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音乐教育游戏化

2024-06-14

幼儿园音乐教育游戏化(共10篇)

幼儿园音乐教育游戏化 篇1

成都市龙泉驿区实验小学附属幼儿园 周杨

摘要:幼儿的思维具体形象,而数学知识是一种抽象的逻辑知识,对幼儿来说很有挑战性。因此,我们要充分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创设与幼儿生活接近的教学情境,让幼儿在生活体验中感知具体事物的数量关系;提供与幼儿年龄特点相适宜,蕴含教育目标又具有层次性的操作材料,让幼儿在与材料的充分互动中积累数学经验;选择恰当的游戏,让幼儿在快乐感受数学重要和乐趣;引导幼儿在区角中自主地发展数学逻辑思维。关键词:数学 游戏化 情境 感知 材料 探究 游戏 建构 区角 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强调,幼儿园数学教育要让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乐趣;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让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供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因此,在日常的数学教育活动中,我不断反思总结,让孩子游戏化的积累数学经验才是专业幼儿教师应走之路。因此,只有把教育意图和要求融进材料之中,才能使之更好地为教育目标服务,发挥最大的功能。例如,我设计了“送水”的材料——一栋高十层,每层十间房子的大楼。让幼儿自由结伴,充分调动已有经验,通过协商运用交集的概念思考小动物应该将水送到哪间房子,运用第几层第几间的序数知识找到房间的主人,幼儿运用以客体为中心辨别左右和远近的经验比较怎样送水更近。幼儿在这个活动中,充分调动各种感官与材料互动。材料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起点,有机的将相关的数学目标渗透融合在材料之中,让幼儿经历了一个重现经验的思维过程,同时,幼儿结伴讨论,体验了协商合作进行探究的乐趣。

2、凸显层次性的材料适宜不同发展水平的孩子

幼儿数概念的形成要经过一个逐步抽象和内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动作表征阶段——形象表征阶段——符号表征阶段。在设计材料是,要考虑每一阶段幼儿的表征特点,既材料的呈现应遵循实物——图片——符号的顺序。年龄越小的孩子思维越具体形象,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经验少,缺乏合作分享意识。为他们提供的材料应形象具体,游戏性强,适合独立操作。我为小班孩子设计了“喂食”的操作游戏,请小朋友把正方形的“食物”喂给正方形娃娃吃,把圆形“食物”喂给圆形娃娃吃,从中习得相关经验。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思维逐渐向抽象过渡,理解力、自控力、合作意识都有所增强,为他们提供的操作材料应减少形象性,增加合作和竞赛性。如走迷宫的材料中,两个孩子通过掷塞子决定先后,在决定是前进还是后退的地方设置的是加减运算,谁算出的结果大,谁就前进。幼儿在这种有合作有竞争的游戏中,操作探究的兴趣大大提高。操作材料的难易程度既要考虑到儿童的年龄特点,又要考虑到相同年龄儿童的不同发展水平。既不能让幼儿轻而易举的得到答案,又不能使幼儿觉得太难而失去操作兴趣。在材料提供上,教师应注意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操作需求。由于同一年龄段的孩子发展水平也不相同,所以,教师要从不同的幼儿发展水平以及“最近发展区”出发,为他们设置难易程度不同的操作材料,允许他们个性化、差异化的发展。

在排序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难易程度不同的材料。能力弱的幼儿提供只有一个变量的材料;能力一般的幼儿提供两个变量的材料,并配有变量特征的标记,让他们按照标记排序;能力强的幼儿提供两个变量的材料。如能力弱的孩子按照花朵的大小排序;能力一般的孩子按大小和黄蓝颜色排序,并用小黄点和小蓝点,大黄点和大蓝点来做变量标记,再按照标记排序;能力强的孩子直接按大小和颜色给花朵排序。幼儿完成了一种材料的排序后,还可以更换不同层次的材料满足不同的需要。

(三)选择恰当的游戏——快乐中建构 游戏是幼儿百玩不厌的活动,它为幼儿提供了一个愉快、轻松的环境。幼儿在游戏中,主动性强,动作、思维都处于最佳的活动状态。将数学教育渗透其中,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具体的游戏活动结合起来,幼儿在毫无心理压力的状态下进行操作探究,能极大地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例如:我在组织幼儿进行“复习5以内的数量,认识数字5”的教学活动,我以“动物联欢会”引出课题,通过让幼儿目测不同排列的动物,提高他们按群计数的能力。游戏中的动物都是他们熟悉并喜爱的维尼熊、唐老鸭、米老鼠等等,这些动物生动有趣,符合中班孩子年龄特点,让他们在愉快的情绪中学习,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幼儿园音乐教育游戏化 篇2

关键词:音乐教育,游戏化,游戏性,灵活性,自由性

幼儿音乐教育游戏化, 就是用游戏化、活动化的方法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游戏化不仅体现音乐游戏这样特殊的成分, 而且体现在它的一切活动形式、方法都比较自由、灵活、丰富多彩, 具有游戏和类似游戏的特征, 使幼儿体验到和“玩”一样的感觉, 自觉自愿地、不知不觉地、快乐地、不知疲倦地投身于活动之中, 那么如何让幼儿在唱唱、跳跳、玩玩、敲敲打打的过程中去感知音乐呢?

一、内容的游戏性

活动内容多样:每个音乐活动都有各种音乐素质和能力训练的小游戏;活动内容设计情节化、趣味化;发声练习也要做到活动化, 使每节教育活动唱歌之前用各种小游戏活动做简短的模式发声练习, 训练幼儿用自然好听的声音唱歌组织形式的灵活性、自由性。

幼儿在这种多样感受的活动过程中, 不知不觉地感受了音乐, 幼儿一直高兴地在用心听、看, 并情不自禁地跟着学唱, 自觉地投入到活动之中, 在这种热闹愉快的环境中, 产生了爱小动物的情感, 这就是音乐所富有的情感性和形象性的艺术特征。将音乐学习与幼儿的活动融为一体, 使幼儿能自觉地去听、去唱、去动, 不仅提高了学习的效果, 使学习过程轻松愉快, 而且具有培养高层次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的长时效应。

(一) 教学方法的游戏性、探索性、创造性

1.在音乐游戏《袋鼠》中, 幼儿在玩中学会了音乐游戏, 这种边玩边学的教育方法, 幼儿玩得很高兴, 对游戏规则记得特别牢。因为:在玩中学, 在这种玩中学的过程中利用“顿悟说”的一种认识理论:猎人打枪, 狼倒下后, 幼儿很自然地会放心地乱动, 狼马上又去捉小袋鼠。幼儿在玩中吃了苦头, 经过探索顿时有所领悟, 对情境的知觉结构豁然改组, 领悟到:“猎人开枪, 狼倒下后我们不能动, 因为还不知道狼死了没有, 一定要等猎人检查后说大灰狼被打死了以后才能动。”所以对这个游戏规则记得特别牢。

