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农业职业教育和远程教育考察报告

2024-07-28

澳大利亚农业职业教育和远程教育考察报告(精选7篇)

澳大利亚农业职业教育和远程教育考察报告 篇1

6月1日至6月8日,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远程教育与职业教育”考察团一行6人赴澳大利亚考察农业职业教育和远程教育。由于行前作了认真准备,在外接触了较高层次的农业和教育专家,考察结束后,考察组对本次考察学习进行了认真讨论,对两国的农业职业教育和远程教育进行了比较。总的来看,澳大利亚的农业职业教育和远程教育独具特色,日臻成熟,有许多我们可以借鉴的经验。

一、基本情况

考察团在澳大利亚考察期间,访问了澳大利亚亚洲食品农业开发中心,澳大利亚亚洲食品农业开发中心董事长阮武清博士接待了考察团,并全面介绍了澳大利亚农业经济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农民协会情况以及澳大利亚与中国的农业食品开发合作;参观了orange经济中心区的私人农场,向农场主帕特先生询问了农场的生产经营过程;访问了查尔斯顿农业大学,由查尔斯顿农业大学校长凯文教授全面介绍了学校办学及远程教育教学情况,并亲自带领考察团参观了学校实验室、图书馆、校办农场和示范农场;听取了新南威尔士的tafe(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艾琳女士关于澳大利亚技术与继续教育的情况介绍,了解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

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亚洲的东南方,四面环海,是大洋洲的岛屿大陆国家,固有“岛大陆”之称。澳大利亚国土面积76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近2000万,70%的人口主要集中在摩尔本、悉尼、布里斯班等10个大城市,是全世界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也是一个典型的高福利国家。澳大利亚对青少年入学读书、以及全体公民的公费医疗都有充分保证。有人类学家平价澳大利亚“几乎将一个人从摇篮到坟墓的全部历程包揽无遗,等于由政府负责全国人民的生老病死。”

二、澳大利亚农业职业技术培训的特点

澳大利亚农牧业十分发达,虽然从事农牧业生产的劳动力不到总人口的5%,但其农业现代化程度高,劳动生产率高,农产品商品率高,农牧产品不仅满足了国内需求,还有大量出口。这主要得益于该国重视农业职业技术培训,劳动者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

(一)政府全力支持,培训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澳大利亚十分重视农业职业技术培训的发展,国家专门设立了“教育、培训就业与青年事务部”(deef)和“国家职业培训局”(anta),实施规范有序的职业培训管理。投入巨额资金,引入竞争机制,颁布有利于职业培训发展的配套政策法规,使各类培训机构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培训的格局。一是支持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tafe)。tafe是澳大利亚全国性的专门的职业培训教育体系,目前在全国设立了230所学院,吸引了全国70%以上的中学毕业生,其办学经费的80%由联邦政府提供;并为学生学习提供贷款,贷款在学生就业以后,年薪达到全国平均收入(35000澳元)后还贷,否则可以不还。二是鼓励各大农牧场主、企业集团等开办农业职业培训机构,参与培训市场的竞争,并提供职业培训经费总额的20%--30%予以资助。同时对培训计划和培训项目公开招标,并逐年提高招投标经费比例。国家对各类培训机构的培训质量定期进行评估,以劳动力市场的“就业率”、产业部门的“满意率”作为考核培训机构是否合格的唯一标准。凡就业率低于60%的培训机构,国家取消当年培训拨款计划,连续几年不能达标的将予以关闭。通过培训市场的激烈竞争,保证了职业技术培训事业的健康发展。三是制定《培训保障法》,该法明确规定,年收入在25万澳元以上的农牧企业(场)雇主,应将其工资预算总额的15%用于培训。全国大型企业集团都建有自己的培训机构,投入巨额资金用于对员工开展农业职业技术培训。

(二)培训注重能力培养,突出职业性和实用性

澳大利亚农业职业技术培训经过多年的探索和改革,已逐步形成了职业培训“市场化”的良性运作机制,使职业培训既适应产业部门的需要,又满足了受训者个人要求,使职业培训与就业有机地结合起来。新南威尔士的tafe(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的教育宗旨是“主要为农业及农业有关的产业提供职业教育”,该院十分重视实践性教学和学生实际技能的培养,为了保证教学与实际紧密联结,学院每三个月召开一次有关企业经营人员和农场主参加的座谈会议,收集需求信息,确定教育培训计划。为了突出职业性和实用性,教师必须是具有两年以上实践经验,而且以兼职教师为主;学生80%以上时间是在实际工作岗位上学习。如养羊专业,学生要在实际生产岗位,参加羊羔出生-剪羊毛-屠宰的全过程学习,要求每个学生必须掌握诸如机具操作与维护,放牧、饲养、剪毛等基本技能。并进行严格考核,实习成绩不合格者不能毕业。即使是农业大学的教育也是以实践教学为主。如查尔斯顿农业大学在校生仅有500多人,就设有500多公顷的示范农场,根据当地农业生产实际设有果园、牧场、葡萄园和各种常用农具等专供教师科研和学生实习。

(三)建立职业资格证书认证体系,实现教育体系沟通与协调

澳大利亚已经建立了全国统一的以行业为主导的国家教育与培训的框架体系和资格认证体系,能够使学生从资格证书水平转入到职业学历教育,帮助学习者在任何阶段计划自己的职业学习生涯,获得相应的证书,而且可凭借这种证书进入到相应的高等教育接受教育。其连接结构如图所示:

以新南威尔士的tafe(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为例,证书体系分为certifice(相当于国内的短期职业资格鉴定证书)、diploma(相当于国内中等职业教育)、advanced

diploma(相当于国内高等职业教育)。certifice共分为四级,获得一到三级certifice共需6个月,获得四级certifice需在获得三级certifice的基础上再学习6个月;获得diploma需要在获得四级certifice的基础上再学习6个月;获得advanced

diploma

需要在获得diploma的基础上再学习6个月。获得advanced

diploma的学员如果要到大学学习相关专业的学士学位,可减免一年学时。即一名高中生直接上大学并获得学士学位需要三年,经过tafe学习获得学士学位需要四年,虽然时间长一年,但实践能力强,学生就业竞争力明显提高。据新南威尔士的tafe(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艾琳女士介绍,该学院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以上。这种办学形式和办学层次,受到了学生和企业的欢迎。

(四)发展远程教育,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澳大利亚根据其地广人稀的特点,大学和tafe都设有先进远程教育网络教室,充分利用现代通信技术的优势,开展远程教育,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中心城市、大学的优质教育资源的优势充分得到发挥。如查尔斯顿农业大学与查尔斯顿大学各分校都可实现现场交互式远程教学。由于远程教育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同时又能满足多样性和个性化教育需求,能够在任何需要的时刻,以最方便的方式给个体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术,受到学生的欢迎。查尔斯顿农业大学的学生就有近一半是通过远程方式学习。学生可以按照个人的时间安排学习,只要在六年之内修完要求课时就能毕业。

三、启示和建议

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已日臻成熟,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成熟经验。结合我国农业职业教育和农民培训的现状主要有以下几点启示和建议。

(一)建立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机制。发展农业职业教育,开展农民培训,培养新型农民具有明显公益性,政府责无旁贷。各级政府首先要把培养新型农民纳入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出台有利于农民教育培训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和激励手段,调动社会力量、培训机构和农民等各方面的积极性,逐步建立政府扶助、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农民教育培训机制;其次要将培养新型农民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的目标考核,建立培养新型农民的组织保证机制,使培养新型农民的各项工作任务得到落实。第三要加快农民教育培训立法,建立农民教育培训的专项法规,通过法律形式对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农民教育培训机构、农民教育培训投入、农民接受教育培训的权益等提供法律保障。

(二)建立稳定的经费投入机制。培养教育农民的过程就是农村人力资本积累最有效的提高过程,应大幅度增加资金投入。一是要按照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各级财政要将农村劳动力培训经费纳入预算”,实现农民教育培训投入的制度化;二是积极运用金融、信贷、税收等手段,鼓励企业、个人和社会民间组织参与农民教育培训事业,逐步建立以政府扶助,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投入体制;三是进一步加大财政对农民教育培训专项的投入,大力支持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程。财政补贴资金直接补贴农民。

(三)建立面向市场的运行机制。市场经济条件下,培养教育农民的核心是要提高农民适应市场的自我发展能力,增加收入。因此,培训新型农民的内容和方式要符合市场运行规律,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一是培训内容要根据市场需求确定。针对留在农村农民的科技培训,要围绕市场前景好,需求强烈,具有规模经济优势的主导产业的产前、产中、产后各生产环节的技术要求,确定培训内容、设置培训课程。重点是“围绕主导产业、培训专业农民、实行整村推进、打造一村一品”。针对转岗转业的农民,要围绕市场前景好,需求强烈的工种设置培训专业,按照用工单位的岗位职业技能的要求设计培训内容,实行订单培训。二是培训机构选择要市场化。要采取招投标形式,面向社会公开、公正、公平确定教育培训机构,使办学条件好、教育培训质量高的培训机构来承担农民培训工程项目。三是农民参加培训市场化。农民根据对市场需求和培训机构能力的判断,按照个人意愿,自主参加培训,自主选择培训专业,自主选择培训单位。

(四)建立开放式的合作机制。培养新型农民数量大、任务重,农民教育培训资源相对薄弱,要打破地方、部门和行业的界限,建立和完善开放式合作机制,综合利用农业、教育、科技、文化、党团等教育培训资源。大力实施面向农民教育培训的各种工程,如绿色证书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工程、百万中专生计划、星火培训计划、农村妇女“双学双比”、一村一个大学生计划等,大规模培养新型农民。特别是在实施的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工程项目中,有针对地培养新型农民;

