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网络营销发展趋势

2024-09-12

总结网络营销发展趋势(共8篇)

总结网络营销发展趋势 篇1

培训时间:2014年7月19日

培训讲师:吴刚(安肤士与瑶芳项目总监)

培训主题:网络营销的主题架构以及网络营销的未来发展方向

个人感受:

进入公司两个月以来,深受巨龙文化浸染,对于百度竞价方面的了解不断加深,但是对于网络营销这一个大方向的了解还是有所欠缺。正好有机遇人事部门安排了在网络营销方向颇有研究的吴刚总监给讲述网络营销,非常感兴趣,参加培训后感触甚深,见识顿涨。

培训会中,吴刚总监首先从广告多样化发展这一趋势给我展开了话题,并深入分析移动端的占比上升趋势以及我们网络营销按效果付费趋势等,让我非常贴近的和网络营销的变动方向有了一次深入的了解,从而对于自己未来的竞价广告投放有了一个大致的中长期预判与规划。

此外,吴总监还分析了强关系与精准营销、弱关系与品牌展示、社会媒体变革、重大决策基于PC端完成等等非常前沿和深入的技术与营销发展趋势。让所有培训参与人员非常深入的了解了在接下来的若干年中我们网络营销的发展方向,从而使我们能够提前做好准备应付未来的网络营销变革。

整个的培训过程,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是对于我从事网络营销工作一个具有里程碑式的引导。

在这个培训会议中,对于个人影响甚大的除了网络营销大方向的了解,更为贴近实际的感触则是在现今和今后竞价广告投放过程中对于手机端网站的投放与关注力度和精力。

通过此次培训,让我进一步坚定了自己最近观测到的手机端投放效果不断提升应当加大关注的判定。

通过此次培训,让我清晰了日后竞价广告投放的一个贴近趋势的自我提升与变革方向。

总结网络营销发展趋势 篇2

随着电影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 《失恋33天》、《亲密敌人》、《让子弹飞》、《人再囧途之泰囧》、《西游·降魔篇》等电影开始尝试使用网络营销模式, 出人意料地取得了较好的票房成绩。任何事情的成功都不是偶然因素造成的, 这些电影也不例外, 是在总结网络传播特征和社会文化基础之上进行的有针对性的网络营销。它们的出现不仅代表着当前电影网络营销的最高水平, 而且也预示了电影网络营销的发展趋势。

本文以中小成本电影《失恋33天》和商业大片《西游·降魔篇》作为电影网络营销的研究案例, 试图通过分析它们的营销模式, 总结电影网络营销发展趋势, 为以后电影营销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1《失恋33天》的营销

《失恋33天》堪称中小成本电影网络营销的经典案例。以890万的投资取得了超过3亿的票房成绩, 在激烈的电影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失恋33天》营销成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1 市场定位准确

根据电影失恋的内容, 将电影消费者定位于二十至三十岁左右的年轻人。同时, 根据电影内容及消费群体的消费需求将电影的档期确定为2011年11月11日千载难逢的“神棍节”。

1.2 微博营销的使用

在确定目标消费者之后, 根据消费者媒介接触习惯, 《失恋33天》将主要营销方式定位为微博营销。

微博因为具有4A (Anytime, Anywhere, Anyone, Anything) 传播特征:任何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可以发布任何信息, 不仅满足了人们认识新朋友, 扩大交际圈的需求, 而且促进了知晓权与接近权的发展, 开辟了言论自由的新局面, 受到广大网民的喜爱, 发展迅速。截至2012年12月底, 我国微博用户规模为3.09亿, 较2011年底增长了5873万, 增幅达到23.5%。

微博营销具有病毒式扩散、互动式沟通和精准投放等特征, 是一种强调参与、互动、移动的营销模式。《失恋33天》通过白百合、文章等明星的影响力, 以制造话题、情感打动等方式在微博上展开强大的互动, 吸引受众主动参与到电影信息的传播中, 在很短的时间内积聚了大量受众, 失恋成为热点讨论话题[3]。

1.3 制造话题, 调动消费者的参与积极性

除了使用微博营销之外, 电影《失恋33天》通过线上线下合作制造“失恋”话题, 调动消费者的参与积极性。先后通过征集志愿者拍摄“失恋物语”视频, 开展“失恋博物馆”活动等方式, 在短时间内制造了一场关于“失恋”的热烈讨论, 成功吸引消费者的注意。

1.4 尝试APP营销

APP营销是通过特制手机、社区、SNS等平台上运行的应用程序来开展的营销活动[4]。

在国外电影市场, APP已经成为电影营销宣传的重要手段之一, 如在影片上映前, 开发与电影同名的游戏, 免费或者低价提供给玩家。最为著名的电影APP则首推《盗梦空间》和《愤怒的小鸟:里约版》, 前者通过梦境模拟程序将《盗梦空间》的梦境主题营造的神秘奇幻, 充分吸引了影迷的关注;后者则在玩家闯关过程中将《里约大冒险》成功的进行了病毒式营销[5]。

《失恋33天》采用了APP营销模式, 与KAi LA品牌合作共同发布了《失恋33天》APP。虽然与微博营销、话题营销相比APP发挥的营销作用较小, 但它是整合营销的重要尝试。

2《西游·降魔篇》的营销

《西游·降魔篇》一上映就显示出极强的票房吸金能力, 据片方的数据显示, 上映一周票房已达到5亿, 观影人数接近1100万。成功的主要原因除了周星驰个人影响力以外, 它的网络整合营销也是功不可没。

2.1 网站营销

《西游·降魔篇》选择了在时光网、腾讯娱乐频道和自建官网三种形式做营销宣传。网站上的内容一般为专访、预告片、制作特辑、新闻报道、精美图片、专业影评、微博互动等。不同的网站侧重点稍微不同, 专业网站偏重电影的专业性、门户网站电影频道偏重全面性、自建官网偏重灵活性。三种网站营销形式相结合吸引了不同层次消费者的关注。

2.2 搜索引擎营销

搜索引擎营销是指利用用户使用搜索引擎检索信息的机会将营销信息传递给目标用户。搜索引擎能为广告主带来巨大用户量, 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重视, 目前, 主要采用搜索推广、网盟推广、品牌专区、搜索引擎优化等营销手段。

以“西游”、“降魔”或者“西游降魔”作为搜索词在百度网上进行搜索, 首先出现的就是一个以综合专题形式出现的《西游·降魔篇》介绍, 包括影片介绍、视频片花、剧照图片、新闻专题等。此外, 还连接了西游动态官网、腾讯娱乐频道、西游除魔推广平台等。只需要点击一下就能轻易找到有关《西游·降魔篇》所有的信息。

2.3 微博营销

微博营销现在是所有电影网络营销的必用方式之一, 《西游·降魔篇》也不例外。《西游·降魔篇》微博营销的手段主要有:成立官方微博及时播报相关资讯;通过文章、舒淇等明星个人微博影响力与网友互动, 传递相关信息;电影专业影评人发布“微影评”;普通消费者上传观影感受等。通过这几种方式, 在微博上制造了周星驰和《西游·降魔篇》的讨论话题。

