建立了信息反馈机制。我们要求市地税局对一些重大决策事项和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重大问题,要形成有价值的社情民意信息,工作中的好经验和好做法要形成了工作信息,及时向市政协和民主监督小组进行反馈。同时,我们收集到纳税人反映的问题,也及时汇总向市地税局进行通报。三是建立了督办落实制度。针对行政管理相对人反映的问题,要求市地税局建立专门的建议、意见档案,并落实专人及时进行回复。同时,我们也对纳税人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大了检查督办力度,确保了人民群众的诉求落到实处。

农村卫生工作交流发言材料 篇4

一、主要措施及成效

(一)规范设置,健全农村卫生服务网络。把村卫生室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采取“巩固提升一批、新建规范一批、补充设置一批”的办法,新建村卫生室6家,改扩建村卫生室38家,到2012年底,全区共有村卫生室152家,确保每个行政村均有一所村卫生室,基本建立城乡一体、布局合理、基本设施齐全、服务功能完善的村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

(二)加大投入,夯实村卫生室工作基础。为改善村卫生室设施条件,几年来我区共筹集资金100多万元对村卫生室进行了改扩建,并通过招标采购为全区所有村卫生所配备了电脑、打印机及相关医疗卫生设备,改善了村卫生室工作条件,夯实了村卫生室工作基础。同时,为确保乡村医生安心工作,我区在财力非常有限的情况下,逐年加大农村卫生事业发展投入力度。将乡村医生防疫岗位津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基本药物制度零差率补助等配套经费都列入财政预算,并根据考核结果及时拨付到位。乡村医生防疫保健岗位津贴由原来的每人每年300元增加至1500元,中心卫生院所在地增加至2100元(其中区财政配套300元),提升了乡村医生工作积极性。

(三)积极创建,提升村卫生室服务功能。为提升村卫生室服务功能,扩大村卫生室在农村中的影响,我区积极开展达标村卫生室建设和“农民满意村卫生室”创建活动。要求村卫生室严格按照《江西省村卫生室(所)建设配置标准》要求,做到诊察室、治疗室、药房、观察室、值班室“五室”分开,业务用房面积在80 ㎡以上,并配备有各种常规药品和诊疗设备,使其能开展农村常见病的诊疗工作。对达标村卫生室和农民满意村卫生室每所奖励建设资金1万元。目前,全区有120个村卫生所达到了标准化村卫生所建设要求,有40个村卫生所被评为全市“农民满意村卫生所”,其中富滩龙口村卫生所被评为“全省群众满意村卫生所”。

(四)注重培养,提升乡村医生队伍素质。我区特别注重加强农村医疗机构内涵建设,不断加大卫生人才培养力度,年初制定乡村医生培训计划,实行乡村医生全员培训制度,每年举办两期乡村医生业务培训班,重点对农村常见病诊治、传染病防控、医疗废物处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相关知识进行培训,并将培训结果与乡村医生考核挂钩,进一步促进了乡村医生提升业务技能,提升服务水平。同时,我区注重对乡村医生的培养和管理,鼓励乡村医生参加各种形式的学历教育和业务培训,目前,全区共有全国优秀乡村医生1名,全省优秀乡村医生7名。

(五)签约服务,保障农村群众身体健康。为提升农村群众身体健康,我区全面推行了乡村医生签约服务模式。乡村医生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不断更新服务理念,转变服务模式,主动上门为对辖区内居民开展了签约服务,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切实为农民群众提供更优质高效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村卫生室设施条件简陋,服务能力不强。大部分村卫生室均是设在自家居住的房屋内,与生活场所毗连,设置上难以达到规范要求。同时,大部分村卫生室设施条件简陋,房屋陈旧老化,业务用房面积过小,达不到“五室分开”的要求,不能很好地适应现阶段医疗卫生服务的发展需要。

