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文化的理解

2024-06-18

我对文化的理解(共12篇)

我对文化的理解 篇1

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文化。说到文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每个人都懂,但也没有人能说得很清楚,目前的解释有1700多种。培训学院选用了英国的解释:文化是人群为了生存而对环境作出的适应方式。文化其实就是对生存而做的调整。现在,许多的企业都在不断的改革、创新与企业再造,要创建学习型组织,要培训,因为这是企业生存环境的要求,不能适应就会被淘汰,这就是文化。

文化其实存在于工作与生活中的每个时刻每个部分,在公司中不管你是从事管理工作还是其他的工作,受文化的影响非常大。

现代的社会文化是由企业文化做载体的,是一个群体概念。许多人说企业文化就是老员工文化。而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老员工文化就是老板文化。如果一个企业家不能把自己的一些文化转化成企业文化,那这是企业就是没有文化的。

既然文化是人群为了生存而对环境作出的适应方式,企业文化也应是企业对生存环境作出的适应与调整。所以说,企业文化应该是常新常变的。从这一点上来看,老板需要根据企业的发展阶段来调整自己,从而调整企业文化。

当前,企业文化面临的三个生存条件:竞争、变化和全球化。

(一)竞争

随着人们生存意识和和谐发展意识的提高,企业间的竞争目的也悄然发生了一些变化。企业更多的是逃离“红海”而选择“蓝海”,是为了离开竞争而竞争。从性质上来看,企业间的竞争不是为了输赢,也不是双赢,而是为了发展。为此公司提出的“带领经销商、供应商一起成长”的战略,培训学院设置了对经销商、代理商的系列培训。比如2006年12月出召开的“工程业务拓展培训班”,就是出于让经销商跳出只做零售或批发的竞争,强化对工程业务的拓展。从而为经销商创造更多的价值。于此同时,加强了对供应商的培训力度。

(二)变化

变化是由技术的创新与知识的发展而产生的,从近十年的变化规律来看,将会发生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企业时代结束,顾客时代开始;个人时代结束,团队时代开始;价值转移时代开始。

(三)全球化

全球化的变化带来的就是资源全球化和规则的全球化。

我对文化的理解 篇2

一、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探索意识

首先要让学生尝到合作、交流的甜头。比如问题:负1999到正2000之间的整数之和是多少?我把学生按座位分组,每一组都安排有爱动脑筋、基础较好的学生,让他们带动本组成员讨论此问题。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对此问题进行合作、交流、探索。对某些学生,要鼓励他们加入进去,对某些组要特别关照,或者自己加入进去,带动学生进入合作、交流、探索的状态,若他们得不到结果,我就要反复地、不厌其烦地引导,不要怕浪费时间。直至他们在反复地交流、探索中得出结论为止。当学生有了合作交流的意识之后,每一节课,我都设置点困难,如在“用字母表示数”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设置困难:用四根火柴棍搭一个正方形,再加三根,搭两个正方形,按这种方式,搭200个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这就要求学生通过用火柴棒搭正方形找到火柴棒根数与正方形个数之间对应的规律,学生在自己尝试不成功时,立即想到与同学讨论交流,找规律,从而解决问题。这样,每一节课,学生都处于思考交流和兴奋的状态,感觉数学课不枯燥,时间过得很快,从而喜欢上数学课。

二、注意培养学生动手的习惯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动手又动脑,才能有创造,我在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剪一些平面图形,进行向各个方向平移一定距离及绕某个点旋转一定角度的动手活动,在活动中,思考平移前后及旋转前后的两个图形有什么关系,学生在动手过程中,对平移和旋转有了感性认识,使他们易于掌握性质,在画平移和旋转图形时易如反掌。学生做每一活动都要让他们有所收获,这样,才会感受到其中的乐趣和意义,从而乐于动手,勤于思考,不肯被动接受别人的结论,这有利于培养创造性人才。

三、不拘泥于课堂,尽可能地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数学实践活动

在数学教学中,要尽一切可能使数学教学丰富多彩,不可拘泥于课堂教学,让学生学到死的数学知识。如:在阳光下,在同一时刻,物长与影长成比例,不能让学生承认就行,要把学生带出教室,在阳光下真正测量,找到这一规律这样,不仅使学生明白: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的道理,而且使学生牢固掌握知识,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要注意对学生的适当评价

信心和希望是学生战胜困难的动力,因此要让学生进步,首先要使他们树立信心,让他们看到希望。学生往往把教师对自己的关怀、爱护、信任等与教师对自己的评价联系在一起,同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和人格价值联系在一起。教师一句话有时能改变一个学生的一生。于是教师的这种情感实际上就转化为一种社会环境因素,在每个学生心目中具有不同寻常的心理分量。因此,老师用心爱学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每个学生是一本书”,只有用心读,才会懂,只有懂学生,才会有的放矢地对他们进行帮助。如我有一个学生,他在同学们的眼里一无是处,几乎每天都有学生反映他的问题,如:老师提问时故意东拉西扯,扰乱课堂;同学做作业时故意大声唱歌,装病,不交作业,等等。我开始一遇到他犯错误就批评,一点效果都没有。后来,我就认真研究他,了解到他的父母离异,父亲不管他走了,母亲下岗,出去找工作,把他寄养在姨妈家,所以他自暴自弃。这个孩子喜欢画漫画,点子多,有表演天分。我一改以往的批评为关爱,经常欣赏他的漫画,我们班在开主题班会需穿插小品时,就由他做编导,这样,同学们告状的逐渐少了,有一次,在主题班会“知‘荣辱’,重‘践行’”的最后的讨论会上,他说了:“上课时我爱讲话,扰乱课堂,今后,我将坚持一分钟不讲废话,然后就会两分钟不讲,三分钟不讲……我就会改掉坏毛病,从而学到的知识会更多。”可见,通过我对他的欣赏,合理评价,使他树立了信心。

五、注意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不是记住结论

教学中的每一结论,都应重在让学生了解其形成过程,如:在“绝对值”一节的教学中,有结论:正数和零的绝对值是它的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有的学生背得滚瓜烂熟,但问为什么时,却不知道,致使他们对知识掌握得不牢固,使解决“|a-b|+|b-c|-|a+c|”(a、b、c在数轴上的位置已知)这种式子的化简问题变成难点。

