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

2024-05-20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通用8篇)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 篇1

一、普瑞克西斯考试对国家教师考试内容上的超越

到1996年,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在美国获得了广泛的运用, 有23个州采用它来选拔教师候选人, 超过了当时的普瑞克西斯系列I和系列II的运用范围, 但后来还是被普瑞克西斯体系所取代, 其主要原因在于考试内容上的缺失。

(一) 国家教师考试:以书本知识为重点

当初的国家教师测试包括三个测试:一是交流技巧测试, 主要考查候选人的三种能力, 即听力、阅读和写作能力。二是通识测试, 包括两个领域的知识, 即一方面是人文社会学科领域, 如人类学、文学、社会学、艺术等西方文化基础知识, 以及大众传媒中的教育问题;另一方面是科学和数学领域, 如生物学、化学、物理、环境科学等问题, 以及数学概念和公式、简单的几何等知识。三是专业知识测试。其基本依据是教师教育计划 (Teacher Education Program) 中的全部内容, 试题来源于心理学、社会学、历史学和哲学, 但主要内容还是教学法、课堂管理、课程发展以及师生权益和教师专业责任等方面。 (2)

从内容来看, 国家教师测试以“书本知识”为重点, 包括通识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 虽然考试范围比较广泛, 但总体深度不够, 没有真正体现出教师职业的师范性, 也忽视了测试候选人的实际课堂教学能力, 因而有学者认为单凭这种考试不能科学评价候选人是否能胜任教师这种职业, 由此导致国家教师考试受到很多学校和专业教育机构的怀疑和否定。

(二) 普瑞克西斯考试:从考书本知识拓展到考课堂教学技能

普瑞克西斯考试由三个系列组成 (Praxis I~III) , 每个系列都对应着新任教师必备的不同知识和能力要求。通常, 候选人要想获得长期教师资格证书, 必须先后通过普瑞克西斯三个系列的部分或全部项目的测试。

1. 职前技能测试 (Praxis I)

此测试用以测量候选人基本的学业技能, 包括阅读、数学和写作技能。据此初步判定候选人是否具备当教师的最基本素质。通过者可以进入教师教育计划接受教师专业培训。该测试有笔试和机试两种形式。当选择笔试时, 阅读和数学两项测试的题目都是40道选择题, 考试时间为60分钟;写作测试由38道选择题和1篇小论文两部分组成, 两者完成时间均为30分钟。以下具体介绍机试这种考试形式。

选择机试的候选人可以选择参加单项测试或者综合测试。单项测试一般需要2小时 (包括考前指导和收集考生信息时间) , 但是实际上每项测试时间要少一些 (详见表1) 。综合测试包括阅读、数学和写作三部分组成, 测试时间为4.5小时, 其中也包含考前指导和收集考生信息时间。在综合测试时, 对阅读、数学、选择题写作和短文写作四个部分实行分段计时。在数学和阅读两项测试期间, 考生可以自由选择15分钟休息时间。在答题时, 考生使用一种专用文具, 可以不答题往前看, 也可以返回去, 或者对做过的题目做个标记, 或者返回去再修改。此外, 还有一个用于复查的屏幕:告诉考生哪些题目已做, 哪些没看见或哪些已做标记需要重做。为确保考出好成绩, 考生尤其要注意试题的序号、把握好考试时间。

2. 学科专业测试 (PraxisⅡ)

该测试由学科评价、教学原理测试和教学基本功测试三部分组成。考试合格者能获得初级教师资格证书 (有效期1年) 。目前美国绝大多数州教育机构、职业教育协会等都把该系列作为颁发职业证书的标准。各部分题型都是选择题和论述题, 考试时间分别为1小时、2小时和4小时三个时段。

(1) 学科评价用以对一般和特定学科专业的教学技能和教学知识的测试, 包括农学、艺术、语言学、生物学、化学、商业教育、公民教育和沟通等26个科目。从题型来看, 选择题用来测试某个学科的主要知识;论述题则考查对某个学科领域内一些基本问题的深入理解。学科评价在美国各州使用频率很高, 当前有40多个州利用该项测试。学科专业知识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基础, 也是教师职业学术性的要求;否则, 教师无法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

(2) 教与学原理测试用来测量幼儿、幼儿园到6年级、5~9年级和7~12年级四个学段所通用的教育教学知识。试题注重考查候选人对教育、心理学等学科知识和原理的掌握情况以及有关授课的基础知识, 不关注实际课堂教学能力。目前美国很多州也要求候选人通过教与学原理测试, 不过, 各州对不同年级候选人有不同级别的测试要求。如印第安那、俄亥俄、田纳西等州都要求初等教育1~5年级的候选人通过幼儿园到6年级的教与学原理测试, 中等教育4~8年级的候选人通过5~9年级的测试, 等等。厚实的教育教学理论功底是候选人承担教学工作的基本条件, 也是教师职业师范性的要求;否则, 就会出现“满腹经纶”而教不好书的现象。

(3) 教学基本功测试用来测量中小学教师在 (小学) 多学科、英语、语言艺术、数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五个领域的教育教学知识功底。这项测试是一种综合考试, 试题涉及的知识范围很广, 试题难度也偏大, 应试者通过率较低。目前各州很少使用这种测试, 因此它并没有真正发挥选拔合格教师的作用。

3. 课堂行为评价 (Praxis III)

此系列测试是一种由课堂教学评估人员 (简称评估者) 对新任教师 (Beginning Teachers) 的课堂教学技能进行比较全面、客观的评价的体系。它要求在教室环境中测试教师课堂教学能力。考试合格者可以获得长期教师资格证书。目前, 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阿肯色州和卡罗来纳州等州已采用这种教学行为评价系统。 (3)

可见, 普瑞克西斯考试继承了国家教师考试重视考“书本知识”的特点, 即重视考查通识知识、学科知识和师范知识。但也开始转向考查新任教师实际课堂教学技能, 这在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制度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二、普瑞克西斯系列III对课堂教学技能的考查