2.灵活、正确地使用示范法:示范法对教师来说是示范, 对幼儿来说就是模仿。幼儿有好模仿的天性和本能, 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提供正确、熟练、富有表情, 能正确体现作品音乐形象的示范, 供幼儿模仿, 在音乐教学中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方法, 但绝不可能只让幼儿单纯机械地模仿, 排除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因为每一个幼儿都具有与众不同的天资, 都有创造的需求, 更不能排除幼儿主体对元素的能动发现以及不同于他人的独特的组合能力。

在音乐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出示示范时用发现探索法, 启发幼儿认真观察积极动脑, 用分析比较的方法, 主动发现示范的要领, 变被动模仿为积极主动的发现学习。

尽量注意发挥幼儿表演的示范作用。模仿是幼儿的本能, 是幼儿学习的重要方法, 但绝不能把幼儿当作被动的接受者, 而要把幼儿当作主动参加知识获得过程的人。人的认识过程正是通过主动地把进入感官的事物进行选择、转换、储存和应用, 才能得以发展, 所以示范只能是幼儿感受作品的手段, 幼儿的模仿一定要在反复多种形式感受的基础上模仿, 这时的模仿才能是按范例的规律在新的情境中创造性表现出来, 幼儿模仿练习时应是加强感受的过程, 而不应是一遍遍机械的重复。

3.活动方法的探索性和创造性, 正确处理好模仿学习、发现探索学习、创造性学习的和谐与统一。探索性:就是在音乐活动的过程中, 教师不是直接把知识讲授给幼儿, 而是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及幼儿的认知特色及音乐感知的规律, 引导幼儿在音乐教育活动的过程中, 通过直接操作、观察、讨论、创造等途径, 去发现探索知识的教学方法, 它是教师的引导、点拨与幼儿的探索、发现的有机的统一。教师的引导、点拨是为了幼儿的探索、发现, 教师的作用是为幼儿指出探索的方向, 让幼儿在音乐活动中去倾听、观察、操作、尝试、体验。要做到问题在前, 答案在后;尝试在前, 解释在后;探索在前, 结论在后;启发在前, 指导在后;引导幼儿自己动脑、动手去寻找答案, 教幼儿自己学会, 改变以往教育中教师教幼儿被动学, 成人替代幼儿思考, 不利于发挥幼儿创造力的弊端。

幼儿园音乐教育游戏化探讨 篇3

关键词:幼儿园;音乐教育;游戏化

幼儿园的音乐教育在幼儿一日活动中占有比较重要的位置,而在国家的相关政策中规定了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基础性质,在当前阶段的幼儿园音乐教育中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枯燥等,这也就突出了游戏化音乐教育的实践效果,这种方式对于幼儿理解和学习音乐知识更加有利,在今后的发展中应该继续探索。

一、幼儿园歌唱教学游戏化实践探讨

1.将歌词进行动作游戏化的诠释

在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中,歌唱教学可以促进幼儿进行自身情感与思想的表达,在学习中享受音乐的美好,在教学中对歌唱的姿势、呼吸方式以及力度、技巧等进行初步了解。在幼儿园的歌唱教学游戏化开展中应该通过看图说话、讲故事或者身体动作等方式进行,促进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发展。使用身体动作对歌词进行的直接诠释属于一种比较简单的游戏化方式,与歌唱表演的形式比较接近,在幼儿园的音樂教学中比较常见,使用身体动作的游戏化进行歌词的教学是在幼儿开始唱歌之前开始的,身体进行的动作表达需要将歌词的内容以及其中的音乐元素进行统一表达,这方面与歌唱表演存在一定的差异。比如,在幼儿歌曲《谁饿了》的歌唱教学中,就可以根据歌词的分布将动作的演示分为两端,一段分为10个小节,在第一段的1、2节中,教师可以让幼儿根据歌曲的节拍学小狗走路,在后面的3、4节就按照“肚子饿得咕咕叫”的歌词做出用手捂肚子的动作,这种按照歌词进行的直接表达会有利于幼儿理解与模仿学习,而且在这种游戏化中幼儿会更加具有学习的

兴趣。

2.情境设置与角色扮演的游戏化教学

创设良好的心理情境能有效发挥人在环境中的主体性,并通过外界刺激提高主体对环境的感受力。在幼儿园唱歌教学中,同样可以创设音乐的心理情境。在歌词的延长过程中幼儿可以体会到其中包含的情感变化,从而提升对音乐的感受能力与欣赏品鉴能力,在情境设置中不需要加入太多的语言引导,突出歌词的意境即可,培养幼儿联想与想象的自发性。比如,在《小蜘蛛织大网》这首音乐作品的学习中,通过简单的动作来进行歌词中动词的记忆:织、摇、荡,在完整的演唱中,创设蜘蛛织网以及捕蚊虫的情境,让幼儿可以自觉进行歌曲的练习,去感受情境设置的游戏化方式。另外,角色扮演也是比较有效的歌词教唱游戏化形式,比如,在《三个和尚》的教学中,让幼儿分别扮演其中的三个角色,把手握拳放在肩上做出挑水的动作,根据歌词的演唱来模仿其中各个和尚的特点,让其可以边玩边学,降低了音乐教育的枯燥性。

二、幼儿园韵律教学游戏化的分析

用游戏化的方式来开展幼儿园韵律教学,它往往是通过民间传统游戏、日常生活游戏的玩性带入韵律活动中,使韵律活动充满了音乐游戏的色彩。在音乐教学中可以运用角色情节的实现来开展游戏化教学,这种方法与角色扮演相类似,但主要强调的是对韵律的掌握,比如,在歌曲《理发店》中将其分为16个小节进行教学,前4个小节中,前2个小节双手交叉摇头两下,后2小节用手做出剪刀剪头发的动作,在第5小节到第8小节中,两只手一前一后做出剪刀的动作,然后前后摇晃两下,表示理发师在剪头发,在第9到12小节的时候,就可以使两手摊开,做点头的动作,表示已经剪好了,在最后的4个小节中,需要做四次动作,首先是拿起刷子的动作,然后上下小幅度刷四下,表示理发完成清理碎发。以此类推让幼儿在每一小节都有一个动作,就会逐渐增强其对歌曲韵律的掌握。另外,还可以利用传统的游戏来加强音乐教学的游戏性,比如在学习跟捉迷藏相关的歌曲的时候,就可以在课堂上真实进行捉迷藏的游戏,按照歌词的内容进行动作,加强对歌曲的记忆。

