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棵小学课题阶段性计划

2024-06-22

四棵小学课题阶段性计划(通用11篇)

四棵小学课题阶段性计划 篇1

课题研究阶段性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所以,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诵读经典是非常重要的途径,诵读经典必须从儿童时期开始!

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自建校以来,培养了一批批德才兼备的莘莘学子。随着开发区建设,学校目前面临着城市化进程的困惑,其突出表现在两大方面:一是在学生层面上,学生基础不一,道德认识及行为习惯参差不齐;二是在教师层面,由于近几年新鲜血液补充不足,教师年龄偏大,职业倦怠时有显现。

因此,我校进行《走向现代化的农村小学经典文化诵读对策研究》课题研究,希望通过诵读,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内化为学生的素质,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农村学校办学品位的有效途径。

二、研究目标

经典是传统文化中精华的、恒久的、构建了中华文化心理结构的作品。经典诵读不是复古,也不同于古代以经典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经典诵读,不是培养千篇一律的文化趣味或思想方式,不是限制个人心智发展的空间,因此经典诵读的目标指向在“趣”(趣味、乐趣),在“力”(欣赏能力、审美能力),在“思”(思考力、判断力),在“融”(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因此,本课题的研究重点在三个方面:

一是时间安排策略,不延长学习时间,不增加学习负担,在正常的教学时间内进行合理安排。

二是内容整合策略。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将古代经典、语文教科书及其它相关教育资源整合起来,优势互补,形成古今中外优秀文化兼收并蓄,能够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优质教育资源。

三是教学指导策略。正确区分经典诵读与古代蒙文教学方式以及现代语文教学方式之间的关系,将传统语文教育经验与现代教育科学理论统一起来,构建新的经典诵读方法体系。

三、研究方法

本课题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在理论指导下开展诵读实践,运用反思、论证、总结、推广多种策略,积累经验,推广成果。在实践中主要采用五种方法:

1、调查法。在不同的阶段采用问卷、谈话、比赛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依据;

2、文献研究法。广泛搜集和查阅文献资料,借鉴吸纳全国各地在经典诵读研究方面的宝贵经验和研究成果,通过筛选、整理、提炼,寻找新的研究点,使本课题的研究有更高的起点,更新的视角。

3、行动研究法。针对课题研究的不同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不断修订实施方案,提出新的具体目标。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寻求现代化与经典诵读之间的联系,探索新形势下经典文化诵读的新途径,构建新的经典诵读方法体系。

4、案例研究法。通过实践探索与研究,不断总结学生在经典诵读中人文素养、道德情感、语言丰富等方面的典型案例。通过对案例的反思,加深对经典诵读规律性的认识。

5、经验总结法。在实验的每一阶段进行及时总结,推广具有普遍意义和价值的经验和成果。

四、实施步骤: 本课题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2016年9月——2016年12月)

1、成立四棵小学课题研究小组。

2、根据本校校情,讨论研究方向,收集相关文献资料,进行课题论证,课题立项申报。

3、根据研究方向制定课题实施方案,拟定课题研究计划

4、课题组成员制定个人课题研究计划

5、课题组成员进行经典诵读对策有关的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课题研究方法,为更深入的研究课题做好准备。

第二阶段: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2017年3月——2018年7月)2017.3——2017.7

1、对试点班学生及任课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对研究对象进行前测,调查研究本校经典诵读情况的现状。①制订调查问卷。②对研究对象进行前测

③对调查问卷进行数据分析,并写好调查问卷报告。

2、进行时间安排策略研究

① 召开课题研讨会,对诵读时间的安排进行研讨

② 实验班级以《朝读经典——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生读本》为主要内容开展诵读实验活动

3、举行“读经典,伴我行”学生征文活动。

4、开展经典诵读汇报活动

5、对本学期课题研究活动进行小结

2017.9——2018.1

1、进行内容整合策略的研究

① 召开课题研讨会,对诵读内容的安排进行研讨 ② 进行学校经典诵读读本的编写研究

③ 实验年级进行课题研究,课题组做好检查记录

2、举行古诗词背诵大会。

3、举行教师经典诵读心得体会征文活动。

4、开展经典诵读汇报活动

5、对本学期课题研究活动进行小结

2018.3——2018.7

1、进行诵读教学策略的研究

① 召开课题研讨会,对经典诵读教学策略进行研讨 ② 开展古诗词教学课堂大比武,探索古诗词教学模式 ③ 举行教师论文、案例评比

2、开展经典诵读汇报活动

3、对本学期课题研究活动进行小结

第三阶段:课题研究的总结阶段(2018年9月——2018年11月)

1、对试点班学生及任课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对研究对象进行后测,调查研究本校开展经典诵读研究的成果。

①制订调查问卷。②对研究对象进行后测

③对调查问卷进行数据分析,并写好调查问卷报告。

2、对前面两阶段的研究进行全面总结,归类整理和汇编研究成果,形成文字资料,探索经典诵读的对策,力图找出规律,形成学校开展经典诵读模式,进而总结推广。

3、课题教师课题研究个人总结

四棵小学课题阶段性计划 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阶段性总结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课题的提出

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的教学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要求作业的设计应是开放的,应努力实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让作业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一座桥梁,从而优化语文学习环境。摆脱封闭、僵化单一的状态,不仅要在形式上追求活泼多样,也要在内容上体现个性化、生活化和社会化,通过探索与研究,了解作业设计的途径与方法,不但可以巩固、消化、理解、掌握和运用课堂所学知识,而更应有助于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因此,我校申报了“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研究”课题,现将课题阶段性研究情况作一总结。

二、具体的实践

(一)制订计划:做好课题研究的准备

从课题审批下来后,我们召开了课题组会议,撰写开题报告,课题开题。课题组成员针对课题研究的对象,搜集相关资料,通过学习,更新观念,提高认识。从2011年10月开始,拟定了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调查问卷,并在三—六年级各抽取20名学生和25名语文老师对调查问卷进行了抽样调查。同时,随即对我校的语文家庭作业进行了随机抽查,通过问卷调查和随机抽查的方式对我校的语文作业随机进行了全面的了解,发现我校的语文作业设计不容乐观,与新课程下作业设计要求相差甚远。作业设计形式单一,随意性强,一刀切的现象比较严重,缺乏层次性和趣味性。于是又召开了第二次课题组会议。会上,各课题组成员针对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提出了整改方案,在作业设计上提出明确的要求,作业设计要科学、合理、有效,达成共识。

