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行政单项选择题

2024-07-09

公共行政单项选择题(共8篇)

公共行政单项选择题 篇1

1:在西方,最早提出行政概念的是(亚里士多德)。2:公共行政的首要特点是它的(公共性)。

3:中国公共行政的最大特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政府)。4:称之为“人事管理之父“和行为科学的先驱者的是(欧文)。5:发表了公共行政学的开山之作“行政之研究”的是(威尔逊)。

6:伍德罗.威尔逊在《政治科学季刊》上发表了公共行政学的开山之作(行政之研究),它标志

着公共行政学的产生。

7:德国著名的政治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和宗教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官僚制理论),39:我国由人民代表投票选举产生政府领导者的制度属于(选任制)。

40:由立法机关或其他任免机关经过考察而直接任命产生行政领导者的制度是(委任制)。41:国务院常务会议任命各部委领导者的副职,直属机关和办事机关的正、副职领导者的制度

均属于(委任制)。

42:中央一些部委和一些省市公开招考司、局、厅级和处级领导者的制度属于(考任制)。43:下列不属于行政领导权力的来源的是(决策权力)。

44:忠于政府,维护政府的声誉,忠于职守是(行政道德)的核心内容。

45:现代意义上第一个独立的、职能化的人事行政机关是(英国)于1855年成立的文官委员

会。

因而被称之为“组织理论之父”。

8:20世纪30年代,古立克把管理职能概括为(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预

算)。

9:1926年怀特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大学公共行政学教科书:(行政学导论)。

10:我国最早提出学习行政学的是(梁启超),他于1876的在《论译书》中提出“我国公卿

要学习行政学”。

11:我国第一部行政学著作是(行政学的理论与实际)。

12:提出立法、司法、行政、考试和监察五权分立思想的是(孙中山)。

13:1926年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大学公共行政学教科收《行政学导论》,它的作者是(怀特)。14:我国第一部行政学著作《行政学的理论与实际》的作者是(张金鉴)。15:公共行政坏境的(特殊性)首先表现在各种公共行政坏境之间的差异性上。16: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高斯)最先提出对公共行政坏境问题进行研究。

17:公共行政生态学的代表作《公共行政生态学》于1961的发表,该书的作者是(里格斯)。18:融合型的公共行政模式存在于(农业社会)。19:衍射型的公共行政模式存在于(工业社会)。

20:里格斯认为处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期间的一种公共行政模式是(棱柱型)。21:按照里格斯的划分,棱柱型是(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期间的公共行政模式)。22:高斯发表于1936年,提出了公共行政和公共行政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并予以研究的行政

学论著是(美国社公与公共行政)

23:公共行政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政府职能)。

24:政府为公众服务的服务性特点首先表现在其(非赢利性)。

25:我国于1998年又进行了机构改革,改革后的国务院原来40个部门减为(29)。26:政府只是充当“守夜人”的角色,也就是“夜警察”的角色的时期是(自由资本主义时期)。27:政府由“守夜人”变成社会主宰者的时期是(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28:行政体制的核心问题是(上述三者,即ABC)。29:行政体制的带后性是由其(稳定性)

演变而来的。

30:内阁制,起源于18世纪的(英国),后来为许多西方国家所采用。

31:总统制,起源于18世纪末期的(美国),是以总统既为国家元首,又为政府首脑的中央

政府组织形式。

32:法国第五共和国宪法所确立的一种中央政府体制是(半总统制)。33:委员会制又称合议制,起源于19世纪中期的(瑞士)。34:英国地方政府形式是最典型的(自治体地方政府)体制。35:典型的行政体地方政府是(德国)的地方政府。

36:对于一般的省、市、县、乡而言,实行民族自治的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自治乡就是

(特殊型)的行政区。

37:回归后的香港行政区和澳门行政区属于(特殊型)的行政区。

38:构成公共组织结构的基本要素是(行政职位),它是公共行组织结构的支撑点和联络点。

45:美国的文官委员会、日本的人事院等机构属于(部外制)类型。

46:部外制是(美)国用法律制度把政党制度排除在政府之外而产生的一种人事行政机构。47:人事行政机关实行党统一领导制的国家有(英国)。48:人事行政机关实行党统一领导制的国家有(中国)。

49: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它源于中国古代的科举,而始于(英)国资

产阶级革命后的文官制度。

50:世界上第一个建立文官制度的国家是(英)国。

51:职位分类最早产生于19世纪的(美)国,后被许多国家所效仿。5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正式施行于(2006年1月1日)

53:为了解决在实施决策的过程中出现的而一时又难以查清原因的问题的决策方案,称为(临

时方案)。

54:为了弥补或完善决策而制定的决策方案,称为(追踪方案)。

55:为了实现目标而制定的方案,称为(积极方案),这是构思和设计的主要方案。56:行政决策体制的核心是(领导决策系统)。57:行政执行过程的第一阶段是(准备阶段)。

58:整个行政执行过程中最具实质意义的,最为关键的阶段是(实施阶段)。59:行政控制过程的最后环节,也是最为关键的环节是(纠正偏差)。60:平行沟通是一种同级部门或同事之间的信息沟通,亦称(横向沟通)。

61:(平行)沟通不宜采用命令或指示的沟通形式,而只能通过协商、合作的办法。62:行政评估准备阶段,评估工作的第一步是(确定评估对象)。63:非执政党和非国家机关对行政行为的监督称为(社会监督)。

64:事中监督是指对监督对象在执行法律或实施决策、计划过程中履行职责情况进行的监督检

查,也叫(跟踪监督)。

65:批准是一种约束力较强的(事先)监督方式,其内容包括:要求监督对象报送审批材料、审杳和批准“含不批准”三个基本步骤。

66:对监督对象未构成犯罪,公构成违反政纪的案件,由(行政监察机关)调查处理。67:对监督对象构成犯罪的案件,由(检察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68:对具有公务员身份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案件,需要给予处分的,由(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和

行政监察机关)给予处分。

69:对涉及非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国家公务员的案件,需要给予处分的,则只由(行政监察机关)

给予政纪处分。

70:对涉及国家行政机关以外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案件,需要给予处分的,则只由(党的纪律

检查机关)给予党纪处分。

71:国家预算中占主导地位的是(中央预算)。72:税收制度的核心内容是(税法)。

73:《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正式生效的日期是(2003年1月1日)。74:据考,“法治”一词是古希腊人(毕达哥拉斯)最早提出的。

75:根据《立法法》,行政法规和规章应当在公布后的(30)天内报有关部门备案。

76:目标管理方法是(德鲁克)于20世纪50年代,应用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和人际关系理论而提出的一种新的管理方法。

公共行政单项选择题 篇2

一、教育行政低效的根源

教育行政效率一般是指教育行政组织和教育行政人员在处理公共教育事务、实现教育行政目标活动中所得到的最终结果与所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教育资源的比值关系。即政府的教育产出与教育消耗的比率。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行政管理的核心就是提高教育行政效率[2]。也有学者认为教育行政效率即教育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从事教育事务管理工作的质量和评价;是教育行政机关和人员在一定时间的教育行政活动中, 教育行政总产出与教育行政总投入的比率关系。效率是一个只有数量概念而无“质”的内涵, 只有在教育行政活动对社会产生了有益的影响时, 该活动本身才是有意义的。否则, 效率越高, 反而更是“南辕北辙”。教育行政效益是指教育行政活动在单位时间与空间内所造成的各种有形或无形的有益社会效果与在活动过程中所消耗的人、财、物和时间总量之比。通过提倡教育行政效益, 就可以将教育行政活动的质和量统一起来。但无论是“教育行政效率”还是“教育行政效益”都没有衡量教育行政完成教育行政目标的程度。只有“教育行政效能”才能全面显示教育行政活动的成效。教育行政效能是指国家和地方教育行政机关和教育行政人员从事教育行政管理活动发挥功能的程度及其产生效率、效果、效益的综合体现。由此可以看出, 效能是高出效率和效益的概念。教育行政效能包含了教育行政效率和教育行政效益两个方面, 体现了教育行政目标的正确性和教育行政高效率的统一[3]。

1. 教育行政人员的自利动机。

帕金斯定律(Parkinson’s Law)所指出的情况,即无论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量是增加还是减少(甚至无事可做),教育行政机构及其人员的数量总是按同一速度增长。按照帕金斯的说法,随着“金字塔在上升”,低效能等“顽症”如“全身瘫痪”将愈演愈烈,到最后无可救药,只有“等死”,这也应了著名经济学家弗里德曼的一句名言:“公共预算额可能是‘最适当的’公共开支额的两倍。”

2. 公共教育物品的垄断供给导致教育行政的低效率。

首先,教育行政机构及官员缺乏追求利润的动机和成本意识。其次,教育行政部门基本垄断了公共教育物品的供给,公共教育物品的提供缺乏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使其不注重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在极端的情况下,提供服务的替代方式都可能被禁止。不管他们是否需要,公民都被迫去消费教育行政机构提供的服务。”第三,教育行政机构提供公共教育物品,割裂了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联系,从而造成对公共物品估价和评价的困难。

3. 监督机制不健全。

首先是无法监督。公共选择理论认为,公共物品的选择多半是在“政治市场” (political market) 当中完成的。政治市场中政治选择的一次性,使人们在选择政治家和政府官员时只能是一次性的、不完全的,对政治市场的相关信息掌握是不充分的,公众作为“买方”永远处于劣势地位。其次,教育行政人员既是教育政策制定者、实施者又是评判者。帕顿和沙维奇指出:“在实践中,政策的实施和评估经常由相同的主体来进行,也就是政府官员。他们一边行动一边观察,一边观察一边行动,把计划的执行与对结果的理解相结合,以便加强或改变计划内容。工作的好坏基本上与分析无关,政策过程的参与者既是他们所实施计划的评估者,又是他们所评估计划的实施者。”最后是无效监督,信息不对称。

二、教育行政低效的对策

1. 凸现教育行政“公共性”,树立教育行政责任理念。

教育行政责任要求教育行政机关或行政人员必须迅速、有效地反映和帮助公民教育意愿和要求的实现。具体表现在教育行政机关或行政人员应该做到:一是在行使职责时,必须说明要达到什么目标;二是在行政行为过程中,要有所交待,向公众解释为什么这么做;三是在完成职责后,如出现差错或损失,应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

2. 制定教育行政组织法,明确界定和规范教育行政职能。

宪制改革是公共选择理论的政策主张。政治竞争是在既定的规则结构内进行的。要想提高政府效能, 不能仅指望为公共利益而奋斗的公共管理者的觉悟与努力, 重要的是改革政府系统得以运转的规则。李春玲提出,教育行政机构的宪制改革最重要的是完善教育行政组织法[2]。包括:第一是将政府的教育行政职能以立法形式予以确立和规范,使政府职责的实施有法可依;第二是将政府的教育行政职能以立法形式完成职能的分解,即详细确立和规定各个教育行政职能部门的法律地位、相互关系及各自应承担的职权、职责,使其职责明确,避免互相扯皮和互相推诿;第三是以法律的形式明确规定政府行使教育行政职能的运行方式与范围以及法律程序,并特别注重政府教育行政职能行使过程中的程序化,克服操作者的主观随意性,从而保证依法实施政府教育行政职能具有规范性和可行性;第四是以法律形式规定对政府教育行政职能运行的监督,详尽规定各不同监督主体对政府职能实施的监督主体资格、监督权利、监督方式及监督结果(即法律责任),使监督具有真实性和可靠性。