六、要培养学生预习、自学的习惯

预习、自学是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形式,只有主动学习,才会主动探索,才会带着问题听课,才会提高课堂效率。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预习和自学的习惯呢?首先,花点时间在课堂上让学生预习,对他们的发现给予充分的肯定赞扬,让他们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和获取知识上的良好效果。再布置他们课外的预习作业,在下一次的课堂上问他们预习的结果如何?有何疑问?对他们的成果加以充分肯定和赞扬,对他们的疑问采取灵活的方式解决,如:部分学生懂而部分学生不懂的问题,就采取相互交流的方式解决;只有个别学生懂的问题,就可让该生给同学们讲解,一方面培养该生的能力,另一方面促使其他学生争取进步。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促使他们争取在自学中解决更多问题,逐步培养了他们课前预习的习惯,当课前预习已成习惯,就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地自学,走在老师所教课程的前面。这不仅大大有助于学好数学,更有利于他们走出课堂后更多知识的获取,有利于人生的成功。

七、培养学生课后复习、总结的习惯

课后复习、总结是知识的巩固过程,弄不好,就会边学边丢,前功尽弃。因此,一方面要布置学生课后的巩固作业,另一方面要让学生每天总结,对自己在当天中所学的知识进行小结,再在学完每一章节后画好知识结构图,自查是否掌握,逐步养成习惯。

我对“文化茶”的理解 篇3

要与当地的人文历史,特别是要与旅游文化相结合,必须依托于大的经济环境背景,茶产业才会有更加强大的生命力。

不久前,有学者提出“文化茶”的概念,他将其定义为:“根植于不同地域人文环境中,所派生出的—种文化现象,不但具备民族文化的地域性、多样性、传统性和时代性,同时兼具实用性、融合性以及典型性。”他认为,“要在文化共性的基础上,充分凸显民族和地域的个性”。

对此,香港中华佛教文化院张国良主席、中国茶文化国际交流协会秘书长吴军捷先生和我都非常感兴趣,同时也引发了我对此的一些思考。

常见的茶叶种类简述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在传统的制茶业中,茶,一般分为绿、青、黄、白、红、黑六大种类,通常的资料一般来说都是这样的:绿茶是一种不经发酵制成的茶,因其叶片及汤呈绿色而得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十大名茶是:西湖龙井、太湖碧螺春、黄山毛峰、六安瓜片、君山银针、信阳毛尖、太平猴魁、庐山云雾、四川蒙顶、顾渚紫笋茶。花茶是成品绿茶的衍生品,将香花放在茶胚中窨制而成,常用的香花有茉莉、珠兰、玫瑰、柚花等,以福建、江苏、浙江、安徽、四川为主要产地,茶汤醇厚,香味浓烈,汤呈黄绿色,鲜味持久。

青茶是半发酵茶,也称乌龙茶,由宋代贡茶龙团、凤饼演变而来,创制于1725年前后,种类很多。例如:水仙、本山、毛蟹、武夷岩茶、冻顶乌龙、肉桂、奇兰、罗汉沉香、凤凰单枞、凤凰水仙、岭头单枞、铁观音等。主要产于福建、广东及台湾三个省。

黄茶的加工方法近似于绿茶,据说,其产生也是人们从炒青、绿茶中发现,由于杀青、揉捻后干燥不足或不及时,叶色即变黄,才产生了新的品类。黄茶的品质特点是“黄叶黄汤”,分为黄芽茶、黄小茶和黄大茶三类,常见有海马宫茶、霍山黄芽、鹿苑毛尖、君山银针、山西路丁等。

白茶是一种不经发酵,亦不经揉捻的茶,因具有天然香味,又分大白、水仙白、山白等类,故名白茶,其中以银针白毫最为名贵,主要产地在福建福鼎县以及政和县。此外,中国浙江的安吉白茶和贵州正安白茶因自然变异整片茶叶呈白色,不同于带有白色绒毛的一般白茶。特别是安吉白茶之所以命之以白茶,是因为其加工所采用的茶树品种,叶片泛白,但整个加工工艺是采用绿茶的工艺,所以很多人将安吉白茶归为白茶是错误的。

红茶属于全发酵茶类,武夷山桐木关的正山小种是世界红茶的鼻祖,因其干茶色泽和冲泡的茶汤以红色为主调,因此得名。品种主要有:祁红、滇红、霍红、苏红、越红、湖红、川红等。其中尤以祁门红茶最为著名,产于安徽省祁门、东至、贵池、石台、黟县,以及江西的浮梁一带,有“祁红特绝群芳最,清誉高香不二门”之誉。

黑茶由于成品茶的外观呈黑色得名,属全发酵茶,采用的原料较粗老,是压制紧压茶的主要原料,主要分类为湖南黑茶(茯茶)、四川黑茶(边茶)、藏茶、云南黑茶(普洱茶)、广西六堡茶、湖北老黑茶及陕西黑茶(茯茶),俗称“黑五类”。其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唐朝后期的茶马互市。唐德宗贞元年间,约785—804年。据《封氏闻见记》载:“往年回鹘入朝,大驱名马市茶而归。”

小结:从以上挂一漏万的文字中,我们不难看出,六大种类的茶叶有着不同的产地、历史、文化,然而,从当前报刊杂志,以及网络、微信、微博、影视的资料来看,各种茶叶的文化品牌依然有待我们发掘,尤其是在茶叶文化个性的描述中尚有不足。

常见的茶文化定义及其局限

兹将见于网络的“茶文化”的定义,整理如下:“茶文化”一般是指制茶、饮茶的文化。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但包含物质文化层面,还包含深厚的精神文明层次,涉及传统的诗词、绘画、书法、宗教、医学。几千年来,中国不但积累了大量关于茶叶种植、生产的物质文化,更积累了丰富的有关茶的精神文化,这就是中国特有的茶文化,属于文化学范畴。

一句“文化学范畴”把茶文化放大到无限,作为文化学常见的特性,如地域性、多样性、传统性、时代性、实用性、温和性、融合性等却很难在茶文化的定义中得到全面的体现。而前面罗列的种植、生产、诗词、绘画、书法、宗教、医学等将茶文化的实质做了限定,除去不接地气的茶服茶礼、毫无新意的茶艺(道)表演、千篇一律的琴棋书画艺术,奢华的茶器收藏,再除去禅茶和养生,恐怕所剩无几。这或许就是当前所谓茶文化研究存在的症结之一。

