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策略

2024-08-13

浅谈农村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策略(精选10篇)

浅谈农村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策略 篇1

陆小芳

由于农村小学受经济条件的制约,教学设施很难配套。电化教室和录像机等现代化教学设备的普及率非常低,相当多的学校连投影仪等设备也没有,部分小学英语教师没有最基本的教辅材料(比如活动手册、学生卡片和教师卡片、教学挂图),更没有录像带和VCD等,而小学英语教学又特别强调语言环境的创设,以及充分利用和开发多种媒体,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创设生动而真实的语言环境。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结合农村实际,顺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如何改变当前“一本书、一枝粉笔、一张嘴讲到底”的现状呢?我想:贫困不是理由,我们完全可以创造条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和手段,优化课堂教学。

一、巧用教具,辅助教学

对农村小学来说,运用现有条件,创造性地制作教具,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巧妙地使用教具,会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使学生更自觉、更有兴趣地参加课堂的交际活动。

1.自制人物、动物头饰,辅助教学。例如教材每册教材都有主要人物和动物图像,教师应带领学生动手制作头饰,以便在教学中更好地创设情景,操练语言。在角色表演中,教师与学生或学生与学生戴上头饰进行对话,不仅增加了趣味性,而且容易体现真实的交际情景。

2.自制生词卡片,辅助教学。在小学英语教材中都出现有一定数量的生词,课堂上,教师利用事先制好的生词卡片,既可巩固生词,又能节省时间,使教学真正达到方便、快捷、高效。有时通过变换操练形式,还可调节学生情绪,活跃课堂气氛。如可先遮住卡片上生词的前部分或上部分,让学生猜猜是什么;还可进行“快看快说”“快听快指”“藏藏、找找、说说”或“英汉反向说”游戏等(制卡片时,正面写英语,反面写汉语意思,若教师向学生展示的是英语,就让学生说汉语意思,反之,则相反)。

3.自制挂图,激发兴趣。有时根据教学的需要,依据教材内容,制作挂图,能够激发学生兴趣,使教材内容直观化。如在学习颜色时,教师制作一幅彩虹图,可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有的教师根据教材内容,除制作挂图外还自制了一些其他教具。如有一位教师在教人教版小学英语第二册Unit 2 My Family C Story time时,Zoom说:“Look at me!”Zip见了之后说:“Beautiful!”教师做了一件彩纸衣服,整个课堂顿时沸腾了,学生争着穿“衣服”,个个抢着表演对话,这样一节难度较大的对话内容,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就掌握了。

4.利用实物,充实教学。其实教师、学生及教室内的一切陈设都是资源,课堂本身就是活生生的资源,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个语言环境,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语言的实践活动。

如:在PEP Primar English Book3中,在教到Unit1 My Classroom,Unit2 My Schoolbag时,就可充分利用教室的资源;在教到My Home时,学生的家庭就是很好的谈话题材; 在第二册教材中,当教到My Family时,教师和学生都拿出自己的家庭照片当作教具,有位教师还特意把自家的照片放大贴到黑板上进行教学,这就很真实,很生活化,效果相当不错。

二、运用简笔画,美化教学

简笔画可以用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它的特征是简单、快捷且达意传神。教师用寥寥数笔,简单的线条,就能画出要教学的内容,以最小的教学代价(一枝笔,一块黑板),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可以节省宝贵的教学时间。教师在课堂上边讲边画,展示事物的变化,生动直观,能很好地吸引学生,这是图片、实物等媒体所不能替代的。如表示方位的on,under,in,above和over用简笔画教学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实践证明,简笔画教学既可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语言环境,又使课堂活而不乱,变而有序,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运用这种手段。

三、运用肢体语言,优化教学 小学英语内容简单,但学生大多初次接触,因此教起来却不太容易。美国心理学家通过实验得出这样的结论:信息的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及动作。可见形体语言是有声语言的重要补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采取形象、生动、新奇、有趣的方法,充分调动各种感官,运用肢体语言进行教学。

1.在字母教学中,运用肢体语言,优化教学。教师在字母教学时,如果枯燥地领读、跟读,学生很快感到厌烦。教师应尽可能多地用手势表示大小写字母,有时还可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想象怎样用手势表示字母,学生的兴趣会很高。在指导书写时,教师可教学生学会使用左手当“四线三格”,伸直左手,大拇指向内弯曲,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微微张开就构成了“四线三格”。教师要求学生用右食指在“四线三格”上练写字母,同时口述笔顺。对于这种有趣的字母学习法,学生乐于接受,乐于使用,课堂学习氛围很浓厚。

2.在单词教学中,运用肢体语言,优化教学。在教单词时可边做动作边教单词。如在教到jeep时,教师可边教读单词边用双手作开车握方向盘状,学生边做动作边念单词,多种感官并用,增强记忆;再如,教jump时可做跳的动作;教key时,可做用钥匙开门的动作;教kangaroo时,可学袋鼠向上跳的动作;等等。

在巩固生词教学时,利用肢体语言,同样可达到满意的效果。如巩固music、sports、computer game、painting等单词时,教师可让一个学生做拉小提琴的动作,其余学生答music;一个学生做运动,其余学生答sports;一个学生做打字动作,其余学生答computer game。还可倒过来,让一个学生说单词,如painTing,其余的学生做画画的动作;一个学生说Sports,其余的学生做运动状等。这些方法都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3.在说唱歌谣时,运用肢体语言,优化教学。如在教Let’s chant时,教师边教边做动作,学生边说边做,可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激发兴趣,增强学习效果,提高学习效率,如PEP小学英语Book2 Unit2 My Family中的Let’s chant:

Father and mother help each other

Sister and brother play together!

有一位教师这样编动作,效果不错:双拳紧握(左大拇指代表father,右大拇指代表mother,左小指代表sister,右小指代表brother),吟唱fatherand mother时,依次伸出左右拇指;吟唱help each other时,做出两拇指合并状;吟唱sister and brother时,依次伸出左右小指;吟唱play together时,两小指相互弯曲互动做玩耍状。学生边听录音,边念歌谣,边做动作,易学便唱,兴趣盎然。

在教学中,肢体语言可贯穿教学始终,无论是教字母、单词、句子,还是歌谣、儿歌,我们都可利用形体动作来优化教学。另外,在使用课堂用语或进行对话交流中,运用肢体语言,可以起到化难为易的作用。

四、吟唱儿歌,丰富教学

小学生活泼好动、爱说爱唱。根据这些特点,教学中,利用歌曲、歌谣、小韵文或顺口溜等进行教学,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而且学得快、记得牢。

1.利用英语儿歌,激情激趣。在导入新课时运用儿歌,可激发兴趣,在课中又可调节学生情绪,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在教唱儿歌时,一定要给歌曲配上相应的简易动作,让学生在唱起来的同时动起来、演起来、乐起来。

2.老歌新唱,丰富教学。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采取老歌新唱的方式,把对话编成学生熟悉的曲调进行吟唱。如有位教师在教下面的对话时,配上《两只老虎》的曲调,使课堂气氛达到高潮。

A:I have a Teddy bear.

B:Oh,really?May I have a look? A:Sure.

(此单词可直接读出)Here you are!

3.编生词歌谣,易学易记。教师为减少生词在教学中枯燥的领读形式,也可把生词编成朗朗上口的儿歌,并配上动作。有一位教师在教到动物单词时是这样编的:小兔rabbit跑得快,国宝panda最可爱;小猫cat喵喵叫,小狗dog把家照;小鸭duck左右摇,小猴monkey爱蹦跳。学生兴奋得下课后还在不停地吟唱歌谣。

还有的教师把生词编成“小韵文”或“顺口溜”,并注意用升降调朗读,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如:祖父爷爷grandfather(grandpa)grandfather(grandpa);祖母 奶奶grandmother(grandma)grandmother(grandma);父亲爸爸father(dad)father(dad);母亲 妈妈mother(mom)mother(mom);哥哥 弟弟brotherbrother;姐姐 妹妹sistersister。

五、巧设游戏,巩固教学

游戏教学通常用于对所学知识巩固,帮助教师将单调乏味的复习巩固活动变得生动有趣,引人入胜。教师在设计游戏时一定要注意合理、形式多样、生动有趣。游戏涉及学生的面越宽越好,不要一两个人做,其他学生仅当观众,使一些平常不爱说、不好动的学生得不到机会。如在教学巩固rainbow,rain,squirrel,snake,tiger,taxi这几个生词时,一位教师设计了这样的游戏:(黑板上贴上这些生词卡片或写上生词)找三位学生上台,其中一个学生做画彩虹、下雨、松鼠跳、蛇爬行等动作,全班学生根据这个学生的动作说出单词,台上另外两个学生比谁指得准、指得快。这个游戏的覆盖面就很广,达到了全员参与的目的。

