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思想方法渗透教学之我见

2024-06-11

数学思想方法渗透教学之我见(共15篇)

数学思想方法渗透教学之我见 篇1

数学思想方法渗透教学之我见

日本数学教育家米山国藏说:“学生们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在进入社会后不到一两年就忘掉了,然而那种铭刻于头脑中的.数学精神和数学思想方法却长期地在他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发挥着作用.”所以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运用,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作 者:林传忠 作者单位:福建南平市延平区实验小学刊 名:小学教学研究 PKU英文刊名:PRIMARY SCHOOL TEACHING RESEARCH年,卷(期):“”(11)分类号:G62关键词:

数学思想方法渗透教学之我见 篇2

一、教师应提高渗透的自觉性

数学概念、法则、公式、性质等知识都明显地写在教材中, 是有“形”的, 而数学思想方法却是隐含于数学知识体系中是无“形”的, 并且不成体系地散见于教材各章节中。教师讲不讲, 讲多少, 随意性比较大, 常常因教学时间紧而将它作为一个“软任务”挤掉。对于学生的要求是能领会多少算多少。因此, 作为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 从思想上不断提高对渗透数学思想方法重要性的认识, 把掌握数学知识和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同时纳入到教学目的, 把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要求融入到备课环节。其次, 要深入钻研教材, 努力挖掘教材中可以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的各种因素, 对于每一章每一节都要考虑如何结合具体的内容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渗透哪些数学思想方法, 怎么渗透, 渗透到什么程度, 应该有一个总体的设计, 提出不同阶段的具体教学要求。

二、把握渗透的可行性

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必须通过具体的教学过程加以实现。因此, 必须把握好教学过程中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契机———概念形成的过程, 结论推导的过程, 方法形成的过程, 思路探索的过程, 规律揭示的过程等。同时, 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要注意有机结合, 自然渗透, 要有意识地潜移默化地启发学生领悟蕴含于数学知识之中的种种数学思想方法, 切忌生搬硬套和盘托出, 脱离实际等适得其反的做法。

三、注意渗透的渐进性和反复性

数学思想方法是启发学生思维过程中逐步积累和形成的, 为此, 在教学中, 首先要特别强调解决问题以后的“反思”。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提炼出来的数学思想方法对学生来说才是易于体会, 易于接受的。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材第三章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一个角的补角是它的3倍, 这个角是多少?”解决完问题后引导学生分析该问题的解决方法中运用的是什麽数学思想方法?“方程思想”学生就易于接受, 并体会深刻。其次, 要注意渗透的长期性。应该看到, 对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到该学生数学能力提高的, 而是有一个过程。数学思想方法必须经过循序渐进和反复训练才能使学生真正有所领悟。

数学思想方法渗透教学之我见 篇3

关键词:高等数学教学;数学思想方法;渗透

引 言:数学,产生于实际应用所需当中,而最明显的一个特征则为应用较为广泛。在生活当中,数学随处可见,想要处理问题则需创建数学模型,也就是数学建模。在传统高等教学中,一些学生欠缺主动性,以及对数学知识处理问题的能力,所以提高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十分关键,高等数学身为基础课程需要把数学建模理念深入到教学当中。

一、高等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意义

1、可以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

学生的数学能力需要通过不断积累数学基础知识,可是数学知识不会自行转变成数学能力。学生的数学能力取决于其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控程度,学生通过学习数学知识积攒感性意识,在感性意识达到一定程度后,产生质的转变,构成对数学知识的理性认识,也就是数学思想的方法。当学生的认知能力提升后,学生的数学能力则逐渐构成,所以在高等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则对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十分有利。

2、能够建立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与应用意识

高等数学思想方法的宗旨则为实践意识和创新意识,如此则需要让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基本知识与技能,并且还需要具备高等数学最根本的思想方法,如此才能够出现创新。只有具备了原理,构成了类比,才能够迁移到实际的相关学习与实践当中。学生在学习数学思想方法以后,对促进数学知识的普遍迁移十分有利,把知识转变成能力以此进行二次革新。因此,在高数教学内融入数学思想方法不但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十分有利,还对建立学生的创新以及引用能力十分有利[1]。

3、可以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及终身学习能力

数学素养对于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中建立适应力十分有利,能够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老师较难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将符合未来所需的知识与方法传授给学生,处理这一问题最好的方式则为,将数学思想方法渗透进高等数学教学内,让学生具备高数的数学思想、方法及策略,提升自身的数学素养,让学生的学习更加宽泛,积极通过数学思想方法处理问题。所以,高数教学内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终身学习。

二、高等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的途径

1、在概念构成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概念作为人脑对现实对象数量与空间方式本质特点的体现,则属于数学思维的形式。在教学当中,需要有效运用教材,将教材中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行开发,让学生在数学思想中掌握并了解概念。比如在高等数学数列中的“极限”概念中,对数列{Xn}而言,一旦在n无限加大时,数列的一般项Xn则会无限靠近某一确定数值α,将常数α当做数列{Xn}的极限,或者将数列{Xn}收敛在α,成为lim xn=α。比如在割圆术当中,将圆的周长得出,通过圆内接正多边形的近

n→∞

似周长进行代替,如果仅通过有限次分隔圆周,不论进行几次分隔,获得的圆内接正多边形在周长方面均仅属于圆的周长近似值。只有进行不断分隔,圆内接正多边形才会近似于圆,其边长无限趋近于0,如此才可以获得圆周长的准确值。

2、新知识传授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在数学思想方法当中,最主要的一环则为传授新知识。老师需要将知识转变成能力,综合教学内容,把定义引发的公式、意义、定理等具有的辩证理念传授给学生。比如在讲解极限时,老师可以先将背景知识介绍给同学,再将相应的实例进行讲解,将常量与变量、有限与无限的对立统一关系展现给学生,以便学生能够寻求出极限的定义,再透过讲解导数、定积分等定义,将运用极限处理问题的一般思维过程体现出来,逐渐深层次地将极限渗透给学生[2]。

3、将数学思想方法渗透到练习与复习中

对于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而言,练习与复习的阶段最为适宜。习题能够打开学生不同的审视角度,可以对相同的问题给出不同的角度,也能够对不同的问题规划成相同的视角,如此才可以更加良好的把控数学实质。老师需要灵活进行归纳和转化,才可以有利于学生了解所有知识点相互间的内在规律,将独立教学的数学知识进行归纳及总结,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而且还能够将其中的衔接作用展现出来。在学生进行解题时,一旦发生错误,老师应当仔细分析错误的原因,引导学生找出正确的答案,真正意识到并能够掌握具体的思想方法。

4、结合实际问题

学习数学思想方法是为了能够使用到实践当中,数学建模在思想方法和实际问题中间起到纽带的作用,老师能够透过现实问题、数学模型以及实际问题展现出数学建模的思想,且结合学生的生活提出问题。比如对于北方双层玻璃的功能上,通过对学生进行引导,创建玻璃、间层空气以及热量散失区间的数学模型,总结出具有的假设因素、数学符号、常量、变量的关联,透过对单双层玻璃热量流失进行对比,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关联,让学生能够通过数学理念处理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3]。

结束语:综上所述,对于高等数学的教学而言,老师需要以具体知识提炼并找出数学思想方法,之后进行统筹规划,需要有目标、有规划、有标准的传授数学思想方法。并且,还需要注重依照所有教学内容的类别与特征设计贯彻数学思想方法,在展现概念时,需要将数学思想方法渗透其中。在讲解定理以及公式证明时,需要展现数学思想方法。在处理问题时需要将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激活。带领学生将各章、各单元小结做好,在期中以及期末的考核中也应当将数学思想方法融入到考试题当中。

参考文献:

[1]胡竹箐,董圣鸿,张阔.《心理统计学》教学内容的新探索[J].心理学探新.2013.(5):402-408.

