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头诗的几点体会

2024-08-18

藏头诗的几点体会(通用10篇)

藏头诗的几点体会 篇1

一.创设写作情景, 激发写作兴趣

我在作文教学中曾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学生无从开笔, 无话可说, 东拼西凑, 言之无物, 结果越写越无趣。究其原因发现学生对写作没兴趣, 心里对作文发怵, 写上三言两语, 只是应付一下。遇到这种情况, 要求老师方法多样, 形式多变地创造适合学生写作的情境, 比如做几个游戏, 举行一些活动, 让学生观察到实实在在的事物, 触景生情, 产生“我要写”的欲望, 增强其“我能写”的信心。

一次, 我让学生写《春天》, 我打破常规, 带着学生到室外作文, 一边走一边观察, 一边写下看到的内容, 为写《春天》提供了大量的素材。这样移动中有了写作顺序, 美丽的果园是写作重点。那次同学们写出了这样的好段:“绿油油的麦苗, 黄澄澄的油菜花, 雪白的梨花, 粉红的苹果花。”“鲜花嫩叶, 互添美色, 我真的看到了一个彩色的春天。”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 大自然又造就了它独有的美丽。只有最熟悉的东西, 孩子们才能表达真情实感。

二.凭借课本范文, 进行习作训练

教材是最好的范文, 无论在用词造句, 段落结构, 人物性格的突出, 优美景色的渲染, 引人入胜的开头, 发人深思的结尾都闪烁亮光, 这些都是我们作文教学努力的方向。教学中启发学生仔细分析、学习。学习优美的词句, 以便自己作文时用。

如:学《捞铁牛》一课时, 我先用四句话概括了全文:黄河泛滥桥牛冲, 修桥捞牛脑筋动, 摸备并栓拔划拖 (摸清位置, 备船装沙, 并船搭架, 拴住铁牛, 卸沙拔牛出泥, 划船靠岸, 拖牛上岸。) , 怀丙和尚法高明。学生们一眼看出了写作顺序是事情发展的时序, 写作重点是捞牛的过程。

学生作文时, 我也是让他们说一说要写什么, 采用什么顺序, 重点是什么, 互相听一听, 补一补, 待有了整篇的雏形, 再动笔书写。

三.提高指导效果, 师生情感共鸣

我让四年级的学生写过《记一件有意义的事》。作文前我读了两篇优秀作文, 一篇是“拾到钱包上交”, 另一篇是“买东西多找了钱退回”。结果学生写出的作文不是“拾钱包”就是“退钱”这样低能仿效作文。讲评时我说了十二个字:路上钱包遍地, 别人粗心大意。学生大都低头不语, 从表情上看得出他们认识到自己说了谎话, 并且说得很不像。

针对我班学生的写作水平, 我马上改变了这种效果欠佳的指导, 让学生半命题作文。如《我爱×××》。先做示范把题目补充完整, 再用导语:“我怎么也不会忘记刘老师……”来引起学生对某人或某事的回忆。我问学生:“你们能不能把自己喜爱的人或事物写一写呢?”学生的回答是肯定的。紧接着引导教育学生:“作文是多回答几个为什么, 会把作文写更具体。这样的指导后, 学生获得情感, 急着按老师的意图写下去, 达到了师生情感的共鸣。

让学生写自己喜爱的东西, 写自拟题目作文, 写看图作文, 写想象作文, 这样就把学生的思想解放了, 给学生足够的胆量随便想, 随便写。尽管有时想象不合实际, 但从长远看来, 还是大有益处的, 因为任何一项发明大都是从想象开始的。

四.放低批改标准, 标榜写作亮点

小学生好胜心理强, 爱听别人说自己好、自己行。在作文批改中, 我坚持了“多留、少改、常鼓励”原则, 尽量多保留学生的原意, 少加改动, 发现写作亮点及时鼓励, 根据每个学生的写作水平, 大大方方地给一个质量偏高的批语, 首先让他们有一个愉快的心情, 回头再修改。有时抓住一个词语, 唤起全班思考。鼓励学生多听多观察生活中的事, 还要注意其它学科, 如《生活与科学》中的实验, 《活动》课中的趣事, 经常写一写, 你是能写好的。

每次评讲、批改后, 我都抽五六篇优秀作文, 贴到“作文专栏”中, 让同学们公平竞争, 都有上榜机会。此举所得有三: (一) 督促了学生书写; (二) 抓住了他们争强好胜的心理; (三) 达到了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

教学“阅读材料”的几点体会 篇2

〔中图分类号〕 G633.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7)07(A)—0049—01

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数学》中的“阅读材料”,题材广泛,融知识性、科学性和教育性于一体,既与教材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又丰富了教学内容。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认为“阅读材料”不属于考试内容,对“阅读材料”的认识和实践存在误区,在教学中往往忽略。其实,“阅读材料”作为教材的一部分,教师也应鼓励并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研究、探讨和交流,发挥它在教学中的作用。下面谈谈本人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阅读材料”的地位

1. “阅读材料”是围绕教材的教育宗旨,为了突出教学要点而编入教材中的。其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有些是对教材的扩充,有些是对难点的注释,有些是对数学史的介绍,有些是对数学思维方法的介绍,有些是数学在生产、生活各个领域的应用……可以说,每一篇“阅读材料”都是紧扣相关教材知識而设计的,是对课本教学内容的延伸和扩展,是教材内容的一部分。

