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活力

2024-06-23

如何激发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活力(通用10篇)

如何激发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活力 篇1

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是新时期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桥梁纽带,加快社会组织建设,有利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深化政府行政改革,改善公共服务供给方式,进一步做好群众工作,充分激发社会活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今时代,是“依靠社会组织治天下”的时代,尤其要发挥好社会组织的主体作用。要通过管理模式和机制创新,充分激发和增强社会组织的责任感,将社会组织的的要求和愿望转变为有序参与社会建设和管理的实际行动,实现城镇的组织管理、高效管理、优质管理。党的纲领性文件中提到“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明确提出“要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城乡社区服务功能,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强调了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这不仅体现了党对各社会组织的高度重视和充分信任,而且对做好新时期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带来新的契机,提供了新的舞台,拓展了新空间,也是对如何激发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活力提出了新的课题。围绕这一课题,我们进行了深入调研。调研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

社区管理服务站紧紧抓住这一机遇,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工作中,把参与社会管理与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要求联系在一起,与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联系在一起,找准工作定位,抓住密切关系人民切身利益的领域,有针对性地实施参与,发挥优势,充分发挥好社区组织的网格化职能,促进社会组织全面发展。

(一)、找好切入点,拓展组织化管理,建设广大社区之和谐家园。

紧紧抓住党群共建契机,按照归属地划分原则,不断扩大社会组织的覆盖面。

1、强“社会组织”建设,使之成为基础牢固、覆盖广泛、充满活力、有感召力、有凝聚力、有创造力的社会组织。开展楼宇党小组建设,实现有牌管理、有制度上墙、有册模式等硬件措施,社区共有楼栋长42个,分别管理城镇4361户居民。

2、推进新经济领域社会组织建设,努力实现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楼宇党小组的要求。把组建工作纳入党组织建设的整体规划,通过采取“建、靠”的组建模式、建立楼宇党小组服务社区工作的方式,在社区中,共建23个楼宇党小组。

3、搭建推动社区居民参加社会管理的平台,提高社会组织的管理能力与水平。在社区居民中设立义务监督员16名,联合居民委、环卫队等共同参与、共同管理、共同检查、共同落实的“四个共同”联动机制,带动更多的广大居民都参与到社会管理的活动中来。

(二)、找好结合点,搭建就业平台,建设广大社区之人文家园 紧紧围绕上级党委的中心工作,精心选择工作载体,细心搭建参与平台,组织、凝聚广大社区居民投身经济社会建设,既为居民激发活力,实现自身发展创造条件,也为自主创业提供了机会。

1、围绕国家重大区域战略以及重点产业发展战略布局,统筹当地经济发展情况及未来的趋势,重点选择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高、科技创新基础较好、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特色突出、对当地的经济发展有示范引领作用方面的发展进行布局,抓住重点项目进行培训,加强科技示范、服务建设,邀请农业生产技术部负责人,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10余期,培训广大大棚种植户近50人次。

2、以“创业就业促进行动”为载体,推动居民创业就业。积极配合好相关单位做好下岗居民再就业工作,协调社会力量,贴近劳务需求,有针对性的做好政策引导性培训、择业观念培训、职业技能培训,鼓励居民再就业,自立创业。通过联系人力资源部等相关部门,提供适合的工作岗位,也有居民走向了自主创业的道路。目前已使辖区近百余人找到了新的工作岗位。

(三)、抓好借力点,深化扶贫帮困,建设广大社区之温馨家园

扶贫帮扶重在精准,十九大报告在总结五年工作时指出,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人民获得感显著增强。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六千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4%以下。这是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

社区管理服务站紧紧围绕社会民生工作,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整合社会力量资源,帮助弱势群体方面的组织优势,协助上级党委开展的一系列惠民服务活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1、主动参与帮扶工作。精心打造志愿者队伍服务品牌,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原则,着力壮大志愿者队伍,逐步完善志愿服务体系,建立健全服务保障制度,让更多的志愿者加入到为人民服务的队伍中来,让他们成为良好社会风尚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切实为社区贫困家庭做实事,关注留守、流动、贫困群体,帮助此类特殊人群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带领他们走出生活的阴霾。

2、以各类资助平台为服务载体,以面向贫困献爱心为主线,充分调动辖区志愿者、广大社区居民开展金秋助学等相关爱心救助工作,共募集资金2千余元,救助学生近10余名。

二、存在问题

当时,随着社会进入转型期,各个社会组织在经济社会中的不利因素和被动地位也充分暴露出来,如何使各个社会组织更好的参与到社会管理中,我们的工作还面面临着重大挑战。

(一)、职能定位有待于进一步明确。现在各个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职能定位比较模糊。作为社区党工委领导下的基层团体,各个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只能是有限的,只能起到协助的作用。

(二)、组织基础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各个社会组织的覆盖与新时期的开放性、社会性、灵活性、多样性的要求还有差距,各个社会组织的影响力并没有完全扩大到各个领域当中。

三、思路和建议

在新形式下,主动承接上级党委转移出来的部分职能,积极拓展各个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空间。

(一)、找准参与定位。各个组织要准确把握其参与社会管理工作的角色定位,避免“无所作为”和“大包大揽”两种倾向。在参与社会管理过程中,要主动协助上级党委把惠民政策、利民措施落实到实处,现时要注意抓住重点,量力而行。要以广大居民的满意度为衡量标准,提升参与社会管理的质量和效益,实现各个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效益最大化。

(二)、加强组织建设。提高各个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能力和不平,加强各个组织的队伍建设,激发组织活力,使各个组织充满生活力与创造力。积极构建多维、立体的组织网络,引导各类社会工作人才和志愿者参与社会组织工作中来,巩固和扩展基层社会组织,扩大其覆盖面。努力把各个社会组织建设成为深受群众拥护和信任,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社会组织。

如何激发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活力 篇2

激发基层组织活力 建设农村和谐社会 -领导讲话

农村党员和基层党组织是农民群众中的先进代表和农村工作的领导核心。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让农村党员和基层党组织在构建农村和谐社会过程中发挥先进性作用,这是一个新课题。 坚持“村为主”,巩固支部树核心。村、支两委实行交叉任职后,村干部无论是身份还是工作职能,基本实现了两委合一,一些矛盾和问题明显得到缓和甚至迎刃而解,为更好地推进农村发展创造了好条件。上级党委和村党支部一方面要转变思想观念,不能把强调村党支部在农村工作中的核心领导地位简单地理解为由村党支部去包揽一切。另一方面,只有坚持“村为主”,放手让村委去开展工作,村党支部才能腾出手来更好地履行上级党组织赋予的职责,让“村为主”始终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导下去实施,保证村民自治和党的领导的有机统一。实践证明,越是“村为主”搞得好的村,党支部和党员的先进性作用就发挥得越好,其文明、和谐程度也越高。 设立“片总支”,整合力量办大事。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经济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农村各类新矛盾大量凸现,公益事业建设和经济发展任务繁重。为此,可以采取这样的好办法:把地域相对集中、或兴办某项公益事业、或正在发展同一产业、或调处某一矛盾需要涉及的几个村划为一片,成立一个党总支,总支书记由乡镇领导担任,副书记从片内村支部书记当中推选,其他的村支部书记担任委员。这样,片内几个村在人力、财力、物力方面的优势能够得到重新整合,这不仅为党员和各村党支部提供了发挥作用的舞台,而且有利于农村重大矛盾的调处和农业产业的做强做大,促进农村社会协调和谐发展。 建好党小组,优化“细胞”强筋骨。加强党小组建设大有潜力可挖,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也要求我们的党建工作必须向党小组延伸。一是合理设置党小组。依托当地的农业主导产业或功能作用设立不同的党小组,使每个党员都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增强荣誉感和责任感,形成党小组带党员、党员带群众的联动效应。二是通过规定工作任务、健全工作制度、搞好检查督促来理顺党小组的工作路子,把一些“软指标”硬性化,克服党小组工作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三是选好配强党小组长,并注意加强培训。对工作出色的党小组长要大胆使用,让其协助参与村务管理,并通过他们使最基层的党员的先进性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全面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整体战斗力,为构建农村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公安微博激发社会管理活力 篇3

