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护理核心制度试题

2024-05-14

十八护理核心制度试题(共7篇)

十八护理核心制度试题 篇1

一、护理质量管理制度

二、病房管理制度

三、抢救工作制度

四、分级护理制度

五、护理交接班制度

六、查对制度

七、给药制度

八、护理查房制度

九、患者健康教育制度

十、护理会诊制度

十一、病房消毒隔离制度

十二、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十三、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十四、患者差错、事故报告制度

十五、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的管理制度

十六、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的预案及处理流程

十七、压疮的防范制度

十八、压疮预防管理制度

护理质量管理制度

医院成立由分管院长、护理部主任、护士长组成的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护理质量管理目标及各项护理质量标准制定并对护理质量实施控制与管理。

一、护理质量管理实行护理部、病区二级控制和管理。病区护理质量控制组(1级):由1-2人组成,病区护士长参加并负责。按照质量标准对护理质量实施全面控制,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对出现的质量缺陷进行分析,制定改进措施。检查有登记、记录并及时反馈,每月填写护士长手册报上一级质控组。

二、护理部护理质量控制组(Ⅱ级):由3-5人组成,护理部主任参加并负责。每月按护理质量控制项目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对各病区护理工作进行检查评价,填写检查登记表。及时分析、解决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每月在护士长会议上反馈检查结果,提出整改意见,限期整改。

三、建立护理文书终末质量控制督察小组,由各科护士长承担负责本科护理文书质量检查。护士长每月对出院患者的体温单、医嘱单、入院评估单、护理记录单等进行检查评价,填写检查登记表上报护理部。

四、对护理质量缺陷进行跟踪监控,实现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五、各级质控组每月按时上报检查结果,病区于每月30日以前报护理部,护理部负责对全院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填写报表并在护士长例会上反馈检查评价结果。

六、护理部随时向主管院长汇报全院护理质量控制与管理情况,每季度召开一次护理质量分析会,每年进行护理质量控制与管理总结并向全院护理人员通报。

七、护理工作质量检查考评结果作为各级护理人员的考核内容。

病房管理制度

一、在科主任的领导下,病房管理由护士长负责,科主任积极协助,全体医护人员参与。

二、积极开展卫生宣教和健康教育。护士长、责任护士应及时向新住院患者介绍住院规则、医院规章制度,及时进行安全教育,签署住院患者须知,教育患者共同参与病房管理。

三、保持病房整洁、舒适、安静、安全,避免噪音,做到走路轻、关门轻、操作轻、说话轻。

四、统一病房陈设,室内物品和床位应摆放整齐,固定位置,未经护士长同意不得任意搬动。

五、工作人员应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岗位。工作时间内必须按规定着装。病房内不准吸烟,工作时间不聊天、不闲坐、不做私事、不玩手机、不上网。治疗室、护士站不得存放私

召集有关人员参加,并进行总结。责任护士负责汇总会诊意见。

四、参加会诊人员原则上应由副主任护师以上人员,或由被 邀请科室护士长指派人员承担。

五、集体会诊者,由护理部组织,申请科室主管护士负责介 绍患者的病情,并认真记录会诊意。

病房一般消毒隔离管理制度一、一般情况下,病房应定时开窗通风,每日2次。地面湿式清扫,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发现明确污染时,应立即消毒。患者出院、转院、转科、死亡后均要进行终末消毒。

二、患者的衣服、被单每周更换一次。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及时更

换,在规定地点清点更换下的衣物及床单元用品。

三、医护人员在诊治护理不同患者前后,应洗手或用手快速消毒剂

擦洗。

四、各种诊疗护理用品用后按医院感染管理要求进行处理,特殊感染的患者采用一次性用品,用后装入黄色塑料袋内并粘贴标识,专

人负责回收。

五、各种医疗废物按规定收集、包装、专人回收。

九、病房及卫生间的拖把等卫生清洁用具,要分开使用,且标记清楚。用后消毒液浸泡,并清洗后晾挂备用。

十、患者的床头柜用消毒液擦拭,做到一桌一巾,每日1~2次。病床湿式清扫,做到一床一巾,每日1~2次。

十一、特殊疾病和感染者按相关要求执行。

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一、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确保治疗、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护理部定期检查考核。

二、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坚持医嘱班班查对,每天总查对,护士长每周总查对一次并登记、签名。

三、毒、麻、限、剧药品做到安全使用,专人管理,专柜保管并加锁。保持固定基数,用后督促医师及时开处方补齐,每班交接并登记。

四、内服、外用药品分开放置,瓶签清晰。

五、各种抢救器材保持清洁、性能良好;急救药品符合规定,用后及时补充,专人管理,每日清点并登记;无菌物品标识清晰,保存符合要求,确保在有效期内。

六、对于所发生的护理差错,科室应及时组织讨论,并上报护理部。

七、对于有异常心理状况的患者要加强监护及交接班,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八、工作场所及病房内严禁患者使用非医院配置的各种电炉、电磁炉、电饭锅等电器,确保安全用电。

九、制定并落实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预案和危重患者抢救护理预案。

护理差错、事故报告制度

一、各科室建立差错、事故登记本,登记差错、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后果等并及时上报。

二、发生差错、事故后,要采取积极补救措施,以减少或消除由于差错、事故造成的不良后果,护士长应及时进行调查,组织科室有关人员讨论,进行原因的分析和定性,总结经验教训,并进行详细的记录。

三、对发生差错、事故的单位和个人,有意隐瞒不报者,按情节轻重给予处理。

十八护理核心制度试题 篇2

1.1 健全的质量管理组织结构是保证护理质量持续提高的关键[1]

只有建立健全质量体系, 才能有效地把各部门、各级护理人员、各种质量要素及资源组织起来, 形成一个目的明确、职权明确、协调一致的质量管理体系, 以实现质量方针和目标[2]。我院成立了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 质量管理委员会主任由护理部主任担任, 护理部主任负责主管护理质量控制, 成立了十个质控小组, 每小组实行组长负责制。每月对相应的14项护理核心制度及十项护理工作质量进行全面重点检查考核, 护理部定期不定期抽项检查、指导。

1.2 积极完善护理管理岗位职能

实行护理部-科护士长—护士长三级管理制度, 2010年新配备片区护士长2名, 病区护士长25人, 护士长助理6人, 补充临床护士65人, 充分发挥了各级护理人员的职能, 使护理质量管理从组织结构上得以保证。

2 健全护理规章制度, 完善护理质量标准

2.1 健全护理规章制度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明确规定,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 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 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称为医疗事故[3]。科学、可行的护理规章制度和护理规范是护理人员的工作准则, 是保证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的前提。根据我院的实际工作情况制定了《护理14项核心制度》、《护理缺陷判定标准》, 完善了“护理工作岗位职责和制度”, 使护理工作更加规范, 患者满意度、护理质量持续提高, 护理投诉减少。

2.2 完善护理质量标准, 加强质量控制内容的落实

质量标准是质量管理的基础, 也是规范护理行为的依据。因此, 制定质量标准是护理质量管理的基本任务和基础工作[2]。根据护理管理的主要工作职责与管理范围, 我院制定和更新完善了护理质控标准、护理操作流程作业指导书, 设计了简便、实用的质控表格。护理质控的主要内容有:特一级护理、临床护理带教老师、护理安全与差错及缺陷管理、危重患者基础护理、病区管理与消毒隔离管理、护理文书书写、急救物品管理与急救护理技术操作、护士的行为规范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根据护理工作的具体问题, 对护理管理标准与内容不断地完善和修订, 以确保护理工作品质持续提升。

3 规范护理质量管理方法、不断提高护理管理水平

健全的护理制度与护理标准必须落实在具体的工作当中, 对各项护理核心制度的严格执行, 是保障患者安全和护理质量的基础。加强对护理各项工作质量的标准检查, 每月规范检查方法与时间, 使检查考核与指导相结合,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1 护理质控的管理要求

护理质量控制要坚持以人为本, 全员参与的原则, 重视人的作用, 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发动全员参与实施是护理质量管理的根本[2]。因此, 在护理管理过程中, 每位护理人员都应增强质量意识, 自觉参与质量管理, 各尽其职, 各负其责, 使护理服务全过程的各个环节始终处于受控状态。护士长、护士长助理及护理骨干们应对影响质量的因素具有敏锐的洞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反省能力, 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总结吸取经验教训, 以达到持续质量改进的目的。

3.2 护理质控的内容与方法

护理质量检查标准, 结合我院专业特点, 做好三级护理质控。因此, 建立了护理部、科室与病区三级质量控制网络, 分别有护理部主任、片区护士长、护士长及护理骨干担任。一级质控每月全面检查1次, 并对病区护士进行全面考核, 二级以上质控每两月重点检查, 三级质控每季度全面检查1次, 每月召开1次护理安全、护理质量讨论分析会议, 对质量缺陷进行分析、查找原因, 制定整改措施, 并进行质量跟踪监控。同时把护理质量检查结果在护士长会议上讲评, 找出存在问题的原因, 提出整改措施, 纳入下一次检查的重点。再以质控简报的形式下发给各科及护士长, 并将质量检查结果与奖金挂钩, 从而促进护理质量的不断提高。

3.3 每月检查有重点, 抓重点人、重点时间和重点事件

3.3.1 明确质量目标

二级以上质控小组对核心制度和护理质量进行重点检查, 每季度全面检查1次。对存在的问题, 以文字形式反馈于各病区, 要求在限定时间予以改进, 并进行后期质量跟踪, 检查其改进效果。技能操作坚持每月考核2~3项, 对考核不合格者, 给予及时补考。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月”“护理质量安全月”等活动, 以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3.3.2 抓重点人

对于新上岗的护士和工作能力差、容易出问题的护士, 给予重点管理, 合理排班, 采取新老搭配、强弱搭配。同时给予重点培训、重点指导与考核, 树立质量第一、服务第一、技术过硬、精益求精、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对工作责任心不强或技术水平低的护士, 可在日常工作中适当减少她们独立工作的机会, 或在工作中加强指导、教育, 加强监督, 以强带弱, 对影响护理质量全过程的每一环节都充分重视, 保证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

3.3.3 抓重点时间

节假日、夜班是护理管理的重点时间。我院除坚持护士长夜值班、夜查房制度外, 在节假日护理部及护士长必须下病区查房查岗, 以便及时解决疑难问题和突发事件。连班与大小夜班实行弹性排班制, 根据临床工作量、危重患者数, 合理调配人力, 保证护理工作圆满完成, 确保患者安全, 尤其是危重患者的生命安全。

3.3.4 加强护理缺陷和差错事件的管理

护理人员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 不仅要有安全意识和预见性, 而且要认真负责, 一丝不苟地执行各种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2]。我院成立了由科护士长以上人员组成的护理安全管理委员会, 针对全院各病区出现的护理差错或缺陷, 定期组织讨论分析, 对问题发生的原因、过程、环节等进行根因性分析, 弄清事实, 明确责任, 找出原因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在全院组织学习, 使大家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

3.4 建立质量反馈信息系统

建立逐级反馈信息制度, 保证信息畅通, 使护理部、片区护士长、护士长及护士之间实行纵、横向信息反馈。按照护理部的要求, 各个质控小组组长每月在护士长会上通报全院护理质量检查结果, 护士长不定期在晨会上反馈一级质控情况, 重点找出各病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针对存在问题, 学出原因分析和整改措施。

4 促进了护理质量的全面提高, 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通过加强护理质量管理和核心重点的落实, 坚持以患者为中心, 以患者满意为最终服务目的, 以质量为核心的指导思想和服务理念, 使护理服务更加贴近患者, 贴近临床, 贴近社会, 使患者得到了高质量护理服务, 护理差错和护理缺陷明显降低, 年事故率0。现门诊患者和住院患者明显增多, 提升了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和美誉度, 为医院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摘要:目的 为了规范管理和各项核心制度的落实, 保证护理安全。方法 建立、健全护理质量管理组织体系, 完善护理质量标准, 优化工作流程, 规范护理质量管理方法, 增加护理人员配置, 加强护理人员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基本理论的学习考核。结果 通过加强护理质量管理和核心重点的落实, 使患者得到了高质量护理服务, 护理差错和护理缺陷明显降低, 年事故率0, 现门诊患者和住院患者明显增多。结论 各项护理工作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保障护理安全, 为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制度,质量,护理

参考文献

[1]李瑞兰, 刘宜谦, 潘宝玉, 等.护理质量督导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J].护理杂志, 2005, 5 (8) :27-29.

