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某区国税局支持全民创业的调查与思考

2024-05-12

关于某区国税局支持全民创业的调查与思考(精选4篇)

关于某区国税局支持全民创业的调查与思考 篇1

实践与思考

全民创业是发展之策、富民之本、税收之源。因此,作为政府重要经济职能部门的国税机关究竟怎样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支持全民创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某区国税部门支持全民创业的实践

近年来,某区国税局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己任,在“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的全民创业大潮中,转变观念,找准定位,采取了一系列得力措施支持全民创业,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主要做法是: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不断优化全民创业的服务环境。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该局坚持把“为民、利民、便民”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组织全体干部认真学习支持全民创业的一系列文件,并通过组织开展思想大讨论、交流心得体会、结合自身实际找差距等方式,找准“创业”与国税工作的最佳契合点,形成支持全民创业的新合力,营造了人人支持创业、事事服务创业的良好氛围,做到真心支持创业,倾心服务创业,用心促进创业。

(二)发挥职能,用好政策,不断优化全民创业的发展环境。该局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实现税收与经济的良性互动。一是大力组织税收收入,为支持全民创业提供财力保障。始终坚持“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的组织收入原则,加强税源控管,积极组织收入,税收收入呈现“高起步、快增长”的良好态势,2010年收入规模首次突破两亿元大关,达22248万元;2011年该局收入突破3亿元大关,累计完成30629万元,同比增长37.7%,大大增强了地方的财政实力,为加大对全民创业的投入奠定了基础。二是加大宣传力度,主动为全民创业当好向导。将支持全民创业作为宣传的重点,通过“税法进农村”、“税法进社区”、“税法进企业”、“依法治税辩论赛”等形式唱响“人人是形象,个个是平台”的宣传主旋律,去年以来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5期,免费发放材料1500多份,同时先后整理印发了支持下岗职工再就业、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支持新办企业等税收优惠政策90余条,并将优惠政策汇编成册免费发放,使国税部门支持全民创业的惠民政策深入人心,使参与全民创业的各个部门、相关人员能够熟悉、掌握和运用税收优惠政策,增强创业者早日致富的信心。三是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努力拓展政策应用空间。对国家出台的一系列税收政策,在执行中坚持做到不偏离、不走样、不打折,在落实中做到急事急办、特事特办、遇事快办,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环节,简化审批手续,同时在政策法规许可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用足用好现有各项税收优惠政策,挖掘政策潜力,做到应退尽退,应抵尽抵,应减免尽减免,去年以来共办理各类税收优惠达5837万元。同时降低创业准入门槛,除税务登记证工本费、发票工本费保留外,所有涉税资料全部免费办理,切实做到为创业者“松绑”,为纳税人减负,增强企业发展后劲。

划策。区局通过加强对税收政策的调研分析,主动为政府提供辅助决策服务,同时积极牵线搭桥,参与立项论证,对招商引资企业实行全程、专人帮扶,以最优的办税场所,最优的服务水准,最优的社会形象搭建招商引资平台。区局还制订了招商引资考核办法,调动了全员招商的积极性,去年以来共引进企业2户,续建项目1个,引资额5200万元。三是开展全员岗位练兵,不断增强国税干部的工作适应性和为纳税人服务的本领。区局采取举办培训班、业务考试、知识竞赛等方式,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全员岗位练兵活动,仅去年以来共组织教育培训12期,干部用熟练的业务知识和技能,为发展出力,为创业建功,为国税事业添彩。

二、支持全民创业的几点体会

全民创业活动虽然是一种意识形态的工作,但它所带来的能动效应、辐射效应却是巨大的。在政府部门、纳税人心中,徽州国税支持全民创业的具体措施实实在在,打造了“纳税人满意、系统争优、政府放心”的国税新形象,多次被市局和区委、区政府评为目标管理先进单位,是安徽省第九届文明单位、连续多年被评为“项目建设服务先进单位”。通过开展支持全民创业活动,使我们体会最深的做到了“五个到位”:

(一)思想认识到位是前提。区局把尊重、服务各创业主体作为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转变作风,优化服务,着力打造“你办事我服务,你发展我铺路,你有难我帮助”的税收环境,从“服务型机关”的层面理解支持全民创业的重

