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的来历

2024-07-19

粽子的来历(通用14篇)

粽子的来历 篇1

人文

粽子的来历最早是祭祀食品

粽子的历史非常悠久,最早是一种祭祀用食品。粽子用作祭祀,并不自祭祀原屈原。粽子最初用作祭祖及神灵。东晋范注《祠制》说:“仲夏荐角黍。”说明当时有夏至以角黍祭祀祖先神灵的习俗。角黍,即角形的粽子。所谓“角”,是指古代祭祀时最高级的供品为牛,粽子的形状代表牛角;“黍”就是一种黄黏米。用谷物制成的“角黍”代表“阳”;包角黍用的“菰叶”(粽叶)为“阴”,阴阳结合,有驱邪纳福、祈求平安的意思。

粽子的来历 篇2

巨型南粤粽代表:芦兜粽、裹蒸粽

南粤派的粽子,以中山芦兜粽和肇庆裹蒸粽名气最响。以大闻名的芦兜粽在外形上已大不同于其他粽子,圆筒状粗如手臂,芦兜粽的形象很容易让人印象深刻。实际上,善于利用当地食材的中山人将当地一种生长旺盛的植物——芦兜用来包裹粽子,它具有祛热消滞、祛风散瘀等功效,蒸熟后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别样的滋味从青色的芦兜叶中渐渐渗入糯米中,滋味无穷。蛋黄、咸肉、豆沙,这些是南粤粽的特征之一。肇庆的裹蒸粽,用当地特有的冬叶包裹而成,里面多以糯米、剥皮绿豆、猪肉、冬菇、腊肠、咸蛋为料。蒸裹蒸粽的方法也有所讲究,过去人们常用柴火烧火,用猛火烧水将其蒸熟。待腾腾热气慢慢渗透其中,馅料随之变得松软柔滑,浓香四溢。

甜酥闽南粽代表:碱水粽

在闽南的肉粽、豆粽、碱水粽中,数碱水粽最具风味。粘性十足,松软柔滑,偏甜的口味搭配酥软的口感,让不少偏爱甜食的食客们都为之垂涎。最为特别的是碱水粽的吃法可以有多种变化,最能发挥其特色的吃法是冰镇后,加上蜂蜜搭配着吃。

为了吃得更健康,烧柚子皮取碱做的碱水粽子则是人们做碱水粽的新方法。用晾干的柚子皮放在火上烧,再取灰放入水中融化,再用纱布过滤出碱水,过滤多次后制成可用的碱水,之后将其浸泡糯米,待糯米变成金黄色后,便可用作包粽子,金黄色带着淡淡柚子香的碱水粽就可以蒸熟后入餐桌了。

不黏腻的客家粽代表:灰水粽

客家的灰水粽是客家人端午节的特色美食,它用豆苗灰炮制而成。做法和碱水粽有异曲同工之妙。客家人制作出豆苗灰水之后,将糯米浸泡其中,直至米水成为黄黑色,然后过滤取水,不加任何佐料,用尖竹叶包好,再用麻线缠紧,煮至米粒融合成一体,灰水粽子就这样做成了。蜂蜜和糖水成为客家人吃灰水粽子最常用的蘸料,相比咸香绵密而富有粘性的肉粽而言,灰水粽吃起来更为香甜爽口,少了几分粘腻感。类似这样的粽子,也是客家人用于祭祀的祭品之

卤味飘香的台湾粽代表:卤肉粽

对台湾卤肉饭颇有好感的人们或许对台湾卤肉粽的接受度也不低。将腌制过的卤肉藏入糯米之中,咬开粽子,里面渗透出浓郁的卤肉香气,别具个性。香菇、干板栗、干虾仁则是增添惊喜的搭配品,有它们的衬托,卤肉粽则变得更为矜贵而颇富内涵。

