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初中的德育教育.上交论文doc

2024-07-26

浅谈农村初中的德育教育.上交论文doc(精选10篇)

浅谈农村初中的德育教育.上交论文doc 篇1

1. 农村里有些原来读书不怎么用功的人都发家致富了,导致了“读书无用论”比较盛行,很多家长认为把自己的子女放在学校是在“养人”,养大就好了。

2. 少部分有钱或比较重视子女教育的家长早早就把孩子放在城里比 较好的学校,使得在农村读初中的学生家庭条件都差不多。

3. 学生父母常年在外,学生无法感受父母在情感上的关爱和呵护,无法在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方面得到父母的示范和约束。父母因为和学生常年不在一起,觉得感情上有亏欠,因此就在物质上进行补偿,没有约束的物质很易使学生走入歧途。

4. 学生常常由隔辈人看管。由于初中生处于叛逆阶段,对于从小溺爱自己的长辈的话一般当作耳边风,隔代教育使得学生在行为规范上有很大的缺陷。

二、学生自身的问题

1. 自主意识强,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更加强烈;

2. 特别叛逆,有逆反心理;

3. 思想比较单纯,情感易冲动,心理发展不稳定;

4. 对外界诱惑感兴趣、好奇,稍有不慎易误入歧途;

5. 很多学生在小学基础不是特别好,许多学生一上初中就“厌学”,班 级“两级”分化十分严重,“双困生”人数逐年递增。

三、学校的问题

1. 学校主要的重心在于学业成绩,在于考试。

2. 农村学校缺乏有针对性、持之以恒的德育教育。

3. 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客观公正有效,学生表彰主要以考试成绩为 依据。

4. 对留守学生的关爱机制停留在口头上,停留在上级的援助上,对贫 困生、学困生的照顾不能具体到行动上。

5. 学校因为安全的原因,取消了很多初中生应体验的活动和应参加的 社团。

6. 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偏重知识而轻视道德教育。

当然,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良网吧、无良图书对初中生来说充满诱惑。另外,因为学校名目繁多的收费项目和千奇百怪的补习项目,也使社会对学校的认同度大大降低。社会对学校评价的不高也是农村初中生德育管理失衡的原因。

如何加强农村初中生、留守学生的管理是摆在我们农村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急需破解的难题。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教育规划纲要》和教育部制定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进一步明确“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把学生身心健康摆在首要位置。”因此,我认为加强农村初中的管理主要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 一) 要坚持以养成教育为主的品德教育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后天习惯的养成,会使人与人之间性格品质产生差异,从小养成良好习惯将对人的一生产生深远而重大的影响,好习惯会让我们终生受益。养成教育的范畴很广,项目多,方式杂, 但苏霍姆林斯基谈到“教育和自我教育”的问题时说: “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要抓好养成教育,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必须充分关注学生的思想意识。

农村初中生多为留守学生,在家时间短,在校时间长。学校可以按照实际情况制定“以校为家”或“以班为家”的养成教育主题,让学生有家的感觉,觉得自己是家中不可或缺的一员,有家的温馨,有家的关怀。老师可做学生的“委托家长”或“临时家长”,让每一名学生都有事做,无论是大事还是小事,都应该有家的氛围和凝聚力。同时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分组相互学习、相互监督、相互帮助,让他们自己管理自己。

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可以使学校这个大家变成每一个学生的小家。学校应建立家校交流的平台,使远在长三角、珠三角打工的家长能与学校实时互动,与学生实时互动,这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更加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学校应根据实情可实行“家校通”或“班校通”。

( 二) 坚持多元评价为主的学生评价管理

农村学生现状普遍存在基础知识差,学习兴趣弱,兴趣爱好不广泛,自信心不强等,如何正确引导和评价学生,使学生在正确评价的引导下健康快乐的成长显得尤为重要。评价的目的应是为了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一切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不能以绝对统一的尺度去度量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发展程度,要给学生的不同见解留有一定的空间。老师在评价学生时应多用激励的手法,而不能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应发现农村初中生的一些闪光点。如真诚、善良、渴望知识。

学校每年对学生获班级的表彰不能仅限于学生成绩,对另外一些方面发展好的也应表彰。比如,在市运动会上取得成绩的同学,甚至是参与的同学都要表彰; 对原来调皮捣蛋,现在变好的也可进行表彰,等等。

对学生的评价可以尝试新的办法。如让学生自评,让家长对学生进行评价,让关系好的学生进行互评,增加家校联系,同时也发掘出学生的本能。

( 三) 坚持以活动为主的学生管理

增加农村初中生的活动,让他们参与其中,让他们在活动中感受教育、学会知识十分重要。

1. 要摒弃“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思想

很多学校因为怕出安全事故而害怕举行,其实学校活动可以有多种样式的,只要把安全预案做充分,哪怕是校外的活动也是应该支持的。今年, 我镇八年级学生参加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举行的校外教育实践活动,历时一个星期,学生参加的热情非常高,家长反应非常好。这足以说明多开展活动是深得学生心的。

2. 多开展校园活动

以学生会、校团委为中心,可以由学生自发组织一些有益有趣的文体活动。小学生每年“六一”儿童节隆重而热烈,而初中生的“五四”青年节失落而冷清,有些学生还不知道“五四”青年节应该怎么办。农村初中生本来文体才能就没有被发掘,如果活动少的话,他本来的才能会被埋没乃至生锈,其人生的自信也会随之减弱,学校应鼓励学生会、校团委积极开展活动,把他们的活动纳入到学校学期工作计划中来,要有领导、教师专门负责,要有专项经费予以支持。

3. 鼓励、引导学生自己创建属于自己的社团

初中生是思想最活跃的时期,农村留守初中生面临亲情失衡、友情失调的情形。因此,正确地引导他们按自己的兴趣建立属于自己的社团,通过参与社团的活动,来提升自信力,从而达到人人有事干,个个会学习。

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是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也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摘要:农村初中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生居多。对他们的教育不仅关系今后农村的发展,更关乎他们的生存,但目前,随着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硬件投入的加大,农村学校的校容校貌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但是,农村学生的思想,特别是德育教育仍很薄弱,还存在很多值得我们去探索、去直面、去改进的问题。

浅谈农村初中生的德育教育 篇2

关键词:农村初中生 德育教育 思考

一、家庭问题

1.农村里有些原来读书不怎么用功的人都发家致富了,导致了“读书无用论”比较盛行,很多家长认为把自己的子女放在学校是在“养人”,养大就好了。

2.少部分有钱或比较重视子女教育的家长早早就把孩子放在城里比较好的学校,使得在农村读初中的学生家庭条件都差不多。

3.学生父母常年在外,学生无法感受父母在情感上的关爱和呵护,无法在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方面得到父母的示范和约束。父母因为和学生常年不在一起,觉得感情上有亏欠,因此就在物质上进行补偿,没有约束的物质很易使学生走入歧途。