随着美国对教师实际教学技能日渐重视, 系列III加强了对新任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评价。该体系研发专家认为:教师资格考试中的知识测验得出的成绩并不一定和教师的实际教学效能有关;判断教师效能最有效、最准确的方式, 就是他们在学生教室中以及在专业社会群体中的真实表现。如此, “以课堂观察为基础 (Observation-based) ”的评价体系日益受到人们的亲睐。目前, 美国教育服务中心授权国内16个地区推广使用这种评价体系。以下就系列III的评价标准、评价规则和评价程序等方面, 做简单分析。

(一) 评价标准与方法

系列III设定的19项考核标准 (Criteria) , 包含在4个领域 (Domain) , 具体内容见表2。从表中可以看出, 所有的标准没有详细规定教师的行为举止或教学模式, 也没有假定某个学校、教室或课程情境, 更无意为教师列出一个“做什么”或“不做什么”的清单。它实质上只是一个设计框架或行为指南, 为评估者收集相关证据提供向导作用。为准确评价某个指标, 评估者先要参加为期一周的专业培训且在测试 (Assessor Proficiency Test) 合格后才允许上岗;同时, 评估者也需要采用多种方法和工具, 尽可能多地采集有效数据。

为采集充足、有效的数据, 评估者一般使用三种方法, 并辅之相应的调查工具:一是查看新任教师报送的书面材料, 以了解教室环境、班级学生和拟被观察的讲课等具体情况。这些材料主要是新任教师填报的《班级基本情况表》和《教学基本情况表》两种表格。二是在课堂观察之前和之后进行半结构面谈。在课堂观察之前的面谈中, 评估者与新任教师讨论此前提交材料中的教学计划设计缘由及其合理性;在课堂观察之后的面谈中, 要考查新任教师的教学反思情况, 也会就评估者在课堂观察中存疑的或其它问题进一步交流。在两次面谈期间, 评估者要填写《课堂教学观察前访谈表》和《课堂教学观察后面谈表》两种表格。三是观察课堂教学现场。评估者要随时在《课堂观察记录表》中记录在课堂上所发现的一切有价值信息。 (5) 以上三种方法及其辅助工具的合理运用, 基本上能帮助评估者收集大量的有效证据。

(二) 评价规则

系列III中的教学行为等级评价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写评语 (Summary) ;另一种是评分 (Scoring) 。评估者首先要依据每一项评价标准的证据写出相应的评语, 然后依据所写的评语在一套计分规则中选定一个最适合评语的评价等级。系列III中的每一个标准都有六个评分等级 (1.0~3.5分) , 并且其中三个等级 (1分、2分和3分) 都有比较清晰的界定。如, 1分表示“明显地不合格的教学行为”;2分表示“合格的教学行为”;3分表示“很胜任的教学行为”;3.5分表示“示范性教学行为”。此外, 还有两个中间分1.5分和2.5分, 表示不太确定的行为水平。前者表示位于1~2分之间的“不太合格的教学行为”;后者表示位于2~3分之间的“比较胜任的教学行为”。 (6) 当然, 在具体涉及到每项标准的评分规则时, 都有更细致的等级界定, 供评估者选择。

(三) 评价的一般程序

整个课堂行为评价是由系列III区域协调员组织完成的。对于进入“新任教师计划” (Entry Year Teacher Program) 的教师, 区域协调员能为他们提供考试指南和指导教师, 指派评估者, 检查每次评价的证据记录以及发送信件告知其课堂评价结果等多种服务。具体来说, 一个完整的课堂教学评价程序有如下环节:第一, 新任教师呈报书面材料。具体要求是:认真、完整地填写《班级基本情况表》和《教学基本情况表》;第二, 举行课堂教学观察之前面谈。面谈中, 评估者将对教学计划中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问题与新任教师展开讨论。第三, 进行课堂教学现场观察。在课堂上, 评估者将对新任教师的语言、神态、教学结果和学生的反应等情况做详细记录。第四, 举行课堂教学观察之后面谈。讲课结束后, 评估者与新任教师将就刚刚结束的课程举行第二次面谈, 主要讨论教学目标是否实现、教学方法是否适切、教学资源是否有效利用、教师间合作以及与学生家庭沟通等情况。此外, 面谈结束后, 双方要共同填写《评价确认表》, 以确认本次课堂评价行为是按照系列III确定的程序进行的。第五, 评估者逐项填写新任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评价报告。填好后, 评估者要在规定时间内连同其它相关材料, 报送当地的区域协调员。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评价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教育服务中心 (1993年) 规定:最终裁定一个新任教师是否通过系列III的测试至少要有两个评价周期 (Assessment Cycles) , 即至少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评估者对新任教师进行两次或两次以上完整的课堂教学评价才算是有效的。不言而喻, 那些课堂教学基本功好、进步快的新任教师, 一般有两次合格的教学评价即可顺利过关, 实习一年后就能获得长期教师资格证书;反之, 对于那些基础差、进步慢的新任教师来说, 可能需要两次以上课堂评价或更长时间才有望通过考试。

另需指出的是, 目前系列III体系还不够成熟, 执行难度较大, 使用范围也有待扩展, 处于进一步完善之中。因而, 有人对它提出非议:认为它的测试标准偏难, 评估者的素质要求和评价方法的科学性也难以裁定, 特别是它无法对丰富多彩、瞬息万变的“教学”进行合理地界定, 很难对教师的创造力、与学生互动能力和教师的教学热情进行有效评价。 (7) 但是, 总体来看, 对系列III的认可和支持者比较多, 因为它试图打破笔试的局限性, 尝试通过考查可感知的“教学行为”, 把学校所教授的各种教学理论知识同教师具体教育实践有机联系起来。此外, 教育服务中心也就该体系所设立标准的适切性、可操作性以及实效性等方面做过大量调查, 其大部分结果是比较令人满意的。 (8)