2.4 与购物网站合作营销

今年电影《西游·降魔篇》与淘宝网首次进行了合作尝试, 《西游·降魔篇》将全国点映场的预售放在了淘宝网上, 网民们可以通过秒杀抢购电影票, 淘宝网则将与电影相关的物品放在了《西游·降魔篇》官网的上, 点击链接就能到淘宝网上购买。这是一次双赢的营销, 通过淘宝网的大力宣传, 更多的消费者了解了电影;通过《西游·降魔篇》, 淘宝网也达到了快速销售物品的目的。

通过对《失恋33天》和《西游·降魔篇》营销分析, 我们可以发现虽然由于投资成本不同造成的营销规模和侧重点不同, 但是, 两部电影的营销还是有很多相同之处的。首先, 都运用了微博营销, 通过制造话题提高消费者的参与积极性;其次, 都注意电影合作领域的拓展, 尝试跨行业、跨平台整合的营销。

3 电影网络营销发展趋势

3.1 pasomo营销

Pa (participatory) 是参与, So (Social) 是社交, Mo (mobile) 是移动。所谓的pasomo模式是指以网络技术为基础, 以努力提高消费者参与积极性为目标, 以微博、人人网等社交网站为主要平台, 并且具备可移动特征的电影营销手段。在pasomo营销模式中, “参与”是根本, “社交和移动”是渠道和形式, 是有利的保证。

自古登堡1448年第一次发明活动型技术 (movable type technology) 以来, 媒介技术的发展在历经文艺复兴、大众媒介时代的开启以及1958年广播电视的普及应用之后, 在2001年活动型技术又再一次被创造出来——由本·特洛特 (Ben Trott) 和米娜·特洛特 (Mena Trott) 夫妇发明的“Movable Type”这一博客工具, 标志着大众媒介时代向新时代过渡的开始, 即参与式媒介时代[6]。参与式媒介的形成刺激了消费者要求参与的文化追求。电影的网络营销需要重点关注消费者的参与需求, 将营销由被动灌输转为主动参与。

“社交”是指在网络营销中不仅要重视网站的社交功能, 并且要善于借助网站建立电影营销社交网络, 进行网络口碑营销。

“移动”是网络终端发展必然趋势, 网络营销需要根据终端的变化调整营销模式, 营销模式朝着可“移动”方向发展。

pasomo模式将举办活动、话题制造、渠道建设、手机应用等网络营销的核心元素整合在一起, 发挥网络营销最大的价值。

3.2 整合营销

中国今后将是全球最大的电影市场, 但是, 中国电影周边产业开发严重不足, 在今后的发展中应该加强与不同产业的合作, 使用更加多样化的营销手段。

3.2.1 网络游戏整合模式

电影与网络游戏的合作营销在中国早有先例, 如电影《三枪拍案惊奇》上映前开发了一款互动网络游戏《麻子面馆》配合电影营销, 此举引起了网络上众多游戏玩家的集体关注。

目前, 电影与网络游戏的合作的形式主要有广告合作, 在各自的宣传品中互相捆绑;产品层次合作, 如电影的道具出现在游戏的版权中;版权合作等。但是, 合作处于初级阶段, 手段少、层次浅。

电影与网络游戏整合对于电影产业和游戏产业的发展都是极其有利的, 虽然现在处于缓慢的发展时期, 但是, 如果我们从电影题材出发, 挑选既适合拍成电影又适合设计成游戏的内容进行生产, 同时, 注意电影与网络游戏深层次的开发与互动, 网络游戏营销应该能争取到更多的电影消费者。

3.2.2 网络购物整合模式

这是一种新型的合作模式, 合作前提条件是网络购物拥有庞大的消费群, 2012年网络购物用户增长4807万人, 总数达到2.42亿人。

目前网络购物整合模式只是处于尝试阶段, 合作形式以出售电影票、电影相关物品等浅层次的合作为主。相信随着合作的增多, 一定能探索出成熟的合作模式。

Pasomo营销和合作营销将会成为今后电影网络营销的发展方向。在做好Pasomo营销和合作营销的同时, 应该积极尝试个性化和差异化营销, 这是网络发展的前提也是电影产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郭国庆主编.市场营销学通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

[2]《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http://www.cnnic.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301/P020130122600399530412.pdf.

[3]范玉明.传播学视域中电影《失恋33天》成功原因及启示探讨[J].电影评介, 2012 (2) .

[4]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5494051.htm.

[5]《失恋33天票房破三亿APP应用创新营销理念》http://dh.yesky.com/7/30936507.shtml.

浅析网络营销的发展趋势 篇3

关键词:网络营销 改变 发展趋势

一、引言

21世纪是信息社会,科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正在迎接这个时代的到来,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信息社会的内涵有了进一步的改变,并称之为信息网络的年代。在信息网络年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改变了信息的分配和接受方式,改变了人们生活、工作、学习、合作和交流的环境,企业也必须积极利用新技术变革企业经营理念、经营组织、经营方式和经营方法,搭上技术发展的快车,促使企业飞速发展。网络营销是适应网络技术发展与信息网络年代社会变革的新生事物,必将成为跨世纪的营销策略。

二、什么是网络营销

与许多新兴学科一样,“网络营销”同样也没有一个公认的、完善的定义。广义地说,凡是以互联网为主要手段进行的、为达到一定营销目标的营销活动,都可称之为网络营销(或叫网上营销),也就是说,网络营销贯穿于开展网上经营的整个过程,包括信息发布、信息收集,到开展网上交易为主的电子商务阶段,网络营销一直都是一项重要内容。

三、网络营销的发展趋势

网络营销,说通俗点就是通过网络来宣传自己的企业,推广自己的产品或服务。在被称为“e时代”的今天,互联网正在彻底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网民的数量在不断激增。企业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忽略网络这一重要营销渠道,失去的不仅仅是客户群体,更可能还有新一轮经济整合中抢先一步的绝佳机会。然而作为企业实体,怎样通过虚拟的网络来有效传播自身?未来网络的发展到底能提供哪些比传统媒体更经济的营销手段?这些已经成为众多企业日益关注的问题。

1.搜索引擎推广

据报告指出,在国内发达地区,已有80.97%的企业使用过网络营销服务,被绝大多数企业接受和使用的网络营销服务主要是搜索引擎推广,搜索引擎推广已成为中国最重要和最受欢迎的网络营销服务。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调查数据,目前国内网站数大概为66万个,而利用互联网开展网络营销的企业数量远远不止此数,这表明随着中国互联网全面步入盈利时代,传统企业网络应用也在加速,网络营销大潮已至。

2.网民的增长

网民的快速增长,将推动网络营销产业发展。网民对整个网络营销是一个基础,它体现在一个是数量,一个是消费力,还有是使用互联网的时间,另外,体现在他们对互联网的信任程度。这些都是能够继续让网络媒体成为越来越重要媒体的基础。

3.中小企业的成长

中小企业的成长带动网络营销的快速发展。我们知道,搜索引擎已经变成中国最大的网络媒体,百度超过新浪,成为中国最大的承载网络广告的媒体,中小企业已经超过十几万家开始使用搜索引擎营销竞价排名的方式进入网络营销的领域。品牌网络也在增长,但是它的增长速度远远没有中小企业庞大数量的基础增长速度