胜瓜炒粽

如果嫌煎粽的味道显得颇为单调,不妨尝试与其他食材搭配,让粽子的味道更具变化。咸香的肉粽不妨与爽口的胜瓜相搭,除了口味互补之外,色彩上也添色不少。

海鲜蒸粽

扫尘的来历来历,仪式 篇3

关于扫尘的来历来历,仪式

扫尘,古称“扫年”。早在尧舜时期,人们就有了扫年的.习俗,它是由古代驱除病疫的一种宗教仪式演变而来。

关于扫尘迎新春的习俗,民间还流传着一则传说。传说玉皇大帝为了掌握人间的动态,专门派了三尸神来到人间。每到年底,三尸神都要回到天庭向玉皇大帝汇报。三尸神为了表功,向玉帝说:“人间百姓十分可恶,动不动就骂人,连玉皇大帝您都敢骂,

”玉帝一听,勃然大怒,就让三尸神去详细察访,把那些骂过他的人的名字写到墙角上,再用蜘蛛网遮掩作记号,到年三十晚上,派天兵天将到人间抓杀。

三尸神的阴谋被灶王爷发现了。为了拯救百姓,他密令人间,每户人家务必于腊月二十三至除夕之前,把房屋内外墙壁上下打扫干净,不能留有任何蜘蛛网结,否则他将不再进住这户人家。于是大家都遵照灶王爷的嘱咐,从腊月二十四开始进行大扫除,扫除蜘蛛丝,清除墙上的污迹灰尘,清洗门窗,就连床单、被套都清洗干净。

大年三十这天,天兵天将来到人间,挨家挨户查看墙壁,一个名字也未能找到。于是回到天庭禀告玉皇大帝,玉帝就以欺君瞒上的罪名将三尸神打入十八层地狱。

粽子的来历 篇4

关于3.15来历的作文300字:3.15的来历

为了扩大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宣传,使之在世界范围内得到重视,促进国家、地区消费者组织之间的合作和交往,更好地开展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国际消费者联盟组织于1983年确定每年3月15日为“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这一日期的选定是基于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于1962年3月15日在美国国会发表的《关于保护消费者利益的总统特别咨文》中,首次提出了著名的消费者的“四项权利”,即:获得消费安全的权利;取得消费资讯的权利;自由选择商品的权利;合法申诉的权利。

“点心”的来历 篇5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 吃早饭一般又叫做吃“早点”, 显然还保留着“点心”与早晨的饮食有关的意义。

“点心”在南北有不同叫法。北方的点心有唐宋遗制, 称为“官礼茶食”。据《土风录》云:“干点心曰茶食, 见宇文懋《昭金志》:‘婿先期拜门, 以酒馔往, 酒三行, 进大软脂小软脂, 如中国寒具, 又进蜜糕, 人各一盘, 曰茶食。’”南方的点心历史不长, 约兴起于明朝中叶, 有“嘉湖细点”。从文献上看来, 点心与茶食两者原有区别, 性质也就不同, 但是后来混同在一起了。

元旦的来历 篇6

我国古代使用的是古历法之一的“阴阳历”亦称“夏历”,但历代元旦月日并不一致。夏代元旦在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以十月初一为元旦;直至汉武帝时,才恢复以正月初一为元旦,自至此直至清末相沿未改。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先生为了“行夏历顺农历”和“从西历便统计”起见,在我国使用夏历的同时并用公历,将正月初一改称“春节”,公历1月1日称为“元旦”。1949年9月27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使用“公元纪年法”,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将公历1月1日定为元旦。

世界上多数国家都把公历1月1日称为元旦,做为新年的开始。但是各国元旦来临的时间并不一样,原因是地球围着太阳公转,同时又从西向东自转,各地出现黎明、白昼、黄昏、黑夜的时刻都不相同,因此全世界“元旦”的时间不可能统一。譬如,当我们在北京时间零点新年钟声中,互相祝贺新年来临的时刻,美国华盛顿才是12月31日上午11时;英国伦敦正是12月31日下午4时;而日本东京已经是1月1日凌晨1时了,他们已经迎接过新年了。