用新技术来应对因新技术产生的新问题是公安微博产生的基础,更是公安机关在网络环境下的管理创新。毫无疑问,公安微博在有效应对网络舆论、促进和谐警民关系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等方面正发挥着积极作用

朱根明

据9月27日《人民公安报》报道,目前,全国公安机关仅在新浪网、腾讯网开设的政务微博就已达到4000余个,经过认证的民警个人工作微博有近5000个,在各行各业中独树一帜。全国公安微博拥有数千万的 “粉丝”,社会影响不断扩大。

公安微博是公安机关或者民警以真实身份开设的网络平台,是公安机关的网络延伸。当今社会,网络信息大爆炸给公安工作带来了巨大的网络舆论压力,用新技术来应对因新技术产生的新问题是公安微博产生的基础,更是公安机关在网络环境下的管理创新。毫无疑问,公安微博在有效应对网络舆论、促进和谐警民关系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等方面正发挥着积极作用。

不可否认,由于网络的匿名性、我国网民文化程度的高低以及媒介素养的有限性等原因,网络话语权难免被滥用,网络暴力、情绪化、非理性的内容与虚假新闻也往往充斥在网络中。这无疑增加了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也对公安机关维护网络安全特别是社会稳定提出了很大的挑战。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公安微博应运而生。利用公安微博,一方面可以吸引网民“参政议政”,把维护社会稳定与服务人民群众有机结合起来,把宣传公安工作与通达社情民意有机结合起来,更好地促进公安工作;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微博这一有效媒介听民生、帮民困、解民忧、聚民智,并及时发布权威信息,把回应社会关切与加强舆论引导有机结合起来,有效遏制不实信息的传播,从而不断提升信息化条件下公安机关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从2010年2月广东肇庆、佛山市公安局率先开通公安微博以来,公安微博得到了快速发展,“粉丝”越来越多,影响力也逐步提高。据新浪网统计,“粉丝”数排名前20位的政府部门微博中,公安政务微博有15个;在腾讯网、人民网评出的全国十大政务微博中,7个是公安政务微博。正如人民网总裁、总编辑廖玒所言,公安微博现在大概拥有3000多万“粉丝”,相当于办了家电视台了。公安微博的影响力可见一斑,极大地激发了社会管理的活力。

然而,公安微博虽然有其各种优势,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功能定位的差异性,“粉丝”效应的局限性,网络发言的随意性等问题。正所谓“方兴未艾,‘短板’尚存”。那么,如何修补“短板”?

笔者认为:首先,要在时效上下功夫。唯有及时更新,及时与网民交流互动,才能在第一时间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从而更有效地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对于各类突发性事件,可以更快更科学地予以应对。其次,要在语言上下功夫。要转变话语表达方式,摒弃陈旧的官话、套话、大话的话语体系,多讲白话和百姓听得懂的话。再次,要在机制上下功夫。要形成跟群众良好沟通的健全机制,在提高互联网和微博使用能力上下功夫,要致力于形成长效机制,不能“无事便冷,有事时便抱佛脚”。

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建设的路径 篇4

作者:张静波文章来源:光明日报点击数:611更新时间:2012-01-13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而健全和引领社区社会组织建设正是这一社会管理格局的组成部分。目前,我国社区社会组织呈现蓬勃发展趋势。据统计,我国65%以上的社区都拥有社会组织,其总数量将近100万个,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依靠力量。如何动员这支庞大的力量参与基层社会建设?笔者认为,建立政府与社会组织良性互动关系,搭建协调互动平台,拓展多元化互动领域和互动模式,既是实现政府与社会组织上下互动、合作共治的基础,也是推进基层社会建设的重要途径。

政府与社会组织协调互动的特殊意义

社区社会组织是指由社区组织或个人在社区(镇、街道)范围内单独或联合举办、在社区范围内开展活动、满足社区居民不同需求的民间自发组织,是我国社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社区党委、居委会及政府派出机构合作共存,是参与基层社会建设、促进社会良性运转的重要力量,它与基层政府的互动关系也成为社会管理的重要课题。西方理论界多以国家与社会之间的互动为切入点,形成不同流派和视角。

社会治理理论认为,治理是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它通过合作、协商、伙伴关系、确立共同目标等方式实施对公共事务的管理,实现国家与社会之间的良好合作。公民参与理论认为,在公共决策过程中,社会力量参与决策的社会过程与政府决策者的政府过程,是相互衔接与互动、相互依存的重要环节。社会资本理论认为,国家与社会的协作是互补与嵌入的结合,互补创造了国家与社会进行富有成效的互动基础,而嵌入则使两者通过合作实现双赢的潜能得以实现。

国内学者根据我国社会实践提出多元主体参与、政府与社会良性互动的生态治理模式;建立政府主导、与社会组织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新型关系模式;在政府部门主导下,为实现特殊目标,政府与社会联合组成社会性组织的混合型社会组织模式等,丰富和发展了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理论。从上述理论可以看出,建立政府与社会组织协调互动、相互依存关系不仅具有坚实的理论与社会基础,同时,在我国社会转型加速的背景下具有特殊意义。

首先,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总体目标的实现。和谐社会是指社会协调发展、良性运行、人际关系和谐的社会发展状态。要达到这种状态,离不开政府与社区社会组织的良性互动。因此,政府与社区社会组织的互动可视为检验社会是否和谐的重要标准。其次,有利于基层社会建设和社区建设。社区与社会建设的共同目标是改善民生,构筑人际关系和谐的社会。在社区与社会建设中,基层政府处于引领、指导地位,社区社会组织则是社区与社会建设的抓手和依靠力量,是自下而上参与社会建设的主体。只有建立两者相互信任、相互依赖、上下结合的互动关系,才能完成社区与社会建设的各项任务,达到改善民生、维系社会和谐的目标。

第三,有利于各项社会事业的蓬勃发展。将政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与社区社会组织承载的各项社会公益事业相结合,在社区服务、公共卫生、养老、助残、康复及利民便民服务等领域相互协作,将有利于统筹配置社区资源、建立公共服务的长效机制、促进社区各项社会事业的兴旺发展。

最后,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社区社会组织是舆情民意的晴雨表,社会的矛盾、冲突和利益诉求通过这一渠道得以有效表达。政府与社区社会组织的良性互动,便于政府及时把握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的动态,有效化解社会冲突和突发事件,维护社会稳定。

政府与社区社会组织的互动模式与特点

我国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与社会建设是在党和政府相继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和谐社区、社会建设等一系列理论与政策的背景下展开的,各种类型的社区社会组织与政府协调互动,形成不同的互动模式与特点。

1、参与公共事务,弘扬志愿精神。近年来,志愿者组织活跃于社区服务、社区环境综合治理、社会慈善、社会救助等领域,在重大公共事件中与政府紧密合作,弘扬志愿者精神。在与政府和社会的协作互动中,各地志愿者组织创造出如上海文明影响模式、广东社会合作模式、四川内外互动模式等,丰富和拓展了政府与社会组织互动的领域和内容。

2、扎根社区,共建共享。以社区群众为主体,根据文化普及、兴趣爱好、强身健体等需求而自发组织起来的社区社会组织日益发展并活跃于基层政府、社会单位和居民之间,在和谐社区建设、学习型社区建设、生态文明普及中与基层政府共建共享,成为联系政府、居委会和社区居民的桥梁与纽带。

3、参与公共决策,推进基层民主。社区社会组织是公众参与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在基层民主建设,特别是在参与公共政策决策、基层民主自治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改善民生、促进就业、环境保护、城市规划、公民维权等领域,社区社会组织成为政府与公众间信息沟通的桥梁。在参与方式上日益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

