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礼仪规范

2024-08-08

教师礼仪规范(共8篇)

教师礼仪规范 篇1

(一)仪态礼仪:

一、站姿

正确站姿的基本要求是:

1、抬头、双目向前平视,面带微笑。

2、躯干挺直,身体重心在两腿中间,不偏左也不偏右,做到挺胸、收腹、立腰。

三种正确的站姿:

1、身体立直,双手置于身体两侧,双腿自然并拢,脚跟靠紧,脚掌分开呈“V”型。

2、身体立直,右手搭在左手上,贴在腹部,双腿分开,两脚平行比肩宽略窄一点。

3、身体正直,右手搭在左手上,背在身后,双腿分开,在非正式场合下,站累了,可将一条腿向前后移动半?步,身体保持正直。

纠正不良的站姿:

站立时不要缩脖、塌腰、耸肩,双手不要放在兜里或插在腰间。

二、坐姿

正确的坐姿给人一种安祥庄重的印象。正确的坐姿的要求是:

1、入坐时要轻要稳,女子入座前若是裙装,应用手稍拢一下。

2、面带笑容,上身自然挺直。

3、坐在椅子上,至少应坐满椅子的三分之二,脊背轻靠背。

4、起立时,右脚向后收半步,而后站起。

5、谈话时,上体与腿可以同时侧向对方。

两种正确的坐姿:

1、双腿并拢,坐正,手分别放在双膝上或椅子扶手上。

2、女士坐姿。双腿并拢、坐正,两手叠放,置于左腿或右腿上(各人谈话时,身体向哪一测微侧,双手就叠放在哪一侧的腿上)。

纠正不良坐姿:

两腿不可过分地叉开;不可长长地伸出去;不可翘二郎腿;不可将双手放于臀下;腿脚不可经常抖动。

三、步态

正确的步态:

1、双目平视,面带微笑,上身挺直。

2、两只腿的内侧落地时的轨迹近于一条直线。

不正确的步态

不要用脚蹭地面;不要手插裤兜走路;不要左顾右盼。

四、目光

1、与人交往,目光要坦然亲切,与人交谈时,目光应该注视对方,不要躲闪或游移不定。

2、与人交往时,目光注视对方眼睛到下巴之间的区域。

五、交谈

交谈的基本原则是:诚恳、大方、平等、谨慎、朴实。

交谈的基本原则是:使用低声,语调柔和,速度适中,抑扬顿挫,吐字清晰。

交谈要使用礼貌用语:

1、问候语。“您好”、“早上好”、“晚安”、“老师早”等。

2、感谢语。“麻烦您了”、“非常感谢”、“您辛苦了”等。

3、道歉语。“对不起,打断一下”、“对不起,让您久等了”、“报歉”等。

4、请字句。“请您留步”、“请问”等。

交谈中应注意的问题:

1、在交谈中不要涉及对方的“稳私区”和“敏感区”,以免引起不快。

2、在长辈、师长面前不可以指手划脚。

3、在交流中既不要过分谦卑,也不应趾高气扬,目空一切。

工作礼仪:

一.同事之间的礼仪:

1.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以诚相见;

2.经济往来清楚;

3.同事相处,不骄不躁,不卑不亢,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

4.工作之余的闲谈要注意:谈话要有节制,不能影响工作和耽误工作。谈话内容要有益无害,不要谈论他人隐私;谈话格调要高雅,不可低级趣味;谈话中一旦出现分歧和矛盾应主动缓和争论或转移话题;不要过多向别人叙述自己的苦恼和牢骚;谈话时要注意力集中。

5.胸怀坦荡,为人大度,不听信、不传播小道消息;

6.顾全大局,影响团结的话不说,影响团结的事不做。

二.汇报工作礼仪:

1.遵守时间,不可失约。因故不能赴约应尽早告知;

2.进门应先敲门,有人应声后才能进门;

3.汇报要实事求是。

三.听取汇报工作的礼仪

1.应守时;

2.要善于倾听;

3.可适度提问;

4.应先思而后言。

四.打电话者礼仪:

1.电话接通后要说“您好”;

2.要做自我介绍;

3.找人要说“请找„„”、“请问„„”等;

4.语言要简练、语音要柔和;

5.事情说完后要说“谢谢”、“再见”。

五.接电话者礼仪:

1.电话接通后要说“你好”并通报本处(室)、系(部)单位名称;

2.找人时要说“请稍等”;

3.对方要找的人不在时,应说“对不起,他不在”或“他不在,有事需要转告吗?”;

4.语言要简练、语音要柔和;

5.告别时要说“再见”。

六.接待来访者礼仪:

1.要起立并问候“您好”,对熟悉的客人握手;对初次见面者,要说“请问,您找谁?”

2.给客人让座,倒水;

3.热情地为客人办理业务,对于不属于本人负责的工作,要带领客人去找有关部门或有关人员;

4.客人走时要送出门口。

七.工作拜访礼仪:

1.进门应先敲门,有人应声后才能进门;

2.问候“您好”,对初次见面者,应做自我介绍;

3.问候时要有耐心;

4.交谈时要简明扼要,并注意听取对方意见,不要随意打断别人的话,当主人意欲结束会谈时,应起立和主人握手并说“谢谢你”“再见”。

八.办公室礼仪:

1.办公室应保持安静,不大声喧哗,不高谈阔论;

2.讲究卫生,保持整洁、良好的环境,不乱扔纸屑、烟头;

3.不打私人电话,不聊天;

4.和同事见面时,要问候“你好”,分手时要说“再见”;

5.办公桌、文件柜摆放整齐,文具放置有序。

着装礼仪

一.在工作期间着装整洁、合身、大方、高雅。男士应着西装、中山装、夹克衫、衬衣等,禁穿背心、裤衩、不雅观的文化衫、拖鞋;女士应着西装套裙、夹克衫、衬衣、毛绒衫、长裤、裙子。禁穿奇装异服、薄露透短的服装、开线破损的服装和脱丝的长筒袜,禁穿拖鞋。

二.教育工作者应注意仪表形象,男士不蓄发留须,女士不浓妆艳抹;染发不要过于夸张。

三.教职工在正式的、大型的场合按照学院统一要求着装。

见面礼仪

一.介绍礼仪:

1.自我介绍。自动到客人面前,点头致意对方“你好”,并说明自己的姓名,单位和职务以及结识的愿望或拜访的来意;

2.为他人介绍,要有礼貌地以手示意被介绍者,并说明其单位、职务和姓名;

3.双方引见,要注意介绍顺序。要先把主人介绍给客人,把身份底的、年轻的介绍给身份高的、年纪大的,把男士介绍给女士。介绍时,被介绍者一般应起立点头致意。

二.握手礼仪:

1.先后之别。握手应由主人、领导者、年长者、身份高者或女士先伸手,客人、被领导者、年轻者、身份底者或男士见面应先问候,待对方伸手再握手;

2.方法和姿势。握手要先摘下手套,握手不能东张西望,握手一般握一下,对女士握手一般应轻轻一握即可。

三.致意的礼仪:

1.在公共场合与相识者距离较远或时间匆忙来不及寒暄时,主动举右手向对方打招呼、点头致意;

2.在大会议场合,遇到自己熟悉的、身份较高的领导时,一般不要主动上前握手问候,应该微微一笑点头致意。

称呼礼仪:

一.对领导和客人不要直呼其名,可在其姓氏后加适当的尊称或职务;

二.对相交不深或初次见面的客人,应用“您”,以表敬意;

三.对熟人、熟友而年纪较轻或与自己相仿的,不要总称“您”而用“你”,可直呼其名,不要连名带姓一起喊,以免让人感到生疏、拘谨;

四.党内一律称呼“同志”,而不要称呼职务;

五.在学校同事间一律称呼老师,尤其是在学生面前不要直呼其名、简称、昵称。

交谈礼仪:

一.态度诚恳。自己说话时,要注意态度诚恳坦诚,坚持讲实话。在聆听对方说话时,不能左顾右盼。在自己与他人交谈中,与有第三者欲参加,一般情况应以握手、点头或微笑表示欢迎;如自己遇有急事需处理或需离开时,应向对方打招呼,表示歉意;

二.讲究分寸。说话注意语言的原则,措辞得体,话语文明,讲究方式方法。要考虑到对方的存在及能否接受。

三.举止端庄。与他人谈话,表情要自然、亲切。说话时的动作也要注意,不要手舞足蹈、拍打;交谈时不要搞小动作,不要唾星四溅;

四.时间适度。交谈的时间,要照顾对方的工作情况和精力状况,切记耽误时间。交谈时间要恰当,别人说话时,不要贸然打断,随意插话。如需参与交谈,应先打招呼,征求别人同意。如别人在进行个别谈话或领导之间研究问题,不要旁听。

涉外礼仪

一.参加涉外活动,要注意维护中国人的人格、国格和民族尊严。与外宾相处,要不卑不亢,落落大方;与外宾交谈,要把握尺寸,说话实事求是。在社交场合,一定要做到友好相处,礼貌待人;

二.参加外事活动,要衣着整洁大方,讲究信誉和效率。要注意小节,彬彬有理;

教师礼仪规范 篇2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都在以各自不同的方式追求自我的完美。争当“名牌”人,强调“外包装”者有之;注重“脸蛋靓”、在乎“身段好”者也有之,但这些均不足以使人发生美的质变。只有加强个人礼仪修养才是实现完美的最佳方法,它可丰富人的内涵,提高自身素质的内在实力,使人们面对纷繁社会时更具勇气,更有信心。同时个人礼仪也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处处注重礼仪,能使你在社会交往中左右逢源,使你在尊敬他人的同时也赢得他人对你的尊敬,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趋融洽。

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专门场所,礼仪教育是德育、美育的重要内容。学生是学校工作的主体,因此,学生应具有的礼仪常识是学校礼仪教育重要的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在活动中,在与教师和同学相处过程中都要遵守一定的礼仪。德育课作为学校德育的主战场,更要注重礼仪教育,德育课教师要把礼仪教育知识渗透在教学的每个环节,敦促学生积极参与,努力坚持。

第一环节:上台主持和演讲的礼仪

(1)站姿:站姿是一种静态的美。正确的站姿是:身体应与地面垂直,重心放在两个前脚掌上,挺胸、收腹、收颌、抬头、双肩放松,双臂自然下垂或在体前交叉,眼睛平视,面带笑容。站立时不要歪脖、斜腰、屈腿,主持和演讲时不宜手插口袋里或交叉放在胸前,更不可下意识地做些小动作,这种现象都是有失传统,不重礼仪的表现。

(2)微笑:是对他人表示友好的表情,不露牙齿、嘴角微上翘。

(3)鞠躬:上台先鞠躬,简单地问候。讲完后再行鞠躬礼时,双目注视下面的同学,面带微笑,然后身体上部向前倾斜自然弯下15~30度左右,低头眼向下看。

(4)服装要求:校服穿得要整齐,拉链必须拉上。

第二环节:回答问题时的礼仪

(1)举手要求发言或应老师要求起立回答问题。

(2)态度要诚恳、亲切;声音大小要适宜,语调要平和沉稳。

(3)对教师要使用敬语,表示尊敬和礼貌。如果老师点到自己而又不能作答时,应站立端正,以抱歉的语调向老师实事求是表明。

第三环节:小组讨论时的礼仪

(1)与同学交谈时要保持一定距离,声音适度,不得对人口沫四溅。对方发言时不要东张西望、面带倦容。这样就会给人一种心不在焉,不懂礼仪的印象。

(2)在向别人问话时,要和气大方,吐字清楚,意思表达明白;回答别人时也要做到谦和、朴实、含笑、耐心的仪态。

(3)自始至终都要聚精会神地倾听对方的谈话,必要时进行表情或语言上的呼应。不可轻易打断别人的谈话,更不能强行转换话题。

(4)讨论时双方都要注意站姿和坐相。剔牙齿、掏鼻孔、挖耳屎、修指甲、搓泥垢等各种小动作应该避开他人进行,否则,这种现象不仅不尊重他人,也损害个人形象,更无礼仪可言。

第四环节:学生课堂礼仪

(1)上课:上课的铃声一响,学生应端坐在教室里,等候老师上课。当教师宣布上课时,全班应迅速起立,向老师问好,待老师答礼后,方可坐下。

(2)听讲:在课堂上,要认真听老师讲解,注意力集中,独立思考,重要的内容应做好笔记。当老师提问时,应该先举手,待老师点到你的名字时才可站起来回答,发言时,声音要清晰响亮,并且使用普通话。