世界上也有一些国家,不以1月1日为元旦,而是以大自然某些现象、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为依据确定元旦的日期。如埃及人把尼罗河水上涨的那一天定为元旦,称为“涨水元旦”;居住在北极圈内冰天雪地中的爱斯基摩人,由于当地终年积雪,不知春天和夏天,一年内仅有一段短暂的时间不飘雪花,他们就把雪花暂停之后,又开始飘雪花的那一天为元旦;印度的元旦定在11月之初,他们的民族传统节日“和利节”这一天为元旦;老挝的元旦定在阳历4月中旬佛历“宋干节”那一天;在叙利亚,人们把9月里月亮圆的那一天作为元旦;更有趣的是非洲乌干达,由于他们国家每六个月就有雨、旱两季,所以他们定六个月为一年,并且定在雨季到来的第一天为元旦,这样,他们一年就要过两次元旦

对联的来历 篇7

对联是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对联也叫“楹联,俗称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文化艺术形式,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瑰宝。它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财富。对联作为一种习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中国国务院把楹联习俗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楹联习俗在华人乃至全球使用汉语的地区以及与汉语汉字有文化渊源的民族中传承、流播,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有着重大价值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茶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据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末年(公元九**年),学士幸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 新年纳余庆 嘉节号长春。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

二、对联特点

1、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2、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3、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4、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覆。

三、对联的种类

1、春联

所谓“春联”,又叫“春贴”,是为庆贺新春佳节而作的楹联,是对联重要的一种形式,也是最常见的对联。这种楹联,多是寄情抒怀,希望一年吉祥如意。

2、节日联

所谓节日联,是针对各种节日,以示庆祝、纪念,使节日倍增欢乐、热烈、隆重气氛而撰写的联语。

比如:人逢喜事尤其乐; 月到中秋分外明。(中秋节联)。

3、婚联

所谓婚联,又称“喜联”,是嫁娶的专用联语。比如:欢庆此日成佳偶; 且喜今朝结良缘

4、寿联

所谓寿联,是为祝贺生日而作的楹联,多是称颂寿者的功劳业绩。比如: 福如东海; 寿比南山。寿比南山松不老 福如东海水长流

5、勉联、比如: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蒲松龄)

6、挽联系由挽词演变而来,是一种用于哀挽死者的楹联。

7、职业联:所谓职业联,即行业楹联这类楹联,蕴含丰富,有着诱人的魅力。

比如美味招来云外客; 清香引出洞中仙(酒店联

一张纸的来历 篇8

在博物馆里, 我们除了参观首饰的制作和造纸技术之外, 还参观了老式的火车、飞机、小木船以及老式的自行车等。这些东西都非常有趣, 但是造纸技术给我留下了更深的印象。

通过参观我们了解到, 纸的制作技术是中国首先发明的, 后来传到了欧洲。回家讲给爸爸妈妈听, 才知道, 造纸技术是我们的祖先对世界的一个最重要的贡献 (其他几项发明是火药、印刷术和指南针, 和造纸术一起被称为“四大发明”) 。我们原来在电视、游戏中经常看到藏宝图是写在羊皮上的, 现在明白那是因为过去没有纸。如果不是我们的祖先发明了造纸术, 还用羊皮的话, 我们现在上课用的一本书该有多重啊!

博物馆这次给我们展览的重点是手工造纸。大厅里有一台电视, 播放的内容就是中国过去如何造纸的:

做纸首先要做纸浆。做纸浆时中国和欧洲有点儿不一样。欧洲做纸的纸浆是用旧衣服、麻、棉花等做的, 先把衣服撕成碎片, 泡在牛奶里, 然后把泡好的衣服碎片打烂, 装在一个大木桶里, 纸浆就做好了。

中国则是用竹子做纸浆。纸浆做好以后, 还需要做一个竹框, 竹框上有一层网。然后将做好的纸浆均匀地涂在竹框的网上。滤干水, 网上就有了一层很薄的东西。把竹框翻过来, 把这层薄薄的东西小心地揭下来放在一层铺好的湿布上, 拿走竹框。这层薄薄的东西压实、晾干以后, 就是古时候人们用的纸了。