(二)制定具体可行的作业设计方案

(1)基础型作业设计更加丰富多彩。为了提高学生作业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编写作业题,使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提问。

①正音正字法取消了传统的课内字词教学。在前一天预习时,学生会根据自己的个人基础,借助字典、词典自主扫清“拦路虎”,为课文正音正字。设计了这项作业,改变了原有的读课文、画词语、抄词语的刻板模式,不仅关注到了每个同学字词掌握的不同程度,能让每个同学对自己字词掌握的情况进行反思,认识到与其他同学的差距,还能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这样的作业设计,既照顾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又大大节省了课堂上的时间。

②自默自批法取消了传统的课后字词抄写。在学完一篇课文的第一课后,以往我们总会布置学生抄写生字词或文章中的一些重点段落,有时甚至抄上好几遍。对于学生来说,这项任务机械、重复,毫无意义。于是,我们根据学生的意愿设计,有的会挑选课文中的一些好词语背诵;有的会挑选课文中的同音字、形近字进行比较练习;有的会挑选文中的重点段落,进行按课文内容填空的练习;有的干脆直接把整段重点默写下来;还有的会抓住课文中的一些重要的文学常识进行梳理记忆。自己出题自己完成之后,学生会对照课文进行批改,然后订正。

(2)阅读型作业设计更加具体细致。

①扣关键字词,抓住短文中的生僻字词或关键字词,对这些字词进行注音、辨析或理解;②抓关键语句,深化短文中心。教师要围绕文章中心设计作业,并分发给每个学生作业纸,随后收集,随时掌握学生真实的阅读情况;③抓好读后感交流展示,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布置给学生的阅读内容,一定要抓好读后感的书写,交流评价环节。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真正读懂文章内容,才会把阅读作业真正落到实处。

(3)实践性作业设计更贴近生活实际。

①延伸性作业设计——从课内走向课外。教师设计的作业将课内的知识延伸到课外,真正达到“学语文,是为用语文”的目标;②表演型作业设计——用文本创造活动。学生对作业是否感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业的内容是否新鲜、有趣。把作业当成是学习,也是活动,更是快乐的享受。

(4)层次性作业设计让每个孩子都能体验成功。

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分层设计作业。这样,由于难度适宜,同学们都乐于完成作业。并且,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这样的作业,要求我们老师不仅要关注到知识的层次性,还要关注到孩子们的差异。作业设计应体现选择性、层次性。

三、取得阶段性的成果

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身实践,阅读语文,分层体验多元化的作业,不同于以往的作业要求,在学生心中激起了阵阵涟漪。当听到孩子们的一声声:“这样的作业我们喜欢!”时,作为教师我们感受到了作业改革给语文教学带来的活力。在这样的课堂中,在这样的作业中,学生大气自信,体验到了快乐与成功,使语文作业真正成为激发学生潜能,放飞个性的沃土。

四、实践后的思考

(一)存在的问题

经过一年时间的实践,取得了明显的成果,也发现了不足及问题。1.阅读型作业,对学习积极主动,文学鉴赏水平高的学生不是很困难,但对一些学困生较难保质、保量地完成。如何将这样的作业质量提高,将是我们接下来要思考的问题。2.阅读作业中读后感的交流评价活动的过程资料怎样留存是一大困难。3.实践型作业学生很喜欢,但由于限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及生活环境,不能最大限度地去满足学生的要求,落实不到位。4.层次型作业设计有部分老师不能长期坚持。

(二)努力的方向

1.教师要克服困难,捕捉学生活动中的细节并善于收集过程性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改进,并对自己作业设计过程中的感想、认识和做法,随时记录下来,写成研究随笔、小论文等文本资料,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2.教师要进一步发挥学生全员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他们学习的积极性。3.希望通过课题组老师在语文作业上的设计研究一些成功的做法,从而带动年级组老师大胆创新,精心设计,推动我校作业设计的全面改革。

四棵小学课题阶段性计划 篇3

一、研究的目的

从强化语篇训练入手,分析影响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几种因素,探讨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本策略,充分发挥教师的智慧,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切实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二、研究内容与策略

研究阶段。(2016年1月——2016年12月)

1、撰写教学经验总结或论文。

2、收集、整理实验数据,撰写中期实验报告。

3、总结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4、开展研讨观摩课。

三、实施方法与策略

以调查分析的结果为依据,探索在学科教学中提高学生英语语言交际能力的具本有效的方法。寻找一条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英语语言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

课题组成员应用教育实践经验总结法,进行教学经验总结,在年级和本校推广教学经验、同时通过教学经验总结,学会运用教育科学理论的知识,分析所搜集材料和统计数据,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1、加强理论学习,统一认识,理清思路,夯实基础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英语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这就要求每位教师转变思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使自己拥有教育最前沿的理念。我们认真组织教师学习小学英语方面 的教育专著,大量阅读教育教学的报刊杂志与资料,搜集实验的相关资料,每学期认真进行小结,积极撰写论文。

2、发挥群体智慧,积极开展集体备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结合校本教研活动,定期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备课,集体评议,相互交流各自的想法与体会,不断完善教法,设计出合理的任务,创设出合理的情景,优化教学过程。3、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开展相互听课、评课研讨活动

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传授知识、开发智力、形成技能的主要渠道;英语课堂是学生学习英语、运用英语的主要阵地。每学期,每位上课教师都要根据自己所制订的研究内容上好一堂实践课,向全课题组教师展示自己的课题实施进程。教师听完后要做出评价,与上课教师进行切磋以求共同进步。通过这种互听互评活动,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4、加强师资培训,积极参加省市举办的各项教研活动

众所周知,课题实施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水平。新课程也倡导教师要不断加强学习,更新知识储备。我们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即通过专业引领、同伴互助和自我反思的方式提高教师素质。