[2]潘绍山, 孙方敏, 黄始振.现代护理管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0:201-204.

十八护理核心制度试题 篇3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0614-01

血液净化过程中要杜绝失误,最重要的是预防,在实际工作中确保各项规章制度的有效实施,从根本上减少以及杜绝失误的发生,制度是护理安全的有力保证。在我们血透室,如果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无菌操作技术规范、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操作流程等规章制度,就有可能发生差错事故,给患者带来痛苦,引发医疗纠纷。我院多年来通过对核心制度在血液透析实际操作中的落实,最大程度的减少了护理差错和护理纠纷的发生,科室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提升,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查对制度的落实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是保证病人安全和护理工作正常进行的根本保证。这要求我们要有高度责任心,层层把关,一丝不苟,认真查对,这是我们血液透析中心工作极为重要的环节,也是我们血液透析中心护士职业道德的具体体现。因此我认为在我平时工作中,除了做好常规护理工作中的“三查七对”、输血查对等制度外还应做好以下的具体查对工作。

1.1 透析前准备 准备时要认真核对病人姓名,机位号,治疗模式。透析管路包装是否完整,有效期等。透析器姓名,消毒液是否灌满,透析器型号,使用次数,复用时间,容量等透析器各项内容。

1.2 预冲时 开机后预防A.B液接头误接,应在前一次透析结束时,A、B液吸管的正确复位,在本次开机时,再次校对各管路标识。预冲管路时再次核对以上内容,检查管路的完整性等。连接旁路时,注意连接标识,透析正常进行后,再做一次检查。避免旁路接反,因透析过程,血液和透析液在透析器的膜两侧反方向流动,才能达到最大限度地发挥整个透析器的弥散效能,才能使水和溶质通过半透膜孔进行充分交换。所以,血液和透析液同向流动将直接影响透析效果。

1.3 透析开始至结束前 治疗前连接患者要认真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治疗方案、透析器各项内容、弥散是否完成、测定残余浓度、旁路及管路连接等详细情况。连接血路时,注意先接动脉侧穿刺針再接静脉侧,启动血泵后,检查一次,再盖好治疗巾。常规注入基础肝素量,透析开始后根据患者需要,再持续追加肝素至结束前30 min。上机完成后再次核对肝素使用情况,确保透析过程无凝血现象。

1.4析开始阶段,应对机器控制面板上透析各项治疗模式及参数予以确认;主动询问并满足患者对温度的需求;病情变化后又稳定时,须再次检查,确认各项数值,而血流速度应在透析开始后20 min内逐渐增加,直至个体所适宜的速度。检查穿刺针→管路→透析器连接时,丝扣有没有正常对位或管路与穿刺针有没有拧紧丝扣,连接端口是否密闭。上机后确保机器处于工作状态,各指示灯显示正常后才能离开。

1.5 透析过程中加强巡视,至少每小时一次,掀开治疗巾,直接查看穿刺部位,如果有内瘘的患者,应根据内瘘情况,合理选用穿刺方法,以保护内瘘,减少出血,延长内瘘使用寿命。穿刺后应在针柄处交叉粘贴胶布。粘贴时稍加用力按压,边角处不要有翘起,使之更加粘贴牢固。整个治疗过程中应注意密切观察,勤问、勤看、勤检查,及时发现问题,随时消除不安全因素。

1.6 透析过程中使用任何药物,均应执行查对原则,护士同医生共同核对药名、剂量、浓度,瓶签脱落、字迹不清或有疑问,一律不用。输血时必须有两人或两人以上核对患者姓名、血型、交叉配血实验结果,并与病历内记载的血型核对。

1.7 透析结束后 下机时核对患者目标超滤量是否完成,治疗模式是否正确等内容。对机器进入消毒程序消毒,机器消毒前,先查看消毒液存量及种类,再确认消毒。若清洗及消毒不完全,容易使机器内管路完全或部分堵塞而影响透析正常进行。

2 消毒灭菌隔离制度 血液透析室是医院的重要科室,是急、危重症患者积聚的场所,同时也是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因此在血液透析室必须落实消毒灭菌隔离制度,加强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的管理,有效预防血透病人及医务人员感染的发生。在我的工作中要切实做好以下工作:

2.1工作人员进入透析区应穿工作服,戴帽、更鞋,不留长指甲,不染指甲。病人的管理:病人入室须更鞋方可进入;非病人用品不能带入室内;一般不允许病人家属及其他人员进入透析室。

2.2新入血液透析患者要严格询问病史。协助医生进行乙肝,丙肝及艾滋病等感染的相关检查,对阳性感染病人严格进入阳性区域透析,并使用一次性透析器,专人分管。对无检验报告的病人安排在过渡区透析,透析器不复用。对于HbsAg、HbsAb及HBcAb均阴性的患者宜给予乙肝疫苗接种。每半年应对透析患者进行上述感染指标复查,慢性乙肝感染患者每年进行上述指标的复查。

2.3 血液透析室各区域划分明确,保持空气清新,地面、物体表面保持清洁,遇污染时及时消毒,清洁区每日进行有效的空气消毒。协助同事每月进行空气、物体表面和医务人员手的细菌培养,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4 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范、标准预防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要求洗手、戴手套、对不同病人进行操作,必须更换手套。每次透析结束更换床单、被套,对透析治疗区内所有物品表面及地面进行清洁或消毒。透析机使用后进行有效的外部消毒和内部消毒。严格执行一次性使用物品的规章制度。医疗废弃物管理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有关规定进行分类和处理。

2.5透析管路预冲后必须2小时内使用,否则要重新预冲,隔日使用需要重新消毒。重复使用的消毒物品应在消毒有效期限内使用,超出期限的应当根据物品特性重新消毒或作为废品处理。浓缩透析液在规定的有效期内使用;肝素、促红细胞生成素等药物现用现配。

3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必须同时做好分级护理制度,抢救工作制度,值班、交接班制度,医嘱执行制度,护理查房、病例讨论制度,差错事故报告制度,护理文件书写要求等核心制度。

讨论 护理规章制度是护理工作者长期实践的科学总结,反映了护理工作的规律和特点。作为临床一线的护理工作者必须要加深对护理核心制度内涵的理解,掌握并真确运用,严格落实,善和提高护理技能,加强责任感不仅提高了护理质量,减少或避免了各种纠纷的发生,更重要是保证了透析患者的安全治疗。

参考文献:

[1] 李梦萍,徐珍荣. 加强核心制度学习有效提高护理质量.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年04卷 第28期

[2] 胡爱娣.护理核心制度的落实在压疮防护中的应用.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年12月08卷第35期

[3] 张红. 护理核心制度执行缺陷与防范.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年第10期

护理核心制度考试试题 篇4

一、单选题。

1、单线班处理的医嘱,由()负责查对。

A 当班医生B 夜班护士C 晚班护士D 下一班护士E 护士长

2、对服用镇静、安眠药的患者,在其未完全清醒时,患者()

A 不要下床活动B可以在协助下下床活动C可以自行活动

D必须约束肢体,防止坠床E可以坐起

3、交接班必须认真负责,接班者应()着装整齐上班进行交接。

A 按时到达B 提前15分钟C 提前10分钟D 提前5分钟E 提前20分钟

4、特级护理患者基础护理服务内容:床上洗头()

A 2次/周B 需要时C 1次/日D 1次/2周E 1次/周5、抢救车未用,每()也需进行清理,必须保证抢救物品处于完好备用状态。

A 一周B 半个月C 一个月D 1次/三周E 必要时

6、凡实习、进修人员发生的护理缺陷或安排护理员、卫生员、陪人进行其职责范围以外的工作而发生的缺陷,均由()承担责任。

A 实习生B 进修人员C 护士长D卫生员E 带教者及安排者

7、下列符合环境安全管理的是()

A 病区(部门)物品放置过多,影响行走,走道保持地面清洁干燥。

B 拖地时、拖地后无需放置防滑标志C 使用的物品合理放置,便于患者拿取

D 病房光线昏暗E 洗手间、浴室光线充足,地面光滑。

8、床刷消毒(),患者出院或死亡后按要求做好床单位的终末消毒。

A1次/周B1次/日C 每班D 2次/周E 必要时

9、首问负责是指第一位接受询问的()对所提出问题,应负责详细耐心解答,或介绍到相关部门或指点到相关地点。

A 护士B 药剂师C 医生D 检验医师E 医务人员

10、在进行各种诊疗护理操作前认真查对腕带,不包括()

A 科室B住院号C护理级别D 姓名、年龄E 性别、诊断

11、护士长应于一般不良事件发生()日内、组织全科人员进行分析讨论,提出处理意见及防范措施,填写“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

A 7B 8C 9D10E1412、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时,处理不对的是()

A 应及时报告当班医生B 隐瞒,自行处理C安抚病人 D马上报告护士长E及时处理并填写不良反应报告表上报

13、凡血袋有下列情形的,一律不得发出()

A 标签破损、字迹不清B 血袋无破损C 血液中无凝块D 血浆中无絮状物E 血袋无漏血

14、什么时候可以执行口头医嘱()A平时B 抢救病人时C 病人多时D 医生要求时E 夜班

15、输血前,需经几人查对无误后,方可输入()

A 三人B 两人C 四人D 一人E 随便几人

16、一级护理患者的护理要点不包括()

A 每小时巡视患者B 实施床旁交接班C 正确实施治疗

D正确实施给药措施E 正确实施专科护理和基础护理

17、服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不包括()

A 严格进行三查八对B 下一班护士查对上一班医嘱C 注射前也应查对

D 观察用药后的反应E 摆药后必须经第二人核对方可执行

18、关于交接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接班时发现问题,由交班者负责。B接班后发现问题,由接班者负责。

C因交班不清接班后发现问题,由接班者负责。

D接班者未到岗,交班人无事可提前离岗。E对所有患者进行床旁交接。

19、下列哪些病人不需要重点床旁交接班:()

A 手术后第一天患者B 分娩20分钟后的产妇C 危重患者

D 一般的三级护理患者E 病情特殊患者

20、新入院病人护士长要在()内与病人见面交流

A 24hB 48hC 36hD60hE72h21、下列哪项不属输血时查对内容:()

A 床号B 交叉配血单C 血型D 血袋号E 护理级别

22、手术切除的活检标本应由谁核对:()

A 洗手护士与手术医生B 洗手护士与巡回护士C 手术医生与巡回护士

D 洗手护士与麻醉医师E 手术医生与麻醉医师

23、下列哪项不是备药前要检查药品的质量内容:()