文化茶的简要示例

文化茶所强调的文化指向,我的理解应当是真正的文化性,特别是体现地域性、多样性、传统性、时代性、实用性,既不能阳春白雪,曲高和寡,也不能整齐划一,要与当地的人文历史,特别是要与旅游文化相结合,必须依托于大的经济环境背景,茶产业才会有更加强大的生命力。以介绍福鼎白茶为例,我认为着眼点不妨如下:

福鼎白茶原产于福鼎太姥山。

福鼎市位于福建省东北部,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通行闽东方言福安话,部分地区通闽南方言,以东方奇石“福鼎黑”、世界奇果“四季柚”、中国名芋“槟榔芋”、茗中名品“大白茶”,最具特色。其中茶叶、食用菌、四季柚、槟榔芋、晚熟荔枝、晚熟龙眼、油柰、无核柿、板栗等畅销海内外,大黄鱼、石斑鱼、对虾、二都蚶、剑蛏等海珍品走俏全国。太姥山在福鼎市正南,距市区四十五公里,三面临海,一面背山,乃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主峰海拔917,3米。北望雁荡山,西眺武夷山,三者成鼎足之势。相传尧时老母种兰于山中,逢道士而羽化仙去,故名“太母”,后又改称“太姥”。闽人称太姥、武夷为“双绝”,浙人视太姥、雁荡为“昆仲”。太姥山在唐宋时已十分兴盛,山南山北有三十六寺院,山下的秦屿镇,是明代沿海抗倭的英雄阵地之一,有“万古雄镇”之称。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名录,是著名的5A级旅游景区。周边的九鲤溪瀑、翠郊古民居、晴川海滨、福瑶列岛、俞山马等也是著名的旅游景区。

nlc202309041451

太姥娘娘的传说发生在尧的时代,她是农家女子,人称兰姑。某年麻疹流行,兰姑梦见一仙翁告诉她,去山中找一种山茶树,采叶煮水喝可治。兰姑便去峰峦云雾间找到一种绿叶有白毫的山茶,采来煮水给患儿喝,果真有效。兰姑教乡亲都这么做,患儿都好了。尧帝感其圣德,封其为“太母”,乡民们则尊称她“太姥娘娘”。清初周亮工的《闽小记》就有绿雪芽茶的记载,民国卓剑舟《太姥山全志》考证绿雪芽,“今呼白毫,色香俱绝,而尤以鸿雪洞为最。性寒凉,功同犀角,为麻疹圣药。”这“绿雪芽”是后人为商品白茶取的雅名,指的就是绿叶上有白毫的白茶。在太姥山鸿雪洞旁,确有野生古茶树长在石缝中,树高六米多,人们都说这树是福鼎大白茶的母树。在这近旁还耸立着唐代建造的太姥娘娘塔,塔墓上有唐玄宗所赐“尧封太姥舍利塔”碑题。陆羽《茶经》写道:“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今有学者指出“永嘉东三百里是海”,认为书中的东字该是“南”字之误,南三百里正是福鼎。现今福鼎太姥山还留有相传是太姥娘娘手植的福鼎大白茶原始母树绿雪芽古茶树、太姥娘娘发现绿雪芽的山洞和浇灌绿雪芽的丹井。

还有一个传说是,福鼎竹栏头自然村有一孝子名陈焕,性至孝,但因地瘠,终年操劳,也难求得双亲温饱,深感愧对父母。时大年过,陈焕遂持斋三日,携干粮上太姥山祈求太姥娘娘“托梦”,指点度日之计。陈焕焚香礼拜毕,合眼睡去,朦胧之中,只见“太姥娘娘”手指一树曰:“此山中佳木,系老妪亲手所植,群可分而植之,当能富有。”次日,陈焕走遍山山岭岭,直至太阳落到西山头,果然在鸿雪洞中觅到一丛茶树。陈焕大喜,当即用随身带来的锄头,分出一株携回家中精心培植。百日后,果然生机嫣然,其茶异于常种,它就是今天的“福鼎大白茶”。

由于福鼎白茶厂家很多,选择很重要,常用的审评方法为:将3克茶叶用150毫升沸水冲泡,浸泡5分钟后对各审评项目进行审评。汤色以橙黄明亮或浅杏黄色为好,红、暗、浊为劣。香气以毫香浓郁、清鲜纯正为上,淡薄、生青气、发霉失鲜、有红茶发酵气为次。滋味白茶滋味以鲜美、酵爽、清甜为上,粗涩淡薄为差。叶底白茶叶底的嫩度和色泽作为内质重要因子加以评定。叶底嫩度以匀整、毫芽多为上,带硬梗、叶张破碎、粗老为次;色泽以鲜亮为好,花杂、暗红、焦红边为差。

喝福鼎白茶,有条件当然要亲自到太姥山,当地的山水文化孕育出别具一格的福鼎白茶。在冲泡过程中必须具备一定的技巧,才能让色、香、味、形俱佳:

首先,不宜太浓,一般150毫升的水用5克的茶叶就足够了。水温要求在95℃以上,第一泡时间约3分钟,经过滤后将茶汤倒入茶盅即可饮用。第二泡只要5分钟即可,也就是要做到随饮随泡。一般情况一杯白茶可冲泡四五其次,由于白茶性寒凉,对于胃“热”者可在空腹时适量饮用。胃中性者,随时饮用都无妨,而胃“寒”者则要在饭后饮用。但白茶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刺激胃壁的。

再就是白茶用量,一般每人每天只要5克就足够,老年人更不宜太多。其他茶也是如此,饮多了就会“物极必反”,反而起不到保健的作用。这里还要给大家提个醒,肾虚体弱者、心跳过快的心脏病患者、严重高血压患者、严重便秘者、严重神经衰弱者、缺铁性贫血者都不宜喝浓茶,也不宜空腹喝茶。否则,可能引起“茶醉”现象。

福鼎白茶不仅防癌、抗癌、防暑、解毒、护肝、明目、治牙痛,而且还能促进血糖平衡。尤其是陈年的白茶可用作患麻疹的幼儿的退烧药,其退烧效果比抗生素更好。在中国华北及福建产地被广泛视为治疗养护麻疹患者的良药。故清代名人周亮工在《闽小记》中记载:

“白毫银针,产太姥山鸿雪洞,其性寒,功同犀角,是治麻疹之圣药。”