2. “阅读材料”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现代课程理念的核心是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会学习、会思考、能创造的新型人才,教学活动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阅读材料”在这方面就发挥了作用,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不仅体现了个体差异和不同发展的要求,也对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独特的作用。

3. “阅读材料”是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的一个舞台。常规的教学模式是“复习——引入——讲授——巩固——作业”,是专为传授知识而设计的,它符合传授知识的客观规律,但形式封闭,缺乏创新性。而教师可以利用“阅读材料”这个平台尝试一些新的教学模式,如探究式教学模式、活动讨论式教学模式、专题讲座等。

二、“阅读材料”的功能

1. “阅读材料”有培养学生良好品质的德育功能。“阅读材料”中的数学史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良好素材,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其中的德育因素,采取恰当的方式进行渗透教育,努力做到教书育人。

如《三角函数与欧拉》一文不仅介绍了三角学的由来及研究范围,而且介绍了欧拉对三角函数所作的贡献——他的许多成果是在他右眼失明以至双目失明后产生的,这成为人类史上的一个奇迹。欧拉这种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丰硕的研究成果,不仅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份生动、鲜明的数学史材料,让学生了解了数学发展过程中的每项重大发现中都蕴含着数学家不懈追求与探索的精神。这种精神会给学生极大的启示和教育,对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都有很大的帮助。

2. “阅读材料”有巩固知识,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功能。指导学生学习与所学知识有联系的“阅读材料”,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完善其认知结构。

如《从集合的角度看排列、组合和概率》一文将集合与排列、组合、概率联系起来,使它们都可以看成是一个全集下的某个子集到数的集合的不同映射,从集合的角度揭示这些概念的本质及其内在的联系。

3. “阅读材料”有加强数学与相关学科间的联系、强化学生用数学的意识的功能。大纲要求培养学生“数学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提高数学探究能力、数学建模能力和数学交流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其实数学与物理、化学及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当某一个学科的问题一旦被数学化之后,就能借助数学方法得以解决。

如《自由落体运动中的数学模型》一文扼要地介绍了数学模型与数学建模的方法,并以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16世纪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过程为例,具体地说明了数学模型方法解决问题的步骤。《潮汐与港口水深》一文力图使数学与地理、物理等学科互相配合,并坚持联系实际这一基本原则,介绍了如何建立一个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利用它对实际问题的未知结论做出某些预测。

备战“双11”的几点体会 篇3

“双11”的来历。淘宝是一个创新性很好的企业, 创新就是率先模仿。他们受美国“黑色星期五”的影响, 认为中国淘宝也要搞一个类似的购物狂欢节。为什么选在“双11”?大家知道, 中国有两个购物高潮, 集中在下半年。一个是中秋和国庆, 第二个是元旦和圣诞, 再往后是春节。在这样的情况下, 11月份是最合适的。“双11”是2009年开始的, 当时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从2010年开始, 在社会上影响持续三年。

今年的“双11”所创造的奇迹。有几组数据。2011年, 淘宝的“双11”24小时之内销售了52亿。今年销售了191亿。第二组数据, 两分钟销售1亿。今年“双11”零点就开始打折。37分钟10亿, 70分钟20亿, 8个小时50亿, 13个小时100亿……这种增长是电商以外的传统商家没有办法理解的。第三组和沃尔玛的比较数据。今年全球沃尔玛购物节购物人次是2857万, 今年“双11”淘宝的点击购物人次是2.13亿。当天沃尔玛交易额是80亿, 淘宝190亿。

第四组数据, 网购占社会消费品总额的比例。“双11”以前, 网购占社会消费品4%, 2011年占4.3%, 但是今年的“双11”网购占整个社会消费品的30%。第五组数据, “双11”这一天, 天猫商城超过1亿销售额的商家有三家, 超过5000万销售额的商家有18家。虽然“双11”带着很多的问题, 但是“双11”是商业的奇迹。

今年“双11”的进步和不足。“双11”做了三年, 前几年确实存在很多问题, 今年这么大的订单量, 从网络的点击到商家出货到派送, 没有出现特别大的问题。为什么做的这么好?天猫今年的“双11”进行了很多的改变。第一是预售模式的推行, 比较好的进行了缓冲, 商家可以提前备货, 提前检货, 提前封货。前一天下的单, 第二天就收到货, 这就是商家和物流企业的变化。今年比较全面的推出了退货机制, 有效地解决了购销矛盾。

“双11”也有不足。前两年物流服务的矛盾很大, 信息流、资金流基本解决了, 物流矛盾确实很难解决。今年“双11”有7000万个包裹, 平时淘宝一天有700~1000万的包裹。如果继续搞“双11”, 宅急送的介入, 会带来淘宝服务的变化。

在“双11”当日, 宅急送的揽收率达到93%。我们过去是做项目客户的, 对项目、售后有一套成型的体系。淘宝卖家很高兴, 因为我们提供了过去不提供的服务, 比如仓储。而且所有的信息百分之百的对接, 为了更好的服务体验, 在“双11”期间宅急送又推出了员工“八个禁止”, 包括禁止货不能签收就放在家门口等。而且随着直营企业的介入, 加盟企业这几年也在不断提升自己的服务品质。我相信在今后的两年到三年, 通过电商购物的客户对物流的体验会越来越好。

“双11”给我们带来的变化和思考。“双11”的奇迹可以带来哪些变化?商业模式革命性的变化。很多传统的企业现在都在往电子商务方向发展。中国在去年成为世界第二快递大国, 超过了日本。日本一天1200万个包裹, 我们在前年最高峰就超过了1200万个。如果没有电子商务, 这根本没有可能达到。革命性的变化还带来了格局的发展, 包括仓储业、快递业、物流业, 思维观念都在改变, 我们要关注这个变化, 才能跟上形势。未来电子商务仍然会高速发展, 我觉得还有一个十年。