2、村卫生室医疗设备匮乏,诊疗能力有限。村卫生室诊疗设备过于简单,大部分乡村医生仍是靠“老三件”(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开展诊疗活动,缺乏其他相关的辅助检查设备,特别上目前开展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乡村医生要承担40%的工作任务,但由于缺乏相关的检查设备,乡村医生只能开展一些一类服务和一些简单的检查,其他如血糖检测、血红蛋白测定等根本无法开展,诊疗能力有限。

3、村卫生室建设用地紧张,发展空间受阻。由于目前农村都在大张旗鼓地搞新农村建设,村卫生室未预留发展用地,难以申请到土地新建村卫生室,使村卫生室发展受限。

4、乡村医生年龄结构老化,整体素质偏低。我区乡村医生人才队伍中中专及以下学历工作人员占93.5%,人员整体素质偏低。乡村医生中具有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格的人员更是凤毛麟角,诊疗水平有待提高。同时,我区乡村医生中超过60岁以上仍在岗位上的乡村医生占20.6%,年龄逐步老化,且缺乏“新鲜血液”补充到乡村医生队伍中,青黄不接现象将日益严重。

5、乡村医生待遇偏低,工作运转艰难。由于乡村医生均是民营性质,自负盈亏,以医疗创收为主,靠药品利润维持生计。村卫生室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后,对于以药品差价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乡村医生来说无疑是冲击最大,虽然国家对乡村医生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补助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但补助资金有限,难以维持乡村医生的运转成本和生活需要,使其有逐利趋势。同时,由于乡村医生大多数是一人管理一个村卫生室,从看病、开药、治疗、收费都是一人操作,且不开具发票,监管工作存在一定困难。

三、工作建议及打算

1、健全投入机制,改善村卫生室设施设备条件。一是要合理规划村卫生室。按照构建20分钟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圈的目标,合理确定村卫生室的数量和布局,确保每个行政村有一所标准化村卫生室;二是加大对村卫生室建设资金的投入力度。建议采取公建民营、政

府补助等方式,对村卫生室的业务用房、设备购置予以重点扶持,积极推进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每年建设50——100个标准化村卫生室,确保每个行政村都有一所标准化村卫生室。对于尚未建设村委会的自然村,应将村卫生室建设纳入村委会建设统一规划,结合新农村建设统一设计、统一施工,这样,既节约了建设用地,又提高了村委会房屋的使用效率。三是加大对村卫生室的设备投入力度。建议上级部门每年安排一批村卫生室设备购置资金,为村卫生室配备一批常用的辅助检查设备及相关保健设备,不断拓宽其服务范围,使其能更好地满足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需要。同时,要合理配置村卫生室的医疗设备、仪器等卫生资源,重点倾斜一些边远山区村卫生室,促进城乡医疗卫生事业协调发展。

2、健全管理机制,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积极推进以乡镇为单位,对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实行行政业务统一管理、技术流程统一规范、药品器械统一采购、绩效考核统一执行的基本型一体化管理,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加强人员、财产、财务的统一管理,向紧密型一体化管理模式发展,从而促进乡镇卫生院与村卫生室共同发展,合理规划和配置乡村卫生资源,规范乡村医生诊疗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能力。同时,对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优先作为新农合门诊统筹的定点医疗机构和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提供机制,引导农村居民到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就诊,形成分级诊疗的合理格局,促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3、健全准入培养机制,提升乡村医生业务素质。一是健全准入机制。国家已明确规定自2010年起,凡进入村卫生室的乡村医生必须具有执业医师及以上资格。为确保乡村医生队伍不断流,应制定相关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大中专院校毕业生特别是取得执业资格的人员下村服务。同时,鼓励在职乡村医生参加执业资格考试,对取得执业资格的乡村医生在资金、设备上予以重点倾斜;二是健全培养机制。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项目,定向培养村卫生室服务人才。与有志于在村卫生室工作的农村学生签订协议,经医学院校录取后,由财政部门予以定额补助,学习期满后回村服务,为村卫生室输入“新鲜血液”。同时,加大对在岗乡村医生的培训力度,每年制定培训计划,有针对性对乡村医生进行业务培训,确保培训质量和参训率,提升乡村医生业务素质。