(五)建立农民教育培训监管机制。农民教育培训的效果滞后性,要求对其工作过程进行有效监督和管理,保证农民教育培训质量。一是建立公示制度。要向农民公布培训单位名称、培训任务、培训专业、培训时间、收费标准、政府补贴标准、就业去向等内容。各省(区、市)要向社会公布承担项目的培训机构名称、培训任务、资金补助等内容,并公布举报电话,接受社会监督。二是严格执行检查验收制度。要对每个培训单位的培训班采取就业跟踪或深入农户的形式,进行检查核实,了解培训情况,保证教育培训质量。

(六)建立经常化国际交流和合作机制。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是促进中国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加强与先进国家的交流合作,可以及时了解国外开展农业职业技术培训的情况,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管理经验,推动中国农业职业技术培训事业的健康发展。

考察组成员:齐国、田春荣、范巍、李贵清、傅德荣、马友泉。

澳大利亚农业职业教育和远程教育考察报告 篇2

一、澳新两国国家教育智库及其研究重点

澳新两国拥有世界一流的教育和培训体制。两国学生在历次国际学生学业成就评价项目(PISA)的各项数据均高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平均水平,显示了较高的教育质量。同时,澳新两国高等教育机构每年也吸引着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十万学生前来求学,显示了较高的教育竞争力。澳新作为英联邦成员国,英国对澳新两国教育的发展影响最大,两国教育体制均属传统的分权模式。受西方国家主义影响,两国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开始对教育领域进行大幅改革,教育权力上移,联邦政府影响力逐渐加强,国家层面的教育顶层设计、治理与干预行为逐步增加。为了平衡这种趋势的消极影响,两国政府格外重视国家级教育科研机构、重点大学教育研究机构等部门的作用,以科学决策减少国家干预可能带来的负面作用。

(一)澳大利亚国家教育科研机构及其研究

澳大利亚教育研究委员会(The Australian Council for Educational Research,简称ACER)是中国教科院访问团在澳访问的主要教育科研机构,也是该国各级各类教育智库服务国家决策的重要代表。在卡耐基基金会的支持下,澳大利亚教育研究委员会成立于1930年,是澳大利亚国家层面的教育政策咨询与研究的最重要机构,是一个独立于政府的非营利性教育科研单位。该机构以教育科研服务决策为导向,以位于国内外数个研究分院(澳洲、印尼、印度、沙特等)为基地,向全国乃至中东、南亚、东南亚地区的国家各级政府提供一流的教育决策服务。ACER没有直接来自政府机构的资助,经费主要来自决策服务合同及其相应产品。

ACER服务教育决策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开展大型调查研究、教育测评、开发教育质量标准、实施学业成就测试等来实现。为了提高教育质量与公平,澳大利亚各州教育部一直在努力寻求取得与国家级或其他包括重点大学教育智库的高层次合作。如澳大利亚一直积极参与OECD的各类测试,并组织相应的全国性测试——“全国评估项目”(National Assessment Program,NAP)。ACER通过研究各学科,尤其是读、写、算技能与公民素养教育等领域的测试结果,为政府提供精准的决策服务。

(二)新西兰国家教育科研机构及其研究

新西兰教育的发展与教育政策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独立于教育管理部门的第三方机构为教育决策提供的咨询服务。在这个过程中,新西兰的大学以及专门从事教育科研活动的新西兰教育研究委员会(The New Zealand Council for Educational Research,简称NZCER)等机构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通过开展教育研究促进教学实践的改进,也为教育决策提供重要参考。NZCER同样获得了卡耐基基金的支持,成立于1934年,其主要经费来源为政府委托的教育研究(合同)项目,约占总经费的46%;其次为向各级各类教育机构提高服务或产品的收入约占35%,而采购协议与利息各占17%和2%。

NZCER是新西兰唯一的国家级独立的教育科研机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基于测试结果的教育研究与评价;开发或出版基于研究的产品(如试卷开发、期刊或书籍出版);提供在线调查以及测试评分的服务。该机构不仅为政府提供咨询服务,也会为社会上的一些机构或个人提供相关服务。

二、澳新两国国家教育智库对教育质量国家标准的研究

(一)主导和开发教育质量国家标准

受西方国家主义思潮及英国国家课程理念影响,澳新两国近些年开始重视教育质量国家标准的开发及其实践,纷纷以国家教育科研机构或教育智库为中心,构建或实施体系化的国家级质量标准及其监测。

1. 澳大利亚国家教育智库与教育质量国家标准

澳大利亚教育科研服务决策的重中之重是构建教育质量国家标准框架,积极参与国际大型教育测试并开展全国性调查评估项目(NAP),以及时发现差距,不断修订质量标准框架。澳大利亚质量标准体系(The Australian Qualifications Framework,简称AQF)或者澳大利亚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始于2000年前后,主要是围绕资格框架构建的,ACER及澳大利亚考试中心(EAA)主要负责这项工作。这些机构通过开展围绕质量标准的学业成就测评,为教育决策部门提供反映教育质量的重要信息和咨询服务,不仅帮助学校、教师发现教育教学中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而且还为制定州及联邦层面的质量标准、国家重要教育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提供重要参考。

AQF由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制定并发布,旨在保证和控制澳大利亚境内外教育机构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确保学生的正当权益不受侵害。当前,澳大利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涵盖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教师教育和高等教育。澳大利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框架的建立是分阶段、分步骤实施的。各州和领地政府负责执行国家制定的统一标准,全国培训质量委员会(National Training Quality Council)及相关教育科研机构负责监控各州和领地对质量培训框架标准的执行情况。对这些资格框架的运行情况进行监督、评价和跟踪研究是澳大利亚教育科研机构的重要使命。

2. 新西兰国家教育智库与教育质量国家标准

新西兰自2010年起开始实施教育质量国家标准,主要是为1至8年级的学生设立在阅读、写作、数学方面应达到的目标。NZCER在这一标准的制定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NZCER在标准制定初期为教育决策部门提供了意见书,不仅概述了国家教育标准制定的国际经验以及可能会出现的相关问题,而且还阐述了标准制定中应注意的基本原则。其次,研究人员为教育部标准制定工作组提供建议与咨询服务,帮助教育部分析标准草案是否合适,以及标准与已有的测试是否匹配等。NZCER的研究不仅为标准的制定提供了很好的理论依据,同时也为标准是否适用于实践提供了咨询和建议。

(二)主持和开展国家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估

1. 结果为导向的澳大利亚全国评估项目(NAP)

从对学生学习进程或课程的评估向结果导向的评估的转变,继而建立起以结果为导向的评估体系,是澳大利亚教育科研机构服务政府的主要举措。ACER为主的国家教育智库主持和开展建立了以结果为导向的全国教育质量测评标准体系。ACER主导的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研发与运作,主要内容体现在如下方面:第一,高中证书的质量;第二,对高中教育证书的国家质量评价(课程开发以取得最高的知识技能水平,并提出明确的标准作为进行可信评价的基础、注册和认证程序以及协调程序);第三,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国家评价项目,包括:读、写、算三部分评价。读、写、算等能力的测评是澳大利亚NAP测评的重点。政府采用项目制委托ACER在悉尼、墨尔本及其海外分院等机构开展。从2008年开始,ACER对各州和领地3、5、7和9年级实施全国统一的读写能力(阅读、写作和拼写)和算术能力的考试。每三年进行一次科学素养(6年级)、公民和公民教育(6年级和10年级)、信息通讯技术素养(6年级和10年级)的全国抽样评价。

2. 大学与科研机构合作开展学生学业成就监测项目(NMSSA)

在新西兰的教育监测评估体系中,既有教育系统内部的横向以及垂直进行的各种评价,也有独立于教育系统之外的第三方自上而下的督导以及国家教育部委托大学或研究机构参与的评价项目。不仅评价形式灵活,而且评价主体多元化,教育部、董事会、学区、民间机构、校长、教师、家长各方都可以成为评价主体。新西兰每年一次的全国性教育质量检查则是由政府以项目的形式委托科研单位完成。

在新西兰,大学是最早参与新西兰国家教育监测与评估的主体。从1995年开始,新西兰政府在中小学生中抽样,开展每年一次的全国性教育质量检查,早期是由教育部委托奥塔哥(Otago)大学以“国家教育监测项目”(National Education Monitor Project,简称NEMP)形式开展。在大学之后,国家教育科研机构开始与大学合作开展评估与调查,双方共同实施了“全国学生学业成就监测研究项目”(National Monitoring Study of Student Achievement,NMSSA)。该项目在全国范围内选择4、8年级学生进行测评,涉及对2,000~4,000名学生的调查评估以及对600~800名学生的深入评估,以4年为一个循环,并涵盖课程中的大部分内容,从而对学生的关键能力加以考核。如2003年评估科学、视觉艺术和信息技能,2004年评估语言(读、写)、技术和音乐技能,2005年评估效学、社会学习和信息技能,2006年评估语言(写、听)、观察、健康和生理方面的技能。

与前期的国家教育监测项目相比,“全国学生学业成就检测研究”项目还增加了对大样本学生学习领域的调查,通过收集学生学习的背景信息帮助理解学生获得学业成就的影响因素,如分别调查校长、教师、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看法、如何使用时间等。同时,该项目还特别关注毛利(Maori)和帕斯菲卡(Pasifika)学生是如何在英语教学的学校取得学业成功的,以及对有特殊学习需要学生的学业成就采取长期跟踪调查的研究方法。大学与NZCER的合作主要是以数据共享的方式,充分利用相关数据进行模型分析,为教育部提供决策报告,帮助教育决策部门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与教育质量及影响学生学业成就的因素。

