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反思研究

2024-09-13

高中数学教学反思研究(通用8篇)

高中数学教学反思研究 篇1

通过分析,了解女生对待足球课的现状,克服种种不利因素,通过我们体育教师多角度、多方位的进行协调使各方面得到支持。鉴于以上特点并通过实践教学,我们发现,女生足球课的内容要在组织教法上运用多样、多变、多层次的方法,采用启发、鼓励、循序渐进等教学方法,发扬她们主动学习的精神,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创造性,提高她们对足球课的兴趣。

通过我们体育教师的教学、诱导,从而使女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体育学习锻炼中,提高她们上课的积极性,真正意义上做到男女平衡发展。

一、我们自己要重视自己的工作,自己瞧得起自己,上课不能马虎,不上无教案的课,训练负责。以自身的良好品行获得他人的支持与配合,获得学生的尊重。

二、争取领导的支持与宣传是我们体育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

三、我们应在理论课中下功夫来提高她们上实践课的积极性。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她们对足球课的再认识。

四、关健还是要在实践课中多下功夫,女生已经对各类教材的掌握已基本定型。如果练习课内容单一重复以前练习内容而不加任何趣味性,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缺乏练习的积极性。

五、经常参加比赛,增加对足球的兴趣。

六、提高社会和家庭对足球的重视。

七、了解女生的身心特点,有的放矢的进行科学教学。

八、合理安排体育教材,是提高女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的关键。

九、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融洽是提高学习兴趣的保证。

1、多用激励的语言。学生在学习中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从不会到会,在这其间要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会出现反复。有进步,也会有波动;有成功,也会有失败,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以平常心来对待,寓情于教,循循善诱。当学生有进步时,要及时给予表扬,遇到困难时要耐心细致地加以引导、启发,帮助解决;当学生成功时要及时给予赞赏和肯

定,失败时要及时帮助找原因,并给予积极的鼓励。使学生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提高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2、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相处,切忌居高临下,以威压人,感情投入厚此薄彼,这样会在学生的心理上造成伤害,对教师的教学没有好处。特别是高中女生,她们感情细腻丰富,又羞涩,对教师即渴望又有较高的要求。因此,作为教师在和女生交往中要做严师,更要做益友,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真挚的关心和爱护,以唤起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和爱戴,使师生感。

3、参与到学生中练习。女同学和男同学不同,男同学一个篮球,或足球就可以玩得满头是汗,而女同学由于生理、心理的特点决定了她们的运动特点。在教学中我积极参与学生的练习,和学生一起做游戏,一起打比赛。这样不仅缩短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也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学习效果非常明显。

4、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提高学习兴趣的因素之一在教学中发现,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相互交流,相互鼓励,有利于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效率。

十、科学组织课堂教学,提高上足球课的实效性。

高中数学教学反思研究 篇2

一、关注学生的变化

高中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更加成熟,他们不想再像初中生那样仅仅做一个听话的孩子。更多的时候,他们想让别人把自己当作一个成年人,更想让别人看到自己的存在。为此有的同学甚至采取在课堂捣乱等极端的方式去引起老师和同学的注意。刚参加工作的时候,遇到这种情况,我对这样的同学很反感,有时会故意问他们一些非常困难的问题刁难他们,但是效果并不明显。通过和老教师及学生的交流沟通,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再遇到这种情况,我开始站在学生的位置去思考问题,更多地用“下面我们请××同学给大家发表他在这个问题上的看法,好吗?”这类更让学生贴心的话,渐渐地学生的认知感和存在感更强了,因而他们更愿意去主动回答问题。青年教师要善于利用自己和学生在年龄上相差不大的先天优势,关注学生在各方面的变化。如上课的时候可以更多地从学生的角度去分析问题,这样可以拉近和他们的距离,慢慢地他们也会喜欢上历史课。

二、把爱融入课堂

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仁者爱人”的思想,作为自然界和社会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每一个人都要心存感恩之心,用爱去包容他人。新课改背景下强调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但这更多的是一种感性的表达。要真正让学生产生共鸣,老师首先自己要全身心地融入教材之中去,用自己的感悟去引导学生。如在讲必修一第2专题第一课“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时,课标对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为:通过爱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不屈的斗争精神。在备课过程中,我反复思考:如何让学生触动这种情节。突然间我想起自己小时候看的电视剧《北洋水师》,一个念头产生了。在课堂上我给同学们放映了影片《甲午风云》,当看到邓世昌落水后,和一起救自己主人的爱犬“太阳”一起沉入黄海之中时,很多同学流泪了,这时我问:“当大家看到刚才那个镜头时想到了什么?”几个同学同时站了起来,异口同声说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台下响起很长时间的掌声。再比如上必修一“抗日战争”这一课时列举日本在侵略中国期间犯下的滔天罪行。我从课件上增加了电影《南京,南京!》片段,放完之后,很多同学情绪高涨,并都默默下决心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很多青年教师在刚参加工作时,忽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把精力大量投入到讲授课本内容上去,在新课改下这显然是达不到要求的。现在的高中历史教学,除了让学生掌握必修的历史知识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以达到合格公民的要求。