要使学生参与和配合,游戏的形式多样化显得非常重要。“把戏不可久玩”,再好玩的游戏,玩过几次就没有新鲜感。因此教师应不断收集游戏,设计、翻新游戏。

浅谈农村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策略 篇2

所谓教学策略, 就是在特定教学情境下, 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而产生的教学方法的选择、材料的组织、对师生行为的规范等.它包括合理组织各种教学材料、调整优化教学方法、确定师生行为等内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加强理解和体验, 有所感悟和思考, 受到情感熏陶, 获得思想启迪, 享受审美乐趣.”这也对农村小学阅读教学策略的选择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我以为, 阅读教学是凭借文本的语言, 着重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 同时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 享受审美乐趣, 丰富精神世界, 因此, 作为一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 我就农村小学阅读教学策略浅谈几点:

一、激发农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农村孩子由于生活相对单调, 他们对阅读活动的兴奋点相对较高, 因此, 更需要阅读兴趣的激发.当然,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很多, 如游戏激趣、竞赛激趣、悬念激趣、故事激趣、音像激趣、渲染激趣、表演激趣等.例如, 教学一些故事性强, 情节生动、感人的课文.在教学《三顾茅庐》一课时, 笔者讲了刘备求贤若渴、三次亲自去请诸葛亮出山的故事, 让同学们在课下找关于诸葛亮的故事来读, 到学校讲给大家听.每一个故事都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催化剂, 让讲者在成功的喜悦中体会到阅读的乐趣;让听者在享受故事带来的奇妙世界中感受到课外阅读的诱惑.

二、培养农村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据一项调查, 农村孩子大多数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这一方面是由于农村家庭中的成人工作不够固定, 导致孩子不能形成良好的作息时间;另一方面, 也跟很多家庭并没有良好的书香环境有关.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好习惯可以获益终生.阅读教学应重视农村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笔者在阅读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以下几种阅读习惯, 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1.养成不出声、不指读的默读习惯.这不仅可以提高阅读速度, 还能迅速获取信息.

2.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圈圈点点的习惯.引导学生用做记号的方法读文, 如表示段落的起讫可用“‖”;表示层次的划分可用“|”;表示疑问可用“?”;表示关键字眼, 又是妙笔所在可用“△△△△△”;感受或体会可用“注 (1) ”、“注 (2) ”等, 也可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记.

3.养成查阅工具书的习惯.工具书是学生学习的良师益友.养成勤于查阅工具书的习惯, 对学生今后的独立阅读将大有帮助.

4.养成质疑问难的习惯.学贵有疑, 疑则进也.鼓励学生提问题, 再经过自己的思考想问题, 自己求得答案.这才是一种创造性思维, 才能真正掌握学问, 增长学问.因此, 在阅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 鼓励学生敢于提问, 培养学生善于提问.

实践证明, 具备了以上习惯, 农村的孩子们确实能在阅读能力上取得长足的进步.

三、尊重农村学生的独特感受和理解

农村孩子在个体差异方面可能更为显著, 这主要是由于他们的家庭背景更加迥异, 家庭成员所接受的教育情况也高下不一.更重要的是, 农村的环境更加广阔, 孩子们的所见所闻与城区孩子有所不同, 所以每一位农村学生对课文的感受和理解的差异性更大.可以说, 阅读教学在农村孩子中更是一种多元感悟的过程.我们在课堂上不要把教师自己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而应鼓励学生对课文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 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 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小组合作就成了最时髦的学习方式.越是公开课、观摩课, 这种形式出现得就越多.好像只有“讨论”一下才热闹, 只有“合作交流”才叫转变观念.这种没有结合课文和学生实际的形式化的学习, 学生难有实实在在的体验和感悟, 也不是真正的学习.其实备课的时候, 教师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法, 更重要的是备学生.因此, 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 教师既要注意学生的“共同点”, 更要关注学生的差异点, 以学生差异为立足点, 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并选择教学方法.

如教学《詹天佑》一文, 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内容进行研读, 并设计一种自己喜欢的、擅长的表达方式进行交流.有的同学可能会选择詹天佑的凿山技术这部分, 采用“画示意图”的方法进行交流;有的可能会选择詹天佑克服困难的精神部分, 采用“有感情朗读”的方法来交流;尤其是, 我带着学生来到学校外的田野中, 让孩子们现场展示詹天佑的工程建设时, 孩子们的汇报更加五彩缤纷.

四、扩大农村学生阅读面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 我们进入了信息的社会, 每天都有大量的信息需要我们去接收去处理.农村孩子如何跟上时代的步伐, 从而扩大自己的视野、活跃自己的思想?这也是农村小学阅读教学应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在农村阅读课堂教学过程中, 有必要进行扩展阅读, 增大学生的阅读量, 扩展学生的阅读面, 尽可能多地撷取信息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 小学阶段要完成不少于145万字的课外阅读总量.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尝试:

1.推荐读物.根据农村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基础, 我向学生推荐各种有益的课外读物.如根据农村儿童兴趣薄弱的特点, 我一般都先简介内容, 朗读精彩片段, 讲到精彩动人之处戛然而止, 或让学生相互介绍文章, 交换阅读.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因此, 学生每学一篇课文, 我都会向学生介绍与这篇课文有关的课外书籍, 让学生去阅读.比如:学了《林冲棒打洪教头》这篇课文, 我就向学生推荐施耐庵撰写的名著《水浒传》, 介绍其中的一两个有趣的故事, 如“武松打虎”、“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等.这样, 农村的孩子自然就对这部小说产生了很强烈的兴趣.

2.指导读书.教师要帮助学生选择适合的阅读材料, 并提示阅读方法, 即指导学生怎样选择书籍, 怎样阅读书籍, 如何做内容摘要, 怎样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 使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我在精心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 屡次试验, 找到了一些颇有成效的方法.第一要引导学生耐心品读复杂句段, 告诉他们“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 耐心能战胜一切.第二是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勤于思考, 绝不能死读书、读死书, 食而不化;要在思考中感悟, 创造生动妍美的文学画面, 获得新的知识、智慧.第三, 要根据农村儿童的特点, 采取集中指导和分散指导.比如, 面对农村实际, 我结合家访工作, 跟孩子们进行读书方法方面的交流.这样, 原本比较严肃的家访工作, 却让孩子们充满了期待.

浅谈农村小学习作教学的策略 篇3

一、唤醒——变强制性为自主性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整个写作教学中,首要任务是唤起学生表达的欲望,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增强对写作的自信。美国、苏联的一些心理学家认为:儿童有表现自己的欲望,并且认为少年期是语言发展的最佳年龄期,应激发学生表达自己的动机和兴趣。我国的老一辈语文教育家对于唤醒学生写作的兴趣和动机,也有过大量精彩的认识。因此,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唤醒孩子本能的表现自己的欲望,以激发对写作的热爱。

(一)和谐的环境

许多教育家认为,环境对孩子兴趣的培养具有重大的作用。我们在呼吁改善我们的社会环境和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的同时,学校也要发挥作为教育者的优势,如在班级的每个角落帮他们办起小书架;开展习作教学辅助的趣味活动;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饱含着丰富的人文气息,建立一个和谐的书香校园。

(二)放松的心态

当一个人喜欢上一件事,必然从心理上体验到一种愉悦,一种轻松。说起这一点,应该在写作的初始阶段,不必过分强调种种规矩,应该让孩子放胆去写,鼓励学生把心中所想、口中要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消除对写的神秘感,让学生处于一种放松的心态,敢于写,乐于写。这也许就是人们常说的“我手写我口”。

二、多元——变单行道为立交桥

对于大多数农村小学,往往是为了应试而习作,造成了单调而封闭的习作教学。多元理论就是善于从多个角度,采取多种形式,利用多种资源进行个性需求的多种整合,形成多元智能的个性化教学策略。在习作教学中,我想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多元化的教学策略。

(一)选材多元

1.农村习作题材的开拓

“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农村习作题材比比皆是,问题是如何去引导他们去捕捉、积累。

(1)看农景。农村田野风光是美丽可爱的。水稻、油菜、小麦、桑田……各具风韵,它们的形状、色彩、生长过程有各具特点。随着农时变化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引导学生就地取材,锻炼学生捕捉素材的能力。

(2)问农史。通过调查、访问,了解村史、家史,了解家乡的过去,收集值得记叙的故事,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学农艺。农技农艺是农家的传家宝,可以让学生通过身体力行,领悟劳动艰辛,学农民智慧。在劳动中交流情感,以劳动为荣,获取最具感受的写作素材。

2.习作选材的原则

(1)选材要真,老一辈语文教育家早就说过,习作“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他们还说,习作最重要的原则是“有话必说,无话不说,说需心须如一,不能说谎。”对于学生而言,写作是他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在习作中说真话,抒真情是学习做真人的一种历炼。当然,这不等于说学生在习作中所说的话只要是真的就行,不需要正确引导了。