要意义。区局通过开展思想大讨论等形式激发了广大干部爱徽州、爱家乡、搞创业、谋振兴的热情,调动了干部立足本岗,做好工作的自觉性和能动性。

(二)政策宣传到位是基础。每一项支持全民创业政策的出台,事关经济发展大局,因而区局高度重视,倾心尽力,采用多种形式、利用各种渠道加大宣传力度,让广大创业者明白和掌握相关政策内容,实现了征税人、纳税人和社会各界的三方互动,使国税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更大的关注、理解、支持与配合,其意义超出了税收宣传效应本身。

(三)政策落实到位是关键。贯彻支持全民创业的优惠政策,关键是要不打折扣,落到实处。区局在坚持依法治税的同时,牢固树立“支持是工作,管理是服务,发展是目的,富民是标准”的观念,进一步增强落实税收优惠政策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各项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到位,不仅促进了结构的调整,增加了税收收入,而且密切了税企关系,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提升了国税部门支持全民创业的质量和水平。

(四)优质服务到位是主题。区局利用税收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成果,积极推进税收服务信息化,使纳税人在现代税收管理中享受到方便快捷、经济、高效的税收服务。同时针对不同纳税人的特点和需求,主动提供更加周到细致的个性化服务及时解决纳税人的合理要求,增进了征纳双方的了解沟通和双向互动,以优质的服务共同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

(五)队伍建设到位是保障。区局着力加强全体干部在-67

关于某区国税局支持全民创业的调查与思考 篇2

一、财政支持农民创业就业的基本情况

1. 扶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宿迁市市县区财政设立劳动力转移培训专项资金,县区财政按照人均2元标准设立劳动力培训专项资金,市财政每年安排100万元,据统计,2008年财政安排投入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资金3148.3万元,共培训农村劳动力9.6万人。

2. 扶持农业实用技术和农民集中培训

根据宿迁市农民集中培训计划,全市每年需培训农民6000人,县区财政按人均300元的标准安排农民集中培训资金,市财政安排60万奖励资金,全市共安排农民集中培训资金240万元。2008年省财政补助我市农业实用技术和农民创业培训561.6万元。

3. 扶持乡镇劳动保障平台建设

宿迁市下发了《关于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劳动力就地转移的意见》(宿政发[2008]2号),要求乡镇劳动保障所工作人员不少于3人,服务场所面积不少于60平方米,人员经费和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所有行政村都要建立1名专职信息员。各级劳动保障部门按照“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工作”六到位的要求,不断加快建设进度,进一步提高基层工作质量。

4. 扶持农村劳动力资源信息库建立

宿迁市专门出台了《关于印发全市企业用工服务暨劳动力资源信息库建设工作督查考核办法的通知》,同时开展“劳动力资源信息库建设突击月”活动,真正把农村劳动力就业状况、培训意向、就业愿望等信息录入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

二、农民创业就业的不利因素

1. 资金投入不足

一是农村劳动力培训资金缺口较大。由于我市是农业大市,需要培训的农村劳动力每年都在10万人左右,如果按全市每年培训10万人,人均培训费1000元计算,全市每年实际需要培训资金1亿元。市委、市政府要求按社会人口人均2元标准安排和使用劳动力转移培训资金,全市530万人口,仅能安排1000万元,缺口资金仍达9000万元。二是农民创业融资难。由于受农业自身的弱质性、金融部门自身的效益性、信贷资金的安全性以及农村信用环境等综合因素的影响,金融部门对农业发展支持力度有限,贷款限制条件多、授信额度小,广大农户申请贷款比较困难。

2. 农业现代化程度低

一是农业机械化程度低。近年来,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稻麦收割已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但是播种问题仍然相当落后,特别是水稻,绝大部分是靠人工栽插。虽然我市各级财政都不断加大对农机具的推广补贴力度,但由于我市财政基础弱、底子薄,市县区财政只安排对水稻插秧机进行补贴,而且受控制指标限制,许多农户想买但还买不起农机具。二是农业产业化程度低。由于在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双重压力下,我市农业结构调整并没有到位,农业产业化组织竞争力弱,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的产业链短。产品加工深度不够,加工转化和增值率低,优质特色产品不多,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品更少,缺乏市场竞争力。