三、坚持终身学习的信念

新课改的大背景对于教师各方面的知识能力的要求更高。教师要改变传统意义上大学毕业就是学习生涯结束的思想,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业务水平,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比如必修三专题七、专题八“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两个模块中,涉及大量我在高中和大学中接触很少的内容,比如相对论、经典力学、量子理论、浪漫主义流派等。为了了解这些知识,我通过查询网络、咨询专业老师、阅读相关书籍等各种途径整理了大量的资料。在随后的课堂教学中,我充分利用了这些材料,极大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还经常听老教师的课,取其精华,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作为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我们应该不断给自己“充电”,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活到老学到老,做一位真正让学生满意、社会认可的高中教师。

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好一切的基础。在很多人眼中,历史就是“听老师讲那过去的故事”。在初中,历史科目的要求仅需会考及格,很多老师经常采取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划知识点背诵,学生对于历史毫无兴趣可言;进入高中后,语数外成为高考的标杆,历史课仅仅成为一门参照学科,学生在更多的时候只是应付。2009年我到某高中听课,讲授内容为必修一第一专题第一课“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本课涉及到三个非常重要的条约:《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我在讲授这节课的时候,对于这三个条约的内容采取的办法是让学生直接背诵,短时间内有一定的效果,但过一段时间学生很快遗忘了。而这位老师采取的方法是编顺口溜。比如他把《南京条约》的内容改为“两千一百万,香港被割占,广厦福宁上,协商定税款。”不仅全面概括了条约的内容,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培养兴趣是取得成功的有利条件。比如讲到必修一“俄国1919年十月革命”这一课时,在讲完十月革命的过程后,我将其编为:“二月革命掘沙皇,四月提纲指方向,七月时间抛幻想,十月革命现曙光。”这对于学生的记忆有了很大的帮助和进步。我们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应该更努力地去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改变以往的“填鸭式教学”,让学生在学中乐,在乐中学。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必须全面实现其教育功能,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教师也应该不断学习和创新,用新的理论和新的教学方式为高中历史教学添光彩。

参考文献

[1]历史教学.南开大学历史系主办.

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研究 篇3

【关键词】高中数学;反思性教学;反思能力

教育成功的关键在于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具备反思能力。学会学习的人才能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得到更好的发展。反思作为思维活动的核心,有助于创新能力的提高,知识的灵活运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达到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的目的。

一、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现状

目前高中生的学习压力大、时间紧,反思意识不强,反思能力差。大多数学生认为答案比解题的思路重要,在学习过程中不重视对解题思路的反思,往往是按照一个固有模式解题,没有对解题过程作出进一步的思考,认为采用题海战术就可以达到数学学习的目的。由于缺乏反思,课堂小测、月考中经常出现不应该出错的地方频繁出错、答题思路不清晰等现象。在数学学习中学生的反思行为大多具有被动性,反思来源于父母或者老师的问题需要,忽略自身反思能力的培养。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影响因素

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反思能力的形成受知识积累、反思的动力、时间、技巧等方面的影响。一部分学生认为高中学习时间紧张,缺乏反思的时间。大多数学生虽然知道反思能力的形成对于个人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缺乏反思的技巧和动力,不知道如何进行反思。

三、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策略

1.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反思数学概念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引导者。在数学教学中,概念作为思维的基础,学生只有对概念的来龙去脉掌握清楚,才能引发多角度的思考分析。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精炼而准确的语言定义了数学的概念,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不是指学生将概念准确的背诵记忆,而是要将数学概念融入自己现有的认知框架中,进行反思类比。教师应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了解数学概念的本质特征,引导学生反思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

2.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反思解题思路

学生对于解题思路的反思是对解题思路的再现,从不同的角度探究解题中出现的数学知识,解题思路的反思具有研究性质,有利于学生认识问题的本质,最终提高解题能力。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可以请几位同学在黑板上与老师一起进行解答同一题目,针对不同的解体思路进行反思。

例如,求过点(0,1)的直线,使它与抛物线y?=2x仅有一个公共点。

学生的解法是:

设所求的直线方程为 y=kx+c,由直线经过点(0,1)得,y=kx+1,由

y=kx+1

y?=2x,得k?x?+(2k—2)x+1=0,根据题意得,?=0,由此解得,k=1/2,

所以所求的直线方程是,y=1/2x+1

教师通过引导使学生反思解体思路的不足之处,学生将直线方程设为y=kx+c忽略了k=0的情况,认为所求直线的斜率k≠0;学生通过读题将直线与抛物线只有一个公共点与直线与抛物线相切的概念混淆。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于解题思路的反思,使学生加深对于同类题型的印象,避免再次出错。

3.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反思解题方法

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一题多解”的方式拓展学生的思维,例如二面角问题作为高考的热点、难点问题,具有很强的灵活性,需要充分理解立体几何第一章关于线线、线面、面面的关系,但是利用向量法求解二面角问题则降低了难度,教师要引导学生反思解题方法,拓展不同的解题方法,使解题方法更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4.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反思数学教学结果

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至少每学期组织学生进行一次自我反思评价,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从而促进学生进行自我反省,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例如,在每次课堂小测、月考结束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错的原因,错题之所以做错是因为对哪些知识点的理解不透彻,做错的根源是因为马虎、对题目的理解不够、解题方法不对或是其他原因,找到出错的根源,通过引导使学生掌握反思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5.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写反思日记

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写反思日记,可以记录每一单元讲到的知识点,也可以记录解题的不同思路,整理同类题目,通过写反思日记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四、总结

反思能力的好坏影响着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成绩,教师引导学生反思后,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与成绩都要高于之前。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反思,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从而实现学生学会学习的目的,适应时代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魏锋哲.高中数学反思能力的培养[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3,(12):255-255.