4、健全保障机制,稳定乡村医生人员队伍。一是对乡村医生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予以定额保障,严格执行绩效考核制度,按考核结果全额发放补助资金,提升乡村医生工作积极性。同时,建议上级部门增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标准,确保乡村医生合理收入不降低;二是完善乡村医生养老保障机制,可参照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办法,因地制宜建立乡村医生养老保险制度,结合乡村医生养老保障生活补助资金的发放,使乡村医生做到老有所养,解除乡村医生后顾之忧。

5、健全运行机制,推行乡村医生签约服务。按照深化医改的总体要求,扎实推进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工作,与农村居民建立稳定的契约型服务关系,进一步明确了村卫生室、乡村医生在签约服务中服务范围和承担的责任,规范乡村医生的诊疗服务行为,使村卫生室切实做到了服务规范、责任清晰。同时,建立绩效考核工作机制,将乡村医生服务数量、服务质量和群众满意度纳入绩效考核重点内容,加强对村卫生室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监管,推进村卫生室信息化建设,促使乡村医生自觉地转变服务方式,规范服务行为,做到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收费,从而为农村群众提供安全、规范、有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使乡村医生真正成为农村群众的“健康守护人”。

全州妇幼卫生工作会交流材料 篇5

—2011年全州妇幼卫生工作会议交流材料(南涧县)

二○一二年二月二十九日

一年来,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支持下,从规范各项妇幼保健常规业务管理工作着手,在做好常规妇幼保健业务管理的基础上,严格按照各项妇幼保健工作规范和制度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加强全县妇幼卫生业务管理工作。以妇幼卫生项目为重点,加强全县孕产妇系统管理和儿童系统管理,提高住院分娩率,坚持“以保健为中心,以保障生殖健康为目的,实行保健与临床相结合,面向基层,面向群体,预防为主的妇幼卫生工作方针,努力完成省、州、县下达的各项任务指标,全面推进全县妇幼卫生工作的开展,现将一年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全县共有卫生院8个,80个行政村卫生室,244名村医(其中有女村医102人,男村医142人);各乡镇设有防保站,防保站内各有一名防疫专干和一名妇幼专干,负责本辖区内的防疫保健工作。

(二)县妇幼保健院是全县妇幼保健工作的技术指导中心,在职职工44人,其中业务人员41人,(大学19人大专20人,中专4人)财务后勤人员3人。副主任医师3人,中级职称20人,初级职称16人。院内设有妇产科、儿科、检验科、放射科、功能科、药剂科、麻醉科、财务后勤、院办公室、基层保健科等职能科室。一年来,全县妇幼专干人员基本稳定。团结协作,积极努力的开展妇幼卫生工作。

二、妇幼卫生工作开展情况

(一)认真开展“创先争优”及“三好一满意”活动,加强行风建设。

我们始终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同开展“创先争优”及“三好一满意”活动相结合。一是组织全体妇幼人员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三好一满意”,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及科学发展观,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二是认真贯彻国家卫生部的“八不准”和省卫生厅的医务人员“五严禁”的精神,扎实开展行风评议工作,院风院貌得到了根本好转;三是公开向社会服务承诺,继续在单位贯彻反商业贿赂精神,开展反商业贿赂,对单位采购药品、一次性用品及大型医疗设备严格实行招标采购;四是正确处理妇幼卫生与市场经济的关系,使广大妇幼人员树立了爱岗敬业精神,为社会多做贡献,构建了和谐的医患关系。

(二)继续宣传贯彻《母婴保健法》及实施办法 深入学习贯彻《母婴保健法》及实施办法是保障母婴健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重要条件。我们继续抓好 “三八”妇女节、“

六、一”儿童节及“九九”敬老节的体检关爱活动,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专栏、广播电视、健康教育处方等形式广泛宣传。全年共进行了2次大型宣传活动,展出黑板报12期。发放健教处方10000余份,宣传画册5000余册。内容包括婚前保健好处多、住院分娩好、产前筛查与新生儿疾病筛查、健康素养66条、生殖健康等,受教人员遍布全县各地,约4万余人得到直接或间接宣传教育。通过妇幼保健知识宣传,提高了妇女儿童的妇幼保健知识知晓率,群众 的妇幼保健意识得到提高。

