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诚信一起长大作文

2024-06-01

和诚信一起长大作文(共10篇)

和诚信一起长大作文 篇1

诚信是人的美得,有诚信的人一定不会没有朋友,诚信是从每个人.每件小事做起。记得那一次我遵守了约定,做到了诚与信。

暑假的某一天。我和袁同学相约在九点小区门口碰面,去图书馆。那天天气格外地炎热,火辣辣的太陽早早的照在大地上,小草也缩着身子,仿佛在说:“太陽公公,别再照我了,好热”但太陽却没有罢休,我只能硬着头皮站在太陽底下等着同学。约定的时间到了她没来,二十分钟过去了还没来,奶奶说:“我们回去吧,她不会来了,站在这里很热的。走吧。”“不,说好等她的,她一定会来的”又过去了十分钟,奶奶等不及了,说:“三十分钟过去了,走吧”。“不,我相信她,她肯定有事情给耽搁了,再晚一点会来的”。奶奶听了我这么坚定的话,无奈的摇摇头,独自回家去了。

又一个十分钟过去了,盼望已久的袁同学终于小跑步的来了。她满脸愧疚的说:“不好意思,我睡过头了。真的不好意思,我以为你不再等我了,但是我还是跑来看看你在不在。谢谢你还再等着我,谢谢”。“没事的.,我们是好朋友,我们走吧.”于是,我们手拉手,去了我们约定的图书馆。

和诚信一起长大作文 篇2

女儿上幼儿园时, 我就说, 女儿今后上小学, 好日子就结束了。读幼儿园, 我们要让她好好玩, 尽量玩。很多家长都在给孩子报名参加各种培训班时, 我们带着孩子到处去旅游。

有些孩子上小学前认识两千多字。我们不教孩子认字, 她上小学前大概认识一百多个在户外经常见到的常用字。上了小学, 我们对语文的最基本要求, 是认识字, 写端正, 临字帖。尽量空出时间来阅读。

从幼儿园到小学二年级这三年左右时间, 给孩子用优秀的图画书来进行阅读训练, 有很好的效果。这种图画书, 文字简短, 插图优美, 故事迷人, 很适合四岁到七岁左右的孩子。国内的专业少年儿童出版社, 都出版有大量的读物, 主要还是外国的儿童读物经典, 例如美国儿童文学大师苏斯博士撰写的低幼读物《戴高帽的猫》等作品。

多年前起, 女儿还在读幼儿园, 我尽量每晚睡觉时都给她读书听。早期是《天线宝宝》《猫和老鼠》之类的图画书, 后来是《千家诗》等传统选本。我不强求女儿背诵全部诗歌, 图的是个催眠的效果。

现在, 每天晚上做好作业, 洗刷完毕, 准备上床睡觉了, 女儿自己会找好喜欢的书, 来我房间说一声, 我就去她房间给她读。前不久读了吉卜林的《丛林之书》、林格伦的《淘气包埃米尔》等, 都是她自己阅读的。

开始, 她还偶尔插几句话。读着读着, 她慢慢地靠在我臂旁, 睡着了。

一月一日这天晚上, 女儿找出《彼得兔故事集》, 让我给她读第一册第三篇“弗洛普西家小兔的故事”, 读完她还努力不睡, 我又读第四篇“托德先生的故事”。读到一半, 她满意地睡着了。

《彼得兔的故事》短小隽永, 插图优美动人。热爱自然和动物的比阿特丽丝·波特小姐创作了这些动人的故事, 亲自绘画。出版发行以来, 在英语国家可谓家喻户晓, 是绝大多数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必读图书。女儿已经十一岁了, 仍然听得入迷。

《丁丁历险记》也是男生女生都喜欢读的连环画名著, 小侦探丁丁和他的好伙伴小狗白雪在全世界的历险故事深入人心。

经过一段时间的图文书阅读训练后, 小孩子很快就可以读大书了。

我女儿在八岁时开始阅读《哈利波特》系列, 九岁时读完了全部七本, 字数超过了两百万字。小孩子读完这套书, 就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课程标准”要求了——根据这个要求, 九年级毕业的学生, 阅读课外书不低于两百万字。有些孩子早慧, 一年级就能读《三国演义》、《西游记》了。

元旦期间, 女儿有个幼儿园同学来我们家里玩, 她一年前还不太爱读书, 妈妈很发愁。我推荐《哈利波特》, 春节期间读了两部。半年前说读到了第五部, 这次她说把《哈利波特》七部都读了两遍。我女儿, 每部都读了好几遍, 第一部已经翻得脱了页, 用两个大夹子夹着看。

她们对小说里的人物和情节都记得滚瓜烂熟, 并且为那些奇特的故事所着迷。

有些家长和小学教师担心这套书不是经典, 以为不合适小孩子阅读。这种先入为主的观念极有害。我常建议成人在好好阅读之前, 不要妄下结论。孩子有自己的世界, 成年人不应该用狭窄的观念去打压他们。

有统计显示, 中国人年均读书量不到五本, 而美国是二十五本、日本四十本、以色列六十四本。超重的工作负担和浮躁的心态, 让很多成年人缺乏必要的阅读量, 很多人都只爱炒股洗脚看电视打游戏, 自己的生活乏味无趣, 又如何能指导和陪伴孩子学习?

《红楼梦》、《战争与和平》这种作品, 等小孩子上初中之后再阅读也不晚。小孩子在阅读的起步阶段, 十三岁之前都更适合阅读幻想类的作品。少年的世界跟成年人不一样, 从阅读的角度来说, 只要培养好阅读的习惯, 不必担心他们以后的阅读问题。那些经典名著, 或迟或早, 都会进入他们的眼帘。等他们到了初中以后, 缺少的就不再是阅读的兴趣, 而是阅读的时间。

随着孩子的长大, 他们的兴趣也会产生各自不同的变化, 有些孩子更爱阅读历史故事, 有些更爱读名人传记, 有些爱读科幻小说, 有些爱探索地球, 这些都是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之后, 会慢慢变化的, 也是很正常的。

一旦孩子有了这种阅读和探索的兴趣, 家长就没有什么烦心事了, 我们只需怀着欣赏的心态, 感受孩子长大过程中的每一个美好, 他们以后的道路, 自己会去探索, 去发现。

二.其次谈到理想

每个人在手捧刚刚诞生的小宝贝时, 脑子里都难免会转动着各种奇妙的念头:这孩子长大后将会变成什么人呢?总统?总督?总裁?总爱哭?总爱热闹?总一人待着?总是想入非非?总是含着手指头发呆?