A 检查瓶口有无松动B 检查患者过敏史C 检查药液有无浑浊

D 检查输液袋有无漏水E 检查生产日期、有效日期、批号是否清晰

24、输血前后、连续输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冲管液体是:()

A 10%氯化钠B 0.9%氯化钠C 复方氯化钠D 5%盐水E 5%葡萄糖

25、一切抢救物品、器材及药品必须完备,不是“五定”的是:()

A 定期更换B 定人保管C 定位放置D 定量存放E 定期检查维修

26、一般不良事件,当事人及时报告护士长,采取有效措施将损害减至最低程度。护士长()内报告护理部。

A 24小时B 36小时C 48小时D 72小时E 96小时

27、患者伤情认定中二级是指()

A跌倒导致患者死亡。

B跌倒时意识障碍或各种脏器出血有生命体征变化,造成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等

后果。

C各种骨折,、肌肉、韧带损伤,有严重功能障碍,造成轻度残疾等严重后果。

D各种骨折、肌肉、韧带损伤,有轻微功能障碍,但未造成致残等严重后果。

E皮肤擦伤、裂伤、软组织损伤,无功能障碍。

28、抢救患者时处理正确的是()

A医生下达的口头医嘱,执行者须大声复述方可执行。

B医生下达的口头医嘱,执行者须大声复述两遍复核无误后可执行C抢救完毕,医师

无需开医嘱。D安瓿用后马上丢弃E抢救完毕,医师补开医嘱可不签名。

29、为患者抽血做交叉配血试验,抽血时要有2名护士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一名护士值班

时,由()协助

A 白班护士B陪人C 实习同学D卫生员E 值班医师

30、抽血时对化验单与患者身份有疑问时,应()

A 与实习同学重新核对B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C立即执行

D 如发现错误,不需重新填写化验单和条形码。E 在错误条形码上直接修改

31、输血后处置不对的是()

A完成输血操作后,再次核对医嘱。B再次核对患者床号、姓名C确认无误后签名D将交叉配血报告单粘贴在病历中E将血袋置于医用垃圾桶内

32、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在麻醉实施前必须由具有执业资质的()共同核查。

A手术医师和麻醉医师B、麻醉医师和手术护士

C手术医师和手术室护士D麻醉医师和巡回护士

E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

33、值班护士下列哪项不对()

A认真执行查对制度B夜班患者诉睡不着,护士马上予以安定口服

C密切观察、记录危重病人病情变化D 做好抢救准备和抢救配合E如实记录抢救过程

34、不属于晚间护理的内容是()

A 整理床单位B 口腔护理C为患者梳头D 会阴护理E 足部清洁

35、实习、进修人员发生的护理缺陷或安排卫生员、护理员、陪人进行其职责范围以外的工作而发生的缺陷,由()承担责任。

A 实习、进修人员B 卫生员、护理员、陪人C 实习、进修人员和带教者

D卫生员、护理员、陪人及安排者E 带教者及安排者

36、查血型、合血的病人必须执行的()原则。

A一人一采B 多人一采C 一人一采一管D 多人多采E一人多管

37、严重不良事件发生后,报告时限不超过()

A 5分钟B 10分钟C 15分钟D 30分钟E 1个小时

38、护士长于一般不良事件发生__内、严重不良事件发生__内组织全科人员进行分析讨论()

A 7日 1-3日B 103-5日C 15日5-7日

D 20日7-10日E 30日15日

39、对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不按规定报告、有意隐瞒的科室与个人,事后主管部门或他人发现,按情节轻重及医院有关规定()

A 不予处罚B 从轻处罚C 从重处罚D 奖励E 保护

40、防盗安全管理要求晚()清点、劝导探视人员离开,锁好大门。

A 8点B 9点C 9点半D 10点E 不要清点,多项选择题

41、手术当日,病房护士与手术室护士进行患者交接时,应查对()

A 只要患者腕带标识的各项内容。B 只要交接患者手术部位的标识情况。

C 不但应查对患者腕带标识的各项内容,还应交接患者手术部位的标识情况。

D 不要交接以上内容。E 患者护理级别

二、多项选择题

1、医嘱查对制度查对内容包括()

A 医嘱单B 执行卡C 隔离标识D 护理级别E 电脑医嘱

2、输血后查对:完成输血操作后,需再次核对()

A 医嘱 B 患者床号、姓名、血型C 配血报告单 D 血袋标签的血型、编号E 采血日期

3、下列符合值班制度“十不”内容的是()

A不擅自离岗外出、不违反护士仪表规范B 在工作区吃东西

C 接待私人会客和打私人电话D 与患者及探陪人员争吵

E 不接受患者礼物、不利用工作之便谋私利

4、下列属于特级护理的是()

A 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抢救的患者B 重症监护患者

C 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且病情不稳定的患者D 各种复杂或大手术后的患者

E严重创伤或大面积烧伤患者

5、当患者出现生命危险,医师未赶到现场前,护士应根据病情实施力所能及的抢救措施,如()

A 吸氧吸痰B 测量血压 C 建立静脉通道D 静脉推注肾上腺素 E 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

6、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工作中,不在计划中、未预计到或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包括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的一切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事件,如()

A 护理缺陷B 药物不良反应C 仪器设施所致不良事件

D 患者走失E 安全防护情况下的跌倒

7、患者安全管理包括()

A防坠床B防烫伤C防跌倒D 防误吸E 防导管脱出

8、为保证患者饮食卫生应做好()的卫生管理及宣教工作。

A 卫生员B 配餐员C陪人D 探视人员E 医生

9、首问负责制度形式包括()

A 面对面回答询问B 回答电话咨询C 受理来信来访D 以上都不对E以上都对

10、下列符合首问负责制度的是()

A 属于本人职责范围内的问题,立即给予答复。

B 属于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问题而当事人不能答复的,按领导指示答复。

C不属于本部门、本人职责范围内的问题,告诉病人这件事不归我管,我不知道。

D 对于不能马上回答的问题,记录首次接待时间,并按医院有关规定按时答复。

E 不属于本部门职责的问题、积极将提问者指引到相关部门,直到有人接待。

11、对()实施腕带标识。

A 意识障碍、语言沟通障碍的患者B 120接诊的急诊患者C 输血患者D进入ICU抢救的危重患者E 7岁以下儿童、无自主活动能力的重症患者

12、护士交接班时,交班者应向接班护士介绍病房内使用重点药物情况,以利于接班护士继续执行用药后的观察。重点药物包括()

A细胞毒性药物B 维生素类药物C 心血管药物D 中枢性肌松药E 抗精神失常药、中枢镇静催眠药等

13、输血前查对应包括()

A 采血日期B 血液有无凝血块C 血袋有无破裂D交叉配血报告有无凝集E 血型

14、清点药品时和使用药品前要检查()内容,符合要求方可使用。

A 标签B 失效期C包装是否完整D 生产批号E 药品是否变质

15、三查是指()

A备药时与B 备药后查C发药前查D注射、处置前查E发药、注射、处置后查

16、八对是指对()

A床号、姓名B药名、剂量C浓度、时间、用法D性别E药品有效期

17、备药时要检查()

A药品是否在有效期内B水剂、片剂有无变质C安瓿、注射液瓶有无裂痕D输液瓶(袋)有无漏水E药液有无浑浊和絮状物

18、以下处理正确的是()

A 备药后必须经第二人核对,方可执行。

B 麻醉药用后保留空安瓿备查,同时在毒、麻药品管理记录本登记

C 使用多种药物时,注意有无配伍禁忌。

D 发药、注射、输液时,患者如提出疑问,继续使用。

E 对易致过敏药物,给药前需详细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

19、为患者抽血做交叉配血试验应认真核对交叉配血单和患者血型化验单上的()A床号B诊断C姓名D年龄E 住院号

20、抽血(交叉配血)前须在盛装血标本的试管上贴好写有()等的条形码,条形码字迹必须清晰无误。

A病区(科室)B床号C住院号D患者姓名E 患者性别

21、输血前血液及用物查对执行有误的是()

A检查血袋上的采血日期B血液少许外渗立即用胶布粘贴好

C血液外观清亮、无溶血可使用D血液无凝血、无变质后方可使用

E 输血器及针头不需检查

22、使用灭菌物品和一次性无菌物品正确的是()

A检查包装和容器是否严密、干燥、清洁,检查灭菌日期、有效期、B灭菌效果指示标识不符合要求继续使用C发现物品过期、包装破损停止使用 D包装不洁冲洗干净后再使用E未达灭菌效果等,一律禁止使用。

23、符合无菌物品管理的是()

A 科室指定专人负责无菌物品的领取B专人保管C定期清点

D分类保管E 确保产品外包装严密、清洁、无菌物品无潮湿

24、患者术前准备正确的是()

A患者接入手术室前,手术室接患者人员与病区当班护士共同核查患者信息

B核查患者手术名称与手术部位准确无误C手术患者佩戴腕带

D贵重物品交由家属保管E 患者可戴假牙等进入手术室

25、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必须由具有执业资质的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三方,分别在()共同对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等内容进行核对并签名。

A关闭体腔后B麻醉实施前C手术开始前D患者离开手术室前E关闭体腔前

26、值班护士下列哪项不对()

A危重患者抢救时暂不交接班B中午班交待白班十分钟后看皮试结果

C医嘱未处理不交接班D物品数目不清楚不交接班

E交班志未完成先交接班,交班后再写。

27、抢救车内必备药物有()

A 肾上腺素B 西地兰C 尼可刹米D 洛贝林E 阿托品

E患者突然

28、护理不良事件包括()A 护理缺陷B药物不良反应C 患者走失D 安全防护情况下的跌倒

发生病情变化

29、对主动发现和及时报告重要不良事件和隐患,避免严重不良后果发生的科室和个人()

A 不予处罚B 从轻处罚C 从重处罚D 奖励E 保护

30、防火安全管理要求()

A 病区内一律不准吸烟,禁止使用电炉、酒精灯及点燃明火,以防失火。

B 保持消防通道通畅,有明显的标志,不堆堵杂物。

C 保持消防设施完好。

D 医护人员能熟练应用消防设施和熟悉安全通道。

E 实施人性化管理,病陪人可予以吸烟。

31、患儿安全管理中要求()

A 玩具选用较大、不易误吞的物品。B 禁止玩弄刀、剪及易破损的物品。

C 工作人员工作服上不使用大头针、别针等 D 针头、刀剪、玻璃等锐器不能遗留在病房内 E 耐心向家属做好解释工作,防坠床、烫伤、跌倒、误吸、导管脱出等意外事件发生。

32、护士用药前应询问病人用药情况,并告知病人或其家属()

A 将要使用的药物的名称B将要使用的药物的用法用量C将要使用的药物的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D将要使用的药物的注意事项等E 以上都不是

33、使用过敏药物前应详细询问()

2018年护理核心制度考试试题 篇5

科室: 姓名: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30分)

1、下列不属于护理核心制度的是()

A护理新业务、新技术准入制度 B医嘱执行制度 C 院务公开制度 D查对制度

2、护士再注册每()年一次

A 2 B 3 C 4 D 5

3、特级护理的病人在一览表上的相应标记为()

A 红卡片 B 黄卡片 C 蓝卡片 D 绿卡片

4、具备以下哪种情况的患者,定为二级护理()

A 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 B 病情稳定,仍需卧床的患者 C 严重创伤或大面积烧伤的患者 D 生活完全自理且病情稳定的患者

5、以下哪项不是一级护理的护理要求()A 每2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B 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C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D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