大学与教育研究机构为中小学校开发极具科学性和实效性的评价工具和资源,方便学校利用这些工具和资源进行自我评价,以促进教育实践的改进。例如,NZCER的“评价资源银行”以及奥克兰大学领导的评价项目小组的工作等。

3. 积极参与国际大型评价项目

澳新两国对学生学业成就的测评主要采取开展全国评估项目与参加国际学生评价项目相结合的方式。澳新两国都参加了两大国际评价,即OECD每三年进行一次的国际学生学业成就评价项目(PISA)和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IEA)每四年进行一次的国际数学和科学研究趋势(TIMSS)项目。这些项目主要是由两国的国家教育科研机构主导开展,两国的国家教育科研机构同时也是全国数据采集、交换、计算与分析中心,负责跟踪国际测试对教育实践及其改革政策的影响,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三、澳新两国国家教育智库对多元文化融合教育发展的研究和促进

澳新两国都共同经历了一个同化教育→移民教育→多元文化教育的发展阶段。自澳洲开发以来,共有来自世界各地200多个国家、100多个民族的人们到此定居。两国的多元文化教育也是随着人口构成的多元化及多元文化政策的实施而产生的。最初的多元文化教育对非英语裔的移民(特别是亚裔的有色人种)采取排外的白人政策,实行同化教育,后来逐步发展成为协调种族间矛盾,提供各民族平等、文化共存的多元文化教育。在两国教育科研机构看来,提高少数民族或土著民族、弱势群体学生的学业成就,是弥补政治性多元文化教育项目缺陷、促进多元文化融合和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

澳新两国多元文化的构成稍有区别:澳大利亚是土著黑人文化、欧洲移民文化以及世界各地移民文化等相互融合而成的多元一体文化;新西兰人口构成中,除白人、世界各地移民外,土著居民毛利人约占总人口的15%,毛利文化、欧洲文化及世界各地文化是新西兰的多元文化主体。

(一)设立多元文化专项,促进多语言文化教育

澳大利亚为了更好地促进多元文化教育的发展,政府在各级各类教育科研机构、大学中设立了专业项目,旨在培养担任多语言教学的中小学、幼儿园以及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师。这些大学在多元文化教育方面有系统的教育规划、完善的教学设施、合理的教学模式,拥有丰富的专业资料(多元文化教材、音像资料等)。除大学外,很多教学研究中心、教育科学研究院也提供各种语言文化的音像资料和图书资源,举办多元文化教育知识的研讨会,推动多元文化教育师资的专业成长。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新西兰政府与NZCER及部分重点大学的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对毛利人的语言文化教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改革,取得了卓越的成效,获得了世界性的声誉,成为世界各国少数民族教育的样板。2008年,西兰新政府颁布了《加大毛利教育执行力度政策》,其目的是使教育系统为所有毛利人提供机会,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独一无二的潜能,通过教育满足自己的需求,并取得成功。

(二)分权管理课程,促进少数民族教学资源多样化

澳大利亚的多元文化课程一直实行分权管理与国家课程开发并举的政策。大多数大学有联邦提供基金的土著研究中心,该中心以咨询、家教等方式为土著学生提供帮助,同时也为该大学非土著的师生提供文化意识的养成方案。政府与AC-ER及各大学合作在宏观层面对课程进行指导,自上而下推行多元文化政策,设计多元文化课程,出版多种教材供各地使用。各州政府则与各类科研机构积极开发地方学校使用适合本校的教材资源,赋予学校与教师的自主管理权限。

新西兰学校开设有毛利语言和文化课程,但课程占比例较小,毛利语言和文化的学习不完整。因此,NZCER与政府合作创设专门学校帮助复兴毛利语言和文化。截止到目前,所有新西兰在校学生中有多达1/5的学生接受了毛利语言教育。新西兰还设立有3所毛利人学院(Wananga),毛利学生占总在校生人数也接近1/5。

(三)缩小学业成就差距,提高重点少数民族与弱势群体教育质量

澳新两国少数民族或土著幼儿和青少年的学业成绩,在主要学习领域都大大落后于非少数民族在校学生,特别是在读、写、算与在校学习时间和学业完成方面。澳新科研机构与所有学校共同努力的重点包括:为少数民族青少年缩小差距提供服务;为弱势学生提供有目标的支持;研究如何促进低社会经济背景及移民背景社区学校的改进。

满足少数民族或土著青少年的学习需要,提高对他们学习表现的高期待,需要策略。澳新两国教育科研机构认为,来自低社会经济背景和偏远地区的学生、难民、无家可归的青少年、残疾学生、移民家庭学生常常会遭遇受教育的不利情形,对他们进行有目标的支持与帮助,有助于他们取得更好的教育成果。澳新支持所有青少年不仅获得教育机会的公平,而且获得更为公平的教育结果。

四、澳新两国国家教育智库对留学教育的研究

澳新两国的国际学生主要来自亚洲与环太平洋地区国家,尤其是中国等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国家或地区。这也意味着对于这些地区而言,目前甚至今后一段时间,学生之间的竞争都比较激烈。数据显示:在全球109个国家中,澳大利亚是接收留学生超过10万人的7个国家之一,澳大利亚国际学生的数量仅次于美国与英国,排名世界第三。在高等教育领域,澳大利亚国际学生净流入量(指进入一国的国际学生与该国出国学生数量比)在全球也处于最高之列。新西兰的这一数字也相当可观,这意味着留学生规模对澳新高等教育的重要性。与此同时,也显示出澳新两国本国学生出国留学的规模相对较小。为了保护留学生利益和澳奖学金的国际声誉,ACER、NZCER等相应机构还承担了澳新两国留学生教育的认证职能,对设施、服务、课程、质量标准、教育资源给予认定,以提高教育竞争力。

澳新两国对国际留学生教育的相关研究主要是由国家教育智库组织和实施,也有部分是由咨询公司参与的。以新西兰为例,教育部及国家教育科研机构组织发起的关于13个国家学生来新西兰留学前景的调查研究(该研究报告已于2011年9月公布),通过使用简洁、稳定的研究方法对这些海外国家潜在的留学需求进行评估,并根据对需求的预测有针对性地为今后的留学政策规划提供线索和帮助。新西兰国家教育科研机构还对《留学生的指导与照顾之行业规则》政策实施效果进行评价,以了解和掌握该法规及涉及相关政策的实施效果和评价情况,分析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此外,新西兰政府还委托国际教育科学决策咨询公司(The Illuminate Consulting Group)进行了针对有过新西兰留学经历的海外毕业生的调查(该研究报告已于2009年10月公布),通过这些毕业生在新西兰学习的态度、偏好以及对留学生活的期待等,为改善新西兰目前高等教育院校的教学质量提供重要依据和改进方向。

五、澳新两国国家教育智库及其研究对我们的启示

(一)国家教育政策的出台强调依靠教育科研成果为依据

澳新两国乃至各州及地方政府,在出台一系列有关教育和教育改革的政策时,均强调依靠教育智库即各级教育研究部门的研究成果为重要决策依据,取得了较好的发展效果。如研制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制定国家吸引外国留学生政策、民办教育的发展及促进等政策的出台,均离不开高校,尤其是两个国家教育研究委员会开展的一系列教育科研成果的指导,避免了盲目决策和野蛮决策,促进了教育的科学发展,使得教育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合格的人力资源支持。

(二)国家教育政策的制定充分吸收教育智库及非政府机构的意见与建议

由于澳新均属于联邦制国家,各地区之间的教育现状各不相同,但在国家重要教育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却十分重视对各区域间差异的平衡以及各地在解决重要问题方面的成功经验或重要举措对决策的参考作用。同时,澳新两国教育决策也都把教育智库、非政府机构的建议作为重要依据,很多重要政策的制定都会专门成立多方参与的“专家组”(智库),听取相关领域不同群体的重要意见。如澳大利亚2010年新国家教师专业标准的制定,就成立了由各州和地区政府机构及非政府组织代表组成的专家工作组,使得政策的制定更具操作性和参考价值。

(三)国家采用项目委托方式鼓励教育智库参与教育决策服务

澳新两国很多重大教育研究项目都是分别由两国的教育部以项目的形式委托相应智库如高校、国家教育研究委员会,以及相关教育咨询公司完成。如澳新两国的全国性学生学业成就测试都是国家以全国评估项目形式委托教育研究委员会或高校开展的。这种通过积极吸纳各种社会力量参与教育决策服务研究的方式,避免了由于教育部系统内部研究而带来的不客观、不公正等问题。同时,这两国的国家教育研究机构、高校也积极组建团队,通过自身的研究实力,竞争获得不同的项目以发展壮大自己。目前,我国的重大教育决策服务也正在向这方面转型,越来越多的高校以及像中国教科院这样的科研单位参与到国家教育决策服务项目中。国家应积极依靠这些科研机构,通过不断的科研活动和成果为决策提供借鉴,同时还要促进科研机构之间形成良性的竞争发展关系,通过优化资源和加强自身研究能力的建设,积极争取资源,靠实力发展壮大。