3. 引入竞争机制,推进教育服务市场化。

公共教育服务市场化有着如下三层含义:一是将决策和执行分开,即政府更多的是“掌舵”(决策),而不是“划桨”(执行)。二是公共教育服务的供给者多元并存,打破垄断,竞争发展。三是公共教育的消费者有在多元的供给者之间选择的权力和用以选择的资源[5]。

要实现公共教育服务市场化:首先要求建立和完善现代学校制度。其二是培育和完善社会中介组织。教育的社会中介组织包括:教育决策咨询研究机构、教育信息管理机构、教育拨款审议机构、高等学校设置和学位评审机构、教育评估机构、教育考试机构、资格证书机构等等,这些中介组织的建立有助于发挥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教育决策、管理的作用,使政府对教育的决策和管理科学化、民主化,使教育行政部门专事宏观调控职能。劳凯声教授根据市场介入的程度不同, 将我国公立学校市场化归纳为以下七种类型[6]: (1) 学校的象征性市场化运作; (2) 公立学校的局部运作市场化; (3) 公立学校“一校两制”的市场化运作; (4) 转制学校的市场化运作; (5) 股份制学校的市场化运作; (6) 教育中介组织的市场化运作; (7) 教育券制度。

4. 引入“政府绩效评估”机制,开展教育行政绩效评估。

所谓政府绩效评估是指“根据管理的效率、能力、服务质量、公共责任和社会公众满意程度等方面的判断,对政府公共部门管理过程中投入、产出、中期成果和最终成果所反映的绩效进行评定和划分等级。它以服务质量和社会公众需求的满足为第一评价标准,蕴涵了公共责任和顾客至上的管理理念”。

进行教育行政绩效评估,首先要求参照国外学者提出的4E衡量指标,即经济 (Economic) 、效率 (Efficiency) 、效果 (Effectiveness) 、公平 (Equity) ,结合国情和地区条件的差异,制定出全面客观的、刚性与弹性相结合的教育行政绩效评估指标。其次是尽可能收集全面、准确可靠的信息,真实反映教育行政机构和人员的绩效。最后是对评估的结果进行理性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指出问题和改进建议,促进教育行政绩效的进一步提高。

摘要:本文从公共选择理论视角下分析了教育行政低效产生的根源, 通过对国内相关文献资料的分析和归纳, 提出了改善教育行政低效的几点对策。

关键词:公共选择理论,教育行政,低效

参考文献

[1]田爱丽, 张晓峰.对现行教育管理制度的反思:“公共选择理论”的视角[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4 (11) .

[2][4]李春玲.略论教育行政低效的根源及对策:公共选择理论的研究视角[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6 (1) .

[3]戴恒屹.近十年我国教育行政效能研究综述[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8 (11) .

[5]吴群芳“公共选择理论与“公共服务市场化——西方行政改革的理论背景”〔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2 (1) .

公共行政单项选择题 篇3

关键词:行政伦理妥协;价值冲突;价值选择;公共利益

[中图分类号]B8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1—7287(2009)03—0075—04

现代公共行政是一个追求普遍善的领域,围绕其目标形成了以公共利益为核心、以组织利益及个人利益等为补充的价值谱系。行政伦理妥协作为公共行政领域的一种特殊现象,是公共行政人员在公共价值追寻过程中,为了维护更高的价值目标,在价值冲突时不得不作出牺牲某些特定行政价值的一种抉择,是对最高善甚或基本善的暂时放弃。在公共行政人员的伦理规范中,行政伦理妥协几乎没有存在的合法性。作为一种“退而求其次”的迂回策略选择,行政伦理妥协严重冲击着公共行政人员的职业信仰。

一、行政伦理妥协缘起考辨

行政伦理妥协是行政活动过程中客观存在的现象。从终极意义上讲,行政伦理妥协的存在是由社会矛盾存在的客观性所决定的,它源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尤其对公共行政系统而言,它是一个运用公权力的领域,行政活动与其他主体的行为相比,所涉及的面更广,要调解的利益也更复杂。

1.行政价值目标的多层次性

公共行政人员多元的价值追寻源于其角色的多样化。公共行政人员活动于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扮演着两种相异的角色。在私人生活领域扮演的是功利性的角色,以追求效应和实际利益为目标;在公共行政领域扮演的是表现性的角色,旨在倡导社会制度与秩序,彰显社会的价值观和思想道德。即使在公共行政领域中,公共行政人员同时既是公众的受托者,也是组织的成员。每一个角色都同时拥有相应的权利和义务,这是作为角色承担者无法推卸的责任。多元的角色扮演使得公共行政人员在价值追求中出现了不同的价值取向:对公共利益负责还是对公共组织负责;忠于本位职责还是社会职责;维护个人正当权益还是公共利益。通常情境下,这些价值目标都是善的,它们的指向是一致的。假使行政人员有能力同时履行不同的职责,抑或这些职责之间相互兼容,那么即使价值多元也不会引起价值的冲突。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往往无力同时履行这些职责,所追求的价值也时常不能兼容,公共行政人员在行政活动过程中总是要作出自己的选择,暂时放弃一些价值目标。特别是在某些时候,公共行政人员也认为自己不得不采取违背职责的行为。就目标善的层次性而言,被妥协的价值往往比所选择的那些价值目标来得更高,受益面也更大,这正是行政伦理妥协择小善弃大善甚至趋恶避善的内涵。

2.政策资源贫乏对价值追求的束缚

政策适用范围包括对不同群体、阶层、个体的利益冲突的协调;对不同群体、阶层、个体的利益区分;也包括对内外事务、突发和偶发事件的处理。政策本身是为了追求新利益、实现公共目标,并对不同政策目标的不同利益进行区分、协调。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政策总是表现为对既得利益者和利益争夺者之间利益分配关系的调整。既得利益者为了维护既得利益,总是反对社会利益结构的调整;而利益追求者通常都支持对现存利益结构的调整,希望借此增加利益存量。政策目标的实现以政策资源为基础和前提,权威资源、人力资源、财物资源、信息资源等政策资源是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保障。资源的丰富程度不仅构成了行政人员所能企及的行政价值的外部条件,还影响着对利益受损者的补偿。由于资源和人的理性都是有限的,公共行政人员所追求的公共利益通常只能满足大多数人的需要,而对少数的受损者无法给予充分的补偿,致使在政策的执行过程中,总是有些群体获利而另一群体的利益蒙受损失。因此,当政策资源不足以顾及普通大众时,必然会面临着对少数群体的利益放逐,使他们承担着社会进步的代价。

3.追求目标的善而不得不采取必要恶的手段

目的与手段是互为规定、相互融通的整体。目的内在要求有相应的手段,而手段只有从目的中才能获得自身的价值。在现实的场域中,手段与目的之组合关系有4种:目的善手段善;目的恶手段恶;目的善手段恶;目的恶手段善。关于后两者,目的决定论和手段决定论有着不同的见解。目的决定论坚持目的是终极的,为实现目的可以不考虑手段正当与否,而手段决定论者则认为目的是不断变动的,目的不但不能证明手段,反而可能因为手段而改变目的之属性。然而,不论是目的决定论还是手段决定论都将目的与手段的关系绝对化、孤立化了。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暂时的,都只不过是无限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因此,目的也只不过是实现更高目的的手段。理想的行政选择应是以善的手段谋求善的目的之实现。手段选择的善有两个基本依据:终极价值的目的性与现实效用性,即手段的选择应该符合效用性和道德性统一的原则。手段不仅应当是有效的,而且应当是善的,不仅应当有利于当下直接目的的实现,还要有利于长远乃至终极目的的实现。

然而,现实生活是复杂多变的,行政人员难以总能从备选的善的手段中择其一以实现目标,有时甚至只有采取必要恶的手段才能保证善的目的的实现。第一种情形如对犯罪分子的惩罚,只能采取以恶制恶的方式对它进行规制;第二种如行政处罚,备选的手段都是恶的,为避免行为的放任而导致更大的恶果,只能选择必要的最小的恶作为手段。上述两种情景所运用的手段似乎都是恶的,然而对手段的评判必须与目的相连,绝不能孤立地裁决。公正或正义的规则完全依赖于人们所处的特定的状态和状况,它们的起源和实存归因于它们的严格规范的遵守给公共所带来的那种效用。因此,在特定的情境下,公共行政人员不得不采取必要恶的手段以实现公共利益,当然,这些手段只能是暂时性的、策略性的。

二、伦理妥协对行政系统的冲击

对公共利益的追寻是公共行政领域存在的合法性前提,也是公共行政从业者体现其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行政伦理妥协作为公共行政人员“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确有其存在的客观性,但对至高之善的暂时放弃,却真切地威胁到行政系统的运行。伦理妥协作为一种自由裁量的行为,若处理不当,则存在着向低处堕落的风险。

1.威胁行政系统的良性运行

社会分化出专门的行政管理系统,表明行政管理在社会分工体系中有其特有的、预先被规定的功能,这就是社会对行政管理的合理期待。权力的委托转让,不仅以相应的监督为条件,亦以相应的期待为前提。一方面,公民通过委托授权,期待公共行政人员有效地履行职责,维持社会的良序,使民众过上公平、自由、人道的生活。另一方面,组织

为了有效发挥自身的功能,要求成员有组织性、忠于职守,经由行政活动,满足社会的需求和组织的期待,提升公众对行政组织的认同。就行政人员自身而言,当他们选择公共行政作为自身职业时就隐含着一个逻辑前提:承诺对委托人负责,切实维护公众的权益,无论是社会、组织还是公共行政人员自身的期待,无一把伦理妥协纳入其行为选择的范畴。行政活动总是力求最高之善,然而在行政价值抉择的现实困境面前,行政人员不得不放弃特定的价值目标,弃大善择小善,甚至避善趋恶,这是与社会、组织和个人的理想背道而驰的。虽然这种抉择有其客观的合理性,但总是难以让利益相关者认同,致使行政人员产生心理矛盾。当其历经艰辛努力追寻的结果连自己都难以接受时,就可能产生角色失败感,威胁行政系统的正常运行。