现在做纸的方法差不多也是这样。也是先做纸浆, 但现在做纸用的材料有树皮、棉花、稻草等, 材料比以前更多了一些。当然机械设备和技术也先进了很多。

我非常想自己动手做一张纸试一试, 但这天是星期六, 周末博物馆很多房间不开门, 不能自己动手, 非常可惜。不过我们看到了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做纸的演示过程, 还得到了一张印有博物馆印章的手工纸, 这张纸片虽然很薄, 但在我心里却很重。

春节的来历 篇9

春节(Spring Festival)指华夏传统历法夏历的元旦(与中国现行的公历元旦不同),农历正月初一,又称农历新年、大年、岁首、正旦、正月朔日,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度岁、庆新岁。

春节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在中国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春节的活动丰富多彩多姿,带有浓郁的各民族特色。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属于汉字文化圈的一些国家和民族也有庆祝春节的习俗。

关于春节的来历有这样的一个传说,玉皇大帝为了治理人间,就派天宫的弥勒佛下凡。这事被如来佛知道了,心想,我算佛主哩,为啥不让我去呢?于是,就找玉皇大帝论理,玉帝听了,无言可对,只好说:“商量商量再说吧。”借商量的空子,玉帝便想了个解围的方法。他请来弥勒佛和如来佛,将两盆花放在二佛面前,说:“这两盆花你二位各务一盆,谁的花先开,谁就下凡去管理人间。”如来佛心眼多,点子多,知道玉帝一定偏向弥勒佛,因为他猜到玉帝怕出口之言难收,才以务花为借口来行此事。面前这两盆花,恐怕玉帝已暗地作了安排,于是也想出个小计来。他借弥勒佛合目谢恩的机会,悄悄 地把两盆花换了个位置。第二天,如来佛的花就开了,因此弥勒佛只管了一天人间,这天就是正月初一。传说弥勒佛心善,这天他让人们吃好穿好睡好,因而正月初一人们就欢欢喜喜,兴高采烈的过了一天。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弥勒佛,就把这初春之时,二佛交接的时刻称作“春节”。

而据记载,春节是由虞舜兴起的。公元前两千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算是正月初一。在殷商时期,会在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而在南北朝,则把春节泛指为整个春季。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阳历)计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 “春节”。

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自然要充满喜悦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

千百年来,人们使年俗庆祝活动变得异常丰富多彩,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年三十,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在春节前扫尘搞卫生,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

然后就是家家户户准备年货,节前十天左右,人们就开始忙于采购物品,年货包括鸡鸭鱼肉、茶酒油酱、南北炒货、糖饵果品,都要采买充足,还要准备一些过年时走亲访友时赠送的礼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准备过年时穿。

在节前要在住宅的大门上粘贴红纸黄字的新年寄语,也就是用红纸写成的春联。屋里张贴色彩鲜艳寓意吉祥的年画,心灵手巧的姑娘们剪出美丽的窗花贴在窗户上,门前挂大红灯笼或贴福字及财神、门神像等,福字还可以倒贴,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气到了,所有这些活动都是要为节日增添足够的喜庆气氛。

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在过去的传说中,年是一种为人们带来坏运气的想象中的动物。年一来。树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年如何才能过去呢?需用鞭炮轰,于是有了燃鞭炮的习俗,这其实也是烘托热闹场面的又一种方式。

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离家在外的孩子在过春节时都要回家欢聚。过年的前一夜,就是旧年的腊月三十夜,也叫除夕,又叫团圆夜,在这新旧交替的时候,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除夕晚上,全家老小都一起熬年守岁,欢聚酣饮,共享天伦之乐,北方地区在除夕有吃饺子的习俗,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又取更岁交子之意。在南方有过年吃年糕的习惯,甜甜的粘粘的年糕,象征新一年生活甜蜜蜜,步步高。