3. 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不高

据调查,我市拥有农村劳动力266万人,其中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16%。农民的文化科技素质偏低,农业科技成果难以得到迅速推广和普及。还有相当一部分群众受传统农耕思想束缚,小进即满、小富即安的思想根深蒂固,满足于有吃有穿,生活过得去,不敢冒风险,创业经营意识淡薄,不能积极主动地开辟创业就业新渠道。

三、促进农民创业就业的建议

1. 深入开展全民创业行动

创业是最好的就业。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为创业人员提供政策咨询、小额贷款、项目推荐、优惠政策落实等“一条龙”服务,提高农村劳动者创业、就业能力。发挥创业发展基金引导作用,加强“创业行动村村行”等创业载体建设,使越来越多的农民走上创业致富的“快车道”。进一步加大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小城镇的转移力度,尽量消除农民进城“门槛”,鼓励农民离土离乡、进城进镇创业发展。加强对农民和广大私营业主的培训引导,引领各私企业向高效农业、流通服务业和旅游业等特色经济产业延伸。

2. 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和劳动力技能培训

积极推动职业教育,使职业教育成为生产力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劳动力资源开发的主要手段。深入实施“劳务信息入村工程”,及时把就业政策、培训信息和就业岗位送到农民手中。鼓励、扶持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开展订单培训、合同培训,促进农民定向转移就业。规范完善“培训券”制度,切实落实各项配套资金,大力发展符合求职者意愿和企业需求的订单培训和定向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引导发展劳动密集程度高、同农业联系紧密的农产品加工业,以及为城乡居民提供各种服务的第三产业,增加本地培训就业消化水平。继续组织实施好“四全”工程、“两后双百”工程,加强对初、高中毕业生适应新兴产业及发展三产的高级技能培训,满足企业用工需求。

3. 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促进农民创业就业

(1)发展高效规模化农业。在现有土地、劳动生产率不能显著提高和各种生产资料以及生活用品涨幅较大的情况下,就农业抓农业,很难让农民真正富裕起来。发展高效规模农业是拓宽农民就业渠道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农民收入和农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不断发展高效农业,大幅提高单位面积土地产出效益,促进农业生产力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建立和完善“以财政投入为导向,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和外资为主体”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充分发挥农业项目资金的示范引导作用,大力实施农业项目招商战略,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和外商资本投资开发高效农业。

(2)培育龙头企业。龙头企业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核心力量。突出抓好农业龙头企业的引进和农业项目的招商引资,把培育、发展、壮大龙头企业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牢固树立“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思想,继续探索“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农业公司+农业工人”、“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等新型经济模式,着力培育农业新兴企业,鼓励农业企业通过建立风险基金、确定保底收购价、按农户出售产品的数量进行二次返利等方式,改革原有的利益分配机制,与农户建立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体。

(3)强化专业合作组织、农村经纪人队伍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村经纪人两大营销主体是连接农民与市场的纽带,是帮助农民解决高效农业发展中营销问题的有效手段。紧紧围绕农业主导产业积极引导培育各类专业协会、合作社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鼓励和支持规模种养大户、农村经济能人领办、创办各类农村经济专业合作组织,使其在技术指导、新农资供应、产品销售等方面充分发挥作用。

关于某区国税局支持全民创业的调查与思考 篇3

【关键词】青年;创业贷款;制约因素;创新

当前,我国就业形势严峻,为推动农村青年创业就业,从人民银行总行、团中央到各地方金融机构都推出了一系列鼓励青年创业贷款的政策,但是青年创业项目的弱质性、高风险以及有效抵押担保的缺失造成了青年创业融资难题。

一、金融支持青年创业就业基本情况

1.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青年创业就业提供信贷支持

根据我们的调查,各地金融部门积极响应团中央、人民银行的号召,将“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作为重要的社会责任,以小额农户担保贷款、农户联户联保贷款、苹果仓单质押贷款等信贷产品为载体,提供多功能、不同方式的金融服务。

