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社团活动工作总结

2024-06-11

书法社团活动工作总结(精选8篇)

书法社团活动工作总结 篇1

书法社团活动总结1

我在书法教学中,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利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开展书法兴趣小组的教学活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我校第二课堂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书法社团活动稳步发展

在本学期重新组建了我校的书法社团,参加人员为一至六年级全体同学,具体时间安排是每周二下午课外活动时间为一至三年级同学参加,每周四下午课外活动时间为四至六年级同学参加学习,目的为提高全校同学的写字水平,同时联系各科任老师在日常教学中多多注意指导,并鼓励学生进行日常练习,以弥补学员因时间少而造成的训练量不够的不足。

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执笔、运笔、书写的方法

在书法教学中教给学生正确的执笔运笔姿势,执笔轻重的调控,书写坐姿、站姿等要领;在训练过程中,让学生掌握如何起笔、运笔、顿笔、收笔等书写要领。好的习惯要从小培养,在平时训练中严格按照标准督促学生。另外,还要求学生注意写字卫生,不随意丢纸屑等。通过严格的学习训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合理安排学习内容,循序渐进学书法

为让学生能够临习名家书帖,我以名家真迹作为书法学习临习字帖,从入门开始,循序渐进。从最初的笔画入手,让学生先学习基本笔画的书写,再学习一些常用的偏旁部首,一些较简单的常用汉字,最后根据学生掌握的书写水平,学习一些有教育意义的名人名言、警句及古诗等。

开展各种书法活动

为了体现学生一个时期的书法学习程度和训练结果,在小组开展书法作品比赛,让一些优秀书法习作在校园中展示,起着带头调动作用。如四年级的——,五年级的——,六年级的——等同学的书法作品受到了师生、家长的好评。开展竞赛活动,给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使一些书法素质好、书写水平高的学生一展才华,以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学习习惯。

书法社团活动总结2

一个学期的活动是快乐的,是有趣的,又是一个充满探索与努力的过程。小社员们在不断努力着,朝着自己心目中的榜样追赶着。在这四个多月的学习中,社团小组的同学初步了解了一些书法知识,基本掌握了汉字八大基本笔画的书写规则,5个常用偏旁的写法,并锻炼了自己的书写技能,更重要的是提高了他们学习书法的兴趣。虽然每个星期只有短短的1节课,但来参加社团活动的同学都能很好地利用这段时间,培养自己的兴趣,充实自己的课余生活,逐步养成专心听讲、认真练习的学习态度。

由于硬笔书法社团是学生自由报名的,所以小组中同学的差别很大,既有曾经学习过的,也有从未接触过的,这给平时活动的开展带来了不小的难度。面对这个实际情况,我只能从汉字基础笔画写法的开始辅导,严格要求学生,对于学生的书写进行及时的指导,适时示范。辅导过程中,我还经常让学生分析字形结构,仔细观察,在练习中也同样要求学生先对自己所写的字进行笔画、字形结构以及排列位置等方面的分析。如:无论在任何字里,横的写法都是略往右上倾斜的,一个字里同时出现两个及以上横时,要注意它们的长短,并注意横与横之间的间距要均衡;竖在一个字的中间时就像一个人的脊柱,一定要写直等等。如此反复,为的是学生掌握汉字书写方法,提升书写能力,从而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学习书法,贵在持之以恒,单凭每周1节课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要使学生的书写能力有所提高,就需要更多的时间进行练习。而且学习

书法,进步比较慢,见效也不明显,所以不能有急功近利的想法。一学期中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社团小组同学在写字姿势和习惯方面有了很大进步,写字的基本功也扎实了许多。

一个学期在班主任老师的大力支持下,社员们能积极参加活动,几乎没有迟到、早退或旷课现象,这一点是很难得的。

当然,在辅导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部分学生的写字态度还需端正。

书法社团活动总结3

我国的书法艺术,博大精深,凝聚着炎黄子孙的无穷智慧,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为培养学生的书写水平,发扬学生的个性特长,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艺术的熏陶,培养学生对艺术的了解和热爱,学校特组织了每星期两节课的兴趣小组活动。

一、注重基本功——基本笔画的训练。

无论是书法尖子生,还是刚开始学习书法的新手,基本功是贯穿整个书法学习过程的必备条件。但是,如今的学生一遇到笔画练习就觉得没意思,刚学会走路就想跑步,结果往往“挂”在半空中,像麻雀一样想飞高就是飞不上。

所以,本学期,我从教学和复习基本笔画入手,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结合直观形象的多媒体效果进行教学。学生学得有趣,教师教的轻松,效果非常好。学习后,要求学生进行大量的练习,并在每次练习字前先写一写基本笔画,时刻不忘基本笔画的书写。在学习完基本笔画后,我们进行了基本笔画过关,先要求学生在自己小组里进行过关,然后再进行正式过关。通过这些措施,学生的基本笔画书写得到了质的提升,为以后的书法教学打下了基础。

二、发挥书法尖子生的示范作用。

在一个班级里,充分合理发挥好尖子生的示范作用,可以带动其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帮教师对他们进行书写辅导。这学期,我将书法尖子生和其他学生进行结对,让他们坐在一起,在平时的练习和学习中,让尖子生监督和帮助他们的书法学习,适时进行提醒和指导,在期末评选辅导员若干名。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经常把他们书写的作品给全班学生欣赏,让学生有个学习的榜样,促进全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这一措施,一些平时很随便又很懒的学生变得自觉而认真了,书写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三、加强书写方法和书写习惯的训练,提高学生书写的能力和习惯。

每次教学,我都认真准备,让两节课的时间更有效的发挥。教学中,我注重对学生分析、观察能力的训练。经常让学生进行分析字形结构的练习,让学生仔细观察,发表自己的看法。在练习中也同样要求学生先对自己所写的字进行笔画、字形结构以及排列位置等方面的分析,书写完后要求学生自己检查或同桌检查,并进行修正。

在教学中,我又经常性对学生进行一些书法常用书写方式的提醒和灌输,如:无论在任何字里,横的写法都是略往右上倾斜,但和斜钩交叉时,要更倾斜;一个字里同时出现两个及以上横时,要注意它们的长短,并注意横与横之间的间距要均衡等。学生在这样的熏陶下,逐渐改掉了自己的坏习惯和错误的书写方法,慢慢学会了正确的书写方法,提升了自己的书写能力,也形成了良好的书写习惯。

四、利用课余时间,坚持不懈练习。

每星期两节的教学时间只能是对学生进行指导和指正,但是要使学生的书写能力大大提高,就需要更多的时间进行练习。每次上完课后,我都会布置一些练习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训练,并以单字过关的形式考核学生的书写水平。

经过一学期的活动,总体上学生的书写能力有所上升,学习习惯也得到了强化。学生能从“认真、仔细、耐心”的学习态度上进行书法学习和练习,并能积极主动进行学习。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一、一些学生的学习态度还需进一步端正。

由于本兴趣小组在招收上没有严格要求。所以,在对他们的教学中存在一定难度,在下学期中应寻找更好的方法来解决。

二、学生很忙。

现在的学生真的很忙,五六年级的很多学生平时的作业多,加上学校的活动层出不穷,使学生十分忙。导致五、六年级的大部分学生很少来书法室写字,也只有很少几位学生能保质保量地完成书法作业,令我很担心下学期学生的书法比赛成绩。

下学期的活动中,将加强对学生平时的练习强度,促进他们不断巩固和提升他们的书写能力,期望有更多的尖子生跳出来。

书法社团活动总结4

根据学期初制定的活动计划,以及上学期存在的不足,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使硬笔书法社团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顺利地完成了本学期的工作。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对艺术的了解和热爱,特别是学生的基本书写能力和良好的书写习惯得到了较好的教育,通过一学期的努力,学生在独立书写能力和书写习惯方面,以及在养成认真、仔细、耐心的学习态度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现对本学期的活动作一小结。

一、用心写字、浸润心灵

本学期在社团活动中,虽然人员较少,只有十位孩子,但我根据他们的书写能力差异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安排。尽量能让所有的学员在有限的活动时间内都有一定的收获,避免活动浪费时间,学与不学一样的情况,所以,在在学期初,我让孩子们买了一本《一学就会》田英章的字贴,课中我给学员练习的内容都作了讲解,特别是难写的字都进行了示范,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有效地利用一节课的时间,使自己的.书写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