(3)下课:听到下课铃响时,若老师还未宣布下课,学生应当安心听讲。老师宣布下课时,全体同学起立,与老师互道“再见”。待老师离开教室后,学生方可离开。

(4)遇特殊情况迟到,应在教室门口止步,喊“报告”或轻敲门,并主动向老师说明迟到的原因,要做到态度诚实,并得到老师谅解和许可后,方可入座。

第五环节:路遇教师的礼仪

(1)右行礼让:在校园、上下楼梯、楼道或街道上行走时,靠右侧行进。遇到师长、客人、长幼、妇、残、军人进出房门时,主动开门侧立,让他们先行。

(2)坚持在校内讲普通话。早晨要向老师问好,傍晚见到老师要说老师再见。

教师礼仪规范对教育教学的作用 篇3

关键词:教师礼仪;人格魅力;形象塑造;教学效果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礼仪则是文明的象征。教师礼仪代表着职业形象、学校形象、教师个人形象。教师以身作则,才能起到人格感召作用,培养出言行一致的人。教师礼仪的规范在教育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规范教师礼仪是树立良好教师形象的具体呈现。

一、做仪表得体的教师

一个人的魅力、气质、涵养往往从他的姿态中就能表现出来,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尤其要注意在教育教学场合的行为举止,做到自然、大方、朴素、得体、不弄虚作假。课堂是教师的主战场,更是教师礼仪呈现和育人的第一线。教师的仪表对形成学生良好的“第一印象”有重要作用。处于青春期的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都很强,孩子们第一眼看见老师会特别注意老师的仪表、装束、言谈、举止。一个教师的仪容可观、言谈举止庄重文雅,不仅受学生尊重和增进师生情感,还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对教育教学工作也大有益处。

二、做具有良好人格魅力的教师

“教师礼仪”是教师人格魅力和师德形象的展示,是教书育人的重要载体。教师的高尚人格不仅反映在内在的精神境界上,而且还体现在外在的言谈举止上,举止文雅、穿着朴素、仪态端庄、作风正派的教师会给学生一种示范作用、熏陶作用。反之,不注意个人的仪表风度,行为不检等形象欠佳的教师,通常会成为学生私下议论的对象,从而使教师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大打折扣。因此,教师要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人格魅力,就必须具备必要的礼仪

修养。

三、做学生形象塑造的代言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师是学生模仿的道德实体,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论是否带有德育的故意,实际上都是德育的无声影片,也许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会对孩子的一生都产生影响。教师的自身形象能直接影响学生形象的塑造。教师在施教的同时,学生通过对教师形象的观察和模仿,形成对自己形象的定位。在学生的思维意识中,教师是最值得尊敬和学习的人,这也是为什么孩子只听老师话的原因。

教师礼仪还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师教育效果的好坏。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办法仍然是“言传身教”。如果教师不仅口说并且能真正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必能留给学生良好的师者形象,获得学生的尊重。这样学生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便于教师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提高工作效率和教育成绩。未成年孩子对教师的选择倾向性很强,一般而言,当他们喜欢某位教师时,便喜欢学这门课;当他们讨厌某位教师时,就会讨厌这门课。因此,教师礼仪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也有重要作用。

总之,教师职业礼仪不仅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还渗透于课堂教育教学中,教师形象的塑造是人类不变的目标,教师礼仪是作为一名教师的必修课,也是对教育未来负责的表现,作为教师,要用礼仪规范行为,用礼仪滋润心灵。用礼仪促进教学,加强礼仪学习,不断进取,才能是教师礼仪在教育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教师文明礼仪规范 篇4

一、校园礼仪

(一)形象礼仪

1.着装得体整洁。服装符合职业特点,校园不穿拖鞋,男教师不穿背心,女教师不穿吊带衫和超短裙。

2.仪表端庄大方。男教师不留过长头发,女教师可化淡妆。

3.卫生习惯良好。保持口腔清洁,不随地吐痰,不当众抠鼻、挖耳、剔牙、搔痒、摇腿、脱鞋、伸懒腰、哼小调,若打哈欠、喷嚏应用纸巾捂住口鼻,面向一旁。

4.与人交往真诚。面带微笑,保持亲切、友好、真挚、积极的情绪状态,不流露厌烦、冷漠、蔑视、愤怒等表情。

5.说话态度亲切。与人交流语言自然、清晰、亲切,多用敬语、礼貌用语,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

(二)行进礼仪

6.进出校门时,应主动与门卫及值班教师点头问候示意。自行车推行、汽车慢行至指定地点,整齐摆放车辆。不得鸣笛或大声吼叫。

7.离开校园时,自行车推行、汽车慢行至校门口,不在校门口拥堵。

8.在校园内遇到同事、来宾(含家长)、同学时,应主动微笑点头示意或问候,如有学生或他人问候,要点头微笑回礼。

9.上下楼梯靠右行进,轻声慢步,遇到来宾主动让路。

10.工作区域里停步讲(谈)话要轻声(以两人谈话听见为好),不影响他人行进和工作。

(三)课堂礼仪

11.进教室前检查上课用品,整理好自己的仪表,不带手机等通讯工具进入课堂。12.上课预备铃响,亲切走进教室,摆放好上课用具,了解学生上课准备情况。上课铃响后,从容走上讲台,肃立(规范地立正),师生相互问候。

13.用普通话教学,多用敬语“请”字和尊敬手势,禁止在学生面前指指点点。关注每一个学生,认真、耐心地倾听学生发言,与学生交流时语气、语调友好、诚恳。不做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事情。

14.下课铃响,不拖堂也不匆忙离开教室,师生相互道别。

(四)办公室礼仪

15.同事之间团结互助、和睦相处。早晨相遇,主动打招呼;课间相见,微笑示意;下班道别,说声“再见”;得到他人帮助,及时表达谢意。

16.不打探别人隐私,不散布谣言,不拨弄是非,不争吵或者打架,不拉帮结派。不高声讲话,不玩电脑游戏,不高声播放录音,打电话时注意不影响他人工作。男女同事健康交往,有礼有节。认真工作,不做任何妨碍他人工作的事。17.不在办公室抽烟喝酒,物品摆放整齐,保持办公室的清洁卫生,节约水电,保护好学校和个人财产。

18.客人来访时热情迎接,微笑起立让座,主动与个人交流,礼貌回答客人的提问。

(五)与学生交往礼仪

19.对学生一视同仁,尊重学生人格,不辱骂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20.师生相遇,面带微笑,礼貌回应学生的问候。

21.与学生沟通时,态度亲切,平等交流;教育学生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多鼓励,少批评。

22.教师自己有错误,应坦诚向学生致歉。对学生的过失,要耐心开导,不吼叫或训斥,也不要动辄向家长告状。

(六)集会礼仪 23.升旗礼仪

服装整洁,精神饱满,神情庄重,脱帽、摘墨镜,规范立正。向国旗行注目礼,高声唱国歌。国旗正在升起时,不东张西望、窃窃私语。若迟到应原地站好,凝视国旗,等国旗升上后再入队伍。24.集会礼仪