2.加强政策宣传,为青年创业营造浓厚氛围

为扩大青年创业就业贷款的影响力,各地金融机构充分利用有线电视、宣传单、宣传栏、海报等宣传媒介对青年创业贷款内容、意义、方法、步骤、诚信观念等进行广泛宣传。涉农金融机构利用农村集市等有利时机进行“助业贷款大讲堂”、“金融知识进农户”等活动,通过宣传栏、宣传单等形式对青年创业贷款的申请条件、办理手续和操作程序进行大力宣传,并将相关贷款品种的要求和操作规程在宣传栏上公开。

3.开展信用评价,实行政策倾斜

为了更好地服务农村诚信创业青年,农信社等金融机构以农村青年为对象,以村为单位,按照一定比例,采取有创业意识的农村青年申请、村支部推荐、农信社网点审核、评定、公示候选对象的程序确定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同时,将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评价标准与联社贷款评级标准进行有效对接,对有信用、有创业能力、有贷款需求的农村青年,积极实施“贷款优先、额度放宽、手续简便、利率优惠”的支持措施,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激发其诚信创业、增收致富的热情,形成了“信用征集、信用培育、信用评定”为一体的工作机制。

4.创新贷款产品,提升服务质效

为了有效解决和满足诚信创业青年的贷款需求,各地金融机构从农村青年创业实际需求出发,积极探索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创建和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工作的结合方式,实行信贷跟进服务,推出了农村青年创业小额信用贷款、房地产抵押贷款等信贷产品,有效解决农村青年创业贷款难问题。同时,积极推动“公司+农户”、“公司+中介组织+农户”、“公司+专业市场+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等公司和经济组织为创业青年担保的模式,积极解决农村青年贷款难题。

二、制约青年创业贷款的因素分析

1.青年创业就业贷款担保难、抵押难

在现行信贷政策条件下,担保抵押资产是否充足是决定银行贷款的主要条件。由于青年没有资产,缺少资本金,自身抵押担保能力不足,又很难找到合适的企业、财产为其贷款提供担保抵押,向其发放贷款存在一定的风险,这严重制约了青年获得就业贷款的能力。

2.青年创业初始阶段还款能力弱

目前,金融部门支持的创业青年,年龄集中在25-34岁之间,这部分青年社会经验不足,刚刚找到工作,或者是正处于创业的初级阶段,社会经历不多,收入普遍偏低。对于自主创业的青年,事业刚刚起步,创业的前景、项目的收益还不是很稳定,且大多数经营的是小型微利企业。这些都影响了金融机构发放青年创业贷款的信心。

3.创业项目趋同,缺乏成长性

目前农村青年创业项目集中于种植、养殖、农副产品加工等传统农业项目,项目内容相似程度较高,缺乏自身特色。

4.青年创业贷款放贷成本高,风险较大

青年创业贷款多数是小额农户贷款,面广量大,分散性强。每一笔贷款,银行都必须进行前期信用调查、市场调查、用款监督、催促还款,信贷成本较高。另外,青年创业就业贷款主要集中在农业等行业,农业是弱质产业,既有自然风险,也有市场风险。

三、金融支持青年创业就业的对策建议

青年创业就业贷款是一项惠及广大农村青年的重要举措,目前尚处于推广初期,为了加大对农村青年创业就业的支持力度,建议金融机构从以下几方面完善工作。

1.创新青年创业就业贷款担保方式

针对青年较大额贷款普遍缺乏抵押物、存在“担保难”的问题,一是建议地方党委政府、共青团组织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根据青年创业特点,发起成立青年企业家联谊会或者是创业青年协会之类的组织协会等,一方面可以扶持青年创业“领头羊”;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产业为纽带,组织成员之间互保、联保,以获得创业贷款;二是加强与各村干部的协调和沟通,协调农村经济能人自愿为农村青年创业提供贷款担保,发挥经济能人传、帮、带作用。

2.加大“信用青年”的评定力度

共青团要充分发挥组织优势,按照团中央和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全面开展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工作的通知》(中青联发[2011]17号)精神,协助农村信用社做好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评审工作,建立青年信用档案,形成商业诚信奖惩制度,对诚实守信、经营良好、及时还贷的创业青年,实行贷款优先、利率优惠;对不守信用的取消信用评定资格,收回贷款本息,并在一定范围内曝光,进一步强化和提高青年农户的信用意识。