4、化解社会矛盾,舒缓社会压力。在当前社会转型加速,一些基层社会矛盾增多、社会问题凸显的情况下,社区社会组织与基层政府密切配合,在调解社会矛盾、化解利益冲突过程中充当了社会融合的“粘合剂”和社会矛盾的“稀释剂”。基层社会及困难群体是社会矛盾和冲突的多发区,也是社会管理的薄弱环节。社区社会组织扎根社区,了解民情民意,在反映公众利益诉求、处理社会矛盾、预防突发事件及维护和谐稳定方面发挥了优势。

实现政府与社区社会组织互动的途径

当前我国社区社会组织正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仍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既有社区社会组织自身发展不平衡、个体实力弱小以及管理和资金方面的问题,也存在政府法律

法规不健全和管理机制滞后的问题。笔者认为,应在如下方面破解发展难题。

1、转变思想观念。实现政府与社区社会组织良性互动是涉及政府政策、社会管理体制、社会组织发展理念、居民社会参与等不同问题的复杂过程,需要转变固有的思想观念。首先是政府社会管理观念和模式的创新,实现“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垂直式管理与网络化管理相结合、重点扶持“枢纽型”社会组织与广泛培育“草根”社会组织相结合,为政府与社区社会组织互动奠定制度基础。其次是转变社区居民,特别是社会精英对社区社会组织的模糊认识,为政府与社区社会组织互动创造舆论空间。

2、搭建政府与社区社会组织良性互动的平台。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载体,也是政府与社区社会组织互动的平台,在社区建设过程中实现互动是社会建设的题中之义。首先,社区社会组织与社区居委会同样是社区建设的重要力量,是营造人际关系和谐、互助合作的社会共同体的关键。其次,社区社会组织既是政府公共服务的依靠力量,也是衡量社区建设成效的标准,各种娱乐健身、文化活动、志愿者组织在增强居民凝聚力和归属感的同时,也伴随着社会资本储量的增长,是真正意义上的社区建设。

3、拓展多元化互动模式和互动领域。随着社区社会组织活动领域的扩展和多元利益主体需求的增长,需要采取灵活多样的互动模式和广覆盖的互动领域。一是开辟多种沟通渠道,了解民情民意,满足不同类型社区社会组织的需求。二是寓管理于服务,给社区社会组织“松绑”,释放出社区社会组织的活力。三是针对新型网络化组织和“新生代”类型的社会组织,需要探索新的互动领域和模式。

如何激发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活力 篇5

湖南启动知识产权宣传周 激发社会创新创造活力

主办方为湖南省十大优秀专利发明人颁奖。 周闯 摄中新网长沙4月20日电(向一鹏 周闯)4月26日是第18个世界知识产权日。20日,以“倡导创新文化、尊重知识产权”为主题的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湖南地区活动在长沙启动。据介绍,此次宣传周期间,湖南将陆续开展全国知识产权品牌服务机构牵手湖南经济发展行动、长株潭打击假冒专利联合执法“雷霆”专项行动、中国科学院专利成果发布会湖南专场活动以及湖南省知识产权知识竞答赛等十余项活动,全面展示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颁布十周年来该省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历程,以推进知识产权强省建设,激发创新主体的内生动力。在经济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如何更好地发挥知识产权激励创新的保障引领作用?出席启动仪式的湖南省知识产权局党组书记、局长段志雄表示,这既需要各地区各部门凝心聚力,为创新驱动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有力支撑;也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为知识产权事业发展构建有利态势,营造更好氛围,让创新之树根深叶茂、生生不息。活动现场,主办方还为第三届湖南省十大知识产权领军企业和第五届湖南省十大优秀专利发明人进行了颁奖。获奖发明人代表、湖南农业大学教授李明主要从事精准作业信息采集与智能装备研究,他成立的公司先后推出超低空遥控飞行植保机、多轴电动旋翼机等多项产品,并获得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并销往国内外。截至目前,该公司已申请专利百余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专利10余项,近三年产生经济效益5000万元人民币。本次活动由湖南省知识产权局主办,湖南省发明协会承办,旨在弘扬创新精神,鼓励发明创造,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完)

关于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 篇6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参与社会管理,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这对妇联组织建设提出新的要求,也带来新的契机,拓展了妇联组织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空间;既为妇联工作提供了新的舞台,又要求妇联组织开发一批有活力、有实效的工作项目,打造一批有特色、有影响的工作品牌,为巩固党的群众基础、推动社会进步、实现妇女发展作出新贡献。

一、利辛县妇联在社会管理中发挥的作用

(一)发挥工作优势,科学搭建妇女创业平台。

1、强化培训,提高妇女增收致富的能力。近年来,利辛县妇联坚持分类指导,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对基层妇女干部进行综合培训,定期举办乡镇妇联主席培训班和妇代会主任培训班,使乡村妇女干部成为“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行家。对广大女农民,大力开展栽桑养蚕、食用菌、果树栽培等实用技术培训,帮助她们增强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本领。对农村有致富能力和资本积累的女能手进行转移技术培训,积极引导她们由一产向二、三产业转移。对下岗失业妇女开展免费创业技能培训,让她们掌握一技之长,提升创业本领,捕捉创业商机。

2、强化宣传,营造妇女增收致富的环境。近年来,每年利辛县妇联都采用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巾帼创业典型,进一步发挥了女能人的示范带动效应。典型引路,全县创建了“三八”标准示范基地、“三八”绿色工程等妇字号基地有力地提升了全社会妇女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做贡献的知晓率和认同感。

3、强化服务,搭建妇女增收致富的平台。每年利辛县妇联都与劳务局联合举办女性专场招聘活动,共有100多家单位进场招聘,提供2000多个女性用工岗位,约1000多名女工上岗就业。建立创业女大学生人才库,为创业女大学生提供学习交流平台。动员科技专家与女能手、女干部与贫困妇女牵手结对,促进了城乡妇女资源、信息、工作的有效对接。2011年,利辛县妇联把落实妇女小额担保贴息贷款惠农富民政策,作为帮助妇女创业就业,引导妇女参与经济建设的民生工程来抓,主动作为,主动参与。通过妇联的宣传培训、示范引导、协调服务,全县发放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贷款 199万元,帮助24名妇女解决了创业资金瓶颈难题。

(二)建立良好机制,科学推动妇女工作发展。

1、创新工作机制,不断加强妇女组织建设。县妇联遵循“党建带妇建”的原则,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在党的建设大局中不断推进妇联自身建设。圆满完成了基层村妇代会换届选举工作。延伸了妇女工作的手臂,强化机关事业单位妇联基层组织、制度和阵地建设,推动在“两委”组织中建立妇女组织。为妇女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2、创新工作方式,不断加强工作作风建设。近年来,县妇联以深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活动、创造学习型机关等为载体,组织全体机关干部认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不断提高理论水平,提高辨别事物的能力。在全县县镇机关事业单位女干部、女职工中开展“爱岗敬业争贡献,巾帼建功争一流”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开展一场知识竞赛、组织一场征文活动、举办一场演讲比赛的“三个一”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女干部、女职工敬业奉献、创先争优的意识。

(三)深化家庭建设,科学开展思想道德教育。

1、多内容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近年来,利辛县妇联通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积极引导广大妇女加强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围绕建设和谐社区,组建社区妇女健身队。

2、多形式推进家庭文明创建活动。围绕和谐社会建立,以“五好文明家庭”创建为载体,重点推进了道德治家、文明立家、平安保家、节约持家、廉洁护家、和谐兴家等创建活动。围绕创建“平安家庭”,层层下发了《意见》,签订了创建承诺书,发放了创建倡议书,召开了创建工作现场推进会和总结表彰大会。围绕创建“廉洁家庭”,成立了领导干部家属联谊会,举办《廉政准则》专题讲座,发放“争做廉内助”倡议书。邀请县政协委员视察平安家庭创建工作,听取他们的建议和意见。