三、幼儿园音乐欣赏教学游戏化

幼儿的欣赏特点就是身体动作表演特点,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是通过身体动作表演来完成的,是指音乐中幼儿合拍地有句感、段感地进行身体动作表演。在教学中可以从比较容易的动作学起,寻找适合的速度以及节奏进行学习,使用角色扮演与身体动作游戏化相结合的方式即可,比如在歌曲《拔萝卜》的教学中,让一些幼儿扮演拔萝卜的人,一些则扮演土地中的萝卜,在音乐开始之后,不同的角色按照顺序进行自己的动作,在游戏中要帮助幼儿逐渐学习歌曲的结构,了解歌曲的韵律性以及动态性。另外,还可以采取日常生活游戏与身体动作游戏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也就是利用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玩耍的各种活动与由教师带领的规则化游戏存在差异,幼儿可以独立完成,但是通过教师的带领就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比如,在欣赏小提琴协奏曲《化蝶》的时候,就可以让幼儿根据乐句的旋律进行自我情绪的表达,使用自己的方式自由呈现,教师对有创意的想法进行鼓励,然后带领全班学生进行集体感受,让幼儿扮演蝴蝶,以碎步的形式去找其他的蝴蝶朋友,找到之后与朋友做一个动作来完成一个乐句,再下一个乐句进行以上动作的重复,这一过程中提醒幼儿细心地倾听音乐,可以让小朋友进行动作的改编,可以使其准确地对乐句进行分辨。

幼儿园进行的音乐教育游戏化教学主要的特点就是音乐性,其中心是音乐,在游戏中只有加入音乐因素才能达到教学目标,利用游戏化的方式可以让幼儿更加轻松地掌握音乐旋律、音色变化等方面的知识,音乐教育中的游戏应该保持生动与灵活等特色,这样可以引起幼儿的兴趣,而且形式也需要富于变化,使得幼儿的兴趣可以持续下去,达到音乐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程英.对幼儿园音乐教育游戏化问题的检视与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

[2]刘迎芳,董娟.幼儿游戏化音乐教育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3.

幼儿教育课程游戏化初探 篇4

摘 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规定: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一命题确定了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地位,对幼儿园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我们开展《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组织策略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的重要依据。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探索将教学游戏化、教育综合化的幼儿教育实践模式,把游戏融汇于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充分体现寓教育于游戏之中。要为幼儿提供平等表现的机会,使幼儿的能力、个性得到和谐发展,让幼儿在教学活动、日常生活中,积极探索、主动活动、思维活跃。因此,在幼儿园适时、合理地开展游戏活动是培养幼儿各种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学前教育 游戏 研究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4-0226-01

在学前教育改革进程中,课程游戏化是近期涌现出的一项显著成果,其在提高幼儿学习兴趣及促进学前教育深入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广大教师要重视这一研究,积极深入、主动参与,做好课程游戏化教学改革。学前教育课程游戏化研究的积极意义

学前教育的对象是幼儿,而课程游戏化研究则是针对幼儿身心特点而开展的一项专题研究,具有以下三方面的积极意义。一是适应了学前阶段幼儿的身心特点。幼儿最显著的特点是形象思维占主导,对趣味性较强的事物感兴趣,课程教学如果枯燥乏味,就无法调动他们的兴趣。开展课程游戏化研究,顺应了学前阶段幼儿的身心特点,具有更强的针对性。二是有利于打造更具趣味性的课程。课程趣味性高低直接关系到幼儿学习参与度和实际效果。以游戏化作为主要模式,孩子们会学得更加有兴趣,他们会以积极的举动回应教师的启发引导,在趣味性活动中有效达成教学目标。三是可以打造学前教育的特色品牌。学前教育应当向着特色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在教改方面要有所体现、有所表现。开展课程游戏化研究拓展,能提高幼儿园的办学影响力,并以此为抓手,走出一条特色化发展之路。学前教育课程游戏化的要点分析

在课程游戏化研究推进过程中,教师要在推动研究深入开展和质效提升方面,发挥其重要作用,教师重点要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2.1要确定本园课程游戏化实践的计划方案

虽然幼儿园针对这一研究有具体的工作方案,但最关键的落实环节还在于广大教师。教师既是课程的执行者,又是课程研究的实践者,因此要确定适合本年级、本学科的课程游戏化方案。教师要深入分析幼儿的年龄特点、情感兴趣,针对教学内容中的可结合之处开展分析研究,使课程游戏化活动能具体落实到课程,落实到教学内容,落实到教学对象,制订更具针对性的实践活动方案,这是深入推进课程游戏化研究的重要基础。2.2要落实课程游戏化研究中的教师角色定位

教师角色定位在整个游戏化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要成为研究的倡导者、引领者、推进者。首先,要积极响应和重视这一研究,要摆脱陈旧的教学观念,以课程改革要求为抓手,广泛搜集资料、研究他人的成果,寻找游戏化改革研究中的有效突破点。其次,教师要身体力行,在教学方案编写、教学活动设计中主动融入这一研究,使课程游戏化研究贯穿于学前教育全过程。另外,还要相互协作、共同探讨,使自身能够在研究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2.3要将教研活动与游戏化研究紧密结合

教学研究是推动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幼儿园要将教研活动和课程游戏化研究紧密结合起来。一方面要将课程游戏化研究作为教研教改的重要课题,列入学期、教研计划,制订详细的教研活动安排。另一方面,要针对研究课程游戏化过程中所遇到的难点、障碍因素,探究如何有效突破。经过这样的融合,为课程游戏化研究增添强劲动力。

2.4 要体现课程游戏化与培养目标相结合

教师要重视幼儿的全面发展,在教授知识、培养优秀习惯与良好技能的过程中,融入游戏化教学内容,使孩子学得更加轻松快乐,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以游戏化的趣味形式促进培养目标的实现。如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可以设置一些情境化游戏,要求幼儿扮演顾客和售货员、扮演医生和患者等。以这样的活动提高幼儿的参与兴趣,对他们进行口语交际、文明礼貌方面的教育,既提高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又强化了文明礼貌教育。游戏化模式的改革使教学充满了活力,受到了幼儿的广泛欢迎。再比如,为了培养幼儿动作协调能力,教师可以在室外体育活动中设置一些协调性小游戏,如拍球、队列等,可以训练幼儿的动作协调性。以游戏方式代替单调的教学或训练,可以让幼儿以更加浓厚的兴趣参与到课程学习之中,有助于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