二、潜移默化、端正习惯

写好字,最关键的不是大量的练习和教师的指导,应该是学生一种良好的书写习惯。一个学生有了好的学习习惯,那么我们就能明显地看到他的进步。而没有了这种习惯,可能就会在原地不断踏步,甚至出现退步的趋势。所以,本学期,我在知道学生活动的时候,注重对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比如:在写字之前我们先练一练基本笔画;落笔前先看一看例字的笔画组成、间架结构的安排;书写完一遍后认真仔细对照自己写的字和例字之间的差距;能自我提出哪些不足点等等。一开始,这些方式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有些学员甚至自己写的字哪里不对也找不出,有些学员每次书写没有这种习惯,懒得去想、懒得去做。针对这些情况,我从简到难,慢慢引导,反复强调,在指导活动中渐渐渗透,让学生慢慢适应这种方式。一学期下来,大多数学员在书写习惯方面得到了一定的提高,这对他们学习书法有着很大的辅助作用。

三、书法比赛、形式多样

为了体现学生一个时期的书法学习程度和训练结果,同学之间组织形式多样的书法比赛,如分班比赛,或选派代表比赛。指定统一内容。这样让一些优秀书法生展示,起着带头调动作用。也给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使一些书法素质好、书写水平高的学生一展才华,以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学习习惯。

一学期下来,我发现三年级学生的可塑性很强。提高很快。想到一星期两节课的活动可能对书法的入门引领有一定的作用,倍感欣慰。但对个别书法特长生的能力提升不是很明显,需要更多的时间去辅导。所以,这里也希望更多的学员加入我们的硬笔书法社团,从小打好基础,使我校更具特色。

书法社团活动总结5

书法是一门艺术,是一种修身养性的良好途径,使学生能从少年时期打下良好的写字基础和书写习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丰富艺术修养,培养学生审美文化素质,提高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在书法教学中,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利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开展书法兴趣小组的教学活动,为我校第二课堂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一、书法兴趣小组活动稳步发展。

上学期本校的学生以自愿报名的形式参加了书法小组,坚持每周星期一下午4点50到5点50的时间进行培训,同时也鼓励学生进行日常练习。经过书法兴趣小组学生的努力学习和勤奋练习,在学期末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二、精心辅导让学生掌握正确的书写方法。

书法兴趣小组学生有学习书法一年的学生,有学习书法两年左右的学生,更有新加入的学生。所以在书法教学中,以分层指导为主,让学生们都有进步:三年级学生刚起步,需要着重教给学生正确的执笔、运笔方法,执笔轻重的调控,书写坐姿、站姿等要领;在训练过程中,让学生掌握如何起笔、运笔、顿笔、收笔等书写要领。着重从结构的分布方面加以指导,让他们能够为今后的创作打下基础。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书法兴趣小组的学生都有一定进步,其中像、等学生书写非常漂亮

三、直观教学、情感体验

在书法教学实践中,我无论从经验的角度还是从教改的角度,都深刻地认识到:充分提高小学书法课的课堂教学效率,必须尽力争取使用直观教学,特别是书法要领的讲述,名家作品演示,教师作品的示范和学生习作的展示等。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我们的教学方法必须是生动、形象、直观。因为,强烈的书法艺术情感体验只有在一定的意境中才能产生;丰富的认识只有来源于实践才能牢固,而生动、形象、直观的意境就比较接近于实践。简而言之,直观教学手段的运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书法的热情和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四、书法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

在总结成绩和经验的同时,还必须清醒地看到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务必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认真研究和解决。

首先,书法学习比较枯燥乏味,兴趣小组同学在练习的过程中部分同学书法学习积极性不高,自觉性比较差,不能较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力。在今后教学中,还得想一些办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其次,书法兴趣小组同学在创作的过程中不能好好的保护好书法室的环境,每次创作、练习都会有一些墨弄到桌面上或地下,活动结束都要重新打扫。虽然书法创作不可避免的会有弄脏环境的特点,但是主要还是同学们还没有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

我校的书法兴趣小组活动工作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这是校领导关心的结果,是老师和学生们共同努力的结果,是振奋精神、务实奋进、团结一致、艰苦奋斗的结果。

书法社团活动总结6

本学期硬笔兴趣小组活动立足培养学生的基本书写能力和进行良好的书写习惯教育,通过一学期的努力,学生在独立书写能力和书写习惯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一、在基本笔画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对字的间架结构的认识

本学期的组员是新成员。他们其中有较好的书法基础,在基本笔画方面的学习已经比较成熟,所以本学期在基本笔画的基础上,着重发展学生对字的间架结构的学习。同样采用以前的办法,每次上课,我都会选一些具有代表性结构的字,印一张练习纸。

在上课都时候,尽量让学生来分析每一个字的结构特点和书写注意点,我再作适当的补充,让学生能独立地发现字的书写规律,有助于学生对同类字的书写。在书写时讲究方法,要求学生多对自己书写的字和例字进行比较,找出不足和优点,改进缺点。

二、以临为主,提高学生独立书写的能力

今天的学习是为了明天的独立学习。学生在学习时应学会怎样去分析一个字,怎样去安排一个字。在今后的学习上必须独立学习,而字帖就成了今后书法学习的好老师。所以,现阶段提高学生临帖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本学期,培养学生临贴能力为主。

每过一两周,我就要求学生临写钢笔字帖里的字1-2张,在完成作业后,进行点评,要求学生能说出你的字和字帖里的字比较相近的地方,并提出哪些地方临得不好,然后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教学。使学生明白临帖的方法和技巧,在以后的独立学习中能得心应手。

三、重视实践应用

为了提高学生书法的应用能力,本学期组织学生进行了书法作品书写小竞赛。在教学中,教给学生写硬笔书法作品的方法、方式,以及书写的技巧,平时多练习,并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谈谈如何写好一幅硬笔书法作品。经过几次实践练习,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一次书法作品写作考核,增强学生对书法的运用能力。

书法社团活动工作总结 篇2

一、学术背景:从北大到《新青年》

对于如何面对“书法”的问题,同样是拥有中国传统文化修养和海外留学双重背景的“五四”一代学人分享着一些共同的思想与主张,也有一些不可忽视甚至相互对立的分歧。本文之截取钱玄同(1887-1939)为视角,除了因为他参与编辑的《新青年》杂志几乎是“五四”时期整个北大文科乃至整个新文化运动学术思路的代表,更是因为注意到这样一个现实,那就是钱玄同一方面提出“废灭汉文”的极端主张,另一方面,他本身则对以汉字为依托的书法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热衷、创作与研习——从早年在杭州时期与沈尹默的交游,到北大时期对于北朝碑版、敦煌写经书法的研习与创作,都显示出他对于书法的执着和热爱。因此,钱玄同将如何面对自己在不遗余力地“疑古”甚至“汉字革命”的同时,在骨子里所保守的这浓厚的书法情结,自然成为20世纪书法思想史研究中一个饶有兴味的命题。只是谈论这一话题,需要把我们的语境回溯到蔡元培掌校之初的北京大学。

1917年1月,蔡元培就任国立北京大学校长,并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教育方针,此后,北京大学相继设立书法研究会、乐理研究会、画法研究会、新闻研究会等社团来实践“美育”的教育主张。在这些研究会中,蔡元培或亲自出任会长、参与演讲,或延聘陈师曾、徐悲鸿、萧友梅、邵飘萍等当时校内外著名艺术家、业界人士担任导师,在艺术教育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1917年12月21日,北京大学设立“书法研究会”,聘任“三沈二马”中的沈尹默和另外一位北大文科教员、日后被聘为西泠印社第二任社长和国立北平故宫博物院院长的马衡为导师,从而开启了中国书法进入高等教育的关键一步。在稍后的国立美术学校开学式的演说上,蔡元培甚至还最早提出了建设“书法专科”的希望,尽管其初衷是“助中国图画之发展”:

惟中国图画与书法为缘,故善画者,常善书,而画家尤注意于笔力风韵之属。西洋图画与雕刻为缘,故善画者,亦或善刻,而画家尤注意于体积光影之别,甚望兹校于经费扩张时,增设书法专科,以助中国图画之发展,并增设雕刻专科,以助西洋画之发展也。[1]

但是在笔者的观察中,对“北京大学书法研究会”的历史及其定位,目前人们仍然语焉不详。一方面,人们在讨论中国大学书法教育的源头的时候,仍然是以1963年浙江美术学院在院长潘天寿的主持下创办第一个书法本科专业算起,而对北京大学书法研究会的历史讳莫如深;另一方面,北京大学书法研究会流传下来可供研究的史料的确也付诸阙如,在笔者目前所见史料中,无论是蔡元培还是沈尹默、马衡本人都并没有专门的文章来专门谈论书法研究会始末,这种情形与画法研究会、新闻学研究会在今天的研究热潮大相迥异。