(四)教育质量评估项目注重大规模测评与多方调查相结合

从澳新两国若干教育质量评估项目不难看出,除了以大规模的学生学业成就测试作为评价基础外,澳新两国也十分重视对影响因素的多方调查,涉及学校、教师、家长等相关群体,从而使两者得以互相验证,更加全面、客观地进行评价。此外,在测评工具的开发与设计方面,也借鉴国际上较为成熟的评价工具(如PISA)。因此,我国教育研究和教育决策服务不仅应将相关评价技术灵活地应用于我国测评工具和评价资源的开发上,而且也应重视对PISA结果的研究以及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鉴于此,我国应积极开展与国际间教育研究机构的合作,通过协作,开发出适合中国教育发展的教育质量评估标准,并适时定期开展大规模的调研和全国样本的抽样调查,动态把握教育质量发展状况,为教育实践提供诊断和指导服务,促进中国教育水平和质量的科学提升。

(五)重视教育评估对决策和实践的双重服务作用

从对澳新两国国家智库的考察中可以看到,国家教育智库的重要功能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是密切结合教育决策部门的需求,以研究为决策提供参考;二是广泛应用于教学实践领域,使研究成果(如开发的评价工具和资源、提供的咨询服务等)可以直接为教学提供有效帮助。同时,将自身研制的教育研究产品及时推向市场,及时转化为生产力,并为别国教育发展提供智力服务。例如,澳大利亚教育研究委员会就利用英语国家优势,在东南亚、中东、非洲等地设立了分支机构,为这些发展中国家提供教育测量和诊断,提高了自身教育研究的国际化服务水平。就我国的教育科研而言,也应更加重视对决策和实践推广的结合,既注重为决策服务,也不能忽视对教学实践的影响和促进作用。同时,在发展壮大自己的同时,积极实施“走出去”的战略,通过教育科研,为区域实践乃至国外教育发展提供支持服务,提高教育科研的国际交流服务水平。

(六)重视对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价和跟踪研究反馈

澳大利亚农业职业教育和远程教育考察报告 篇3

培训考察团在澳期间,了解了澳大利亚的政治体制、教育制度、尤其是成人的继续教育事业,走访了西澳大利亚劳动教育就业部、南澳大利亚劳动教育就业署;与科文大学、科廷大学、西澳警官大学、南澳富林德斯大学、南澳高等职业技术培训学院、澳大利亚注册会计师协会、证券协会、澳大利亚雅思培训中心等部门进行了广泛的座谈;参观考察了西澳和南澳的议会、最高法院、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馆和悉尼奥运村等。澳大利政府的三级运行体制;澳大利亚终身教育的开放性、灵活性、不间断性、标准化的特点;以及澳大利亚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都给培训考察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学习,大家对澳大利亚的终身教育体系有了新的认识,也给我国的继续教育事业带来很多有价值的启示。澳大利亚法律法规对全民终身教育的保护,使教育培训和国民经济发展之间已经形成了良性的互动关系,也为澳大利亚政府的全民人力资源开发的国策夯实了基础,加之澳大利亚多元化的文化氛围,使得它的终身教育体系显示了巨大的活力和勃勃生机,这势必为澳大利亚的长远发展带来持续的动力。

通过培训考察,全团同志有很大的收获,概括如下:

一、澳大利亚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框架的几个特点值得学习和借鉴

澳大利亚政体运行分三级体制,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政府对全民教育坚决保护和积极支持。在澳大利亚全国的公务员队伍中,有四分之一的人在从事教育培训工作。全国的36所大学,政府出资办34所,2所为私立大学。三级政府在教育培训上既分工又合作,联邦政府指定国家培训机构,对所有行业的培训教育制定标准、教育大纲和职业技术资格认证体系;州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培训教育机构则按国家标准和认证体系结合当地情况进行实施和操作;国立大学、州立大学和私立大学,高等院校和职业技术学院有着畅通的接口和良好的合作关系,教育资源得以充分共享和利用。在教育的整体构架上,逐渐形成了开放的、弹性的、灵活的、不间断的、标准化的和富有人性的培训教育体系。

(一)开放性——即面向所有澳大利亚人的教育体系,同时积极向世界出口教育资源

澳大利亚教育的开放性体现在几个方面,教育门类齐全,职业教育全面发展,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在澳大利亚,高等院校和职业技术学校对所有的人都是开放的,义务教育结束后,人们进入社会工作,在此之后,你可以在一生中的任何一个阶段回到学校读书;所有的教育资源是对全社会开放的,你可以在几小时内,拿到澳大利亚的任何一家图书馆馆藏的书籍;国家的标准是对所有人一样的,不管你在任何地方学习,不管你的年龄大小,职位高低,在国家制定的标准面前,人人平等;国民教育、私立教育、政府培训、企业培训是互相开放、互相承认的,你不管在哪里拿到的证书,到其他地方都有效。澳大利亚的教育产业,已经形成了出口市场,中国是它最大的输出国之一。

(二)灵活性——即弹性的、可变化的、多选择的、课程科目设置不断随社会的发展改变的教育体系

澳大利亚教育体系的灵活性是澳大利亚教育区别于其他国家教育的一个最显著特点。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可以互相灵活转换,可以阶段性地选择和切人,可以在本专业继续深造,也可以转换专业去学习新的技能;教育的提供者有政府、注册教育机构和私人,你可以自由地去选择;不受年龄、职业、职务的限制,所有的公民可以随时随地参加终身教育;教育培训的形式灵活多样,可以在高等院校和职业技术学校完全脱产培训,也可以阶段性脱产学习,可以在岗位上培训,也可以参加流动培训,可以参加拿文凭的培训,也可以参加不拿文凭的培训;培训项目的开发和确定也有灵活性,培训机构与政府、行业经常共同调研培训需求,对哪怕只有一两个人的小型企业,也会把培训送上门,随时随地开发出市场需求的培训项目。

(三)不间断、可选择的人性化教育体系——即任何人、任何时候、任何年龄都可以自由进入学校学习,体现了澳大利亚教育的人性化特点

在澳大利亚的教育体系中,学生永远处于主动的选择之中,尤其是成年人,对教育的选择就更加主动。对任何人来说,教育都是终身的,是不会停止的。在一间培训商务推销师的课堂里,我们就看到了20岁的女孩和50多岁的妇女在学习同样的课程。西澳警官大学的校长,大约有50岁,他并没有渎过硕士学位,但目前正在科文大学攻读在职博士,这是学校根据他的经历和水平为他订做的专门课程。在澳大利亚,此类情况很普遍,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不间断的继续教育,充分体现了澳大利亚教育的人性化特色,用澳大利亚人自己的话说,“这是真正意义的继续教育”。

(四)标准化——即全国统一的教育标准保证了澳大利亚教育的严肃性和真正意义的标准化

澳大利亚所有的大学和职业技术学校都是宽进严出,进门是敞开的,但出门的标准对任何人都一样严格。而这个标准是由国家统一制定,每隔3年根据发展调整修正一次。澳大利亚政府对教育的规范,体现在对教育标准的制定和对教育机构的资格认证上。政府要求在教育的操作上,企业、协会、学校协调起来,共同形成合力。他们的教育实践证明了这是一条成功的道路。国家的标准是开放的,但所有人在同一个标准面前是平等的,在不同的地方上同样的课程,得到的结果是一样的,企业可以放心地使用在不同地方培训出来的人。象教育培训这样规范的运行,在其他行业和部门也随处可见,澳大利亚是一个规范意识很强的国家,例如:在对培训者能力导向培训教育项目上,不仅仅是通常概念的培训,还包括了设立培训的标准、实施过程、按既定标准评估学员能力等内容,以统一规范的课程按照既定的标准培训培训者。这种能力标准是教育机构和行业部门共同制定的。 二、几点思考 在开阔视野,了解澳大利亚终身教育特点的同时,如何结合我国的继续教育实际,取他人之优势,发展自己,也是全团同志思考的问题。大家认为,学习澳大利亚在终身教育上的优势,不仅仅要学习他们先进的方式方法,更要学习现代培训教育观念,将真正意义的终身教育观点,引入国内继续教育管理及操作实践中。比起澳大利亚的终身教育的发展,我们要做的工作还很多,我们的主要看法是:

(一)树立新的培训教育理念,鼓励和支持国民终身学习,已经成为世界先进国家发展国力的最重要国策之一

与发达国家相比较,我们在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的问题上,还显得说得多,做得少。终身教育的观念在澳大利亚已经深入人心,成为一种自然和平常的事情;而在我国,往往是从事继续教育工作的同志,才有比较先进的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观念。但是,光靠这些同志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全社会都深入了解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才能逐渐缩小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加速我们人力资源开发的速度和步伐。

(二)国内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的立法执法工作,急需加强

西方许多国家终身教育的成功经验,往往都是法律法规的保障,澳大利亚的情况也是如此。随着我国加入WTO,全民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上的法律意识会逐渐增强,这对我们加快继续教育方面法律法规的制定工作,保障全社会公民继续教育的权利,无疑是有利契机。我们要抓紧这个机会,尽快出台继续教育的法律法规,以保障全民终身受教育的权利。

(三)加强各有关部门、行业、社会团体、学校、企业在培训教育上的协调与合作,充分利用和共享我们有限的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培训教育需求

澳大利亚在教育培训方面的全方位协作,给我们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为了保证人们的学习需要,澳大利亚政府、学校、行业协会、培训机构会携手分工,只要能帮助人们学习,他们会从不同的角度提供服务。而在我国,目前还存在着严重的条块分割、部门权利垄断和利益竞争。这种情形非但不能加强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工作,反而给人们的学习带来重重的麻烦和阻碍。我们应该深刻反思这个问题,在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工作中,研究如何把全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如何在继续教育的工作中,加强部门、行业、学校、施教机构的协调与合作,共同促进祖国的继续教育事业发展。