6、因抢救病人未能及时书写记录,有关医务人员应当在抢救结束后()小时内据实补记

A 4 B 5 C 6 D 7

7、交接班制度规定接班者提前()分钟到科室 A 5 B 10 C 15 D 不必提前

8、接班后发现的问题,由()负责

A 接班者 B 交班者 C 共同 D 都不负责

9、护理文件书写可以由()护理人员完成

A必须由具备独立执业资格的护理人员 B实习护士 C 进修护士 D见习护士

10、即刻医嘱(ST)应在医嘱开出何时执行()

A 24小时内 B 12小时内 C 本班内 D 立即

11、护理病例讨论的范围不包括()

A疑难、特殊、罕见病例 B重大抢救病例 C死亡病例 D新入院病历

12、凡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的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A低效消毒水平B中效消毒水平C高效消毒水平D灭菌水平

13、无菌包一经打开不超过()

A4小时 B8小时 C12小时 D 24小时

14、护理会诊一般于()小时内完成

A4小时 B8小时 C12小时 D 24小时

15、病人安置的原则,以下哪项错误()A感染与非感染病人分室安置 B同类感染病人分室安置 C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

D传染病和可疑传染病要按传染病常规隔离

16、放置感染性医疗废弃物的垃圾袋为()

A黑色 B白色 C黄色 D彩色

17、临时备用医嘱(SOS)()小时内有效

A4小时 B8小时 C12小时 D 24小时

18、药物敏试结果阳性以()笔作“+”标记

A黑色 B红色 C蓝色 D蓝黑色

19、保证病人安全,防止差错事故发生的一项重要措施是()A查对制度

B护理质量管理制度 C护理会诊制度

D护理新业务、新技术准入制度 20、“三基”不包括()

A基础理论 B基本知识 C基本技能 D基本素质

21、患者安全目标规定,应同时至少使用几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

A 一种 B 两种 C 三种 D 四种

22、下列哪项不属输血查对内容:()

A 床号 B 性别 C 血型 D 血袋号 E交叉配血试验结果

23、下列哪些病人不需要床头交接班:()A 手术后患者 B 待产妇及分娩后 C 危重病人

D 病情稳定的患者 E 病情特殊的患者

24、接班者应提前()分钟到病房。

A 5—10 B 10 C 5—15 D 10—15

25、卫生间墩布为()道杠作为标记。

A Ⅰ道杠 B Ⅱ道杠 C Ⅳ道杠 D Ⅴ道杠

26、隔离的被服应单独放入()口袋,并注明隔离字样。A 红色 B黑色 C 黄色 D 棕色

27、不需做空气培养的房间为()

A 治疗室 B 病室 C 处置室 D 分娩室

28、一级护理患者的护理要点不包括()A 每小时巡视患者 B 实施床旁交接班

C 正确实施专科护理和基础护理 D 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29、三级护理患者的护理要点不包括()A 每3小时巡视患者 B 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C 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 D 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

30、服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不包括()A 严格进行三查七对

B 下一班护士查对上一班医嘱反应

C 摆药后必须经第二人核对方可执行 D 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二、判断题(30分)

1、未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者,不能独立从事护理工作。()

2、严格遵守护士执业范围,严禁超范围执业。()

3、护士再注册每三年一次。()

4、各科室非注册护士能独立执业和书写护理记录。()

5、实施基础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基础护理合格率≤90%。()

6、护理文件书写质量评价,合格率≤90%。()

7、对有疑问的医嘱可不必询问就能执行。()

8、抢救病人时,医师下达口头医嘱,执行者须复诵一遍,经双方核实无误后,方可执行。()

9、临时即刻执行的医嘱,需经二人查对后方可执行,并记录执行时间,执行者签名。()

10、医嘱必须每班查对,护士长每周至少参加大查对1次.()

11、抢救病人时,下达口头医嘱后,医生须复诵一遍,由二人核对后方可执行。()

12、对手术及深昏迷的病人要使用“腕带”作为病人的识别标志。()

13、输血过程中,如有输血反应,应填写不良反应登记单,科室保存。()

14、更换下来的被服既可放在污衣桶中,也可放在地上。()

15、病人出院或死亡后应进行终末消毒。()

16、体温计每次使用后可用含氯消毒液浸泡,浸泡液每周更换二次。()

17、二级护理病人应每2小时巡视患者,观察病情变化。()

18、护理查房包括行政、业务查房。()

19、危重病人抢救时,护士长应及时向病人及家属讲明病情及预后,以取得家属的配合。()

20、各班医嘱均由当班护士两人进行查对无误后方可执行。()

21、交班中发现病人病情、治疗、护理及器械、物品不符时,应立即查问。接班时间发现问题应由交、接班者共同负责。()

22、接班者应清点毒麻药、急救药品和其他医疗器械,若数量不符应及时向护士长报告。()

23、输血完毕应低温保存血袋12小时,以备必要时送检。()

24、发生护理缺陷后,要积极采取补救措施,以减少或消除不良后果。()

25、发生护理缺陷后应及时向护士长、护理部上报发生护理缺陷的经过、原因、后果,并在48小时写出书面材料。()

26、发生严重护理缺陷时,损坏或丢失贵重器材和贵重药品时重大药品发生安全问题时必须护理部或主管部门请示报告。()

27、急救仪器设备,用物、药品要专人负责清点、检查、补充做到完好备用状态。()

28、无论何种原因导致操作失败时,应向病人解释告知,取得病人谅解。()

29、对昏迷或精神障碍病人,若家属不同意保护性约束可强行约束。()

30、.观察用药后反应,对因各种原因未能及时用药者应及时报告医生,根据医嘱做好处理,并在护理记录中及时记录。()

三、问答题(40分)

1.护理核心制度包括哪些?(20分)

2.试述I级护理病人护理要点?(29分)

2017年护理核心制度考试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1C 2D 3A 4B 5A 6C 7C 8A 9A 10D 11D 12D 13D 14D 15B 16C 17C 18B 19A 20D 21B 22B 23D 24A 25D 26A 27B 28B 29D 30B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12×13×14×15√16√17√18×19×20√

21×22×23×24√ 25×26√27√28√29×30√

三问答题

1.答:心肺复苏的有效指征是:自主呼吸恢复、颈动脉有搏动、瞳孔由大缩小、口唇及甲床转红润

2.答:迅速判断病人心跳呼吸停止的方法及指证

(1)意识丧失:呼叫、刺激人中、合谷、轻拍患者肩部无反应。(2)呼吸停止:视胸廓无起伏,或棉纤维置口鼻处不被吹动。(3)心跳停止:触摸颈动脉、股动脉无搏动。(4)瞳孔散大。

3.答:01、护理质量管理制度02、病房管理制度03、护理查对制度04、分级护理制度05、健康教育制度06、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 07、护士值班、交接班制度08、护理文书书写与质量监管制度09、医嘱制度

10、护理查房制度

11、护理会诊制度

12、护理病例讨论制度

13、病房消毒隔离制度

14、护理缺陷管理制度1护理安全(不良)事件主动报告制度2护理投诉管理制度

15、护理制度、操作常规变

更批准制度

16、抢救工作制度

4.答:(1)每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随时做好各种应急准备。(2)根据患者病情,定期测量生命体征。

十八护理核心制度试题 篇6

姓名:分数 :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操作规程,认真落实消毒隔离制度,防止和减少的发生。

2、病人及家属要求复印病历资料,须经批准,按规定程序到病案室办理。任何人将病历资料提供给他人,不得擅自从病房复印病历,未经许可不得将病历带离医院。

3、凡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的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水平;凡接触皮肤、黏膜的医疗器械的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水平。

4、护理人员能正确掌握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预防、消毒隔离方法。

5、医疗废弃物分类收集处理,感染性医疗废弃物置塑料袋内,损伤性废弃物置容器内,标识清楚、交接登记,密闭运送、无害化处理。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护理病例讨论的范围不包括()

A疑难、特殊、罕见病例B重大抢救病例C死亡病例D新入院病历

2、凡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的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

A低效消毒水平B中效消毒水平C高效消毒水平D灭菌水平

3、无菌包一经打开不超过()

A4小时B 8小时C 12小时D 24小时

4、护理会诊一般于()小时内完成A4小时B 8小时C 12小时D 24小时

5、病人安置的原则,以下哪项错误()

A感染与非感染病人分室安置B同类感染病人分室安置

C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D传染病和可疑传染病要按传染病常规隔离

6、放置感染性医疗废弃物的垃圾袋为()

A黑色B白色C黄色D彩色

7、临时备用医嘱(SOS)()小时内有效

A 4小时B 8小时C 12小时D 24小时

8、药物敏试结果阳性以()笔作“+”标记

A黑色B红色C蓝色D蓝黑色

9、保证病人安全,防止差错事故发生的一项重要措施是()

A查对制度B护理质量管理制度C护理会诊制度D护理新业务、新技术准入制度

10、“三基”不包括()

A基础理论B基本知识C基本技能D基本素质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20分)

1、护理查房的要求()

A查房前要做好充分准备,目的明确B查房病例具有代表性

C查房时应运用护理程序方法D采取多种形式,保证查房质量

2、护理会诊种类分为()

A 业务会诊B疑难病例会诊C院外会诊D科间会诊

3、护理文件书写严格按照()

A卫生部2010年《病历书写基本规范》B《四川省护理文件书写规范(试行)》 C《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在医疗机构推行表格式护理文书》D《护士条例》

4、护理纠纷或事故处理程序包括()

A积极安抚病人,采取有效措施尽量减少对病人伤害 B及时报告护士长、科主任 C必要时上报护理部、医务科D特殊重大事件报告分管院长

5、紧急封存病历的程序()

A病人及家属提出封存病历要求后,医护人员应及时向科主任、护士长汇报,同时上报医务科,在医患双方在场的情况下进行病历封存。

B若发生在节假日、周末或夜间,直接通知院总值班备案,协助处理。

C封存的病历由医务科保管,需要启封时,必须有医患双方在场。

D封存方法:将病历装入文件袋内,两边开口处贴上封条,注明年、月、日、时、分,由双方签字。

四、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二级护理每2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急救器材、药品齐备完好,做到“四定”“三无”“一专”抢救物品可随便外借。()

3、抢救时也不可执行口头医嘱。()

4、抢救工作进行时,不要通知病人家属。()

5、抢救完毕,交下一班清理用物,补充药品、器材,进行终末消毒处理等。()

6、严格执行药品管理规定,剧毒、麻醉药品加双锁专人保管,每班交接,做好登记。()

7、在接班者未接清楚之前,交班者若有事可先行离开岗位。()

8、接班时发现的问题由交班者负责;接班后发现问题,则由接班者负责。()

9、各种交接班均应进行床旁、口头及书面交班。()

10、护理文件实习、进修、见习护士可单独书写。()

五、问答题(20分)

1、请简述一级护理病人的护理要求?

护理核心制度试题

答案:

一、填空题

1.医院感染2.医务处不得直接3.灭菌消毒4.基本标准5.黄色硬性

二、单项选择题:

1.D2.D3.D4.D5.B6.C7.C8.B9.A10.D

三、多项选择题

1.ABCD2.BCD3.ABC4.ABCD5.ABCD

四、判断题

1.√2.×3.×4.×5.×6.√7.×8.√9.√ 10.×

五、问答题

1、请简述一级护理病人的护理要求?