3、多载体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利用“三八”维权宣传周、“11.25”反家庭暴力日、“12.4”法制宣传日等,通过宣传咨询、培训讲座、媒体专栏、走进电台“法治热线”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法律宣传,共举办大型法律咨询12次,接受咨询8000多人次,发放宣传资料数万份。举办培训班,邀请县法院专业人士对有关法律法规和调解艺术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妇女干部和特邀调解员的调解能力和水平。联合公安局建立了家庭暴力投诉中心,建立妇女维权站23个,建立和完善了妇女法律援助、妇女干部人民陪审员等制度,将各种社会资源有效地整合到妇女维权工作中去,提高了妇女维权的社会化程度。发挥信访窗口主渠道作用,明确专人负责信访接待。

(四)实施帮扶工程,科学解决妇女儿童利益。

1、实施春蕾助学计划。为帮助贫困儿童解决上学难的问题,利辛县妇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深入实施“春蕾计划”经过利辛县妇联的艰苦努力,募集年资助额2万多元,49名春蕾学员得到长期资助。

2、开展艾滋孤儿救助行动。县妇联争取“12.1”爱心基金资金70500元,使165名艾滋单亲孤儿生活得到了基本保障。

二、妇联组织在社会管理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分析

一是经济实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工会、团委、妇联同属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工会有会费,团委有团费,唯独妇联没有任何政策性的会费收入,除办公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外,开展工作、举办活动所需费用全靠临时向政府打报告要一点,大部分向社会拉赞助解决,而妇联参与社会公共服务是一项社会效益大于经济效益、长期效益大于短期效益的工作,必然需要在人、财、物等方面有相应的投入,在现行财政体制下,要解决这些经费显然不现实,靠社会力量支持既存在不确定性,也存在有限性,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赞助都要有相应的效益回报,而妇联拥有的有效市场资源又十分有限,不可回避的现实矛盾致使妇联难以全面参与社会公共服务。

基层妇联组织经费不足更是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县级妇联经费原则上要求详细计划,一事一请,镇村妇女组织则是根据实际情况,有时给点有时拖欠。妇联举办就业培训、技能培训、业务培训经费严重不足。按照省妇联分解的培训任务指标,每年必须对妇联干部进行业务培训,对城镇、农村妇女技能培训,各级政府从减轻农民负担出发不允许收取村级的培训费,而各级妇联组织又没有专项经费,因此,村级妇代会主任的岗位培训和农村妇女的技能培训工作没有良好的资金做保障。

二是组织基础有待进一步打牢。随着社会组织结构的深刻变化,妇联的组织建设还要进一步改进。传统的组织优势受到挑战,基层妇女干部力量配置不足。在直接面对群众、任务最为艰巨的乡(镇)妇联,只有一名兼职干部,里里外外“一人独舞”;村妇代会主任多数是兼计生专干,这种被称为倒三角现象的妇联组织机构设置,使组织资源最为缺乏的基层妇联组织处于疲于奔命工作的重负之下,严重影响了参与社会管理工作在基层的有效落实。

三是能力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多年来各级妇联积极履行参与社会管理的功能,促进了妇女发展,推动了社会进步。但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各妇女群体需求的不断增加,以及妇女干部队伍的更新,领导妇女运动和妇女发展新知识、新技能还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新要求;面对年轻的知识女性群体、女农民工群体,不少基层妇联干部感到思想难沟通、感情难交流、工作难开展。正如调研时一位妇女所呼吁:“我们希望妇联提供生活上的公共服务,更希望提供精神上的公共服务。”

三、妇联组织创新社会管理的几点思考

(一)把握三点原则,找准自身工作定位。

一要坚持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群众基础。党的领导保证了公共管理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党在公共管理中的领导地位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所决定的,也是历史经验所证明的。在一切公共事务管理过程中,都要把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贯穿始终。当然,党在公共管理中的领导地位并不意味着党要作为一个权力组织直接管理公共事务,党的核心地位和领导作用主要是通过党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来实现的。也就是说,人民群众接受党的领导并不是因为党拥有权力,而是因为党是人民群众利益的代表,党要依靠正确的纲领和政策来发挥其领导核心作用。妇联在参与社会管理过程中,首要的任务是坚持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明确参与的角色定位,做到不越位,在党的领导下有序参与。

二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引领方向。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实现各方面事业有机统一、社会成员团结和睦的发展”,按照十七大精神的要求,妇联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妇女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统筹兼顾参与社会管理过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形成男女平等发展的和谐局面。

三要坚持服务意识,全面加强妇联组织建设。通过强素质、树形象,抓培训、建队伍,重服务、讲效能,提高妇联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21世纪,社会管理核心理念更加强调服务功能,更加强调公民的权利。服务为民、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是妇联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工作效能所必须坚持的原则,也是参与社会管理的前提。现阶段,向市场经济过渡和向更高水平发展的任务更加艰巨,各种社会矛盾的积聚效应更加突出,同时,我们还面临依法治国、依法行政、政治民主化、行政程序民主等重大历史课题。完成这些任务,不仅需要我们掌握和具备更多的现代经济、政治及文化知识与理念,而且需要我们具有强烈的时代紧迫感、责任感和创新意识。否则,我们就根本不能跟上这个世界飞速发展和变化的节拍,也不能适应我们中国社会转型和发展新阶段的需要。目前妇女在社会构成、职业分布等方面已呈现出多元化、多层化的特点,妇联应加强自身的组织服务功能,扩大网络覆盖和工作渗透,与各种女性社会团体建立紧密型的联系,充分发挥各类社会组织和专业人员、志愿者的作用,努力发展成为妇联工作的有效力量,增强妇联组织的包容性与开放度。同时,妇联应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地开展各类培训,尤其是要加强对女性社团成员的参政培训,使她们掌握政治参与和权利维护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式,以提高广大女性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觉悟与技能。

(二)抓住三个环节,发挥维权发展职能。

1、抓住源头环节。积极利用妇联领导在人大、政协担任一些职位的优势,充分发挥各级人大女代表、政协女委员参政议政的作用,就目前女性在就业再就业、劳动保护、城市拆迁和农村“外嫁女”权益保护、妇女维权、农村妇女妇科病检查纳入新农合报销范畴、关爱“留守儿童”等问题方面大力呼吁,增强妇联对人大立法、政府制定法律法规和公共政策的影响力,推动政府把妇女问题真正看作社会问题,从源头上强化解决妇女问题的政府行为、法律行为,确保妇女儿童平等享有基本权利和发展资源。

2、抓住操作环节。坚持党建带妇建,推进农村村落社区妇助会建设工作,形成“行政村妇代会—妇助会—农村妇女”三级呼应的组织模式,延伸妇联工作手臂;组织农村妇女深入开展 “双学双比”活动,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主体作用;组织城镇妇女深入开展“巾帼建功”活动,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创造一流业绩;组织妇女积极参与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公共事业管理,参与家庭和社区事务管理,协助党和政府处理事关妇女儿童的社会公共事务;组织妇女参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在妇女和家庭中大力开展绿色环保宣传教育和“建设绿色环保家园我先行”等主题实践活动,为建设节约环保型社会做贡献。引导妇女积极参与和谐家庭、平安家庭等各类家庭创建活动,促进家庭成员综合素质提高、人际关系平等和谐、生活方式科学健康。争取政府支持领办、承办和兴办面向妇女的家政职业化培训、“春蕾计划”等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为妇女儿童提供就业指导培训和维权指导、科技支持、法律咨询和扶贫帮困等服务。

3、抓住评估环节。加大高层推动、统筹协调、跟踪问效的力度,重点关注妇女儿童整体利益,从破解妇女创业就业,贫困妇女基本养老、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基层公共卫生和妇幼卫生网络建设等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入手,推动有关部门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全面完成妇女儿童的卫生保健、妇女儿童的教育、妇女就业和劳动保障、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妇女儿童的法律保护、妇女儿童的环境保护等重点监测指标,让妇女儿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三)增强三点意识,努力提升能力水平。

一要增强妇联干部的大局意识,围绕中心开展工作。妇联干部要自觉把妇联工作放到全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格局中认识和把握,自觉对政府每年的社会管理思路、举措,对政府阶段性的社会管理重点、难点及对策措施,做到了然于胸,确保妇联配合与政府主导的有效衔接,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要增强妇联干部的发展意识,牢记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作为妇联工作的头等任务,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谋划和设计妇联工作,提出组织妇女参与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谐社会创建的能力和水平,推进城乡之间妇女统筹发展、区域之间妇女协调发展、不同妇女群体共同发展,在发展中突出重点,打造精品,抓好龙头,用精品来扩大妇联的影响,用龙头来带动工作的发展。