3.改进和完善支持青年创业就业的具体措施

一方面,切实推动支持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小额担保贷款政策的落实,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及服务方式,根据青年创业就业的资金需求和还款能力,灵活采取到期一次偿还、分期偿还等还款方式,减轻创业大学生的短期偿还压力;另一方面,坚持微利原则,履行社会责任,对支持青年创业就业发放的贷款,必须执行一定程度的优惠利率,真正惠及农村青年。第三是在基层网点设立青年创业服务窗口,开辟服务热线,为广大青年创业提供金融业务和信息咨询服务。

作者简介:

关于农民工自主创业的调查与思考 篇4

农民工创业:心动者多, 成业者少

去年以来, 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各地面临的就业压力加重, 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人数骤增。山东昌乐县劳动保障局2009年春节期间组织对务工的65683名农民工就业状况和创业意愿进行了详细调查, 其中有自主创业意愿的9684人, 占14.7%。还有一部分农民工就业期望值过高, 因就业素质低, 岗位、待遇不合意愿, 也在创业与求职就业之间徘徊。

目前, 对于农民工求职就业, 我们主要是依靠行政促进、信息转达等手段, 开辟渠道行聘求对接之便, 其就业成果往往依托于企业及三产服务业等提供的岗位。政府能够开发的公益性岗位仅仅是杯水车薪。没有足够的岗位, 促进措施力度再大, 也不会有更大的成效。而自主创业, 须经政府有关部门、创业者个人及其所在基层组织合力同步才能实现。通过对全县有创业意愿的9684人调查发现, 截止2009年五月中旬, 已实现自主创业、项目在建或启动开始创业的有2016人, 已建设和在建创业项目1786个, 实际创业人数占20.8%。总体来说, 能够走上创业之路者比例还相对较低。

欲行创业路:几多思量, 几多盼望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 现在农民工对待自主创业的心态主要有以下四种表现形式:一是个人、家庭等各方面不具备创业条件, 也没有创业动机;二是有创业意愿而望“海”兴叹, 随着创业大潮的涌动, 内心也燃起创业激情, 想通过自主创业改变现状, 但缺乏信息, 无技能, 少资金, 因而显得有心无力, 难以迈出创业步伐;三是虽具备一定的创业条件, 但由于创业意识淡薄, 感觉创业路难走, 不愿担冒风险, “怕”字当头, 缺乏自主创业信心;四是创业愿望迫切, 掌握技能或具备一定的创业条件, 有决心有信心, 这类人往往是创业的成功者。

制约农民工创业的问题及原因, 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是资金不足, 缺乏金融支持。农民工依靠一般性耕种和在外打工所积累的资金有限, 甚至没有积累。资金的关卡把许多农民工挡在了创业大门之外。政府扶持创业的小额贷款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 能够拿到的是少数, 有的创业项目小额贷款额度也难以满足需求。调查的有创业意愿的9684人中, 因为缺少创业资金难以成行的就有7166人, 占74%。无钱投入是绝大多数农民工创业的“瓶颈”。

二是创业起步, 渴求指导服务。调查发现, 由于一些创业者在创业之初对项目缺乏生产行业、产品、市场销售等方面的信息, 以及投资适度、设计规模、经营核算等方面的知识, 迫切需要得到有关方面对项目的“会诊”定位及其他各个环节的指导服务。没有这种指导, 他们往往缺乏信心, 举棋难定。一部分创业者因为缺少这种指导, 使投资陷入盲目性。

三是缺乏经验和技能, 期盼创业培训。大面上只注重了就业技能培训, 而对创业者的培训重视不够。由于受教育程度和知识限制, 部分创业者思维方式传统, 营销观念滞后, 市场开拓能力差, 家族式管理, 机制不合理, 生产人员技术水平低, 产品缺乏竞争力。因此, 经营管理培训和生产工人的技能培训是创业者的迫切需求。

四是盼望有关部门热心支持, 便捷服务。农民工创业, 有创业的外在条件即产品、市场等, 有内在条件即个人创业意愿, 但这距挂牌开张、创业成功还有相当大的距离。需要经过工商、税务、劳动、卫生、环保、土地等多个部门的多道门槛, 他们最盼望一路“绿灯”。这些部门的热心支持、快捷服务是他们顺利创业, 成功创业的关键。任何一道关都有可能把创业者挡在门外。