三、普瑞克西斯考试对我国教师资格考试的几点启示

普瑞克西斯考试体系之所以在当前美国多种教师资格考试方案的激烈竞争中成为一枝独秀, 其主要原因在于标准化的考试体系, 丰富的考试内容、重视课堂教学技能的考查以及拥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这些对于诞生近10年的中国教师资格考试制度来说, 有这样的几点启示:一是要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牵头, 其它相关部门配合, 尽快建立国家级标准化教师资格考试体系。二是要进一步拓宽笔试内容。当前笔试中仅考教育学和心理学两个科目的基础知识, 今后笔试中要增加对通识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学科教学法、教育政策法规等更多内容。三是要加强对课堂教学技能的考查。现阶段我国主要采用面试和说课两种形式来评价候选人的课堂教学技能, 因缺乏标准化的测评工具、没有训练有术的评估者, 导致一些测评结论主观随意性大, 合理性、准确性偏低。对此, 今后可以尝试这些做法予以改善:一是要求候选人在试讲前必须在指定的学校开展教育教学实习1年以上, 并由所在实习学校负责人出具教育实习鉴定;二是测试时随机抽取预备的课堂教学录像资料, 让候选人现场分析, 填写分析材料, 然后由评估专家评分;三是让候选人在真实的课堂环境中讲授一节完整的课, 由评估专家现场评分;四是对评估专家进行测评技术、方法与程序的培训, 以提升其课堂教学评价能力。

摘要:美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历经180多年, 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完善的教师资格证书制度之一。以普瑞克西斯考试体系为代表的教师资格考试方案, 在汲取国家教师资格考试有益经验的基础上, 实现了从重视考书本知识到重视考课堂教学技能的历史性转变, 彪炳国际教师资格考试的新趋势。这为年轻的中国教师资格考试制度提供了某些启示。

注释

1朱欣欣, 陈凡.美国新任教师教学知识和能力考试体系的分析及启示[J].教师教育研究, 2006, (6) .

2Fox.David J.NTE.National Teacher Examinations.8thEdition.[M].New York:Arco Publishing.Inc, 1984:6~8.

3Charlotte D.Enhancing Professional Practice Aramework for Teaching[EB/OL].http://www.umatilla.k12.or.us/NCLB/Char_Danielson.htm.2008-03-15

4Dwyer C.A.Psychometrics of Praxis III:Classroom Perfor-mance Assessments.Journal of Personnel Evaluation in Education, 1998, 12 (2) :163~187

5PraxisIIIforms[EB/OL].http://www.ode.state.oh.us/GD/Templates/Pages/ODE/ODEDetail.aspxpage=3&TopicRelationID=1263&ContentID=4868&Content=44785)

6Rosenfeld E.Misfire.Teacher Magazine, 2000, 11 (4) :5

7Rosenfeld, E.Misfire.Teacher Magazine, 2000, 11 (4) :16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 篇2

教师资格制度是当前我国教师任用制度改革的关键,从教师教育发展的大局上看,它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启动了我国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进程,将为我国教师的培养、考核、任用、评聘等提供制度保障,为教师队伍专业素质的提高提供原动力,从而带动教师队伍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但由于它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许多不完善的地方,特别是与现行的教师教育制度的衔接还有许多不顺畅的地方,有待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在完善我国教师资格制度过程中,应该摆脱狭义的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概念,尽快建立师范教育机构的认证系统、教师资格认证系统和教师培育课程认证系统,将教师资格制度扩展为一个师资培育的根本性制度,并予以有效的实施”。因此,我们必须尽快健全和完善与我国教师教育制度相适应的教师资格制度,共同促进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发展。

一、推行教师资格制度对促进教师教育发展的意义

教师教育制度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国家对教师培养和培训体系、结构模式的基本规定。主要包括对教师教育的内涵、性质、功能、结构,教师教育的基本内容、课程设置、考核方式,教师教育的模式、过程,教师教育的机构等的规定。教师教育制度是提高教师素质和保证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之一。现在世界发达国家都建立了教师教育制度,旨在通过教师教育制度,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素质和水平,促进教师职业专业化,以达到保证教育质量的目的。

教师资格制度与教师教育制度都是以提高教师的素质和专业化水平,保证教育教学质量为主旨。因此,教师资格制度与教师教育制度具有本质上的一致性。教师资格作为从事教师职业的准入条件和标准,决定着教师教育的内容、过程、方式、模式、考核等,对教师教育具有导向和制约作用,教师教育专业化水准的不断提高,教师资格的要求也会随之提高或变化。所以说,推行教师资格制度有利于促进教师教育的发展。

1.优化教师队伍,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实施教师资格证制度是国家依法治教,使教师的管理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律化轨道的前提,是依法管理教师队伍,保障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法律手段。教师资格制度作为一种职业准入制度,它通过严格的考核与认定程序,严把教师进入的关口。通过对申请从教者的知识、技能等方面进行评鉴,向那些具备教师资格条件者发放教师资格证书,挑选出合格的人员从事教学工作,从而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水平。

2.有利于体现教师职业的特点,促进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发展

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性强,对社会发展影响重大的职业。其性质决定了只有通过专门培养、严格选拔的人才能担任教师职务。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用立法的形式规定教师的任职资格,将明确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和不可替代性,进一步确立教师职业的法定地位。这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发展。

3.促进教师来源多元化,形成高质量的教师储备队伍

实施教师资格制度是实行开放式教师培养体系的重要环节和制度保障。教师资格制度构筑了教师入门的关隘,既是严格的,也是开放的。这对于改变教师队伍专业结构或学科结构的单一性局面、丰富教师队伍专业结构的类型、优化教师队伍专业结构的组成必将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也为学校实施教师聘任制、形成竞争激励机制创造了条件,使教师素质、教师质量形成良性循環。

二、教师资格制度与教师教育制度间衔接不顺畅的表现

教师资格制度作为国家法定的职业准入制度,与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教育的改革、发展密切相关。我国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仅有三年多的时间,在法规建设、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教师资格制度规定和实施来看,也存在一些不利于教师教育制度实施的因素,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师范院校的毕业证书等于教师资格证书。现行《<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第16条规定:各级各类学校师范教育专业毕业生可以持毕业证书,向任教学校所在地或户籍所在地教师资格认定机构申请直接认定相应的教师资格。这种规定显然与教师教育制度存在矛盾之处,不符合教师教育发展趋势,不仅在实践上受到质疑,而且在理论上也缺少说服力。教师职业是专业性很强的职业,师范生在校学习期间所掌握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知识离教师是“专业人员”所应具备的素质相去甚远。学历合格不等于能力和水平的合格,师范院校的毕业证书并不等于教师资格证书。