2.5要定期交流总结游戏化研究的成果

开展课程游戏化研究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有一个逐步深入推进的进程。因此,教师在具体实践中的经验总结非常重要。教师要善于回顾,将自己在研究中的经验体会总结出来。幼儿园要定期组织教师在教研活动中交流心得,通过相互观摩、开设示范课等形式进行总结交流,使教师在研究中获得的成果得到推广。这是进一步放大课程游戏化研究运用成效的有效路径。学前教育课程游戏化实施的注意点

教师在学前教育课程游戏化研究中,要注意提高科学性、实效性。一是要注意博采众长。既要从教学网站、教学资料中搜集相关的研究成果,也要注重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将大家总结的经验作为自身工作的参考,从中汲取有用之处进行拓展。二是要注意因地制宜。不同学科、年级段的幼儿在课程游戏化研究中具有鲜明的特色,教师要结合学科特点、幼儿年龄特点及现有设施条件,科学组织各种游戏化活动,做好安全、卫生等方面的保障。三是要注意家校联动。一些益智游戏、行为习惯游戏,对孩子的成长具有重要帮助。幼儿园要和家长取得联系,向他们通报这些游戏的内容和方式,与他们交流,请他们配合开展,在家庭中实施游戏的延续,更好地促进幼儿成长。

综上所述,学前教育课程游戏化研究非常必要,也很重要。教师要深入参与、主动作为,在教学改革推进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

参考文献:

幼儿音乐活动游戏化心得体会 篇5

音乐是一门知识性、技术性很强的艺术 , 它是通过声音直接、 生动、形象地表现某种事物、情感和思想 , 但它的表现形式和表现内容之间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那么怎样在“难”的音乐和幼稚的孩 子之间架一座桥梁呢 ?

怎样将音乐和孩子沟通起来呢? 幼儿音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从历史的角 度演绎我国幼儿音乐教育教学的发展演变 , 国家颁布的相关政策法规的对教学行为中强调了游戏作为幼儿基本活动 , 全面发展教育的 重要手段 , 音乐教育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当前幼儿园音乐教育教学现状中存在问题一些问题:教育观念重技能、功利;教 育目标刻板、结果;教育内容无趣、超龄;教学形式单一。从而提出游戏化的方式进行音乐教育的实践意义。

从西方理论中音乐与游 戏的紧密关系作为游戏化的音乐教学理论基础 , 通过对幼儿园音乐 游戏的特点、分类和运用进行理论分析 , 阐明游戏化的音乐教学更有助于幼儿掌握音乐知识 , 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强调音乐教学要 能激发幼儿的音乐学习兴趣与冲动 , 游戏化是最好的方式;在音乐游戏运用中注意选择适宜、创造良好环境、找准接入时机 , 对实践 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建议。

幼儿园课程教育游戏化的几点思考 篇6

摘 要:爱玩是小孩的天性,游戏是幼儿最喜爱。幼儿园课程教育游戏化是以在幼儿园课程中自然融入幼儿游戏活动。本文分析了课程游戏化对幼儿发展的促进作用及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存在的问题,提出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几点思考。

关键词:幼儿 课程 游戏 教学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8-0223-01

爱玩是小孩的天性,游戏是幼儿最喜爱。幼儿园课程教育游戏化是以在幼儿园课程中自然融入幼儿游戏活动。《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注重综合性、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随着江苏省“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全面实施,许多幼儿园重新认识了生活、游戏与课程三者之间的关系。积极推进幼儿园课程教育游戏化的进程,结合幼儿年龄、生活和学习的特点,将游戏融汇于幼儿园课程教育中,取得了可喜的成效。然而有些教师片面理解课程教育游戏化,把课程游戏化等同于具有游戏形式的教学,设计的一些教学活动徒具游戏形式,其表现价值大于发展价值。其实课程游戏化并不意味游戏仅仅只是一种教学手段,而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教育游戏化应促进幼儿发展

教师在实施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过程中,要尊重幼儿的游戏意愿与心理特点,深入挖掘幼儿园课程中的游戏元素,想方设法为幼儿创设一个适宜的游戏环境,让学前教育的课程变得愈来愈充满着童趣,让幼儿在与游戏材料的互动中,成为游戏的主人,成为学习的主人。幼儿课程游戏的教育价值是体现于幼儿在游戏中习得能力和知识。

教师要善于在教学活动中,寻找游戏的因素。幼儿的数学、语言、音乐、美术等许多活动中,无不都隐藏着许许多多游的游戏因素。例如,中班美术活动《漂亮的生日礼物》是涂色块。活动伊始,教师用一种神秘的口吻对大家说“今天,老师收到小朋友送的一件礼物,但是还不知道是什么礼物,小朋友们愿意帮老师忙吗?”只要大家按照图案上的数字标记,在相应的区域里涂好色彩,就可以看出是什么礼物了。这样,将的美术课程内容融于幼儿游戏之中,使幼儿乐此不疲。

幼儿音乐活动除了使用象形图标让大家学唱歌,理解有趣的歌词外,还应该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处理好重难点出现的时机,让幼儿在自然状态下的体验、感受。游戏形式要多样化。当大班音乐活动认完所有图标时,可采用图标隐藏法,检测幼儿的记忆力。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游戏活动中获得最充分的发展。?n程游戏化应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

幼儿的发展取决于教师的发展。教师的教育理念必然会影响教师的施教行为。课程游戏化的全面实施,虽说其目标是促进幼儿的发展。但“教学相长”――老祖宗早就告诉我们这个道理――教师的发展程度决定了幼儿的发展高度。我们要通过课程游戏化来提升教师的课程实践水平,提升教师的课程建设水平。进而提高幼儿园整体的教育质量,提高幼儿的发展水平。教师在幼儿课程游戏化中如何实施科学合理的指导,是需要解决的首要的问题――教师的指导过头了,教师变成“导演”,“过犹不及”,幼儿就会丧失游戏活动的自主性与创造性。教师的指导不到位,教师变成“观众”,幼儿就会无所适从,造成无效游戏。因此教师要科学合理地指导幼儿进行游戏,就需要教师进一步加强学习,更新教育理念,将现代教育思想融入到当前的课程游戏化教学实践之中。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自己班幼儿年龄、认知特点及时更新游戏区的活动材料。给予幼儿多种感官刺激,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新的体验,习得新的知识。这时,教师的专业发展是课程游戏化有效实施的前提与保障。课程教育游戏化的核心要素是教师。幼儿教师的教育理念、专业水准和施教能力直接影响幼儿园课程教育的品质。因此我们课程游戏化的重点应该放在促进教师专业能力提升,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至少要从三个层面对课程游戏化进行解读:一是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要让游戏精神贯穿幼儿的一日生活。而不仅仅是个别环节。二是要保证幼儿的自由游戏。不能被所谓“正常教学”及教师直接指导活动所取代。三是集体教学活动尽可能采用游戏方式。让教师在游戏设计、引导中成长。教师应该和幼儿同游戏,和幼儿同创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才能让幼儿沐浴在自由、自主、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课程游戏化应促进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课程资源是课程实施的基础、是幼儿获得知识重要源泉。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是推进幼儿课程教育游戏化的有效途径。由于幼儿园基础层面的课程资源管理缺位,我们对课程资源的利用率和共享率均处于一个原生的低级的状态。我们应该给予课程资源开发建设足够的重视。将园本课程资源的开发提上幼儿园整体发展的重要的议事日程。