旁站监理的几点体会 篇4

摘要:本文结合工作体会、谈旁站监理的作用,存在问题以及作好旁站监理的意见。

关键词:旁站监理 建筑工程 隐蔽工程

0 引言

旁站监理是监理人员控制工程质量,保证项目目标实现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搞好旁站监理,规范旁站行为,不仅与我们所有的监理公司都有直接的关系,而且也是我们监理企业存在的价值体现。所有的监理企业都应当认真对待和研究这个问题。在2002年7月17日建设部市场管理司颁布了《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旁站监理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无疑为我们监理企业在对现场关键部位、关键工序实施全过程的监督活动明确了标准和范围,这对于保证工程质量将起到重要作用。本人想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谈一谈对旁站监理工作的体会。

1 旁站监理的作用和意义

旁站监理是指监理人员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监理中,对关键部位、关键工序的施工质量实施全过程现场跟班的监督活动。旁站监理作为一种传统的控制方法,在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监理中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就建筑工程而言,每个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都存在影响工程质量和使用功能的关键部位和关键工序,对这些关键部位和关键工序的质量控制,是直接关系到工程的整体质量能否达到设计要求和建设方期望的关键所在。特别是在当前建筑市场不规范、个别现场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操作工人素质低下的情况下,旁站监理更显的尤为重要。通过对建设工程质量形成过程中的重要部位和关键工序的跟踪检查和监控,能够及时制止和纠正不恰当的施工操作。同时,见证承包单位的施工过程而最终形成的旁站监理记录,如实地反映了工程的关键部位、关键工序真实的质量信息,是重要的质量可追溯文件。通过旁站不但能及时掌握施工中最真实的资料,而且根据取得的数据,决定下一步的对策,推动和调整后续的监理工作。

2 旁站监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旁站监理是建设监理工作中用以监督工程质量的一种重要手段,它与监理工作的其它监督手段结合使用,是质量控制工作中相当重要和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越来越受到建设单位和监理企业的高度重视。通过开展旁站监理工作,工程质量得到了有效控制,建设单位的满意度也在不断提高,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现场监理部没有针对所监工程实际情况编制《旁站监理方案》,或所编制的《旁站监理方案》流于形式,没有可操作性。②《旁站监理方案》没有在第一次工地会议上向施工单位进行交底,没有与施工单位进行沟通,造成施工单位不了解旁站监理的意图、安排和要求。当进行到关键部位或工序时,无法在施工之前24小时通知监理人员到现场进行旁站监督。③旁站监理人员进行旁站监督前,没有认真的了解、掌握所旁站关键部位或工序的质量要求及强制性标准要求,在旁站监理过程中表现出只旁站不作为或少有作为。④旁站监理记录不认真,内容空洞,流于形式,且错误百出,无可追溯性。⑤旁站监理中对发现有安全、质量隐患或违反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要求的行为,仅仅停留在整改建议或口头通知,对整改情况不跟踪封闭。

3 旁站工作的重点内容

3.1 工程施工中一切隐蔽工程的隐蔽过程(如钢筋、砌体、幕墙、防水、装饰、防雷接地等)。

3.2 关键工程部位或关键工序,是指施工中涉及开挖基础及主体结构的部位和安全使用功能的部位。如土方及土(石)方回填、桩基、基础、地连墙、基坑支护与开挖、地下混凝土结构、混凝土后浇带、防水混凝土浇筑、屋面及卫生间防水工程细部构造处理、钢结构制作焊接、连接、安装等:主体结构中的梁、板、柱、节点、钢筋加工及其隐蔽项目、主要部位的模板、混凝土浇筑、予应力张拉孔道灌浆等。以上都必须实行旁站跟踪监理。

3.3 对影响安全及使用功能的分部分项工程部位(包括各项试验及检测等)进行旁站平行检验。

3.4 其他部位和工序的施工过程监理人员进行必要的巡视或旁站监理工作。

4 旁站监理的关键部位

建设部建筑市场管理司颁布了《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旁站监理管理办法(试行)》,明确规定了监理机构在编写监理规划时要有旁站监理方案,在方案中根据工程监理的特点、难点等实际情况明确需要旁站监理的关键工序和部位。建设部建筑市场管理司颁布了《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旁站监理管理办法(试行)》规定下列关键部位与关键工序必须安排旁站监理,在基础工程方面包括:土方回填,混凝土灌注桩浇筑,地下连续墙、土钉墙、后浇带及其它结构混凝土、防水混凝土浇筑,卷材防水层细部构造处理,钢结构安装。在主体结构工程方面包括:梁柱节点钢筋隐蔽过程,混凝土浇筑,预应力张拉,装配式结构安装,钢结构安装,网架结构安装,索膜安装。对于这些关键工序和部位,要在监理合同中与业主进行约定,如果要增加旁站范围,就要求业主在经济上予以补偿。国家为什么要在《建设工程监理规范》和《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旁站监理管理办法(试行)》中一再要求对隐蔽过程、下道工序完成后难以检查的重点部位进行旁站监理,这些是从实际的工作中总结出来的。真实、准确地记录好旁站监理情况,对整个工程质量控制来说至关重要。如果监理人员不进行严格把关,关键工序、关键部位不进行旁站监理的话,势必造成工程质量的隐患,监理单位对工程的质量的控制将是一句空话。因此,旁站监理必须从法律上、制度上加以保证。