2.教师任职的资格等于教育学、心理学、普通话的考试合格。《教师资格条例》规定,只要符合所申请教师资格类别的学历要求且志愿加入教师职业的社会人员,通过教育学、心理学、普通话这几门课程的考试和认定考核,即可获得教师任职的资格。只要通过这几门考试考核就可以成为一个专业的人员吗?教师资格制度对推进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到底起了多大的作用?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3.由上而下的教师覆盖制度。这涉及到教师资格的融通性问题,我国的教师资格共有七级,《教师资格条例》第五条规定“取得教师资格的公民,可以在本级及其以下的等级的种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担任教师。”这是完全由上而下的教师覆盖制度。事实上,不同年龄阶段的教育对象有不同的智力、情感、意志和能力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采用不同的方法。如果这方面的界定过于模糊,会为实际操作带来许多不便之处,不利于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发展趋势。

4.教师资格的终身有效性。我国教师资格没有期限的规定,具有终身证书的性质。教师一旦获得资格证书,就意味着终身具有执教的权利。而终身制意味着教师一旦获得教师资格后,教师资格制度对教师便没有任何约束力。而教师专业化理论认为:从本质上讲,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历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

三、改革和完善教师资格制度,加强与教师教育制度的衔接,促进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发展

1.提高教师资格准入标准,推动教师教育制度的改革。教师资格标准主要是指教师资格的学历标准、课程标准以及教育实践的标准。其一提高教师资格学历要求。我国《教师法》和《教师资格条例》中对于教师资格的学历标准和课程标准特别是教育专业课程标准的规定偏低,已越来越不适应我国教育发展的需要。从世界教师教育发展趋势来看,许多发达国家中小学教师的培养已经实现了大学化,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标准要求以学士学位为基础,并开始延伸到硕士研究生教育阶段。教师资格的学历标准提高,教师教育水平也会随之提高。其二提高教师资格专业课及实践要求。教师培养的教育专业理论课程的“老三样”即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材教法,比较单一和薄弱,也不适应教师教育的发展方向。必须开设有关教育教学理论、方法、技能等培养教师专业内涵和实践能力的课程,突出教师职业的专业特点,并加大实践训练的力度、增加实习、见习的时间。无论是教师资格的学历标准,还是课程标准,它们的提高必然要求教师教育机构开发教育专业课程、改革课程设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革培养模式等,因为教师资格的标准在某种意义上决定了教师教育机构的培养目标,而“培养目标集中反映了社会和教育变革对教师教育的要求,是教师教育变迁的最根本的动因。培养目标的变化必然引起教师教育模式的整体性变革。”

2.清晰界定教师资格融通性,取消完全自上而下的覆盖式制度。我国的教师资格有七种,它们间在一些教育原理上有相通之处,但它们的学科性、专业性都有不同的特点.而申请各类型教师资格时,仅对一般的教育原理做了规定,对它们学科性、专业性规定却缺乏明确的规定。教师资格的分类细化是教师教育发展的国际趋势,如日本的教師资格分的比较细,且不能上下融通,在职教师中,有76%的初中教师拥有高中资格证书;有55.5%高中教师拥有初中教师资格证书;有63%的小学教师拥有初中教师资格证书;有28%的初中教师拥有小学资格证书。教师资格类别的细化及不融通性要求教师教育机构充分考虑到中小学教学对师资的实际需求,能提供与各种类别的教师资格相适应的课程与教学,从而培养出合格的教师,提高教师职业专业化水平。

3.规定教师资格的有效期,促进教师继续教育的发展。由于制度的限制,不可能从实质上解决教师培养和教育的质量问题。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很强,教师资格终身有效,不利于师资队伍水平的提高。从教师队伍建设的现实需要考虑,应对教师资格有效期作出年限规定。在美国一些地方如田纳西州、加州等出现了一种期限五年的证书,期满必须更换新证,才有资格继续任教。教师资格有效期的规定,从制度上规定了所有教师必须定期地进修培训,保证了教师教育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的可能。

4.建立教师资格考核和多次认定的制度。提高教师资格学历标准虽然具有促使教师教育水平提升的功用,但不能为教师教育提供持续不断的动力。在认定教师资格以后,学历的作用就随之消失了。而教师教育是终身教育,这种终身教育既需要教师教育制度提供保证,也需要教师资格制度予以强化。因此,建立教师考核和资格二次认定制度就非常必要。在教师考核方面,需要根据《教师法》的相关规定,制定教师考核实施的有关规章制度,使考核制度能够按照客观、公正的原则来进行,并建立以考核结果为依据的教师受聘任教、收入分配或者晋升工资、实施奖惩等制度。在教师资格再认定方面,可把同一种类的教师资格分为2个等级:初级教师资格证书和专业教师资格证书。初级教师资格证书是对符合教师资格学历和教育教学能力的公民颁发的证书,它的对象是教育教学成绩合格刚毕业的新教师。初级教师资格证书有效期可规定为5年。由于大多数新教师适应教师岗位的工作并达到比较熟练程度,大约需要5年时间。通过5年的教学实践,经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的考察合格,并且完成了规定的进修课程的学分,可进行教师资格的二次认定,颁发专业教师资格证书。教师获得专业教师资格证书,意味着他在教育教学方面已经接近成熟,具备了合格教师标准。如果经过考察不合格者,要取消其初级教师资格证书。对于获得专业教师资格证书的教师,每隔5年进行一次考核,考核不合格,取消其教师资格。

教师资格考试 教育学 重点 篇3

教育与教育学

1.儒家非常重视教育在国家发展和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礼记》是儒家著作,其中《学记》(启发式教学)“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大学》“三纲领,八条目”《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为经典。

2.孔子的教育活动和教育思想见于其弟子辑录的《论语》中。主张“启发式”教学、“因材施教”

3.苏格拉底:古希腊人。启发式教育,《产婆术》,方法:讨论、谈话、提问等。

4.西方教育思想史上的三个里程碑:①②③

①柏拉图:古希腊人。培养哲学人才,《理想国》和《法律篇》。

②卢梭:法国人。《爱弥儿》,强调培养自然人,教育要顺其自然,自然主义思想。被誉为“教育史上的哥白尼革命”

③杜威:美国人。《民主主义与教育》。现代教育代表,提出三个中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