(1)严密观察病情,经常巡视病人,每1小时巡视病人一次,必要时15—30分钟一次,根据 医嘱测量生命体征,根据病情制定护理计划并实施,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及效果及时记好各项护理记录。

(2)加强基础护理,防止发生并发症,保证良好病房环境,床单元整洁;保病人“六洁”(头发,手,足,会阴,皮肤,口腔):保持各种管道在位通畅;保证病人正常休息。

(3)根据病种特点,病情需要,协助病人完成进食,服药,大小便等。

医院十八项核心制度 篇7

1、首诊医师、首诊科室责任制

2、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3、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

4、会诊制度

5、危急重病人抢救制度

6、手术分级分类管理制度

7、术前讨论制度

8、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9、查对制度

10、病历书写与管理制度

11、值班交接班制度

12、分级护理制度

13、新技术和新项目准入制度

14、危急值报告工作制度

15、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16、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17、临床用血审核制度

18、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首诊医师、首诊科室责任制

一、医师在接待患者就诊时应态度和蔼,认真检查,规范、妥善处置,认真准确、客观书写病历。对患者诊断处置措施以及患者提出的问题,应作必要可信的告知和解释,不得推诿拖延。

二、门诊首诊医师在接待急危患者而病情又不允许转送急诊科时,应立即就地组织抢救,同时向上级医师、相关科室部门报告,协助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护送转运至急诊科或收入病房治疗。

三、对病情复杂不能明确诊断的患者,应请上级医师或相关科室医师会诊,共同协商,妥善处置。经会诊确属其他科室的患者,首诊科室应作必要的处置后,转科检查治疗。

四、对经检查确属错挂号的不属本科诊治范围的患者,首诊医师应向患者作必要的处置和解释后,转相应科室。

五、对错收科室的住院患者,首诊科室应在细致检查及必要的处置后,邀请相关科室医师会诊,经会诊确属错收的,会诊科室同意转科后,首诊科室应及时转诊并护送病员至相关科室。首诊科室在会诊和转诊期间,应保证有效治疗措施,不得延误、拖延治疗。

六、首诊科室、首诊医师在对急危重症病员进行必须的辅助检查、会诊、转诊期间,就给予积极必要治疗措施,不得延误治疗抢救,检查,转诊时应有医护人员护送至相关科室,转诊病人应当面交接,经接诊后方可离去。

七、急诊科医师接诊急危重症患者,应突出“急”字,首诊医师查体应简明扼要,抓住重点,迅速作出初步诊断,尽快给予必须的、有效可行的救治措施,并迅速向上级医师、医院有关部门汇报。涉及多科疾病的应迅速邀请相关科室会诊,经会诊后以某科疾病为主,由某科主持救治,其他科室协助。待病情稳定许可进行必须的检查或收住病房,应通知科室做好接诊准备,并由医护人员护送,其间不得终断救治措施。

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一、医院实行三级医师,即科主任或主任、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三级医师负责制。

二、、科主任负责全科的医疗、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每周必须查房1—2次,出专科门诊1—2次,以解决本科病房及门诊疑难和重症病人的诊断、治疗问题。对新入院的病人必须在72小时内作出诊断及治疗意见。

三、主治医师在科主任的领导下,协助科主任做好本科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领导治疗组完成医疗任务。每周查房2—3次,及时查看新入院及危重病人,决定本治疗组病人的治疗方案,手术实施。对于新入院的病人,必须在48小时内做出诊断及治疗方案。根据本科的实际,每周可安排出专科门诊1—2次。

四、住院医师受主治医师及总住院医师的领导,每日对所管的病人至少查房2次。及时查看新入院及危重病人,做好病情记录,对于新入院病人,必须在24小时内完成住院病历及各项检查,做出初步诊断和必要的治疗,并及时向主治医师汇报。

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

一、临床病例讨论

1.医院应选择适当的在院、出院的病例举行定期或不定期的临床病例讨论会。凡死亡的病例必须做病例讨论。2.临床病例讨论会,可以一科举行,也可以几个科联合举行。

3.每次临床病例讨论会时,必须事先做好准备,负责主治的科室应将有关材料加以整理,尽可能作出书面摘要,事先发给参加讨论人员,预作发言准备。

4.开会时由主治科的主任或主治医师主持,负责介绍及解答有关病情、中西医诊断、治疗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中西医分析意见(病历由住院医师报告)。会议结束时由主持人作总结。

5.临床病例讲座会应有记录,可以全部或摘要归入病历内。

二、出院病例讨论

1.各科室定期举行出院病例讨论会,作为出院病历归档的最后审查(每月 1—2 次)。

2.出院病例讨论会可按科举行(由主任主持)或分病室(组)举行(由主治医师主持),经管的住院医师和实习医师参加。3.出院病例讨论会对该期间出院的病历依次进行审查。①记录内容有无错误或遗漏; ②是否按规律顺序排列; ③确定出院诊断和治疗结果; ④是否存在问题,取得那些经验教训。

4.一般死亡病列可与其他出院病例一同讨论,但意外死亡的病例不论有无医疗事故,均应单独讨论。

三、疑难病例讨论会

凡遇疑难病例,由科主任或主治医师主持,有关人员参加,认真进行讨论,认真进行讨论,尽早明确诊断,提出治疗方案。

会诊制度

一、院内会诊

1.凡遇疑难病例,以及涉及他科病情时,应及时申请会诊。2.急诊会诊:被邀请人员必须在10分钟内到位。

3.科内会诊:由经治医师或主治医师提出,科主任召集本科有关医务人员参加。

4.科间会诊:由经治医师提出,上级医师同意,填写会诊单,应邀医师一般要在24小时内完成,并写会诊记录,提出诊断及处理意见。会诊医师解决问题有困难时,应及时请上级医师会诊。

5.门诊疑难病例,需会诊时,首诊医生先请本科上级医生会诊,由上级医师决定。若疾病与本科无关,可介绍他科会诊。

二、请院外医师会诊

1.在诊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病情需要或患者要求等原因,需要邀请其他医疗机构的医师(上级医院专家教授)会诊时,经治 科室应当向患者说明会诊原因、费用等情况,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并签字。

2.申请会诊科室,填写《院外会诊申请单》报医务科,内容包括拟会诊患者病历摘要、拟邀请医师或邀请医师的专业及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会诊的目的、理由、时间和费用等情况。

3.医务科审批后向会诊单位发出书面邀请函。必要时电话联系。4.会诊费用由患者或患者通过医院向会诊单位统一支付。

三、本院医师外出会诊

1.医院接到基层医院或其他医院会诊邀请后,医疗部根据需要选派有资质的医师参与会诊,必须在不影响本单位正常业务工作和医疗安全的前提下,并且选派的医师不能超出执业范围。会诊影响本单位正常业务工作但存在特殊需要的情况下,应当经医院领导批准。任何医师不得个人擅自外出会诊或手术等。

2.会诊医师接受会诊任务后,应当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亲自诊查患者,完成相应的会诊工作,并按照规定书写会诊记录。

3.会诊医师在会诊过程中应当严格执行有关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和诊疗规范、常规。4.医师在会诊过程中发现难以胜任会诊工作,应当及时、如实告知邀请单位,并终止会诊。

5.医师在会诊过程中发现邀请单位的技术力量、设备、设施条件不适宜救治该患者,或者难以保障会诊质量和安全的,应当建议将该患者转往其他具备救治条件的医疗单位诊治。

6.会诊医师不得超出执业范围会诊。

7.会诊结束后,医师应当在返回本单位2个工作日内将外出会诊的有关情况报告所在科主任和医务科(书面材料包括病人一般情况、病史摘要、检查、诊断及处理意见等)。

8.如果因条件所限不能派出会诊医师时,应当及时告知邀请医疗单位。

9.会诊收费按照陕价费发 L2002)52号《陕西省医疗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之规定收取。

危重病人抢救制度

一、危重病人抢救工作应由经治(或值班)医师和责任(或值班)护士组织,重大抢救应由科主任或院领导参加组织,所有参加抢救人员要听从指挥,严肃认真、分工协作。

二、抢救工作中遇到诊断、治疗、技术操作等方面的困难时,应及时请示上级医生或医院领导、迅速予以解决。一切抢救工作要做好记录,要求准确、清晰、扼要、完整、并准确记录执行时间。

三、医护要密切合作,口头医嘱护士须复述一遍,无误后方可执行。

四、交接班时,必须进行床旁交接,详细交接当前诊断、治疗及注意事项等情况。

五、各种急救药品的安瓿、输液、输血空瓶等用后要集中放在一起,以便查对。

六、抢救药品使用后要及时归还原处,清理补充,并保持清洁。

七、科室进行危重病人抢救应及时电话通知医务科或总值班,并填写病危通知书一式二份,交病人或家属一份,另一份保存在住院病历中。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维护患者合法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手术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使用手术器械在人体局部进行操作,以去除病变组织、修复损伤、移植组织或器官、缓解病痛、改善机体功能或形态等为目的的诊断或治疗措施。

第三条

医疗机构实行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手术分级管理目录由卫生部另行制定。第四条

本办法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手术管理工作。

第五条

卫生部负责全国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工作的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工作的监督管理。

第二章

手术分级及授权管理

第六条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本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工作制度,由医务部门负责日常监督管理工作。第七条

根据风险性和难易程度不同,手术分为四级:一级手术是指风险较低、过程简单、技术难度低的普通手术;二级手术是指有一定风险、过程复杂程度一般、有一定技术难的手术;三级手术是指风险较高、过程较复杂、难度较大的手术;四级手术是指风险高、过程复杂、难度大的重大手术。

第八条

医疗机构应当开展与机构级别和登记的诊疗科目相符的手术。第九条

三级医院可以开展各级手术,重点开展三、四级手术。

第十条

二级医院重点开展二、三级手术。作为区域性医疗中心的二级甲等医院如具备开展甲级手术的必要条件(包括场地、人员、设备等)的,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后,可以开展部分四级手术。登记有重症医学科诊疗科目的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如开展与其诊疗科目相适应的四级手术项目,应当向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开展。

第十一条

一级医院(含卫生院)可以开展一级手术。具备麻醉科设置,并拥有性能良好的急诊抢救设备的一级甲等综合医院,如开展与其诊疗科目相适应的二级手术项目,应当向核发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并向地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后方可开展。

第十二条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服务站、中小学卫生保健所、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室)、医务室等,除为挽救患者生命而实施的急救性外科止血或小伤口处置及其他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有明确规定的项目外,一律不得开展一级及以上级别的手术。

第十三条

择期手术患者,若需要全身麻醉(含基础麻醉)或需要输血的手术,其手术级别提升一级。若麻醉前评估(ASA)Ⅲ级(含Ⅲ级)以上,且需要全身麻醉支持,手术应在三级医院或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可开展部分四级手术项目的二级甲等医院实施。

第十四条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手术准入制度和审批流程,保障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

第十五条

医疗机构应根据手术类别、专业特点、医师实际被聘任的专业技术岗位和手术技能,经过专家组 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后,授予医师相应的手术权限。

第十六条

医疗机构应当定期评价医师技术能力,适时调整医师手术权限,并纳入医师技术档案管理。第十七条

医疗机构开展涉及第三类和第二类医疗技术项目的手术,应当依照相应医疗技术审核标准的要求进行申报。

第十八条

需要非本医疗机构注册医师实施或参与手术的,应当按照卫生部及本地区的有关规定执行。第十九条

手术中术者和助手应密切配合。参加手术人员在术中对患者应高度负责不得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在患者紧张状态下更应严格执行医疗保护性制度。台上会诊时有关人员应随请随到如发生意外台上和台下医务人员要积极采取措施由主刀医师负责组织抢救,并酌情请示上级医师或报告有关领导协助处理。手术当中主刀或助手发生意外(如晕倒等情况),由在场的最高职称人员决定替代人员或启动人员紧急替代程序。