更快。

4.网上整合营销

网络广告投放开始向网络整合营销方向发展。广告的投放从原有的只是以单一的传播方式开始向互联网整合的营销方向发展,其中包括口碑营销、时间营销、推动他们电子商务网站类型的营销,以及包括与线下的营销,与社区的深入的结合式的营销,越来越多元化。

5.视频广告

品牌广告的广告形式方面也开始多元化。视频广告会成为未来广告的主流形式,因为副媒体标准化还是有一定的困难,很多副媒体广告可以根据某一些广告的特征进行特殊的创意,但是它并不能达到一个非常好的标准化产品为所有的广告主进行推广,所以,视频广告会有越来越重要的发展趋势。品牌广告投放主流竞价方式由现在的按照时间来进行竞价的方式开始向按照人群定向的方式转变,定向广告是未来非常主流的一种竞价方式。

四、结束语

网络营销已经成为21世纪营销的新宠,企业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尽早行动,采取相应对策,积极利用新技术变革企业经营理念、经营组织、经营方式和经营方法,推进企业飞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冯英键.网络营销基础与实践,第3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姜旭平.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3]刘宁等.论网络营销的基本模式[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3(1).

总结网络营销发展趋势 篇4

要实施一个体验式营销战略,首先要对你的企业内部和外部情况及营销模式进行分析。要考虑你的目标顾客,包括目标消费者的喜好、行为、价值观,以及影响他们的社会文化或社会亚文化,以及你的产品,包括产品的质量和功能、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产品的销售情况。同时还要考虑你的合作伙伴、竞争对手,以及整个产业的有关情况。体验式营销人员怎么通过体验矩阵来进行战略体验模块与体验媒介的搭配使用,来规划一个体验式营销环境呢?为了能有效地把握好体验营销的价值所在,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思考体验营销内在的功力:

1、关注顾客的体验。

企业应注重与顾客之间的沟通,发掘他们内心的渴望,站在顾客体验的角度,去审视自己的产品和服务。也就是说,能否设计有效的体验价值,最关键一点就是一定要获得顾客情感上的共鸣。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在购买服装时,如果一家服装店不能让顾客试穿的话,很多顾客就会马上离开;购买品牌电脑时如果消费者不能亲自试试性能感觉一下质量,大多数消费者就会对其质量表示怀疑;购买手机时如果销售人员不太愿意让顾客试验效果,顾客马上就会扬长而去…… 分析一下这些现象背后的原理,我们不难会发现消费者在购买很多产品的时候,如果有“体验”的场景和气氛,那么对顾客的购买决策就能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对于企业经营者来说,提供充分的顾客体验就意味着能够获得更多消费者的沟通机会。

2、以体验为导向设计、制作和销售你的产品。

一杯咖啡的成本可能要不了几块钱,但它当被包装为“商品”(goods)时,一杯就可以卖十几、二十块钱;当其加入了“服务”,在咖啡店中出售时,一杯最少要几十块至一百块;而如果能让咖啡成为一种香醇与美好的“体验”,一杯就可以卖到上百块甚至是好几百块钱。增加产品的“体验”含量,能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众所周知,去一家比较好的咖啡厅去喝一杯咖啡时,化上几百元一点也不心疼,但如在一家小卖部喝一杯咖啡,化上几十元都觉得心疼。为什么两者之间有如此大的心理差价呢?我想这是因为同样的咖啡在不同情景环境下所给予顾客体验的价值感是不一样的。

3、体验消费情景。

企业行销人员不要去孤立的去思考一个产品(质量、包装、功能等),而是要学会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娱乐、店面、人员等)来创造一种综合的效应以增加顾客对产品及企业品牌的体验;不仅如此,还要跟随社会文化消费流行趋势,去思考顾客所表达的内心渴望的价值观、社会消费文化和生活的意义。顾客购物售前、中、后的体验已成为增加顾客满意度和品牌忠诚度的关键决定因素了。这是商品严重同质化所导致的,在产品的功能性无法分出高低情况下,各品牌经营者要想获得顾客的高度认同,唯一可取的办法是先让顾客去体验我们的产品外延的感觉,感觉好,自然而然对该品牌的印象也就好了,所产生的情感偏爱也就不一样了。因此,要想让顾客获得对你的品牌产生良好的消费情景,让顾客感受到你的产品品牌价值与众不同,那就要在每一环节上用心而细心对待顾客消费体验,只要有一环节没有让顾客体验到品牌价值所在,顾客对你的品牌和所属产品的印象就会大打折扣。所以说,售前、售中、售后三大环节的顾客消费情景体验是连接品牌与顾客关系的不可缺少的纽带。

4、顾客既是理性的又是感性的。

一般说来,顾客在消费时经常会进行理性的选择,但有时候会有狂想、感情、快乐的追求。企业不仅要从顾客理性的角度去开展营销活动,也要考虑消费者情感的需要,因为人通常是具有两面性的,即感性与理性,行销人员能否把握好理性思维来创造情感的归属,是推动顾客对品牌忠诚的一重要的环节。2003年北京上演了一场“老公,烟戒不了就洗洗肺吧!”的清华清茶报纸广告,该版广告内容在诉求上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发自内心的情感需求一下子就打动了万千家庭主妇,将整个保健品市场搅得好不热闹!所以说,在理性基础上,进行情感诉求,其威力不言而喻。

5、体验要有一个“主题”。

2009年光网络发展趋势展望 篇5

(2009-01-06 14:59:47)

过去的2008年,对通信界来说是非常不平凡的一年,诸如南方雪灾、“5·12”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以及最近的电信业的重组等事件,对光通信行业来说既充满机遇又充满着挑战。通信网络建设需要有更丰富的光纤路由、完善的光网络结构,同时确保光网络能提供足够大的容量,这些都给光网络技术发展不断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

2009年,光网络技术将在各种需求中继续向前发展,诸如大容量传输、分组传送、智能化光网络、PON技术等,本文将就以下几点预测一下2009年光网络发展趋势。

40Gbit/s技术由成熟走向应用

光通信最大的优势之一是能提供大容量、高速率的信息传输,它一直依靠此优势延续到21世纪。光传输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由622Mbit/s到2.5Gbit/s,由2.5Gbit/s到10Gbit/s大规模应用仅用了几年时间,但由10Gbit/s到

40Gbit/s发展相对滞后,究其原因有两点:一是波分技术发展迅速,通过扩展大量的10Gbit/s波长就可以实现大容量传输;二是40Gbit/s传输性能对光器件要求更高,存在较大的难题。

40Gbit/s网络传输具有较大的优势,主要表现为频谱效率高、设备成本低、网元简单、组网效率高等特点。40Gbit/s网络存在的技术难题突出反映在色度色散补偿、偏振模色散补偿、高光信噪比、调制格式选择、封装技术、交换机和路由器接口技术等。

经过业内人士不断努力,通过前几年的实验和测试,2008年40Gbit/sWDM技术取得较大进展,主要表现在:在不同场景下可以灵活采用多种调制技术(如DQPSK、DP-QPSK、DRZ、DPSK、ODB等)。各种超级带外FEC编码的净增益已经达到10dB左右,为实际系统的设计提供了足够的功率预算。经中国电信测试,我国京广线以东地区敷设的多数光缆的PMD性能基本能够满足40Gbit/s的传输要求。40Gbit/s彩光口主要适用于城域网领域且已经成熟可用,而40Gbit/s白光口主要适用于长途网领域,目前已经趋近成熟。