(2)选材要新。这一点也没有争论,别总是老掉牙,老一套。同样的题目在三年级写的素材,到六年级还是写他,要选一些生活新镜头来写。

(3)选材要独。独也就是独有的,与众不同的。这就需要求异思维,在选材上动一番脑筋,不人云亦云,写出自己的特色。

(二)写法多元

1.读写结合。读写结合是一种从阅读中来,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的习作能力的一种方式,叶老先生曾经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有法度与吸收有密切关系”。读写结合是以写促写,评价的标准也主要是有没有迁移好文本的写法上。如《鸟的天堂》课文第二部分是动态描写。作者运用了以静衬动,动中寓静的方法,先淡淡描写一句:“起初周围是静寂的”,为群鸟活动的“热闹”场面铺设了背景。接着,作者按照点 面 点的思路,从鸟形、鸟声、鸟色、鸟类和鸟的动作等方面,运用多组排比短句尽情描绘,十分形象逼真地描绘出了一种千鸟荟萃、百鸟争鸣的“热闹”场面,让人想象到群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是怎样的快乐和幸福。学习这一段时,我把学生的注意力放在学习表达方法上,而不是放在对内容的理解上。为了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内化,并转化为写作技巧,我指导学生仿写一只动物或一群动物等等事例,以促进读写之间的进一步融合。

2.想象习作。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是构成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以培养想象力作为动力,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方面。如《草船借箭》一文中诸葛亮立下军令状,保证按期交箭。在次,可引导学生思考:他在军令状上会写些什么?其次是结合课文中的情节续写。有些课文结尾往往“言已尽而意无穷”,这语言的空白处正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最佳点,教师可引导学生依据情节发展的需要以及人物性格特征合理想象。另外,出一些习作题如《假如我是……》《给100年后人类的一封信》《金星探险记》《月球生活十日谈》等,这类习作全凭学生自身对科学知识、规律的了解,加以大胆奇特的想象虚构出来的。

(三)评价多元

1.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以综合评价为主。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互动整合达成素质是综合评价的基本依据。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对有创意的表述应予鼓励,从而淡化对写作知识方面的要求,以促进和谐发展的目的。

浅谈农村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策略 篇4

昭通市盐津县滩头乡中心校

朱启明

说起作文,既是令农村小学生畏惧的事,也是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一块心病。原由是一旦让学生写作文,不是写得不具体,就是胡乱编造,不容易写出真情实感的好文章。我作为一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也深有感触。这里,我谨以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和研究对农村小学作文教学进行剖析,以与同一战线上的朋友们共同提高。

一、农村小学生写作基础较差的原因

我觉得,酿成农村小学生写作基础较差的最基本的原因有两类。

1、条件的限制

农村小学生与城填小学生最大的区别在于时间上与空间上的拥有。城填小学生因家庭条件比较优越,父母非常重视教育,随父母出去旅游或出去玩的时候比较多,他们的见识较广,平时拥有的课外书籍也比较多。而大多数农村小学生刚好相反,父母对教育的认识不足,且家庭条件有限,很少有时间预习和复习课文,就更谈不上读课外书籍了。

2教师认识的误差

普遍的教师认为,也是这样做:学生写作文时,先找几

—1— 篇优秀作文念念,再教学生如何审题、谋篇,然后写。这样的程序反复,不仅使学生在写作时无处下手,还使学生感到无话可说。第二个认为是,既然是作文(习作)就应该放在作文(习作)课上进行。第三个认为农村小学生写作基础差是个通病,就找几篇优秀作文,让学生背背,以应付考试。

二、教学中的策略

写作能力应是学生语文素养发展过程中对知识的积累与应用的一种再现。如国标本苏教版编写的写作,低年级(1~2年级)叫“写话”,中年级(3~6年级)叫“习作”,高年级(7~9年级)叫“写作”,正是依据《课程标准》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也就是把写作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写作的主人。使他们在写作的过程中津津乐道,愿意或经常性地进行习作练习。

1、口头习作习惯的培养

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生活是写作的源头。农村小学生虽然受阅读的限制,但生活还是丰富多彩的。如放牛、打猪草、带弟妹、环境所见等等,给他们的生活增添了许许多多的乐趣。这些短暂的经历不一定要他们写出来,但可以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来。同时也让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培养。因为,人的嘴生来就是用来说话的,用来交流情感、思想的。从语言学的角度说,不能明确表达

—2— 观点的人的生理是有缺陷的。因此,培养好学生口头习作能力也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基础。有这样一则笑话:一位老师安排了一篇一分钟作文,其内容要包含“生活、愤怒、数学、悬疑”等要求。其中一位学生这样说:一觉醒来,发现不见了两颗门牙,是谁干的?虽然是一则笑话,如果我们经常性或长期性地进行一分钟口头习作训练,其深远意义是可想而知的。

2、继续抓好串词连句连段能力的培养

一度时期,我们都非常重视学生串词连句的能力培养,曾经在这方面积累了许多经验。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教师却放弃了,或是抓得时紧时松。其实,这也是因为教师在认识上产生了误差,只是局限于串词连句(字词句基本功训练),而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的构建,或者说升华。如,我在进行串词连句的教学中,要求学生用生活、家庭、学习、劳动、医生说一句话,由于学生知识结构的不同,所说的话也有所不同。其中一个学生是这样写的:我和妹妹是我们家庭中的一员,我们一起生活,一起学习、劳动,如果妹妹病了,我就带她去找医生。后来我又给她一些词语,有天气、放学、吃饭、爸爸、流泪。这个学生这样写:有一天,还没有放学,天气发生了变化,下起了大雨,今天早上,因妹妹生病就没有吃饭,爸爸他们一定会担心,想着想着,我就流了泪。随后,我就要求这位学生将两句话连成段,然后叫她

—3— 再加一些内容,她就这样写出一篇作文。后来,我在进行作文教学时都要求学生先拟题纲,在围绕中心同时,在题纲的下面写一些词语进行串连。这样,不但减轻了学生写作时的心理压力,还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改变千篇一律的要求

大部分教师在上作文课时都要求学生写同样的题目,其实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原因很简单,学生之间是有很大差异的,是跟他们生活环境,个人智力、性格等方方面面都有关的。如果我们都让学生在同一个起点起跑,在同一个平台上展示,其效果一定很糟糕。以前,我在进行作文教学时,经常把学生分成小块,当时想到的是让学生在知识上进行互补。现在看来就是小组互动学习,共同探究。教学中,我从不安排一个题目,而是根据各组的知识结构,安排不同的题目,完成后,让小组长念,最后由全班进行修改。一次作文教学不仅完成了几次的任务,同时也减轻了我批阅每个学生的作文的负担(我只是在点评上下功夫)。

4、培养学生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我们都知道,文章是字、词、句的排列组合,没有素材,何来优秀作品?就像修房子一样,没有砖、沙、水泥、钢筋、装饰材料等,能修一幢漂亮的房子吗?写文章所需的“砖、沙、水泥”等材料哪里来呢?我们所授的课文中都有许多值得学生学习的好词好句。我常常让学生将这些好词好句记录

—4— 在摘抄本上,并鼓励他们尽量在实际生活和习作之中应用。经过学生反复的练习,所写的作文逐步显得有血有肉。

由于环境的不同,我这些观点不一定都适合所有的农村教师,但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故提出来供大家参考。

浅谈农村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策略 篇5

论文摘要:语文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语文学习,学生们可以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提高认知能力。语文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改革和实施对小学语文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良好的教学模式和先进的教学理念对于提高教学质量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纵观近年来小学语文教学实际,我发现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本文对当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措施,希望对小学语文教学有所帮助。

论文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改进策略

汉语是我们从婴儿时期就开始学习的语言,是人们平时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进行交流的主要工具。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小学语文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小学生素质的提高、综合发展和其他科目的学习都与小学语文的学习有很大关系。然而,由于地区之间的差异,各地的语文教学水平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尤其是农村地区,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和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这应引起人们尤其是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广泛关注。在国家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创新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首先,教学理念落后。虽然我国新课程改革实施已有十多年了,教师的教学理念在一定程度上也得到了转变,但是受传统思想和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理念仍然传统守旧,教学方式也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尽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小学语文教材也在不断更改和变换,但由于农村教师得到的教学培训不充分,致使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不深透,不能全面领会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教师们的教学观念和知识更新较慢,仍然以课本和教辅教学工具为主要,使学生感到语文课堂枯燥无味,导致教学目的很难达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其次,教学方法单一。目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大多数还是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在四十分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讲解占据了大部分时间,教学模式仍然是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教师写板书、学生做笔记,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好奇心大等特点,而这种教学方式没有注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不符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使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对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非常不利,最终会影响到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再次,教学水平偏低。从目前情况来看,由于农村生活条件、工作环境普遍偏差,再加上工资待遇偏低,因此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都不愿意到农村任教,这导致农村小学教师的年龄普遍偏大。这些教师思想观念跟不上时代步伐、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更新较慢,而且在教学过程中多使用方言,致使其教学水平偏低,这与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要求不相适应,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同时,教师大多是当地人,不但要料理家务,有的还要加班加点做农活,这或多或少地都会影响到教学工作。