第二十条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防止差错事故。缝合前术者和助手应仔细检查术野内是否有活动出血和异物存留。手术结束要对患者的全身情况和手术情况做一全面严格检查。

第二十一条

登记有重症医学科诊疗科目的二级综合医院,遇有急危重症患者确需行急诊手术以挽救生命时,可以开展四级手术,并做好以下工作:

(一)自觉维护患者合法权益,认真履行知情同意的相关程序;

(二)请上一级医院进行急会诊;

(三)手术结束后24小时内,向该院的执业登记机关备案。第三章监督管理

第二十二条

医疗机构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卫生行政部门不予医疗技术登记;已经准予登记的,应当及时撤销医疗技术登记:

(一)超出登记的诊疗科目范围的;

(二)未通过手术项目专家组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的;

(三)在手术项目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过程中弄虚作假的;

(四)虽通过审核,但由于人员、设备及场地等变化不再具备开展某项手术条件的。

第二十三条

医疗机构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立即责令其改正;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责任:

(一)开展卫生行政部门废除或者禁止的手术项目的;

(二)未经卫生行政部门准入擅自开展第二类和第三类医疗技术中的手术项目的;

(三)擅自开展卫生行政部门明确要求立即停止的手术项目的;

(四)擅自开展应当申报并获准入方能开展的其他手术项目的;

(五)违反卫生行政部门其他相关规定的。

术前讨论制度

1、凡手术难度大、复杂、多科、新开展手术、有危险或手术方案难以确定手术、探查性手术、毁损性手术或者病情较重、年老体弱、合并其它重要疾病及有其它特殊情况的手术,必须提请科室进行术前讨论。部分手术风险极大的疑难、危重患者手术或涉及多学科合作的手术,需由科主任报请医务科组织院内有关科室的人员进行术前会诊讨论。一般手术的术前讨论可以在医疗组内进行。首次讨论难以确定合适的治疗方案者可进行多次讨论。

2、讨论前,手术医师应填写术前讨论申请单交科主任。讨论应在术前一周内组织进行,手术前一天必须完成。

3、术前讨论由科主任或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的医师主持,科室医护人员及有关人员参加,手术医师、护士长和负责护士必须参加。必要时可邀请麻醉科、影像科、病理科等其它科室的有关人员参加。特殊病例、特级手术及重点保健对象手术可请医务科或院领导参加讨论。

4、术前讨论要认真和缜密。经治医师应在讨论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在讨论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在讨论中有重 点的介绍病情,提供有关病史、辅助检查资料,术前准备情况、手术指征、手术方案、预计术中可能出现的意外及并发症和相应的预防措施,手术方案选择、术前准备是否完善、麻醉方式的选择、手术室的配合、术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危险、意外情况及对策、术后观察事项、护理要求、手术并发症及防范措施、预后等提出针对性意见和建议,进行充分讨论。最后由主持人总结并确定手术方案、注意事项及防范应急预案。

5、经管医师准确将术前讨论情况主要是参加讨论人员发言的重点内容和结论性意见记录在病程记录中。科室((术前讨论记录本))由科主任指定人员记录。要与病历记录相符。

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一、死亡病例,一般情况下应在1周内组织讨论;特殊病例(存在医疗纠纷的病例)应在24小时内进行讨论;尸检病例,待病理报告发出后1周内进行讨论。

二、死亡病例讨论,由科主任主持,本科医护人员和相关人员参加,必要时请医疗服务部派人参加。

三、死亡病例讨论由主管医师汇报病情、诊治及抢救经过、死亡原因初步分析及死亡初步诊断等。死亡讨论内容包括中西医诊断、治疗经过、死亡原因、死亡诊断以及经验教训。

四、讨论记录应详细记录在死亡讨论专用记录本中,包括讨论日期、主持人及参加人员姓名、专业技术职务、讨论意见等,并将形成一致的结论性意见摘要记入病历中。

查对制度

一、临床科室

1.开医嘱、处方或进行治疗时,应查对病员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门诊号)。

2.执行医嘱时要进行“三查八对" :摆药后查。服药、注射处置前查;服药、注射处置后查。对床号、姓名和服用药的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有效期。

3.清点药品时和使用药品前,要检查质量、标签、失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

4.用药前,注意询问有无过敏史;使用毒、麻、限剧药时要经过反复核对;静脉给药要注意有无变质,瓶口有无松动、裂缝;给多种药物时,要注意配伍禁忌。

5.输血前,需经两人查对: ①查采血日期、血液有无凝血块或溶血及瓶有无裂痕。②查输血单位与血瓶签上供血者姓名、血型、血瓶号、血质量是否相符及配血交叉报告有无凝集。③查病人床号、姓名、住院号及血型。

二、药房

1.配方时查对处方的内容、药物剂量、配伍禁忌。2.发药时,查对药品、规格、剂量、用法与处方内容是否相符;查对标签(药袋)与处方内容是否相符;查对药品有无变质,是否超过有效期;查对姓名、年龄、并交代用法及注意事项。

三、检验科

1.采取标本时,查对科别、床号、姓名检验目的。2.收集标本时,查对科别、姓名、性别、联号、标本数量和质量。3.检验时,查对试剂、项目、化验单与标本是否相符。4.检验后查对目的、结果。5.发报告时,查对科别、病房。

四、放射科

1.检查时,查对科别、病房、姓名、年龄、片号、部位、目的。2.治疗时,查对科别、病房、姓名、部位、条件、时间、角度、剂量。3.发报告时,查对科别、病房。

五、针灸科及理疗

1.各种治疗时,耷对科别、病房、姓名、部位、种类、剂量、时间、皮肤。

2.低频治疗时,查对极性、电流量、次数。3.高频治疗时,检查体表、体内有无金属异常。4.针刺治疗时,检查针的数号和质量,取针时,检查针数和有无断针。

六、供应室

1.准备器械包时,查对品名、数量、质量、清洁度。2.发器械包时,查对品名、消毒日期。3.发器械包时,查数量、质量清洁处理情况。

七、功能检查科(特殊检查室)有: 心电图、脑电图、B 超、超声心动、脑血流图、肺血流图、生理仪、多普勒彩超、颈颅脑血流分析仪一 TCD、心向量等。

1.检查时,查对科别、床号、姓名、性别、检查目的。2.诊断时,查对姓名、编号、临床诊断、检查结果。3.发报告时,查对科别、病房。其他科室亦应根据上述要求精神,制定本科室的查对制度。

病例书写制度 一、一般书写要求

1.病历记录一律用钢笔、蓝黑墨水书写。计算机打印的病历应当符合病历规范及保存的需求。2.按规定格式书写。

3.书写内容力求详细、系统、全面、可靠、重点突出、主次分明。4.语言简炼准确,记录必须用医学术语。

5.字体端正,标点符号、简化字必须以 “文字改革委员会”所公布的标准简化正确字为准,不得杜撰。6.不得随意涂改或剪贴,或上级医师批改要签名以示负责,一页批改三处以上需重写。

7.每次记录后医生必须清晰签署全名于右下方(无处方权医师、实习医师、进修医师书写的记录签名后,由指导教师签名)。

8.各种记录必须有完整日期,必要时记录时间。日期一律按年一月一日顺序,时间统一以24小时计算,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如1992一02一05,13:15,记录时第一行字头在月份之下,第二行在年代之下。每页首均填写病人姓名,住院号,页数,再次入院者填写原住院号。

9.病历一律用中文书写,疾病诊断、手术名称一律用“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ICD—10)所订为准,不得随意使用简称,如无正式译名的病名可用原文。药名可用拉丁文或原文。

二、病案完成时间的要求: 1.住院病历及入院记录于入院后24小时内完成;急症危重症6一12小时内完成,如患者危重不能详查,必须及时完成详细的病程记录,待病情许可后完成。

2.转科记录于转科前完成;转入记录24小时内完成。3.死亡记录于死亡后24小时内完成。4.出院记录出院时完成。5.病案首页与出院记录同时完成。

三、具体要求: 1.门诊病历书写要求

(1)要简明扼要,病员的姓名、性别、年龄、婚否、职业、籍贯、工作单位、住址填写完整。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各种阳性体征和必要的阴性体征,辅助检查、诊断或初步诊断及治疗,处理意见等均需记载于病历上,由医师签全名。

(2)间隔时间过久或与前次不同病种的复诊病员,一般都应与初诊病员同样写上检查所见和诊断,并写明“初诊”字样。

(3)每次诊察,均应填写日期,急诊应加填时间。

(4)请求它科会诊,应将请求会诊目的及本科初步意见在病历上填写清楚。

(5)被邀请的会诊医师应在请求会诊的病历上填写检查所见、诊断和处理意见并签全名。

(6)门诊病员需要住院检查和治疗时,由医师签住院卡并在病历上写明住院的原因和初步印象诊断。(7)门诊医师对转诊病员应负责写转诊病历摘要。2.住院病历书写要求

(1)新入院病员必须填写一份完整病历,内容包括姓名、性别等一般项目共十三项。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个人史、生活史、女病人月经史、生育住院病史、体格检查、化验检查、特殊检查小结、初步诊断、治疗处理意见等,由医师书写签名。

(2)使用表格病历科室,要求项目齐全,有项必填。

(3)住院病历由实习生书写,经住院医生审查签名,并做必要的补充修改,住院医师另写入院记录(新毕业医师在见习期内完成十份住院病历,由科主任审核后方可转入写入院记录),主治医师应审查修正并签名。(4)再次入院者应写再次入院病历。

(5)病员入院后,必须于24小时内进行拟诊分析,提出诊疗措施,并记于病程记录内。

(6)病程记录包括病情变化,检查所见,鉴别诊断,上级医师对病情的分析及诊疗意见,治疗过程及效果。凡施行特殊处理时,要记明施行方法和时间。病程记录一般病人2—3天记一次,危重病人和骤然恶化病员应随时记录,由经治医师负责记载(如实习医师书写时,经治医师应修改并签名),主治医师应有计划地进行检查,提出同意或修改意见并签名。

(7)科内或全院性会诊及疑难病例的讨论,应做详细记录。请它科会诊由会诊医师填写会诊的记录并签名。(8)凡移交病员均由交班医师做好交班小结,填入病程记录内,阶段小结由经治医师负责填入病程记录。(9)凡决定转科、转诊或转院的病员,经治医师必须书写较为详细的转诊、转科或转院记录,主治医师审查签名,转院记录最后由科主任审查签宇。

(10)各种检查报告单应按顺序粘贴,各种病情介绍单或诊断证明书亦应附于病历上。

(11)出院记录和死亡记录应在当日完成。出院记录内容包括病历摘要及各项检查要点,住院期间的病情转变及治疗过程,出院时情况,出院后处理方法和随诊计划,由经治医师书写,主治医师审查签字。死亡记录除病历摘要,治疗经过外,应记载抢救措施、死亡原因,由经治医师书写,主治医师审查签字。凡做病理解剖的病员应有详细的病理解剖记录及病理诊断。死亡病历讨论也应做详细的记录。

