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区精神文明建设“十二五”规划

2024-08-03

长宁区精神文明建设“十二五”规划(共8篇)

长宁区精神文明建设“十二五”规划 篇1

依据《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五年规划(2011—2015)》、《中共上海市长宁区委关于制定长宁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长宁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回顾

‚十一五‛期间,长宁区精神文明建设在区委、区政府和区文明委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迎办‚世博‛为主线,充分发挥文明指数测评的导向作用、文明创建的基础作用、专项实践活动的推动作用和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弘扬道德风尚,优化服务功能,提高队伍素养,切实提升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水平,在探索中前进,在开拓中发展,在创新中提高,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长宁城区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有了显著提高,城市环境、城市设施、城市服务和市民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长宁的社会经济也有了较快的发展,为进一步发展长宁精神文明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主要成绩

1、精神文明创建体系的格局基本形成,群众性文明创建成果丰硕。在2005版创建标准的引领下,文明创建工作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拓展,‚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精神文明创建体系初步形成。各项创建活动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建设载体,扶持活动团队,培育活动品牌,搭建活动平台,取得了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的丰硕成果。在这五年里,长宁区实现了文明社区全覆盖;华阳路街道办事处、延安中学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区人民法院、新华路街道办事处和区妇幼保健院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到2010年,创建成370个文明小区(其中市级213个)、368个文明单位(其中市级71个);174个文明弄、20对军民共建先进集体(其中市级15对)、6个市级文明示范标志区域。文明创建覆盖社会方方面面,创建成果惠及千家万户。

2、市民践行公共道德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社会道德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全区各级党组织以‚共产党员带头践行‘八荣八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题,组织党员过了专题组织生活。区文明办会同公安交警、绿化市容等部门,连续五年开展文明行路、文明乘车、文明游园、文明用厕专项创建活动。至2010年,共有40个市区级交通文明路口、2个交通文明路段,2个交通文明区域开展创建,市民文明出行意识明显增强,主要道口交通秩序有了较大改善。围绕特奥会、奥运会,开展了‚爱心传递‛——迎特奥文明行动‛、‚奥运进社区‛、奥运会赛场文明等系列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市民巡访团,让市民在巡访中接受教育、提高认识、督促整改和参与管理,一些影响城市形象的不文明现象有了明显改进。在迎世博600天行动中,加强社会动员和精神文明建设,持续开展了‚百万家庭学礼仪‛、‚迎世博、讲文明、树新风‛志愿服务行动和‚三五‛集中行动等一系列活动,全区有200万人次的市民积极参与,努力营造全民动员、全民参与的浓厚筹办世博氛围,全区环境文明、秩序文明、服务文明的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五年来,虹储居委会党总支书记朱国萍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称号;虹桥路街道居民顾泉雄获首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新华路街道居民胡荣珍获‚中国好人榜‛之‚诚实守信好人‛称号;我区居民有4件事迹被评为市精神文明十佳好事、3件事迹被评为市精神文明十佳好事提名。

3、文明和谐西大门创建扎实推进,区域同创共建模式得到创新与深化。以迎世博为契机,在市文明办的牵头协调下,区文明委与市建交委、卫生局、交警总队、闵行区政府、青浦区政府、虹桥机场公司、申通地铁公司、锦江国际酒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虹桥友谊商城、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联合发展有限公司、古北(集团)有限公司等37个市有关部门、单位、兄弟城区等联手推动‚上海文明和谐西大门‛创建。通过联动平台,创新了对话窗口和渠道,签署全面合作框架协议,建立完善了相关协调协商、配合互动机制,形成了定期会晤、走访联谊、重大事项协商决议机制。各成员单位共同努力,基本完成第一批12个合作项目,积极推进第二批13个合作项目,举办了近70场各种形式的大型社会活动,在上海西大门区域营造了浓厚的迎办世博氛围,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同时,各成员单位之间优势互补,各项同创共建机制得到着力推进,彼此间联手、联动、联情、联谊的平台建设得到不断丰富。

4、公共文明指数测评取得良好成效,城区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逐步提升。在迎世博600天行动和世博运营期间,全市每100天开展一次‚迎世博公共文明指数测评‛。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各区县在市容环境、公共秩序和窗口服务等方面的推进情况,成为推进迎世博工作的重要抓手和评判标准之一,得到了市领导和各区县领导的高度重视。从2008年11月份开始,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全区上下拧成一股绳,把指数测评体系的相关标准转化为迎世博文明行动的自我要求,我区文明指数逐步上升,在10个中心城区中排名依次为:第4名、第7名、第4名、第3名、第2名、第2名、第2名、第1名,一直处于全市前列,体现了全区迎办世博的丰硕成果,展示了上海文明和谐西大门的良好风采。作为推进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的重要抓手,区各相关部门、各街镇都高度重视文明指数测评工作,在测评迎检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属地管理、条块联手、区域联动的良好格局。针对测评中反映的问题,各单位及时制定并落实相应的整改措施,并通过反复自查、反复整改、举一反三,促进了一批影响城区环境、公共秩序和社会服务方面重点难点问题的有效解决,有力地推进了城区文明和世博筹办工作。

5、重点工作呈现良好态势,逐渐成为长宁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新亮点。‚十一五‛期间,我们根据市里要求,加大了对志愿服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学习型社会建设等三项工作的推动力度,效果显著,态势良好,成为全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新亮点。区文明委统筹志愿服务,推动志愿服务在社会公益、急难救助、公共服务等方面深入开展;成功开展特奥会、世博会等特大型活动志愿服务,展现了上海市民的文明风采;初步建成‚虹桥志愿服务网‛这个新的志愿服务公共管理平台,融志愿供需整合、信息发布审核、人员招募培训、工作评估激励等多项功能于一体。长宁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全面贯彻落实中央8号文件精神,不断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被评为全市首个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区;持续开展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在加强管理的基础上,努力满足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将‚六一‛、暑期、传统节日作为重要时间段和时间节点,坚持打造特色品牌,开展有针对性的、丰富多彩的道德教育活动;创新研究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体系,推动‚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发展态势逐步形成。2007年,区委、区政府制定并发布了《关于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实施意见》,以构建市民终身教育体系为目标的学习型社会建设在长宁全面启动,通过整合各类社会学习资源,基本形成了覆盖城乡、规模适当、布局合理的市民教育网络体系,初步形成了人人可学、处处可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氛围,有力促进了城区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的提升。

(二)主要经验

‚十一五‛期间,我们在开展文明创建工作中,一方面坚持按照市文明办有关‚同城效应‛的基本要求,同时充分结合长宁实际情况和城区文明发展程度,开拓创新、精益求精,努力使我区的文明创建工作‚走在全市前列‛。

1、理论研究与实践互动相结合,不断提升我区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我区在实现上一轮文明社区全覆盖的情况下,根据中央关于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努力探索制定《和谐社区创建指标体系》,被市主要媒体赞誉为‚文明社区的升级版‛,该指标体系在市文明办制定新版文明社区指标体系时被充分借鉴,受到好评。同样,我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也走在全市前列,我们所制定的《城区(社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评估体系》在全国研制相关测评体系时,又被充分借鉴。正是工作理念的创新和对工作‚领先一步‛的追求,使我区的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多次受到中央文明办与市文明办的肯定。

2、条块联手与区域共建相结合,不断丰富我区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在全市开展迎世博600天行动的过程中,我们开启了‚迎世博上海文明和谐西大门‛创建工作。通过‚迎世博建设上海西大门‛的旗帜,把全市37个相关部门、单位和兄弟城区,凝聚到长宁的迎世博行动中,这个区域联动平台的搭建,既实现了市区联手,又创新了社会动员形式,既完成了‚扮靓西大门‛的目标要求,又蕴含着未来与长三角联动发展的战略对接。这项工作,再次受到市文明办的高度肯定和大力支持。

3、测评督促与整改提高相结合,不断深化我区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在文明指数测评工作中,区委、区政府的原则要求是‚属地管理、条块联动‛。但市测评报告只反映与职能部门相关的测评项目得分,不涉及街镇,在这个情况下,我们一方面组织市民巡访团开展自查,另一方面创新区内自查报告样式,可同步察看测评项目及其在各街镇的得分情况,实现了职能部门与各街镇之间在测评迎检中的高度关联,从而既方便职能部门联手街镇,又方便街镇对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力量整合,有效推进了条块之间的对接,为长效管理机制的探索,为全区在文明指数测评中取得好成绩打下坚实基础。

(三)存在问题

1、精神文明创建对社会各类人群的覆盖能力有待提高。当前,越来越多的‚单位人‛变成‚社会人‛,流动人口规模不断增大,社会组织和管理面临新问题,加上思想多元、价值观念的冲突,传统组织已难以覆盖各种人群,互联网和手机等新媒体的影响日益扩大等趋势,必将产生许多新的社会问题和思想道德问题。但我们还不善于驾驭新媒体,还不擅长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同时,对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方法还不够。

2、市民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我区区位适中,交通便捷,人口结构多样复杂,市民素质参差不齐,文明养成程度不同,城区环境脏乱差现象仍不同程度存在。部分市民主人翁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较为缺乏,出行不遵守交通规则,文明社交礼仪意识不强,陋习顽症突出。使更多的市民养成文明素质,形成良好行为习惯仍是十分艰巨和长期的任务。对此,我们工作的载体、方法和手段的有效性亟待提高。

3、条块联手的机制建设尚待完善。全国文明城区的创建目标,对全区各项工作水平的提升,以及长效管理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条块联动的机制建设是重中之重的任务,但在‚谁主管、谁负责‛与‚属地管理‛这两项原则之间,如何有效对接还需要我们大力探索,要不断巩固并创新条与条联手、条与块联动、块与块联合的经验做法,进一步提升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合力机制。