尽管如此,并不以书法见长的蔡元培把“书法”引入北大的努力,在现代中国书法学术和教育史上的意义仍然不可低估。这是因为至此,书法已不可避免与新式学堂发生一种“亲密接触”。而在“五四”时期以“德先生”和“赛先生”为标志的新文化铺天盖地卷入中国新式学堂之时,如果不是书法研究会在北京大学的及时设置,那么书法在接下来的新文化运动中的命运,恐怕就不仅仅是被驱逐出“艺术之宫”以外,而是很有可能像孔门礼教、桐城古文、旧戏剧等“国粹”一样被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们讥为“妖魔”、“妖孽”甚或“谬种”了。因此在某种程度上,“书法”与“北大”的特殊关系,应该看做是我们讨论身为北大教授的钱玄同以及其他“五四”学人的书法思想时一个不可忽视的前提。

而讨论钱玄同与书法的关系时的另一学术背景,便是《新青年》杂志。长校后在沈尹默的建议下,蔡元培聘《新青年》主编陈独秀担任北大文科学长,《新青年》编辑部由此迁至北京。作为“五四”时期最重要的同人杂志之一,《新青年》以偏执的西化思想和极端的文风名称于世,钱玄同、傅斯年等许多作者更是以“废灭汉文”作为最终的指归,这一思路当然与“书法”格格不入。因此,除了陈独秀对于沈尹默“其俗在骨”的批评这段“公案”之外,《新青年》或许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并未进入到书法史研究者的视野。但是,尽管并没有亲自介入《新青年》的编务,但作为一位主要的作者和“文学革命”的支持者,蔡元培的思想显然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新青年》的某些学术主张,更重要的是,蔡元培对于“美学”和“美育”的重视,及其在老北大展开的对于“美术”教学的实践,有助于我们补充《新青年》极端的文风所遮蔽的某些重要侧面。

研究《新青年》思想史与书法史之间的互动关系,代替沈尹默编辑《新青年》的钱玄同便成了一个无论如何也绕不开的关键人物。在《新青年》的七位编委中,钱玄同虽然没有陈独秀、胡适甚至周氏兄弟那样显赫的社会地位,但也足可算是风头甚劲的一位。从晚清时期追随乃师章太炎编辑《教育今语杂志》,到杜撰出《新青年》上的“王敬轩事件”;从批判“桐城谬种,选学妖孽”,到干脆用“疑古”的笔名参与古史辩论,甚至倡导汉字的简化、横行书写和现代标点,钱玄同都可谓新文化运动的一员猛将。但是,钱玄同的激烈似乎在当时所造成的震荡和“破坏”,远远胜过他在学术史和思想史上实际的影响,他的许多文章“半途而废”,而究其一生甚至并未出版过一册文集,这当然与钱玄同的英年早逝有关,但也与后人对他的偏激缺乏一种置身于时代背景之下的“理解之同情”有密切的关系,使得今天人们对他的思想特别是其书法活动缺乏足够的关注与研究。

更重要的则是研究对象本身的矛盾性与复杂性。以钱玄同、刘半农等人为代表的《新青年》同人在文学革命、文字改良乃至政治主张等方面的共性,常常遮掩了他们各自不同的个性。这倒不仅仅是因为“五四”时期,钱玄同本人,乃至其他北大文科教授年纪大多在二三十岁,[2]许多思想还不成熟且急于表述,因此钱玄同本人思想在不同时期常常呈现出一种跳跃性的变化。对于这种变化钱玄同本人是有所体察的,即在满清向民国转换的一二十年的时间内,也就是从他在日本留学并成为章太炎弟子,到返回北大任教的《新青年》时期,其思想经历了从“复古”到“疑古”的大转折,这记载在其日后撰写的《三十年来我对满清态度的变迁》一文中。对此,钱玄同本人其实恰恰并不是如其自拟的“王敬轩”致《新青年》同人的万言书中所讥讽的那样:“贵报诸子必多留学西洋,沐浴欧化,于祖国文学,本非所知”,相反,钱玄同对于传统古文经学学术训练的入手处——即文字、声韵、训诂所构成的“小学”——有系统的知识和师承,甚至我们可以接受当时《新青年》最主要的论敌《学衡》派的胡先骕所批评的:“又如钱玄同君,中国旧学者也,舍旧学外,不通欧西学术者也。”[3]是则也应该成为我们讨论钱玄同的书法情结和书法思想时不可忽视的前提。

二、“废灭汉文”与“文字改良”之张力

总体来看,“五四”一代知识分子对待文字的态度变化,经历了一番复杂的过程。首先是在文学上,出于“言文一致”的需求而主张以白话文替代文言(钱玄同、胡适可谓在这一点上不遗余力的最先锋);其次才是由“文学”而“文字”。究其理由,无非是汉字在字形、字音诸方面皆不符合“进化”之理,为此,钱玄同还别有心裁地加上了一条:汉字已经成为古书之“妖言惑众”的帮凶。[4]

倘若说“五四”一代新派学人,特别是《新青年》同人在以上第一步,即以白话代替文言(以及相应的“左起横排”和句读标点的应用)方面并没有太大分歧的话,那么,在文字改革方面则可以划分为两大阵营,一个是钱玄同、胡适、赵元任等提出的通过“草书楷化”或“通字方案”来实现“改良”的渐进的思路,另一个则是傅斯年等不经过此阶段而彻底拉丁化、世界语化的主张。我们或许可以据此认为,之所以提出前一种主张,是因为当事人对于汉字还保有某种程度的留恋,即便是承认汉字的“进化”是一种不可逆转的方向,也宁可主张以“渐进”而不是“突变”的方式来结束汉字在中国的命运。但如上所述,即便是《新青年》时期主张欧化,甚至极端到提出“选学妖孽,桐城谬种”的钱玄同思想,仍然并非“铁板一块”,而是充斥着内部各种的矛盾。虽然从表面上看钱玄同可与陈独秀、傅斯年等人属于同一阵营,但实际上,他有可能并没有自己所表述的那般极端,相反还时常显得有些相对保守。换言之,其实对于汉字如何革命这一问题,钱玄同始终是有所摇摆的。

在某种意义上,钱玄同并不缺乏一种将“古学”一分为二看待的态度。例如,即便是在章门所谓“复古”的时期,他也对帝制心存反感,[5]而遍观其在“五四”时期发表的诸篇檄文,其所颠覆的“国粹”,也仅仅是那些与“德先生”和“赛先生”不符的京剧、礼仪、灵异迷信等等而非全部中华文明。用钱玄同自己的话说,就是“遗老”们的“磕头,请安,打拱,除眼睛,拖辫子,裹小脚,拜祖宗,拜菩萨,拜孔丘,拜关羽,求仙,学佛,静坐,扶乩,做古文,用‘夏历’”。[6]其实,诸如“拖辫子,裹小脚”之类的很多做法在今天视作“糟粕”也并无异议,只不过在“五四”前后,钱玄同每每把这一切的罪过归咎于中国之文字,即“欲废孔学,欲剿灭道教,惟有将中国书籍一概束之高阁之一法。何以故?因中国书籍,千分之九百九十九是这两类书之故;中国文字,自来即专用于发挥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故”的做法,[7]其中的论证显然是不充分的。

这种论证上的不充分也在极大程度上造成了钱玄同的摇摆不定。我们看到,钱玄同在讨论“废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汉文”之后应采取何种文字时,首先提出的方案是Esperanto (即世界语);但是,或许正是心里对于这种缺乏地域文化作为根基的表音文字究竟是否能够真正付诸国民的应用和普及心存犹疑,因此钱玄同同时又不得不提出了若干从“废汉文”到“实行Esperanto”之间的“过渡方案”:时而是英文,时而是法文,时而又是赵元任的“通字方案”。但这诸多方案中显然最有创造性的,则是他在不同场合提出的在书写中通过草书,并最终达到“减省汉字笔画”的简化字方案。思考到这一点,钱玄同是同样经历了一个过程的:

印刷用楷体,书写用草体……草书在魏晋隋唐之间,极为通行。自张旭怀素以至祝允明王铎,喜作狂草,各式各样,信笔写法,以致草书专成美术,而不适于实用。今宜取《急救》、《月仪》、《出师颂》等等之章草,及《淳化阁帖》、《真草千文》、《书谱》等等之今草,择其书写简易,笔画分明者,写一定体,(其有未备,亦可兼取行书)以供实用。此事,弟数年前即拟为之,因循未果,今后得暇,当勉励成之。[8]

让人遗憾的是,如同他许多半途而废的论学文章一样,钱玄同终于没有完成这一奇想。我们看到钱玄同本人公开场合所擅长书体恰恰是楷书,以至于我们甚至无从知晓这种“新体”是否就是《钱玄同日记》中的那种潦草而非“匆匆不暇”的“草书”,及其与后来于右任所倡导的“标准草书”在多大程度上有相似性。但我们可以通过这篇文章确知的事实,是尽管有一种套用“进化论”从而使得“六经注我”的冲动,钱玄同至少对于书法史并不陌生:

中国文字,由大篆而小篆,而隶而草,(草亦兴于秦末)本为由繁趋简。故周用大篆,秦用小篆,汉魏用隶,晋唐用草,在应用上为极合轨道之进化。既用草矣,万无重事倒走之理。(草亦不能再进者,因照中国文字之形式,变至草书,已简至无可再减也。)[9]

这里钱玄同对于书体演变停止的原因的概括是否符合历史事实暂且存而不议,但引起我们兴趣的是,联想到“五四”一代学人讲话“宁讲十二分”的极端文风,我们或许可以如此认为:即钱玄同的这种“改良”而不是“革命”的主张,在当时也还是带有某种程度的超前或者夸张。这似乎也可以解释钱玄同最擅长和喜用的字体恰恰是楷书而非更符合“简化”之要求的草书,相对而言,反而革命态度更坚决一些的陈独秀、傅斯年则用草书而不见“拼音化文字”的应用——双方都在实践中完成了“退一步”的妥协。说到底,《新青年》同人对于汉字情结以及对历代书法的喜爱与临摹,常常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到自身的文化选择,而其中尤以钱玄同为甚。

其实,所谓草书,仅仅是汉字中间的一种字体,而不是一种独立的文字。因此,钱玄同“书写用草书”的方案,在逻辑上与其消灭儒教学说和道教妖言的理想之间并无任何干系。当然在日后的实践中,我们看到“草书楷化”之作为简化字方案之一种的确得到了大规模的应用,对此不能不说是钱玄同在汉字简化及其具体的方案上提出了可行的第一步。三年后的1920年,钱玄同撰写《减省汉字笔画底提议》,明确表示“我以为拼音文字,不是旦暮之间就能够制造成功的,更不是粗心浮气、乱七八糟把音一拼就可以算完事的……所以这几年之内,只是拼音文字底制造时代,不是拼音文字底施行时代”,并将其“过渡方案”修正为“减省笔画”:“总而言之,抱定唯一的主张曰‘减省笔画’。所以无论古字、俗字、本字、借字、楷书,只要合于这个主张的,都可以采取。”[10]应该说,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简化字方案,其实就是在很大程度上践行了这种主张。采取“简化字”而最终没有废除汉字,并不能说没有钱玄同的贡献。

三、汉字革命之后,书法何为?

即便如此,还是让我们看到在整个文字革命的大潮中,钱玄同始终回避了的一个问题,就是汉字革命之后,书法何为?因为按照钱玄同的设想,不论通过使用草书还是简化字都只是一种最终过渡到实行世界语的必要阶段,到那时,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文字土壤的书法,作为一门实用艺术之命运究竟若何?在文字革命期间这当然并非最迫切需要回答的一个问题,但这个问题毕竟是有人关注的,甚至是钱玄同化名的“王敬轩”之反对文字改革的逻辑中不可能绕开这一点。对此,钱玄同只是反复陈说“我们认定文字是要合用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并提出“已经认过好多旧字的,可以就他原来‘习字科’底时间,改为认新字和练习写新字……以后便可以把‘习字科’废除”,[11]而终究没有正面言及“书法”之命运。

对于钱玄同所回避的这个问题,当时还是北大学生的傅斯年“挺身而出”,通过对于书法之艺术性的明确否认而加以辩驳:

但是文字的作用仅仅是器具,器具以外更没有丝毫的作用吗?我答道,是的,我实在想不出器具以外的作用……一般顽固党并不像我这回答。他们总要说,器具以外还含着美术的意味。哈哈!这真笑死我了,假使认汉字做美术物,保存起来,还须认中国妇女的缠足,西洋妇女的束腰,澳洲土人的文身做美术物,同样保存起来……凡是一种美术,须得有意义,有标准,有印象。请问书法有什么意义?使人生什么印象?什么是判断他的美恶的标准?——一言以蔽之,什么是他的美……谁不是一摊黑墨弄到白纸上,有什么意义?使人生什么印象?什么是判断他美恶的标准?任凭那些“神品”、“妙品”的等级,“龙骧”、“虎视”的比喻,“飞青丽白”的形容,还不是些怪秘的感想,不可理喻的嗜好,逐臭嗜痂的事体吗?所以主张书法和研究书法的人,都是吃饱饭,没事干,闲扯淡。[12]

尽管这里傅斯年所看到的中国古代书论语言表达“言不尽意”的现象,也意识到书法之为艺术缺乏可以量化的“标准”,但这种极端的文风还是凸显出《新青年》同人及“舆论家言”的一大特点——受不起这接二连三的发难,往往人们上来就难免在这其实有很多缺环的论证面前首先“气短”。傅斯年的这种立场,照理说也是符合“废除汉字”的逻辑的。只是类似的意思出现在对于书法并不十分热衷的傅斯年身上可谓顺理成章,可毕竟始终没有在钱玄同那里被正面触及。就钱玄同本身而言,我们所能够看到的现实,就是他所反对的“国粹”的列表中始终没有出现“书法”;不但如此,早年钱玄同在浙江期间,还曾一度受到沈尹默的影响,对于书法研究和临摹颇下了一番工夫。今天我们还能够通过钱玄同传世作品了解到他本人之擅长的楷书,特别是对于敦煌写经“经生体”的热衷和模仿,充分显示出他的书法功底和情结。

关于钱玄同这种“书法情结”,在皇皇十二卷《钱玄同日记》中有些许线索。在1919年1月1日的日记中,提及自己写日记的缘故,其中一条便是“1900年至1918年这19年里头,思想变迁自己也记不清楚……今后思想还不知道怎样的变迁,要是大大记日记,则变迁的痕迹,很可明白,而变迁的缘故,也可以记得了。”而同日日记中在回顾自己19年来的思想变化时这样说:“(1912-1913)思想:其时因为在浙江教育厅里,事务清闲,常和沈尹默、周佚生相见,见他们的字写得很好,于是又想来研究书法。因此临魏碑。”[13]查钱玄同1912年至1917年间的日记,的确可以看出他与沈尹默交游甚密,日记中出现最多的地点之一便是“尹默家”,常有借阅碑帖、观摩创作及讨论书法之乐事。

然而,1917年4月14日在“尹默家”的下面这次重要的经历,以及从是日开始尝试横排书写的日记,却似乎更像是钱玄同与书法的一次“告别宣言”:

次后,三人同至尹默家,幼渔(马裕藻——引者注)、逖先(朱希祖——引者注)相继而来,幼渔云:“独秀说玄同的字是写不好的了”,此是真情,我亦颇有自知之明,故年来绝不注意此事。尹默尝谓,玄同不肯悬腕,此是其作字之大病处,真可谓一语破的。我因于美术之学,无一与性相近,实于养性怡情之道大有欠缺。于是想到平日于写字一道虽不能,懂得颇愿厌恶恶札,故民国元二年之时,颇思写写字,因由一时之兴到,亦缘彼时,终日嬉游、不想做事之故,无如字是想写好的,苦是不肯吃的、偶一悬腕,辄以酸痛吃力而放下。故至今于书法一道、毫无进步……我既欲有事于其他,自无暇再注意于写字。近来方想改用钢笔书写汉字,以趋便利,恐书法一事,未必与我为缘矣![14]

无论如何,把书法、美术看做“养性怡情之道”,这当然不是“德先生”和“赛先生”面前之最紧迫之事。也许正是因此,我们终于没有能够看到钱玄同“研究书法”的学术成果。有意思的是,陈独秀在书法方面对于沈尹默和钱玄同分别的评价,都对二人与书法的关系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只不过效果却大相径庭:“其俗在骨”的批评激将了沈尹默与书法大干一场的决心,而“写不好的了”之评价却加速了钱玄同与书法的诀别。

当然,钱玄同在中国文字的学术才华,毕竟创造性地体现在通过文字学对于书体演变历程的描述上,只不过这种叙述并非体现为“为研究而研究”的书法学术成果,而是通过进化论的逻辑,来论述其“简化汉字”,为其倡导的汉字革命而服务。在《汉字革命》一文中已经体现出钱玄同的这种努力,《减省现行汉字的笔画案》一文更是基丁自家的文字学知识梳理出宋元以来的八种文字简化方案。而在《中国字形变迁新论》一文的末尾,钱玄同的这番论述虽然与其“拼音化为汉字改革的最终目的”的主张颇显向背,但却将其“疑古”而终究没有废弃“文字”自身的学术立场表露无遗:

讲到字形的变迁,我以为这纯是任自然的趋势,逐渐改变的。改变的缘故,必定因为旧字有不适用的地方……但旧字虽因有不适用的地方而改变,而当变迁的时候,决不是把旧字完全改易,那平易适用的,还是因仍旧贯……[15]

在1922年9月14日的日记中,记载钱玄同与沈尹默的一次关于“小学生读写汉字,用毛笔与……的问题”,谈及沈尹默的反对,钱玄同说:“但我以为,今后写中国字但宜渐渐改用……以期便利,学校兼用毛笔墨汁则可。若作国文功课,必须用毛笔墨汁。”[16]是则应可看做是钱玄同的“书法情结”在文字革命的大纛下的最后一次明确表述。尽管我们无法坐实钱玄同“书法兴趣”与“文字存废”之间的必然联系,但这又不得不提示我们再次提出前文中的那个“大胆假设”:“汉字革命”中的钱玄同始终没有触及“书法是不是艺术”以及“废除汉字之后,书法何为”这一问题,以至于不惜招致“既废灭汉文,又何须改良”之讥,[17]会否正是基于其内心深处的“书法情结”呢?