2.削弱政府的合法性

合法性是探讨事物之所以具有“正当性”的“基础”或其“来源”问题。政府合法性问题也就是“政府正当性的基础或来源”问题。任何政治统治的存在都必须具有合法性,其基础一般包括意识形态、制度规则和有效性3个方面。我国近几十年的历史经验显示,意识形态在维持国家的合法性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是,在社会转型时期,随着传统意识形态的感召力和解释能力日衰,而新的意识形态尚处于建构过程中,政府行为的制度规范和有效性程度对维持和提升其合法性就愈发重要。在市场经济发达、公民社会崛起的现代社会,彰显公共性、承担公共责任、提供公共服务成为政府获取合法性的优先选择。行政管理活动是政府求证自我价值的过程,政府必须通过对社会需求的满足来证明其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如果政府在社会公共管理过程中,不能满足社会与公民的社会需求,或者说不能根据社会与公民对政府的需求来确定自身的价值选择,那么,即使它是合法的政府,也同样会面临生存危机。行政伦理妥协的择小善弃大善、趋恶避善的行为选择无疑都与公众的期待相背离,致使公众对其信任度下降。合法性作为公众对政府的主观性感受与潜在心理预期,信任的危机就是合法性的危机。缺乏合法性的政府是无力的政府,这样的政府的政策执行势必是低效的。

3.存在向低处堕落的潜在风险

行政伦理妥协作为公共行政活动中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即使其有着充足的理由,亦仍非一种满意的决定。行政主体在作出伦理妥协的决定时就意味着在相互冲突的伦理准则间进行了选择,在实现了某种行政价值目标的同时也牺牲了其他的价值目标。在抉择时如何对价值目标进行优先排序,更多地体现为公共行政人员的自由裁量。自由裁量作为一种非羁束性行政行为,其行为的选择主要源于公共行政人员的个体自觉。一个行政人员需要“一些基准尺度,将那些进入他的行政活动范围内的各种不同的且经常是冲突的对抗性价值观联系起来”。法律、法院和被授权的当局都不会给你这些基准尺度,它们在本质上实在是太笼统了。易言之,法律只是为自由裁量行为制定了行为的框架,而公共行政人员享有充分的自主,正是这种自主性使得伦理妥协存在被滥用的风险。行政价值的追求要求公共行政人员作出积极的努力,减少伦理妥协的出现需要公共行政人员的辛苦付出。然而,对于缺乏伦理自主性的公共行政人员而言,伦理妥协为其“懒政”提供了合法的外衣,是滋生腐败的温床。权力的失控是腐败的本质所在,但假借伦理妥协的名义而进行的腐败行为却难以界定。行政人员自主性的缺失和监督的困难使得伦理妥协向低处堕落的风险始终存在。

三、行政伦理妥协的超越

伦理冲突是伦理存在的根据,是伦理产生的原因。在伦理冲突发生时,公共行政人员在伦理选择时往往处于一种进退维谷的两难处境。如果无法解决伦理冲突,合伦理的行为就无法得以切实地实现。然而,行政活动中的伦理妥协所具有的破坏性及其向低处堕落的可能性使得我们必须要超越行政伦理妥协,通过内塑自身、外设条件减少行政伦理妥协的出现。

1.行政价值的选择应从实际出发

行政生态学认为,任何行政制度和行政行为都不能只是从行政本身做孤立的描述和比较,而必须进一步了解它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易言之。行政价值的追寻都与行政体系所处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文化、传统习俗等环境息息相关,这些外在的环境为行政系统划定了价值追求的疆域。然而决策的制定和实施是政策主体、政策客体及其与政策环境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政策系统的运行表现为一个系统的不断输入、转换和输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对行政活动产生影响的经济水平、价值取向、政治体制等都在不断变化,原有因条件限制而不得不做出的伦理妥协现时不一定仍需要。因此,要以动态的眼光认识行政伦理妥协,根据环境的变化对价值目标作出调整。特别是当原有的阻碍因素已消除时,不应以妥协的价值作为行政活动的目标。当然,环境只是行政价值追求的外在限制,人们在尊重客观环境的前提下,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改造环境,最大限度地降低环境给行政价值追求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2.防止虚假的价值冲突

公共行政活动的目标通常是多层次的,这些目标有些是兼容的,有些是相斥的。明显的兼容和相斥的价值目标对行政人员而言都不难选择,关键在于如何处理那些貌似相斥但事实上是相容的价值目标,如民主和稳定,它们并非此消彼长的零和博弈关系,而是可以达致双赢的正和博弈。对这些虚假的冲突,行政伦理妥协丝毫没有存在的合理性。行政人员必须端正自己的认识,创造条件保证这些价值目标的同时实现。另一种虚假的价值冲突是没有处理好原则和策略之间的关系,致使行政人员在行政过程中孤立地抓住原则的坚定性而忽视了策略的灵活性。在执政过程中,执行者要坚持稳定性与可变性相统一、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统一的原则,要善于变通,根据不同时间、不同对象、不同地点、不同条件、不同需要而变通政策,使执行的政策能适应实际情况,取得预期效果。原则的坚定性强调行政价值应“以人民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高兴不高兴”为最根本的评价标准。在坚持原则性的前提下,策略的适当变通不仅不会妨碍政策目标的实现,相反,只有坚持灵活性,才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使政策不被教条化和僵化,确保价值目标的实现。

3,提高公共行政人员的个人素质

人是行政活动中最具有能动性的主体。就公共行政人员而言,其个人的素质包括业务能力和伦理境界。业务能力包括政治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和心理素质。良好的政治素质要求公共行政人员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境界;合理的知识结构是行政人员必备的基本条件,现代市场经济社会要求公共行政人员成为掌握业务知识与管理科学的“双内行”;公共行政人员的能力包括洞察力、预见力、决断力和应变力,在此基础上,他们还必须具备信息获取能力、利益整合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公共行政人员而言至关重要,尤其在面临价值冲突时,坚忍不拔的意志、勇于决断的气质和竞争开放的性格显得尤为重要。公共行政人员所具备的业务能力只是其实现行政目标的可能维度,在这可能的基础上究竟能实现哪一层的价值目标,取决于他们的伦理境界。行政人员的道德价值坐标包括3个主要的向量:其一,行政人员必须建立起对公共利益的信仰;其二,行政人员必须对其执掌的公共权力以及自己的定位有着充分的自觉;其三,行政人员必须确立无私奉献的价值目标。作为一个职业而言,公共行政的特殊性在于从业者必须把公共利益而非个人利益作为首要的价值目标。良好的个人素质不但拓展了行政价值的空间,更是超越了行政伦理妥协的内源基础。

参考文献:

[1]特里·L·库珀,行政伦理学:实现行政责任的途径[M],张秀琴,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高兆明,存在与自由:伦理学引论[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361.

[3]休谟,道德原则研究[M],曾晓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39.

[4]万俊人,现代公共管理伦理导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235.

[5]倪星,政府合法性基础的现代转型与政绩追求[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1306(4):81—87.

[6]刘祖云,行政伦理关系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90-191.

[7]丁煌,西方行政学说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286.

[8]陈振明,公共政策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235.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单项选择题 篇4

A.行政处罚 B.行政监督 C.行政许可 D.行政合同 2.根据我国有关法律规定,以下行政机关没有行政立法权的是(A)。A.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政府 B.国务院 C.教育部 D.杭州市人民政府 3.关于行政立法监督,认识错误的是(C)。A.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撤销与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 B.国务院有权改变或撤销不适当的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 C.地方人大常委会有权改变或撤销本级人民政府不适当的规章

D.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有权改变或撤销其下一级人民政府制定的不适当的规章 4.行政机关委托某建筑队拆除违章建筑,并向违章者征收拆除费用的行为是(B)。A.直接强制 B.代执行 C.即时强制 D.执行罚 5.规章有权设定警告和(D)。

A.通报批评 B.责令具结悔过 C.没收财物 D.一定数额的罚款

6.胡某生产假酒并进行销售,致使多人饮后中毒、少数人死亡。受害人亲属向当地县公安局举报。县公安局调查后认为,胡某的行为已经构成了犯罪,那么工商局应当(C)。A.对胡某进行行政处罚 B.不予处理

C.不予行政处理,但应移送司法机关,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胡某的刑事责任 D.先对胡某进行行政处理,再移交司法机关

7.公安局为年满16周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签发居民身份证,属于(B)权的行使。A.行政处罚 B.行政确认 C.行政许可 D.行政指导 8.关于行政关系与行政法律关系的说法,以下正确的是(C)。A.行政法律关系就是行政关系 B.前者以后者为基础

C.行政关系是社会关系,行政法律关系是法律关系 D.行政关系以国家强制力作为后盾 9.关于行政许可的设定,以下说法正确的是(D)。A.法律已经设定行政许可的,行政法规可以酌情增设

B.国务院各部门的规章可以设定行政许可 C.省级人民政府可以设定永久性行政许可 D.其他任何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行政许可

10.以下主体,可以成为行政立法主体的是(B)。

A.依法行使职权的公务员 B.国家行政机关 C.被授权的组织 D.其他组织

11.根据《行政处罚法》,在行政处罚当场处罚程序中,执法人员可以当场收缴的数额为(C)。A.100元以下 B.50元以下 C.20元以下 D.10元以下

1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规定:行为人违法事实确凿且有法定依据的,对公民处以(B)罚款的行政处罚,可以当场作出行政处罚的决定。

A.200元以下 B.50元以下 C.100元以下 D.20元以下

13.行政法制监督的不同主体中,(A)对行政主体监督是最全面、最具有权威性的。A.国家权力机关 B.国家司法机关 C.国家行政机关 D.中国共产党 14.公安机关对醉酒的人强制进行人身拘束,该行政行为应(C)。A.附条件生效 B.受领生效 C.即时生效 D.告知生效 15.行政立法行为属于(D)。

A.依申请的行为 B.具体行政行为 C.内部行政行为 D.抽象行政行为 16.下列属于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的是(C)。A.拘役 B.驱逐出境 C.遣送出境 D.行政拘留 17.关于行政处罚设定权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B)。

A.国务院可以设定治安拘留的行政处罚

B.北京市人民政府可以设定一定数量罚款的行政处罚 C.北京市人大可以设定吊销企业营业执照的行政处罚

D.北京市西城区政府可以在其制定的《西城区市容卫生管理规定》中对随地吐痰的行为处以30元罚款 18.下级政府对上级政府的监督是(C)。

A.特殊行政监督 B.舆论监督 C.一般行政监督 D.执法监督

19.吴某之子在部队演习中死亡,部队将《烈士证书》发给吴某。此后,吴某一直凭《烈士证书》领取抚恤金。1994年,民政局换发《烈士证书》时,未将《烈士证书》换发给吴某。吴某遂向法院提起诉讼。引起争议行政行为的行政主体是(D)。A.吴某 B.部队 C.法院 D.民政局 20.行政监督的主体是(A)。

A.国家行政机关 B.国家司法机关 C.国家立法机关 D.社会舆论 21.下列关于行政法律关系特点说法正确的是(C)。A.行政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中,必有一方是普通公民 B.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的权利义务由双方协商拟定

C.行政法律关系具有不对等性 D.行政法律关系中行政主体的权利与义务不具有统一性 22.以行政法调整对象的范围为标准来划分,行政法可以分为(C)。A.实体行政法与程序行政法 B.一般行政法与特别行政法 C.中央行政法与地方行政法 D.行政组织法与行政行为法 23.区公所的设立,要经(C)批准。