即使是生养他/她的父母, 也不可能准确预知孩子的未来。但几乎每一个孩子, 都背负着父母们的殷切期望。中国人热爱望子成龙, 喜欢往高大全里梦想, 喜欢用自己的孩子来完成未竟的伟大事业梦想。用愚公的话来说, 就是传子传孙, 以至无穷。但是, 愚公思考问题的方法确实值得推敲———难道子子孙孙无穷尽地挖掘这座高山, 真得有意义吗?如果没有意义, 无论毅力多坚定也是白费力气。

我们中国的文化中, 有很多这种类型的陷阱, 一不小心就容易陷进去。我相信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未来, 父母们却早早就给他们规划好了人生。他们的未来, 就是赚大钱, 当大官。此外, 再也没有什么职业值得考虑了。根据这种理想, 家长们为孩子寻找各种魔法能力:奥数、柔道、英文, 几乎你想得到的补习班, 都带孩子去参加。可怜的孩子, 他们要有超人的能量, 魔法师的时间, 才能完成这种不可能的任务。

近六十年的填鸭式教育, 已经制造出三代残缺不全的新人。十几年前开始搞的教育大跃进, 还使我国大学生的人数突飞猛进, 但真正的效果也还有待检验。

我们对孩子的期待, 可不可以换一个角度?即使他们是天才, 也要给出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就像我们看见土里拱出了一棵小苗, 因为太幼小, 太柔嫩, 不知道是豆芽呢还是木棉。这时, 我们无法着急, 只能等待。我们既不能特意施肥浇水, 也不能揠苗助长。我们要做的, 是看护着它, 小心别给山羊野兔嚼了。让这棵树苗自由地生长, 享受阳光雨露, 迎接狂风暴雨。

我对自己的孩子期盼不高。我希望孩子长大后, 能有扎实的基础知识, 有健康的身体, 有聪慧的心智, 有诚实的性格, 有自由交流的愿望, 并拥有不断自我完善的能力。即便是简单的幸福, 也要珍惜;即使是很大的痛苦, 也要克服。至于她以后会变成一个什么样身份的人, 我并不太刻意想象。我们现代父母所要做的最重要事情, 是尽量给孩子减压。并不是我们不期望孩子将来能拥有一份如意的工作, 而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未来, 着急忙乱并不能带来真正的成长。

社会总在变动中, 我也看到越来越多的父母, 学习着放松, 给孩子减压。

也许减压之后, 给孩子以更多的自由空间, 让他们的心智得以在更加正常的状态中发育完善, 反而会使得这颗小树苗渐渐地长高长大, 显出大树的面目来。

三.反对标准答案

这段时间, 我收到了很多专家、教师和家长给我的邮件和留言, 都在认真地探讨语文教育这个问题。

媒体广泛报道我批判小学语文教材的问题, 引来了热烈的关注和讨论, 这并非因我有什么影响力, 而是时隔十几年之后, 被我不小心捅破了这层薄纸, 露出了语文教育粉嫩的创口, 引发了阵阵切肤的疼痛。

各种媒体的广泛传播, 相应地也带来了以讹传讹的问题。很多网站用夸张的题目吸引眼球———两名文学博士无法指导小学语文作业。实际上, 我们倒不是没有能力指导孩子的小学语文作业, 而是不认同语文教师给出的唯一性答案。现行的教育制度下, 小学语文从教材、教法到考评, 都有大问题。这些问题相互缠绕, 彼此依存, 难以廓清其深远的流毒。面对此难, 只有两个办法消毒:一是让孩子多读好书, 二是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语文这种人文学科里, 很多领域都没有绝对正确的权威, 小到作业和试卷里的标准答案, 大到权威专家的定论, 都可以有理有据地加以质疑———独立思考能力首先从质疑唯一正确性开始。

女儿平时常拿各种作业问题来找我。很多词语作业非常呆板, 又缺乏上下文联系, 如果不是长期机械的训练, 一下子真不容易想不出来。这种练习和测试的模式, 我很不认同。不少小学语文教师对这种机械的练习和考评模式习以为常, 对小孩子进行灌输。

比如这个流传甚广的考试题目:三国时期最聪明的人是谁?

很多人抓住“诸葛亮”到底能不能说成“孔明”这个问题反复辩论, 完全偏离了问题的核心:我反对现行语文的僵化教育模式, 也反对考试和作业中灌输的唯一正确性。

“诸葛亮”能不能叫做“孔明”, 不是问题的关键。我们要追溯本源:在这种问题中, 为什么只能有唯一的正确答案?

“三国”时期有很多智士, 诸葛亮、庞统, 周瑜、司马懿、郭嘉、荀彧等。曹操纵横捭阖, 统一了大半个北方中国, 可谓智慧过人;又能横槊赋诗:“月明星稀, 乌鹊南飞”, 不能说不艺术, 张飞率领大军西进蜀地前, 南下巧取长沙老黄忠, 据有蜀地之后又能智退魏国猛将张郃, 可谓粗中有细, 机智过人。对于聪明机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

在语文练习中, 要真正考查学生对三国的认识, 这道题或许可以改成这样:请写出你认为三国时期聪明人的名字。并简单说出理由。我说张飞巧取黄忠智退张郃, 所以他聪明。又如诸葛亮六出祁山都被司马懿所阻挡无功而返, 所以司马懿也聪明。

苏东坡就认为周瑜比诸葛亮高明, 并在《诸葛亮论》里说:“取之以仁义, 守之以仁义者, 周也;取之以诈力, 守之以诈力者, 秦也;以秦之所以取取之, 以周之所以守守之者, 汉也;仁义诈力杂用以取天下者, 此孔明之所以失也。”此论前后排比, 说理透彻, 气势夺人。但我们照样不必无条件同意。

唯一性的答案, 可以出现在数学题里, 可以出现在地理题里。在语文和历史这样的人文性科目里, 要给出唯一的正确性答案, 必须要考虑这道题目的排他性, 严格限定范围。

但这种唯一性的伪正确逻辑, 只能建立在目前教育制度的同化教育理念中。这种教育要求泯灭个性, 而把天生禀赋和个性都各有不同的孩子, 通过长期的巴甫洛夫条件反应训练和恐吓性的敲打, 制造出一批又一批同一模式的社会零部件。这样长期压制和修建下来的结果, 就是我们的孩子头脑简单, 善于遵从, 但想象力匮乏, 综合能力薄弱。

前段时间, 媒体报道说, 在一次国际中学生比赛中, 代表中国出战的上海中学生夺得了计算和阅读两项第一名, 但想象力却排在末尾。

我国曾有一个奥数战略, 高考时还能加分, 各地中学都纷纷搞奥数班。与此相对应的是, 2000年至2008年, 有数学界的诺贝尔奖之称的菲尔兹数学奖桂冠, 其中的六届被法国四十岁以下的数学家摘取。但我国数学界无一人能获此殊荣。华人中, 也只有生于山头长于香港求学于美国的丘成桐教授获过菲尔兹奖。近于疯狂的奥数战略, 并没有让我国在有“科学的王后”之称的数学领域取得重大的成就。计算能力, 如果变成了“算钱”能力, 这反而是悲哀的。教育界对这种集训式奥数教育进行了反思, 高考不加分后, 奥数热也逐渐降温了。“阅读”排名第一, 我个人不太相信这个结果。我女儿现在五年级, 她的阅读量在全班全年级都可能是比较高了, 我细算下来也不到两百本。假设平均每本十五万字, 总阅读量是三千万字。