结语

书法社团活动工作总结 篇3

关键词:校外 书法社团 实践活动

校外学生书法社团是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桥梁、纽带。它是青少年书法爱好者在共同的兴趣、爱好基础上,为了更好的感受中国优秀的传统书法艺术这样一个共同目标,而自愿组织的校外学生团体。西方发达国家教育界一直很重视学生社团对学生教育及成长的影响。在国外,社团不但种类繁多、历史悠久,而且承担起了很多社会义务,在维护社会稳定和教育青少年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我国社团发展起步较晚,还没有认识到它在社会发展中的功能和作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学生社团的发展,对于校外学生书法社团建设有着积极地启示。一是学生社团是学校、社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中介组织”,它在学校、社会与学生之间起着桥梁作用;二是学生社团的发展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多方面的广泛支持和鼓励。

书法社团实践活动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即是培养青少年书法爱好者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在生活、学习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要求。

为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适应新时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教育部制定了《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并于2013年春季开始执行。《纲要》在“实施建议与要求”第9条中明确指出:“重视课内外结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书法、用书法,积极开展书法教育实践活动。通过社团活动、兴趣小组、专题讲座、比赛展览、艺术节、文化节等多种形式,创设书法学习环境和氛围。充分利用少年宫、美术馆、博物馆、名胜古迹等资源,拓展书法学习空间。有条件的地区、学校还可开展校际、地区以及国际书法教育交流活动。鼓励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应用书法学习成果,发展实践能力。”

朝阳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书法社团成立一年的时间,在继承原有优秀的实践活动基础上,从活动的主题、内容和形式上寻找新思路,书法社团实践活动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逐渐使之成为符合青少年成长需求的、全新的实践活动。

一、校外书法社团走进校园,与校内书法社团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2012年初,在朝阳区青少年活动中心职能转化的关键时期,经深入的调研后,中心推出了朝阳区校内外学生社团共建工作。这是落实新时期教委对中心工作要求,实现中心工作职能转化的重要举措,也是一项以提高青少年素质为根本目标、遵循“活动育人”理念、具有创新意义的教育活动。书法社团先后两次与四所不同类别、不同地域的学校建立了共建关系,通过认证和分析,找到了不同学校的书法社团的优势和不足,确定了优劣互补、协同发展的策略,针对不同学校的特点开展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活动。

(一)望京南湖东园小学作为素质教育示范校、书法教育特色校,学校的书法社团需要更多的展示和交流的平台,中心书法社团与该校书法社团的互动,彼此更有效的促进了学生的成长。

案例1:“携手书写快乐童年”迎六一书法普及与书写实践活动

时间:六一前夕

地点:望京南湖东园小学

活动对象:活动中心书法社团20人,望京南湖东园书法社团30人,

及全校师生小学900人。

活动内容:活动中心书法学员百幅书法作品展、参观展览、书法作品介绍、书法知识大讲堂、与书法家见面、现场笔会、书写小书签等活动。

本次书法普及活动,以校内外书法社团相结合为出发点,适应了学校美育工作需求,发挥了青少年活动中心书法教育资源的优势,以书法普及活动为载体,带动学校书法特色建设和提高学生素养,展现学生的精神风貌和艺术才华,推动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同时,本次活动以“六一”国际儿童节为契机,使学生度过了一个愉快而有意义的节日。

在活动内容选择上,将知识、技能和情感融为一体,从热爱中国传统的书法艺术和了解书法的基础楷书基本知识入手,使全体学生通过书法知识大讲堂了解了楷书四大家及各自的书风特点,同时选择了结字、结体鲜明的颜体楷书进行书写体验,有益于学生对范字的分析和把握,对书写兴趣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形式和方法的选择上,从观摩书法家的现场书写开始,到生动活泼的、充满互动的知识讲座、性趣盎然的体验书写、到参观书展、互赠作品,聆听寄语等环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激发了学生学习书法的热情。

在活动过程中,注重了与学生的互动,不断激发学生主动的学习,快乐的书写,以“书”字为例,从分析到书写,再分析再书写,逐步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与分析,这也是学习书法的基本方法。如果在对“书”字的分析中,融入“书”字的演变和字的含义,会更显充实。

在活动过程中,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体验到了书写的快乐,激发了学生学书的兴趣。本次活动是一次校内外书法社团互动的有益尝试,应在今后继续开展,让更多学校的学生受益。

(二)定辛庄小学作为农村书法教育薄弱校、中心书法社团通过活动扶植该校书法社团建设,进而推动全校书法教育,并争取打造成农村小学书法特色校,中心书法社团的学生也由于自己的付出而获得成长。

案例2:“童心墨趣手牵手 挥毫泼墨迎新春”书法实践活动

时间:春节前夕

地点:朝阳区定辛庄小学(朝阳区农村边远一所小学)

活动对象:活动中心书法社团30人,定辛庄小书法社团学生10人

定辛庄小学学生60人,村民及家长代表20人

活动内容:学校社团学生代表一人介绍春联知识、中心社团学员代表三人分别介绍春联书写的常见字体、春联书写实践(教会参加活动的学校同学写福字)

向村民代表送福字、送春联。

本次活动丰富学生的寒假生活,校内外书法社团手牵手,以写春联、送福字的书法实践为依托,为社团学生搭建展示、交流、互动平台,在喜庆的氛围中,共同迎接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的到来。

二、校内外书法社团走进博物馆,拓展书法学习空间,提升实践能力

中秋节来到之际、书法社团的同学们来到了北京市民俗博物馆,举办了社团学生作品展,进行“中秋诗词”的现场书写,30幅学生作品被博物馆收藏。

在秋风送爽之时,朝阳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书法社团50名同学,来到北京市科举匾额博物馆举办的“知匾额,写大字”书写实践活动。

匾额是古建筑的组成部分,悬挂于门屏上作装饰之用。匾额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民俗文化精品。几千年来,它把中国古老文化流传中的辞赋诗文、书法篆刻、建筑艺术融为一体,集字、印、雕、色的大成,以其凝练的诗文、精湛的书法、深远的寓意、指点江山,评述人物,成为中华文化园地中的一朵奇葩。

在参观博物馆中,馆长对每一个展品的介绍、拓片演示等活动,同学们了解到了匾额的知识。在随后的书写实践中,同学们们挥毫泼墨,也引来家长和现场游客的观看,每个在场的小朋友都获得了馆长亲自颁发的纪念证书。

此次活动旨在落实教育部对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提出的文件精神,为青少年书法爱好者搭建交流、展示、实践的平台。

今年4月20日,朝阳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书法社团学生来到宋庄艺术园区,感受书法艺术魅力,届时参观第四届全国少年儿童优秀作品展,本次展览展出来自全国各地少年儿童优秀书法作品近百幅,中心书法社团12岁的王希萌同学在本次比赛中荣获一等奖并在本次展览中展出。通过观展,同学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更加坚定了学好中国书法艺术的信心。观展之后,师生们来到了宋庄国防艺术园区,特别拜访了著名书法家书法教育家朱法楷老师。在朱法楷老师的宽敞明亮的书法工作室中,浓郁的书法氛围感染着师生们,朱老师对每位学生的习作分别进行了点评,并予以热情的鼓励,师生受益匪浅。

三、校外书法社团在参加以书法为纽带的国际青少年文化交流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朝阳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书法社团,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以书法为纽带,积极参加国际青少年文化交流活动。近一年来,走出去——出访了日本、匈牙利、马来西亚进行文化交流;请进来——在活动中心与加拿大、印度、俄罗斯、香港童军开展多种形式的书法体验与交流活动。通过与中外青少年交流各国文化,同学们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有效促进了同学们对书法的热爱,提升了能力,也吸引了更多对书法有兴趣、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青少年。