二、‚十二五‛期间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背景分析

‚十二五‛时期,正值长宁经济建设提升与转型的关键期,社会建设亟待完善,把握好这一时期的发展方针,对于长宁转变发展方式、提升综合功能、实现‚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城区环境品质、社会事业发展、信息化水平走在前列‛意义重大。长宁的精神文明建设也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在迎办世博会的过程中,加强社会动员和精神文明建设推动了长宁城区风貌和市民素质发生巨大变化,各项重大创建项目的顺利完成也为今后的精神文明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同时,增强城市软实力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公共场所各种不文明行为依然是影响城市形象的顽症。正视挑战,积极应对,我们就能把握机会,推动长宁精神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协调发展;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和发展方针,结合我区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市民自律的主体作用、文明创建的基础作用、主题实践活动的推动作用、测评监督的激励作用、先进典型的引领作用,进一步统筹做好网络化覆盖、社会化分工、项目化推进、个性化深入的发展模式,以新的思路提升市民素质,以新的发展提升城区文明程度,以新的举措提升城区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长宁城区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为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总体目标

‚十二五‛期间长宁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目标是:适应长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的新形势,巩固世博会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区为有力抓手,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进一步发挥人民群众在精神文明创建中的主体作用,进一步完善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体系,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匹配,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协调、与广大市民的切身利益相契合、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相一致的精神文明创建格局,实现以社会风尚、公共秩序、服务水平、生活环境为主要标志的城市文明程度的显著提升。

三、‚十二五‛期间的主要任务

(一)全面提升市民思想道德建设

进一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引领,大力弘扬和实践上海城市精神,深入开展上海市民践行公共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全面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着力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培育良好社会风尚。

1、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宣传和普及,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贯穿到各类媒体宣传和文明创建活动中,渗透到社会方方面面,进一步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把握老年人、青少年和来沪务工人员等特定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有针对性的推出优秀精神文化产品,在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利用国际性节日、革命纪念日、传统节日和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纪念日等,举行形式多样的群众性庆祝、纪念和宣传教育活动,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强干部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凸显公民道德对良好社会风尚的引领,推动形成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帮助人的良好社会风气。

2、全力培育良好的社会风尚。继续发挥好道德评议、十佳好人好事、慈善捐助、志愿服务等多种道德实践的载体和形式,让群众在参与中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完善。不断总结新时期长宁改革与发展进程中涌现出的典型人物和成功经验,凸显城市精神,扩大精神引领效应。进一步加大‚七不‛的倡导力度,把‚七不‛作为社会生活的道德底线和公共道德的基本要求认真履行好;加大‚七建‛宣传力度,动员市民学习、普及和实践文明礼仪,进一步形成以讲文明为荣、不讲文明为耻的社会氛围,培育良好社会风尚。

3、深入开展全民践行公共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坚持坚守道德底线与提升道德境界相结合、弘扬传统美德与培育现代道德相结合、鼓励群众自主与加强党政引导相结合、重视宣传教育与提供法制保障相结合的工作方法,深入开展长宁市民践行公共道德教育实践活动。总结迎世博600天行动中‚三五‛集中行动和星期四爱国卫生运动的经验,设计更多吸引群众参与公共服务、急难救助和环境整治的平台,进一步发挥市民巡访的作用,不断提高市民巡访的要求,聚焦社会公德,整治顽症陋习,着力引导市民从‚他律‛向‚自律‛的道德提升,让市民群众在参与实践中,更加自觉地遵守公共道德。继续深化已取得初步成效的‚文明行路、文明乘车、文明游园、文明用餐、文明用网、文明用厕‛的专项活动,形成长效管理机制,巩固和扩大创建成果。

(二)全面掀起精神文明创建热潮

依托全国和上海不断完善的各项测评指标体系,结合新形势、新特点,继续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发挥长宁区域优势,继续推进西大门共建联建,掀起新一轮精神文明创建高潮,全面提升长宁城区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

1、全力推进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十二五‛期间,以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工作为有力抓手,不断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重在建设,注重实效,以新版全国文明城区创建指标体系为标准,积极构建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公正公平的法制环境、规范守信的市场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根据长宁发展实际,提升综合治安、环境卫生、诚信经营、生态居住、文化设施等创建指标保持全市领先水平。以创促建,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着重在革除顽症陋习上下功夫,在提高窗口行业和职能部门的公共管理服务水平上下功夫,在加大公共设施配套建设和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上下功夫,不断巩固创建成果,深化创建实践,全面提升长宁的城区形象和市民的综合素质。

2、推进文明社区、小区创建。在新版标准引领下,深化文明社区、小区创建内容,完善考核方式,减轻基层负担,简化工作流程。到2015年,市级文明社区比例达到100%;市级文明小区数量达到260个以上,占可申创小区比例的60%以上。进一步强化长效,突出志愿者活动、公共服务项目、市民参与率、特色品牌创建等在评选体系中的比例与作用,体现文明社区、文明小区创建的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发展社区服务,完善社区配套设施,提升社区中心、卫生中心和文化中心的服务功能,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充分发挥志愿者活动在社区的影响,不断丰富志愿服务项目和渠道,吸引不同年龄和阶层的市民投身志愿服务活动,努力提高市民的参与率。积极开展社区创建经验和特色调研,掌握社区创建动态和发展现状,推广优秀经验和做法。积极推进‚五好文明家庭‛、‚文明家园‛、‚清洁家园‛等创建活动,重点针对居住陋习和不文明习惯,征集革除陋习金点子,探索诚信档案监督机制,推广居民文明行为道德倡议,提升社区综合管理水平。

3、拓展文明单位创建。围绕和谐创建,坚持创先创优,丰富主题内涵,拓展活动载体,继续推进文明单位的创建;不断扩展创建领域,积极引导各种新经济组织、社会团体、民办机构和中介组织等两新组织,根据自身的特点,主动参与创建文明单位活动。到2015年,两新组织在文明单位的创建比重达到15%。进一步提高全区文明单位创建率,到2015年,全区创建市级文明单位达到120家,争创全国文明单位和全国文明创建先进单位5个。完善文明单位联建互动机制,加强相互交流,提高基层创建水平,推动创建长效管理,体现文明单位的示范引领作用。注重文明单位的文化建设,以文明单位创建为载体,把文化建设成果作为重要考量标准,培育企业精神,全面推进富有自身特色、体现时代精神的企业文化建设。加强学习型班组、学习型职工创建工作,提高职工素质,充分发挥职工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营造健康向上的企业氛围。树立一批优秀的文化建设典范单位,通过多种渠道进行传播,对企业文化建设有突出贡献的单位给予专项奖励。

4、进一步深化文明和谐西大门创建,不断完善区域联动创建的平台建设。要紧紧依靠市文明办和创建领导小组,充分借助各成员单位的资源优势,着力推进共创联建各项机制的建设并充分发挥其作用,着力推动市区部门项目合作,不断丰富彼此间联手、联动、联情、联谊的平台建设,要通过西大门的创建,进一步提升长宁践行文明礼仪、维护公共秩序、改善城区环境、提高服务质量、营造社会氛围等各个方面的目标任务,为完善区域联动建设的机制和全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形成真正的助推力,为全国文明城区的创建打下坚实的基础。

5、持续开展军民共建活动,不断密切军政、军民关系。组织部队参加文明城区、文明小区和文明单位等创建活动,抓主导、深开发、上层次,立足基层,要坚持共建方向,‚育人‛为本,要军地双方齐心,形成合力,要分层重点共建,建立网络。到2015年,全区争创市级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集体20对,以军地和谐友谊促进长宁城区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质的提升。

6、深化文明机关创建。以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干部队伍为目标,以转变机关工作作风为重点,以提升窗口服务、积极推行政务公开为抓手,着力提高机关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质量、效率和水平。发挥机关作风投诉中心的作用,认真处理机关工作作风问题的投诉,完善机关作风监督员的查访、机关作风满意度调查等工作机制,树立人民满意的党政机关形象。按照《文明机关评选标准》,拓展文明机关创建内容,着力推进学习型、服务型、和谐型、廉洁型和节约型机关建设,规范创建过程管理。加大创建文明机关宣传力度,进一步宣传推行《文明机关守则》,倡导机关干部在服务中心工作、参与社区建设、投身志愿者活动中发挥作用、锤炼作风,总结创建经验和典型事例,宣传创建过程中的感人事迹和先进个人。

(三)全面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市委市政府和长宁区委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文件精神,着力建立健全有利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长效机制,着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浓厚氛围,着力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不断提高未成年人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1、全面推进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工作。根据未成年人成长的特点和社会环境的新变化,进一步净化优化社会文化环境,为未成年人营造绿色健康的成长环境。紧密依靠继续以强化网吧管理和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整治两个方面为重点,推进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工作。进一步加强整治力度,使网吧接纳未成年人违规率控制在1%以下,坚决取缔‚黑网吧‛。优化网络环境,在全区中小学校及公益性上网场所推广绿色上网软件,鼓励家庭使用绿色软件,带动全社会广泛应用。继续切实履行文明办的组织协调职责,充分发挥‚三位一体‛工作格局的作用,发挥关工委‚五老‛队伍和各部门、各社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队伍作用,形成各部门分工协作、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良好局势,进一步推动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工作。

2、广泛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实践活动。继续深化‚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内容的学习教育渗透到主题实践活动的各个环节,运用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未成年人从身边做起,在家庭孝敬父母、在学校尊敬师长、在社会奉献他人,由爱父母、爱师长、爱同学推及爱邻里、爱家乡、爱祖国,熟知公民道德要求,打牢公民道德基础,实现公民道德养成的知行统一,培育良好行为习惯。继续建设‚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示范联系点,建设社区未成年人社会实践指导站。开展‚我们的节日‛、经典诵读等活动。继续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公益性文化设施免费开放,更好地发挥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引导功能。

3、注重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依托长宁区域内高校和专业机构的场所设施和专业力量,建立1个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站),为中小学生提供心理帮助、心理咨询与治疗。组建心理健康教育宣讲队伍和心理健康教育志愿者队伍,定期深入学校、社区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辅导讲座,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活动,把心理健康教育体现在社会实践和校外活动之中,加快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有机衔接。加强未成年人的家庭教育,把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知识作为家长学校重要培训内容,帮助家长了解当代未成年人的成长规律和身心特点,掌握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

4、加强特殊群体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热忱关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全部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阶段的入学问题,让他们享受到第二故乡的亲情和关爱。把失学失管失足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纳入帮教工作体系,充分发挥社区青少年事务社工和工读学校的作用,开展积极的心理矫正和思想改造,创造条件为他们提供学习教育、就业培训服务。针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继续发挥长宁在‚少年法庭‛、‚合适成年人制度‛等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程序和机制建设上的优势。继续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中专、职业技术学校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指导。