2008年上半年北电网络率先推出40Gbit/s光网络传输设备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并提出有助于运营商保护现有网络投资的便捷升级方案。此后不久,华为、中兴、烽火等国内厂商也相继推出了40Gbit/s商用系统。

2009年将是40Gbit/s光网络逐步由成熟走向应用的一年,特别是以P2P为代表新的互联网大量应用,对带宽消耗不断加大,各大运营商主干传输网络上将

大规模采用40Gbit/sWDM系统承载IP业务。

分组传送技术成为网络建设主流技术

在电信业务IP化趋势推动下,传输网承载业务从以TDM为主向以IP为主转变,面向TDM业务设计的SDH传输网技术已不能很好地支撑数据IP业务的传送需求,主要的问题表现在:基于固定的VC容器作为传送单位,粒度大、种类少,适配分组业务的效率低,难以动态共享;基于电路连接传送业务,配置复杂,实现数据业务所要求的全互联成本昂贵并难以维护;业务种类简单,难以满足新型动态数据业务的要求。

随着电信分组业务需求加剧,近年来业内提出了电信级OAM和保护的分组传送技术,其核心意图是建立面向连接、多业务的分组传送网络。目前分组传送网络技术主要代表为PBT和T-MPLS。PBT技术允许对流量工程进行配置,以及采用有效的点到点的业务保护策略,可以在标准的PBBN上直接添加路由配置,在关闭MAC地址学习功能的同时,能够对广播功能进行管理,也可以避免MAC泛洪效应。同时,PBT具有MACinMAC特性,不仅可以支持接入以太网、城域以太网范围内的各种业务,而且因为再次封装,也可以支持基于MPLS的各种VPN业务。T-MPLS选择了MPLS体系中有利于数据业务传送的一些特征,抛弃了IETF为MPLS定义的繁复的控制协议族,简化了数据平面,去掉了不必要的转发处理,并增加了ITU-T传送风格的保护倒换和OAM功能。T-MPLS将具有和传统传送网络相似的OAM&P能力,端到端的维护,保护和性能监测,能够融合任何L2和L3的协议,构建于统一的数据传送平面,能够利用通用的控制平面GMPLS以及现有的传送层面(波长和/或TDM),CAPEX和OPEX将低于MPLS。

目前来看,两种技术各有优缺点,并且存在争议,都需要不断完善。2009年,随着电信网络分组业务比重加大,运营商将采用成熟的分组传送技术建设新一代传送网络,逐步取代现有的SDH网络。2009年分组传输网络将首先在城域网络中得到应用,特别是用来独立承载以IP为主的分组业务优势明显,将分组业务承载逐步从传统的SDH网络中解脱出来。

基于OTN的智能光网络建设加快

传统SDH传输网业务调度颗粒小,传送容量有限,对于大颗粒宽带业务的传送需求显得力不从心。传统WDM只解决了传输容量,没有解决节点业务调度的问题;同时,作为点到点扩展容量和距离的工具,WDM组网及业务的保护功能较弱,无法满足大颗粒宽带业务高效、可靠、灵活、动态的传送需要。为了逃离这一困境,新一代基于OTN的智能光网络(OTN-basedASON)应运而生。

智能光网络的提出已经有很多年,从最初的基于SDH的智能光网络开始,由于技术限制,加之SDH调度颗粒相对较小等劣势,始终没有发展起来。近年来,随着智能控制平面技术日益成熟,同时WDM网络大规模应用,基于OTN的智能光网络技术发展应用成为可能。它可以结合OTN技术综合SDH以及WDM的优点,即可在光层及电层实现波长及子波长业务的交叉调度,实现业务的接入、封装、映射、复用、级联、保护与恢复、管理及维护,形成一个以大颗粒宽带业务传送为

特征的大容量传送网络;同时又具有智能光网络的优势,即动态分配和灵活控制带宽资源、快速生成业务、根据客户需求(SLA)提供不同保护与恢复方式、提供网络动态扩容能力、提高网络资源利用率、提供更便捷的网络维护,加强网络安全可靠性和弹性。

2009年,随着干线光网络的颗粒加大、光缆路由丰富、网络安全灵活性要求的提高,各运营商将会加快智能控制平面的建设,在省际、省内、城域骨干上采用基于OTN的智能光网络技术建设力度也将加大。

PON网络建设形式多样化

目前PON网络主要指无源光接入网,主要采用EPON和GPON网络技术。EPON/GEPON是IEEE提出的基于以太网的PON技术,已形成标准802.3ah,该标准主要由设备商推动完成。EPON技术优点是对以太网业务支持较好,产品标准和设备成熟度较高,缺点是对实时性业务支撑能力差,传输效率低,接入带宽相对较小等。GPON是ITU-T提出的基于ATM和GFP的PON技术,该标准主要由运营商推动,因此具有更周到的运营利益考虑,速率更高,可达2.5Gbit/s。GPON技术优点为接入带宽高、全业务支持能力强,缺点为硬件成本高、产品成熟度相对稍弱。

光接入网由于采用无源接入设备、功耗低、光纤材料成本低、接入业务种类多、接入带宽大等优势,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尽管PON网络前景光明,但受到建设成本、业务需求、现有网络基础等限制,一直发展缓慢。直到2008年,EPON技术才经过深入测试,并开始应用,PON网络建设开始提速。

为了满足客户接入带宽需求,同时考虑网络建设成本,2009年PON网络建设将各式各样,表现为建设模式多元化,主要有FTTH、FTTN+DSL、FTTB+LAN等。PON网络技术将存在EPON和GPON相互竞争的局面,技术选择根据运营商的业务特点和发展情况而定,技术其实本身没有孰能孰劣之分,只有结合现有网络特点、客户需求去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PON技术。

各大运营商对光网络建设需求分析

2008年5月电信行业进行了新一轮的企业重组,国内大型全国性基础电信运营商由原来的6家变为3家,重组后各大运营商都面临着组织架构重组、网络融合及调整网络发展策略的问题。由于三大运营商重组的情况各不相同,因此,对于组织架构的重组和网络的融合也采取了不同的策略,新联通和中国移动的重组基本上只停留在了组织架构层面,二者在网络层面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基本保持现有网络架构不动的策略。而中国电信的重组由于仅仅是接收了原联通公司的CDMA网络资产和小部分原联通员工,组织架构层面重组的工作量较少,因此其在网络融合方面的动作在三大运营商中最大。下面将详细阐述企业重组对各大运营商在2008年的网络发展的影响并通过展望他们在2009年网络建设方面的发展策略来预测一下三大运营商在2009年光网络建设方面的需求。