四、举办书法社团学生优秀作品展,为书法社团学生搭建展示平台

案例:“童心 墨趣”——朝阳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书法社团学生优秀作品展

地点:时代美术馆 (朝阳区CBD中心)

展览时间:2013年月19日、20日

本次展览地点选择在了朝阳区CBD中心时代美术馆,在展出作品书写内容上适合少年儿童的特点;在展览形式上,既有传统的展览形式,又有对观展青少年现场书写的体验环节;展柜上超大开本的自制手工书,参观者可以动手自行翻阅,既扩展了展览的空间,又将展览的互动环节进一步深化,同时又增加了情趣,丰富了展览的形式和内容。同学们在制作手工书的过程中,更是情趣盎然,倾心投入。展览的整个过程都体现着学生主体参与性,通过本次展览,社团的同学们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成长。

总之,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校外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校外书法社团实践活动的探索,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不变的原则,既育人的宗旨和书法的精髓;二是可变的原则,既实践活动的主题、内容和形式等。

作为校外书法社团的指导教师,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和素养,拥有敏锐的洞察力、活跃的思维、过硬的专业能力,以及工作激情和奉献精神,这样才能有效的指导校外书法社团的实践活动,才会创新出更多的、符合时代精神的书法实践活动,这对于传承书法艺术,促进学生成长,将会产生独特而深远的影响。

书法社团活动总结 篇4

现将20xx年疾风书法协会工作活动总结如下:

庆学校社团生日快乐文艺晚会书画展

20xx年X月X日在校团委的组织下,向全校社团及学生拉开征搞仪式。在这些作品中书法作品245幅,绘画作品60件,共计书画作品305幅。在此作品中精选出200多件优秀作品在大学生活动中心拉开帷幕。次此书画展展出时间为一周。在此期间,有班委组织集体参观并给予点评。其中有我院瞿书记赵主任麻老师等老师参观指正,并留下了宝贵的意见,给疾风书法协会往后的发展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最后这次书画展以圆满成功而结束。

疾风书协与各高校联合举办书画展

20xx年X月X日由交通学院书法协会的邀请参加书画展。其中,书法作品20幅,绘画作品18件。并于20xx年X月X日早晨9:00参加了交通学院书画展的开幕式,更可贵的是与交通学院书法协会的各个部长以及会长进行了亲切的交流。从中学习到了很多的知识,使进一步促进了我院书协的改进和发展。

20xx年X月X日由兰州建筑学院书法协会的邀请参加书画展。其中,书法作品32幅,绘画25件共计57件书画作品。并在建筑学院书法协会的邀请下于20xx年X月X日下午由我院书协各部部长及会长参加展览并与其书协会员进行交流,使我院书发协会得到好评及宝贵的意见。

书法社团活动总结小学 篇5

书法社团活动总结小学1

总结学习书法的目的:

1、首先我们要明白学习书法的目的是什么?

一般的人会认为,学习书法是为了把字写漂亮。

2、那么你写漂亮这个字的目的是什么?

要当书法家,还是为了成名之后为人签名!实际上现在书法的使用功能已经没有了,日常工作不常见到。

3、今天我们来学书法,首先还不是要把字写漂亮,它的目的是什么呢?

最基本的功能是修身养性,使我们的生活充实,身体健康。书法为什么有利身体健康?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们在写字的时候可以把世界全都忘了,所有的烦恼几乎都没有了。有人说书法是气功,其实最主要的是能使人静心。

4、小朋友学习书法能培养综合素质,自古以来书法就是培养人综合素质的。为什么这么说?

是因为中国自古以来,写字都是用毛笔,硬笔的普及还不到一百年,古人为什么用毛笔来写字?是不是因为没有硬笔?现在出土文物汉代就有硬笔,到了清代自己也做出了钢笔。毛笔很软,很难控制。要写出又有方,又有圆的线条很难。另外一个难就是汉字,汉字的形态很难写。

我们用圆规在字帖上打一下,几乎每一个字的长画笔,都落在圆上。汉字的楷书要写好很不容易,因为它的规矩特别特别的严。用特别难写的毛笔,再写特别难写的字,其实这个过程就是在磨练人,只有通过长期的磨练,认真的、细心的、坚持的学,书法才能写好。所以,书法好的人一定有和别人不一样的素质。所以古代考试,书法是一票否决的。字不好看,直接被淘汰。自古以来书法就是磨练人的素质,考验人的素质,考察素质的一种工具。

5、小朋友学书法有五个好处:

1、持之以恒的---毅力

2、专心致志的---定力

3、细致入微的---眼力

4、辩证思维的---脑力

5、准确表现的---手力

总结学习书法的方法:

学习书法不难,方法很简单。

1、方法就是摹贴。(比找任何老师都要好,直接描红古人的字。)

2、成功就是坚持。(每天20分钟)

3、执笔的方法:

(1)、苏东坡说:“执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

(2)、关键是笔杆与纸的角度,要保持在90度。

4、用笔:(小楷字)

(1)、拇指与食指捏住。

(2)、中指与无名指抵住。

(3)、关键是笔要立直。

(4)、同时笔要握紧。(握紧写出的线条才有力量)

注意:描红要不粗不细和边缘一致。

5、行笔:

(1)、行笔时注意,轻重快慢的节奏变化。

(2)、轻落笔,重顿笔、快行笔、慢收笔(最后一笔)。

(3)、字体不同,方法不同。重点在行笔要“自然”,减少多余动作。

6、主张推荐的字帖:

(1)褚遂良《雁塔圣教序》

(2)好处:练中锋。练提笔运行。书写性强。

7、坐姿:两脚与肩同宽,背要立直。

辅助练习:经常做一做“永”字的练习。

试学试练,重在激趣。

学生是第一次与毛笔零距离接触,教师要善于引导,教学生正确执笔,强调站立练功,当学生写出第一根线的时候,教师要不无幽默的夸奖这是你人生中第一根线条,请保留此标记的棒,即便写的不好也要艺术性的点评鼓励,以此来奠定学生的自信心。

如果教师能适时的夸奖学生第一次拿笔就牢固或者划出的线很直,悟性不错,大有潜力,学生的兴趣或许由此而生,对教师的认同,等于精神上的皈依,第一次的好印象,会让一个即便不喜欢书法的学生从此结缘翰墨,爱上书法。

注重实践,道法自然。

学生在校在家学习书法的训练目标不变。同时,如果能积极参与书法展览等活动,一定程度上学生的自豪感、成就感更容易被激发出来。省市美术馆每逢有重大展览活动,我们便推荐给学生自行参观,或者统一组织学员去观展,事后再写一写自己的观展感受。

学生旅游名山大川,也要求他们注意看矗立在天地之间的书法作品,向大自然中书法文化学习取经。不断丰富自己的书法知识,提升书法乐趣,让书法的种子悄然在幼小的心灵中生根发芽。

书法社团活动总结小学2

书法是一门艺术,是一种修身养性的良好途径,使学生能从少年时期打下良好的写字基础和书写习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丰富艺术修养,培养学生审美文化素质,提高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启迪智慧。

我在书法教学中,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利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开展书法兴趣小组的教学活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我校第二课堂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书法社团活动稳步发展

在本学期重新组建了我校的书法社团,参加人员为一至六年级全体同学,具体时间安排是每周二下午课外活动时间为一至三年级同学参加,每周四下午课外活动时间为四至六年级同学参加学习,目的为提高全校同学的写字水平,同时联系各科任老师在日常教学中多多注意指导,并鼓励学生进行日常练习,以弥补学员因时间少而造成的训练量不够的不足。

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执笔、运笔、书写的方法

在书法教学中教给学生正确的执笔运笔姿势,执笔轻重的调控,书写坐姿、站姿等要领;在训练过程中,让学生掌握如何起笔、运笔、顿笔、收笔等书写要领。好的习惯要从小培养,在平时训练中严格按照标准督促学生。另外,还要求学生注意写字卫生,不随意丢纸屑等。通过严格的学习训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合理安排学习内容,循序渐进学书法。

为让学生能够临习名家书帖,我以名家真迹作为书法学习临习字帖,从入门开始,循序渐进。从最初的笔画入手,让学生先学习基本笔画的书写,再学习一些常用的偏旁部首,一些较简单的常用汉字,最后根据学生掌握的书写水平,学习一些有教育意义的名人名言、警句及古诗等。

开展各种书法活动

为了体现学生一个时期的书法学习程度和训练结果,在小组开展书法作品比赛,让一些优秀书法习作在校园中展示,起着带头调动作用。如四年级的——,五年级的——,六年级的——等同学的书法作品受到了师生、家长的好评。开展竞赛活动,给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使一些书法素质好、书写水平高的学生一展才华,以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学习习惯。