5 如何做好旁站监理

5.1 旁站监理人员的要求 首先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度的敬业精神,不具备这一基本要求,也就谈不上独立自主地开展旁站监理。工程建设任务重大且艰巨复杂,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很多,稍有疏忽就可能带来无法弥补的重大损失,因此要求监理人员必须兢兢业业,以高度的责任感及严格的标准,细致认真的工作。其次要熟练掌握本专业的业务知识、有关法律法规、合同条款,并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旁站监理不仅要求监理人员能按要求进行质量控制,而且能处理一般突发性事件,并确认是否必须通报总监理工程师处理。另外,由于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很多,检测手段只能够解决一部分问题。因此,实践经验在这里就显得尤为重要。最后要求监理人员具有良好的协调能力。旁站过程中接触的大多是一线操作工人,所有的指令最终通过他们来实现,一旦发生抵触情绪就很难办。因此监理人员的协调能力就显得很重要。

5.2 旁站监理的工作内容及要求

旁站监理实施阶段的关键在于现场旁站,作为旁站监理人员应该认真履行如下职责。①首先检查施工单位现场施工单位质检人员到岗情况,特殊工种人员持证上岗以及施工机械、建筑材料的准备情况。②检查施工单位的施工方案、施工工艺及上道工序质量报验是否已经监理审批。③检查进场材料、构配件、设备及商品砼的质量检验报告等,监督施工单位现场进行的检验或委托具有相应资格的第三方进行复验。④做好现场全过程监督检查。监督施工单位执行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技术方案情况,监督施工单位执行有关施工验收规范及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及安全文明施工情况。在监督中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处理意见,督促施工单位立即整改,消除隐患,并记录整改情况和结果。旁站监理人员应在现场做好旁站监理记录,并请施工单位现场质检员在旁站记录上签字认可,否则监理工程师不得在相关文件上签字,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最后作为原始资料的旁站记录,必须如实、准确、详细,具有可追溯性,工程竣工后,作为监理行使有关签字权的重要依据存档备查。

6 结束语

“惯性”教学的几点体会 篇5

【关键词】惯性;教学;体会

一个物理概念的形成,既要明确建立概念的必要性,又要排除生活“经验”所造成的误解,在此基础上抓住正确理解概念的要点,才能学好概念,运用好概念。惯性是运动和力的关系知识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又与实践知识紧密相联。明确惯性概念,理解惯性现象,既是学习运动和力的关系乃至整个力学的基础,又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惯性是一个抽象的科学概念,在教学中还应重视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惯性虽然众所周知,但学生往往不能正确理解,因此不能正确解释一些惯性现象,学生把概念背得滚瓜烂熟,一接触到实际问题,就犯经验性错误。为使学生正确理解惯性概念,在教学中必须讲清下面几点。

1“惯性”的意义一切物体具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这种性质叫惯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不是指某一个物体,也不是我们研究的物体的个别性质,而是任何物体都具有的。不论是宏大的天体,地球上的物体,还是微观粒子都具有惯性;不论物体在地球上,还是在月球上都同样具有惯性;不论物体处于什么状态它都具有惯性,即物体是处于固态它具有惯性,处于液态或气态它同样具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一个固有属性,任何物体,在任何状态下的任何时间里都有惯性,如宇航员敢离开飞船在宇宙中和飞船并驾齐驱;飞行的子弹如不受重力和空气阻力,它将保持匀事直线运动下去,这一点应深刻理解。教师应抓住概念中的关键字。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的性质”,反复讲授,引导学生讨论,理解概念本身含义。教师应在下列方面讲清其内涵:惯性既是物体的固有性质,就不能说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时有惯性,而运动状态改变或所受合外力不为零时就没有惯性;也不能说:“我们现在研究的对象具有惯性”,而“其它未研究的物体就没有惯性了”。因而,看来惯性不是被研究物体的性质,这一性质是一切物体具有的,也就是说它与物体的个别特征无关。再结合“行驶中的汽车或火车,由于惯性不能立即停止,即使紧急刹车,也要向前运动一段距离才能停下来”这一实例,指出“对运动物体即使加上很大的阻力,要使它停下来仍需一段时间”,正是运动物体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表现;再以汽车出发时即使加在大油门使牵引力很大,也不可能立即开得很快为例阐明“对静止物体即使加上很大的推动力,要使它达到某一速度仍需一段时间”也正是静止的物体要“保持”静止状态的性质表现;物体有“动则恒动,静则恒静”的一种性质,也就是说,动者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静者要保持静止状态的性质。然后根据这两方面的表现,对照概念,使学生明确惯性是物体具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一种“惰性”,即使物体受到外力作用,运动状态改变了,但它的“惰性”还是存在,因此惯性不会消灭,是物体本身具有的固有属性。

2“惯性”与“惯性定律”惯性与惯性定律,初学者容易混淆不清,往往把惯性说成惯性定律,二者混为一谈。惯性是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一种性质,只与物体本身的质量有关,没有其他条件限制。而惯性定律指的是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它有不受外力作用条件的限制;学生在学习时会得出“物体只有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才有惯性,而受到外力作用时就没有惯性了”的错误结论。为了纠正这种错误,除了使学生能准确地叙述惯性和惯性定律的内容,还应该使学生知道它们的区别:惯性是一切物体固有的属性,是不依外界(作用力、能量等)条件而改变,它始终伴随物体而存在,惯性定律则是研究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如何运动的问题,是一条运动定律,它指出了“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原因,而惯性是“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两者完全不同。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合外力不为零)时,物体不可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但物体的惯性仍然存在,物体力图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惯性)仍顽强地表现出来。