A.县级人民政府 B.县级人大常委会 C.省级人民政府 D.省级人大常委会 24.公务员职务关系因(D)而消灭。A.撤职 B.免职 C.升职 D.辞退

25.李某到山林中捉野兔,被某县林业局所设立的护林防火检查站的工作人员截住,工作人员发现其无证入山,对其罚款10元,工作人员的罚款应该由(A)的名义作出。A.县林业局 B.县政府 C.护林防火检查站 D.工作人员个人

26.行政主体作出的行政行为,不论合法还是违法,都推定为合法有效,这体现了行政行为具有(C)。A.确定力 B.拘束力 C.公定力 D.执行力

27.违法事实确凿且有法定依据,对公民处以(C)以下罚款的行政处罚的,可以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A.200元 B.100元 C.50元 D.20元

28.以下不属于行政处罚法定原则内容的的是:(B)。A.依据法定 B.对象法定 C.职权法定 D.程序法定 29.行政法律关系产生的条件不包括(D)。

A.相应的法律依据 B.行政主体 C.相应的法律事实 D.行政相对方 30.以下不属于行政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的是(A)A.行政法律行为 B.主体 C.客体 D.内容 31.行政法调整对象是(B)。

A.行政法关系 B.行政关系 C.行政法律关系 D.民事关系 32.(B)是行政法治的核心内容。

A.行政合理性原则 B.行政合法性原则 C.行政及时性原则 D.行政公正性原则 33.根据我国有关法律的规定,公民进入公务员队伍的基本前提是(C)。A.具有大专以上学历

B.年龄在40岁以下 C.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D.已加入中国共产党 34.下列组织中,(A)可以进行行政委托。A.天津市教育局 B.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C.浙江省总工会 D.北京市公安局崇文分局治安科

35.某税务局吊销某违法经营企业营业执照的行为属于(C)。A.行政征用 B.行政征收 C.行政处罚 D.行政强制 36.制定行政法规、规章最具有实质意义的程序是(B)。A.规划 B.征求意见 C.审查 D.通过

37.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向公民颁发营业执照的行为,属于(A)。A.行政许可 B.行政确认 C.行政给付 D.行政奖励

38.个体户钱某不依法纳税,税务机关可以采取的间接强制执行措施是(C)。A.强制划拨 B.代执行 C.执行罚 D.强制扣缴 39.《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性质是(A)。A.法律 B.行政法规 C.规章 D.其他规范性文件 40.以下法律规范不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是(B)。

A.法律 B.国务院部门规章 C.行政法规 D.省政府规章 41.行政法律关系产生的事实前提是(D)。

A.行政法律规范 B.行政关系 C.行政行为 D.行政法律事实 42.行政法治原则的核心内容是(A)。

A.行政合法性原则 B.行政合理性原则 C.行政比例原则 D.行政信赖保护原则 43.下列不属于行政主体的是(D)。

A.重庆北碚公安分局 B.上海市人民政府 C.某省某市某街道办事处 D.某市某区某镇工商所 44.有权制定地方政府规章的是(D)。

A.辽宁省鞍山市人民政府 B.国务院 C.教育部 D.杭州市人民政府 4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规定,以下说法正确的是(C)。A.公务员仅仅限于行政机关里的工作人员 B.公务员对上级领导必须绝对服从 C.法官是公务员 D.教师是公务员 46.新中国第一部规定行政赔偿责任的法律文件是(D)。

A.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 D.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港管理暂行条例》 47.部门规章有权设定警告和(C)。

A.吊销执照 B.拘留 C.一定数额的罚款 D.没收财物 48.适用简易程序的行政处罚案件必须符合的条件,不包括(A)。

A.对个人处以50元以上的罚款 B.违法事实确凿 C.处罚法定依据明确具体 D.对组织处以1000元以下的罚款

49.对人身的强制执行方式不包括(C)。

A.遣送出境 B.强制传唤 C.行政拘留 D.强制履行 50.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可以由(A)设定。A.法律 B.行政法规 C.地方性法规 D.规章 51.以下不属于行政合法性原则具体要求的是(A)。

A.行政行为动机正当 B.行政职权必须基于法律授予才能存在 C.行政职权的行使必须依据法律 D.行政职权的授予和委托必须存在法律依据 52.关于行政主体与行政机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C)。A.行政机关等同于行政主体 B.行政机关一定是行政主体 C.一个行政机关不同情况下既可以是行政主体,也可以不是行政主体 D.行政主体不包括行政机关

53.关于行政授权,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D)。A. 依据是法律和法规 B.引起职权和职责的同时转移

C.被授权组织以自己名义行使行政职权 D.被授权组织自己不承担责任 54.在行政处罚的适用中,不属于违背公正原则的情形是(D)。

A.同等情况,不同处罚 B.不同情况,相同处罚 C.违反公正程序 D.公开处罚过程 55.以下不属于行政主体的执行公务的人员承担行政责任的方式的是(B)。A.通报批评 B.恢复名誉、消除影响 C.停止违法行为 D.赔偿损失 56.审计监督属于(B)。

A.一般行政监督 B.专门行政监督 C.抽象行政行为 D.监督行政行为 57.行政处罚一般程序中的调查或检查,要求执法人员不得少于(B)人。A.1 B.2 C.3 D.4

58、以下情形,(D)不属于行政处罚听证程序公开进行的例外。A.个人隐私 B.国家秘密 C.商业秘密 D.较重处罚

59、行政许可公开原则不包括(A)。

A.公开国家秘密 B.公开实施主体 C.公开实施期限 D.公开实施程序 60、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的分类依据是(C)。

A.依据实施行政行为时所形成的法律关系不同 B.依据行政行为是否具备一定法定形式

C.依据行政行为实施的对象及适用力的不同 D.依据行政行为作出是否必须由行政相对方的申请 多选题

1.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有(BD)。

A.合乎现实性 B.合法性 C.具有中国特色 D.合理性 2.下列权力中属于行政职权的是(ABCD)。

A.规章制定权 B.行政奖励权 C.行政强制执行权 D.行政复议权

3.依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当事人到期不缴纳罚款的,每日按照罚款数额的3%加处罚款,3%的罚款属于(BCD)。

A.行政处罚 B.行政强制执行 C.间接强制 D.执行罚

4.以下法律规范中,属于行政法渊源的是(ABCD)。

A.地方性法规 B.行政法规与规章 C.宪法和法律 D.与行政法有关的法律解释 5.行政相对方的义务包括(ABD)。

A.服从行政管理的义务 B.协助行政主体执行公务的义务 C.参加听证的义务 D.遵循法定程序的义务

6.关于行政处罚,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BCD)。

A.目的是制裁违法 B.适用对象是相对方 C.适用主体是行政主体 D.是具体行政行为 7.行政立法的效率原则一般是通过(A B)加以实现的。A.时效制度

B.代理制度C.听证制度

D.咨询制度 8.下列行为中,不属于行政行为的有(AD)。

A.行政机关购买办公用品

B.行政机关制定规范性文件 C.街道办事处办理结婚登记手续

D.天气预报 9.在我国,国务院是(ABC)。

A.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B.中央人民政府

C. 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D.最高国家机关 10.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ABC)。A.物 B.行为 C.精神财富 D.人身 11.下列属于法律事件的是(BCD)。

A. 吊销企业营业执照 B.自然灾害 C. 物的意外灭失 D.意外事故 12.行政合理性原则的具体要求主要有(ACD)。

A.行政行为的动因应符合法律目的 B. 行政行为的结果应该公平C. 行政行为应建立在正当考虑的基础上,要有正当的动机 D. 行政行为的内容应合乎情理

13、行政法律关系的特点包括(ABCD)。A.在行政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中,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 B.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的权利义务由行政法律规范预先规定 C.行政法律关系具有不对等性

D.行政法律关系中的行政主体的权利与义务具有统一性 14.下列属于行政法特点的是(BCD)。

A.行政法具有统一完整的法典 B.行政法规范的数量多,内容广泛

C. 行政法规范具有明显的易变性 D. 行政法规是以多种多样的法律形式表现出来的 15.行政优先权包括(ABC)。

A. 先行处置权 B.推定有效权 C. 获得社会协助权 D.行政征用权

16、行政合法性原则的内容包括(BD)。

A.主体合法 B.实体合法 C.客体合法 D.程序合法 17.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需要具备的两个基本条件是(AB)。

A.有相应的行政法律规范的存在 B.具有致行政法律关系发生的法律事实 C.有合格的行政主体的存在 D.有合格的法律关系主体的存在 18.下列属于国务院的职权的是(ABCD)。

A.制定行政法规权 B.领导各级国家行政机关权 C.领导和管理全国各项行政工作权 D.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授予的其他职权

19.公民甲因违法赌博,被某市公安局某区公安分局某派出所处以拘留七天的处罚,本案例中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是(AC)。

A.公民甲 B.某派出所 C.某区公安分局 D.某市公安局 20、在我国行政法的渊源有(ABCD)。

A.宪法和法律 B.行政法规与规章 C.地方性法规 D.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21.行政法制监督的主体包括(ABCD)。A.国家权力机关 B.国家司法机关

C.上级行政机关和专门行政监督机关 D.国家机关体系以外的公民组织 22.作为公民的公务员,在法律地位上有哪些特点?(ACD)。A.享受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的各种权利

B.既可以以自己的名义从事个人行为,也可以以国家名义从事公务行为 C.其个人行为代表个人 D.其个人行为不具有强制性。23.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AB)。

A.行政合法 B.行政合理 C.行政自由 D.灵活行政 24.(A BD)不予行政处罚。

A.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 B.不满14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 C.不满18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 D.精神病人在发病期间的行为 25.下列中的(BD)是行政立法主体。

A.全国人大常委会 B.国务院 C.上海市人大常委会 D.北京市人民政府 26.以下主体,属于行政许可实施主体的是(ABC)。

A.法定的行政机关 B.被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 C.被委托的行政机关 D.被委托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

27.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AC)。

A.行政主体 B.公务员 C.行政相对方 D.行政法制监督主体 28.行政职权的特征包括(ABC)。

A.强制性 B. 不可处分性 C. 职权与职责的统一性 D. 稳定性 29.行政相对方的权利包括(ABCD)。

A. 提出申请的权利 B. 参与行政管理的权 C. 听证的权利 D.了解情况的权利 30.可以成为行政法制监督主体的行政机关主要包括(BCD)。

A.行政执行机关 B.行政监察机关 C.国家审计机关 D.上级行政机关 31.下列哪些是行政机关的设置原则(ABCD)。

A.适应需要原则 B.精简原则 C. 高效率原则 D. 依法设置原则 32.被委托组织与被授权组织的区别体现在(BCD)。

A. 形式不同 B.性质不同 C. 产生的依据不同 D. 行为的后果不同 33.行政相对方的权利包括(ABCD)。

A.参与行政管理的权利 B.了解情况的权利 C. 申请行政法上救济的权利 D. 提出申请的权利 34.行政行为通常具有(ABCD)。

A.公定力 B.确定力 C.拘束力 D.执行力

35.行政立法必须遵循民主原则,这一原则的实现主要是通过(ABC)制度实现的。A.情报公开制度 B.咨询制度 C.听证制度 D.时效制度 36.下列属于行政许可基本原则的是(ABCD)。