有一位在美国生活的母亲在我的博客上留言说, 她看到我推荐“the Trumpet of the Swan” (国内译名为《吹小号的天鹅》) , 就带女儿去学校图书馆把这本书借了出来。她说, 在美国, 语文没有编定的教科书, 学语言和文学依靠大量的阅读。他们的孩子平均每年阅读量在两百本左右。这个数字有些惊人, 我想可能包括了“桥梁”书这种低幼读物。即使把这个数字打对折, 也远远超过我们中国大陆“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标准”里, 五年级毕业的小学生课外阅读量是“不低于一百万字”, 九年级中学毕业生的阅读量是“不低于两百万字”。两百万字是一个什么概念呢?《三国演义》和《红楼梦》加起来, 就超过两百万字了。前文也说过, 一套七卷本的《哈利波特》就达到两百五十万字左右。而两百万字的课外阅读量就是对高中毕业生的最终要求了。

四.散养自由心灵

我修改这篇文章时, 正逢元旦, 除了要应付学校布置下来的作业, 每天练一个小时钢琴, 我女儿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事, 她自由地阅读、看动画片、玩耍。

我把这种状态称为散养。但散养是虚假的, 压力重重的孩子并不能真正达到这种状态。我努力给孩子减轻压力, 只是想让她暂时脱出学校教育中那种非人性的选择游戏, 多呼吸几口相对自由的空气。

在我家楼下的小区中央, 有一个儿童乐园, 木马、平衡木、滑滑梯等设施齐备, 但从来没有看到有小学生在里面玩。

去年我独自带着女儿在家里, 想实验一下散养的效果———作业能对付就胡乱对付, 每天陪她打羽毛球, 看动画片, 读书, 骑自行车, 一起包饺子, 自由自在, 其乐融融。太太回国后检查, 发现她数学成绩退步了, 但是语文和英文都没有什么问题了。我让女儿两岁多就去天线宝宝网站和迪斯尼英文网站玩小游戏, 她听着那些有趣的歌曲, 爱上了英文, 后来我又给她买了英汉对照本儿童文学, 三年级时还买了一箱英文原版《哈利波特》。她程度还不太够, 但读完了第一部。此外, 我还鼓励她看了大量的原版动画片, 以及我们一起看的《哈佛伦理学教程》系列视频、《生活大爆炸》等连续剧。小孩子学语言快, 她的日常英文听说能力远超我们。这种方式对小孩子学英文很有效果, 孩子高兴不必说了, 还可以免去每年上万元的额外学习费用。

有机会让孩子散养, 并且在有机会时让他们自己跟人自由地交流, 这是对学校课堂填鸭式教育的很重要修正。

教育新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说, 今后要“……努力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这种“育人为本”目标, 死守过去那种灌输意识形态的方针, 要把学生按照某种既定的模式来塑造、改造、锻造, 最后成为社会中的一个零部件。真正的教育是要“以人为本”, 因材施教, 让每个性格各异、爱好不同的孩子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特点自由自在地发展。

前不久我在上海一所著名的小学里做讲座。我认为天才是不能培养的。我们自己是普通人, 根据什么逻辑说自己能培养天才呢?天才, 就是天上来的, 不依地上的法则行事。对天才不可能用平常的教育法则去框之, 唯一能做的就是给他们留出尽量多的空间, 让他们自由地生长。我以为, 天才是自己长出来的。假设我们父母和教师努力过头, 为培养天才这棵小树苗, 天天去拔起来检查它的根须, 每天给它施肥浇水, 这天才可能还没长出来就被折磨死了。

元旦期间, 我女儿重看了两遍动画片《功夫熊猫》。前天, 我陪她又看了一遍。

熊猫阿宝这个角色, 爸爸是一只做面条的鸭子, 出身贫寒, 又胖又懒又蠢又笨, 整天梦着变成笑傲江湖的大侠。不仅街坊邻里看不上他, 大师也看不上他。只有真正的教育家乌龟大师, 才透彻教育的真谛, 并在一树桃花下, 点醒了大师:有教无类。即使是熊猫阿宝这样的人, 也有自己的无限潜能。他不能变成神龙大侠, 错不在他, 错在教育他的师父。“因材施教”本来是我国的传统文化教育的核心思想, 但在这部影片里, 被美国人表现得通彻透明, 令人叹服。

这位焦急的大师也有自己的天生偏见, 但是, 现在他也从乌龟大师那里学到了更加宽容更加高明的教育思想。

在我看来, 《功夫熊猫》就是一部教育片。

和孩子一起长大 篇3

—— 杨文

近日,在书城看到了《和儿子一起成长》这本书,作者杨文,一位有着“中国十大杰出母亲”、“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杰出创业女性”等诸多荣誉的成功女性。出于好奇,我买了下来。读到一半,感觉这本书买得真值,它打破以往家教图书说教味过重的弊病,语言朴素、生动,流畅,既有学者的睿智,又有母亲的激情,非常值得一读。

杨文当初创立的少儿英语学习法叫“情景教育”,这种教育法后来发展为全方位的“随机教育”。用作者的话说,随机教育就是,随时随刻都有教育孩子的机会,随时随刻都要抓住教育孩子的机会。看她教育儿子夏杨的过程,你除了感叹一个母亲教育孩子的用心,还会佩服她教育孩子的智慧。一位熟悉杨文的朋友曾说:“她看似柔弱,但内心特别刚强,有一种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韧性,而且做事情特别讲求完美。”

是的,在竞争异常激烈的当代社会,任何成功都不是偶然的,或者说,任何的成功都是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位母亲首先给儿子树立了榜样。你从书的字里行间发现,成功儿子的背后是一个骨气奇高的母亲。一路沧海桑田走来,她在成功面前从不满足,困难面前从不退缩。从沂蒙山区的一个纺织女工成长为一位大学生,从海外学子到归国创业,从开办少儿英语培训班到创立起一所万人民办大学,杨文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不屈不挠奋斗和拼搏的精神,这种精神耳濡目染地影响着身边正成长着的儿子。一位儿子被保送北大物理系的妈妈也曾跟我说过,孩子学习时我从来都是捧书阅读的,我不相信一个懒散的妈妈能培养出一个勤奋的孩子,而这样的身教总是自然而然的。家长人格的激励是对孩子最好的情商教育。从夏杨的一篇作文中看到,这个学习成绩优异的孩子,这个走进世界顶尖大学的男孩,并不是多么天才,“劳其筋骨”曾是这个走向剑桥大学的男孩刻骨的记忆。而当你与他面对面时,感觉到的是一个活泼聪颖幽默的小伙子,与你对话的大脑像一个智能机器,呈放射状高速运转,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着你一个又一个问题,难怪当初能通过剑桥大学那样超奇超难的面试。你会由衷地羡慕,这个男孩的未来,将有无可限量的美好发展。