白茶宜常饮,不宜间断。白茶的保健作用属细水长流,不可间断,否则,难以起到功效。当然,如果三五好友闲坐太姥山间,看一看畲族风情表演,品一品福鼎白茶,吟一吟诗,一定是回味无穷:“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想必大家都对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耳熟能详,也有人认为,大诗人所描绘的并不是今天的太姥山,那么,到底是不是呢?你不妨亲自来看一看,顺便还能品尝一下正宗的福鼎白茶。

小结:以上的文字,同样是整理自网上的资料,只是进行了再加工:融合了福鼎地域人文历史、太姥山旅游风光,兼具传统和时代的共性,在讲述福鼎白茶渊源的同时,并结合人们所关注的旅游、健康养生等实用性知识予以综合介绍。我不清楚读者看后的感受,至少在我整理此文的同时,我品味的是福鼎白茶,心驰神往的正是太姥山。

我对企业文化建设的理解 篇4

说起企业文化建设,近些年来,不少专家对此都有详细的论述,企业管理界对此的讨论也很热烈。那么什么是企业文化呢?企业文化在现代管理学理论被定义为: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并遵守的,带有本组织特点的使命、愿景、宗旨、精神、价值观、群体意识和经营理念,以及这些理念在经营实践、管理制度、行为规范与企业对外形象的体现的总和。

对于企业文化,我个人的理解是企业文化属精神层面的东西,就像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一样,企业文化就如同企业的性格,每个企业的企业文化也有不同的特点。因为每一个企业的发展历程不同,企业的构成成分不同,面对的竞争压力也不同,所以其对环境作出反应的策略和处理内部冲突的的方式都会有自己的特色,不可能完全雷同。同样属于日本文化,索尼公司的企业文化强调开拓创新,而尼桑公司的企业文化强调顾客至上。此外,我认为企业文化的形成同企业自身发展阶段、发展目标、经营策略以及企业内外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如同一个人的性格大约在40岁前后定型一样,一个稳定的企业文化的形成也不是短时间的事,因此,企业文化建设不能一蹴而就。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就指出,人有多种需要,包括生存、安全、归属、尊重、自我实现的需要,只有当低层

次的需求满足后,才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同样,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管理者追求的一种较高管理模式,它也需要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和一定阶段,才能将原有的价值、理念整合成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和经营方式。很难想象一些作坊式的企业能塑造出整合程度高、有特色的企业文化。许多优秀的企业文化之所以出现在有一定实力的大集团、大企业中,是因为这些企业都发展到了一定的规模,必须要用文化价值来进行整合,才能维系企业的持续发展。

另外,根据企业文化权威爱得加.沙因对企业文化所划分的层次:位于企业文化核心的是基本假设,其次是价值层面,再次是行为规范和行为方式层面,位于最表层的才是企业文化的各种表现方式,包括各种标志符号、英雄人物、文化活动等。由此可见:企业文化活动和企业CI形象设计都是企业文化表层的表现方式,建立在人性假设基础上的企业理念和价值观要通过各种活动和形式表现出来,才是比较完整的企业文化,如果只有表层的形式而未表现出内在价值与理念,这样的企业文化是没有意义的,难以持续的,不能形成文化推动力,对企业的发展也产生不了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的企业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时要考虑与自身相适应的经济基础,要明确自己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发展目标,而不是盲目追求企业文化建设的外在形式。

我对师德的理解 篇5

1.爱岗敬业、献身教育是师德的基本要求

教师的职业有苦也有乐,平凡中见伟大,只有爱岗敬业,教师才能积极面对自身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才能自觉、不断地完善自我,才能在教育活动中有所收获。2.热爱学生、教书育人是师德的核心

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不歧视学生,建立民主平等、亲密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师德的核心。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

3、更新观念、努力创新是师德的新发展

要让学生从分数的奴隶变为学习的主人。要从以“教”为出发点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教来 为学服务,教不是统治学生学、代替学生学,而是启发学生学、引导学生学。课堂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用武之地,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获取知识、训练能力、发展智力以及思想情操受到良好熏陶的场所。教师应是教练员,不是运动员,要让学生运用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去学习、去实践。4.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师德的人格力量

我对销售的理解 篇6

销售说起来就是卖什么、卖给谁、怎么卖?

首先你要知道你自己在卖什么,也就是要非常全面的了解产品,那么以后你在给客户介绍产品的时候就能把产品介绍到位。

然后你要弄清楚把产品卖给谁,也就是划定你的目标客户群体,这样销售才能有针对性,销售的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说到怎么卖就比较复杂了,而且涉及的因素也比较多。一个销售的过程涉及产品、销售人员、客户,有时候还有推荐人。

产品是否有竞争力?质量是否过硬?是否适合当前的客户?这都是至关重要的。销售人员自身的能力是否过关?包括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引导能力、分析能力、学习能力、总结能力、反应是否灵敏和一些销售的技巧是否掌握。

天道酬勤。如果你不行动,即便是掌握多少知识和技巧都是徒劳的。心在哪里财富就在哪里,如果你不把你50%的时间和思考用于销售上面,那你的销售是不会成功的。

持之以恒。人不坚持将一事无成。坚持,坚持就是胜利,一直坚持到连外因都变得对你有力的时候,你就会成功了。开发新客户确实是很难的,但是不断的积累客户,你做起来就会越来越容易了。

淡定自然。由于销售经常会受到打击,这样很容易让销售人员陷入一个极度悲观的恶性循环状态,所以要建立一种让销售人员能力及时回归正常状态的机制,自身或团体定期激励就是一个比较好的办法。但是我觉得也没有必要激励过度,让销售人员经常处于一个异常兴奋的状态,因为那样一来对身体危害极大,另外极度兴奋之后必然出现状态的回落,这是自然的法则。

以诚待人。你想想客户与你从素不相识,在短时间内就与你签单并且把很多的钱支付给你,凭的是什么,首要的第一点就是信任你,否则绝对不会给你付款的,所以诚信是销售的基础。

和气生财。和则合,怒则错。“和”可以积累对你有利的因素,甚至扭转败局,不仅对客户,对家人对朋友都要以和处之,这样会不断地积累有利因素。

信息千金。在现在的社会,如果在信息上占有优势,则效率和成功几率大大提高,所以要广布眼线,网络信息。

我对高中美术教学的一些理解 篇7

美术是一门情感艺术, 美术教育是以美术艺术为手段让学生在学习和欣赏中性格、思想、情操乃至意志受到感染熏陶, 从而达到育人无声的德育效果。它对学生情感教育有独特的作用, 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 能直接而强烈地影响人的情感, 触及人的心灵深处。美术欣赏课是学校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美术素质、修养、审美能力和理解力, 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 扩大美术视野, 符合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