(四)全面推进志愿服务转型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文明委《关于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上海市文明委《关于进一步推进上海志愿者活动的意见》,深刻认识在新形势下推进志愿者活动的重要意义,正确把握推进志愿者活动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着力营造推进志愿者活动的社会环境,在区志愿者协会的总体协调下,以虹桥志愿服务网为依托,切实加强推进志愿者活动的组织领导,总结和吸取世博志愿服务的经验,建立与政府服务、市场服务相衔接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弘扬志愿精神,努力实现‚三个转变‛,即‚在队伍上要实现由以青年人为主向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参与转变,在活动时间上由以阶段性向经常性转变,在管理上由松散型管理向规范化转变‛。全力打造在全市、全国领先的志愿服务机制、志愿服务团队和志愿服务平台,引导全区人民进一步树立志愿服务意识,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志愿服务的良好社会氛围。

1、完善社会志愿服务工作体系。进一步完善领导机制,形成由文明委统一领导,文明办牵头协调,团区委、教育局、民政局等单位共同参与的指挥机制。健全由区志愿者协会、街镇和各条线志愿者服务总队构成的‚条块结合、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组织网络,做到覆盖有效、组织有序、工作有力。加强长宁区志愿者协会建设,调整和充实长宁区志愿者协会领导班子,建立理事会制度,确保协会的正常工作并承担起长宁区文明委委托的组织和管理长宁志愿服务工作的职责。加强《上海市志愿服务条例》的学习、宣传和贯彻,按照《上海市志愿服务条例》的要求规划、规范、实施和推进志愿服务工作。

2、大力倡导志愿服务精神。积极把志愿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反映和丰富发展,大力弘扬‚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志愿精神,促进志愿精神在全社会更加广泛的传播和普及,促进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注重加强精神激励,注重舆论引导,不断提高志愿者的社会认可度和公信力,努力营造‚人人争当志愿者、人人关爱志愿者‛的社会志愿文化。鼓励市民积极践行志愿精神,积极开展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志愿服务活动,努力让志愿服务精神内化为广大市民的一种精神需求和生活方式。

3、形成长宁区志愿服务管理、运作、激励的一体化系统。依托虹桥志愿服务网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加强志愿服务项目化建设、信息化支撑和教育培训制度。到2015年,建设完成以下任务:一是建立全区志愿者实名认证制度。二是建立志愿者项目供需配对制度。将志愿者服务意愿和受助方服务需求有效对接,实现优化配置,改变单向志愿的模式。三是建立志愿服务项目化运作制度。改变行政化、组织化为主的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方式,建立项目申报—项目备案—志愿者招募与培训—项目实施—志愿服务评价的五步工作流程,并建立志愿者后台审核机制,加强志愿者工作的社会调控力,推动志愿服务管理模式由队伍为主导向项目为主导逐步转变。四是建立志愿者组织化培训制度。由区志愿者协会统筹,对全区各类志愿者队伍进行针对性培训。五是建立五星等级的志愿者激励机制。利用虹桥志愿服务网平台的积分认证体系和星级志愿者评价体系,以电子证书等形式对一至五星级志愿者进行级别认证和激励,为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提供有效证明,进而探索建立社会性的个人志愿服务档案。六是建立志愿服务专项基金。建立长宁区志愿服务基金,由此逐步实现多渠道、社会化的筹资机制,形成政府财政投入、企业和社会组织捐助的模式,为志愿服务提供经费保障,实现志愿服务社会化发展。

(五)全面推进学习型城区创建

树立全新的学习理念,实现学习工作化和工作学习化的统一。重点抓好学习型领导班子、学习型机关、学习型社区、学习型事业单位的建设,积极开展争当学习型干部、学习型员工、学习型市民、学习型青年等学习型先进个人活动。借用各类学校师资力量,促进各类学习活动扎实全面开展。加快建立各级创建学习型城区工作指导机构,进行总体规划部署,研究解决重大问题,督促检查落实情况;同时,建立各类学习型组织的协调机构,分头负责各类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协同推进学习型城区的创建工作。

1、建立终身教育体系,营造全区学习教育网络。继续加强基础教育,大力开展继续教育,全面推进自我教育。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以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为目的,积极倡导终身学习的理念,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在全区形成人人为学习之人、处处为学习之所的良好氛围,增强市民的创业意识、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促进城区全面进步和可持续发展。将社区学校评估纳入文明城区、文明社区等文明创建指标;进一步加大对社区学校的财政投入,社区学校财政专项配送经费在现有基础上每年递增10%,社区学校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以保证社区学校为民惠民落到实处。在各居委建立具有教学场所、专职管理人员和专兼职教辅人员的社区教育学习站点,开展信息化教育。建设好业余大学、社区大学,建立以学分认定、累积和转换为主要机制的‚学分银行‛体系,为市民提供开放、便捷、多样性、可选择、衔接融通的终身学习‚立交桥‛通途;进一步推进外来务工人员技能文化培训网络,推动企业遵循和参照《上海市职工教育条例》,对本单位来沪务工人员的岗位和技能培训实现全覆盖;继续加强老年教育,积极探索敬老院开设老年教育学习课程的体制机制,筹划养教结合老年教育中心建设工作,改善老年大学教育教学设施,进一步提高信息化水平。

2、开展学习型组织建设,推动我区教育科学和谐发展。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作为引领和示范,推动各类学习型组织的创建和发展。坚持培育优秀学习团队,构建形式多样的学习载体,学以致用,讲求实效。坚持分类指导,根据不同职业、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学习需求的学习者,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引导和辅导,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成效。坚持扶植优秀学习品牌项目,精心筹划和组织符合区域特色、单位特点的学习项目,提高公众的参与率,普及终身学习理念。坚持引导市民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创建学习型组织纳入区文明委的表彰系列,每两年开展一次评比表彰活动,通过弘扬先进典型,为全区学习型社会建设建立广泛的群众基础,进一步完善终身教育体系,提高市民素质。

3、探索各类教育形式,构筑有效运行机制为保障。建设学习型社会涉及社会方方面面,需要加强领导,提供保障。依据《上海终身教育促进条例》,进一步明确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和个人的权利、义务和责任,更好地整合区政府的教育、科技、经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力量及全社会教育资源,明确终身教育的经费、机构、教师及其他从业人员、学习成果认定和奖励等方面的法律依据;要充分发挥工、青、妇等群众组织和非政府组织在学习型社会建设中的作用;创新办学模式,利用科技进步,搭建学习的平台,依托远程教育网络体系和区域网络式图书馆服务体系,让教育服务进入千家万户,形成覆盖全区各街镇的终身学习网络;创新投入机制,形成稳定的政府投入机制,加大向弱势群体倾斜力度,依法落实企业的职工教育经费,鼓励家庭与个人增加教育培训投入,形成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学习者共同承担的投入保障机制。

四、‚十二五‛期间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推进《长宁区精神文明建设‚十二五‛规划》的落实。完善文明委工作体系,调整和设量好各级文明办机构,充实工作人员,使文明办机构设置与时代发展和任务要求相适应。在区文明办设立志愿者工作部门、充实完善未成年人工作部门、明确街镇文明办工作岗位和编制。

(二)完善工作机制

1、支持机制。要整合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工作研究,不断提升精神文明建设的水平。要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力度,调配人员,完善设施,确保新一轮精神文明建设的全面开展;加强对精神文明建设重点项目的扶持,拓展筹资渠道,逐步形成社会化筹资机制,完善多渠道、多层次的投入体系。

2、联动机制。‚十二五‛规划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充分发挥区‚四套班子‛推进整体合力;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各街道镇的作用;充分发挥社会各界、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的作用;充分发挥西大门成员单位联建互动作用;充分发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作用,整合多种资源,凝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创建。

3、监督机制。加强法律监督,充分发挥区人大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工作中的监督作用;加强社会监督,充分发挥文明巡访团和市民群众的监督作用,以群众经常性的明查暗访形式来监督创建工作;加强舆论监督,充分发挥长宁时报、长宁有线电视中心、长宁门户网站等媒体的作用,对影响创建工作、损害城区形象的问题要大胆曝光,促进有关部门及时整改。

(三)推进阵地建设

继续推进全区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全覆盖,完善社区文化服务网络,改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的管理,方便和吸引更多的群众到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参加学习和进行文化娱乐。巩固扩大公益广告宣传阵地,建立一定比例的户外公益广告专用阵地;保证商业广告发布公益广告版面和时段不少于10%;遇市区级重大专题活动,可征用一定比例的商业广告用于公益广告专题宣传;倡导机关、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各界对重大专题活动公益广告宣传工作的参与和贡献。

(四)注重队伍建设

长宁区精神文明建设“十二五”规划 篇2

2012年9月14日,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发布了《山西省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十二五”规划》 (晋政办发[2012]69号) (以下简称“规划”) , 为山西省“十二五”期间开展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科学的蓝图。“规划”的实施对促进山西经济转型发展,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将发挥积极的作用。就“规划”中的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作如下解读。

1“十二五”规划目标

到2015年: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能力达20 428×104t;利用煤矸石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 000×104k W;山西省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68%。

2“十二五”综合利用指标

到2015年:煤矸石综合利用量达到10 250×104t, 综合利用量达到68%, 在“十一五”基础上增加30%;粉煤灰综合利用量达到5 200×104t, 综合利用量达到84%, 在“十一五”基础上增加41%;钢铁冶炼渣综合利用量达到2 082×104t, 综合利用量达到68%, 在“十一五”基础上增加25%;脱硫石膏综合利用量达到669×104t, 综合利用量达到60%, 在“十一五”基础上增加35%;赤泥综合利用量达到135×104t, 综合利用量达到15%, 在“十一五”基础上增加12.6%;镁渣综合利用量达到882×104t, 综合利用量达到70%, 在“十一五”基础上增加28%;电石渣综合利用量达到190×104t, 综合利用量达到72%, 在“十一五”基础上增加30%。