教与学的几点体会 篇6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解题技能,学习方法

我致力于小学数学教与学的研究已经十年了。期间我不断学习蔡林森校长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法, 深入探讨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理论,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如今我教的学生, 学习热情高, 学习能力强, 考试成绩好。我也被校长称为常胜将军。究其原因, 应该是有效地处理好了教与学的关系, 有效地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现公布几篇教学日记与大家商榷。

一、写写画画, 提高解题技能

写写画画是指学生在解题过程中, 勤于动手, 善于把已知条件和问题, 写或画在纸上, 分散难点, 突现题眼, 使抽象的问题变得形象直观, 是提高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学习的过程既是动脑思考又是动手实践的过程。尤其是步骤较多或比较抽象的题, 学生一眼往往看不透, 这时候要引导学生在演草本上写写画画, 例如写写等量关系式, 画画线段图等。解题的时候写写画画, 把每一步的思路“记录”下来, 就可以使原来看不见、摸不着、想不透的数学问题变得清楚明白, 谜底逐渐浮出水面。

一道数学题的解答, 使我感觉到了画线段图解题的优越性。如:“妈妈的年龄是小明的三倍, 小明比妈妈小二十四岁, 妈妈和小明今年各几岁?”这样的差倍问题对四年级学生来说还很陌生。我鼓励说:这题你们能做, 画个短线段表示小明的年龄, 画个长线段表示妈妈的年龄, 一画你就明白了。学生埋头写画一会, 真的把这道题做出来了。这是我第一次尝到了在解题过程中写写画画的甜头。写写画画不仅有助于难题的解答, 还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 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能力的提高, 优势很明显。五年级上册期末的一道测试题令我记忆犹新:“一堆钢管, 上层有5根, 下层10根, 这堆钢管共有几根?”这是课本上的一道习题, 因为书上有图, 平时大家都会做。可是试题只有文字没有图, 许多同学因为不知道这堆钢管有几层 (梯形的高) 而束手无策。而善于写写画画的学生, 用画圆圈的方法, 从上层的5根画到下层的10根, 把这堆钢管“画了”出来, 使问题迎刃而解。

用写写画画解决最大公因数, 最小公倍数的应用题, 对于理解题意, 区分二者的不同, 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把全班同学分为8人一组或6人一组, 都正好分完, 全班应有几人?”用长线段和小线段分别表示班级总人数和小组人数, 就不难看出, 总人数是小组人数的倍数。写写画画可以使学生在解题最关键的时候“慢”下来, 在最重要的地方多想想, 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提高解题能力。

二、温故知新, 掌握学习方法

温故知新, 是教育工作者一贯奉行的教育思想。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知识的连续性很强, 引导学生把新旧知识结合起来, 用“老知识”学习新知识, 是一种不错的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喜欢把新旧知识连成串, “后次复习前次的概念”, 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运用老知识学习新知识有助于后进生的进步。数学知识的这种逻辑性, 使得学习好的学生越来越好, 也能使学习差的学生“亡羊补牢”。如果我们抓住了数学知识的这种纵向联系, 就为后进生的转化提供了机会。我们不仅希望好学生锦上添花, 更希望学困生不断进步。经常温故知新, 就可使这种愿望变成现实。

三、以问促学, 提高教学效率

赛课时, 我所做《稍复杂的方程》一课获得好评。评课时大家都说这节课重难点突出, 学生注意力集中, 节奏明快, 教学效果好。听到大家的赞扬, 我更坚定了以问促学教学模式的信心。

把一道题, 尤其是难题, 从头讲到尾, 面面俱到、细致入微, 只怕学生听不懂, 是老师的无奈之举。但这样做有很多的弊端:一是不能保证全体学生都能集中精力听讲。小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 老师全副精力讲题时, 他在下面开小差就不易被发现;二是不便于掌握学情。当老师问“对不对”“听懂了吗?”的时候, 听到的是“对, 听懂了……”的回答, 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三是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老师讲的时间长了, 学生的兴趣就没了;四是耽误课堂时间。老师讲得多, 学生“做”的时间就少, 课堂容量就小。

以问促学, 就是老师精心设计问题促使学生积极思考, 紧张学习。学生认真读题后, 老师根据题意, 从条件开始, 分层次提出问题, 让学生回答。在等待学生回答的时候, 老师不仅可以观察学生的表现, 还可通过眼神和学生进行交流。我常从三方面设计问题:一问“题中的条件”, 这一问最简单, 主要检查学生看清题了没有, 杜绝学生开小差, 还可以帮助学困生树立“我也会”“能学会”的信心;二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这是解题的关键, 也是重难点, 可以根据不同的问题分步进行提问。在弄清题意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说出题中的数量关系, 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当学生弄明白数量关系后, 问题的答案也就显而易见了。接着用激励性的语言问:“你能列出算式吗?”让学生自己写出答案。老师根据学生答案中出现的问题, 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和方法。在整个过程中老师说得少, 观察学生、了解学生得多, 督促学生思考得多。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 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稍复杂的方程》112页例题:“足球表面是由正五边形的白皮和正六边形的黑皮组成, 其中黑皮有20块, 比白皮的2倍少4块, 白皮有几块?”