待第一声鸡啼响起,或是新年的钟声敲过,街上鞭炮齐鸣,响声此起彼伏,家家喜气洋洋,新的一年开始了,男女老少都穿着节日盛装,先给家族中的长者拜年祝寿,节中还有给儿童压岁钱,吃团年饭,初二、三就开始走亲戚看朋友,相互拜年,道贺祝福,说些恭贺新喜、恭喜发财、恭喜、过年好等话,祭祖等活动。

节日的热烈气氛不仅洋溢在各家各户,也充满各地的大街小巷,一些地方的街市上还有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游花市,逛庙会等习俗。这期间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热闹非凡,盛况空前,直要闹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后,春节才算真正结束了。

春节的来历 篇10

鬼节说将人与自然的矛盾斗争作为春节形成的根源,可以解释一些习俗的由来,像放爆竹、贴门神、饮屠苏酒等,无疑都是旨在驱邪求吉。但若将春节放到人类文化的大背景中加以观照,就会认识到驱邪还算不上是春节发生的动因。世界上凡是有“年”的时间概念的民族无不具有过新年的习俗。塔吉克族在农历三月过新年,土家族在农历七月初一过新年,畲族在农历十月底过新年,四川凉山彝族在农历十月和十一月之间过新年,普米族在农历十二月初六过新年,伊朗人的年节一般在公历3月21日,柬埔寨人的年节在公历4月13日,尼泊尔人的年节在公历4月份,埃塞俄比亚人的年节在公历9月11日,印度的年节在公历10月底,可见无论哪个季节,只要是新年,人们都有送旧迎新的庆祝活动。

“人尽可夫”一词的来历 篇11

“人尽可夫”不是你以为的那个意思。雍姬……谓其母曰:“父与夫孰亲?”其母曰:“人尽夫也,父一而已,胡可比也?”———《左传·桓公十五年》

祭仲专权,郑厉公以为患,便唆使祭仲的女婿雍纠干掉岳父。雍纠当然听老大的,于是打算借在郊外宴请祭仲的机会下手。雍纠的老婆知道这件事后,跑去跟母亲商量说:“父亲与丈夫哪个更亲呢?”她母亲说:“天下男人都可以做你的丈夫,而父亲只有一个,怎么能够相比呢?”于是女儿雍姬告诉父亲祭仲说:“我老公放着家里的大院子不用,却打算请您老人家去农家乐吃饭,作为资深的政坛大佬,祭仲当然明白怎么回事儿,遂先下手为强杀了雍纠,陈尸于池塘。郑厉公眼见事败,心知斗不过老祭,慌忙驾车出逃。临行之前,他还不忘将雍纠的尸体弄进尾箱。疾驰在逃亡的路上,郑厉公还不忘发表感慨:“雍纠啊雍纠,这种大事居然与女人共谋,真是死得活该啊你!”当年夏天,郑厉公流亡至蔡国。

这就是“人尽可夫”的来历。不过后来这个成语的意思完全不同了,用来比喻女子有作风问题。

除夕的来历 篇12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是啊,如今每逢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门笼,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除夕之夜,无论相隔多远,工作多忙,人们总期望回到自我家中,全家人在一齐吃“团年饭”,有一家人团聚过年的味道。有时实在不能回家时,家人们也总是为他留一个位子,留一副碗筷,表示与他团聚。这年夜饭也叫“合家欢”,是人们极为重视的家庭宴会。吃团年饭时,桌上的“鱼”是不能动的,因为这鱼代表“富裕”和“年年有余”,象征来年的“财富与幸运”,它属于一种装饰,是碰不得的。