然而,身教只是一个方面,教育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学问。没有一个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学有所成,但仅有愿望是遠远不够的。成功的家庭教育中,无不凝聚着为父为母者的技巧和智慧。杨文可以说是一个教育家,在外她掌领着一个万人学校,在家她孜孜不倦做母亲,儿子是她教育理念最直接的实施者,并且成功了。她的“育儿心经”,在扬弃中国传统教育观念的同时,又吸收了国际上最新的教育理念:顺应孩子的天性,在宽容、接纳、指导中,让孩子健康而自由地成长。比如,她告诉你,聪明是吃出来的,紧跟着就告诉你,应该给孩子吃什么食物可以健脑和健身。比如,她告诉你,生活即教育,然后就告诉你她日常总结出的“教育孩子十大戒律”:不要把小孩子当成大人来要求,不要把听话作为好孩子的唯一标准,不要当众羞辱孩子……比如,她还告诉你,成功来自于专注力,而她更会给你讲当初自己是怎样培养儿子的专注力的……这些方法来自于生活,来自于一个母亲的实践和用心记录,所以,对于每一个母亲来说,对于每个家庭来说,都具有可理解、可学习的现实意义。

因为以一个母亲的回忆和总结为叙述的主线,一则则奇妙的家教方法都是融合在一个又一个精彩的故事中,因此,读起来妙趣横生。不得不承认,杨文是一位讲故事的高手,只用寥寥几笔,就能把一个故事讲解得生动活泼、清晰透彻、朴实真切,在这种讲述中传播着亲子教育的独特理念。而每一个小故事,都是她精心布置的场景,读者会心甘情愿走进她预先设置的“暗示”,自然而然地赞叹和接受她的诸多教育方法和理念。

“父母要是一个人格完整和在自我生命的过程中沉淀下精神财富的人。”封面上那个和蔼、优雅、有着睿智眼神的杨文,爱她的儿子,爱她的事业,爱她的家庭,一颗全方位的爱心,托起了她辉煌灿烂的人生。读读她的书,就知道这个新时代的新女性,有着怎样感人的力量。※

和诚信一起长大作文 篇4

我已经有一个弟弟了,他今年3岁,我爱我的弟弟。

弟弟常常在家里仰着头,大甩着两只胳膊,两只脚跺得地板“蹬蹬”作响,嘴里还喊着:“姐姐,看我,姐姐看我!”不时惹得我哈哈大笑。

有一次,我在学校组织的跳蚤市场里淘了一个巧虎手偶。回到家里,我把巧虎手偶套在手上,拇指、食指和小指一动,巧虎的左手、右手、身体也跟着动起来。再加上我捏着鼻子的搞怪配音,弟弟一下子就喜欢上了巧虎。他哭闹着从我的手中夺走它,然后他把小 手塞进去,学着我的模样做表演,引得全家一阵哄笑。

还有一次,在我正要跨进家门的那一刹那,弟弟突然蹿出来,大喊了一声“啊”。我毫无防备,被吓得一下子瘫坐在地上,脸色苍白。弟弟看到我狼狈的样子,开心地跑开了。

前些天,我犯了错误,被爸爸训了话,当场就忍不住号啕大哭起来。在旁边玩赛车游戏的弟弟听到哭声连忙跑过来,不停地往我身上蹭,给我擦眼泪,还朝爸爸扮了个鬼脸,说:“爸爸坏,坏爸爸。”看到那张可笑的`鬼脸时,我破涕为笑,弟弟也跟着笑起来。

弟弟有时候说话断断续续,让人听不懂。有一次,弟弟在玩游戏,我在旁边做作业。他忽然对我说:“姐姐,呜呜车……两人,一人,开不动,咋办?”听了这句话,我冥思苦想了一会儿也没明白。最后,我去电脑旁边看了一下,哦,原来是弟弟在玩双人赛车游戏,因为只有他一个人操作,有一辆车停着不动,玩不了。我理解了他的意思后,感觉他说话太逗了。

《和妈妈一起长大》有感第 篇5

“我”有时感觉妈妈就像小孩子,而且更像“我”的妹妹。读到这里,我渐渐知道为什么和妈妈一起长大了。这忽然间让我想到自己的妈妈,她有时也会像小孩子一样打扮自己。我还常常偷偷地笑,心想:“原来妈妈也爱美呀。”

啊,这本书越来越有意思了,我更加津津有味的看了起来。我觉得《班级日志本》挺有意思。同学们觉得写日志特别好玩,带劲。因为轮到自己做值日的那一天,会有人来巴结你:“求求你,别写我,请忽略我的存在,当我是空气吧。”而且看日志的时候也常常引来许多人的旁观,被记录在案的人都会灰溜溜地走开,等到自己写的时候在狠狠地报复。本来嘛,大家这么做也就是为了娱乐一下,没想到,这本班级日志居然被复印了若干份发放到了家长手里。原来这是大人的“心计”。因此,大家只好低调一点儿喽。保护自己,也保护别人。于是,班级日志本渐渐沦为他们自娱自乐的产物了。

我看完这篇文章后,觉得很好笑,也发现了大人的良苦用心。他们一定想让自己的孩子在班里表现的好一点,而这一点,大家都发现了,于是个个变得安分守己了。由此,我想到了我的妈妈。以前我不是很勤快,是妈妈改变了我。那一次,我正在看电视,妈妈走过来对我说:“宇凤啊,现在有两个家务活,你选一个必须做。”我刚想反驳,可一听必须干,我就有些退缩了。好吧,干就干,洗碗快,一会就干完了。“我洗碗”,我大声宣布。可我才洗了两三个碗,我已经胳膊疼了,费了好大的劲才洗完。我算是知道做什么也不容易了。从那以后我成了一个勤劳的女孩了。

其实我是喜欢文中的妈妈的,因为她有一颗善良温暖的心。原来妈妈加入了一个网上自发的组织,为民工子弟学校的学生筹集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他们通过网络宣传的方式,已经筹集到了一部分书籍,但这还只是开始,还有更多的事情在等着他们去做,还有更多的学校需要他们的帮助。这足以体现出妈妈“长大了”。