A.合法性原则 B.救济原则C.便民原则 D.信赖保护原则 37.司法部颁发律师资格证书的行为属于(CD)。

A.双方行政行为 B.依职权的行政行为 C.要式行政行为 D.赋予权利的行政行为 38.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事项包括(ABC)。

A.直接涉及到经济宏观调控活动的事项 B.涉及公共资源配置的事项 C.企业设立需要确定主体资格的事项 D.市场竞争机制可以有效调节的事项 39.行政指导与行政合同的区别表现在(BCD)。

A.前者是双方行为,而后者是单方行为

B.前者是单方行为,而后者是双方行为 C.前者不具有法律上的强制力,而后者具有法律上的强制力

D.前者不产生任何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方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而后者产生一定的权利义务关系 40.下列行为中,属于行政行为的有(BC)。

A.行政机关购买办公用品

B.行政机关制定规范性文件 C.街道办事处办理结婚登记手续

D.气象局发布天气预报 41.行政监督与监督行政行为的共同点有(BCD)。

A.监督的主体相同

B.监督的对象相同

C.监督的内容相同

D.监督的目的相同 42.按照我国《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行政法规可以设定的行政处罚有(BCD)。A.行政拘留

B.吊销营业执照

C.罚款

D.没收非法所得 43.行政强制执行的性质包括(ABC)。A.行政性 B.强制性 C.执行性 D.意志性 44.行政合同履行的原则包括(ACD)

A.实际履行原则 B.诚信履行原则 C.自己履行原则 D.全面适当履行原则 45.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包括(ACD)。

A. 主体合法 B. 客体合法 C. 内容合法 D. 程序合法 46.下列属于行为罚的是(ABC)。

A .责令停产停业 B. 暂扣许可证 C. 吊销营业执照 D. 没收财物

47.行政监督与监督行政行为的区别有(ABCD)。

A.主体不同 B.监督对象不同 C.监督程序不同 D.权力依据不同 48.行政责任的构成要件包括(ABCD)。A.行政责任的主体是行政主体及其执行公务的人员 B.行政责任产生的前提条件是行政违法或者行政不当

行政组织学单项多项选择题 篇5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以明文规定的形式确立下来,成员具有正式分工关系的组织为(D)。

A非正式组织 B企业组织 C行政组织 D正式组织

2.组织内若干成员由于相互接触、感情交流、情趣相近、利害一致,未经人为的设计而产生交互行为和意识,并由此自然形成一种人际关系,此种组织为(A)。

A.非正式组织 B.互利性组织C.规范性组织 D.正式组织

3.以镇压、暴力等控制手段作为控制和管理下属的主要方式。此种类型的组织为(C)。

A.企业组织 B.规范性组织C.强制性组织 D.功利性组织

4.以组织的参与者或成员为主要的受惠对象,组织的目的在于维护及促进组织成员所追求的利益,此种类型的组织为(B)。

A.服务性组织 B.互利性组织C.文化性组织 D.群众性组织 5.行政组织是追求(A)。

A.公共利益的组织 B.利润最大化的组织C.公共价值的组织 D.行政权力的组织 6.(C)是科学管理运动的先驱者,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A.古里特 B.怀特C.泰勒 D.韦伯

7.191 1年,泰勒发表了(B)一书,掀起了一场科学管理的革命。

A.《公共组织理论》 B.《科学管理原理》C.《组织结构与设计》D.《一般管理和工业管理》

8.行政管理学派的代表人物(B),被誉为“管理理论之父”。A.泰勒 B.法约尔C.卡斯特 D.梅奥

9.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韦伯在(D)一书中,提出了理想型官僚组织理论。

A.《管理的一般原则》 B.《高级管理人员的职能》 C.《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D.《社会和经济组织的理论》

10.在霍桑试验的基础上,梅奥于1933年出版了(.C)一书,系统地阐述了与古典管理理论截然不同的一些观点。

A.《管理心理学》B.《人类动机的理论》C.《工业文明中的人的问题》 D.《组织与管理》

12.阿吉里斯在《个性与组织》一书中提出了(A)。

A.“成熟与不成熟理论” B.“Y”理论C.“需要层次理论” D.“公平”理论 13.(A)由于在决策理论研究方面的贡献而荣获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A.西蒙 B.舒尔茨C布坎南 D斯蒂格利茨

14.马斯洛在其代表性著作《人类动机的理论》和《激励与个人》中,提出了著名的(B)理论。

A.期望 B.需要层次C.公平D.权变

15.美国学者巴纳德在1938年出版的《经理人员的职能》这本书-中.系统地提出了(D)理论。

A.行政生态 B.一般系统C.社会人 D.动态平衡组织 16.社会系统组织理论的创始者为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D)。

A.罗森茨韦克 B.C.孔茨 D.帕森斯

17.组织结构垂直分化的结果与表现形式为组织结构的(B)。A.部门化 B.层级化 C.功能化 D.专业化

18.行政组织结构横向分化的结果与表现形式为组织结构的(D)。A.层级化 B.专业化 C.功能化 D.部门化

19.领导机关或管理人员能够直接有效地管理和控制下属人员或单位的数目称之为(A)。

A.管理幅度 B.管理层次 C.管理级别 D.管理范围

20.在单位和人数不变的情况下,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的关系为(A)。A.反比例关系 B.正比例关系 C.垂直关系 D.平衡关系

21.在一个组织结构体系中。为完成一定的任务或使命,设置不同的上下层级机关或部门,使其在各自职权范围内独立自主处理事务,不受上级机关干涉的组织结构体系为(D)。

A.分离制 B.完整制 C.集权制 D.分权制 .

22.在一个组织结构体系中,上级机关或单位完全掌握组织的决策权和控制权。下级或派出机关处理事务须完全秉承上级或中枢机关的意志行事的组织结构体系为(C)。

A.分离制 B.完整制 C.集权制 D.分权制

23.20世纪60年代,钱德勒出版了一本专著,提出了组织结构的设计要跟随战略变化的观点,此书名为(A)。

A.《战略与组织结构》 B.《组织管理战略》C.《战略管理》 D.《组织与战略》 24.国务院是由(A)组织产生。

A.全国人大 B.中共中央 C.全国政协 D.中央军委 25.国务院是最高国家(B)。

A.权力机关 B.行政机关 C.议事机关 D.参政机关 26.秦朝的郡县制奠定了以(C)为特征的行政建制。A.地方分权 B.委员会制 C.中央集权 D.内阁制 27.我国地方各级政府是(D)的执行机关。

A.各级政协 B.各级党委 C.各级法院 D.各级国家权力机关 28.省级政府每届任期(B)。A.3年 B.5年 C.4年 D.6年

29.中国当前的城市,在行政级别上分为(A)个层次。

A.3

B.4

C.5

D.2 30.市级政府对上一级国家行政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并接受(C)的统一领导。A.全国人大 B.同级人大 C.国务院 D.全国政协 31.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B)和自治县三级。A.自治乡 B.自治州 C.自治市 D.自治地方 32.在影响组织的各种因素中,(A)的因素是最为重要的。A.人 B.财 C..物 D.信息·

33.人的行为首先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内在的愿望与冲动。即产生(C)。

A.动机 B.行为 C.需要 D.价值观

34.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中,最高层次的需要是(B)。

A.安全的需要. B.自我实现的需要C.归属的需要 D.尊重的需要 35.4.赫茨伯格的双因素包括保健因素和(.A)。A.激励因素 B.期望因素 c.激发因素 D.奖励因素

36.期望理论中的激励力量取决于目标价值和(A)的综合作用。

A.期望概率 B.公平C.个性倾向 D.努力程度

37.根据群体的成因分类,可把群体分为正式群体和(C)。

A.合作群体 B.社会群体 C.非正式群体 D.协作群体 38.群体凝聚力是一个(C)专的概念。A.褒义 B.贬义 C.中性 D.创造性 39.(C)是领导者的最基本职责。A.执行 B.管理 C.决策 D.协调 40.从某种意义上讲权力是一种(D)。A.决断力 B.凝聚力 C.执行:D.影响力 41.领导心理方面的研究主要体现为(B)的研究。

A.领导行为理论 B.领导素质理论 C.权变理论 D.交易理论 42.管理方格论有(A)代表性的领导类型。A.5种 B.4种 一C.3种 A 6种 43.行政组织决策的目的是为了实现(C)。

A.集体利益 B.个人利益 C.社会的共同利益 D.组织利益 44.行政组织决策是以(D)为后盾。A.权力 B.组织 C.权利 D.行政权力 45.风险型决策的决策后果(D)。

A.可以确定没有风险 B.不可以确定 C.有些可以确定 D.可以预测,需要冒一定风险

46.(A)是行政组织进行决策的起点。

A.发现问题 B.确定目标 C.调查研究 D.拟定方案 47.(C)是行政组织决策的中心。

A.参谋咨询系统 B.情报信息系统 C.中枢系统 D.分析系统 48.在决策理论研究领域,杜鲁门提出了(B)。

A.渐进决策模 B.团体决策模型 C.理性决策模型. D.系统分析模型 49.现代观点认为,冲突(C)。

A.具有建设性 B.具有破坏性 C.既具有建设性又具有破坏性 D.具有消极性 50.组织中最佳的冲突状态是(A)。

A.适度冲突 B.高度冲突 C.低度冲突 D.没有冲突 51.解决冲突的基本策略是(C)。

A.缓解策略 B.回避策略 C.正视策略 D.引起策略

52.合作意向都很高,宁可牺牲自身利益而使对方达到目的的冲突处理模式为(B)。A.争斗型 B.克制型 C.妥协型 D.协作型

53.通过组织明文规定的原则、渠道所进行的信息传递和交流.此种形式的信息沟通为(D)。

A.非正式沟通 B.一单向沟通 C.组织沟通 D.正式沟通

54.信息的发讯者和受讯者以协商、会谈、讨论的方式进行信息的交流与意见反馈,直到双方共同了解为止,这种沟通形式为(C)。

A.非正式沟通,B.单向沟通 C.双向沟通 D.正式沟通 „,55.组织中的成员、群体通过一定的渠道与决策层进行的信息交流,如下级向上级定期或不定期的汇报工作,进行情况或问题的反映等,这种沟通形式为(C)。

A.单向沟通 B.双向沟通 C.上行沟通 D.下行沟通

56.组织中,自上而下进行的信息传递和沟通,如上级意见、文件、政策的下达等,此种沟通形式我们称之为(A)。

A.下行沟通 B.单向沟通 C.横向沟通 D.上行沟通

57.组织系统中处于相同层次的人、群体、职能部门之间进行的信息传递和交流为(C)。

A.下行沟通 B.单向沟通 C.平行沟通 D.上行沟通

58.20世纪90年代初(A)开始研究组织学习和学习型组织,并提出了组织学习系统理论。

A.陈国权 B.曾士强 C.吴琼恩 D.张国庆

59.本课程教材第ll章对于行政组织学习的分类是在(C)关于组织学习方式分类基础上提出的。

A.彼得·德鲁克 B.马斯洛 C.阿吉里斯 D.约翰·法莫尔 60.组织学习的研究开始于(D)。

A.20世纪50年代 B.20世纪80年代 C.20世纪90年代 D.20世纪70年代 61.行政组织文化研究的兴起来源于(A)和组织文化研究的影响。A.政治学 B人类文化学 C行政生态学 D社会学