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上,要注意“以幼儿发展为本”,一切以幼儿发展为出发点。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计划。幼儿园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特长精心设计游戏活动,让幼儿自主选择感兴趣的游戏。去特色教室参加不同内容的游戏。满足幼儿不同的兴趣需求,使幼儿不同个体获得差异性发展。除了自身资源的利用外,幼儿园还可将小朋友的家长纳入幼儿教育游戏化之中。家长的义工助教活动,要有效利用各方资源,注意全面发展与特别发展平衡;兼顾全体发展与个体发展的均衡。教师可以将幼儿平时生活游戏中的兴趣与已有经验结合起来,整理生成新的课程。有时一节课仅设计一种游戏活动,难以吸引幼儿。这时教师应该设计富有层次性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先完成简单的任务,再着手复杂的任务,逐步增加游戏难度,保持幼儿的游戏兴趣。还可以更新不同的游戏材料以保持幼儿对活动兴趣。

总之,幼儿园课程教育游戏化的建设要注意处理好游戏与课程、游戏与生活、游戏与学习之间的关系,一切以幼儿的发展为着眼点,注重课程游戏方案的丰富性、发展性,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的同时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幼儿园音乐活动游戏化的实践研究 篇7

(一) 内容选择“适宜”

首先, 教材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根据幼儿的接受能力选择教材。教材最好具有一定难度, 经过幼儿的努力能够达标。除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发展水平外, 教师还必须考虑到音乐教材本身的趣味性、情境性、游戏性。如《三只猴子》是一首幽默、有趣的歌曲, 歌曲的内容是一个情景故事。又如中班歌曲《小青蛙》, 角色是幼儿熟悉的小动物, 歌曲的旋律明朗、轻快活泼, 特别是副歌部分, 青蛙的叫声节奏明快、朗朗上口, 适合幼儿边唱边表演, 增加了游戏性与趣味性。

(二) 玩法设计“有趣”

教师应根据学生好动好游戏的心理特点, 努力把游戏快乐的因素添加到音乐教学设计之中, 自然渗透在整个音乐教育情境之中, 从而让学生快乐而不知疲倦地投身于音乐学习之中。歌曲《小青蛙》的设计提倡在玩的过程中学唱新歌。我们以游戏“小青蛙捉害虫”为主线, 扮演“荷叶”的幼儿通过控制歌声的大小, 让“小青蛙”能听辨歌声的暗示找到“害虫”。游戏玩法设计新颖有趣, 歌唱成为参与游戏的需要并贯穿整个游戏过程, 而幼儿也在一遍又一遍快乐地游戏中, 自然而然地学会歌曲。

(三) 规则拟定“合理”

教师拟定的规则直接影响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影响游戏的趣味性, 因此, 教师要注意所拟定的规则的合理性。

1. 规则要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规则的制定既要考虑游戏任务的需要, 也要考虑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水平。如果规则过难, 超过了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 就会出现屡屡违规。教师再三说明和提醒幼儿遵守规则, 导致幼儿对游戏丧失兴趣, 反之, 可以使幼儿产生一定的游戏性体验。

2. 规则要明确、严谨。如果规则的制定模棱两可, 幼儿容易引起争执。

3. 尽量不使用制约幼儿行为的纪律性规则。规则过于强硬, 会破坏活动的游戏气氛, 削弱幼儿对活动所可能产生的游戏性体验。

4. 规则太繁琐, 影响游戏成效, 一般规则以2-3条为宜。

5. 尝试与幼儿协商制定规则。

在规则执行的过程中, 幼儿通过反复验证、修改, 重新制定的循环过程中, 逐步完善规则, 并最大限度地支持自己拟定的规则, 更好的完成游戏。

例如, 中班音乐游戏《小青蛙》, 教师和幼儿共同讨论制定游戏规则:其一用歌声的大小引导青蛙找到“害虫”, 歌声越来越小表示青蛙离害虫越来越近, 歌声越来越大表示青蛙离害虫越来越远;其二游戏前“青蛙”要闭上眼睛;其三其他朋友不能用语言或是动作提醒“青蛙”“害虫”的躲藏位置。从学生的角度说, 他们喜欢适合自己的游戏, 游戏规则的制定应注重可行性、适宜性。

二、精心组织, 有效实施, 实现快乐成长

(一) 角色转变“融入”

游戏中教师从“主导者”变成游戏的参与者、协作者, 和幼儿成为平等的玩伴关系, 缩短距离, 教师的要求更容易为幼儿所接受, 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1. 游戏参与者。

在“小兔乖乖”的音乐活动中, 老师戴上兔妈妈的头饰, 幼儿很自然地明确了自己扮演的角色是兔宝宝, 教师以兔妈妈的口吻组织活动, 营造活动氛围。

2. 游戏协作者。

在音乐活动“三只猴子”中, 幼儿扮演猴子在床上跳, 教师为幼儿现场演唱, 让幼儿合着歌声按节奏跳, 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实际游戏情况调整演唱速度, 为游戏提供有效支持。通过角色转变, 融入到幼儿的游戏中, 营造轻松愉快、自由平等的氛围, 让幼儿在宽松的环境中学习、游戏。

(二) 教师指导“适度”

游戏过程太难, 幼儿就会失去参与活动的自信心和兴趣;反之, 一学就会也会感到无趣。所以, 一定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近期发展特点设计、调整游戏。创设“高结构低控制”的教学环境, 在选择内容、设置情境、预设组织环节等过程中, 可以从教育者的角度有更多的预成性考虑, 尽可能地丰富师幼、幼幼互动的形式, 提供给幼儿更多自主、自由的表现空间, 引发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的热情。

(三) 教学方法“灵活”