女孩子总有一天要长大成人,妈妈再想当小孩子,也还是要被岁月和时间拉着往前走。在平凡而美丽的成长中,女儿发现,其实妈妈也在悄悄长大……

和妈妈一起长大读后感 篇6

一提起“妈妈”这个词,我立刻就会想到,慈爱、伟大、无私奉献、严厉。可是看完这篇小说以后,我对妈妈有了新的认识,那就是会撒娇的妈妈,她像妹妹一样需要照顾,她像朋友那样可以交往,不再是管好孩子温饱,整日地喋喋不休的教育孩子的那个样子。她会在你面前哭,要你来哄她,也会像朋友一样不高兴时和你翻脸,能和你一起生活一起成长长大的妈妈。

书中艾纳纳的妈妈就像是她的姐妹,朋友。有时会向艾纳纳撒娇得到她想要的东西,有时会把自己的秘密告诉艾纳纳要她分享,有时需要艾纳纳的帮助才能做好自己的事。可艾纳纳却十分享受这份感觉,因为在这个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的社会中,长辈的过分关爱让我们有时变得很自私,有个像妹妹一样来照顾的妈妈,会让我有种姐姐的责任感,有个向朋友一样妈妈我不会觉得孤独。

我的妈妈有时也像艾妈妈那样,我们会一起在画纸上涂鸦,一起在网上养宠物,一起比赛看谁的溜溜球玩的好,每天放学的第一件事我就会想到妈妈,迫不及待的把今天发生的每一件事告诉她,与她分享其中的快乐与烦恼,那时候我觉得她是我最好的朋友。有时候她会为了更好的照顾我放下自己,牺牲很多,那时候我觉得她是最好的妈妈。所以,我从心里感谢我的妈妈,也为有个这样的妈妈感到高兴和快乐,我喜欢我的妈妈。

和情敌一起长大 篇7

17岁,我念了大学。

我不是那种很花痴的女生,不会随便就愛上一个人。暑假,我找到一份金店的工作,每天守在柜台前,看宣传海报上的明星图片,遇到生平第一个喜欢的人。

他穿条纹西装,个子很高,皮肤白皙,理着干净的小平头,表情有一点落寞。他想定做一只纯银指环,上面刻上他女朋友名字的前三个字母——YHE。我们便简单地聊了天,说起女朋友时,他的眼神那么闪亮。他在不远的大厦上班,有时候吃午餐,在快餐店里我们遇见,便坐在一起聊聊天。

戒指两个星期后做好了,他却沒有来取。我给他打电话,他情绪那么低沉,说:“已经不需要了,我和女友分手了。”

“那一枚戒指,送给你,你不要嫌弃好吗?”电话就挂断了。

我有一些喜欢他,不知道自己是开心还是难过,或许都有吧。我郁闷了一个星期,直到同事鼓励我,再给他打电话,何必为一个从未谋面的情敌退出?

但是,他的电话先是不在服务区,后来便停机了。我常常去快餐店,也遇不到他了,而我只知道他叫阿树,只知道他是程序员。我再也联系不到他了。

我一直想告诉他——我有一点喜欢他;还有,我的名字叫杨怀恩。这是一个普通的名字,英文缩写却和他一度想刻在指环上的三个字母相同——YHE。

这是我一直记得他、喜欢他的原因。我常常想起那个英文名字缩写和我相同的女孩,她是否和我一样,留着长长的头发?是什么原因使她提出分手?她有沒有后悔?我们曾喜欢同一个人,如果遇见,有沒有可能做朋友?

我永远不会知道答案,想起来的时候,会觉得涩涩的。初恋时候的情敌,像一个舞台同时上演的两幕话剧,另一个主人公的身上,我们往往会看到自己。

考验

21岁,我大学毕业。

因为父母一再强调找到一个好男友的重要性,我开始相亲。

遇到过一开始就问我收入几何的,我不想说,他还一个劲儿地问;遇到过刚和我同事相完亲的。这些都让人哭笑不得。

不过,我真的喜欢上一个相亲对象了,我们开始恋爱。

只是恋爱一年,他喜欢上别人了。是他的同事。那段时间,我缠住他,呵斥他,我说你怎么能这样呢?怎么能移情别恋呢?她比我好吗?你到底对我哪儿不满呢?

我到他的公司找那个女同事,她比我大。我说你不知道他有女朋友吗?抢人家男朋友很有意思吗?你丢不丢人啊?我在走廊上大声地质问她,开始她并沒有说什么,但是我的声音越来越大,她终于忍不住了。她说她也不想这样,然后转身便走了,丢下我孤零零地站在走廊上。

我和男友分手了。很长的时间,我那么痛苦,但是我不要自己去找他。

半年后在街上遇到那个女子。我昂头走过去了,这一次,是她叫住了我。她的眼里有泪光,说怀恩,他又劈腿了。女子说她后悔了,不该从我这儿抢走他的。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人潮汹涌,我们站在街上。

我突然明白,这一生,因为年轻,除了得到,在爱情上是会有失去的经历吧。其实我不该恨她,或许我从来也沒有恨过她。相反,我应该感谢她。当热切投入到一段爱情里的时候,如果爱情过得了情敌这一关,表明它经得起考验,就要有经营下去的信心;如果你失去了这段感情,那么,谢谢你的情敌吧,因为她带走了一个不适合你的人。

压力

23岁,我发现妈妈在外面有位蓝颜知己。

妈妈和爸爸吵架的时候,偶尔会打电话给蓝颜,蓝颜也会安慰妈妈。每当那时候,爸爸总是很紧张,迫不及待地请妈妈原谅,他们便和好如初了。

闺密一次接一次地恋爱,像参加马拉松比赛。她总是不经意地向现在的男友透露,从前的男友似乎还喜欢她,弄得她现在的男友很紧张,买很多她喜欢的东西给她,当然也有弄巧成拙的时候。有一名现在的男友在闺密喜欢的珊瑚项链面前,说既然他还喜欢你,让他买给你吧,我受够这份压力了。

我重新恋爱了。

我和现在的男友约定,要是对彼此沒有感觉了,不要互相欺骗,一定要说出来。

我一度很紧张,怕遇到情敌,但是后来就不紧张了。

我想原来闺密是对的,情敌真的是一种小小的压力,只是这压力,不是用来压榨别人,而是给自己的。

我注意自己的容貌,报了高级财会班,还开始学习古筝。这一点不经意的小小的压力,让我努力提高自己,丰富自己,让自己变得更优秀,让自己的美丽更持久。

我已经不是小孩子了,我明白,情敌,不过真的只是情敌而已,最重要的,还是自己。一个美丽独立的女孩,是永远不会被情敌困扰的。情敌运用得当,反而是加在爱里的醋,增加甜蜜的滋味。

感谢生命里出现过的情敌,或许还会出现的情敌。这青春里小小的组成部分,其实是酸酸的,甜蜜的,有一点点小疼痛的成长。

和诚信一起长大作文 篇8

教学内容:教材34-35页

教材简析:教材借助我和小树一起长这一生活情境,使学生体会到自己生活中有很多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本节实践课是努力促使学生在以有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得到加强和提高。