提前到场,遵守会议纪律,按指定地点入座,没有特殊原因不中途退席。将通讯工具关闭或调至振动,认真聆听,认真记录,不看报刊杂志,不做与会议无关的事情。集会开始后,不随便走动和发出声响,若因故迟到,应悄悄入场,坐在后排位置。尊重报告人的劳动,适时适度鼓掌。若在集会上发言,要先举手,得到主持人同意;发表意见要观点明确,以理服人,包容不同见解,切忌出言不逊、恶语伤人。在室外集会时,不交头接耳,注意坐姿和站姿,以身作则感染和教育学生。

25.听课评课礼仪 提前进入听课地点,做好听课准备。听课时与学生一样和讲课教师互致问候。专注静听,观察学生学习状态,认真记录。不交头接耳,不中途离场,不做任何与听课无关的事。听课时将手机关闭或调到震动状态。不要在听课教室接打电话。评课时做到客观公正,理性分析他人课堂优点。对他人教学的不足提出建设性的建议。评课时观点鲜明,真诚交流,乐于分享,表现出教师良好的学术素养。

二、社会礼仪

(一)与学生家长交往礼仪

26.家长会礼仪(包括会见家长时礼仪)做好会议或交流准备,内容丰富,重点突出,有很强的针对性。服饰庄重,举止文雅,给家长以亲切和信任感。尊重家长,语言礼貌,实事求是地介绍学生情况。对家长的建议应用商量的口吻传递,多给家长一些发言机会,不训斥家长。27.家访礼仪

选好时机,预约前往。举止庄重,温文尔雅。用语合理,避免单纯的“登门告状”。全面具体地向家长介绍学生在校学习情况,多从鼓励出发,语气和蔼可亲。不接受学生家长的礼物、钱财、宴请或外出游玩等。

(二)就餐礼仪

28.在食堂就餐,有序拿取餐具,互相谦让,不拥挤,打饭时依次排队等候,不插队。

29.进餐时不边说话边吃饭,不大声喧哗。30.节约粮食,不剩饭菜。

31.进餐后把餐具放到指定位置,自己吃饭用过的餐桌在离开时应保持洁净。

(三)外出考察(或旅游)礼仪

32.去一个国家或地区之前,首先了解这个地方的相关注意事项、民俗风情等。33.爱护当地的文物和公共设施,不随意涂抹刻画。34.不允许拍照的地方,不能强行拍照,更不能偷拍。35.爱护公共设施,遵守公共秩序,讲究公共道德。36.不参加赌博、迷信、宗教等活动。37.在林区内不得使用明火。

38.爱护环境,讲究卫生,随身携带垃圾袋,不乱丢乱吐。39.对服务场所的接待员以礼相待,对其提供的服务表示感谢。若有服务上的失误,应善意提出,妥善解决,避免讥笑怒骂,不激化矛盾纠纷。

40.出入公共场所时,应看身后是否有人随后出入,如有人相随,应把门推(拉)开,等身后的人出入后方可轻声关门。

41.旅途乘车、乘机、乘船等,遵守安全标识。按要求放置行李,与其他乘客互谅互让,言行文明,切忌大声喧哗。

(四)使用电话礼仪 42.打电话礼仪

电话接通后,应使用“您好!我是„„”等礼貌用语,说话时保持一种得体的语气和声调,防止声音过大。交谈结束后,应以“再见!”等礼貌话作为结束语。43.接电话礼仪

电话铃响后拿起话筒,用普通话说:“您好!我是„„”等礼貌话接听,并做好电话记录以便落实。接话完毕,应主动向对方说“再见”。在一般情况下,接电话者应让对方先挂机。44.移动电话礼仪

在集体办公室、开会、会见重要客人或是参加重要集会时,尽量关闭手机或将手机调至振动状态,不要在公共场所大声通话,必须当众使用时,应向周围人致歉。遵守加油站、飞机客舱、医院等特殊场合不得使用手机的规定。驾车时应按规定使用耳机接听电话,保证安全行驶。

三、网络礼仪

45.认真学习网上知识,不浏览不良网站和信息。

46.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不随意公开个人信息,不轻易约会网友。47.控制上网时间,不沉溺于虚拟时空。不浪费别人的时间和资源。48.不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

49.网上网下行为一致,与网友进行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不进行人身攻击。

50.遵守网络规则,在网上论坛、发表文章、购物等按相关网站规定操作。51.尊重他人的隐私。如果不小心看到别人的邮件或不易公开的信息,不要到处传播。

四、涉外礼仪

(一)涉外着装礼仪

52.衣着整洁,打扮得体,男教师参加正式活动应穿西装打领带。

53.参加各种涉外活动,进入室内场所均应摘去帽子和手套,脱掉大衣、风雨衣等送入存衣处。一般不要戴墨色眼镜。有眼疾须戴有色眼镜时,应向客人或主人说明,并在握手、交谈时将眼镜摘下,告别时再戴上。男士在室内要脱帽。54.在家中或旅馆房间内接待临时来访的(外国)客人时,如来不及更衣,应请客人稍坐,立即换装,不得赤脚或只穿内衣、睡衣、短裤、拖鞋等接待客人。55.出席隆重活动时一般穿深色正装,上下身颜色一致。参加吊唁活动时一般穿黑色服装。有些热带国家,隆重场合也可穿长、短袖便服。

56.社交场合,无论天气如何炎热,都不能当众解纽扣、脱衣服。小型便宴,如主人请客人宽衣,男宾可脱下外衣挂在椅背上。

(二)涉外见面礼仪

57.遵守时间,不失约。不过早到达,以免因主人未准备好而难堪;也不晚到,以免耽误别人的时间。

58.在交际场合中,一般在相互介绍和会面时握手,遇见朋友先打招呼,然后相互握手,寒暄致意;男子与妇女握手时,应只轻轻握一下妇女的手指部分。握手有先后顺序,应由主人、年长者、妇女先伸手,客人、年轻者见面先问候,待对方伸出手后再握。

(三)涉外谈话礼仪

59.涉外交往中,在与外宾谈话时表情自然,语言和蔼,表达得体。与外宾谈话时,应面对外宾而不要面对翻译。对方发言时要注意倾听,不左顾右盼,不频繁看表,谈话时距离适中。