4.学生常常由隔辈人看管。由于初中生处于叛逆阶段,对于从小溺爱自己的长辈的话一般当作耳边风,隔代教育使得学生在行为规范上有很大的缺陷。

二、学生自身的问题

1.自主意识强,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更加强烈;

2.特别叛逆,有逆反心理;

3.思想比较单纯,情感易冲动,心理发展不稳定;

4.对外界诱惑感兴趣、好奇,稍有不慎易误入歧途;

5.很多学生在小学基础不是特别好,许多学生一上初中就“厌学”,班级“两级”分化十分严重,“双困生”人数逐年递增。

三、学校的问题

1.学校主要的重心在于学业成绩,在于考试。

2.农村学校缺乏有针对性、持之以恒的德育教育。

3.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客观公正有效,学生表彰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依据。

4.对留守学生的关爱机制停留在口头上,停留在上级的援助上,对贫困生、学困生的照顾不能具体到行动上。

5.学校因为安全的原因,取消了很多初中生应体验的活动和应参加的社团。

6.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偏重知识而轻视道德教育。

当然,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良网吧、无良图书对初中生来说充满诱惑。另外,因为学校名目繁多的收费项目和千奇百怪的补习项目,也使社会对学校的认同度大大降低。社会对学校评价的不高也是农村初中生德育管理失衡的原因。

如何加强农村初中生、留守学生的管理是摆在我们农村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急需破解的难题。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教育规划纲要》和教育部制定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进一步明确“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把学生身心健康摆在首要位置。”因此,我认为加强农村初中的管理主要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坚持以养成教育为主的品德教育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后天习惯的养成,会使人与人之间性格品质产生差异,从小养成良好习惯将对人的一生产生深远而重大的影响,好习惯会让我们终生受益。养成教育的范畴很广,项目多,方式杂,但苏霍姆林斯基谈到“教育和自我教育”的问题时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要抓好养成教育,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必须充分关注学生的思想意识。

农村初中生多为留守学生,在家时间短,在校时间长。学校可以按照实际情况制定“以校为家”或“以班为家”的养成教育主题,让学生有家的感觉,觉得自己是家中不可或缺的一员,有家的温馨,有家的关怀。老师可做学生的“委托家长”或“临时家长”,让每一名学生都有事做,无论是大事还是小事,都应该有家的氛围和凝聚力。同时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分组相互学习、相互监督、相互帮助,让他们自己管理自己。

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可以使学校这个大家变成每一个学生的小家。学校应建立家校交流的平台,使远在长三角、珠三角打工的家长能与学校实时互动,与学生实时互动,这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更加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学校应根据实情可实行“家校通”或“班校通”。

(二)坚持多元评价为主的学生评价管理

农村学生现状普遍存在基础知识差,学习兴趣弱,兴趣爱好不广泛,自信心不强等,如何正确引导和评价学生,使学生在正确评价的引导下健康快乐的成长显得尤为重要。评价的目的应是为了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一切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不能以绝对统一的尺度去度量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发展程度,要给学生的不同见解留有一定的空间。老师在评价学生时应多用激励的手法,而不能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应发现农村初中生的一些闪光点。如真诚、善良、渴望知识。

学校每年对学生获班级的表彰不能仅限于学生成绩,对另外一些方面发展好的也应表彰。比如,在市运动会上取得成绩的同学,甚至是参与的同学都要表彰;对原来调皮捣蛋,现在变好的也可进行表彰,等等。

对学生的评价可以尝试新的办法。如让学生自评,让家长对学生进行评价,让关系好的学生进行互评,增加家校联系,同时也发掘出学生的本能。

(三)坚持以活动为主的学生管理

增加农村初中生的活动,让他们参与其中,让他们在活动中感受教育、学会知识十分重要。

1.要摒弃“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思想

很多学校因为怕出安全事故而害怕举行,其实学校活动可以有多种样式的,只要把安全预案做充分,哪怕是校外的活动也是应该支持的。今年,我镇八年级学生参加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举行的校外教育实践活动,历时一个星期,学生参加的热情非常高,家长反应非常好。这足以说明多开展活动是深得学生心的。

2.多开展校园活动

以学生会、校团委为中心,可以由学生自发组织一些有益有趣的文体活动。小学生每年“六一”儿童节隆重而热烈,而初中生的“五四”青年节失落而冷清,有些学生还不知道“五四”青年节应该怎么办。农村初中生本来文体才能就没有被发掘,如果活动少的话,他本来的才能会被埋没乃至生锈,其人生的自信也会随之减弱,学校应鼓励学生会、校团委积极开展活动,把他们的活动纳入到学校学期工作计划中来,要有领导、教师专门负责,要有专项经费予以支持。

3.鼓励、引导学生自己创建属于自己的社团

初中生是思想最活跃的时期,农村留守初中生面临亲情失衡、友情失调的情形。因此,正确地引导他们按自己的兴趣建立属于自己的社团,通过参与社团的活动,来提升自信力,从而达到人人有事干,个个会学习。

浅谈农村初中的德育教育.上交论文doc 篇3

1 努力提高历史教师的自身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

教师是教育过程的引导者, 他肩负着教书育人等多种社会功能, 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养成。高素质的教师, 首先应具备广博的学识。“要想给学生一杯水, 自己先要有一桶水”。历史的长河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只有具备了丰富广博的知识, 对各学科都有些涉猎, 才能把教材驾驭得游刃有余, 才能用简洁生动的语言为学生们拉开一幅幅尘封已久的历史画卷, 紧紧追随历史的足迹。在历史的长河中驰骋纵横。历史是实实在在发生过的事物, 不论后人是否知晓, 他都客观的存在着, 容不得半点虚假。而对知识有缺憾的老师, 可能就只会照本宣科, 枯燥乏味的念课本, 甚至给学生错误的历史知识, 最终导致学生对历史课失去兴趣, 更谈不上什么素质教育。高素质的教师, 还要有全面的能力。在整个课堂教学中, 教师的语言、动作、表情及对课堂的组织管理, 无不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每一个学生。具体来讲, 教师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向学生呈现出准确、清晰、合理的历史知识结构, 是纷繁复杂的人物、地点、时间、事件都能够脉络清晰的尽收眼底, 从而帮助学生高效率的输入、储存和输出新的信息;教学能力则涉及到历史教学计划的可行性、创造性及教学实施阶段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对学生思维的引导和对偶发事件的处理等;教师高水平的组织管理能力, 使他能够在课堂上创造出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 从而准确把握学生的思维动态, 使学生在知、情、意、行各方面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另外, 教师的作业布置、作业批改、辅导质量、教学反馈, 也是多种能力的综合, 对教学效果有重要的影响。