[2]王霞,夏国坤.高等数学中的数学思想方法的范例教学[J].大学数学.2013.(6):150-152.

在数学教学中加强思想教育之我见 篇4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成了当务之急。笔者几年来依照教育理论进行了多方位的探索,实践表明,将思想教育寓于数学教学之中,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途径。下面就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加强思想教育谈一些看法。

一、通过数学史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1、在教学中适时地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的数学成就。

我国古代有着辉煌的数学成就,在教学中可适时地向学生作些介绍。比如在讲圆周率时向学生介绍刘徽的割圆术,以及祖冲之的用分数近似地表示圆周率等。教师通过对我国古代数学成就的介绍,可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在教学中向学生介绍古令中外数学家的光辉事迹。

实践表明,学生对数学家的事迹是极感兴趣的,教师在教学中可在适当的时候向学生介绍一些著名数学家的感人事迹。比如自学成才的数学大师华罗庚教授,建国初毅然放弃在美国的优厚待遇,冲破层层封锁回到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在受到“四人帮”迫害时仍在祖国各地推广优选法,为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在国外的数学家中,著名数学家欧拉一生完成论著八百多篇,且很多是在双目失明,身患重病的情况下完成的。教师通过这些感人事迹的介绍,可培养学生努力攀登,勇于探索,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献身精神。

3、将近几年我国中学生在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取得的优异成绩向学生介绍,激励学生奋力拼搏的精神,树立学好数学,为国争光的思想。

二、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数学中到处充满着辩证法,中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阐明教学内容,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又有利于学生形成唯物主义世界观。”在教学中可这样渗透辩证的观点:

1、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科学在不断发展,人的认识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数系的扩充,代数与几何的结合,某些定理的推广,数学中发展的观点由此得到体现。

2、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在数学中,线、面可以看成点线运动的轨迹,旋转体也是平面图形运动的产物,直线是向两边无限延伸的,在教学中作这些强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辩证法中运动的观点。

3、在数学中,正数与负数,整数与分数,有理数与无理数,实数与虚数等,这些概念是对立的,同时又是统一的。加与减的转化,乘与除的统一,乘方与开方的互逆,在教学中强调这些规律,学生便能从中接受到矛盾的对立统一和相互转化观点的教育。

此外,教师应以自己文明的言语,端庄的仪表,从容的举止,遵纪守法的行为,严谨的治学态度给学生作出表率,注意以言传身教给学生树立榜样。

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研究 篇5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大家已有认识。那么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怎样做才好呢?

“挖掘”、“统帅” 是前提,“引导”、“参与” 是关键。我们认为:挖掘、统帅、引导、参与这八个字是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主题词。

我们认识到: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在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积极的建构过程。由原有的认知结构,经过 “同化”、“顺应”,产生新的认知结构,而后又经过实践应用,形成更新的认知结构。在这个意义下可以认为:数学是学习自己学会的,不是教师讲会的。这决不是说学生学数学不需要教师了。恰恰相反,教师应是建构活动的深谋远虑的 设计 者、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和评估者。学生的学习活动应该在教师的的效控制下进行才会获得高效益。

挖掘。数学思想方法是蕴含在数学知识之中的。数学知识是显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是潜在的。数学思想方法需要由教师充分挖掘、采用恰当的方法使学生领悟才会见效。

例如,在进行乘法公式教学时有的学生公式会背、语言叙述准确无误,一般的题都会做,就是不会做变式题。问题的原因不是乘法公式这节课,而是字母表示数式。字母(符号)表示变元,学生没有真正理解所致。有相当多的人一直以为 a 就是表示正数,如同 3 就是表示 3。他们不理解 a 可以表示任何实数,表示任何代数式等。由此可见,教师在初一进行字母表示数、代数式的教学时,应站在要渗透符号思想的高度来 设计 自己的教学过程。不能满足于学生会用字母表示数后,将字母等同数字进行运算的结果。应该让学生认识到用数字表示数和用字母表示数的本质区别 —— 数字仅表示某个确定的数,字母表示某个可变的确定的数(即变元)。在后面的教学中教师仍要不断地强调,才会使学生获得正饶认识。进行代数式一节的教学时仍要贯穿这一思想,要向学生指出:一个字母也可以表示一个代数式,使学生的认识更深化一步。

又如,进行概念教学时,学生能把某个定义背得很熟,但就是不会用。如果我们从中挖掘出其中蕴含的转换思想,情况就不会不同。因为数学中定义的概念与被定义兼具性质、判定双重功能。明确向学生指出这一点,会使他们对定义的理解、运用更上一层楼。

直线上两个点和它们之间的部分叫做线段,这两个点叫做线段的端点。这是线段的定义,学生学习时一般只作顺向理解,知道什么叫线段。但遇到直线上有三个点,问共有几条线段的时就会答不全。我们认为对于定义再作逆向理解:线段是由直线上两个端点之间的部分构成的。两个端点,在确定一个端点的情况下,再按顺序去确定另一个端点,于是直线上有三个点,共有三条线段的结论就不难得到了。更复杂一点,直线上有四个点,甚至有 99 个

点问共有多少条线段?通过归纳思维训练,学生也会正确解答。

类似地,角的定义也应这样教学,而且可用类比思维作指导,完全可以依照线段概念进行教学。角的顶点在哪里,它是由哪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是我们认识角的基点。有了这样的理念,在今后遇到的复杂图形中,找出所需的角就不会是难事了。

我们认为,教师要有意识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首要条件,是教师要从数学思维方法的角度对教材进行分析、研究。要善于发现和挖掘教材内容中所隐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做到胸中有数。由此再进一步考虑如何 设计 教学过程,使学生逐步领悟、理解、掌握、运用所学的某个数学思想方法。

统帅。我们进行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前人的数学成果(即教材中的各个知识点),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展开思维,领悟其中的数学思想和精神实质,以便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提高数学能力。为此,教师在备课、讲课、评课、辅导等环节中都要有意识地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将其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这就是我们所说的 “统帅” 的含义。

例如,《有理数的加法》教学,教材先通过 6 个运动求和的实例,得到如下结果:(1)5+3=8 ;(4)5+(-3)=2 ;

(2)(-5)+(-3)=-8 ;(5)3+(-5)=-2 ;

(3)5+(-5)=0 ;(6)(-5)+0=-5。

由此归纳、概括得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如果我们有分类思想作指导,便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上面 6 个等式。便不难看出:(1)和(2),实质上同号两数相加,可分两种情况:即正 + 正 = 正,负 + 负 = 负;(3)、(4)、(5)是异号相加,又可分为三种情况,即按两个加数的绝对值大小分为三类:两加数绝对值相等时和为零,正加数绝对值大于负加数绝对值时和为正,正加数的绝对值小于负加数绝对值时和为负;(6)是有一加数为 0 的情况(由于正数 + 零与零 + 零在小学已学过,未列出)。这样,把两个加数按符号进行了分类,使学生在众多的数学当中分辨清数的各种可能情况,渗透了分类既不重复又不遗漏的原则。

又如,在学了角的比较大小后,对于小于平角的角分为锐角、直角、钝角三类,就是分类思想的体现。再如三角形的分类:如果三角形按照边的长短关系通常分为:

(1)不等边三角形 —— 三边都不相等;

(2)等腰三角形 —— 三边中只有两边相等;

(3)等边三角形 —— 三边都相等。

如果三角形按角的大小关系来分,则可分为:

(1)锐角三角形 —— 各个角都是锐角;

(2)直角三角形 —— 有一个角是直角;

(3)钝角三角形 —— 有一个角是钝角。

由此让学生初步体会:同一类事物按不同的标准可进行不同的分类,但在同一标准下必须做到不重、不漏。

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我们提出挖掘、统帅是前提,还要明确三点:(2)数学思想方法蕴含在教材的各个知识点中,即使是同一种数学思想方法,在不同的章节中,要求的层次也是不同的;

(3)学生对某个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理解、掌握需要有一个 “认同”、“顺应” 的过程。只有当某个数学思想方法真正纳入到他们的认知结构之中了,才会成为他们的自觉行动。因此,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是一个长久的渐进的过程。

现代认知科学理论认为:知识是无法传授的,传递的只是信息。还认为学生是数学学习活动中的认知主体,是建构活动中的行为主体,而其他则是客体或载体。学生作为主体的作用,体现在认知活动的中参与功能。没有主体参与,老师的任何传授将毫无意义,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无从发挥。因此,在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中,我们提出:引导、参与是关键。

引导。由于任何一种数学思想方法都不能很快地被人掌握,需要经历了解(孕育)、理解(领悟)、掌握(形成)、应用的过程;又由于数学思想方法是蕴含于各个知识点中,在某个知识点的教学时,突出什么数学思想方法,挖掘到什么深度,要求到什么程度,在什么知识点的教学再反复、深入提高 „„ 都要由教师进行系统地研究,作出周密的安排。具体到某节课的教学,教师都要从学生的角度来考虑,创设怎样的情况、提出怎样的问题、讲授怎样的内容、设计 怎样的活动、安排怎样的练习等促使学生积极思维。通过学生自己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会他们所要学的知识和技能要由教师来引导。

实践证明,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需要学生在数学活动中长期地实践、积累,不断地体验才能逐步做到。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地点拨与指导。到一定阶段(例如某一个教学段落、学期结束、考前总复习等)教师再作必要的概括提高,从而使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认为、掌握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参与。指的是教师、学生都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学生的参与尤其重要,如果没能

学生的积极参与,这样的教学活动决不会是成功的。

例如,有理数的分类可分成正数、零、负数,也可分整数、分数(小数)。在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一)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采用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想,然后相互讨论,再板演的方式进行。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题,从中发现较简捷的解法。在这节课中,渗透了分类和转化的数学思想,学生运用了运算律,使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达到正确、简捷的目的。学生通过讨论达到参与、交流的目的。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向学生提问、质疑、鼓励,起到了积极引导的作用。(此课例可参看录相看片《认识建构与数学教学 ∧ 第十集中 詹宝玲老师做的课)。又如,定理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点。如何使学生发现定理的形成过程,定理证明思履来历,特别是辅助线的添加方法一直是教学中研究的重点。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一节课的教学中,我们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采用《几何画板》软件,给学生创设了一个理想的情境,所画的三角形可以任意变化,(体现定理对于任意三角形都成立)可测算出一组同位角始终相等,中位线的长是第三边长的一半。学生经过对图形的观察很容易得到定理的结论。(这个过程是一个实验过程,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定理的正确性。定理的结论是由学生自己的发现。体现了 “做数学” 的理念。)定理的证明实质是经过平移变换或旋转变换,将三角形图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而证明的。《几何画板》能很好地演示上述过程。所以定理的证明思路、辅助线的添加方法都是显得十分自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是学生的思维步步深入的过程,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必须指出,这节课的教学《几何画板》软件发挥了传统教学手段达不到的效果。因此按照教学的需要,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是非常必要的。(此课例可参看录相片《认识建构与数学教学 ∧ 第十一集中场革老师做的课。)

在一单元或一章教学结束后,特别是在期末复习或总复习时,教师更应该用数学思想来统帅教学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数学思想的高度来总结学过的知识,好比用一根线把一串珍珠(知识点)连起来,既有条理,又不易遗忘。

例如,在中考复习时,把初中阶段学过的各种方程(组)解法,在转化思想的指引下,运用消元、降次、换元等方法,最终化为 x=a 的形式,从而求得方程(组)的解。这样处理不仅总结、归纳了初中已学过的知识,而且为高中进一步学习指数方程、对数方程、三角方程等的解法准备了思想基础。

总之,数学思想方法是 中学 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任何数学总是的解决无不以数学思想为指导,以数学方法为手段。数学思想是教材体系的灵魂,是教学 设计 的指导,是课堂教学的统帅,是解题思履指南。把数学知识的精髓 —— 数学思想方法纳入基础知识范畴是加强数学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举措。随着对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研究的深入,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实施,必将进一步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数学思想方法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篇6

数学思想方法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文章提出数学思想方法是增强受教育者数学观念,形成良好思维能力的关键.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该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通过各种方式展示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作 者:杜玉琴 Du Yuqin 作者单位: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经济系,北京,100089刊 名:高等理科教育英文刊名:HIGHER EDUCATION OF SCIENCES年,卷(期):“”(3)分类号:G642关键词:数学思想 教学方法 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渗透教学之我见 篇7

一、教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

教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 其行为举止往往影响着他身边的一大批学生.一句热情而饱含激励的话语, 会给学生以勇气, 会使他们产生一种乐观的学习态度, 以此感染带动学生的积极情感, 可使学生在一种心情平静、愉快而活泼、民主的课堂氛围中学习, 学生会从老师的身上学会真诚待人, 认真做事;相反, 教师情绪失控, 对学生的行为不满, 火冒三丈, 严加训斥, 不仅会使课堂气氛骤然紧张, 而且会令学生望而生畏, 产生厌学情绪.心理健康的数学教师往往具有良好的心理修养和师德修养, 有较强的心理调节能力, 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品质, 能真诚地接纳学生, 理解与尊重学生, 为学生创设一个健康向上的学习环境.用其健康的心理, 阳光的行动引导和感染学生, 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促进健康心理发展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他的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 具有很强的感化教育作用, 是影响学生情感体验, 制约课堂学习心理气氛的重要因素.因此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 要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鼓励学生获得学习上的成功, 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意志力, 努力取得最佳成绩.特别是在课堂学习中注重避免使用“你听我说”、“我告诉你”之类的命令式、灌输式的口吻, 而坚持用鼓励性的、商量式的语气说话, 例如:“你的分析是不是这样”、“请听听我的想法”、“我想作一点补充”等.教师这样有意或无意地在教学中改变语言的表述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入手, 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心理学研究表明:直观、形象、新奇的东西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总是与学习材料直接相关的.而且小学生好奇心强, 求知欲强, 容易被新奇的事物吸引.因此, 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 教师必须多组织学生动手操作, 以“动”启发学生的思维, 让他们产生更多的新问题、新想法, 活跃课堂气氛.例如, 在教学“认识物体”这一课时, 我首先组织学生一起玩积木, 让学生在玩积木的活动中认识了正方形、长方形、圆柱和球的形状及其特征.这样, 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不但不会感到枯燥, 而且会兴趣盎然.教师运用生动的语言、适当的直观教学手段对学生常常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发展兴趣.