62.行政组织文化主要包括行政制度文化和(C),但是受行政物质文化的客观影响。

A.行政精神文化 B.行政人员文化 C.行政领导文化 D.行政规范文化

63.根据行政组织文化产生的时间,行政组织文化可以分为传统行政组织文化和(D)。A.行政主体文化 B.权力导向型文化 C.行政统治型文化 D.当代行政组织文化

64.行政组织文化具有多种功能,它能把组织成员的思想认识统一起来,汇合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我们把这种功能称为(A)。

A.目标导向功能 B.阻抑功能 C.凝聚功能 D.控制功能

65.行政组织文化相比于正式的组织规章制度的控制作用,它具有(C)的特性。A.稳定性 B.实践性 C.强制性 D.软约束性

66.经济性指标一般指行政组织投入到管理中的资源,其关心的是行政组织的(A)。

A.投入 B.结果 C.手段 D.质量

67.效果通常是指公共服务符合政策目标的程度,其关心的是(B)。A.投入 B.结果 C.手段 D.质量

68.效率就是指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例,力求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其关心的是(C)问题。

A.投人 B.结果 C.手段 D.质量

69.哈佛大学教授格雷纳1967年在《组织变革模式》一书中提出(B)。

A.按机构来划分的组织变革模式 B.按权力来划分的组织变革模式 C.按职能来划分的组织变革模式 D.按人员来划分的组织变革模式

70.组织发展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初的调查反馈方法和实验室培训运动。它的先驱是法国心理学家(D)。

A.哈特 B.孔茨 C.西蒙 D.烈文

71.1957年麦格雷戈应邀到联合碳化公司与公司人事部门联合成立顾问小组,把实验室训练的技术系统地在公司使用。这个小组后被称之为(C)。

A.“团体动力小组” B.“拓展训练小组” C.“组织发展小组” D.“T训练小组” 72.作为一套极有系统的组织发展方案,格道式发展模式的目的在于使组织达到一种最佳状态。此模式创立者为(A)。

A.布莱克和默顿 B.欧文和卡斯特 C.斯坎隆和孔茨 D.薛恩和布莱尔

73.系统变革模式认为,组织是一个系统,是由技术、结构、人员和任务四个因素构成,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化都会牵动和引起系统的变化。系统变革模式的创始人为(D)。

A.凯顿 B.布莱克 C.斯坎隆 D.利维特

74.美国心理学家埃德加·薛恩在其《组织心理学》一书中提出了(C)。A.组织变革模式

B.有计划的变革模式

C.适应性变革循环模式 D.系统变革模式

75.罗宾·斯特克兹认为,组织变革的方式取决于组织成员的技术能力和人际关系能力的组合,提出了(B)。

A.系统变革模式 B.情境变革模式 C.适应循环的变革模式 D.渐进式变革模式

二、多项选择题

1.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和方法去透视组织,给予不同的定义,目前学界对组织界定的取向,主要有以下几种(ABCD)。

A.静态的组织观 B.动态的组织观 C.生态的组织观 D.精神的组织观 2.按组织内部是否有正式的分工关系,人们把组织分为(BD)。

A.营利组织 B.正式组织 C.非营利组织 D.非正式组织

3.美国学者艾桑尼以组织中人员对上级服从程度、上级对下级权力运用的关系,将组织划分为(ABC)。

A.强制性组织 B。功利性组织 C.规范性组织 D.集权性组织

4.美国著名社会学家、交换学派的代表布劳及史考特,根据组织目标和受益者的关系,把组织划分为(ABCD)。

A.互利组织 B.服务组织C.企业组织 D.公益组织

5.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任何一种社会组织大体都发挥三种功能:(BCD)。

A.“调节”功能 B.“聚合”功能C.“转换”功能 D.“释放”功能

6.组织是一个纵横交错的权责体系,构成组织权责体系的三大要素为(BCD)。

A.职务 B.C.职责 D.职位

7.世界银行在其1997年的《世界发展报告》中指出,以下几项基础性的任务处于每个政府使命的核心地位,这些使命是(BCD)。

A.建立法律基础

B.保持非扭曲的政策环境

C.投资于基本的社会服务与基础设施

D.保护环境 8.古典组织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ABC)。

A.泰勒 B.法约尔C.韦伯 D.梅奥

9.韦伯对行政组织理论的建构是从权力分析开始的,认为存在着三种纯粹形态的合法权力,它们是(BCD)。

A.行政的权力 B.理性——法律的权力C.传统的权力 D.超凡的权力

10.美国行为科学家赫茨伯格在其《工作的推力》和《工作与人性》等著作中,提出影响人的积极性的因素主要有(BC)。

A.物质因素 B.激励因素C.保健因素 D.精神因素 12.西蒙指出,决策有(BC)两种极端的类型。

A.风险型决策 B-程序化决策 C.非程序化决策 D.确定型决策,13.里格斯指出.“棱柱型社会”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BCD)。

A.过渡性 B.异质性 C.形式主义 D.重叠性

14.里格斯在他创立的“棱柱模式理论”中。将社会形态划分为(ABC)三种基本模式。A.农业社会 B.棱柱社会 C.社会 D.信息社会

15.(D)将组织环境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 A.韦伯 B.邓哈特 C.孑L茨 D.邓肯

16.(A)将影响一切组织的一般环境特征划分为文化特征、技术特征、教育特征、政治特征、法制特征、自然资源特征、人口特征、社会特征、经济特征等几个方面。

A.卡斯特和罗森茨韦克 B.罗森布鲁姆和法约尔 C.帕森斯和里格斯 D.斯蒂格利茨和巴纳德

17.存在于组织边界之外,对组织的总体或局部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诸要素为(C)。A.组织气候 D.组织文化 C.组织环境 D.组织战略

18.组织界限以内与组织的个体决策行为直接相关的自然和社会因素被称为组织的(B)。

A.一般环境 B.内部环境 C.外部环境 D.组织环境

19.组织界限之外与组织内个体决策直接相关的自然和社会因素被称为组织的(C)。A.一般环境 B.内部环境 C.外部环境 D.组织环境 20.邓肯将组织环境分为(BC)。

A.一般环境 B.内部环境 C.外部环境 D.特殊环境

21.邓肯从组织环境的(C)和(D)两个维度对影响组织的环境因素进行了深人的分析。A.内部与外部 B.直接与间接 C.简单与复杂 D.静态与动态

22.依据学者们的研究,组织的环境分析过程主要包括(ABCD)等基本阶段。A.环境扫描、B.环境监视 C.环境预测 D.环境评价 23.伯恩斯和斯塔克将组织结构划分为(BC)。

A.平行式组织结构 B.机械式组织结构 C..有机式组织结构 D.矩阵式组织结构 24.行政组织环境的基本特点为(ABCD)。

A.环境构成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B.环境的变化和环境的变动性 C.行政组织环境的差异性

D.行政组织环境的相互作用性

25.组织的环境大致可以分为(A)和(D),他们都不同程度地对组织的管理带来影响。

A.一般环境 B.社会环境 C.政治环境 D.工作环境

26.依据邓肯的环境模式理论,从简单与复杂、静态与动态两个维度,组织存在的环境状态分别是:(ABCD)。

A.静态一简单的环境 B.静态一复杂的环境 C.动态一简单的环境 D.动态一复杂的环境

27.社会组织的结构与其他生物的和机械的系统的结构都具有如下共同的特点(ABCD)。

A.稳定性 B.层级性 C.相对性 D.开放性及变异性 28.组织结构的构成要素可划分为(AB)两大类。

A.组织的“显结构”B.组织的“潜结构”C.组织的“权力结构” D.组织的“职能结构” 29.组织设计中应注意组织设计的程序问题。一般来讲,组织设计的程序可有两种(BD)。A.计划设计C.项目设计B.演绎设计D.归纳设计 30.国务院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它(AD)。

A.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产生

B.由中共中央产生

C.行使最高国家权力.

D.在国家行政系统中处于最高地位 31.我国省级政府包括(BCD)。

A.省级政府 B.特别行政 C.自治区政府 D.直辖市政府 32.县级政府包括(ABCD.)政府。A.自治县 B.市辖区 C.旗 „D.自治旗 33.乡级政府行使的职权有(ABC)。

A.行政执行权 B.行政管理权 C.行政保护权 D.制定行政规章权 34.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ABC)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A.自治区 B.自治 C.自治县 D.自治乡 35.我国特别行政区享有(BCD)。

A。外交权B.立法权C.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D.独立的地方财政权 36.组织管理心理主要由(ABC)组成。

A.个体心理 B:群体心理 C.组织心理 D.需要心理 37.人的行为机制主要包括(ABCD)。A.需要 B.动机 C.行为 D.反馈

38.下列因素中属于赫茨伯格的激励因素有(CD)。A.同事 B.监督 C.工作富有成就 D.工作本身的重要性 39.推行目标激励理论的主要困难是(ABC)。

A.目标难度的确定 B.目标量化 C.目标质的规定 D.目标的公平合理 40.群体发展大致经历的阶段有.(ABCD)。

A.形成阶段 B.磨合阶段 C.成长阶段 D.成熟阶段 41.群体意识主要包括(ABC)。

A.群体归属意识 B.群体认同意识 C.群体促进意识 D.群体抵触意识 42.行政组缭领导的特点是(ABCD)。A、时代性 B.权威性 C.综合性 D.执行性 43.权力性影响力主要源于(.ABCD)。A.法律 B.习惯 C。职位 D、暴力。44.非权力性影响力主要源予(ABCD)。

A.才能因素 B.品格因素。C、情感因素 D.知识因素 45.勒温将领导者的作风分为(ABC _)三种类型。

A。专制、B.民主 C.放任 D.独裁 46.费德勒提出的情景因素有(BCD)。

A.关系结构 B.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 C.任务的结构 D.职位权力 47.根据决策所具有的条件的:可靠程度的不同,决策可分为(ABC)。A.确定型决策 B.风险型决策 C.不确定型决策 D.经验决策 48.正确的决策目标应该具备的条件是(ACD)。

A.定量化 B.没有时间限制 C.有0定的时间限制 D.要明确责任

49.西蒙的决策过程包括(ABCD)。

A.情报活动阶段 B.设计活动阶段 C.抉择活动阶段 D.审查活动阶段. 50.冲突的特性有(ABC)。

A.客观性 B.主观性 C.程度性 D.激烈性 51.符合现代冲突观点的是(ACD)。

A.冲突本身没有好坏之分 B.健康的组织中没有冲突 C.有些冲突对组织具有破坏性 D.有些冲突对组织具有建设性

52.根据冲突发生的方向,可将冲突分为(ABC)。

A.横向冲突 B.纵向冲突 C.直线/职能冲突 D.工作冲突 53.回避策略中,解决冲突的方法包括(ABC)。A.忽视 B.分离 C.限制 D.妥协 54.减少冲突的策略主要有(ABCD)。