这道题的重点是列方程解决问题, 而列方程的关键是弄清黑皮与白皮的数量关系。我是这样设计问题的:

一问:“题中黑皮有多少块?”这一问, 问的就是题中的条件, 目的是检查学生是否认真读题, 可提问注意力容易分散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语文教学的几点体会 篇7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 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呢?结合我校许多语文老师的教学实践提出以下几种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做法:

1、走进教材, 让学生直接体验作品的人文精神。

语文课程含有丰富的情感和人文内涵。对人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 对学生心灵的震撼是极其深远的。所以要把学生带进教材, 让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 直接体验作品的人文性、工具性。教师在教学中, 一定要用欣赏的目光看待每篇课文。教师应重视用文学性的语言把学生带进教材, 让学生在听、说、读中体会语言文字的美。如:在教二年级语文《丹柯》一文时, 可以抓丹柯领着族人冲出森林这几个段落, 着力渗透“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这一富有人文内涵的思想内容。课上引导学生夸夸班上喜欢帮助别人的同学, 并倡导学生进行学习雷锋等实践活动。这样也就使学生懂得了其中道理, 学生的人文精神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同时在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的表情朗读, 展现课文描写的形象, 抓住课文中有一定内涵的词句进行体会, 落实语言文字的综合训练。

2、走出教材, 让学生扩展阅读, 多实践, 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从课内来说, 每一节语文课留出5至10分钟给学生扩展阅读和本次课文相关的材料, 让学生有新的感受和新的体验, 语文素养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一定的提升。从课外来说, 必须加强课外阅读和实践。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 有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 有得天独厚的语文环境。如:班委选举;课前一分钟演讲;评论班级生活;开主题队会;读书、看报、听广播;参加文艺、体育、科技竞赛……都会使学生在“语文化”的生活中, 体验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这都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好方法。

当前的语文教学, 不管是老牌的“教师讲, 学生听”, 还是翻新的“教师问, 学生答”, 或是改革的“教师拨, 学生转”, 其总体还是以教师为中心, “喧宾夺主”的情况还是显而。其实, 语文教学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受体验, 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悟探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 只有能够去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 才是真正的教育。”我校提出的“三字六步”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学生的“自悟”便是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径。在“读”的基础上, “悟”出精髓。因“文”悟“道”, 因“道”学“文”。当然, 学生的自悟探究, 绝不能采取放羊式的自我领悟, 必须在老师的引导、师生的讨论下进行。自悟探究中要有思维培养, 自悟探究中要有语言训练, 自悟探究中要有创新的火花。我们许多老师在以前的老教材的语文教学中, 曾经尝探讨过讨论法, 而现在的“三字六步法”把教师看作是学习主体更注重小组互动和探究, 也就是:1、读——读喜爱的语段, 想一想不懂的问题;2、小组讨论, 说——说探究的内容;3、师生合作, 问———问不懂的问题;4、练习反馈, 帮——帮助解决疑难;5、更正错误, 归纳总结;6、同类迁移, 拓展延伸。例如:我在教《炮兽》一课时, 就是主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读一读、说一说、问一问、帮一帮、练一练的过程, 以多元的对话为模式, 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 同学之间的合作探究, 这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形式, 使整个课堂弥漫着一股亲切、活泼的气氛。课堂上或争先发言、或点评、或小组讨论。教师在课堂上架设起一座文本与学生对话的桥梁, 使学生真正地学会了学习。

班级管理的几点体会 篇8

一、信任

所谓自尊心是指要求得到他人尊重的一种内心体验。随着神经系统发展的逐渐成熟,心理发展的逐渐成人化和知识经验的增加,学生自我评价能力也逐步趋于成熟。这时,他们更加强烈地希望他人和集体能正确地了解和评价自己,他们渴望得到尊重和信任。教师和集体若给予他们恰当的评价,高度的信任,必将重新唤起差生内心的自尊。上届六年级有一个叫王东的同学。经常搞恶作剧,出坏点子,不好好学习,小拿小摸成习惯,老师批评时还狡辩,在同学中影响很坏。家长拿他没办法,同学不愿接近他,他也感到十分孤独。针对该生的特点,我把他找到办公室,心平气和地分析他自身的优点和有利因素,并肯定了他很聪明,有心计,只要把心计用在正道上,一定会成为班里的一名好学生。他听后很受感动,深深地点了点头。接着,我把班级的钥匙交给了他,记得他当时是用诧异的目光望着我,而我却笑脸相待。他默默接过钥匙。从此,他坚持早来晚走为班级开门、浇花、擦窗台。终于用自己辛勤的汗水换来了同学们对他的信任。

二、情感

心理学家指出:我们希望获得别人赞扬,同时也害怕别人的指责。成年人尚且如此,何况处在不成熟的青少年学生呢?教育本身是外力,这种外力要起作用就要启动学生的心灵,促其获得效果。尤其是跨世纪的今天,教师必须具备这种责任之爱。爱是一把金钥匙,能打开学生成才的大门。教师不仅要爱那些聪明伶俐,学习好的学生,更要爱那些因种种原因失去爱而心理上有着各种创伤的学生。因为教师的爱不是一般的母爱,它包含着充满感情的严格要求,从而使学生感到老师是无私地帮助他,是为了他好。