5、课题研究实践活动初见成效

⑴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变被动为主动,掌握了更多的知识。以整体语言教学法为指导,教学中创设的真实的情景贴近学生的生活、学习经历和社会实际,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并能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的欲望,使学生有话可说,自然就有了兴趣。⑵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助,进一步培养了合作创新的精 神。学习需要交流,学生通过开展课题研究的各项实践活动,将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际语言交际中,发展了兴趣爱好,促进了互助合作。

⑶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逐步提高。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把英语教学和生活实际密切地联系了起来,为学生创造了运用语言的机会,营造出了浓郁温馨的英语语言气氛,激发了说的动机、交流的欲望,学得轻松,用得自如,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逐步提高。实施清华英语反思及困惑(1)课时不足,出现两极分化

为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小学开设英语课程应遵循长短课结合,高频率的原则,保证每周不少于4次教学活动,但是由于种种主客观因素,我市的学校每周每班只能开设 2节英语课。教师在教学中普遍感到课时少,时间紧,语言的复现不够,学生新知遗忘得快,知识掌握不够牢固。尤其到了中高年级,教材语言点多,跨度大,教师明显感到在规定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有一定的困难,有些英语水平较低的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学生发展不均衡,提前出现两极分化现象。

(2)课堂教学中面向全体不够

在整体语言教学观下,教师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主体作用发挥得好的学生恰恰是接受能力较快,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而中等生和学困生则羞于表达,丧失了“发挥”的机会。要在有限的 课堂上,面向全体学生又因班中学生数过多,而不能面面俱到。(3)读写能力有待加强

在高年级中,学生的读写能力还不够好。比如,在完成与教材同步的《活动手册》的作业中,不少学生感到有困难,他们不能很好地独立完成,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因此,学生的读写能力需要提高。

(4)家长配合不理想

他们受地区特点限制,教学环境、办学条件、家长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有时完全依靠教师督促,课后学生不能及时巩固复习。实验教师压力大、任务重。(5)中小学英语的衔接等问题

课题阶段性计划 篇4

1.开展新版教材解读培训活动。小学数学三到六年级启用新版教材,全体任课老师在教学每一单元前,必须把本单元的课本习题和配套作业本上的练习做一遍,以便正确把握教材难点。

2.加强理论学习。教师进一步研读20xx版新课程标准,积极参加区教科院组织“学习教育基础理论,做教育明白人”沙龙活动。

(二)有效课题实验,提升研究质量。

1. 以“微研究”为出发点,激发群体智慧。通过团队研究上好研究课,重点研究青年教师徐老师执教五年级《图形中的规律》和李老师执教的四年级上册《编码》,力争把“学为第一,教助学成”研究成果推广到更多教师的日常课堂上。本学期重点研究 :“大问题”为导向,让学生“从头到尾”思考问题。一节课的教学,大问题两到三个覆盖全局、直指本质、涵盖重、难点的大问题,不仅能帮助学生搭建自学脚手架,同时也能促使学生在40分钟的时间内独立思考、自主操作、勇于表述、乐于观察,真正体现“学为第一,教助学成”的实质内涵。为使研究更为有效,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关注:如何构建以“大问题”为导向的课堂教学过程?

2.继续抓好省级课题《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与学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做好(1)拟定好阶段性计划。(2)抓好实验教师培训。(3)扎实研究过程。抓好阶段性总结,学期末将课题研究总结交教科院。

(4)抓好资料管理和成果展示,规范实验过程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3. 每位老师自主读一本专业书,指定书目为:《教师的挑战》、《学习心理学》、《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教育常识》,要求每位教师针对一本书中对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内容做读书感想。积极参加市、区案例和论文评比活动,本学期区将开展学科教学现代化及评价案例和论文评比活动。

(三)严格执行常规,提高练习质量。

1.加强课前五分钟听算训练的研究。训练的习题要根据学习内容,穿插安排学生常错、易混有针对性的设计。训练过程要有实际效果,要有对学生听算训练的准确率和速度的训练意识。

2.强化课堂练习的研究。课堂练习应该为学生提供数量合适、层次合理、形式多样的习题,通过设计基本练习、变式练习、拓展练习等层次,提供整块的时间和空间,独立完成,自我提高的过程。同时教师也应该在学生课堂练习过程中,及时了解学生的错题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和补充。

课题研究阶段性计划小结 篇5

磷矿实验学校课题研究组

一、指导思想

我校现行的教学方式为传统的“平行分班”,目前生源偏差,学生的基础十分薄弱,没有很好的学习习惯,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很大的差异性,而且班级人数较多。如果按着中等的学生上课,长期下来必然形成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吃不了。优等生没有动力,冒不了尖,而差生最基本的知识也掌握不了,为以后的学习和相关科目的学习带来困难,不能实现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因此我们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能力,激发创新思维。

二、学生分层

八年级共有五个教学班,有的学生基础,学习习惯较好,而有的学生则次些,因此我们在原有班级的体系不打乱的情况下,将五个班级分为两层——一类班(1个)、二类班(2个)。选择(1)(3)(5)做为实验班,其他二个班级作为对比班。并把实验班里的学生分为A、B、C三组。A组(竞赛组),B组(提高组),C组(基础组)。教师的分组要根据半年多来对学生的观察了解合理分组。各组里的人员可根据每次大考情况滚动,以调动他们的竞争意识和积极性。