教师礼仪规范心得 篇5

“教书育人,为人师表”,首先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修养。从我们的民族传统上讲,当教师最重要的就是要诚信、守礼,这也是人的品德的形成。受教育者要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还是品德。教师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他的性格、品德包括价值观都会影响到学生的成长。 教师是学校工作的主力军,不仅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者。老师在传播知识的同时,又以自己的言行举止、礼仪礼貌对学生进行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对学生的言行举止发生作用。因此,老师要十分注意自己给学生留下的印象,要使自己从各方面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能够仿效的榜样。通过参加培训,我认为要做好一个好的榜样,我们至少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教师的修养通过教师的形象、举止、言谈反映出来。首先是教师的形象礼仪。一个人气质、自信、涵养往往从他的姿态中就能表现出来。作为塑造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老师,更要注意自己在各种场合的行为举止,做到大方、得体、自然、不虚假。因此作为教师,首先要注重形象礼仪,做到仪表衣着文明。教师的着装应符合身份——简洁、端庄。

其次是教师的举止礼仪。它包括坐立行的姿势,以及表情动作行为习惯等。好的教师不仅通过在课堂上讲课实施教育,而且在日常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以良好的道德风范,对学生实施教育,通过自己的存在,自己的人格,对学生发挥影响。因为“身教重于言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孔子曾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再次是教师的语言礼仪。语言是人们在交往过程中表情达意的工具,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使用的最主要的手段。教师的语言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艺术。这要求教师的语言要规范纯洁,准确鲜明,生动幽默,要善于运用语言的力量启动学生的求知欲。教师的语言还要情理结合。让学生知晓做人的基本道理,让学生在思想上认同以后再加以行为上的引导,使他们在思想、行为上不断积累加强自己的人格素质。

最后教师还要注重教学礼仪。教师的大部分时间是与学生在课堂上共同度过的,因此在教育教学中要注意尊重学生,与学生互动时要使用文明语言。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暧,恶语伤人六月寒”,我们使用文明语言,不仅有助于思维、情绪的完善表达,还能使学生产生美感、亲切感,从而增加师生之间的感情。

教师礼仪规范学习心得 篇6

姓名:杨俊芳

学号:201205020270

学院:外国语学院

教师礼仪指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如何表现教师应有的气质与风度。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光荣职责。教师仪表是教师整体风范之一,他们的音容笑貌、举止文明、作风正派、知识渊博、风度儒雅,衣着发式无形中都成为学生和社会学习的楷模。在个人形象越来越重要的今天,教师应具备怎样的基本礼仪和素养?教师形象在教育中又具有怎样的意义?如何以高素质的内在素养(修养、素质)和外在素养(仪表、仪容)影响、教育学生?《教师礼仪》节目为您指点迷津。

第1讲.教师礼仪概述

教师礼仪的基本问题和基本内容:

礼仪:“礼”即尊重,礼由心生,“仪”即表现也。

礼仪,就是尊重自己、尊重别人的一种规范的表现形式。

作为教师有其规范化的做法,教师礼仪就是:教师在其工作岗位上待人接物、为人处事的行为规范。

第一,摆正位置。交往要以对方为主,处理好与对方的关系。

第二,端正态度。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第三,教书育人。教师的职责主要有二:教书、育人。

教师礼仪的四大关注点:师资、师表、师德、师心。

要做到语言美、行为美、仪表美。

提倡教师礼仪是时代的要求、职业的期待。教师要以学生为本,要严以律己,要有自知之明。第2讲.教师的素养这个问题既是一个法律规定的问题,也是一个教师礼仪需要面对的问题。

所谓素养,就是你从事某项工作所要具有的基本资格、基本要求和基本条件。

作为教师一个重要的素养,要有表达能力、教学能力。教师要有任职资格,《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对教师任职资格有规定(第三章规定),基本资格:爱国、爱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拥护我国宪法和法律,具有教学能力,符合《教育法》、《教师法》规定的相应的学历要求。

教师要有的基本素养:

1、政治素养。爱国,爱社会主义。

2、法律素养。有法制观念,依法治教。

3、道德素养。礼仪是道德的外在表现,要遵守社会公德,遵守职业道德(包括遵守作息制度、完成教学任务、恪尽职守、钻研业务等),遵守家庭道德。

4、专业与文化科学素养。要有深厚的功底,有基本的文学、科学等专业知识,不能以讹传讹,对专业有爱好、有能力等。

5、为人处事的素养。(包括待人接物,处理好人际关系。)

在日常工作中,一个教师是不是称职、礼仪表现如何,跟他的素养有关。教育的质量关键在教师。一个教师要有感召力、凝聚力,也就是人格魅力,要有专业的素养。教师既要做“良师”又要做“益友”。

第3讲.教师的形象语言是人们表达思想进行交流传播信息的最基本的工具。教师是用简洁的语言向学生传播自己的思想。

言为心声。人们在日常交往中交流思想、传递信息、讲授知识、表达情感,必不可少地要使

用语言,可以说语言是人际交往的最基本的工具。那么,教师语言规范化要求更是非常重要的。作为教师,你不仅要绘声绘色、浅显易懂,而且在传递知识和信息的时候要有规范的要求,不能胡言乱语、信口开河。注意:①用语(口头用语有要求);②态度(热情主动、敷衍了事、应付、不耐烦甚至反感、厌恶,他总有语态);③内容和形式(说什么、如何说都很重要。)

教师用语的基本要求:

1、语言要规范而形象。规范:一般应该是规范的汉语普通话以及法定的、允许的、标准的少数民族文字语言。不仅要规范而且要形象。教书育人,传递信息,不仅要循循善诱而且要给对方容易接受的具体的感觉。

2、态度要和蔼而耐心。教师面对的教育对象不同(幼儿的特点是天真纯洁;小学生一般听老师的话,学习主动性有但不强;中学生有自己独立自主的思考,喜欢接受新知,甚至有青春逆反心理;大学生渴望和你交流、渴望和你平等;研究生、博士生更需要睿智的哲理的思考;而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一般都是成年人,有社会经验,他更要注意的是实用性的、可操作性的、有利于他的生活、工作和发展的那样的知识。)因此教学时态度要注意。

3、内容和形式要有讲究。内容要得体。《教育法》规定,我们的教育事业是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培养接班人和建设者;换而言之,我们传递的知识和信息,应该有助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教育法》和党的教育方针规定,我们要培养社会主义的劳动者,要灌输热爱劳动的意识,培养有现代科学知识的劳动者。我国《宪法》和《教育法》规定,要对公民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进行现代科学知识的教育。内容上要遵循法律法规。

教学的方式要适宜。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不能以不便应万变。

教师用语的规范,站在教师礼仪的角度来讲,要注意:

第一,要讲普通话。《宪法》规定,国家推广普通话。不仅汉字、民族语言文字的书写要标准、规范;同时,口头语言也要规范,发音要标准,要让别人听懂。

第二,要讲文明话。要和那些不文明的语言划清界限,不仅不能使用不规范的语言,同时语言上避免“脏、乱、差”(低级趣味、黄色语言、下流段子,都不是教师之所为)。讲文明话的另外一种含义就是要使用规范的礼貌用语,要尊重别人、尊重自己。第三,要讲现代语。要与时俱进,要有现代感(你满口之乎者也,好像是很有学问,但你不是在研究古典语言恐怕与别人讲就不大容易沟通。教学时,进行古代文学研究、背〈唐诗〉、推荐〈古文观止〉给学生学,借古鉴今,古为今用,不能把它拿到现在生活中,因为行不通)。

第四,要讲直白话。要直白而形象、浅显易懂、循序渐进,强调以理服人、以例服人;不要嗷呀嘈杂、枯燥乏味,不要玄奥、晦涩、别人不理解的名词和概念,因为不容易沟通。教师用语的表达方式,因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教学对象,甚至不同年龄、不同性别而不同,在教学中、在教学方式上,语言方面有几个规则:

1、平等交流。

2、要善于沟通。(沟通实际上是一种双向的交流,既要了解别人,更要被对方所了解。)

3、要强调互动。

下面谈一谈语言美的问题:语言美包括语音美声美、谈吐美、境界美。

1、语音美:发音要清晰,语速要正常,语气要谦和,语音要不高不低,发音要标准而正确等等。作为教师,语言美、声音美有三点要注意:第一,语调、语声,发音不能太高。不能高声喧哗是一种基本礼貌。教师要耐心,声音要柔和一点(声调高就有那种训斥蛮横之意)。第二,速度要适中。第三,发音要标准。

2、谈吐美:就是表情和动作要注意。表情要有,不能呆若木鸡、面无表情;表情要专注,不能心不在焉、敷衍了事。动作要适度,不能过分地夸张,特别是那些不必要的夸张的动作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3、境界美:实际上就是教师在语言表达上的具体内容和态度方面的思想和境界。首先,境界、格调要高雅;其次,要有上进心,要不断地学习;第三,要掌握真知,传递正确的知识;第四,要有科学和民主的精神。

教师用语忌以下几个方面:

1、忌粗口。所谓粗口就是骂人的、黄赌毒黑的语言。

2、忌训斥。不仅不能体罚学生而且不能当众训斥他。

3、忌侮辱。不能用语言侮辱学生的人格尊严。

4、忌讽刺。不能对学生进行讽刺挖苦。

5、忌妄言。不能信口开河、妄自议论国家政府大政方针,不能对法律、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随意加以圈点。

6、忌乱言。教师之间、家人之间交流的问题没有必要在学生面前“坦诚相见”。

第5讲.教师的装饰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装饰有不同的印象和要求。那么,教师的装饰又有什么样的要求呢?本集就来探讨这些问题。

不同的人、不同的行业,对装饰有不同的要求。教师的装饰是有独特的要求的,因为教师是要为人师表的,这个“表”就与着装有关系。装饰,所谓装即服装,所谓饰即饰物,其实服装和饰物是一个整体搭配整体协调的问题。

装饰的功能:①实用。②审美。③地位和身份(如警装,深色调、严谨的款式、体现警官的威严。再比如军装、医生的服装、护士的服装、法官的服装等等,职业服装反映职业地位和身份。)

教师礼仪规范 篇7

一、礼仪是中华民族建设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柱

孟子言:“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社会首先是人的社会, 社会的和谐也首先是人的和谐。“人和”, 取决于人的素质, 而人的素质, 则需要文化的影响。《易经·贲卦》之《彖传》说:“观乎天文, 以察时变;观乎人文, 以化成天下”。“文化”的要点就在于“化”字, 也就是教人如何做人。由此来说, 打造和谐社会的工程, 就是打造人心的工程, 而打造人心的工程, 就是打造和谐文化的工程。

“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和价值体系。1983年, 著名历史学家钱穆先生在接见美国学者邓尔麟时, 曾一语中的的说:“中国文化的特质是礼, 西方语言中没有礼的同义词;它是整个中国人的一切习俗行为的准则, 标志着中国的特殊性。”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不同, 西方盛行宗教信仰, 人们的言行规矩都受上帝左右;而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 宗教意识淡漠, 人的言行举止受大众的礼节习俗约束。从古代中国的家庭到家族, 再到国家, 都是按照“礼”的原则建立起来的, 从国家典章制度到人们生活中的建筑、服饰、行为交往等等, 无不贯穿着“礼”的精神。数千年来, 在礼的教化下, 中华民族形成了忠恕诚信, 温柔敦厚, 勤劳俭朴, 严以律己, 宽以待人的善良淳朴的民族性格。礼仪是中华传统美德的核心内容, 是中华民族作为“文明古国”所特有的人文传统, 是中华民族作为“礼仪之邦”所独具的民族品牌。正如有人说:它使中国人成为中国人, 使中国成为“礼仪之邦”。

二、礼仪具有整合社会功能和政治法律的作用

孔子说“礼仪立, 则贵贱等矣”, “礼达而分定”, “礼可以安国家, 定社稷”, 并明确提出“礼之用, 和为贵”的思想。这点出了“礼”的社会历史价值, 即社会和谐之本。“礼”是人际交往的行为准则, 在古代, 它做为一种法度, 严格维护着社会的秩序。据史书记载, 早在尧舜时, 礼仪就已相当完备, “慎微五典, 五典克从”, “五典”即指父义、母慈、子孝、兄友、弟恭“五常之教”。在我国, 以“礼”治国的时代可上溯到西周, 在周代, 礼仪习俗发展得颇为繁杂, 渐成法定制度, 同时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深刻影响的儒家文化, 是古代中国“礼”制建设的集大成者。在儒家经典《礼记》中明确地记载:“道德仁义, 非礼不成;教训正俗, 非礼不备;纷争辩论, 非礼不决;君臣上下, 父子兄弟, 非礼不定;宦学事师, 非礼不亲;班朝治军, 莅官行法, 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 供给鬼神, 非礼不诚不庄。” (9) 言简意明, 道出了“礼”在道德修养、导民治国中的重要作用, 显示了“礼”是标明社会秩序、规范人际交往的行为准则。儒家还提出了许多各具含义和作用的礼节。它们综合了民俗、宗教、伦理、艺术和美学等多方面的社会价值, 其目的, 都在促使人心向善, 敦厚庄敬, 相互和睦。这对于陶冶人心、改善人际关系, 稳定、和谐与发展社会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和作用。