3“十二五”综合利用任务

a) 电力工业利用煤矸石发电利用煤矸石7 850×104t;b) 水泥行业利用量3 447×104t。其中:利用煤矸石10×104t、粉煤灰1 700×104t、钢铁冶渣832×104t、脱硫石膏200×104t、赤泥25×104t、镁渣600×104t、电石渣80×104t;c) 建材行业新型建材利用量5 598×104t。其中:利用煤矸石2 044×104t、粉煤灰1 000×104t、钢铁冶渣900×104t、脱硫石膏369×104t、赤泥1 005×104t、镁渣200×104t、电石渣80×104t;d) 纸面石膏板制造业利用脱硫石膏100×104t;e) 陶粒制造业利用量1 090×104t。其中:利用煤矸石90×104t、粉煤灰1 000×104t;f) 高端利用量1 080×104t。其中:生产聚合氯化铝等利用煤矸石190×104t、生产白炭黑、氧化铝等利用粉煤灰500×104t;生产复合肥等利用钢铁冶渣300×104t、提铁提钪等利用赤泥10×104t、复合肥添加剂等利用镁渣50×104t、制作化工原料等利用电石渣30×104t;g) 各类建筑设施充垫与充填利用量2 168×104t。其中:利用煤矸石66×104t、粉煤灰2 020×104t、钢铁冶渣50×104t、镁渣32×104t。

4 综合利用主要途径与发展方向

4.1 煤矸石

a) 在大中型矿区, 稳步推进煤矸石综合利用发电;

b) 扩大煤矸石制砖、水泥、砌块等利废建材和筑基铺路的利用规模;

c) 探索煤矸石生产增白和超细高岭土、膨润土、聚合氧化铝、陶粒、无机复合肥等高附加值利用途径;

d) 加大煤矸石用于采空区回填、土地复垦、沉陷区治理力度;

e) 鼓励引导大型矿业集团研发适合不同地质条件和矿井开拓方式的井下充填置换煤技术并推广应用。

4.2 粉煤灰

a) 鼓励电厂完善除灰系统, 基本实现粉煤灰干排;

b) 推广粉煤灰分选和粉磨等精细加工, 提高粉煤灰资源化利用能力及附加值;

c) 继续推进粉煤灰加气混凝土制品、蒸压砖、陶粒等利废建材生产应用, 大幅提高利用量和利用比例;

d) 有序推进高铝粉煤灰提取氧化铝、白炭黑及其配套项目建设;

e) 推动煤电基地将粉煤灰用于煤矿井下防治煤自燃、防治水患安全工程;

f) 鼓励粉煤灰复垦、回填造地和生态利用。

4.3 脱硫石膏[1]

a) 将脱硫石膏作为天然石膏的替代, 提高建材等行业脱硫石膏制品的应用比例;

b) 推进脱硫石膏生产石膏砌块、干混砂浆等大规模利用;

c) 提高脱硫石膏的质量, 大力推进脱硫石膏生产水泥缓凝剂、高强石膏粉、纸面石膏板等高附加值利用。

4.4 赤泥[2]

a) 重点研发低成本赤泥膜分离脱碱技术、赤泥改性铁矿粉造块结合剂技术、赤泥生产高性能混凝土掺合科技术、赤泥制备工业窑炉用耐火保温材料技术、赤泥资源中提取稀土和稀散金属技术、赤泥生产新型建筑材料枝术、赤泥胶结充填料用于矿山充填工程技术、赤泥循环流化床锅炉脱硫技术等赤泥预处理深度综合利用共性关键技术;

b) 在河津、交口、阳泉等赤泥集中产生区域, 建设赤泥综合利用示范项目, 集成和推广赤泥处置处理先进适用技术, 发展赤泥“以废治废”特色产业链, 有效提高赤泥综合利用率。

4.5 镁渣

a) 扩大镁渣在水泥熟料、制砖、砌块等利废建材和筑基铺路等用途中的利用规模;

b) 推进镁渣综合利用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 积极研究和开拓新的镁渣综合利用技术和工艺;

c) 开发新的镁渣建筑材料制品、复合肥添加剂、型煤粘结剂等产品;

d) 鼓励镁渣改性生产微晶玻璃, 将镁渣作为复合肥添加剂替代白云石粉, 减少白云石的开采。

4.6 电石渣

a) 在聚氯乙烯行业, 积极开发、推广干法乙炔、无 (低) 汞催化剂、大型流化床氯乙烯合成反应器等新技术。开发高附加值的耗碱、耗氯产品;

b) 支持企业上下游联合, 发展电力一电石一化工一建材循环经济产业链;

c) 支持电石渣替代石灰石生产水泥, 推广电石渣用作电厂脱硫剂, 鼓励电石渣通过净化提出纯净氢氧化钙, 用于生产轻质碳酸钙;

d) 积极探索电石渣生产生石灰作为电石原料、生产轻质砖、用做化工原料等用途。

5 规划实施的生态环境效益

“十二五”期间各类工业固废综合利用规划目标20 428×104t, 如若能得以实现, 经概算可获得如下良好的经济与生态环境效益。a) 可减少土地占用面积约5 333×104m2;b) 可减少扬尘排放量约40×104t;c) 可减少淋溶污染水进入土壤及地下水入渗量约1 335×104m3;d) 可减少生态恢复治理投资约16 000×104元;e) 可减少相关自然矿石资源开采约12 300×104t;f) 可增加综合利用产值约292×108元。

6 结语

山西“十二五”期间虽然对工业固废的综合利用进行了科学规划, 为经济转型与跨越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但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 山西矿产资源丰富, 开发力度大, 是全国矿料的主要生产与供应地, 逐年产生的大量工业固废给山西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仍在持续增加。因此, “十二五”期间必须把规划的项目实施好, 确保其建成投运并发挥效益。在此基础上, 要做好如下几个方面工作:

a) 对未能得到综合利用的工业固废, 必须强化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实施全部规范处置;

b) 在国家优惠政策的基础上, 抓住山西列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机遇, 结合山西省情制定地方行业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的优惠政策, 提升企业开展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的积极性;

c) 强化工业固废在综合利用技术上的突破, 针对各类工业固废的不同性质, 提出综合利用的研究方向, 像朔州建设的粉煤灰固废综合利用工业园区一样, 组织国内外专家学者开发煤矸石、赤泥、冶炼渣、脱硫渣、氧化铝废渣、镁渣、电石渣等工业固废在建材、再生能源、化工、环保以及农业等方面高附加值关键共性技术的自主创新技术, 在全省建立起专业性的固废综合利用工业园区, 使园区成为全省实现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载体, 为山西“十二五”后的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提供技术储备与支撑, 持续提升山西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水平, 为美丽山西的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注:本文还参考了《山西省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十二五”规划》 (晋政办发[2012]69号) 。

参考文献

[1]陈云嫩.烟气脱硫石膏的综合利用[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03 (8) :19-21.

长宁区精神文明建设“十二五”规划 篇3

編制以五年為週期的國民經濟發展計劃(過去統稱“五年計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不久開始採用的、國務院宏觀指導全國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的工作方式。自1953年開始,原擬每5年制定一個計劃而順序延伸(第一個五年計劃的期限即為1953年至1957年)。但由於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干擾,1967(“三五”後期)至1970年間中斷了五年計劃的編制,因此從“四五”(1971年至1975年)開始,每五年的間隔向後順延。“十一五”執行到2010年結束,由2011年至2015年執行嶄新的第十二個五年計劃。

人們發現,新問世的“五年計劃”變成了“五年規劃”。“計劃”與“規劃”雖然只有一字之差,卻反映了指導思想與工作方式的轉變。本屆全國人大通過的決議中強調了編制十二五規劃的指導思想:“適應國內外形勢新變化,順應各族人民過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深化改革開放,保障和改善民生,鞏固和擴大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成果,促進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基礎。”在這裡,將“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作為“十二五規劃”的“主線”,無疑充分體現了指導思想上這一關鍵性的轉變。

結束了文化大革命的浩劫以後,特別是改革開放30餘年以來,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高速發展,取得了驚人的成就。1978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僅為3,645億元,至2009年已經達到335,353億元,增長了91倍;30年間GDP的年平均增長率達到9.9%。2010年我國的GDP更高達397,983億元,同比增長10.3%, 總量超過日本而成世界第二經濟大國。我國經濟建設的成就創造了世界歷史上的奇跡,令世人矚目。

但是,長期高速的經濟增長也帶來了一系列社會問題,甚至埋下潛在的隱患。這些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的主要表現是“經濟增長的資源環境約束強化,投資和消費關係失衡,收入分配差距較大,科技創新能力不強,產業結構不合理,農業基礎仍然薄弱,城鄉區域發展不協調,就業總量壓力和結構性矛盾並存,物價上漲壓力加大,社會矛盾明顯增多,制約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依然較多”等等。

早在2010年10月,中國共產黨十七屆五中全會通過的《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中,就預見到這些矛盾並針對性地提出了今後五年為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必須做到的五個“堅持”:堅持“把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把科技進步和創新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支撐”;“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著力點”;“把改革開放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強大動力”。在已公佈的“十二五規劃綱要”中,也沿用了這些提法,充分體現了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性轉變。

“十二五”期間我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標誌是適當降低GDP指標,適當放慢發展速度。“十二五”期間我國的GDP年均增長率將控制在7%左右,溫家寶總理在十一屆人大四次會議結束後舉行的記者會上也強調了這一點。總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今後五年中我國執行“十二五規劃”的指導思想,澳門民眾同樣應當領會這一精神並在實踐中貫徹執行。

正确认识提高施政水平的

“三个强化”问题

爲了落實“十二五規劃”的精神,澳門特區政府應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思想指導下,參照規劃中專門闡述港澳問題的第57章內容,進行一番認真的思考與探索。筆者認為,以下涉及施政水平的三個“強化”問題值得引起高度重視:

第一,强化政府的应有职能。

回歸祖國以來,澳門特區政府在科學施政方面努力探索,確實取得了不菲的成績。但從總體上看,政府的一部分職能尚未得到充分發揮,在一些領域的管理力度尚嫌不足。誠然,資本主義制度不實行計劃經濟,政府不宜對社會事務,特別是經濟事務干預過多。然而,資本主義社會也不能推行無政府主義,政府應當擔負起應有的社會職責,發揮其應有的社會職能。當代行政學的基本觀點認為,政府職能是多重的。從性質上看,政府具有政治、經濟、文化、法律等職能;從形式上看,政府具有計劃、組織、協調、監控等管理職能。隨著時代的發展,政府的政治職能、法律職能等逐漸淡化,經濟職能逐漸增強。而在管理職能中,計劃職能也變得日益重要。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隨著高新科技的迅速發展、生產力水平的迅速提高、生產社會化的高度發展和國際市場競爭的加劇,資本主義社會出現了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趨勢。國家作為經濟實體,和私人壟斷資本互相滲透,互相結合,通過財政政策、貨幣政策、收入政策、經濟計划等手段,對國民經濟進行廣泛的調節,保證了社會再生產的順利進行。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是當代資本主義社會繼續繁榮的原因之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的精神,澳門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保持資本主義制度不變,因而也應當考慮這一制度的與時俱進、發展完善問題。由於受到不甚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葡萄牙的歷史影響,澳門政府的施政素來有力度不夠的缺陷,特區政府也未能完全擺脫固有窠臼的束縛。既然特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組成部分,特別是在“十二五規劃”已將港澳問題單獨列章闡述的情況下,澳門特區政府有必要既吸收當代資本主義社會的長處,又參照國家主體的管理模式與經驗,強化多種職能,特別是以計劃職能為核心的管理職能。例如,可以考慮編制與國家五年規劃相適應的中期(五年)發展規劃,改變歷届政府只通過年度施政報告對下一年度經濟與社會發展提出短期計劃的傳統做法,使政府職能的發揮更加有力,逐步走上科學施政持續發展的軌道。

第二,強化對經濟結構的宏觀調控。

在這個問題上,“宏觀”和“調控”是需要強化的兩個不同重點。“十二五規劃”將計劃改為規劃,正體現了政府轉變思路、改變工作方式、強化宏觀管理的決心。因為計劃通常指時間較短、範圍較小的微觀構想,而規劃則往往從較高的層面、較宏觀的角度著眼。調控包含“協調”和“控制”兩層意思,意味著倘若協調無效,就可以運用控制的手段強有力地進行干預。“十二五規劃”中詳盡地羅列了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的若干方面:加強財政、貨幣、投資、產業、土地等各項政策協調配合,提高宏觀調控的科學性和預見性,增強針對性和靈活性,合理調控經濟增長速度,更加積極穩妥地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管理通脹預期的關係等等,其本質是“實現經濟增長速度和結構品質效益相統一”。

澳門特區近年面臨的問題與內地有相似之處。經濟建設的長期高速增長在創造大量社會財富的同時,也帶來不少社會問題。博彩業一業獨大甚至畸形發展的弊端一直未能很好解決,經濟結構不合理的現狀始終未能改觀,不同社會群體之間的矛盾時有發生甚至不時激化,貪腐現象未能杜絕更是成为激起民憤的誘因。一言以蔽之,澳門經濟增長的速度與經濟結構、質量、效益之間不夠統一,存在著較為明顯的矛盾。為此,政府有必要加大對經濟的宏觀調控力度。要下決心從政策上適當限制博彩業的發展勢頭,適當放慢經濟增長速度,大力扶持適合在澳門發展的新興產業,切實有效地調整經濟結構,改變經濟格局。惟其如此,中央支持在澳門優先發展的休閒旅遊、會展商務、中醫藥、教育服務、文化創意等產業才有可能迅速壯大,經濟適度多元化的局面才能真正形成。

第三,強化粵港澳之間的實質性合作。

粵港澳合作是中央的既定方針,也是澳門、香港和廣東三地的實際需要。早在2003年和2004年中央政府與港、澳相繼簽署的《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中,就強調了粵港、粵澳合作的重要性;在2009年初公佈的《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綱要(2008-2020)》中,粵港澳合作的問題得到了深入詳盡的闡釋;2010年4月和2011年3月,廣東省政府又分別同香港特區、澳門特區政府簽署了《合作框架協議》,明確了三地合作的地位作用和方針任務。在“十二五規劃綱要”中,粵港澳合作在專門闡述港澳問題的第57章中進一步得到高度重視:“加強內地和香港、澳門交流合作,繼續實施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深化粵港澳合作,落實粵港、粵澳合作框架協議,促進區域經濟共同發展,打造更具綜合競爭力的世界級城市群”;“加快共建粵港澳優質生活圈步伐。加強規劃協調,完善珠江三角洲地區與港澳的交通運輸體系。加強內地與港澳文化、教育等領域交流與合作。”由此可見,粵港澳合作已是大勢所趨,不可阻擋了。

长宁区精神文明建设“十二五”规划 篇4

精神文明建设规划

一、“十一五”期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总结

“十一五”时期,是我县交通运输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时期,也是交通运输系统在狠抓农村公路建、养、管、运各项工作的同时,大力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的时期。五年间,我们按照省、市交通主管部门和县文明办的统一安排,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完善农村路网结构,方便群众出行和服务当地经济建设为宗旨,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根本,以弘扬“百折不挠、负重赶超、敢闯敢干、争创一流”的交通精神为重点,以构建和谐文明企业为主要抓手,深入开展全员参与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通过开展农村公路建、养、管、运各项工作,不断加强队伍建设、文明行风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机关建设,以及广泛开展争先创优和学右玉变作风活动等,为推动交通运输系统各项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精神支撑和保障。榆社县交通运输局在过去的五年中被评为完成工作目标先进单位,安全生产先进单位、海事工作先进单位、连续两年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在市劳动竞赛中,荣立集体一等功一次,集体二等功一次;先后有52名职工受到省、市、县表彰;有5名基层党员被评 为优秀党员。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健全机构、加强领导,确保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顺利开展。

为推动行业精神文明建设扎实开展,我们及时调整充实精神文明建设领导组,建立了由党总支书记、局长任组长,党总支成员任副组长,局属各单位一把手任成员的领导机构。局机关各股(室)、运管、路政、机械工程处、公路工程处、各乡(镇)公路养护站都成立了相应机构,并确定了相关事项,具体承办人员。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领导班子成员在分管工作范围内协同抓,广大干部职工和工会、团委、妇联等群团组织共同参与,共创交通运输行业精神文明建设新局面的工作氛围和格局。

(二)坚持“五个结合”,促进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

一是坚持把创建学习型机关同行业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不断提高全体干部员工的素质。我们按照市局和县委关于建立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机关的相关要求,通过举办培训班、组织专题讲座,观看电教片等多种形式,认真贯彻学习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四、五、六中全会精神,学习右玉精神,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关论述,并按照学好政治必修课,学精交通行业的业务专业课,学懂1—2门选修课的总体要求,认真执行星期二、五学习制度,鼓励把职 工开展自学活动,并对学有所长、学有所专的学习型职工给予表彰和奖励。

二是坚持把行风建设同行业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交通运输行业的工作特征就是“服务”。如何服好务,既是检验交通运输工作的标准,也是交通运输行业工作作风、工作态度、工作责任心的具体体现。我们从抓基层、抓一线做起,通过建设文明示范路、文明服务汽车站、文明服务客车等有效载体,充分展示了交通运输系统干部职工的精神风貌。通过治理公路“三乱”,开展文明执法等活动,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塑造了交通运输系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形象。

三是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同行业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党风问题,是关系执政党生死存亡的问题。交通运输局集行政、事业、企业于一体,工作任务繁重,各单位、各部门的工作各有侧重。农村公路建、养、管、运哪方面的工作都不能出现偏差。这就更要求有一个团结战斗的领导班子,有一支敢闯敢干、敢于拼搏的职工队伍。要建立好班子、好队伍、就必须有一个风清气正的工作氛围,就是要在党风廉政建设上下功夫。我们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实施局务公开,尤其是在事关广大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上,坚持公平公正原则,达到干群关系的融洽。在工程建设中,严格执行相关程序,在招标、投标、工程放工、资金结算、工程验收等环节,全部实行“阳光作业”。我们还积极与纪检、监察部门和县检察 院联系,举办预防职务犯罪专题座谈,与广大干部职工认真剖析职务犯罪的特点、动向极其危害,教育广大干部职工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办事,建一流工程、不倒一个干部。教育广大干部职工树立崇高的理想,防止产生拜金主义思想,在交通运输系统这个“高危”行业,始终保持清醒头脑。要从河南省四任交通厅长“落马”的案件中吸取教训,争当廉洁奉公的模范。

四是坚持把正确的舆论导向、积极向上的文体活动同行业精神文明相结合。为丰富广大职工文化生活,局机关建起乒乓球室、象棋室,在“五一”、国庆、元旦、春节期间,组织职工开展歌咏、诗朗颂、猜灯谜等活动,局领导干部主动深入到离退休职工家中走访问候、征求意见,对促进社会和谐和行业精神文明建设,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五是坚持把中心工作同行业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过去的五年,我们按照省、市交通主管部门及县委、政府的统一安排,坚持服务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服务当地工农业生产,服务县域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的宗旨,组织实施了9项农村公路改造项目,完成村通水泥(油)路436公里,新建公路桥梁10座,五年项目总投资21465万元,比“十五”期间增长17%。在实施上述工程中我们克服资金不足,施工期短、高温多雨等不利因素,强化工程管理,确立党员示范岗位,组织开展劳动竞赛,注重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 的先锋模范作用,教育广大干部职工立足岗位做贡献,尽心尽职创佳绩,努力营造创先争优、你追我赶的工作氛围,实现了交通事业发展的新突破,取得了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物质文明“三丰收”的好业绩。

二、“十二五”期间行业精神文明建设规划要点

(一)指导思想:

“十二五”是交通运输行业科学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也是我省实施综合改革试验区、全市实施“四化”率先发展区的重要时期。我们要深刻认识和全面把握新形势、新要求、新任务,围绕我县交通运输发展的总体规划和不同阶段的中心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农村公路建、养、管、运及客、货运输、安全运输、路政管理、文明执法等各项工作为载体,以创建文明行业和和谐单位为目标,努力提高全员政治业务素质,树立交通运输系统良好社会形象,广泛开展行业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实现我县交通运输业转型跨越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障。

(二)工作目标:

到“十二五”期末,我县交通运输系统干部职工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文化素质、文明素质明显提高,和谐文明单位创建活动扎实有效,社会评价满意度明显提升,精神文 明创建活动充满活力,政风行风进一步好转,力争交通运输局和局属各单位跨入行业先进行列,继续保持市级文明单位荣誉。

(三)工作重点:

1、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

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十二五”行业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深入推进文明、文明科室、文明家庭建设。