三、具体步骤

1、由张丽负责召集所有成员讨论学生分层问卷的形成,并负责撰写、打印形成初稿。

2、再次召集本组成员继续讨论,查漏补缺,形成定稿。

3、然后由张丽主持完成本阶段研究工作。

4、收集整理学生分层问卷调查内容。

5、统计问卷调查情况并形成文字档案。

因材施教的策略研究阶段性小结

磷矿实验学校课题研究组

一、我校实施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1、我校生源的文化基础和知识结构等个性呈现出多样化和层次性需要实施分层教学现在的学生受社会的诱惑很多,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生文化知识结构和能力较大的分化.同时由于一中、二中学校的招生,致使我校生源质量每况愈下,存在较大的能力差异,导致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与掌握能力的差距很大,势必对我校的教学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学生的文化基础存在着参差不齐的多种层次.同时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和数学知识结构也呈现出多种类型.试想,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教学中仍采用“一锅煮”,不顾学生水平和能力差异,沿用过去同一教材下采用同一方法来授课,同样的教学内容,一概地作同等要求,一概地一张试卷作定论,显然不符合学生多层发展的需要,势必造成“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必然不能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充分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利于学生潜能的充分发展.面对这些现实情况,教学中针对学生实际试行“分层教学”的教改实验,就显得格外重要.、加强课堂管理和降低学生流失率需要实施分层教学我校学生的数学、英语知识结构和学习兴趣存在很大差异,促成了学习需求和发展方向的多样化、统一化的教学要求,没有处理好学生学习兴趣、需求与教学内容的协调,不能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势必造成课堂难于管理.同时,这也不利于激发学生优势特长的进一步发展,易于造成学生的流失.因此,根据学生实际实施分层教学,使尽可能多的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减少心理压力,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助于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挖掘他们内在的潜能。也可使教师在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学法辅导等环节得到优化,更有针对性,真正体现因人施教,同时也减轻了学生负担,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便于提高学生各种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出学生个性、发挥学生优势特长、促进各层次学生发展和成才,是加强课堂管理、降低学生流失率的重要手段.以此留住我们的学生,吸引更多的学生.二、教学中分层教学的调查

(1)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教师首先必须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现状,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及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按教学大纲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结合上表2可将学生分为

课题三阶段计划 篇6

第 一 阶 段 研 究 计 划

“课堂教学中制约教学成绩提高的原因”

课题第一阶段研究计划一、二、指导思想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一指导思想为寻求面向21世纪中国教育问题的合理解决,指明了方向。所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是时代的需要,社会的需要。课堂教学工作是学校一切工作的中心,它是达成教育目标,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有些教师对课堂教学改革的意义认识不足,总觉得老的那套课堂教学结构已成定势,缺乏创新,课堂教学结构的实践在某种程度上依然是新瓶装旧酒,换汤不换药,这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陷入了教者“滔滔不绝”,学者“昏昏欲睡”的困窘之中,学生被动学习,不会学习。针对这一实际,我们认为必须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研究这一角度入手,优化课堂教学的时间结构,优化师生的活动结构,研究教法,研究学法,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爱学习,从而能由表及里,由此及彼,比较全面、深入地研究教学过程,走出一条适合于本校实际的低耗高效的课堂教学改革之路。

三、基本情况

对课堂教学中制约教学成绩提高的原因在国内外已有较多的相关研究。对制约教学成绩原因的分析也是多方面的,这一课题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是值得研究,也是大势所趋。随着新课程改革逐渐深入地推行,我们在实施课堂教学中,在教学观念、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处理、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等方面要进行根本的变化。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对新课程背景下新课堂教学和传统课堂教学的区别,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课堂教学的任务,高中课堂教学有效实施的目标、途径和方法还不太清晰。有些甚至是与新课程的理念格格不入的。课堂上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不相融和,课堂教学的水平和质量较低。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教学成绩低效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对目前的课堂教学进

行重新审视与思考。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如何融合理念与行为,将理念内化为行为,以科学的精神,富有时代性的眼光,重构课堂教学设计形式,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从而产生富有深刻性、独到性、广博性、启发性的优质高效课堂,是目前广大一线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课题研究与实施的阶段目标

研究课题、搜集相关资料进行论证,成立课题组,在学习有关理论的前提下,转变实验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观、学生观、人才观,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学习意识,制定研究实施方案,进行探索性实践研究。

主要工作:确立课题方案,建立管理制度。

1、组建课题组,讨论课题方案及制定课题实施计划。

2、召开课题组会议,学习讨论研究方案,明确研究思路,落实研究任务。

3、查看搜索相关文献资料,把握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归纳基于学生视角的教学问题设计的基本条件。

4、调查教师教学前的问题设计和课堂提问现状及分析(前测,形成数据)。

5、建立有效的课题研究制度:通过研究计划——付诸行动——交流研讨——适时反思——提升理性——形成成果等流程,落实研究工作。及时记录过程及经验,成果和反思,通过网络,便于教师交流互动,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

四、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障措施:

以教科室为中心,由课题组主要负责人负责,建立完善的实验操作制度、材料制度、控制制度、检测评价制度、分析论证制度以及必要的学习、培训制度;学校拨专款进行实验研究,有利于研究任务的完成。

五、研究方法设计

“课堂教学中制约教学成绩提高的原因”研究的总体方法是实验法,辅以学生小组讨论学习、教学小组相互交流合作的方法,构建以学生主体活动、小组合作为主要形式。教师学习相关理论,确立研究重点.认真钻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六、阶段性成果预期研究成果:

撰写课题研究教案、论文和阶段总结报告。

课堂教学中制约教学 成绩提高的原因研究

第 二 阶 段 研 究 计 划

“课堂教学中制约教学成绩提高的原因”

课题第二阶段研究计划

在积极学习有关理论,大量搜集有关材料,并广泛对学生进行调研的基础上,经过半学年的精心准备,依据课题进度安排,我校课题《课堂教学中制约教学成绩提高的原因》进入第二阶段:研究的实验阶段。为确保课题的顺利进行,特制订本阶段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以改革课堂学习模式和方式为方向,以提高教学成绩为目标,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为宗旨,构建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教学相长,促进师生双方平等交流,共同发展,坚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先学后导,分层递进,总结创新”的教学思路。努力创造充分尊重学生学习自主权和思维自主权的良好情境,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创良好的外部条件。

二、任务目标

1、探索制约课堂教学成绩提高的原因以及应对策略。

2.我们将在市教科室的正确指导和校长直接指导下,抓好课题研究工作。我们将本着科学的态度,遵循规律,循序渐进,着力抓好以下工作:(1)紧密结合课程改革,认真扎实开展课题组工作,追求务实精神,营造求真、科学严谨的教研氛围,抓好课题研究的现实性与效益性。(2)加强与全校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交流与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共同成长。(3)在教科室的统筹下,协同探讨常规教研、课题研究、学校整体改革的有机结合。我们力图通过以上工作,做好课题的进一步研究工作,全面提高教师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推动课题研究的深入化、实效化、有效化,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创建高效的各科课堂教学。