首先是企业重组对中国移动网络发展的影响。在重组以后,中国移动集团曾

经就今后网络融合的事项召开专门会议,会议的主要精神是在铁通保持独立核算期间,要充分发挥各自网络资源优势,尽可能推动网络资源共享,但原则上不进行无偿的跨公司资产调拨,基本维持现状并本着谁“谁使用、谁立项、谁建设”的原则进行网络建设。因此,企业重组对中国移动和铁通原有网络影响不大,但是重组后的中国移动将面临全业务运营的挑战,发展固定宽带接入业务已经成为中国移动的必然选择。由于过去中国移动各本地网传输与接入网的建设基本上是以基站接入为目的,因此,其传输与接入网的网络整体布局尚不能够满足固定数据业务发展的需要。预计2009年中国移动各本地网将会先后启动城域传输网的优化和调整工作,依托原有城域传输网架构,新建一定数量的汇聚层光缆,再采用城域波分和MSTP设备组网,使得其城域传输网的布局适合未来固定宽带业务的发展。同时,在城域接入层面,中国移动各本地网的建设重点仍为基站接入,包括TD-SCDMA基站和GSM基站的接入,同时考虑一些固定宽带业务接入的需求,统筹建设一定数量的接入主干光缆。在接入传输设备的配置上,基站提供接入将以MSTP设备为主,固定宽带用户的接入将以PON设备为主,但需求的数量将十分有限。

对于中国电信来说,2009年其光网络的建设仍将延续2008年的策略,建设的重点也将集中在接入网层面,主要策略应当是继续大力推进“光进铜退”,实施接入网光纤化战略。新建区域实现“光纤到楼、光纤到村”,加强城市已有区域的改造。“光进铜退”以FTTB为主,宽带接入技术将以PON接入为主,AG接入设备作为辅助,主要用于原有固定电话设备退网改造区域以及窄带用户需求较多的新建场景。在部分数据业务量较大的城市,城域波分系统可能会在2009年得到规模应用。但是,2009年中国电信光网络建设也将会出现一个与以往不同的建设内容,即CDMA基站传输的建设。2008年中国电信接手CDMA网络以后,对CDMA网络的整体架构进行了较大的调整,首先是将各本地网CDMA手机与电信固话用户的话务路由由原来的关口局调整为直接由中国电信各本地网的软交换汇接局TG进行疏通,同时对CDMA的基站布局进行了调整并开始了新一轮的无线网优工作。在中国电信各地的网络规划中,2009年将建设大量的CDMA基站,这些基站的建设将导致大量基站传输网络的建设需求,这将成为2009年中国电信光网络建设的最大特点。

对于新联通来说,由于原来的网通和联通实力旗鼓相当,企业重组与整合的难度最大,因此2008年企业重组的主要工作放在了新的组织架构的搭建上,并于年底出台了各省公司的组织架构。根据新的组织架构,北方各省分公司将设置独立的“主体公司”和“移动网络公司”,其中“移动网络公司”的定位是为主体公司提供移动网络建设、运维的高效服务,并实行公司化运作。这也就意味着原先的网通和联通公司的现有网络总体架构基本上维持不变,但同时北方10省各省公司的网络发展策略也明确了“移动网络公司“的所有传输网络资源的需求将由原网通公司提供,包括基站和中继传输。为此,对于2009年联通公司的光网络建设需求需要分为南方公司和北方公司两部分来论述。对于北方公司,其光网络建设特点与中国电信类似,建设的重点将放在接入网层面,主要任务也是推进“光进铜退”,实施接入网光纤化战略,但是由于网通集团推行“光进铜退”的策略略晚于电信,其推进力度会大于电信。同时,对于接入设备的选择,原网通各省公司的策略也不尽一致,有的以FTTB为主,也有部分省份会以AG接入方式

为主。另外,由于新联通北方各省公司要承担其“移动网络公司”传输网络的建设任务,GSM和3G基站接入传输网络的建设将会成为新联通北方公司光网络建设的一大特点。对于新联通的南方各省公司来说,其光网络建设的重点仍将集中在GSM和3G基站接入传输方面,同时也会兼顾一些固定宽带接入业务发展的需要,所采用的传输设备将会以MSTP设备为主。

从骨干传输网层面来说,经过多年的建设,三大运营商的一干和二干长途传输网的网络架构已经趋于成熟,2009年基本上不会有什么大的动作,主要建设需求可能会集中在网络的进一步扩容和一些新技术的引入上,如40Gbit/s系统、分组传送技术、OTN以及ASON等,但是由于技术成熟度等各方面原因,这些新技术的引入多会以试验的形式出现,规模不会太大。

总结网络营销发展趋势 篇6

中国电子商务外包服务新纪元

电子商务外包服务是针对企业对电子商务的需求开展的一种商业服务。企业电子商务涉及到:战略规划、目标设定、人力资源、市场营销、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产品开发,物流管理,业务流程重组,网络支付(财务管理)、网络销售渠道建设和规范管理、ERP系统与电子商务整合改造、网络打假、电子商务技术开发、电子商务运营管理、网络营销推广、品牌整合营销、线上线下销售体系整合等方面的企业电子商务整体解决方案。

电子商务需要技术和市场营销的双重支持,在互联网日渐重要的当今社会,中小企业迫切希望能通过网络开展电子商务,但同时受到经验少、专业人才缺乏和成本高的限制。以“必卖”为代表的电子商务外包服务企业是传统品牌企业以合同的方式委托专业电子商务服务商为企业提供部分或全部的信息技术或网络营销服务功能,从企业在互联网上的“包装”、“宣传”和“销售”三个要点出发,为企业提供以战略咨询、电子商务策划、电子商务网站建设、网站运营推广、网上贸易和网上销售、网络销售渠道建设和规范管理为核心的一系列外包服务。电子商务外包服务可以帮助企业有效降低成本,获得更专业的服务,提高工作效率,满足企业对拓展电子商务战略的需求。

针对目前企业的需求为出发点,必卖公司推出“非常6+1”电子商务整体解决方案:企业只需要做好产品,剩下的事情交给必卖公司。

电子商务外包是电子商务发展趋势

鉴于中国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未来的三年时间正是中国传统企业进军电子商务的高峰期,而企业都想做电子商务,但是都不知道该怎么做,所以自然就会寻找专业的电子商务外包公司来帮企业提供整体的解决方案,所以“电子商务外包”必将成为主流趋势,是企业进军电子商务的首选渠道。

必卖“非常6+1”电子商务外包模式涉及到企业进军电子商务的全业务流程,具体包括,电子商务咨询、电子商务策划、电子商务技术、电子商务运营、电子商务管理、电子商务推广、网络分销七大业务模块。从市场调研、销售、客服、网站推广与运营、产品开发、网站建设、仓储、包装、物流、发货、财务监控所有环节。细在网站建设、推广、产品规划、商品上传等结构完成整个网络营销的数据流。财务、采购、销售等部门完成整个现金流的整合。如此规模的组织是需要通过ERP与其他部门数据进行交互、进行协调作战。帮助企业进行企业电子商务战略规划、基于企业电子商务流程再造、电子商务模式的选择,以及配合电子商务的业务流程战略,比如产品战略、市场战略、组织战略、供应链战略、营销战略、物流战略、财务战略、人力资源战略。从事网络营销的经验分享