2、大力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机关建设。要进一步完善领导机制、工作制度和奖惩制度,真正把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机关创建活动落到实处;要丰富学习内容和方式,充分利用现代化网络化媒体和现代教育手段,把职工学习培训活动提上一个新水平;要坚持学以致用,学用结合的学风,注重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指导和促进交通工作、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学习,提高创新能力、协同合作能力、促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3、大力提升交通运输服务质量。

要按照建一流队伍,创一流服务的总体要求,继续推进文明行业、文明窗口、文明单位建设。要大力开展工人先锋号、青年文明号、巾帼建功等创建活动,切实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

4、大力开展行风建设和行风评议工作。要根据县纠风办和市局的要求,认真抓好行风建设,并广泛接受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和纪检监督。通过行风建设和行风评议,规范行业行为,提升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促进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

5、大力开展群众性的文体活动,寓教于乐。要通过组织各种文体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业文化、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宣传到职工、团队及家庭。要通过唱红歌、到红色旅游景点参观等形式,弘扬革命传统、传承革命精神,牢固树立艰苦创业和科学发展的理念,为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为实现上述目标,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对行业精神文明的领导,完善工作制度、落实工作责任,形成行业精神文明建设长效机制。二是要强化监督检查,坚持行业精神文明建设与工作目标,党风廉政建设同部署、同考核,对创建行业精神文明工作不力的,开展问责、追责、造成严重影响的给予党纪、政治处分。三是建立和完善激励制度,对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先进个人给予表彰奖励,连续二年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给予一个月的工资奖励。总之就是要多管齐下、多措并举,确实把行业精神文明建设推向一个新水平。

长宁区精神文明建设“十二五”规划 篇5

水库建设规划编制工作会议精神的通知 有关县市水务局:

2011年5月27日,山东省水利厅规计处召开会议,对全省“十二五”大中型水库建设规划编制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水利厅规计处、省水利设计院等有关领导出席会议,各市有关领导和技术骨干参加会议。会议要求:各地必须提报真正具备建设可行性的水库项目;项目长期没有进展的,将影响全省其他项目限制立项审批、减少投资计划;同时水利部将建立月报制度,定期调度项目进展情况。会议内容如下:

一、落实任务。其中需要承担的工作是填报中型水库建设规划执行情况、十二五新建大中型水库情况、环评情况等10张表格和水库项目及环境影响简介(两份文字:水库项目简介、环境影响简介,10张表格)。

二、明确规划范围。新建大中型水库必须在国务院已批复或正在履行报批程序的各类水利规划、国务院出台的区域发展政策意见、已批复或正在履行报批程序的其他流域规划及《全国大型水库建设规划(2008-2012)》和《全国中型水库建设规划》结转项目的范围内。

三、提出项目选取原则。项目必须符合四条原则:

(一)综合利用、保护生态,防洪、供水等综合效益显著,兼顾各方面利益,生态影响小,移民和占地数量少。

(二)以人为本、妥善安置移民。

(三)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前期工作具备一定基础,项目建议书阶段主要工作基本完成,各方面关系协调难度不大,资金筹措有保障。

(四)建管并重、良性运行。原则上每个县水库数量不超过一座。

四、明确了时间安排。各地市要于6月20日前将有关资料报送省水利厅规计处和省水利设计院。

五、明确了国家投资原则。对大型水库国家将安排一定比例的投资补助,中型水库补助额度很小。

六、提出了水库建设监督措施。此次项目申报国家要求各地必须提报真正具备建设可行性的水库项目。在监督管理上,将水库建设项目与其他项目捆绑一起,对长期没有进展的,将对该省其他项目限制立项审批、减少投资计划,同时水利部将建立月报制度,定期调度项目进展情况。

各有关县市请于6月10日前将有关材料报市水利局发规科。

德州市水利局

企业文化建设“十二五”规划 篇6

集团党办、集团工会 2011年5月11日

XXXX集团企业文化建设十二五规划

(2011-2015)

一、概述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经历了从九五到十一五的快速发展,集团公司当前正处在更加注重管理创新、科学发展的新阶段,提出了“一个主题、两个目标”的发展思路。为实现新的发展目标,需要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企业文化建设,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积极的精神塑造人,以先进的典型鼓舞人,团结带领广大干部员工把XXXX建成知名品牌。二、十一五企业文化建设简述

十一五期间,集团公司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同时,企业文化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呈现生机勃勃景象。集团所属各单位在生产经营实践中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继承、培育和发展了各具特色的企业精神、优良传统和作风,在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成为支持公司超规模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因素。

一是广泛树立先进典型,弘扬了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集团公司每年通过综合管理先进单位等各层次的先进单位、企业劳模、优秀经营管理者等各层次先进个人评比,以及中控窑、磨和矿山进口工程机械最佳操作员等专项评比,各区域各子公司也开展了各层次的优秀评比、劳动竞赛等活动,营造了浓厚的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激发了广大员工旺盛的工作热情。在省属企业文明单位评比中,芜湖XXXX、铜陵XXXX等省内8家公司被授予“省属企业文明单位”称号,其中2家公司被评为全省第九届文明单位。

二是加大对外形象宣传,企业社会影响力大大提升。三是坚持环境美化绿化,后勤保障日益完善。多年来,集团公司注重清洁生产和环境美化绿化,打造了具有XXXX特色的花园式工厂,为XXXXXXXXXX企业建设生态环保企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作出了表率。坚持“先生活,后生产”,注重加大各公司,尤其是新建公司的职工后勤设施建设,统一配臵标准。经常性开展区域后勤管理检查评比,促进食堂、单身宿舍及现场环境管理,改善了职工后勤生活条件。

四是广泛开展各项文体活动,建设和谐企业文化。十一五期间,集团新建办公大楼配套建立了职工活动中心、图书馆和影剧院,开展歌咏比赛、篮球赛、摄影比赛等丰富多彩的职工文体活动。每举办集团新年文艺晚会。每逢节假日,各子公司也都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体活动,丰富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各类文体活动的举办,进一步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热情,陶冶了员工的思想道德情操,营造了和谐有序的企业文化氛围。

五是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统一了思想,增强了企业凝聚力。为丰富宣传资源,十一五期间,先后开通了集团内网和XXXXXXXXXXXXXX网站。其中集团公司内网成为公司办公、信息共享、经验交流的重要平台,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延伸了管理链条。XXXX网站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对外推介XXXX品牌、管理以及产品,树立了公司良好的对外形象。至此,集团层面形成报纸、网络、杂志相互补充、共为一体的宣传网络,为传播企业文化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制定了企业新闻发布制度,开展了打击不良言论活动,有效维护了公司正义和形象。内部宣传方面,围绕集团公司工作会议精神和集团阶段性工作重点,定期下发宣传思想工作要点,指导子公司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各单位通过广播、电视、宣传橱窗等渠道进行广泛宣传,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三、十二五企业文化建设指导思想、目标和原则 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企业文化建设的规律,以创建学习型、技术型、管理型、效益型公司,培育高素质员工为目标,构建符合企业发展需要具有企业特色的文化体系,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实现公司十二五战略目标提供坚强的文化保证。

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目标:力争用3至5年时间,建立更加符合公司发展战略,体现员工根本利益,具有公司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努力形成具有共同理想的精神文化,严谨高效的行为文化,以人为本的和谐文化。通过企业文化建设,使广大员工的思想进一步统一到公司做大做强的目标上来,使员工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巩固,向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大型集团迈进。

企业文化建设遵循的原则:

1.源于实践,指导实践。坚持从企业发展的生产经营实践中提炼具有文化特征的理念和精神,用先进的企业文化指导、服务和推动企业发展的新实践。

2.继承传统,注重创新。坚持从企业发展的历史积淀中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结合发展形势的变化,汲取国际大型公司先进文化的新鲜养分,与时俱进,持续优化和丰富企业文化的内涵。

3.突出共性,兼容个性。坚持集团公司企业文化的统一性,尊重不同地域不同企业的差异性,培育和塑造符合企业实际的特色文化,实现集团公司共性文化与企业个性文化的有机融合、相得益彰。

4.全员参与,共同建设。坚持把以人为本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依靠全体员工的学习、实践、塑造和传播,共同建设和发展企业文化。四、十二五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

十二五期间,企业文化建设将在集团公司党委领导下,围绕“一个主题,两个目标”,不断传承和发扬公司企业文化,为公司十二五规划的实施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保障。

主要任务:即围绕“一个主题”——XXXXXXXXXX,丰富企业文化“三要素”——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推进“六个子文化”建设——班组文化、学习文化、诚信文化、廉洁文化、安全文化、和谐文化,形成具有XXXX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体系。

(一)一个主题

即打造XXXX国际知名品牌的企业形象。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塑造XXXX集团统一的企业形象,提升XXXX集团的认知度和美誉度。一是进一步加强和统一形象标志。规范使用集团公司统一的形象标志,不断提升“XXXX集团”、“XXXX”“XXXX”“XXXXXXXXXX”形象标志的价值和影响力。通过对集团公司《形象识别手册》规范推广,总部和所属各单位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规范使用。二是加强品牌管理。规范品牌、商标的使用与管理,强化品牌意识,充分发挥XXXX品牌的市场影响力和辐射力。依靠全体员工良好的素质、优质的服务和自觉的维护,不断提升XXXX品牌的价值和商誉。三是履行大企业责任。在推进企业发展的同时,通过重点工程、节能减排、环境环保、安全生产、公益活动等多种方式,努力塑造公司备受尊重的社会形象。四是注重形象宣传。积极利用网站、报纸、杂志等媒体加强企业形象的正面宣传,提高突发事件的新闻处臵能力,积极引导社会公众对XXXX的认知、理解和支持,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二)丰富企业文化“三要素”

1、提炼和强化企业精神文化。精神文化是支撑企业文化体系的灵魂。在原有企业文化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完善、修订企业子文化系统,使公司理念、行为、视觉、形象等识别系统更加完善。积极宣传和实践XXXX集团“XXXXXXXXXX”的企业精神和“XXXXXXXXXX”的经营宗旨。通过组织各基层工会开展企业文化知识竞赛,典型事例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广泛宣传企业文化的内涵和本质,使广大员工在全面理解文化内涵,自觉地把言行与企业文化结合起来,为企业文化的巩固和发展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2、实施制度文化在建工程。制度文化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践行核心价值理念、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内在保障。以塑造XXXX特色管理模式为目标,将企业文化融入各项管理制度中,转化为员工的自觉行动。坚持依靠规章制度管理企业,切实做到有章必循、违章必纠。强化规章制度的严肃性、权威性,健全企业文化建设的执行运行机制、畅通责任考核机制、完善领导监督机制三个体系。