[2]刘立新.高中数学教学要注重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中学,2014,(2):104-104,105.

高中数学教学反思研究 篇4

开好第一堂课对教师来说尤为重要,俗话说“开好头”,才能“压好尾”,才能顺利且有成效地完成教学。作为第一节课,应尽量避免其内容过多而使学生感到有难度,重点引导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做好课前准备要了解学情,对于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所具备的基础学科知识要有大致的了解。其次,教师课前要研究教材,认真备课并组织教学过程,设计教案,要使教授内容科学、准确,设问有梯度,练习有层次,并紧密围绕教学目标和大纲开展教学活动。另外,导课要新颖,内容要精练。导课的方法花样繁多,不论是游戏法、提问法、任务驱动法等,只要教学效果好、效率高都是可取的,好的导课方法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需要教师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反复地“磨课”来体验总结。

案例1:认识动画原理,制作逐帧动画

1.设置情景,激发兴趣

师:“一休”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一休”每每在紧要关头临危不惧、开动智慧,凭借他过人的胆识总是能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其中还不乏一些饶有趣味的科普知识呢!接下来让我们共同回味第19集《会动的画》,想想在这一集里“一休”告诉我们画面“动起来”的原理是什么?

教师使用投影仪播放“一休”第19集《会动的画》(选取最后4分钟片段)让学生观看。

师:好!请同学们想想“一休”利用了什么方法使画面“动起来”的?(请学生回答)

生:“视觉暂留”

师:对!是人类眼睛的“视觉暂留”特性让我们感觉画面“动起来”了。由于人类的眼睛在分辨视觉讯号时,会产生视觉暂留效应。医学证明:当一幅画面或者一个物体的景象消失后,在眼睛视网膜上所留的映像还能保留1/24秒的时间。电视、电影或者动画就是利用了人眼的这一视觉暂留特性,当若干幅具有一定差异的图片连续不断地在眼前显示时,就会给人造成一种流畅的视觉变化效果。

2.导入新课,逐帧动画

师:传统动画是制作在胶片上,先将具有差异变化的图绘制在胶片上,然后通过摄像机连续拍摄一系列的画面,连续播放这些画面便实现了动画。绘制动画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如果一秒钟需要15帧画面的话,一小时的动画片就要绘制54000张画,而且画与画之间还必须保持连贯性,其困难和复杂是可想而知的,像这样,一帧帧地制作,然后连续地播放出体现动画,也就是flash中所说的“逐帧动画”,“帧”就是动画中的一个画面,相当于电影胶片上的每一格镜头。那么,计算机中flash软件制作动画的原理是什么呢?请大家先观看一个flash动画,看看这个动画有几幅画面组成。

通过“电子教室”让学生观看一个简单的“倒计时”动画并提示大家注意观察该动画有几个数字变化的画面。接着,教师演示该动画制作的全过程。

师:该动画总共10帧,每一帧用文本工具输入一个阿拉伯数字,帧频设置为1fps,从而产生从9到0倒计时的逐帧动画效果。那么,什么是“帧”?flash中又存在几种帧呢?

接着,引出flash中帧的含义。flash中的“帧”有以下三种(大屏幕展示):

(1)关键帧:相对于该帧的舞台上已存在对象,通俗点讲就是有内容的帧,并且可对舞台上的对象进行编辑和操作。注意插入的关键帧继承紧靠其前面关键帧的对象。

(2)空白关键帧:相对于舞台上没有对象的帧,并且也可对舞台上的对象进行创建和编辑。

(3)普通帧:是对其紧靠前一个关键帧相对于舞台上对象的继承,注意不能对舞台编辑和操作对象。

讲完帧的含义后,把事先做好的“液晶数字”倒计时动画源文件(只含一个关键帧,帧内容如下左图)通过网络传给学生,提示学生要先创建关键帧,后使用“颜料桶工具”逐帧填充数字,最后提醒学生通过设置舞台背景和填充色制作“液晶”效果(如下右图)。最后分小组讨论该动画的具体制作步骤,由小组长搜集问题反馈给老师,老师集中讲解。

【教学反思】通过展示经典动画片《一休》片段,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童年喜爱的动画片,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通过演示“倒计时”动画的创建过程,最后留给学生一个“半成品”让学生自己动手来完成,为以后的深入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液晶数字”倒计时动画取材于现实生活的“红绿灯”(有关“红绿灯”逐帧动画,请查看附件,在此不再赘述),学生对此都很熟悉,理解与操作比较起来容易,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进一步认识并学会使用“颜料桶”等工具,此动画制作基本上每人都能独立完成。

二、理清概念,突出动画创作要点。

要做到考察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对flash图层、关键帧、帧、空白关键帧和一些基本工具的使用。教师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实施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突出补间动画的创作要点及其操作步骤。

案例2:创作补间动画,理解图层概念

1.展示动画,导入新课。

教师首先展示一个在水平方向上从左到右移动的小球动画。接着引导学生创建该动画,教师巡视学生制作情况,发现的主要问题有:①所绘的小球没有转换为元件,直接创建补间动画;②只有第一个关键帧,没有创建结束帧或创建的不是关键帧而是普通帧;③没有改变结束帧中小球的位置,小球原地不动。