三、营造和谐氛围, 培养学生乐于学习的良好心境

营造和谐氛围, 培养学生乐于学习的良好心境: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 是现代课堂教学改革的焦点.现代课堂教学带领学生走向教材, 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探求知识.所以, 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显得至关重要.在师生之间形成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 有助于培养学生好学、求知、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这是课程、教材改革的重要目的, 也能使学生保持良好心境, 乐于学习.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小学生好胜心强, 课堂上教师要结合教材面向全体学生, 为学生创设一个不懂就问的机会, 把课堂提问的“权力”交给学生.如:“小红跑200米用4分, 小明用5分, 小东用6分, 问谁跑得快?”有的学生说:“小红跑得快.”有的学生说:“小东跑得快.”当教师宣布正确答案“小红跑得快”时, 有学生问:“为什么数字大了反而不快呢?”教师立刻组织学生讨论, 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时间用得越少, 说明他走得越快的道理.如此一来, 课堂气氛非常愉快, 学生的心情很放松, 学生间相互讨论, 各抒己见, 大胆探索, 保证了数学教学过程顺利地进行.

四、确定评价导向, 注重心理健康教育

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 对教学活动及效果的价值判断.学生参与评价的过程实质也是学习做人的过程.在进行评价时, 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分步肯定评价法, 不要以一个完美无缺的答案作为评价结果的唯一标准.许多孩子厌学、逃学, 其根本的原因就是在学习、生活中受到了多人的批评与指责, 甚至是讽刺和挖苦, 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问题因此, 在评价学生时应注意多鼓励、多表扬, 少批评、少指责, 注意教育的平等与公平, 努力寻找学生的闪光点, 加以指导和训练, 以此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乐于学习的良好心境.

五、合理评价, 促进和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经常性地评价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 同时也能促进和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要更新对学生数学学习评价的观念, 既要重视学生知识技能掌握和能力的提高, 又要重视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改变, 将评价贯穿于数学学习的全过程.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加以肯定, 突出评价的激励与发展功能, 准确把握、积极合理评价每一名学生, 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欢乐, 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 积极悦纳自己.

数学思想方法渗透教学之我见 篇8

下面笔者就从自己的三次教学尝试出发,对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的粗浅看法。

一、分类讨论思想能逐步培养学生全面地评价古人思想

在解答某些数学问题时,有时会遇到多种情况,需要对各种情况加以分类,并逐类求解,然后综合得解,这就是分类讨论法。分类讨论是一种逻辑方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能训练人的思维条理性,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适时渗透一点分类讨论的思想,以弥补形象思维的不足。

在讲授粤教版必修2《逍遥游》(节选)时,笔者在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设置了这样一个环节,渗透了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逍遥游》是庄子的代表作品,逍遥游的意思就是无所依赖、绝对精神自由地遨游在永恒的精神世界。我们还学过庄子的《庖丁解牛》,结合你所掌握的庄子的资料谈谈你对这种思想的看法?

(笔者提示学生可以试着用数学里的分类讨论的思想来思考。)

在经过3分钟讨论后,同学们纷纷开始举手回答。

有同学说:“人就应该有精神自由,天赋人权!庄子的思想应该好好地继承并把它发扬光大。”

有同学说:“庄子竭力逃避现实,追求绝对的精神自由,要成为“真人”,完全忘掉自己,在精神幻觉中消除形骸的我,在精神上和天地合一,与万物同体,完全解脱尘世间的利害、得失、毁誉、是非,精神上得到绝对自由,进入逍遥游的境界。这是一种虚无主义思想,万万要不得!”

笔者进一步引导学生:“代数中的分段函数,需要分段讨论函数的单调性。分段函数需要分段讨论,我们能不能分时间段讨论一下庄子的思想?”

在笔者的再次提示下,有学生举手了。他说:“我们人类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应该区别看待庄子的思想。一个人在年轻的时正是创事业的时候,需要积极进取、勇往直前、义无反顾,这时候万万要不得消极避世、一味自保的思想;一个人到了法定的退休年龄,这时一切都该放下,该颐享天年了。这时避世就不再是消极,而是一种养生的王道。”

刚才这位同学在老师的提示下很好地运用了数学中分类讨论的思想谈出了对庄子思想的看法。所以,在语文教学中,适当地渗透一点分类讨论的思想,可以逐步培养学生全面评价古人思想的能力。

二、一次函数思想能帮助学生做好图文转换题

(2012年广东茂名二模)下面是中国历次个税调整示意图,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从表中可以看出,我国个税的历次调整情况是:

参考答案:

我国个税起征点分别经过了800元、1600元、2000元、3500元四次调整。

数学中的正比例函数的关系式表示为:y=kx(k为比例系数)。当K>0时(一三象限),K越大,图像与y轴的距离越近。函数值y随着自变量x的增大而增大。

在讲解(1)题时,笔者告诉学生可以用“正比例函数中函数值y随着自变量x的增大而增大”来描述我国个税的历次调整情况,个税起征点可以看成y轴的函数值,从1980年9月到2011年9月的时间变化可以看成是X轴自变量的变化。那么,你只要按照数学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对语文试卷图文转换题先进行X轴的描述,再进行y轴的描述,经过两次描述,就达到了利用函数关系描述解答图文转换题的目的。

笔者认为描述的关键词可为:“随着……的变化,……呈现出……的趋势”。

所以,在作答语文试卷图文转换题时,引入数学中一次函数的思想,就可保证这道概括描述题得高分或满分。

三、化归(换元)思想能帮助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中实现相近素材的顺利转换

化归不仅是一种重要的解题思想,也是一种最基本的思维策略,更是一种有效的数学思维方式。所谓的化归思想方法,就是在研究和解决有关数学问题时采用某种手段将问题通过变换使之转化,进而达到解决的一种方法。一般总是将复杂问题通过变换转化为简单问题;将难解的问题通过变换转化为容易求解的问题;将未解决的问题通过变换转化为已解决的问题,通过变换转化将陌生的问题转化成熟悉的问题。

教育部《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在“必修课程”的“表达与交流”中明确指出“写作理论类文本,如评论、随感、杂文等”,这就确定了议论文写作是高中阶段语文作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学生在写议论文时常常会碰到这样一个问题,对于给定的议论文题目,找不到完全相似的素材,只能找到相近的写作素材。这时,就可运用数学中化归的思想将通过变换转化将陌生的问题转化成熟悉的问题去解决。

例如,笔者布置了学生以“缺点也美丽”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陈同学的原稿是这样写的:

缺点可以是标志性的。有无数专学惊叹维纳斯精致的五官,感叹她黄金分割的美好身体,却遗憾她那一双断臂。可任凭世界顶级的设计师、雕塑家绞尽脑汁,却没有一个办法能够是高贵的维纳斯比现更美丽自然。于是放弃,这一双断臂是无限的空间,人让每一个人对这一片空白能拥有想象的美丽,是她独一的优点。(《缺点也美丽》)

这段论证没有点题,笔者建议陈同学用数学中的化归思想,通过一定的转换,将陌生的问题转化成熟悉的问题,实现点题。断臂之于维纳斯是残缺,那么只要把残缺转化为缺陷,维纳斯的这个例子就是切合中心论点的。在笔者的提示下,陈同学做了如下修改:

缺点可以是标志性的。有无数专学惊叹维纳斯精致的五官,感叹她黄金分割的美好身体,却遗憾她那一双断臂。可任凭世界顶级的设计师、雕塑家绞尽脑汁,却没有一个办法能够是高贵的维纳斯比现更美丽自然。于是放弃,这一双残缺的断臂虽然是维纳斯的缺点,但正是这个缺点给了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让每一个人对这一片空白能拥有想象的美丽,这个缺点成了是她独一的优点。