A.谈判 B.设置超级目标 C.第三方介入 D.结构调整

55.从组织沟通的一般模式和组成要素来看,组织沟通具有以下几个特点:(ABCD)。A.动态性 B.互动性 C.不可逆性 D.环境制约性

56.以组织结构及其运行程序为依据和标准。组织信息沟通的形式和类型可划分为以下几种:(BCD)。

A.正式沟通 B.下行沟通 C.上行沟通 D.平行沟通

57.根据沟通是否需要第三者中介传递,我们可将沟通划分为以下两种类型:(AC)。A.直接沟通 B.双向沟通 C.间接沟通 D.网络沟通

58.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会形成和出现不同的沟通结构形式,这便是沟通的网络,一般来讲,组织沟通网络可分为两大类:(AB)。

A.正式沟通网络 B.非正式沟通网络 C.双向沟通网络 D.单向沟通网络 59.戴维斯在《管理沟通与小道消息》一文中指出,口头传播方式的非正式信息交流渠道或形式主要有(ABCD)。

A.单线式 B.流言式 C.偶然式 D.集约式

60.在组织沟通中,由信息传递的媒介形式引起的障碍主要有(BD)。

A.组织机构引起的障碍B.语言障碍C.距离障碍D.沟通方式不当引起的障碍 61.组织沟通中存在的客观性障碍主要有(BCD)。

A.沟通方式不当引起的障碍 B.信息过量引起的障碍 C.组织机构引起的障碍 D.空间距离所引起的障碍

62.组织学习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的改变,分别是(ABD)。

A.行为的改变 B.组织体系的改变 C.组织目标的改变 D.组织成员认知的改变 63.行政组织学习的类型可分为(BCD)。

A.复环学习B.双环学习C.单环学习D.三环学习

64.行政组织学习的途径包括(ABCD)。A.组织学习B.试验 C.外部咨询 D.经验学习

65.行政组织学习途径之一的试验,可分为(AD)。

A.持续性试验 B.稳定性试验 C.设计性试验 D.示范性试验 66.完善的信息系统包括(CD)。

A.信息维护系统 B.信息保持系统 C.信息收集系统 D.信息交流系统 67.目前在理论界,对行政组织文化的理解主要有(ABC)等观点。

A.大行政组织文化概念 B.小行政组织文化概念 C.辨证综合的行政组织文化概念 D.多元行政组织文化概念

68.我国行政组织文化正在向(ABCD)方向迈进。

A.法治型文化 B.开放型文化 C.参与型文化 D.服务型文化 69.行政组织绩效的外延,除了内部的管理绩效,还包括:(ABC)。

A.政治绩效 B.社会绩效 C经济绩效 D.文化绩效

70.一个有效的绩效管理系统必须具备以下构成要件:(ABCD)。

A.计划绩效 B。监控绩效 C.评价绩效 D.反馈绩效. 71.绩效指标包括的要素有(ABD)。

A.考评要素 B.考评标志、C.考评对象 D.考评标度

72.在选择绩效评估指标时应遵循的原则是:(ABCD)。A.目标一致性 B.可测性 C.独立性 D.差异性

73.组织变革并非凭空产生。它是有原因的。组织变革的动因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把组织变革的动因分为两大类:(AD)。

A.外部环境因素 B.经济诱因 C.利益诱因 D.内部环境因素 74.对组织管理和变革发生影响的外部环境包括:(BD)。

A.内部环境因素 B.一般环境因素 C.系统环境因素 D.特殊工作环境

75.美国斯坦福大学管理心理学教授利维特认为,组织是一个系统,是由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因素构成的动态系统。这些因素有:(ABCD)。

A.技术 B.结构 C.人员 D.任务

76.哈佛大学教授格雷纳1967年在《组织变革模式》一书中,提出了一种按权力来划分的组织变革模式。他认为。一般组织的权力分配情况可分成三种:(ABD)。

A.独权 B.分权 C.集权 D.授权

77.罗宾·斯特克兹于1972年提出情境变革模式。他认为,组织变革的方式取决于组织成员的技术能力和人际关系能力的组合。根据这种不同组合,他提出了以下几种不同的变革型态:(ABCD)。

A.自然性变革 B.指导性变革 C.合作性变革 D.计划性变革

78.组织变革要取得预期的成效,必须遵循科学的、合理的变革步骤或程序。美国学者凯利认为,组织变革需经过以下步骤或程序:(BCD)。

A.反馈 B.诊断 C.执行 D.评估

79.心理学家烈文从人的心理机制的变革角度,认为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变革大致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ABC)。

A.“解冻” B.“改变” C.“再冻结” D.“适应”

80.根据现代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的研究,组织变革阻力产生的原因为:(ABCD)。A.心理上的抵制 B.经济原因引起的抵制 C.组织本身的阻力 D.社会的原因 81.以资料为基础的组织发展技术包括:(BD)。

A.统计法 B.调查反馈法 C.工作分析法 D.职位期望技术

82.组织中的工作和绩效,都要通过人的行为来完成。以行为为中心的组织发展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ABCD)。

A.职工事业发展计划辅导 B.敏感性训练C.团队建设 D.过程咨询

83.工作再设计就是通过对工作进行重新调整和再设计,使工作更有趣并富有挑战性,以此增强员工的工作满意度,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组织工作的效率。工作再设计的途径和方案为:(BCD)。

A.工作弹性化 B.工作轮换 C.工作扩大化 D.工作丰富化

84.由于团队建设的内容和要求不同,故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实现。比较常用的团队建设的方式或模式有:(ABCD)。

A.目标建立模式 B.问题分析模式 C.角色分析模式 D.人际模式

85.组织诊断是组织变革的重要步骤和必要环节。组织诊断一般着眼于以下几个层面的问题:(ABC[))。

公共行政单项选择题 篇6

11、行政诉讼的当事人有一方必须是()。

A.国家机关B.行政机关

C.行使职权的国家机关D.行使职权的行政主体

【考点】行政诉讼的当事人,《行政诉讼法》第2条

2、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行政诉讼的客体是()。

A.行政处理行为B.行政决定行为

C.抽象行政行为D.具体行政行为

【考点】行政诉讼法律关系.客体,《行政诉讼法》第2条

3、行政诉讼作为对行政行为的法律救济,主要是人民法院对具体行政行为的()进行司法审查。

A.合法性B.合理性C.适当性D.合法性与合理性

【考点】行政诉讼的基本原则,《行政诉讼法》第5条

4、甲行政机关制定的行政规章与相关行政法规相抵触,乙行政机关依据行政规章对相对人李某实施了处罚,李某认为处罚依据的规章是错误的,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他应针对何种行为提起行政诉讼?()

A.甲机关制定行政规章的行为B.乙机关对其处罚决定行为

C.甲机关颁布实施该规章行为D.乙机关适用该行政规章的行为

【考点】受案范围.抽象行政行为,《行政诉讼法》第2条

5、某市建设单位经市政府批准对某地农田进行征用,被征地农民因征地补偿费同建设单位发生纠纷,提请市政府裁决,市政府作出强制性补偿决定,农民不服,他们可以寻求救济的途径是()。

A.只能向市政府继续申请予以解决B.以建设单位为被告提起民事诉讼

C.以建设单位为被告提起行政诉讼D.以市政府为被告提起行政诉讼

如何做好中考单项选择题的答题 篇7

一、紧扣语境,找到关键词,理解题意,作出准确判断。

在中考的单项选择题中,某些词对迅速准确地确定答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些能帮助同学们判定答案选项的词就是关键词,只要同学们能抓住这些关键词,答案也就一目了然了;但是同学们要注意试题的关键信息不一定在句子的表面,而有可能隐藏在某一个引人注目的单词或句子里,所以应对这类题应该要细读在先,理解题意,有针对性地寻找关键的信息之后作出准确判断。

1.—Hey,Tina.______areyou going for your vacation?

—Hmmm,I thinkI'm goingto Shanghai.(江西省)

A.How B.Where

C.When D.why

分析:此题的关键信息是答句中所提供的地点名词“Shanghai”,因此答案应该是相对应的询问地点的疑问副词“Where”,故B是正确答案。

2.—Oh!What’s thematter?

—I'm really______all the time.I have no energy.(南昌市)

A.busy B.happy

C.tired D.excited

分析:此题的关键信息是“have no energy”,“have no energy”对应的单词是“tired”,因此答案是C。

3.—Hello,Sandy.This isJack.What are you doing?(太原市)

—I'm watching a match.Itstarted at 7 p.m.and______on for another half an hour.

A.has been B.was

C.had been D.will be

分析:此题的关键信息是“another”,如果没有“another”这个单词,那么答案应该是A。因为“another”意思是“另外的”,表将来,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

4.I had to call a taxi because the box was_____than I'd_expected.(苏州)

A.heavy B.heavier

C.the heavier D.the heaviest

分析:句中than显然是句子的关键词,根据所学知识,than之前的空白处要用形容词或副词的比较急形式。答案:B

二、类比分析,排除干扰,合理推断

对于某些题目,如果仅从题干上分析,不一定能弄清楚其考查目的。这时可以采用运用所学的语法和词汇知识,认真分析、对比所给选项,对其词性、时态、语态、非谓语动词、近义词等进行分类对比选项,结合题干意义,排除干扰选项的做法来选择正确答案。如果对题目的选项没有十足的把握或把握很小,可利用“如果A对,那么B也对”的类推法,进而将A项和B项予以否定。

1.—Can you tell me how tomake apple juice?

—Sure.Please watch carefully and you will see how it______.(合肥市)

A.is made B.is making

C.makes D.will make

分析:对A.B.C.D四个选项进行比较,可能发现只有A是被动语态的形式,其他三个都是主动语态的形式。另外,这三个主动语态形式的选项填上去,在结构上不完整,缺少宾语,因此答案是A。

2.—How______will the boss be back?

一In these days.(石家庄)

Afar B.soon C.long D.often

分析:通过对比所给的四个选项的用法,才能选出正确答案。how far“多远”,提问距离;how soon“多久”,提问将来的时间;how long“多长时间”,提问时间长度;how often“多久一次”,提问频率。比较四个选项后,结合答语可知用how soon提问。答案:B

3.—Who's the man in theroom?

—______.(济南)

A.He is a teacher

B.He is a friend of mine

C.He is a famous writer

D.He is 45 years old

解析:仔细分析所给选项就可发现:A.C针对的是“职业”。若A是正确的,那么C也是正确的。D回答的是年龄,与题意不符。答案:B

三、结合语境,综合分析,

合理判断,锁定选项语境一般指语段的上下文,也指语言文字以外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社会环境。因此,我们须充分利用所给的条件,吃透语境、句意,仔细分析,合理推断,在处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时,命题者很注意在尽可能真实与自然的语境中考查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情况,因而词语辨析、时态选择和某些语法知识常置于一定语境

中,从而选出最佳答案。1.—You don't look well.