3、推进和规范行为文化建设。行为文化是企业员工在生产经营和人际关系中产生的活动文化。结合集团公司发展的实际,进一步修订完善《员工行为规范手册》等有关手册;构建长效机制,规范员工行为;扎实推进员工文明素质提升,展示XXXX人良好的行为作风和精神风貌;宣传基层单位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和事迹,发挥先进模范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示范和榜样作用。

(三)推进“六个子文化”建设

1、推进班组文化建设。班组文化建设要突出“团队、责任、创新”意识,大力开展班组竞赛和岗位创新创效活动,持续提升班组自主管理模式,增强团队意识,提升相互协作能力;开展班组竞赛,形成典型示范带动效应;完善班组长选拔任用机制,打造一大批精英班组长,着力建设以“安全为天、业绩为轴、员工为本、文化为魂、制度为基”的班组特色文化体系”,不断推进提升班组文化建设。

2、推进学习文化建设。学习文化在建设过程中要突出“氛围、特色、实效”;如深化学习型组织创建,开展“每天读书半小时”、“班后十分钟小课堂”等特色学习活动,持续创新学习模式,造就一个不断创新的“学习型”企业;在开展“员工文明素质行动计划”的基础上,基层岗位坚持 “耳听、眼看、手练、口述、脑记”五结合培训法、广泛开展业务学习、岗位练

兵、技术比武等活动,持续锻造三支队伍(即管理、科技、员工三支队伍的素质)建设,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3、推进诚信文化建设。诚信文化建设要突出“诚实、守信、重诺”。结合社会主义价值观和荣辱观教育,充分利用各种形式进行诚信观的宣传教育,使诚实守信深入人心,积极开展“说文明诚信话,干文明诚信事,做文明诚信人”活动,构建承诺、践诺、验诺和逐级负责的闭环管理体系,构建“上下互动、全员参与、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诚信管理考核体系。

4、推进廉洁文化建设。廉洁文化建设要突出“预防、监督、教育”;全面深化两融入(将廉洁文化融入企业管理、融入企业文化),两公开(厂务公开、考评公开),四监督(在物资采购、合同管理、产品销售、离任审计方面),四进入(进班子、进部室/处室、进工段、进班组),健全完善教育预防长效机制,培育构建具有浓厚文化底蕴、鲜明时代特征和XXXX特色的廉洁文化体系。

5、推进安全文化建设。安全文化建设要突出“警示、避险、体系”;利用推进“手指口述”安全确认等管理方法;建全完善应急机制,创新完善六个运行机制(责任机制、预防机制、培训机制、奖惩机制、督查机制、创新机制)和六大保障措施(理念引导、形象塑造、案例教育、行为引导、亲情感化、环境营造),形成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和安全文化教育体系,打造本质安全型员工队伍。

6、推进和谐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建设要突出“团结、工作、快乐”。探索企业青年员工培育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途径,充分运用青年文明号、青年岗位能手等载体,为青年成长成才、建功立业搭建平台;开展自己动手,提升后勤管理水平,营造优质舒适工作生活环境;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举办重大节日期间的文化娱乐生活,提高员工的幸福生活指数,倡导绿色健康文明生活方式,促进企业和谐。积极思考收购企业、托管企业以及海外企业等多种新情况下,企业文化的建设问题,建设团结共进,共谋发展的和谐文化。

在公司完备的企业文化理念、目标和责任体系的基础上,再用三到五年的时间,通过丰富企业文化“三要素”,建设“六个子文化”,形成健全完善的、充满活力的、具有时代特色的XXXX企业文化建设体系,通过整体推进,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五、企业文化建设方法

(一)党组织建设工作

1、加强领导干部理论学习。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做到经常化、制度化,深入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理论水平和政治素质。学习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各方面知识,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不断提高广大党员尤其是领导人员运用科学理论指导企业改革发展,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

2、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按照中央、省委的统一部署,在党的“十八大”召开前,扎实开展好集团公司创先争优活动。按照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统筹兼顾,务求实效,围绕“为集团科学发展创先进,为建设国际知名品牌争先锋”的活动主题,动员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联系企业实际,在“推进科学发展、促进企业和谐、服务广大职工、加强基层组织”实践中建功立业。

3、优化党组织设臵。适应跨地区发展实际,合理调整企业党组织设臵,在新建企业的同时建立党组织,调整经营管理机构的同时调整党组织设臵,保证企业的业务开展到哪里,党的组织就设臵到哪里,党的工作就延伸到哪里。各基层党组织要严格按照党章的要求,多和地方党委联系汇报,主动接受党组织的属地领导。

4、广泛开展基层党组织活动。要把加强党组织建设要与本单位发展规划实施结合起来,与制定目标任务措施结合起来,结合企业所在地的特点,开展经常性的党组织活动,以党建促生产经营。要加强企业生产经营一线党支部建设,把解决改革发展中的难题作为党组织活动的重点,把促进生产经营的成效作为重要检验标准,使党建工作成为企业发展的内在推动力量。要加大对党员的日常培训和考评力度,党员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5、抓好党员发展工作。要重视做好在生产经营一线和青年职工中发展党员工作。在各类技术骨干和生产经营骨干中培养发展党员,把青年职工中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员队伍中来。要加强对党员的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努力把党员培养成生产经营的能手、创新创业的模范、提高效益的标兵,做到重要岗位有党员、主要骨干是党员、关键时刻见党员。

(二)党风廉政建设

1、严格执行各项政治纪律,规范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行为。严格执行 “三重一大”决策制度,企业生产经营的重大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及大额度资金运作事项必须由领导班子集体决策,领导干部不得擅自对外提供担保或出借资金,不得违规购臵或处臵固定资产,严禁设立“小金库”或账外账。严格执行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禁止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谋取不正当利益。

2、加快推进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防体系建设。坚持教育与文化建设并举,抓好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增强拒腐防变的自我免疫力,筑牢思想道德防线;进一步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制度,完善公司经营管理制度,健全专项管理制度,以此筑牢反腐倡廉制度体系;通过干部考核、日常审计、纪检监察等方式,加强对各级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主要负责人,对贯彻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和廉政准则规定执行情况监督检查,建立健全权力监督制约机制。

3、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进一步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实施意见,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对不认真履行职责,致使领导班子成员或下属出现严重违法违纪行为的;对领导不力,导致分管范围内不正之风长期得不到治理,造成恶劣影响的;严肃进行责任追究,保证党风廉政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4、加强效能监察。紧紧围绕集团公司十二五发展战略目标任务,以提高公司管理水平和运营质量为目的,以影响公司效益的关键环节为重点,把效能监察延伸到集团公司改革发展和生产经营的全方位、全过程。通过审计监督,做到开展一个项目、查透一类问题、完善一套制度、规范一类管理、达到堵塞漏洞、防范经营风险的目的。

5、加强案件查处和信访办理。根据集团公司发展的实际,查处违规违纪案件的重点是:在企业经营管理和发展中发生的失职渎职、玩忽职守、责任心不强,造成经济损失的案件;在经济往来过程中发生的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行贿受贿、假公济私的案件;违反集团公司各项规章制度,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或不利影响等案件。案件查处过程中,按照“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手续完备”的基本要求,提高办案效率和质量,努力做到查办一案,教育一片,健全制度、堵塞漏洞、挽回损失。

(三)宣传思想政治工作

1、做好员工思想政治工作。探索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工作方法,积极关注员工诉求,着力解决员工工作和生活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尤其关注年轻员工的思想动态,积极做好思想引导。领导干部要勤下基层,开展座谈,注意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主动关心员工,了解民意,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以企业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2、要重点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十一届全国会大会议精神,省重要会议及领导重要讲话精神,宣传集团公司工作会议和第二届党代会精神,以及XXXX集团十二五发展规划。通过报纸、网站、广播、电视和橱窗等各种形式,统一思想,鼓舞干劲,激励广大干部员工为集团十二五发展再做新贡献。加大公司各类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带头作用,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在集团层面,要形成网站、报纸、杂志三位一体,互为补充,资源共享的宣传网络。

3、XXXX网站紧密围绕集团党委中心工作,发挥公司内部新闻媒体机构的作用,维护企业形象,弘扬改革成果,成为促进集团实现“XXXX”主题的重要宣传窗口。XXXXXXXXXXXXXX网要成为宣传XXXX品牌和成果的主要网络窗口,英文网逐步丰富完善以适应国际化发展需求;集团内网完善栏目设臵和资料分类,根据管理需要强化功能发挥,促进公司管理效率和办公自动化水平提升;型材网站结合民用产品的定位改版升级,重点

展示和介绍公司新产品与节能环保性能、加大销售渠道宣传。网站要培养一支热爱XXXX、业务精干的网络宣传管理队伍,同时建立外部媒体联系渠道,做好负面信息监控汇报和协调处理,及时更新外部网络媒体XXXX信息动态,多方位展示XXXX改革发展动态。

4、《XXXX信息》要办成传播集团发展决策和管理导向,以最新技术、管理经验为主体,公司要闻、行业资讯、员工交流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内部综合性期刊。每月一刊,以公司技术骨干为主要阅读群体,适时按需扩大发行范围,更好地成为集团生产经营、方针政策等上情下达的主要途径之一,进一步强化技术交流平台作用,推动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同时更贴切地反映广大员工的心声,营造一种和谐的良性交流氛围。以集团公司的层面加强期刊内容的高度提升和深度拓展,丰富内容题材,保证刊物信息质量,做好公司正面企业形象宣传。不断完善栏目设臵,活跃版面形式,最大程度地满足管理和读者需要。充分利用公司人力资源优势,合理配臵人员,充实编辑部队伍力量。在编辑、审核、发行工作方面,进一步规范每个环节的把关工作,建立起点面结合的联络渠道,使期刊编辑部与公司各单位形成一个有效的整体的工作沟通。