一、坚持美术创作

新课改, 对教师的学科专业要求更高了, 社会对教师的定位, 已不仅仅是一位平凡的教师, 更是一位不凡的名师, 因为广大家长和学生不需要“教书匠”, 他们需要的是学者型的“教育家”, 这是现代教育呈现的趋势。教师也不能只局限于奉献, 更应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 “发展是硬道理”正揭示了这一内在规律。新课改对中小学美术教师提出了“动口也要动手”的教学能力标准, 因为身教胜于言传, 美术教师是否具备创作能力, 将对美术新课改顺利实施起着关键的保证和促进作用。

广大中小学美术教师因工作和生活环境的制约, 很少有机会融入和参与到社会美术活动中, 所以在美术界举办的各类展评中, 鲜有中小学美术教师的身影。在教育界, 美术创作不被重视, 在美术界又很难被关注, 广大中小学美术教师的创作活动已被边缘化, 基本处在自生自灭状态, 面临着很大的困境, 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我们欣慰地看到, 仍有一些美术教师“自讨苦吃”, 坚持美术创作无怨无悔, 正是这样的美术教师用坚韧不拔的精神和才华, 支撑着中小学美术教学应有的风采和立足点。

“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美术教师要不断与时俱进, 提升自身的美术教育水准, 必须坚持“美术”和“教学”同步发展, 如二条腿走路是相辅相成的, 缺一不可, 只有这样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美术教师, 也才能胜任新课改对美术教育的要求。这样教师从“讲者”转变为“作者”, 对学生的人生和成长都将会有更深刻的启迪意义。

二、陶冶性情, 升华境界

欣赏教学同其他艺术教育一样, 主要功能是审美教育, 即纯正的审美趣味、正确的审美观点、高雅的审美格调, 健康的美术作品对培植高尚丰富的情感、辨别真善美与假恶丑, 起着润物无声的作用。用美术作品引发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 在共鸣中陶冶情操, 升华精神境界。

在欣赏教学中, 注意引导就能给学生一片绚丽的天空, 学生就能插上想象的翅膀, 成为创造的主人。但教室、教材、学校并不是知识的唯一源泉, 大自然、人类社会、丰富多彩的世界都是人生的教科书。优秀的欣赏课应既充满改革精神, 又符合常规要求, 注重教师讲课, 突出授课的主要性;注重学生欣赏, 突出活跃性。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加以补充和适当的取舍, 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的综合运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强知识理解和巩固, 提高学习效率。

三、注重理论教学, 提高美术素养

美术理论教学首先应重视基本概念, 如美术常用名词“美术”、“观察”、“素描”、“透视”等概念。其次是基本原理, 如构图原理、透视原理和各类画的表现原理, 等等。再次是美术史, 了解中外一些著名画家及其作品。同时, 对中外美术史上的著名雕塑、建筑、工艺等有所了解。

美术理论看似是“画外功夫”, 却永久地引导学生在艺术上的成长。通过美术理论教学, 练就学生“广博的视野、开阔的胸怀、观察的眼睛、感悟的心灵、丰富的技法”。

四、正确评价, 促进个性发展

教师要注意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 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 从心理素质教育等方面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建立自信, 并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如对学生的美术作业可采取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总评的方法。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多鼓励、多表扬学生, 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五、授之以渔, 强化基本功

很多高级中学都有高考美术培训班。许多高考美术培训班, 一味地为应付高考, 教出的考生结果是会画真人像的不会画石膏像, 甚至是会画苹果不会画鸡蛋。教师不应该只教会学生画某一个物体或某一些物体, 而是教会学生怎样去观察和表现形体。法国画家德加曾说:“素描画的不是形体, 而是对形体的观察。”而美术高考中默写题就是测试考生对事物的观察和记忆, 再通过技能表现出来。

我对“感觉的美感”的理解 篇8

我们始终强调,美感是人对于美的存在的经验。当然这并不否认美感自身是一种心理现象,它既可能是在狭隘意义上的,也可能是在宽广意义上的。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必须将作为心理现象的美感作非心理学的思考。这就是说,让作为感觉的美感植根于作为审美经验的美感,也就是回归于人的生活世界,回归于欲望、工具和智慧的自由游戏。

感觉就是感到和觉到。如人感觉到了一块石头的坚硬和沉重;人感觉到了海潮由远而近的声音的节奏;此外,人还感觉到了自身的发热或者是发冷。感觉是事物和人向人自身的一种直接显示。作为一种身心现象,感觉似乎是自明的。不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觉,而且只要人存在,人就会有他的感觉。感觉始终伴随着人的身体和生命活动本身,由此它就是人的身体和生命活动的证明。一个没有感觉的身体和生命活动就意味着死亡了。

但将感觉的本性揭示出来却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这不仅在于感觉自身是不可思议和不可言说的,而且在于它所产生的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比是模糊的、甚至是错误的。因此感觉长期以来是被轻视的,是没有被思考,是要被否定的。对于感觉的重视只是现代的事情。

为了确定人的感觉最一般特性,这需要将它与动物的感觉进行比较。与人一样,动物也是有感觉的。动物的感觉是片面的,人的感觉是全面的。动物的感觉是本能的,而人的感觉是培养的。因此人的感觉完全区别于动物的感觉,即使是人的感觉的本能也与动物感觉的本能之间也有着巨大的距离。将人的感觉的本能理解为动物性不过是一种比喻而已,否则就是一种误解。

如果说人的感觉根本不同于动物的感觉的话,那么人的感觉的本性究竟立于何处?感觉作为事物和人在人自身的直接显示是一种独特的现象:它既不是单纯身体的,也不只是单纯心灵的;它既不是单纯自然的,也不是单纯文化的。相反,人的感觉自身表明,它既是身体的,也是心灵的;既是自然的,也是文化的。

虽然人自身一向被规定为身心合一,但人的活动却常常分离为以身体为主的活动和以心灵为主的活动,并且形成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工。與此不同,感觉是身体和心灵的共同活动。一方面,它是身体的。另一方面,它是心灵的。感觉会转化成思想和语言,被思考并会言说出来。即使是不可思议的和不可言说的感觉也表明了它自身与思想和语言的不可避免的内在关联。