除夕通宵灯火齐明,人们辞岁守岁。各地的除夕风俗大致相同,但有些地方的风俗很有特点,苏州的除夕守岁时,都要等待从枫桥寒山寺传来的洪亮钟声。当钟声穿过沉沉夜色,传到千家万户时,就标志着新春的来临。无论春夏秋冬,每日半夜正交子时,寒山寺中就会传出这口巨钟的洪响,民间称为“分夜钟”。这口钟,已成为苏州城乡方圆数十里人民生活的时光信息。北京的除夕这一天更是忙碌,祭祖、接神、接灶。祭神拜祖的仪式一开始,整个北京城便淹没在一片震耳欲聋的爆竹声中。人们还在自我家院子里,铺上芝麻秸,全家人都去踩,叫“踩岁”,取长命百岁的好处。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时,各家的饺子也下锅了,人们尽情的娱乐。

“民以食为天”。年夜饭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一样,有饺子、馄饨、长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讲究。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是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又因为白面饺子形状像银元宝,一盆盆端上桌象征着“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之意。有的包饺子时,还把几枚沸水消毒后的硬币包进去,说是谁先吃着了,就能多挣钱。吃饺子的习俗,是从汉朝传下来的。相传医圣张仲景在寒冬腊月除夕,看到穷人的耳朵被冻烂了,便制作了一种“祛寒娇耳汤”给穷人治冻伤。他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温热的药材,用面皮包成耳朵样貌的“娇耳”,下锅煮熟,分给穷人吃,人们吃后,觉得浑身变暖,两耳发热。以后,人们仿效着做,一向流传到这天。新年吃馄饨,是取其开初之意。新年吃馄饨取其开初之意。传说盘古氏开天劈地,使“气之轻清上浮者为天,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结束了混沌状态,才有了宇宙四方。再则取“馄饨”与”浑囤”的谐音,意思是粮食满囤。

文人墨客相关于除夕的描述可谓生动活泼、淋漓尽致。如诸“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十二月尽,俗云‘月穷岁尽之日’,谓之‘除夜’。士庶家不论大小家,俱洒扫门间,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尴,钉桃符,贴春牌,祭祀租宗。遇夜则备迎神香花供物,以祈新岁之安”、“腊月,乡人以朱墨涂面,跳舞于市,行古傩礼。除夕,易门神、桃符、春帖,井(石畏)皆封,爆竹、燔紫,设酒果聚欢,锣鼓彻夜,谓之守岁”、“欢多情未极,赏至莫停杯。酒中喜桃子,粽里觅杨梅。帘开风入帐,烛尽炭成灰。勿疑鬓钗重,为待晓光催”、“凡除夕,蟒袍补褂走竭亲友者,谓之辞岁。家人叩竭尊长,亦曰辞岁。新婚者必至岳家辞岁,否则为不恭”、“以彩绳穿钱,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之压岁钱”。如此等等。

关于除夕过节,《燕京乡土记》记载着一个十分凄凉的故事:旧社会穷人生活困难,三十晚上是个关。有户人家,丈夫到三十晚上很晚了尚未拿钱归来,“家中瓶粟早罄,年货毫无”。女人在家哄睡了孩子,一筹莫展,听得邻家的砧板声,痛苦到极点,不知丈夫能否拿点钱或东西回来,不知明天这个年如何过,又怕自我家中没有砧板声惹人笑,便拿刀斩空砧板,一边噔噔地斩,一边眼泪潸潸地落……,这个故事让人听了.确实心酸。

与此同时,冬至前后是兴修水利,大搞农田基本建设、积肥造肥的大好时机,同时要施好腊肥,做好防冻工作。江南地区更应加强冬作物的管理,做好清沟排水,培土壅根,对尚未犁翻的冬壤板结要抓紧耕翻,以疏松土壤,增强蓄水保水潜力,并消灭越冬害虫。已经开始春种的南部沿海地区,则需要认真做好水稻秧苗的防寒工作。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是啊,除夕之夜,有烟花的绽放,人们的笑声。爆竹的响起,要把这短暂的时刻珍藏在自我的心灵里,永恒地记住这个完美的时刻。让烟花的绽放铺开新一年的道路,让我们洋溢着笑容,承载新的梦想,释放自我的热情,去追捉,去畅想,去迎接未来。欢乐除夕之夜,“吉祥天空”飘过朵朵福云,“欢乐海洋”增添缕缕乐波,“美事山上”升起喜气阵阵,“送福信息”送来祝福声声:恭祝您除夕穿“金”带“银”,团“福”圆“运”!