教学目标:1善于联系生活实际提出数学问题,并能正确解答。2倡导植树造林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学会提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学会提数学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具:挂图

教学环节 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诱发参与 为了保护我们地球这美好的家园,一年级小朋友开展了植树造林的活动。

二复习100以内的数的认、读、写和数的大小比较 1一起去植树出示挂图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积极评价,鼓励学生多动脑、多动手。 1. 学生自由观察,并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2学生汇报,比较结果3尝试提出其它问题并解答。 通过情境教学,培养学生用数来进行表达和交流能力,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于生活的联系。

三复习估计及观察物体 1小树长高了出示挂图: 学生观察,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根据学生汇报,教师及时归纳总结。除了教材中提出的问题,你还有什么问题? 学生汇报,教师引导评议。

四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实践活动课的学习,我们碰到了哪些知识,你有哪些收获? 引导总结,体验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反思

作者邮箱:yuruibin@jypx.daqing.net

教学案例——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篇9

一、学生情况分析: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为人守信一直是我国人民十分推崇的美德。诚信是做人的起码的要求,在人与人的交往中,要想赢得别人的信任,与别人相处好,能不能自觉做到讲诚信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种种原因,现在有些小学生对这点认识不够,往往轻易失信于人,对于答应别人的事不能说到做到。社会上的假冒伪劣、欺骗的坏风气,或多或少地也给小学生幼小的心灵带来了不健康的影响。由于小学生天真幼稚,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往往只能看到事情的表面现象,而看不到这些事情的背后产生的恶劣影响,为此,对小学生进行诚实守信的教育,使他们从小就学习诚实守信,形成相应的意识和行为应该是小学生道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针对学生的情况,在用好教材的基础上,我走出教材,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课外资源,收集了很多资料,有各种与诚信有关的故事、名言,向各位同学作了调查、记录,并对所有资料进行了筛选、整合,选取了最有代表性的故事、名言,其中包括课本中的一幅插图(公共汽车上《让我悔恨的一件事》),(《凡卡守信的故事》),(《曾子杀猪》、《一诺千金》),(学生身边的真实的诚信人和诚信事)作为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中心和切入点,层层深入,引导学生感受诚信无论是对于个人、社会、还是国家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诚信就在我们的身边,诚信应该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

2、能力目标:学会初步的调查与分析的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信息收集与处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明白诚信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知道怎样做才是一个讲诚信的好孩子。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诚信树、诚信果。

五、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知诚信。

师:《狼来了》的故事大家都听说过吧?这天,奶奶也跟小明讲了这个故事,讲完后,奶奶问小明:那个孩子为什么被狼吃了?

生:因为他说了很多的谎话,所以人们不再相信他了。师:他失去了—— 生:诚实、信用。

师:是啊,我们要诚实、讲信用,说到一定做到,这样的行为就叫“诚信”。(教师用红笔板书:诚信)

师: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诚信”。

[教学点评:教师可在课前准备好故事,以更好地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说诚信事

1、那谁先来聊聊你在生活中遇到过的或听说过的讲诚信的人和事呢?

2、学生自由谈诚信的人和事。

3、听了同学们的介绍,老师也想给同学们讲一个故事。

4、教师讲《凡卡守信》的故事。(投影出示《凡卡守信》的图片)

故事概括:凡卡和小朋友们玩守弹药库的游戏,但其他孩子走了,他直到天黑还留下来守弹药库,等“军官”让他离开岗位。

5、学生读故事、讨论:有人说:“这是做游戏,不必当真。凡卡早就应该走了。”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6、小小辩论会:

认为凡卡应该留守在弹药库的坐左边:(正方)认为凡卡不应该留守弹药库的坐右边:(反方)

学生(学生分成两个方阵)展开辩论:教师罗列双方观点。及时对学生的观点作出小结与点评。

7、师:可见,诚信是多么重要!

8、小结:真是不聊不知道啊!在生活中,既有让我们感动的诚信,也有让我们痛心的不诚信。

[教学点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有关诚实守信的故事,明白答应别人的事要说到做到,认识诚实与虚假、守信与失信给自己、别人带来的不同影响。]

(三)辩失信事

我们再来听听这样一个故事。(投影出示:出示公共汽车上的画面)(投影出示故事:让我悔恨的一件事)

师:这个孩子手中拿着一元钱乘车去上学,可是,上车后,他没有买票,躲在人群中。从这一点来看诚信在他的心中价值是多少?

生:诚信在他的心中一文不值。师:你赞同他的选择吗? 生(齐):不赞同。

师:请你和同桌一起,体会一下此刻他的心情,再帮他算一算:他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学生同桌交流)

生:他得到了一元钱,失去了诚信。师:他现在的心情怎样? 生:紧张。生:害怕。

师:他害怕什么? 生:怕售票员发现。师:那时,他将—— 生:脸红。生:难为情。

生: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

师:就带着这样的心情,他终于熬到下了车。可下车后,他并没有感到轻松,相反,这一整天他都恍恍惚惚的,他还在担心。担心什么?

生:他担心老师和同学们会知道这件事。师:那样——

生:同学们会笑话他,老师会批评他。

生:他在同学们面前会抬不起头,会失去信任。生:爸爸妈妈就会知道这件事,并责怪他。

师:他整个人整天都生活在恐惧中,上课听不进老师讲的课,下课不能像平常一样跟其他小朋友玩耍,只有一个人缩在座位上。他失去了什么?

生:他失去了快乐。

(投影出示:失去诚信就会失去快乐!)

(投影出示:《伊索寓言》中的一句“说谎话的人所得到的,就只是即使说了真话也没有人相信。”)(学生齐读这句话)

[教学点评:用一个小朋友的真实故事,引导学生讨论“他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让学生进一步明白不讲诚信就会得不偿失。]

4、那么我们平时应该怎么做才叫诚信呢?老师先邀请大家看一幅画面。(投影出示画面:检查卫生)

教师补充讲述:这幅画面中的这个男孩叫赵东,他看到值日老师来了就赶紧用脚踩住地上的一个纸团,果然,值日老师给他们班加了一分,他们班也终于获得了卫生奖章的荣誉。现在,咱们再来聊聊,赵东这样做对吗?

先思考一分钟,再谈自己的看法。认为赵东这样做对的同学请坐这边来。认为赵东这样做不对的同学请坐这边来。(学生分成两个方阵)

5、组织学生辩论。

生:我觉得赵东这样做是对的。如果他不及时踩住纸团,值日老师就会发现了,就会给班级扣分。

生:我觉得赵东这样做不对。地上有纸团应该捡起来,而不能用脚踩住。生:可是值日老师已经来啦,来不及了才用脚踩住的!生:来不及也不能踩,这是欺骗!