5.夸美纽斯:捷克教育家,1632年撰写《大教学论》,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教育要适应自然、分科教学。

6.赫尔巴特:德国哲学家,传统教育代表,1806年出版了《普通教育学》,围绕三个中心:教师、教书、教室。

7.教育起源:

心理起源:孟禄,美国心理学家,强调“无意识模仿”。

劳动起源:在社会主义国家广为流传,如:中国。

第二章

教育与发展

1.教育对文化的影响:是指教育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所起的作用。

功能:①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物+人)②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教材)③教育的文化整合功能(多元文化)④教育的文化创新功能(创新)

2.影响人发展的因素: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四方面。

第三章 教育目的

1.西方传统教育目的观:

①宗教本位论:代表人物:夸美纽斯、乌申斯基、小原国芳。

②个人本位论:代表人物:卢梭、裴斯塔洛齐、福禄培尔。基本观点:主张教育目的应依据个人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就在于使人的本能和本性得到自由发展,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

③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迪尔凯姆、凯兴斯泰纳。基本观点:主张教育目的应根据社会需要和社会价值来确定。

2.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①我国教育目的体现了社会主义方向性;

②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③培养“劳动者”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总要求;

④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是我国教育目的的质量标准;

⑤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是我国教育目的的一贯坚持原则;

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时代取向。

第五章 课程

1、课程的类型

①从内容固有属性分: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

②从内容组织方式分:分科课程(价值在于使学生获得逻辑严密和条理清晰的文化知识)与综合课程(在于通过相关科学的整合,促进学生认识的整体性发展并形成把握和解决问题的全面的视野和方法)。

③从课程计划对课程实施要求分: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④从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的主体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

⑤从课程性质及其表现形式分:显性课程(正式课程或官方课程)与隐性课程(学校建筑、设备、空间布置,师生关系、校训、同伴关系、校风等等。)

2、课程理论流派

①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 代表人物:夸美纽斯、斯宾塞、赫尔巴特和布鲁纳。主要观点:知识是课程的核心,应重视知识的系统传授;强调以知识的学科逻辑体系来组织编排课程;强调学科的基本结构;强调课程目标是理智训练和智力发展。

②经验主义课程论 代表人物:杜威。主要观点:课程的实质是经验;儿童及其活动是课程的中心;强调课程组织的心理化;主张打破严格的学科界限,强调让儿童在活动中学习和发展。

③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 代表人物:康茨、布拉梅尔德、弗莱雷。主要观点:课程是实现未来社会变化的运载工具;社会问题是课程的核心问题;课程知识应有助于学生的社会反思,唤醒社会意识、社会责任和社会使命感;课程的学习方式是让学生尽可能多参与到社会中去。

④人本主义课程论 代表人物:马斯洛(研究人的需要)、罗杰斯。主要观点:课程目标是促成学生的自我实现;课程要适合学习者的兴趣、能力及需要;在课程的组织上,强调“整合”;在课程的设计上,重视人文学科。

3、课程的表现形式:①课程计划、②课程标准、③教材(教学材料)P115-119理解内容

4、课程实施的取向:①忠实取向(执行落实方案过程)、②相互适应取向(课程设计者和实施者进行调试)、③创生取向(教师与学生联合创造教育经验)。

5、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P124看一下

第六章 教学

1.教学的任务

①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创造性学力+发展性学力);

②发展学生能力,增强学生体质;

③.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促进个性的健全发展。.2.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①教育学相统一的规律、②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规律、③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规律、④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规律

3.启发性原则—孔子

(重点记忆)

启发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启发诱导,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和技能,不断发展自己的能力。

基本要求: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②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指导学生学会学习③发挥教学民主,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4.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和学习评价

上课基本要求:①目标正确。能够实现认知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大领域目标的统一。

②内容正确。教学内容必须保证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③方法恰当。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增强教学形象性和直观性,通知注重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

④结构合理。是讲授、提问、演示、讨论、练习等与教学活动融为一体。⑤教学能力强。教师具备良好的课堂组织和应变能力,有效地对课室教学进行组织、管理和控制,冷静、机智地处理课堂突发事件

⑥效果优良。看效果主要看学生是否注意力集中、是否积极主动、是否思维活跃等。

第七章

学校德育

1.我国德育内容(简答,记住)

我国中小学德育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①爱国主义教育 ②集体主义教育 ③马克思主义常识和社会主义教育 ④理想教育 ⑤道德教育 ⑥劳动和社会实践教育 ⑦社会主义民主观念和遵纪守法教育 ⑧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教育。

第八章

教师与学生(重点)

1.衡量教师社会地位高低因素:政治地位、经济地位、专业地位、职业声望。

2.(重点记忆)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从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心理品质等方面不断发展与完善的过程。3.(重点记忆)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内容:①专业精神的形成。教师需通过教学实践,将理想与现实结合起来,实现从理想到行为的转化,形成坚定的职业理想及正确的教育观。

②专业知识的拓展。包括学科专业知识不断加深,科学文化基础知识不断拓宽,教育学科知识的深化,教学实践性知识的获得。③专业能力的发展。包括教学设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教育教学组织管理能力。④专业自我的建立。包括正确的自我认知,积极的自我体验,自我调控。

4.(记忆)学生的本质特征:①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 ②学生是处于发展中得人 ③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

5.(记忆)教师对当代学生观:①尊重学生的人格 ②尊重学生的独特性 ③尊重学生的创造性 ④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依法施教。

6.(重点重点,大题)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影相师生关系的因素:具体表现在教师、学生与环境三个方面。

⑴教师因素。①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师应明确自己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角色,师生之间是“人-人”平等的关系。②教师的领导方式。教师领导方式分为专制型管理方式、放任型管理方式和民主型管理方式。③教师的智慧。教师的智慧不是一种纯粹的理性智慧,而是一种实践智慧,它整合了教师的个人知识、实践经验、人生体验、专业精神追求和个人教育品质。④教师的人格因素。教师的能力、气质、性格等是影响师生关系的重要因素。