1. 玩中学。

在玩中学, 使幼儿自始至终保持着极高的兴趣。游戏中, 没有生硬的指令与教导, 只有快乐的游戏, 还有符合自己能力与意愿的挑战, 以及同伴间自由灵活的交往与互动。

2. 模仿中学。

幼儿有好模仿的天性和本能, 因此提供正确的、熟练、富有表情、能正确体现作品音乐形象的示范, 供幼儿模仿, 是很重要的教学方法, 但不能只让幼儿单纯模仿, 排除想象力和创造性。因为每一个幼儿都与众不同, 都有不同的创造需求, 以及独特的创新能力。

3. 创造中学。

音乐活动本身就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及创造力, 因此, 教师要有意识地提供进行创造性活动的机会, 给幼儿一个无拘无束的创作空间, 如在音乐活动《小瓢虫》中教师引导幼儿在一次次感受音乐的基础上, 在一次次用肢体语言表现的基础上, 引导幼儿想象“小瓢虫还会停在哪里?”幼儿想象创编的欲望大大加强, 充分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四) 学习品质“提升”

幼儿音乐游戏化教学是音乐教学的新的尝试, 它将音乐活动内容溶于游戏的形式中, 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音乐、理解音乐, 是一种以人为本的音乐教育方式, 尊重幼儿, 它推崇主幼学习音乐, 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自主性。注重创造力的培养和想象力的开发, 使幼儿学会与他人合作及分享等, 提升学习品质。

音乐活动游戏化其快乐来源于幼儿在游戏化音乐活动中各种合理需要的满足, 追求的是“游戏音乐, 快乐成长”的主旨。如何发挥音乐活动游戏化的最大价值, 值得每一位幼教工作者认真对待, 我们课题组将继续努力编制更多更好的音乐游戏, 让幼儿在快乐地音乐游戏中实现自我成长。

摘要:音乐是幼儿把握世界的重要手段。长期的幼儿音乐教育实践表明;游戏是幼儿特殊形式的一种审美活动。幼儿热衷于追求游戏过程中的快乐, 适宜、有效的游戏化音乐活动追求的是幼儿、音乐与游戏的有机融合, 倡导的是幼儿主体体验的游戏方式。在自然的生活情境与快乐地游戏情境中, 让幼儿体验到和“玩”一样的感觉, 在唱唱、跳跳、玩玩、敲敲打打的过程中去感知音乐。

游戏化的幼儿教育 篇8

关键词:教育游戏化;自由;开放

当前"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教育模式正在成为我国的幼儿教育主流,让幼儿教育回归自然,顺应孩子的天性,已成为我国幼儿教育的共识。幼儿教育游戏化,是指把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要求融于各种游戏中。幼儿游戏和幼儿学习同样是一种认识世界的探索活动。而游戏是幼儿以自己的方式主动探索,从而在游戏中自由、愉快、积极、主动地发展,形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考模式。

著名的教育学家、心理学家福禄贝尔提出:“游戏是儿童发展的最高阶段,一个能够痛快地、有着自动的决心、坚持的游戏、直到身体疲劳为止的儿童,必然会成为一个完全的人,有决心的人,能够为了增进自己和别人的幸福而自我牺牲的人。”同样皮亚杰也强调到:“游戏是儿童思维的表现,游戏为儿童提供了学习新事物、形成扩大知识技能、思行结合的方式的机会。”

幼儿从不适应幼儿园生活到适应幼儿园生活,最后到喜欢上幼儿园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幼儿园丰富多彩的游戏生活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对幼儿产生的效果是功不可没的,它促进了幼儿社会性发展。幼儿是有智慧的,他们的智慧常常在摆弄、操作材料的过程中不经意的显现出来,皮亚杰也曾经指出“孩子的智慧源于操作”。教师应走进幼儿、细心观察幼儿,从幼儿的行为及语言中发现幼儿的智慧,并从中获得启示,不断促进活动的生成与深入,实现师幼的共同成长。

由此,引发了我们对幼儿园游戏的进一步认识与思考。

一、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形式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在幼儿游戏中发挥特殊作用,让幼儿在游戏中真正获得发展,成为游戏的主人。

游戏中,教师应运用适宜的介入指导方法,发挥幼儿的主体性。教师的介入方式可以分为直接介入和间接介入。无论是直接介入和间接介入,都要以不干扰幼儿游戏为前提,以不破坏幼儿游戏的兴趣和游戏的发展为原则,以让幼儿获得游戏体验以及促进幼儿游戏水平的提升和全面发展为目的,在一种自然的状态下进行。教师的介入方式也可分为情感性鼓励和技艺性帮助。情感性鼓励,即在介入时侧重采用鼓励、欣赏、融入、暗示、启发、建议和引导等方法。技艺性帮助主要包括示范、参与、帮助、指导和练习等。在幼儿游戏过程中教师还要合理地对幼儿施加一定的影响或干预,即指导,以保证游戏发展价值和教育作用的切实实现。

二、游戏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

幼儿的成长离不开游戏,游戏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在游戏过程中可以丰富幼儿的经验,促使知觉过程概括化,促使幼儿头脑中所保留的印象和经历活跃起来。

(一)、游戏能激发幼儿语言交往的积极性。

游戏对于幼儿来说,是他们最早、最基本的交往活动,游戏过程本身就是幼儿交往的过程。幼儿在游戏中常常需要将视觉信息、听觉信息以及主观感受、愿望或要求转换成语言,或者根据别人的意图作出言语的反应。在游戏中,幼儿与成人、幼儿与幼儿之间双向互动过程中的交往语言学习随处可见。可以说,交往语言是在主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构建的。

(二)、游戏能够增强幼儿的自信、满足幼儿心理需要

美国心理学家马尔兹认为,绝大多数的自我信念都是根据过去的经验——成功与失败、荣耀与屈辱,特别是童年时的经验而不自觉地形成的。游戏是由幼儿自发、自由、自选的没有任何功利目的的,能满足幼儿需要的活动。

(三)、游戏有利于幼儿自主性、探索性、独立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自我成长是探索性学习能力的成长,是独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成长,也是自主性、创造性的成长。游戏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自然地融为一体的,它为幼儿提供了自由探索大胆想象的机会,幼儿在实现游戏意图的过程中会不断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他们需要面对不同的问题,进行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体会其中乐趣,并使游戏得以继续下去。

(四)、游戏有利于幼儿创造力的发展

心理学家把幼儿的创造力描述为“回忆过去的经验,并对这些经验进行选择、重新组合、以加工成新的模式、新的思路或新的产品”的能力。幼儿不仅从外界吸取知识经验,而且还想把自己头脑中的丰富想象表达出来,游戏能够满足幼儿的这种需要。