“礼”以尊敬为前提, 保障社会的“安定有序”, 体现的是“法”的功能;“乐”以和顺为先导, 使社会“充满活力”, 体现的是社会的“民主”氛围。“礼”在古代, 其本身就具有“法”的作用, 代表着法的公平正义, 在现代社会的法制建设中也有着明显的作用。“法治”主要靠外在强力来维持秩序, 而“礼治”靠人人礼貌规矩而获得秩序, 也即通过“教化”产生“内化”, 达之自律。“明礼则守法”, 明礼的人, 就能做到“非礼勿视, 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四勿”是一个人道德高度自律的体现, 如果人人都能以“四勿”来律己, 社会上就可避免违法乱纪的现象。“心”生“敬”、“敬”生“礼”、“礼”生“和”;反之, “非敬”生“非礼”, “非礼”生“争斗”。所以, 普及礼仪文化教育, 加强礼治, 更有利于从根本上净化人的心灵, 纯正社会风气, 提高整个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 促进社会的和谐。

三、礼仪具有激励社会个体成长的作用

孔子说“不学礼, 无以立“, 《荀子》也言:“礼之于国家也, 如权衡之于轻重也, 如绳墨之于曲直也。故, 人无礼则不生, 事无礼则不成, 国无礼则不宁。”皆在强调“礼”对做人、做事、治国的重要作用。

个人形象、有效沟通与礼仪规范 篇8

在现代生活中,尤其是在日常工作中,我们通常强调形象是金、沟通至上、规范礼仪。现在就来具体讨论一下形象、沟通与礼仪。

在现代社会中,形象备受组织和个人的重视。当然从公共关系的具体操作来讲,组织的形象和个人的形象是有所不同的。谈到组织的形象我们一般会使用CIS的概念,即“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 ”,亦称“组织形象可识别系统”。那么个人呢?我们曾说过:礼仪是规范个人形象的。个人形象实际上就是一个人在社会上所获得的他人的评价和印象。目前,当代人的个人形象,往往等于其组织形象。因为在社会交往中,尤其是在对外活动中,当代人的个人形象所代表的就是组织形象。你是被组织派出去的,你的所作所为、言谈举止,往往是和组织的形象划等号的。这种事情你要是不注意,往往就会自找麻烦。

说一句实话,你背后说什么笑话都可以,但是在大庭广众之下,你代表组织参与社会活动,你的个人形象绝对是代表组织形象,所以你不能肆意妄为。在这种场合下,非常不适合那种言行。但是具体而言,就公关人员的形象塑造而言,涉及的点是不同的。你到街上走走,你看到某一个人,你认为他形象好,一般会注意到什么地方呢?从礼仪规范的角度来讲,个人形象主要强调的是以下六个点。这六个点是什么呢?

个人形象的六点是:仪表、举止、表情、谈吐、服饰以及待人接物。

有些东西是外在的可以一眼就看出来的,有些东西实际上是一些内在的东西,需要内和外的协调和统一。比如,你的待人接物,你要有一种良好的教养。

那么,平时我们怎么样才能体现出个人良好的教养呢?这主要是从待人接物方面体现出来的。像仪表、表情、服饰、谈吐这样一类东西,人们比较容易做到。诸如女同志的着装,在重要的社交场合穿时装,公务场合穿礼服或者穿制服、穿正装,休闲场合可以穿休闲装、穿便装,这个比较容易做到。有些东西则更加具体,比如说,在穿套装的时候,要注意三色原则。三色原则的意思就是全身上下的颜色应该在三种以内,就是不能超过三种颜色,全身的颜色不能在三种颜色之上。这里所讲的三种颜色,属于三大色系。就是说,着装的总体颜色在三种色系之内。

此外,你还应该注意一些具体的搭配,比如作为女士来讲,穿的皮鞋应该是制式皮鞋。如果穿了一身高档的套装却穿一双旅游鞋,那么就会显得不伦不类。穿凉鞋时,则通常不宜穿袜子。这样的事情比较容易做到。但是有些东西是比较难以做到的。在个人形象中,难点在于待人接物,这是比较内在的东西。

在处理待人接物的问题时,首先应当主动热情。所谓态度决定一切!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在待人接物的过程中,其次还要朴实、大方。平时,我们不仅要主动热情,而且还要朴实大方。切记:有所为,有所不为;有的话可以讲,有的话不能讲;有的事情要关心,有的事情不能关心。这个度还是挺难把握的。把握好这个度就需要经验,需要培训,需要教养。然而待人朴实大方则不难做到。其关键之点,是要对他人以诚相待,朴朴素素,大大方方,力戒虚伪做作。

再次,在待人接物方面要文明、友善。

怎么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你要有一定的文化素养。一个人见得多了,才会识广。见得不多,其心胸就会比较狭隘。没有文化素养,其做人就比较容易偏颇。另一方面,当代人一定要善解人意,就是要有眼色。有些人做工作非常努力,但是他没有眼色,在工作中显得很被动。

做具体的工作时,还要求我们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就是要善解人意。此外,最后一点,就是要庄重得体。庄重得体,就是强调国格人格,强调人格的自尊,强调坚持做人要有原则性。这是非常重要的。

在人际交往中一个人如果不尊重自己,那么就不可能得到交往对象的尊重。我们以上所谈论的就是形象。

如果说在人际交往中,需要强调沟通第一的话,那么我们还可以强调:形象至上,因为形象是金!

其实,并不是人人都懂得与人沟通、与人交流的技巧。那么我们要怎么做才能够做到与人进行良好的交流,良好的互动呢?其实沟通和互动是有因果关系的,没有沟通就做不到互动。所以我才会把形象、沟通和互动放在一起讲,因为一个良好的组织形象和良好的个人形象的塑造,往往首先有赖于有效的沟通。怎样才能做到有效沟通呢?它需要互动。

下面,我们就简单来谈一谈所谓的沟通的问题。

在人际交往中,欲实现有效的沟通,一定要注意这样几个点:

第一,我们要明白什么是沟通?

所谓沟通,是不是就是与人交流、与人说话?并不完全是这样。用英文来讲,沟通是Communication,它既有交流的意思,还有互动的意思。所谓双向沟通,简言之就是相互交流,它是要有反馈的。用我的话来讲,就是既要了解别人,更要被对方所了解。

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观念是否正确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你要明白什么是沟通?沟通是双向的。其次,还要注意什么呢?就是看对象,讲规矩。

我喜欢在讲沟通时始终强调一句话:看对象、讲规矩。我们不能以不变应万变,否则就不易互动。

第二,我们要明白什么是互动?