生:赵东是为了班级的荣誉,这样做是对的!生:虽然他这样做是为了班级的荣誉,但是也不能欺骗老师!生:不这样做就会扣分,就不能得到卫生奖章。生:靠欺骗得来的奖章我们宁愿不要!

师:小结:刚才大家讨论得很激烈啊!通过这么一辩,我们发现,赵东想为班级争荣誉,是好样的,可惜啊,这个荣誉是用欺骗的手段得来的,这可要不得啊!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赵东的行为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如果没有了诚信,那什么事都干不好,什么事也干不成!

[教学点评:通过讲故事、辩论来体会“诚信”的重要性,进一步揭示了没有了诚信,什么事都干不好,什么事也干不成的道理。]

(四)明诚信言

1、请准备好的学生讲成语故事《一诺千金》。

2、谈一谈,听了这个成语故事,你有什么体会?(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3、说一说,还有那些格言、成语以及守信的故事。(投影出示:《曾子杀猪》)听《曾子杀猪》的故事,讨论:

听了这个故事,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小组交流、集体交流)

4、听《诚实节是怎么来的》录音故事,说说让你最感动的地方?

[教学点评:由于小学生天真幼稚,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往往只能看到事情的表面现象,而看不到这些事情的背后产生的恶劣影响,让学生通过学习《一诺千金》、《曾子杀猪》、《诚实节是怎么来的》,目的是让他们通过自己或身边人的诚信事迹明白现代人更要做到诚实守信,现代社会更需要诚信。]

(五)写诚信话,贴诚信果

1、师:同学们,关于诚信,咱们聊到这儿,你一定有许多话想说,一定有很多感受想和好朋友分享。

那么,就请你拿出老师给你准备的那张纸,(投影出示写话要求:在它的反面写上一句有关诚信的话,写好后,和你的好朋友分享这句话,最后把它贴到老师准备的这棵树上去。)(播放课件音乐)。

2、学生写、分享(读)、贴。

3、看,这棵树长得多好啊!你们的这一份份感受不就是一颗颗诱人的诚信果吗?这分明就是一颗结满诚信果实的诚信树啊!就让我们在这硕果累累的诚信树下,共唱一首诚信之歌吧!愿诚信在你心中,诚信在我心中,愿我们永远和诚信在一起。(板书完课题: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4、现在许多学校正在开展“创建诚信校园”的活动,我们学校也不例外,相信你一定有很多的想法和建议吧,用你喜欢的方式告诉大家吧!(发倡议书、画宣传画、设计标语等)

5、展示自己的作品。

[教学点评:通过“写诚信话,贴诚信果”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诚信的重要性,板书课题时也做到了水到渠成。]

(六)小结,导诚信行

师:我们的聊天虽然结束了,但我们说诚信话、办诚信事、做诚信人的活动并没有结束。一周后,我们班将举行一个“诚信果品尝会”,评选出我们班十一月份的诚信礼仪的小天使,好不好?

[教学点评:这一设计,旨在强化儿童讲诚信的意识,促使儿童良好品质的形成。]

六、教学反思:

诚信乃做人之本,这个道理学生都懂。可是要使学生的知与行统一起来,还需要学生对诚信的重要性有进一步的认识。在课堂教学中,我不拘泥于课本资源,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开发课程资源,从学生熟悉的故事入手,从生活中的小事说起,使学生能有真切的体验,有话可说。继而由个人推及社会与国家,层层深入,逐步引导学生体会个人不能没有诚信,社会更不能没有诚信,国家同样需要诚信。令我意想不到的是,学生们很善于思考,他们想到了社会没有诚信将会是黑暗的,国家没有诚信将会影响经济的发展,我惊叹于学生思想的深刻。在学生有了真切体会后,写在诚信卡上的话就真实而生动,如:没有诚信,我们将寸步难行;因为我诚信,所以我快乐;让我们与诚信牵手,共同拥有一片蓝天„„从而使教学真正回归学生的生活,以今天的生活为点,为今后的生活服务。课堂上,我与学生平等对话,学生与学生之间积极交流,大家共同探讨,一起思考,学生真正把自己当成了课堂的主体。通过学习,学生的心灵真正受到了震撼。当然,要促使学生永远做一个诚信的人,作为教师,还需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对学生给予更多的关爱和适时的引导。

七、教学评点:

让电影和观众一起长大 篇10

1963年,大卫·耶茨出生在英国的默西塞德郡,少年时期的耶茨被史蒂文·斯皮尔伯格1975年拍摄的《大白鲨》深深吸引,对电影产生了极大兴趣。和很多美国少年一样,耶茨有一台母亲作为礼物送给他的8毫米摄像机,这成为耶茨走入电影殿堂的第一件“武器”,他经常以朋友和家人为主角拍摄家庭短片。在他成名后,手持摄像机拍摄也成为他的标志性风格。上世纪80年代,耶茨完成了处女作电影《我还是姑娘的时候》(When I Was a Girl),这部短片颇有些一鸣惊人的架势,获得了包括旧金山国际电影节最佳短片奖在内的数个电影奖。也正是因为这部短片,耶茨得以进入梦寐以求的英国国家电影电视学院学习。

1992年,耶茨从学院毕业,执导了一部英国低成本电影拍摄教学片。1994年到1995年,耶茨一直在拍摄电视剧,直到1998年,才拍摄了第一部长片《蒂克伯恩原告》(The Tichborne Claimant),这部由真实案例改编的电影并未引起太多关注。

2000年,耶茨又回到电视圈,2002年他与编剧安德鲁·戴维斯(Andrew Davies)和制片人奈杰尔·斯塔福-克拉克(Nigel Stafford-Clark)合作,拍摄了改编自安东尼·特罗洛普同名小说的剧集《如今世道》(The Way We Live Now),一举拿下当年英国电影学院奖的最佳故事类剧集奖。第二年,耶茨又凭借一部有关种族主义,讲述友谊和青春斯冲动的14分钟短片《等级》(Rank),获得当年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电影短片提名。

2003年,耶茨迎来了事业的转折点,当年,他执导了政治惊悚题材的电视剧《政局密云》(State of Play)。这部剧集被《卫报》和《泰晤时报》评为20世纪最佳英国电视剧集之一,也让耶茨拿到了无数英国电视奖项和提名。此后耶茨在电视圈更加一帆风顺——2005年6月,由他导演的电视电影《咖啡店女孩》(The Girl in the Café)在英国和美国播出,影片不落俗套地将政治元素融入到一个清新的爱情故事中。该片在当年的艾美奖上获得三项大奖和包括最佳导演奖在内的四项提名。