值班交接班制度

一、医师值班与交接班

1.各科在非办公时间及节假日,须设有值班医师。

2.值班医师在上班前15分钟到科室,接受各级医师交办的医疗工作。交接班时,应巡视病室,了解危重病员情况,并做好床前交接。

3.各科室医师在下班前,将危重病员的病情和处理事项记入交班簿,并做好交班工作。值班医师对危重病人应做好病程记录和医疗措施记录,并扼要记入值班日记。

4.值班医师负责各班临时性医疗工作和病员临时情况的处理,对急诊入院病员及时检查填写病历,给予必要的处置。

5.值班医师遇有疑难问题时,应请经治医师或上级医师处置。

6.值班医师夜间必须在值班室留宿,不得擅自离开。护理人员邀请应立即前往视诊。如有事离开时,必须向值班护士说明去向。

7.值班医师一般不脱离日常工作,如因抢救病员未休息,根据情况给予适当补休。

8.每日清晨,值班医师将病员情况重点向主治医师或主任医师报告,并向经治医师交清危重病员情况及尚待处理的工作。

二、医技科室人员值班与交接班

1.各医技科室在非办公时间及节假日,须设有值班人员。2.值班人员每日在下班前十分钟到科室,接受需交办的医疗工作。

3.各医技科室在值班人员下班前应将处理事项记入交班簿,以便做好交班工作,值班人员对处理事项应做记 录,扼要记入值班日记。

4.负责各项临时性医技工作。

5.值班人员夜间必须在值班室留宿,不得擅自离开。各临床科邀请时应立即前往。6.遇疑难问题时,应请本科室上级主管医(技、检验)师处置。

7.每日清晨,值班人员应将值班情况重点向上一级医(技、检验)师报告,并交清尚待处理的工作。

分级护理工作制度

一、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身体状况和生活自理能力确定患者的护理级别,根据患者的情况变化进行动态调整。

二、分级护理分为四个级别:特级护理(蓝色)、一级护理(红色)、二级护理(绿色)和三级护理(白色)。分别在病房一览表和患者床头牌上显示相应的护理级别。

三、护士应当遵守临床护理技术规范和疾病护理常规,并根据患者的护理级别和医师制订的诊疗计划,按照护理程序开展护理工作。

四、护士实施的护理工作包括:

1.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2.正确实施治疗、用药和护理措施,并观察、了解患者的反应。3.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提供照顾和帮助。4.提供康复和健康指导。

五、分级护理病情依据及护理要点

(一)特级护理 1.病情依据

(1)病情危重,随时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抢救的患者。(2)重症监护患者。

(3)各种复杂或者大手术后的患者。(4)严重外伤和大面积烧伤的患者。

(5)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需要严密监护病情的患者。(6)其他有生命危险,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2.护理要求

(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和生命体征,监测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2)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用药。(3)准确测量24小时出入量。(4)正确实施口腔护理、压疮预防和护理、管路护理等护理措施,实施安全措施。(5)保持患者的舒适和功能体位。(6)实施床旁交接班。

(二)一级护理 1.病情依据

(1)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2)手术后或者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患者。(3)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患者。(4)生活部分自理,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2.护理要求

(1)每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2)根据患者病情,每日测量患者体温、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用药。(4)正确实施口腔护理、压疮预防和护理、管路护理等护理措施,实施安全措施。(5)对患者提供适宜的照顾和康复、健康指导。

(三)二级护理

1.病情依据(1)病情稳定,仍需卧床的患者。(2)生活部分自理的患者。(3)行动不便的老年患者。2.护理要求

(1)每2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患者体温、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用药。(4)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实施护理措施和安全措施。(5)对患者提供适宜的照顾和康复、健康指导。

(四)三级护理

1.病情依据(1)生活完全自理,病情稳定的患者。(2)生活完全自理,处于康复期的患者。2.护理要求(1)每3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患者体温、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用药。(4)对患者提供适宜的照顾和康复、健康指导。

医疗技术准入制度

一、为加强医疗技术管理,促进卫生科技进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医疗技术准入制度。

二、凡引进本院尚未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均应严格遵守本准入制度。

三、新医疗技术分为以下三类:

1.一类:一般诊疗技术,指除国家或省卫生行政部门规定限制使用外的常用诊疗项目,具体是指在国内已开展且基本成熟或完全成熟的医疗技术。

2.二类:限制使用技术(高难、高新技术),指需要在限定范围和具备一定条件方可使用的技术难度大、技术要求高的医疗技术。

3.三类:探索使用技术,指医疗机构引进或自主开发的在国内尚未使用的新技术。

四、医院鼓励研究、开发和应用新的医疗技术,鼓励引进国内外先进医疗技术;禁止使用已明显落后或不再适用、需要淘汰或技术性、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和社会伦理及法律等方面与保障公民健康不相适应的技术。

五、医院由医务科全面负责新技术项目的理论和技术论证,并提供权威性的评价。包括:提出医疗技术准入政策建议;提出限制使用技术项目的建议及相关的技术规范和准人标准;负责探索和限制使用技术项目技术评估,并出具评估报告;对重大技术准入项目实施效果和社会影响评估,以及其他与技术准入有关的咨询工作。

六、严格规范医疗新技术的临床准入制度,凡引进本院尚未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首先须由所在科室进行可行性研究,在确认其安全性、有效性及包括伦理、道德方面评定的基础上,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指导临床实践,同时要具备相应的技术条件、人员和设施,经科室集中讨论和科主任同意后,填写“新技术、新项目申请表”交医务科审核和集体评估。

(1)科室新开展一般诊疗技术项目只需填写“申请表”向医务科申请,在本院《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范围内的,由医务科组织审核和集体评估;新项目为本院《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范围外的,由医务科向省卫生厅申报,由卫生厅组织审核,医务科负责联络和催促执业登记。

(2)申请开展探索使用、限制使用技术必须提交以下有关材料:

1.医疗机构基本情况(包括床位数、科室设置、技术人员、设备和技术条件等)以及医疗机构合法性证明材料复印件;

2.拟开展新技术项目相关的技术条件、设备条件、项目负责医师资质证明以及技术人员情况; 3.拟开展新技术项目相关规章制度、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 4.拟开展探索使用技术项目的可行性报告; 5.卫生行政部门或省医学会规定提交的其他材料。(3)探索使用技术、限制使用技术项目评估和申报: 1.受理申报后由医务科进行形式审查;

2.首先由医务科依托科室依据相关技术规范和准入标准进行初步技术评估;

3.各科室申报材料完善后15个工作日内由医务科组织专家评审,并出具技术评估报告; 4.由医务科向省卫生厅申报,由卫生厅和省医学会组织审核,医务科负责联络和催促执业登记。

七、医院医务科职责:

1.医院医务科负责组织管理全院医疗技术准入工作,制定有关医疗技术准入政策、规划,协调并监督本制度的实施。2.按《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等法规要求,组织审核新技术项目是否超范围执业,如属于超范围执业,由医务科向省卫生厅申报,由卫生厅和省医学会组织审核,医务科负责联络和催促执业登记。3.医务科组织科室和医院医保办等职能部门,参照省内或国内同级医院收费标准,填写收费标准申报表上报物价局。4.医院医务科负责实施全院医疗技术准入的日常监督管理,包括对已申报和开展的医疗新技术进行跟踪,了解其进展、协助培训相关人员、邀请院外专家指导,解决进展中的问题和困难等。

八、各科室每年按规定时间将本计划开展的医疗新技术项目报医务科,并核准和落实医疗新技术主要负责人和主要参加人员,填写相关申请材料。科室组织并督促医疗技术按计划实施,定期与主管部门联系,确保医疗新技术顺利开展。医疗新技术项目负责人要对已开展的技术项目做到随时注意国内外、省内外发展动态,收集信息,组织各类型的学术交流,及时总结和提高。

九、在实施新技术、新项目前必须征得病人或其委托代理人的同意并书面签名备案。

十、申报医疗新技术成果奖:

1.医务科每年底对已经开展并取得成果的医疗新技术,组织医院专家采用高效、公正的程序进行评审,对其中非常有价值的项目授予奖励并向上级部门推介。

2.医务科每年年底对以往已开展或已评奖的医疗新技术,组织医院专家进行回顾性总结和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的评估,对已失去实用价值或停止的医疗技术作出相应结论。

十一、违反本法规定,未经准人管理批准而擅自开展医疗技术项目的医师,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圉执业医师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十二、本制度如出现与国家行政管理部门相关医疗技术准入制度相冲突的情况,按国家行政管理部门相关医疗技术准人制度执行。

危急值报告工作制度

一、“危急值”报告实行“谁发现谁报告”的原则。

二、医技科室人员在“危急值”报告前,应当做必要的验证,排除干扰,以免误报信息。

三、医技科室人员发现“危急值”情况,应当立即用电话将“危急值”结果通知病区医护人员或门诊主诊医师。

四、临床科室接电话人员在确认危急值无误后,应立即将“危急值”结果转告主管医师或值班医师。

五、临床医生在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应当及时结合病情,对“危急值”进行分析、验证。若与临床症状不符,要关注样本的留取是否存在缺陷,必要时应当重取标本进行复查;如果临床症状与检验结果相符,应迅速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以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六、技检科室、临床科室报告、接获、处置“危急值”的人员,应当在《“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上详细记录:检验日期/时间、患者姓名、病案号/床号、危急值检查项目与报告结果、报告科室、报告人、接电话人、接电话时间、主管医师/值班医师、处理情况等项目。

七、临床、医技科室应当人人掌握“危急值”范围与报告、处置程序。

八、临床、医技科室的科主任、护士长是“危急值”报告、登记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应当经常检查“危急值”报告、登记和处置的执行。

九、科主任或科室质控医师应当及时追踪、督查主管医师/值班医师对“危急值”的处置情况,以确保干预措施或治疗落实到位,并在《“危急值”报告登记表》的复核栏签名。

十、医务科、护理部要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各科室“危急值”报告、登记和处置的执行情况,纳入各科室的月度医疗质量考核内容,并对有违规的医护人员进行单项处罚。

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根据抗菌药物特点、临床疗效、细菌耐药、不良反应、当地经济状况、药品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与特殊使用三类进行分级管理。

(一)分级原则

1.非限制使用: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2.限制使用:与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相比较,这类药物在疗效、安全性、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药品价格等某方 面存在局限性,不宜作为非限制药物使用。

3.特殊使用:不良反应明显,不宜随意使用或临床需要倍加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抗菌药物;新上市的抗菌药物;其疗效或安全性任何一方面的临床资料尚较少,或并不优于用药物者;药品价格昂贵。抗菌药物分级具体见附件二抗菌药物分级表。

(二)分级管理

1.“限制使用”的抗菌药物,须由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开具处方(医嘱)。

2.“特殊使用”的抗菌药物,须经抗感染或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认定的专家会诊同意后,由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医师开具处方(医嘱)。

3.临床选用抗菌药物应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根据感染部位、严重程度、致病菌种类以及细菌耐药情况、患者病理生理特点、药物价格等因素加以综合分析考虑,参照“各类细菌性感染的治疗原则”,一般对轻度与局部感染患者应首先选用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者合并感染或病原菌只对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敏感时,可选用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特殊使用抗菌药物的选用应从严控制。

4.紧急情况下临床医师可以越级使用高于权限的抗菌药物,但仅限于1天用量,并做好相关病历记录。

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一、凡需施行手术的病员,术前必须做好必要的常规检查,明确诊断(难以在术前明确诊断者,应有明确的手术目的和实际意义),并进行术前计论。凡较大或复杂手术,科主任均须召集术者、麻醉师和护理人员进行术前会诊计论。特大手术、新开展手术由分管院长组织计论。讨论内容包括:进一步明确诊断;了解病人及家属的 心理活动;手术适应症、指征及禁忌症;术式、麻醉方法;术中、术后处理和可能发生的问题及对策;确定术者和助手。