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讲解并再一次演示创建该动画的操作过程。而后分小组讨论,总结创建补间动画的步骤和需要注意的事项,最后由各组组长代表本组发言。

接着,教师通过大屏幕给出补间动画的创建步骤。

(1)先把舞台上的对象转换为“元件”;

(2)设定起始帧、结束帧两个关键帧;

(3)改变两个关键帧中对象的属性,即渐变的方式;

(4)选中两帧之间任意位置,创建补间动画。

活动一:让学生制作一个垂直方向上下移动的小球(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该动画的创建)。

设计意图:教师只演示一次让学生学着创作,在此设下“陷阱”,学生在操作中会忽略或忘记一些细节,从而发现问题,然后教师有针对性地讲解普遍出现的问题。小球从水平移动改为垂直上下运动,其动画原理和创建方法基本一样,不同之处是需要插入关键帧改变小球的最后位置从而实现往返循环移动效果。

2.提出问题,引出“图层”。

师:假设小球落到地面弹起,那么,这个地面(水平线)应该放在那里?

生:(学生思考中„)

师:如果舞台上存在静止不动的对象(如地面)或其它的运动对象(如小球),我们需要插入图层把不同的对象放在不同的层中,那图层的作用是什么呢?

教师活动:教师示范插入三个图层,分别放不同颜色的圆形、三角形、矩形(如下左图,预览帧内容),让学生观察层中对象的上下关系(如下右图)。

师:图层就像透明塑料纸一样,在舞台上一层层地向上叠加,绘制和编辑对象在各自图层中都是独立存在而互不影响,二维平面中只存在谁在上层谁在下层的关系,且上层的对象会遮挡住下层的对象。

活动二:让学生制作一个垂直方上下弹跳的小球,要求小球在接触水平面时产生压扁效果。

教师活动:教师演示插入图层添加一条直线作地面,提示小球在接触地面时使用任意变形工具改变小球形状从而产生压扁效果,提醒学生要思考小球由“接触地面→压扁→恢复原形”的过程需要插入几个关键帧来实现,最后使用“颜料桶工具”改变小球元件的填充色使之具有立体感。最终效果如下:

师:由此我们发现,物体的运动包括位置、大小等变化。所谓的补间动画,就是我们只需改变所创建的两关键帧中对象的属性(包括位置、形状、颜色、角度、透明度等),而这两个关键帧之间的中间渐变过程就由计算机来完成。

设计意图:制作小球接触地面时的“压扁”效果,从“压扁”细节入手来认识补间动画的创建过程,加强学生对层、帧、任意变形等工具的深入理解与使用。

3.布置作业,提高练习。

作业布置:添加图层制作小球阴影动画,提示学生设置关键帧之间的缓动值使运动更符合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给小球填充放射状颜色以确定光源投射方向和阴影,最终使小球的弹跳效果更加逼真。效果如下:

设计意图:本着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也应不同,布置作业留给能力强的学生去探究创作,而对于能力较弱的学生而言,完成本节课中两个活动就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

【教学反思】在教师总结出补间动画创建的步骤和条件后,再通过“活动一”的实践练习便基本上理解并掌握了补间动画的创建方法。关键是“活动二”中引入了图层和添加关键帧制作小球的挤压效果有一定的难度,完成该动画教师需要细致分解,耐心辅导。

三、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掌握物体运动原理。

要创作有创意的动画,需要注重培养学生从现象中发现事物活动规律和其间的方法。

例如,在讲图层的概念时,向学生介绍探照灯动画的制作技巧(如下图),动画并没有使用遮罩等复杂技巧,只是字体和舞台背景颜色设置一样(白色),圆(黑色)则位于文字下方。

注重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观察能力。

举单摆动画的制作为例。高二学生对单摆运动的学习已有相当的基础,学生不仅在实践中进行观察感知其运动的自然规律,还掌握了一些力学方面的物理知识。

在制作单摆动画过程中引导学生从物理学角度出发对以下几个问题进行认真思考:

1.如何固定摆线(如下图中的o点)。

2.怎样精确设置单摆的摆动角度。

3.小球摆动到最低点水平速度最大,摆动到最高点速度为0。这里需要在补间动画的关键帧之间设置其属性的缓动值来控制单摆速度快慢的变化。为了使动画效果明显,单摆最高点的摆线与垂直位置夹角设置30°,根据物理原理,周期公式计算出摆长1米的周期大约2秒,据此可以设置帧频并确定动画所需的帧数。

同理,运用地理学科知识,我们还可以比较精确地制作出公转动画,在此不再赘言。

其实,学习任何动画的制作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掌握了基本的方法之后,就要激发学生学会灵活运用、善于思考,做到举一反

三、深入发挥,从而使学生从生到熟、从熟到巧。类似以下几个动画。(1)单摆动画的进一步添加关键帧,制作动能守恒动画,如下图:

(2)探照灯动画再用变形工具填充过渡色,制作“光束”增加立体感,如下图:

(3)月球绕地球动画进一步“嵌套”影片,制作出地球绕太阳公转动画,如下图:

【结束语】布置给学生的任务和作业需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从而进一步地对动画进行发挥创作,从简单动画入手,然后在知识和制作难度上逐步层层推进,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独立完成一定量的任务,这样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兼顾到每个学生,做到培优补差、各有所学。

动画的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要遵循从简到繁、从浅入深,形成阶梯性练习,使学生经过“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动手实践—解决问题”这样的过程来强化动手实践能力,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把现实生活中运动的物体运用计算机动画软件以最简单的方法模拟创建出来,使学生体会到日常生活中处处都有素材,关键在于靠自己去体会发现,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观察兴趣。

高中数学教学反思研究 篇5

《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教学反思

户县第四中学 王亚卓

我在教学时,自己认为备课详细,扎实,教学设计科学、严谨,教学效果应该很好。但是,实际的教学过程却出乎意料,学生对艺术歌曲并不喜欢。我回顾了自己的教学程序,针对学生的现状有了一些反思。介绍作品的背景时,语言要少而精,切忌长篇大论,提出问题时,设计出有悬念的、简单的、有吸引力的问题,在每一次聆听时,应有不同的要求。分析歌曲时,要适当降低难度。欣赏《鳟鱼》时,让学生跟着音响轻轻哼唱,然后再跟着钢琴学唱,而且时间不宜过长。有关艺术歌曲和声乐套曲的基础知识,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在聆听音乐中去认识总结;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查阅课后资料,进而提高认识。

高中数学教学反思研究 篇6

提起近几年的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不少教师会发出这样的感叹:现在的书太难教了,讲了那么多,做了不少题,可最后拿到试卷一看,真是“失之千里,差若毫厘”。尽管每年都有相同的感叹,但我们广大历史教师还是要进行一轮一轮的复习,就是尽可能让学生多学点知识、多考点分。

分析了近3年的历史高考题后,我对高三的教学局限性与与后期复习谈几点自己看法。

一、过份局限于课本知识和复习资料,陷于“本本主义”

我们许多老师认为,教材内容就是教学内容,强调教师的教学要“源于教材”、“忠于教材”,不能“脱离教材”、“超越教材”,这种把教学内容绝对教材化的观念,陷入了“本本主义”的泥潭。现实中往往把几本教科书奉为万能,认为只要把课本知识全部掌握了,高考没有什么对付不了的;实在不行还有一本复习资料可以做参考。殊不知,现在的复习资料大多是相互抄袭,自主创新的太少。

二、过份局限于课堂,教师一味地“满堂灌”

在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教师重视对学生集中思维的训练,却忽视发散思维的培养。基本上采用“以讲为主”的教学方式。有人认为,历史知识的过去性特点,决定了这门学科只能采取这种教学方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用主要精力和时间来讲述历史知识,即使一讲到底也无可非议。长期以来历史课堂教学方式,可以说就是单一的以讲述为主的方式。现在时代变了,教材也换新的,但我们许多老师还在满堂灌,结果导许多致学生不愿意上历史课,学习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三、过份局限于校内,忽视了社会大课堂

传统历史教学的时空基本上被限定在课内校内,加之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课外学习几乎是空白。课堂教学是主要渠道,但不是惟一渠道。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都是课外学习历史的好场所,特别是大量的历史遗迹,为学生课外学习提供了物化、真实、形象、丰富的历史材料,更是历史课外学习独具的优势。因此,历史学习应将视野拓展至整个社会,社会才是学习历史的大课堂。但现实生活中基于种种困难,我们教师特别是高三教师绝不可能带领学生到社会大课堂中去学习。2012年江西历史高考就考了生活中的历史知识——交通灯的发展变化。以学生生活中的事物或现象为切入点考历史。培养学生关注身边的历史,关注社会生活中的问题(交通问题)。这种考题不仅角度新,又与生活相关。

四、后期的复习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整合教材,夯实历史主干知识。现在高考使用新教材,新教材按照专题形式来组织的,跨度大、难度高、跳跃性强,历史知识的系统性在直观上很大程度地被削弱了,容易给学生造成记忆困难甚至混乱。因此,在第一轮复习中,应适时加入通史部分的复习。第二轮复习时,应以通史体例辅之以热点问题进行,学生只有对某一阶段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等特征有了全面地认识,才能“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初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2、依据教学指导意见,优化三维目标的达成。

3、平时多注意新题型的收集与训练。新课改意识将更加开放,新题型很可能出现,平时须多注意收集与训练,如情境类,文史常识类、研究性学习类、辩证认识类等题目。

4、注重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提取有效的信息,两类材料的阅读迷惘,一类是文言文,另一类是外交辞令,平时复习与训练时应加大阅读的力度,提取有效信息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提取选择题的有效信息,关键是抓住题目中的时间、地点、人物这三个要素(特别是时间要素),另一类是提取主观题的有效信息,关键是要明确题目“考什么和怎么考”的问题。

5、关于训练与讲评问题。训练题目要遵循考查内容上不超出考纲范围,设计风格符合考纲示例,以不偏不怪为原则,以提升学生应试能力与技巧为目的。具体方法是从课改地区高考模拟试题和各大历史教学网站上收集整理,应加强考生应试能力与技巧的培养,如字迹是否工整,是否在规定范围内答题,语言表达是否概括精练,心理压力是否过于紧张等问题。在讲评时,尤其不能拘泥于参考答案,应多鼓励学生按合理的思路来组织答案,答案要专业化、规范化、精练化,多研究高考方向,总结命题规律,总结做题技巧和要求。