我班有名的“淘气包儿”王青山,课间活动不慎摔了一跤,当时手不敢动弹。我得知消息后,立即下楼,找来出租车把他送到市人民医院。经医生检查是手腕骨折,医生对其包扎,我替该生付了医药费,之后又亲自送他回家。到他家之后得知他的父亲常年卧床不起,他的母亲在小吃部打工,用洗碗刷盘子挣来的400元钱来维持生活。第二天,我买了一只鸡、一些水果等还带上全班同学和部分家长捐献的562元钱,再次探望他,使全家人都留下了激动的泪水。几天过去了,王青山同学返回校园,开始了新的学习。后来在我校小学生《记一件难忘的事》命题作文比赛中,他在作文结尾中写到:我噙着泪花的双眼呆呆地望着慈祥的老师,真想一下子扑到她的怀里叫一声“妈妈”。老师,你似妈妈,又胜过妈妈。这件事,使我第一次把老师——妈妈——园丁几个可爱的字眼儿连在一起,将永远留在我美好的记忆中。

的确如此,每逢节假日,学生都三五成群地来我家坐坐,有时还帮我干一些家务。是什么力量驱使他们这样做呢?我的理解是教师的爱换来了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是教师的爱架起了师生感情交流的桥梁,是爱把我们师生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三、尊重

人都有自尊心,先进的学生有,后进的学生也有,但表現的方式各有不同,先进的听表扬多,挨批评少,自尊心往往较强,如果处理不得当,则会转化为虚荣心;而后进的则往往是自尊心被自卑感所压抑,给人的印象是没有自尊心,平时不求上进,经常出现与老师对立,与集体隔离等现象,这不过是他们复杂心理状态的反映,因为表扬的事往往轮不到他们,而批评却成了他们的家常便饭,他们感到自己在别人眼里永远是落后分子,因而自卑。但是他们又打心眼里不愿意听到别人说他们不行。于是,我就抓住他们的这种心理特点铺设尊重之路。

例如,一次数学单元自测后,我发现李岩同学有作弊行为。于是我就利用早自习时间找她了解这张数学卷满分的由来。她承认是照同桌抄的。了解情况后,我没有因此大发雷霆,而是让她想一想为什么这样做,想通之后再来找老师,给了她一个思想斗争的机会。过了半天,也就是下午的活动课,她主动来找我。我把她带到空无一人的教室,与她进行了交流。她主动承认每次考试都有抄袭成分,之所以抄,是因为确实不会,而又怕分数低难堪。于是我就因势利导,和蔼地说:“李岩同学,你主动向老师承认错误,老师非常高兴,你知道分数低而难堪,就足以说明你很有自尊心。但抄袭来的高分不是给自尊心抹黑了吗?老师诚恳地希望你,在认识错误的同时,虚心改正错误,下苦功夫学习,我想你的学习成绩一定会提高的!”她向我深深地鞠了一躬,满怀希望地走出了教室。第二天向我交了一份工整的检讨书。从此以后,她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发奋苦读,学习成绩不断提高。

对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我一般不在公共场合进行,对有些应该当众批评的事,也力求回避直接点名,给犯错误的同学留有改过的余地。对后进生的看法,我始终坚持以发展的眼光,不把话说得过死。当然,尊重并不等于纵容,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尊重信任。因为尊重与信任会在承受了精神创伤,丧失自信心的差生的心灵深处萌发出希望之光。为此,在工作中,我时常有意识地捕捉差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加以正确引导,唤起差生的自尊、自爱和自信。

四、 “体检” “治疗”

对后进生要给他们创造进步的条件,严格地要求他们,给他们一种压力,任何后进生都有闪光点,关键在于是否发现,是否抓住。所谓闪光点,不能要求过高,一点进步,一件好事,一次克制不良习惯的表现,一次较好的作业等都是“星星之火”,班主任及时给予肯定,有分析地加以引导,这样的闪光点,就会逐步扩大,引起质的变化。原来我班的李甜同学作文总不及格,一次不满400字作文里,有几个使用得稍微像样的词语,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还给他打了70分,这位同学热情很高。以后,老师从表扬词,到表扬句子,段落,最后肯定他的整篇作文。同时我鼓励他多看多练,渐渐地写作水平提高了许多。我将他写得比较成功的文章贴在教室的学习园地上,让同学们评论。他看到自己的进步更加努力。后来在校、区、省级的作文竞赛中获奖,他作文进步,带动了其他学科,也带动了全班同学。

谈阅读教学的几点体会 篇9

我认为, 阅读教学是灵活机动的师生互动活动, 除了紧紧依据语文课本之外, 也要在生活、社会等方面学习, 注重语文的人文性, 尽可能多地利用文学和文化资源, 完善学生个性, 健全学生人格。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 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下面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我的阅读教学体会。

一、开学初, 建立常规, 规范行为

行为养成习惯, 习惯形成自然。因此, 在新学期开始之际, 我就首先制订常规, 规范学生的阅读行为。如规定学生阅读一篇文章至少要读三遍:浏览、略读、精读。要求学生利用课余和节假日时间加强课外阅读, 每学期至少读五本书, 可读教师指定的读书篇目, 也可以学生自由选择有益的书阅读, 写出心得体会。然后严格要求学生坚持不懈地实践, 重复练习, 使正确的阅读行为得到强化,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教学中, 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使其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堂教学中, 创设情境, 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以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如我在教授《月亮上的足迹》时, 先布置学生课外阅读了杨利伟等人的先进事迹以及发射神舟五号、六号的资料, 课上又播放了当时盛况的视频, 情境的创设, 为学生学好本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与此同时, 我又根据语文课的特点, 抓好“整体———部分———整体”三个环节。

如我在教学鲁迅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 就先从文章的结构入手:让学生根据过渡段把文章分成“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 这样安排, 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作者对“百草园”生活的热爱和眷恋, 对“三味书屋”枯燥呆板的生活的厌恶之情。