与感觉的身体和心灵特性同时显现的是,是它的自然和文化的特性。感觉的自然性是无庸质疑的。人感官和身体是天生,因此是自然给予的。这种自然性不仅确定了人与的动物的感觉的不同,而且确定了人与人之间的感觉的差异。但感觉的自然性与文化性是共同生成的。人的感官和身体的成长不仅在自然中,而且也在文化中。因此感觉在发展它的自然性的同时,也产生了它的文化性。此文化性在于,感觉自身是培养的、塑造的。所谓的趣味、情调和时尚便是感觉的文化性的个体和社会的形态。

感觉的自然性和文化性是感觉最一般的特性。人们往往会对于这样的特性产生误解,以为感觉的历史就是从自然到文化的历史,因此是从自然到文化的转变。事实上,人的感觉的历史表明,自然性和文化性始终保持一种张力关系。这就是说,自然性和文化性在一种矛盾的关系中相互存在。它既不能走向片面的自然性,也不能走向片面的文化性,而是两者的共同生长。

这种人的感觉成长便是在生活世界的游戏之中人的感觉的形成。我们说过,生活世界的游戏是欲望、工具和智慧的游戏。人的感觉首先是欲望性的感觉,主要是食欲和性欲。同时人的感觉也工具性的感觉。不仅如此,人们还用工具特别是现代技术延伸、扩大和深化人的感觉。最后人的感觉也是被智慧规定的感觉,因此形成自由的感觉,也就是自由感。在欲望、工具和智慧的永恒游戏中,人的感觉在自然性和文化性两方面都得到发展,而形成了一种人的历史性的感觉。人的感觉作为人性的感觉,既不同于兽性,也不同于神性。人的感觉的历史行程就是感觉的不断解放的过程,亦即让感觉的自然性和文化性互不伤害,保持各自的本性。这样一种具有自由特性的感觉便是审美的感觉,亦即美感。

在探讨了感觉的历史形成之后,我们要探讨感觉自身。人们一般将感觉主要限定于五官的感觉,也就是眼耳鼻舌身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在这些种种形态的感觉中,一方面事物向人显示出自身现象,即它的形象、声音、气味、味道和物体等;另一方面人的身体和心理由此呈现出相应的状态。但在身心所呈现的这种感觉状态中,感觉自身已经揭示了与外在感觉不同的另外一面,即内在感觉。它是人对于自身身体和心灵的感觉。在人自身存在着内在的形象和声音,它不是五官所能感觉的。相反,人们往往需要中断用五官对于事物和人自身的感觉,才能看到自身之内的形象,听到自身之内的声音。这是感觉非常神秘的地方,它也是一些关于身心训练的思想所强调的关键点之一。

尽管人们区分了理论的感觉和实践的感觉,并认为理论的感觉才能成为审美的感觉并具有纯粹的美感,但是一个实践性的感觉,亦即味觉却对于审美的感觉理解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味觉是这样一种感觉,它是对于食物进行品尝。在这样一个过程中,人们主要的不是考虑满足自身的饥饿感,也不是为了完成某种神圣的和世俗的礼仪,而只是品尝食物自身的味道。但在这里究竟发生了什么?除了品尝食物的味道之外,人们还品尝自身的味觉本身。因此作为品尝的味觉是对于感觉的感觉,也就是对于感觉进行再感觉。这种感觉就不是一般的感觉,而是特殊的感觉,它有区分、比较、选择和决定。人们不仅品尝现实世界,而且品尝美和艺术。于是人们常常称美感为鉴赏、欣赏和趣味等等。

我对梦想的理解 篇9

每个人都有梦想,但是又有几个会为了梦想坚持不懈呢?我敢说,在5人中可能仅有一人才会坚持自己的梦想,抵达梦想的彼岸。有些人虽然为自己找到了梦想,却在梦想的路上,被艰难的事情,最后失去斗志,甚至最后遗忘了自己的梦想。还有些人,不管遇到多大的挫折,都微笑面对,最后打败了这只恐怖而又巨大的怪兽,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你想做哪一个?同学们,让我们为了梦想奋斗吧!

我对“新优质学校”的理解 篇10

“新优质学校”不再把学业成绩、分数排名作为衡量学校优质与否的唯一标准,取而代之的是回归教育的原点——真正关注到人的发展,关注如何让教育过程更丰富、师生关系更和谐、多样化学习需求更充分满足,这是对人作为生命个体的重新打量和深度审视。人的发展理应成为一所学校关注的起点和终点,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内心世界,进而通过课程的浸润使其内心世界而有追求,这是判断一所学校是不是新优质学校的核心依据。

回归本原。这就是办学目标而言。不追求分数排名,而要追求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适应学生差异,让学生在德、智、体、美方面全面发展,甚至更注重“德育”,促进每个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

教育信念。新优质教育的信念要面向全体。如果学校能真正对不同起点的孩子通过不同的教育方式对其不同起点的孩子通过不同的教育方式对其不同的发展路径起到推动作用,能够促进其内心世界的发展和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形成,当他走出学校面对社会的时候,能够充满自信,这就是一所优质学校。

学校文化。相信每个学生都可以成功,这一理念是需要转化到学校整个管理中的,要成为师生们的共同行为,最终需要形成学校每一个成员所认同的校园文化。

聚焦课改。只有聚焦课堂教学改革,才能成为让每个学生发展。以校为本,追求自己学校的办学特色。以教与学为中心,进行变革,新优质学校最重要的就是教学优势。

家校互动。以家长为本,更加注重家长们对学校办学的意见和建议中来,让家长真正参与到评价管理中。

师资力量。精良的教师队伍是新优质学校建设核心地位之一。要根据现有条件不断充实师资配备资源,老师们都要学习,学新优质的理念,学课标,改变教学策略,不断提高教师教学艺术水平,自我成长,才能促进每位学生的发展。

谈谈我对军歌的理解 篇11

回顾历史,我们不难看出,哪里有战争,哪里就有经典的战争音乐,无情的战争往往能毁灭一切,却毁灭不了战争中流传的战歌。我军也正是踏着铿锵节奏的军歌,从南昌城头的第一声枪响一路高歌跨入新世纪,也正是这一首首雄壮的军歌,激励着我军从胜利不断走向胜利。高唱军歌,早已成为我军优良传统的重要成份,成为我军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成为我军精神宝库中的重要财富。