2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长期以来, 我国的教育是为选拔人才而进行的教育, 忽视了学生为个体的“人”的因素, 导致了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 以教代学, 没有或者很少顾及学生的主体性和学习的自主性。特别是历史学科, 我校有的教师公然宣称:历史, 不就念念书本, 背背时间吗?只要认识字, 谁都教得了。我县有名非历史专业的教师所带的班级历史成绩名列第一, 当问及他成功的秘诀在哪里?他的回答竟是让学生反复背课本。如此的教师培养出来的学生必将是思维方式千篇一律, 虽对知识的记忆力强, 但动手能力差, 思维缺乏灵活性, 更加缺乏终身学习的观念。长此以往, 我国的农村教育几乎无前途出路可言。那么, 如何才能将历史课上“活”上好呢?首先, 就是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 历史不是单纯的记忆, 而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 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学习方法, 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人生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主学习, 在探索中激发学习、探究知识的兴趣, 从而彻底转变以前的观念, 变“教师为中心”为“学生为中心”, 变“以教为中心”为“以学为中心”, 变“掌握知识为主”为“注重学生个体全面发展”。其次, 就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在历史课堂中, 不应让教师占据整个45分钟, 而应把充分的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 以谆谆善诱的方式引导学生, 让学生自主的学习, 以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为主, 使学生摆脱学习的被动性;师生之间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沟通、相互促进的新型关系, 并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形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再次, 就是应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历史知识不是靠表面就可以参透其中道理的。所谓学史可以明志, 学史可以知今, 只有真正学好了历史才能做到“古为今用, 洋为中用”。而学习历史仅靠空洞的说教和乏味的背诵是很难奏效的。实践是知识的来源, 没有实践的知识只能是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行是知之始, 知是行之成”。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 发现新问题, 多提新问题, 这些都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 给学生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的有效空间, 给学生以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 挖掘潜力, 从成功中获得成就感, 从而体会到学习的轻松与愉悦, 并以更加投入的身心去迎接新的学习生活。

3 教师主动为学生创造学习的良好氛围

学生是学习的主观因素, 而良好的学习环境则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基本的保障。但凡农村学生家长还是老师, 都有一个愿望, 那就是希望每个学生都能成龙成才。正是这种迫切的愿望和过分的关心, 无形中却在学生们心底压上了一块巨石, 使他们的学习目的发生了偏移, 好像学习完全是为了家长和教师, 前途未来都是以后的事, 更不要提什么报效祖国。这种压力也使学生在学习上不胜负荷, 疲于奔命, 逐渐形成了厌学心理。这种担心也导致了教师不顾学生的学习能力, 不管学生对知识是否已真正掌握, 而只是一味的独占整个课堂时间, 用“填鸭式”教学法将学生牢牢束缚。学生只是被迫性的被动来接受教师送到嘴边的“美食”, 完全没有积极和主动性可言。事实证明, 只有在自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中, 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才能使学生真正融入到课堂中, 将历史知识变成一股股细流融入心田。而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 并不是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无视纪律, 散漫无序, 更不是让教师撒手不管, 袖手旁观。“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在历史课堂中, 教师应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上, 从引导性的目的出发, 指导学生在探索性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和摸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初中学生正处在心理变型期, 与父辈们极少沟通, 对空洞的说教又感到厌倦, 因其知识积累和人生阅历的欠缺, 任期发展必将走上弯路。所以, 再让叶叶扁舟自由漂泊的同时, 还必须有教师作为领航人。只有这样, 才能培养出真正的人才, 从而达到提高全民素质的教育目的。

4 关注农村留守学生的成长

农村地处穷乡僻壤, 经济落后, 信息闭塞, 村民仅凭当地的资源条件难以走上致富之路。随着社会的发展, 不少夫妻双双去城市打工, 把子女交给爷爷奶奶或亲戚代管。爷爷奶奶对孙子比较“娇惯”、“管不住”, 以致形成了家庭教育的缺失。本人所任教学班级中, 农村留守学生占全班学生的18%, 这些学生学习困难, 缺乏自信、自我约束能力差, 纪律意识弱, 这就对历史课堂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实施增加了难度。为此, 我采取了以下对策。

1) 关爱学生, 真爱无言。

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 这是古今中外教育家的共识, 孔子曰:“爱之, 能勿劳乎?忠焉, 能如诲乎”?陶行知曾提出“爱满天下”,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 我在平时的交往及在课堂教学中, 尊重、理解、信任他们, 与之建立起平等、民主、亲切的师生关系, 当他们在认识或行为上出现问题时, 并没有对他们进行斥责、讽刺、挖苦或变相体罚。而是采取“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的方式进行说服教育。换来了他们持久的、心服口服的遵从。同时, 我还偷偷地替他们添上作业费、资料费, 为生病学生垫付医药费, 发动全班乃至全级学生捐款给其中的贫困学生, 及时救助。教师的爱有巨大的作用, 它是教育的桥梁。对这些学生的转化, 就如同催化剂。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 还特别喜欢我教的历史课。在爱的氛围中, 其思想、自信力、纪律意识等俏然发生变化。

2) 发现“弱势”群体中的闪光点。

如果学生在学习上是基础薄弱的一个“弱势”群体, 他们往往会缺乏自信, 缺少前进的精神动力, 尤其是面对个人不理想的学业成绩, 往往表现得无可奈何, 甚至觉得前途渺茫, 抱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消极思想。尽管学生在学习知识的态度、能力和学习效果及日常生活中问题很多, 但这些学习、生活中的缺点不能掩饰他们作为青少年朝气蓬勃、光彩照人的另一面。他们身上还有许多闪光点, 他们对老师充满敬意和渴望, 迫切想和老师勾通, 有一定的见解, 有奔放的热情, 有多彩的个性, 有一定的特长, 因此,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挖掘他们这些闪光点, 尊重差异, 发展个性, 因材施教, 从养成抓起, 然后慢慢迁引, 走一条从“成人”再到“成才”的路。

5 使用现代化教学媒体对提高学生素质具有良好的作用

没有教育的现代化就没社会的现代化。随着现代化科技的进步, 现代教育手段不断更新, CAI出现及运用带来了教育教学的现代化, 作为“第四媒体”而存在的计算机网络也正成为信息时代的主角。布鲁姆认为: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能源, 是学生学习知识, 增长智慧的一种动力。在历史课堂中使用现代化教学媒体能够唤起学生认识、情感、兴趣的情境, 提高教学效率, 改变知识的呈现方式和呈现途径, 扩大教学规模, 增加课堂容量, 使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魅力。从而提高学生素质, 为他们以后接触和掌握现代化科技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础。总之, 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作为一项宏伟的社会系统工程, 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无私奉献和加倍努力, 同时也是教育界广大同仁义不容辞的神圣使命。在这个过程中, 只有摒弃过去陈旧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 以突出学生素质教育为主, 才能使未来的中国以尖端科技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教育通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浅谈农村初中的德育教育.上交论文doc 篇4

【关键词】农村 初中语文 教学 渗透 德育

当今农村中学学生中有许多留守儿童,他们缺少父母的关爱,而正在接受祖父母的溺爱或听之任之的教育。他们面临着思想道德品质不完善等一系列的问题。《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进行思想教育。思想教育要依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在语文训练中进行。要着重于思想感情的陶冶、道德品质的培养,使学生提高社会主义觉悟,初步具有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所以身为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既要传授语文知识,又要在授课中对学生渗透思想教育,这就责无旁贷了。语文教师就一直承担着既“教书”又“育人”的双重重担。”初中语文课本中,许多名作名篇都是初中学生很好的德育教材。我在初中语文教学工作实践中,将阅读教学与德育有机地融为一体,进行了大胆地尝试和探索,现将积累的几点体会浅谈如下:

一、在教学中渗透感恩之心的教育

现在农村的初中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或留守儿童,随着家庭生活水平地提高,家长对子女是百般呵护。而孩子们把这种爱看成理所当然,我行我素,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地去体谅别人,不懂得去感恩。针对以上情况,在语文课上,我利用相关的课文的阅读教学,不失时机的对他们进行感恩的教育。

如在教《背影》一文时,我抓住了文章中“望父买橘”这一情景的描绘,我范读该段,让学生在脑海中再现当年作者父亲“爬月台买橘子”时“蹒跚”“攀”“缩”身子“向左微倾”艰难的举动,从而感受父爱。听完这段,学生们都被文中的父子间的骨肉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让他们学会感恩,用一颗感恩的心去看待父母、老师等人为他们所做的一切。这节课结束后,学生的思想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再也不把家长和老师的爱看成理所当然了:同学之间互相关心、互帮互助的人多了,体谅家长和老师的人多了。学会感恩,你就会有责任心,就会懂得去回报别人。《散步》这篇课文通过一家四口人“走大路,还是走小路”意见的短暂分歧后很快统一的叙述,体现了一家人和谐美满的幸福生活,该家庭继承和发扬“尊老爱幼”这一传统美德,能让他们感受到其情真意切的人情美;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当家庭或集体发生矛盾时,处理的原则是“尊老爱幼”。通过以上课文的阅读教学中感恩教育的渗透,学生明确了责任心、学会了感恩、懂得了回报。

二、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核心内容,爱国、爱家乡、爱党、爱人民是我们每位初中学生必须具备的道德情感。初中语文课本中以“爱国”为题材的课文有许多,我在进行这些课文的阅读教学时渗透了爱国主义教育,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如教《最后一课》一文时,学生们充分感受到以“小弗郎士”为代表的法兰西人民的爱国热情。在赏析“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祖国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等语句时,我联系了我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时期,外国侵略者对我国主权的欺辱、百姓生灵涂炭的介绍。让学生知道“落后挨打”的道理,鼓励他们要认真学习、发奋图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繁荣富强的国家而奋斗。经过这次讨论,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从而树立远大理想。在教《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课时,我让学生自由、反复地朗读,去理解诗人深挚而强烈的爱国激情。在品析“我是你十亿分之一,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等语句时,强调了“我”和祖国不可分割的关系,从中感受到诗人强烈的民族责任感、使命感和崇高的献身精神;教《乡愁》一文时,我让学生反复诵读,让他们在诵读中感受到作者在文中所抒发的由“个人之思”升华到“家国之思”的感情。在此氛围下,学生产生企盼台湾回归、维护祖国统一的强烈心愿。学生在阅读这些课文中受到感染,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从而树立远大理想。

三、在教学中渗透树立人生观的教育

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过程中人生观形成的一个重要阶段。由于部分农村家庭孩子缺少父母的关爱和祖父母的溺爱以及年龄、阅历等各方面的影响,他们的识别能力较差,还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非观,所以老师要加以正确引导。在教材中,有很多课文能很好地渗透学生人生观的教育。

如教《我的信念》这篇课文时,作者玛丽·居里“在大学里孤独的求学生活”和“经过几万次的提炼,处理了几十吨矿石残渣,终于得到0.1克的镭”以及生活的简朴、对名利的淡薄深深地感染了学生。他们从玛丽居里身上学到了如何去学习、对待学习中的困难和树立正确的名利观。在教完《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课文的内容、结构和写作手法后,我设计了“说出我心中的最可爱的人”这一教学环节。学生在个人成果展示过程中到了认识到了社会中的真、善、美,摒弃假、恶、丑,从而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教《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时,当讲到鲁提辖三拳打死郑屠时,我让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在当今社会里,如何对待像郑屠那样恶势力,鲁提辖这样做对吗?”通过讨论,学生们认识到在法制社会的今天,一定要拿起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切不可冲动做出了违法之事。在教《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让学生理解“在资本主义的社会里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亲情也不例外”这一主旨后,让学生正确对待“金钱与亲情”的关系,摒弃“拜金主义”的做法。利用课文中好的素材对学生进行及时地教育、正确地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只要我们教师有意识地在教学活动中对农村学生进行渗透德育,对正处于成长和心理高速发展期的初中阶段学生来说,是塑造他们健康的人格,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手段。语文教学德育渗透艺术与传达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必须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思考力,能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灵活运用;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应该是我们初中语文教师的责任和使命,才能把农村学生自然地引入到清新、和谐的情感氛围中,真正达到“传道,授益、解惑也”的目的。

浅谈农村初中的德育教育.上交论文doc 篇5

关键词:素质教育;切入点;德育渗透;辅导学习;实验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2-031-1

一、以德育渗透为切入点

1.利用教材中的德育素材,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苏科版初中生物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是很多的,如《关爱生物》和《袁隆平和他的杂交水稻》等内容。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再结合生物学发展史科学家献身科学事业的伟大精神和生物科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挖掘德育素材的内涵一定能使学生受到追求科学,追求真理的爱国主义的熏陶。

2.在思维冲突中激起学生对科学的渴望。农村学生由于知识面较窄,头脑中有很多根深蒂固的“前概念”。如课本中学到植物的呼吸作用的时候,在学生头脑中对“植物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的“前概念”根深蒂固,教师应该充分估计到学生的这种“顽固思想”,通过把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实验演示对比,让学生了解植物在制造氧气的同时也需要吸收氧气用于释放储存的有机物,不但清除了学生头脑中已有的错误前概念,而且使学生领悟到有实验探究生物的方法的魅力。通过类似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较深地品味到生物学的趣味,唤起了对科学的审美情趣,从而激起他们对科学的渴望。

3.抓住德育契机,加速科学态度的形成。学生中抄作业、听课不记笔记、作业拖拉等现象时有发生,教师应抓住契机,进行思想教育,并采取措施,使学生养成严谨、踏实的习惯,针对抄作业凑数据现象,教师可发表言论:团结协作、民主作风、百家争鸣都是科学精神的组成部分,照搬照抄是不求进取、屈从权威,不利于自己的学习进步。我们的神州系列航天卫星的成功发射,如果照抄美国和前苏联,就没有中国自己独立的航天事业的发展。针对听课不记笔记,教师可从人的记忆规律角度发表言论:世上只有汗水加方法的“天才”,没有天生的过目不忘,一听即会。针对拖拉作业,教师可发表言论:拖拖拉拉是干不出大事的,等等。

二、以辅导学习方法为切入点

1.倡导先学后教。新教材文字简炼生动,插图丰富直观,可读性和可操作性强,而且有配套的学生学习指导用书(初中生物百分百训练),十分有利于学生课前预习,教师可在每堂课布置下节课的预习题,并逐步发展到学生自编预习提纲。