三要增强妇联干部的探索意识,系统学习社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核心技能。要遵循社会发展和妇女工作的规律,联系妇联参与社会管理的实际,系统学习公共项目融资与评估,非政府组织管理,政府、非政府组织与媒体关系,组织绩效评估管理等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知识。通过学习,进一步明确妇联组织在社会管理体制中的地位,研究如何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接政府转移出的社会管理职能,思考如何科学把握协同定位、完善协同机制、提高协同实效;进一步总结基层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新做法新经验,从中提炼出规律性的思路,用以加强对基层工作的指导;进一步创新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方式方法,创新妇联组织宣传教育方式、组织服务方式、妇女利益汇集传输方式、社会政治参与方式,创新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机制,为构建南通社会管理体系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

如何激发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活力 篇7

【摘要】本文在梳理社会组织发展的历程中发现,社会组织对我国扶贫脱贫的工作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在此基础上,接着研究了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的政策依据与理论基zk,进一步肯定了社会组织参与的必要性。最后,提出了如何让社会组织更好地发挥作用的建议。本文的研究成果不仅有利于读者把握社会组织参与扶贫、脱贫的作用与意义,更重要地在于希望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指导性的建议。

【关键词】社会组织;扶贫脱贫;政策;理论;建议

一、研究背景

社会组织参与扶贫脱贫工作的历史,可以大致分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到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后到十八大前、十八大初至今这三个阶段。首先,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至改革开放前这一阶段,由于国家计划经济体制的约束以及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各种问题层出不穷,社会组织在扶贫、脱贫工作中收到的成效甚微。再加上这一时期的社会组织数量上很少,所以其在扶贫工作中的作用比较小。到了改革开放后,由于国家解除各种约束社会经济发展的枷锁,这一时期的社会组织数量每年不断地攀升,社会组织在扶贫投入的资金上也不断地上升,很大程度上帮助了贫困地区与贫困户,收到的成效很多。就投入资金来说相关资料显示,1986-2000年间,全社会投入扶贫资金总计为2310.4亿元,其中社会组织总投入567亿元。十八大后,由于习总书记的人民情怀,对贫困地区人民的惦记以及多次亲身调研考察贫困地区与慰问贫困户,从而提出要大力解决贫困地区人民的贫困问题,要激发包括社会组织在内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扶贫、脱贫工作中来。这一时期,由于国家政策上的大力支持与引导,社会组织在扶贫工作中的作用日益显著。不仅在数量与资金投入上大大增加,而且这一时期的显著特征在于扶贫工作已由“政府主导”向“社会组织主导,政府引导”转型,这种转型非常有利于社会组织发挥自身的优势与力量,并使其在政府的正确引导与支持下,深入到扶贫、脱贫工作中。

二、政策依据与理论基础

(一)政策依据

近年,关于社会组织参与扶贫的相关中央政策层出不穷。如2011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2011-2020年农村扶贫工作的纲要,在纲要中明确指出扶贫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社会帮扶,共同致富,肯定了社会组织参与扶贫、脱贫的作用。2014年2月,在国办印发的扶贫工作意见中,阐明了要建立有利于社会组织等各方面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制度。同年5月,在创新扶贫社会参与机制一方案中,明确了扶贫工作的大格局。此外,同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再次强调社会力量在扶贫中的作用,并在推动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扶贫工作意见中,强调了社会组织参与精准扶贫工作虽然潜力巨大,但同时,也点出了在参与扶贫工作中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到了2015年12月,在打赢脱贫攻坚战这一决定中,提出要建立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扶贫、脱贫的机制,从而为实现长久的脱贫提供动力。次年12月,在《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的通知》中,具体地明确要支持社会组织参与扶贫资源配置等一系列工作。近期,于2017年12月5日发布的《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广泛引导和动员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的通知》一文,更加坚定地阐述了参与脱贫攻坚是社会组织的重要责任,及全国性和省级社会组织是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的主力军,指出了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的重点领域等,点出了社会组织在参与扶贫工作中的诸多关键方面。

总体而言,社会组织参与扶贫、脱贫攻坚的工作是具有强有力的政策依据。

(二)理论基础

1.市场失灵

众所周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是被许多理论所论证过的。中国不遗余力地要从西方引进市场机制来配置资源,推动经济体制机制改革,就可以看出市场机制的巨大优势。

市场机制通过供求关系来调节价格,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优状态。尽管市场的优势很大,在面对垄断、公共产品、外部性等问题下,有时却显得无能为力。由于扶贫、脱贫在很大程度上隶属于公共问题,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公共产品及服务的供给方面及其市场发育的不完善,市场在这方面的作用必然会由于自身的局限性而受到约束。另一方面,按照西方的市?鍪Я槔砺郏?政府可以克服由于市场的失灵而带来的问题。但这不免又会带来其他的问题,由于政府官员制度极其繁杂以及官员只注重自身的地位与舒适,只看收益,不注重成本,不可避免地会导致政府在扶贫、脱贫工作中的低效率与高成本。由于得不到有效的监督,扶贫专项资金很容易出现拨付不及时、被挪用的情况。再加上各级政府在扶贫、脱贫问题中责任不明确,有时候更是出现推卸责任的情况。在扶贫、脱贫工作的后期,不在于向贫困地区一味地投入资金,而在于如何对贫困户进行扶智、扶志,而政府人员由于大多数只看重自己的绩效考核,很难真正地对贫困户进行细心指导。可以见得,政府在扶贫、脱贫工作方面也会由于自身的局限性,而不利于脱贫攻坚任务的完成。

面对政府在扶贫、脱贫工作中的局限性以及市场在这方面的失灵,把社会组织引入到其中具有一定的意义与作用。虽然社会组织在配置资源方面很难达到市场机制配置的低成本与高效率,但与政府的低效率与高成本相比较而言,以及市场与政府在扶贫问题上容易出现的失灵与局限性,社会组织具有一定的长处。比如社会组织与市场相比较,更加关注以人为本,注重因人因地分配资源,而不是机械地配置资源达到最优的状态;与政府相比,可以更加灵活地开拓扶贫、脱贫的各种新方式与新模式以及更容易注人新动力,从而摆脱政府扶贫工作的僵硬化与固定模式等等。简而言之,在公共产品供给、资源的人性化配置、关注贫困户的感受及灵活性方面是政府与市场所不能及的。

2.多元治理理论

如何激发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活力 篇8

如何发挥自身职能优势,运用社会化工作手段拓展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空间和领域,是当前我们需要长期思考并探索实践的重大课题,也是我们更好地服务妇女儿童、赢得社会认可的重要途径。下阶段,我们应深入思考和研究妇联组织在推进社会管理和创新中的自身定位、优势领域、实践途径和工作方法,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 争取在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事务创新中发挥更多、更大的作用。

一、抓源头,积极参与社会化服务管理

从源头入手,参与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是妇联组织适应新型社会管理格局、真正发挥代表妇女儿童利益的群团组织功能的必然要求和发展趋势,也是进一步提升妇联组织的影响力,确保从源头上进行民主参与与民主监督取得实效的基本保证。具体来说,可重点发展:加大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宣传力度,为妇女平等的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建立针对妇女儿童需求的“专题调研月”工作机制,结合目前正在开展的党员干部走村入户活动,每年抽出一个月集中时间、集中力量深入妇女、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密切关注事关妇女儿童利益的社会公共事务方面的倾向性和苗头性问题,反映社情民意,提出建议对策,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依据。通过人大、政协和各种民主渠道参政议政,在参与法律法规政策制定过程中,密切关注目前女性在再就业、劳动保护、城市拆迁和农村征地权益受损、家庭暴力以及在家庭中财产权利的受侵害等问题,把急需解决的妇女儿童问题转化为政府关注的问题,在资源调整和利益分配上更多的向妇女儿童倾斜。