最后,教学设施较差。由于农村经济条件相对较差,尤其是近几年,农村小学生源越来越少,村集体不愿意也无力对小学进行过多投资,同时,政府对农村小学的投入较少,因此,与城市的教学条件相比,农村的教学设备和教学资源则显得落后和陈旧,甚至是缺少教学用具和设施。

虽然近年来国家对农村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在日益提高,但农村小学的师资力量还是很薄弱。此外,农村学校在教师配备上常常不完善,一是教师数量不够,受农村条件影响,有些教师在农村待不了多长时间就会调到条件好的地方,而新的教师又不能及时补充,因此会导致教师不够用;二是部分学科教师缺乏,有的教师所学专业与所教学科不一致。上述情况在农村学校非常普遍,频繁地更换教师会使学生的学习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受到影响,直接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因此,师资力量的完善对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改进策略。

首先,更新教学观念。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彻底摈弃传统的教学观念,把先进的教学观念引入到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不仅学到丰富的知识,还能培养学习能力和主动探索的意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力争做到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教师在课堂学习中要尽量地多给学生留出思考和提问的时间和空间,同时要加强师生间的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其次,丰富教学方法。小学生活泼好动、对事物好奇心大,而且对同一事物很难长时间地保持注意力,因此单一的教学方法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容易使学生走神,感到课堂教学枯燥无趣。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丰富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多媒体教学方法、小组讨论学习法、自主探究式学习法等,使教学内容富有趣味,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再次,配备教学设施。师资力量的强弱,基础设施的好坏对教学质量的影响很大。因此,国家要加大对农村学校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在教学设备和教师的配备上要逐步完善,要使农村学校的教师年龄结构更加合理,对各学科的教师都要配齐配强,以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以齐备的教师队伍和完善的教学设施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最后,提高教学水平。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较高的综合素质,要热爱教学工作。尤其是在农村任教的教师,更要坚定自己的信念,要致力于农村教育事业。作为政府而言,要全面提高农村小学教师待遇,努力改善农村小学教学环境,使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到农村任教,要加强对农村教师的培训,丰富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知识。农村教师要在提高自身素质上多下功夫,要主动学习业务知识,在熟练掌握新课程标准、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还要学习多媒体技术,要广泛涉猎多方面知识,使小学语文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总之,在新形势下,我国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因此政府必须在硬件设施建设、教师师资力量配备上加大投入。同时,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丰富教学方法,积极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农村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浅谈农村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策略 篇6

摘要:写好字小学阶段是关键,小学语文教师又是关键中的关键。写字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所展示的汉字书写规律,及其所揭示的深刻精神内涵,对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写字兴趣的激发、维护、强化成为写字教学的任务之一,应贯穿在整个写字训练之中。

关键词:写字 训练 转变 模仿

《新课标》明确指出,小学生应能正确、规范、整洁、熟练地书写汉字。小学阶段正是打基础的阶段,写字基础打不好,学生将来长大了,要想写出一手好字就特别难。因此,小学阶段一定要加强写字教学,培养学生写出一手好字,使学生终身受益。现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电子时代高科技产品电脑的出现,有人认为,写字完全可以由电脑代替,写字教学也可以束之高阁了。我认为时代的发展和弘扬民族文化不是互相矛盾的,方块字是我们的国粹,写好汉字是每个中国人应该掌握的最起码的基本功。民族文化是最具有生命力的,是永远也不会被时代所淘汰。写字教学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项基础工程,是学校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具有直接功能;对学生意志的磨练、情操的陶冶、良好习惯的养成、坚强品格的培养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字如其人”、“字正人正”,写字的过程,其实就是育人的过程。而这一切,电脑是无法取代的。未来社会需要素质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写字教学的育人功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农村小学生写字存在着写字姿势差、习惯差、外围因素困扰三大难点,为了有效地改变上述令人堪忧的现状,首先老师要进一步加强对写字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大力改进写字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其次积极研究探索一系列有利于引导绝大多数学生对写字产生兴趣,有利于形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具有基本规范的写字技能的习惯方法和策略,从而较大程度地提高小学生写字水平。那么,如何抓好写字教学,让我们的学生都能把汉字写好呢?

一、转变对写字教学的片面认识,创造浓郁的写字氛围。

可以说导致具有千年辉煌历史,并曾引以为荣的写字教学走到今天如此尴尬的境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人们对写字教学认识的偏颇。写字教学与识字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都是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不该有轻重之分。但现实中教师和学生往往偏重于识字、阅读、写作教学,而轻视写字教学。因为书写的优劣与考试成绩不挂钩,在大家的心目中,字迹只要能看得清认得出就行了,是否端正美观就显得无关紧要。在这种功利思想的驱使下,教育者是这么想,处在作业压顶的环境中的学生当然更乐意这么做了。在我国古代,写字一直是读书人的必修课,能否写一手好字,成为衡量一个人文化修养高低的重要标准。许多朝代的统治者还以写字为途径来培养和选拔官吏。可以说,在古代从上层的统治者到下层士人都十分重视写字教学,他们以能写好字为荣耀。正因为有了这种认识,祖先们创造了无数的书写奇迹,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文化财富,至今让后人难以超越。

其实,写字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所展示的汉字书写规律,及其所揭示的深刻精神内涵,对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从领导到老师都应该改变对写字价值的片面认识,重视写字教学,以写好字为荣,以写差字为耻,积极营造营造一个浓厚的写字氛围。加强写字教学研究,举办多种形式的写字竞赛,把书写质量纳入对学生成绩与教师业务考核的范围。把祖先们留给我们的优良的写字传统发扬光大。,二、加强写字指导,发挥教师的示范效应。

学生写不好字的又一原因,是教师写字指导不力。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不缺乏对字迹鉴赏能力,教师们当看到书写整洁美观的作业时不禁会啧啧称赞,当看到那些龙飞凤舞、模糊不清的作业时也一定会摇头叹息,没有谁会喜欢欣赏那些书写马虎潦草丑陋的字迹的。但是,大家把对写字的关注往往只停留在评头论足上,缺少实实在在的行动。写好字不可能天然生成,也不可能一簇而就,它需要教师科学的耐心细致的指导。汉字群总共只有六七种笔画,几十个偏旁,教师应通过自己的板书,将汉字的笔画、偏旁的书写过程呈现给学生,充分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让学生的写字能力在耳熏目染中得到发展。另外,教师还要从汉字的笔画、结构和运笔等方面讲清基本要求,教给学生正确的书写方法。

写好字小学阶段是关键,小学语文教师又是关键中的关键。小学生的形象思维发达,并且模仿能力很强,他们的习字的过程,就是模仿老师写字的过程,因此,老师就是最直观、最生动、最有效的活字帖。学生亲眼看到教师起笔、行笔和收笔的全过程,直观地感受到运笔的轻重缓急和间架结构的均匀、协调,同时也领略到书写汉字的韵律美和汉字的结构美。一位字写得好的老师,常常会自觉不自觉地影响一个班乃至一所学校的习字的风气。因此,为了教学的需要,教师自身还需要有过硬的书写基本功。俗话说:“乡下人挣面子,全靠一件大褂子。”粉笔字就是教师的“大褂子”。能在黑板上写一手漂亮的粉笔字,自然会让学生敬畏三分。

三、激发写字兴趣,培养良好习惯。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写字教学比较枯燥乏味。指导学生练字,如果只是一味地向学生讲解偏旁部首,结构造型,机械重复点、横、竖、钩等写字技巧,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到乏味。写字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各种手段,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针对不同学段,不同班级学生的实际书写状况,加强指导,通过示范、比较、观摩、展示等各种方法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增强写字的成功感。在课堂教学中时不时地穿插一些写字比赛,展出一些优秀的作业,使学生视写字为一大乐趣。在练习中要加强检查,及时评讲,对写得好的即使是一笔写得好,也要提出表扬,注意激发和保护孩子的写字兴趣,为孩子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写字氛围。写字兴趣的激发、维护、强化成为写字教学的任务之一,应贯穿在整个写字训练之中。兴趣与技能之间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写字兴趣培养起来了,就会促进写字技能的提高;写字技能提高了,写字的兴趣也就更浓了。因此,在写字教学中,培养写字兴趣和提高书写技能,两者不可偏废。写好字还需要良好习惯的支撑,如正确的握笔、坐姿习惯,尤其是“提笔即是练字时”的好习惯,教师不要把写字教学寄托在那几节所谓的写字课上,而要将写字指导有机地渗透在平时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把写好字落实在平时的书写行为上,做到提笔就要认真写,只有这样写字教学才能真正收到效果。