上课时教师应充分展现学生预习的成果,并以此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做到学生已经理解的少讲或不讲,重点知识深入讲,难点知识着重讲,并注重引导和点拨。实践表明,把学生真正放到了主体位置上,先学后教的效果是好的。

2.指导学生自己构建知识的结构。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使学生从被动的接受知识向主动地汲取知识和应用知识转化,进而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在初中生物教学中,首先要训练学生勇于提问和善于提问,把问题提到点子上。其次要增强学生重视生物问题研究思路和方法的意识,逐渐使学生形成自己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在讲解中,注重强调新旧知识的联系,在应用中注意新旧知识的综合,并要求学生经常注意领会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区别,具体做法是,要求学生在预习时作眉批,提炼出需要理解的问题。听课时,根据自己的情况作笔记,记对自己理解、掌握知识有价值的关键性内容,逐步形成听课听出要领,听出味道。一章结束后作一章节的知识整理,建立知识结构。

3.疏导学生心理,正确对待学习中的挫折。由于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加上生物学科的特点,学生学习中出现心理障碍是很正常的,正确疏导学生心理,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将直接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如教材第35,1517章,由于课文本身的难度,一部分学生特别是女生,虽然学习很用功,但还是成绩不理想,表现出自卑和恐惧心理,教师应早点作准备,学习生物一开始就要着手培养学生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纠正小学里带来的死记硬背、搞题海战术的不良习惯,同时在备课时把重点放在难点的突破上。对已经有这种心理表现的学生要安慰,并实际指导方法,使其取得成功,使他们由紧张不安转化为对学习方法的探索。又如,后进生常表现为厌学心理和逆反心理,对这些学生,教师应循循善诱,创造机会让他们参与,培养他们的兴趣,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其看到自己的学习潜能,从而激发起他们的学习热忱。

三、以实验为切入点

生物实验是学习和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近年来,实验教学有了迅猛发展,然而,如何充分发挥实验的素质教育功能呢?

1.增加“边学(教)边实验”的比例,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品质。目前一般学校实验教学的现状是演示实验居多,学生实验中验证性的实验多,探索性、设计性的实验少。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演示实验中的现象和规律不能被所有的学生感知到,同时学生实验往往是先讲课,后一节课实验,时间上不连贯,事实上实验的答案已经知道了,这种实验教学法很大程度上仍是一种灌输式的教学法,现在一些学校推行的边(教)学边实验,即在教师的诱导下,学生主动地通过实验探索研究问题,获得知识,大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索的品质。当然教师也应通过改进实验和应用多媒体等手段,提高实验现象的直观性清晰度,让教师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感染学生。

2.搞好实验考核。实验考核是发现和检验学生实验能力、创造能力的有效形式,也是督促学生做好实验、提高动物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因此,实验考核应做到平时考核与学期相结合、规定考核内容和自选考核内容相结合。具体做法是,对学生平时小实验、小制作及学生实验完成情况设专项记录,对特别好的或有特色的学生在学期教育的效果优劣考核中给予特别加分。

浅谈农村初中的德育教育.上交论文doc 篇6

十八年的体育教学让我积累了很多经验, 期间也积极参加体育课程改革的培训, 积极进行课题研究。在课题研究中我发现, 现在的学生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 在家是两代人的“宠儿”, 造成他们独断专行, 既吃不了苦, 也受不了累, 更不必说心理承受能力及受挫能力了。自律性也相对较差, 缺乏团队意识与竞争意识。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点, 体育教学不但要育体还要育心。尤其是农村初级中学, 学生都来自附近的农村家庭, 家庭教育相对缺乏, 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 在中学体育教学, 尤其是农村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已成为新课程改革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指出:“德育要渗透、贯穿在各科教材和教学过程及学校的各项活动中, 并力求生动和形象化。”《中小学德育大纲》亦指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 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

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大众传媒、体育运动以及体育活动, 对公民道德建设有着特殊的渗透力和影响力。”一切体育运动只要以“运动、协调、气魄”作为其表现内容和表现方法, 就必然会与道德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 必然会直接或间接地传播着道德观念。

教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要上好一节体育课, 教师必须要挖掘教材内容、发掘智慧, 将德育教育渗透到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中。

一在教学内容中渗透

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德育是体育与健康教学目的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 由于体育与健康教学内容广泛, 反过来又为实施德育提供了丰富材料, 所以, 我们要不失时机地把德育渗透在教学中。

体育锻炼运动量大, 一些体质较弱的学生常常不愿参加, 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有选择性和针对性地设计教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想方设法为学生营造愉悦、轻松的学习氛围, 始终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进而把教学变成学生想学、乐学的自觉行动, 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潜移默化地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寓教于乐, 培养他们树立克服困难、迎难而上的精神, 从而自觉刻苦地参加体育锻炼, 达到锻炼身体和陶冶情操的目的, 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

二在教学过程中渗透

教材的灵活应用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 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心理活动和身体活动结合起来, 尊重学生人格和自主性, 选择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法,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注重对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以及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的培养, 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三在各种体育活动中渗透

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是渗透德育的有效途径。学校体育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 蕴涵着竞争因素, 为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通过开展各种不同形式的体育竞赛能较好地动员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练习和竞赛中去,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 同时能在学生中产生一种凝聚力和向心力, 增强集体荣誉感, 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四在评价中渗透

心理学家认为:“赞美犹如孩子的营养剂。”一句由衷的赞美, 可以使丧失信心、挫败的儿童悬崖勒马, 表现不错的孩子更加积极上进。在体育教学中, 教师应敏锐地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并及时进行表扬、鼓励。运动之前可用适当的语言鼓励和表扬, 使其放下心理包袱, 轻松地完成运动, 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学生实际出发, 对有进步的学生给予鼓励, 培养他们的责任心、荣誉感及自觉学习、刻苦拼搏的精神。批评时, 应把批评放在赞扬之后, 这样可取得较好的效果。在批评时要尽量做到不伤害孩子的心理和身体;避免言行粗暴;就事论事, 不以孩子为发泄对象, 既往不咎。

五在形象中渗透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关键还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亲其师, 信其道”、“身教重于言教”这两句话足以证明良好的教师形象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意义。所以, 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 提高自身素质。

体育教师的言行举止、仪表服饰、神态气质甚至习性, 无不作为信息传达于学生的大脑中, 反馈于教学的过程中。因此, 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做到举止大方、谈吐文明;规范语言、讲解清楚;示范规范、言行一致;严于律己、率先示范。要给学生树立良好的形象, 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 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不仅是学校体育改革的需要, 同时也是体育教育观念更新的需要。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必须与体育教学的特点、内容和形式紧密结合起来, 把德育教育内容中的抽象概念具体化, 使之成为看得见、摸得着、能测量、能评价, 具有可操作性的实际内容, 建立合理、客观、科学的德育教育评价体系, 使学校体育在德育教育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浅谈农村初中的文言文教学 篇7