网络营销作为网络环境下以网络为工具的营销活动,需要网络营销技术的支持。网络营销技术是以网络技术为基础的众多技术的总和。按照一般对技术类型的划分,可以将这些技术分为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硬件技术包括了计算机和网络硬件的技术,软件技术包含了系统软件技术、数据库技术和应用软件技术,其中硬件技术和系统软件技术是其他所有网络营销工具和方法直接依赖的具体技术项的基础。理论基础:网络营销的理论基础主要是直复营销理论、网络关系营销论、软营销理论和网络整合营销理论,不管要从事哪方面的工作,最关键的是自己的定位要准确要明确,然后用心钻研才能有所成就,切忌虚浮忽悠。

网络营销的特点及未来趋势

网络金融发展趋势分析 篇7

网络金融, 即往常的金融服务同现阶段网络技术服务互相结合的新技术形式, 或者说是服务方式。网络金融不论是在支付机制、资料数据的分析处理, 还是金融数据的再分配、 再次优化等方面都和常规的金融领域有着很大差异, 其主要特征是交易的安全性、跨地域性、简便性更强。在许多西方国家, 互联网金融又被叫做“电子金融”, 因为金融网络化的建设成果和信息技术的完美结合, 从而带来了一系列的网络交易、 业务往来、资金流通等, 并且逐渐构建起了网络金融的生态体系。例如, 像P2P网络贷款、大数据金融、余额宝等, 均在互联网金融的范围之内。若从狭义和广义两方面来细分网络金融, 则广义上认为一切能够实现数字化、虚拟化交易的过程均属于网络金融;而狭义上的网络金融服务可以认为是由线下转到线上的交易流程和服务环节。此外, 广义上的互联网金融除了能够提供金融服务之外, 也可以有效地实现网络交易安全、金融风险预测及资金监管等目标。

另外, 考虑到网络金融的交易安全性和监管问题, 尤其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政府对于网络金融领域的发展十分重视、支持, 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国内网络金融的迅速发展, 然而资金的安全性问题也显现了出来。同其他一些行业领域不同, 安全性、稳定性对于网络金融起着决定性作用。这也需要相关人员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二、国内网络金融的现实状况概述

国内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历程可以简单概述为“飞速增长, 不断创新”。很多互联网公司在传统互联网思维模式的前提下, 对网络金融服务及金融产品进行变革和创新。假设仅仅在主体方针策略、发展状况等方面来阐释国内互联网金融的现实情况, 不容易对发展状况进行综合、全面的掌握, 当前时期, 把握好不同网络产品及网络服务的特点, 对网络金融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形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作者把网络金融的发展现状作了如下总结:

(一) 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迅速发展

第三方支付交易作为国内互联网金融迅速进步的“启蒙” 产品, 在中国延续的时间达到了十年之久, 当网络进驻中国、 发展并不断推广的同时, 就出现了第三方支付交易。我国拥有很多家第三方支付平台公司, 像财付通、京东商城、支付宝、 淘宝等。特别是阿里巴巴, 依靠其子公司“淘宝网”建立起了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 且经由长期发展树立了其在国内电子商务界的龙头地位。若消费者借助淘宝这个网络平台进行电商支付交易, 便能够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 进行快捷的网上付款交易。之所以此种交易形式能得到普遍的使用和推广, 就是由于第三方支付产品, 经过对交易流程的简化, 从而实现快捷的网上支付的目的。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网络用户的体验水平, 相比之下, 早期的互联网金融支付环节十分繁琐, 并且通常是由控股银行的网上交易平台控制和操作。然而, 由于最终无法及时的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简化相关交易流程, 从而渐渐被第三方支付平台所取代。旧有的国有控股银行即便已经探索出一些网络金融方面的道路, 但是在同民营互联网公司的市场竞争中依然是甘拜下风。所以说, 互联网技术企业逐渐成为了目前网络金融前进的领头羊。

(二) P2P网络贷款逐渐发展成为小微企业及个体贷款的重要融资渠道

P2P这个概念源于互联网点对点下载传输服务, 然而, 由于网络技术的迅速进步, 金融服务领域的阶段性创新, P2P又紧接着被赋予了全新的定义, 也就是“人对人”。这种网络贷款模式, 即借助快速兴起的网络技术作为放贷人和贷款人两者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的平台, 此种贷款形式恰巧能够利用互联网高校的信息传递, 有效解决常规金融服务领域的信息不匹配、不对称现象。

P2P网络贷款的定义源于早期的国外, 在2008年首次进入中国, 随后便得到了持续、快速的发展, 并且很多公司开始探索和挖掘P2P网贷市场, 这种网贷模式真正在国内达到高峰期是在2014年前后。一批批网络客户慢慢认同了P2P网络贷款这种简便化、短期投资回报率高的金融商品, 甚至于很大比重的中高端客户也把其作为资金增值保值的方式, 与此同时, 网络贷款公司也如雨后春笋一般, 破土而出。当中最为典型的就是“玖富网”, 玖富网创始人在公司刚刚成立之初就关注到了P2P网络贷款安全性的问题, 借助某些技术手段进行网贷用户的筛选工作, 构建综合、全面、完善的信用审核体系, 将坏账的发生率降到最低限度。当很多企业还处在继续拓展的阶段时, 玖富网便专注于丰富自己的产品力。一段时间之后, 因为市场经济的进步, 客户认可程度的提升, P2P网贷产品的安全性受到更大量的重视, 这同时也令该公司平台跃居为首屈一指的互联网金融公司。

(三) 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全民化

几年以前, 众筹这个名词便在国外传开。说到众筹, 即借助大量的人力、花费很少的资金, 然后由这部分小额资金汇集在一起, 形成数量众多的钱, 从而利用筹集的这部分资金去完成某个计划。众筹主要包括发起人、平台、客户三方面。网络技术的迅速提升为众筹模式的普及和推广提供了宽阔空间, 发起人借助网络平台进行产品设计方案及设计理念的展示, 进而由客户决定是否支持该项目。当然, 客户需要支付一定的资金, 整个支付流程均采取网络金融模式, 最为出名的便是京东众筹, 众所周知, 京东为中国最大的电商。京东依靠先进的技术经验, 不断改革和创新传统的众筹形式, 并建立了庞大的众筹平台。此外, 早期主要做数码产品, 随着品牌影响力的扩大和服务模式的多样化, 赢得了众多用户。最重要的一点是, 通过众筹这种网络金融交易形式, 能够令客户的投资收益率明显提高, 所以, 众筹模式进一步推动了网络金融的发展。

三、网络金融的发展趋势分析

近年来, 国内外的互联网金融呈现出迅猛的发展势头, 然而, 各行业领域都将侧重点放在了市场开拓方面, 从而忽略了网络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提高, 并且金融交易的数字化、虚拟化等特点也带来了不好的一面。

(一) 网络金融交易安全性的改进

由于互联网金融交易流程的简便化、稳定化特征, 使得更多用户参与到了其中, 然而使用量在持续飞升的同时, 相应的监管体系却未能得到有效完善。目前的监督管理机制大多用于传统金融业的监督和服务, 并不能满足高速发展的网络金融。所以说, 政府行政部门必须发挥指导作用, 有序组织各个互联网金融服务企业及技术公司来共同研究, 制定出符合当前网络金融交易形式的监管对策, 令行政机构在监管过程中有据可循, 再不是盲目地参考和借鉴。另外, 网络金融在今后的发展阶段, 虚拟化、数字化交易必将继续深入, 所以, 在保障制度的前提下, 也应当不断规范技术手段。举例说明, 像各个网络金融服务公司, 应组建专业的金融技术服务队伍, 同时购入健全的金融资料加密软件、企业版防火墙软件等, 更加重视硬件服务器的稳定性能。推动该行业长期、稳定的发展, 进一步增强网络金融交易的安全性、简便性、稳定性。