8、这个世界并不是掌握在那些嘲笑者的手中,而恰恰掌握在能够经受得住嘲笑与批忍不断往前走的人手中。

9、障碍与失败,是通往成功最稳靠的踏脚石,肯研究、利用它们,便能从失败中培养出成功。

高中数学教学反思研究 篇7

生物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中学生物课程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尤其是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学生物实验对于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新课程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出发, 倡导探究性学习, 为学生提供更多实验探究的机会, 将实验教学放到更加突出的地位。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 人们对中学生物实验教学的诸多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笔者通过查阅中国知网获得有关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研究的文献, 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分析与反思, 以期获得对生物实验教学研究更全面、深入的认识, 为各级学校中学生物实验教学提供借鉴和帮助, 从而促进中学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开展, 提高生物课教学质量。

二、对以往研究的梳理

1. 关于生物实验教学方法的研究

新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为主体, 培养学生各项能力,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生物实验教学方式应多样化, 教师要因材施教。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模拟”实验中, 教师可用替代材料或手段模拟穿插在理论课中开展, 这样不仅使学生亲身感受实验过程, 而且更透彻地理解理论知识;而“酵母细胞的固定化技术”“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等这类实验室条件根本无法达到的实验, 可借助网络资源, 利用多媒体展示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 让学生学习;此外, 有些实验还可利用校外资源开展, 如到养殖基地或生态农业示范园参观学习[1]。

实验课上教师要鼓励实验能力较强的学生独立操作并对实验的方法、步骤大胆改进和重新设计;对实验能力一般的学生采用分段教学, 边讲述、边实验;对于实验能力较弱的学生, 采取边讲、边演、边导的教学方法[2]。教师要因材施教, 激发学生兴趣, 培养学生能力, 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都能获得发展。生物实验教学要改进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式、任务驱动式教学, 通过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激发兴趣, 引导学生学习。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化抽象为具体, 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实验过程, 构建讲授与动手操作一体化教室, 融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于一体[3]。教师的教学方式要多样化, 采用问题教学、对话教学、角色扮演、探究教学等, 教师可按照教材, 对不同类型的实验课选择不同的方法, 也可以按学生要求设计他们喜欢的实验。实验过程可设计为:分组实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行指导→成果展示[4]。对于验证性实验, 实验前学生需了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教师可做简短说明并重点强调某些关键问题。若出现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问题时, 教师先示范, 也可提前训练作为教师助手的学生[5]。在探究实验教学中, 当学生遇到问题时, 教师要及时引导, 通过促进学生思考, 使学生思维获得发展。此外, 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6]。

教师指导学习设计实验的一般方法, 包括提出问题、形成假设、设计实验、演绎推理、验证假说等环节, 可提供设计好的方案让学生参考模仿。学生可从方案的科学合理性、简捷性、效果良好性以及实际可操作性展开评价, 鼓励新颖巧妙、有创意的方案, 通过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讲评、讨论总结等方式, 使学生互相交流和共同学习[7]。刘凤桐认为, 要重视课本实验的重新设计和改进。教师要灵活改变实验条件, 让学生模仿课本实验进行重新设计, 引导学生客观、科学地评价课本实验。例如“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 由于所需时间长、药品多、成本高、操作复杂等, 在实际操作中难以取得良好效果, 教师可引导学生改进:如用洋葱代替鸡血, 既简化了步骤又可取得理想效果。这种启发学生重新设计和改进实验的做法, 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加深刻, 同时培养了创新能力。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 教师要及时给予点拨并引导, 总结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和评价标准, 使学生的思路更为清晰, 从而提高实验设计能力[8]。陈森茂认为, 应紧跟学科发展前沿, 及时更新知识体系, 把生物学的前沿技术补充到实验教学内容中, 如近年来DNA指纹图谱分析技术在生物分类学、亲子鉴定、法医学中的应用, 肿瘤的诊断及治疗等新技术, 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实验兴趣[9]。将多媒体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例如在介绍“孟德尔植物杂交”实验时, 可先从科学史开始学习, 学生了解经典理论和科学家的丰功伟绩从而产生学习动力。还可将社会热点引入学习, 如介绍DNA双螺旋结构时, 可结合大家关心的禽流感问题, 使学生先从禽流感和人流感的基因差异上进行了解, 学生带着求知欲展开学习, 提高了学习效率[2]。

2. 关于生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能力的研究

生物实验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高中生物实验应注重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不明显或失败的实验结果, 查明失败原因[10]。

(1) 改进实验材料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保证实验效果的前提下, 引导学生就地取材, 发现方便易得、价格低廉、可循环利用的材料进行替代实验,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 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师要创设民主、和谐、宽松的氛围, 鼓励学生敢疑、善疑、会疑和释疑, 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 巧妙创新实验设计使教学事半功倍

在实验中, 操作方法并非一成不变, 应创新和完善。例如,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创新做法是将绿叶在研钵中充分研磨之后不过滤, 直接在研钵中蘸取研磨好的绿叶浆于载玻片较薄的切面, 再将这一载玻片切面沿铅笔线在滤纸条上轻压一次便可。这样既避免了过滤和重复画线等操作的烦琐, 又保证了细、直、齐且颜色较深的滤液线, 色素分离的效果十分理想。