书法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

在总结成绩和经验的同时,还必须清醒地看到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务必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认真研究和解决。

首先,书法学习比较枯燥乏味,兴趣小组同学在练习的过程中部分同学书法学习积极性不高,自觉性比较差,不能较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力。在今后教学中,还得想一些办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其次,学生到位的情况不是很好,部分学生因班级作业没做完等原因人员到不齐,以至于书写水平参差不齐,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影响。

在下个学期的工作中,我更要以积极的工作态度去完成工作任务,把书法兴趣活动开展得更好。

书法社团活动总结小学3

本学期硬笔兴趣小组活动立足培养学生的基本书写能力和进行良好的书写习惯教育,通过一学期的努力,学生在独立书写能力和书写习惯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现对本学期的活动作一小结。

一、在基本笔画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对字的间架结构的认识

本学期的组员是新成员。他们其中有较好的书法基础,在基本笔画方面的学习已经比较成熟,所以本学期在基本笔画的基础上,着重发展学生对字的间架结构的学习。同样采用以前的办法,每次上课,我都会选一些具有代表性结构的字,印一张练习纸。

在上课都时候,尽量让学生来分析每一个字的结构特点和书写注意点,我再作适当的补充,让学生能独立地发现字的书写规律,有助于学生对同类字的书写。在书写时讲究方法,要求学生多对自己书写的字和例字进行比较,找出不足和优点,改进缺点。

二、以临为主,提高学生独立书写的能力

今天的学习是为了明天的独立学习。学生在学习时应学会怎样去分析一个字,怎样去安排一个字。在今后的学习上必须独立学习,而字帖就成了今后书法学习的好老师。所以,现阶段提高学生临帖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本学期,培养学生临贴能力为主。

每过一两周,我就要求学生临写钢笔字帖里的字1-2张,在完成作业后,进行点评,要求学生能说出你的字和字帖里的字比较相近的地方,并提出哪些地方临得不好,然后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教学。使学生明白临帖的方法和技巧,在以后的独立学习中能得心应手。

三、重视实践应用

为了提高学生书法的应用能力,本学期组织学生进行了书法作品书写小竞赛。在教学中,教给学生写硬笔书法作品的方法、方式,以及书写的技巧,平时多练习,并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谈谈如何写好一幅硬笔书法作品。经过几次实践练习,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一次书法作品写作考核,增强学生对书法的运用能力。

由于时间的原因,本学期只进行了四个月的教学,所以很多学习内容都还没完成,在下学期的教学中,我们继续加强学生对字结构的分析和运用,进一步加强对临帖的练习。

书法社团活动总结小学4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时光荏苒,瞬间将近期末。回顾学校书法社团活动开展的情况,倍感欣慰。现将此活动予以总结,还望各位领导及同行们批评指正。

精心设计,自编教材。

自印“字”帖,免费供应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练好一手字,从书写范字、设计表格到复印、装订,牺牲了我许多休息时间,我毫不后悔,因为,我看到了孩子们渴望的目光,看到了他们练字的进步,看到了家长们满意的亲切笑容。

我最近写了一首诗,曰:“春雨连绵育新苗,身披雪尘不辞劳。欣看幼树日茁壮,笑在心头喜在梢。”我想,这也许是我的真实写照吧。

合理安排,循序渐进。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我搜集整理了大量图片,以名家真迹作为书法习作欣赏,从入门开始,循序渐进。首先从基本笔画练起,指导学生根据汉字的书写规范进行笔画书写训练,按点、横、竖、撇、捺、钩、折、提的顺序排列进行强化练习,强调汉字书写的笔画顺序。

在学生进行书法训练过程,适时地对优秀学生进行表扬,对有点滴进步的学生也大力表扬,树立起他们的信心。一般讲课不会超过十分钟,重要的是个别辅导和学生的亲身体验。练习是学习,体验也是学习,从不同的角度去学习会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如:怎样写“横”,我采用自编的口诀给学生讲解,“上面横,右上行;下面横,想彩虹。”

通过形象的比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记忆住了该笔画的形状。

激发兴趣,活动经常为了体现学生一个时期的书法学习程度和训练结果,让一些优秀书法习作在社团中展示,起着带头调动作用。我还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的书法比赛,给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使一些书法素质好、书写水平高的学生一展才华,以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学习习惯。

本学期相继开展了“交通安全在我心中”、“我为国庆献礼物”为主题的手抄报比赛,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深受广大师生和家长的好评。

总结不足,改进方法

在总结经验的同时,我清醒地看到了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书法学习比较枯燥乏味,孩子们在练习的过程中部分同学书法学习积极性不高,自觉性比较差,不能较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力。在今后教学中,还得想一些办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书法社团的活动总结 篇6

每周的书法社团活动,社团老师把"抓双姿,养习惯,写好字,促发展"作为一项工程来抓,要求学生在书写前,平心静气;书写时,意到笔随。通过一点、一横、一撇、一捺的.练习中将书写工整、做人正直的思想内化。

在书法社团活动,教师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生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书法的热情和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并在活动过程中,对书写认真,作品完成质量高和书写进步的同学的作品进行展览,提出表扬。

把教学楼一层主楼道作为学生书法作品的展览区,随时把优秀作品布置到墙面上,并利用"家长会"、"儿童节"庆祝组织书法比赛,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和荣誉感。

教师还十分重视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的培养,在带领学生练字时,会给学生讲许多脍炙人口的学书故事,比如"墨池"、"笔冢",这些故事,既有知识性,也有趣味性,在潜移默化中督促他养成这样的意志品质。

书法社团活动工作总结 篇7

为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和载体, 引导青少年深入认知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和基本国情, 努力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弘扬者和实践者, 《试题与研究》编辑部现面向中学师生及各界人士征集优秀书法、绘画及摄影作品, 征集活动方案如下:

一、作品主题

作品应富有思想性、文化性、艺术性, 能体现出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热爱生活的人文气息和优美和谐的自然风采, 有利于增强青少年对中华民族文化的高度认同感和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二、作品内容及要求

1.书法类作品, 毛笔、硬笔、篆刻等, 篆刻作品要附释文;内容包含古今诗、词、歌、赋等。

2.绘画类作品, 国画、油画、素描等。

3.摄影作品, 题材、风格不限, 彩色、黑白均可。

4.书法、绘画和摄影作品需通过电子邮件发送作品扫描件或照片, 要求图片清晰、适用于出版印刷, 分辨率在300以上。

注:应征作品数量不限, 入围作品将在《试题与研究》上刊登发表, 赠送样刊两本、荣誉证书一份, 并在中学生学习报官网 (http://www.zxsxxb.com/) 上进行展示。

三、征集时间

即日起至2016年3月31日

四、作品邮寄与发送

邮寄地址:河南省郑州市丰产路81号思达数码大厦C座八楼

收件人:试题与研究编辑部

电子邮箱:styyjbjb@126.com

联系电话:0371-66229490

民国时期林半觉的书法艺术活动 篇8

摘 要:著名的文史学家、金石学家林半觉一生致力于广西石刻资料的整理研究和篆刻艺术创作,成果丰硕。林半觉一生度过76个春秋,仅民国时期就占了一大半,也恰恰是这一时期的用功和努力,为其以后的学术研究和艺术创作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民国;林半觉;艺术

[基金项目:2015年度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资助项目,编号:YCSW2015197。]

林半觉(1907—1983),原名林泉,字半觉,别号天晓、苍松室主、觉斋主人、钵园居士,广西融安人,著名的文史学家、金石学家。

林半觉幼时家境贫苦,所以在学习方面也极为勤苦,用功颇深,1926年毕业于广西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林半觉早年边从事教育工作边研习文史篆刻:1928年至1934年,师从黄宾虹学习汉印技法,期间结识了徐悲鸿、马君武、马万里等名家,受益良多;1938年,在桂林创办春秋书画社,从事国画和书法篆刻的研究与创作,交流古今文化,搜集、研究、整理书法石刻;同年又在郭沫若在桂林主办的考古学训练班深造,向郭沫若求教甲骨文字;1946年秋至1947年春,主持广西省历代石刻展览会,在桂林、柳州、南宁、广州等地举办展览。林半觉曾担任广西省立艺术师资训练班讲师、广西艺术专科学校教授、广西省政府秘书处专员,广西解放后又担任过自治区文物馆秘书、桂林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委员、桂林市文化局历史文物顾问等职。