(二) 法制建设为网络金融护航

互联网金融公司在保障网络金融交易安全的基础上, 还应继续注重网络金融领域的持续发展, 同国外相比, 国内的网络金融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必须尽快加强和完善。在国内, 一般是通过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的优秀成果和先进经验, 进而在国内仿制出一套符合当前形势的网络金融服务方案。尽管网络金融的客户量迅速上升, 市场规模也不断扩大, 但是我国的现实状况仍以模仿为主, 缺乏较强的自主性、创新性, 难以追赶上发达国家的脚步。所以说, 除了模仿和借鉴外国优秀经验以外, 还必须大胆地进行自主创新, 结合我国原有的技术手段来推进网络金融行业下一阶段的发展。此外, 政府行政机关需要尽快健全法律体制, 严抓网络金融公司一些较为隐蔽的层面, 像线下用户信息虚假、个人征信状况不真实等, 从而改进线下服务的缺陷, 推动网络金融模式的创新。

(三) 商业银行信用机制和网络金融产品的融合

传统的商业银行对网络金融的发展仍保持强烈的质疑态度, 其认为网络金融领域的进步侵占了线下商业银行的市场份额。所以, 即便网络金融行业非常真诚地想要同商业银行合作, 但传统商业银行仍旧非常冷漠, 这就出现了线上网络金融服务的“瓶颈”, 政府行政部门需要管控好金融服务机构同新兴的网络金融服务公司的关系, 采取相应的对策, 不仅能够体现出传统商业银行在当前形势下的重要作用, 也可以继续推动网络金融领域的拓展, 使线上线下真正结合, 从而推进整个金融领域的平稳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国鹏.新时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现代商业, 2014 (29)

社交网络的发展趋势 篇8

一从传统虚拟社区到以自我为中心的社会网络

传统虚拟社区有聊天室、BBS、网络论坛等,其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主要以“圈”为主,这种圈式结构使社区边界明确,社区成员有较明确的身份意识,容易获得社会归属感。不过这种“多对多”的交流模式处于混沌状态,人际交流的效率不高,同时由于受到空间局限和交际范围的影响,人际交往规模也不大。以BBS为例,它主要以匿名为主,虚拟性较强,用户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模糊的、“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关系,用户的自律性较低。换言之,BBS更像是一个公共场所或广场,它遵循以内容和话题为中心的交流模式,用户使用它主要为了获取信息,而当他们对某一个主题失去兴趣后就会离开。所以,BBS的用户转移成本较低,用户黏度不高,尽管它可在短期内聚敛大量人气,但这些人气也可以瞬间即逝。

在Web2.0时代,出现了即时消息、百度贴吧、博客圈、微博等新兴社交网络社区。Web2.O的核心概念之一是“个人媒介”,它摒弃了传统“网络一人”的信息交流模式,依照“人一人”的对话框架,以用户为传播中心,使网民从被动消费者变为主动创造者,将个人化、分散化的个人媒介连接成一个交互化、社会化的网络。显然,Web 2.O社区把传统的“以内容为王”转化为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与人的关系,其内容生产主体由专业组织变为个体,而个体生产内容的目的,往往不在于内容本身,而在于以内容为纽带和媒介,来延伸自己在网络社会中的关系。这种新型网络社区通常以“链”为主,此“链”式结构是灵活的、动态的,用户活跃度较高,规模也非常庞大,每个人都可“以自我为中心”来构建自己的人脉网。正如学者彭兰所说:“新兴社区并不是一个单一的社区,而是一个个以个体为中心的社会网络的集合,每一个个体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构建自己的社会网络。传统虚拟社区是无中心的,或者只是以少数意见领袖为中心的。”她还总结道,“人们从传统虚拟社区向以自我为中心的社会网络的迁移,体现了网络使用者从社会归属需求向社会资本需求的升级。”可见,如今网民加入社交网络,不再仅限于社会归属与认同感等心理层面的满足,而是为获得富有人情味的、具报偿性的、更加长久的社会资本和网络资源。

二人际传播的回归与超越

从传播学视域来看,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与社交网络的传播紧密相关。郭庆光在《传播学教程》中对人际传播的定义是:人际传播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也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接组成的新的信息传播系统。人际传播是两个行为主体之间的信息活动,大多是点对点的交流活动,每个人都是信息的发送者和接收者,在影响别人的同时,也受到他人的影响。人际传播具有较强的私人性、亲密性、互动性、情感性和平等性特征。这些特性保证了人际传播良好的效果和影响力,但也导致了传播范围的相对狭窄和内容的匮乏。相比较而言,大众传播超越了人际传播的局限,可以实现传播对象和范围的最大化。大众传播一般是比较透明的和公开的,而人际传播是比较隐蔽的和私下的。大众传播是一种单向的、点对面的传播,传播范围虽广,但交互性和反馈性不强。大众传播的反馈是为了增加传播有效性,而人际传播的反馈本身就是一种传播,因而大众传播的效果和质量通常不如人际传播。今天的大众传播已不是从前的大众传播,人际传播也不是过去的人际传播了,它们之间彼此矛盾,相互融合与共存,谁也离不开谁。一方面,大众传播挤压或改造了人际传播;另一方面,人际传播也在悄然地改变着大众传播,如小众传播和分众传播概念的诞生。

社交网络媒介原本更接近大众传播范畴,但目前正在日益向现实中的人际传播回归。正如“电话代替不了握手”一样,网络工具有时并不能带来人们内心的亲密感和信任感。为避免网络这种工具性征带来的弊端,社交网络正在走进人际传播,它以现实社会关系为基础,模拟或重建现实社会的人际关系网络,让虚拟的社交平台与真实的人际传播相融合。社交网络通过相对真实的用户身份,消除了网络人际传播的不确定性,以此提高社会交往的可信度和效度。可以说,社交网络是经过人际传播格式化的大众传播,它的大众传播是建立在人际传播基础上的。

社交网络是对人际传播的一个回归和超越,把它放在人际传播框架下进行考察,它的基本承载形态就是人际传播。郭庆光认为“人际传播是真正意义上的多媒体传播”,那么社交网络则可以说是“最生动活泼的多媒体传播”,它集IM、视频分享、博客、Rss、游戏、电子商务等几乎所有互联网上的应用,成为了“一切媒介的延伸”。在“语言”这个人际传播的核心媒体中,“视觉语言”和“文本语言”的重要性已超越了“声音语言”,而相应的肢体语言:眼神、表情、动作、服装、发型等已显得不太重要。此外,社交网络是对人际传播的一种融合超越,它是大众传播媒介与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形态的统一和深度嵌入。在网络交往中,活跃着大量的“舆沦领袖”,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着“议题设置”和意见传播,这些议题通过网络社交媒介的汇聚和扩散作用,很容易引起人际间的二级或多级传播行为。再有,社交网络具有的匿名性与非匿名性、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相共存等特征,使它能获得更有效地、高质量的传播效果。简而言之,时空的无线延伸,致使人们的社会生活被不断重组。社交网络让不同层次不同维度的人际关系交叠在一起,它构建起了一个更丰富、更立体、更多元的人际交往平台。