(三)依法开展四个保健促进妇幼卫生健康发展 依照《母婴保健法》开展婚前、孕产妇、儿童系统保健及生殖保健,提高服务质量,是保障妇女、儿童身心健康的需要,是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需要。一是认真做好婚前咨询和检查及卫生知识的讲座,由于政策原因自愿接受检查的人数大大减少,加之自我保健意识差,因此我们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加大了提倡优生优育,降低出生缺陷的宣传力度,为有效的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做了积极的工作;二是开展孕产妇和儿童系统保健,大力宣传母乳喂养,提高4—6个月纯母乳喂养率,2011年达91.51%。孕产妇保健主要抓了孕期、产期、产褥期、产后保健和高危产妇的管理,对高危产妇实行专案管理和住院分娩,同时加强对产科规范化建设的督查。儿童保健严格实行“3.2.1”或“2.1”体检,重点加强对0—3岁儿童系统管理、儿童“四病”的防治及学龄前儿童体检工作。2011年全县产妇2430人,产妇保健管理1856人,保健管理率为94.90%,产妇系统管理2124人,管理率为86.84%,筛查高危产妇415人,筛查率为17.08%,高危产妇住院分娩415人,住院分娩率为100%,孕产妇死亡1人,死亡率为41.08/10万,产妇产后访视2305人,访视率为94.24%;全县出生活产2446人,住院分娩活产2272人,住院分娩率为92.89%,新生儿访视2312人,访视率为94.52%,婴儿死亡38人,死亡率15.54‰,新生儿死亡24人,死亡率为9.81‰,5岁以下儿童死亡45人,死亡率为18.40‰,出生体重小于2500克的活产数为86人,发生率为3.52%;7岁以下儿童数为17586人,儿童保健管理10757人,管理率 为61.17%,3岁以下儿童数为7922人,系统管理3436人,管理率为43.37%;三是继续做好危急孕产妇的急救转诊,加强乡镇产儿科建设的指导,2011年接诊乡、村级转诊危急孕产妇8人,上转州级孕产妇5人,儿童19人,抢救危急孕产妇16人,成功16人,成功率为100.00%,抢救危重症儿童13人,成功11人,成功率84.62%;四是继续搞好健康教育和大众宣传工作,2011年全县共出举行大型宣传活动1次,发放宣传材料2000余份,张贴宣传标语2条,县、乡、村共出黑板报589期;五是继续做好困难妇女和儿童的关爱工作。

(四)认真实施妇幼卫生项目,搞好妇幼信息工作 继续抓好妇幼卫生项目工作,按照项目要求开展了乡村级的业务培训、下乡监督指导和农村孕产妇救助工作,全年县对乡业务培训4期,乡对村业务培训16期,县对乡基层指导12人78次192天,乡对村指导18人960次2088天,救助农村孕产妇1924人,救助资金973350.00元,平均救助金额为510.41元。通过项目的实施,我县住院分娩率不断提高,达92.89%,婴儿死亡率逐渐下降。按项目要求,全年危重孕产妇医院监测共1660人,全部监测卡片按要求填写,1660份个案卡均按时完成网络直报。每半年、全年对每个乡镇的出生活产及5以下儿童死亡、孕产妇死亡进行漏报调查,通过与公安部门、防疫部门、计生部门核对,到部分村寨入户询问等质控方式,全年的三网监测漏报率控制在指标范围内。

(五)积极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 1.健康教育工作 利用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咨询活动。配合“三八”妇女节、“六一”儿童节、“艾滋病日”等节日,开展围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各种宣传活动。大力宣传“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发放各种宣传册、画报、宣传单等资料,通过县、乡各助产服务单位分放到婚前保健人群和孕产妇手中,向孕产妇传递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和信息。