一. 农村初中文言文的教学现状。

1. 文言文教与学的目标认识模糊。

有的教师认为, 教学时只要学生会读课文、记住译文就行了, 要求背诵的课文会背诵、能默写, 至于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则高不可攀。有的教师甚至说不出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目标和大纲要求, 教学被简单化地处理成文言文诵记, 而诵记的目的就是为了考试, 教学效果不太好。

2. 教学形式单一, 课堂气氛压抑。

大多数教师都是沿着“读—译—抄—背”的思路展开, 千篇一律, 把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文质兼美的篇章, 内容丰富多彩的教材定格成了生产流水线。这样的课堂教学自然就没有情趣, 没有活力。

3. 文言文教学改革落后于现代文教学。

近年来语文教改呼声很高, 但涉足文言文教学改革的不多。农村初中有一些在教改前列的优秀教师, 在举行公开课时, 讲的往往都是现代文, 各校的评优课、比赛课也大多数是现代文。

4. 市面文言文的注释资料过于泛滥。

资料多, 处理不好, 适得其反。这些资料不可避免地让学生产生依赖思想, 上课不认真听, 不注重思考, 总认为资料上写着, 何苦去白费劲, 结果影响了学生学习文言文能力的锻炼。

二. 农村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实践探索。

为了激发学生文言文阅读兴趣, 提高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进一步提高文言文的教学质量, 多年来我在教学中积极探索, 并在实际教学中指导学生运用一些好方法, 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 激发兴趣, 灵活记诵。

记诵诗词散文名句佳篇, 对于陶冶和丰富学生的人文精神有着重要作用。通过记诵, 学生不仅能明白诗句篇章所表达的含义, 而且能领略其精妙所在, 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美的享受。同时, 它也能体现一个人的语文功底和精神底蕴。因此, 在学习文言文时, 背诵一些精妙文章是必需的, 但不理解其意义就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是不可取的。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总结出几种辅导学生轻松灵活记诵的方法:

1. 还原式。

很多学生不愿背诵古文, 是不理解语意, 感受不到古文之美, 加之读来拗口, 背来易脱句。针对这种情况, 我将文言文译成片段美文, 然后让学生尝试着还原成课文原句。如是几番, 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很快便能熟记课文, 又能更深一层掌握文意, 还从中领略到不同于现代文之美。如《曹刿论战》一文中公与刿的一问三答三断, 学生不易记诵, 但通过翻译还原这种方式, 学生之间也尝试互相问答, 很快便诵之如流水了。

2. 问答式。

即教师设置与课文紧密相关的问题, 要求学生用课文原文回答。如在教授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的第三小节时, 我设置了这样四个问题来帮助学生记诵课文: (1) 滁人游是一副怎样的画面? (2) 太守在野外以何为酒食, 宴请众宾? (3) 众宾欢饮又是怎样的热闹场景? (4) 对此美景乐事, 太守醉态如何?用几个简单有趣的问题既调动了学生记诵课文的积极性, 又化繁为简, 学生在不知不觉间便将课文记住, 而且理解得也更深入了。

3. 连贯式。

此法常用于骈文或诗句, 因为其句式对偶而连贯。教师诵出上句, 学生很自然地接出下句。

4. 联想式。

这种方法多用于背诵复习时, 能起到归纳总结的作用, 如可出题:三分钟内默出五句古诗文中写“月”的诗句文句。在文言文教学中运用多种记诵法, 既可帮助学生有效记诵课文, 又能使学生从中找到乐趣, 不再以记诵课文为苦事。

(二) 切合实际, 教会方法。

古语云:“授之鱼不如授之渔。”教给学生阅读、分析文言文的方法才是文言文教学的根本目标。传统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是教师逐字逐句地翻译, 对号入座, 学生一字不漏地记下, 使文言文学习变得枯燥乏味, 根本谈不上语感、意境, 导致原文、译文的分离, 其结果必是事倍功半。文言文的翻译, 方法多种多样。诸如保留、替换、删减、增加、调整等等。我认为最基本的方法是弄通大意, 规范语言。要求学生看懂课下注释, 借助工具书, 联系语言环境, 用今天的话说出文言文一字一句的意思, 还有不懂的地方, 由教师答疑点拨。在此基础上, 用现代汉语语法要求, 引导学生增补、调配, 达到疏通课文的目的。所以, 文言文翻译大致分三步走, 首先对照注释, 借助工具书进行直译;其次根据需要, 适当调配词序;最后按照现代汉语规范要求, 作出增补。至于文言中的人名、地名、国号、年号、官职等等, 则保留就可以了。

(三) 古为今用, 强化美育。

学以致用永远是教育的直接目的。中学文言文教学, 应该引导学生设身处地, 身临其境, 用情感和心灵去感受、欣赏、评价作品, 进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 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中学语文教材收录的文言文可谓字字珠玑, 篇篇精致, 文质兼美。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寥寥数语便勾勒出凄清幽雅的环境氛围, 读之凉意自心底生;而《晏子使楚》以简洁的语言入木三分地刻画出晏子的机智和凛然。名篇佳作的语言形象、优美而精炼, 教师要把握尺度, 将这些能展现尺幅画面, 又哲理蕴藉耐人寻味的语言讲深讲话, 可以陶冶学生的美感和情趣, 同时引导他们在写作过程中加以学习和运用。

也有一些名篇佳作蕴含浓烈的情感, 超人的智慧和博大的胸襟。如欣赏柳宗元的“心凝形释, 与万化冥合”, 要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天人合一的情趣;学习《愚公移山》则要启迪学生学习不畏艰难, 坚持不懈, 百折不挠的精神意志;读了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则需引导学生感悟其身处困顿却心忧天下的博大胸怀。只有教得情思横溢, 才能打动学生, 引起共鸣, 产生美感, 对他们的思想情操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鲁迅先生说过“发扬真美, 以娱人情”, 要将美育融于文言文教学中, 唯有如此, 才能借古讽今, 借古谏今, 古为今用, “润物细无声”地培育人才。

时至今日, 文言文教学不再是单纯地传授文言知识, 而应当在其乐融融的环境中培养学生灵活学习运用文言文的能力。只要我们以种种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情感思想, 鼓励他们去体会学习文言的妙处, 去掌握学习文言的方法, 去感受学习文言的乐趣, 然后亲近文本, 诵读感悟, 学以致用, 相信我们的农村孩子也能在学习文言的漫长之路上一直饶有趣味地走下去。

摘要:长期以来, 怎样才能教好文言文, 一直是语文教师的困惑。特别是在农村初中, 学生对学习文言文缺乏兴趣, 成绩不够理想, 更谈不上具有独立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为了推动农村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改革, 我就此谈谈看法。

浅谈农村初中的德育教育.上交论文doc 篇8

【关键词】农村初中 生物教学 健康教育 渗透 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196-01

引言:

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也在增强,同时追求健康生活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在我国农村地区中需要提高人们的健康生活,因为受到传统意识的影响,人们对健康生活概念的理解不深,缺少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地方性疾病也经常出现,并不具有科学的生活习惯,环保意识薄弱。因此要加强健康生活知识教育,提高农村人口的生活质量,保证他们具备健康的生活意识。初中生作为家庭中的一份子,通过提高初中生的健康意识以及健康知识,对于一个家庭而言具有重要的影响。

1.生物教学中健康教育渗透的重要性

1.1健康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生物这门学科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内容,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健康教育,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提高初中学生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1.2健康教育是中学生成长的基石

农村初中生物教学通过进行健康教育能够更好的保证学生具有健康的生活意识,不断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影响学生家庭生活的健康理念,對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现代教育重视科学以及技术和社会等方面教育,同时也是所有国家关注的问题,成为教学改革的一种全新构想,关注学生日后在社会中应用科学以及技术能力。学生时代是人接受能力最强以及可塑行最强的时期,各种行为方式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要实现自我发展以及完善,这是中学健康教育的意义所在。在中学生物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对健康教育进行渗透,使中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以及卫生习惯,不断提高学生自身的保健能力,是中学生物教学的主要内容。

2.生物教学中健康教育渗透方法

2.1生物教学与健康教育相结合

生物学主要是医学和卫生以及健康的基础所在,在对生物学基础知识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把相关生物学知识以及健康教育内容有效的结合,加强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深入了解,同时也能促进健康教育内容的理解程度。在对感觉器官知识进行学习时,结合近视眼的成因以及预防进行研究,对骨骼知识学习时,让学生坚持正确的坐姿,将脊椎保护好。在学习呼吸系统知识时,让学生理解吸烟的危害。这些健康教学的内容在一九九三年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初中生物教材中有所体现。但是在二零零年的新课程标准中,生物教学和健康教育的结合点比较多,结合程度较为紧密,并且结合方式具有灵活性,如:让学生收集或者是一同交流艾滋病相关的资料。另外,道德健康是健康新概念中的内容之一,主要指的就是按照社会道德行为规范准则对自己进行约束,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支配,能对美与丑、真与伪等进行辨别的一种非观念和能力。但是在多元化背景下,一些初中生难免受到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产生与和谐社会要求出现相违背的道德问题,所以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对道德教育进行加强的同时,还要加强健康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初中生的全面发展。

2.2 利用健康教育拉动生物教学

健康生活教材中相关的膳食知识和食物营养成分进行讲解,要求学生利用教材中的食物营养成分表,制定科学合理的膳食。在此活动中,教师要规定一定的费用标准,学生通过调查市场中的食物价格,制定食谱满足一般家庭经济承受能力,提高活动难度,但是也能促进活动更加贴近生活,让学生了解社会,提高学生和家长之间的沟通,让学生愿意接受合理的膳食,部分学生在活动后改变以前不爱吃白菜以及胡萝卜的偏食习惯,这个活动促进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自身对问题的解决能力。

2.3 在生物学中开展健康教育对教师的挑战

生物学教育通过和健康教学进行紧密的结合,带来新的挑战,初中生物教师要深入了解生物教学的内容和相关的健康理论,收集和健康以及保健有关的知识,不断提高健康保健素养。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分析,资料收集,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

2.3.1医学以及健康的角度

一是对人类健康影响较大以及常见的慢性病和多发病等,比如:心脑血管疾病以及肿瘤等疾病知识以及预防措施。二是人类健康危害较大以及传播广的传染病等。三是传染病预防以及免疫等,比如:计划免疫等。四是营养以及饮食等卫生知识,比如:食物保健作用以及食物中毒和防治等。五是青少年较为常见的多发病及其治疗,比如近视等。六是青春期卫生知识以及保健,比如外伤急救等。七是健康生活方式,比如:不吸烟以及远离毒品等。

2.3.2生物学的角度分析

一是生物科学技术发展,为医学、卫生事业起着推动作用,比如人类的基因组织计划以及医学和人类健康之间的关系和器官移植等。二是生物界特别是病原生物以及人类相互关系和对策等。初中生物教师要具有上述知识,同时还能应用上述知识对日常生活进行指导,保持健康生活,提高分析判断能力以及决策能力,对社会上的一些不正确报道具有清醒认识,指导学生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素质教育是一项重要内容,并且在新课改背景下,实施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初中生物教师也要积极寻找、探索新策略以及方法进行素质教育,带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飞.甘肃农村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调查与对策分析[D].西北师范大学,2012.12(24)120-124

[2].全国首届“健康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文章评选获奖名单[A].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中国教育报.首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暨颁奖大会论文集[C].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中国教育报:,2002.12(24)185-188

[3]王美珍.在农村初中生物教学中开展健康教育的研究[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2,12(24)147-151

[4]王丽娜. 初中生物实验探究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探索[D].苏州大学,2012.13(08)156-157

农村初中英语教育的现状和思考 篇9

一、目前农村初中英语教育的现状

1.缺乏英语学习环境的营造。一般,农村的学生家长文化程度不高,不能对学生英语学习进行很好的辅助和指导,学生的英语学习也只是靠背诵英语课本来进行。此外,在农村没有合适的英语口语交流环境,学生学到的英语知识只是“哑巴英语”,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村地区英语教育的发展。

2.缺乏必备的英语教学设施。在很多农村地区,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只有一本教材和录音机,没有任何的英语教学设施,比如像英语语音室、英语口语交流房、电子图书馆等等,都是没有的,简易的英语教学设施根本不能满足英语教学的需求,更不能跟上现代化教学设备的发展。

3.农村初中英语教师力量薄弱。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缓慢,各种教学条件简陋,人才流失严重,不能吸引英语教师的前来教学。很多农村学校没有专业性的英语教师,都是由其他课程的教师来进行替代教学,这些别的专业的教师在英语发音、英语语法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不能给学生带来提供良好的英语教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差,很难实现英语教育的教学效果。

4.英语教学观念过于滞后。在农村,很多英语教师教学观念落后,不能做到与时俱进,也不能很好的将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运用于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英语课堂教学依旧是是对教材的死记硬背,不注重学生的英语口语练习,也没有给学生提供一定的英语交际平台,学生的英语学习显得枯燥乏味,导致英语课堂教学效率很低。

5.缺乏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采用“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法,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显得很被动,教师让学生背诵那篇内容,学生就背诵那篇内容,学生也不能对所背诵的英语知识进行很好的理解和思考,不能把握英语学习的技巧和方法,更不能掌握英语学习的规律,很难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

二、提高农村英语教育教学的措施

1.完善农村初中英语教学设施。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资金支持力度,对农村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解决,在农村英语教学中,要加大对英语教学设施的投入,增强英语教学的“硬件”部分。例如,在农村地区建立一座图书馆,可以在图书馆里面增强英语类书籍的数量,不仅可以给农村地区学生学习英语提供不同类型的英语参考书,还能给教师提供多种类型的英语教学资料,解决英语教材单一的问题。此外,还可以修建数字化语言实验室,提高学生听力、说等多方面的能力,同时政府也可以鼓励社会人士来对教育事业进行投资,扩大农村教育的资金来源。