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基础, 重视动手实验过程。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基础, 重视动手实验过程。周燕莺指出, 实验材料不局限于教材的安排, 在实际教学中多鼓励学生可将他们感兴趣的材料带到课堂中, 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大胆的创新和实验;培养学生对于实验方法和过程的创新。应鼓励学生进行大胆质疑, 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实验进行改进;培养学生分析实验过程和结果的能力, 重视过程的差异性、结果的真实性[2]。

在探究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教师应设置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内驱力。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理解, 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 而后设计实验来验证这种假设。指导学生做好实验设计, 进行实验操作。教师通过宏观指导, 教会学生如何根据假设, 设计实验方案, 教会学生通过团队合作解决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及实际操作能力。指导学生做好数据分析与反思评价工作[11]。

3. 关于生物实验教学资源开发的研究

优化实验教学资源, 提高实验的开出率和教学效率。范曾丽等介绍了以下5 种优化实验教学资源的方式[12]。

(1) 材料优化

对于本地难找或价格昂贵的生物实验材料, 可选择那些容易找且实验现象明显的材料替代, 确保实验课的开出。

(2) 方法改进

如用“酒精麻醉”处理泥鳅, 便于学生操作;采用“光饥饿法”处理黑藻或苦草, 提高了“观察细胞质流动”实验的成功率。

(3) 媒体利用

教学中合理利用课件、影像资料指导学生实验, 发挥多媒体教学信息容量大, 可视性强的优势, 提高实验指导效率。

(4) 资源共享

药品、仪器和设备缺乏时, 可整合学校物理或化学实验室资源为生物实验教学服务。

(5) 自制教具

如采集一些生物标本, 收集一些材料, 制作简易肺活量计, 利用摄像头、学生电源和显微镜组合自制视频显微镜来丰富实验室资源以方便教学。

赵娟认为, 要加强实验员队伍建设, 实验员需生物专业毕业并具备过硬的实验技能, 并能承担相应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要完善实验教学硬件设施, 教育行政部门要为生物实验室建设加大资金投入, 并提供政策保障, 以满足新课标要求的实验和生物课外实践活动的需要。创造条件开足开好教材实验, 生物教师应积极挖掘身边可利用资源, 让学生有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同时, 拓展生物课外活动, 教师在课外引导学生多做一些激发兴趣和拓展思维的实验, 在教师指导下, 将学生的实验设计付诸实践,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6]。

4. 生物实验教学评价的研究

每次实验, 教师都要及时检查以了解学生实验情况, 检查方式有以下几种[13]。

(1) 实验过程中, 教师巡回检查。对实验技能好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 也能迅速发现实验技能较差的学生并给予帮助。

(2) 每次实验, 要求学生做实验报告。

(3) 通过实际操作进行检查。成绩考核主要包括:基本理论考核和基本技能考核 ( 实验、识图、绘图、显微镜操作等) 。结合阶段考试、期末考试, 进行实际操作考试, 记入成绩册。

范曾丽等认为, 应从以下几方面改进实验教学评价[12]。一是改变终结性评价模式, 增加形成性评价。二是全方位评价: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实验室工作习惯、合作精神等。三是改变单一评价, 增加多角度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四是改变只有师评生, 增加生评师和师师互评。要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 建立多元化的学生评价体系。运用多样化的评价手段, 采用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纸笔测试与操作评价相结合等方式。评价的重心不应是分数高低, 而应是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 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6]。

三、对以往研究的反思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对生物实验的功能和作用有准确的表述:生物实验和其他实践活动, 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 促进学生观察、实验操作、科学思维、识图和绘图、语言表达等方面能力的发展, 也能促进学生尊重事实、坚持真理的科学态度的形成[14]。其中, 在能力目标方面提出:学生要能够正确使用实验器具, 掌握采集和处理实验材料、具备生物学实验操作、绘图等技能。

从以往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文献可看出,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 很多生物教师能将新课程理念落实到教学中, 对生物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提高, 更加注重组织学生动手实验,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首先生物教师不断探索实验方法的改进。针对教材中那些步骤较多、用时较长且操作繁杂和成功率较低的实验, 引导学生优化实验方法, 争取好的效果。其次, 重视实验材料的优化。注重挖掘、利用本地资源来完成实验。对于那些难买的或价格昂贵的生物材料, 选择容易找到且现象明显的材料替代, 创造条件, 带领学生动手制作教具。因地制宜, 就地取材、因陋就简地开设好生物实验, 不断提高实验的开出率和教学效率。再次, 在教育信息化条件下, 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实验教学。对于一些实验条件达不到、危险性较高, 现象不明显, 不易观察的实验, 利用多媒体课件等辅助教学;利用网络平台辅助实验教学, 把音、文、图、动画等汇于一体, 增强实验课表现力,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第四, 对学生实验能力的评价方面, 评价内容多样化, 评价主体多元化, 评价方法与形式多样化, 更加注意多角度、全方位评价学生。考察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实验用具的使用、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实验报告的书写和实验结果能否得出, 以及学生的实验态度、实验习惯、实验能力和实验过程中的言谈举止、合作交流、勇于创新等综合素质。