2.提供自愿咨询与检测服务

—县妇幼保健院为婚前保健的男女双方免费提供有关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咨询,传递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信息;进行危险行为评估;介绍并建议进行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在充分告知和保密的原则下,填写《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知情同意书》后提供检测服务。对检验结果为阴性或阳性者均要进行检测后咨询,进行有效的避孕指导。

—以县医院为主,对所有孕产妇提供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前咨询,咨询内容包括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危害,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相关信息;帮助评估危险行为;解释检测的意义和利弊及等待结果时的预防措施;介绍并建议进行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在充分告知和保密的原则下,填写《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知情同意书》,免费进行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

1-10月全县上报首次产前检查1824人,HIV首次咨询孕妇数1822人,HIV抗体首次初筛孕妇1822人,首次检测率为99.89%,其中阳性孕妇3人,阳性检出率为0.16%;孕期梅毒检测1121人,无阳性孕产妇;孕期乙肝检测1348人,阳性27人;住院分娩产妇1101人,其中孕期咨询1550人,孕期检测1550人,仅产时咨询51人,仅产时检测51人,仅产时检测率为4.63%;无确认阳性产妇;仅产时梅毒检测417人,无阳性产妇;仅产时乙肝检测425人,阳性产妇25人,阳性活产新生儿25人,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23人,2人因低体重未进行接种。上报婚前保健人数2240人,HIV抗体咨询2240人,初筛检测2240人,阳性8人,其中男性6人,女性2人,婚前保健梅毒检测2190人。全县共管理阳性孕产妇4人,其中1人为大理州妇幼保健院分娩后转介回南涧,住院分娩1人,终止妊娠2人;管理阳性母亲所生婴儿7人,其中1人18月检测均为阴性后已结案;其余6人正在按方案管理之中。

(六)加强内涵建设,巩固爱婴成果,两个效益显著 一是完善了县妇幼保健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以制度管人,一视同仁;二是加大改革力度,按照县人事局的统一安排,年内完成了规范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实行目标管理。三是创建以“学习型”单位为目标,大力实施人才工程,鼓励职工自学成才,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潜心打造专业技术队伍。四是以抓医疗质量安全为重点,加强了业务学习及各项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制定了医院质量管理方案和考核细则,在工作中认真组织实施和考核,全年无医疗事故发生。五是巩固“爱婴医院”成果,丰富其内涵,不断提高产科质量,改进工作方法,提供良好的医疗保健服务。全年门诊52038人次,比去年同期增加485人次;住院2379人,比去年同期增加649人;留观病人168人次;全年业务收入达930多万元。六是于2011年2月份增设了儿科住院部,解决了多年儿科住院临床治疗的空白,提升了妇幼保健的综合业务技能,凸现出了妇女儿童保健的特色服务;七是经常性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深入开展了领导班 子创“四好”活动,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提供优质服务,深受广大患者及家属的赞扬,使我院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我院创建“县级文明单位”的复审工作已通过考核验收。

(七)规范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提高补助率 在贯彻落实《大理州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实施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南涧县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施方案》,同时对基层项目工作进行加强培训管理。一是加强妇幼专干对项目知识的培训,督促其在孕早期为孕妇宣传住院分娩并及时办理住院分娩补助卡,以确保符合政策的孕妇能够持卡住院分娩;二是对于逃避计划生育和外出打工的孕妇做到对其家人进行政策宣传,建议尽早办卡,及时享受政策补助;三是动员村医加大对项目的宣传力度,使这项惠民政策家喻户晓,提高群众办卡就医的主动性;四是要求妇幼专干定期深入到辖区内每个村组进行摸底,及时做好县域外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的统计上报工;五是加强对县级助产医疗机构的工作督导,要求各助产服务机构要不断规范助产服务,提高产科服务质量,特别是危重孕产妇的急救能力,严格执行项目服务包服务内容,加强与合疗衔接,规范结算流程,简化报账手续,及时对项目补助对象给予补助;对于已经住院却尚未办理免费卡的一定要督促其在住院期间尽快补办,努力提高全县项目补助。六是项目办加强了对项目日常监管,规范了项目的执行和项目的绩效考核,定期深入相关单位对项目进行动态监管,保证项目的规范运行。2011年全县出生活产数2446人,住院分娩2272人,住院分娩率92.89%;救助农村孕产妇1924人,救助金额973350.00元,平均救助金额为510.412元,其中阴道正常 产1128人,补助金额500100.00元,阴道手术产52人,补助金额22550.00元,剖宫产731人,补助金额427200.00元,危重孕产妇13人,补助金额23500.00元。