5、《XXXX报》把握正确舆论导向,以集团工作会议和第二届党代会精神为指导,围绕实现“十二五”发展规划目标,突出宣传集团公司改革发展重大事项,加大宣传各领域各层次

先进人物先进事迹,以鼓舞干劲、促进发展、增强企业凝聚力。报纸编排上,学习借鉴社会媒体和著名企业内刊,不断创新栏目设臵,挖掘报道深度,提高报纸信息的丰富性和及时性。内部管理上,对现有编辑人员进行优化整合,集中到芜湖办公,实现资源共享,更好服务集团发展,更加贴近XXXX员工,不断扩大报纸的影响力。

(五)群众团体工作

1、发挥组织体系作用,推动集团工会工作更好开展,促进企业和谐发展。探索延伸新形势下工会组织的工作职能,加强工会自身建设,充分激发工会组织特别是基层工会活力,进一步扩大工会工作覆盖面,不断增强工会组织凝聚力。围绕“组织、参与、监督、服务”职能,在集团党委的领导下,发挥组织体系的作用,了解各基层工会组织体系建设情况,重点掌握各基层工会工作开展情况,经验推广、相互借鉴,营造氛围,充分发挥基层工会的作用,参与企业民主管理与监督,依法维护员工合法权益,发挥公司联系员工的桥梁作用,宣传推广企业形象,增强企业凝聚力,丰富员工文化生活,增强企业文化内涵,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2、加强职工文体活动建设。指导子公司健身中心、图书阅览室建设,广泛开展主题突出、内容丰富、特色显著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切实提高职工身体素

质,增强体魄,愉悦身心,建立更加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丰富业余文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以重大节日为载体,可尝试性创建富有特色的公司纪念日,不断满足广大员工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进一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增强企业凝聚力,陶冶员工的思想道德情操,增进友谊、加强交流,营造和谐有序的企业文化氛围。

3、开展先进评比活动。定期开展各类先进评比活动,形成规范化、制度化,切实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集团层面每年组织各类先进评选,每三年组织一次集团劳模评选;各子公司开展不同层次的评比活动,通过先进评比活动,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充分发挥先进模范带头示范作用,以身边典型激发广大员工旺盛的工作热情,掀起企业内部争先进、赶先进、学先进的浪潮,为企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同时,积极指导各子公司因地制宜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技术、比技能、争贡献”岗位练兵和职业技能竞赛,调动员工自觉参加业务学习,技术训练的积极性,形成自觉、刻苦学技术、学业务、学理论爱岗敬业的风尚,激励员工走岗位成才之路。

4、完善后勤保障工作。坚持把后勤工作作为增强企业凝聚力和亲和力的一项重要措施认真抓好,紧紧围绕“先生活,后生产”的管理理念,组织开展“自己动手,提高生活质量,共创美好家园”活动,鼓励各子公司自己动手,促进和改善工厂环境、提高员工生活质量,不断增强企业凝聚力。不断优化后

勤检查标准,通过标准的制定,形成标杆,引导各子公司后勤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建设。积极改善食堂伙食质量和员工住宿条件,加强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坚持多管齐下的方针政策,提升后勤综合管理水平,力争在两年内,后勤管理迈上一个新台阶。

5、探索建立各具特色的“文化墙”。将优秀团队、先进模范、职工语录、警句格言、创新成果等,集中进行展示、宣传,形成全员汲取智慧和力量的“文化墙”。在开展试点、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推广。

六、企业文化建设评估

企业文化建设关键在于如何落实,为了推进十二五企业文化建设规划的有效实施,将建立XXXX集团企业文化建设评估体系,该评估体系是一种导向指标体系,是促进十二五企业文化建设规划实现的有效保证措施,也是推进内控体系建设关于企业文化建设的需要。

评估体系分企业文化建设开展、建设状况以及建设效果评估三个方面,从组织保障、物质保障、工作指导和载体支撑以及考核激励机制四大方面明确企业文化建设基本情况,从价值理念、行为规范和宣传以及形象识别三大体系探寻企业文化建设状况,通过企业凝聚力、企业执行力、企业形象以及生产经营四大指标检验企业文化建设成果。

长宁区精神文明建设“十二五”规划 篇7

由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组织制订的《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已正式发布实施。《规划》提出, 到2015年, 煤炭调整布局和规范开发秩序取得明显成效, 生产进一步向大基地、大集团集中, 现代化煤矿建设取得新进展, 安全生产状况显著好转, 资源回采率明显提高, 循环经济园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矿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矿工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在煤炭生产方面, 生产能力达到41亿t/a。其中:大型煤矿26亿t/a, 占总能力的63%;年产能30万t及以上中小型煤矿9亿t/a, 占总能力的22%;年产能30万t以下小煤矿控制在6亿t/a以内, 占总能力的15%。煤炭产量控制在39亿t左右。原煤入选率65%以上。煤矿建设方面, “十一五”结转建设规模3.6亿t/a, “十二五”新开工建设规模7.4亿t/a, 建成投产规模7.5亿t/a, 结转“十三五”建设规模3.5亿t/a。

长宁区精神文明建设“十二五”规划 篇8

由发改委和科技部牵头,会同工信部等多个单位研究编制的《“十二五”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日前已经国务院批准印发。规划共分10个部分,主要包括建设基础与面临形势,指导思想、建设目标和总体部署,七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及规划实施等。《规划》提出到“十二五”末,制造业等重点产业的产业创新能力要大幅提升,结合“十二五”时期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实际需求,围绕制造业等重点领域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对创新能力建设进行重点布局、共享整合,进一步强化产业的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为促进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为确保各项重点任务和建设目标的顺利实施,在政策措施方面,要求进一步完善促进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强产业政策、财税政策、金融政策等与创新能力建设的衔接协调;完善支持企业创新和科研成果产业化的财税金融政策;在保障资金投入方面,要求发挥政府在科技投入中的引导作用,鼓励和吸引全社会加大对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投入力度;推进金融机构、社会团体、企业、个人以及国外投资者参与高水平的研究开发设施建设,探索建立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科技投入体系。

据悉,《规划》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部署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规划和指导性文件,对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郝杰)

着眼“十三五” 注重新工业革命

纺织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研究项目启动

近日,中国工程院重点咨询项目“我国纺织产业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研究(2016-2030)”项目启动会在京召开。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瑞哲以及发改委、工信部相关负责人,项目参与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出席会议。会议由项目负责人、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士成主持。

周济在会上指出,纺织行业作为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对其创新发展给予特别重视。开展纺织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研究,一要立足我国实体经济必须大而强这个特点;二要重点聚焦“十三五”,提出前瞻性的战略措施;三要以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等为指导;四要特别注重新的工业革命、新的工业技术等对纺织工业所产生的深刻影响,要在创新体系上求突破。

蒋士成介绍了项目的整体情况与立项背景、研究目的、依托单位与参加单位等基本情况。项目组副组长、东华大学副校长俞建勇从项目的背景及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研究方案及预期目标、研究工作进度安排、预期成果五个方面作项目开题报告。纤维新材料技术、先进纺织技术、生态染整加工和高效生态型化学品技术、服装产业科技、先进纺织装备技术、纺织信息技术、纺织产业经济贸易与管理运营技术7个技术领域子项目的负责人分别作了子项目的开题报告。与会发改委、工信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领导,以及中国工程院院士等围绕如何高质量地完成这一重点咨询项目提出了极具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据了解,该项目以东华大学为依托,最终形成《我国纺织产业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研究(2016—2030)总报告》及七个子项目领域的分报告,并向国务院及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中纺联等部门提出重要咨询研究结论。该咨询项目的实施将对推动我国纺织产业由大转强,在建设纺织强国新时代引领世界纺织产业发展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郝杰)

重点跟踪培育服装家纺自主品牌企业

工信部部署工业质量品牌建设工作

近日,工信部就加强2013年工业质量品牌建设工作发布通知,提出质量品牌建设工作的重点工作及要求。通知强调支持服装家纺行业重点企业品牌建设,跟踪培育已确定的服装家纺自主品牌企业。

2013年重点工作是实施工业质量品牌能力提升专项行动、落实企业质量主体责任、深化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工业标准建设和贯彻实施、促进工业产品实物质量提升、深化工业品牌培育、完善质量诚信体系和继续改善质量政策、社会和市场环境。

工信部在新公布的《2013年工业质量品牌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支持纺织等行业品牌建设,具体包括研究发布中国纤维流行趋势,推动纤维新材料在纺织终端产品的应用。发挥部际协调机制作用,跟踪培育重点服装家纺品牌企业。支持中国纺织服装品牌网运行,加强重点纺织服装品牌企业宣传交流,开展品牌企业与商业、金融机构对接,支持地方和行业组织的品牌展览交流活动。对于专项行动的经费保障,工信部提出通过工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技术改造资金等渠道支持专项行动。

据了解,工信部将重点跟踪培育100家以上包括服装家纺在内的品牌企业,实现质量品牌能力突破性提升,形成示范效应,促进工业质量品牌水平全面提高。(郝杰)

宏观数据

前2月中央财政收入增:

1.6%

3月6日,财政部发布了今年1~2月财政收支情况。数据显示,今年1~2月,中央财政收入10779亿元,同比仅增长1.6%;地方财政收入(本级)11647亿元,同比增长12.9%。

1月新增外汇占款超:

6800亿元

央行3月5日的最新数据显示,1月外汇占款激增6836.59亿元,是去年月度最高值(1月)1409亿的4.8倍还多,也超过了2008年1月份6540亿的前期高点。

GDP达中高收入国家水平:

27省份

全国31个省区市已经交出2012年经济发展考卷。广东、江苏、山东三省份步入5万亿俱乐部,经济总量排名全国前三,同时,全国27省份GDP达中高收入国家水平。

今年GDP预期增长目标:

7.5%

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幕,温家宝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提出,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预期增长目标是7.5%,居民消费价格涨幅CPI控制在3.5%左右。

2月制造业PMI:

50.1%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制造业PMI(采购经理指数)继1月份回落后,2月份制造业PMI再度小幅回落到50.1%,较上个月低0.3个百分点。

今年老龄人口将达:

2.02亿

全国老龄委办公室日前发布《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显示,2012年底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为1.94亿,今年老龄人口将达到2.02亿。

上一篇:高考优秀作文(湖南卷):那鱼 那鹰 那人下一篇:《雪儿》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