总之,写字是小学阶段一项重要的基本基本功训练,学生写字技能的形成,要坚持不懈地重复,练写充分,才能形成。写字教学要遵循技能形成的规律,就是要精讲多练,且反复练,直至达到自动化的程度。要使学生“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需要家校的密切配合,需要师生的不懈努力,还需不断地探究,搞好写字教学研究,我们任重而道远。

浅谈新课标下农村小学生写字教学培养策略

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固堤街道固堤小学(261106)

牟洪霞

浅谈农村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策略 篇7

中学英语教学是中学教学的重点, 而英语阅读是英语教学中的难点, 阅读作为中学生必备的英语能力, 需要循序渐进的培养和学习过程, 但是, 依然有很多中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由于没有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而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为此, 中学英语教师应该注意改进自己的英语教学方法, 正确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进而不断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现阶段在中学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培养过程中, 存在诸多问题, 严重影响了中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首先, 从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及心理特点分析, 中学生正处于心理和生理的发展完善阶段, 在学习过程中, 精力容易分散, 而英语作为学生接触学习的第二语言, 需要学生耐心集中精力投入到英语文章的理解中, 然而很多中学生, 缺乏这种静下来潜心学习的恒心。很多学生和家长对英语学习的认识存在很大的偏颇, 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 不注意平时的积累, 过分追逐英语成绩的提高, 忽视了英语作为一门语言, 需要长期的学习和积累, 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不高, 也影响了中学生英语成绩的提高。

其次, 农村教师的师资力量不足, 受农村生活环境的影响, 英语教师的整体素质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中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忽视了学生的学习特点, 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 师生互动时间少, 学生只是被动的记忆课堂教学内容, 对课堂的参与性差, 进而影响了学生的英语学习质量。加之, 学生的英语学习主要集中在课堂上, 课堂上的学习时间有限, 难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而教师忽视了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 这些因素都导致中学生的英语阅读速度和质量不高。

二、改进农村中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实施对策

为了提高农村中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除了注重改善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的教学质量之外, 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改进英语教学。

1.转变教学方法, 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所谓阅读技巧, 可以概括为三方面, 其一, 略读, 中学英语阅读大都是围绕文章后所设置的题目, 而题目的设置大都围绕阅读文章的中心内涵, 为此, 英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阅读之前浏览一遍文章后的问题, 带着问题以最快的速度理解文章的中心含义。其二, 查读, 所谓查读, 是指为了获取一个与全文相关的信息, 将阅读重点放在文章中包含所需信息的部分, 而不是通篇阅读, 多锁定的内容部分进一步的详读。其三, 精读, 精读的目的在于深入理解文章每段的含义, 以期对整篇文章都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在实际的英语阅读中, 往往需要三种阅读方式相结合, 学生略读以了解文章中心意思, 而对于一些重点性的文章, 应该采用精度的方式, 理解掌握其中的每个单词、语法以及句子结构。通常情况下, 文章的重点在文章的手段和末段以及每段的首句和尾句, 对于这些内容, 学生在阅读中尽量精读。

2.培养中学生快速默读文章的能力。现阶段依然有很多中学生习惯单个字单个词的阅读英语文章, 这种朗读式的阅读方法, 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学生的英语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通常情况下, 默读的过程中一般每秒看到理解的单词9.8个, 而直接朗读时可以吸收的单词大约为2—4.8个, 由此可见, 阅读方法的差异可以直接拉大学生之间的英语成绩。为此, 在英语阅读中, 中学生应该把朗读与默读相结合。

3.培养中学生的词组意群阅读法。比如, He is a good boy.这一句话完全可以一眼略过, 而不是从一个单词跳到另一个单词, 导致学生整体的阅读速度降低, 而且对整个句子整体意思的把握也出现差异。为此, 在中学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 英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词组意群阅读能力, 让学生在阅读中不要只把视线放在某一个单一的词组单词上, 而是将相关的词组意群联系在一起加以理解, 而不是只看到文章中的一两个单词, 对于简单的句子, 停顿一两次就可以理解文章的原话, 在长句子的理解过程中, 首先将句子结构进行拆分, 把握句子中的主语、谓语、宾语, 然后进行深入理解。经过这样长期的训练, 学生会逐渐养成在短时间内感知和理解三四个短语或者词组的意思, 进而不断提高英语阅读的质量。

4.培养中学生的自主阅读习惯。让学生理解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而是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积累, 只有在经历了长期练习和大量阅读之后, 才能实现阅读能力的大幅提高。因此, 不管是在课堂教学中, 还是在课下, 英语教师都应该注意加强学生的英语阅读训练, 让学生养成自觉阅读的好习惯。此外, 在阅读的过程中, 学生还应该注意对自己不认识的单词或词语利用工具书及时进行查阅, 并进行相应的记录, 定期进行复习回顾, 通过不断的积累, 提高自己的英语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

结语

为了不断提高农村中学生的英语综合表达能力, 英语教师必须在教学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 特别是在英语阅读教学中,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 实现新时期的英语教学目标。

摘要:英语学习是中学课程教学的重点, 但是现阶段的农村英语教学中还存在诸多问题, 不利于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 为此, 笔者在本文中就如何改进农村中学英语阅读教学进行简要分析, 以期给相关研究者以有益借鉴。

关键词:农村,中学英语,阅读教学

参考文献

[1]史春梅.浅谈农村中学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及其转化[J].中学英语之友 (下旬) .2010 (03) .

[2]李天德.英语学困生的成因与转变方法[J].广西教育.2009 (23) .

浅谈农村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策略 篇8

关键词:高效课堂;策略;教学活动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建设优质高效课堂、提升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师生负担成了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各地中小学为了提升教学质量也在积极地探索自主、高效、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半小时课堂”“先学后教”“互动探究”等各种教学模式在中小学中得到开展。在农村地区,由于各方面条件都比较欠缺,教学质量更有待提高。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的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其教学质量,值得我们做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一、农村小学课堂教学的现状

1.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教学质量不高

农村小学的教学条件较差,各种教学资源相对缺乏。有些教师疏于管理,对自身要求不够严格。课前没有积极备课、精心设计,而是按照一贯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学方法没有一点新意,不能合理分配时间,不能突出重点,教学方式陈旧落后。在这种情形下,学习枯燥乏味,很多学生提不起兴趣,不会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对知识只能囫囵吞枣,难以及时地消化吸收。教师和学生不能协调配合,教学目标很难完成,教学质量也达不到高的要求。

2.学生学习消极、被动

在教育发展的今天,农村小学的课堂教学仍然还处在传统教学的水平,学生仍然处在被动而不是主动的地位,学生的思维不能跟着教师的知识讲解来转动,长期下去,其学习能力也不能得到提高。在农村小学中,教师和学生处在不平等的地位,有些教师也不懂得尊重学生,师生之间缺少交流,学生对教师只有敬畏,不能亲近地沟通和交流。消极、被动的学习方式严重影响了学生思维和能力的提高。

3.学生思维不活跃,学习能力不强

活跃的思维能带动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在小学教育中,很多教师不注重学生的思维,总是按照自己的方式要求学生学习,

不能引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主动地思考、主动地学习。在这样被动的环境下,学生自己的思维时常被束缚,思维不活跃,思考的就会更少,学习能力也不会得到提高。长久发展下去,势必造成教学活动的呆板、沉闷。学生的学习思维是促进学习提高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不能得到充分的激发,那么,教学质量是很难提高的。

4.练习设计不当,不能与精讲结合

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组成的教与学的活动。其中,“学”不只是简单地听教师讲课,还要与练习结合起来一起学,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但是,在现今的一些农村小学中,练习与教学活动分开,教师不能把练习搬入课堂,总是习惯于先在课堂上讲,学生课后再练,把练习活动当成任务。练习设计过于简单、沉闷,有些教师甚至不会精讲练习,不会将课堂知识和练习合理地结合。讲练分开,学生不能深刻地记忆知识点,那么,也就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这种现象应该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

5.作业布置不当

近几年,社会一直在呼吁减轻学生负担,减少学生学习的压力。但是,在很多学校,特别是一些农村地区的学校我们可以看到,学生的负担并未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依然很大。减轻学生的负担在一些农村学校地区没有得到重视和落实。教师总是习惯于给学生布置很多作业,认为作业越多越好,这样能强迫学生学习,殊不知,这种情况时常适得其反,学生会产生厌倦情绪,失去学习的兴趣。大量的作业并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只会增加学生学习的负担。而且,农村的家长由于工作和自身素质的原因,教学方式简单粗暴,有些甚至不管不问,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环境。作业量过多,又缺少正确的指导和帮助,很多学生会应付了事,养成敷衍、随意的习惯。

二、提高农村小学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1.深入研究和实践“半小时”课堂,建立科学、高效的教学活动