(四)建立各行业、各类岗位的培训教育国家标准并严格执行

澳大利亚低碳农业考察报告 篇4

根据2012-2013中澳农业交流团组计划,去年11月,由农业部科技教育司、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检测所、农业部国际交流中心组成的低碳农业考察团一行5人,赴澳大利亚进行了考察。根据澳方安排,考察团走访了墨尔本市的莫纳什大学和梅尔基金会、悉尼市议会、瑙拉市马尼拉生物乙醇厂、多尔比市生物乙醇有限公司、昆士兰科技大学等单位,围绕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议题与澳方有关单位进行了深入座谈,对澳大利亚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进行了系统总结。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澳大利亚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经验

(一)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澳大利亚十分重视农业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从农业布局到具体技术措施都围绕着合理利用农业资源、保护农业环境进行。一是努力提高耕地质量。近10年来,该国政府每年投入5000万澳元,支持耕地质量提升技术研发。以保护性耕作技术为例,政府对购买免耕播种机的农民补助10%的购机费,对改传统播种机为免耕播种机的农民补贴50%的技术改造费用。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澳大利亚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耕地面积已占80%。据澳大利亚农业部协调员Colleen女士介绍,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在改善耕地土壤结构、提升有机质含量的同时,能够节水30%-40%,促进粮食增产20%-30%。二是有效节约水资源。在农业用水方面,澳大利亚规定灌区内的农户对灌溉和畜牧用水拥有的使用权与其拥有的土地面积相挂钩。同时,在灌区内建设和完善用水信息计量监测系统。例如,在新南威尔士州部分重点监控的农业灌区内,地表水用水计量设施普及率达94%,地下水用水计量设施普及率达34%。三是推行适宜的耕作方法。许多农场在麦茬地放羊,以羊粪肥田,并利用豆科植物,实行麦豆轮作,促进耕地资源合理利用。四是平衡土壤营养成分。澳大利亚土壤缺乏活性的硼、铜、锌、锰等微量元素,影响作物的生长和羊毛的产量与质量,通过增施微量元素肥料,提高耕地产出率,效果显著。

(二)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基金。澳大利亚建立了保护生态环境用途的公共基金,各级政府可以从中获得资金支持。例如,为了恢复和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地方政府在事权和财权上的相互推诿,1997年澳大利亚环境部和农牧业部共同成立了预算总额为15亿澳元的自然遗产保护信托基金会。该基金会通过对项目提供资金帮助,带动了其他资金的投入,促进了联邦和州两级政府在自然资源管理、环境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相关政策的协调和统一。在农业方面,该基金近年来的最重要贡献是改善了澳大利亚农业主产区――墨累?达令盆地主要河流的生态系统和水体质量。在这个区域,信托基金会提供1.63亿澳元,以鼓励农民使用生物防治、天然农药、低氮低磷化肥等环境友好型技术,同时为农民从事生态恢复的投工投劳支付报酬。经过10年的努力,盆地内土地盐碱化趋势得到遏制,河流局部蓝藻爆发事件大大减少,墨累?达令流域河岸生态系统基本恢复。

(三)开展农业生态补偿。澳大利亚向潜在排放污染或破坏生态的农业生产者征收一定的税收,用来补偿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例如,澳大利亚针对畜牧业的温室气体排放,向畜牧业生产者征收一定的税收。近年来,政府还探索实施“押金―返还”制度,实现对生态的补偿。例如,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生产之前必须缴纳一定的押金,保证将其畜禽粪便转化为有机肥,并合理施用到田间。这样,企业在某一地区生产,就必须租用一定面积的耕地来消纳粪肥。而且,押金是否返还给企业必须通过验收来决定,通常是将土壤质量同邻近未遭破坏的相似区域进行比较。如果企业未能通过验收,那么保证金就会被罚没,充实到农业可持续发展基金中。为了避免加重企业负担,澳大利亚政府并不要求用现金支付保证金,而是通过银行或其他经认可的财政机构采用全额担保的方式实现保证金的财务担保。

(四)建立农业生态产权交易市场。由于大面积垦荒和过度放牧,澳大利亚的森林草原覆盖面积一度萎缩。为解决这个问题,澳大利亚政府探索开展市场化的生态产权交易。考察团拜访的新南威尔士州就在碳汇产权交易方面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成效。该州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碳汇市场。在这个市场上,二氧化碳排放较多的造纸、钢铁等企业既可花钱购买其他企业的指标,也可以购买森林、草原等农业资源所有者的碳汇产权。配合碳汇市场,该州通过立法赋予碳汇产权法律地位,对超标碳排放者加重处罚力度。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将新南威尔士州的经验推广至全国,国会于2011年通过农业碳汇首次授信法案,规定农民和其他土地经营者可以通过保护森林、草原甚至合理耕种农作物而获取碳汇信用额度,其他碳排放者可以通过市场从农民手中购买碳排放额度。这样,农业的生态价值就通过市场化的产权交易方式得以实现。

赴韩国农业职业教育考察报告 篇5

为加强国际交流,学习国外先进经验,推动我国农业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1999年11月上旬,中国农业职业教育代表团一行五人对韩国的农业职业教育进行了考察,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代表团访韩的背景、目的、过程、成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职业教育发展迅速。然而,从农科教结合、产学研结合的角度看还远不适应农村经济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尤其在高等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规模方面,在农业教育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方面;在农业教育网络发挥 推广、普及高新农技的功能方面我们还处在起步阶段。本着加强交流、密切联系、取长补短、促进协作的目的,我们对韩国的农业职业教育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考察,具体活动安排是:十一月五日,访问韩国农协大学:十一月六日访问农协研究院;十一月七日访问农协安城农业指导者教育院:十一月八日访问庆洲道农村;十一月九日访问汉城郊区模范农户;十一月九日至十一日观光:十一月十二日访问韩国农协中央会。十一月十三日回国。在韩国有关部门的精心安排下,考察访问获得了圆满成功。韩农协大学与中国北京市农业学校、江苏省苏州农业学校、中国中央农业广播学校签署了“中韩衣业职业教育合作交流协议”,为今后广泛协作奠定了基础。

二、韩国的农业及农业教育

韩国是一个新兴的工业化国家,被经济学家誉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其农业人口仅占全国人口的 1/10,约为 460万人。其农业做为一个产业部门已溶入世界市场体系。受市场规律制约那些成本高、品质差或产量低不能盈利的农产品生产已经萎缩,其主要农产品有大米、蔬菜、果品(以桔子为主)、花卉等。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护农民的经济利益,促进本国农业经济的发展,韩国自上而下成立了“农协”组织。农协是分级网络形经济组织,功能齐全机构很大。网络密布全国,有自己的资本、产业(如银行等),有一定的社团功能,但很少政治色彩。从农协中央到地区农协类似于一个大型农业托拉斯,他的主要功能在于经济方面,从收购农产品,供应农业生产资料,到成立银行发放农业信贷,办教育培养跨世纪农民,其目的都在于抵御经济风险,保护农民利益,发展本国农

业经济。

韩国的农业职业教育主要是由农协中央和各级农协举办的。尽管韩国农业人口仅占1/10,只有460万人,但其农业职业教育网络却遍布全国。农协中央和各级农协投资办农业职业教育,从实用技术培训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从工5天 的短训班、每周三大为期一年的半脱产班到全脱产二年制的正规高职班;从培训一般农民、骨干农民、农协职员到培训各级农协的领导者,韩国的农业职业教育是一个功能齐全、涵盖层次众多的教育体系。

三、农协大学、农协研究院和安城教育院概况

中国农业职业教育考察团重点访问了韩国农协中央所属的农协大学研究院和安城教育院。农协大的培养对象主要是农协的工作人员和农村经济组织的管理者,类似于我国的农村管理干部学院;研究院主要培训各级农协的领导者,类似于我们的党校;教育院主要培养骨干农民,类似于我国的实用技术培训中心。

农协大学,占地 30万平方米,教职145人,在校生总数1400人,其中二年制全脱高职班200人,其余为各类半脱产班,包括:农协会员班60人,农业科技班140人,农协工作人员班340人,农产品营销班100人,居民女子大学600人。

农协大的教育内容主要是经营管理、农产品流通、金融信贷知识、农协组织管理和新兴农业生产技术。市民女子大学学习家政知识、健康知识、汽车修理等。

该校各类短训班的上课方式是每周2-4天(含晚上),学制4-12个月不等,基本是半脱产学习。该校的教育经费每年3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600万元),其中90%来自农协中央拨款,10%来自学生交费。与收入水平对比,韩国农业院校的个人交费是非常低廉的,甚至可以说是象征性的。

安城农协教育院,始建于1981年,占地面积6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 8000平方米,教职员34人,可容纳学生250人。办学以短训为主,类似于中国的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中心。该院的主要教育内容包括:节约型农业技术课程,最新(最高)技术课程,归农教育,新物流课程,地域农业开发课程。具体教学内容有:农业生产经营的最新技术,新品种的开发与繁育,病虫害的防治,最佳营农方案的选择,农业贷款程序,农产品流通等。

该院教学的突出特点是教学与生产经营实践紧密结合,教学内容直接服务于

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营销,教学方法主要是实践性教学。该院的现场教育包涵了种子选育;农机具创新、改进、推广;高新技术推广应用,农产品营销等实践实习场所。农民在这里学到新知识后,能够较快地促进自己的生产和经营。