3、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全面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关注学生的兴趣、品质、意志的培养;关注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符号表达能力和心理耐力的培养,达到提高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变 “学会”为“会学”,从“会学”到“会用”,从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要有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进一步内化过程,将知识进行整合为知识体系,形成再学习的能力。

4、通过教学研究和实践,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并具有开发适合我校学生情况和教学情况的校本教材的能力。

通过各科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实施,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能力,从而推动其它相关学科的学习能力全面提高,真正达到“创优势科目,争全面发展”的目的。

三、课题研究的原则

本课题的基本原则是:

(一)实事求是的原则 从教育大环境的实际出发,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从我校办学条件、办学水平的实际出发,量力而行;从学生的学习水平的实际出发,实行“就近发展区”。

(二)整体性原则 课题的研究实验要面向全体学生,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为目标。

(三)长期性原则 我校教师相对比较年轻,教学经验少,科研水平低,课题研究的难度大,要进行长期的艰苦探索;课题的研究要和新课程接轨,要不断更新思想,适应长期教研的发展。

(四)科学性原则 教研的指导思想、过程的设计、原则的制订都要有坚实的理论基础,来保证教研的科学性、正确性。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1.教育实验法

严格的教育实验应采取对照实验法,即在平行年级中设置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实验班和对照班分别采取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以观察实验的效果。这样能保证实验的信度和效度,说服力强。教育实验是通过对某些影响实验结果的无关因素加以控制,有系统地操纵某些实验条件,然后观测与这些实验条件相伴随现象的变化,从而确定条件与现象间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例如,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因素有很多,如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因素、学习兴趣、刻苦程度、家庭因素、学校条件、教师水平、教学方法等,现在我们要研究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除教学方法之外的其他因素都是无关因素,都要控制,只是改变教学方法,看对学生成绩的变化的影响,这就是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在这里,教学方法是自变量,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因变量,其他因素是无关变量。在本项实验中,实验班每天要限定课后作业量,逐步减少;而对照班的作业量基本不变。2.调查法、观察法、测试法

为了了解学生每天的听课效率,还要采取调查法、观察法和测试法。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在实验前都要测试学习成绩、统计每天的作业量以及作业完成效果。每个学期都要测试和调查,对比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学习成绩和课后作业方面的变化。要注意保留好原始数据。3.个案研究法

在实验的过程中不仅要了解班级的整体情况,还要研究个别学生的情况,如通过对个别学生的研究(包括座谈、观察、家访等),了解学生在实验中的真实感受,并做好记录。要通过事例说明实验的效果。并通过了解学生的情况不仅改进实验措施。

五、工作计划

1.大面积调查各科课堂教学现状,分析课堂教学高效或低效的特征,完成调查报告。深入课堂,通过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分析典型案例,找出不足总结经验。文献探讨,确立课题并加以论证,完成课题研究方案。

2.确立个别班级进行、早期研究,同时进行个案研究与行动研究,完成中期实验报告,并有一系列论文发表。

3.课题组成员围绕课题积极开展集体备课。重视课前的教材研究与课后反思,提倡教师开展单元教材研究,集众人之智,学大家之长,加强对文本的理解,对教法的研究。课题要组增进团队意识,充分发挥同伴间的互助与合作精神,切实提高活动的实效性。上好研讨课,定班级、定人员进行研究。健全活动档案,做到有计划,有活动记载。

4.定期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说课、评课、沙龙研讨、录像赏析、外出听课等活动充实课题组活动。捕捉课题研究信息,搜集教学资源,加强信息交流,以便取长补短,资源共享。在实践的基础上获得理论知识,定期交流,做好小结,利用空余时间阅读教育书籍,写好读书笔记,不断积累经验。教师针对自己的不足,制定好努力的目标。

六、保障措施

1、领导高度重视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该课题建设,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对各项工作都有具体详实的分工与合作,并把分层教学与合作教学模式作为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来抓,对课题进行全面的科学的管理。

2、组织保证

学校成立以殷春香为主要负责人的课题领导小组,建立课题组、实验班、聘请有关专家为顾问,保证组织队伍的稳定性。

3、制度保证

建立了完善的实验操作制度、材料制度、控制制度、检测评价制度、分析制度以及必要的学习、培训制度;制定《试验班管理办法》、《实验教师分层与合作教学模式研究制度》;专人管理,独立进行课程教

学评价。

4、经费保证

学校拨专款进行实验研究,有利于研究任务的完成,优先保证图书资料、网络资源及其它教学设备的使用。

5、科研队伍整齐

课题研究提高了我校老师的科研水平和素质,促进了教学质量的大幅度提高,极大的推动了我校素质教育的发展,培养了大批的教学骨干有多名教师在省市级优质课评比中获奖,有十多个课件在多媒体课件评比中获奖。稳定教科研队伍,为教育教学研究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课堂教学中制约教学 成绩提高的原因研究

第 三 阶 段 研 究 计 划

《课堂教学中制约教学成绩提高的原因》

第三阶段工作计划

课堂教学中制约教学成绩提高的原因,经过第一阶段的研究准备,全体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研究,探讨了在高中学生中开展因学定教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制定了总课题及子课题的研究工作方案,在此基础上,第二阶段进行了坚实有效的工作,积累了大量数据和材料,形成了两阶段工作报告,现进入第三阶段,为确保课题在第三阶段圆满完成预定工作,现制定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程改革实验进行的今天,我们的教学理念不断更新,课堂教学也随之不断的发生改变:以往的“师生问答”变成了“畅所欲言”,“师说生听”变成了“自主学习”,“个人学习”变成了“合作探究”,课堂的师生互动气氛活跃,学生的个性也得到一定的张扬;课堂上,学生动手操作的多了,发挥交流的多了,表现展示的多了,课堂上时常是一幅忙碌热闹的景象。可是在我们教学后却发现学生并没有掌握多少知识,我们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学生的成绩并没有得到提高,这样,探寻课堂低效的原因尤为重要。因此,我们要以践行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为指导,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为核心,以教育技术为支撑,全面落实新课程理念,深入开展“以生为本,减负提质”的课堂教学改革,坚持“全面分析、准确定位、重点突破、综合提升”的工作思路,立足于当前教学的弊端,积极探索自主、高效、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切实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从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师生和谐发展。