三社交网络与电子商务相结合

今天的网络传播使我们的经济、资本、社会、关系、文化生活成为了一个不可分割相互促进的整体,其中,电子商务是互联网领域最赚钱的商业模式之一,社交网络被称为当今网络发展的新方向,二者合盟必将催生更多的商业机会和拓展更多的社会资源。

以SNS模式为核心的社交网站“以人为本”,充分挖掘人的知识、信息和关系,能够更好地为用户提供自由与关系化服务,增强网站信息的数量、质量和用户黏性。这是一种更注重用户感受和体验的商业模式,是一种没有货币交易的情感营销方式。此外,社交网络的结构使用户的投入与回报比更趋于合理,这种新型社区形成的社

会网络,不仅能给用户带来即时报偿,还能够带来社会关系的长期报偿。已有越来越多的企业看到了社交网络的价值并参与其中,如阿里巴巴商人社区、淘宝社区、腾讯空间,百度空间等。电子商务是未来企业和个人发展的共同趋势,有着传统营销模式不可比拟的优势,可提供在线交流与洽谈、现货挂牌交易、网上专场采购与拍卖等多种交易模式,可提供对称信息及平等交易机会,精减流通环节,加速资金周转,增强产品生产、消费、流通之间的交易等。不同类型的企业和个人有不同的电子商务模式,但其核心是不变的,就是进行更优质、高效的商务活动,真正实现了信息共享和资源的互联互通。

在社交网络竞争白热化和日趋同质化的今天,社交网站和电子商务的结合必将带来更多新的商机和共赢机会。基于人脉关系的电子商务平台,在庞大的人脉数据库中,通过交易双方需求和供给之间的匹配,每个企业或用户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最想要的优化产品和服务。社交网站可利用用户口碑中“口口相传”效应来进行“病毒式”快速传播,并通过品牌自身的影响力,使产品购买者能够在生活中向其交际圈内的亲友进行展示或传播。由于这种方式是通过亲身体验与信任纽带形成的,容易产生二次或多次消费和传播。网络社区,作为一种富有人情味的社会关系团体和共同体,是社交网站中的核心要素。对电子商务网站来说,社区活动对于商务交易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它有助于协调买卖双方的利益,弱化赤裸裸的商务关系,让买卖双方拥有亲切感和信任感。以淘宝社区为例,它是网络社区与电子商务的一个典型结合。在淘宝参加社区互动,卖家可以增加自己店铺和商品的曝光率,以吸引顾客流量,赢得自己的口碑。买家也可通过社区交流,掌握更多商品信息,通过“查看评论”听取他人购买产品后的反馈意见,这种交互性与反馈机制对于网络购物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毋庸置疑,社区化电子商务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它是一条经济生活与社会生活相交融的价值链,经济效益可直接体现在社会关系的建构中。我们应大力建立社区电子商务,充分挖掘社交网站和电子商务的优势,将其转化成现实的盈利模式。在不久的将来,作为一家社交网络平台商,一定会从中获得越来越多丰厚的商业收益和回报。

四移动社交网络成为主流

根据易观国际近日发布的《中国手机阅读市场用户调研报告2010》显示,手机阅读已经成为移动互联网用户使用频率较高的应用之一,每天阅读一次及以上的用户占比达到45%。…不难发现,“移动式阅读”正在日益成为主流,它是一种用手机或带有通信功能的电子书阅读器等通信终端进行的口袋化、移动化、个人化的电子阅读行为,阅读内容既包括报纸、杂志、博客、微博、网络文学、图书等,也包括专门定制的手机报、手机杂志、动漫及各类互动资讯。有研究者指出,我国移动阅读主要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浅度阅读,也就是无聊的碎片时间的阅读;二是像美国Kindle所针对的深度阅读;三是个人出版,过去90%的书稿无法出版,手机阅读平台可把需求和作品嫁接,开掘点对点的机会。

手机阅读无疑是移动阅读中最重要的阅读方式之一。目前中国的手机终端用户已超过7亿个,而手机作为媒体终端用户已超过了1.8亿个。手机阅读具有快捷性、便携性、短小精悍和利用零碎时间等特性。在北京,中国移动的“手机早、晚报”以及“12580生活播报”已成为很多市民第一时间获取新闻的渠道。在日本,现在有很多小说是先在手机上出版,然后再改编成纸质小说的。如《恋空》的手机销售已超过300万本。2008年上半年度,日本十大畅销书排行榜中,一半是由手机小说改编的作品。《日本经济新闻》甚至断言,日本的手机小说正在成为带动电影、音乐、出版等多媒体联动的产业。

手机阅读的迅猛发展必然会促使社交网络的进一步拓展。随着中国3G时代的来临,网络速度和视频技术的进一步突破,必将使移动视频业务成为未来3G网络应用的主流。3G手机的普遍应用,不仅使大众阅读在街头、公交站台、地铁、公园等所有场景可以实现,并且使“移动社交网络”成为现实,极大地提升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和人际传播。阅听人可通过收发电子邮件、网络聊天、参与博客、微博等互动式、个性化体验方式积极地进行网络交往,且还能够将你的日常信息流(短信、语音等)存储下来进行分析并加以匹配。可以肯定的是,今后“移动式阅读”形态将成为一种习惯和常态。

此外,从心理学维度来看,都市里的现代大众十分需要移动社交网络。电子传播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行为变得复杂化和孤立化,在冷漠而忙碌的都市中,人们日益成为孤独的“原子化”个体,更加渴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交流与对话。戈夫曼曾指出:独自在公共空间中的人们尤其易感受到社交焦虑,为驱散这种社交孤立的焦虑,因此,人们以使用移动媒体的方式暗示,尽管自身独自处于公共空间,并不代表自己没有朋友。学者Williams也认为,随着广播与其他技术的发展,人们在通过大众媒介的交流上变得越来越独立,却在住所范围外愈发依赖于人际互动,这种趋势被他称为“移动私有化”。显然,在电子媒体时代,人们已失去了空间的概念,当我们通过移动媒介、移动视频等进行交流时,已不再考虑我们在哪儿,周围都是什么人。在此语境下,作为“第五媒介”的手机将会成为社交网络用户彼此分享与交流的最佳方式之一。正如社交本身和阳光、空气一样的普遍和自然,未来的社交网络,只要我们需要,它们就无处不在。

参考文献:

[1]分析称社交媒体将在2012年达到鼎盛时期[EB/OL].译言网http://www.ena&com/html/Article/2010/0618/0100618150533976.shtml.

[2][11]彭兰.从社区到社会网络——一种互联研究视野与方法的拓展[J].国际新闻界,2009(5).

[3]45%手机用户每天移动市场巨大[EB/OL]http://tech.hexun.eom/2010—05—05/123617515.html.

[4][5]手机领跑全媒体出版新浪潮[EB/OL]I.数字出版在线http://www.epuber.com/?p=3969.

上一篇:会计专业统计员简历下一篇:知情同意书知情告知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