(五)、游戏有利于幼儿认知事物、体验情感、累积生活经验。

总之,在幼儿学习生活中开展游戏活动,对幼儿成长有明显的作用。它不仅能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为幼儿创造适宜于他们身心发展特点与需要的幼儿园生活;使幼儿能拥有快乐的童年生活水平。另一方面,它能寓教于乐,适合幼儿身心发展,引导和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为幼儿终身的学习与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

三、如何组织幼儿游戏

本学年,我们执教的班级为大班级。在日常游戏活动中,我们发现大班幼儿想象力相对于中、小班幼儿要较好,游戏必须具有情节性和情境性,同时还需具有灵活性和机动性。这就要求我们老师首先要全身心的投入再加上夸张的表情、语言、动作,充分适宜的游戏材料,完整的游戏情节,引发幼儿不自觉的进入游戏情境中去。其次作为老师应该具有敏锐的观察力,灵活机动的应变能力来应付突发的意想不到的事情。

通过游戏幼儿能感知与操作物质世界,积累大量经验,发展创造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并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游戏,幼儿能区分社会角色,学会从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他人,发现并认识自我,使自己的社会性得到良好的发展;通过游戏,幼儿能克服消极情绪,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使自己的情感得到良好的发展;通过游戏,幼儿能对已习得的协调动作进行练习和运用,掌握新的技能,促进身体的生长发育。

那么在游戏活动中的教师应该怎么做呢?结合我们日常的教学经验,将其归纳为以下三点。

(一)、教师应对幼儿园游戏进行科学的设计。教师对游戏进行设计是将游戏纳入有目的的教育过程的关键,是幼儿园游戏取得良好预期教育目的的前提和保证。

(二)、在游戏过程中注意主体性的发挥。游戏过程中教师主体性的发挥,是指在幼儿游戏进行、实施过程中教师应以真实的游戏者和敏锐的观察者的身份参与到幼儿的游戏中去,让幼儿在一种更加平等的氛围中得到更好的教育。

(三)、教师应注重游戏评价中主体性的发挥。游戏评价是影响幼儿游戏继续开展的重要元素,也是教师指导游戏的延伸。因此,要使幼儿在游戏水平上达到较高层次,教师在游戏评价中主体性的发挥同样不可或缺。

四、教师在游戏中适宜使用指导语言

在幼儿自主性游戏指导策略的研究中,我们发现,教师的语言指导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根据教师对幼儿提出的问题的目的和方式的不同,我们把游戏中的指导语言归为以下几类:疑问式语言、建议式语言、鼓励式语言、澄清式语言、邀请式语言、角色式语言、指令性语言。

幼儿园音乐教育游戏化 篇9

通过游戏的多样性和趣味性促使幼儿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玩耍的同时就能完成教育任务。将幼儿园的课程实施过程转化为具有游戏特征的过程,可以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幼儿在游戏的形式下学习,学习成绩很快就会提升,并且还能将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

幼儿普遍对游戏充满好奇心和兴趣,教师应该将游戏融合到课程中,充分发挥寓教于乐的活动优势,将游戏与课程相互结合,为孩子提供一个可以发展的平台,在游戏化过程中培养幼儿的全面发展,让幼儿主动学习和交流,还能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将游戏的精神和理念渗透到幼儿园课程的实践中。

一、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教育价值

“人是游戏者,人类文明是在游戏中建立起来的,并将游戏作为一种目标融入到教学中。”游戏过程就是亲身体验的过程,游戏是幼儿体验世界的重要方法,幼儿在日常的玩乐中感知世界。游戏主要具有选择性、趣味性、生成性、创造性、合作性的特点,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就是突出游戏体验性,让幼儿园课程更加生动具体,利用游戏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幼儿在体验过程中展示自我,发挥幼儿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体验与他人协商、合作、冲突,在玩乐过程中促进幼儿个性与能力的和谐发展。随着幼儿园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建构式教育理念获得广泛认同并逐渐融入幼儿教育课程中,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融入到游戏中,游戏已成为重要的教学手段。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模式相比,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能更好地?l挥幼儿园课程整体教育的功能。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孩子们到操场上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教师可以让孩子们选出一名学生当老鹰,然后教师在游戏开始之前就可以向学生介绍游戏规则。孩子们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在旁边为孩子互动,老师说“我们这里有 1 只老鹰,却有很多只小鸡。”然后,每当老鹰抓到 1 只小鸡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说保护好自己的孩子,又有一只小鸡被抓走了。这样,教师在游戏的过程中不断地向孩子们传达和强调数字在游戏中的意义,不仅可以让孩子们对数字更加深刻的记忆,还可以将抽象的数字变得更具体化。让孩子们在游戏的过程中加深对数字的印象,游戏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幼儿的身体,还可以有效加深幼儿对知识的记忆,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取知识。

二、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实践

(一)将游戏作为基本精神融入幼儿园课程中

游戏形式决定幼儿的学习态度,游戏是精神态度的外部表现形式,游戏更能深化幼儿的感知,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并不是指将所有幼儿园课程通过玩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而是注重游戏精神,在教学中时刻注意以幼儿为主体,将教学目标与活动过程有机结合,调动幼儿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全面提升幼儿综合素质。游戏活动是一种灵活的教学组织形式,在理念和目的上也各有侧重。课程游戏化主要强调游戏精神在教育活动中的渗透,保证幼儿有充分的游戏时间,这就要求改革教学管理和评价机制,优化对游戏活动的评价。要打破以往的传统管理制度,采取因人而异、因活动而异、因教育目标而异的课程和教学活动评价制度,要注重过程导向才能给课程游戏化提供充分的施展空间,让幼儿在游戏的形式下自主学习,以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幼儿才不会因为枯燥的学习方法而被动学习,只有运用游戏形式,幼儿园的教育才能为儿童提供快乐的童年生活。

(二)塑造生动活泼的幼儿园课程氛围

游戏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具有趣味性,因此,教师在教育活动设计上需要充分挖掘游戏因素,塑造生动活泼的幼儿园课程氛围,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让幼儿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教育活动设计上挖掘游戏因素包括第一,在教育活动中挖掘游戏因素。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挖掘游戏因素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引入完整的游戏,让教学过程游戏化,引入完整游戏又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将完整游戏等同于完整的教学过程,例如让幼儿们玩花样跳绳、接乒乓球的游戏,充分锻炼幼儿手脚协调能力,另一种是把游戏当作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