军歌,作为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一种延伸,已成为我军做好官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形式和手段。时下,社会上一些歌曲媚俗、迷茫之风颇盛,虽然迎合了某些流行口味,却因为缺少精神“钙质”,无法给人以蓬勃向上的思想激励。部队不是真空地带,官兵的价值取向也日益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因此,大唱格调高雅、旋律激昂的军歌,对于引导官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我军战斗力的提高,包含着文化软实力的提高。在部队,唱一次军歌,就等于上了一堂政治课;唱一次军歌,也等于磨砺了一次钢刀,激励了一番情怀。音乐以号角式的呼唤鼓舞士气,凝聚军心。必须充分认识高唱军歌在凝聚军心士气、激发战斗精神、锻造打赢能力中的重要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官兵创作、学用军歌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把意志和力量凝聚到推进我军军事斗争准备、有效履行使命上来。我军素以纪律严明而著称。严守纪律,是形成和巩固强大战斗力的重要保证,是军队能够打胜仗的法宝。贯彻执行条令和纪律是巩固和提高部队战斗力的重要手段,是树立和维护军队形象的重要前提。红军时期产生的一首著名的纪律歌曲,也是我军传统的纪律歌曲,并逐渐成为重要的“标识性”歌曲:《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首歌不仅成为红军官兵的行为准则,极大地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树立和维护了红军的光辉形象,扩大了红军的政治影响,成为人民军队与广大人民群众之间的纽带。

毛主席曾这样高度评价抗日歌曲在八年抗战中发挥的作用:“一首抗日歌曲抵得上两个师的兵力!”胡主席明确指出:“要在全军深入进行强化战斗精神、提高打赢能力教育”。战斗力的强弱始终是军队的生命,纵观古今中外,鼓舞士气,激励战斗精神,也一直都是军歌最重要的功能。在部队,高唱军歌,已不是纯粹的娱乐行为、简单的文化活动,也不仅仅属于个人喜好的范畴,它已经被赋予了凝聚军心、鼓舞斗志、激发勇气的特殊功能。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军歌都以其潜移默化、无所不在的特性,始终激发着我军的战斗精神,始终培养着官兵的意志品质,始终促进着部队战斗力的不断提高。

如抗美援朝时期,面对武装到牙齿,拥有绝对优势的美帝国主义,志愿军将士们高唱《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发扬我军不怕牺牲、英勇顽强、敢于胜利的战斗精神,以压倒一切敌人的大无畏英雄主义气概,取得了政治上和军事上的辉煌胜利,硬是把曾经不可一世的联合国军逼到了谈判桌上,从而造就了世界上第一支、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支美军没有战胜过的军队。1998年那场席卷大半个中国的特大洪水,全军将士在《为了谁》《你就是英雄》《抗洪精神之歌》的激励下,战惊涛,斗恶浪,不怕苦,不怕死,涌现出以李向群为代表的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抗洪精神”。歌曲充分展示出我军文明之师、威武之师、胜利之师的光辉形象,使新时期的人民军队更加受到人民的热爱,更加得到人民的拥戴。

音乐能在人们的头脑里产生各种各样、生动复杂的形象思维。尤其对那些长期背井离乡、妻离子散、饱尝战争苦难、已陷入绝境的官兵,当他们听到思乡的歌曲或伤感的音乐时,有的人会想起年迈的父母、有的人会想起妻子孩子、有的人会想起可爱的故乡等等,从而产生共鸣和想象,进而影响官兵情感世界。我们只要充分利用音乐这种特性,在战场上就能够收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从美学的角度看,军人在唱军旅歌曲的时候,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是合二为一的。这本身就是一个重新创作的过程,是双重审美过程。例如当代歌曲《神圣使命》歌,让我们感受到了我军将士在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征途上,“爱军精武、爱岗敬业、不怕牺牲、英勇善战”,坚决履行神圣使命的万丈豪情。它所反映战场的复杂性、危险性,需要军人有雷厉风行的战斗作风、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视死如归的使命意识。培树这种意识,可以发挥军旅歌曲战斗性特点,给官兵以激励和振奋,从而培养军人的高尚情感和献身使命的人格精神。

我对文化的理解 篇12

一、找准认识起点, 让思维变“长”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就需要教师在每节课的开始为学生找到恰当的认知起点, 让他顺利地“进”课堂。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已经具备多少与学习本节课内容密切相关的知识经验, 方法策略, 能力基础, 并根据大部分学生实际, 确定学生触手可及的认识起点, 必要时适当调低学生的认识起点, 帮助学生克服对数学学习的畏难情绪, 让他们带着成功的情绪体验顺利进入新知的学习。以《三角形的面积计算》一课为例, 如果仅从数学的逻辑起点分析学生学习这节课的知识基础, 则应该是前面刚刚掌握的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 策略经验则应该是利用转化的策略把三角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 具体方法是剪拼, 不少教师在上这节课时都是一下子给出一个一般三角形, 期望学生能从不同角度给出多种方法。事实上, 利用剪拼的方法把三角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对五年级学生来说是很难的, 这样的设计不仅得不到预约的精彩, 还有可能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挫败感。对这节课的教学, 我们不妨降低学生的认识起点:先给出一个特殊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 想一想, 可以转化成什么图形, 怎么转化?再给出一个直角三角形, 想一想, 可以转化成什么图形, 怎么转化?这样学生就很容易从剪拼法过渡到组拼法, 从而顺利完成下面的探究任务。这样的设计, 不仅利于学生完成新知的学习, 更重要的是延长了不同层次的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的时间。

二、展示学习过程, 让思维变“厚”

在数学课上要重视学生的参与, 既重视学生数学技能训练的参与, 更重视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度参与。教师要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 让学生在“经历”中发散思维, 总结方法, 经验, 提高能力。下面是笔者执教《小数的大小比较》一课的片段:

师:谁来说说, 0.6和0.7比, 谁大? (无人应答, 我的心里很着急, 一句“真笨”差点脱口而出。但一想前两天学校数学素质比赛我们班级代表队铩羽而归的情景, 我忍住了, 我想:他们需要我给予他们更多的时间, 我决定放慢脚步。)

师:没关系, 你可以凭直觉猜一猜。

(过了一会儿, 有一生举手。)

生:我觉得0.7大。

师:能用恰当的方法证明你的猜想吗? (摇头)

师:看看你们课前画的图呢?

(又过了一会儿, 一生举手。)

生:0.7涂得多呢!