高中生物反思性教学研究 篇8

【关键词】生物;教学;改革;反思

在当前高中生物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都出现了“吃老本”的现象,课堂教学效率大受影响。众所周知,教育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反思和进步的过程,只有通过反思,结合教学实践而查找其中的不足,针对不足而思考相应的对策,这样才能构建出适合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模式,否则,举步不前只能让课堂一尘不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难以提高。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提倡反思性教学,立足教学实践,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通过反思而反观课堂教学,从中汲取经验,查找不足,从而更好地推进生物课堂教学改革。

一、反思教学理念,树立学生发展意识

教学理念是广大教师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共同的目标指向,是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指导。从高中生物教学来看,传统的教学观念是以能让学生进入高一级学校继续学习为目的的,故而该观念落实到教学中就体现为以知识传授为主。而随着社会和教育的发展,这种观念指导下所培养的学生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指出要加强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而不能将生物课程限制在狭小的学科知识传授范围内,而要从学生发展角度来看待生物学科,要能从宏观层面去剖析生物学习对学生的发展作用。

在高中生物教学实践中树立学生发展意识,首先要树立学生主体意识。传统生物教学以生物知识传授为主, 教师成为课堂的控制者,以讲授的方式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在生物课程学习中较为被动。树立学生主体意识,就是要在课堂中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无论是课堂提问还是课堂练习,都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考虑。其次,要能摆脱升学率、优生率等传统观念的束缚,在教学中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生物课程着眼于学生的生物素养培养,而这是建立在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的基础之上的,故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还要注重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不断发展。以概念教学为例,不仅要让全体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而掌握概念,还要让学生在了解概念的基础上理解其内涵,然后应用概念去分析并解决问题。

二、反思教学流程,构建有效教学模式

教学流程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达成教学目标而安排教学内容的基本过程,在传统高中生物教学中,从始至终都是教师在讲,“一讲到底”的流程让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而新课程下的高中生物则提倡让学生主动参与,要注重以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问题而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活动,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指导,然后再辅以针对性的练习,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活动生物知识构建。反思教学流程的设计,以探究为主线,让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得过程,这对提升生物教学效率意义重大。

以《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学为例,以讲授的方式而让学生理解减数分裂的概念和精子的形成过程较为困难,教学中教师先引导学生复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基因在细胞中的位置,以教材中的插图为辅助,引导学生观看并分析配子的染色体与体细胞的染色体的区别,从而引入减数分裂的概念,在对减数分裂的概念探究中,引导小组学生围绕“对象”、“时期”、“特点”、“结果”而进行总结。以Flash动画演示哺乳动物精子的形成过程,引导小组学生分析精子形成过程中减数分裂的过程,从而引出精子形成的过程,然后再组织学生对精子形成过程进行探究。如此,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展开探究活动,而不是被动接受,其学习体验得到丰富,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升。

三、反思教学方法,科学优化教学手段

在高中生物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学生对教师所采用的方法特别关注,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善于应用提问来启发学生,而一些教师则善于引导学生通过活动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反思教学方法目的就是要结合课堂教学实践而对自己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进行分析,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需要而选择最优的方法用于教学实践,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生物课堂教学。从当前高中生物教学实践来看,以形象直观的手段而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活动对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具有较好作用,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应用,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活动。

以概念教学为例,如果课堂中教师直接讲解概念,学生虽然能通过背诵的方式记住概念,但无法理解其内涵,应用也就较为困难,而如在教学中能以直观材料引入概念,然后再引导学生对概念的内涵进行剖析,辅以针对性练习就可较好地促进学生掌握概念。以《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中“杂交育种”的概念的探究,教师先以古代“选择育种”的方式作为铺垫引导学生分析其缺点,然后以幻灯出示案例,引导学生合作讨论如何才能得到矮秆抗病的优良品种并绘制育种过程的遗传图解,在次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杂交育种”的概念,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给予补充、点拨,然后再以袁隆平杂技水稻的案例说明其在农业中的应用。

四、反思教学评价,树立学生学习自信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评价一直没有得到重视,很多教师都习惯了以成绩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而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从而让一些学生失去了学习自信。其实,课堂评价并不是要对学生做出“优”或“差”的评断,而是要以评价为手段,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取长补短。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反思评价,教师定要明确评价的作用,根据学生的实际而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然后展开评价。如教学中将学生分为A、B、C三层,然后再结合层次学生的基础知识结构和学习方法等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如C层学生基础较差,在预习中该类学生完成预习题只要达到60分,教师就可给其加分,而B层和A层则要分别达到70分和80分才可加分。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得到教师的关注,其学习自信得到提升,学习会更加积极。

教学理念是教学实践的指导,在高中生物教学实践中,只有树立学生发展的意识,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中通过对教学流程和教学方法的优化,促进学生主动学习,通过反思评价而建立科学、系统的评价方案,树立学生的自信,这样才能让生物教学得到不断发展,学生也才能在这样的课堂中更好地构建生物知识,得到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吴全华.教师反思时认知冲突的生成途径[J].教师教育研究.2006(04)

[2]张乐.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J].教育探索.2006(05)

[3]石兆胜,刘力.如何实施反思性教学[J].当代教育科学.2005(19)

[4]叶国坤.对反思型教师教育的认识与思考[J].教育探索. 2005(05)

上一篇:工程项目汇报ppt模板下一篇:济南家乡美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