该院有完整的实践教学场所,其中“新知识农业学习场”是由十五个塑料大棚构成的,棚内陈列着有关农业生产的农机具、种子、优质产品等,分成“农民发明馆”、“农业机械馆”、“节约型Idea馆”、“环境农业素材馆”、“农民职业病防止馆”等。“特殊农法示范圃”其中包含立体栽培示范圃、野生花草栽培示范圃、无农药栽培示范圃等。此外“新知识农业教育馆”、“新物流教育馆”也是现场观摩操作形式的实践教学场所。由于该院所学知识实用,取得该院培训合格证后又可以得到政府贷款的优先权,因而,农民学习积极性很高,迄今,该院己经培训过25万人次。

该院的办学经费主要来源于农协投资,数量与农协大相等,每年 30亿韩元。由于教育经费充裕,所以对学员收费极低。

四、农业职业教育的典型成果——模范农户

十一月九日,在农协大学安排下,代表团一行前往距汉城西北30余公里的京畿道新城市农村参观,重点考察了花卉种植农户何先生的仙人掌生产基地。

何先生今年40岁,种植花卉己有15年历史,以栽培仙人掌为主,具有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在政府支持下,何先生去年3月经考核、考试进入农协大学参加为期一年的学习,每周学习一天,年学费为150万韩元(折合人民币1.43万),其中自付40%,另外60%是政府鼓励模范农户深造而赞助。

目前,何先生和夫人及父母一起专业从事仙人掌生产,并雇佣工人四名。生产基地由何先生租用,共租用土地7000平方米(约10.5亩),年租金2300万韩币(约合人民币18.9万),并投2亿韩币(约合人民币164万)建造了温室大棚20个,温室机械化、工厂化可实现一年四季批量生产,年生产仙人掌70万只,产值36万美元。生产的仙人掌80%出口,出口国家达10-15个国家(地区),另外20%在本国销售。

由于实现机械工厂化规模生产,且重视扩大销售渠道,生产经营有方,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1998年何先生扣除生产成本,一家净收入1.7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40万),成为当地的模范农户。

五、对韩国农业职业教育的总印象

第一,院校规模较小,教职员队伍精干,设备先进。

第二,行业代表(农协)投资办教育,体制健全,教育投入充裕,效果显著。第三,农业职业教育网络涵盖全国,这个网络既是教育网又是农业推广网,起着从开发农业新技术到推广农业新技术的纽带作用。

第四,重视文化传统教育,农业职业教育中渗透着素质教育。

五、意见、建议

经过一周考察,尽管所见所闻只是浮光掠影,但也颇受启示。代表团经认研究讨论,向国家有关部门提出如下建议。

(1)政府应加大对农业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各省(市)地级政府尤其应大力兴办农业职业教育。

(2)加强乡、村两级干部、农村基层经济组织管理者及骨干农民的在职培训,各地可以本地农业院校为依托,利用现有成人学校体系或农业广播学校体系,对农村干部、骨干农民进行管理知识、新兴实用技术、农产品营销知识的培训。

(3)农业职业教育必须与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营销紧密结合,要改革现有农业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教育方法,扩大高等农业职业技术教育的规模,缩小普通高等农业教育规模。

(4)在国家支持下,要把高等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办成开发和推广农业高新技术的基地。

澳大利亚农业职业教育和远程教育考察报告 篇6

王桂显(执笔)

为了更好地适应WTO和知识经济时代到来所面临的形势,了解澳大利亚、新西兰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体系、职业标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设等方面的做法,学习先进经验,促进我国农机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健康发展,由农业部农机试验鉴定总站组织的赴澳大利亚、新西兰“农机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体系建设”考察团一行11人,于2005年6月16日至7月1日对澳大利亚、新西兰进行了专题考察。考察团先后到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大学农业园艺职业培训中心、JamieGrants农场、Banchory农场、国家制造业职业标准研究中心、维多利亚州初级产业部和新西兰的国家资格认证局、农业职业标准研究中心、建筑业职业标准研究中心、园艺职业标准研究中心等部门考察访问,与有关管理、研究、教学人员和农场主等进行了广泛的座谈和交流,对两国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情况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取得了很大收获。现将考察到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有关基本概况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都在南半球,位于太平洋西南部,属英联邦内的独立国家,通用英语。澳大利亚由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及周围海岛组成,面积为769.2万平方公里,全国人口不足2000万,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低的国家之一。大部分地区是热带和亚热带气候,气候干热,雨水稀少,是世界降雨最少的大陆。新西兰西隔塔斯曼海与澳大利亚东南部相望,由北岛、南岛和斯图尔特岛及周围海岛组成。面积27万平方公里,全国人口近400万,境内山地、丘陵占总面积3/4以上,平原狭小。绝大部分属温带海洋性气候,雨量充沛,年温差小,夏无酷暑,冬无严寒。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都是经济发达的国家,农牧业在两国都占有重要的位置,而且都已高度机械化。澳大利亚农用土地面积4.55亿公顷,2000年农业人口有41万,不足全国总人口的3%。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大麦和燕麦,主要经济作物是棉花、甘蔗和亚热带水果等。天然牧场辽阔,其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55%,羊和羊毛驰名世界,羊的存栏数和羊毛产量位居世界前列,肉、乳畜牧业十分先进。农业总产值390亿澳元,占国民总产值3.8%,加上加工后的部分所占比例超过10%。新西兰全国2/3的土地适宜农牧,农牧产品占国民总收入的3/4,占出口总量的60%以上。主要饲养羊和牛,是世界上按人口平均养羊、牛最多的国家,人均10只(头)。农作物有小麦、燕麦、大麦、新西兰麻和水果等,粮食不足自给。

在为期半个月的考察期间,考察团所到之处无不感受到澳、新两国农牧业资源的丰富和生产的发达,我们到的季节虽然已是这里的初冬,但整个大地依然都由绿色的植被所覆盖,在郊外参观的旅途中到处是绿草葱葱,不时可以见到成群的牛、羊在大自然中悠闲的生活着。其畜牧产品及其加工品也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名不虚传。

二、职业培训与技能鉴定基本情况

1、主要发展历程

澳、新两国的职业教育培训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但全面发展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进入标准化、规范化时期。初期的职业教育是在大学内设有部分的应用技术和实践课程,为大学生提供相应的技能培训。二战结束后,由于大批的退伍军人需要就业,同时在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传统工业部门进行了技术改造,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新兴工业部门开始建立,现代管理制度逐步引入,这些都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这样,技术密集型产业的生产一线就迫切需要大批高水平的技能型、技术应用型人才和管理人才。而传统大学重学术科研、轻技术应用的教育思想,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难以适应这种需求。在这种时代背景下,TAFE(技术和继续教育)应运而生,专门的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得到快速发展。上世纪九十年代,为使职业培训更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企业需求,提高培训质量,保持职业培训与技能鉴定的一致性和连贯性,政府认为应推动职业教育培训行业管理,更大限度地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政府组织产业职业技能标准研发机构在国家制定的职业培训框架基础上,进一步形成了全国统一的职业技能标准,以此作为职业培训机构认证、课程设置审批和技能考核鉴定的主要依据,职业教育培训全面走向标准化、规范化。

2、组织管理体系

澳、新两国的职业教育培训管理职能明确,机构设置清晰、体系完善。澳大利亚有联邦、州和地方三级政府,各级政府都在教育培训部设立“职业培训委员会”专门负责职业教育培训管理工作,联邦政府“职业培训委员会”,负责全国职业教育培训的规划和体系构建,指导、协调各州政府的职业教育培训工作,制定全国职业教育培训的统一政策;向联邦政府议会提交有关职业教育培训的法律和经费保障议案,下达全国的指导性职业教育培训项目,管理、划拨该项政府拨款。各州政府“职业培训委员会”,负责统筹和规划本州的职业教育培训工作,负责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的审批、评估和监督,负责对政府培训项目进行招投标,负责监督培训质量和管理职业教育培训经费等,并且各州政府有较强的独立性,都有一些不完全相同于联邦政府的政策和法律。新西兰有联邦和地方两级政府,也是由各级政府的教育培训部负责统筹职业教育培训工作。

3、职业培训实施机构

澳、新两国的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可分为四类:①联邦政府办的TAFE学院,是国家实施职业教育培训的主体。有些TAFE学院是独立设置的,有些则附设在高校内。其规模大,设备先进,专业设置广泛,培训层次多样化,学制长短结合,培训模式灵活多样。②成人与社区培训机构,主要提供基本职业技能训练,为失业人员再就业和人员岗位流动提供岗前技术培训。③私立培训机构,国家鼓励私立培训机构参与对TAFE学院竞争,通过立法形式规范职业培训竞争机制。④产业部门、企业集团兴办的职业培训机构,一般负责初级培训,开展实用型技术的在职培训和职业技能再教育等。在上述职业培训机构中,前两类属公众性培训机构,其经费来源主要是政府拨款,少量收取学费(澳大利亚收10%);私立培训机构的经费,一部分靠收取学费,另一部分通过参与政府职业培训项目招标,获得政府拨款;产业部门和企业集团兴办职业培训机构的经费则主要由产业协会和企业负担。