耶茨之前在英国以电视剧拍摄为主,电影涉足很少,所以尽管在电视届已经名声大噪,但电影圈对耶茨仍很陌生。有一点值得注意,耶茨的作品很多都在关注政治问题,而这也恰恰是《哈利·波特》系列电影制片人大卫·海曼看重的。在回答“为什么从众多重量级导演中偏偏选择了大卫·耶茨拍摄《哈利·波特与凤凰令》”时,海曼回答:“耶茨能将政治元素融合到娱乐电影中,这是他最出众的能力,也恰好符合《哈利·波特与凤凰令》的主题。”

2007年,《哈利·波特与凤凰令》首映,虽然耶茨凭借此片获得2008年帝国杂志英雄奖的最佳导演奖和欧洲电影学会奖的最佳欧洲电影奖,但这部风格明显沉重黑暗的作品却没有得到“哈迷”的认可,网络上质疑声一片,但大卫·海曼并没有因此换人,而是让耶茨继续执导《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及余下的第七部上、下集。

随着《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和《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上)》的成功,大衛·耶茨的名字被越来越多的人记住,而他掌控故事节奏和庞杂叙事线索的能力也终于得到了认可。哈利.波特后四部电影的风格统一成熟、恢宏大气,对人物的心理刻画细腻丰富,也逐渐为“哈迷”所接受。

问:《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小说出版后你是马上就读的吗?最后一本“哈小说”出版的时间差不多是在你拍完《哈5》前后,看到大结局对你以后的拍摄计划有影响吗?

耶茨:我在新书上架前一天就拿到了小说,然后一口气读完——一部分原因是确认《哈5》的电影情节没有与大结局相矛盾的地方,不过,剧本在开拍以前都会给J·K·罗琳过目,所以一旦有问题她也会主动提出来。

问:最后两部电影基本是同时开拍,但风格完全不同。编剧史蒂夫·克洛弗斯(Steve Kloves)是否是在开拍前把两个剧本就全都写好了?

耶茨:准确说,他在开拍上集的时候,已经将这部分剧本完全写好,下集剧本也基本成型,具体细节是在拍摄过程中逐渐增加的。我们希望给观众呈现的是完全不同的“上”和“下”,“上”比较像一部欧洲风格的公路片,气氛宁静,散发出一种淡淡的离愁,我试图将观众带入一种设定好的氛围,让他们切身感受主角们所感受到的无助;而“下”则是一部视觉效果强烈、具有史诗气质的大片,里面有龙、巨人、巨型蜘蛛、大场面的战斗,这也是我一直想追求的视觉效果,但第五集和第六集的剧情并没有这样的发挥空间——《凤凰令》内容太多太复杂,《混血王子》则主要交待的是某一方面的关键内容,所以这两部主要作用其实是过渡。拍了这么多集的《哈利·波特》,最后一部才算是个有结尾的电影。

问:这部电影里运用了很多电脑特效,你是把需要加特效的场景先拍出来,给自己留出足够的时间处理特效方面的问题吗?

耶茨:不会,电脑特效是随拍随加,因为需要特效的地方太多了,找不出太有效率的方法。我在拍完一组场景后,会早点剪出来,然后交给特效组,他们做前期设计,再返给我们,然后我们再修改,这样就不用把这些事都留到后期来做。这些修改是在拍摄过程中穿插进行的,当然,这也是因为“哈利·波特”系列太红了,我们的预算非常充足,能一直改到满意为止。

问:前两位导演只要把一部拍好就行了,你需要拍四部,其中还包括最后的上、下两集,你要考虑的东西肯定特别多,会不会觉得力有未逮?

耶茨:是,作为导演我必须要考虑到连续性,所以要处理的细节非常庞杂,这对精力和体力都是考验,但同时也很让人兴奋。其实在拍摄时间上我没有特别的压力,一般也就是一早八点开始,拍到下午五六点。拍摄结束后,还需要和剪辑师沟通,还要准备第二天的工作,所以我的工作时间差不多是一天12个小时。拍《哈5》时,小演员们年纪还不大,一天只能拍4个小时,那时候我很焦虑,这确实也很有挑战性。

问:在拍最后一部的时候,你有没有特意把哪个场景留到最后拍?

耶茨:其实有两个场景都带有结束的意味。其中一个是“铁三角”和霍格沃茨学校道别,艾玛低下头,他们三个人手拉着手,然后镜头拉远,那是三个主角同时同场拍的最后一场。我跟他们说,也许这就是你们的正式道别。还有一个是国王十字车站的那一场,我曾在电影拍到一半的时候想先拍那段,结果感觉怎么都不对,只好留到最后再拍。拍完最后一个镜头,有一种自然的感觉:一切终于结束了。

问:你和作曲亚历山大·德斯普拉特(Alexandre Desplat)的合作怎么样?

耶茨:非常好。他是在《哈7》下集拍摄结束前一个月到剧组的,他的音乐激昂又富有感情,非常适合这部电影。我们一般会坐下来看看片子然后商量用什么样气氛的配乐,等他曲子写完后再弹给我听,再商量着修改。

问:你会为《哈利·波特》冲击奥斯卡奖而参加宣传活动吗?

耶茨:说不好,能得奖也好,但我觉得奖项并不是我们追求的惟一目标。我们拍了四部非常棒非常热门的电影,这已经很棒了。当然了,如果和我一起共事的那些工作人员能够拿奖,得到认可,我会更加高兴。

问:你有没有故意让后面这几部相对成熟一些?

耶茨:我觉得让电影同观众一起长大非常重要。当初看第一部的那些六、七岁的小观众,现在已经十六、七岁了,他们不会再喜欢那些可爱元素,而会希望电影更有深度,有更多大场面。

问:你对3D版本怎么看?

耶茨:我其实对3D不是特别着迷,不过拍摄3D确实有非常美妙的一面。我对3D的使用就像配乐一样,既要有,也不能太多太刻意,哪些要突出哪些要淡化很有学问。使用3D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讲故事。我们在拍摄3D版本方面投入的资金和时间都相当多,因为要反复改,拍摄的每一个镜头都投入了很多精力,就是为了保证3D效果加进去后,让观众的观影体验更愉悦,而非相反。

问:未来有什么打算?

耶茨:要去拍一部小成本的作品。我现在选择很多,打算先用六个月的时间好好休息和冷静一下。拍惯了大制作的问题就是,手上可调动的资源太多,多到你自己都太拿自己当回事儿,这样的状态久了不好。当一切问题用开支票就能解决的时候,用脑的机会就越来越少了。所以,我需要回归到那种小成本小制作,每个环节都需要操心解决的状态中去。明年我计划迎接这样的挑战,然后会是另一个大制作的电影,因为拍这种电影确实会上瘾。

问:在观众看耶茨的电影时,你希望他们能找到什么样的特色呢?

上一篇:谈判计划书试题下一篇:立冬客户独特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