“半小时”课堂要求教师在有限的45分钟课堂教学中,通过合理的规划,建立一种合理的、符合学生学习发展的、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活动。在“半小时”课堂中,能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主动学习,给学生更多的时间来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他们的学习思维,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半小时”课堂追求的是高效的课堂教学。

“半小时”课堂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能合理地分配教学时间。教师应该留出三分之一的时间给学生自己学习思考,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培养自己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其学习能力。这也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时间观念,在有限的时间里突出教学重点,做到有效教学。例如,在上小学语文课时,教师应突出对一篇文章的生词和文章内容的重点讲解,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快速掌握学习的重点,剩下的时间给学生自己去揣摩这篇文章和思考课后的问题,让学生主动去学习。这样的教学方式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教”的方式,把教学和学生学习、思考结合起来,对锻炼学生的思维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都起到很大的作用。

2.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将起到很大的作用。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一种动力,没有这种动力,学习活动将达不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因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

在小学教学中,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点起不到好的教学效果,这就需要教师做好各种教学准备工作。教师可以采取情境教学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时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环境下积极主动的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上小学英语课有关问好的方式时,教师可以组织一场用英语问好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这个活动中积极勇敢地大胆开口,在这样的活动氛围中,学生可以融入其中,轻松地学习各种问候的方式。教师也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从网络上下载各种新颖的学习内容,增加学生的新奇性,带动学生积极主动思考,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

3.加强思维训练,提高学习能力

学生的思维过程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也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过程。没有思维,学生就不能真正理解学习内容,也不可能深刻记忆知识点,学生的学习活动就会是一个死记硬背、被动接受的过程,这样的教学将会使学生走入机械学习的误区,不利于教学的发展。

培养、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让学生学会自己思考问题,学会自己理清知识脉络,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

4.精心进行练习设计,注重讲练结合

练习是知识的再现,是知识的巩固过程,精心地进行练习设计,能增加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在传统教学中,“教”是主要的教学方式,练习活动被很多教师抛之脑后,使练习的作用不能得到有效发挥,影响教学的效果。

练习是教学活动的一部分,只有充分将“讲”和“练”结合,才能起到好的教学效果。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应该精心进行练习设计,在讲课过程中,做到讲练结合。例如,在小学数学课中,讲有关加减法的运算法则时,先板书范例,对运算法则加以解释和说明,然后精选课后练习中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场演示运算过程,请学生自己说清解题的思路。这样的教学方式,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使学生能很快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并很快学会运用知识。精讲、精练、讲练结合,有效地将精心设计的练习融入教学中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5.改变作业形式,布置合理有效的作业量

教师应该改变一贯的布置大量作业的方式,要充分了解学情,布置有针对性、分梯度的作业,让学生在作业训练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要科学安排学生的作业时间,做到适时、适量、适度。教师要严格控制作业量,布置作业要有全局观念,学科之间要统筹兼顾、相互配合,避免各自为政,避免过量的作业负担。另外,教师要及时地批改作业,对典型的问题要进行记载、分析并

订正。

建设高效课堂、提升教学品质,是深化课堂改革的目标,也是素质教育进一步发展的需要。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方向,良好的教学品质是我们追求的教学目标。关注农村小学教育,建设高效的农村小学教学模式,需要我们从教学的效率、学生的思维和能力、教学的方法等各方面着手来研究和探讨其有效策略,以促进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包凤花.“半小时课堂”从简约起步[J].现代阅读,2011(5).

[2]王谦.当前农村教学的现状及建议[J].文学教育,2011(7).

[3]任常泼,吴晓红.如何提高农村小学数学作业的时效性[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11).

[4]李春芳.农村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J].现代校长,2006(6).

[5]朱晓明.走进高效课堂[J].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2013.

浅谈农村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策略 篇9

我校是一所乡村小学校,生源素质相对较弱,学困生数量较多。为了提高我校的办学质量,就必须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学困转化工作,改变现状。要有效的解决这些“学困生”在学习上的困难,就必须对“学困生”学习困难认知特点及教学对策进行调查、分析、研究。

一、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有很多,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种。

(一)社会原因

目前,现实生活环境纷繁复杂,信息发展的现代化所带来不良影响,使一些学生产生了许多困惑。其主要表现有:

1、荣辱观念不明。有的学生受武打片影响,崇拜“哥们义气”,在同学中拉帮接派,搞小团体主义,一些能打善斗的同学成了同学心目中的“英雄”。

2、价值观错误。社会上“金钱至上”、“权钱交易”等不正之风,以此产生上学无用论。

3、沉迷于网络。网络游戏使孩子痴迷,有的学生整天甚至不吃不喝泡在网吧里。

(二)学校原因 1.对学生的态度

虽然实施素质教育的口号已经喊了多年,但一部分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他们以单纯传授知识为主要目标,他们很少对学困生进行赞扬、鼓励等正确性的评价,有时还将知识强加给学困生,有的甚至对回答错误的学困生进行挖苦讽刺。这些行为对学生的学习起了消极作用,有的学生不喜欢太严厉、太刻板以及不公正对待学生的老师,因为不喜欢老师,学生对学习也会产生消极情绪。

2.教学方法

教师的教学方法直接或间接地产生了学困生。如一些学生由于基础、能力等方面的原因,在开始学习某些知识时就有困难,但由于教师教学没有面向全体或片面地把少数学生懂了的知识以为所有学生都懂了,从而掩盖了这部分学生没有学会知识的真相;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的是高起点、快速度、高坡度的方法进行教学,这种现象在课时紧张时尤为明显,因为对他们来说低起点、小步子才有可能把相关的知识弄懂;有的教师只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没关注学生学习的情感,而这等于放弃了学困生。3.教学评价

根据多元理论,一个人在某一方面的学习是有差异的,而有差异的学习者其学习结果却要用同一标准去衡量,教师没有给予全面的评价,只是片面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这使一些学生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甚至对学习失去信心,长期这样,学生当然会没有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之成为学困生。

(三)家庭原因

1、学困生中有一部分是留守儿童,没人教育。

从家庭成员的构成来看,我们调查发现,一部分学困生是处在留守儿童家庭,这就不得不引起我们对他们家庭日常生活时组成成员情况的关注.我们在对学困生的家庭情况调查研究中发现,大部份的学困生是留守儿童,也有的学困生的双亲在外地,少数的学困生由于父母离异,这些孩子只能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看,老人们本身文化素质低,家里还一些农活要做,孩子回到家中,只能得自己关心自己,他们信心不足,又没有学习的自觉性.常出现作业不完成,在家不读书,不看报,贪玩好耍,好吃懒做,哪能有好的发展。

2.家长的榜样作用不够, 带给自己孩子不良发展.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影响显然大于他人的影响,是孩子成长的榜样.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有许多的学困生父母,都有成天打牌赌钱的习惯,价值观不正确,或生活能力差,这样难以相信如何向好的方向发展,家庭的影响成了负面的,怎能带给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家长的文化素养低,不能给孩子以一定的家庭辅导。

学困生,要么是学习障碍,要么学业不良,他们很难与同班同学一道正常完成学业任务,学校里的时间是很有限的,回到家中父母亲又没有能力或没有精力给予辅导,只是到学期末或看到子女考试成绩时才进行管教,但为时已晚。这样儿童的问题自然就越积越多,慢慢地就失去了信心,没有了动力,失去了学习兴趣,甚至会越来越差,发展成思想行为均出现偏差,不能接受家长和教师的教育。

4.家长的教育方式方法欠佳.家长要么过分溺爱,捧他们为掌上明珠,衣、食、住、行等方面要什么给什么,把他们当作“小皇帝”“小公主”娇生惯养,包庇纵容,放任不管。甚至考好考坏都不管,时间久了学生的成绩只能越来越差。

(四)自身原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以及学习方法等与学习成绩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学困生往往在这些方面却十分欠缺。

1.学习态度

态度决定成败,学习也是如此。分析学困生对学习的态度,他们往往对学习不感兴趣,缺乏自信心,缺乏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和学习毅力,学习懒惰,不爱动脑、动手,在学习过程中,不专心,做小动作,有的甚至还影响别的同学学习;也有部分学困生凭个人的爱好学习,对一些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的学习兴趣浓厚,而对语文、数学等学科的学习毫无兴趣,更有一些学生对老师有成见,上课有逆反心理,甚至上课故意捣乱,从而变成学困生;当然也有一些学生受家长或某些社会不良风气影响,认为学不学都一样,没有文化照样可以赚钱,从而对学习抱无所谓态度;另外也有一部分学生缺乏一定的意志,即随着学习任务的加重和难点的增多,一但成绩不好就丧失了迎难而上、奋力追赶的决心和勇气,没有坚强的意志,最后导致学习困难。

2.学习习惯

学困生的学习习惯往往不好,他们上课喜欢做小动作,回家做作业时边做作业边看电视或边吃零食,或者有的学生跟本不想写作业,也有的学困生经常为了玩或参与家长的一些活动很晚才睡觉,从而第二天上课精神萎靡不振,注意力不集中,很少举手发言,若遇老师提问,则往往措手不及,答非所问。