You' d better see the doctor. —I______.But the doctor said there was nothing serious.(石家庄市)

A.have B.am

C.will D.was

分析:如果没有语境提示,任意选项都行,但根据上文“You'd better see the doctor”和下文“But the doctor said there was nothing serous”,说明“已经去看过医生了”,因此答案是A。

2.—What______do youhave for Paul?

—I think he should studyharder than before.(西安市)

A.news B.advice

C.help D.information

分析:这是一道考查语境的题,如果离开语境,就很难答对题目。根据答语“I think he should study harder than before”可以判断这是一个建议,故答案应是B。

3.—I was at the cinema atnine o'clock yesterday evening.What about you?

—I______TV at home.(太原)

A.am watching

B.was watching

C.will watch D.watched

解析:本题考查时态。根据前一句可知讲述的是昨天晚上九点正在做的事情,故此需用过去进行时态。答案:B

四、通过朗读,运用语感,直接排除错误选项

所提供的四个选项似是而非,既不能直接选出,又不能分类比较时,应通过朗读,运用语感,直接排除错误选项。排除错误比较明显的选项,然后把注意力集中到难以确定的选项中去,经过分析、筛选,认真推敲,排除了干扰选项,剩余一个就是正确答案。

得出最佳答案。

1.—What do vou think ofLucy's birthday party?

—______.I hope I can havesuch a party too.(南京市)

A.Just so so B.Boring

C.Terrible D.Wonderful

分析:根据下文“I hope I can have such a party too”可以把选项A.B.C排除。因此答案是D。

2.—I prefer to eat cakes thathave cream on top.

—______!They aredelicious.(上海市)

A.Good luck B.Me too C.Ihope so D.You're kidding

分析:把四个选项的答案分别放入句中:结合上下文,可以把A.C.D三个选项排除,得出正确答案是B。

3.Do you know______Zunyi or not tomorrow?(南京)

A.whether are they leaving for

B.whether they are leaving for

C.if they are leaving for

D.if are they leaving for

解析:本题考查宾语从句。宾语从句要用陈述语序,所以排除A.D两项;if不能与ornot连用,所以排除C项。答案:B

五、巧分析,巧运用,避免定式思维的干扰

有很多题目似曾相识,受练过的题目影响,不少同学就会忽视新题与以前练过的不完全相同。受定势思维的影响,很容易作出错误判断。

1.—Look at that model ship.

—I know,but it looks like areal one.It's just______.(西安市)

A.small B.very small

C.smaller D.smallest

分析:不少同学容易受思维定势的影响,认为比较级和最高级一般会列出两者、三者或三者以上比较的人、东西或事情,而本题表面上看,没有明显的比较对象,考生容易误选A。但根据上下文,可以看出是“that model ship”和“a real one”进行比较,故应使用比较级,答案为C。

2.—There is a sheep eating grass on the hill.(贵阳市)

A.few B.little

C.smaller D.smallest

分析:不少同学容易受定势思维的影响,认为little只能修饰不可数名词,而本题表面上看,没有明显的比较对象,考生容易误选A。但little还有“小的”意思,近似于“small”,故答案为B。

3.—There are two girls underthe tree.Who is?

—The______one.

A.tall B.very tall

C.taller D.tallest

巧解单项选择题 篇8

代入补全法

【典型例题】

19. My uncle's house in the downtown area is much smaller than ours, but it is twice _____ expensive. (2009年四川卷)

A. asB. soC. tooD. very

解析:根据题意:“我叔叔位于市中心的房子比我们的房子小很多,但是价钱却是我们房子的两倍。”很明显,题干后半部分省略了比较对象,补充完整即为“but it is twice _____ expensive (as our house)”。此题考查倍数表达法,常见的倍数比较结构为“倍数 + as + adj./adv. + as + 比较对象”。正确答案为A。

21. Every evening after dinner, if not _____ from work, I will spend some time walking my dog. (2009年湖南卷)

A. being tiredB. tiring

C. tiredD. to be tired

解析:此题单从空格所在的分句无法判定主语和谓语。分析整个句子的结构和意思后我们发现,这是一个if条件句,主句的主语和从句的主语都为“I”,所以从句中省略了主语和谓语动词。主语是人,可首先排除B选项。由时间状语“Every evening”和主句的时态可以判断if从句的时态应为一般现在时,可排除A(现在进行时)和D(一般将来时)。据此我们不妨试着先将句子补充完整:“Every evening after dinner, if (I am) not _____ from work, I will spend some time walking my dog.”句意为:“每天晚饭后,如果工作不累,我就会花点时间去遛狗。”正确答案为C。

【方法点拨】解题时,考生如果遇到题干有省略的结构时,不妨先试着将被省略的部分补充出来,使题干完整,以便分析句子结构。然后,我们将选项逐个代入,判别其是否符合语法和句意。另外,在口语中也常会出现一些省略现象,考生只需根据语境把句子补充完整,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句子简化法

高考英语单项选择题中,命题者往往喜欢利用插入语、定语从句、介词短语等增加题干的复杂程度,干扰考生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建议考生利用句子简化法,准确判定并剔除干扰成分,将复杂的句子简单化,从而得到答案。

【典型例题】

26. Schools across China are expected to hire 50,000 college graduates this year as short-term teachers, almost three times the number hired last year, ____ reduce unemployment pressures. (2009年江苏卷)

A. helpB. to have helped

C. to help D. having helped

解析:很多考生一看到题干是这么长的句子就慌了手脚,在尚未准确分析句子结构的情况下,仅凭空格前的逗号便误选D,以为是现在分词表伴随。仔细分析句子结构后,我们发现“almost three times the number hired last year”为插入成分,是对句子前半部分“50,000 college graduates”的补充说明,把这个插入成分去掉,将题干彻底简化后可得到:“Schools are expected to hire college graduates _____________ reduce unemployment pressures.”很容易可看出命题者是在考查不定式作目的状语。题干的意思是:“中国的学校预计会招收五万名大学毕业生作为短期教师——这个数字几乎是去年的三倍——以减小失业压力。”正确答案为C。

7. Dr. Smith, together with his wife and daughters, _______________ visit Beijing this summer. (2009年陕西卷)

A. is going to B. are going to

C. was going toD. were going to

解析:分析题干,“together with his wife and daughters”为插入成分,将其去掉后,主语就非常明显,为Dr. Smith,是第三人称单数,根据时间状语“this summer”可知时态为一般将来时,故答案为A。

【方法点拨】考生在解题时若遇到长难句,一定要仔细分析句子结构,按照成分将其进行拆分,尽量使句子简化,便于理解。若遇到题干中有起干扰作用的插入成分,解题时可直接去掉。常见的插入语有“do you think/consider/believe”“I think/believe/guess”“in my opinion”“if not better than”等。另外,有时名词后面有起干扰作用的定语从句等修饰成分,考生在解题时要仔细判别,尽量将句子中的干扰成分全部去掉,帮助解题。

思维定势消除法

单项选择题中,命题者往往会利用考生的思维定势,对一些固定结构、固定短语在特定语境中的不同运用进行考查,考生在解单项选择题时要尽量消除思维定势,以免掉进命题者设置的陷阱。

【典型例题】

27. Peter was so excited ______ he received an invitation from his friend to visit Chongqing. (2009年重庆卷)

A. whereB. that

C. why D. when

解析:很多考生一看到“so ... ______”句型,便以为是考查固定搭配,没读完句子就误选了B,掉入了命题人所设的陷阱。仔细分析题干,我们发现这道题实为考查时间状语从句。根据题干的意思:“当Peter收到朋友邀他去重庆游玩的邀请时,他很是兴奋。”正确答案为D。

29. With the world changing fast, we have something new ___________ with all by ourselves every day. (2009年重庆卷)

A. dealB. dealt

C. to dealD. dealing

解析:很多考生将“have sth. done”这一短语记得滚瓜烂熟,第一时间误选了B。实质上,此题并非考查have的使动用法,而是考查have作实义动词, 表达“有什么事情要做”的意思,固定说法为“have sth. to do”。如:I have two classes to attend this afternoon. 我今天下午要上两节课。 故正确答案为C。

【方法点拨】高考单项选择对纯语法、常见词汇的常见义项以及固定短语的常见搭配的考查正逐渐减少。相反,命题者越来越趋向于考查某些常见词汇和固定搭配在特定语境中的运用,而这些运用往往是考生比较陌生的。因此遇到此类题时,考生应注意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结合语境、表达需要、句子意思等诸多因素,谨慎选择,而非“见风就是雨”。

相似句型识别法

英语中有很多结构相似的句型,考生很容易混淆,如since、before、that、when 等词引导不同句型时,常各自表示不同的意思,但由于其结构相似,考生常判断失误。

【典型例题】

34. I'm sorry you've been waiting so long, but it'll still be some time ____ Brian gets back. (2008年北京卷)

A. beforeB. sinceC. tillD. until

解析:本题考查before引导的状语从句,使用了“it will be + 一段时间 + before”的句型结构,表达“在……之前还需要一段时间”。正确答案为A。试比较以下几种与强调相关的相似句型:

It was two years before I began to learn English. 两年之后我才开始学英语。(指已发生的过去事实)

It will be two years before I begin to learn English. 再过两年我就能开始学英语了。(指未发生的将来情况)

It is two years since I began to learn English. (自从)我开始学英语已有两年了。(指已发生的现在情况)

It was two years ago that I began to learn English. 我是两年前才开始学的英语。(强调句型)

27. _____ is known to us all is that the 2008 Olympic Games will take place in Beijing. (2008年福建卷)

A. It B. What C. AsD. Which

解析:本题考查名词性从句。分析句子结构,“_____is known to us all”为主语从句,其中缺少主语和引导词,应选择既能充当主语成分又能引导主语从句的what。试比较以下几种相似句型:

As is known to us all, English is not difficult to learn. (as 引导非限定性定语从句,指代后面整个句子。)

It is known to us all that English is not difficult to learn. (it作形式主语,that 引导主语从句。)

What is known to us all is that English is not difficult to learn. (what引导主语从句,后面that引导的是表语从句。)

【方法点拨】考生遇到相似句型时,首先应该平静下来,回想它们之间的区别所在,仔细分析句子结构,抓住标志性特征进行辨别。在平时的学习中,考生应注意积累相似句型各自的主要特征,解题时才能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希望以上方法对广大考生的解题思路有所启发。高考英语单项选择题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出题方式灵活多变,但也并不是无章(常考点、易错点)可循、无法(方法、技巧)可依。只要同学们善于总结,解题时在准确分析句子结构的基础上巧妙运用方法和技巧,学会举一反三,实现单项选择的“零差错”是完全可能的。

作者简介:

上一篇:山东高速集团-孙亮董事长2011工作会讲话下一篇:法律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