⑵学生因素。①学生对教师的认识、评价直接影响师生关系的建立。②学生的不成熟也是影响到师生关系的因素。学生对人和事物的认识往往停留在事物表面,情绪容易激动,会发生冲撞教师的现象,从而影响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⑶环境因素。主要是学校人际关系和课堂的组织环境因素。学校人际关系包括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学校领导关系。课堂组织环境包括教室的布置、座位的排列、学生的人数等。

7.(重点,大题)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策略

①树立现代教育理念 ②尊重、理解、关爱学生 ③主动与学生交往,善于与学生沟通 ④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

第九章

班主任工作(重点)

第三节:班级组织与管理的基本策略(一至八大点,分析、提炼、整合)

一、了解和研究学生

⑴班主任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内容:主要有两方面①了解和研究班集体。包括班集体的基本情况、班级学生总体情况和学生生活社区环境等。②了解和研究学生个人。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家庭情况、学生个性情况等。

⑵班主任了解和研究学生的方法:①查阅学生档案。②观察法。③谈话法。④调查法。

二、营造良好的班级气氛

良好的班级气氛通常具有以下特点:融洽的师生关系;双向师生互动与沟通;合作的同学关系;积极的学习气氛;积极地学习风气;和谐的班级气氛。

为营造良好的班级气氛,教师应遵循以下原则:①运用情绪暗示原则②多运用鼓励与强化③给予各种适时关怀④教师必须以身作则⑤正确运用归因理论。

三、明确班集体的奋斗目标

班集体的奋斗目标根据时间的长短可以分为:短期目标,如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中期目标,如本学期获得优秀班级称号;长期目标,如被评为全国先进班集体等。班主任要让班级成员明确本班的奋斗目标。

四、抓好班干部队伍建设

班主任要把班级管理好,班级骨干是必不可少的。在开学之初,班主任就要了解学生入学材料,初步掌握学生的各种能力、性格、特长,从而确定班干部的人选,此外,还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从学生的思想作风、心理状态、学习态度、主动精神等方面发现学生骨干。

五、制定班级组织的规章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将治班的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

六、搞好班级学习管理

班主任在班级学习管理过程中,要坚持全面发展的质量观,根据培养目标要求,完成智育任务和个性全面发展的要求。既要对学生的学习提出统一要求,重视对群体学习的管理,又要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实行分类指导,还要充分关注班级中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并创设条件,以发展个性和特长。

七、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

班级活动形式多样,按活动内容可分为:学习活动、科技活动、文娱体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社区服务、班队活动等。班级活动是一种目的行为,班主任在设计活动过程应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①教育性原则②针对性原则③主体性原则④易操作性原则。

八、做好班级管理工作计划和总结

北京教师资格考试:教学设计技能 篇4

北京教师资格:(一)考核知识点 1.教学目标编制技能 2.教案编制技能(二)考核要求 1.识记

⑴教学目标的概念 ⑵教学目标的类别 ⑶教案的构成要素 ⑷教案的基本形式 2.领会

⑴编制教学目标的前提条件 ⑵教学目标的功能 ⑶教学目标的陈述要求 ⑷教案编制的要求 ⑸教案编制的程序 3.简单应用 ⑴认知目标的陈述 ⑵能力目标的陈述 ⑶情感目标的陈述 ⑷正确把握重难点 4.综合应用 ⑴编制教学目标 ⑵编制教案

北京人事考试网提醒您关注教师资格考试阅读资料: 2015年北京教师资格考试招聘信息

2015

2015年北京教师资格考试阅读资料 2015库

年北京教师资格考试报考指导

年北京教师资格考试历年真题题

文章来源:北京中公未来教育分校数码学习中心)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 篇5

教师资格考试幼儿教育学:幼儿园教育目标

第二章 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标、任务和原则

第一节 幼儿园教育的目标

一、我国的教育目的?(简答)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我国的教育目的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幼儿园教育目标的结构?(简答)

●教育目的。它是我国各级各类教育的总目标,是金字塔的顶端。

●幼儿园教育的目标,即幼儿教育阶段目标。《幼儿园工作规程》所表述的幼儿园保育、教育目标就属于这一层次。

●各个幼儿园具体的教育目标。

三、制定幼儿园具体教育目标时应注意的问题?(简答)

1、教育目标分解的方法要恰当

2、教育目标的涵盖面要全面

3、教育目标要有连续性和一致性

教师资格考试备考指导:http://jsks.offcn.com/html/jszg/zgbkzd/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 篇6

记者从有关渠道独家获悉, 目前教育部正在酝酿出台的《教师教育标准》, 对教师的入职标准有所提高, 确立了“儿童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三大原则, 将改变目前偏重书本知识、让学生死记硬背式的教学方式。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近日在出席师范生免费教育与教师教育创新座谈会时证实了这一消息。袁贵仁表示, 我国要进一步完善教师教育的相关政策, 在创新教师培养模式、逐步建立教师教育标准体系、研究制定和完善教师资格标准等方面进行探索。

目前, 标准已由华东师范大学编制完成并提交到教育部, 待教育部公布后, 有望成为国内通行的教师教育标准。

据起草标准的有关专家透露, 《教师教育标准》主要是针对中小学教师, 涵盖教师标准、教师教育标准、课程标准、评价标准等四个方面。

有关专家表示, 该标准最快年底出台。

揭秘新标准:授课将转向“授人以渔”

领衔起草标准的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钟启泉告诉法晚记者, 该标准意味着我国师范教育体系要进行大改革, 改革后的师范课程将着重于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教师工作的重心必须从“教会知识”转向“教学生会学知识”, 即所谓的“授之以渔”。

他说, 新的教师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不单单是“教书匠”, 教师要尊重孩子的学习权, 与学生平等地对话。所以新标准要求教师必须要研究教育对象 (学生) , 杜绝“目中无人”的教育方式。

专家说现状:按照新标准绝大多数老师不合格

钟启泉表示, 按照他领衔起草的标准, 现在的绝大多数老师不合格。现在我国的中小学老师存在三个主要问题:不读书、不研究、不合作。

他说, 这主要归结于目前我国师范生在大学接受的教师教育, 与社会发展实际至少落后50年, 现在使用的仍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教育理论, 尽管有过一些改革, 但是目前仍然是偏重书本知识, 接受式学习死记硬背, 强调老师在课堂上的控制, 是封闭式的教学方式。