4、职业技能标准研发机构

澳、新两国的职业技能标准研发机构是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逐步由政府和产业协会组建成立的,并经认可注册的机构。如考察团访问的澳大利亚制造业职业技能标准研究中心、新西兰农业职业标准研究中心、建筑业职业标准研究中心和园艺职业标准研究中心。这些专门的职业技能标准研发机构及其分支机构遍布全国,负责进行本行业的就业需求预测和职业分析,包括了解国内外企业、学员的职业培训的需求,研究制定行业职业技能标准,经教育培训部审核、批准、颁布。职业技能标准研发机构还负责向政府部门提供技术支持和建议,向TAFE学院和其他职业培训机构提供专业课程设置、教学依据和咨询。其工作经费主要来自于政府拨款和行业资助,与政府有工作协议,并接受政府的工作考核,考核结果直接影响政府的拨款。据新西兰建筑业职业标准研究中心Lanshepherd先生介绍,该机构每年有1200万元新币的经费,其中70%是政府拨款,30%是建筑业资助。

5、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澳、新两国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被社会普遍认可,证书作用明显,含金量高。政府有关法律规定,职业资格证书在全国通用,只有取得了职业资格证书,才能从事相关职业的技术性工作。职业资格证书成了求职就业的必备条件,雇佣者以此作为上岗、确定报酬的依据,同时也是其免除相应法律责任的依据。澳大利亚的职业资格证书有六级,其中一、二级为初级,三、四级为中级,五、六级为高级(相当于我国职业学校的大专和本科);新西兰的职业资格证书有十级,其中一至四级为普通职业资格证书、五、六级相当于大专,七、八级相当于学士,九级、十级分别相当于硕士、博士。

三、职业培训与技能鉴定特色

1、学分制修业

职业培训机构的课程设置和技能鉴定的内容,严格按照统一的行业职业技能标准和统一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要求,行业职业技能标准内容全面、详实,不仅有专业知识和技能课程要求,而且按职业功能模块和级别具体细化分解为学分,学员可以通过累积学分完成学业。这种学分制修业方法使职业培训与普通教育、高等教育相衔接,在普通高中教育阶段,学生就可以自由地选择一级证书和二级证书要求的职业教育课程,高中毕业进人TAFE学院后,在高中教育阶段所得的职业教育课程的学分得到承认,即不必从头学起,可直接学习后续的课程模块。学生从TAFE学院毕业后,也可以进入大学学习,其在TAFE学院学习的相关专业的课程全部(若大学的专业实践性较强)或部分(若大学的专业理论性较强)得到承认。这为TAFE学院毕业生进一步深造取得大学学位创造了条件。由于课程设置为模块式的,学生可以进行全日制学习,也可以在就业后进行部分时间制学习,同时,职业培训机构对学生通过自学或在工作、生活中获得的相关专业技能也予以承认,使就业前教育和就业后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根据个性发展需要进行选择学习,也有利于学生逐步分段攀登,更为在职人员提高职业岗位技能创造了条件,从而大幅度提升了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为社会提供实用人才的效率和效益。

2、注重技能训练

职业技能标准研发机构和职业培训机构都与企业集团建立有广泛的、有机的和密不可分的协作关系,以确保获取最切合实际的训练和最新的专业信息。企业集团研制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往往都无偿地予以提供,及时纳入职业技能标准和培训课程。职业技能标准和培训课程设置充分体现了行业企业和学员的培训需求,特别注重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各职业培训机构都有实践基地或实习企业,大部分的学业是在实践基地、行业企业或农场完成。对学员的技能鉴定,也以实际操作技能为主,具有极强的实践性。这样做的结果,一方面使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毕业生,到工作岗位上马上就可以解决实际问题,没有适应期。另一方面行业企业通过参与职业培训运作与监督,对职业培训有很好的认可,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毕业生受到行业企业的普遍欢迎,有很好的就业前景,一些大学毕业生甚至也到TAFE学院接受职业培训,才能有比较广泛的就业机会。从而提高了职业培训的社会地位,增强了职业资格证书的作用和含金量。

3、实行资质管理

政府对培训机构的质量保证体系、课程设置、师资力量、教学设施等实行资质管理,通过评审认证注册登记。经过认证注册的培训机构才能有资格参与政府职业培训项目的招投标,获得政府拨款。担任职业培训的教师一般要有5年的专业工作经验,受过教育专业培训和具有相应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同时职业培训机构鼓励其聘用的教师成为产业协会的成员,参加专业协会的活动,接受新的专业知识、技能和信息。在职业培训教师队伍中,有相当比例的兼职教师,他们聘自于产业协会和行业企业,大多是企业集团的老总、部门经理或技术骨干。考察团在新西兰访问的国家资格认证局,是联邦政府教育培训部下设机构,负责组织质量审查组对职业培训机构的认证注册,对职业技能标准和职业资格证书等评价认可。其对培训机构认证收费每小时100—150元新币,一次认证收费一般为1600元新币左右。认证注册有效期为3年,期间培训机构还要接受质量审查组的监督审查。对审查出的不符合项,培训机构要予以整改,问题严重的将被停业整顿或撤消注册。

4、市场机制运作

政府主管部门每年根据职业培训框架和培训计划,确定职业培训项目和指标,以职业培训这个“特殊商品”的“购买者”身份,在有资格的学院、社区、私立和企业的职业培训机构中进行招标,哪一个职业培训机构适应经济和社会需要,且质量高(学生的巩固率高、毕业生获证率高、就业率高)、成本低(生均经费低),政府就“购买”哪一个的“特殊商品”,中标者获得该项政府投入,以此来不断提高职业培训的质量。这种市场运作机制和拨款方式成为政府发展职业培训的指挥棒,体现了政府引导市场的作用。这种管理模式促使职业培训机构最大限度地适应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高效率地利用教育资源。同时,政府鼓励职业培训进入社会市场竞争,得到企业等社会各方面的资助。

5.技能鉴定便捷

由于职业技能标准是按职业功能模块和级别分解叠加,组合成一个完整的标准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每个功能模块都具有相对独立性,使学员修业不受时间与地点的限制,只要其能力符合某个功能模块的要求,即可以通过技能鉴定,获得该项的学分,待全部通过某个级别若干个功能模块的技能鉴定,积够学分,即可获得相应级别的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设置于职业培训机构,其鉴定活动受控于认证注册制度。职业资格证书由职业培训机构颁发,全国统一格式。这种培训与鉴定的结合,既促使培训机构不断按职业技能标准更新培训内容,也使学员根据自己的精力与培训要求,灵活支配时间完成培训课程。同时,国家鼓励职业技能标准、培训教材和技能鉴定市场化,通过市场激烈竞争,刺激职业教育培训事业蓬勃发展。

四、体会与建议

澳、新两国社会、经济的发达,与其从业人员拥有良好的素质和技能密不可分,归结于国家对职业教育培训的重视,归结于社会对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认可。两国政府都把职业教育培训放到了提高公民劳动力素质,保证国民经济“高质量,高效益”运作的高度来认识,投入巨额资金,颁布有利于职业培训发展的配套政策法规,积极支持和推动。社会各界,对职业培训和资格证书制度投入极大的热情和支持,积极参与职业技能标准研发、职业培训运作、课程设置、技能鉴定等工作。各类教育形式相衔接,教育资源得到高效率、高质量地利用,职业培训机构不断壮大发展,并形成多元化的格局。职业资格证书成为求职就业的通行证,得到求学者和雇佣者的普遍认可和信任。

我国从业人员素质和技能水平普遍偏低,特别是农业从业人员数量多、素质差,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尤为短缺,直接影响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制约了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和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素质和技能水平,培养造就农业人才队伍,对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劳动力有效转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事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全局。近年来,随着国家有关法规政策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农业行业的实施,农业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农业人才队伍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发展时间短,认识不到位,国家投入不足,缺乏相应的配套政策和机制,各方面的积极性尚未充分调动起来,农业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还远远不能满足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农机人才队伍是农业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农机行业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工作,加强农机人才队伍建设,是各级农机部门的重要职责,是广大“农机人”的共同事业。结合澳、新考察和我国实际情况对农机行业职业培训与技能鉴定提出如下建议:

1、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农机主管部门应进一步提高对农机行业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履行职责。协调农机系统内、外部关系和政策,整合系统资源,加大投入力度,统筹规划和部署,确定发展目标和工作目标,落实分管领导、责任部门和人员,纳入考核管理,加强监督和指导,推动农机行业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

2、制定配套政策,强化主导作用。在积极采取措施,落实农机修理工就业准入制度的同时,加强农机行业其他职业(工种)就业准入的研究和政策制定。在农机大户培训、购机补贴、跨区机收、维修网点审定、整顿农机市场等业务和项目中,对人员能力和职业资格提出明确规定和要求,将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与行业管理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加政策约束力和利益驱动力,引导和鼓励广大农机从业人员积极参加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推动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农机行业顺利实施。

3、加强宣传发动,提高社会认知度。注意收集和整理农机行业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工作在提高人员技能水平,提高作业效率,保证维修质量,减少机械事故和故障,增加获证人员收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发展农村经济等方面的典型事例,结合科普宣传、年审年检等活动,通过电台、电视台、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媒体,加强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作用的宣传。同时,通过组织业务比武、技能竞赛等活动,扩大社会影响,提高职业资格证书的社会认知度,为推动农机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工作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4、采取多种形式,调动各方力量参与。加强农机行业职业培训方法和技能鉴定模式研究,探索单元化教学、学分制修业、模块化鉴定的途径,促进农机专业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相衔接。以促进就业能力为导向,以提高技能水平为目标,鼓励涉农院校和农机化学校推行“双证制”,使毕业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通过招投标等竞争机制,引导和鼓励农机行业企业、农机服务组织和其他社会单位积极参与职业培训运作、课程设置和职业标准研发,增强用人单位对职业资格证书的信任度。同时,通过技能人才使用和激励机制的建立,逐步搭建起职业培训—技能鉴定—就业上岗的直通平台。