二、任务目标及工作计划

对我校课堂教学中制约教学成绩提高的原因进行全面反思、总结。现制定主要计划:(1)对参与试验学生调查,了解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效率低的原因。

(2)课题组成员完成各自的《教学改革试验报告》,并在组内交流。对各自的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模式、目标确立、教学组织、作业处理、测验评价、跟踪分析等进行讨论。

(3)学校内部开展提高课堂教学成绩教学模式交流研讨。组织部分骨干教师,结合我校实情,更全面、深入地对班内分层教学进行分析,重点讨论能否在我校大面积开展班内分层教学。召开“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成绩”专题研讨会,推广试验,建立跟踪分析档案。

(4)整理课题试验过程中有价值的资料,形成完整的资料体系。

三、实验预期效果

1、通过“课堂教学中制约教学成绩提高的原因”实验的探索与实施,促进学生成绩的大面积提高。

2、促进教师转变观念,密切师生关系。教师掌握“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新要求,教师不能再一味的讲,而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选择恰当的方法和手段,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关心他们的进步,改革课堂教学模式,这样教师比以前更加热爱学生,不仅激励教师自身提高,而且密切师生关系。

息技术课题实验阶段性计划总结 篇7

[ 2007-11-30 21:23:00 | By: 她在丛中笑 ]

〈〈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中的应用研究〉〉

阶段性计划(2006年9月到2007年2月)

一、时间:2006年9月到2007年2月

二、实验目标;

1、在上阶段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多媒体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规律,重点探讨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师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如何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水平。

2、提高我校实验班的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在网络环境实现师生的进一步成长,通过课题实验的开展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学生的主动发展。

3、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将学生的写作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争取让实验班30%的学生能熟练运用电脑进行写作,并能利用电子信箱发收稿件,提高在市级刊物上发表文章的数量和质量,让20%的学生能写科学小论文,能建立自己的博客,能提升理论水平和思想高度,能利用信息技术独立完成小发明、小制作。

三、具体操作: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设想以多媒体课堂诠释当代教育思想,将信息技术自然而然地融入师生的学习生活,让它成为师生学习的得力助手,促进师生主动发展。

1、利用网络环境为学生创设更加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以让学生的写作素材更生动、宽泛

2、在优秀信息技术教师的带动下,将多媒体教学恰当而又实效的运用起来,在运用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3、在学生能熟练操作电脑的基础上,指导他们设立电子信箱,利用电子信箱投稿、收发邮件,以提升写作的数量和速度,并指导建立博客,将博客作为自己“写作之屋”,及时在上面发表、修改自己作品,并能与他人进行交流,积累写作经验,提升写作

〈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中的应用研究〉〉

第三阶段(2006年9月到2007年2月)总结

在本阶段我们按照实验课题实验计划继续深入探讨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师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如何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水平,并研究创设一个“写作之屋”,为学生的写作创设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其中取得的成果主要如下:

1、师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写作的情绪日益高涨,写作水平

渐高

实验课题的开展,极大地提高了师生的写作兴趣,学生已学会利用网络查询自己所需要的材料,并能将所查材料很好的运用到写作中,学生作品的数量和质量在不断提高,在市红领巾报中我校有多名学生的文章发表,且因为投稿数量之多,红领报编辑还特在春节时约稿。在营养报上发表的文章也有三十余篇,王红梅、李瑞芹老师也因指导出色而被为优秀指导

教师。在一年一度的奥运作文比赛中我校学生的作文成为获奖概率较高的,辛立军老师的班级中更是有十二名学生获奖。这些成绩在带给师生荣誉的同时也让他们的写作兴趣日浓,他们从中感受到了乐趣。

2、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网络环境

中师生进一步成长。

创造成果的过程同时也是提高专业水平的过程。在师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已能很好地掌握、运用信息技术,教师利用它,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学生利用它,获取知识的主动性得到增强。

3、学生已具备利用电脑进行写作的能力,写作效率得到提

高,并创立了博客——写作之屋,写作质量也得到提升

班中一部分同学已能够熟练地运用电脑进行写作,并能接、发电子邮件,利用信息技术交流、投稿的水平越来越高。同时部分师生还建立了博客,作为自己的写作之屋,并利用它进行创设、写作、交流。王红梅、辛立军、李瑞芹老师也都已设立教师博客,且都在热门博客之列。易兆辉同学的博客也成为学生博客的点击率之高。师生的写作水平均已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中的应用研究〉〉

阶段性计划(2007年2月到2007年9月)

一、时间:2007年2月到2007年9月

二、实验目标:

1、进一步巩固以上研究成果,以实现实验班级全部学生都能熟练运用电脑进行写作

2、能充分利用网络学习交流,让作文水平得最大限度地提高,并能学会自评,能从他人的文章中学会反思、借鉴

3、探讨、总结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整合的最佳模式,以彻底改变农村小学生作文落后的局面。

4、总结课题实验成果,形成较高质量的课题实验报告。三:具体操作:

1、对实验班的学生进行一对一互助,让掌握信息技术水平已较高的同学带动暂时落后的同学。

2、利用网络,寻找优秀范例作文,让学生阅读,从他人的文章中进行反思,学习他的表达方法。

3、积累各种材料,撰写、总结作文教学模式,及时将经验进行传播、交流、订正。形成高质量的课题实验报告。

〈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中的应用研究〉〉

阶段性(2007年2月到2007年9月)总结

在本阶段我们按照实验课题实验计划继续深入探讨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师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如何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水平,并将成果形成报告。其中取得的成果主要如下:

1、实验班级的学生已都能掌握基本的信息处理能力,能熟练地运用电脑进行写作,网络成为写作的最佳环境与素材,电脑成为他们写作的有力工具。

2、学生的阅读面得到了很大提升,知识面也大大地提高,写作的内容越来越宽泛,了解的知识也越来越多。易春凯、易兆辉等都能写一些简单的科学小品文,孙丽娟、彭志鹏等已能利用电脑进行简单的电脑绘画、制作。

课题研究阶段计划 篇8

1、提高教师解读教材的能力,认真开展集体备课,改变传统的个体封闭的不备课形式,激发和培养教师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更准确的把握教材的体系和课堂的结构。提高教师解读教材的能力,准确的把握教学目标。