师:他说的有道理吗? (学生不假思索, 纷纷点头。)

师:大家对他说的话一点意见也没有吗? (有学生露出疑惑的表情。)

师出示两个不一样大的正方形, 生思考, 终于有人举手。

生:把两个一样大的正方形看成整体1, 都平均分成10份, 涂7格要比涂6格的多。所以0.7要比0.6大。

师:用这种方法比小数的大小行吗?

生4:行是行, 就是太麻烦了。

生5:我发现了, 0.7有7份, 0.6里只有6份, 所以0.7比0.6大。 (其余学生纷纷点头。)

师:份数多的数就大吗?

生:嗯, 当然。

师:一定吗? (学生依然不能做出反思, 我灵机一动, 从口袋里掏出7枚硬币和6张10元币。)

生1 (立即举手) :0.7有7个01, 0.6里只有6个0.1, 所以0.7比0.6大。

生2: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 我们就是要看看哪个里面计数单位的个数多。

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比一比, 0.07和0.6谁大?为什么?

生1:0.07大, 它里面有7个0.01呢? (此时, 生1的回答被打断。)

生2:不对, 在计数单位一样时, 谁的个数多, 谁就大。 (接下来, 有不少同学发表同样的看法, 这时, 一生提出了问题。)

生3:那计数单位不一样, 怎么比呢?

(学生主动进行讨论交流, 他们已经忘了老师的存在。)

生1:0.6里有6个0.1, 可以换成60个0.01来比嘛!

生2:0.07还不足0.1呢, 当然没有0.6大!

生3:用两个一样大的正方形分一分, 涂一涂就看出来了。

生4:如果把他们都想成是钱的话, 0.07元相当于7分钱, 0.6元相当于6角呢!

……

师:刚才我们利用多种方法比较出两个小数的大小, 可是, 每次都慢慢想道理也挺烦的, 你能联系整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说一说, 小数的大小怎么比较, 再利用自己总结的方法, 试着比两个小数的大小, 看一看, 你的方法灵不灵。

……

说实话, 上课前, 我认为学生凭借这么多年的经验的积累, 应该很容易比较出两个小数的大小, 根据整数大小比较的方法也应该能顺利地迁移到小数的大小比较中。但事实并非如此, 是因为学生笨吗?显然不是。是因为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没有得到科学有序的发展, 是因为学生手中拥有的解决问题的武器少之又少。课上完后, 我无比庆幸:我无意中的一次等待让孩子们思维勃发, 他们在一次次的思维碰撞中表现出了极强的自我批判、自我完善、去同求异的意识和能力, 相对于接受刻板的数学知识, 前者更重要。

三、重视数学结构化, 让思维变“宽”

数学学科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在于它的结构化, 这种结构化既表现在数学知识分条块螺旋上升, 又表现在数学方法对解决同一类问题的普适性。在平时的教学中, 教师花一定的时间有意识地向学生呈现数学的结构化特点, 就能使学生提高对数学知识深层建构的能力, 增强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领悟能力, 使学生数学思维变宽, 进而切实提高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调兵遣将”的能力, 即数学学习能力。我选取一个《小数加减法》的例子, 与大家分享我的心得:

师:孩子们, 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小数, 据你的估计, 接下来, 我们可能研究什么?

生1:计算。

师:你怎么会这样想?

生:整数中我们就是这样学的。

师:那你们想一想, 我们先研究什么比较好?

生:加法吧, 加法简单些。

生2:我也认为加法, 会加了, 才会乘呢。

生3: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没有加, 哪来减啊!

生4:加法的可能性大, 因为过去我们也是先学加法, 再学其他的运算的。

师:好的, 就按你们的意见办!你能说一道小数加法吗? (生举例:0.1+0.2, 0.3+0.06, 99.7+0.85)

师:说一说, 哪一题你有把握算?

生:0.1+0.2=0.3。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个0.1加上两个0.1, 一共3个0.1就是0.3。

师:谁会算0.3+0.06?

生1:3个加6个就是9个, 所以得0.9。

生2:不对, 这里3个不能加6个, 因为计数单位不一样。

生3:把3个0.1换成30个0.01, 就能和6加了。

师:换一换其实达到了什么目的?

生:计数单位一样的两个数能直接相加。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整数加法中老师就是这么讲的。

师:99.7+0.85呢?

生:太复杂了, 列竖式算。

师:怎么列呢?

生1:像整数加法一样, 数位对齐。

生2:相同数位对齐。

师:那就请同学们自己动手算一算吧!

……师回顾

师:回顾刚才计算的过程, 你能总结一下, 怎样又快又好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呢?

生1:和整数加减法一样, 借助竖式, 相同数位对齐, 从低位算起。

生2:加法时满十进一, 减法退位时借一当十。

……在这节数

在这节数学课上, 教师花了不少时间和精力让学生去想:我们认识小数后, 接下来会学什么?如果是计算, 你猜应该会先学什么?引导学生走进数学世界, 像一个数学家一样经历数学研究的过程, 体会数学的发展过程;带领学生站在课程建设者的高度审视自己的数学学习历程, 为学生今后研究、思考数学提供方向。在涉及具体的小数加减计算时, 教师尝试让学生自己去研究, 不管是具体的运算方法还是方法背后隐藏的算理, 教师都愿意花上时间, 等待学生自己去发现, 去调整, 去总结, 去对比, 去反思。学生没有让教师失望, 他们不仅自己凭直觉迁移了整数加减计算的方法, 而且在和同伴的合作交流、思维碰撞中理解了这样做的道理何在, 更难能可贵的是学生主动选择了计算的形式:遇到复杂的小数加减计算, 可以用竖式。

著名的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获得者麦克林·托克说:“我是一朵在深秋开放的雏菊, 我坚信, 不是每一朵花都在春天开放。”让我们重视每一个学生在数学上的最优发展, 静静等待花开。在今天, 我们可能还不能看到花开的样子, 但在十年后, 二十年后……花儿一定会开放。有勇气和智慧走在这个等待过程中的你, 一定能时时、处处听到花开的声音。

摘要:教师要在全面把握学情, 深刻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找准学生学习的落脚点, 拓展学生数学思维的长度、宽度和厚度, 借助数学结构化的特点, 促进每个学生在数学学习上获得最优发展。

上一篇:建党90周年征文:总有一种力量在推动我们前进下一篇:作文650字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