二、抓项目,建立健全市场化服务网络

利用妇联“联”字优势,以项目运作方式争取政府资源和社会资源,增强妇联工作的实效性和生命力,弥补妇联经费有限、三、抓组织,大力构建立体化服务阵地

在现有组织网络的基础上,根据城乡妇女的分布和变化,通过创新组织设置,在不同妇女利益群体、不同阶层妇女、不同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中,以灵活多样的方式设置妇女组织、巩固和发展各类妇女联谊组织,最大限度的把各阶层、各领域的妇女群众组织起来,调动起来,做到哪里有妇女,哪里就有妇女组织,哪里就有妇女工作,不断扩大组织覆盖,扩展组织服务功能。如:设立女性为主要成员的联席会议或工作队伍,像“妇联与女党代表、女人大代表、女政协委员联席会议”、“巾帼农业实用技术专家团”以及各类“巾帼志愿者服务队”等;吸纳自发型社会组织,像“夕阳红艺术团”、各类“巾帼健身队”等,把松散的妇女组织,紧紧吸引到妇联组织周围,形成纵横交错的女性社团;在新经济组织中建立“非公企业妇代会”、“个体协会妇代会”以及各类“中介组织妇代会”等;在女干联、女企协等联谊会的基础上,创新成立“女技术人才联谊会”、“女村官联谊会”等。

四、抓实体,努力拓展高效化服务功能

如何激发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活力 篇9

探索与思考

共青团汉中市委 张闯

一、什么是社会管理和社会管理创新

社会管理主要是政府和社会组织为促进社会系统协调运转,对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以及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进行组织、协调、监督和控制的过程。广义上是指由社会成员组成专门机构对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事务进行的统筹管理;狭义上仅指在特定条件下,由权力部门授权对不能划归已有经济、政治和文化部门管理的公共事务进行的专门管理。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包括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

社会管理创新,是指在现有社会管理条件下,运用现有的资源和经验,依据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态势,尤其是依据社会自身运行规律乃至社会管理的相关理念和规范,研究并运用新的社会管理理念、知识、技术、方法和机制等,对传统管理模式及相应的管理方式和方法进行改造、改进和改革,建构新的社会管理机制和制度,以实现社会管理新目标的活动或者这些活动的过程。社会管理创新既是活动,也 是活动的过程,是以社会管理存在为前提的,其目的在于使社会能够形成更为良好的秩序,产生更为理想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共青团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性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深刻分析了党与青年的关系,特别强调,‚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全党都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同时,胡锦涛总书记还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进行了深刻阐述,要求全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这些重要论述对共青团组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参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指明了方向。

目前,青年的思想状况是不容乐观的。陆昊书记讲过:“常态下青年的政治意识淡薄;出现重大事件时会有极端化表达”。近年来,一些地方发生的恶性事件和群体性事件也证明了陆昊书记的观点。例如:富士康跳楼事件,官二代、富二代事件,药家鑫事件以及青年参与群体性事件和青年违法犯罪率的大幅上升、作案手段的极其残忍等等。另外,国内外 2 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国(特别是青年)进行 “西化”和“分化”,我国社会思潮正从一元化向多元化转型,使青年的思想反复无常等。这些都在把青年从一个极端推向另一个极端。可以说青年群体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稳定重要因素之一,同时,也是社会管理创新的过程中最需要去关注的群体之一。

共青团作为党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是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在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上一直发挥着独特作用,是社会管理的社会协同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三、汉中共青团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开展情况 汉中市位于陕西省西南部,汉江上游,北倚秦岭、南屏大巴山,地势南北高,中间低,中部是汉中盆地。辖汉台区和南郑、城固、洋县、勉县、西乡、宁强、略阳、镇巴、留坝、佛坪10个县,总面积27246平方千米,人口约389万。相对封闭的环境和经济发展的滞后,使汉中青年呈现出总体数量大和流动青年数量大两个特点。截至2011年11月底,全市共有青少年129万,团员14.65万,团青比16.1 %,其中学生团员占39%;全市共有基层团委419个,团总支174个,团支部5396个,团组织覆盖率85%以上。全市外出青年务工人员48万人,其中省内务工9万人,省外务工39万人。此外,大量的农村输出劳动力还产生了约12万留守农村的 3 农民工子女。共青团汉中市委紧紧把握这些重要的特点,在市委、市政府和团省委的坚强领导下,以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为切入,以强化青少年思想引导为抓手,以参与全市民生工程实施为载体,以服务青年创业就业为重点,以加强青年志愿者服务引导为突破,在做好青年群众工作、参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方面进行了以下探索。

1.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构建适应社会发展形势的基层团组织体系。

一是充分借助党建工作在基层形成的新格局和新成果推进基层团的建设,与市委组织部联合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全市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的实施意见》,并于6月召开了全市基层党建带团建暨共青团系统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座谈会,进一步健全和落实了‚党建带团建‛目标责任制。二是稳步推进县镇村统一换届工作,联合市委组织部下发了《关于做好县(区)镇村团组织集中换届工作的意见》,对基层团组织换届改选中的时间阶段、程序步骤、组织领导等做了周密部署,截止10月底全市187个镇(街道)完成换届任务,镇级团委建设‚1+1+X‛模式实现了100%覆盖,每个镇(街道)都设置了1-2名编制外兼职团委副书记。三是积极进行调研摸底,加大非公经济和新社会组织的团建工作力度,截止11月底共新建两新团组织125个(非公企业 4 团组织89个、新社会团组织36个),农民工聚集地团组织2个。四是大力推进驻外团工委建设,目前已在上海、苏州、广州、西安等地建立15个驻外团工委。五是行业团建工作取得较大进展,已分别联合市直机关工委、市国资委、市工商联安排部署在市直单位、国有企业和非公经济组织中的建团工作,整建国企、社区、机关事业单位团组织31个,建立农村专业合作社团组织173个,青年工作委员会等团的外围组织得到进一步壮大。六是认真落实市委和团省委干部培训部署,进一步加强对基层团队干部的培训和指导。今年全市累计举办团队干部培训班27期,培训镇村(社区)团队干部2657名,其中村(社区)团干部1620名。新发展团员5235人,推优入党163人。

2.大力开展思想引导,坚定青年理想信念。

一是积极加强思想引导教育。今年,全市各级团队组织围绕庆祝建党九十周年等主题,积极探索分类教育引导青年的有效方式,运用各种主题实践活动和现代传媒平台,深入开展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全年累计开展‚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我与祖国共奋进‛、‚红领巾心向党‛等主题教育600多场,新组建19个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学习小组,培养大中学生理论骨干283名。团市委在南郑、城固等地牵头举办‚永远不能忘记‛缅怀革命先烈活动4场次。胡 5 总书记在庆祝建党九十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后,团市委、市青联迅速就全市共青团系统和青联组织学习贯彻活动作出部署,并邀请专家教授举办共青团系统学习胡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专题报告会,市委分管领导到会作动员讲话,迅速在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员青年中掀起了学习贯彻活动热潮。二是扎实推进创先争优活动。以‚万名干部下基层‛、‚三学三比三无‛活动为主题,以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团组织为重点,在全市共青团系统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9月,在全市各级青年文明号(创建)集体中启动了‚青年文明号创先争优服务年‛活动,按照属地统筹、条线参与、统一考评的原则,组织青年文明号单位积极开展服务万家企业、结对帮扶千名学子、开展百场(次)公益活动。积极推行团委委员和团员青年岗位承诺制,开展‚亮牌示范、岗位奉献‛、‚两建、三创、三先‛等主题实践活动,并通过在市县两级共青团网站开设创先争优宣传专栏、树立团员典型等措施扩大活动宣传,有效推进了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入开展。与市委组织部、创先办、市直机关工委等部门共同发起并具体承办了在全市党团员中开展‚学先进、争优秀‛征文比赛,收到参赛作品 289 件,评选出获奖作品45件、优秀组织单位6个,收到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三是积极开展各类评优树模活动。在表彰树立团队工作模范典型方面,表彰‚四好少年‛50 6 名,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和工作者35名,优秀团干部29人,优秀团员58人,先进团组织53个;在青年创业典型树立方面,于今年五四期间授予申军辉等10人首届‚汉中市十大青年创业之星‛称号,授予米锐等8人‚汉中市优秀创业青年‛称号;在表彰青年志愿服务典型方面,授予张艳君等46名同志‚汉中市首届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称号,授予汉中市人民医院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等30个集体‚汉中市首届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奖‛称号,授予丁锐等10名同志‚十佳创建志愿者‛称号,授予方丽等23名同志‚优秀创建志愿者‛称号。