(八)认真开展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工作,全面落实孕产妇和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

孕产妇和儿童健康管理服务工作是妇幼保健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医改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大理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孕产妇保健和0-36个月儿童保健项目实施方案》拟定了《南涧县基本卫生服务孕产妇保健和0-36个月儿童保健项目实施方案》,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明确职责、扎实开展工作。分别到各乡镇进行培训,印制了《孕产妇及0—36个月儿童基本保健服务摸底表》及各种记录表及《孕产妇及儿童保健手册》,项目工作全面实施;相关工作人员不定期对基层项目工作进行了督导检查。

三、存在问题和今后努力方向

(一)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妇幼卫生项目工作是一项公共性卫生事业,主要体现的是社会效益,整个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参与,需要各部门领导充分认识和高度重视,需要各部门间的密切配合。医疗保健机构要加强与政府部门沟通联系,争取政策上的支持和经费保障,有利于开展好妇幼卫生项目工作。

2.环境因素影响项目开展。我县是山区贫困县,自然环境恶劣,老百姓经济条件差,交通不便,两个死亡率要得到有效控制比较困难,要达到指标要求仅凭医疗卫生部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为此,除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外,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才能达到全社会共同参与,全民意识逐步提高,让老百姓真正了解政策,享受优惠服务,把两个死亡率控制到最低范围内,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

3.对乡村两级保健人员的管理有待于进一步加强。除业务技能指导培训外,职业道德素质、工作责任心的教育不容忽视。只有通过严格监督指导、考核管理和培训才能保证收集原始数据客观、真实、及时,工作质量不断提高,达到预期的项目实施效果。

4.乡镇卫生院产儿科建设有待于进一步加强。选派更多的妇产科医师轮流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并不断总结经验,认真开展好产儿科工作,切实为广大妇女儿童提供优质服务。

1.进一步加大县、乡、村各级政府对全县“降消”项 目和妇幼卫生工作的领导与管理,加大政府责任目标的执行力度,将孕产妇住院分娩宣传发动工作融入“三农、惠农”工作中,切实提高住院分娩率;

2.加强县、乡、村三级预防保健网的建设,加强对乡村妇幼保健人员培训,强化对基层的监督和管理,不断拓展工作内容和范围,不断提高基层的妇幼保健服务能力;全面开展妇幼保健技术服务,加强两个系统管理,继续做好孕产妇住院分娩宣传发动工作,努力提高住院分娩率,降低两个死亡率。

3.继续加强乡、村两级妇幼人员的培训,进一步加大妇幼保健网络建设力度,建立健全妇幼保健网底职能,提高农村妇幼保健技术的服务能力。

(二)努力方向

4.加大健康保健知识的宣传力度,增强全民健康意识,提高人民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和利用健康保健服务的能力,加强妇女病普查普治工作,努力降低妇女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率。

5.加大《母婴保健法》的执法力度,开展婚前保健和产前诊断技术服务,加强做好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积极做好三级预防措施,提高婚前健康检查率,降低出生缺陷儿的发生率,规范《出生医学证明》的管理和发放。

6.对全县托幼机构进行卫生保健管理,有计划的对幼儿进行健康检查,发现疾病及时矫治,治疗效果评价分析,加强儿童“四病”的防治、宣传,提倡母乳喂养。

上一篇:感动中国人物聂海胜事迹一览202下一篇:在农村公路建设现场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