在上述的议论文写作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了数学中化归(换元)思想,实现了从“残缺”到“缺点”相近素材的顺利转换。

再如海伦凯勒是一个身体残疾有缺陷的人,这个例子若运用化归转换法就可把缺陷,把身体上的缺陷转化成为缺点来写,这也是相近素材间的转换。

以上就是笔者从自己的三次教学尝试出发,谈出自己对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一点数学思想的粗浅看法。笔者认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适当地渗透一点数学思想有利于弥补学生的逻辑思维,有利于实现文理思维互补,促进学生思维的全面发展。

但是,不可为了刻意追求文理互补而强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引入理科思维。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本身就属于两个不同“国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只有当确实适合引入理科思维时才可引入,不能有丝毫的牵强,否则就是“舍本逐末”。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普通高中文理学科思维互补创新能力的研究》研究成果之一,课题批准号:FFB108134)

数学思想方法如何渗透到教学中去 篇9

(一)渗透如数学思想的概念显得较为模糊

因为在小学教学阶段,教师教授的数学知识都是比较简单的,因此数学思想自然也就会显得比较模糊,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相关工作进行的过程中,从事数学教学相关工作的教师,想要将数学思想渗透到较为模糊的概念中是比较困难的,在日常教学相关工作进行的过程中,一般情况之下都是不会予以数学思想教学工作充分的总是的,单单是将数学教学当成是基础性数学知识教学工作,仅仅在教学相关工作进行的过程中传授给学生一些解答问题的方式方法,基本上是不会在数学思想的层面上对学生进行引导的,从而在此基础之上想要使得数学思想和小学数学教学有机的相互融合在一起就变得比较困难。

(二)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基本上不会做出反思

小学生正处于的是形象思维为主的这样一个阶段,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并没有形成较为明确的认识和观点,从而在此基础之上想要对某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形成明确的了解就会变得比较困难,因此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一般情况之下都是停留在最为基础的模仿式学习阶段中的,依据教学教学流程展开模仿式数学学习,在此基础之上学生形成的认识观点自然也是较为模糊的,进而在模仿式学习的基础上,想要在学习工作完成之后对数学学习做出反思也就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

(三)对知识进行总结和整理的意识是较为薄弱的

小学数学教学阶段中包含的知识点是十分琐碎的,当教师开展教学相关工作的过程中想要将各个知识点串联起来也就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当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相关工作的过程中,一般情况之下仅仅会在复习的时候开展知识点梳理工作,在日常课堂教学相关工作进行的过程中,一般情况之下都是不会向学生阐述各个知识点之间呈现出来的相互关系的,学生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自然也就难以积累下来丰富的经验及解决模式,因此教师想要使得课堂教学相关工作的效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自然也就比较困难。

2渗透到教学中的方法

1.在研究探索知识的过程中,着重于将数学思想方法渗透到学习中

教师应该加强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学的力度,一定要凸显出数学知识中一些定理、公式、性质等得来的探究过程,进而使同学们把过程转换成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知识形成并发展的过程中应穿针引线地将数学思想方法渗入其中,让学生能够掌握简单的基础知识,也能体会深层数学原理、性质的探索过程,形成良好的解题思路,使学生在数学方面的造诣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自觉地对数学知识、方法进行探究、学习,主动追溯知识的探索过程,感悟数学知识,将数学思想方法与数学知识的学习融会贯通,使其在数学方面达到质的飞跃。

2.在解题和讲解例题的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在授课中,教师讲解例题并且举一反三,每解决一个问题和例题就为学生归纳总结出一种方法,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形成新的解题思路、学会新的解题方法。对于初中这个阶段来讲,许多典型例题被设计出来,许多出色的题目也出现在每年中考题中,老师有效地挑选具有启示性和创造性的题目进行训练,再将数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展示在对这些问题的讲解和探究中,可以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3.按时总结,渐进地消化数学思想方法

在初中的数学知识体系中蕴含着数学思想,不同的数学思想通常蕴藏于一个内容中,而同一个数学思想方法又常常被运用于许多不同的基础知识中,教师在对一道题目进行分析后,要清晰地向学生展示出教师在解决这道题时的思路以及解决这道题需要哪些我们原先学习的知识以及解题方法。与此同时,要引导学生对新方法、新思路的思考,锻炼其发散性思维。老师通过“一题多解”及举一反三等方式及时巩固,使学生慢慢内化这些数学思想、解题思路等。

3解题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1)注意分析探求解题思路时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解题的过程就是在数学思想方法的指导下,合理联想提取相关知识,调用一定数学方法加工、处理题设条件及知识,逐步缩小题设与题干之间的差异的过程。解题思想的寻求就自然是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

(2)注意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典型问题中的运用。如解题中求二面角大小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就是:根据已知条件,在二面角内寻找或作出过一个面内一点到另一个面上的垂线,过这点再作二面角的棱的垂线,然后连结两个垂足。这样平面角即为所得的直角三角形的一锐角。这个通法就是在立体问题化平面的转化思想的指导下求得的,其中三垂线定理在构图中的运用,也是分析、联想等数学思维方法运用之所得。

(3)用数学思想指导知识、方法的灵活运用,进行一题多解的练习,培养思维的发散性、灵活性、敏捷性;对习题灵活变通、引伸推广,培养思维的深刻性、抽象性;组织引导对解法的简捷性的反思评估,不断优化思维品质,培养思维的严谨性,批判性。对同一数学问题的多角度的审视引发的不同联想,是一题多解的思维本源。丰富合理的联想,是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及类比、转化、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等数学思想运用的必然。数学方法、数学思想的自觉运用往往使我们运算简捷、逻辑严密,是提高数学能力的必由之路。

4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重视备课,明确教学目标

如果说数学是一门艺术,那么备好课是搞好艺术的基本条件。不经武装的战士上战场,只能束手就擒;没有充分准备的教师上讲台,充其量是“信口开河”,决谈不上驾驭课堂的能力,作为教师,传授知识是我们的责任,出色的备课也是我们实行责任的前提。那怎么去用心备课呢?在此我只谈谈自己的感悟:首先,选好合适的起点,起点就是新知识在原有知识基础上的生长点。起点要合适,采有利于促进知识迁移,学生才能学,才肯学。起点过低,学生没兴趣,不愿学;起点过高,学生又听不懂,不能学。

其次,明确重点,每一堂课都要有一个重点,而整堂的教学都是围绕着这个重点来逐步展开的。为了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重点、难点,教师在备课时,应该在课本上做标记。重点往往是新知识的起点和主体部分。备课时要突出重点。一节课内,首先要在时间上保证重点内容重点讲,要紧紧围绕重点,以它为中心,辅以知识讲练,引导启发学生加强对重点内容的理解,做到心中有重点,讲中出重点,才能使整个一堂课有个灵魂。最后,注重联系,即新旧知识的联系。数学知识本身系统性很强,章节、例题、习题中都有密切的联系,要真正搞懂新旧知识的交点,才能把知识融会贯通,沟通知识间的纵横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学生才能举一反三,更有利于灵活地运用知识。作为教师,切记备课的重要性,一切的一切都要从备课开始,出色的备课是成功课堂教学的前提。