二、手术及麻醉医师,术前应详细检查病人,熟悉病人各项检查结果,充分掌握病情。

三、施行手术前必须征得家属或单位负责人签字同意(急症手术来不及征求家属和单位同意时,可由主治医师签字),经科主任或分管院长批准执行。

四、各项术前准备工作,必须及时完成,如有休克、贫血等不利于手术的征象,均应及时准确处理纠正。

五、术者或第一助手应在术前一日开好医嘱(择期手术),由护理人员负责实施(包括备皮等)。术者应详细检查手术前护理工作的实施情况,并用紫药水作好手术切口标记,必要时可协助手术室准备特殊 器械。

六、除急症手术外,手术前一天由主管医生填写手术通知单,送交手术室统一安排。麻醉人员应于术前一天看病人,了解病情,认真做好麻醉前准备工作,严格检查核对麻醉中所用一切物品,并做好急救工作(药品、器械)。对于重症患者,术后要观察病人苏醒情况以及给予必要的处理。

七、各级医师参加手术范围,低年资住院医师(本科毕业后工作三年、专科工作五年、医士工作七年)可担任一类手术(普通常规中小手术)的术者、二类手术(中度难度较大手术)的第一助手;高年资住院医师可担任二类手术的术者,一部分三类手术(难度比较大的手术)的第一助手;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可担任三类手术的术者及指导住院医师进行一、二类手术;正、副主任医师担任四类手术(重大手术、新开展的手术及科研项目)的术者。

八、手术审批范围

1.一、二类手术由总住院医师或分管的主治医师决定安排手术员。2.三类手术由科主任或副主任医师安排参加手术人员。

3.新开展的重大四类手术,由科主任填写手术报告送业务院长审批后执行。4.凡致残性手术,应由科主任填写手术申请单报医务科登记,业务院长审查批准。

九、手术室护士负责按时将手术病员自病房接进手术室,包括准备好的病历、X线片等手术必需物品及资料。

十、手术室工作人员在手术开始前,应认真核对病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手术名称及部位(左、右)、麻醉方法等。术中医、护、麻醉人中要集中精力,严肃认真,密切配合,术后须认真进行三核对(敷料器械、线卷)。

十一、手术室、麻醉科有责任把好术前准备关,准备项目不全者,应向手术医师提出意见,采取补救措施;缺少重要项目可能影响手术安全及效果者,有权拒绝手术。

十二、术者负有组织与指导全部手术过程,保证手术效果和病人安全的主要责任。其他人员必须听从术者的指挥,各行其职,不得失职或不按规程办事。遇有特殊情况依据性质分别由术者与麻醉师负责。

十三、当手术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由低年医师或进修、实习医师任术者时,仍由上级医师对病员负完全责任,术者必须服从领导。

十四、术中出现意外情况,有可能危及病人生命安全时,应立即向上级医师或科主任、医务科、业务院长报告,以便及时组织抢救处理。

十五、病区护士应根据手术的性质,作好手术病员回病房前的一切准备工作,如病床、各种治疗器具(输液架、吸引器、吸氧设备、胃肠减压器等)。

十六、麻醉医师、巡回护士和术者待病人麻醉清醒及病情允许后亲自护送病人回病房,并分别向值班医师、护士详细交待手术和麻醉情况,病情、用药及注意事项,交接完毕后方可离开。

十七、手术医师在手术结束后,及时完整填写“病理标本送检单”,交与巡回护士,手术室护士负责准备标本容器,注入适量固定液,并负责将手续完备的标本及时送病理科检查。

临床用血审核制度

一、临床用血申请

1.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临床医师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区分紧急输血和择期输血的情况,确保输血的治疗作用:

(1)对慢性病患者血红蛋白≥10克,或红细胞压积≥30%不予输血:急性失血量在600ml以下,红细胞压积≥35%的患者原则上不输血。

(2)对慢性病患者血红蛋白<10克,可小量分次输血,应采用成份输血。2.履行知情同意程序

(1)决定输血治疗前,责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血的用途、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后存入病历。

(2)无家属在场、患者无自主意识需紧急输血进行救治,应由责任医生将《输血治疗同意书》报总值班或医务科签字批准,并置人病历。

3.用血申请任何情况下输血,均需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由责任医师逐项填写,由主治医师以上人员核准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送交输血科进行备血。

二、临床用血量审批及权限

1,预计单次用血量在800ml以内,由中级以上医师提出申请,报请上级医师核准审签;

2.单次用血量在800-1600ml的,由中级以上医师提出申请,报请上级医师审核,科室主任核准审签;

3.单次用血量超过1600ml,由中级以上医师提出申请,科室主任核准审签后,报医务部门批准。4.急诊用血需科主任医生审批。

三、标本及血液取送必须由医护人员或专职人员送输血标本、领取血液并核对签字,不得由患者或家属送输血标本或领取血液。

四、血液发放与签收配血合格后,由医护人员到输血科(血库)取血。取血与发血的双方必须共同查对患者姓名、性别、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血液有效期及配血试验结果,以及保存血的外观等,准确无误时,双方共同签字后方可取血。

2.凡血袋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一律不得接收:

(1)标签破损;(2)血袋有破损、漏血;(3)血液中有明显凝块;(4)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

(5)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6)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7)红细胞层呈紫红色:(8)过期或其他须查证的情况,3.血液发出后不准退回。

五、输血前查对

1.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准确无误方可输血。

2.两名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科别、床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对神志清醒的患者要唱名核对,对神志不清的患者或儿童患者应得到主管医师证实确定无误后,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3.取回的血应尽快输用,不得自行贮血。输用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前一袋血输尽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

六、输血过程观察与记录

1.患者在输血过程中,经治医生应密切观察有无输血反应,若有异常立即采取措施,及时报告上级医师指导科理并记载于病历中。

2.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护静脉通路,及时报告上级医师、总值班或报医务科,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做以下核对检查;(1)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

(2)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血型。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供血者血样、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样、血袋中血样,重测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包括盐水相和非盐水相试验);

(3)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剂,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

(4)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血液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血浆结合珠蛋白测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相关抗体效价,如发现特殊抗体,应作进一步鉴定;(5)如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抽取血袋中血液做细菌学检验;(6)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

(7)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7小时测血清胆红素含量;

3,医护人员对有输血反应的应立即通知输血科,医师逐项填写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并返还输血科保存。输血科每月统计上报医务科备案。

4.输血完毕后6小时,由护士(记录人)记录,医师(复核人)复核,填写医院《临床输血过程记录单》。

医院信息系统管理制度

(一)总则

1.为了加强医院信息系统的领导和管理,促进医院信息化工程的应用和发展,保障系统有序运行,制定本规则。2.本规则所称的信息系统,是由计算机及其相关配套的设备、设施构成的,按照系统应用目标和规则对医院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存储、传输、检索等处理的人机系统(即现在医院建设和应用中的信息工程)。

3.医院信息系统管理是为了保障系统建设和应用,保障系统功能的正常发挥,保障运行环境和信息的安全,满足各工作站对系统操作和维护的全部活动。

4.各级各类医院根据本规则,结合医院不同的功能任务和医院信息系统规模大小,参照以下内容制定适宜于本医院的信息管理制度。

(二)组织管理

1.医院信息系统的组织管理机制是医院信息管理系统领导小组(简称领导小组)。2.领导小组由下列人员组成:

组长:院长/业务副院长

成员:医务、护理、信息、经营管理、药剂、计算机工程技术等人员。3.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能和任务:(1)对医院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进行总体规划,审查和制定系统应用中有关人员职责、技术规范、工作流程、性能指标等工作规则和制度。

(2)加强对医院信息系统的组织领导、协调解决医院工程建设中和重大问题。

(3)审核、部署系统建设和应用中的重要活动,如规则计划,网络管理、系统配臵、人员培训等。4.医务部门领导在系统建设的应用过程中负责日常组织协调和管理工作。

5.信息管理部门负责人是系统建设和系统建设和系统应用的领导者和指挥者(简称系统负责人),应对所属人员实行分工负责。

6.信息管理部门工程技术人员全面负责系统规则、计划、系统配臵、系统调试、系统维护、安全管理、人员培训等技术管理工作。

(三)信息系统的技术管理

1.信息管理部门工程技术人员是信息系统技术管理的直接责任者,应以实现系统功能为目的,以满足用户需求为宗旨,对信息系统的操作和维护进行

2.信息系统内各类设备的配臵,由系统负责人提出配臵规划和计划,报有关领导审批后实施。

3.每一子系统或挂接的可执行程序在上网运行前,信息工程技术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功能要求在备用服务器上全面调试,达到功能要求且排除一切可能的数据冲突后交用户实际上网使用。4.信息工程技术人员实行分工负责制。

5.管理部门各种设备由信息管理部门负责人管理或指定专人负责。6.系统管理员或机房值班人员负责服务器的数据备份和日结工作。

7.信息系统管理员负责各工作站模块登录口令密码的设臵并做好记录。工作站操作人员更换时,要立即做好口令的更改。

8.根据系统功能要求,系统负责人提出各子系统和模块的使用权限和使用分配方案,报请领导小组核准实施。9.系统负责人管理全面技术工作和运行管理工作,出现技术问题或故障,应

遵循《信息系统服务器故障应急处理规程》处理。

(四)信息系统安全管理

1.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包括:数据库安全管理和网络设备设施安全管理。

2.系统负责人和信息工程技术人员必须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技术,防止网络系统数据或信息的丢失、破坏或失密。3.利用用户名对其他用户进行使用模块的访问控制,以加强用户访问网上资源权限的管理和维护。4.用户的访问权限由系统负责人提出,领导小组核准。

5.系统管理人员应熟悉并严格监督数据库使用权限、用户密码使用情况,定期更换用户口令密码。6.信息工程技术人员要主动对网络系统实行查询、监控,及时对故障进行有效的隔离、排除和恢复工作。7.所有进入网络使用的软盘,必须经过网络中心负责人同意和检毒,未经检毒杀毒的软盘,绝对禁止上网使用。对造成“病毒”漫延的有关人员,应严格按照《医院信息系统安全保护规则》有关条款给予经济和行政处罚。8.信息系统所有设备的配臵、安装、调试必须由信息工程技术人员负责,其他人员不得随意拆卸和移动。9.所有上网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计算机以及其他相关设备的操作规程,禁止其他人员在工作进行与系统操作无关的工作。

10.保持机房的清洁卫生,并做好防尘、防火、防水、防静电、防高压磁场、防低磁辐射等安全工作。11.信息工作技术人员有权监督和制止一切违反安全管理的行为。

(五)工作站管理

1.各工作站所有使用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信息系统管理规则》、《医院信息系 统安全保护规则》、《信息系统工作站录入人员管理通则》各工作操作规程以及有关信息管理制度。

2.严格按照计算机操作使用规程进行操作。操作中必须做到精力集中,细致认真、一丝不苟、快速准确,及时的 完成各项录入工作。

3.经常保持各种网络设备、设施整洁干净,认真做好信息设备的日清月检使网络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4.加强设备定位定人管理,未经信息工程技术人员允许,不得随意挪动、拆卸和外借所有计算机及相关网络设备、设施。

5.机房内严禁存放易燃、易爆、易腐蚀及强磁性物品;遇有临时停电及雷电天气,应采取保安措施,避免发生意外。

上一篇:创建省级文明单位标兵活动方案下一篇:学生资助中心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