例如在教幼儿认识猫这种动物时,在开头通过猜关于猫的谜语、听与猫相关的歌曲导入该课程。在组织教育活动上挖掘游戏因素。首先,教师可以在组织教育活动时运用游戏性语言,比如在教幼儿画某样东西时,可先通过童谣、绕口令等讲述需要制作的东西的特征,进而引出“这种东西有什么特征”“怎么画出它的特征”等,通过游戏性的语言塑造真实的游戏环境,从而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塑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第三,可开设幼儿活动区,教师通过组织幼儿动手制作各类物件再进行游戏,通过将“玩”与“做”有机融合的游戏方式组织教育活动,不仅能发挥幼儿想象能力,还能培养动手能力,提升幼儿综合素质。

(三)重视创造性游戏的作用

创造性游戏对幼儿身心发展有重要作用,创造性游戏是指幼儿通过游戏表现或模仿自己所看到和听到的东西,在模仿过程中让幼儿深入理解所模仿的东西的特性,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其特征是游戏目的表现不明显,因此在教师幼儿园课程中常常忽视创造性游戏的作用。创造性游戏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通过虚拟作品生成创造性游戏,例如学习完丑小鸭之后可以让幼儿扮演小鸭子或者分组表演作品中的某一段场景,让大家来评判扮演得如何。另一种是将社会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创造性游戏的载体,通过带领幼儿参观超市、图书馆、医院、博物馆等地,引导幼儿总结在参观过程中听到、看到的东西,教师可设计相关情景游戏让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例如再现超市购买东西的情境,准备相关道具让幼儿分组表演顾客和收银员的角色,在情境中适当加入一些问题,比如拿完东西要不要物归原位、收银或者寻找某样东西时的礼貌用语等,通过模仿游戏来加深幼儿对社会的初步认知,有助于促进幼儿在协调性、合作、表达能力、观察能力等多方面获得锻炼和成长。

三、结束语

幼儿园音乐教育游戏化 篇10

年龄班:六班

周宁娜

南京市第一幼儿园

活动目标:

1.根据故事线索理解歌词,学唱歌曲,用不同的动作表现狼、羊、枪。

2.用替换词的方法创编并演唱歌曲,并根据歌词内容快速反应对应角色的任务。

3.遵守转盘游戏规则,克制自己,将转盘角色用唱歌的方式表达出来。活动准备:

1.狼头饰、游戏转盘、狼、羊、枪的图片(附1)。2.曲谱《一只狼》(附2)。活动过程: 1.初步感受歌曲

(1)以故事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高高的山上住着一只狼。听——它来了!

(2)教师示范唱歌曲,引导幼儿理解歌词线索。

——刚才歌曲里唱的是谁?它要到哪里去?想要做什么事情?进了村庄后,狼是怎样找羊的呢?让我们听听歌里是怎么说的。

(3)教师示范唱歌曲,引导幼儿重点理解“东张西望”的意思。——进了村庄后,狼是怎样寻找羊的?“东张西望”是什么意思?谁能学一学狼东张西望的样子?

(4)教师演唱歌曲,加入东张西望的动作。2.学唱歌曲

(1)教师带领幼儿集体演唱。

(2)幼儿演唱歌曲。

(3)教师帮助幼儿梳理歌词,幼儿再次演唱。3.根据情境逐一创编歌词演唱

(1)引导幼儿根据故事情节创编狼看到羊的歌词。

——有一天,狼下山进村庄,东张西望想要吃羊,终于看到了,狼看到的可能是什么呢?(幼儿猜测)听“看见了,那是什么呀?看见了,那是一只羊。”狼看到的是什么?

一(出示羊的图片)我们一起来唱一唱“看见了,那是一只羊。”今天狼儿的运气怎么这么好,下山就看到了美味的羊。我们一起来唱一唱。

(2)引导幼儿加入羊的动作。

——刚才大家在唱歌的时候,我还做了一个羊的动作,我是唱到哪个字的时候做这个动作的?

(3)幼儿和教师一起演唱羊的歌曲。(4)引导幼儿创编,狼看到枪的歌词。(5)引导幼儿加入打枪的动作。(6)引导幼儿创编,狼看到狼的歌词。(7)引导幼儿加入抱抱的动作。4.通过转盘游戏,学唱歌曲(1)介绍转盘的使用方式。

——今天这只狼跑到我的转盘指针上来了,当我转动转盘后,转盘的指针对着谁,我们就要唱谁。唱出它的时候还要用动作表示出来。

(2)教师转转盘,演唱歌曲,并根据歌词内容加入动作。(3)配班教师扮演狼,个别幼儿转转盘,大家随乐游戏。

(4)回忆游戏玩法,明确游戏规则。游戏玩法:

①转转盘的幼儿在音乐开始前转动转盘,转盘指针指到“羊、枪、狼”中任意一个角色就代表坐在圈上的幼儿集体扮演这个角色。②下山进村庄的狼的扮演者是不知道大家要扮演的角色的。③音乐响起时,下山进村庄的狼围着幼儿坐成的圈慢慢走,等唱到“看见了”的时候要找一个朋友面对面站好,面对面的朋友可以起立退到椅子后面,等大家唱完“看见了,那是一只狼(羊、枪)”的时候,两人要快速反应是追是躲,还是抱抱打招呼。

(5)教师扮演狼,随乐游戏。(6)幼儿扮演狼,完整游戏。(7)反馈游戏问题,随音乐进行游戏。活动反思: 1.体验唱游活动带来的快乐从三个方面把握唱歌和玩游戏的尺度:

(1)游戏和歌曲情境相互匹配。

《一只狼》的游戏灵感来源于“人、枪、虎”游戏。本次活动中,根据歌词内容教师将原来的“人、枪、虎”调整为“羊、枪、狼”。游戏中幼儿在三个角色之间不断转换,他们可以多次边唱边玩。(2)游戏与歌唱的比重要协调。

一节活动的承载量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使幼儿的学习效果最大化,这是教师在设计活动时需要反复思考的问题。教师设定的r!羊、枪、狼”游戏比较难,是一个需要幼儿快速反应的智能游戏,因此歌词一定要简单,降低幼儿边游戏边唱歌的学习负担,促进幼儿快乐游戏。

(3)游戏对歌唱要有推进作用。

在活动中教师引入了转盘游戏。转盘这一物品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出现,如超市、楼盘开奖等。转盘具有未知性、不确定性,正是因为这种不确定促使幼儿对结果产生好奇。幼儿有了对结果的好奇心,就会想以最快的速度知道“狼看见了谁”,从而满足好奇心。因此,幼儿才会一遍遍、一次次地想去转转盘,去唱歌。2.激活智能游戏带来的兴趣

上一篇:《感悟父爱母爱》读后感500字下一篇:第一次漂流的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