2、使教师由备教案转化为备教学预案、备学生使用的导学设计、备当堂梯度反馈题的“一课三备”的备课模式。在导学设计中实现以“目标为中心”到以“目标为引导”的根本转变。

3、教师深入的课堂和学生当中,更多的可能的了解学生,掌握学情,探索适合自己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管理的措施和办法,促进学生更喜欢学习;

3、教师通过课堂教学活动的改进实验,促进学生的整体提高。

4、让教师学会研究自己的课堂教学,逐步提高教研能力:

(二)让学生更会学:

1、通过课堂教学策略的改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通过课堂教学策略的改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的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3、通过课堂教学策略的改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三)让教学更有效:

1、让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的一步步的达成。

课题研究实施阶段计划 篇9

新学期开始了,我的课题研究工作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为了更好的对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进行研究,较好地将研究工作有效的完成,根据上级教育学会的要求及本人的实施方案,特制定本学期科研计划。

本学期,我们将本着科学的态度,遵循规律,循序渐进,继续抓好课题研究工作:(1)紧密结合课程改革,进一步认真扎实开展课题组工作,追求务实精神,营造求真

、科学严谨的教研氛围,抓好课题研究的现实性与效益性。(2)加强研究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交流与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共同成长。(3)在主持人的组织下,协同探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我力图通过以上工作,做好课题的进一步研究工作,全面提高研究教师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推动课题研究的深入化、实效化、有效化,全面推进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的实施。计划如下:

让低年级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小养成自觉的课前预习、专心听讲、乐于探究、专心书写等习惯。使每个学生的个体在各自条件下得到最好的发展。

让教师实验研究过程中,体现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突破学科中心,在对学生的关注中提高教学素质适应新课程改革。

具体实施过程:

1、学期初即整个研究过程中都要经常上网获取图书馆学习相关理论知识,特别是要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一书看通,做好学习笔记与心得总结,建立课题研究档案,适时修改和完善实施方案。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习惯,将学生进行分类、资料存档。针对不同类别的学生制定相应的对策。

2、认真学习研究方案。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科研水平。积极参加各级举行的语文教科研活动。积极开展听评课活动。

3、教学过程中精心备课,力争通过课堂教学、课外作业的布置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合作学习的习惯、探究学习的习惯。

要求学生:

(1)、能认真听取别人的讲话,尊重讲话人;在听取别人讲话时不随便打断别人;能及时地掌握别人讲话的要点;对别人的发言能做出分析和评价;有不同意见能善于和敢于与人交流。

(2)、上课时能做到情绪饱满,精力集中,能主动参与思考分析,积极大胆的发言,适时展示思维。回答问题主动,起立迅速,声音洪亮,表述清楚。

(3)、学习能多思善问,敢于合理质疑已有的结论、说法,在尊重知识的前提下,敢于挑战权威,能虚心向别人请教。

(4)、能调动多种感官留心周围的人、事、物、景,变无意观察为有意观察,能将所学知识与观察对象联系起来,做到边观察边思考,从中发现有用的信息。

(5)、学会团结协作,相互配合,合作完成学习任务。要善于帮助别人,也要善于向别人学习。

(6)、能运用现代化信息获取手段去学习,如运用互联网与计算机技术搜集信息、处理信息。

(7)、能通过动手操作或实验的方法搜集资料和信息,发现新问题,分析解决新问题。

(8)、学习中善于独立思考,不迷信权威(包括课本),不企望现成的答案,遇事总能问个为什么,总能运用自己的头脑去观察思考,创造性地去认识事物,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9)、学习过程中做完练习,并非大功告成,而是通过对成功或失败的反思将将知识引申、扩展、深化,从而不断完善自己。(10)、能把分散的各种信息或知识点连成线、织成面、结成网,使学到的知识系统化、规律化、结构化。

4、对于有问题的学生通过谈话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确定合理的阶段性学习目标,并为之不懈努力。做好谈话记录。

5、工作中及时表扬学生的点滴进步,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发扬长处的机会,使学生逐渐建立和增强自信心。

6、中午或课间休息时,鼓励学生把自己的烦恼和教师进行沟通,通过接受学生的心理咨询,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实现学生心理问题由点到面的转变。

7、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

召开班会、学生宣誓、签名活动。启动“一帮一,一组红” 仪式。资料存档。展开团结合作征文比赛等等。教师要通过以上活动提高学生对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视程度,让学生有意识的并快乐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8、家长工作。学期初,至家长一封信,建立家校互动联系通道,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优化家庭环境,提高家长教育子女的能力,家校携手,共同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使学生在家校密切配合下,通过教师与家长的共同努力,为学生提供优良的学习、成长环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9、建立教师个人科研博客,加强与其他教师的交流与合作。

小课题实施阶段计划2 篇10

课题研究实施阶段工作计划

《小学高段学生数学预习习惯的对策研究》课题开题以来,我们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已顺利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开题论证工作,结合第一阶段研究,我对课题研究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工作计划如下:

一、小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要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要使学生成为知识获得主动参与者。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维进入数学课堂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这就是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预习是学习过程中的第一步,是他们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也是他们自学的过程。因此,预习是上好数学课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途径,更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引导学生养成基本的预习习惯,掌握基本的预习方法,然后逐步放手让学生学会自主、独立地探索知识,尝试自主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理念,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预习,在新课程新理念下应赋予新的生命。它作为课堂教学前一种学习者独立自主的探索学习活动,不仅仅是让学生做好了学习的心理准备,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自主的探索过程中,获得重要的数学知识与学习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考方法和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

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初步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拟研究、解决的实践问题:

1:探索不同课型中前置作业的合理设计,实现教师对学生课前

预习的指导。

2:探索不同课型学生预习后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师对学生课前

预习的检查。

二、主要工作:

1、结合教学研究不同教学内容的预习作业设计。

2、结合教学研究学生预习后的教学法。

3、多组织课题组活动。保证每两周一次研究活动。

4、把课堂教学和研究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

进行课题研究内容的实践与探索,针对问题,及时进行思考,并提出相关策略。并针对课题研究内容撰写论文,与校研活动相结合。

5、研究策略:

理论指导――实际试验――阶段分析――反思改进――总结推

广

三、具体工作安排(.9月――.3月):