重视教学方法的作用,加强学法的指导

曾经看过这么一句话,说的是“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充分说明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它是获取知识的金钥匙。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方法,就能自己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所以我们应该改进课堂教学,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去指导学生的学法,传授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方法。同时每一节课都有每一节课的知识点,都有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教师能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教学设备的变化,灵活应用教学方法。我们可以结合课堂内容,灵活采用谈话、读书指导、作业、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时,在一堂课上,要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俗话说:“教无定法,贵要得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是好的教学方法。教会学生的学习方法,是我们作为教师的责任。

小学体育教学德育渗透之我见 篇10

小学体育教学德育渗透之我见

作者/任燕南

体育是通过教育和训练,使受教育者的体质增强,体育保健知识得到提高,以良好的身体状态和心理素养去进行学习。

一、小学体育学科的教学要求和特征

小学体育教学是一种有大纲、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活动。其教学特点是教师指导,学生参与,结合学生的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有效地掌握相关的体育知识和体育技术、技能,以期增强受教育者的体质。小学体育教学不仅可以强健学生身体,与此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要注意育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体育教学中,教师必须制定学生要遵守的行为规范,使学生乐于接受并遵守规则,让他们在一个严肃、公正、平等竞争的条件下,进行体育活动,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

1. 在游戏中渗透团队精神

比如:体育课上,让学生分小组玩团队游戏――同舟共济,首先教师讲清要求:老师这儿有一张报纸,我把它铺在地上。这张报纸就是一条小船,报纸外边就是河水。老师请一组同学到前面来,你们要一起站在这条“小船”上,谁也不要落水。请一组同学到前面来。(学生靠在一起,比较轻松地就站在了这条“小船”上。)教师提问:你们为什么要靠在一起呢? 生:因为船不大,我们靠在一起才能保证大家都站在船上。接下来,老师把报纸折去三分之一,使得“小船”变得更小了。要求“小船”现在更小了,你们还能有办法一齐站到“小船”上,一个也不掉下来吗?(学生们你拽着我,我拉着你,搂在一起。)教师小结:遇到了困难,你们能一起商量,团结合作,共同克服困难,同学们,让我们向你们表示祝贺。提问学生:做了这个小游戏,你有什么感想?学生表示:在大家的共同合作下,再大的困难,也能被克服,合作才有力量。教师就要让大家在团体的练习中学会相互协作、学会尊重对方,使他们训在练中增强团结协作的意识,在协作中取长补短,采取各种方法,努力提高自己的体育技能。

2. 在对抗比赛中塑造学生自信品质

体育对抗既是技术的、战术的,更是一种心理考验的活动。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强调“重在参与”,要求学生无论能力大小,是否有胜出的可能,都要积极地去“参与”、去“竞争”。比如:体育课开始环节可以进行一个游戏――“小手拍拍拍”。游戏内容:让学生估量十秒内自己最快拍手多少次,然后用事实证实一下!体育教师掐秒表,控制时间(游戏前)。师:你觉得自己最快能拍多少次?学生可能回答:生1:20次。生2:35次。生3:40次。游戏后,再问那些学生实际拍了多少次。教师小结:有多少同学和刚才估计的次数差不多,请举一下手!如果你做的和你想的结果差不多,就说明你在某些方面是非常了解自己的,对自己抱有绝对的自信。如果你够自信,请跟我做:Oh, yeah! 好吗?

二、体育教学全过程中与德育的紧密结合

学校体育活动内容丰富,有课间操、体活课以及业余训练等,在这些活动中进行德育教育,既进行了体育锻炼又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意志品质和道德品质的教育。比如田径的中长跑训练,既枯燥又疲劳,一般学生很难坚持,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我除了在训练中采取调动学生兴趣的形式外,还不断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例如讲一些优秀运动员训练的`事迹,使学生有向上奋进的愿望。

1. 在器械体操的教学中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

器械体操的动作教学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在训练中需要付出辛勤的汗水有时还要付出血水。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中不仅要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而且要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竞技精神。

2. 在田径运动教学中培养学生勇于拼搏的精神

田径运动的训练很苦很累,索然无味。尤其是在指导学生的中长跑训练中,有的同学有畏难情绪。在这个时候,教师除了对学生专业技术上的指导之外,还要教会学生正确的呼吸方法和体能分配的方法。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精神教育,鼓励学生在自己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必须迎难而上,不怕累,顽强拼搏、战胜自我,培养学生“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往直前精神。

3. 在武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

中华武术,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具有中华民族独特风格。在中华武术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对小学生开展爱国主义的教育。我们可以结合中华历史上的武林英雄光辉事迹,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激励他们习武健身、弘扬武德。

总之,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形式很多,方法也不少,广大小学体育教师需要不断探索,努力工作。要将小学体育教学与德育有效融合,有效地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效果。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之我见 篇11

首先,小学数学要注重扎实基础。第一,要背书本上的概念,做到熟念于心。或许这种方式过于死板,但是却是最容易让小学生吸收知识的方法。先让学生熟悉概念,再从熟悉变为灵活运用,最后通过做题练习,举一反三,达到学习知识的目的。第二,要注意做课本上的习题。一般课本上的习题都是根据教学大纲而出的,也是考试的方向,对于学生巩固基础,完善拓展知识起到很大的作用。

其次,要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这是帮助学生解答应用题的重要手段。通过多变的练习可以达到这一目的。教学时,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实际情况,组织对应用题改变问题,改变条件、问题和条件同时改变的练习,达到目的。但光是“变”是不够的,还需要辅助工具——练习,通过一题多问、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等方式训练学生转换思维,从中体会解题技巧。但是练习也有禁忌,就是题海战术。做题只要会做一道典型的例题,就足以。同种样式的习题累加重复,只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趣。

再次,我们还要加强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样要用于生活。只有将知识与生活紧密结合,才能促进学生探索新知,培养能力。而要想将知识和生活结合,就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利用学生生活实际问题,引入新知。第二,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学习新知。第三,挖掘现实生活素材,巩固新知。第四,深入学生现实生活,应用新知。只有这样才能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把社会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学会用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然后,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不要束缚在固定的思维模式中,就像古代的八股文一般。学生要勇于创新,敢于创新,善于创新。

一、创设情景,培养创新意识

创设情景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和积极探求,必须营造一种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的思维自由奔放。只有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下,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得到充分培养。

二、充分利用学具,调动创新意识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维发展的过渡阶段。特别是低年级儿童,他们的思维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他们的抽象思维需要在感性材料的支持下才能进行。学生智力技能的形成,常常在外部动作技能的基础上发生、发展,是一个由外部的物质活动向内部的认知心理活动转化的过程。重视儿童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教师就要通过学具,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更大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把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就可让操作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源泉,就可通过操作使学生对新知识“再发现”,就可通过操作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三、培养合作精神,激发创新思维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教,学生学。学生只不过是一个接受知识的“容器”,没有什么创新可言。因此,其知识更新的“内化”程度很低。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教学中如果养成合作的习惯,不仅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补充,而且增强了交流及整体竞争意识,也利于激发学生自我创新精神的形成,发挥自己的创新才能。

要在应用题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一)认真审题,揭示联系,培养思维的流畅性

学生能否正确的解答应用题,首先是审题,我注意从读题入手,引导学生认真审题。具体做法是:

1、熟悉性的读,分清题中的情节、条件和问题。读完后,不看书想一想,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中的意思;

2、批划性的读,即用自己喜欢的、不同的符号将题中表达情节和数量关系的词语划下来,帮助理解题意,疑难之处也应标出来;