还是用名人解志维的话作结吧:除夕城乡好热闹,爆竹声声震九霄。家家喜庆迎新春,感谢党的好领导。此处小鞭噼啪叫,那边又响二起脚。更有天女来散花,漫天流星分外娇。除夕就把歌来唱,普天同庆奔小康。和谐社会人人笑,不是天堂胜天堂。黄昏饺子喷喷香,联欢晚会喜洋洋。吃水不忘打井人,高歌赞颂共产党。

【精选总结三】

新年的来历作文 篇13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怪兽叫“年”,它是一条龙。每到农历十二月三十日的晚上,它就要到村子里来吃小孩,村子里的人都很害怕。

有一次,“年”又来吃小孩了,正好村子里有一户人家的竹楼失火,火势很大,烧得竹子“噼噼啪啪”地作响,“年”听到突如其来的响声,吓得逃回森林里去了。躲在楼上的人们发现了这个秘密,所以每到农历十二月三十日的晚上,就砍很多竹子来烧,烧得到处是“噼噼啪啪”的声音。“年”听到响声,就再也不敢到村子里来吃小孩了。

后来,人们还发现“年”怕鲜红的颜色,就把桃木板染成红色,挂在大门的两旁。还把农历十二月三十日这一天叫作“过年”或“大年三十”。

江南“粽子大王”触电记 篇14

食品电商时代来临

五芳斋最出名的是粽子类产品,“糯而不糊,香甜可口,咸甜适中,肥而不腻”的口感为人津津乐道,选料十分讲究,肉粽采用上等白糯、后腿瘦肉、徽州伏箬,甜粽则用上等赤豆“大红袍”,通过配料、调味、包扎、蒸煮等多道工序精制而成。50多年前,人们就将“粽子大王”的桂冠戴在它的头上。其产品真空包装有16款,新鲜粽包装则有10余款,礼品粽有8款,此外还有咸鸭蛋、真空卤味、保鲜卤味、五芳斋大米等多个品种,以前销售主要是靠线下模式。而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转型“电商化”对于五芳斋电子商务推广专员 来说颇有感 慨 , 尽管公司为 了应对网 购节日高峰 雇佣了200多个临时工,但来自线 上源源不断的订单依然让客服人员应接不暇。

2010年4月五芳斋便上马了电子商务平台,整套体系的搭建仍在不断进行中,按照电子商务公司的话来说是“一边奔跑一边修路”。在不同的阶段,五芳斋在线上遇到的问题也各不相同:营销、IT、仓储、配送,电子商务的庞大生态系统,正在推动着其形成“互联网的思维”。

目前 , 对于五芳 斋这样的 老字号企业来说,电子商务不仅成为一个全新的渠道,还是一次不可多得的机会。一方面,租金与人力成本的上涨使传统的零售业态遭遇瓶颈;另一方面,不断扩大的电子商务交易额刺激着各类公司向线上转型。数据显示,2 0 1 3年食品电商总交易金额达3 2 4亿元,同比增长47.9%,网购食品在网购市场总交易额中的占比提升到2.5%,食品网购用户规模达到4495万人。预计未来5年,食品将成为中国电商市场增长最快的品类。

稍加留意就会发现,除了五芳斋外,众多老字号品牌已经在开辟网购的全新战场,从清蒸糕点鼻祖“梁义隆”,到拥有百年历史的“张小泉”剪刀,再到传承千年文化的西泠印社,老字号品牌试水电子商务,忽如一夜春风来。那么,在从传统线下渠道转向B2C的过程中,这些拥有百年品牌、优质线下资源和成熟经销体系的企业将遭遇哪些挑战?在这场变革中,它们所熟稔的线下运营究竟该如何与互联网进行资源整合?传统企业体内如何裂变出互联网的DNA?