林半觉一生致力于广西石刻资料的整理研究和篆刻艺术创作,著述成果丰硕,民国时期就著有《广西石刻展览特刊》《广西石刻志》《还珠洞唐宋石刻新见》《篆刻讲义》等,后来又出版有《广西历代平蛮碑纪要》《元祐党籍碑资料汇编》《桂林碑林丛话》《桂林石刻总目》《浯溪访碑录》《临桂金石目录》《龙隐石刻目录、人名录》《桂林石刻》,等等,这些都成为研究广西历史文化资源的宝贵资料,学术价值极高。而这一切,大都得力于其早年对篆刻艺术的刻苦追求以及对历史文化资源的执着热爱。

林半觉一生度过76个春秋,仅民国时期就占了一大半,也恰恰是这一时期的用功和努力,为其以后的学术研究和艺术创作奠定了基础。

一、民国时期林半觉的书法艺术活动

中华民国结束,新中国成立之时,林半觉刚刚42岁,无论在生理年龄还是艺术创作方面都可看作是壮年时期。这42年时间可看作是其艺术创作和学术研究的积累时期,期间的各种经历都为其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整个民国时期,林半觉的艺术活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观照。

一是专业学习经历。如前文所述,林半觉幼时家境贫寒,但其学习刻苦努力。其从小就喜欢刻字,买不起专门的工具材料,就常常捡来滑石练习刻章,或于砚石上刻诗句,或于竹片上刻对联,不放过任何一个练习机会。此外还在乡里跟前清举人石金生学习,从石金生处得见其所藏《汉铜印谱》“爱不释手,遂在石师教导下刻苦临摹数百通,并仿刻之”。后来入广西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学习,当时的广西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开设的科目中就包括书法课。1928年至1934年,黄宾虹曾经两次到桂讲学,林半觉得以借此机会向黄宾虹请教篆刻技法以及古文字学方面的知识,在黄宾虹处学习到吴昌硕治印的技法。1936年,林半觉又有机会结识到桂林的徐悲鸿,得以观摩徐悲鸿的所有用印以及藏印,同时有幸借阅到多种珍贵印谱,也正是因为徐悲鸿的关系,林半觉还得以与齐白石互通信件并探讨篆刻。除此之外,林半觉在这一时期还结识了马君武、马万里、张安治等一大批名家。张安治还赠送给他很多名贵的印石,并策划邀请徐悲鸿、马君武等11位名人为其代订篆刻润例,这也使林半觉在而立之年小有了一把名气,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认可。抗战爆发后,郭沫若抵达桂林,林半觉也借此机会多次向郭求教甲骨文字并探讨篆刻艺术。据载,在新中国成立后,林半觉还曾赴武汉的中央考古训练班跟随郭沫若学习。综上所述,在青年时代的学习期间,林半觉就得到黄宾虹、齐白石、徐悲鸿、郭沫若、马万里、马君武、张安治等名宿大家的指点和提携,实属人生中一笔宝贵的财富,如此一般循序渐进的“高品质”的艺术学习经历也的确难得。

二是社会活动。民国时期,林半觉参与的社会活动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艺术教育活动,主要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曾任师范讲习所教员,省立艺术师资训练班成立后任篆刻讲师,教授篆刻艺术;1946年私立榕门美专与艺师班合并为广西省立艺术专科学校后,又兼任教授篆刻艺术。二是社会活动,主要是组织和参与一些社团活动,如创办春秋画社(又名“春秋印社”),从事国画和书法篆刻的研究与创作,为当时聚居桂林的大批爱国人士搭建了交流平台;同时还积极参与广西美术会等其他社团组织的一些展览、募捐和义卖活动等。

三是对广西石刻资源的整理。据记载:“自20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林半觉主要做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是从事金石篆刻的教学和创作,并刻制了大量的印章,以印会友,结识了文化界许多知名人士,通过互赠,留下了许多名人手迹,为桂林文化城保存了一批珍贵的名人手稿;第二件事是自1940年起,他全力搜集整理广西石刻(特别是桂林石刻)资料,着手《广西石刻志》的编辑工作,为广西,也为桂林留下了一批珍贵的石刻第一手资料。”可以说,这对于广西石刻资源甚至是广西历史文化资源的传承和保护来说都是一件功不可没的事情。林半觉在1982年撰写的《南宋爱国词人张孝祥桂游石刻研校》一文中也曾说“笔者,从一九四〇年起,尝访拓古刻于崖谷傣莽之间,校录于孤灯小窗之下,得拓本数千余纸,中经丧乱,保存护持,煞费周章”“崖谷傣莽”“孤灯小窗”“数千余纸”“保存护持”,我们在这些字眼中不难看出老一代艺术家对传统文化资源无微不至的用心呵护,更是将传统文化资源的保护视作重要的人生使命。

二、民国时期林半觉的书法艺术贡献

林半觉有两个比较响亮的称号已被学术界所认同:一个是被章士钊先生称为广西文化界的“一把刀”,肯定了其在篆刻艺术方面的成就和做出的贡献;另一个是鉴于其在广西石刻艺术史上的地位,被人称为广西石刻的“活字典”。这两个称号足以说明其对艺术、对文化的贡献。

林半觉穷其一生都在致力于古代岭南摩崖石刻的研究,即便是临终时,其遗愿还是把自己的骨灰撒在桂林的山崖石碑上,如此来看,说其将石刻研究作为一种使命和事业来对待一点都不为过。如果要概括其民国时期的艺术贡献,大抵可以归结为两个主要的方面。

首先是艺术教育方面。客观的讲,无论在政治、经济、文化还是社会各个方面,广西在历史上向来是相对落后的。进入民国时期,由于复杂的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各方面都在寻求一个适合自己发展的机会,尽管都很艰难。具体到书法艺术方面也是如此,在民国时期成长起来的广西书家中,林半觉应当算是佼佼者,无论在书法还是篆刻艺术方面,都可作为当时的代表人物。林半觉在与当时诸名家交游的过程中学到了对待传统文化艺术应保持的态度,如其向郭沫若学习时,郭曾强调“做学问最需要老实态度,切不可用偏旁凑合篆字,要反对冒充甲骨、钟鼎文欺骗老百姓,还自以为渊博的现象。”林半觉很好地践行了这一点,从其留存下来的篆刻作品中可以看出,其在章法、字法、刀法上,无不讲究。同时强调文人要“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并结合自己的艺术实践,把这一治学名言加以改造,成了“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爬万架山”,用以自勉。这种在艺术实践中日积月累形成的治学观点和治学态度,也会自然而然地带到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影响了后学。

其次是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方面。关于林半觉在这一方面的贡献,行文至此已毋庸多言,对石刻的拓印、组织的展览宣传、理论著作的出版等无一不在默默地印证着林半觉所做出的贡献。这里再举两个小例子:一是在当时国民党统治时期,林半觉在搜集石刻资料的过程中能留意到革命文物的搜集,冒着危险将红军长征留下的三块碑刻拓印并保存了下来;二是在当时的动乱中,他悉心手拓千余种石刻并设法保存下来,湘桂大撤退时,其宁愿舍弃财物,也雇乡人将十多担石刻拓本挑运到融安乡下保存,抗战胜利后又雇人搬回桂林,使得这批珍贵资料免予损失,至今,有的已成孤本。

另外,至今在桂林八角塘的“林半觉艺术陈列馆”中还存有林半觉在抗战期间为鼓舞士气而刻制的以抗战为题材的印章拓片。抗战期间,林半觉刻制了如“还我河山”“革故”“鼎新”“劫后余生”“壮怀激烈”“焦土抗战”等印章,用篆刻的形式呼吁民众抗日,激励人们的斗志。

1941年,客居桂林的罗香林曾写过《奉题觉斋册子》来赞美林半觉,甚为精彩,其内容如下:

辨章文字,探讨源流,去俗讹伪,力追渊雅。此文字学家所有事也;

摩抚名迹,妙造有得,挥毫染翰,自成格度。此书家所有事也;

磨砻金石,镂文制象,神完气足,尽美尽善。此雕刻家所有事也;

三者皆学术与艺事之最可贵者,擅一既殊不易而半觉先生乃合而融之,宜其回绝凡流,独多开创,不朽可知己。

时间无法倒流,但那些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艺术财富的人,不能忘却。

参考文献:

[1]林栖凤.林半觉篆刻[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1.

[2]魏华龄.广西石刻的“活字典”—林半觉[J].文史春秋,2002,(05):25.

[3]林半觉.南宋爱国词人张孝祥桂游石刻研校[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02):29.

[4]许若石.郭沫若与篆刻[J].收藏,2000,11.

[5]林汉涛.忆罗香林与林半觉二老的桂林艺缘[J].贺州学院学报,2012,(01): 23.

作者简介:

张莉,女,山东莱芜人,广西艺术学院中国画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美术史。

上一篇:语文园地四看图写话教学反思(彭艳琴)下一篇:1、保密基本知识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