3.积极参与民生工程,有效服务青年群体根本需求。在参与市委、市政府民生工程中,广泛了解、准确把握汉中青少年普遍性的成长需求,着力解决好青年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共青团组织参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手段。一是大力服务青年就业创业。今年新建省市级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12个,已累计为青年提供见习岗位631个,实现见习后正式录用500多人;组织开展进城务工青年‚订单式‛技能培训557人次;扎实推进农村青年‚领头雁‛培训工程,市县两级共培训3546人次,实现就业2338人;广泛开展面向城乡青年发放创业小额贷款工作,累计发放贷款1331人次、7557.31万元;继续开展‚激扬青春,创 7 业英雄进校园‛活动,邀请近年来创业成才的优秀青年走进陕西理工学院座谈报告2场;制定并印发了《汉中市青年文明号管理办法》,于年初表彰命名51家2010年度市级青年文明号(标兵),并对75家2011年度市级青年文明号(标兵)创建单位进行了申报认定,建成省级青年文明号3家,推荐上报共青团系统省级青年文明号创建单位4家、行业系统省级青年文明号创建单位6家,建成国家级青年文明号1家。二是多方筹集资金,加大希望工程投入。今年,全市共筹集资金400余万元,新建4所希望小学,希望卫生室3所,希望音乐教室3间,希望体育园地1个,希望图书室6个,明日之星〃爱心家园9个,资助贫困大中小学生1663名。三是采取六项措施,深入开展关爱农民工子女行动。今年10月,团市委在全市启动了‚共青团‘手拉手’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采取‚爱心家园‛、‚温暖家庭‛、‚快乐假期‛、‚自强自立‛、‚珍爱生命‛、‚爱心捐赠‛六项措施,深入开展关爱农民工子女行动。截止11月底,全市已结对农民工子女较集中的学校94所,结对帮扶农民工子女18326人,已有100个青年志愿者组织参与结对帮扶。

4.突出重点青少年群体,切实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重点是创新和加强对各类社会群体的服务管理。对共青团组织而言,重点青少年群体和流动 8 团员青年是共青团组织参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点服务对象。我们以社区和村为基本统计单位,对全市青少年重点群体进行了排查摸底,收集汇总了我市重点青少年群体的基本情况。全市重点青少年人口约1100多人,有不良行为的青少年约4400人,在押青少年罪犯173人,刑事解教青少年257人。针对这一群体的特点,采取成立由社区干部、社区民警、普法志愿者、离退休老同志等组成的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队,重点做好闲散青少年和与轻微违法行为青少年的教育管理工作。通过摸底排查,对闲散青少年建档立卡、实施工作队跟踪帮教和专人联系等措施,真正把这类人群纳入教育、管理和服务范围,做到在生活上解困、学习上帮助、行为上纠偏,把违法犯罪的倾向和行为消除在萌芽状态。通过举办各类职业技能培训班、青少年技能大赛等,拓宽就学渠道,使闲散青少年接受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为他们的成才、就业提供切实服务。同时,积极开展‚维权岗在行动‛活动,充分发挥各级青少年维权岗的职能,切实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今年新评定市级优秀‚青少年维权岗‛27家,开展给类法制宣传和青少年维权活动600余场次,积极争取将佛坪县确定为陕西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帮助和预防犯罪工作试点县,将陕西省汉中劳动教养管理所和汉中市公安局汉台分局强制戒毒所申请确立为陕西省预防青少年 9 违法犯罪教育基地。此外,通过‚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拓宽青年参政议政渠道,切实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组织专人于2011年10月17日至19日就2012年调研主题‚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需求‛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展开深入调研。

四、在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上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面对新的形势,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当前汉中共青团组织在参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存在诸多不适应的问题。

1.基层团组织的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一是组织不健全、人员配备较少、缺乏资金、工作开展活力不足等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了共青团事业的长远发展,削弱了共青团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严重的影响了共青团组织在青年群体中的形象。市、县级组织,经费有限,缺少编制,心有余而力不足;镇(街道)组织,力量微弱,缺乏活力;社区(农村)组织,无组织或有组织无人做;行业(两新组织和一些国有企业)已成立的组织,只有娱乐性,没有政治性和思想性。二是各级团组织统筹资源、协调各方抓团建、促团建的力度有所欠缺,组织青年的方式和手段比较单一,利用时尚流行元素吸引青年、凝聚青年的能力不够。三是部分团组织服务青年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够,载体建设、服务内容缺乏创新,10 一定数量的青年、青年组织游离在团组织之外,对共青团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不强,共青团为党巩固在青年群众中的执政基础这一职能没有充分发挥。

2.青少年思想教育需要进一步加强。部分基层团队组织对当前新形势下青少年思想特点的变化状况掌握不够准确,教育引导的针对性需要加强,方式方法需要改进创新;一些团员青年政治热情下降,存在理想信念模糊、个人素质不高、组织管理困难等问题,共青团的整体先进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等。

3.青年就业创业服务需要进一步加强。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建设虽然稳步推进,但存在上岗数量较少、对接率不高等问题,在服务城乡青年创业小额贷款方面也要加大力度,戒虚务实,切实发挥团组织帮扶青年就业创业的作用。

4.青年解决利益诉求的渠道和机制还需进一步建立健全。近几年来,青年群体从只是关心个人问题正在向在关心个人问题的同时,逐步的开始关注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转变(比如收入分配问题、公平正义问题、官员腐败问题等等),这种转变是社会转型必然。党的十七大报告用‘前所未有’和‘世所罕见’来概括目前我们所面临的社会矛盾。这样严峻的形势,也给我们共青团组织做好新形势下的青年群众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五、工作对策

对于共青团组织而言,参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既是一个新的机遇,也是一个新的挑战。我认为在共青团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中,找准工作切入是共青团组织参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方法,强化基层基础是共青团组织参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根本原则,建立长效机制是共青团组织参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保证,畅通利益诉求渠道是共青团组织参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本前提,强化志愿服务是共青团组织参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有效途径。

1、深入推进基层团建基础工程,使共青团组织覆盖和服务在基层中发挥作用。

围绕新形势下不同青年群体的新变化、不同社会组织的新特点,紧跟青年建组织、激活组织找青年,切实做好团组织联系凝聚青年的工作,是共青团组织影响力、战斗力和生命力的源泉。因此,我们必须深入推进基层团建基础工程,使共青团组织覆盖和服务在基层中发挥作用。一是要坚持党建带团建,创新建团方式,推进共建组织建设,不断巩固和深化各领域基层团的组织建设,努力构建覆盖全体青年的共青团基层组织体系。进一步加大对镇(街道)团组织工作的指导力度,以区域联建、片区共建的方式积极推进城市社区团建联席会议制度,打造以原有组织体系为纵向支撑、以各 12 类共建组织为横向延伸、以虚拟网络为联系平台的‚网格化‛覆盖体系,在此基础上创新团干部队伍管理机制、团的委员轮值机制、团工作项目运行机制,面向青年提供‚组团式‛服务,推动乡镇(街道)共青团组织的整体活跃,努力将团的桥头堡推向镇一级。二是要着力做好非公企业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团建工作。以辖区隶属为推进方式,实行点、线、面结合的方式,广泛运用行业建团、产业建团等方式,不断扩大对非公企业组织团员青年的有效覆盖。进一步加强对两新组织团干部队伍的培养力度,着力打造一支作风硬、素质高、能力强的团干部队伍,促进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团工作全面活跃。