5、夯实基础工作,保证“证书质量”。进一步加强农机行业国家职业标准内容和功能作用的研究,及时了解农机新技术、新工艺,分析行业新职业、新需求,不断完善国家职业标准的内容,使其成为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的重要依据,积极推进已颁布职业标准的实施和统编职业培训教材、技能鉴定试题库的利用。同时,加强农机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和质量督导员的培训与队伍建设,积极推进农机化中专和农机化培训学校的“双师制”,使农机职业培训的教师具备讲师和技师资格。按照“统一标准、教材、试题,统一鉴定工作程序,统一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规范职业技能鉴定行为,保证工作质量,使农机职业资格证书在行业企业和全社会有良好的质量信誉。

五、其他考察情况

通过接待我们的DesMcGarry先生和昆士兰大学JeffTullberg教授的介绍以及到JamieGrants和Banchory两个农场的参观访问,使我们对澳大利亚的农业机械化和保护性耕作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澳大利亚的农牧业生产经营模式以家庭农牧场为主,而且规模很大,一般土地面积在几百或上千公顷,机械化程度高,社会化服务完善,生产效率高。如考察团到的昆士兰州多尔比市附近的JamieGrants农场和Banchory农场,分别拥有土地5千多公顷和2千多公顷,这两个农场都是从事种植业生产的农场,主要种植的作物有小麦、高粱、棉花和向日葵等,前者平时有3个人从事生产和经营,后者平时只有1个人打理。Banchory农场的主人诺瑞斯(译音)先生告诉我们,他有拖拉机、小麦播种机、高粱播种机、植保机和运输车各1台(辆),采取保护性耕作方式,播种和田间管理工作都由自己完成,只是在农忙时(主要是收获)从服务公司雇请帮手和作业服务。可见科学的生产方式、高度的机械化水平和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为农场高效率的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和支持,减轻了生产压力和管理的负担。

澳大利亚是实施农业保护性耕作较早的国家,经过多年的实践,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技术模式。DesMcGarry先生向我们介绍“免耕、轮作和固定道作业”是澳大利亚保护性耕作方式的三要素。在澳大利亚由于土地实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农业生产实现全程机械化作业,为了提高机械作业效率,各农场普遍采用动力在100马力以上的大型农业机械。同时,由于大型机械反复在耕地上作业,造成土壤压实,不仅增加了机械动力的消耗,而且不利于雨水入渗,降低土壤的蓄墒能力,影响了农业生产效益。经过多年研究,澳大利亚农业科技人员总结了一套固定道机械作业方式,该项技术主要是根据作物的行距、机组的轮距和作业的幅宽等,在农田中划定出若干组一定宽度的固定机组作业道,适当调整机组轮距,使每次作业时机组的承重轮都能在固定道上行走。据JeffTullberg教授介绍他们多年的研究表明,固定道作业方式比传统的非固定道作业方式:一是避免了机组在松软的土壤上行驶、在压实的土壤中播种,可以节省机组50%左右的牵引力,减少能耗,减低成本;二是避免了土壤被轮胎反复碾压,可以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和蚯蚓含量(JamieGrants农场实行固定道作业12年,土壤有机质含量由1.0增加到1.8,蚯蚓含量增加20%),适宜作物生长;三是减少压实土壤面积,利于雨水入渗,增加土壤蓄墒能力,同时减少地表径流,一般压实土壤的地表径流是未压实土壤径流的3倍以上;四是可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10%—20%。

据介绍澳大利亚为了防止土壤风蚀和沙漠化、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土地肥力、保持生态平衡,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推行保护性耕作方式,初期也是遇到了很大的阻力和难度,政府为了推广这项技术,先后启动了大量的研究、示范、培训项目,并对采用这项技术的农民在机具购置、改进、税收、用油等方面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通过项目带动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按照DesMcGarry先生的估计,目前全国有30%的耕地实施了少耕技术、40%的耕地实施了免耕技术。澳大利亚在实施保护性耕作的同时,还十分注重视现代高新科学技术在农业上的综合运用。如将GpS定位技术应用于农业机械的免耕精量播种、施肥、喷药和固定作业道划定等作业控制,进一步提高农业资源和生产资料的利用率,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澳大利亚开展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经验和做法对我国推广该项技术,提高了有益借鉴。

注:赴澳、新农机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体系建设考察团成员

团长:焦刚副团长:张开伦

澳大利亚农业职业教育和远程教育考察报告 篇7

关键词:中国,澳大利亚,职业生涯,教育

职业生涯规划是个人对其一生职业发展总体规划的勾画, 具有粗略性、目标性、长期性和全局性的特点, 为一生的职业发展指明了途径和方向, 已成为21世纪人才成功的必要因素[1]。

国外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研究工作起步较早, “职业辅导之父”帕森斯 (Parsons) 在1908年便提出了著名的人职匹配理论, 此后, 职业生涯一直是各国理论研究的热点。20世纪末美国“国家职业指导协会”改名为“国家生涯发展协会”, 标志着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的趋于成熟化。虽然国内的企业管理领域已广泛开始运用职业生涯规划理论, 但学校教育领域对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的应用和研究才刚刚开始, 现有的研究还主要集中在高等学校的毕业生[2]。

目前, 国内文献对于美国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介绍相对较为丰富, 但对于在此领域发展较为发达的澳大利亚的介绍则相对较少, 本文希望通过对比澳大利亚和国内的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为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供借鉴。

一、澳大利亚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与特点

1. 澳大利亚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

澳大利亚学校对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起步较早, 学生很早就要求探索自己的能力、兴趣和将来的发展方向。

学生在小学和中学低年级阶段的重要任务是培养调查研究能力。教师经常运用开放式的教学理念, 让学生针对特定的课题开展探索式研究, 从教科书以外的世界来寻找答案, 并要求在同学和教师面前汇报研究结果, 以此来鼓励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并寻找自己兴趣点。

获取职业知识、技能、信息和态度是澳大利亚初中生的重要任务。学校采用正规的班级授课制, 设置职业相关的选修课, 采用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相结合的形式, 加深学生对不同职业的认识。此阶段学校会有统一的职业课程活动组织模式和活动大纲, 对学生也有正式的考核[3]。

在高中阶段, 学校会向学生提供有关职业发展和未来人生规划的咨询服务, 并组织学生参加就业招聘会。跟国内中学不同, 澳大利亚中学会鼓励高中生利用业余时间打临时工, 并向学生提供招聘信息, 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社会阅历。在整个中学阶段, 学校会有专职的职业规划教师和兼职 (或专职) 心理咨询教师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服务[4]。

澳大利亚的大学基本都设有学生职业发展中心, 为学生提供生涯发展服务。学校会定期邀请一些行业专家开展职业发展讲座, 也会鼓励一些公司把其项目工作放到学校, 聘请学生参与, 让学生得到更多真实的行业信息。

2. 澳大利亚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立法保障

澳大利亚通过教育立法的形式, 强化学校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正规化和标准化。教育法中的“职业发展纲要 (Career Development Guidelines) ”明确规定了生涯指导的内容、学生达到的职业熟悉程度和考试评估方式。此外, 澳大利亚联邦和各级地方政府还通过了《二十一世纪国家学校教育目标》[5], 明确规定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应接受各类职业学习和培训项目, 理解职业生涯的规划及实现途径。因此, 澳大利亚的职业生涯教育内容是渗透到各类课程学习中的。

二、国内职业生涯发展现状

国内的职业生涯规划研究起步较晚, 正处在探索适合我国强少年年龄特点的生涯发展教育体系的时期。现在教育部门还未出台具体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文件, 各级学校对于学生生涯规划引导的意识较为薄弱, 并缺乏专职工作人员。目前, 国内仅有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主要集中在高等院校毕业生, 开展内容也局限于开设就业指导课和举办就业招聘会[6], 虽然也有部分高校开展了生涯规划咨询, 但也仅停留在个人帮助层面, 忽视了教育者的主体地位, 缺乏生涯规划课程的规划和管理, 未给全体学生创造真正意义上实现自我的生涯规划。

三、澳大利亚对我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启示

1. 加强立法保障

应该学习澳大利亚教育的立法模式, 以法律法规的形式规范职业教育的内容、形式和目标, 确保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施效果。

2. 落实政策支持

澳大利亚政府除教育颁布法令外, 还对各级学校进行了大量资金支持。国内的职业生涯教育也需要政府落实教育文件规定的专项资金, 能够使各级学校配齐专职生涯规划指导教师, 能够顺利开展相应的教育活动。

3. 建立系统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

突破职业生涯仅服务于高中毕业生填志愿和大学毕业生择业的局限, 设计出从幼儿园到高等学校的连贯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 规划出适合青少年各年龄阶段的生涯规划教育内容, 探索出适合我国的教育方式。

4. 大力开展适合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在教育效果方面, 澳大利亚非常重视生涯规划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我们也应加强符合我国情和文化特点的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使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效果更为科学化和本土化。

参考文献

[1]戴敏秀, 袁乐.国内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比较研究和思考[J].中国建设教育, 2007, 10 (10) :6-9.

[2]赵北平, 李冬梅主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程.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1, 11.

[3]唐迎.澳大利亚:重视个八职业生涯规辩教育[J].国际视野, 2008 (11) :64.

[4]张相锋.澳大利亚:系统职业指导始于初中[J].国际视野, 2006 (4) :23-24.

[5]罗汉书.职业生涯教育的国际经验剖新[J].教育发展研究, 2005:42-45.

上一篇:成长的风景中考满分作文下一篇:无公害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