2.提高农村英语教师的综合素质。农村英语教师的综合素质是决定农村英语教育发展的直接因素和关键因素。因此,需要不断提高初中英语教师的综合素质,实现农村英语教学效率的提高。第一,政府和各级教育部门要鼓励和支持各类有志青年投身于农村教育,给这些有志青年提供优厚的福利待遇,还要为农村初中配备专业性的英语教师,增强农村英语教师队伍的专业性;第二,农村英语教师自身要不断进行学习,不仅要掌握扎实的英语基本功,还要学习各种现代化的英语知识、理论、教学方法,深入了解各个国家的英语文化、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内容,不断扩大自己的英语知识面,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第三,增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在交流的过程中,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己,教师要多参加英语教学交流活动,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养,获得一定的英语教学方法的积累;第四,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城乡英语交流,鼓励城市英语教师到附近农村去教学,丰富农村英语教学资源,也可以派遣农村教师去城市初中任教学习,增强两个区域教师之间的交流,不断提高农村英语教学水平;第五,可以聘请外教,作为政府可以出资为农村初中聘请外籍英语教师,不仅可以提高农村初中的英语教学水平,还能为农村英语课堂带去一些新的教学元素和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

3.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法。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全球化的发展,农村英语教师需要不断扩大自己的英语视野,要能有国际英语意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可以通过多个渠道来进行英语教学,吸收和借鉴其他国家的英语教学观念,不断更新自己的英语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

结语:农村初中英语教育要想获得发展,就必须对英语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多方面进行深入革新,教师要树立一种新的英语教育观,不断提高英语教学水平和质量。在进行英语教育革新的过程中,要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尽量缩小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不断提供我国公民的综合素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浅谈农村初中的德育教育.上交论文doc 篇10

【关键词】农村 初中生 管理 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207-01

随着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大量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家中留守儿童比较多,加之近年来随着大学扩招,大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随着打工收入的增加导致一部分家长认识不足,在思想上产生了学习“无用论”〔1〕,再加上打工的兴起,导致一部分学生辍学,过早地加入到就业队伍;家庭条件好的,直接把孩子送到了城里的学校,致使学习好的学生外流,这些都已严重影响到我们的管理教育质量。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办?下面就这些问题和大家做一些粗浅的探讨。

1.存在问题

1.1 学生家庭教育缺乏

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农村中留守儿童有的与爷爷奶奶在一起,有的与外公外婆在一起,还有的一个人在家,个别留守儿童还要照顾弟弟妹妹〔2〕。这样,在隔代管教或无人管教下的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远离,无法感受父母在情感上的关爱和呵护,在价值观念、道德规范以及行为示范方面缺乏应有的指导,加上隔代教育本身存在的许多弊端,如纵容溺爱,重物质满足轻道德教育,又因农村环境的特殊性,留守儿童在道德评价、行为习惯上极易发生消极变化。

1.2 学生厌学严重

农村中学学生中厌学倾向严重,而导致农村中学学生厌学的原因有很多。一是小学基础没有打牢,这导致教学质量下降;二是农村中学升学率偏低,很多中等以下的学生看不到升学的希望,因此就不上学〔3〕。三是近几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又不高,打工的收入远高于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收入,这种种原因就使得社会上很多人认为上学无用。而读书无用论又直接影响着学生及其家长,这使得很多家长对孩子的升学期望降低了,这也是造成学生厌学的又一重要原因。

1.3 教师教学质量不高

由于农村教师本来学历就低,整体素质不高,教育教学观念陈旧,缺乏创新精神与创新意识,对新课程的领悟较浅,有的甚至不知新课程为何物。因此,农村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往往还是传统的模式,一言堂,满堂灌,不能体现新课程标准,无法适应现代教育的进步与改革,也很难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

1.4 学生道德素质低

农村学生由于父母文化水平不高,父母对子女的道德教育不重视,导致农村中学的学生行为习惯也很差。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缺乏必要的文明礼貌素养,没有礼节,爱说脏话,乱扔垃圾,无视纪律〔4〕。这些都给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造成了困难。

1.5 学生流失严重

由于农村学校升学率低,学生厌学情绪严重,学生家长重视不够,以及学习的社会风气不好,因此,农村中学流失率依然很高。尤其是到了初二以后,学生流失现象极为严重,流失率可高达10%。

1.6 学生安全形式不乐观

随着我国经济迅快速发展,农民外出经商、办厂和打工也日益增多。外出者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有子女求学的青年父母。由于各种原因,许多孩子不能跟随父母外出,而只能寄居在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亲戚朋友家,成为了“留守学生”〔5〕。而这些孩子在家的监护人安全意识薄弱,多采用溺爱的管教方式。较多地给予物质、生活上的满足和过多的宽容放任,平时根本就少有或者根本没对这些孩子做什么安全教育。一些孩子参与社会小青年团体,沾染打架、赌博、酗酒等不良习气;还有的孩子由于自身与社会不良青年瓜葛较多,因此常面临着恐吓威胁、敲诈勒索等问题。总之,学生安全问题在农村显得尤为严峻。

2.解决对策

2.1 采取多种措施,关注“留守学生”教育问题

面对留守学生存在的问题,学校应成立“留守学生”工作组;针对不同家庭的“留守学生”采取不同教育措施;教师做到要常家访、常和“留守学生”交心谈心、常和家长沟通;加强学生、家长、教师三者之间的联系;举办各种活动,关注“留守学生”心理健康,使“留守学生”感到学校和老师的温暖,从而提高他们的各方面的素质和学习兴趣。

2.2 学校要搭建教师学习的平台及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

作為学校领导一方面应该积极组织教师读书,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验经验;开展各种培训,包括请专家到校讲学,让教师与名师对话;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第二方面组织教师开展教育科研,引进最新的教学方法和自己开发新的教学方法。三是在工作和生活中学校应该尽量给予关心和帮助,使教师感到有家的温暖。这样才能激发现有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安心教育事业。

2.3 加强学生安全教育

培养学生安全意识,在学校教育中,安全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学生安全,牵动万家。作为学校领导应该邀请安全教育相关部门从交通安全、日常生活安全、活动安全、自然灾害中的自我保护、生活治安教育、意外事故处理教育等方面进行教育。只有通过不同形式将方方面面安全交给学生,使学生自头脑中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只有学生懂得了安全,才会事事安全,人人安全。

总之,农村初中生教育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用科学的管理方法进行管理才能有新的突破,才能在时代的潮流中迎难而上。

参考文献:

[1]覃民强.浅谈山区农村初中学校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7):223

[2]王印祥.农村中学管理初探[J].现代校长与管理艺术,2009( 5):47-48

[3]黄平秋.农村中学管理面临的困境及其对策[J].教育与管理,2006(8):15-16

[4]王怡,何善平.落后地区农村中学管理困境探析[J].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5(4):16-17

上一篇:徐吾学校今冬明春火灾防控工作总结下一篇:露营是理想的度假方式(Camping vacation is an ideal w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