他说, 用这种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 根本无法适应现在的中小学教学, 制约着教师教育的质量。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 篇7

坐落在北五环外西二旗外大街的北外附校是一所国有民办半寄宿制学校。小学部每年4万左右的学费,比公立学校高出了一大截,但因为该校的“英语特色”和严格的管理以及不限户籍制度的便利,令许多家长愿意送孩子来这里学习。入校读书的学生要经过严格的面试,淘汰率达到三比一。

刚参加工作时,陈莹总怕家长们嫌她太年轻,担心花了大价钱的家长会格外挑剔,但5年相处下来,陈莹发现大多数家长都非常善解人意,他们和老师有一个共同的立场,就是一切为了孩子。陈莹的手机24小时向家长们开放,还时常会和家长们在微博上沟通,这也是很大一部分家长喜欢和她沟通的原因。

陈莹认为,目前教育方面亟须解决的问题,是理想和现实的差距。“越来越多的家长都有很高的素质、很好的教育背景,很多家长还有海外求学背景,他們会关注国外是怎么教育孩子的。面对国内小升初、择校等实际问题,一方面家长愿意让孩子走素质教育的路,一方面又拼命想进名校,很矛盾、很迷茫,不知道应该让孩子怎么走。有时候,家长自己在家里做好心理建设,想豁出去了,初中爱上哪里上哪里,但早上送孩子上学,和别的家长一聊,听说谁谁谁读了一个占坑班,就又不淡定了。”

矛盾的不仅仅是家长,陈莹在教学上也矛盾。“一方面,我很希望在英语课上做一些文化方面的熏陶,让孩子们真正去接触和使用英语,但另一方面为了考试,单词拼写能不抓吗?两边的矛盾,我只能尽量去平衡,不能往一头走得太狠。”

虽然有北京户口,也评上了小学高级职称,但作为民办学校的老师始终没有编制,陈莹总觉得还差点儿什么。“民办学校的教师流动性特别大,这也是所有私立学校都面临的一个问题。我想未来对于公办教师和民办教师在政策上的区别,比如编制的问题,民办校的教师没有编制,保障问题该怎么解决。毕竟老师这个行业和其他行业不一样,不论是民办教师还是公办教师,只要进了学校、进了班级做的工作都一样。”

问答“十八大”

问:你关注十八大吗?

答:比较关注。媒体上说,十八大之后会有比较大的变化,我也期待,想看看会有什么变化。

问:你期望的变化是什么?

答:我希望房价降一点(笑)。

问:你们学校为迎接十八大举行过什么活动?

答:组织党员去红色旅游,看教育片学习。

问:有学生问过十八大吗?

答:没有。

问:小学生会关心什么样的时政话题?

答:他们会关注美国总统大选、钓鱼岛事件。还有学生会跑来和我说,老师你的相机是日本的,砸掉它。有时上课讲食物,讲到日本食物,学生们就会说不吃不吃。

问:你希望十八大对教育领域产生哪些影响?

答:解决公办教师和民办教师在政策上的区别,比如编制问题,民办校的教师没有编制,这一部分教师的保障问题该怎么解决。

问:你认为教育领域亟须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 篇8

(一)1《学记》中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所阐明的教学原则是()A.循序渐进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2.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是我国()A.《论语》 B.《大学》 C.《学记》

D.《中庸》

3.我国最早出现“教育”一词的古籍是

()

A.<论语>

B.<大学>

C.《学记》

D.《孟子’尽心上》 4.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说明对人的发展起重要影响作用的因素是()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文化

5.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并对后世的文化教育及选士制度产 生了深远影响的人是()

A 汉武帝 B 董仲舒 C 郑玄 D 朱熹

6.墨子的教育思想中,除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外,主要的思想是()

A “兼爱、非攻” B “弃仁绝义”

C “道法自然” D “化性起伪”

7.《学记》中提出的“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的主张对应的教学原则应是()

A 因材施教原则 B 循序渐进原则

C 巩固性原则 D 启发性原则

8.有“中国幼儿教育之父”之称号的教育家是()A.陶行知 B.陈鹤琴

C.鲁迅

D.张雪门 转自学易网

9.“四书”、“五经”是我国______的教育内容。()A.现代社会

B.奴隶社会

C.原始社会

D.封建社会

10.“礼、乐、射、御、书、数”是我国________的教育内容。()A.现代社会 B.奴隶社会

C.原始社会 D.封建社会

11.我国近现代幼儿教育机构创设于______年。()A.1901 B.1902 C.1903

D.1904 转自学易网

12.社区教育的概念在我国正式确立和广泛发展,是在()A.20世纪50年代

B.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 转自学易网 D.20世纪80年代

13.我国中小学实行的六三三学制首次规定是在______年颁布的______中。()

A.1902,壬寅学制

B.1903,癸卯学制

C.1911,辛亥学制

D.1922,壬戌学制

14.我国唐朝的官学体系中的“六学二馆”在招生上具有严格的________特点。()

A.宗教性

B.阶级性

C.等级性

D.民主性 转自学易网

15、“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

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转自学易网

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16、据记载,我国的小学最早出现于()。

A.殷周时期

B.秦代

转自学易网

C.唐代

D.明代

17、“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反映了古代教育的(特点。

A.严格的等级性

转自学易网

B.教育与生产实践的分离和对立

C.教育目标明确

D.鲜明的阶级性

转自学易网

18.中国的科举制度开始于()。)

A.明清时期 B.两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魏晋南北朝时期

19.中国古代就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种启发之说,提出这一思想的是()

A.孟子

B.荀子

C.墨子

D.孔子转自学易网 20.“学不躐等”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

1.西方教育史上,首倡“从做中学”的是:()A.布鲁纳 B.康德 C.杜威 D.卢梭

2.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A.培根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赞可夫

3.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是

A.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理论

B.认知结构理论

C.教学与发展理论

D.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4.用实证的方法来研究知识的价值问题,重视实科教育的教育家是:()A.卢梭