9月

1、召开小课题研讨会,讨论实施阶段段工作重点。

2、制定实施阶段工作计划。

3、实施阶段成员工作具体安排。

209―1月

1、对不同教学内容预习作业设计研究,与日常教学相结合。

2、对预习后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日常教学相结合。

3、教师从学生完成预习作业情况、学生课堂情况中去发现学生

自学能力的提高和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

4、召开课题研讨会,交流阶段性研究成果,对实验操作及

时调控,请教资深教师指导课题的研究。

5、小课题经验交流,老师就个人对小课题实施以来,所感所悟

进行汇报。

202月

1、收集资料,归档;

2、小结,分析得失;小课题实施阶段计划2

斗南学校

课题研究第二阶段计划 篇11

“阅读积累与写作三位一体化校园文化建设策略的研究”是我们参加省级课题。本学期作为实验教师,我们很荣幸地参与课题研究。根据课题研究的目标,主要内容和方式,结合班级学生的特点,特制定本学期的课题阶段性计划。

一、更新自身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确立崭新的师生关系 1.通过自身的学习,用新课程的理念和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更新自身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互动,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培养,以人为本,确立崭新的师生关系。

2.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实现教学手段多样化。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积极探索如何科学高效地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加大教学容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积极参与,发挥最大潜能,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确立崭新的师生关系。

二.课题研究的具体措施

(一)以兴趣为基点,让学生乐于知书,愿意写作。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浓厚的读书兴趣是取得良好写作效果的重要因素。按照研究计划,我们先通过学校宣传、班级报送、师生互动等方式进行宣传及筛选,让学生在外界环境的刺激和熏陶下,对读书的兴趣有所提高,在思想上也要充分的认识读书的重要性,为写作铺路。组织学生参观图书室、了解图书分类、介绍较为典型的文学名著,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以一种温馨的人文氛围、美丽生动的语言来“熏”他们。让学生既乐于知书,又愿意写作。

(二)以品读为支柱,让学生勤于阅书,积极写作。

授之以渔,指导阅读。特别是中年级学生的分析能力、比较能力仍比较薄弱,他们对书的好坏还不能很好把握,对好词好句还不能很好辨别,甚至疏于辨别。有些学生对文字类的经典不感兴趣,有些学生则对图画十分喜爱。因此,应始终关注学生的阅读动态。

巧借绘本,快乐阅读。如三年级学生还未脱离“稚气”,对文学修养的提高又十分渴望。我们主要引导学生阅读有插图的经典,并知道学生学会观察插图,学会文图结合,学会想象与提升思想内涵。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通过看图,让学生写一些看图作文。逐步培养学生写作习惯,让学生喜欢写作,积极写作。

(三)以笔记为翅膀,让学生阅有所得,想有所写。

笔记,是每一位阅读者的必备品。要求学生要做好摘录笔记的好习惯,并在小组中展示较为优秀的读书笔记。通过展示,同学们互取所需,学到更多读书知识和方法,加深了爱书、用书的思想认识,同时又促进了同学良好读书习惯的自觉形成。此外,将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起来。学生撰写阅读心得,将自己阅读所得以文字形式表达出来,真正做到学有所思,思有所悟。

三.阅读与写作做到有效结合

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任务,也是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这两种能力之间是一衣带水的关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为写作提供丰富的营养;写作是阅读的延伸,是知识积累程度的反映。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关系。”由此可看出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在“阅读与写作”课题研究中,可以把对二者的训练、培养结合在一起,融汇在一起,达到共同提高。

(一)以教学“大纲”为纲,进一步提高对阅读和写作训练的认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熟知“教学大纲”,各年级阅读和写作方面的不同的要求,对课题研究的语文教师必须做到胸中有数。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规划出小学阶段阅读写作能力应具备的统一标准,然后以单元教学形式分成若干训练点,组成阅读知识、写作知识与阅读能力训练相结合的教学体系。

(二)通览教材,制定课内外阅读写作训练计划和目标。在制定阅读写作训练计划和目标前,教师先熟悉教材,哪些是课内讲读课文,哪些是自读课文,应读什么,要达到什么目标,必须心中有数,制定出具有可操作性的阅读与写作训练的计划。

(三)切实做好每一篇文章的阅读指导,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小学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养成的,是一项周期性较强,见效相对缓慢的工作,师生双方长期共同合作,积极参与。把学校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作为重要研究对象。怎样的语文课才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作为切入点。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提高学生的鉴赏力入手,指导他们反复品味课本中的重点篇章,背诵精彩的语段;依据各类文体的写作特点,提出阅读重点,点化阅读难点,教给阅读方法,用好教材这本范本。

(四)培养学生的阅读想象力。想象力是进行阅读训练中不可少的智能因素,也是达到阅读目的的必要手段和有效方法。

(五)延伸阅读,丰富积累。

课外阅读从另外一方面弥补课堂阅读的不足,进一步扩大学生的视野,是课内阅读的延伸,对提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有重要意义。课题研究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好课外阅读,要有一定的阅读目标,可按年级不同适当提出要求,可做知识卡片、写读书笔记等。教师要经常检查,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及时鼓励,不要批评,要鼓励、鼓励、再鼓励。这样,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主动扩大阅读面,拓宽视野,丰富知识,提高了自身的语文能力。学生由于感到阅读卓有成效,意识到课外阅读在他们学习中的推动作用,从而逐渐增强求知欲,使阅读技能得到发展。

教师在指导课外阅读时应对课外阅读读物进行指导:一是选择符合社会需要的课外读物,二是选择符合学生自身阅读兴趣的课外读物,三是选择符合学生阅读能力的课外阅读。

(六)在阅读训练中渗透写作能力的培养

课前三分钟的运用对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也是一段宝贵的时间。课前三分钟讲话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将它与阅读紧密结合起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课前三分钟开展每天一首古诗背诵活动,还可以是演讲,向同学推荐一本最喜欢的书,对学生影响最大的一本书等等。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注重阅读与写作方法的指导,在教学设计上多设计一些阅读与写作训练课,使学生通过学习一篇课文,既收获了阅读方法,又收获了写作经验。

上一篇:室内设计实习心得体会下一篇:小学励志教育故事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