3.学习方法

方法的正确、科学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学困生一般都是学习机械、呆板,理解慢,学习总是死记硬背,不了解、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学到的知识处于零散的无序状态,无法形成知识结构,从而造成理解能力差,尤其遇到较为复杂、需要综合运用已学知识才能解答的问题时,更是束手无策。这在数学学科中尤为明显,他们往往会做一些简单的按部就班的计算题,但对一些需要运用一定知识进行分析的应用题,就不能正确解答。

4.心理特征

学困生最显著的个性特征就是他们自我评价低,自尊心、自信心、自我调控水平低。对学习成绩不好往往归因于自己能力不足或缺乏努力,也有一些学困生由于过分担心成绩不理想,或由于成绩不理想导致父母的责备甚至打骂、老师的批评以及同学的嘲笑,因而随着考试临近,常出现紧张不安、忧心忡忡、失眠、难以集中进行正常的学习或考试等,考试后又不能及时松弛下来投入下一轮学习,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

二、农村小学学困生转化的策略

从一定意义上说,教育是在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更注重外因对内因的作用和影响。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对于学困生的转化,我们必须在充分认识学困生自身特点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多方面对其进行帮助和教育。

(一)关爱学生

如上所说,学困生成因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因此要变学困生为优秀生,首要的问题是要改变教师对学生困生的态度。有人说:“爱一个人就等于塑造一个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生是教师之本”,对学困生的转化更是如此。尽管每一个学困生的成因不同,但是只要我们让其感受到老师仍然是非常爱他(她)的,那么,他(她)一定会成为一个学优生。如何爱学生呢?首先要做到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多些鼓励,少些批评;其次多关心他们的学习状况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课堂上当学生不注意听讲时,一个会心的微笑会使他们体会到老师善意的批评,当学生回答问题时,一个会心的微笑会使学生体会到老师的鼓励,让学困生随时感受到老师每时每刻都在爱他(她)。

(二)改革教学方法

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学困生成因的又一个重要因素,学困生不想听课,是因为我们农村学校的老教师上课时的方法过于单一。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课型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其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和欲。随着教改的深入和事业的发展,许多农村小学已经配备了现代化的教学设施,要根据农村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制作一些动静结合、视听结合的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使学生看得清楚、听得明白,帮助他们很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同时感到上课有意思,心情愉悦,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三)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对学习失去信心是学困生成困的根本内因,所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是学困生转化的根本所在,教师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认知兴趣,把学习变成一种乐趣、一种需要,从而激发其学习动机。当然,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必须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如在课堂上,把一些简单的问题,留给学困生回答,当他们回答不出时适当地给予提示,当他们回答正确时,及时地给予鼓励;同时善于抓住学困生的“闪光点”及时表扬,并可适当加大表彰力度,甚至还可以在学生的试卷、作业本上写几句勉励的话语,当他们进步较大时,还可以向家长写表扬信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信心。

(四)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除了上述原因外许多学困生由于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而成为学困生,所以要加强对他们的学习技能培训,要培养他们学会听讲、学会思考、学会作业等基本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技能。如在课前,先让学生进行预习,课堂上要把不懂的地方提出来,课后及时进行复习,遇到做不出的习题要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向其他同学请教,或向老师请教;作为教师也要对他们适当降低要求。另外,开些“小灶”,多花些时间在课外对他们进行适当的辅导。

(五)家校联系

通过家长会或家长学校传授家长一些科学的教育方法,正确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责任性,经常与家长取得联系,帮助家长分析孩子的现状,让家长对孩子表达心中的关爱,不是一味地责备、加压,或迁就、溺爱,要采取一定的方法打消孩子心中焦虑、恐惧的情绪,改掉任性、贪玩的不良习惯,培养正常的心理。

(六)同学帮助

学困生往往心理封闭,性格孤僻,不合群,教师可安排品学兼优的学生与其结对、交朋友,一起玩、一起学习。同时充分发挥班集体在转化学困生中的作用,只有集体真正接纳他们,关心、帮助他们,才能使他们更快地走出封闭的自我,真正融入到班级这个学习体中。

(七)校领导帮扶

除了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外,学校领导都分别帮扶两名以上的学困生,利用课余时间给学困生进行思想上的教育和学习上的辅导,给孩子们树立信心,对学习产生兴趣,使他们逐渐成为学优生。

浅谈农村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策略 篇10

[内容摘要] 写作对于学生来说是用所学的语言将自我的体验表达出来的一种方式,同时也是对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检阅。但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存在写作态度、写作方法等诸多问题,原因也很复杂,针对以上现状,笔者提出几点应对策略。

[关键词]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现状与策略

作文,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是检查语文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同时又是一个人的人文素养的表现。多年来,各种陈规戒律禁锢着农村初中作文教学,受思想局限,受素材贫乏,一个阅历并不深广的农村初中生很难写出质量好的文章。如何打破写作的瓶颈之约?笔者进行了一些有效的探索与尝试。

一、农村初中作文低效教学的现状:

首先、农村初中学生的作文基本功较为薄弱、起点不是很高、阅读量较少,词汇积累普遍贫乏,每当写作时常常觉得无从下手,不知写什么好,不知怎么写。而农村家长呢,一来外出打工或做农活而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二来农村家长自身文化水平低而无力为孩子进行作文指导。

其次、农村初中的学生写作态度较差,有大部分学生视写作文为一种精神负担和苦差事,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对于每周的两次练笔缴纳态度随便,要么东拼西凑,要么随便应付了事。练笔内容不是“流水账”,就是内容空洞、虎头蛇尾,总体上是农村学生对作文的重视程度不够。

最后、农村初中的学生抄袭作文的现象比较严重,对写作不认真构思,充分准备资料,挖掘素材,而是着急的东翻作文书西找参考类文,从来都没有动动脑子从生活经验和心灵体会中寻找创造灵感的动机。

二、农村初中作文低效现状的产生原因:

其一、缺少浓厚的写作兴趣农村初中有的学生就没有写作欲望,或完全不想作文,老师一说写作文就唉声叹气,焦眉愁脸。老师要他们交作文,他们就敷衍,搪塞一篇,连自己也不知道写了些什么,缺少浓厚的写作兴趣。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就中学生的写作而言,兴趣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有兴趣才会引起注意,有兴趣才能激起情感,激发兴趣作为一种写作的动机,从而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其

二、缺少足够的课外阅读阅读是“源”,作文是“流”。没有“源”哪有“流”呢?阅读不但使学生产生写作的欲望,而且大量的阅读积累还会在内容、构思、语言方面,对写作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句名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歌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特别是农村初中的学生更谈不上有多少阅读时间和数量(多数学生的父母在外打工,留守的孩子们靠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或其他亲人照看。这些留守儿童,一来那些代理家长不懂得该给他们买什么样的课外书,二来有的还根本买不起,即使买了也没有时间看)。学生从小学到中学的十几年时间里,很少阅读,或者是读了,却没有读精品,语言词汇就贫乏,思想、情感更贫乏。一个各方面都贫乏的人,对写作自然没有兴趣,自然“没有写的”。所以要写好作文,首先要有大量的阅读,而且要读精品,有丰厚的积累。试想一下语文课本只有30多篇课文,又能满足学生多大的阅读需求呢?其

三、缺少丰富的课余文化生活农村初中的孩子们一上初中,由于家长“望子成龙”、“跳农门”的心情,孩子们似乎自觉不自觉的被家长隔离于电视、电脑、报纸之外了,课堂上所发现学生视野的狭窄、知识的贫乏让我忧虑!孩子 1

们被埋在上课——作业——在上课,重复循环的枯燥生活中,日久失去了生活的视听感——情感的触动,他们是情感苍白的一代,基本没有太多的喜悦体验,而多的基本是抱怨!如此,怎么能他们有一个丰富的精神世界和精彩的心灵世界呢?笔下怎可有灵动的文字流淌呢?