B.斯宾塞

C.裴斯泰洛齐 D.赫尔巴特

5.在欧洲封建社会出现的两种类型的教育是骑士教育和:()A.斯巴达教育B.雅典教育 C.教会学校

D.实科教育

6.萌芽于16世纪、兴起于17世纪,经夸美纽斯总结、改进和理论升华的教学组成形式是:()A.特朗普制

B.分组教学制C.班级授课制D.道尔顿制转自学易网

7.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出的:“平行教育影响”原则是指:()A.言行一致原则B.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D.在集中教育原则

8.主张教学的主导任务在于传授有用知识,至于学生的智力则无需特别训练的教学理论是:()A.传统教育理论B.现代教育理论

C.形式教育理论D.实质教育论

9.1623年,英国哲学家____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划分出来。()

A.培根

B.洛克

C.康德

D.柏拉图

10.学校产生于()。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2010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史真题汇总

(四)1、在1951年提出“范例教学”主张的是()。

A.赫尔巴特

B.瓦?根舍因

C.怀特海

D.克伯屈

2、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 “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这是()。

A.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B_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C.家庭决定论的观点

D.儿童决定论的观点

3、教育史上两大对立学派一一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凯洛夫和赫尔巴特

B.杜威和赫尔巴特

C.赫尔巴特和杜威

D.夸美纽斯和杜威

4、首先提出普及教育的思想,并详细论证班级上课制的教育著作是()。

A.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D.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5.把人分为哲学家、军人、劳动者三种集团或三个等级的代表人物是()。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孔子

6.“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是()的重要主张。

A.实践教育学派 B.实证教育学派

C.传统教育学派 D.实用主义教育学派

7.反映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教育家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的是()

A.《理想国》B.《政治学》C.《论演说家的教育》D.《民主主义与教育》转自学易网

8.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于()

A.古代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C.近代D.现代

9.认为“学生对教师必须保持一种被动的状态”,提出“教师中心”观点的教育家是

()A 赫尔巴特

B 杜威

C 夸美纽斯

D 斯宾塞

10.认为“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主张让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的教育家是

()A 詹姆斯

B 布鲁纳

C 斯金纳

D 桑代克

2010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史真题汇总

(五)11.“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出自洛克的()

A.《大教学论》

B.《教育漫话》

C.《爱弥儿》

D.《普通教育学》

12.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

B.综合课程理论

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13.最早在教学理论上提出班级授课制思想的是()A.泰勒

B.夸美纽斯

C.裴斯塔洛齐

D.凯洛夫

14.______是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A.柏拉图 B.格塞尔

C.皮亚杰 D.华生

15.在教育史上,______是提倡爱的教育和实施爱的教育的典范。()A.裴斯泰洛齐 B.卢梭

C.洛克

D.福禄贝尔

16.主张教育万能论的是()A.康德

B.华生

C.高尔登

D.格塞尔

17.德国从1809年威廉 洪堡创立柏林大学时起,就提出必须遵循________的原则。()A.实践与理论统一 B.做学统一

C.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统一 D.研究与教学统一

18.孔德、涂尔干、赫尔巴特等人主张教育目的的()A.泛目的论 B.个人本位论

C.无目的论 D.社会本位论

19.在教育史上真正为课程论建立起心理学基础的人是()

A.亚里士多德

B.裴斯泰洛齐

C.高尔顿

D.赫尔巴特 转自学易网

20.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的教育家是()

A.培根

B.夸美纽斯

C.杜威

D.赫尔巴特

2010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史真题汇总

(六)教育“生物起源说”的代表是()(A)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B)法国社会学家勒图尔诺(C)德国教育家沛西。能(D)美国教育家孟禄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1968年的一项实验证实()(A)专家或权威的积极暗示可以改善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B)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和行为表现

(C)学生的学业成绩和行为表现影响教师在工作上的努力程度(D)教师领导学生的方式影响学生之间的关系

3.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是()A 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

B 非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 C 正式教育的主要标志

D 非正式教育的主要标志

4.统治阶级的政治思想和伦理道德是惟一被认可的思想,天道、神道与人道往往合二为一,这是指古代学校教育特征的()

A道统性

B 阶级性

C 刻板性

D专制性

5.主张“教育事业应该是公共的,而不是私人的”这一观点的学者是()

A 柏拉图

B 里士多德

C 苏格拉底

D 维多里诺

6.美国学者舒尔茨根据人力资本理论推算出教育水平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是()

A 28%

B 33%

C 38%

D 53%转自学易网

7、在西方教育史上,被认为史现代教育代言人的是()A.赫尔巴特

B.卢梭

C.洛克

D.杜威

8.下列哪种观点是智者派的观点?()

A.努力追求道德的卓越、生活的明智和行为的理性 B.把知识作为一种工具

C.教育目的的是培养思路清晰、充满理性和真理的政治家 D.强调美德、道德和忠诚

9.下列哪位教育家是要素主义理论的倡导者? A.布卢姆 B.赫钦斯 C.科南特 D.麦克拉伦

10.主张教育的目的是“以感知觉为基础发展心灵中的观念;培养能自我管理的人”的教育家是()A.夸美纽斯 B.卢梭

C.裴斯泰洛齐 D.洛克

2010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史真题汇总

(七)1.最早在教学理论上提出班级授课制思想的是()

A.泰勒 B.夸美纽斯 C.裴斯塔洛齐 D.凯洛夫

2.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是()A 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

B 非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 C 正式教育的主要标志

D 非正式教育的主要标志 3.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

A.存在主义教育思想

B.要素主义教育思想

C.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D.永恒主义教育思想

4.法国著名教育家卢梭的教育著作是()。

A.《教育漫话》

B.《大教学论》

C.《爱弥尔》

D.《普通教育学》

5.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

A.涂尔干

B.卢梭

C.赞科夫

D.福禄倍尔转自学易网

6.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

A.儿童中心论的代表

B.教师中心论的代表

C.劳动教育中心论的代表

D.活动中心论的代表

7.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是()。

A.杜威

B.怀特海

C.布鲁纳

D.克伯屈

8.中国古代“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是:()

A.孟子B.墨子C.孔子D.荀子

9.“臧息相辅”即主张()

A.教与学相结合B.学与思相结合

C.课内与课外相结合D.教学与劳动相结合转自学易网

10.孔子说:“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表明孔子很强调:()A.启发式教学

B.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C.困材施教

上一篇:三八妇女节特色主题活动方案下一篇:新婚最暖心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