3、推理性的读,以弄清条件与条件,问题与问题之间的联系,寻求解题的基本途径,明确解题思路的指向。

(二)合理想象,多向探求,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让学生掌握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深刻理解数量关系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从不同起点,不同角度,多侧面地寻求多种解法,也能促进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通过训练,学生学会多向思维,就能开阔思路,使思维敏捷,达到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目的。

(三)自我评估,比较鉴别培养思维的准确性

少数学生对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处于一知半解的程度,有时解答了却不知确与否。为了杜绝此类现象发生,我要求学生在确定计算步骤,列出算式后,不要忙于计算结果,先要讲出算理,看是否合乎题意,是否正确地反映数量关系,检验自己的思维是否合理正确。

教师评语,是一种作业批阅的方式,便于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作业中的优缺点,还可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促进学生各方面和谐统一的进步。一、指导方法,引导学生自我改错。有利于学生找到自己的薄弱环节,加以巩固扎实。二、拓宽思路,激活创新意识。数学作业批改中的评语,不仅要注意学生解题的正误,而且要注意挖掘学生的智力因素。适当给予启发,以帮助学生拓宽思路,开发潜能,激活创新意识。三、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适当的鼓励,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可以更加大胆的去学习、创新。

除了以上几点,我还有一则建议,就是数学无可避免的是一门枯燥的学科,而我们的目的就是要把枯燥变成趣味。活跃的课堂气氛是重点。我们可以通过游戏,提问等方式,加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到知识。

优化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之我见 篇12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方法

数学是锻炼人思维的体操, 如何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与独创性, 必须凭借日常的教学活动即课堂教学予以落实.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载体和主渠道, 只有优化教学方法, 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素质.

一、诱发学习兴趣, 使学生想学习

“对于一切来说, 兴趣是自己最好的老师”. 我多年来一直从事高中数学教学, 深深地认识到兴趣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有很多学生某些学科成绩不理想, 决不是他们的智商太低, 而是老师的教学不得法,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有些老师片面追求学生的学习成绩, 忽视了学生这个根本的主体, 课堂教学不注重教学规律, 不讲究教学艺术, 索然寡味, 使学生苦不堪言, 忙于应付各种练习和考试, 丧失了兴趣这个学习的“发动机”. 我在教学过程中, 以充分调动全班所有学生的兴趣为最大目标, 想方设法点燃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思想火花, 在讲授新课时, 精心设计开头, 从一些有趣的问题入手, 一下子像磁铁一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然后象讲故事一样, 娓娓道来, 最后根据教学实际需要设置悬念, 让学生欲罢不能, 乐在其中. 例如, 我在讲授“等比数列求和”一课时, 先讲了古代印度国王舍罕褒赏他的宰相, 国际象棋发明者达依尔的故事, 教室内鸦雀无声, 当讲到达依尔只求国王在国际象棋的64 个格中放入小麦, 各格的颗数依次是1、2、4、8、16、32、64……国王命人扛来一袋袋小麦还是不够时, 学生全都惊奇万分, 困惑不解, 我要学生帮助国王算一下一共需要多少颗小麦? “全印度能有这么多小麦吗?”学生个个兴趣盎然, 跃跃欲试, 急着算出结果如何, 这样我就很自然地导入新课. 最后, 我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九连环是我国传统的有代表性的智力玩具, 凝结着中华民族智慧的游戏, 解九连环至少需要移动圆环多少次呢? 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九连环, 教学生玩解九连环的游戏, 每位学生兴趣十足, 不仅从玩九连环中体会数列中递推的方法, 而且为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感到惊叹, 更加增强了爱国主义情感, 同时使新课的知识在学生心中余音绕梁, 并促使学生交流讨论, 通过研究问题, 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数学模型, 自己总结规律, 产生定理、公式, 将学习的过程变为与数学大师的“对话”的能动过程,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 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优化教学方法, 使学生学会学习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学会学习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 也是优化教学过程的重要内容. 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主要是在教师指导下, 在教师教学方法的影响下, 通过教学或学习的实践形成的, 教学目的要使学生学到探求知识的方法, 而学习方法的指导必须遵循规律, 教师按照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识水平, 引导他们从已知到未知, 从具体到抽象, 去理解和掌握知识, 完善知识结构. 例如, 我在讲授“几个连续自然数乘积或乘积的倒数和”时, 把K = 1、2、3 时的特殊情形与K为所有正整数的普遍情形自然地联系在一起, 学生很快地就总结出公式, 并对拆项变形的方法很快领会了.

三、给学生选择的权力

学习的过程是主体化的过程, 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主动地吸取而不是被动地接受. 由于学生的家庭环境、遗传因素、学生自身的个性、心理、品质、特长均不一样, 所以应给予学生选择的空间. 没有差异的教育不是素质教育, 而这种差异不是歧视而是因材施教. 我在布置作业时, 除了应做的基础题外, 其余都是选做题. 我在一旁观察发现, 基础好的学生在完成基础题以后都会做选做题, 从而对全班学生产生了“拉力”. 那些基础差的学生做完基础题后也会尝试做部分选做题, 并与其他学生和老师一起讨论. 在这种开放型的学习环境下, 学生不再视数学为畏途, 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过度的焦虑感消失了, 学习成绩也明显提高.

四、在游戏中学习, 让学生快乐学习

数学是一门很严谨的科学, 但它既是科学也是游戏. 我在讲授二分法的时候, 为了使枯燥的学习变得有趣, 让学生做竞猜衣服价格的游戏, 看谁猜的又快又准, 从游戏中学生体会了二分法的本质. 让数学生活化, 数学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也是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又如我在讲授条件概率时, 与学生一起玩三扇门的游戏, 台上有三个门, 一个后边有汽车, 其余后边是山羊. 主持人让你任意选择其一. 然后他打开其余两个门中的一个, 你看到是山羊. 这时, 他给你机会让你可以重选, 也就是你可以换选另一个剩下的门. 那么, 你换不换? 这就是玛丽莲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 不仅体会了条件概率的概念, 还明白了直觉有时是靠不住的, 体会到数学是有用的, 要学有用的数学, 同时感悟到如何正确的选择对人生意义的重大, 上升到哲学问题的高度. 我还让学生把玛丽莲问题加以推广, 如果不是一扇门, 而是一百扇门呢? 让学生自己进行研究性学习, 自己撰写小论文, 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优化课堂教学对教师各方面的能力提出很高的要求: 首先对教材的把握能力, 教师不仅要吃透教材, 还要站在教学内容的制高点. 其次还要有掌控课堂的能力, 课堂上要面向全体学生, 同时还要讲求实效, 必须具有一定的弹性. 另外还要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总之, 优化课堂教学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同时也需要教师自己有终生学习的愿望与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月英.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环节优化”的实践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 2012.

[2]焉晓辉.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的实效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 2013.

[3]王东刚.基于导学案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方式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 2014.

[4]贾丽平.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与实践[D].陕西师范大学, 2014.

[5]雷恒伟.高中数学课堂中教学方法的选择研究[D].河南大学, 2014.

[6]侯秋燕.高中数学课堂导入策略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09.

[7]黄怀芳, 张海东.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我见[J].数学教学研究, 2011 (11) :38-40.

[8]黄星铭.谈谈优化高中数学课堂教学[J].考试:高考数学版, 2012 (10) :32-35.

[9]龚吉男.对优化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探讨[J].新课程导学, 2014 (5) :87.