所谓互动,就是要强调交往的效果。什么是互动?互动就是反馈,交流,并进而达成一种有效的共识。在人际交往中,所谓的互动,实际上是强调交往的效果。

人际交往,要求的是注意良性互动。它主要指的就是交往一定要有良好的结果。因为道理很简单,只有美好的愿望而没有良好的结果,有的时候就是劳而无功。人际交往,往往必须强调效果。因为惟有交际的效果,反过来才能证明你是好心好意。平时,互动就是要和交往对象在交往中有良性的反馈,即:既要了解别人,更要被对方所了解、所认同、所接受。

nlc202309021839

对方的反应、对方的感受,要自己看到,要目中有人,而且还要据此善于调整,这个很重要。

比如,如果我到一家公司去,他们派车来接我,那么,在一辆双排座的轿车上,接待我的人员应该让我坐到哪个位置上最好呢?实际上这个问题是比较难回答的,在讲到互动的时候我喜欢讲一句话,就是了解人、尊重人。讲沟通,则要看对象、讲规矩、讲互动。说到了解人、尊重人,“坐、请坐、请上座”,就是基本要求。但是,我发现相当数量的人,对于哪个座位是上座并不清楚。我本人就多次有过这种待遇,被人家好心好意地让到下座去了。

实际上,轿车的上座从礼仪的角度来讲,大体上有这样几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属于公务接待。像我刚才所说的那个模拟情况,就是公务接待。我到一家公司去,这家公司派车来接我,公关人员来接我,那么上座是哪里呢?应该是司机后排对角线的位置,司机后方的斜对角。公关人员应该先给客人开车门,然后坐到前排司机旁边的位置上去。专职司机开车的时候,和主人开车是不一样的。公务接待,一般是专职司机开车,一般是单位派的车。那时司机是谁呢?是车队的师傅,是司机班的工人。他的职责就是开车,所以客人没有义务去和他平起平坐。公关接待人员在前面坐是对的。专职司机开车时,副驾驶即随员座,那个位置坐秘书、坐翻译、坐公关人员、坐陪同、坐保镖,其职责是陪同、带路。那为什么客人不坐在司机的后面呢?因为我国的交通规则规定车辆靠右行驶,客人坐在司机后排对角线位置,实际上是后排右边,坐右座的好处是伸腿上车、抬腿下车,坐左边的坏处则是上下车不方便。经常坐出租车的人就会知道,出租车后排的那个左门一般都是锁死的,你要开门的话警察叔叔不饶你。而且说个难听的话,如果是走高速公路的话,汽车抛锚了,客人如果坐在左边也下不来。他一下来,可能就被后面来的车给捎走了,这是一个安全问题。

以上所述第一种情况是公务接待,公务接待的上座是后排右座。第二种情况,属于社交。社交就是是朋友、客户,一起在工作之余进行交往与应酬。如果大家是朋友,往往是由俗称的主人开车。主人开车时的上座是哪里呢?上座是副驾驶座。比如我请朋友出去玩,他应该坐在我身边,而不能坐到我后面去,到我后面去等于打的,我像司机,我成了给他干活的了,这不合适,这是非常重要的。其实轿车还有第三个上座,第三个上座就是司机后面,但是那是一种什么情况呢?那属于接待要客,就是所谓的VIP ,即:贵宾、高级领导、高级将领、巨商、海外的一些大客商,那些人他们比较喜欢坐司机后面,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后排的位置安全。司机后面尤其安全,出了车祸的话那个人不大容易牺牲。第二个原因,隐秘性比较好。如果坐后排右座的话红灯一停,别人就看到我了,如果我坐在司机后面,有点距离,别人就看不清楚了。

实际上,我想说的是关系不同,位置不同,对上座的认定也就不一样。当然从礼仪的角度,我们还可以讲一句话,客人坐在哪里,哪里就是上座。你可以把客人往上座让,但是也应该尊重客人的意见。他愿意坐哪儿,就让他坐哪儿,没有必要勉强他。实际上我所讲的这个问题是什么呢?就是一个互动,因为只有把客人了解清楚了,才会和他产生共鸣。

其实,互动就是交往对象和被交往对象两者之间的交流、合作与共鸣。

自己的好心被对方理解,自己的好意被对方接受,而且产生良性的循环,这就是互动。总而言之,作为当代人,在人际交往中,在具体操作礼仪规范时,形象第一,沟通第一,互动第一,这三者都是非常重要的。当然它还有着一定的因果关系,强调形象需要沟通,沟通的目的就是为了互动。

我们平常也知道沟通的重要、互动的重要,但是往往在生活之中,我们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那么我们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呢?怎样才能加强与别人的沟通,并达到互动的效果呢。主要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掌握技巧。我们在社会交往中,一定要遵守沟通的常规技巧,或称礼仪规范。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正如荀子所言:“礼者,养也。”在人际交往中,不讲究规矩的,在他人眼里,显然就等同于没有教养的人。比如,坐、请坐、请上座,这个意识大多数人们都有,但是必须明白在不同场合,上座之所在并不一样,吃饭有吃饭的位置,乘车有乘车的位置,出入电梯有出入电梯的位置,谈判和签字各有其不同的位置,国旗的悬挂更有其特殊的位置,所以一定要了解游戏规则。就一般情况而论,目前国内举行大型会议时主席台的座次排列,是要具体区分单、双数的:主席台的就座者为单数时,讲究中央高于两侧、左侧高于右侧(指以居中者而言的左右)。主席台的就座者为双数时,则讲究右侧高于左侧(指以就座者自身而言的左右)。再如,男人在正式场合穿西装、打领带时,领带的主色调,往往应该与其所穿的西装同色。等等。

第二,善解人意。在和别人打交道时,尊重别人是一种教养,了解别人则是一种智慧。只有了解人,才能更好地尊重人。与他人交往时,必须看对象、讲规矩;必须明确什么事能干、什么事不能干;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其最重要者,是要善解人意。换言之,就是应当换位思考。

第三,包容他人。所谓心态决定状态,气度决定高度。处理好这个问题,才能真正地进行互动。包容他人,首先要接受对方。所谓接受对方,就是要待人如己,宽以待人。包容他人,其次要欣赏对方。“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当你欣赏他人时,就会发现每个人都有长处、每个人都是天使;当你挑剔他人时,就会感到每个人都有不足,每个人都是恶魔。我们经常会犯一种错误:我们往往把自己的习惯,当成了唯一的标准;我们往往把自己的圈子,当成了整个世界。简言之,我们有的时候为什么跟别人不沟通?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于我们喜欢用我们自己的习惯去要求别人,而往往忽略了接受、欣赏对方。

总之,我认为:每一个有良好教养的当代人,在与别人打交道时,一定要维护个人形象,一定要懂得进行沟通,一定要自觉地遵守礼仪规范。此三者,乃是一个文明人的“软实力”。

上一篇:学校发展建议专题下一篇:小学语言文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