2、大力运用新媒体工具,创新引导方式,做好青年的思想引导工作。

共青团组织必须适应新形式下青年的特点和兴趣开展思想引导工作。共青团参与社会管理关键是要让广大青年对社会的发展和良性和谐运行积极做贡献。在新的社会结构变革和信息化的冲击下,广大青年许多需求和利益都是通过网络来满足来实现,因此共青团利用网络、电子出版物、QQ群、微博等新媒体为青年搭建平台开展引导工作至关重要。一要搭建青年人的求知探讨平台。网络等新媒体的应用在教育方面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使受教育地点具有灵活 13 性,受教育时间具有随时性,受教育的内容具有可选性。共青团组织要积极联系教育部门,整合教育资源,探求建立青年少年求知探讨的平台,成为青少年成长成才的重要引路人。二要打造积极向上的交流娱乐平台。交流娱乐是青少年上网的主要目的之一,青少年思维活跃,愿意通过多种渠道进行社交活动,互联网以其特有的无地域限制和匿名的特点,吸引了众多青少年网民进行网络社交。打造好这个平台不仅能丰富青少年的业余生活,拓宽他们的视野,还能有效把握青少年发展的风向标,做到有效地吸引、凝聚青少年。要想吸引青少年的注意力,我们必须利用青少年喜欢的健康的积极向上的项目,比如在线音乐、青少年绿色游戏、青少年红色抗战、健康的竞技电游等等,将思想教育引导潜移默化进网络娱乐游戏中去,在虚拟世界为青少年建立虚拟团青少队组织,在娱乐中引导他们。三要建立推广宣传教育平台。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要敢为人先,善于创造,通过网络,以青少年学习、就业、创业、交友、心理咨询、法律援助等感兴趣的、能切实为青少年服务的形式,利用网络为主要宣传教育和引导手段,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传播先进文化、倡导健康生活,建立宣传教育的新平台。

3、要以服务青年就业创业为切入,做好服务青年工作。

胡锦涛在七一讲话中着重强调,全党都要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就业是民生之本,青年就业创业工作一直以来是党和政府关注的工作重点,也是共青团服务青年的重要工作载体。要加强青年就业创业工作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地方、企业、青年一体化全覆盖‛的青年就业创业工作体系。有效实施青年创业小额贷款项目,以小额贷款为载体,以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为动力,着力解决城市、农村青年创业过程中的资金瓶颈问题,搭建青年创业的贷款平台。要发挥联系广泛的优势,建立企业家导师队伍,为有不同需求的创业青年群体提供实践经验辅导和创业素质培训。强化就业创业培训和政策服务工作,通过举办农村青年‚领头雁‛培训和务工青年‚订单式‛培训等行之有效的培训模式,采用集中授课、创业讲堂、见习基地实训、岗位练兵等方式,结合不同对象需求,增强青年就业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完善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建设,联合劳东、工商等有关部门,面向在校大学生、下岗失业青年和农村青年,建立网络资源信息库,鼓励企业提供适宜的实习岗位,为青年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创造条件,为企业选人用人搭建平台。

4、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品牌工作效应,积极推进‚共青团品牌工作亮化工程‛。

品牌工作它是一个标志,能极大的提高团组织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它也是一面旗帜,引领广大青年凝聚到团组织周围,开创工作生活的新局面。团组织要更多地发挥党的青年群众组织的作用,把青年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在‚社会协同‛上努力做好共青团本身的‚青‛字号文章。一是建立健全志愿服务工作体系。构建党政统筹、共青团主导、全民参与、社会支持、管理规范、制度完善的志愿服务工作体系,全面强化汉中市青年志愿者协会机制建设,切实加强对全市各青年志愿者组织的管理、引导和服务工作。积极推进志愿服务项目化运作,围绕社会管理的各个领域,推动志愿服务的项目化和专业化发展,重点做好文明新风、扶危济困、重大节会等专业化志愿服务项目。顺应政府职能转变要求,探索长效化的政策保障机制,深化专业培训和激励机制,实现志愿服务科学发展,为社会和谐稳定发挥功效。二是深化青年文明号创建工作。青年文明号是以青年为主体,在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中创建的体现高度职业文明,创造一流工作成绩的青年集体、青年岗位和青年工程。对于树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敬业意识、创业精神和质量、效益、安全、竞争、服务等观念,在全社会展现当代青年的精神风貌,塑造行业和企事业单位的良好形象,倡导职业道德和职业文明,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社会管理和创新中要加大青年 16 文明号的创建力度,形成良好的有序引导,树立青年在社会工作中标杆形象。

社会组织持续参与疫情防控倡议书 篇10

全区各社会组织:

当前,我区再次出现新冠肺炎疫情,为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一精确、三确保”部署要求,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持续发挥广大社会组织在“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中的积极作用,现提出如下倡议:

一要提高政治站位。全区各社会组织要充分认识疫情防控的严峻性、复杂性,坚决克服麻痹思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正确理解、积极配合、科学参与疫情防控工作,不以讹传讹、不散布虚假信息,为遏制疫情扩散、夺取防控斗争胜利贡献力量。

二要健全处置机制。各社会组织要健全领导指挥和组织处置机制,对防控漏洞再排查、防控重点再加固、防控要求再落实。要畅通疫情及相关信息通报制度,遇有突发疫情科学处置,并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

三要暂停群体活动。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之前,各社会组织取消换届大会、集体团拜、联欢聚餐、跨年活动等室内聚集性大型活动,停止各类研讨、培训、学习等人群聚集的活动,从严控制室内聚集性同学、校友、商会联谊和婚礼婚宴等各类民间规模性聚餐活动。积极探索微信、在线平台等方式组织召开相关会议、传达相关精神和落实有关决策部署。

四要加强人员管理。落实区委区政府“境外高风险国家返回人员“14+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其他境外国家返回人员“14+7+7”天隔离医学观察”措施。从严落实“国内中高风险区返(来)吉人员实行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隔离期间按“进、中、出”进行三次核酸检测;近14天有中高风险区所在县(市、区)旅居史的在吉人员主动向社区报备”措施。对所属会员进行旅途和居家安全教育,倡导所属会员就地过年,减少旅途风险。所属会员不建议前往境外、中高风险地区、重点地区,确需前往上述地区的应从严审批,指导落实核酸检测和健康管理等要求。

五要强化行业规范。发挥冷链、物流、运输等行业协会商会的功能作用,引导所属会员企业规范落实《进口冷链食品预防性全面消毒工作方案》《公路、水路进口冷链食品物流新冠病毒防控和消毒技术指南》《疫情防控期间邮政快递业生产操作规范建议》《外卖配送和快递从业人员新冠肺炎疫情健康防护指南》等相关规定,组织所属企业完善员工、场地、配送等各环节的疫情防控措施,严格落实消毒、通风和作业人员健康防护等防控要求,避免发生行业性传染。

六要服务基层社区。发挥社会组织地缘优势、群众优势,主动参与充实城乡社区疫情防控力量,协助配合区政府、社区(村)“两委”和相关部门开展联防联治,有效落实综合性防控措施,积极参与相关宣传教育、摸底排查、卫生消毒、卡位测温、街头巡查、人群疏导等志愿服务工作。

七要践行社会责任。广泛动员会员单位(企业)奉献爱心,为一线疫情防控人员捐赠口罩、防护设备、测温仪、酒精等防疫物资;各志愿者协会等社会组织,通过链接社会资源等方式,为受疫情影响、生活不便的社区居民、空巢老人、困境儿童、残障人士等提供生活照料、送菜送药、卫生消毒等多种形式的生活服务,用实际行动支持疫情防控工作。

八要加强自身防护。各社会组织要加强内部消毒清洁、疫情监测和人员排查,及时消除引发疫情的各种隐患,指导和帮助参与疫情防控的工作人员、志愿者等采取相关防护措施,对于疑似病例,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上一篇:关于开学的作文:开学后的感受下一篇:新色小学防控禽流感应急预案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