数学思想方法渗透教学之我见 篇13

事实上,新颁布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再一次将基本思想写入其中. 当然,令人注目的是我们初中数学还进一步提出了“基本数学活动经验”——其与数学思想方法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这样就将传统上的“双基”扩展为了“四基”,使得初中数学教学的内涵与外延都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开展与推进,人们越来越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那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哪些思想方法需要我们去重视呢?

其一是数学方法. 顾名思义,这一类的思想方法与数学内容有着密切的关系,也可以认为是离开了数学知识就谈不上这些方法的运用. 比如解方程中常常用到的配方法,其是通过将一元二次方程配成完全平方式,以得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方法,其经典运用是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得出;再如换元法、消元法,前者是指把方程中的某个因式看成一个整体,然后用另一个变量去代替它,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 后者是指通过加减、代入等方法,使得方程中的未知数变少的方法. 在复杂方程中运用这些方法可以化难为易. 再如几何中的辅助线方法也是解决许多几何难题的灵丹妙药.

其二是普遍适用性的科学方法. 例如我们数学中常用的归纳法,就有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两种,数学上的很多规律其实最初都来自于不完全归纳法,因此在探究类的知识发生过程中,都可以用不完全归纳法来进行一些规律的猜想. 再如类比、反证等方法,也是初中数学常用的方法,运用这些方法的最大好处是,可以让学生领略到在初中数学中进行逻辑推理的力量与美感. 根据笔者的不完全调查,学生在进行推理后如果能够成功地解决一个数学难题,其心情是十分喜悦的,而最大的感受就是通过一环套一环的推理,能够顺利地由已知抵达未知.

其三就是我们常说的数学思想. 我国当代数学教育专家郑毓信、张奠宙等人特别注重数学思想在初中教学中的渗透,多次著文要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众所周知,数学思想与数学哲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很多数学家本身也是哲学家. 因此,学好数学思想可以有效地培养哲学意识,从而让学生变得更为聪明.

数学思想方法渗透教学之我见 篇14

讲文明守礼仪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和做人的基本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文明礼仪教育也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可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外语教学中,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俗人情、传统习惯、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文明礼仪教育可以扩大学生接触外国文化的范围,提高他们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正因为此,新课标才把文化意识作为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那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文明礼仪教育呢?

一、在比较中英礼仪文化异同中渗透文明礼仪教育

众所周知,中国是礼仪之邦,在中国的称谓礼仪中,晚辈不能对长辈直呼其名,要用准确的称呼。而在西方,强调人人平等,无论长幼都可直呼姓名,这样可以表示亲近。在中国,使用亲属化的称谓非常温馨亲切,可以有效缩短交际者心灵之间的距离。但假如套用到英语中,就会适得其反。如,在中国常常用“老爷爷、老奶奶”来称呼素不相识的年长者,使其有一种被尊敬的感觉。但在英国,人们忌讳“老”字,因为“老”在他们看来就意味着“年老体衰,失去活力”,喊他们姓名,恰恰会使他们感到亲切。中国人以“老”为尊,西方人不崇尚老,而崇尚年轻活力。可见,中西文明礼仪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英语教学也要在比较中西文化中渗透文明礼仪教育。

又如,中西饮食礼仪也存在很大的差异:英国人就餐时,男士为女士挪开椅子,等女士入座后男士才入座,体现了对女性的尊重;在中国,让长辈先入座,体现了对老者的尊敬。可见,可以通过比较,教育学生在吃饭时注意餐桌礼仪:吃饭要请长辈先入座,要主动为老人添饭夹菜,离席要说“大家慢慢吃”。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西饮食礼仪的异同,还使学生懂得该如何讲究餐桌礼仪。

二、在交际用语教学中渗透文明礼仪教育

如,在称呼、打招呼和问候,道谢与答谢,赞扬或邀请等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中渗透文明礼仪教育,可使学生很快尝到学以致用的甜头,进而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由于中学生生活经验及知识范围很有限,诸如政治外交礼仪、商务谈判礼仪等比较复杂的内容,就不适合作为初中英语教学的内容,就有可能造成学生对学习英语的畏惧感。可见,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文明礼仪教育,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数学思想方法渗透教学之我见 篇15

一、正确认识差异, 合理进行分层教学

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可以发现, 职业高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如果在教学中仍采用同一种方法, 不顾学生水平和能力差异进行教学, 势必造成顾“中”略“差”或顾“差”略“优”的现象.这样, 必然不能充分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 更谈不上面向全体学生, 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甚至会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 这根本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 尝试进行分层教学很有必要.

具体说来, 分层教学就是根据差异性原则, 教学中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学生的差异, 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要求教师的“教”一定要适应学生的“学”.

在分层教学过程中, 要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学习能力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 结合教材和学生学习的可能性, 按课标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 将学生依次分为优、中、差三个层次.分层次教学中的层次设计, 就是要利用学生的个别差异把学生的认知活动划分为不同的阶段, 在不同的阶段完成适应认知水平的教学任务, 从而逐渐缩小学生间的差距, 达到提高整体素质的目的.

分层教学中的分法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必须注意的学习方法差异与成绩差异的分层, 而不是人格的分层.为了不给差生增加心理负担, 必须做好分层前的思想工作.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创设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分层次教学的主体是以班级教学为主, 按层次教学为辅, 层次分得好坏直接影响到分层教学的成功与否.为此, 对学生进行分层要坚持“尊重学生, 师生磋商, 动态分层”的原则.经过一段学习后, 由学生自己提出要求, 教师根据学生的变化情况, 作必要的调整, 最终达到优生越来越多, 差生逐步消失的目标.

给学生分完层次后, 要以“面向全面, 兼顾两头”为原则, 以课程标准为依据, 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 将知识、能力和思想方法融为一体, 合理地制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 并将层次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如课前预习、问题设置、作业布置、单元考试、课外辅导等都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差异, 作出不同的要求.课外, 教师要多进行差生的补课工作与优生的提高工作, 逐步在班级中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

二、重视求知, 科学引导合作探究

我国著名的课程改革专家余文森说:“学习方式的改变是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 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 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式学习方式, 自然成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充分重视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 能促进学生个性与群体性的共同发展.

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求知欲, 引导他们进行相互间的合作, 共同完成学习任务.首先, 需要确定合理的学习任务.学习任务的确定应符合两个标准:其一, 任务应是团体性的, 而非个体性的, 这有利于小组的每个成员充分发挥各自特长, 调动探究兴趣, 并合作解决问题.其二, 任务最好是开放式的, 如解答问题的过程不是唯一的, 这有利于小组成员特长的发挥和发散性思维的发展, 有利于各成员从不同角度提出解决的方案, 这样的合作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其次, 教师要对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介入, 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和帮助.例如, 当小组活动开展得比较顺利时, 教师应给予及时的表扬;当小组活动出现问题时, 教师应及时进行干预和指导;当小组活动偏离主题或讨论一度受阻时, 教师应及时发现, 及时制止, 或及时点拨, 使小组活动顺利开展.虽然小组出现问题的原因和方式各不相同, 但教师如果事先在准备阶段作出问题预测, 并采取一些相应措施, 一般都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 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将课堂还给学生,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要充分调动和挖掘学生认知的潜能, 以达到使学生学会学习的目标.要鼓励学生提问题,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这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标志.在合作探究中, 由于学生认知能力的局限性, 部分学生虽然通过讨论探究与合作但仍不能解决其存在的问题, 这就需要教师用恰当方式予以点拨、解疑.在解疑的过程中, 不同层次的学习都会有所得.

上一篇:个人工作纪律自查报告下一篇:工程施工承包的简单版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