政府促创业:把脉引路, 重破“瓶颈”

引导推动农民工创业, 不仅仅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更是缓解就业压力, 统筹城乡就业的治本之策, 长远之举。就业岗位决定着就业成果。因此, 政府如果单纯在岗位和求职农民工之间为就业而推张举措, 从宏观、长远的角度来说是被动的。必须从根本上探索长远的、可持续增加岗位、扩大就业容量的体制、机制和措施。那就是政府在积极推进招商引资、筹建大企业项目的同时, 强化措施引导推动农民工自主创业, 增加创业项目数量, 扩大就业空间。发挥出农民工创业的潜能, 就把包“袱变”成了财富。创业项目对于促进带动就业的作用是巨大的, 门槛低, 易于就地就业, 双方对接相对灵活。昌乐县去年建设的创业园, 建设的75个创业项目就吸纳了1600多名农民工就业。2009年以来, 建成和正在建设的1786个创业项目, 可提供14600多个就业岗位。

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作用重大, 而如何引导和推动, 则是政府重要的一课。

一是要引好路, 为创业定好位。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以市场的眼光选项从业。依据个人条件帮助选准项目是创业成功的重要一环。政府有关部门应当设立由经贸、商业、金融等方面的专家及有关行业权威人士组成的指导团、智囊团或成立这方面的专门机构, 帮助把脉诊断, 为创业人员定位选项, 出金点子。对自有资金少或可能争取到的资金少的, 从投资少见效快、技术含量低的小项目做起, 陆续滚动发展;对缺少技能、市场开拓能力的, 可立足当地农产品或产业集群上项目, 利于掌握技能和融入市场;对有一技之长的帮其发挥个人优势, 筛选合适项目。通过综合谋业人员各方面的条件, 帮助“量体裁衣”, 规避风险, 扬长避短, 让他们因人而宜, 圆创业梦。

二是拓宽融资渠道, 加大信贷支持力度。这是促进创业的“瓶颈”。在用足用活小额贷款政策基础上, 政府与金融部门协调, 开拓支持创业的信贷渠道。实行农户联保, 协调加入行业协会实施联手“抱团”担保, 都是可行的。政府也可探索建立农民工创业专门扶持基金, 重点对创业项目实施贴息扶持, 或者研究试行农民承包土地抵押贷款, 扩大抵押资产范围。逐步放宽政策, 开放融资渠道, 允许民营金融机构进入民间融资领域, 促进资金信贷的市场竞争, 激活金融机构的信贷机制, 使面向农民工的信贷机制更加灵活。

三是简化程序, 营造宽松创业环境。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 放宽条件, 降低门槛, 开辟绿色通道。农民工创业报批涉及到的各个部门要一盘棋, 也可以实行并联审批, 减少环节。目前, 各地都有对于创业的优惠政策, 涉及到多个部门, 多个方面。但创业者能否享受到、享受多少, 则少有过问。这其中缺少一个牵头或综合督查落实的机构或部门。立足于在体制、机制上为农民工创业拓宽空间, 有专门机构负责或制度规范, 以确保搞好“保驾护航”是必要的。

四是搭台铺路, 筑巢引凤。政府投入一定资金, 统一规划建设创业园、创业基地或创业一条街, 也可依据产业组织农民工居家集体创业, 结伴出“海”。政府强化服务扶持措施, 减少创业人员创业过程中的多个环节。昌乐县自2008年以来, 建设了下岗职工和返乡农民工创业园, 各镇 (街道) 建设了返乡农民工创业基地。这些园区和基地都实行选址、规划、建设、设施配套及项目审批手续等统一办理, 极大地方便和促进了农民工创业。同时, 创业项目同一种类, 同一行业形成集群的, 由政府出资聘用权威技术能人, 统一指导创业项目生产经营。对于有技能、有实力的在外务工能人, 政府可引导、鼓励、邀请其回乡创业。

五是搞好创业培训, 提高返乡农民工创业能力。针对创业人员需求, 有组织、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定向”、“分级”、“分行”培训, 对创业项目的招用工人实施技能培训, 或者按照创业项目需求进厂 (场) 培训, 积极为创业人员提供知识和技术支持。

上一篇:那时候的爱情下一篇:一村一大毕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