三、综合学习, 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加大阅读教学的深度和宽度

现在, 学生们见多识广, 平庸呆板的教学必然提不起他们的兴趣。我认为, 加大宽度和深度是语文阅读课走出“老师难教, 学生厌学”境遇的最好办法。

如我在教《白兔和月亮》时, 除了让学生掌握了必备的语文知识之外, 我又设计了一节综合性学习课:让他们课外广泛搜集资料: (1) 名人、伟人正确面对财富、名利的事例; (2) 古往今来不能正确面对名利的人和事; (3) 你自己曾经遇到的这类事以及当时你的处理办法; (4) 现在学习了课文, 掌握了寓意, 在遇到类似的问题你会怎么做等。一石激起千层浪, 同学们兴趣盎然, 积极投身到这次活动中来。在搜集中、在交流中、在辩论中, 对于财富和名利的问题同学们有了正确的认识, 更难能可贵的是, 他们学会了更好地处理这类问题的方法, 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快速作文实验的几点体会 篇10

快速作文是把写作技巧和思维训练结合起来,使作文写得又快又好的一种方法。所以,训练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技巧是进行快速作文训练的根本。而对于小学生来说,要掌握这些基本的写作技巧,教师必须将快速作文教学法中的创新思维与《大纲》中强调的作文教学的阶段性特点结合起来,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各种灵活的、切实可行的方法进行循序渐进的训练,要重基础,重指导。正如杨初春老师所说:快速作文不是最终表演,而是一个教学训练过程。这种训练过程务必致力于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能力。因此,小学快速作文教学必须重视学生的基础训练。以下是我们在快速作文实验中的几点体会:

一、重视阅读教学,得法于课内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这是达尔文说过的至理名言。快速作文更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的写作方法,以此来快速构段、谋篇,写作方法哪里来?语文教材中的课例乃为文之典范,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些好文章,借助这些课例向学生教授写作方法与技巧。这就需要教师充分重视阅读教学,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训练学生切实弄懂作者是如何表达的,然后通过各种形式的小练笔巩固学到的表达方法,以备在快速作文时能信手拈来,迅速构段谋篇。如在学习《卢沟桥的狮子》一文时,为了训练学生掌握第二自然段的构段方式及写作技巧,在进行了充分的阅读训练之后,我围绕这一点安排了三个仿写小练笔:一是以“我的妈妈非常勤劳”为开端练习写人;二是以“我们的课外活动丰富多彩”为开端正写一场面;三是以“这里的景色真迷人”为开端写一处景物。经过这样的反复长时间训练,使学生掌握方法,形成技能。再如,学习《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后,我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图片、录像片以《深圳的今天》为题,进行扩写练习,以训练学生作文的条理性及想象能力。诸如此类,根据不同课题的内容的特点进行各种写作基本方法与技巧训练,这些与阅读教学紧密联系的写作基础训练,达到了读写的完美的结合,收效较快,易于学生理解、掌握,是快速作文训练基础的基础。

二、重视课外辅导,功夫有课外

吕叔湘先生在《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问题》中说:“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们的经验,异口同声地说得益于看课外书。”可见,从课外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手段。快速作文训练核心是写作思维训练,而思维的广泛性、独立性、灵活性、敏捷性、批判性和创造性等良好的思维品质,正是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所以快速作文同样功夫在课外。

1、大量阅读,勤于练笔

我们常说:知识在于积累。的确,为达到“厚积薄发”的目的,学生确实应该大量阅读,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开拓视野,陶冶情操,更是积累语言、丰富知识的有效方法。教师要鼓励并指导学生写好读书笔记,首先要教给学生写读书笔记的方法,如摘抄型、提纲型、感想型、评价型、创笔型、想象型等,还要教给学生如何选择读物。再者要保证学生一周一下午的阅读时间。一年来,学生运用多种读书笔记的方法,写了大量的读书笔记,对学生的习作起到了很好的借鉴作用。

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教学要鼓励学生多练笔,不仅要求要一定的练习次数,还要求每次练笔有一定的质量。”在快速作文训练过程中,不仅要紧密联系教材,依据不同课例特点做好小练笔,课外练笔更显重要。每次练笔都以相应作文训练要求为总目标,根据学生情况,提出明确而适度的练笔目标,并根据每次作文题目,设计小练笔题目,减缓作文训练的坡度.每周写一小练笔,提倡将生活与练笔相结合,在练笔总目标内,自由选择练笔内容、形式。同时加强交流反馈与指导修改,不断提高小练笔的质量。而每周坚持至少写两篇日记,由于日记内容与形式随意性较强,给学生提供了自由发展的空间,天长日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提炼中心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特别是表达真情实感和题材的广泛性方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日记的质量提高,是学生语文素质提高的集中表现。

2、写作材料,源于生活

写作目的在于表情达意,故而生活积累更重于阅读积累。而我们的学生往往这样发问:“写什么?没什么可写的!”若从阅读积累材料中筛选一下,回想一下,这样不能写出真情实感吗?真的没什么可写了吗?不!我们常教育学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要仔细观察,到底如何做个有心人,如何观察呢?教师要指导!

(1)指导学生观察有组织的各种活动或校内发生的事情,这方面老师与学生有共同体验,心中比较有数,可面向全体进行大面积指导,如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班级发生的人和事,学校新貌等等。

上一篇:优秀员工评选结果通知下一篇:监理合同延期情况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