其四、缺少对生活的感受与体验按理说,农村初中学生,有十几年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自然有许多见闻、体验和感受,应当有一定的“胸中积蓄”,不应该没有写的呀。可是,生活过,见闻过,并不等于有所感受,有所体验。学生对周围的事情无兴趣。那么他们对生活过,见闻过的事、物就不会用心去思考,没有用情去感受,更不想去亲自体验,他们那些写作材料就不能转化,就不能成为“积蓄”。一旦老师要他们写作文,他们就瞠目结舌,就记流水帐,感情空白,认识肤浅。

三、农村初中作文低效现状的应对策略:

第一.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

㈠创设情境以激趣教师应努力创设各种有效写作情境,以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在写作活动中能动自主、创造性地感悟人生和社会,充分获得生活经验的顿悟与积淀。如在“写自己熟悉的人”写作前,先让学生听歌曲《父亲》,并反思在日常生活中父亲的多种关爱,使学生一开始就快速入境,沉浸在“父爱”的特定情境中,正所谓“未成曲调先有请”;接着在音乐的伴奏声中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再一次直观地感受到有声语音带来的情感触动;然后进行写作,让学生用心去挖掘、体验、反思那份浓浓的亲情。

㈡巧设活动以激趣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赛诗会”、“故事会”、“我是小小导游员”、“新闻播音员”、“辩论赛”等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既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也训练了思维。“跳绳、踢毽子比赛”、“丢沙包”等活动,既锻炼了身体,又为写作提供了素材。“观察校园的变化”、“看农村的变化”、“春游”、“秋游”、“野炊”、“外出参观”等活动,拉近了学生与自然的距离,提高了审美情趣,从而激发了表达美的欲望,写作成了他们的需要。让他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去留心生活、观察生活、思考生活、记录生活。让学生多记日记、周记,养成在有所见、有所闻、有所思、有所感时随时记录下来的良好习惯。勤于积累素材,在作文时才可信手拈来。喜欢上写作也就不是什么问题了。

㈢佳作评优以激趣学生作文完成后,教师应及时给予评改,抓住学生作文中的亮点给予激励。有句话说的好:“欣赏出天才。”也就是说,每个人都需要善意的赞美,作为老师更为重要。老师赞美学生是一种感情投入,是驱使学生奋发向上、锐意进取的动力源泉。所以,我首先对学生在作文中的每一点进步,或者一篇劣作中的某一“闪光点”经常给予夸奖,加以鼓励。不用一把尺子衡量学生,而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衡量标准。其次,我每隔一段时间选取几篇优秀作文放入板报中,贴在“作文园地”里,或在学校广播台上播出,或向报社推荐发表,大多学生好胜心很强,这些活动能让他们写作兴趣倍增,从而克服惧怕作文的心理,都认为自己有能力写好,也愿意拿出自己的习作请老师修改。对较成功的作文,还可以作为范文宣读,或办班报、校报,让学生的作文变成印刷品等形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写后兴趣。对每一个学生都要给予成名成家意识的引导,培养学生作文的长期兴趣。

第二.留足学生的阅读时间

㈠利用早读、活动课,进行广泛阅读利用早读、活动课,教师可以让学生广泛阅读语文自读课本,古诗文诵读以及各类文学名著;可以印发中考满分作文,时文选萃的早读材料;可以读我们的《盐阜大众报》、《半月谈》、《中学生阅读》等报刊杂志,吸取更多的营养,增加与生活联系。同时教师应给学生的阅读

以正确的引导,教会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引导学生积累词汇,训练语感,积累素材,训练思维,学习写作方法;引导学生多记读书笔记,写读后感。

㈡利用课前五分钟,进行美文共赏。“文章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好的文章不但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而且能触发读者的情感,让它一泻千里。因此,让学生多读、多看、多听好文章,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有极大帮助的。但我们的教学进度那么紧,从哪里去挤时间呢?我个人认为最好是课前5分钟左右。因为一般课前几分钟,课室都是吵隆隆,乱作一团,直到老师来了,课室才能安静下来。但如果我们能充分利用好这课前5分钟的话,那将是一笔相当可观的财富。试想一下,如果每节课都能抽取5分钟左右,让学生进行美文共赏,欣赏一篇好文章。

第三.教给学生写作的技巧

㈠.开设写作指导课我认为,作文课堂教学应当是教学生如何写作文,教学生习作的技巧。教师应当,也必须跟同学们一起探究,共同发现这些关于如何写作的技巧。比如写人的文章,写作的对象各不同,但写人的手段却就是那几样:以事写人,正面描写,侧面衬托,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又如老师在和学生一起课文《口技》后,获得了关于“运用侧面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技能:写作方法——运用侧面描写表现人物的特点:①以人衬人;②以物衬人;③以景衬人。初中阶段,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写作,教给学生拟题、开头、结尾、选材、立意等技巧,并经过扎实的训练,就会逐步形成学生综合的写作能力。

㈡.写作中先扶后放先帮扶学生一下,如布置作文题目后,提供相关素材,学生视野不够开阔,作文时无话可说,老师若能在布置作文题目的同时给他们提供一些写作素材,也许情形就不同了。一方面,学生有话可说,另一方面,还可使学生思考如何取舍和组织材料,会在无形中提高学生的构思能力,同时也会让学生自觉养成了解社会、关注人生和独立思考的习惯。有些老师喜欢在台上大谈自己对题目的理解,这无疑会制约学生的个性思考。不思考,也就不会有提高。要让学生做好“思维体操”,首先可让几名学生分别说出他们对作文题目的理解以及具体的构思,从而引发全体师生的争鸣,越讨论,主题越明朗。这样一来,作文审题便水到渠成地结束了。在进行习作指导时应根据当次作文实际,抓住关键,直切要害。等学生习惯养成了,学生便有了自己的视野与思考,老师也就不必再提供素材与审题了,作文便成功了一半。

第四.创新作文训练的模式

㈠.以读促写,创新思维大胆采用创新讲法,挖掘课文创新写作的基点,搭建阅读与写作之间的桥梁,激发学生写作的冲动和激情。如在学完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后,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及时地启发学生思考:“当皇帝的游行大典举行完毕后,会有什么事情发生?两位骗子未来的命运如何?”然后布置学生写一个《皇帝的新装续篇》,这样,学生定会情绪高涨;又如教学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可以让学生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的句式仿写一段话等。

㈡.以记促写,片段训练从作文训练的角度看,片段写作是训练的重要环节和有效办法。一是片段意思相对完整,二是片段在文章中相对独立,三是片段比较简短,四是训练完了可以马上反馈,具有很好的时效性。其中写日记、周记是很有效的方法。

写日记、周记,培养他们观察生活,抒写情感的能力和习惯,训练他们坚持写作文的毅力。要求联系自然生活,四季更替和天气阴晴雨雪的现象,一草一木、一禽一兽等都可以成为语文作业资源。适时地抓住它们、让学生感受它们,获取第一手写作素材,并与书籍中的相关描写相比照,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及写作水平;联系农村家庭生活,农村家庭中发生的重大事件,举办的重大活动,乃至社区文化风俗等也可以成为语文作业资源;联系社会热点,如在每年的“感动中国”颁奖晚会前,我都会要求学生观看晚会,写一篇观后感。

㈢.以说促写、写评结合作文应包括口头作文和书面作文。培养学生作文的能力,具体地说,即教学生学会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通顺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其实,从整个写作过程来看,“听”和“读”是信息输入写作个体的过程,而“说”和“写”是写作个体信息输出的过程。写作个体不论是“说”还是“写”,都要求个体经历一个思考的过程,即构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个体要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确定表达中心、选择适当方式以及表达的顺序等。实际上,“说”比“写”对于写作个体而言,往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说”要求个体思维必须敏捷,反应必须迅速,要求个体根据环境的要求随机应变、见机行事,迅速作出反应。因此,进行说话训练,提高说话能力,是写好文章的基础。所以,在写作教学中,应该把“说”和“写”紧密结合起来,相辅相成,共同提高。

先给学生作文要求或写作情景,再请几位同学上台进行三分钟口头作文(说),接下来就一气呵成,形成文字(写),如我先拿出一支粉笔,把它折断,然后抛向空中,掉在地上,踩成粉末。接着就叫大家根据这一情景发挥想象,口头作一篇作文。同学们都争先恐后的上台陈述自己的看法,有的想到了生命,有的想到了镇压,有的想到了奉献,有的甚至想到了地球的引力——一个连我自己都始料不及的内容。最后让他们把自己的观点、想象,也可以揉合进其他人的联想写出一篇完整的文章。

做完后全班交换评改(评),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尝试着让学生互评,将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当然,让学生评改不是简单的将教师的工作推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参与到作文的修改与评判的活动中来,在这个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和指点,并教会学生互评的方法和原则。如让他们对文章的错别字、病句、优美语句、篇章结构及主题思想等诸方面作总体评价。然后交回来,教师总览,再由几个同学对本次作文进行综合分析。同学们的批改各有特色,不少同学的评语几乎比作文原文的篇幅还要长,可称得上精美的赏析文章。通过互评互改,同学们对文章的分析评价能力得到了锻炼,相互学习,相互启发,特别能够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以上是我对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的几点心得体会。作为我们农村初中来说,其实语文的作文教学是一个长期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引导学生融入生活,体会生活,用心感悟,珍惜学生的每一次的心灵触动,鼓励学生的每一次的灵感捕捉,相信学生的写作水平自然会逐渐地提高。

参考文献:

1.《 中学生作文消极心理分析及对策》重庆市石柱县南宾中学文志萍

上一篇:谈初中美术教育教学反思下一篇:我国药品流通现状和变革趋势