像五芳斋这样的老字号品牌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其销售覆盖面与品牌影响力往往只局限在有限的区域,借助网购平台能迅速地解决这一问题。此外,大部分百年老字号商品的消费群稳定在四十岁之上,其在年轻群体中的影响力正日渐式微。对于急于创新、寻求转型的老字号品牌来说,抓住了网络购物这个成长中的巨大市场,就等于抓住了互联网时代的年轻与活力。

反之,“如果你不做,你的竞争对手、你的山寨版本都会在网上继续瓜分你的市场。为了规范网络渠道体系,一定程度上,我们是‘被’电子商务的。”五芳斋集团(上海)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王永波称。

电子商务所扮演的角色,将决定企业未来在线上的发展速度和思路。选择什么样的起点,决定了这家企业未来的战略方向。而食品电商的商业模式不清,与线下类似,配送难、存储难、盈利难普遍存在。具体来说,老字号品牌需要思考的是,电子商务究竟是一种工具还是一门生意?是开设电子商务部门,还是成立独立公司运作?IT系统和供应链是自己做,还是外包给第三方?

“老字号”上线成时尚

五芳斋采取的是投资布局策略,成立独立的电子商务公司,利用自身资本、品牌和渠道等资源运作一家B2C企业。在王永波看来,由于线上和线下销售的模式差异,合并管理会产生一定的问题,独立运作的发挥空间更大”。此外,五芳斋希望未来赋予电子商务更多的重任,把线上商城做成类似于国内商贸企业的网上流通平台,因此早早地将其作为集团的支柱产业进行培育。

通过不断的试错,五芳斋逐渐清晰了自身的网络营销模式,包括如何在网上找到合适的用户,并迅速地捕捉和满足这些用户的需求,这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据了解,五芳斋在刚上线时,仅仅将端午礼盒的照片往淘宝上一摆,配上一个“相当官方”的标题,便算完成了页面的设计。事实上,仅做到这些远远不够。首先,标题里应该把产品有多少克、几种口味都写清楚,不要让消费者去猜;第二,图片需要怎么去拍,怎样通过细节让图片激起人们的食欲,都需要不断地完善。

精准的推广是一方面,销售人员的主动导购也十分关键。初步摸清网购人群的喜好后,五芳斋开始针对网民的不同需求点,逐渐推出网络专供产品。在去年端午节,五芳斋为电子商务渠道专门提供了7款专供产品,并为这些礼盒设计了绿叶系列的环保包装。据了解,这款产品在节日期间销售了20万袋。

但是很快“季节性太强”成了五芳斋最大门槛,无论是端午、中秋还是春节,爆发性的订单增长让目前仅二十多人的电子商务团队捉襟见肘。去年端午期间,五芳斋每天的网络销售额都达到十几万元,每天从早上8点到晚上12点都有打不完的单子,以至于已经不敢接单了。与此同时,区区几个客服人员根本无法应付买家的询问,这使公司每天都会接到不少的投诉,而其中很多投诉又来不及反应和处理。

完善了客服流程后,到了去年中秋,问题又跟着来了。这一次,五芳斋发现自身的后台软件跟不上订单处理的速度,淘宝单子刷新得太慢。于是,公司重新购买了一套系统,大大加快了打单速度。与此同时,物流问题又带来了新的困扰,快递公司的发货速度太慢,造成许多客户不停询问,不停催单。

这种物流瓶颈不仅指快递公司的运力,也指向了老字号本身的产品属性。比如,糕点产品的重量都不小,导致产品的邮寄费用较高,许多网购爱好者会觉得运费不太划算。因此,如果找不到合适的物流合作伙伴,在运费上没有价格优势,食品老字号会失去相当一部分的消费者。同时,一些食品的特性也让物流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如果没有做好抗震、抗压方面的措施,产品在达到消费者时很可能“面目全非”。而五芳斋不断吸取教训,在产品、团队、促销、流程四大方面都做了充分准备和平衡。

上一篇:校企合作校长发言稿与校元旦晚会主持词下一篇:孩子成绩单上家长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